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综述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综述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综述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综述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

汽车是露天行驶的交通工具,汽车在户外使用时,会受到高温、低温、湿度、光照、气压、雨雪、风沙等气候环境的影响和长期作用,不仅会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的正常发挥,严重时可使汽车功能失效,对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形成隐患。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汽车企业为了拓展国际汽车市场,使汽车能够适应全球各种气候环境条件,进而提升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全球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大力开展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研究,确保其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是贯穿于汽车研制、定型、生产和使用等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汽车环境适应性设计的基础和有效手段。通过环境适应性试验,可以发现汽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或防护措施,提高汽车的环境适应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气候老化试验、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实验室模拟环境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项目,以及汽车环境试验仿真技术,并对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1 汽车环境适应性概述

1.1 汽车环境适应性

GJB 4239《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中,将环境适应性定义为:装备(产品)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预定功能和性能和(或)不被破坏的能力,是装备(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之一。

汽车的环境适应性主要与其选用的材料和总成及零部件的环境适应性,以及所采取的耐环境措施等有关。一旦汽车完成生产定型,其环境适应性也就基本固定。由于不同环境对汽车影响的机理与作用不同,准确表述汽车的环境适应性比较困难。环境适应性要求一般在汽车研制要求、产品定位中予以明确,通常只能对某一类环境提出定量与定性要求,一般要求汽车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强度下不受损坏或能正常工作,其各项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1.2 气候环境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从北往南纬度跨度较大,从东往西海拔高度相差也较大。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而且气候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汽车在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功能、性能和寿命均会受到影响。长期研究表明,影响汽车环境适应性能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气温、湿度、气压、太阳光(辐射)和风沙尘等。表1为典型气候环境因素对汽车的影响。

表1 气候环境因素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典型故障

高温加热效应材料性能改变、结构强度减弱、总成与零部件过热、润滑与密封失效

低温结冰、脆化、物理收缩发动机起动困难,材料变脆、硬化、失去弹性,磨损增大、密封失效

湿热吸收湿气、锈蚀金属表面腐蚀,材料变质,电强度和绝缘电阻降低、电气性能下降

低气压低气压效应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热平衡性能、排放性能下降,起动困难,工作不稳,密封失效,电气设备性能下降

太阳辐射加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材料膨胀、破裂、老化、脆化,绝缘失效、密封失效,材料软化发粘沙尘磨损、堵塞磨损增大,机械卡死,过滤器堵塞,电气性能变化,密封性能下降

盐雾化学反应、锈蚀、腐蚀机械强度下降、电化腐蚀、电气性能变化、材料腐蚀

雨水降落、扑击和渗透效应发动机熄火,侵蚀表面,电气设备失灵,加速金属表面腐蚀

2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的类型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是在自然或人工模拟环境中,对和环境密切相关的汽车材料、总成与零部件以及整车进行的环境试验。通过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试验,测量汽车的各项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从而对汽车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进行评价。

依据试验目的、试验场所和试验条件,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可以分为汽车气候老化试验、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和实验室环境模拟试验等。

2.1 汽车气候老化试验

汽车气候老化试验是将汽车长期暴露在典型自然环境中,研究汽车气候老化的演变规律,验证与评价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材料在典型大气环境条件下的耐候性和稳定性。进行气候老化试验时,应根据汽车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环境,确定试验的场地和时间,以及试验的材料、构件、部件和设备等。根据我国实际气候环境条件,应着重考虑的典型严酷自然环境有:寒冷环境、湿热环境、高原环境、干热沙漠环境[1]。

2.1.1 自然气候老化试验

自然气候老化试验也称为自然环境暴露试验,它是一种将材料和产品长期暴露于某种自然环境中,以确定该种自然环境对材料和产品老化影响的试验。自然气候老化试验通常可以分为直接暴露试验、太阳跟踪聚光暴露试验和特殊暴露试验。

(1)老化试验的典型气候

世界各地的气候存在很大的差异,选择适当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试验非常重要。美国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亚热带气候与干热沙漠气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这两种典型自然环境下进行气候老化试验,老化效果明显。在我国,长期研究表明,海南湿热内陆地区是理想的气候老化试验地点。

(2)国内外典型自然环境暴露试验场

国内外汽车企业对汽车自然环境暴露试验非常重视,在世界各地典型气候区建设了专门的自然环境暴露试验场。如美国通用公司在美国凤凰城、德国大众公司在德国的狼堡、日本的丰田公司在冲绳岛分别建设了汽车自然环境暴露试验场。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多部门的领导下,先后在海南岛、敦煌、拉萨、广州、重庆江津、海拉尔等地建立了湿热、沙尘、高原、寒冷等自然环境试验站,可开展汽车材料、零部件及整车的各种自然环境暴露试验。图1所示为某型汽车正在进行自然环境暴露试验。

图1 汽车自然环境暴露试验

2.1.2 实验室气候老化试验

实验室气候老化试验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模拟环境试验,可以部分取代漫长的自然环境暴露试验。为了能够比自然环境试验更快速评估材料或产品的耐老化性能,人们通常采用模拟太阳光的人工光源试验设备对被试样品进行加速老化试验,来实现加速老化试验的目的。实验室气候老化试验不受日夜循环、季节变化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材料暴露的温度、热循环、湿度和水分可以得到控制。实验室加速老化试验的另一个优点是重复性和再现性好,可以独立控制每个老化因素。由于实验室气候老化试验不能完全模拟自然环境条件,因此,还不能完全代替自然环境暴露试验。

2.2 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

现代汽车应满足全天候、多地域复杂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因此,必须在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下或者极端自然环境条件下,考察汽车的耐环境能力以及正常工作的能力。汽车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也称为使用环境试验,目的是确定汽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种自然环境对其性能产生的影响。汽车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是考核、验证和研究汽车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手段,在汽车的研制、生产和使用阶段均有广泛的应用。

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一般考核低温、高温、高原、湿热、戈壁、沙漠、淋雨、冰雪、盐雾等各种大气环境条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在进行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时,应针对不同的试验环境条件,制定试验大纲,明确试验条件、测量参数、试验方法,以及环境失效判据等。试验结束后,应提交使用环境试验报告,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汽车,确定使用环境及要求。

2.2.1 低温地区适应性试验

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地区冬季严寒期长,气温低(最低达-50℃左右),降雪多,这些气候特征对汽车的使用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汽车在低温地区使用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发动机起动困难、总成及零部件磨损严重、燃料消耗量增加;材料性能变化,易损坏;行车安全性和可靠性下降等。

汽车低温地区适应性试验通常包括:冷起动性能试验;驾驶室采暖除霜试验;适应性行驶试验。汽车低温地区适应性试验,重点试验和验证在极端寒冷(-40 ℃左右)气候条件下汽车的综合性能,如冷起动性能、驾驶室采暖和除霜性能、车门等能否正常开启、汽车能否正常行驶、各种电气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各种管路系统是否畅通、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以及汽车防侧滑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2.2.2 高温、湿热地区适应性试验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都比较炎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高。东南沿海地区在梅雨和台风季节,阴雨连绵、闷热潮湿,空气中盐分含量较高。高温、湿热气候对汽车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烧不正常、机油变质加快、零部件磨损严重、金属腐蚀加剧、车辆散热性能变差,供油系统容易产生气阻,轮胎易损坏等。

高温、湿热地区适应性试验应在亚热带高温季节进行,气温35℃以上,相对湿度在85%以上。试验项目主要包括: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汽车隔热通风试验;供油系统可靠性试验等。

2.2.3 高原地区适应性试验

我国是高原面积广阔的国家,海拔超过1000 m的高原面积约有358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7%,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高原地区的环境特点是大气压力低、空气密度小、太阳光(紫外线)强、温度低、昼夜温差大、风沙大、地形复杂等。汽车在高原地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动机的动力性下降、经济性变差、起动困难、冷却系统散热效率降低、排放恶化;材料的弹性、绝缘和密封性能下降等;汽车安全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通过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以及运输效率等下降。

汽车高原地区适应性试验可以在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地区或高原环境试验室内进行。高原地区适应性试验主要考查汽车的各种使用性能是否满足高原地区特殊气候与地理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汽车高原地区适应性试验主要包括:汽车爬长坡试验;附属、专用设备适用性试验;适应性行驶试验。

2.2.4 干热、沙漠地区适应性试验

我国西北部有约占全国面积13.6%的大面积戈壁、沙漠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甘肃西北部、内蒙和宁夏的一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受潮湿气流的影响较小,致使环境干燥、昼夜温差大、风沙大、干旱缺水。这一环境特点要求汽车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良好的散热性、驾驶室通风隔热性以及在戈壁沙漠的行驶能力。

汽车干热、沙漠地区适应性试验主要是评价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供油系统和驾驶室通风隔热装置、空调装置及其他各种使用性能,是否满足戈壁、沙漠地区特殊气候、地理条件下的使用要求。汽车干热、沙漠地区适应性试验主要包括:散热性能试验;驾驶室通风隔热试验;供油系统可靠性试验;总成热状态

试验;适应性行驶试验。

2.3 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

汽车的电磁兼容性(EMC)是指汽车及零部件或独立技术单元在电磁环境中能可靠地工作,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造成不应有的电磁干扰的能力。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性能得到提升的同时其电磁敏感性也越发明显。汽车电磁兼容性对于现代汽车和军用车辆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排放控制的有效性、节能的有效性、智能控制的可靠性以及军用车辆的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等。现代战场的电磁环境空前复杂,静电、雷电、电磁辐射、电磁脉冲等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效应交互作用。车辆装备作为重要的作战平台,必然受到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使其生存与工作面临严重的威胁。

汽车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就是通过对静电参数、电磁兼容性的测试来衡量汽车及元器件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汽车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等级进行:整车电磁辐射骚扰试验;整车辐射抗扰性试验(抗外界电磁骚扰、抗车内电磁骚扰);整车及零部件静电放电试验;电气部件的骚扰试验;电子部件或电子控制系统的电磁抗扰试验。

2.4 实验室模拟环境试验

实验室模拟环境试验也称为人工模拟环境试验,是指在实验室内按规定的环境条件和负载条件进行的环境试验,按其目的可分为环境适应性研制试验、环境响应特性调查试验、安全性环境试验、环境鉴定试验、环境验收和环境例行试验等。

汽车环境模拟实验室可以模拟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气候条件(风速、温度、湿度、高低气压、日照、淋雨等)和汽车运行状态(车速、行驶阻力、冷热负荷、振动等),以测定整车、总成与零部件的实车运行情况。在环境模拟实验室中进行整车、总成、零部件及材料试验具有不受地区、季节及时间限制,可复现自然条件、模拟极限环境条件,可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多次重复试验,有利于评估和详细分析试验数据等优点。

2.5 汽车环境试验仿真技术

随着环境对汽车影响的广泛深入,以及汽车的结构和技术日趋复杂,导致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工作量和难度越来越大。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不仅组织实施困难,而且需要高额的经费支持,很多试验项目难以在实验室或试验场进行。环境试验仿真技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已经成为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汽车环境试验仿真技术(又称汽车虚拟环境仿真试验技术),是应用数字仿真技术,对汽车在实际环境中产生的环境效应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的技术。由于环境试验仿真技术能够提高环境试验与评价的有效性,不受气候环境影响、试验周期短、费用少,是进行汽车环境适应性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国外发达国家,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武器装备系统的论证、试验与评价。但是,由于汽车环境适应性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何发挥环境试验仿真技术的优势,弥补现有环境试验的不足,更好地满足汽车设计研制、生产和使用中对汽车环境适应性的评价要求,是汽车环境试验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 结束语

我国是汽车使用环境最严酷的国家之一,“三高”(高原、高寒、高温)环境条件对汽车的环境适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汽车环境试验技术和环境适应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多参数综合动态环境试验模拟技术较差;环境模拟试验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试验检测技术和应用水平不高;环境适应性试验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等。

随着汽车行业对汽车环境适应性的不断重视以及环境试验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步,汽车的环境适应性水平将不断得到提高。未来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环境试验方式多样化,实际使用环境试验与实验室模拟环境试验相结合;着眼于全球,试验环境条件复杂多样、覆盖范围更广;

虚拟环境仿真试验是未来汽车环境试验的重点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陆启凯. 汽车气候老化试验技术[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12.

[2]周金宝. 军用车辆装备试验工程概论[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41-290.

[3]安相璧. 汽车试验工程[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83-291.

[4]宣兆龙. 装备环境工程[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30.

[5]何德洪,苏艳,杨万均.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气暴露试验方法探讨[J]. 装备环境工程,2007,4(6):7-12.

[6]金松涛. 汽车电磁兼容问题研究的重要性[J]. 客车技术与研究,2011,(4):1-5

[7]杨振宇. 虚拟试验在汽车工程上的作用[J],轻型汽车技术,2006,(10):4-6.

[8]武小悦. 装备试验与评价[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250-255.

环保专题 文献综述

第四单元环保专题文献综述 1、中国环境保护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2、日本环保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机制、措施及其他成果) 3、近看美国的环境保护 4、浅谈我国城市大气污染 5、北京地区沙尘暴的成因、演变和治理 6、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综述 7、关于环保宣传和教育的思考 8、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问题 9、关于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调研综述 10、城市化进程的环境污染及保护问题 11、北京市大学生宿舍环境的调查研究 12、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 13、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的系统思考 14、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 15、臭氧层的破坏及其影响 16、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综述 17、气候变暖成因研究的历史、现状和不确定性 18、汽车尾气污染与控制对策 19、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20、我国工业污染的状况综述(主要问题和对策) 21、我国土地荒漠化危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22、论中国能源的节约利用及新型能源的开发 23、关于加强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思考 24、我国“癌症村”现象综述 要求: 1、班内分组,每8人左右一小组为宜 2、每个小组选一题完成,班内各小组选题最好不要相同。 3、此次活动为相关问题的文献调研与综述,要求每一题至少调研 5篇以上相关重要文章,并且在综述后一定要注释清楚参考资料来源,并且注明清楚每一位成员在此次文献调研中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 4、每小组要选定一位代表参加交流学习会,将本小组的成果用简 洁的语言向大家进行介绍。 5、每个班有一个必选题,由某一个小组承担,其余为任选题。 6、以上所有选题均为大方向,各小组可以自己所查阅的资料调整 写作范围,但注意要写成文献综述,而不是论文。

整车高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

整车高寒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在高寒地区进行整车环境适应性道路试验的试验条件、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在高寒地区做环境适应性试验的各类汽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555-2009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T 12535 汽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 GB/T 12782 汽车采暖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3594-2003 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试验方法 GB/T 28958-2012 乘用车低温性能试验方法 GB/T 33829-2017 轿车轮胎雪地抓着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路面附着系数(μ) 指路面附着力与车轮法向(与路面垂直方向)压力的比值,介于0和1之间。 注:测量结果为用GB/T 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试验方法测得的轮胎和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k)。 3.2雪地压实度 指用GB/T 33829-2017轿车轮胎雪地抓着性能试验方法中雪地硬度测试仪(CTI)测得的雪地压实指数。 4 试验条件 4.1车辆条件 试验车辆应满足以下要求: ——保持车辆出厂时的外形结构和技术参数; ——机械运动零部件润滑油的粘度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 ——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按照制造商的规定,选择相应的冷却液; ——车辆轮胎及轮胎气压应符合车辆制造厂的规定。

4.2场地条件 4.2.1高寒地区试验场典型试验道路类型 应包括但不限于表1规定的9种试验道路类型。 表1 试验道路类型 4.2.2典型路面技术要求 4.2.2.1压实雪面 压实雪面应满足以下要求: a)表面均匀,平整度满足二级公路要求; b)压实雪面应满足GB/T 33829-2017中4.2.1路面条件的相关要求,其雪地压实度平均值在75~85之间; c)雪面附着系数(μ)应在0.2~0.3之间。 4.2.2.2新雪路面 新雪路面应满足以下要求: a)基层路面为满足本标准4.2.2.1的压实雪面; b)表层为松散状新雪,不作压实度要求,为自然落雪堆积而成,也可由人工造雪铺成,扬雪试验时新雪厚度介于10mm~30mm之间。 4.2.2.3冰面 冰面应满足以下要求: a)表面均匀,平整度满足二级公路要求; b)冰面附着系数(μ)应在0.1~0.15之间。 4.2.2.4高附路面(沥青或水泥) 高附路面应满足以下要求: a)表面均匀,平整度满足二级公路要求; b)高附路面附着系数(μ)在冬季干燥路面情况下应介于0.6~0.75之间;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综述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 汽车是露天行驶的交通工具,汽车在户外使用时,会受到高温、低温、湿度、光照、气压、雨雪、风沙等气候环境的影响和长期作用,不仅会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的正常发挥,严重时可使汽车功能失效,对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形成隐患。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汽车企业为了拓展国际汽车市场,使汽车能够适应全球各种气候环境条件,进而提升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全球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大力开展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研究,确保其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是贯穿于汽车研制、定型、生产和使用等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汽车环境适应性设计的基础和有效手段。通过环境适应性试验,可以发现汽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或防护措施,提高汽车的环境适应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气候老化试验、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实验室模拟环境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项目,以及汽车环境试验仿真技术,并对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1 汽车环境适应性概述 1.1 汽车环境适应性 GJB 4239《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中,将环境适应性定义为:装备(产品)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预定功能和性能和(或)不被破坏的能力,是装备(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之一。 汽车的环境适应性主要与其选用的材料和总成及零部件的环境适应性,以及所采取的耐环境措施等有关。一旦汽车完成生产定型,其环境适应性也就基本固定。由于不同环境对汽车影响的机理与作用不同,准确表述汽车的环境适应性比较困难。环境适应性要求一般在汽车研制要求、产品定位中予以明确,通常只能对某一类环境提出定量与定性要求,一般要求汽车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强度下不受损坏或能正常工作,其各项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1.2 气候环境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从北往南纬度跨度较大,从东往西海拔高度相差也较大。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而且气候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汽车在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功能、性能和寿命均会受到影响。长期研究表明,影响汽车环境适应性能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气温、湿度、气压、太阳光(辐射)和风沙尘等。表1为典型气候环境因素对汽车的影响。 表1 气候环境因素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典型故障 高温加热效应材料性能改变、结构强度减弱、总成与零部件过热、润滑与密封失效 低温结冰、脆化、物理收缩发动机起动困难,材料变脆、硬化、失去弹性,磨损增大、密封失效 湿热吸收湿气、锈蚀金属表面腐蚀,材料变质,电强度和绝缘电阻降低、电气性能下降 低气压低气压效应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热平衡性能、排放性能下降,起动困难,工作不稳,密封失效,电气设备性能下降 太阳辐射加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材料膨胀、破裂、老化、脆化,绝缘失效、密封失效,材料软化发粘沙尘磨损、堵塞磨损增大,机械卡死,过滤器堵塞,电气性能变化,密封性能下降 盐雾化学反应、锈蚀、腐蚀机械强度下降、电化腐蚀、电气性能变化、材料腐蚀 雨水降落、扑击和渗透效应发动机熄火,侵蚀表面,电气设备失灵,加速金属表面腐蚀 2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的类型

生物对环境地适应性

如何提高生物对污染环境的 适应性能力 一、什么叫生物的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比如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等)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的。并非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能产生,这与应激性是不同的。下面是几种典型适应性的实例: 1.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保护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水母、海鞘等水生生物的躯体近乎透明,能巧妙地隐身于水域中;昆虫的体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壤等物体的色彩非常相似;生活在草地、池塘中的青蛙是绿色的,活动在山间溪流石块上的棘胸蛙却是深褐色的,而树蛙则随着它所栖息的不同树种而具有不同的体色;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许多鱼类背部颜色深,腹部色

浅,从上向下看,与水底颜色一致,从下向上看,却又像天空。分割色是保护色的又一种形式,如虎、豹、斑马、长颈鹿身上都有鲜艳的花纹,在光暗斑驳的环境配合下,能使其轮廓模糊不清。某些种类的比目鱼和蜥蜴能随背景变化而改变体色,以保护与环境的协调,这又是保护色的一种形式。还有些动物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保护色。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有些蝗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的,到了秋末则变为黄褐色。 2.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例如,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就是一种警戒色。据有人研究,鸟类被黄蜂螫一次,会记忆几个月,当它们再见到黄蜂时就会很快地避开。有些蛾类幼虫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身上长着毒毛,如果被鸟类吞食,这些毒毛就会刺伤鸟的口腔黏膜,吃过这种苦头的鸟再见到这些幼虫就不敢吃了。又如欧洲有一种塔蛛,腹部呈现红色,其皮肤腺能分泌毒液,当它受到攻击时,其腹部向上,显示红色肚皮以示对天敌的“警告”。其他如瓢虫的斑点,毒蛇鲜艳的花纹等。警戒色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能够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动物的自我保护。 3.拟态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例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资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电子电气设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通用试验规范;完整版

电子电气设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通用试验规 范;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目录 1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被测设备(DUT) Device Under Test(DUT).................... 3.2 负荷代码.................................................... 3.3 试验代码.................................................... 3.4 允许的试验参数公差.......................................... 3.5 温度和电压术语定义.......................................... 3.6 运行状态 Operating Type ..................................... 3.7 功能状态等级(FSC) Functional Status Class(FSC).......... 4 一般要求.......................................................... 4.1 电子电气零部件设计寿命...................................... 4.2 可靠性目标.................................................. 4.3 试验样品数.................................................. 4.4 试验代码....................................................

环境工程文献综述

本科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________________ —以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公寓18#楼为例学院____________ 资源与环境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环境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届别 _______________ 二0—四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0—四年五月 、中水回用理论及实践 要使水资源的既能满足我们各方面的需要,又要可持续发展除了宏观上国家在政策、 法律控制外,同时在科学技术方面大力推进节水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节水技术之一,中水工程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1中水概念 中水(Reclaimed Water)也叫再生水或回用水,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J /T48--1999)中的回用水标准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中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道路清洁、车辆冲洗、景观用水、基建施工以及我们可以接受其水质的其他用水。 2中水分类 中水系统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回用的城市中水系统;二是若干建筑群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的小区中水系统;三是独立的建筑物生活污水处理回用 的建筑中水系统。中水水源应优先选用污染程度较低的生活污水,以降低处理费用。中水水源常分为三大类。根据所需中水水量和处理难易程度应优先选用优质杂排水,并按下列顺序进行选择: (1)盥洗排水和淋浴排水组合(有时也包括冷却水)。该组合称为优质杂排水,为中水水源水质最好的,容易处理,处理费用低,应优先选用。 (2)盥洗排水、淋浴排水和厨房排水组合。该组合称为杂排水,水质较好,污水中有机物浓度、浊度油脂含量较高,比优质杂排水水质差些,处理费用也比其高。 (3)生活污水,即所有生活排水之总称,包括厕所排水。这种污水含有机物浓度和悬浮物浓度都较高,水质最差,且处理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 3中水回用用途 中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绿地、树干浇灌、道路清洁、冲洗、基建施工、喷水池以及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其他用水。中水回用的对象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园林绿化包括绿化用水、河流补水、公园冲洗厕所和公园内道路冲洗用水。 ②配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如中水除尘等用水。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人口、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环境和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 ,开展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现代微生物选育及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为基础的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工农业污染源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还讨论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废水;应用前景;MBR技术;环境保护 前言 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Biotechnology) 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的生理活动 ,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生产工艺 ,或能够高效地净化被污染的环境以及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人工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是从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起始, 通过应用现代微生物选育和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 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包括水污染在内的“三废”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通常,日常生活中较普遍的污染源就是“三废”。“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三大污染源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将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三废”问题的治理 ,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原理将污染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 ,从而提高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 环境生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 ,其理论和实用技术在此一百多年来不断发展和进步 ,并得到广泛应用 ,对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环境污染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环境污染现状也依然严峻 ,并有加剧的趋势,近年来 ,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对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的要求也日益迫切。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 ,为环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形成的。它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 ,是当代环境科学研究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 目前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少部分利用植物作为环境污染控制的生物。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因此它是一种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的方法。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

环境适应性大纲

编号:xxxx 环境适应性大纲与分析 xxxxxxxx 页脚内容4

签署页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标审: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1、范围 1.1 主体内容 本大纲规定了环境适应性工作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以及环境适应性评价等。 1.2 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xxxxx寿命周期内的研制、生产阶段,环境适应性大纲的编制、实施和检查。 2、引用文件 GJB150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3、编制依据 《xxxxx技术协议》; 4、一般要求 4.1环境适应性工作目的 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以满足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减少寿命周期费用。应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开展环境适应性工作,确定合理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并以合理的费用确保装备满足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4.2 环境适应性工作基本原则和要求 4.2.1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入的方针,并将环境适应性设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4.2.2环境适应性工作与产品整机和系统的研制工作统一规划、协调进行; 4.2.3采用成熟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控制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在产品中所占得比例,并分析类似产品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a)一是采取改善环境或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 b)二是采用耐环境能力强的结构、材料和工艺。 4.2.4加强对研制、生产过程中安全性工作的监督与控制,严格进行环境适应性评审; 4.2.5产品设计应满足环境适应性要求。

4.3 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 按产品研制计划要求,产品研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项目确定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样品研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见表4。 5、详细要求 5.1 项目确定阶段 由项目组长,依据产品合同和技术协议书提出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同类产品环境适应性要求和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本产品的任务论证和环境适应性论证,也可以合并到方案论证中同时进行,并形成任务论证报告或环境适应性论证报告。 5.2 方案设计阶段 5.2.1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案 由项目组长编制环境适应性方案设计报告,一般可以与产品方案设计报告同时进行,需要时,也可单独进行。 5.2.2 编制大纲 由项目组长编制环境适应性大纲,经技术部经理审核,总工或副总工批准后实施。 5.2.3 大纲评审 由技术部组织产品环境适应性大纲的评审,以确保环境适应性大纲的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一般可以与产品可靠性、保障性、环境适应性大纲同时评审,需要时,也可以单独评审。 5.3 样品研制阶段

燕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20万吨/日小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设计学院(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传统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应用最早的工艺,它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的效率很高,对于城镇污水,可确保出水BOD 和SS达到30mg/I 以下,因此,在1996年前在我国尚未要求去除氮磷,该工艺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艺。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颁布实施,我国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尤其是对出水的氮、磷指标要求更加严格。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标准对氮、磷的去除要求,必须加以改造,于是出现了活性污泥法的改进型A/O法和A2/O法。A/O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于除磷的厌氧一好氧工艺(A/O),一种是用于脱氮的缺氧一好氧工艺;A2/O法则是既脱氮又除磷的工艺。 目前分子生物技术已开始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为搞清聚磷菌除磷的生化机理,已开始用分子诊断技术获取聚磷菌的遗传信息。现在从活性污泥中已发现的30多种丝状菌中,只有4种准确命名及生物分类学定位,因为这些丝状菌大部分无法进行分离纯培养。目前正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这些丝状菌的生物学定位,以进一步准确了解其特性。分子诊断技术的大量应用,活性污泥微生物基因库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用基因技术培育具有高效活性的污泥菌种,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研究主要成果 (一)CCAS工艺 工艺即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对污水预处理要求不高,只设间隙15 nln3的机械格栅和沉砂池。生物处理的核心是CCAS反应池,除磷、脱氮、降解有机物及悬浮物等功能均在该池内完成,出水可达标排放。经预处理的污水连续不断地进入反应池前部的预反应池,在该区内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并一起从主、预反应区隔墙下部的孔眼以低流速(0.03~0.05rrgmin)进入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内依照“曝气、闲置、沉淀、排水”程序周期运行,使污水在“好氧一缺氧”的反复中完成去碳、脱氮,和在“好氧一厌氧”的反复中完成除磷。各过程的历时和相应设备的运行均按事先编制的程序运行,并可调整程序,由计算机集中自控。

整车环境适应性试验要求规范--最终版

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ZX 03.05.022-2014 整车环境适应性试验规 2014-09-20发布2014-09-20实施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本标准由汽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汽车研究院试制试验所归口。 本标准编制部门:试制试验所 本标准编制: 本标准审定: 本标准批准:

整车环境适应性试验规 1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辆在特殊环境下所要做的环境适应性试验的方法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兴公司开发完成的OTS阶段搭载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M1、N1类车型。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QJZX 03.05.019-2011 汽车整车磨合试验规程 QJZX 03.05.001-2011 道路试验样车接收技术条件 QJZX 03.05.013-2013 汽车故障模式分类 GB/T 12678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 3.试验要求 3.1试验样车 3.1.1样车必须为OTS阶段及OTS阶段以后的样车,数量不低于2台。 3.1.2试验样车技术状态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3.1.3载荷变化方式为变载,试验整个过程须涵盖满载、半载、空载、定载荷工况,最大可能接近用户的实 际使用情况。 3.1.4试验过程及去往试验目的地的过程中,所用燃油尽量选用当地的正规加油站油品,车辆保养用品必须 在车辆所到地区的中兴汽车服务站购买更换。 3.2气象状况 试验进行应依据当地气候,在不影响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涵盖当时季节的所有气象条件。 3.3试验设备

飞机对环境的适应性

飞机对环境的适应性 在GJB4293《装备环境通用要求》中,环境适应性的定义为:“装备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功能、性能和( 或) 不被破坏的能力,是装备的重要质量特性之一”。从可靠性的概念可知,环境是可靠性设计和分析的第一要素,军用飞机在贮存、运输和执行任务的各个环节中,经受着相当严酷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机械、电磁等)的考验。大量事实表明,环境是导致包括军用飞机在内的各种武器装备失效和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温差大,西部风沙干燥,南方沿海温热盐雾,尤其是还有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造成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其气候环境、化学环境、高原环境都对装备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对飞机而言,其不仅要在陆海空等范围内使用,军用飞机还将在敌方武器威胁环境、电子战环境,甚至生化、核环境等作战环境中使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必须对军用飞机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使之更好适应我国复杂多样的各种环境。 1、飞机环境适应性研究的必要性 近几年, 我国的军用飞机建设的发展步伐十分迅速。飞机的研制由过去的重点考虑性能,转移到性能、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以及价格的综合考虑,尤其是装备的环境适应性在研制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重视,正逐步向系统化的方向迈进。因此提高飞机的环境适应性是一项十分迫切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加以高度重视。环境技术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军用飞机面对的环境可分为两大部分:自然环境和作战环境(如图1所示)。 图1 影响飞机环境适应性因素分类图

自然环境是指某地域作为战场之前已有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海情、植被、辐射,以及存在于地球表面及其附近的其他环境因素。作战环境指某一地域中以前并不存在,只是作为战场以后由于敌我双方的交互作用才产生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目标特性、电子战环境、火力、核辐射、化学武器、友邻部队情况等。这两类因素共同作用时,会对飞机的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军用飞机不适应预定环境而造成的损失比比皆是,美军沿海空军基地以此故障调查表明,引起故障的原因中,气候环境占73%,机械环境占27%。美国近年环境腐蚀( 化学损伤之一)损失达3000亿美元/年,约占其GDP的3%。军工产品的环境腐蚀更为严重。为此将增加修理、更换和后勤保障的难度,减少训练时间,降低装备的完好率,缩短使用寿命,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表1 部分环境对飞机的影响及典型故障 由于篇幅的限制以及某些资料来源不足的原因,同时鉴于对飞机环境适应性评价的多因素和多层次性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的随机不确定性, 因此,在诸多环境因素中,我们只能针对几个影响性较大因素来进行分析。 2、温度对飞机的影响 根据相关资料的报道,机载设备在使用中发生的故障有52%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其中温度的

农村环境污染文献综述

农村环境污染文献综述 班级:13经济2班姓名:李溢智学号:2013333501134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对策建议3个方面,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分析治理机制 农村环境问题是指农村居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所造成的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或者污染农村环境的现象。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和成果,但是总体来说还不够深入,有很大的研究提升空间。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福利改善。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对策建议3个方面,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促进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1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 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已经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极大重视,很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1.1农村的面源污染 农村的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对水源,土壤,空气以及农产造成的污染。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的污染。民建中央专题调研组(2008)认为,随着我国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1]江丽丽(2011)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产观念倾向于偏施化肥,化肥的大量使用首先是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养分供应不协调,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其次是造成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农药的大量使用同样对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影响,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给大气、

CA1309P4K1L11T4整车适应性试验大纲-正式[1].do c 2

MC1030QNFR4 多用途货车试验大纲(可靠性和试验项目) 编制 审核 批准 工艺技术部 2013年7月15日

目录 1、试验依据。。。。。。。。。。。。。。。。。。。。。。。。。。。。。。。。。。。。。。。。。。。。。。。。。。。。。。。。。。。。1 2、试验目的。。。。。。。。。。。。。。。。。。。。。。。。。。。。。。。。。。。。。。。。。。。。。。。。。。。。。。。。。。。。1 3、试验对象。。。。。。。。。。。。。。。。。。。。。。。。。。。。。。。。。。。。。。。。。。。。。。。。。。。。。。。。。。。。1 4、试验条件。。。。。。。。。。。。。。。。。。。。。。。。。。。。。。。。。。。。。。。。。。。。。。。。。。。。。。。。。。。。1

1、试验依据 主要参照标准 GB/T 1332 载货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汽车试验场汽车产品定型可靠性行驶试验规范)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4761.5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95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 QC/T 900 汽车整东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汽车定型试验规程的补充规定(2001版) 以及GB/T1332 载货汽车定性试验规程中按变形车条款执行以及汽油大皮卡开发计划。 2试验目的 考核试验样车的整车技术特性参数、基本性能、安全环保项是否符合我国有关标准;验证并统计MC1030QNFR4型多用途货车早期故障及缺陷;验证MC1030QNFR4型多用途货车整车及零部件的可靠性;验证前期试装中发现存在问题零部件的整改效果及新开发厂家零部件的可靠性及整车产品的可靠性。减少产品早期投放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为整车质量持续改进、该车型定型提供重要依据。 3试验对象 3.1 样车说明 MC1030QNFR4型多用途货车二台,按整个项目车辆数的编号规则编为1#、2#。以1#作为首选试验车,实验中发现问题或对问题判断异议时再以2#做对比试验。 3.2 样车明细表 样车的明细见表1。 3.3 主要总成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 主要总成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 表2:主要总成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

文献综述——关于仿生在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文献综述

宁波大红鹰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所在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班级12环艺(1)班 姓名项征、曾晓敏、吴煌、严依琳学号1251100528、1251120602、 1251120528、1251120534 指导教师王鹏 合作导师 2015年9 月24 日

关于仿生在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文献综述 摘要:仿生技术是物与自然的一种深化和融合,从大自然中汲取美学、技术,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它作为一种设计理念,早已潜移默化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其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密切,它能提高我们生活的内容、质量,是尊重自然发展、树立环保意识地另一种方式,在全球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匮乏的今天,更彰显了仿生设计的意义和分量。 关键词:仿生环境设计海洋馆 一、仿生设计的概念 仿生技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仿生设计通过具体可感可知的坚实物质形态,模仿流线型运动、有机形态等,创造出亲近自然、充满人性味道的产品、建筑。仿生设计也注重机械和形态特征的研究,注重节能新材料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大自然物竞天择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积累了许多可用于设计的经验教训。因此在概念创新的环境设计中采用生物研究,一定要考虑可持续的设计原则。仿生设计——这一特殊的设计手段,仿佛给放松和宁静的环境,注入了一道“魂”,使环境更加灵动、充满活力,引人注目。 二、仿生设计的优势及价值 在建筑仿生设计中,功能仿生与形式仿生是最常见的。它从自然生命和物质中汲取灵感,使建筑布局更具新意,外型或内部构造呈现出非凡的亲和力。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从蟹壳中获取无穷灵感,设计了闻名于世的朗香教堂。朗香教堂的平面呈现出模拟人的耳朵的形态,它也象征着上帝可以倾听基督教徒的祈祷。形式上的仿生设计就更多了。如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在巴塞罗纳设计了许多明显具有动物骨骼形式的公寓建筑,隐喻着这座海滨城市战胜蛟龙的古老传说。雅克.赫尔佐格、德梅隆与李兴刚合作完成的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设计,既像一个孕育生命的巢,又似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从建筑的角度出发,展示现代仿生设计的精美成果。从来自世界各地著名设计师的精彩案例中,既可以看到建筑外形如何与环境和谐相融,内部构造与空间功能如何完美

粉煤灰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粉煤灰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学号: 100704001 姓名:邓云乐 班级: 2010 级 4班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指导教师:周明罗 完成日期: 2013. 4. 20

引言 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称为粉煤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它是我国当前排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1985年火电厂排灰渣总量为3768万,到1995年增加到9936万,平均每年增加560万。据资料统计,中国的粉煤灰堆积量已达到120亿t,且每年以1.6亿t速度增加,用这些粉煤灰堆成4m宽、4m高的城墙,长达80,000km,比万里长城长 16 倍多,可以绕地球两圈以上[2]。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的粉煤灰不加处理,就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若排入水系会造成河流淤塞,而其中的有毒化学物质还会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3]。因此如何处理和利用粉煤灰,已成为一个关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两大领域的问题。世界各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卓有成效,在我国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日增,煤在世界上日益成为主要燃料。粉煤灰是目前世界上排量最大的工业废料之一,不仅严重污染环境。目前,我国粉煤灰的总堆存量已经超过10亿吨,而且正以每年8000万吨的速度增长。大量固体废弃物的不断产生给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多年来,世界各国对燃煤电厂粉煤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为其综合利用开辟了道路。对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是关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既可以避免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对其中的金属及矿物的回收利用还能够降低储煤场的容量。由于粉煤灰制品的代用,开发了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达到间接节约其他矿产资源。这不仅使排放问题得到部分解决,为新金属和盐类的来源提供了新的途径而具有深远的意义。 Abstract:W 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energy consumption is growing, coal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main fuel in the world.Fly ash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ial waste emissions at present,not only the serious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At present,the total stockpile of fly ash in China

环境适应性大纲通用模板

XXXX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适应性大纲 项目名称: 项目型号: 项目代号: 项目负责人: 编制:时间: 审核:时间: 标准化:时间: 批准:时间:

XXXX环境适应性大纲 1、范围 1.1 主体内容 本大纲规定了环境适应性工作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以及环境适应性评价等。 1.2 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XXXX电源变换器模块(以下简称电源模块)寿命周期内的研制、生产阶段,环境适应性大纲的编制、实施和检查。 2、引用文件 GJBGJB4239-2001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 GJB 1032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 3、编制依据 研制合同书和技术协议书。 4、一般要求 4.1环境适应工作目的 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以满足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减少寿命周期费用。应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开展环境适应性工作,确定合理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并以合理的费用确保装备满足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4.2 环境适应工作基本原则和要求 4.2.1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入的方针,并将环境适应性设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4.2.2环境适应性工作与产品整机和系统的研制工作统一规划、协调进行; 4.2.3采用成熟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控制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在产品中所占得比例,并分析类似产品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a)一是采取改善环境或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 b)二是采用耐环境能力强的结构、材料、元器件和工艺。 4.2.4加强对研制、生产过程中安全性工作的监督与控制,严格进行环境适应性评审; 4.2.5产品设计、制造中器材和原材料应满足环境适应性要求: 1)散热:用热交换的原理,将设备内部元器件产生的热能,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形式进行散热。元器件布局时要让发热元件合理分布,将模块内的热源分散放置,避免出现过热点。发热量大的元件必须要用陶瓷过度片或导热胶贴在外壳或散热面上。 2)隔热:在设计时应考虑对有源器件与无源器件、发热元件与非发热元件相对隔离,特别是对温度敏感的元器件加以保护,以减轻发热元器件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综述 唐春夏 经济管理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S2******* 摘要:目前,农村中存在的自然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已经严重威胁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从农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如何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综述,总结出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结论。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文献综述 1.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要坚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恢复是新农村规划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先、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原则,注重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解决农村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努力改善辖区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注重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文章从众多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研究着手,了解并总结了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2.文献综述 2.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纳入全

面小康建设的总体目标中,体现了对社会历史规律的尊重和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1]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乡村面貌的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速,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速度尤其迅猛,乡村居民对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是由于缺乏规划指导,导致乡村面貌杂乱,失去了中国乡村的固有风貌。在参与浙江长兴新农村五个典型乡村规划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对长兴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主要矛盾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2]"三农"问题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而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不破解环境问题,就难以破解"三农问题;"不破解"三农问题,"也就难以健康有序地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3]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至今也是今后政府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农村环境问题则直接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影响到中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4]环境保护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了,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和看法。[5]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之一,而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其对水、空气、土壤造成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防治工作刻不容缓。[6]近几年来,环城游憩带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乐趣、体验生活,特别是乡村生活的一种主要去向之一。环城游憩带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扩大了旅游容量,还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环城游憩带,充分发挥环城游憩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7]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日益凸显出来,这不仅影响着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也成为阻碍农业发展、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原因众多,但其实质原因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因此,应在分析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为新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8]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使以可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