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3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3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3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 D.未来性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B.培根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杜威

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B )。A.洛克的《教育漫话》B.卢梭的《爱弥尔》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

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

11.(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A.教育 B.教学C.德育D.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D.《学记》

1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六三三制

15.( D )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A.分支学制B.多轨学制C.单轨学制D.双轨学制

16.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

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C.教育学不能等同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同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

D.从教育经验中总结教育规律,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17.教育是(A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18.教育起源于(B )

A.人类早期心理模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照料

D.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9.学校产生于(A )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20.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教育的( B)

A.心理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意识起源论

D.需要起源论

21.“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A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22.( C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

B.埃及

C.雅典

D.斯巴达

23.提倡“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 )

A.杜威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布鲁姆

24.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样思想的是(D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5.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B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26.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7.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D )编写的。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

28.下列选项中,对教育学发展阶段表述正确的是(D )

A.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C.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

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29.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A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3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31.赫尔巴特在他的《普通教育学》中论述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C )。

A.明了、联合、系统、想象

B.明了、联想、系统、手段

C.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D.清楚、明了、系统、方法

3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使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33.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的目标分成三大类,即(A )。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34.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C )。

A.《新编教育学》

B.《教育学》

C.《新教育大纲》

D.《实用教育学》

3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C )。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36.我国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B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3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C )。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

二、填空题

1.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 普及)性、免费性、( 强迫)性。

2.教育学是一门以(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 教育规律)的科学。3.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 非制度化教育)。

4.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 各级各类学校)。

5.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 凯洛夫),他的作品是

( 《教育学》)。

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 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 癸卯学制)。

7.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都是(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8.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 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也被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美国的( 杜威),他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10.古代的庠、序都是指( 学校)。

11.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1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14.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的重要文献的是(《学记》)。

15.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16.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17.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8.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了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 教育系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1.“终身化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

22. 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23.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24. 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为“七艺”。

25.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学?)。

2.简要介绍教育学中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P.35

3. 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P.12

4.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P.14

5. 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P.8、P.6

6.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P.11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2.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C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4.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D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5.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C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

6.“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B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7.“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A )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8.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B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10.下列( D )不是学生文化的起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影响 C.师生交互作用 D.学校影响

1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A )。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12.“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C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1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14.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

15.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B )。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16. 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 C )。

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校存

17.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 D )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1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 C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19.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D )。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

20.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A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21.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 C )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

B.制度

C.精神

D.观念

2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 B )。

A.系统化

B.体制化

C.全面化

D.多样化

2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 A )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

24.现在很多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 A )。

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5.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C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二、填空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受教育权 )、( 教育目的 )。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 教育结构变化 )、制约( 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 再生产劳动力 )和教育( 再生产科学知识 )。

5.人力资本理论认为,( 教育 )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6.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7.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

8.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9.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学校制度文化)。10.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11.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12.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1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14.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15.(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16.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17.(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18.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等。19.(信息技术)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0.(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三、简答题

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P.43

2.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P.46

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P.39

4.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P.41

5.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P.56

6.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P.58

7.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49

8.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P.51

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53

10.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P.60

1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和特征。 P.62

四、论述题:(2010年考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答: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2、教育对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一种,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一、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C.)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B )。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6.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7.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8.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C )。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9.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B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10.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 D )观点。

A.内发论 B.白板说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2.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 )。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4.“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 B )。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5.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B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6.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C )。

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17.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18.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19.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B )。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20.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D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21.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 C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2. 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 主观性

B. 普遍性

C. 基础性

D. 能动性

23.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 A )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 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D. 主观努力

24. 美国行为主义者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到:“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的观点。A.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家庭决定论 D. 儿童决定论

25.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A )的典型代表

A. 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6.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27. 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28.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 B )

A. 长善救失

B. 循序渐进

C. 因材施教

D. 教学相长

29.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C )

A. 社会本位论

B. 环境决定论

C. 遗传决定论

D. 教育万能论

30.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B )的特征进行。

A. 顺序性

B. 互补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31. 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 A )为标志

A. 自我意识

B. 创造能力

C. 预见能力

D. 选择能力

32.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候比较聪明,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C )

A.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 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 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 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33.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 B )的观点。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34. 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 这种现象说明( B )

A. 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

B. 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 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更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二、填空题

1.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2.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成熟机制所决定的。

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4.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性恶论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外铄论。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6.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7.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8.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9.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10.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

11.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

12.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13.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14.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能力,达到某种水平可能性最大的时期。(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的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15. 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16.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影响。

17.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18. 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三、简答题

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参见P.69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见P.76(4点)

3.简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见P.75(4点)

4.什么是个体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P.67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P.69

6.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73

7. 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P.74

四、论述题

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试加以阐述。 P.71

2.试述教育工作应如何遵循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P.69-71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 A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C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5.(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D )。

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7.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 C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B )。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 C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D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2.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B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3.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 ), 它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14.“美育”一词最早是( C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15.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D )。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6.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17.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涂儿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贝尔

18. 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所面临的问题是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即促进受教育者的( B ),引导他以某种方式参与社会活动。

A.个性化

B.社会化

C.科学化

D.个性自由发展

19.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的发展还是注重( D )

A.科学技术

B.个人需要

C.科学知识

D.社会需要

20.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A )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但是,他的努力不能说是成功的。

A.杜威

B.卢梭

C.马克思

D.孔德

21.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D )为重点的教育。

A.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

22. 素质教育是促进( A )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2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C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4.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人才的规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

B. 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C. 全面发展强调五育并举,就是坚持学生的平均发展

D. 全面发展教育指坚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25.培养学生的( D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 主体意识的实践能力

B. 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 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填空题

1.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认知的;二是情感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2.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

3.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

4.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5.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总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6.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7.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8.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9.全面发展的人是体力与智力、能力与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精神等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11.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1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1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14.一个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狭义的教育目的。15.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6.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17.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

三、简答题

1.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P.84

2.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 P.87

3.什么是教育目的?它的作用有哪些? P.80

4. 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P.84-87

5.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P.94

四、论述题

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P.92基本精神,(如何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实际和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试述全面发展与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关系;并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对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看法。

P.97 两者并不排斥:(1)全面发展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会有不同的组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培养独立个性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独立个性。

3.一次,在广州、海南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16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

请运用与全面发展教育有关的原理进行分析。

(1)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关系密切,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2)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面,但把艺术教育看成是单纯的“特长教育”,把“技能”“技巧”的培训放到主体地位,从而放弃了艺术教育的本质,就会妨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材料分析:(2011年论述题)

我国某高二学生考过这样一道历史试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死于公元哪一年?最远打到哪里?

美国世界史教科书上也有这样的历史事实,考法却是这样: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要取消考试,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原理并结合以上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见P.95用素质教育的观点分析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D )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C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D )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教师对学校或其它教育及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 )。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10.( B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4 B.1985 C.1986 D.1987

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C )。

A.幼儿园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 D )不是其基本原则。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13.“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5.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 D )。

A.组织能力 B.调控能力 C.管理能力 D.教育能力

16.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政治思想素养 D.人格特质

17.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C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8.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D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9.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B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20.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C )。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填空题

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2.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 ),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人身权 )和( 受教育权 ),其中( 受教育权 )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4.《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六 )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5.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 朋友)、(研究者)。

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 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

7.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9.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育理念)。

10.( 教育能力)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11.教师的个性、情操、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是教师的(人格特征)。

12.“师道尊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型师生关系,自19世纪以后出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

13.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1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15.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1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

17.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

18.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

19.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

20.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三、简答题

1.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养成健全人格。

2.中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素质? P.115

3.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P.118

4.简述学生的本质。P.1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P.106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P.110

2.试述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教师法》规定(见P.107);特点: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性(六种角色)

3.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是否合理?试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加以分析。

(1)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教师不但要精通所教的学科知识,还要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2)但这种说法也有不足,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做到常教常新,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

第六章课程

一、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C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C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 )。

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D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A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C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课程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程》D.《教学与一般发展》12.( D )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D )。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B )。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C )。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B )。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B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D )。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21.课程论研究的是( C )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2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D )。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

23.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C )。

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24.下列选项中,与现代科学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 )。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

25.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首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B )。A.学科教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D.教师课程

2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A )的问题。

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

27.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 D )。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C )。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2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 )。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3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B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31.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B )。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

32.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B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的D.教学目标

33.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 )。

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3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B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35.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C )。

A.讲授题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D.讲义和参考书

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课程改革 )。

2.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 课程 )。

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教学计划 )、( 教学大纲 )、( 教材 )。

4.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 研究型课程 )。5.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学校课程)。6.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主。

7.拓展课常常以( 选修课 )的形式出现。

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 特色课 )的形式出现。

9.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10.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课程理论)。11.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是指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可操作性)。12.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1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4.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

15.安排课程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应性原则)。

16.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17.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1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1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2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21.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三、简答题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P.128

2.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P.131

3.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确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P.132

4.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P.145

5.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P.136

6.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P.150

7. 简述学科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缺点。 P.125

8. 简述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点。 P.125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D )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C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D )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教师对学校或其它教育及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 )。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10.( B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4 B.1985 C.1986 D.1987

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C )。

A.幼儿园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 D )不是其基本原则。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13.“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5.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 D )。

A.组织能力 B.调控能力 C.管理能力 D.教育能力

16.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政治思想素养 D.人格特质

17.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C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8.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D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9.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B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20.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C )。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填空题

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2.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 ),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人身权 )和( 受教育权 ),其中( 受教育权 )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4.《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六周岁 )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5.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 朋友)、(研究者)。

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 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

7.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9.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育理念)。

10.( 教育能力)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11.教师的个性、情操、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是教师的(人格特征)。

12.“师道尊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型师生关系,自19世纪以后出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

13.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1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15.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1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

17.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

18.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

19.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

20.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三、简答题

1.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养成健全人格。

2.中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素质? P.115

3.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P.118

4.简述学生的本质。P.1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P.106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P.110

2.试述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教师法》规定(见P.107);特点: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性(六种角色)

3.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是否合理?试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加以分析。

(1)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教师不但要精通所教的学科知识,还要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2)但这种说法也有不足,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必须要不断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品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D.未来性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杜威 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 B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卢梭的《爱弥尔》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 )。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11.( 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 A.教育B.教学 C.德育 D.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A.《论语》B.《大学》C.《孟子》 D.《学记》 1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15.( D )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A.分支学制 B.多轨学制 C.单轨学制 D.双轨学制 16.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 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10年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程试题 [考试类别:(闭卷) 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理念不包含(C)。 A.学术自由; B.教授治校; C.行政化领导; D.大学自治 2.吕克昂学院的举办者是( C )。 A. 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3.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是( B)的基本主张。 A.社会本位价值观; B.个人本位价值观; C.知识本位价值观; D.能力本位价值观 4.教育的本质不是(C)。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挥人的潜能; C.训练人的服从心; D.促进个体社会化 5.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在(C)社会才是可能实现的。(P52)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知识经济与后工业社会; D.原始社会 6.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因素是( D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学习者自身的努力 7.自由教育是以(A)为目的的教育。 A.自由发展人的理性; B.培养专门人才; C.掌握知识; D.发展体能 8.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D)。 A.面向全体学生;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让学生主动发展; D.高分低能 9.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划分属于(C)。 A.科类结构; B.形式结构; C.层次结构; D.地区结构 10.大学把直接服务于社会作为自身的职能,肇始于(C)。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11.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是(D)。 A.教师可包揽学生的发展; B.主要是学生自我发展;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等重要; D.教学相长 12.理想的师生关系不应是( C )。 A.民主和平等; B.交流和理解; C.权威和服从; D.自由和宽容 13.广义课程是(D)。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显性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14.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应排除(B) A.教学; B.低科技含量的创收活动; C.科研; D.科技开发与成果转让 15.下面哪个选项属于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A)。 A.校长负责制; B.中央集体制; C.地方分权制; D.集权与分权混合制 16.学术评议会充分体现了( B )。 A.行政权力; B.学术权力; C.学生权力; D.家长权力 17.科层制模式是指学校实际决策和执行权力集中在(C)。 A.教师; B.学生; C.行政管理人员; D.后勤人员 18.下面哪个选项没有真正体现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C )。(P240) A.自主招生; B.自编教材; C.专业调整应在国家专业目录之内; D.自主的内部人事任免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选择题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皮亚杰 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中斯基 B.桑代尔 C.卡普切列夫 D.列昂节夫 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界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冯特 5. 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 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尔 C.乌中斯基 D.???斯基 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 B.基本教学 C.基本心理 D.基本身心 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D______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__C_______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学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知识性原则 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 A.描述 B.鉴测 C.解释 D.预测 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_____C______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和序教学 16.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_D_____ A.陶门知 B.蔡元培

2014石家庄教师招聘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4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 1.学校的产生 B .学制的建立C .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 织形式出现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 是( B ) 。 1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 1.《大教学论》 B .《教育漫话》 C .《爱弥儿》 D .《普通教育学》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 特点的要求。 1 .大众性 B .公平性 C .终身性 D.未来性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1 ) 。 1 .教育问题 B .教育价值 C .教育事实 D .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1.康德 B .培根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1 )。 1.赫尔巴特 B .康德 C.培根 D .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1.赫尔巴特 B .康德 C.培根 D .杜威 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一论点出自(B )。 1 .洛克的《教育漫话》B .卢梭的《爱弥尔》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1 )。 1.学校的产生B .剩余产品的出现C .有了国家D .创造了文字 11.(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 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1.《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 . 《民主主义与教育》D .《康德论教育》1 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 1 )。 1 .教育 B.教学 C .德育 D .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经典面试题

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经典面试题 1、学生李某比较调皮,经常惹是生非。对他的教育,家长也不大配合。作为班主任,你准备怎么办? 对学生 (1)、了解其究竟喜欢什么生活后,因势利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而逐渐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2)、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利用同学的帮助。 (3)、尝试发现其的优点,积极鼓励,让其在群体中有成功的喜悦感。 对家长 (1)、首先要了解家长为什么会不配合,是家长宠爱孩子,还是对老师的工作不理解,有误会,或者是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的问题,要善于观察,抓住他的关注点,然后引入话题,多说些他喜欢听的话,以后他就会慢慢把你当朋友,而你的工作就可以好开展些。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害。 (2)、尝试利用三结合教育,或请对学生家长或学生有影响力的人配合。 2、苏亮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伤心的哭了,作为教师你会怎么办? (1)安慰她,告诉他你的“伤心”老师特别在意,说明你有上进心和强烈的自尊心;努力一定会进步。 (2)与他一起寻找没有考好的原因,帮助他树立信心,制定计划,落实措施。 (3)找他的好友协助工作,安抚他。 (4)临时干扰。用其他事转移他的注意力。

(5)与家长沟通,请求其配合疏导。 3、有一个住读生下晚自习后乘门卫不注意,溜出校门上网吧。你得知这一情况后,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处理? (1)作为教师,采取适当方式(不漏身份)找到他,给他说:“晚了不安全我来陪你上好不好?” (2)我认为帮助教师的责任,应当以教育和帮助学生为主。现在的学生都很有叛逆感,如果教训的话很可能带来反的效果,可以和他谈谈心,使他从心里感到愧疚。 (3)打电话给家长,明天请家长来谈谈! (4)现在网吧老板大多受利益驱使,教师如直接去找,可能受到侵害。可以让家长来找孩子,再进行教育。 4、初一学生张强父母离异,远离同学的交往圈子,喜欢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他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你将怎样帮助他纠正? A:性格生缺陷:自卑、孤独、封闭,不合群。 B:我会采取以下措施帮助他纠正: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张强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张强共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张强家庭情况及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一章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2.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夸美纽斯)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赫尔巴特)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赫尔巴特)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杜威)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同上题)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人类劳动的进行)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学校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庠序”) 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教育实践) 19.《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布鲁纳) 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布鲁纳) 22.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 2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2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 25.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实用主义教育) 26.“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杜威) 2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赫尔巴特) 2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杜威) 二、多选题 1. 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2.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3.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 A. 国学 C. 乡学 4.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可分为() A.大学 E.小学 5. 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 A. 塾 B. 庠 C. 序 D.校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具有()。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我国一系列教育法律规定,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3.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4.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B.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 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5.操行评定是德育方法中()的方式 A陶冶法B榜样法C说服法D品德评价法 6.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7.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布鲁纳C卢扎诺夫D瓦?根舍因 8.下面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9.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10.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布鲁纳C卢扎诺夫D瓦?根舍因 11.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A.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 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 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12.”我要是谈了我朋友的隐私,他准会大发脾气;我朋友没有大发脾气”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我谈了我朋友的隐私 B.我朋友是个温和的人 C.我没有谈我朋友的隐私 D.我朋友为人倒是挺不错 13.学生应以()为主要任务。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学习 1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15.关于教学含义的正确表述为( ) A传授知识B智育C上课D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常用的复习形式包括、、、。 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为、、。 3.活动课程又称为或。

2017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2)

2017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挑选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 1.办法操练说的代表人物是__。 A.沃尔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参考答案:A 办法操练说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心思学家沃尔夫,理论 基础是官能心思学。以为各种心灵的官能可以由一种科目或一种体裁上受了操练而全体开展起来,因此被称为办法操练说。 2.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构成的理论的是__。 A.桑代克 B.加里培林 C.加涅 D.巴甫洛夫

参考答案:B 加里培林从20世纪50时代开端从事心智动作构成的研讨,并于1959年正式体系总结了有关的研讨成果,提出了心智动作 按阶段构成的理论。 3.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发生的影响归于__。 A.负搬迁 B.纵向搬迁 C.横向搬迁 D.非特别成分的搬迁 参考答案:B 负搬迁是指一种阅历的取得对另一种学习起搅扰和阻止作用。纵向搬迁指处于不同层次(归纳和笼统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说是上位的较高层次的阅历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阅历之间的相互影响。横向搬迁是指处于同一层次(笼 统和归纳程度相同)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即难度和杂乱程度 大致属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搬迁。非特别搬迁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准则和心情对另一种详细内容学习的影响,行将原理、准则和心情详细化,运用到详细的案例中去。可见,B项正确。

4.下列归于问题解决的是__。 A.漫无意图梦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发明 参考答案:D 问题解决具有意图性、认知性、序列性,契合这三个特色的便是问题解决。 5.对常识最好的温习办法是__。 A.有认识记 B.多种感官参加 C.在实践中使用所学常识 D.画线 参考答案:C 在实践中使用所学常识是对常识的最好温习。 6.对一个玩具,儿童既可按色彩归类,也可按形状归类,还可以按巨细归类,阐明这时儿童的认知水平已到达__。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2014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B.《人类理智论》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B.培根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杜威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 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 11.(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A.教育 B.教学C.德育D.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D.《学记》 1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六三三制 16.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 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C.教育学不能等同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同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 D.从教育经验中总结教育规律,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17.教育是(A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18.教育起源于(B ) A.人类早期心理模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照料 D.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9.学校产生于(A )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21.“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A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22.( C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和参考答案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中学)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育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课外活动,该校长认识()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B、体现素质教育与学科的结合 C、符合提升学校实力的需要 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2、刚开学,班主任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 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性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学会主动发展 3、张老师在班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班上分享收货,并及时加以点评。张老师做法() A、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 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C、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D、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4、某班主任制定的班干部竞选条件中规定,成绩在后10名的不能参选,理由是“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这种做法( ) A、正确,有利于学困生安心学习 B、正确,有利于刺激学困生上进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战略目标。下列关于教育战略目标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C、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形成 D、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6、某中学违规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机关是( ) A、教育行政部门 B、工商管理部门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分章练习题集(附答案6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D.未来性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

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杜威 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 B )。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卢梭的《爱弥尔》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 )。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11.( 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两天必过)教育学部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优质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6点趋势,见书P4)。 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 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5点) 6、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 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5点)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卢梭代表作《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776年—1841年)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该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年——1952年),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分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省教师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D) 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 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果斯基 2.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C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 3.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B) A.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B.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C.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D.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B)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5.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D) A.组织教学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6.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C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识结构理论 7.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C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8.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的提出者是(D ) 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9.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D)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0.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1.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C)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2.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D )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临近 1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C ) A. 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14.儿童刚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15.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出现在反应的(C) A.前面 B.后面 C.同时 D.很久以后

2013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 D.未来性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B.培根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杜威 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B )。A.洛克的《教育漫话》B.卢梭的《爱弥尔》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 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 11.(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A.教育 B.教学C.德育D.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D.《学记》 1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六三三制 15.( D )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A.分支学制B.多轨学制C.单轨学制D.双轨学制 16.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 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C.教育学不能等同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同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 D.从教育经验中总结教育规律,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17.教育是(A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教育学分章1模拟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5.A 6.C 7.C 8.D 9.C 10.C ll.C l2.D l3.D l4.B l5.D l6.D l7.C l8.D 19.A 20.A 二、填空题 1.层次结构年龄分级 2.基础科学知识 3.就业 4.绅士 5.培养人 6.学校教育制度 7.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8.废科举,兴学校 9.癸卯学制(或《奏定学堂章程》) 10.四书五经 ll.教区学校 12.教育规律 13.《论语》 l4.维多里诺拉伯雷 l5.卢梭 16.助产术 l7.僧吏 18.《林哈德与葛笃 德》 l9.《爱弥儿》 20.《普通教育学》 21.实用主义《民本主义与教育》三、简答题 1.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1)主张启发式教学: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信心;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2)强调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要循序渐进。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智育方面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1)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增加新的学科内容。(2)改变经院主义的学风,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3)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将美与善结合起来。 3.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1)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2)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4.简述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特点。

(1)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2)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3)系统论述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5.古代学校教育有哪些重要特征? (1)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特权,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2)道统性。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而为一。(3)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4)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Et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8.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缺陷及对我国教育学体系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的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自主性。(2)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3)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4)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 9.为什么说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科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l835年又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在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且主张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教师资格证考试文化素养100题(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文化素养100题(整理打印版) 1.我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 A.《史记》 B.《春秋》 C.《论语》 D.《汉书》 2.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诗经》 B.《汉书》 C.《诗歌总集》 D.《尔雅》 3.以下不是医学著作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4.杜牧是我国哪个朝代的诗人() A.唐 B.宋 C.元 D.明 5.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 A.鱼 B.甲壳动物 C.水生植物 D.浮游生物 6.中国现在有几个直辖市() A.3 B.4 C.5 D.6 7.关羽在麦城被谁打败() A.曹操 B.周瑜 C.吕蒙 D.陆逊 8.日不落帝国是()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德国 9.无敌舰队是哪个国家的()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德意志 10.世界最老的运河之一是广西兴安县的灵渠,比现今的巴拿马运河要早两千多年,灵渠采用的是什么设计原理? A.河道弯曲 B.炸药开山 C.梯级船闸 D.河水流通 11.中国东汉张衡是第一架观测地震方位仪的发明家,请问他的地震仪是根据什么原理运作的?() A.平衡 B.抽象 C.光学 D.杠杆

12.太平洋铁路在公元1863年建造,最后在公元1869年完工,完工时,中国有多少人参加这项工程?() A.六千名 B.九千名 C.一万四千多名 D.两万名 13.“草船借箭”是诸葛亮想出的好计谋,请问发生在哪一个朝代?() A.春秋 B.战国 C.东周 D.三国 14.中国的国球是() A.足球 B.蹴鞠 C.羽毛球 D.乒乓球 15.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完成于元代的是( )。 A.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B.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C.韩混《五牛图》 D.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16.京剧的花脸所属的行当是( )。 A.生 B.丑 C.净 D.末 17.“五岳”中的南岳指的是( )。 A.恒山 B.衡山 C.黄山 D.庐山 18.我国陆地边界全长( )。 A.3.2万公里 B.2.28万公里 C.1.8万公里 D.4.2万公里 19.下列选项不属于宋代四大书院的是( )。 A.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B.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 C.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 D.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20.在“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的评选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 )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A.荀慧生 B.常香玉 C.王汉伦 D.阎立品 21.“阳关大道”原指通往哪里的道路?( )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22.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著作( )中记载有“人工呼吸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景岳全书》 B.《脉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要点整理

【10年湖南省教育学考试要点整理】 单选 15*2=30;填空 20*1=20;简答 6*5=30;论述 2*10=2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在动物界中就存在。 保罗·朗格朗(提出)、埃德加·富尔(确定)---终身教育。 库姆斯(非正规教育)、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非制度化教育(对制度化教育的改良)思潮的代表。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改变教育观念。 孔子---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主张因材施教(启发)。 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强调推理。 西方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学思想首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问答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提出儿童分阶段教育)。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 卢梭---小说体《爱弥尔》,引起人们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研究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的兴趣。 裴斯泰洛齐(瑞士)---信奉卢梭,实践家,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运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创了师范教育的先河。 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赫尔巴特(德国)---信奉康德,《普通教育学》。 洛克(英国)---“白板说”:天赋智力人人平等,认为绅士教育最重要。 福禄培尔(德国)---《人的教育》,幼教领域。 斯宾塞(英国)---《教育论》,强调实用学科的重要性,其处于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时期。 拉伊/梅伊曼---“实验教育学”。 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生长”,learning by doing“从做中学”。 凯洛夫---《教育学》。 布卢姆(美国)---“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提出“学科基本结构”和发现法。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巴班斯基(前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将科学的现代系统论引入教学论的研究中。 保罗·朗格朗(法国)---《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概念。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性定义) 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终身教育概念(时间、空间、方式、教育性质等方面):从横(统合性)纵(连接性和衔接性)两方面论述。 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 教育的历史形态: (依据正规化程度划分)从非形式化(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原始社会)到形式化(定型的实体化教育—无中学、年龄和班级区分),再到制度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正规教育)。 (实施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社会教育。 (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原始教育特点: 第一,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没有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事业。第二,原始性。目的单一、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第三,同一性(内容、对象和目的)和全民性。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教会学校教学内容: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763年,德国普鲁士颁布“强迫教育法令”—最早的义务教育。 1986年,中国颁布“义务教育法”。 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表现为教育的普及化、追求教育的相对自由、教育内部的民主化和教育成为社会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阵地。 《普通教育学》强调的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材的中心地位。(我国“五四”前受其影响巨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