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琴基本技术训练

钢琴基本技术训练

钢琴基本技术训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1-08 09:35:00 ] 作者:王大立编辑:studa0714

钢琴基本技术包括音阶、和弦、琶音、八度等技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基本功”,是钢琴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但不少钢琴学习者都对这些内容缺乏认识或不感兴趣,没有予以高度重视,以致在钢琴学习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技术障碍。所以,只有当你正确认识学习基本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打好钢琴演奏的基本功,才能轻松愉快、得心应手地去弹奏各种高难度的艺术作品!

一、重要性

伟大的钢琴教育家卡尔·车尔尼有一句名言:如果你问我,怎样才能成为好的钢琴家,那么你告诉我,你练了多少音阶?!伟大的作曲家、举世瞩目的钢琴大师——拉赫玛尼诺夫也指出:出色的钢琴家,必须具有干净、快速、清晰、灵活的基本技巧,一针见血地高度概括了钢琴基本技术学习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精彩动人的音乐需要演奏者全身心投入的演奏,细腻地刻画音乐形象,而这一切往往需要出色的、辉煌的技巧,可以说,没有过硬的技巧,音乐表现就无从谈起!而基本技术包括了钢琴演奏中所遇到的几乎所有技术问题,渗透于几乎所有音乐作品的每一个句子当中!钢琴学习者必须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尤其是在早期学习阶段进行系统的练习,对于手指、臂、腕等生理机能的潜力,将得到最好的发掘,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极其坚实的基础!在你的钢琴学习生涯中,你在基本技术训练中的每一分努力,都将得到加倍的回报。打个比方:你在基本技巧训练中多花一小时的时间,你完全有可能在音乐作品的练习中节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却得到更好的效果。全国考级直至任何一个地方的考级都规定音阶、和弦、琶音等基本技术是必考项目,已经足以证明这些内容的重要性,但不少学生却几乎从来都不练或者很少进行基本技巧的练习,直至为了应付钢琴考级才匆匆忙忙练出必考的几个调的音阶。这一切所带来的后果则是“营养不良”、技术生疏、进步缓慢、学习效率极低!而不少令人感到“进步神速”的学生却在基本技术上暗下功夫,他们尝到苦练基本技巧所带来的甜头后,更进一步在这里下功夫,这种良性循环使他们达到了令人望尘莫及的成就。许许多多的钢琴家更是从小起直至整个演奏生涯当中从没停止过一天的基本技术的练习。在这一切证明之后,难道你还能怀疑钢琴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性吗?!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时间进行这一训练呢?答案当然是越多越好。总之,在学生时代每天拿出你练琴时间的1/3进行基本技术训练绝不过分!

二、训练方法

1.慢练为主,结合变速练习

首先,不论哪种技巧,在初学阶段都必须用很慢的速度进行练习,这一点尤为重要!只有用很慢的速度,才能把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准确地奏出,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去注意指法等问题。慢练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慢练犹如“放大镜”,把所有细节都扩大,让你真正体会到各个关节的动作,使动作简练,下键力

度集中,并体会到触键的细微感觉,使每个音都充满“美”……慢练需要极大的耐心,真正做到持之以恒地慢练,将让你受益终生,慢练是弹好钢琴的秘诀!慢练应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始终坚持以慢练为主,在掌握正确触键的基础上,能够把每一个音弹得均匀、清晰、集中之后,利用节拍器结合变速练习,快慢循环结合,把各种技巧弹得飞快而保持每个音的均匀、清晰,对于克服手指连续跑动的困难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2.分手练

经常分手练习,可以使每个音都达到要求,学习效率更高。不但在练习的初级阶段要分手练,而且必须随时穿插分手练习。在初学阶段,分手练有利于提高准确性,如指法、下键的准确性等。尤其是许多初学者,左手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一味地跟着右手走,在触键的力度、音色把握等方面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所以,经常进行分手练习,并特别注意倾听左手弹出的声音,改善触键,你会感到受益匪浅。

3.高抬指练习与贴键练习相结合

触键练习中,适度的高抬指练习是很重要的,这可以使手指第三关节积极运动,手指动作迅捷有力,以发出扎实、均匀的声音。然而,手指的真功夫不在于抬得高,而在于控制住每一个手指,使其依靠微小的精确动作,把每个音都弹得结实、集中而均匀。可以说,抬高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不抬高(贴键)。因为在高难度的快速经过句中,手指是不可能高高抬起的,这时速度虽然很快,却要求每个音都保持清晰、干净、有颗粒性,这都是通过高抬指练习后才可能达到的结果。然而,并非所有的快速音符都需要很有力度的声音,有许多经过句就需要快速而又异常柔美的声音,这就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贴键练习而达到目的。因此,可以说经常做贴键练习,训练手指第一关节,加强手指对键盘的控制能力,对于获得集中而圆润的“美”的音色是非常重要的!个别教师过分强调手指高高的抬起,使学生把注意力和力量都用在抬高手指上,而忽视了下键力度的集中,做了许多无用功。所以说,适当的抬高手指练习是必要的,但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手指集中力量下键上,这样才能用最经济的手段、最节约的动作达到最好的声音效果!

三、触健与音色

有关触键原理及各种触键方法运用方面的问题,笔者在(如何创造“美”的音色)一文中已有较为详尽的阐释,因篇幅关系,笔者就不再重复,在这里重点谈谈触键方法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手腕的运用以及一些尤其重要而又在教学中极易出现偏差的触键问题:手腕的运用是重量弹奏法中最为重要的课题!手腕是连接手指与手臂最直接的中转站,手腕运用得好,手臂甚至上半身的重量就能直接传递到手指、琴键,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音色,轻而易举地弹奏出铿锵有力的、柔和甜美而又饱满、富有穿透力的音色,同时也能轻松自如地弹奏各种快速经过句。手腕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就如汽车的减震器,乘坐高级轿车和低档汽车,舒适性截然不同,而起决定性作用的首先当然是减震器,它带给你的不仅是舒适,还保证你的安全。可以说:不能正确的运用手腕,你的演奏就永远不可能达到钢琴演奏的巅峰!

1.在弹奏音阶、琶音、分解和弦时,应注意手腕上下与左右的运动。一般来说,弹奏一指(拇指)时,手腕总是处于比较低的位置,就如手臂自然落下时的高度;从二指(食指)

过渡到五指(小指),手腕逐渐升高,整只手的重心向四五指转移,这时你就会感觉到手臂的重量很自然的从手指输送到琴键上,击发出饱满、圆润而迷人的声音!尤其在弹奏较宽的音程时,手的重心转移尤其显得重要!由于任何人的四五指都天生的较一、二、三指薄弱,所以在弹奏四五指时适当地抬高手腕有助于把手臂的重量更好地传送到指尖,使每个手指弹出的声音一样均匀、饱满、统一。

在钢琴普及教育中有两种极为常见的触键方面的错误:

a.手腕僵硬。个别教师片面要求学生的手腕平稳,完全限制手腕的上下运动,甚至使用极其古老而早已淘汰的方法,长期要求学生在手腕上面放一枚硬币进行弹奏而不允许掉下来,使学生的手臂、手腕愈发紧张,最后变得僵硬。这样的结果必将严重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他们将永远无法去演奏那些高难度的作品。

b.用手腕直接去“压”出声音。年纪小的学生手指力度较小,如果教师片面要求音量,却不能用正确的触键方法去弹奏,学生就用手腕去帮忙“压”出每一个音。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弹琴时手腕不停地上下抖动,手指弹每一个音手腕都往下压,弹得很吃力,速度却始终上不去。

以上两种错误的触键方法都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步,需特别注意。只有放松、自如、优美而正确的手腕动作,才能使你把各种高深的技巧,不论怎样的速度和力度要求,均弹得轻松自如、精彩绝伦!

2.为了最终能够把音阶、琶音弹得飞快、均匀、连贯而清晰,除了掌握上述正确的触键方法之外,需注意三个诀窍:

a.弹奏音阶、琶音右手上行和左手下行时,应注意拇指的动作提前。即:拇指每次一弹完自己所属的琴键后,应迅速转移至最接近后面应由它弹奏的琴键上,而不是等其他手指弹完之后再突然跳至下一个琴键上;

b.弹奏音阶、琶音右手下行与左手上行时,应运用手腕的上下左右的动作使声音连贯,而并非利用大臂外甩的动作来帮助手指把音符连起来。在弹奏右手上行或左手下行时,大臂自然放松下垂,弹至最后一个音时,大臂略微外摆,利用横向动作带动,肘部略微提高(其幅度是大臂不必外甩而手指跨指时能顺利地把声音弹得连贯,同时大臂、肩膀不应感到疲劳),弹奏右手下行或左手上行;

c.注意手指的准备动作:一次性抬起(稍微抬起即可,不必高抬指),需要马上弹奏的手指,随时做好往下弹的准备,而不是每弹一个音抬起一个手指,影响弹奏速度(只有最经济的动作,才能创造出作品所需要的最快的速度)。利用手指的爆发力,加上手臂的重量(通过手腕动作传输到指尖),迅速下键(如锤子敲钉子般),即可弹出飞快而清晰的音符。

值得注意的是:弹奏半音阶有一定的特殊性,白键和黑键频繁的转换,要求手腕动作非常平稳,上下的动作比弹音阶、琶音等小得多,特别强调拇指更高的站起来,配合三指在黑键上的高度,以保证声音的统一和快速的演奏。即使如此,也应注意手腕是放松,而不是僵硬的!

3.弹奏强有力的和弦时,应注意用往前推的力量去弹。手指贴键,运用手臂本身的重量加上爆发力,通过手腕往上的动作,瞬间发力,使所有的力量毫无损失的集中到指尖,并在发力之后(几乎同时),迅速放松手腕和手臂,从而弹奏出强有力、声音集中而不刺耳的音色。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不能使往下用力压手腕的方法来弹和弦,这样力量会集中到手腕的下方,而不是指尖,并导致小臂的紧张,这也是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的错误的触键方法。或许有些学生还会觉得疑惑:为什么应该用往前推的力量而不用往下压的力量去弹?事实上,意念中是往前推,但手指是自然弯曲的,力量到达弯曲的手指之后一转弯就变成往下的力量去击发琴键。运用这种触键方法(注意:手指贴键弹),能够弹奏出极具震撼力而不炸、不破、不刺耳的声音。而在弹奏较为轻巧的和弦时,手的架子仍应牢固,手指贴键,指尖有一种往

后“抓”的感觉,弹出来的声音轻巧而又集中,不散、不虚,有生命力。

4在弹奏和弦及八度时同时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手型。在弹奏和弦及八度时往往需要较大的力度集中到指尖,这时就需要一个非常坚固的手型(架子)去支撑,否则再大的力量经过疲软的手型后不可能产生坚实、有力、集中的音色。因此,在弹奏和弦及八度时,应该创造一个牢固的“架子”,想象手里抓起一只名贵的碗,或想象自己的手就像老鹰的爪子或芭蕾舞演员的足尖绷紧一样坚固有力,同时,手臂就像老鹰的翅膀一样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或像芭蕾舞演员的身躯一样放松自如地画出优美的线条。手臂和手腕松紧结合,并且在必要时把手的重心偏向小指,创造出辉煌、震撼的和弦与八度技巧。

5.音色的控制:掌握正确触键方法的最终目标就是让钢琴产生良好的音色,不论任何技巧、任何力度的触键,都必须保持音色的“美”!不少人认为基本技术的训练主要是提高手指的速度和力度,只要能弹得很响就行,音色无所谓,这正是钢琴教学中一个很大的误区,而且这个误区相当严重,随处可见。他们丢掉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钢琴的音色应作到“强而不炸,弱而不虚”。钢琴技术中最难的不是速度和力度,而是音色。尤其是中国的钢琴教学,不少业余教师片面的、过分的强调高抬指练习,音色完全不考虑。表面上手指的功夫似乎练出来了,事实上,真正的功夫在声音的控制上,他们完全忘了。中国确实出了不少钢琴人才,毋庸置疑。在庞大的学琴队伍中,许多孩子能把高难度的作品弹得一个音不落,但能弹出好音色的孩子则不多。对比欧美国家,也许有不少孩子弹奏一首小曲都不是非常熟练,但他们却能发出你喜欢的声音,而且他们弹得很快乐,让你爰不释手——因为他们弹奏的是音乐,而不仅是键盘!

许多年纪很小的学生就能演奏不少钢琴家在舞台上演奏的难度很大的音乐会作品,那么他们和钢琴大师的区别在哪里呢?显而易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音色。音色,是音乐表达中最重要的手段,没有正确的、好的音色,音乐表现就无从谈起。钢琴技术包括的不仅是速度和力度,最重要的还包括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所以,在练习基本技巧时,必须用你的耳朵仔细倾听每一个音的音色,从此,美妙的琴声便伴随着你。

总而言之,钢琴基本技术的训练贯穿了钢琴艺术学习生涯的整个过程,对于最终钢琴演奏能否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位钢琴学习者都必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触键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每天进行钢琴基本技术的练习,做到“十年如一日”,你一定会发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朗《钢琴技巧练习》

[2]阿尔弗莱德·科尔托《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

[3]哈农《钢琴练指法》

[4]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

基本功的训练,始终是钢琴教学中最基本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即使你是一个天才,如果没有经过扎实而系统的基本功训练,你的手指依然不可能做到灵巧、有力。多年钢琴教学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缺乏基本功训练的人无法承担乐曲的基本演奏,更谈不上做到完美地表现音乐了。

浅谈钢琴基础训练

时间:2010-01-28 21:48 | 浏览:73次

浅谈钢琴基础训练

2008-01-01 14:01

浅谈钢琴基础训练

邹丽

(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陕西宝鸡 721013)

[摘要] 钢琴演奏是一项复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它是脑力与体力、技巧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具有极强的技艺性,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打好坚实的基本功非常重要,因而基础训练就摆在了首位,本文从五个方面谈论了钢琴基础训练的观点。

[关键词] 钢琴;基础训练;手指独立;重量弹奏;踏板运用

钢琴的演奏是一项复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有其本身严密的逻辑系统顺序和认识发展规律。一个合格的钢琴演奏人才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根据钢琴教学的特点,通过系统、正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扎扎实实地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反复训练积累,逐步提高。俗话说“基础越厚实,上面盖的楼就可以越高”,就是这个道理,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体会,从五个方面谈论“钢琴基础训练”的观点,以供同行参考。

一、培养手指机能的灵活性、独立性和控制能力

手指是演奏钢琴直接触及琴键的部位。用著名钢琴家涅高兹的话来说,在钢琴演奏中,手指是“前线的战士”,是“声音的制造者”,是“钢琴弹奏的直接创造者”和“钢琴家意志的执行者”。法国著名钢琴家玛格丽特·朗则这样来强调手指的意义,她说:“要能够清晰明了,意义清楚,表情丰富地说出音乐要说的话,钢琴家应有会说话的手指。” 而要拥有这样的手指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指基础训练,手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基本的指触方式和控制能力是钢琴技巧最重要的环节,是钢琴演奏基础的基础。

(一)手指的灵活性

手指灵巧训练是一个独立的阶段,但又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阶段,它渗透在基础之中。从学习手指独立挥动开始,手指的敏捷灵活就介入其中了。我们在教学和辅导学生时要注意到这一点,要有意识地把它作为手指灵敏的起点来要求。手指灵巧的第一要素是手指触键和起键这一组动作的敏捷与迅速。我们在这里强调快捷下键的同时,特别要求迅捷的起键动作。玛格丽特·朗告诫说:“不仅要想到手指弹下去,还要想到手指抬起来,会不会把手从键盘上拿开和会不会放下是一样重要的。前者是后者的条件。”①起键快捷的意义在于对即将出现的快速下键动作提前做好准备,这一时间和动作上的微量提前在连续动作中的积极意义不容低估,它将免除手指懈惰和瘫软带来的滞钝,从而赋予手指积极挥动的活力与灵敏性。手指灵活的第二要素是把每一单个手指敏捷迅速地触键连接起来。从最短小的两个音的连接开始,逐步扩展到多个音的连接,使手指培养起富有弹性的灵敏反应。在获得了两个手指间的灵敏触键的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进行3个手指的

灵活敏捷触键训练。自然,还是从较强的手指开始,首先1、2、3指,再2、3、4指,最后3、4、5指。手指灵敏性训练宜提早进入,宜穿插渗透于非连奏学习过程中。早一些把枯燥的单个手指的爆发性击键练习引入各种较为有趣的灵活,活跃的音型式的练习,使弹奏者更快更早地掌握灵巧的快速手指的运用。(二)手指的独立性

法国钢琴家玛格丽特·朗指出,训练手指的独立性目的是“统一强指和弱指的力量和弹性,使它们能够对付同样的困难。” ①手指独立性基础训练的第一个步骤是加强手指的支撑力。手指的独立支撑是手指独立动作的前提。因此,提高手指独立性训练必须以加强手指独立支撑能力为基础,从加强独立支撑能力入手。第二个步骤是增强手指各指的独立活动能力。主要是训练从指掌关节出发的手指挥动能力。它包括手指挥动的幅度,挥动动作的速度、力度和频率。对手指独立性训练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保留音练习和5指的非连音练习。保留音练习的方法是:将5个手指在一定的键盘位置上无声按下,然后依次作独立的抬起和落键动作。练习要点一是抬起、落键的手指动作尽力保持独立。二是起、落动作必须鲜明。训练允许一定夸张,如允许手指抬高到比通常弹奏运用的高度更高一些来锻炼它的运动幅度。三是注意放松。慢速练习击键落指后要有意识尽快松掉,一定要求在做到放松后再抬起作第二次,如此重复。四是在鲜明,独立动作养成习惯并取得放松协调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抬起手指击键的速度。五是逐步加快速度,提高起,落动作的频率。

(三)手指的内控力

我们说连奏的触键是从声音效果到触键方式与非连奏恰好是一个反向。它不是爆发性的快击挥动,而是训练有素的缓慢触摸,这种缓慢的触键方式就是依靠手指的内控力。不同触键所要求的不同触键速度,不同触键方式,不同松紧程度,不同的按压保留时间等等都需要有一种控制力,在学习运用不同触键来变化声音效果的时候,自觉地运用手的控制力是克服弹奏单一,缺乏变化的重要方面。内控力的练习掌握必定要同一定的触键形式相联系。譬如同歌唱柔美的声音训练联系在一起,声音不对内控力的使用就不合适,反过来,如果歌唱性演奏已经能娴熟运用就表明在这方面的掌握运用已经熟练。

二、培养运用“重量弹奏法”奏出宽厚的歌唱性旋律

在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中,触键法的演变是最具代表性的。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戈多夫斯基曾把触键法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车尔尼为代表,其特征是锤式击键;第二阶段以斯图加特学院为代表,其特征是压力触键;第三阶段即一个新的阶段,以重力为其特征。“以重力为特征的触键法摒弃了滥用‘手指技巧’的老学派,认为光靠纯粹的肌肉力量,尤其是光靠负责手指运动的那些相当弱小的前臂肌肉力量是难以驾驭现代钢琴的。”(乔治·桑多尔)到了19世纪末,除了一些追求特殊音响效果的作品外,这种重量弹奏渗透到每一部作品,它使演奏更富有弹性,歌唱性。为钢琴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一)正确理解“重量弹奏”法

钢琴演奏中的重量,即人身的自然重量,在弹奏时,它的关键在于人脑对肩膀,大小臂,手指等各部位之间的重量控制。故称之为重量弹奏,它要求人体各关节之间保持一种相互联系,互为依靠的协调关系。然而,在力度强烈变化对比时,如何使上述要求得以持续的保证,则是一件极困难的事。必须由大脑通过指尖与键盘的触觉,听觉对音响的传递以及肩、大小臂对重量的感觉来协调各部分的关系,相互提出要求并调整。如果肩以下的任何关节在人脑的支配过程中处于过分

主动或被动的地位,破坏了各关节之间这种协调平衡的关系,在弹奏中将出现“酸”、“硬”、“僵”等感觉,同时,弹奏出来的音响也失去了弹性。② (二)正确掌握重量弹奏法的关键在于放松

首先使全身各部位与关节处于松弛状态,断奏练习是学习重量弹奏的方法之始,也是初学者的必修学习。在进行断奏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强调的就是手臂的放松,高抬手臂让其落下接触键盘。如果这时就开始对学生进行重量弹奏的教学,将使其在漫长的习琴过程中少走弯路。首先要明确自然的重量建立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这是一种全身性的积极放松,并非人体在极度困乏下的麻木状态;在保持正确演奏姿势的同时,让学生进行断奏练习。让手指自然地落向键盘而非砸向键盘,若肩膀、大臂、小臂、手指中的任何一部分未能放松,都将使发出的声音生硬、苍白,而如果对某一部分人为地施加了力量,弹奏的音响将出现僵硬、刺耳的效果。最后在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利用手臂的自然重量进行弹奏的感觉并感受到其音响之后,教师与学生都将面临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即如何对这种重量弹奏进行合理的控制,使各关节之间始终保持一种相互联系,互为依靠的协调关系,从而适应各种力度的需要。除了反复示范之外,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通过音色及时合理地协调这种关系。一个运用正确重量弹奏出来的音符,它的音色应该是丰富而富有弹性,明亮而富有张力的。

三、培养手指伸张及弹奏八度和弦的能力

手指伸张的能力不仅影响到能否弹大距离音程的音(即手指的左右伸张动作),也会影响到手指的独立、灵活和控制能力(即手指的上下动作)。手指、手腕都有必要既锻炼它的上下动作,也锻炼它的左右动作。每个手的五个手指中的任何两个手指之间的伸张能力都要提高。不仅要锻炼相邻手指之间的伸张能力,也要提高相隔一个或两个手指的两指之间(如1、3指之间,2、4指之间等)的伸张能力。但是,做伸张练习切勿过分勉强,必须保持肌肉放松,否则会把手练坏。伸张的弹奏必须加上腕、臂的帮助与配合,而不能单靠手指孤立地动作。练习手的伸张能力与八度、和弦的弹奏的关键是腕、臂的训练。在钢琴弹奏中,腕是演奏器官的“弹簧”。③因此,有必要结合音乐表现的要求和整个演奏器官相互配合的演奏动作,专门去训练腕的弹性、适应性和稳固性,以使重量和力量能够通过它毫不打折扣地传达到指尖上去。臂的训练,有必要分别训练下臂及全臂。首先应当精心训练,整个手臂(从臂部出发)控制弹奏的分量(重量、力量),从ppp-pp-p-mp-mf-f-ff-fff。除了训练上下方向的挥臂弹奏与分量控制外,还要进行左右方向运臂敏捷与准确的训练,除了分别锻炼单臂外,还应做双臂轮流分奏以及双臂交叉弹奏的训练。八度、和弦的弹奏,除上述准备练习外,还有必要进行感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弹八度、和弦时,要按键的几个手指应当预先就已伸出,有准备地、稳固地放在键盘上方,各个手指又和将要弹的八度、和弦的各个音的键盘位置完全“合槽”,使弹时各手指正好与该八度、和弦的位置密贴。弹后提起手臂时,立即在空中把手转换成弹下一个八度、和弦的“架子”。而做以上这一切时,整个手臂、手腕既要放松又要保持稳固,也就是说,要培养“前牢后松”的感觉:手与手的“架子”要牢,但后面的腕、臂、肩又得放松而不紧张、僵化。弹八度、和弦还要培养和建立起对不同力度弹奏的感觉。八度、和弦弹奏往往要求手指发音的力度应有所不同,如一般要求突出所奏的高音,但有时(尤其在复调演奏中)也需要突出低音或中间某一个音。只有能得心应手地突出任何一个音,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八度、和弦弹奏的技术。

四、培养弹奏多声部复调及控制声音层次的能力

由于钢琴是和声乐器,因而也提供了在钢琴上演奏多声复调的可能性,这是钢琴显著的特点和特殊的优越性。演奏复调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课题,它不仅对手指控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训练意义,更重大的意义是,它还包括着对头脑复调思维和复调听觉的训练。正因为如此,它需要我们在基础训练阶段建立一个面,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在教学中,我们应知道弹奏复调要多种能力的配合:一是大脑的多层次思维能力;二是多声部的听辩能力;三是手和手

指的独立控制能力:它包括对手指独立动作的控制,对声部声音力度和音色的控制以及纵向声部层次的控制和横向声部进行的控制,等等。凡立体的事物都具有层次,音乐是立体的,它的和声和多声复调使其具有复杂而丰富的层次。在音乐的和声和多声进行中,层次的意义之一是要有主次之分,复调的意义则是要使每一个声部的进行都具有清晰的轨迹和独立的意义。在乐队的合唱中,一个人或一种乐器只担任一个声部的演唱或演奏,乐队的层次是由指挥来掌握控制的。而钢琴演奏却要求演奏者独立操作控制全部和声和多声部演奏的层次,这就使得钢琴演奏的“层次”成为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训练课题。层次的训练从一开始进入双手的弹奏即需贯入,把它当作基础的重要部分来加以强调,并将其贯穿学习的过程。层次的区分一般地说由两个因素确定即音色和力度。我们可以首先在力度上来做层次的区分。比如旋律部分的演奏为主体,用强或较强的力度来弹奏,用p(较弱或弱)来演奏和声或织体伴奏部分。在做层次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以夸张的办法(f,p)练习,有所体会后再做平衡、协调和恰如其分的进一步要求。

五、培养正确使用踏板的能力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是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一部分,是现代钢琴在乐器改革方面的一个重大成就。踏板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时的音效,色彩和风格的表现。踏板作为钢琴演奏中重要的一环节,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钢琴有三种踏板:延音踏板、持续音踏板和弱音踏板,这里我们着重讲的是延音踏板(右踏板),弱音踏板(左踏板)。右踏板从机械角度讲,把键弹下去,锤子就敲击琴弦(同时制音器升气),使之颤动,发出声音,等制音器一下去,声音就消失了。右踏板踩下去,可让所有制音器都升起来。因此右踏板的作用具有:⑴保留声音。在一些演奏中,可以保留一个重要的声部或一些和声,起着好像加了一只手的作用。⑵可使钢琴发出的声音更美,更谐和。因为用了踏板,把钢琴中所有的弦都打开了,当你弹一个音时就会产生很多的泛音。⑶可以使钢琴音色有更丰富的变化,特别在表现现代作品中,起着手和键盘所不可能起到的作用。④左踏板的作用是使键盘向左右移位,减少琴槌击弦的数量,以改变音色及减弱音量。左踏板的首要作用应是微妙地改变音色,这点常常被人忽略,因为琴槌打响两根弦,而第三根弦在踩右踏板的情况下产生谐音共振,这种声音加上另外两根弦的声音,产生一种特殊的柔和,清纯的音色。从贝多芬开始到肖邦,李斯特,以至后来德彪西等人的作品中都需要恰当地利用这一手段。如例1:李斯特《梅菲斯托圆舞曲》中左踏板就是用以改变音色兼有弱音效果的。但经常靠左踏板减弱音量是不可取的,正确的路子是训练靠手的触键来控制弱奏。因此在踏板的学习中,不能把踏板单纯视作一个技术问题,而要认识到踏板的运用与表现音乐形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加强对音乐听觉要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觉运用踏板的能力。学生初学踏板时,教师可在谱子上做出记号,让他们知道该在哪里用,在哪里放开,对于程度稍深的作品,踏板的使用就比较灵活,很难用符号完全表示出来,即使在作品上标上了踏板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演奏者的理解和听觉加以调整。那么,根据哪些原则来运用踏板,一般规律如下:(1)以和声为依据。一般说来,和声更换了,踏板也要跟着换。(2)以节奏的需要为依据。如演奏圆舞曲,为了强调强拍,可在第一拍上使用踏板。(3)以色彩效果的需要为依据。如连续一串音阶或一串半音阶,为了使声音清晰,应不用或少用踏板;若要求类似微风飘拂的效果,则可用颤动的踏板。如例2:肖邦《夜曲》Op27,No.1就是为了保持低音旋律和伴奏声部的清晰运用了颤动踏板。(4)以作品的不同风格为依据。一般说,巴罗克及早期古典作品要求声音透明、清晰,一般使用浅踏板。如例3:巴赫《降E小调前奏曲》bwv853,用二分之一踏板,使音色优美、旋律连贯。最后,我们用俄罗斯伟大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的至理名言来结束本段:“当踏板意味着一切的时候,它的地位也就显示出来,随着我演奏时间的延长,我越来越相信,踏板是钢琴的灵魂。”通过以上论述说明只要根据钢琴教学的特点,通过系统、正规、循序渐进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反复训练积累,那么各种

类型的技术学习和进步将会十分顺利,为钢琴弹奏早日进入自由的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