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改革观点述评

高考改革观点述评

高考改革观点述评
高考改革观点述评

高考改革观点述评

张亚群巨玉霞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加快了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步伐。国家出台了“3+X”高考方案、远程录取、春季高考、完善保送生制度、分省命题和高校自主招生等改革举措,并初见成效。教育与考试理论研究者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为高考改革提供决策参考。由于高考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且专业性强,不同社会阶层、学术视角和不同认识程度的人,对于高考改革的看法往往不一,有的议论不免存在偏颇之处。本文就一些流行观点略作评析,以求教于专家。

一、高考的性质与改革导向

由国家举办统一考试,依据考试成绩、考生档案及个人志愿,由高校择优录取学生,这是我国高校招收新生的基本特色。高考具有选拔性质,尤其是重点高校及热门专业的人学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它常被某些人贬称为“一考定终身”。其实,用“一考定终身”形容当今高考并不确切。如果说计划经济年代大学生包分配,高考有“一考定终身”的色彩,现在学生的终身并非“一考”所能决定的。随着高考年龄限制的取消、保送生制度的完善、春季高考和高校自主招生的试行以及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专升本、考研等途径的拓展,考生有了更多的升学或深造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即使考人理想的学校、专业,若只是混文凭,缺少真才实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求职竞争中仍然面临危机。高考为广大考生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并非“一考”或“一卷”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命运。

有人认为现行高考“认分不认人”,“使我们错失许多综合素质一流的可造之材”;主张学美国高校招生模式,以“三合一”方案替代现在的入学方案,既看高考考分,又看高中平时成绩,还看社会活动、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公益义工、工作经历等。美国高校招生模式有值得借鉴之处,但不可能盲目照搬。同样是高考录取,若要参考中学成绩和社会活动,在美国行得通,中国一旦实行却要走样,这在现实中并非少见。其根源在于,教育和招生考试并非独立于世的,它不可避免受到社会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有鉴于此,我国高考改革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只能走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与招生改革之路。

在高考改革导向上,我们应把握社会文化国情和时代发展两大要素。刘海峰教授指出:“教育决策要和文化背景相结合,大学招考改革应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制约,才能使改革不致引发更大的社会和教育问题。川蟠慰元教授认为:随着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人学机会的增加,高考的功能从选拔性考试走向适应性考试,高考不再是高校单向选择新生,而是高校与考生之间双向互动的选择。这里的“适应性考试”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适应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选择合适的新生;二是适应考生的需求,为考生提供准确而详尽的、能鉴别个人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个别差异的手段和方法,使考生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高校与专业。’,黝番悬元教授还指出,适应性考试功能观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对高考选择性功能的否定与抛弃。“国外的研究型大学,人学要求十分严格(如美国),有的专业型高校,社会地位高,毕业出路好(如法国),竞争很激烈,入学标准也很高。”“在中国,即使高考录取率达到100%,高校招生仍需要通过人学考试。”但此时高考的选拔功能,只是作为高校的局部功能,融人了高考的适应性功能。

如何建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相适应的高考模式,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潘憋元教授、刘海峰教授都提出,针对高等教育多样化,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分类型考试。现在的高等教育有研究型、专业型和职业型三种基本类型,高考至少可以按这几种类型分别进行统一考试;考试内容进一步多样化,使学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选择考试科目,当然,也应充分考虑考试成绩的可比性以及考试成本。二是全国统考加高校单考。从适应性功能出发,

高考改革要提高命题的科学性,考试内容既要考知识,更要考能力,包括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还要测素质、测性向,作为高校与考生双向选择的依据。朱永新教授提出,应将国立大学、省立大学、市立大学和民办大学进行分类,独立考试;改变单一的分数决定的方法,把综合评价列人招生评价体系;实行“基础课资格考十相关专业课高校考”制度,前者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由全国统考(或高校联考),考试分为多次考试,后者由各高校自定与专业的相关课1一2门。

二、高校有主招生与国家统一考试

高校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中又一热点问题。有人以国外某些大学或民国时期国内高校为例,主张废除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改由高校自主命题,自行招考;有的则把高校招生自主权比喻为私营企业的原料采购权,声称“要把高等学校原料采购权还给学校”,提出“让一百所大学率先放开自主考试”,自己选择考试时间,半天可以考完。类似的观点不一而足。

由高校自行考试选拔新生,实际上混淆了高校招生目的与手段的界限。高考的目的是为高等院校选拔、输送高质量的新生,高校实行自主办学、自主招生,并非都要自行举办招生考试。将高校招生自主权等同于私营企业的“原料采购权”,显然是武断之论。首先,高校不是企业,高校办学不能等同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高校办学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专门人才,具有社会公益性质,高校招收的学生并非为学校举办者和管理者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采购、处置。自主招生权所体现的高校意志是与国家意志、社会意志协调、统一的。其次,高校自主招生是学校和考生双向选择的活动。考生不是任凭高校采购的“原料”,他(她)有主体独立性和对高校的选择权,高校在行使招生自主权的过程中,必然受到考生意志的制约。近年来,不少被高校录取的考生主动放弃所获得的升学机会,而报考其他院校,就是有力的例证。第三,高校招生考试不仅是高校自身行为,而且是涉及国家和大众利益,必然要顾及国家意志和社会意志,远非像私营企业老板采购原料那样自由、简单。

对于顾海兵教授的另外一些“高论”,我们也不能苟同。如顾教授说:日本与韩国的“统一高考与我们的统一高考具有本质区别,因为各大学还要另外组织考试”,事实上,统一高考在中日韩招生中只有权重之别,并无性质差异,尤其是在韩国。韩国主要采取统一的“大学修学考试”,约占2/3的大学招生主要依据此项考试成绩及学校生活记录簿;只有少部分大学在此基础上举办单独考试,并不像顾教授信口所说的“各大学还要另外组织考试”。顾教授还言之凿凿地说:“可以肯定的是世界高校招生的趋势(规律)就是人学方式的多元化、选拔方式的多样化,这就类似企业采购原料绝不会仅仅看价格,一元化的统一高考模式当然与此相悖的。”“用某一个俄国考察团赞赏我国的高考制度就认为多数俄国人或很多外国考察团赞赏我国的高考制度也是不客观的。”上述结论出于想当然,所作比喻也是不伦不类。

对高考改革实际及考试理论稍有研究的人都会知道,当今各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大学统一人学考试范围不断扩大;二是原来实行高校统一考试的国家或地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而逐步实行人学方式多元化,其中统一考试多元中的一元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俄国考察团赞赏我国的高考制度并非如顾教授所言属于个别或偶然现象。2003年底,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长尼康德诺夫在厦门大学举办的“中华高等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上,不仅明确指出俄罗斯借鉴中国的统一高考制度,而且还详细介绍了俄国统一招考的情况。另据报道,2005年,俄联邦进行国家统一考试的地区将达77个,一百多万毕业生参加考试。这是顾教授无法否认的事实。国外统一招考的事例不胜枚举。一贯以中学毕业统一考试作为高校人学依据的英国,近来拟实行高校人学统考。两个主要的国际评估机构正合力推动一种帮助大学识别所有申请者的潜能和相对优势的全国统一考试,因为全国统一的人学考试可以使学生不必为报考不同的专业而参加过多的考试。2005年秋天,英国将实行统一考试试点,如果成功将全面推广。

废除统一高考论者还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论点:目前的高考制度“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座

堡垒”,既然已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就应废除全国统一招考;有的甚至还闹出“大陆统一考制是模仿前苏联的结果,带有一点‘洋’味”之类的笑话。殊不知,统一高考并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是选拔性考试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高级形式,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同样实行大规模统一招生考试。以发展市场经济来否定统一高考,显然存在片面性。

高校单独招考与统一招考各有其适应范围。高校单独招考的重要特点是标准多元、灵活性大,有利于选拔不同特长的人才。但这种考试成本高,高校与考生的经济负担加重;同时它需要高度的社会诚信和法治作为保障。而由专业化的考试机构实施统一招生考试,尽管存在偏重共性测量等不足之处,但在较大范围内为各校提供了衡量考生文化水准和能力的标准尺度,具有可比性;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提高人学选拔的效率与信度,减少因经济因素和招生舞弊所衍生的考试不公平现象。统一高考尽管存在某些负面影响,但通过改革是能够扬长避短、逐步完善的。

三、高考反舞葬问题

高考担负着择优选才的重要功能,防范考试作弊,维护高校招生的公平与公正,历来为考试管理部门和社会大众所关注。利用高科技手段组织“集体作弊”,成为当今威胁大规模教育考试安全的一大隐患。有的论者从考试作弊成本的角度,分析2004年河南镇平县高考舞弊案的特点和起因,认为正是现行全国统一的标准试题和考试制度,使得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大面积作弊有机可乘。“越是统一、越是标准化的试题,其社会化、大面积作弊的成本就越低。”为此,这位论者提出解决高考作弊的根本办法:一是“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二是“真正实现各高校自主命题、自由招生”,这样会“作弊减少而诚信升值”。

顾海兵教授认为,高校单独组织考试、录取总体上不可能带来腐败,因为,“1950年之前的中国高校都可以单独组织考试、录取也没有腐败成风,资本主义国家的高校都可以单独组织考试、录取也没有腐败成风,为什么社会主义的中国高校单独组织考试、录取就一定腐败成风?我相信,只要民主办学(如招生权要由招办转到院系)、阳光操作,高校或院系单独组织、考试录取,或委托作为第三方的考试中心组织考试是不会带来大面积腐败的。

黄全愈认为:“招生中的‘走后门’现象,其实同招生体系中没有一个合理合法的‘认人,的推荐系统有一定关联。没有‘认人’制度化的渠道,这就给‘走后门’一类民间的、非正式的、不合法的推荐系统,钻了空子。”

上述几种说法虽有差异,但矛头都指向现行统一高考制度。高校自主招考能否防止大面积招生舞弊?高考录取参考中学成绩、平时社会活动及推荐材料,其真实性如何保证?这些关系到千百万考生利益和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的大事,仅靠唱高调式的推测和个人的“相信”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它需要科学的论证、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以及强有力的社会监督。老百姓最相信的是眼见为实。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在特别重视人情和人际关系的中国社会,高考招生不是没有正式的、合法的推荐系统,不是不“认人”,而是太“认人”、“人”大于“法”。取消统一考试或改行“三合一”高考录取方案,在缺乏完善的法制和社会诚信保障的条件下,只会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者大开方便之门,使弱势阶层中的刻苦向学者、真才实学者望权、望钱、望关系而兴叹。“文革”中推荐上大学,前几年保送生制度的异化,当今艺术类高校或专业单独招考引发的种种弊端就是例证。

至于以解放前的高校招生模式作为当今高校单独

招考的依据,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其一,那时的高校及考生数量少,高校单独招考易于操作;其二,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已开始向统一招考演化与过渡;其三,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所言:“有人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高校招生来说今天的事,实际上两个时代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是不能抽去前提条件盲目相比的。”

高考反舞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不是将统一高考改为高校自主招考或“三合一”

招生方案就万事大吉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尽完善、法治有待加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匾乏的条件下,高考作弊有其发生的必然性。防范和杜绝高考招生考试舞弊,需要综合治理。其保障机制在于,诚信教育与心理预防是先导;立法惩弊及以法治考、以法治招是关键;完善考试制度是保证;治理社会环境是根本。利用高科技作弊之所以能畅行无阻,关键在于考场管理环节失职。只要监考者切实履行自己的监考职责,场外作弊者则无法将答案传人考场。反之,若监考者放任作弊,高考即使完全改为分省命题、高校自主命题,集体舞弊不是照样发生吗?

在防范大规模考试作弊方面,国外经验值得反思。美国的“教育测验服务社”(ErrS),既承办全美大学入学统一考试(SAT),也在海外各国各地区举办TOEFL、GRE等大规模教育考试。这类考试服务机构同样担负着保证每份考卷安全、准确发送到各考点的繁重工作,也面临着各种高科技作弊的挑战,但迄今并未因防范集体作弊而废止统一的标准化考试。原因很简单,大规模统一考试有着高校单独考试不可替代的功用,不会为了防止大面积、低成本的作弊行为的发生而取消统一考试。与高校单独招考相比,统一招考更利于防治招生腐败。这也是长期实行高校单独招考的俄罗斯高校,近年来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反而大力推动国家统一招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高考对蔽础教育的影响

大规模选拔性考试对于学校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古今考试发展的共性特征。当今高考对于基础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促使学校、家庭、社会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又引发片面追求升学率,加重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忽视德育、体育等问题。我国已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大众化程度还不高、也不均衡,不同地区及城乡之间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总体而言,高等教育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仍是社会稀缺资源,选拔性考试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减少大规模选拔性教育考试对中小学的负面影响,是当今高考改革的重要目标。

为了矫正高考对于基础教育的负面影响,上世纪90年代我国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对于改善中小学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仍相当突出。为此,有人提出废除统一高考,改行高校单独考试、中学推荐人学等选拔方式。也有论者指出,全国统一高考制度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出题考试和统一标准答案,限定学生只能按一种思维模式来思考,扼杀了儿童的一切灵性和好奇心,束缚了人的创新精神。对此,我们应有理性的、全面的认识。

首先,应正视选拔性教育考试的负面影响,全面认识其产生的根源。高考竞争激烈除了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直接相关,还与高考的社会功能分不开。从教育社会学的观点来看,考试问题是社会问题,高考竞争实质上是社会地位的竞争。高考的负面影响还有深层的文化根源,“升学主义”与高校招生考试竞争激烈,是东亚儒家文化圈内一个共同的现象与问题。对于高考竞争,只能采取措施,尽力将其控制在适度、有序的范围内,而不能消灭竞争。即使改为各校单独招考,也难免激烈竞争与“应试”教育。若索性废除考试,改用推荐,这种竞争则演变为权力、金钱、关系等其他方面的竞争。相比之下,以知识、能力为竞争的标准,采用公开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拔,更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

其次,进行配套改革,努力减少高考的负面影响。考试竞争过于激烈,不利于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必须积极进行综合治理。一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缓解高教供需矛盾。在高等教育毛人学率稳步提升的情形下,高考竞争虽然存在,但在专科及一般本科院校层次,升学竞争性己降低;竞争激烈的只是报考名牌大学及热门专业。这是与社会总体环境及大学生社会地位的变迁密不可分的。二要对用人制度、工资分配等进行综合配套改革,避免单一的用人评价标准,使各层次、各岗位的人才都能各尽其用,获得合理报酬和应有的社会地位。

第三,在高考改革各环节中,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是关键,不断完善考试评价标准。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的改进,关系到对中学教育教学的积极导向,关系到人才选拔的质量与效应,关系到高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考试时间的变更仅涉及考试的操作性问题。当今高考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上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高考注重综合能力考察,也是与教育改革趋向相一致的。

高考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兼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高考改革既应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也应从国情出发,立足本国实际;既要有利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要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同时还须遵循考试自身的发展规律。多一些实实在在的研究,少一些空泛而偏激的责难,把握改革的正确导向,切实促进多样化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浙江高考改革方案今正式颁布.doc

2019年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浙江高考改 革方案今正式颁布 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浙江高考改革方案今正式颁布 “新高考 “新高考后将没有成绩排名,镇海中学会有些吃亏。”杭州市第二中学的代表在镇海中学第二报告厅直截了当地说。 “既要把高三的老高考教学工作组织好,又要研究和实施高二新高考的应对方案,两者差异太大,特别累。”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这样透露。 表面上看,这是浙江两所最牛的高中在“倒苦水”,实际上是浙江省内高中名校长、名师以及国内专家7月7日至8日聚在镇海中学,就如何应对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变革与走班教学“抱团取暖”。 按照新高考方案,浙江省内今年9月上高二的普通高中学生都要进入大规模走班教学阶段。此前,有关专家在浙江调查发现,有的老师对此“极度恐慌”。 “一考定终身”变为“一选定终身” 浙江省人民政府9月9日发布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课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

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国内有关高考的改革一直在进行,新高考浙江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把选择权还给了学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文东茅说,取消文理分科以后,浙江“7选3”科目有35种选择组合。 杭州师范大学附中校长任学宝介绍,文理分科时,该校文科4个班,理科8个班,但是对今年9月上高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选课意向调查发现,35种组合中选择了34种,只是第一次调查缺少政治、生物、技术课组合,第二次调查没有生物、历史与技术组合。 “新高考是一次新的挑战。”杭州市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派出的特别代表说,在高二年级选课时,很多孩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家长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选课。 更为重要的是,高一年级学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对新高二课程作出选择,选择组合方案一旦上报不可更改,即使将来可能允许个别学生修改,也将极大浪费高二年级的时间成本,改过来以后的学生也很可能失去了高考的竞争力。 有关人士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说,过去社会批判高考最多的是“一考定终身”。但是,现在新高考方案下,浙江高一学生在16岁至17岁的年龄段就要选择喜欢的专业,并与两年后高考报考的“专业+大学”密切相关。这不是变成了“一选定终身”吗? 杭州市第二中学英语组组长朱旭峰表示,对于高一学生这种选择方式是否合理,尚无定论。现在该省有些高中的做法是,高一年级学生考试后,把语文、数学、外语必考科目成绩排名列出来,再把不同选课组合成绩的年级排名拉出来,一并交给学生家长。然而,面对一大串排名,并且组合不同科目在年级前后不

我对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对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现行高考制度看似一场优胜劣汰、公平正义的考试,其实,隐藏了诸多地区的不公平以及城乡之间差异、耗尽了不少人的青少年华,甚至埋葬了不少年轻人青春热骨。因为高考压力大选择辍学的比比皆是、因为高考迟到不能入考场自杀的已不足为奇,更有甚者,因为高考失败自杀更不是什么新鲜事。如近几年湖南省隆回县一中考场一名考生在高考时因未能及时赶到考场参加考试,在他苦苦哀求下,工作人员依旧不准许其参加考试,最后他选择自杀祭奠高考体制,这绝对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后一例,但却成为现行高考体制最好的讽刺。现行高考对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逼着他们成功、成才与成长,一方面也插刺着他们最彷徨、最脆弱的心,使原本是选拔贤能一项制度似乎成为部分年轻人摧残心智的梦魇。其次就是频繁报端的高考腐败事件与乱加分现象存在,如最近中国 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事件,高考制度不完善导致监督的缺失,使高等院校一些投机分子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破坏考试的公平公正。我们很容易发现,每当教育界出现点问题,都会引起网上“轩然大波”,破除一考定终身的应试考试高考改革已成为民心所向。 一、不分文、理科文理不分科,实行“3+3”模式。有利于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没有相应而可靠地选拔制度,必定会使高中生雪上加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也会使偏才怪才们到了麻烦,难以拿到进大学的入场券。如果推行不分文、理“一刀切”高考

模式不存在例外,很难说这是一项成功方案。考虑偏才怪才成为本制度一个重要关注点。 二、实行部分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从一定程度上能破除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僵局。但是如果没有规范合理的推行制度和机制,如果还是以分数论英雄,无疑会陷入另一个不堪重负的泥潭,无疑是增加了一场新的“杀戮”。该项政策下,让考生拥有多次机会,同时给予考生选考和弃考的权力,容错率高,减轻了考试压力。然而,据统计,绝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进行两次外语科目考试,哪怕第一次考试成绩非常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家长不想放弃任何一次提高成绩的机会,这就导致了这项改革措施等同于变相增加了学生的高考次数,增加了考试压力,违背设计初衷。 三、完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必须夯实监督机制,规范制度的具体实施,尽量避免某些人暗箱操作、掘取利益、中饱私囊,让高考蒙上一层权钱交易的面纱,如日前爆出的,中国人民大学让11岁的“富二代”上本科,很有可能就是不完善的自主招考试在作祟。 四、将平时的考试和表现纳入普通高校的选拔新生的一个重要标准。这种“立交桥”式选拔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何种方式落实好这一制度,会不会滋生中学学校腐败无疑是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解读高考改革新方案

解读高考改革新方案 篇一:XX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给基础教育的启示 XX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给基础教育的 启示 对目前我省的高中生来说,高考的考试科目只有两种选择:文科或者理科,这种高考制度有好的一面但存在许多弊端,人们呼吁高考必须改革。对于XX年后上高一的学生,就要应对新高考,他们三年后的高考,科目选择面临20(6选3)种可能。现在高考新方案(征求意见稿)已公布,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及考生有必要事先了解、研究和适应高考改革新方案。 一、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方案 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两个层次。一是合格性考试(共12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如果合格性考试不过关,学生将不能取得高中毕业证,不能参加等级性考试。二是等级性考试(6门),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2、新高考科目的搭配。新高考的科目搭配是3+“6选3”共20种选择。“3”是必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10门科目的合

格性考试。合格性考试科目不合格者,可以在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份)高考报名前参加1次补考。 3、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 合格性的成绩不纳入高考总分,对考生影响不大,语文等10门科目的合格分数线,以实际卷面成绩划定。各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的“不合格”比例控制在3%以内,有不合格学科者,将可能当年拿不到高中毕业证或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等级性考试是考生必须关注的,其成绩使用也较为复杂。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按参加考试的考生总人数,把学生成绩按从高到低划分为A、 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的比例依次为:A 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25%。 考生的等级确定后,再按等级折算成分数,这样才能计入高考总分,折算方式是将五个等级进一步细化成21级,并按从低到高的原则,起点赋分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为3分,满分为100分,折算成相应的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每个考生的总分值最多有20个(每个考生只用其中一个),但究竟哪个总分对考生起 作用,就由考生自己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报的学校、专业进行选择,比如:你报北大考古系,录取时,可能按你的“3+化学、历史、地理”这个总分录取。再如,有的管理类专业可能要看你的“3+2文+1理”总分,有的理学类

江苏高考改革新政策方案2019,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细则.doc

江苏高考改革新政策方案2019,江苏高考改 革方案细则 江苏高考改革新政策方案,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细则 江苏省执行时间及改革亮点: 江苏省计划将在2021执行新高考政策。 1.选考科目由“6选2”调整为“6选3”。 2.分值比480分高,接近700分。 3.英语分值提高,听力口语一年两考。 4.“小高考”13个科目均可考两次。 【新高考有哪些变化】 从全国范围的高考改革中能看出来,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1、文理不分科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2、多地实行“3+3”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

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 3、外语一年两考 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该项政策下,让考生拥有多次机会。 4、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既看分,又看人。 新一轮改革方向的亮点之一,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两依据为: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一参考”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5、逐步合并本科录取批次,探索“专业学校”志愿填报 改革考生录取机制,逐步合并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弱化社会和考生简单用录取批次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倾向,探索“专业(类) 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引导从学生兴趣和特长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不再单纯跟着学校“档次”走,成为此次多地改革方案的重点。 虽然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发布,但离全面实施还有一段时间,不少省份明确表示,在保持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将按照“先专项改革、探索试点,再综合改革、全面推进”

对于2017高考改革新方案的一些看法

对于2017高考改革新方案的一些看法 :对于2017高考改革新方案的一些看法,《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已正式颁布, 这其中我们最关心的是高考改革之后我们将要考什么,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 考语数外三门(全国卷),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高考成绩将包括语文、数学、 外语等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按最高分记入高 考成绩,所有这些改革变化将会使地理呈现怎样一个走向?,根据高考改革方案 调整地理的教与学,不止是应付高考拿高 对于2017高考改革新方案的一些看法 据了解,《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已正式颁布.这其中我们最关心的是高考改 革之后我们将要考什么,怎么相应地进行教学.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 外三门(全国卷),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实行高考综 合改革的省份,高考成绩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思想政 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当中任选3科的考试成绩.学生可以 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2017 年语文(文理同卷)180分,数学(文)150分,数学(理)150分,文科综合由300分提 高到了320分,理科综合也是320分.英语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 试,按最高分记入高考成绩,英语满分100分.取消一本二本,合并一本二本录取 批次 所有这些改革变化将会使地理呈现怎样一个走向? 中国人注重天使地利人和,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观人事.中国最早的地 理著述有战国前后的《山海经》《禹贡》,后有《管子》《尚书》《周易》《诗经》 《周礼》等著作也有不少地理方面的内容.之后还出现地理探险与游记体地理著 作如《史记》《大唐西域记》等.说明古代人对地理已经有重视. 现代地理学科分类已经有许多分支.如我们学的有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人文 地理下有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自然地理下有 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地质学、地图测量学、水文 学、海洋资源学等等.此外还有许多关于技术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图制 图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海洋测绘等等.这些都表明高校地理学专业相关人才在 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协调人与地理环 境关系,保障人类生存、促进地区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地理教育方面,在国 土资源、生态环保、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旅游规划、房地产开发和教育等行业 都有很重要的位置,地理专业的人才是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且现在社会也证 明着他们有着不俗的表现.说这么多也就是证明一个重点,地理是重要的,而且对 社会对人类发展一直都重要.根据高考改革方案调整地理的教与学,不止是应付 高考拿高分,更是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地理素养,掌握必备的地理技能,能对其终生 有益. 那么高考方案的改革对于地理来说有着什么变化? 1.文理不分科会导致试卷难度上升,对善于文科的学生不利,善于理科的同学 扩大了竞争优势.但是地理在高中属于文科,在大学属于理科,其内容性质文理兼

关于对高考改革看法的调查问卷(2)

关于芜湖市民对高考改革看法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们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正在开展一项关于芜湖市民对高考改革看法的调研实践活动。十分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填写这份调查问卷。您在此填写的所有信息将只用于本次调查实践。您的反馈将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帮助,再次感谢您的帮助! 1.请问您现在是() A.中学生 B.大学生 C.教师 D.学生家长 E.其他 2.您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如何?() A.十分合理 B.较为合理 C.有些弊端 D.极不合理 3.以下选项中,您最关注的一项高考改革措施是() A.高考内容和社会需求相结合,避免脱节 B.完善高考加分制度,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C.实现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取消户籍限制 D.打破唯分数论,综合考虑考生素质 E.实行一年多考,减轻考生和家长的压力 F.考试招生违规处理 4.从您的角度看,您认为需不需要文理分科?() A.需要,可以培养专业人才 B.不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无所谓 5.您认为目前文理分科最大的弊端是() A.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B.不利于学生享受平等的升学机会 C.不利于学生今后公平就业 D.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 6.您认为高考各科的分数需要有所变动吗?() A.需要,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 B.不需要,现行方案还比较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 C.无所谓 7.您认为高考语文加分有必要吗?() A.有必要,能够引起学生对母语的重视 B.没必要,原有制度较能适合国情 C.无所谓 8.您认为高考英语需不需要实行减分政策?() A.需要,有利于实现各地教育公平 B.不需要,现行制度能够引起国人对英语的重视,利于社会发展

江苏省泰中高一年级高考改革选科方案

新高考改革,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已的兴趣和爱好,初步了解自已的职业倾向,引导学生发挥优势长处,科学决定选考科目,增强自已的学习竞争力,在2020年的高考中取得优良成绩。经校体具体制定高一年级选科分班方案如下: 一、选科分班的原则: 1、尊重学生的选科意向,借鉴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及省内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学校组织后。 2、合理组班,以行政为主,少数学生、个别学科。 3、根据国家级师范高中分层培养目标,和江苏省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要求,设置实验班。 二、主要内容: 1、学校推荐的组合里,根据选科摸底情况,结合兄弟学校的做法,学校推荐以下组合,并设置行政班。物理方面组合,初步考虑:物化生4个班,物化地4个班,物生地4个班,物政地1-2个班。历史方向组合,初步考虑:史政地2个班,史生地1-2个班,总共设行政班17-18个班。上述的班级数均为暂定数,所以同学们有关摸底情况,结合兄弟学校选科数,他们成功的经验,具体待我们学生选科志愿表汇总后决定,需要说明是物理历史不可兼用,每个学生首先决定选择物理或历史方向,然后在选择的方向上选择A、B两个志愿,不得重复,优先满足A志愿,在A志愿不能满足的前提下,满足B志愿。假如学生选择了上述组合,以外的其他组合,我们推荐6种组合,需要注明是否服从学校统筹安排,对不服从学校统筹安排的少数学生,

个别学科则是走班教学。特别强调,为了保证我们整科的选科分班有序正常进行,志愿表一旦填报上交,任何人不得更改。(我们志愿表上交的时间已经通过班主任老师告诉了我们的孩子们,至7号过来就把它上交)。 2、设3个实验班,每个班54人,其中物理方向的实验班设2个,历史方向的实验班设1个。物理方向的实验班按照语数外物4门总分,且其余两门选修科目,均需要达到规定要求,来领选组合,历史方向的实验班我们设在史政地组合。 3、分班成绩计算方法: ①以语文数学外语及学生所选的物理或历史共4门学科计算总分。 ②学生分班时的综合成绩,按照中考、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期末及分班考试也是我们按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加以计算,4次的成绩权重分别为:0.2/0.2/0.3/0..3 ③语文数学外语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50分,前面的如果不是150分的,我们把它折算成满分150分。物理、历史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00分,总分550分。其余的两门选修科目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00分,(因江苏新高考方案计分方法未公布,这两门应该是等级赋值,然后再来相应的折算成分数,所以他的方案未公布),加上我们的教学的有教生共作为分班参考。 ④实验班的名选,根据语文、数学、外语及学生所选的物理,或历史学科的4门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列,且其余两面选修科目的成绩均需要达到所选学科的前50%。

中国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中国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究其本质,其实并不是出在高考本生。高考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综合我国各方面国情而诞生的,因此把所有矛头都指向高考,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说高考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话,它也不可能屹立在教育史 上那么多年而岿然不动。 高考改革的方向: (1)保留高考,增加平时考试。高考制度不合理之一在于它“一考定终身”制度,无形的给广大考生增加了不少压力。那么各省市可以在高三一年里增加几次全省范围内的考试,这些考试的成绩都记录在案,最后与高考成绩加权平均,作为高校录取的依据。 (2)强化自主招生。其实自主招生这一形式本人认为还是非常好的,只是目前自主招生存在着“不公开”的弊端,致使这种方式有失公平性。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大拥有自主招生权的学校个数,同时专门设立一个监管自主招生的部门(可以隶属教育部),并且不同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时间错开,让每一位考生都有多个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机会。 (3)改变高考科目的设置。目前大部分地区高考采用的是“3+X”的形式,即语文,数学和外语必考,然后是理综(理化生)或文综(史地政)任选一组。虽然考生有自主选择文科还是理科,但是这种“自主”有着极大的限制。以后的高考可以这样,语数外三门任然必考,然后从理化生和史地政六门课中任选三门(文理可以混选),这样就可以避免某些考生学习理科但是历史很好,却无从发挥的窘境。 当然,以上这些改革虽然思想很好,但是操作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一项制度的改革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高考作为一个长存于我国的考试制度,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之路注定是艰难的,也是漫长的。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考制度一定会变得更加完美。 文理不分科后高考制度将改革教育部:方案即将出台 文理不分科后高考制度将随之改革 首先,现行的文理分科制度主要是基于实用的考虑,而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些出色的人物都是贯通文理的大家,因此支持文理不分科。 其次,文理不分科会加重学生负担的看法是在过去的高考制度下做出的判断,例如山东、江苏等省区都曾经在文理分科和文理不分科之间“徘徊”。 过去之所以出现文理不分科之后效果不佳,是因为课程设置已经发生变化,但高考制度没有跟上变化。高考作为指挥棒,学生“一心为高考”,因此课程改革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由此看来,未来在实现文理不分科之后,高考制度会随之改革,高考的定位会发生变化,由考查知识变为考查综合素质。“比如考查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那个时候考试可能也就没有标准答案了。” “在各项改革中,高考改革是最复杂、最敏感的一件事……”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教育部公开资料中发现,自20XX年开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眼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高考改革”已经连续三年被明确写入教育部年度教育工作要点。今年1月,教育部明确20XX年将“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其中,高中学业考试改革、高考综合评价改革和异地升学等均出现在工作重点中。 我国高考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案 上述目标模式的真正实现,有赖相应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条件,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

江苏新高考改革方案会带来什么影响且听人大代表热议.doc

2019年江苏新高考改革方案会带来什么影 响且听人大代表热议 江苏新高考改革方案会带来什么影响且听人大代表热议 江苏高考新方案刚刚出炉,这种“3+3”的考试模式最大的亮点是可能取消文理分科,鼓励更多学生文理兼修,让学生更多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多样化选择,这对高中人才培养和高校选材模式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3月2日,刚刚抵达北京的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的代表们热议创新人才培养话题。 高考新变化:“3+3”模式鼓励学生多样化选择 江苏新高考方案和现行高考方案相比,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在新方案不存在物理、历史方向的模式下,理论上出现了20种选择可能。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新方案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培养人才的方向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鼓励更多学生文理兼修,让学生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多样化选择,新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学习基础就该是“通识”,否则就很难有新的创意与发现。 【代表建议】 中学怎样做?打破物、化、生各学科界限,跨学科开设“STEM+”课程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研室主任朱善萍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研室主任朱善萍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她此次两会上准备提交的建议正是有关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她建议在全国的普通高中推广“STEM+”课程,打破原有的高中单一课程教授体系,实现跨学科融合、拓展和竞升。“南京外国语学校在高一年级试点‘STEM+’选修课,开课半年以来孩子们的变化很大,他们自己在大学的实验室设计和制作出芯片。”朱善萍告诉记者,创新人才培养要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教育,简称STEM,STEM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养,南外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还包括艺术、表演、舞蹈等更多的综合素质。“南外的STEM+课程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走向大师”工程,高一的孩子们每周都有机会直接进大学的实验室里研究学习,而他们的导师很可能就是某个领域的大腕级人物。同时南外派出化学、物理、生物、计算机学科的优秀老师共同研究教程和方法,执教“STEM+”课程。 朱善萍此次两会准备提交的建议就是向其他高中学校推广“STEM+”课程。“我们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关注比较多,但其实大学前的高中三年课程同样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创造条件,在大学前就着力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与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无缝对接,从而做出普高教育应有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 高校怎样做?更多个性化招生,向普高开放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告诉记者,江苏新高

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带来的影响

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带来的影响 新高考方案,带着强烈的新政意图,顺应民众的现实诉求,契合教育的时代旨趣,亮点纷呈。其中突出的亮点不是玩考试内容的加减,也不是搞学考与高考的联动,而是将高考的考录从“总分匹配”向“专业+总分”双匹配模式的转变。这是恢复高考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方向性改变。这将激励高校和高中在育人的根本问题上,必须走向更高层次,即:立德树人下的多元发展。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高考改革,但以往历次的高考改革,一直停留在考试科目、内容难度、时间长度、组卷方式和组考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上,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高校录取的“总分匹配”模式下进行的。“总分匹配”模式所带来的表观公平,以及考录过程的简单快捷,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人感受到了它的优越性。 但30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总分匹配”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积累,给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造成的深层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就高校建设而言,单一的总分录取模式,让大学的起点竞争过分集中于录取总分的高低,大学形象“只见学校不见专业”。这在客观上抑制了大学对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对大学的专业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长期的“总分匹配”模式,也阻碍了普通高校对“超级大学”的专业超越,阻碍了高校的多元分层发展。这可能也是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综合化”倾向严重,“做大”之风盛行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做大”才有可能在招生竞争获得更多“眼球”。就中学教育而言,长期的“总分匹配”模式,让中学教育形成了路径依赖,加剧了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生填报志愿时,往往只认大学招牌,只求分数利用最大化,只知专业是否热门,不管专业是否适合。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的有效学习,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大学教育资源,也给许多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带来了困扰。 浙江新高考方案,设定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7选3”选考科目,高校可以自主设定各专业录取的必要选考科目;同时把报考专业与选考科目是否匹配作为录取的前置条件,在报考专业与选考科目匹配的前提下,再按总分高低分专业录取。这样一种“专业+总分”的考录模式,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总分匹配”模式。这一变化,给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1.“专业导向”成为学校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新话题 方案中,由于高校将按专业分别录取,这在高校招生的“学校招牌”竞争上撕开了一道口子,高校教育的专业成就,会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若干年后,一般高校在某一专业上与“超级大学”一决高下的局面有望形成。高校的招生竞争,有望从表面的“学校竞争”客观地转向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竞争,这是一种良性竞争,有利于高校学科建设的深层发展。可以预期,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大学的专业排名将与大学的综合排名同样重要。 “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性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用高考的指挥棒引导学生去更多地了

年内蒙古高考改革最新计划解读.doc

2018年内蒙古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 面对高考改革新政策,考生和家长应该怎么做? 【内蒙古高考改革时间及方案解析】 各省执行时间改革亮点 内蒙古2021年1、2018年高考综合改革启动 2、2021年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实施。 浙江: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三个录取分数线。 2、取消本科内部所有录取批次的省份 上海:只设本科一个分数线; 山东、海南:文理科各一个分数线。 3、本科内部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并的省份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黑龙江、辽宁、江苏、福建、河南、江西、安徽、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共21个省市自治区。 4、本科内部三个批次未合并 吉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共计6个省市自治区。 【新高考有哪些变化】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而多地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 1、文理不分科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2、多地实行“33”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 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是目前仅有采用标准分这一计分方法的省份。

我对高考改革的几点看法

我对高考改革的几点看法 通过这次新高考专题研修网络学习和听了程主任的讲座,我对新高考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同时在此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关于高考科目设置。 科目设置3+3,我基本持赞成态度。但高考必考语文、数学、英语的分值设置,应作适当调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分值可以适当加大一点。我们的学生在英语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工作后的用途并不是十分的显著,个人建议英语分值适当减少一点。语文是我们交流的工具,固然重要,可适当加大分值,但不宜过于加大。我认为语文命题应该加大文言诗文的考查,增强生活、工作中的实用性。増加写作的应用性,只要文笔流畅、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学业水平考试计入高考,要公正、科学。 学业水平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一直是一个不能绕开的话题。要想把它计入高考,必须严肃考纪和阅卷,如同高考。我经历了到目前为止的全部的“会考”和现在的“学考”,我看到的是混乱和考风的日下。如果考试、阅卷不能保证公平、公正,就不能计入高考。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再谈如何计入高考。按等级计入还是有些不公平,个人建议按学业水平考试原始分计入高考。比如即便是相同“级别”的考生,原始分值也会有差异;对于下一等级的最高分有失公平,少了一分,就降到了下一个等级。如按标准分、正态分布(与名次息息相关),也很不公平,可能会导致原始分数差距不大,而标准分相差很大。 三、学生综合评价,要货真价实。 我十分赞成综合评价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标准,但学生综合考查要严肃、客观、公正。现在的综合评价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大多是造假材料,咱们的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劳累、耽误学习时间,很多时候都是盖个章,自己写上完事。这需要认定相关部门,并能认真执行。综合实践、服务作为高考录取参考,这是好事,增加了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但我们才刚刚起步,还在摸索阶段。在一些认真、负责,执行严格的国家,学生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义工,必须达到多少个小时。 四、重视自然学科,增加自然学科的考查。 建议増加自然科学学科的分量。一个国家的发展,人文科学固然重要,但自然科学更重要,不重视物理、化学、生物,也包括地理等学科,这样的国家没有前途。治国可以重文,但发展国家必须靠自然科学的发达。发展国家需要的人才应远远多于治国需要的人才。这或许与我们千百年来的历史有关,因为古代选拔人才就是一篇文章定胜负,定为“状元、榜眼、探花”等,而把一些科技人才划归到末“九流”,打到了的民间。再看看一些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吧,我不敢信口开河,但我知道在新加坡读预科的学生,只开设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到了大学还是以这些科目为基础,增加别的学科,或许他们国家的没有悠久的历史。 五、取消加分,众望所归。

2021江苏高考加分政策

近日,同学们和广大家长朋友们非常关心的江苏高考加分政策及降分政策已经公布。 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江苏高考加分政策 1、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录取时将在考生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 分投档(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投档条件时,只可享受其中最高分值一项),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 (1)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录取时可加5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 (2)烈士子女,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 (3)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录取时可加3分投档。 (4)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录取时可 加10分投档。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军人 的子女,残疾人民警察,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公安民警子女,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受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或其子女,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考生。

上海浙江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公布

上海浙江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公布 2014年09月19日09:16 综合我有话说(20,324人参与)收藏本文 【#上海高考改革# 3+3模式不分文理外语可考两次】①不分文理②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③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选考5月考试④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70分,最低40分,总分660分⑤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⑥2014级高一开始实施。 【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公布】今天,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公布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语数外+3门选考科目,不分文理;除语数,其他科目都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高校提前2年公布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考生1 门符合就可报考;高考录取不分批次,“专业+学校”平行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 上海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公布(全文)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4年9月18日 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支撑服务国家和上海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上海实际,现就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权威性、公正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此过程中,本市按照国家总体部署,进行了积极探索。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公平和多样的教育提出更高期盼。本市现行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在评价标准、选拔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学生选择性不够和过度偏科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以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基本出发点,按照国家总体要求,通过深化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更加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服务。 (二)基本原则

评价高考改革新方案

评价高考改革新方案 篇一:20XX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给基础教育的启示 20XX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给基础教育的 启示 对目前我省的高中生来说,高考的考试科目只有两种选择:文科或者理科,这种高考制度有好的一面但存在许多弊端,人们呼吁高考必须改革。对于20XX年后上高一的学生,就要应对新高考,他们三年后的高考,科目选择面临20(6选3)种可能。现在高考新方案(征求意见稿)已公布,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及考生有必要事先了解、研究和适应高考改革新方案。 一、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方案 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两个层次。一是合格性考试(共12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如果合格性考试不过关,学生将不能取得高中毕业证,不能参加等级性考试。二是等级性考试(6门),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2、新高考科目的搭配。新高考的科目搭配是3+“6选3”共20种选择。“3”是必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

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10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合格性考试科目不合格者,可以在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份)高考报名前参加1次补考。 3、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 合格性的成绩不纳入高考总分,对考生影响不大,语文等10门科目的合格分数线,以实际卷面成绩划定。各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的“不合格”比例控制在3%以内,有不合格学科者,将可能当年拿不到高中毕业证或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等级性考试是考生必须关注的,其成绩使用也较为复杂。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按参加考试的考生总人数,把学生成绩按从高到低划分为A、 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的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25%。 考生的等级确定后,再按等级折算成分数,这样才能计入高考总分,折算方式是将五个等级进一步细化成21级,并按从低到高的原则,起点赋分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为3分,满分为100分,折算成相应的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每个考生的总分值最多有20个(每个考生只用其中一个),但究竟哪个总分对考生起 作用,就由考生自己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报的学校、专业进行选择,比如:你报北大考古系,录取时,可能按你的“3+化学、历史、地理”这个总分录取。再如,有的

重庆高考改革方案解读(改革解读).doc

重庆高考改革方案解读2019年(改革解读)重庆高考改革方案解读(改革解读) 取消本科录取批次,还只是消除高校等级身份的第一步,接下来,应该进一步清理制造学校等级身份的制度,包括985工程、211工程。 17日,“重庆版”高考改革方案公布。据媒体统计,至此全国已有23个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这些省份中,文理不分科、外语“一年两考”成为大趋势,此外,多地开始探索合并录取批次。 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当年,四川省即合并二本三本。起,上海合并一本二本批次,高考录取只有本科批次,而合并二本三本批次的省市包括北京、河北、江西、辽宁、重庆等地。到2017年,浙江和山东将合并一本二本批次。从各地情况看,取消录取批次已成统一行动。这是消除高校等级身份,促进高校平等竞争,让基础教育摆脱名校情结、高考焦虑的重要改革举措,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高考按批次录取,虽然在一定时期维持了高考的录取秩序,但也带来了副作用。一是高校在录取中并不公平,后一批次录取的院校,只能等前一批次录取结束后才能录取,这直接导致学校

被分为三六九等,贴上身份标签,带来严重的学历歧视问题,安排在最后一批次录取的高专,理所当然被视为“差生”才上的学校;二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因一本、二本、三本这样的批次划分,越来越浓烈,很多地方的中学都在比拼一本率,而在一些家长看来,只有考上一本院校,才算“考上大学”,才有前途。而且,高校为招到更好的生源,还可能公关政府部门,把学校放到前一批次。 从目前的改革节奏看,取消本科批次已成趋势。比如上海,今年的考生在本科批次可填报10所平行志愿院校,这给原来安排在第二批次录取的院校,带来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如果学校办学质量高、有特色,完全可能在一本二本融合后,超过原来的一本院校。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原来的一本、二本概念也在消除,转而更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特色。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0%,2020年将达到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到那时,如果学校还被分为三六九等,这是人为地制造教育歧视和教育焦虑,只有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平等竞争,它们才可能都办出一流水平,成为对考生来说都有价值的教育选择。如此,社会舆论才不会把考上所谓一本名校作为学生命运上升的通道,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 当然,取消本科录取批次,还只是消除高校等级身份的第一步,接下来,应该进一步清理制造学校等级身份的制度,包括985工程、211工程。这些计划、工程,存在身份固化、制造等级、影响学校平等竞争等弊端。这是值得教育部门重视的问题,取消学校等级身份必须彻底。

江苏2021年新高考方案

江苏2021年新高考方案 总分750分,科目“3+1+2” 2019年04月23日 “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选择性科目首先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 4月23日,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发布。新方案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启用,也就是说,3年后的2021年,江苏高考将以新面目呈现。 新的高考方案重点解决江苏省现行方案总分偏低等问题,注重选考科目设置的合理引导,打破了文理分科,较好地构建了育人为本、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采用“3+1+2”模式 在新方案中,考试科目由原来的“3+2”模式变为“3+1+2”。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选择性科目首先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其中,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再选科目凭等级赋分 采用等级分计入总分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不同再选科目之间成绩的可比性和可加性问题。4门再选科目由原始分进行等级分进行等级划定后,将按照A至E五个等级,转换为五个对应分数段。转换时赋分起点为30分,满分为100分。

值得注意的是,除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学科优势选择选考科目外,高校可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如某高校的某专业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则表示考生3科选择性考试科目中要选考物理和化学才可以报考该专业。 据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透露,江苏省将在考生选科前汇总公布招生高校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 以“院校专业组”投档 与现行的按“院校+专业”填报志愿和录取不同,从2021年起,新方案将以“院校专业组+专业”的方式,按照平行志愿投档。 “院校专业组”是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以“院校专业组”投档,意味着考生按专业组投档后,符合条件的,可在该专业组内进行专业调剂,可提高考生兴趣取向和最终所录取专业的契合度。 本一本二合并录取 合并本一本二批次同样是新方案的亮点之一。从2021年起,本一本二分批次录取将在江苏成为过去式。 新方案体现了全国高考改革要求“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的总体方向,通过合并批次,将进一步增加考生的选择范围和空间,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张珏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