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单元细目要点

中医基础理论一、

阴阳

五行

学说

(一)

阴阳学

说在中

医学中

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

五行学

说在中

医学中

的应用

1.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3.指导疾病的诊断

4.指导疾病的治疗

二、

藏象

(一)

藏象学

说的概

念和特

1.藏象的基本概念

2.藏象学说的特点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

(二)

1.主要生理功能

2.生理特性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三)

1.主要生理功能

2.生理特性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四) 1.主要生理功能

脾 2.生理特性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五)肝

1.主要生理功能

2.生理特性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六)肾

1.主要生理功能

2.生理特性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七)

胆的生理功能

(八)

胃的生理功能

(九)

小肠

小肠的生理功能

(十)

大肠

大肠的生理功能

(十

一)膀

膀胱的生理功能

(十

二)三

三焦的生理功能

(十

三)脑

脑的生理功能

(十

四)女

子胞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十 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五)脏腑之间的关系2.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3.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精气血津液神(一)

1.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2.人体之精分类与功能

(二)

1.气的生成

2.气的生理功能

3.气的运动

4.气的分类

(三)

1.血的生成

2.血的运行

3.血的生理功能

(四)

津液

1.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2.津液的生理功能(五)

神的生成与功能

(六)

气与血

的关系

1.气为血帅

2.血为气母

(七)

气与津

液的关

1.气能生津

2.气能行津

3.气能摄津

4.津能生气

5.津能载气

(八)

精血津

1.精血同源

液之间

的关系 2.津血同源

(九)精气神之间的1.气能生精、摄精

2.精能化气

3.精气化神

4.神驭精气

四、经络(一)

经络学

1.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2.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

十二经

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三)

奇经八

1.奇经八脉的主要特点

2.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3.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4.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5.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四)

经络的

生理

1.沟通联系作用

2.运输渗灌作用

3.感应传导作用

4.调节作用

(五)

经络学

1.阐释病理变化及其传变

2.指导疾病的诊断

说的应

3.指导疾病的治疗

五、病因(一)

六淫

1.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二)

疠气

1.疠气的致病特点

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三)

七情内

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四)

饮食失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五)

劳逸失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六)

痰饮

1.痰饮的形成

2.痰饮的致病特点

(七)

瘀血

1.瘀血的形成

2.瘀血的致病特点

3.瘀血的病证特点(八)

先天因

1.胎弱

2.胎毒

六、发病(一)

发病的

基本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原理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三)发病类型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发

4.继发

5.复发

6.合病与并病

七、病机(一)

邪正盛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二)

阴阳失

1.阴阳偏胜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三)

气的失

1.气虚

2.气滞

3.气逆

4.气陷

5.气闭气脱

(四)

血的失

1.血虚

2.血行失常

常 3.血热

(五)气与血关系失调1.气滞血瘀

2.气虚血瘀

3.气不摄血

4.气随血脱

5.气血两虚

(六)津液代谢失常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七)津液与气血关1.水停气阻

2.气随津脱

3.津枯血燥

4.津亏血瘀

(八)内生“五邪”1.风气内动

2.寒从中生

3.湿浊内生

4.津伤化燥

5.火热内生

(九)疾病传变

1.疾病传变的概念

2.病位传变

3.病性转化

4.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八、防治(一)

预防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原则

(二)

治则

1.正治与反治

2.治标与治本

3.扶正与祛邪

4.调整阴阳

5.调理精气血津液

6.三因制宜

内经一、

气·

阳·

五行

阴阳的基本概念、属性特征

二、

藏象

1.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2.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3.谷食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

4.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作用

三、

病机

1.“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

阴盛则内寒”的机理

2.“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

3.六淫的致病特点

4.病机十九条

5.五脏藏五神及五腑虚实证候

四、

病证

1.热病治疗大法与饮食宜忌

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病机

3.行痹、痛痹、着痹的成因

五、

诊法

辨别阴阳属性的重要性与四诊合参

六、论治1.正治法与反治法

2.因势利导治则

七、养生1.人生长壮老的规律.肾气与生长、发育、生殖

的关系

2.养生原则及意义

伤寒论一、

太阳

病辨

证论

(一)

太阳病

本证

1.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

2.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

龙汤证)

(二)

太阳病

变证

1.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

2.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证)

3.热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

连汤证)

4.脾虚证(小建中汤证)

5.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证)

6.热实结胸证(小陷胸汤证〕

7.痞证(半夏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

二、

阳明

病辨

证论

(一)

阳明病

本证

1.阳明病热证(白虎加人参汤证)

2.阳明病实证(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

大承气汤证)

(二)

阳明病

变证

湿热发黄证(茵陈蒿汤证)

三、

少阳

病辨

证论

(一)

少阳病

本证

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

(二)

少阳病

兼变证

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汤证)

四、

太阴病辨证论治太阴腹

痛证

太阴腹痛证(桂枝加芍药汤证)

五、少阴病辨证论治(一)

少阴病

本证

1.少阴寒化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

2.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二)

少阴兼

变证

1.兼表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2.疑似证(四逆散证)

六、

厥阴病辨证论治厥阴病

本证

1.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

2.厥阴病寒证(当归四逆汤证、吴茱萸汤证)

3.厥阴热利(白头翁汤证)

七、

霍乱病辨证论治霍乱病

辨治

霍乱病辨治(理中丸证)

八、阴阳

易瘥后劳复病辨证论治瘥后劳

复证

瘥后劳复证(竹叶石膏汤证)

金匮要略一痉

湿暍

病篇

(一)

痉病证

柔痉证治(瓜蒌桂枝汤证)

(二)

湿病证

1.风湿在表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

2.风湿兼气虚证(防己黄芪汤证)

二、历节病 1.风湿历节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中风历节病篇证治

2.寒湿历节证(乌头汤证)

三、血痹虚劳病篇(一)

血痹证

血痹重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二)

虚劳病

证治

1.虚劳失精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2.虚劳腰痛证(肾气丸证)

3.虚劳不寐证(酸枣仁汤证)

(一)

肺痿证

1.虚热肺痿(麦门冬汤证)

四、

肺痿

肺痈

2.虚寒肺痿(甘草干姜汤证)咳嗽

上气病篇(二)

肺痈证

1.邪实壅滞证(葶苈大枣泻肺汤证)

2.血腐脓溃证(桔梗汤证)

(一)

胸痹证

1.胸痹病机

五、胸痹心痛短气病篇

2.类证鉴别

3.胸痹主证(瓜蒌薤白白酒汤证)

4.胸痹急证(薏苡附子散证)

(二)

心痛证

心痛急证(乌头赤石脂丸证)

六、

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腹满证

1.脾胃虚寒证(大建中汤证)

2.寒实内结证(大黄附子汤证)

七、

痰饮咳嗽病篇痰饮证

饮停心下证(苓桂术甘汤证)

八、消渴小便(一)

消渴证

肺胃热盛.气津两伤(白虎加人参汤证)

不利淋病篇(二)

小便不

利证治

上燥下寒水停证(瓜蒌瞿麦丸证)

九、黄疸病篇黄疸证

1.湿热并重证(茵陈蒿汤证)

2.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证)

十、妇人妊娠(一)

癥病证

癥病漏下证(桂枝茯苓丸证)

病篇(二)

腹痛证

肝脾失调证(当归芍药散证)

十一、妇人杂(一)

崩漏证

虚寒夹疲证(温经汤证)

病篇(二)

梅核气

证治

气滞痰凝证(半夏厚朴汤证)

温病一、

温热

类温

(一)

主要温

热类温

病的传

变规律

1.风温病的传变规律

2.春温病的传变规律

3.暑温病的传变规律

(二)

温热类

1.卫分证治(银翘散、桑菊饮)

2.气分证治(宣白承气汤、清燥救肺汤)

温病主

要证治

3.营分证治(清营汤)

4.热陷心包证治(清宫汤、安宫牛黄丸、紫雪

丹、至宝丹)

(二)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5.热盛动风证治(羚角钩藤汤)

6.血分证治(犀角地黄汤)

7.真阴耗竭证治(加减复脉汤)

8.虚风内动证治(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9.后期正虚邪恋证治(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

汤)

二、湿热类温病(一)

主要湿

热类温

病的传

变规律

1.湿温病的传变规律

2.伏暑病的传变规律

(二)

湿热类

温病主

要证治

1.湿温病初发证治(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2.湿困中焦证治(雷氏芳香化浊法、三仁汤)

3.湿阻膜原证治(雷氏宣透膜原法)

4.湿热中阻证治(王氏连朴饮)

5.湿热蕴毒证治(甘露消毒丹)

6.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治(菖蒲郁金汤、苏合

香丸、至宝丹)

7.暑湿郁阻少阳证治(蒿芩清胆汤)

8.暑湿弥漫三焦证治(三石汤)

9.余湿留恋证治(薛氏五叶芦根汤)

三、温毒类温病温毒类

温病主

要证治

1.大头瘟毒盛肺胃证治(普济消毒饮)

2.烂喉痧毒燔气营(血)证治(凉营清气汤)

中药学一、

中药

的产

产地主要道地药材

二、

中药

炮制

炮制目

的与方

1.炮制目的

2.常用炮制方法

三、

药性

理论

(一)

四气

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二)

五味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三)

升降浮

1.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3.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四)

归经

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五)

毒性

1.毒性的含义

2.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3.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4.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5.掌握药物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四、

中药

的配

伍与

用药

禁忌

(一)

中药的

配伍

1.配伍的意义

2.配伍的内容

(二)

中药的

用药禁

1.配伍禁忌

2.妊娠用药禁忌

3.证候用药禁忌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五、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

剂量

确定剂量的因素

(二)

用法

1.特殊煎法

2.服药法

六、解表药(一)

概述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2.解表药的功效

3.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4.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7.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二)

发散风

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

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的性

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

药物功用异同点

(三)

发散风

热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

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的性能、功效、应

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七、清热药(一)

概述

1.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2.清热药的功效

3.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4.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清热药的功效

7.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二)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

药物功用异同点

(三)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四)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白蔹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五)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

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六)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

功用异同点

八、泻下药

1.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2.泻下药的功效

3.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一)

概述

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泻下药的功效

7.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二)

攻下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性能、功效、应

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三)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四)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

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九、祛风湿药(一)

概述

1.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2.祛风湿药的功效

3.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4.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怯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

7.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二)

祛风寒

湿药

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乌梢蛇、

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路路

通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三)

祛风湿

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络石藤、

雷公藤、丝瓜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四)

祛风湿

强筋骨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鹿衔草的性

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

药物功用异同点

十、化湿药(一)

概述

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2.化湿药的功效

3.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4.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具体药物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十一、利水渗湿药(一)

概述

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2.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3.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4.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7.各类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二)

利水消

肿药

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

葫芦、香加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三)

利尿通

淋药

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

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

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

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四)

利湿退

黄药

茵陈、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的性能、功效、

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

同点

十二、温里药(一)

概述

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

2.温里药的功效

3.温里药的适应范围

4.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

具体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

高良姜、花椒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十(一) 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三、理气药

概述 2.理气药的功效

3.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4.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

具体药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

子、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柿蒂、

大腹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

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十四、消食药(一)

概述

1.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2.消食药的功效

3.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4.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

具体药

山楂、神曲、麦芽、谷芽、稻芽、莱菔子、鸡

内金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

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十五、驱虫药(一)

概述

1.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2.驱虫药的功效

3.驱虫药的适应范围

4.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

具体药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的性能、功效、

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

同点

十六、止血药(一)

概述

1.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2.止血药的功效

3.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4.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止血药的功效

7.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二)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三)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

用异同点

(四)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

功用异同点

(五)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十七、活血化瘀药(一)

概述

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3.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4.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7.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二)

活血止

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

灵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

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三)

活血调

经药

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

血藤、王不留行、凌霄花的性能、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伤寒论》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伤寒论》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A1 1、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宜选用 A、半夏厚朴汤 B、竹叶石膏汤 C、半夏泻心汤 D、藿香正气散 E、理中丸 2、竹叶石膏汤主治 A、余热未清,肝胃不和正 B、中焦虚寒,肝脾失调证 C、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 D、余热未清,脾胃虚寒证 E、中焦虚寒,脾虚湿盛证 3、瘥后劳复证的治法为 A、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B、清热解毒,和胃降逆 C、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D、益气和胃,降逆止呕 E、清热和胃,益气生津 4、下列不属于竹叶石膏汤药物组成的是 A、竹叶

B、生姜 C、麦冬 D、半夏 E、粳米 5、竹叶石膏汤中既能和胃降逆止呕,又能防止补药之滞的药物为 A、竹叶 B、生姜 C、麦冬 D、半夏 E、粳米 6、下列各项中,竹叶石膏汤药物的配伍意义正确的是 A、人参、麦冬益气生津、滋液润燥 B、竹叶、石膏甘寒清热除烦 C、甘草、粳米补中益气养胃 D、半夏既能和胃降逆止呕,又能防止补药之滞 E、以上都是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

之。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竹叶石膏汤证论述了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的证治。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瘥后劳复证即竹叶石膏汤证,论述了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的证治。治宜清热和胃,益气生津。方用竹叶石膏汤。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竹叶石膏汤【厦门人煮食干净米】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 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竹叶石膏汤中竹叶、石膏甘寒清热除烦;人参、麦冬益气生津、滋液润燥;甘草、粳米补中益气养胃;半夏既能和胃降逆止呕,又能防止补药之滞,用意尤妙。全方相合,既清其余热,又益其气阴,更有和胃降逆之功,故为清热滋阴和胃之佳方。 6、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竹叶石膏汤中竹叶、石膏甘寒清热除烦;人参、麦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阴阳五行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 阴和阳,既可以代表自然界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要点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脏为阴,腑为阳 肺—阳中之阴,心—阳中之阳 肝—阴中之阳,肾—阴中之阴 脾—阴中之至阴 背为阳,腹为阴 要点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阴阳二气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体内物质与物质、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过程。 要点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 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属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要点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用于诊断 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脉浮、数、洪、滑等属阳,沉、迟、细、涩等属阴。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阳证可概括热证、实证、表证,阴证可概括寒证、虚证、里证。 2.用于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凡阴胜的实寒证,用“寒者热之”的治则;阳胜的实热证,用“热者寒之”的治则。 凡阴虚(虚热证)宜用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虚寒证)宜用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2)药物性能 药性有寒、热、温、凉“四气”。其中寒、凉属阴,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热、温属阳,能减轻或消除寒证。 药味主要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还有淡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升浮之药属阳,沉降之药属阴。 细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关知识点回顾

2015年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专业知识

2015年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专业知识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试题量:5959道。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 考试 科目 中医诊断学一、问诊 ( 一 ) 问诊的内容 1. 一般情况 2 2. 主诉 2 3. 现病史 2 4. 既往史 2 5. 个人生活史 2 6. 家族史 2 ( 二 ) 问寒热 1. 问寒热的含义 2 2. 寒热症状的常见类型、临床表 现及意义 2 ( 三 ) 问汗 异常汗出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 及意义 2 ( 四 ) 问疼痛 1. 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 2 2. 疼痛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2 ( 五 ) 问头身胸腹 头晕、胸闷、心悸的临床表现及 意义 2 ( 六 ) 问耳目 1. 耳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2. 目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 七 ) 问睡眠失眠、嗜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 八 ) 问饮食口味 1. 口渴与饮水异常的临床表现 及意义 2 2. 食欲与食量异常的临床表现 及意义 2 3. 口味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 九 ) 问二便 1. 大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2. 小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 十 ) 问经带 1. 月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2. 带下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二、望诊 ( 一 ) 望神 1.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临 床表现、相关鉴别及临床意义 2 2. 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 二 ) 望面色 1. 常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 2 2. 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 2 3. 五色主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及 意义 2 4. 望色十法的含义及具体内容 2

2020年精深中医内科学(中级职称)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一、A1∕A2型选择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 肾阳虚水肿的主方是()。 A.生脉散 B.八味肾气丸 C.真武汤 D.左归丸 E.八仙长寿丹 【答案】C 【解析】真武汤功能温阳补肾,适用于肾阳虚之水肿。 2. 血淋与尿血的鉴别,最主要的是()。 A.尿频 B.尿热 C.尿淋沥不尽 D.尿痛 E.血色深浅 【答案】D 【解析】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3. 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标实之证,除下列哪项外,均为常见()。 A.火邪 B.气滞

C.血瘀 D.阴寒 E.痰浊 【答案】A 【解析】寒凝、气滞、血瘀、痰浊致痹阻胸阳,阻滞心脉,引起胸痹之实证。 4. 治疗虚劳肝血虚证,应首选()。 A.二阴煎 B.调营饮 C.补肝汤 D.四物汤加味 E.二至丸 【答案】D 【解析】四物汤补血调血,加味后适用于肝血虚证。 5. 尿血的主要病机是()。 A.气血亏虚,失于温煦 B.湿热蕴,灼伤血络 C.阴虚火旺,灼伤血络 D.肝火旺盛,络脉受损 E.热伤脉络,脾肾不固 【答案】B 【解析】尿血的病因病机主要有热、湿、瘀、虚,尤以前三者多见。 6. 朱丹溪治痿“泻南方,补北方”是指()。 A.补脾清肺

B.补肾清热 C.补肝清心 D.补肺清热 E.补肾利湿 【答案】D 【解析】朱丹溪在治法方面主“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不实……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提出了“泻南方,补北方”的治疗原则。 7. 治疗柔痉,应首选()。 A.白虎桂枝汤 B.羌活胜湿汤 C.栝蒌桂枝汤 D.柴枳半夏汤 E.射干麻黄汤 【答案】C 【解析】栝蒌桂枝汤为治疗柔痉的代表方剂。 8. 治疗咳血燥热伤肺证,应首选()。 A.泻白散 B.桑杏汤 C.清肺饮 D.桑菊饮 E.沙参清肺汤 【答案】B 【解析】桑杏汤能清宣肺热,肃肺止咳,适用于燥热伤肺的咳嗽痰黏带血,舌红少津等症。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中级考试练习试题及答案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中风中经络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宜选用: A.天麻钩藤饮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镇肝熄风汤 D.地黄饮子 E.大定风珠 正确答案:C 第2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癫狂的病因病机: A.阴虚于下 B.阳亢于上 C.邪陷心包 D.心神被扰 E.神明逆乱 正确答案:C 第3题关格的病机多表现为 A.热证 B.脾肾心肝同病 C.实证 D.心肝肾同病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第4题患者,男,58岁。因失眠多梦半月余就诊。现不寐,入睡困难,心烦口苦,头重如裹,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是 A.滋阴清热,镇心安神 B.疏肝泻热,佐以安神

D.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E.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正确答案:E 第5题下列哪项是不寐的治疗原则 A.调理气血,疏通血脉 B.解表祛邪,调和营卫 C.清上泻下,调理脾胃 D.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第6题郁证的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A.血郁 B.热郁 C.痰郁 D.食郁 E.气郁 正确答案:E 第7题黄疸早期治疗当祛邪以消除病源,通过除下列哪项之外的治法,给邪以出路 A.清热 B.利湿 C.通下 D.解毒 E.温化 正确答案:E 第8题患者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倦怯寒,四末不温,尿少不利,舌淡胖而紫,脉沉弦无力,其证候为 A.寒湿困脾

B.脾虚湿困 C.气滞湿阻 D.脾胃虚弱 E.脾肾阳虚 正确答案:E 第9题感冒主因为 A.感受触冒风邪 B.肺卫调节功能失常 C.生活起居失常,寒温失调 D.过度劳累,而致肌腠不密 E.体质偏弱,卫表不固 正确答案:A 第10题“感冒”一词最早见于 A.《素问》 B.《伤寒论》 C.《仁斋直指方》 D.《诸病源候论》 E.《丹溪心法》 正确答案:C 第11题王某,女,47岁。前晚不慎受凉,突然出现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及清水,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口不渴,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应诊断为何证 A.外邪犯胃型呕吐 B.饮食停滞型呕吐 C.痰饮内停型呕吐 D.脾胃虚寒型呕吐 E.肝气犯胃型呕吐 正确答案:A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方剂考试大纲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 细目一:方剂学发展简史 要点:历代有代表性医籍的成书年代、作者、载方量及其在方剂学发展史中的意义。 细目二:方剂与治法 要点: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2-1 八法的涵义2-2 八法的适用范围2-3 八法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三: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1.方剂配伍的目的 2.方剂的基本结构2-1 君臣佐使的涵义 3.方剂的变化形式3-1 各种变化形式的涵义3-2 各种变化形式对功能的影响 细目四:常用剂型要点:1.汤、丸、散、膏、酒、丹剂的特点2.汤、丸、散、膏、酒、丹剂的临床意义细目五:煎服法要点:1.煎法2.服法2-1 服药时间2-2 服药方法 第二单元解表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辛温解表要点:1.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组成 2.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功用 3.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主治证候 4.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的配伍意义 5.麻黄汤与大青龙汤的鉴别 6.桂枝汤的用法 7.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 8.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 细目三:辛凉解表要点:1.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组成 2.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功用 3.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主治证候 4.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配伍意义 5.银翘散与桑菊饮的鉴别 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 细目四:扶正解表 要点:1.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组成 2.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功用 3.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主治证候 4.败毒散的配伍意义 第三单元泻下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寒下要点:1.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组成 2.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功用 3.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主治证候 4.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配伍意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鉴别 细目三:温下要点:1.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组成 2.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功用 3.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主治证候 4.温脾汤的配伍意义 细目四:润下要点:1.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 2.麻子仁丸、济川煎的功用 3.麻子仁丸、济川煎的主治证候 4.麻子仁丸、济川煎的配伍意义 细目五:逐水要点:1.十枣汤的组成 2.十枣汤的功用 3.十枣汤的主治证候 4.十枣汤的用法 5.十枣汤的配伍意义 6.十枣汤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六:攻补兼施要点:1.黄龙汤的组成 2.黄龙汤的功用3.黄龙汤的主治证候 4.黄龙汤的配伍意义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和解少阳要点:1.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组成 2.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功用 3.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主治证候 4.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配伍意义 5.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的鉴别 6.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鉴别细目三:调和肝脾要点:1.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组成 2.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功用 3.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主治证候 4.逍遥散、痛泻要方的配伍意义 5.逍遥散与加味逍遥散的鉴别 6.逍遥散与黑逍遥散的鉴别 细目四:调和肠胃 要点:1.半夏泻心汤的组成 2.半夏泻心汤的功用3.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候 4.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意义 5.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的鉴别 6.半夏泻心汤与甘草泻心汤的鉴别 第五单元清热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2009年中医主治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推拿(按摩)学)

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 针灸学推拿(按摩)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目录针灸学、推拿(按摩)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3 中医诊断学 22 中药学 35 方剂学 56 内经 71 内经(针灸推拿加试部分) 74 伤寒论 75 温病学 80 金匮要略 89

医古文 96 诊断学基础 100 传染病学 118 医学心理学 131 医学伦理学 137 卫生法规 143 针灸学 149 推拿(按摩)学 170 针灸学、推拿(按摩)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中医基础理论199 中医诊断学 311 中药学 387 方剂学 523 内经 607 伤寒论 653

温病学 681 金匮要略 733 医古文 761 诊断学基础 841 传染病学 935 医学心理学 991 医学伦理学 1073 卫生法规 1119 针灸学 1183 推拿(按摩)学 1327 针灸学 推拿(按摩)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细目一:理论体系的形成 要点: 1.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2.理论体系的确立 细目二:理论体系的发展 要点: 1.魏晋隋唐时期 2.宋金元时期 3.明清时期 4.近代与现代 第二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症、证、病的概念 1-1 症状的概念 1-2 证候的概念 1-3 疾病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3-1 同病异治 3-2 异病同治 第三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总结

第一章外感病证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2.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宣肺疏风-双解汤 5.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6.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外感发热 三、湿阻 1.湿困脾胃: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 2.湿热中阻:清热化湿-连朴饮 3.脾虚湿滞:健脾化湿-香砂六君子汤 四、痢疾(严氏济生方) 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胃苓汤(湿重)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5)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黄连+理中汤)五、疟疾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 3)寒疟:温阳达邪、和解表里-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二章肺病证 一、咳嗽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二、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三、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药学专业要考各种证

A、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资格考试范围 (一)适用人员范围:经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中药学专业工 作的人员 (二)专业及级别范围:中药学专业分为初级资格(含士级、师级)、中级资格。 (三)考试科目设置: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设置“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 B、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资格取得方式 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凡列入全国考试的专业,不再进行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和评审,不再组织初、中级卫生技术系列的专业考试。 C、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资格证书管理 参加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者,由人事局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卫生部用印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局吊销其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局收回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2年内不得参加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资格考试: a伪造学历或专业技术工作资历证明; b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 c国务院卫生、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一般会在考试前一个年度的12月份至考试 当年的1月份左右公布。 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分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 专业实践能力 凡符合卫生部、人事部印发的《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人发[2001]164号)中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完美笔记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笔记 (完美排版) 第一单元肺系病症 一、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涎而言,为肺系的主要证候之一。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辨证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凉燥证—杏苏散加减)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者不能平卧。病因是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三种。病机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总属邪实正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治则为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1. 发作期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中医内科学考试常考知识点总结

《中医科学》课程考试常考知识点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 《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2015年中医内科学(中级)考试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2015年中医内科学(中级)考试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录 第一部分章节题库 基础知识 第1章中医基础理论 第2章内经 第3章伤寒论 第4章金匮要略 第5章温病学 第6章中药学 第7章方剂学 相关专业知识 第1章中医诊断学 第2章诊断学基础 第3章药理学 第4章传染病学 第5章医学心理学 第6章医学伦理学 第7章卫生法规 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 第1章肺系疾病

第2章心系疾病 第3章脾胃病证 第4章肝胆疾病 第5章肾系病症 第6章气血津液病症 第7章肢体经络病症 第二部分模拟试题 2015年中医内科学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2015年中医内科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2015年中医内科学中级(专业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2015年中医内科学中级(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内容简介 特别提醒:可免费试用,下载地址为:ekaowang.100xuexi. com/Download.aspx?platNum=3&id=1567(请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打开)。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专业,我们组织专家根据最新《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和指定参考教材精心编写了中医专业职称考试辅导系列(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本题库共包含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三个部分共26章,试题涵盖考纲全部考点。本题

库适合2015年报考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内科学考试的考生考前训练使用,也可供内科学和临床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学习参考。 与传统题库相比,本题库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题库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质量保证:每个题库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顾问团队严格审核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的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题库的编辑工作,深入研究各类职称资格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对各类职称资格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了详尽仔细地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题库。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圣才题库,确保质量。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试题及答案(卷一)常见急症 A型题 对酒精中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度中毒以上者应严格限制活动,以免发生外伤 B.意识障碍者采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 C.中毒严重,昏迷时间长者可用血液透析疗法 D.重度酒精中毒者应迅速进行催吐及洗胃 E.轻度表现为动作笨拙,步履蹒跚,语无伦次,甚至神志错乱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根据中毒轻重分为三度:轻度表现为目睛红赤,两颧潮红或苍白,眩晕,言语增多,易激动,举止失常;中度表现为动作笨拙,步履蹒跚,语无伦次,甚至神志错乱;重度表现为郑声独语,昏睡,皮肤湿冷,口周青紫,瞳仁散大,呼吸微弱,脉细数结代,甚至出现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昏迷、二便自遗、脉沉缓或沉微等虚脱之象。 一氧化碳中毒特效的治疗方法为 A.高压氧治疗 B.利尿 C.血液净化 D.催吐 E.控制心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高压氧治疗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特效疗法。 下列哪项药物为正性肌力药物 A.多巴胺 B.地塞米松 C.山莨菪碱 D.硝酸甘油 E.多巴酚丁胺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心源性休克治疗: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常合并使用血管扩张药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与多巴胺联合应用,缓慢静脉滴入。还可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强心甙、多巴酚丁胺、安力农等。 下列除哪项症状外,均属于中间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A.睑下垂 B.眼外展障碍 C.面瘫 D.呼吸肌麻痹 E.四肢抽搐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中间综合征: 若患者在度过胆碱能危象的急性期,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发生之

前,出现一组以部分颅神经(以第九、十对神经为主)支配的肌肉、屈颈肌肉、肢体近端肌肉及呼吸肌的肌力减弱或麻痹的临床表现,称中间综合征。临床表现有睑下垂、眼外展障碍、面瘫,甚至呼吸肌麻痹。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较为公认的是神经肌肉接头障碍学说。治疗在解毒的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直至自主呼吸恢复。同时注意防治并发症,补充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急性一氧化碳严重中毒后,脑水肿发展到高峰的时间范围是 A.6~8小时 B.8~12小时 C.12~18小时 D.18~24小时 E.24~48小时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防治脑水肿: 严重中毒后,脑水肿可在24~48小时发展到高峰。脱水疗法很重要。目前最常用的是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也可注射呋塞米脱水。三磷腺苷、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也有助于缓解脑水肿。如有频繁抽搐,首选地西泮。 下列有关人工呼吸有效的判断标准,叙述错误的是 A.吹气时患者胸廓升高 B.不吹气时胸廓复原 C.吹气人感觉气道阻力下降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中内linwenq2整理精

中医内科学 感冒 要点: 1.感冒的定义2?感冒的源流3.时行感冒的定义 要点: 1.感冒的常见病因2.感冒的基本病机3.感冒发病关键 要点: 1.感冒的诊断要点2.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 3 4?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 要点: 1.感冒的辨证要点2.感冒的治疗原则3?感冒的分证论治(包括虚体感冒) 要点: 1.感冒的预防调护方法2?感冒的煎药方法3.感冒的服药方法 咳嗽 要点: 1.咳嗽的定义2?咳嗽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 要点: 1.咳嗽的常见病因2.咳嗽的基本病机 4.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含义

.咳嗽的诊断要点2.咳痰特点的鉴别3.咳嗽特点的鉴别4?咳嗽与咳喘的 要点:1.咳嗽的辨证要点 2 3.咳嗽的分证论治4.外感咳嗽治疗的忌宜5.内伤咳嗽治疗的忌宜 要点:咳嗽的预防调护方法 哮病 要点:1.哮病的定义2.哮病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 要点:1.哮病的辨证要点 要点:哮病的预防调护 口 力 ................. 鉴日目 园 点点 日目旦要要 .哮病的病因2.哮病的主要病机3.夙根的实质 4.哮病发作期的基本病理 要点:1.哮病的诊断要点2.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3.哮病与伏饮的鉴别 2 3.哮病的分证论治4.喘脱危证的证候特点5. 喘脱危证的治疗

要点:1.肺痈的诊断要点 2.肺痈与风温的鉴别3.肺痈与肺痿的鉴别 要点:1.喘证的定义2?喘证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 要点:1 .喘证的病因2.喘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3 4.喘脱的病机5.喘脱的临床特征 要点:1.喘证的诊断要点2.喘证与哮病的鉴别3.喘证与气短的鉴别要 点:1.喘证的辨证要点 2 3.喘证的分证论治4.上实下虚”喘证的证候特点5.上实下虚”喘证的治 疗要点:喘证的预防调护 肺痈 日 目 目 要点 要点 2. 肺痈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3.肺痈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 要点:1.肺痈的定义 2.肺痈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 要点:1.肺痈的病因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8年中医内科主治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考 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 考 试 科 目 中 医基础理论一、阴阳五 行 学说 (一)阴 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 用 1.说明人体的组 织结构 1 2.说明人体的生 理功能 1 3.说明人体的病 理变化 1 4.用于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 1 (二)五 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 用 1.说明五脏生理 功能及相互关系 1 2.说明五脏病变 的相互影响 1 3.指导疾病的诊 断 1 4.指导疾病的治 1

疗 二、藏象(一)藏象 学说的概念 和特点 1.藏象的基本概 念 1 2.藏象学说的特 点 1 3.五脏、六腑、 奇恒之腑的功能 特点 1 (二)心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 液、时的关系 1 (三)肺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 液、时的关系 1 (四)脾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 液、时的关系 1 (五)肝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六)肾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六)肾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七)胆胆的生理功能 1 (八)胃胃的生理功能 1 (九)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 1 (十)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 1 (十一)膀 胱 膀胱的生理功能 1 (十二)三 焦 三焦的生理功能 1 (十三)脑脑的生理功能 1 (十四)女子胞女子胞的生理功 能 1 (十五)脏腑之间的关系1.脏与脏之间的 关系 1 2.腑与腑之间的 1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 资料整理

诊断学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 一、血常规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要点

2017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要点:外感肺系 2017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点归纳 1.考点选项答案完全对应教材,基本一字不差,主要表现在执法与方药的应用上。 2.方药的备选项中,干扰选项本补出现在本章内容中,即非本章所用方剂,克直接排除。 3.各章疾病治法严格按照大纲背诵。 4.各章严格按照各章复习。 5.每年大纲都会有一定的变动,一定要用当年大纲复习。如疾病种类、证型、治法、方药都会改变。 第一章?肺系疾病 一、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解表汤或荆防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饮 4.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宣肺疏风-双解汤

5.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6.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汤 二、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合 2.: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温燥),杏苏散(凉燥) 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合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汤 三、哮证 1.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汤?龙汤(冷哮恶寒重)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越婢加术汤|?哮剧烈者用紫金丹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汤?(表寒不显着)。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加减。 6)喘脱危证: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2.缓解期 1)肺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加减。肺虚证:补肺固卫-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汤(肺肾气阴两伤)合(肾虚阴伤多痰)。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汤

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降。 治则:解表达邪。 2)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一种症候。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治则:外感咳嗽,祛邪止咳;内伤咳嗽,扶正补虚。 证型: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3)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机:外邪触动伏痰。 治则:发则治标,平时治本。 分型: 1.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4)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 征的病证。 5)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疮疡的一种病征,属内痈之一。 病机:血瘀。 治则:祛邪。 证型: 1.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6)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病,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 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7)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 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8)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 证。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治疗原则:心悸应分虚实论治。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9)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 病。 病机:心脉痹阻。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 纲 导读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现已公布,各位准备备考的考生朋友,快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吧!现将2019年卫生资格考试-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为大家整理如下: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现已公布,各位准备备考的考生朋友,快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吧!现将2019年卫生资格考试-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为大家整理如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考试科目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 一、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 4.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3.指导疾病的诊断 1 4.指导疾病的治疗 1 二、藏象 (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 1.藏象的基本概念 1 2.藏象学说的特点 1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1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 (三)肺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 (四)脾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 (六)肾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 (七)胆 胆的生理功能 1 (八)胃 胃的生理功能 1 (九)小肠

关于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试题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试题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中风中经络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宜选用: A.天麻钩藤饮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镇肝熄风汤 D.地黄饮子 E.大定风珠 正确答案:C 2. 关格的病机多表现为 A.热证 B.脾肾心肝同病 C.实证 D.心肝肾同病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3. 下列哪项是不寐的治疗原则 A.调理气血,疏通血脉 B.解表祛邪,调和营卫 C.清上泻下,调理脾胃 D.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4.患者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倦怯寒,四末不温,尿少不利,舌淡胖而紫,脉沉弦无力,其证候为 A.寒湿困脾 B.脾虚湿困 C.气滞湿阻 D.脾胃虚弱 E.脾肾阳虚 正确答案:E 5.感冒主因为 A.感受触冒风邪 B.肺卫调节功能失常 C.生活起居失常,寒温失调 D.过度劳累,而致肌腠不密 E.体质偏弱,卫表不固 正确答案:A 6.王某,女,47岁。前晚不慎受凉,突然出现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及清水,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口不渴,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应诊断为何证 A.外邪犯胃型呕吐 B.饮食停滞型呕吐

C.痰饮内停型呕吐 D.脾胃虚寒型呕吐 E.肝气犯胃型呕吐 正确答案:A 7.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赤涩,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宜 A.清热和中,化湿止泻 B.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C.清热除湿,健脾和中 D.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E.清热导滞,调气行血 正确答案:B 8.肺痈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 A.热壅血瘀 B.风热邪毒壅滞于肺 C.肉腐成脓 D.热毒留恋 E.湿热蕴结 正确答案:A 9.患者头痛昏蒙,胸脘痞闷,呕恶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其治方为 A.温胆汤 B.苓桂术甘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