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股市的“晴雨表”与“政策市”

浅谈中国股市的“晴雨表”与“政策市”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浅谈中国股市的“晴雨表”与“政策市”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论文资源网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https://www.doczj.com/doc/1519102458.html,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5年11月20日

股市本应是经济的晴雨表,然在我国政策是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及其波动性的重要因素,股市早已脱离经济成为脱缰的野马。对中国股市而言,中国股市受政府干预过多,政府影响过度,并将这种市场特征形象的称“政策市”。“政策市”造成了股价剧烈波动,投资理念被扭曲,普通投资者的风险加大,使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受到影响。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甚丰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过去几年与近几年股市发展状态的契合度少,就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而言,中国股市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研究中国股市“政策市”不但具有理论意义,且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集中阐述了“政策市”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围绕“政策市”对股市的可能引起的影响做了相应的分析,剖析了“政策市”的根源,讨论了“政策市”的利弊,就解决“政策市”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本文系运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的专题研究。全文分六章:第一章,是讨论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第二章,对中国股市的“政策市”进行了回顾,表明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后言及“政策市”的必然性与必须性。第三章剖析了“政策市”的含义及特征,接下来的四章探讨了“政策市”的根源。第五章简要论述了“政策市”的利与弊,阐述了其是一把双刃剑,最后一章是个人对政策市的一些应对建议。

关键词:中国股市;“政策市”;政府干预

第1章绪论.................................................... - 4 -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4 -

1.2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 4 - 第2 章中国股市经济的“晴雨表”还是"政策市" .................... - 5 -

2.1中国股市的“政策市”回顾................................. - 6 -

2.2“政策市”的必然性与必须性............................... - 7 - 第3章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的含义、特征........................ - 8 -

3.1中国股市“政策市”的含义................................. - 8 -

3.2中国股市“政策市”的基本特征............................. - 8 - 第4章中国股市“政策市”的根源探析............................ - 9 -

4.1中国股市“政策市”形成的历史背景......................... - 9 -

4.2中国股市的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 - 10 -

4.3政府在中国股市中扮演双重身份............................ - 11 -

4.4中国股市缺乏风险平衡工具................................ - 11 -

4.5中国股市制度的不完善.................................... - 11 -

4.6中国股市“政策市”的政治原因............................ - 12 - 第5章“政策市”的利弊........................................ - 12 -

5.1 “政策市”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利影响.................... - 12 -

5.2 “政策市”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危害........................ - 13 - 第6章对“政策市”的几点建议.................................. - 15 -

6.1给监管层的几点建议...................................... - 15 -

6.2给证券中介机构的建议.................................... - 15 -

6.3给广大股民的几点建议.................................... - 16 - 总结........................................................... - 16 - 主要参考文献................................................... - 17 -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股市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但是中国股市在曲折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股价的大涨大跌和不稳定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股市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和政府的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股市是一个典型的“政策市”,政府不仅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调节股票市场的运行,而且还经常地对股票市场实施政策干预。每当股票市场出现低迷、股价持续下跌时,政府往往通过领导人讲话、借助新闻媒体制造舆论或者采取临时性的政策措施,有意识地“托市”①;而当股票市场出现过度投机、股价持续上涨时,往往通过相反的政策舆论或采取相反的政策措施,“打压”市场。而投资者遇到利多消息就蜂拥而上,遇到利空消息则疯狂抛售,造成了股价剧烈波动。

国内有关学者曾对1992-2000年初沪市的异常波动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如邹昊平、唐利民(2000)得出的结论是:政策性因素是造成股市异常波动的首要因素,占总影响的46%,其次才是市场因素占21%,扩容因素占17%,消息因素占12%,其他因素占4%。若把扩容也视做政策性因素,那么该因素的影响上升到63%。这说明政策性因素对股市的影响不仅频繁而且力度大;施东晖(2001)的实证研究得出:由政策性因素引起的沪市波动约占60%,同时他将每月的波动性和每月出台的政策变量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当月出台的政策对该月的股价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

由于现阶段我国股市属于新兴市场,还很不成熟,因此,出于保护幼稚股市发展的目的,政府进行必要的政策干预无可厚非,但是,过多的政策又是不利于股市发展的。因此,用好政策就需很好把握政策的度,而要做到这一点,认真研究政策干预下股市行为的规律就很必要了,通过对我国股市“政策市”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根源,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以使其能实现自身的功能,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1.2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由于“政策市”是中国股市特有的一种现象,因此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学者的研究上。国内关于“政策市”方面的文献比较多,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研究:

(1)“政策市”对股市波动的影响

这类文献主要是研究政策对股票市场走势的影响,并且都给予了肯定。

①指某国政府在股市连续下跌,或跌破某一指数点位时利用政策支持或投入一笔资金大量买进,使股市回升。

(2)“政策市”现象根源的探讨

关于“政策市”现象根源的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韩露和唐元虎指出,我国存在“政策市”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在于政府对股市的错误定位。第二,在于国有股问题的存在。这两点原因与政府多重身份的结合才共同构成了我国股市的“政策市”现象。《诊断与治疗:揭示中国的股票市场》①一书则认为,在中国股市的转轨建设期,由于历史条件和客观因素的限制,需要政府对股市运行在制度和规则上作出许多必要的政策制定和修改,这种政策上的变化对当时股市指数的影响肯定是十分巨大的,由此导致了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现象。

(3)“政策市”现象的实证研究

纵观有关“政策市”的研究文献,大部分是从定性或直观的角度来研究政策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然而通过建立各种定量模型,开展深入研究者相对来说比较少。王春峰、李双成、康莉运用事件研究方法②检验了中国股市对政策性信息的过度反应问题,针对中国股市的“政策市”观点进行了讨论,并采用了 4 个典型的政策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对政策信息存在过度反应,市场尚未达到半强有效;与针对收益信息的同类研究结果相比,政策对市场具有更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而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

(4)对“政策市”监管的研究

我国的计划经济持续了三四十年。受其影响,许多人认为金融体系是应该被动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因此,我国政府自开始就严格地控制着股市。不仅管理部门多,而且管理范围非常广。王蓉,王国业分析了作为政府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中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市场不规范问题,认为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低效运行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而监管困境的背后则是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监管当局政策目标与监管目标的冲突;二是以个人和企业信用为核心的信用管理体系的缺失。

第2 章中国股市经济的“晴雨表”还是"政策市"

中国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还是“政策市”?我们看下面一段材料就了然

①成思危.诊断与治疗:揭示中国的股票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②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 是一种统计方法,是在研究当市场上某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后,股价是否会产生波动时,以及是否会产生“异常报酬率”,借由此种资讯,可以了解到股价的波动与该事件是否相关的方法。

于胸。

2.1中国股市的“政策市”回顾

在我国股市短短不足20年的发展历程中,许多政策实际上是直接针对股市而出台的,因此给人的感觉是政策性相当强,尤其是每一轮行情的高点和低点都往往出现在相应政策的集中出台之时。下面,就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国内股市的“政策市”历史。

1、1990年底至1992年

由于在1990年12月深交所开张前,深圳证券交易已经相当疯狂,黑市股价据高,因此在交易所开张时,市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1.取缔黑市交易;2.调整涨停板,由原先的1%调至0.5%;3.买入方需缴纳印花税。从此带来了长达10个月的股市暴跌,甚至出现了在1991年4月22日零成交的纪录。

暴跌也导致了政策上的变化:1.在1991年7月以后,深圳市开始了救市动员,分别于当年的7月10日、8月19日、8月21日、8月23日、8月25日和9月1日召开了数次动员会,最终由市里拿出2个亿救市,并在当年的9月初开始入市。2.1992年5月15日上交所对延中实业和飞乐股份试行取消涨跌停限幅和流量控制。这些政策的变化,造成了深圳和上海两市暴涨。

2、1993年至1994年

暴涨之后必有暴跌,1992年至1993年年初的行情上证指数暴涨1171点,上涨了200%以上,导致了1993年至1994年的下跌,而且这一轮回调由于政策的原因更是下跌惊人。从1993年4月份开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等等。

这一轮暴跌不光将前一轮的上涨完全吃光,而且更是惯性下调,一路跌至339点。于是,政府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政策救市。三大救市政策分别为:1.放慢新股发行和上市节奏;2.发展国内投资共同基金和机构投资者,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3.对资信和管理良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以活跃交易。再度造成股市暴涨,但直至1999年以前上证指数一直未突破1993年初的高点1559点。

3、1996年至1997年

由于从1994年下半年一直到1996年年初股市一直处于低迷之中,这也造成了1996年开始的大行情,但行情最终受制于政策的约束而并未突破1993年的高点。从1996年年底政府就对股市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约束:1.1996年8月,证监会下发《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等行为的通知》,并在11月对部分机构进行处罚;2.1996年10月,证监会下发《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3.1996年12月,人民日报第一版发布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

场》;4.再度限制涨跌停幅为10%;5.1997年5月,印花税率由0.3%上调至0.5%;6.1997年5月,发布《关于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规定》;7.股市在1997年再度进行大扩容,不光32家历史遗留问题股先后上市,并提出了年中发行额度100亿,1998年筹资额度300亿;8.1997年6月,证监会处罚“深发展”等公司和券商。于是造成此后将近两年时间国内股市没有什么行情。

4、1999年至2001年

国家税务局曾在1998年6月将证券交易印花税降至0.4%,同时在年初也开始启动新基金入市,但对股市低迷的行情也没有太多的帮助。在1999年继续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如:1.连续多次降息,并加收利息税;2.允许三类企业入市;3.开办证券抵押贷款业务;4.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封闭式基金的大量推出。将近两年的低迷加上多项利好,不光造成了轰动的5.19行情①,更是带动股指运行了连续两年的上涨行情。

直至2001年6月,股指再度狂挫也仍是由政策面利空引起的。1.开放B 股和法人股柜台转让,过度增发和国有股减持;2.处罚上市公司和相关机构;3.清查银行违规资金。这些利空连续影响股市资金面,导致供求关系失衡,从而使得股市狂跌,直至10月下旬暂停国有股减持为止。

5、2005年至2008年

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按照监管部门的部署,上市公司需限期完成股改,并强制性地采用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获得流通权。经过一年半的时间,1300多家上市公司除45家,均依次完成了股改。当时市场上下描绘的,是一幅极其激动人心的前景。人口红利、宏观增长、股改后股东利益的整合,资本市场面临价值重估,股指将呈现“十年慢牛”的美妙走势。然而,二级市场表现得却像一头疯牛。上证指数从2005年5月间的1100点,一路涨至2007年10月的6124点,走出了中国创立证券市场15年以来最大的牛市。可惜好景不长,随后,上证指数从6124点回到2000点以下,仅仅用了11个月。

从以上几大阶段来看,政策因素明显影响了国内股市的运行规律。

2.2“政策市”的必然性与必须性

中国股市逆经济周期运行,脱离经济“晴雨表”的职能有其必然性和必须性。

1.中国股市是“政策市”的必然性

①“5.19行情”指1999年5月19日起,在席卷中国的网络科技股热潮的带动下,中国股市走出了一波凌厉的飚升走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上证综指从1100点之下开始,最高见到1700点之上,涨幅超过50%。

中国股票市场的大部分上市企业是由国企改造而成的,占市场70%的非流通股本①归政府所有。不客气的说,政府乃是市场中名副其实的最大的主力庄家,政府维护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就是维护政府自身的利益。只要他身兼以市场的投资者,那么政府自然就不会有悖于身份而不考虑自身在市场中的利益。可以明确的说,在市场中,不图资本利益,只图善举的投资者是没有的,而且永远也不会有。所以,中国股市必然会是“政策市”。

2.中国股市是“政策市”的必须性

就是说中国股票市场非“政策市”而不行。根据就是:中国股票市场是投机性质,其内在品质低下,因此,他无力向资本供给大量而广泛的优质企业而施以价值投资。所以,在市场中,只博取股票价差的资本投机方式成为市场投资者及资本主体获取资本利益的唯一方式。因此,如不介入外部因素的干预,调节市场供需关系,促使市场多空转换,以使市场有序发展,而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已不可能,所以,政府政策干预手段就义不容辞的替代了市场自身的调节。

第3章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的含义、特征

3.1中国股市“政策市”的含义

“政策市”,是指利用政策来影响股指的涨跌,政策的操作和影响很明确,就是股票指数。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股市都受政策影响,任何国家也都不可能也不会放弃对于股市的监控,但中国对于股市的政策影响是绝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于中国股票市场,人们普遍称之为“政策市”实际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主要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这是一种关于“政策市”的中性认识,不包含“政策市”好坏或是非的价值判断。二是指政策过多地干预了股票市场运行,导致了股票市场的频繁波动。这是一种关于“政策市”的带有“批判性”价值判断的认识。

3.2中国股市“政策市”的基本特征

1、政府监管部门直接出面发动证券市场行情。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还没有完全消失政府机关,证券监管机构,主流舆论等直接发动股市,影响市场走向。

2、对政策变动反应过度,且事后有反弹趋势。每次政策风向变动后股市都会产生较大的波动,而后有会存在理性回归的现象。

3、监管越位和缺位现象严重。监管层主导着市场的信心,不断对市场“打气”和“加压”,这是明显的政府的越位行为;而另一方面,在维护市场交易环

①非流通股(non-tradable shares)指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中不能在交易市场上自由买卖股票(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内资及外资法人股、发起自然人股等);这类股票除了流通权,与流通股不一样外,其它权利和义务都是完全一样的。

境方面却显得严重缺位,相关法规和措施不够科学到位,市场秩序混乱。

4、股票市场周期性变化。股票市场周期性变化与政策事件周期性变化的基本关系是,利好性政策事件导致股市下跌势头转弱或从熊市转为牛市,利空性政策事件导致股市上涨势头转弱或从牛市转为熊市。

第4章中国股市“政策市”的根源探析

4.1中国股市“政策市”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西方股票市场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的股票市场是投资者为了获利的目的而自发发展起来的,并且在成立之初,它就是建立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之上。只是在股票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才有了政府的介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过程。而中国的股票市场则是在政府为国有企业解困的背景下产生的。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政府财政收入无法继续维持对国有企业的投入。从而使得对国有企业的投入由原来只能依靠债务融资,转向由银行的贷款支持。但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缺陷和沉重的历史负担,结果使得经济陷入了国有企业高负债①、国有银行高坏帐②的困境中。而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贷款所带来的潜伏的金融危机,使得国有企业继续通过国有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支持的方式难以继续。同时,经过改革开放的十几年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财富得以迅速的积累起来,社会个体手中大多有闲置资金,因此,通过发行股票吸引个人闲置资金,让社会公众成为国有企业直接的投资者和风险承担者,也就成了当时背景下政府挽救国有企业的唯一良策。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政府建立了股票市场,并在之后的时期内不断地推动股票市场的壮大,以服务于为国有企业解困的政策目标。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与西方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不同,中国股票市场的创立者和推动者皆为政府。在这样一个政府创建并强力推动发展壮大起来的市场,政府的意志自然而然成了主宰市场力量,股票市场的发展也离不开服务于政策目标的痕迹。因此,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筹资这一股票市场发展的原始动力也就成了市场的基本目标。而作为股票市场基本功能的有效配置资源,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得到重视的也只是配置资源,即使得社会闲置资金向政府扶持的国有企业的流动,而忽视了其有效性。因而,政府为保障股市对国有企业的筹资功能,必将对股票市场施加一定的影响,“政策市”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另外,在中国股市初创时期,政府对股市的态度对股市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能够表达政府鼓励股票市场发展的讲话、公告、文章等都被视为利好消息,甚至短时期内政府对股

①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率2000年达60%一直稳中有升,2005年则达到80%以上,己远远超出国际评估标准。

②我国政府的说法:截至2004年3月底,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达到1万8,900亿人民币,约占贷

款总额的19%。不得不说,这只是官方的说法,实际要比官方公布的多很多。

市的政策空白,也会成为政府对当时股市发展状况的默许而增强主体信心,而诸如“加强监管”、“正确认识”等字眼对股市主体则意味着需要对自身运作做“逆市调节”,反映在股票市场上就是股指的大幅度异常波动,这也是“政策市”的基本特征。

4.2中国股市的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

在中国股票市场发的历史中,股票市场的监管体系一直发生着变化。在股票市场成立之初,是由深沪两地政府各自监管,虽然也由国务院证券管理办公会议进行宏观管理和部门协调。但它们的发展都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这不但体现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选择对象和选择范围上,而且也体现在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层次和监管机制上。在这个时期,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决策权基本由当地政府行使,国家对证券市场的态度基本上是放任不管,明显处于“缺位”状态。到1992年10月12日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这之后,政府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又从“缺位”转为“越位”状态,不但包揽了许多本应由证券交易所决定的事情,而且监管以调控股价指数为目标,并且随着政府对股票市场态度的转变而调整监管方向和监管力度。到1998年4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两个机构合并,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证券和期货市场的监督管理。从中国股票市场监管历史来看,由于股票市场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成立之初为了协调相关部门的运行,减少股票市场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股票市场监督管理得到了诸如中国人民银行、计委、财政部等等经济管理主要部门的积极参与。这使得股票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其他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目标的痕迹,股票市场的发展也带上了其它经济管理部门局部利益的烙印。虽然在1998年的机构调整中,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进行了重新审定,将证券市场监督管理职能归口至单一部门,使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权限上可以独立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其运作始终是离不开政府工作的全局利益。因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股票市场的监督管理,也就无法彻底摆脱其它经济管理部门的影响。而在中国股票市场中,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这异于成熟证券市场的美国监管部门①,是不可能超然执行其监督和管理市场的职能,而是代表着政府来管理证券市场,因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工作要服务于政府部门的整体经济目标。为了政府的全局性利益,监管部门就完全有可能忽视自身的职能,而利用其市场管理者的地位,调节市场。这种“政策市”的最主要弊端,是扭曲了股市内在的和自身的运行规律,人为地加大或改变了股市地运行方向和波动。这样,在决定股市的主要因素——基本面、政策面、

①拥有全世界最完善最发达证券市场的美国,证券市场的管理者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是美国国会成立的政府委员会,负责监督证券市场及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技术面和资金面中,政策面就成了起绝对主导作用的因素。由此也导致了中国股市“政策市”现象。

4.3政府在中国股市中扮演双重身份

政府一身兼有“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的两重身份,同时履行两种不同职能,使得政府既不能成为真正的“公共服务”者,也不能成为国有资产的有效的“所有者”。双重身份使政府不能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同时,双重身份使得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经常错位,要么所有者“缺位”,要么政府越俎代疱。此外,双重身份使得政府的不同职能相互打架。

政府兼有“政治实体”、“经济实体”的双重身份与职能,还扭曲了中国的股市和房市。中国股市从一开始就是在政府保驾下由国企所垄断,还“包装上市”,只着眼于融资(“圈钱”)而不重视建立公司治理机构,长期靠“隐性政府担保”运行,不少地方政府把公司上市当成发展地方经济的平台,甚至政府也变成证券市场的利益主体之一。

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失灵”,这是中国经济中所特有的怪现象,反映政府作为“政治实体”和作为“经济实体”的两种职能相互冲撞,根源在于政府一身同时兼有“双重身份”上。

4.4中国股市缺乏风险平衡工具

在以前没有做空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只能通过股市上涨赚钱,虽然现在有了做空机制但是资格限制严,仅湖北来说第一批获得融资融劵业务资格的个体投资者只有两位,风险平衡工具覆盖面可见少的可怜,这样,在股市出现大幅度下跌态势的时候,政府出台一些利好的消息,抑制或减缓股市下跌的速度和幅度。政府的这种行为必然会导致中国股市“政策市”现象。

4.5中国股市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股市政策的制度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政府干预市场往往是从稳定股市的愿望出发的,但是由于股市运行规律的特殊性,政府的干预往往适得其反,加剧了股市的动荡。政府干预往往造成政策随意性很大,政策“朝令夕改”,使投资者无法合理预期政策走向,产生盲目投资或失望情绪退出股市,加大股票市场波动。特别是中国股票市场在成立初期缺乏一套规范证券市场健康运作的法规体系和相对稳定、具有政策连续性的监管制度,相当多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都带有很强的临时性、易变性,使市场难以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不确定性强,政策风险大。正因为如此,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中,政府总在不断地制定新办法、新政策、新措施,导致股市管理政策多,出台频率高。这一方面使股票市场经常地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并因每一次政策的出台或制度的改变而带来股票市场的剧烈价格波动;另一方面是宏观政策逐渐成

为一种长期左右股票市场运行趋势的因素,形成了市场围绕政策转的局面,大大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降低了市场运行质量,宏观政策的威信和政策效率也因此而大大降低。股权分置改革“过山车”式的效应表明,任何追求短暂快感的政策性尝试,最后带来的都是长期的痛苦市场。

4.6中国股市“政策市”的政治原因

股市政策,特别是重大政策的出台,肯定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权力和利益,这就是政治。过去,政治就是阶级和阶级斗争,而现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其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和利益的冲突就成了政治的主要内容。有很多被认为合理的政策,最终都不能够出台,而有的大家都认为不合理的政策却能够非常顺利地出台,这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涉及到不同集团的利益,导致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力量在推动或阻碍它们的推行。所以,我们分析要看它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权力和利益集团的影响,这会决定这些利益集团对这个政策的看法和态度。中国股票市场的“政策市”现象产生原因的实质是不同部门和阶层的权力和利益妥协的结果。

第5章“政策市”的利弊

5.1 “政策市”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利影响

(一)国家干预促股市稳健发展

这就像我国建国之初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那个物资极度匮乏,一穷二白的年代是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常时期当采用非常手段。股市建立到今天已经有20个春秋,这是一段不平常的历史,可以说是风雨飘摇的二十年,走到今天不容易。股市的头十年,政府为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可谓是殚精竭虑,费劲心思,保证了我国股市能够健康的壮大。

1、保证了股市融资功能的发挥。回顾2001年6月14日—10月22日四个多月上证指数从2245—1514点32%的暴跌过程。当时正是一些“海归派”①占据着证券管理层的主导地位,他们极力主张“市场化”,对市场一再听之任之,任凭市场单边下跌。1500点岌岌可危,50多只股票跌停,大部分股票跌了8%。正当此时,国务院和证监会却出人意料的在10月22日晚9∶00宣布,暂停《减持办法》的第五条关于“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的规定。10月23日,在此消息刺激下,两市个股几乎全线涨停,上证指数又反弹到1,670点。

①海归派指时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和时任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以及中国证监会的首席顾问梁定邦以及本土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

由此可见,中国股市多年来,如果没有政策救市不知将会走向何方,完全的市场化还不能够适应中国的股市现状。如果这次危机政府真的不“救市”,市场如何能够走出“深渊”呢?我不得而知。在“深渊”中的中国股市又如何担当融资的重任呢?

2、平抑市场,弥补股市先天性“缺陷”。我国股权结构中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即2/3的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却占指数,而只要拉抬或打压1/3的流通股,就可造成指数的单边上升或下跌。当时还没有指数期货,不能买空,不能套期保值,只能做多才可赚钱因而股市总是忽而单边上涨至过度投机区,忽而又单边暴跌至过度低迷区,这就迫使管理层利用政策抑制投机和救市来稳定股票指数。因此可以说我国的“政策市”正是弥补了股市的先天不足,保证了我国股市一路相对健康的走来。

3、给市场以信心,活跃股票市场。我想这个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政府每一次的救市无疑使市场信心大增,吸引大量的场外资金到股市来。活跃了整个市场,维持了股市的“血液”畅通。

(二)强有力的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的股市建立伊始,政府就非常的重视,也正是由于政府干预,我国股市从来就没有很高的开放程度,这就客观上减弱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股市的冲击。

1997年的金融风暴横扫东亚,我们的近邻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倒了下去,许多人认为中国也在劫难逃。1998年11月“经济学人”杂志封面上,一艘挂着五星红旗的帆船眼看就要被卷入漩涡,旁边还写着一行字“中国,金融风暴下一个牺牲品”。十几年过去了,事实证明,在沧海横流中,只有中国经济巍然,且稳步向前。这深刻的证实了一点,半开放的中国经济给我国股市带来了莫大的实惠。上证指数从危机开始的1068点到1999年始终是稳步上涨的态势就足以说明上面的论断。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了全球,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美国“雷曼兄弟”的破产宣告危机的开始,各国中小银行纷纷倒闭带动各行业陷入危机,导致“国家破产”,恐怖事件愈演愈烈,各国股市纷纷“崩盘”。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中国股市再一次成为世界股市的“一枝独秀”。中国经济泰然自若,从容面对,调结构,促内需,抓投资,保增长。虽然在出口等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全年GDP“保八”的任务仍然超额完成,在国际舞台上再一次显示了大国的风采。我国股市虽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但还不至于达到“崩盘”的地步,上证综指始终在1664点之上,且保持在3000点上下徘徊,这也是我们的政府主动干预,大力推动的结果。

5.2 “政策市”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危害

诚然,中国股市的“政策市”在股市建立之初是必要的,而如今中国股市经

过20年的成长壮大,各方面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管理层的过多干预不仅不利于股市的发展,反而阻碍了股市的发展壮大。

(一)引起股价剧烈震荡

由于“政策市”对股市的影响已深入人心,因此,在缺乏完善制度的股市中,一旦有重大政策出台,都将被投资者作为影响股票基本面的依据,导致资金的定向流入或退出,给股票价格带来剧烈波动,因而可以说“政策市”已经成为我国股市最大的不稳定因素。纵观历史,每一次重大政策出台无一例外的导致随后股指暴涨或暴跌。

(二)扭曲投资理念

1、投机不断。我国多数股民投资股市追逐的是资本利得,而不是股息和红利。由于股市长期处于政策市的困局中,除了投机,已经很难进行长期投资。投资者看重的不是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更多的关注政策面。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是盯住了国家政策风向,就可以获利,他们相信政府有无穷的力量来领跑股市。可见我们的股市已经完全背离了它本身的性质和职能。当然,这一现象和上市公司的作为有很大的关系,但政府也难辞其咎。

2、消息泛滥。一般中小投资者则习惯以打听消息作为股票投资的决策依据,因此当前股市“政策市”表现为“消息市”,信息已经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说明这是一个非有效的市场,从专业角度来讲,它勉强算是“弱势有效市场”。消息泛滥,真假难辨,投资者挖空心思去寻找有价值的消息,信息成本很高。这样,投资者消息渠道的顺畅与否、消息及时准确与否将成为盈亏的重要依据,由此而滋生一些不法情事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

(三)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化进程

这是和我国整体经济一同前进的,我国从20世纪末就开始了经济市场化进程,十几年来成果显著,但是还远远不够,加入WTO以后,对市场化程度的要求更加迫切。股市也一样,经过上面探讨,我们知道股市的市场化进程还远远不够,就是因为我们的政府没有把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到更加重要的高度上来,而是习惯于采用行政手段来影响股市,大大阻碍了股市的市场化进程。

(四)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我国已正式加入WTO,A股市场对外开放,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目前A股市场对外是封闭的,外国投资者无法问津,B股市场股票的买卖对外国投资者虽没设栅栏,但其主要投资者还是境内居民,一般交易清淡,成交不活跃。经过多位专家学者研究表明,原因之一是中国政府干预股市程度过高,政策所带来的系统风险大,外国投资者心存疑虑,不敢轻易涉足,导致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步履维艰。

第6章对“政策市”的几点建议

6.1给监管层的几点建议

1、股票市场体制的创新。中国股市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制度的改革,消除制度缺陷,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还要标本兼治,治本就是解除政府对股票市场的隐性担保契约,将市场本该承担的风险从政府手中分散出去,实现市场风险社会化;治标的措施是首先要减少行政性手段对股票市场的干预,加大运用经济政策调节股票市场的力度;其次,建立和强化各政府主要经济管理部门之间政策沟通和协商制度。

2、明确自身定位。股票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有着自身的法则,它要求“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结合,也就是价值规律是根本,政府宏观调控起辅助作用。就是说股票市场必须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如果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本末倒置,不仅难以达到政策目的,有时还会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使其价值发现功能难以发挥。

3、管理层做好监管职能。坚持不懈的建立健全股票市场的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游戏规则。政府的一切监管行为都应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治市,尽量避免行政干预,特别是不能出于政策功利性的目的向市场传达带有倾向性的信息和政策措施,诱导市场按政府意思行事。对媒体“黑嘴”散播虚假消息者以及进行不法交易的股民要严惩,对于管理层的不适当“管理”予以问责,维护良好的股市运行环境。

4、强化信息披露机制。我国当前市场参与者之间对政策信息了解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因此,政府要完善信息传导机制,改变这一现状。股市监管的核心就是信息披露,充分揭示风险,政府对股市的监管应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格局转变为建立在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上的信息披露机制,逐步完善和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规范信息披露行为,促进股票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5、注意政策出台的时机。当一项政策出台时,应该注意该政策在股市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下推出合适,因为同一政策在股市的不同背景下出台,影响可能完全不同,同一利好政策在股市高涨时推出可能没多大的影响,而在股市低迷时期推出则有可能导致股市大涨。投资者如果能准确把握政策出台的时机,仔细分析政策的性质和市场所处的环境,将能更好地把握股市走向。

6.2给证券中介机构的建议

证券中介机构,是指为证券市场参与者如发行人、投资者等提供各种服务的专职机构。按提供服务的内容不同,证券中介机构可以分为:证券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结算登记机构、证券金融公司、可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的各

类事务所、以及证券交易所等。

1、遵纪守法,做合格中介机构。大多数中介机构既是中介人也是机构投资者,作为“机构大户”,其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来影响市场;作为专业性的投资者,其往往会有特殊的消息渠道和一些股票市场的“内部人士”来指导操作。因此要求中介机构更要遵纪守法,切勿铤而走险,违反交易规则甚至法律法规来谋求不当的利益。

2、坚持职业操守。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一定会接触一些客户的商业机密等对投资有价值的信息;在为客户提供上市服务,咨询服务等中介服务活动中要秉公办理业务,坚持职业操守,维护行业规则。

3、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和内部信息隔绝制度。对于多数中介机构来讲,信息披露固然重要,而不同业务部门如证券经纪业务部门、自营业务部门、融资融券业务部门、资产管理业务部门间就要进行严格的信息隔绝制度以免串通一气违规操作,影响证券市场稳定。

6.3给广大股民的几点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价值投资。前面也讲了,股票是有价值的,股市相关各方都要明确一点就是“股票是资产而不是纸牌”。这就意味着有本可循,只要股票价值没有重大变化,价格就不应该剧烈波动。倡导长期的,稳健的投资,而不是短期的炒买炒卖。

2、理性思考和决策。当前股市消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投资者只有理性的筛选和思考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要盲目跟风,只有经过理智思考得出的结论才更加科学合理。

3、保持良好的心态。沉着、冷静,成大事者几乎都有这样良好的品质,也就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对于股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讲就是对于消息要反应敏感却不要反应过敏。

合理配置资产。这是一个个人理财的概念,投资是个人财务规划的一部分,而股票又是投资的一个方面,因此有些人把股票投资混同于个人理财,这是很错误的做法。股票投资风险高,建议股民把股票投资作为业余的,次要的理财工具。合理的理财规划中,股票资产占据自己资产的40%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保持在这一限度内才是合理的投资。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中国股票市场从来没有摆脱过“政策市”的影响,但是从数据上来看,政策对我国股市的影响在渐渐的减弱,市场在逐渐走向成熟。一条重大政策出台,从早先动辄导致大盘整体涨停或跌停,到如今只能作为影响股市的一个因素,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政府干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高明,

从股市刚刚建立时的政府直接干预股票指数到政策诱导型的干预,再到诱导型即消息型干预。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管理层日益增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我国股票市场的市场化进程远没有完成,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从政府到大众,市场化思维没有真正的被贯彻和落实,“政策市”依然存在。

我国股市不成熟就表现在需要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应该放手让市场自己解决的事情却紧抓着不放。比如股市的运行机制不够成熟,甚至可以说是混乱,股市游戏规则不健全,监管缺位等问题亟待解决,而我们的管理层却反应迟钝。股市已经运行了20年,立法进度缓慢,股市黑幕重重,管理层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不知道治标不治本的道理。而对于市场该发挥职能的领域管理层却频频插手,利用行政手段达到立竿见影的干预效果,说明管理层的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够尽快发现自己的问题,改变对股票市场的管理方式,发挥好一个监管者的职能,在维护股票市场良好交易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保证股市健康稳定的发展,使股市成为经济的“晴雨表”。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聪,段西军.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05

[2] 郭哲、石柏林.论中国政府干预股票市场的法律体系构建[J].财经理论与实,2007

[3] 江洲、谢赤.中国股市“政策市”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J].求索,2007

[4] 李洋波.中国股市“政策市”的统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统计学,2006

[5] 乔桂明.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之博弈分析[J].经济科学,2004

[6] 沈小平.优化股市政策化解股市失灵[J].中央财经人学学报,2004

[7] 宋玉臣.股票市场失灵与政府行为选择.博十学位论文,吉林人学数量经济学,2006

[8] 宋玉臣、赵振全.中国股票市场政府行为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

[9] 孙永权、余离力.股市泡沫循环的公共政策反应[J].财经科学,2007

[10] 王蓉,王国业.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低效的制度性因素.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4

[11] 王垣.中国股市波动特性、政策市成因与政府有效干预机制研究[J].博十学位论文,湖南大学管

理科学与工程,2005

[12] 吴越、马洪雨.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监管权配置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2008

[13] 银国宏.从行政政策市向经济政策市转型[J].中国金融,2008

[14] 王春峰,李双成,康莉.中国股市的过度反应与“政策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3

[15] 成思危.诊断与治疗:揭示中国的股票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6] 陈东成.“政策市”问题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

[17] 刘爱松. 我国股票市场的“政策市”症结与破解思路.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

[18] 万明辉. 浅析中国股票市场的政策市特征.经济管理论坛,2005

[19] 韩露,唐元虎.我国股市“政策市”现象的根源辨析及对策研究. 科学·经济·社会,2002

[20] 陈东成.“政策市”问题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

[21] 潘明霞,陈永新. 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形势的背离及原因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