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

1、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D、敬鬼神而远之

2、教育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实事求是

D、重视复习

E、学思结合E、独立思考

3、地位:

A、当时――未受重视

B、后来――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C、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二、老子:春秋思想家

1、代表作:道德经,战国时整理

2、思想:

A、道:最高哲学概念,天地万物本原,剔除

天命权威

B、辩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C、无为:倡导“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3、地位:A、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B、思想体系,博大精深。

C、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儒家:

1、孟子

主张--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浩然之气

地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亚圣

2、荀子

主张:天人关系(制天命而用之)、性本恶

地位:A、继承儒家思想B、有所吸收法家

C、不为正统重视

D、哲学影响深远

二、墨家:

1、组织:墨者巨子

2、主张:A、兼爱 B、非攻C、尚力

D、节俭

3、评价:代表下层群众,一度成为显学,到了

战国以后,不受人们重视

三、道家:

1、代表:庄子

2、主张:哲学观点――齐物(事物本质相同)

人生态度――逍遥(旁观、超然,无所

恃)

天人关系――不相胜(人顺从自然)

3、地位:文学美学很有建树,寓言散文蕴含哲理,

具有神奇浪漫风格。

四、法家:

1、代表:韩非子

2、主张:A、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

央集权

B、社会不断发展,反对是古非今,主张

变法革新

3、评价: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与儒家思

想互为表里,成为古代社会统治的理念

基础。

五、兵家:孙膑,受孙子兵法影响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汉初黄老之学

1、背景: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主张:“黄”指黄帝,“老”为老子。一为治身,一为治国

3、理论构成:A、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兼采阴

阳、儒、墨、名学说

B、强调“无为无不为”,是“积极

无为”的哲学观

4、作用:A、使西汉初经济恢复

B、随着社会稳定,不能适应中央集

权的需要

C、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构成: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

阳、黄老、法家思想

2、主张:天人感应----强化君权,也有限制君主

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

3、影响: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有利于国家统一

C、确立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第4课宋明理学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

领域。

3、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

二、程朱理学――表现

1、概念: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

孟正宗治理国家的学说,理或天理为其

核心观念。

2、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3、主张:A、世界观:理。(在世界――本原、在

社会――儒家道德伦理,在个

人――人性)

B、方法论:格物致知

4、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

举考试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

的统治地位

三、陆王心学――表现

1、陆九渊:

A、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心即理也”,“宇

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内心反省

2、王守仁:致良知

四、影响:

1、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2、三纲五常维系专制――消极

3、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积极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李贽

1、背景:

A、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陈腐习气

B、商品经济的冲击

C、士人试图跳出四书五经窠臼

2、主张:

A、鞭鞑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

B、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

C、根本否定天理,摇撼理论基础

二、经世致用

1、背景:明末清初,士大夫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

研究与现实结合,形成经世致用思想

2、代表:顾炎武、黄宗羲、顾炎开

3、主张:

A、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

B、工商皆本

C、揭露专制帝王,提出限制群权的理论和设想。

4、影响:

A、冲击君主专制

B、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一、天文学

1、天象观测: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

著作,其中《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

的星表

2、天体测量:A、东汉:张发明水运浑象仪,对地

球为圆形的见解比欧洲早

1000年,发明测定地震方

位的地动仪。

C、唐朝:僧一行与梁令瓒制黄道游

仪,发现恒星位置变动;实

测子午线;制水运浑象仪

D、元朝:郭守敬制简仪;测定黄赤

交角

3、历法:郭守敬编制《授时历》

二、数学

1、计算方法:A、春秋出现九九乘法口诀

B、春秋时发明度量衡

C、春秋战国出现算筹

D、元代出现珠算

2、数学专著:东汉《九章算术》总结周秦到汉代

的数学成就;标志着解决实际问题

为内容、以算筹为工具、以十制位

计算的数学体系形成

3、圆周率:南朝祖冲之精确到7位,领先1000年

三、农学

1、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介绍北方生产经验

2、农书:重点在生产工具改革,附有《农器图谱》

(有水排、木活字等记载)

3、农政全书: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

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创作。被誉为

“中西近代科学先驱”。

四、医学

1、黄帝内经:编于战国,成为西汉。奠定了中医理

论的基础。

2、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论述“望、闻、

问、切”四诊法,是临床经典,张

仲景被称为医圣

3、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创立世界最先进的分

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五、四大发明

1、造纸: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

造纸术,称为“蔡侯纸”

2、印刷:A、最早有明确时间的印刷品《金刚经》

B、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13世纪传

到朝鲜,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A、最早记载于唐孙思邈的《丹经》

B、唐末用于战争

C、五代和宋广泛使用

D、14世纪阿拉伯人传往欧洲

4、指南针:

A、战国—司南

B、北宋—人工磁体的指南针,用于航海

C、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地理大发现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汉字与书法

一、从文字起源到书同文

1、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与成熟文字有渊源

2、甲骨文:商代,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3、金文:商周出现在青铜器上。西周一位史官整理

为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4、书同文:秦始皇将“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

字。后来隶书得到推广,对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影响深远。

二、书法历程

1、原因:A、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汉字为书法艺

术准备了材料

B、知识群体的形成提供了书法艺术的动

C、书法抒情达意,显现东方审美情趣

2、历程

(1)秦汉:秦篆汉隶具有美感,但多重实用

(2)魏晋南北朝:发展自觉的书法艺术

A、社会危机,深刻反省

B、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C、表达自我,理想形式

D、笔墨纸张,提供条件

(3)隋唐:张旭、怀素擅长狂草;欧、颜、柳

注重规范法度、书法理论成熟

(4)宋代:市民阶层兴起,注重“有意无法”。

苏、黄、米、蔡四大家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三、篆刻艺术

1、秦汉:标志性时期。秦印雍容大度,汉印方

正质朴,融合篆隶

2、明代:文彭等使篆刻成为古代艺术组成部分

第8课笔墨丹青

一、汉代以前

1、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汉代:帛画浪漫不失古拙

二、魏晋到唐朝

1、魏晋----文人画出现

代表:顾恺之“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

2、唐代:创制法度,体现盛唐气象。(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三、宋明:文人意趣

1、北宋: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

重内心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由衬景发展为

独立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2、明清:社会动荡,出现风格奇特的画家

四、民间风情

1、背景:宋代以后,商业兴盛,城市发展

2、风俗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3、插图、年画、剪纸等

五、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1、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

2、另一方面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

3、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等

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

一、汉代以前

1、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保存从西周到春秋的

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何

为风、雅、颂)

A、西周贵族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和规范统治

秩序。

B、平民通过歌谣来表达情感。

2、楚辞:战国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

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

3、汉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二、唐代诗歌

1、背景:A、唐代的繁荣 B、科举制的推动

2、代表

(1)李白: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精神

(2)杜甫:忧国忧民,体会国破家亡的痛苦

(5)白居易: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

三、宋词

1、又称“长短句”,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士大夫

词作传于民间。

2、山河破碎和民众苦难激发诗人的社会责任和使

命。(岳飞、辛弃疾、苏轼)

四、元散曲:

1、在宋、金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制作形成。

2、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抒发

情怀

第10课从传奇到小说

一、传奇与话本

1、背景:唐代城市文化繁荣,出现适合普通民众口

味的文学形式。

2、演变:A、寺院为宣讲佛教思想,佛经故事配上

曲调,称“俗讲”,故事称“变文”

B、传奇是唐人小说通称。创作虚构故事,

以言情为特色。(裴鉶),标志着中国

小说渐趋成熟。

C、宋代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市民阶层兴起,其说书叫“说话”、底

本称“话本”。塑造小市民形象。

二明清小说

1、背景: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

2、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

瓶梅》

3、三言二拍:轻商思想逐渐淡化,商人作为歌颂对

4、其他:《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揭

露社会危机

第11课梨园春秋

一、大摊之舞

1、起源:为了避邪消灾,带有巫术色彩

2、发展: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的组成部分

3、地位: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二、南戏和杂剧

1、南戏

(1)背景:A、宋代社会经济发展

B、坊市限制废弛,出现娱乐场所----

瓦舍

(2)形成:出现在浙江温州和福建泉州、福州

(3)特点:贴近百姓生活,揭露社会黑暗,反映

人民愿望

2、杂剧

(1)地位: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2)原因:A、城市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壮大

B、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十儒九丐)

(3)代表: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称为

元曲四大家

三、徽班进京---京剧形成

1、原因:北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艺人聚集

2、概况:乾隆年间,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

大徽班进京

3、影响:形成京剧,在同治、光绪年间繁盛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希腊先哲

一、泰勒斯――最早的哲学

1、诞生:公元前7世纪,希腊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

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探

究世界,最早的哲学诞生。

2、特点:A、体现理性认识

B、尚属自然哲学,与人生没有关系

3、影响:用自己头脑探索自然奥秘,标志西方人精

神的觉醒。

二、普罗塔哥拉――智者学派

1、背景:希腊城帮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生活丰

富多彩。

2、主张:认识社会、提倡怀疑、反对迷信、强

调人的价值,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

(人是万物的尺度)

2、评价:强调人的主体意义,树立人的尊严。

三、苏格拉底――哲学成为人的学问

1、主张:A、对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

B、强调知识的作用

2、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人的科学

四、亚里斯多德――逻辑学

1、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2、逻辑学: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结论。

3、影响:A、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希腊科学文化

的集大成者。

B、为现代科学门类奠定基础,使哲学成

为独立的学科

C、将希腊哲学的理发精神发展到顶峰。

第13课巨人迭出的时代(文艺复兴)

一、文学的复兴:前三杰

1、背景:黑死病蔓延,促使人们反省,宗教束缚下

的生活形同死亡

2、十日谈

A、作者:薄伽丘

B、思想:人文主义、直指教会,肯定人的价值,

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

C、地位: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前三杰

二、艺术的复兴――后三杰

1、达.芬奇:

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思想感情。《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2、米开朗琪罗:

专注人体,认为人的美具有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

3、拉斐尔:

擅长圣母像,《西斯廷圣母》,被称为画圣

三、戏剧的复兴――莎士比亚

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哈姆雷特》是最杰

出的作品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宗教改革)

一、马丁.路德(德国)

1、背景:人文主义思想活跃,天主教徒也受影响

2、主张:“因信称义”,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3、代表作:《九十条论纲》,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印制

赎罪券

4、影响:A、宗教改革在德国拉开序幕,是反对天

主教会的社会、思想运动

B、形成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

的局面

二、加尔文

1、代表作:《基督教原理》 1536

2、主张:A、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反对天主教等级

观念,否定教皇权威

B、提出“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

辩护

3、影响:A、在西欧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传播,

奠定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基础

B、在实践中取得胜利,被誉为“欧洲宗

教改革第二位伟大人物”

C、不迷信传统,勇于挑战教皇权威,使

人类不断认识自己

第15课理性之光(启蒙运动)

一、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

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

二、核心:理性主义----提倡理性,判断事物,敬畏

事实,尊重科学,直指封建专制及宗教思想。

三、代表:

1、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

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的基本原则。

2、伏尔泰:A、根本否定天主教会

B、歌颂理性,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

由和民主政治。

C、18世纪称为“伏尔泰的世纪”

3、卢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

4、康德:人非工具,最终确立人类主体地位

四、影响:A、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斗争推进

到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

国”,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C、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

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16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背景:基督教的地球中心说占统治地位,随着观

测技术进步,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对传

统解释不满。

2、哥白尼:波兰人,提出太阳中心说。日心说改变

对宇宙的认识,根本动摇神学理论基

础。

3、伽利略:A、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

到了证据。

(意大利)B、开创以实验为根据并有逻辑体系的

近代科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C、为牛顿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二、牛顿(英国)

1、经典力学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完整力学体

系,实现物理学第一次大飞跃

C、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范例

2、微积分:与德国人莱布尼茨分别创立

3、意义:

A、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

是现代工程力学等的理论基础。

B、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引发第一次科

技革命。

C、还为法国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

学基础。

三、达尔文

1、贡献:1859年表现《物种起源》,建立以自然

选择为基础的进化论。即物竞天择,适者

生存。

2、影响:A、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生物界的认识

B、1864年赫胥黎发展《人类在自然界中

的位置》,进化论渐被科学界接受

四、瓦特:改良纽可门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五、爱迪生:

1、发明: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发明了改进

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

2、影响:A、电气技术提供了便捷廉价的动力,掀

起第二次科技革命。

B、资本主义确立了在全球的优势,世界

各地联系更加紧密。

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一、诗歌

1、背景:18世纪后半期于19世纪中叶,革命和改

革后的欧洲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描绘的

美好情景,人们对资产阶级阶级统治的现

实普遍不满

2、代表

(1)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反叛精神,反对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的丑恶。代表作

《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拜伦式的英雄)

(2)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乐观主义精神,代表作《西风颂》

3、影响:支持了欧洲民族民主革命

二、小说:

1、批判现实主义: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

记员”,《人间喜剧》”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

百科全书”

2、现实主义: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描写俄国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揭示了人性

的光辉与阴暗。

四、荒诞派:法国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获诺贝

尔文学奖。

第19课音乐与美术

一、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具有强烈的民主

精神。代表作为《英雄》、《命运》、《田园》等

九部交响曲,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创浪漫音乐的先河。

二、印象派

1、美术

(1)特点: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

个人感受

(2)代表:莫奈。《干草堆》《鲁昂大教堂》

2、音乐

(1)特点:主张声音的响度和色彩

(2)代表:法国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

3、影响:开辟了欧美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

展了审美领域,利于艺术家发挥个性

三、现代艺术

1、传统向现代形态过渡:塞尚、高更、凡高

2、现代派:采用夸张、变形、抽象手法,代表为

西班牙的毕加索

第20课电影与电视

一、默片时代

1、电影诞生: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2、现代电影之父:美国格里菲斯

3、杰出代表:卓别林。《城市之光》《摩登时代》

《大独裁者》

二、电视:1929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

1、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

2、远程教育的重要手段

3、娱乐

4、优秀艺术作品展示

5、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西学东渐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冲击加剧,中

西联系扩大。

B、为了解西方,抵御侵略,一批先进、爱国、

具有经世致用思想的中国人冲破思想藩

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代表:

林则徐—A、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设立译馆,命人译滑达尔《各国律

例》,编译《四洲志》,介绍地理、

历史概况,开由爱国而研究、学习

西方的先河。

魏源—依据《四洲志》编成《海国图志》,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A、研究介绍世界知识、“开眼看世界”

成为社会思潮。

B、为抵御外侮,谋求独立富强而学习

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二、体用之争

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广泛传播,

对儒学为核心的文化产生冲击。中国

传统文化之体,是否兼采西方文化,

成为严峻课题。

2、主张:发展“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倡行“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固有制度和

纲常礼教前提下,彩西方实用技术,才

能自强、求富。

3、论战:与顽固派之间发生激烈斗争

4、发展:早期维新思想

A、洋务派的支持者,王韬、郑观应是代表。

B、中法战争后,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

立宪,渐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5、评价:A、局限于物质文化层面

B、冲击了“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

西学传播创造了舆论环境。

三、维新思想潮

1、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

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2、代表:

康有为----A、设万木草堂,宣传维新理论。

B、《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否定专制思想基础,为维新提

供人事科传统文化价值的理

论依据。

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

主立宪的必然性。

谭嗣同----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

严复----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

第一人。用近化论原理,阐明维新

道理。

3、论战:A、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B、要不要废八股,改革教育制度

4、影响: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深远的思想

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开辟新的道路。

第22课新文化运动

一、兴起

1、背景:

A、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B、袁世凯尊孔复古

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

传入,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D、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为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不但要政治革命,必须要思想革命。

2、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核心)。

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

刘半农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任校长提出“兼

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二、内容

1、核心内容: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

民主----不仅指导人民主权、权力制衡等民主

政治,也包括共和、人权、自由、平等、博爱

等民主理念。

科学----树立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反对深信、

盲目和武断,使崇尚科学成为社会主流。

2、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A、代表:陈独秀、李大钊

B、实质: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文

化传统进行扬弃

C、作用:为解放思想和文化多元创造条件。

3、文学革命

鲁迅----A、《狂人日记》,批判吃人的礼教

B、《我之节烈观》揭露“忠教节义”

伦理道德的危害。(陈独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

对文言文。为新文化传播提供了文

化载体,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

促进新文化运动发展。

文化平民化----A、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

发展。

B、白话散文小说大量涌现

C、诗体解放,出现白话诗。《孔

丘》、《相隔一层纸》

三、意义

1、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沉重打击,动摇

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3、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4、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

条件。

第23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一、哲学理论基础:知难行易

1、背景:数千年“知易行难”说忽视了革命理

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主张:知以行为基础,行以知为指导,没有科

学的理论,就不会不成功的实践。

3、真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首先要变革价值

观念、思维方式。

二、三民主义

1、背景:鸦片战争后,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都

以失败告终。不推翻封建王朝的反动统

治,只进行改良,不可能挽救危机。

2、提出:1905年,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3、内容:民族---推翻满州贵族专制统治

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平均地权

4、意义:

A、集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B、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族权利和发

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以三民主义为指导颁布《临时约法》

三、新三民主义

1、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提出“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

义。

2、发展:明确反帝反封,主张改善工农生活。

3、意义:A、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成为国共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C、既有鲜明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内容,

又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特色,成为救亡

图存的斗争纲领。

第24课毛泽东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李大钊:受十月革命影响,新文化运动人士开

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李于198年发表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

2、毛泽东:A、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

评论》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B、与陈独秀讨论《共产党宣言》,接

受“阶级斗争”这一核心理论。

3、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中国革命遭受重

大损失。

2、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

出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A、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

村;

B、在农村开始游击战争,土地革命,建立红色

政权;

C、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3、抗日战争时期

A、《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标志着毛泽东思

想的发展和成熟,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

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重大问题。

B、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

思想。

4、意义:

A、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和中国

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B、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C、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1、过渡时期总路线: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开辟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三大改造: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与和平赎买改

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农

业和手工业,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创造。

3、中共八大:分析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

和落后的生产力;明确主要任务----发展社

会生产力。

4、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25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一、历史转折

1、背景:1976年,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

化大革命,但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

是”的错误思想,继续左的错误

2、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标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A、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放弃“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C、肯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4、意义:

A、重新确立党的正确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

B、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重要历

史转折。

二、邓小平理论

1、概念: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

展毛泽东思想,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

质,系统回答了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

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

问题,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

论。

2、组成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一国两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989年,中国十

三大提出社会主义阶段阶段的理论、三步走

的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南巡讲话阐明

社会主义的本质,使“发展才是硬道理”深

入人心;十四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目标。

F、写入党章:中共十五大

三、三个代表

1、背景:

A、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B、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2、概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回答了“建

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重大

问题。

3、意义:

A、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B、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C、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

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D、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4、写入党章:中共十六大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现代科学革命(物理学)

一、背景:

1、19世纪,在经典力学的基础上,光学、电磁学等取得长足进步,人类对自然办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2、新的发现揭示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

二、宏观宇宙世界:相对论

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成为继牛顿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其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三、微观世界:量子理论

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后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四、意义:

1、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

2、描绘了崭新的宏观和微观世界,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27课改变世界的高科技

一、电脑和网络

1、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发展方向:A、存储量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

B、体积更小,轻便实用。

2、1969,国际互联网问世,“因特网”。

3、计算机和网络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二、生命科学

1、20世纪50年代兴起

2、7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形成。

3、遗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1990年,被

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启动,1999年中国加入。

4、1997年克隆成功

三、航天技术

1、苏联:1957,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加加

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2、美国: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登上月

球。阿姆斯特朗和奥德林登上月球。

(一小步,一大步)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1、1964,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2、1967,第一颗氢颗试爆成功;

3、1964,第一枚运载火箭;

4、1966,导弹核武器成功,中国拥有导弹和原子

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心导弹;

5、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

号”卫星送入太空;

6、1976年,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在空间技

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二、东方魔稻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第一个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和“第二次绿色革命”。

三、巨型计算机

1、1983年,银河-I型机诞生。

2、1997年,银河-III型机延生。

四、航天:神五,杨利伟

第29课新中国教育

一、扫盲

1、1950年,开始。

2、1982年,宪法规定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基

本扫除青年文盲。

二、义务教育

1、1986年,《义务教育法》

2、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2001年江泽民宣布,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三、高等教育

1、建国初:采用苏联模式。

2、大跃进:实行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

核心的教育大革命。

3、文革:严重破坏,大学停止招生,读书无用。

4、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

5、80年代: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

制度

第3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提出:

二、地位

1、20世纪50年代,既是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领导科学研究工作台的基本方针。

2、学术界围绕历史分期、人口学、社会学等展开热烈讨论。

三“双百方针”的贯彻:

1.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

陆定一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

方针,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

反响;

2.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双百”

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双

百”方针为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的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重新迸发出

勃勃生机。

四、经验、教训

“双百方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坚持这一方针,才能促进文化艺术和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

展。

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收稿日期:2012-11-10 作者简介:郭心悦(1988-),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政策研究。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郭心悦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063000) 一、费边主义的历史沿革费边主义是近现代社会主义流派之一,费边社产生于19世纪末的英国,最初是为了讨论美国学者托马斯·戴维逊的一些观点而建立的一个社会主义团体,随后,在戴维逊返回美国后费边社便分裂成两个组织,一个称作新生活联谊社,仅存在几年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另一个比较注重实际的、战斗的和政治的组织则发展成为后来的费边社。Fabian一词源于公元前203年古罗马的一位将军的名字,他在战斗中计划周密、打击敌人、取得胜利,所以费边社的建立者们希望效仿费边将军,等待时机,伺机而发,有效实行社会改革。费边社的发起人包括专业人员和高级职员阶级中的一批有教养的人士,如高级文官、证券经纪人、新闻记者和一般的资产阶级,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萧伯纳、悉尼·韦伯、悉尼·奥利维尔和格雷厄姆·华莱士。这些发起人也决定了他们建立费边社的最终目的,即“是要尽可能根据最高的道德标准争取重建社会”。他们通过出版刊物、发表演说等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还有就是通过对一些在社会上有影响和决策权的领导人物宣传自己的主张以实现费边社的社会主义纲领。在英国1892年的普选中,反对派自由党的领导人针对爱尔兰自治问题就证明了费边社的主张的正确性。二、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从1887年通过的费边社纲领中可以看出,费边社成员除了十分关注政治问题,也格外重视民生问题,希望把对人本身的关注当作一种社会福祉广泛推广开来,惠及全民,他们是福利国家论的早期倡导者。根据费边社的各种会议文件和其成员所发表的文章和所作的公开演讲,将费边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核心进行归纳,即由国家承担社会福利责任,由社会为消除贫困、维护和提供人民的福利水平支付资金,由专业人员和专门的政府委员会应对各种使人遭受痛苦并寻求帮助的麻烦。 (一)费边主义的基本社会福利思想 费边社成立目的之一,在于对社会进行重新改造,具体方法如下。 经济上,费边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将土地和资本从阶级和个人的占有中解放出来,实现公共所有,人民公平地共享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得的利益,以谋取公众福利,使人们得到最大的幸福。值得一提的是,费边主义主张实行地方公有化,只将一些重 要经济部门收归国有,其他则由地方代为管理,并实现分配公平,机会均等。另外,在私有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萧伯纳提出,由土地和资本产生的“租金”应该用来补充劳动报酬,或者由社会直接接管用于公共福利事业。 政治上,费边主义认为,国家是为整个社会工作的,国家是全民的代表。费边主义主张通过公众舆论、民主选举实现社会主义,同时,他们还主张通过对地方和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即由民主选举出来的社团代表进行管理。分配原则上,费边主义最早主张实现国民生活的最低标准,这体现在工资、劳动时间、健康、安全、住房、公共事 业等各个方面都要有一个标准。一旦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社会上的每个人就可以达到“文明生活的最低标准”。并且,随着公共财富的不断累积,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变不同阶级和个人之间收入悬殊的重要问题。 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上,费边主义反对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他们受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影响,认为社会进化在总体上是前摘要:费边主义是近现代社会流派之一,以萧伯纳、悉尼·韦伯等人为代表的费边主义者致力于研究各种政 治和社会问题,出版书籍,进行公开演讲,力图实现社会改革。其中,费边主义者关于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主张,如实行地方公有制、提倡八小时工作制等,对日后英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着深远影响。而费边主 义者的一些基本社会福利思想更是对中国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费边主义;福利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75-02 S h e H u i Y a n J i u ☆社会研究☆ 75

高二历史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岳麓版必修)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复习教案(岳麓版)

法家 韩非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实行法治 法家的集大成者,思想适应中央集权政体需要,法儒结合,成为统治思想的理论基 础 3、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4 1、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表明 他主张() A.儒法并用 B.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C.德治是主要的,法治是次要的 D.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 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3、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些优秀传统包括①以德治国②依法治国③ 课贵贱有序④“仁”() 堂 A.①② B. ①③④C.①④ D. ①②③④ 练4、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判断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 习加了这次聚会?“兼相爱,交相利”。“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②③④

5、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6、下列名句、警句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 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其原因有① 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被打破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 10、老师为帮助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三则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一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几乎有一。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到:“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但16世纪后,欧洲诞生了近 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 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 杆。” 请回答: (1 )请你依据材料一、二拟定你的研究课题 简述两向你选择该课题的理由。 (2)据材料三找出需要研究的三个对欧洲以及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不要摘抄原文) (3)运用因果关系的原理,解释材料二现象的原因。 答案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重点总结材料

第一章商代西周的政治思想(不重点看) (1)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各部落由氏族公社向国家形态转变。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家长制家庭与部落征服共同作用的结果。 特点:1.保留了部落的某些特征(国家是松散的联盟,对本部族成员和被征服者实行分治政策) 2.土地公有 3.君主制度 (2)西周的重要政治经济制度 1.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分封制:同姓子弟和古代帝王后裔。 3.井田制:土地公有。以家庭为单位平均占有土地,农户上缴十分之一的实物地租或九分之一的劳役地租。 (3)商代祖先崇拜和王权观念 1.占卜成为重要的事务,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统治者向成名宣示其权力神圣性和合理性) 2.从祖先崇拜到王权至上 (4)西周初期“敬天保民”思想 周公“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他提出“天佑有德”“惟命不于常”“明德慎罚” 第二章: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孔子的政治思想 (1)“天下有道“的政治思想。“道”是作为判断社会政治良否的标准。符合道义的社会便是好社会。符合道义的社会特征包括:1.有着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一秩序。2.道德品行良好。3.社会关系和谐 (2)“仁“与修身。”仁“与”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有三要点。爱人为仁、克己复礼为仁、敦朴厚重为仁。仁是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前提。孔子认为诗人还要进行修养,包括养成“克己忍让”的美德、恪守“忠恕”之道、安贫乐道、安分守己 (3)“礼”的德政教化。恢复礼制是走出社会动乱的根本途径,主张用礼规范社会生活,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礼是适用于社会各面的行为准则。礼是个人的行为规范,也是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君主做到礼的规范便是德政,而做到以德治国应该做到富民均平、举贤才、教化主张。孔子还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才。 二、老子的“无为而治”政治思想 (1)老子的“道”论。道是老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道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存在,道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并且决定着具体事物的属性。本质为无的道孕育了世界万物。,道是社会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法则。 (2)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老子设想的理想社会有以下几个特征:国家规模小,人口少、生活在原始状体下,人们长期实践形成的知识与技能失去了价值、人们没有知识欲望目的的生活、人们之间没有交往每一个小国相互隔离。 (3)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可以使民众保持淳朴善良的品质。无为政治主张主要包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绝仁弃义、慎征伐。老子的无为而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在本质上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无为诗人回到原始蒙昧的状态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孟子的“仁政”思想 (1)”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性善论),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也是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1、社会福利定义: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多样性 19c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存在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出现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c末-20c初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思想是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主流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奥地利学派、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c中期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主流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兴起。 20c70年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时期,主流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0c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选择时期,主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经历三阶段 第一阶段15、16c—19c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应依靠个人自助) 第二阶段19c末—20c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是社会或国家的责任,社会福利应该依靠国家保障) 第三阶段20c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责任理念正成为主导当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的基本理念) 4、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 其认为中产阶级对于一种思想政体的建立极其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中产阶级具有重要地位的社会只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现实社会中很难达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他同时指出中间性质的混合形式政体很难成立,或者至多在少数城邦中偶尔成立。 其认为平等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不平等,(这种社会不公平不公道主要变现在对财富、名位及荣誉的不合理分配)正义包括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两个因素。(平等+自由+社会合作=公正)防止社会冲突的十大措施: 5、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2)具有世俗性与政治性;(3)表现出预防与救助并重的特点;(4)具有明显的伦理性。 6、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近代西方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将人民从传统宗教的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树立一种仅凭个人的内心信仰及勤奋与笃诚即可得到上帝认同的朴素简单的宗教观,他将宗教从传统的核心与支配地位转变为附属于世俗生活的地位,它阐明了在以人为核心的世俗社会中宗教的低位及其功能,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人文主义的核心地位。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是宗教世俗化的社会。它促进了西方社会的世俗化,也有利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价值意义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价值意义 【摘要】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强调伦理与政治相结合,主要采用的是教化和修身的方法,特别是以两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为主。继承这一方法体系中的有益成分,有利于我们巩固思想道德社会教化权力,强化自教自律,引导社会风气,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这些方法对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以德治国”有着很大的用处。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现代价值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尽管是为古代社会服务的,但其讲道德、重修身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古代道德教化与修身养性方法,在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仍当继承和发扬,而且其中蕴含的当代价值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学习。 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①它是架设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教化方法 ①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教化方法是指统治阶级用自己的思想体系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以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社会思想政治品德个体化的方法,主要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传授阶段。 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该首推教化方法。教化方法在原始社会就表现为有生产和生活经验的老人通过口耳相传、观察模仿、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到了奴隶社会,甲骨文中对教化已有记载。如《周礼》记载,周代设大司徒官职专事教化,并规定了大司徒的十二项教化内容。儒家从孔子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化方式。 纵观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可看出中国古代的教化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教育灌输。封建统治者为了传播、灌输儒家思想,便尽力推崇儒学的四书五经,除了编写经书来传播儒家道德思想达到普及儒家伦理道德的目的之外,统治者还兴办学校加强对各级民众的教育灌输。第二,化民成俗。统治者为了将他们的教育思想贯彻下去,除了用灌输的手段之外,还利用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将这些教育思想化为一种无形的氛围,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第三,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儒家特别重视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孔子认为,一个人能正己然后才能正人。第四,环境陶冶。中国古代社会教化重视环境对人的品格形成发展的作用,要求教育者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道德氛围,促进社会民众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荀子曾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他认为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必须自觉地把这种环境的影响纳入到教化的重要内容中去。 1.2 修身方法 修身方法是中国儒家所强调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个人道德修养方法。它是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的方法,主要用于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的内化阶段。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要能弘道,非道弘人”。可见,孔子认为人有践行道德的能力,那么人就应该进行道德修养。在《礼记·大学》中有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公式:“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1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3.概括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命题规律】:本专题讲述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成就。该部分内容对当今的个人修养塑造、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是历年高考重要的命题内容。纵观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该专题以选择题与材料题形式出现。从命题内容看:孔子与老子、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宋明时期的基本内容和影响、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和特色及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和实践等是高考重要的知识点。从命题形式看: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考查基本思想主张;比较分析不同思想家思想主张;以思想家的名言警句设置背景考查具体的思想家;古今中外相关内容的联系比较;将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起来,体现古为今用特色;将思想主张、科学技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都是高考重要的命题角度。 【方法突破】: 1.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与中国传统科技成就。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历了如下阶段:①春秋战国时期,是产生与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冷落,代表人物是孔孟。②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典型事件是董仲舒。③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代表人物是董仲舒。④宋明时期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代表人物是朱熹、王守仁。⑤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儒学遭怀疑,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2.把握四个方面: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构建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二要注意把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三要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体现其意义;四要注意阅读相关著作,扩大知识面。 3.掌握五项重点内容:一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的主张;二是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提出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三是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和地位;四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五是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及其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4.学生应重点比较分析以下五方面的问题:儒学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

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3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材整理1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背景 (1)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地位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之学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3.含义 (1)内容:治身、治国。 (2)构成:“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3)主张: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4.影响 (1)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2)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教材整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 (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特点: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3.内容 (1)《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 (2)“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君权神授”,又提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3)强调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4)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影响 (1)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思想 ①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 ②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易混辨析]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 (1)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探究点一董仲舒的新儒学

福利思想概论

福利思想概论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社会福利制度是在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才正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和思潮, 其发生源头却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公社时期。 2、广义的社会福利覆盖的对象是全体国民。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变革的时代,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原典时代”。奠定了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 本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 4、孔子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概念,并初步构建了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5、孔子社会福利主张的理论依据是其仁学思想体系。其思想体系主要是由“重礼”“贵仁”两个方面组成。 6、孔子所强调的“礼”,实际是要求人们从各方面恢复或遵循“周礼”。 7、韩非根据“贫富分化合理论”的论点直接导出“反足民论”的反社会福利主张。 8、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从“道论”出发,对现实社会的不平等进行了抨击,提出了“损有余以补不足”的主张。 9、放贷指政府贷给灾民种子、粮食、牲畜、农具生活和生产必需品以维持生产和生计。 10、徙流民指政府将因灾荒而外出求生的流民有组织的迁往某地就食以减缓灾区的压力。 11贾谊和晁错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提出了灾荒成因论。 12贾谊和晁错从社会治乱安危看待社会的储蓄问题,提出了“积粟备荒论”。13董仲舒生活在西汉中期,提出了使贫者“足以养生”的社会福利思想。14、董仲舒认为,百姓贫穷空虚的原因虽然非常复杂,但官僚地主依仗特权“与民争利”,是最主要的原因。 他提出了“限民名田”论。 15、王符把“天心”与“民心”统一起来,提出了“天以民为心”的思想。 16、董煟的代表作是《救荒活民书》。 17、董煟的救荒论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18、李贽的观点有“童心说”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19、唐甄认为统治者的掠夺是百信陷于贫困的重要原因。 20、龚自珍是封建时代最后一位和近代时期第一位思想家。 21、洪仁玕积极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中国福利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具有近代意义的社会 福利思想。 22、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最为系统和深刻。“民生论”是其社会福利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 23、孙中山认为革命党人还应致力于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社会革命”。 24、顾炎武设计的理想社会构图是:“寓封建于郡县之中”。 25、范蠡以农作物收获循环为依据,提出了谷物平粜思想,成为中国救荒史上平粜理论的鼻祖。 26在平粜救荒理论的发展史上范蠡是首倡者,李悝是发展者。 27、耿寿昌创立了“常平仓”。

社会福利思想简答 (2)

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对自由、平等的看法:自由应该是积极的自由;对个人主义的看法,凯恩斯还是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看法,认为它可以提高效率和保障个人自由。 充分就业的概念:充分就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常态,非充分就业才是社会经济的通常情况。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就业不均衡。 有效需求的理论: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 国家干预的主张:一方面,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者设法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 另一方面,设法提高消费倾向以扩大消费。政府可以采用“财政赤字”的方式来调节市场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影响: 1纠正放任自由主义的缺陷 2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尤其是西欧福利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3对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 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影响:(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 4对西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鼎盛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是国家财税的危机; 二是滋生养懒汉的现象,相应的高税收也影响了企业家的投资意愿。《贝弗里奇报告》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改革的三项基本原则: 1制度的改革不是局部利益的调整,而是一次革命性变革。 2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政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成为综合的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3社会保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服务是一项全民性社会福利,必须由政府与个人的合作来实现。 主要措施:改善社会保险,提高社会保险的赔付标准。 1改善社会保险的目标,预防赚钱能力的丧失或降低。 2调节家庭收入,对儿童给予补贴。 实施社会保障的三种方式:为保障基本需要而实施的社会保险、为保证特殊需要而实施的国民补助、为满足基本需要以外的需求而实施的自愿保险。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险给付一律平等、缴纳保险费一律平等、统一管理、保险给付要符合受益人的基本需求、保险的全面性、保险的分类原则。 《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 对战后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为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西欧国家纷纷对其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掀起了一个建设福利国家的浪潮。 提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福利体制的构想,以取代那些零散的分立的社会保障项目; 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在制度设计上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种风险包括在社会保险之中; 提出了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最低保障线的设想,保证所有社会成员生活在这个水平之上。 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启示 1按照《贝弗里奇报告》有关社会保障普遍性与统一性的精神,我们应努力建立缴费标准、待遇水平和行政监管统一的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一个国家的经济和财政困难,不能成为推迟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由。 3社会保障需要政府责任和公民义务相结合。 4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划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协调委员会来完成。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目的: 1有助把握社会思想的发展变化 2有助探寻各种社会思想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3把握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规律(各国不同) 4有助正确认识社会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 5维护自己的社会福利权益 社会福利思想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助理念(15、16世纪-19世纪中期) 1家庭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会慈善机构的服务是重要补充 2家庭及慈善无法满足时,政府通过济贫法制度提供官方救助 第二阶段:国家福利理念(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 国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 1社会救助制度2公共福利与服务制度3追求建立“福利国家”第三阶段: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 柏拉图 城邦的起源思想 总结:整体福利观、城邦的建立是为了全体城邦成员的幸福、财产所有制是为了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 亚里士多德 城邦及其政体 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 理想状态的社会 总结: 1共和政体对实现公民福利有重要影响2中产阶级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直接影响 3平等与正义是社会的核心价值4私有制、重视家庭及教育 中国古代早期的灾害预防与救济思想: 1、灾害预防:祈天消灾思想重农思想仓储思想 2、灾害救济思想:赈济思想移民调粟思想减徭薄赋和节约思想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世俗性与政治性预防与救助并重伦理性 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太阳城》《论公民义务》 理想社会的福利状态:1财产公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2人人都要学习专门技艺,参与劳动,增进国家财富;3以务农为本,保证居民粮食供应充足;4进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规模;5提高卫生健康水平;6发展学术研究,推行国民教育,培养公民的知识素养,消除愚昧无知的犯罪现象。 康帕内拉——《太阳城》、《论最好的国家》 一、主张公有制,实行按需分配和和谐的社会分工 二、强调科学研究,重视国民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三、一夫一妻制家庭是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主张实行公妻制度。 四、注重通过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来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人类科学概论》《论实业体系》《新基督教》 圣西门的“按劳分配”的社会福利观:人类发展分为五个时期:人类“开化初期”、古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中世纪神学和封建制度、封建制度解体的“过渡”时期、未来的“实业制度”。 1、社会发展的思想 2、为民造福的思想主张 3、“实业体系”的社会蓝图 傅立叶——《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的行为方式》《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 主要思想:和谐制度论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书本重点概括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救灾救荒思想2济贫思想3安老怀少思想4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6社会优抚思想7社会教化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1宏观看,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2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3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征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4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分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时期。 孔子社会福利主张的理论依据:1,重礼礼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还是一种约束人们一切行动的行为规范。2,贵仁仁是其核心思想基本包括''爱人""孝悌""忠怒"三个方面主张"仁者爱人"。 有道社会论述:1,在这种理想的有道社会里,老百姓的生活是安定的,和睦的,愉快的,这应市君子向往的一种至高境界。2,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事老人和儿童。 惠民利民思想:1,救众助人2均无贫3薄赋敛(a,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b,孔子在限制徭役方面,提出了使民以时的观点就是在役使老百姓时不要误农时,并含有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 论述孟子社会福利的理论依据:1,人性善说(a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在于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b孟子任务四心事人类道德的肇端,又称四端c虽然人性本善,但社会上任然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评价:孟子的性善说把人们的伦理道德说成是天成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2民为贵。 从民贵君轻出发进一步展开了其重民思想:1,民之向背关系国家兴亡2,倾听国人意见3,营造与民同乐的社会氛围。评价: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并不在为民请命而是在于防范贼民兴丧无日局面的出现,为统治者提出济平天下,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 制民恒产论的主要内容:1,就是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2制在这里看来有规定或制定之意3,孟子还奖人们的经济状况直接联系起来,探讨了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从而为制民恒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子救济穷弱的社会福利思想:1孟子界定了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敛从其薄的赋役思想,提出了征收赋役应遵循取于民有制的原则3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家族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解决贫穷问题的具体办法:1管子分析了百姓贫穷的原因2认为贫富应该有度,贫富无度就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对封建国家是不利的3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并提出了贫穷线的问题。 韩非反社会福利思想主张提出的理论依据是性恶论和自利自为(1,父子,母子关系中的自为自利2君臣关系中的自为自利3一般社会职业中的自为自利评价:他通过事实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戳破了儒家为人伦关系披上的一层温情面纱,重视社会交往中的利益原则无疑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把人们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极端地片面地夸大了,绝对否认人类间还有亲情的一面,陷入了极端主义的泥潭) 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思想,表现在社会福利问题上有几点:1统治者的有为是百姓的灾难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教案(含解析)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

三、算经与圆周率 1.计算方法的改进 春秋时期,已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筹算计算法;元代发展成珠算法。 2.数学著作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圆周率的精算计算 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1 000年之久。 四、古代农书 1.《齐民要术》 作者是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 2.《农书》 作者为元代王祯,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3.《农政全书》 作者为明代徐光启,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不但总结中国历代经验,还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五、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 1.中医学的成就 (1)《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撰写的,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3)名医华佗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了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2.药物学的成就 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动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1.四大发明在东西方命运不同的原因 (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大,实行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这些都阻碍了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作用。 (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都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2.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 (1)北宋时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 (2)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3)唐代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使得指南针在北宋时被用于航海。 (4)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促进了火药武器的发展。 3.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突出的原因 (1)农业生产“授民以时”的需要。 (2)为封建王朝一统天下,提供“受命于天”的依据,显示政权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 (3)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进行系统观测和研究。 [史料探究]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 (1)依据材料一探究中国科技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2)探究分析中国科技“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主要原因。 提示:(1)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

殷周时期 商代、西周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当时以祖先崇拜为特征的宗教世界观统治一切。在商、西周两代,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与这种宗教世界观密切相关的神权思想。统治者假借宗教迷信进行统治。把神权和王权结合起来,宣扬君权神授,宣称国王是受所谓至尊无比和主宰万物的“上帝”之命来人间进行统治的。周取代商,给君权神授观念以很大的冲击。周统治者为了自圆其说,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观点。这样,神的一元论逐渐过渡到天命人事并重的以德辅天的二元论。在周取代商的斗争中,周的统治者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保民”、“慎罚”等政治主张,这是中国民本思想的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 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恢复社会秩序,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和认识出发,提出救世方案。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的政治控制不十分严格,社会上没有绝对的权威,言论相对自由。特别是由于战争年代,各国很需要人才,知识分子的地位较高,因而他们言政议事也较为积极而较少顾虑,形成了百家争鸣,学术空前繁荣的局面。当时著名的思想流派有以孔丘、孟轲、荀况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说,以《老子》书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墨翟为代表的墨家学说,许行为代表的农家学说等。 秦汉到鸦片战争以前 这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并吸收其他各家思想而形成的“三纲五常”说发展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以下3个阶段: ①儒学独尊和儒学神学化,即“三纲五常”说神学化阶段。 ② 儒学玄学化阶段。 ③ 儒学哲理化阶段。 特征 ①内容的现实性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所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的反映或政治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一个王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往往成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政治思想的素材。他们思考和论证往事的得失,为后代的统治者提供新的治国方针,以纠前代之失,绝少抽象的思辨和繁琐的论证。 ②内容的稳定性 中国帝制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缓慢,生产关系很少变化,与此相适应,政治思想方面的变化也很少。在长达三千年的中国帝制社会中,政治思想的表达形式虽有从神学到玄学、从玄学到理学的变化,而神学、玄学、理学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奉天法古,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等;争论的问题也一般是人治和法治、德治和刑治、王道与霸道、民本主义和君主至上、相对君权和绝对君权、尊贤和亲亲、均平和兼并、民族抵抗与民族投降、义理和功利等。 ③政治思想的伦理化 纵观中国历史,法家思想家虽然排斥伦理道德,但这种思想并不占统治地位,占统治地位的是以孔孟政治思想为主体并融合其他各家学说的新儒家思想。它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紧密结合起来,虽不一般地反对暴力,但却更重视伦理道德,强调“为政以德”,宣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把三纲五常视为治国之本。伦理化的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孔子与老子 高二历史主编人:杜翠芳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孔子和老子的历史地位。 2.能够运用课本上知识和相关材料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和“礼”。 3.能运用相关资料理解并记忆孔子的政治、哲学、教育思想。 4. 能运用相关资料理解并记忆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情境导入】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孔庙周围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什么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大成”,乃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这是何等的荣誉!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洞察出什么呢?(孔子的封号一加再加,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孔子地位的上升和儒家思想有封建社会深受重视。)类似的孔庙、孔子塑像散落于世界各地,在韩国汉城、越南河内、日本东京、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地都能见到,这说明了什么?(孔子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死后的孔子倍享殊荣,生前的孔子却十分落魄。孔子 55岁时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但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同时整理了《诗》、《书》等古代典籍,为文化传承做了很大贡献。 【探索新知】 【文本研读】 问题1 通过读课本,初步完成以下知识结构 1.孔子: 生平著述 思想核心: 学说:政治学说、哲学观点、教育思想 历史地位 2.老子: 生平著述 学说:哲学思想、政治学说 历史地位 问题2 阅读教材及以下材料,回答有关孔子的“仁”问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曾子曰:“天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制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后置课:无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 主讲教师:黄斌 选定教材:丁建定,魏科科.社会福利思想[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概述: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以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为主线,注意从多角度研究、阐述和讲授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思想的内容,在讲授和阐释某一流派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时,注意历史发展进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在阐述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社会福利思想时,以参考和引述其社会福利思想经典作品为主。该课程内容包括: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英国新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及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凯恩斯主义、瑞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新古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和新保守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福利思想,以及西方福利经济的发展,等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和完整地了解社会福利思想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理解和掌握社会福利思想发展史中主要流派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思想,以及各个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特别是联系微观、宏观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知识,加强学生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英国新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以及国家发展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并通过理论的学习来达到加强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经济社会的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逻辑推论解释现实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最佳教学模式。方法包括: 1.以老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模式。 2.采用多媒体教学。 3.集中辅导要紧密结合主教材,配合使用其他教学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要点,选用一些历史案例和现实经验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社会福利领域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