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满族传统制鞋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满族传统制鞋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918841568.html,

满族传统制鞋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高月

来源:《大观》2015年第06期

摘要:满族服饰中的鞋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满族传统制鞋的样式繁多,工艺考究,也是高跟鞋的始祖原型,穿着的社会分级、年龄分级、季节分级、男女分级等等属性都为研究当时的历史与环境特征提供了证据。研习满族鞋类文化以及继承传统制鞋工艺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目的通过现状分析以及提出发展策略来更好地保护改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旗鞋;满族;鞋类;传统手工艺;制鞋手工艺

一、满族鞋类的分类研究

满族因为是“游牧的马上民族”,女人一直保持“天足”的特点,即便在清朝建立后,满人入关也未受裹足陋习的影响,满人的女子旗鞋是一种高跟鞋,甚至可以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女鞋媲美。独特的高鞋跟有花盆底、马蹄底、船底、平底,元宝底等样式.这种绣花以木为底的

高跟鞋印证了当时的文化时尚特征。男子穿鞋则依照“女履旗鞋男穿靴”的定律,靴子有夹有棉,可用缎、绒、布、革制做。按规定,官员穿方头靴,平民穿尖头靴;另有薄底快靴,俗称“爬山虎”,多为兵丁武士所穿。男子出远门者多穿革靴,其形状类似靰鞡,但其靴腰高,冬季内衬有毡袜,轻便保温,俗称为“蹚突马”。

二、满族传统鞋类的工艺

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旗鞋的木跟镶装在鞋底,在中间,三寸多高,整个木跟用白细布包裹,也有外裱白绫或涂白粉,俗称“粉底”。旗鞋的面料为绸缎,上绣五彩图案。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

靰鞡鞋是用厚厚的牛皮缝制的一种鞋子,是用厚厚的牛皮缝制的,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即便是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在外面劳作一天也不会冻脚的。靰鞡是用方尺左右的整块皮板(牛皮、猪皮或鹿皮)“屈曲而成”。即将鞋帮抽褶周起,帮底相连,后跟缝起,前脸拿褶,按脚形缝在另一块钝三角形的小块皮脸上。鞋帮上缝坠六个皮条靰鞡耳子,以备穿绳系在脚和腿上。后跟另贴一小块皮子缝牢,叫“留跟”,是穿靰鞡时的提手。后底上有时还钉两个大盖铁钉,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