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第二章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第二章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第二章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咨询期中作业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一)理解: 精神分析理论为弗洛伊德所创立的一个学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在心理咨询中,主要的部分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性心理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二)评价: 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了潜意识的存在、主张从过去了解现在、对梦境进行分析,注意观察和运用移情关系。 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 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理学。 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从精神分析的特点可知,该理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给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因此,学习和研究精神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适用领域: 1、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实践 弗洛伊德提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时的依据就是他在做医生时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后必然在临床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沙盘和绘画技术等等。咨询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评估手段,还要根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量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观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近年来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理念,采用现代的咨询模式,可以在数月内短期治疗,精神分析正逐渐走向实用、普遍和有效。 2、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应用

精神分析试题(附答案)

精神分析试题 一、单选题(每个题目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0分) 1、( )是精神分析疗法的代表人物。C A 罗杰斯 B 斯金纳 C 弗洛伊德 D 巴甫洛夫 2、在精神分析中,有的病人产生对治疗者的依恋甚至爱慕称为()B A投射 B 移情 C外设 D转移 3、精神分析的()期是出现移情和阻抗及修通的过程B A 初期 B 中期 C 总结 D 终结 4、弗洛伊德认为做梦能证实()的存在D A 意识 B 潜意识 C前意识 D无意识 5、()是治疗神经症的一个重要方法A A 释梦 B转移 C外设 D面质 6、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造成抑郁的原因是()C A高度的成就感 B习得的无助感 C自我惩罚 D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7、( )技术是咨询师在辨认那些有害的防御时,通常会考虑在治疗过程中将这些防御方式呈现给当事人以引起其注意 B

C对质 D修通 8、神经症性原因反应中决定终结反应最重要的因素是()B A咨询师如何处理反移情 B患者如何处理移情。 C 咨询师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 D患者的治愈情况 9、精神分析治疗的重点是()A A既往经历对目前行为的作用 B了解防御机制以及患者的移情反应 C对患者的个人世界观进行探索 D认识和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 10、终结分析的重要指标是()C A病人感到症状消除 B理解自己的防御 C具备了发现和处理冲突的能力 D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移情反应 二、多选题(每个小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弗洛伊德按照阻抗的原因把阻抗分为()ABCDE A 压抑阻抗 B继发获益阻抗 C超我阻抗 D 本我阻抗 E移情阻抗 2、防御机制中不愉快的情感包括()ABC

经典精神分析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汇总

精神分析又被称为心理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由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始创,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895年《癔病研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的真正开始。从这之后,弗洛伊德便有了许多追随者,在此期间一方面弗洛伊德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不断的修正,另一方面他的弟子们也由于日益不满其理论和方法,先后与其分道扬镳,从而出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最初流行于德语国家,后来精神分析运动从欧洲转到美国。一些精神分析学家又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修正与扩充,形成了哈特曼、艾里克森等人的自我心理学派和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等人的社会文化学派。这两个学派冲淡了弗洛伊德所强调的性和本能的因素,被称之为新精神分析[1]。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经典精神分析。 一、经典精神分析的主要技术及其运用 (一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弗洛伊德根据催眠的方法创造出来的一种心理咨询技术,目的就是为了挖掘来访者潜意识中不为人知的东西。来访者在进行自由 联想时,咨询师要求来访者毫无保留地将其感觉到的东西全部说出来,并对其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从中找到来访者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即病的起因为止。因为经典精神分析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 (二析梦 梦的分析被弗洛伊德看成是理解潜意识的 “最佳之路”。将其看成是潜意识的流露。因此,在他对潜意识的描绘中常常具有隐喻的特征,每当他谈到“潜意识”就会去寻找其背后的隐义。他把梦看作是个体愿望的达成,所以在他看来梦是具有绝对意义的。他认为梦的工作是通过凝缩、置换、视象化和再修饰才把原本杂乱无章的东西加工整合为梦境,这就是梦者能够回忆起来的显梦。咨询师的工作就是要把这显梦层层揭开,由显相寻求隐义,找到病人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试题精神分析理论讲解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试题3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一、单选题 1.下面哪个人物与精神分析有关()。 A 荣格 B 马赫 C 华生 D 安吉尔 2、下列哪种理论是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影响比较大?()。 A 原型理论 B 特征分析 C 精神分析 D 平行加工 3、( )是精神分析疗法的代表人物。()。 A 罗杰斯 B 斯金纳 C 弗洛伊德 D 巴甫洛夫: 4、哪种理论认为认同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心理机制? ()。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5、在精神分析中,有的病人产生对治疗者的依恋甚至爱慕称为。()。 A 投射 B 移情 C 外设 D 转移 6、下列心理学流派中,哪一个被称为“第三势力。()。 A 精神分析学派 B 人本主义 C 机能主义学派 D 行为主义学派 7、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造成抑郁的原因是。()。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需要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8、下列哪种理论是心理动力学理论? ()。 A 原型理论 B 特征分析 C 精神分析 D 平行加工 9、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格式塔心理学

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精神分析学说 10、首先将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团体治疗的是:()。 A 华生 B 霍妮 C 班图拉 D 沃尔夫 二、多选题 1.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防御机制有是()。 A 压抑 B 退行 C 言语 D 沉默 2.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中症状是()。 A被压抑的潜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 B 自我与本能欲望 C是压抑与被压抑两种势力妥协的产物 D 自我没有得到实现 3.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包括()。 A真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 道德性焦虑 D现实性焦虑 4.心理防御方法中的合理化包括()。 A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 B 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 C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D 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5.童年期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有:()。 A 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B 没有发生质变。 C 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D 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6.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是()。 A 本我 B自我

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

2008.01.29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一天 1、需要:{a性,广义快乐、b攻击,动力学理论} 2、精神分析的历史:经典精神分析(三元,三角关系)--客体关系(自我和我的关系)--自体心理学 3、精神分析的特点:{a宿命论,强迫性重复,6岁以后无新鲜事,20%人格弹力的部分可作为。b意识的分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4、人格层面的骄傲是让人进步的-赏识教育。 5、研究潜意识的技术:自由联想、口误、笔误、成功与失败、语言的模式。 6、道德绑架-满足自恋、双重勒索。 7、精神分析是一门观察的学科,看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告诉别人。 8、精神分析的满与病人要求的快的矛盾? 病人要求的快是父母的否定、不接纳自己和内化的父母,把父母的关系移情至治疗师,想让医生尽快的改变自己。 9、一个器官的压抑会致使另一个器官的过渡使用。 10、一个女人的性得到满足后,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宽容的。 11、压抑:在潜意识层面里,意识不到的需要。 12、压制:在意识层面不能得到满足的需要。 13、一个人的人格是父母塑造的,所有的问题是关系的问题。 2008.01.30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二天

1、初始访谈所占精神分析全程的20%。 2、遵守设置即保护了病人又保护了咨询师。 3、初始访谈; a目前的求医动机、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缓解、诱因、求医经过、为什么是现在、事件地点......以症状和问题为核心和平台提问。 b回到过去的事件进行收集。 c过去和现在串联。 d把治疗目标拉到将来的平面。 4、在治疗中治疗师要有抱持的态度,使用节制的技术(医生学会倾听、病人学会说话)。 5、精神化的层次:a躯体化-低级的表达方式 b行动-初低级的表达方式 c图象-次高级的表达方式 d语言-高级的表达方式 6、躯体化:头-对父的不满乳-对母的不满 脖子、颈椎-关系的问题 糖尿病-对爱的持疑 晕车晕船-控制强度大 7、自卑的本质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8、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部分是我们自己教会了他们。 9、不能表扬孩子的父母人格不完整,批评孩子是父母满足自恋的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与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

绵阳师范学院 题目: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与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 姓名:李明 学号: 1 3 0 3 0 4 0 1 0 7 专业:历史学 班级: 2013 级 1 班 指导教师:吴节义 2014年12月25日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与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 要了解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与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首先要了解其具体含义,先简述它们的内容。 一、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一)潜意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二)本能论 本能论构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本质。弗洛伊德认为,本能这个词“代表了所有生于身体内部并且被传递到心理器官的力”,本能是一种决定心理过程方向的先天状态。本能的目的是寻求满足,消除身体的欠缺状态。本能的对象是能满足欠缺状态的事物或手段。 (四)、人格论 1、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

伊底又称本我,它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它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构成,能量直接来源于肉体。伊底是完全非理性的,它遵循着快乐原则。伊底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它由遗传的本能、欲望构成,肉体是它的能量源泉。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监督的自我。超我遵循至善原则,即它督促自我加强控制、引导本能冲动,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超我形成于幼儿期,因为光靠自我的力量不能控制伊底的本能冲动,所以,超我的形成是必要的。这些宝贵的思想对人格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影响重大。但是,他过分强调性本能和潜意识的作用,忽视理性意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为他的人格理论留下了明显的缺陷。(五)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论 弗洛伊德在对自我功能以及神经症和精神病根源的研究中,提出了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系统观点。 二、新精神分析理论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学说 埃里克森的阶段论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但他的学说更为乐观,更认同人类积极发展能力的主动性。他认为,如果个体能够积极的加以解决,那么将促进个体形成良好的自我品质,如果个体不能顺利的应对,则会影响个体的进一步发展或是留下问题。 (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理论强调,寻求控制感、力求完美和克服自卑是人类的本能。当我们体验到自卑时,我们便被追求优越的力量所驱动。他指出,优越并非一定是比他人优越,而是从一种只觉到的较低的位置发展到较高的位置,从感觉到不足到感觉到增强,通过追求能力、控制、完美从而克服无助感。

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佛洛伊德关于人格起源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平衡的理论。意识个体目前能够知晓的心理成分。 前意识当前不能意识到,但是能够很容易进入意识的那部分信息。 无意识我们永远无法直接意识到的心理成分,储存着被压抑的原始本能驱力、记忆以及情绪。 压抑西格蒙特-佛洛依德认为,不愉快的信息通常在没有知晓之前就已经进入了无意识。 本我弗洛伊德认为这个生而具有的无意识心理成分运用初级加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遵循快乐原则。 力比多性饥饿和渴的生命本能力量。 快乐原则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企图寻找即时的满足避免痛苦而不管会对他人带来怎样的伤害。 初级加工思维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试图通过对需要对象形成欲望-实现的心理表象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这一部分的心理通过现实原则来满足本我的需要。 现实原则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通过安全现实的方法来满足本我需要的企图。 超我弗洛伊德认为这一部分的心理通过实施执行道德约束和力求完美从而与本我的欲望对抗。 良心弗洛伊德认为是超我的道德约束。 自我理想弗洛伊德认为是超我完美行为的标准。 置换一种防御机制个体将攻击或性感受从最初的目标转向安全的人或事物。升华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置换方式对社会有害的目标被社会允许的目标代替总的来说是对社会最好的置换方式。 认同个体倾向于将自己的身份和行为参照生活中成功获得满足的个体。 性敏感区域刺激时释放性能量的身体部分。 心理性欲阶段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本我的性能量寻求不同满足途径的发展时期。 口唇期弗洛伊德认为从出生到1岁时心理性欲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本我的满足集中于口腔。 口唇依恋型人格一种人格类型个体通过暴饮暴食吸烟以及其他口腔活动寻求快感。 口唇侵犯性人格一种人格类型个体通过口头对他人敌对获得快感。 肛门期弗洛伊德认为从1岁到3岁时心理性欲阶段的第二个阶段快感的获得来自于肛门。 肛门便秘型一种肛门期固着人格类型表现为吝啬的顽固的固执的和冲动的。肛门排放型一种肛门期固着人格类型表现为冷酷攻击性的凌乱和无序的。 生殖器期弗洛伊德认为3岁至6岁时心理性欲的第三个阶段快感的满足来自于生殖器。

心理学 导论作业

大 学 生 心 理 学 作 业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学导论——对弗洛伊德精神的简要分析 1.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其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2.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受到无意识动机、冲动与压抑之间的矛盾、防御机制和早期经验的重大影响。神经症症状的核心问题是焦虑,当自我预感到焦虑时,为防止焦虑的发展而施行压抑,并运用自我防御机制进行伪装,从而避免痛苦,却形成了症状。神经症症状是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是压抑与被压抑的两种势力相妥协的结果,是无意识冲突的替代性满足。精神分析治疗就是采用自由联想、释梦、阻抗分析、移情分析、解释和修通等技术,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意识化,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学的理论。尽管弗洛伊德经常表白他无意建立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实际上,他致力于精神分析学说凡六十年,写了很多著作,并且他对他的学说几经琢磨和修改,到他的晚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如此,而且他使自己的理为成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人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生平中,从他的主要著作中看到他的理论的发展道路。西方心理学史学家和哲学史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发展史,一般是分为两个时期:以1913年作为分界线,1913年以前的系统观点称为他的早期理论,他最后二十年在修订早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理论称为他的晚期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这里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和无意识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及其应用于评价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以对个体的深度研究为基础,反过来它又可以应用于个体。心理分析论所作的假设是有关所有的人,但它特别关注个体差异研究以及个体整体功能的研究。此外,精神分析足以代表心理动力论,十分重视各种力量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性。在精神分析论里,行为是各种动机、驱力、需要及冲突之间斗争与妥协的结果。行为能够直接地或通过一种微妙的、伪装的方式来体现动机。同样的行为能够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动机,或同一个人的不同动机。例如,进食能满足饥饿者的需要,也能象征性地满足爱的需要;或是精神分析者满足帮助他人的需要,满足发现心理功能的新方面的愿望,满足对他人私生活的好奇,又或者是这些或那样动机的复合组成。医生在满足帮助他人的需要的同时,也能够解决病人由于疾病与躯体伤害所引起的焦虑。因此,任何行为和目标能在同一时刻满足各种不同动机。行为的这种性质是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的主要特征。最后,行为发生在不同的觉知层面上,个体于是或多或少会觉察到自己各种行为背后的力量。 精神分析关于人的观点,其核心即把人看作是一个能量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能量由此流出,由此转移,或象水坝挡水一样积累起来。总之,能量是有限的,倘若以某种方式释放了,则以其它方式释放的能量也就相应地减少。人用于文化目的的能量抽取自性目的的能量,反之亦然。如果能量在某一表现渠道受阻,他就会发现其它途径,通常是阻碍最少的途径。所有行为的目标都是享乐,也就是紧张的减除或能量的释放。 除了把人看作是一个能量系统之外,还认为人是受性和攻击的本能所驱使。弗洛伊德之所以认为攻击在人类行为中很重要,主要是基于观察,但对观察所作的解释,可见他的哲学观。在漫长而血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弗洛伊德在1920 年出版了他关于攻击和死之本能的理论。 除了强调攻击驱欲之外,弗洛伊德还极为强调性驱力,以及这些驱力的表现与社会之间的冲突。重视性表现的压抑,似乎和弗洛伊德及其病人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有关。弗洛伊德认为,追求愉悦的人也就处在与社会、文明相冲突的状况之中。人依据“快乐原则”而作用,寻求各种欲望“毫无约束的满足”。然而,这样的运作方式与社会和外部世界的要求背道而驰。原本要释放在追求快乐与满足的能量,现在必然被压抑并且遵循着符合社会目标的途径。弗洛伊德相信科学活动、艺术追求,实际上全部的文化产物,都是性与攻击的能量以较为直接方式表现受阻时的表现形式。个体与社会冲突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果是痛苦和神经症。 总而言之,人是一个能量系统,为性及攻击的驱力所驱动,朝向快乐的追求而运作(紧张的减除),遵循规律的法则而发挥功能,但是经常意识不到行为的决定力量,并且基本上与社会对本能表现的限制相冲突。 弗洛伊德自己否认他的精神分析论与哲学有任何关系,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弗洛伊德发现哲学家的思想远离科学的严密性,他把精神分析看是心理学的一支,科学的一部分。 弗洛伊德建立了一个完备的人格理论,但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所进行的观察。他明白理论终将会改变,也明白精神分析论对科学心理学的终极贡献就是他所进行的观察,弗洛伊德的观察主要是以对病人的分析为基础的,而且他几乎不用数理的方法在实验室里验证精神分析的一些原理。

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的发展

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的发展 摘要: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由弗洛伊德创立,而后其追随者的发展,使其结构理论逐步完善。本文简要介绍了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论观,和其追随者在此理论上的发展。并简单进行了个人的总结思考。 精神分析是科学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弗洛伊德以潜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和其追随者建立的体系中的人格结构的理论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早期弗洛伊德主张潜意识为核心的结构观,在后期,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分人格结构说。特别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在此基础上,其追随者又发展和延伸了此理论,使此理论更丰富和具有科学性。 一、古典精神分析创立的人格结构论。早期弗洛伊德主张潜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观。认为意识即人格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部分,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组成。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是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潜意识是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后期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其本我概念与潜意识概念接近,但不完全等同。本我即人的动物性,完全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自我派生于本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自我总是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力图满足本我的要求。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有两个方面,自我理想和良心。自我在满足本我欲求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现实

条件的可能性,还要受到超我的制约,按照“道德原则”行事。其追求的是完美,使个人成为道德高尚的个体。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中,自我既要顺从本我的要求,又不敢违抗超我的命令,不敢与外部世界的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相对抗。如果过分地压抑本我的要求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如果违抗了超我的命令又会引起良心的谴责;而与外部世界相对抗则会受到外界的惩罚。自我面对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一仆三主,而这三“主”的要求在本质上就是水火不容的。当自我无法对三者进行有效的协调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病。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其潜意识概念是其人格结构理论乃至整个精神分析学说的奠基石。而其提出的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协调被大多数的追随者所认同和发展。 二、精神分析人格结构在概念上的发展。 (一)在潜意识概念上的发展。 1、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整合人格结构理论。荣格把人格称为心灵。认为人格作为一个整体包含了人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其作用就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其适应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整体的人格,由三个不同的层次所构成,即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在荣格看来,心理学是一门关于意识的科学,而意识,恰好是潜意识心理的产物。潜意识比意识似乎更值得重视。因为潜意识统辖的领域较意识广大得多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知道的那个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个性化的发展。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

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与TA沟通分析理论中三种自我意识的比较

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 与TA沟通分析理论中三种自我状态 的比较 一、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 原始的,人格中最难接近的,无法被意识到的,本能的冲动,它包括来自对基本生理需要满足的知觉与记忆的所有欲望,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组成,如饥渴、性,蕴储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冲动组成。这些冲动一旦发生就要立即得到需求的满足,不受个体意识的支配,也不受外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不考虑客观现实的环境,而只追求直接满足,遵循快乐原则,人的心理基本能力比多被困在本我中,并且通过减少紧张状态的意向表现出来。本我的需要和现实环境之间必须实行有效的和适当的联络。本我是盲目躁动的,它缺乏理性和判断,不顾外部世界的状态,若要与外界进行和谐的交流以获得舒适的紧张水平就必须进行自我调节。本我是通过种族遗传继承的,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2、自我: 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守门员、判断者。自我所代表的就是通常所熟知的理性与正确判断,它和本我的情欲形成鲜明的对照。自我来源于本我,依附于本我而存在,它运作的力量也来自于本我。但它很大程度上是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自我知道现实,知觉和操纵现实,并参考现实来调节本我。它服务于本我,总是力图使本我得到满足。自我是个人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衍生而来的,如进行活动所需要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等能力主要取决于经验、训练与教育。遵循现实原则,现实原则的目的就是要推迟能量的释放,直到真正能满足需求的对象出现为止。现实原则最终还是引向快乐,尽管一个人在寻求实现时,不得不忍受一些不快。自我的主要功能有: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生存;调节本我的原始冲动,以符合现实环境的要求;管制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原始性冲动,以维持三个我之间的平衡协调。 佛洛依德把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比喻为骑士与马的关系,马能提供能量,而骑士指导马朝着他想 去游历的路途前进。

人格心理学笔记2之精神分析理论

第一章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理论 (一)人格水平理论(解剖模型)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 1. 意识是指人们正察觉到的想法。意识不断发生变化。 2. 前意识(preconscious)又称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可以使无意识转化为意识。它的作用是阻止无意识进入意识层面。在大脑存储的信息中,意识处理的信息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量可再现的信息构成前意识。 3. 无意识(unconscious)又称潜意识,是指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收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我们内心想法的主体位于无意识当中,这里的内容无法直接接触。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内容无法被提取进入意识,除非在极端情况下。然而无意识的内容决定了人的许多日常行为。 (注:理解无意识对行为、尤其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二)人格结构理论(结构模型) 弗洛伊德把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组成人格的各个部分经常发生冲突。 本我:人出生时只有本我一个人格结构。遵循快乐原则,即,本我只关心如何立即满足个人需要,而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冲动永远存在,必须受控于健康成人人格的其他部分。弗洛伊德还假设本我还通过愿望实现来满足其需要,即当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时,本我会想象它的存在。本我完全隐藏于无意识中,处于意识之外,本我冲动与性和攻击有关。 自我:生命的头两年,自我逐渐发展起来。遵循现实原则,即,自我的主要工作是满足本我冲动—但以考虑情境现实性的方式进行。自我将本我冲动控制在无意识当中,同时也尝试着满足本我的需要,吉尔减轻紧张,但以考虑行为后果的方式进行。与本我不同,自我能在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各部分之间自由活动。 超我:5岁左右开始形成。超我代表了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对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有更多的限制。遵循道德原则。超我不仅对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进行惩罚,还以自我提供榜样,用以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并因此而受到赞扬。 三者关系: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补充、相互对立。在一个健康的人身上,强大的自我不允许本我和超我过分地掌管人格。三者的斗争永不停止。我们每个人意识之下的某个地方,永远存在着自我放纵、考虑现实性和强制执行严格道德准则三者之间的紧张状态。 (三)人格动力理论(本能理论) 人的行为受一种强大的内部力量(triebe)驱使,这种内部力量可以译为驱力或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本能分为两大类:生或性的本能(利比多libido);死与攻击的本能(塔纳托斯Thanatos)。 弗洛伊德认为由性驱动的行为不仅仅包括明显与性有关的内容,还包括几乎所有以快乐为目的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死的本能转向外部,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死得愿望是无意识的。 心理活动受利比多支配。内部心理冲突导致紧张,人类行为的目的是回到不紧张状态。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可以说是最早的系统揭示人类心理及行为的心理学体系,它对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有重要的贡献,这一理论曾经对心理学、精神病学,甚至哲学、艺术和宗教都有广泛的影响。弗洛伊德本人说过,精神分析代表了对人类自尊的第三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是哥白尼论证了人类并不生活在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打击是达尔文证明了人类像任何其他动物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第三次打击是精神分析揭示出人类的自我并非他本身的主宰。 精神分析自创始一百多年来已成为理解异常心理的主要理论之一。精神分析治疗也是19世纪三大心理治疗流派之一。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论之上的精神病理学,将正常与异常看成是相互连续的谱性联系,既可以解释正常人心理活动,又可以解释异常的心理现象。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正常与异常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一样的,心理障碍的病因是无意识内心理冲突的结果或防御机制的失败。如果本我的精神能量得不到自我的控制和引导,则导致生物本能的不适宜和不恰当的表达,即病态行为。如果超我的力量过强,它则过度限制生物本能的表达,从而导致个体承受着良心痛苦的负重,甚至受到耻感和罪感的谴责。当自我过于弱小时,则不能以适应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欲望则以神经症性症状得以象征的表达,产生适应不良性行为。按弗洛伊德的理论,治疗在于通过精神分析技术,揭示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心理冲突,通过分析疏导,将这些无意识里的心理冲突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使未得到满足的无意识的欲望、本能以更具适应性的方式得以满足,就可以治疗这些疾病,个体以更成熟的自我功能及防御方式应对内心的冲突,达到消除症状、增进适应的目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维护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其重点强调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早年重要且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建立、基本需要的满足、与年龄相当的行为训练和教育、适宜的压力与支持等因素,这些因素促使个体人格各部分的和谐与整合,形成更成熟的防御方式及与年龄相当的适应行为模式。从预防角度来看,及时处理好人格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所出现的问题,防止固着现象,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发展和维持健全人格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分区观点 1.意识(conscious)是我们所熟悉的心理活动,是心理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它与语言密切相关,是人们当前能够注意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如感知觉、情绪、意志、思维等以及可以清晰感知的外界的各种刺激等。 2.无意识(unconscious)又称潜意识,是不能被人意识到的心理层面,正常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并受无意识驱动的。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不被客观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的冲动、要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比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已经被意识遗忘了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等。个体将这些冲动、要求和欲望排挤到无意识领域中,既不能意识也不能说出,以缓冲“意识”的压力,这一过程被称为压抑/潜抑(repression)。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里的内容并不是被动的、僵死的,而是积极活动着,时刻寻求满足的。无意识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原动力。 3.前意识(preconscious)是介于无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一部分,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功能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阻止无意识的本能冲动到达意识中去。前意识的存在保持了个体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其尽可能按照现实要求和道德准则来调节,成为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缓冲地带。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奥地利心理学家希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一个影响了20世纪整个社会科学发展的学者。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类内心世界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对社会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1887年,弗洛伊德作为神经病理学家,开始采用催眠术对歇斯底里症进行治疗和研究,1923年发表《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含两个主要部分: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和关于治疗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在欧美社会工作中产生影响,直到60年代都在临床社会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促使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盛行的原因有三个:一是20年代社会工作方法在助人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二是儿童引导运动(child guidance movement)的推动;三是社会工作专业需要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量战争受害者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提供深入的精神服务。自此形成了所谓“精神分析洪流”。 1、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以下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1)心灵的构成。弗洛伊德提出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构成的。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的想法与感受。前意识是很容易变为意识的潜意识,亦即通过思考可以觉察的部分。潜意识则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在弗洛伊德看来,无论什么心理过程,只要假设其影响的存在,但是又无法觉察时,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不仅包括趋力、防卫、超我的命令,也包括被压抑的事件与态度的记忆。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核心的观点,认为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2)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go)。本我由内驱力和欲望组成,它遵循享乐原则。本我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它不会随时间与经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自我是本我由经验中发展出来的,包括意识和前意识,所以自我是具有管理人格体系的能力,它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我的欲望以及超越我与外界的要求。 超我由自我发展得来,包括意识和前意识,也包含潜意识。超我包括两个层面:良心和理想。当合乎超我的要求时,个人感到骄傲与自尊,反之则感到罪恶与羞耻。超我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及社会现状的维系。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如果能够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人格就是完善的。这样个人就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愉快地工作。当人格失调时,人的活动就会出现问题。面对问题,弗洛伊德理论则将治疗的焦点放在对自我的强化上。 (3)焦虑、防卫与转移 焦虑是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发出警告,内部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去所爱,失去所爱之人对自己的爱,害怕惩罚。 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包括正向和负向的。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第一,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它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等三部分交互影响而构成的。 A本我,本能的我,由生或死的本能构成,受享乐原则支配; B自我,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受现实原则支配,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并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功能 C超我,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是人格结构中居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其由自我理想与良心两部分构成,并受道德与完美原则支配。 自我与超我居上层的意识境界、本我居下层的意识境界。 第二,人格动力理论 个体人格结构中,因三种成分的功能与目的不同,彼此交互作用,会产生内在的动力,并由内部动力推动外部行为。这种本我与超我冲突,所形成的行为,并非一般正常行为,弗洛伊德称此为防卫方式的行为,防卫方式有转移、升华、压抑、退化、投射、反向、合理化等。例如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就属于合理化的防卫方式。 第三,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或时期,总离不开性的观念,于是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

A口腔期(0-1)主要靠口腔的吸允、咀嚼、吞咽动作来满足原始需要,成人中有贪吃、咬指甲等口腔人格是婴儿期发展不顺所致。 B肛门期(1-3)大小便排泄产生快感满足原是需要,此时卫生习惯训练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是重要的。否则,管制过严、习惯不良,成年期会出现冷酷、顽固、刚愎等肛门人格特质。 C性器期(3-6)性器官部位获得原始欲力的满足,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有的以父母之异性者为“性爱”对象,出现“恋母”或“恋父”情结。 D潜伏期(7-青春期)兴趣扩大,原始欲力呈潜伏状态,男女也出现分离趋势。 E两性期(青春期之后),良性差异显著,性心理发展趋于成熟。2、荣格的人格理论 第一,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A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人格。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在外,热情奔放,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际,行动快捷,有时轻率。 B当一个人的兴趣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向人格。特点,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疑虑困惑,交往面窄,有时适应困难。 任何人都具有内向和外向这两种特种,但是一种可能占优势,因而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 第二,荣格还提出了四种思想本能,

六大人格理论

六大人格理论 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一、精神层次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或痛苦的感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1] 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则是前意识,如同冰山与水面起伏接触的地方,需要通过某些特定的事件或行为才能被唤醒。 二、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精神分析理论流派和疗法

精神分析理论流派和疗法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一、精神分析的历史背景 (一)精神分析的社会背景 精神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叶,此时,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整个社会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以致神经病和精神病发病率增高。精神分析就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二)精神分析的思想背景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其提出的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赫尔发展的意识阈概念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弗洛伊德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精神分析的医学背景 神经病者和精神病者在古代被认为是妖魔附体,随着科学和社会思想的进步,认为精神病学必须从生理的临床的基础出发,并主张精神病理学必须归结为脑子病理学。然后在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的通磁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最终确立了催眠术的概念。直到让内强调把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精神病和神经病的概念才从机体的概念转向心理或精神的概念。精神病因学得到了弗洛伊德的倡导 二、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精神层次理论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二)、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三)、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②肛门期:1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 (四)、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 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