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姆反妇女倾向探析

毛姆反妇女倾向探析

 第23卷 第3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9年 

毛姆反妇女倾向探析

王冬尽

【内容提要】 毛姆创作中的反妇女倾向是学术界不争的事实。从分析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倾向产生和形成的根源是集体无意识。此外,也与他的独特经历有关。

【关键词】 毛姆 小说 反妇女倾向 集体无意识

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毛姆(1874—1965)创作中的反女妇倾向已是公认的事实。本文试从分析心理学的角度对毛姆的这一倾向作初步分析。

纽约的精神分析学家利奥波德 贝拉克分析了毛姆的10个短篇小说后得出的结论说,毛姆最突出的倾向就是反妇女。毛姆认为女人是“男人混乱的起因,她们贪得无厌,焦虑不断,冲突不停,天天如是地破坏,满屋子的暴风雨。”(《毛姆短篇小说选》湖南人民出版社)除了短篇,在另外一些作品中也有贬低妇女的章节。在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的反妇女倾向得到了最充分的暴露。在毛姆90岁高龄时,贝拉克还增建议他去用精神治疗法治一治,以拓展他的情感范围。贝拉克认为,只要对事物分析得更正确一些,毛姆是可以从一个高超的作家上升为艺术大家的。

毛姆的反妇女倾向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呢?我认为集体无意识是其产生和形成的根源。本世纪卓越的心理学家荣格研究证明,人的心理是通过进化而预先确定了的,个人是同往昔联结在一起的,不仅与自己童年的往昔,更重要的是与种族的往昔相联结,甚至在那以前,还与有机界进化的漫长过程联结在一起。集体无意识是一个储藏所,储藏着人类的原始意象,人从他的祖先那儿继承了这些意象。这里荣格所说的种族意象的继承,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或拥有他的祖先所曾拥有过的那些意象,而是说,它们是一些先天倾向和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

纵观世界文化,几千年来,对女人的轻视作为一种原型,一种集体无意识已深深根植于男人的心理之中。《圣经》创世纪第一章在叙述人类的诞生时,就讲到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的。至少从那时起就决定了人类是以男性为中心,女人则作为附属品。正如西蒙 波娃的专著《第二性——女人》所言,这个世界,男人是第一性,而女人则属于第二性。亚里士多德说:“女人之所以是女人,是因为她们的身体缺少某些性质,也因为这些天然的缺憾而遭受痛苦。”西方文化中这类言论很多。圣汤姆斯说过女人是一个“构造不完全的男人”,是一个在“偶然机会中产生出来的”生物。米舍雷写道:“女人是一种附属的人类……”班达在书中写道:“男人身体的构造和女人不同是有其意义的,女人的构造缺少重

?

72

?

收稿日期:1999年1月15日

要性……没有女人男人能独立思想;没有男人女人就无所适从。”对男人而言,女人只意味着性,是一个性感的动物。在东方,统治中国人思想达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的始创人孔子也说过:“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总而言之,全部文化中,男人是主要的,女人只是附属品;男人是主宰,具有绝对权威。男人对女人的俯视,甚至轻蔑积淀成集体无意识,一代一代遗传下来。毛姆作为男人,他必然会受到集体无意识中这种轻视女人的心理左右。所以,毛姆作品中的反妇女倾向可以从集体无意识中寻到根源。

荣格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思维、情感、知觉等这种种先天倾向,具有以某些特别的方式来反应和行动的先天倾向,这些先天倾向(或潜在意象)的发展和显现完全依赖于个人的后天经验。如果集体无意识中已经预先存在着对女性轻视的先天倾向,那它在个体的情感中就有可能发展为反对妇女的倾向。因为从个体出生的那一天起,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给个人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这些先天倾向显现出来,只需很少一点儿外界刺激就足够了。

毛姆生活中受到的刺激,对他而言显然是过于巨大了。这刺激就是他8岁丧母的痛苦经历。1874年毛姆出生在英国驻法国大使馆。因为3个哥哥都回英国去读书,所以幼年时期的他是享有母亲的专爱的。不幸的是母亲在毛姆8岁那年病逝,这给他的内心留下了永远无法修复的创伤。两年后,父亲死于胃癌。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个创伤表面上渐渐平复,其影响却积淀到潜意识中,也就是荣格所说的个人无意识。丧母造成毛姆对来自女性的无私的温柔的爱的巨大损失,激发了对这种爱的强烈需要,但无父母的他无人可倾诉,只能积压在心头,退入个人无意识之中。一般而言,成年后这种创伤可以通过美满的爱情得到修复,然而这种修复的可能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未能转成现实。最直接的障碍来自毛姆本人。身体上,毛姆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矮个子和丑体型,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病弱的肺。还有,母亲的早逝使毛姆落下了口吃的毛病。爱情之神怎么会青睐他这样的人呢?《人性的枷锁》的主人公菲利浦 凯利的经历、体验正是毛姆青年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部小说写了离群索居、身有残疾的菲利浦的孤独和对交友的渴望。他的生活中没有成功的快乐,没有好意的家庭邀请他去参加舞会,没有一群赞美他的人在身边,有的只是枷锁:生理的枷锁、丧亲之痛的枷锁以及对折磨他的那个女性的爱情的枷锁。童年的丧母之痛,青年时期因爱情的缺乏造成的新的伤痛,它们一起被积淀到毛姆的个人无意识中。正如荣格研究证明的那样,任何曾经体验过的东西都不可能彻底消逝无踪,它们被储存在个人无意识中。毛姆87岁生日的时候,对采访他的人抱怨:在他多次的恋爱中,他“总是爱人的人,从来不是被爱的人。”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风烛残年,毛姆对感情经历充满怨艾的回忆充分证明了在毛姆个人无意识中存在着一个“情结”。个人无意识有一种重要而又有趣的特性,那就是,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心理丛,荣格称之为“情结”。毛姆正是具有了这样一种与母爱相关的情结。在他很多作品中出现了这样的母题:年轻女人难产而死。如成名作《兰贝斯的莉莎》等。然而,恋母情结并没有使毛姆让这种爱泛化,也没有使毛姆对其他女人更宽厚一些,反而使他对母亲以外的女人抱有偏见,且执此偏见不能自拔,由强烈的恋母情结衍化出现明显的反妇女倾向情结。

荣格从大量的观察研究中得出结论:“不是人支配着情结,而是情结支配着人。”情结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神经症状中,这些情结专横暴虐地统治着拥有它的人的生活。

?

73

?

毛姆的一生正是笼罩在反妇女倾向情结的阴影之中,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艺术创作。

在现实生活中,毛姆处理不好与女人的关系。1917年,43岁的毛姆与西莉结婚。他们的女儿莉莎1915年就降临人世了。毛姆和西莉婚前已相识交往多年。女儿出生后,西莉需要孩子有个父亲。毛姆当时已是誉满文坛的剧作家,有这样一个男人做孩子的父亲、自己的丈夫,她觉得蛮光彩。对毛姆而言,他已漂泊半生,需要一个家庭主妇。双方的考虑都很实际,理由也很正当,但是仍旧没有使这场婚姻免于不幸。这段婚姻持续了10年便中止了。双方都感到共同生活的10年是不幸的10年。毛姆婚后不久便逐渐嫌恶起西莉。他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遵从道义的压力才结婚的。所以他认为西莉没有权力对他提出各种要求。他认为自己年岁已大,生活方式不能改变,他必须保证一年中有6个月由秘书赫克斯顿陪同去搜集写作素材。毛姆希望西莉接受他的生活方式,可是西莉做不到。为此,他们经常一吵就吵到深更半夜。西莉后来走上了商人的道路,成了很有名气的室内装饰商,对此毛姆也颇不高兴。

如同毛姆具有双重性格一样,西莉也具有双重性格,她的朋友们认为她热情,富于友情,会增加生活乐趣。毛姆却看不到她的长处。他只感到她设下陷阱害得他跟她结了婚,让她从情感上和财务上把他抽得干瘪瘪的。毛姆恨西莉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毛姆传记的作者特德 摩根说:“他似乎沉浸在仇恨之中。尽情地把造谣中伤和责骂倾注出来。”毛姆的反妇女情结在他的垂暮之年以最直接的方式倾泄在曾与他关系最为亲密的人身上。

在文学创作中,毛姆经常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表达对女人的轻视。这一点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毛姆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和西莉生活在一起,所以当时生活中的感受会折射到作品中去。在这部作品中毛姆通过“我”和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两个角度表达他的反妇女倾向。“我”的表达属议论性的泛泛之谈,抨击面广。诸如:“女人的一种恶习——热衷于同任何一个愿意倾听人讨论自己的私事。”“女人总是喜欢在她们所爱的人临终前表现得宽宏大量,她们的这种偏好叫我实在难以忍受。”“只有女性才能以不息的热情把同一件事重复三遍。”这些还都是有分寸的措辞。思特里克兰德则通过对与他生活过的3个女人的评价,赤裸裸地发泄了对女人的轻视:“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女人是我享乐的工具,我对她们提出什么事业的助手、生活的伴侣这些要求非常讨厌。”思特里克兰德对与他共同生活10年、为他生养了一对儿女的妻子评价说:“以无限的耐心准备把我网罗住,捆住我的手脚。她要把我拉到她那个水平上;她对我这个人一点也不关心,唯一想的是叫我依附于她。”第二个女人勃朗什抛弃丈夫跟他跑出来,最后绝望自杀。他却说,她的自杀不是因为他抛弃了她,而是因为她太傻,因为她精神不健全。他的第三个女人,塔希提岛上的土著姑娘爱塔满足了他对女人的所有要求,他对此的感想是:“女人真是奇怪的动物,你可以像狗一样地对待她们,你可以揍她们揍得两臂酸痛,可是到头来她们还是爱你,基督教认为女人也有灵魂,这实在是个荒谬的幻觉。”思特里克兰德对女人的完全不理解和彻底的轻视是得到了作者毛姆的赞同的,毛姆很欣赏这个人物。

毛姆的反妇女倾向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写女性都是令人不愉快的,毛姆自己的解释是:“我属于一个妇女处于过渡阶段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妇女一般地既无她母亲的优点,也无她女儿的优点。她是一个解放了的奴隶,可是不了解自由

?

74?

的条件。她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她不再是家庭妇女,但还未成为一个好伴侣……。”

不论他个人作何解释,毛姆的反妇女倾向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这种倾向的根源潜藏于集体无意识,经由毛姆个人的痛苦经历触发,深深扎根于他的个人无意识之中,并支配、影响着他的生活和创作。

〔参考文献〕

[1][法]西蒙 波娃著,桑竹影、南珊译:《第二性——女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美]特德 摩根著,梅影等译:《人世的挑战者——毛姆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霍尔等著,冯川译:《荣格心理学入门》,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作者单位:辽宁省政府工委党校,邮编:110032)【责任编辑 杨抱朴】

李贺与巴蜀

《李贺诗集》中今存《蜀国弦》、《巫山高》两首诗,诗中均言三峡一带风物,如“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楚魂寻梦风然,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参以《水经注 三峡》即可明证。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如果李贺不足践巴蜀,是不会有此真切感受的。二诗均为乐府诗,也正如朱自清所云:“集中咏南中风土者颇多,其中固有乐府旧题者,然读其诗,若非曾经身历,当不能如彼之亲切着念。”(《李贺年谱》)李贺对巴蜀是十分向往的,其父晋肃曾为“边上从事”,在蜀地(今四川崇庆)做官,其书童奚奴(即巴童)即其父从蜀地带回,巴蜀的风物给李贺幼小心灵打上很深的烙印。李贺辞却奉礼郎后曾到南方漫游,足迹广及数省,他也有可能到过巴蜀。下面再看两则材料:僧无可有《送李长吉之任东井》诗,诗云:“江盘栈转虚,候吏拜行车。家世维城后,官资宰邑初。市饶黄犊卖,田蹑白云。万里千山路,何因欲寄书?”无可是韩门弟子贾岛的从弟,当通过贾岛与李贺相识。学界有人认为此诗可疑,考李贺生平看不出宰东井迹象,但诗中“江盘栈转虚”颇类玄宗避难幸蜀的路径,难怪钱仲联先生认为“东井”是“蜀地代称”(《李贺年谱会笺》)。刘衍考“东井”为广西贵县(《李贺诗校笺证异》)可为一家之说。李贺宰东井虽系误传,但其远足方位为巴蜀是大有可能的。另,托名戴叔伦的《冬日有怀李贺长吉》诗云:“岁晚斋居寂,情人动我思。每因一樽酒,重和百篇诗。月冷猿啼惨,天高雁归迟。夜郎流落久,何日是归期?”戴叔伦去世后一年李贺始生,显然是他人诗羼入戴集。无论作者是何人,其怀李贺当属无疑。真是无独有偶,诗中“月冷猿啼惨”与贺诗《蜀国弦》、《巫山高》描写的三峡景物契合,所不同的是一为亲历,一为遥想。有论者说李贺无流夜郎之事,殊不知此“夜郎”正是泛指西南地区,可以代指巴蜀。杜牧《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镇全蜀诗十八韵》:“治化轻诸葛,威声慑夜郎。”此亦可为明证。总而言之,如果李贺无巴蜀之行,那么不会把《蜀国弦》、《巫山高》诗中三峡景物描绘得如此真切的;如果李贺不入巴蜀,那么无可和托名戴叔伦的另一位诗人也不会捕风捉影,胡乱编排的。(抱朴)

?

75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