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运行机制的调整,企业设备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革,顺应机制而生的中国石油一建设备管理新模式,逐渐发展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成为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重要基础,已得到企业越来越多员工的认识和关注。

为了普及设备管理知识,进一步贯彻标准、程序文件,确保设备管理在“两个体系”有效运行,在结合设备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之上,编写了设备管理知识手册,旨在为设备管理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指导,内容有偏颇或错误,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目录

1设备管理概述

1.1 设备定义

实际使用寿命在一年以上,在使用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公司规定在2000元以上),且能独立完成至少一道工序或提供某种动能的机器。

1.2设备全过程管理

设备全过程管理就是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技术、经济的综合管理。

实现设备全过程管理,就是要加强全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横向协调,克服设备制造单位与使用单位之间的脱节,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为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创造条件。

1.3 设备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管理

设备有两种形态,即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

一、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

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即为设备实物形态运动过程。

设备投入使用后,由于物理和化学的作用而产生磨损、腐蚀、老化等,使设备实物的技术性能逐渐劣化,因而需要修复与更新。设备实物形态管理就是从实物形态运动过程,研究如何管理设备实物的可靠性、维修性、工艺性、安全环保性及使用中发生的磨损、性能劣化、检查、修复等技术

业务,其目的是使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设备最佳的输出效能。

二、设备的价值形态管理

新购置的设备,经安装调试合格投入使用前,其价值形态表现为财务账面上的原值。设备投入使用后,一方面,设备运行需要资金的继续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折旧,使它的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通过产品销售予以回收,表现为原账面价值的减少,即设备的净值逐渐降低。当设备不再继续使用或报废,通过出售,回收部分剩余价值或残值。

设备价值形态管理就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研究设备价值的运动,即新设备的投资及设备运行中的投资回收,运行中的耗损补偿,维修、技术改造的经济性评价等经济业务。其目的就是使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实物形态是价值形态的载体,价值形态是实物形态的货币表现,二者既对立又统一,设备综合管理的实质就是设备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以追求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标。

1.4 设备管理的方针、原则、主要任务

一、设备管理的方针

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和预防为主。

(1)以效益为中心。就是要建立设备管理的良好运行机制,积极推行设备综合管理,加强企业设备的优化组合,确保企业设备的保值增值。

(2)依靠技术进步。一是适时进行设备更新;二是运用高新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三是推广设备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等管理新手段。

(3)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企业生产经营和设备管理的辨证关系。

(4)预防为主。就是企业为保证设备综合效率,防止设备非正常劣化,在依靠检测,故障诊断等技术的基础之上,逐步向以状态维修为主的维修方式上发展。设备制造部门应听取和收集使用单位的信息资料,不断改进设计水平,提高制造工艺水平,转变传统的设计思想,逐步向“无维修设计”目标努力。

二、设备管理的原则

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1)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指设备制造单位在设计的指导思想上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寿命周期内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等指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要求。设备使用单位正确的使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向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反馈信息。

(2)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这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设备持续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

(3)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这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的有效措施。修理是必要的,但不能一味的追求修理,他阻碍技术进步,经济上也不合算。企业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改造更新旧设备,以技术经济分析为手段,进行设备大修、改造、更新的合理决策。

(4)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包括对设备的设计、制造、规划选型、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等技术活动,以确保设备技术状态完好和

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是指对设备投资费、维持费、折旧费的管理,以及设备的资产经营、优化配置和有效营运,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5)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要求建立从企业领导到一线工人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体制,实行专群结合的全员管理。全员管理有利于设备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广泛开展,专业管理有利于深层次的研究,两者结合有利于实现设备综合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推行设备综合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应实行设备全社会管理与企业设备管理相结合。

三、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为中心,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备管理体制,实行设备综合管理,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不断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降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1.5 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

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更新与改造,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不断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公司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服务。

1.6 衡量设备管理水平的标志

设备管理工作涉及到资金、物资、劳动组织、技术、经济、生产经营目标等各方面,要检验和衡量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和健全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它可以定量评价设备管理工作的绩效,因此,

设备技术经济指标是衡量设备管理水平的标志。

一、技术指标

(1)设备利用率=实际作业台班/制度台班×100%

(2)设备完好率=设备完好台日数/设备制度台日数×100%

(3)设备大修理计划完成率=实际完成大修理台数/计划大修理台数×100%

(4)设备综合效率=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

(5)完全有效生产率=设备利用率×设备综合效率

二、经济指标

(1)设备新度系数=年末设备净值/年末设备原值

(2)设备资产保值增值率=年末设备总净值/年初设备总净值×100% (3)投资回收期=投资总额/(年均利润+年均折旧)

(4)净资产收益率=年均利润/设备净值×100%

三、常用考核指标

(1)设备利用率(2)设备完好率(3)设备大修理计划完成率(4)无重大、特大设备事故(5)设备新度系数(6)净资产收益率

2 设备前期管理

根据设备综合管理理论,企业应实行设备全过程管理,即从设备的规划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前期管理和使用管理两个阶段。企业设备前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含设备的规划、选型与购置、验

收、安装与调试等。

2.1 设备规划

设备规划又称设备投资规划,是企业中长期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投资规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之上,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制订和执行设备规划对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产品质量提高,扩大再生产以及其它技术措施的实施,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因此,设备规划的制订必须首先由企业生产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在全面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前提下,提出规划草案,经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讨论、修改整理后,送企业领导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即成为正式设备规划,并下达设备管理部门执行。

2.2 设备选型与购置

一、选型的基本原则

(1)生产适用所选购的设备应与本企业生产及扩大再生产规模相适应。

(2)技术先进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要求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保持先进水平,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设备技术寿命,并满足HSE的要求。

(3)经济合理要求设备价格合理,在使用过程中能耗、维护费用低,并且投资回收期较短。

二、选型应注意的问题

(1)设备的生产效率;(2)设备的工作精度;(3)设备的能耗指标;(4)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5)设备的安全性与环保性;(6)设备的配

套要求;(7)设备主要零部件的互换性;(8)设备操作性;(9)设备操作技术要求;(10)设备的经济性;(11)设备的交货期及售后服务条件。

三、设备购置

设备的购置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于单台设备价值较低的设备,通过调研、选型分析后,直接与制造商或经销商签订合同;二是对于价值较高的设备(按集团公司的要求,单台设备价值在100万元以上的设备),要求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

设备的招标分为三种方式:(1)公开招标。公开刊登招标广告,含国际性竞争招标和国内竞争性招标;(2)邀请招标。即不公开刊登招标广告,根据事前的调查,对国内有资格的经销商或制造商直接发出投标邀请;(3)议标(又称谈判招标)。它是非公开、非竞争性招标,它是由招标人物色几家厂家直接进行合同谈判。

设备购置要签订合同,设备购置合同的签订,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规定,对方应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经双方签章(加盖合同专用章)、签字后,才具有法律效力。国内合同的主要内容(1)设备名称、规格型号;(2)数量和质量;(3)合同价格及付款方式;(4)交货期限及交货地点、运输方式及费用;(5)违约责任;(6)未尽事宜的解决方式;(7)附件技术协议及售后服务承诺。

设备订货合同签订后,设备在制造过程中,要对设备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作好监造工作,要求厂家作好设备制造的过程控制。

2.3 设备验收

设备货验收包括设备出厂前的验收和设备到货后的验收两部分。

一、设备出厂前的验收主要是针对重要设备而言,在工程工期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设备正点投入使用,在设备出厂前,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厂家进行初步验收,并监督发货情况。这样尽可能避免设备零部件的错发和漏发,尽可能避免货运装车、封车不规范而造成的设备损坏,为设备正常安装提供保证。

二、设备到货验收包含设备到货的及时性和设备完整性两方面。

1、设备到货的及时性(1)不允许提前太多的时间到货,否则设备购买者将增加占地费、保管费以及可能造成的设备损坏;(2)不准延期到货,否则将影响工程的工期。

2、设备完整性(1)设备到货的交接及保管工作;(2)组织相关部门验收,按照设备装相单,对设备及设备部件、备件、技术资料进行清点,并作好清点记录,仔细检查设备有无损伤,有损伤的部位要作好损伤检测及记录工作;(3)有损伤的设备要作好索赔工作;(4)填写到货验收记录。

2.4 设备安装与调试

一、设备安装

车间、预制厂设备安装定位的基本原则: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及维护、检修、安全、工序连接等方面的要求,具体考虑下列因素(1)适应工艺流程的需要;(2)保证最短的生产流程,方便工件的存放、运输;(3)满足设备维护、维修、安全操作的需要;(4)平面布置排列整齐、美观。

设备基础施工严格按照基础图纸施工,安装好预埋件,并作好基础的验收工作。

设备安装主要内容(1)制订安装工作流程;(2)清洗设备;(3)安

装地脚螺栓;(4)安装垫铁;(5)设备就位调整;(6)安装验收。

二、设备调试

设备调试主要内容(1)空载试运;(2)静负荷试运,指含额定负荷试运和1.25倍超负荷试运;(3)动负荷试运,指1.1倍额定负荷试运。

三、设备交付使用验收

需要进行安装与调试的设备,设备试运完毕后,由使用单位设备部门牵头,会同技术部门、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安装单位对整个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予以验收,合格后在验收单上签字认可,并填写设备安装与调试验收移交记录。对于不符合项,要求安装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毕后按以上程序重新组织验收,直到安装调试验收合格为止,最后由使用单位设备部门编写设备安装验收报告。

3 设备使用管理

3.1设备入库与调拨管理

设备购置完毕后,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办理入库手续需附上领导批复报告或公司设备部门、财务资产部门联合签发的设备准购证,同时办理资产调拨手续。为了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工作流程,公司设备部门已将原来的设备入库单和设备调拨单二合一。

3.2设备台账与档案管理

设备办理入库后,要及时按照《机械设备管理标准》要求,建立设备台账与设备档案,内容要齐全,资料要规范。同时,将设备相关信息录入

公司物资装备管理网中,便于公司及时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掌握设备的使用状况与分布,有利于对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3.3 现场设备管理组织机构与制度

抓好现场设备管理工作,一要靠组织,二要靠制度。首先,应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及《机械设备管理标准》的要求,建立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合理配备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只有组织落实,人员到位,才能较好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其次,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现场设备管理应建立以下基本制度。

一、机长负责制

实行机长负责制,是全员设备管理的重要体现;建立设备管理机长负责激励机制,明确机长的职责、义务,明确奖惩规定,是管好现场设备的有效途径。

二、“三检制”

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在设备开机前、设备运行中、设备关机后对设备进行检查,通过例行检查,及时排除隐藏的设备故障,防止设备故障扩大。

三、定期检查制度

现场设备管理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检查设备的技术状况与运行状态;检查设备操作人员,是否按照设备操作与保养规程,操作保养设备;机长是否认真负责,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等。

四、定期对设备技术状况进行评价制度

定期对设备技术状况进行评价,是现场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设备设施及工作环境管理程序及设备设施完整行管理程序的一项重要内

容,评价后应填写《设备技术状况评价表》。

3.4 现场设备标牌管理

现场设备应有齐全的设备铭牌、公司资产标牌、设备机长挂牌。机长牌要求如下:长80mm,宽40mm,厚度为0.5-1mm铁牌,采用白底红字,字迹要求工整。

现场使用的卷板机、剪板机、卷扬机、龙门吊、桥式吊车、锅炉、烘干房、电焊机房等应悬挂安全操作规程牌。安全操作规程牌要求如下:长500mm,宽350mm,厚度为1.5-2mm铁牌,采用白底红字,字迹要求工整,牌面清晰。

3.5 设备本体与周围环境

一、对设备本体的要求

1、摆放整齐、表面清洁、润滑良好、安全接地。

2、零部件、附属装置齐全,紧固、调整、防腐好。

二、对设备周围环境的要求

1、焊机房内应无管件、弯头、配件,地面无尘土,焊机上无放置焊条、面罩、砂轮片等工具物品;把线盘整齐,挂放有序,面罩、焊条、保温筒等放置整齐。

2、卷板机槽内应及时清扫,槽内、机体上应无氧化铁,无尘土、无积水。

3、剪板机前后应无成料、废料,周围应无杂草、无垃圾,保持环境清洁。

4、剪板机、卷板机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5、其它独立作业的设备应放置在平坦,无杂草、无杂物,地势较高的坚实的水泥或砂石地面上工作,禁止设备在倾斜状态下作业。

3.6 电焊机的使用

1、电焊机应放置在电焊机房内。公司自制的旧电焊机房统一喷兰色,并写有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黄色字样;新购置的每4台电焊机制作一栋电焊机房,由生产厂家统一制作,颜色统一喷兰色,并写有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黄色字样,字体采用宋体,字号用初号字。电焊机房应安全接地,因局部作业需将焊机露天作业的,应作好防晒及防雨雪措施。焊机把线应使用标准把线,截面积不得小于35mm2,地线应使用铜导线连接,把线、地线禁止用铝线代替。

2、地线与平台、装置之间的搭铁连接,应使用宽度50mm的扁铁,平台搭接,不得使用钢筋或圆钢代替。

3、焊机接线应全部采用终端连接,把线之间连接也应使用终端,用绝缘胶布包扎完好。

4、禁止将电焊把线盘绕在一起作业。

3.7 设备防护管理

1、电气仪表调校设备应做到进房作业。

2、对于无法进房作业的设备,应作好防雨雪措施,应使用蓬布遮挡,蓬布大小以能完全遮住设备为基准,。

3、禁止设备在蓬布覆盖情况下作业。

4、闲置设备应集中存放,并进库或进棚,在无库无棚情况下,应放置在坚实的水泥或砂石地面上,下面用道木垫起,禁止放置于泥土之中或直

接放于地下,上面用蓬布遮盖,蓬布大小以能完全盖住全部的闲置设备为基准。

5、闲置设备存放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保养。

6、剪板机应搭设防护棚,卷板机应制作可移动的轮式活动罩,卷板机操作台应制作保护箱,以使卷板机受到保护,防止损坏。

4 设备保养与维修

4.1 设备保养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性的进行维护保养,尽可能地保持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维护保养就是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经常的检查、调整和处理。

一、三级保养制

我国在总结计划预修制的基础之上,提出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以保养为主、保修结合的保养修理制。三级保养制将经常性的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分为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和二及保养等三种级别的保养。

1、日常维护保养

日常维护保养简称日保或例行保养。它是操作工人每天必须进行的保养,主要内容包括:班前班后检查,清洁设备各个部位,检查润滑部位,使设备经常保持润滑清洁;班中认真观察、听诊设备运转情况,及时排除小故障,并认真作好交接班记录。

2、一级保养

一级保养简称一保或定期保养。这是一项有计划定期进行的维护保养工作。它是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辅导,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调整设备各个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等一系列的工作。一保完成后应作好记录并由设备员组织验收,一保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设备故障,消除隐患。

3、二级保养

二级保养简称二保。这是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对设备的规定部位进行分解检查和修理。其内容除一保内容外,还要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修理,以及更换磨损件,对润滑系统清洗、换油,对电气系统进行检查和修理。二保完成后,维修工应详细填写检修记录,由设备员和操作工人验收,检修记录交设备员存档。二级保养的目的是使设备达到完好标准,延长大修周期。

二、设备点检制

设备点检制是日本TPM(Total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员生产维修)中的一项内容。这种制度将维修管理的重心由保养转移到了检查,可使设备的异常和劣化能早期发现,避免因突发故障而导致的损失,它代表了保养修理制的最新发展阶段,在这里作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所谓点检制,是指为了维护设备所规定的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检查标准、内容和周期,由操作工、专业点检工或专业技术人员凭感觉和简单测试工具,对设备进行检查,并依据标准判断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决定维护检修工作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点检工作一般分为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两类。日常点检主要由操作工

进行,定期点检主要由专业点检工负责,操作工配合,这种点检经常是连检带修。

为作好点检工作,应遵循下列基本要求:

(1)实行全员管理。只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有效实现这种以预防为主的点检制。

(2)设置专职点检员。

(3)点检员应有相应的管理职能、职权。

(4)要有一套科学的点检标准、点检表和制度。

点检工作的方法可归纳为12个工作环节,如下图:

定标定项检查处理

定点定法改进评价定期定人记录分析

(1)定点:确定设备需要检查的维护点。

(2)定标:制定检查、处理标准。

(3)定期:按点的不同确定检查周期。

(4)定项:检查的项目要明确作出规定,一点也可能有多项。

(5)定人:确定检查人。

(6)定法:确定检查方法和检查手段。

(7)检查:检查的环境条件,是停机还是运行,设备解体或不解体。

(8)记录:逐点检查,按规定格式认真记录。

(9)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情况。

(10)分析:对检查记录和处理记录进行定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将分析情况反馈给管理部门。

(11)改进:根据记录和分析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12)评价:对每一项的改进都要进行评价,要看经济效果,然后不断完善,进行循环往复的实施,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4.2设备维修

4.2.1设备的磨损

设备购置后,无论是使用还是闲置,都会发生磨损,设备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1、有形磨损(又称物理磨损)

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在外力或自然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磨损。设备的有形磨损导致设备的性能、精度等的降低,使得设备的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增加,效率降低,反映了设备使用价值的降低。

2、无形磨损(又称经济磨损)

设备的结构和性能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技术的进步,制造同类设备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致使原设备相对贬值;或者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创造出性能更完善,效率更高的设备,使原有设备相对陈旧落后,其经济效益相对降低而发生贬值。

3、两种磨损的特点及补偿方式对比

4.2.2 设备寿命的概念

设备的寿命分自然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

1、自然寿命

设备的自然寿命,又称物质寿命,它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直到因物质磨损而不能继续使用、报废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它主要是由设备的有形磨损所决定的。搞好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可以延长设备的自然寿命,但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设备的磨损,因为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设备不断老化,维修所支付的费用也逐渐增加,从而出现经济上不合理的使用阶段。

2、技术寿命

设备的技术寿命就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延续的时间。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产品的质量和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不断涌现出技术上更先进、性能更完美的机械设备,这就使得原有设备虽还能继续使用,但不能保证产品的精度、质量和技术要求。由此可见,技术寿命主要是由设备的无形磨损所决定的,它一般比自然寿命要短,而且科学技术进步越快,技术寿命越短。

3、经济寿命

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到因继续使用在经济上不合算而被更新所经历的时间,它主要由设备年消耗成本和设备年运行成本两个因素决定。

设备年消耗成本就是每年所分摊的设备购置费和资金占用费,它随着设备使用年限增加而降低。

设备年运行成本是指维持设备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它随着设备使用年限增加而增加。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年均总成本是时间的函数,这就存在着使用到某一年份,其平均综合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在这一时间前后,平均综合成本都将会增高。所以设备的经济寿命是从经济的观点确定的设备更新的最佳时刻

设备经济寿命估算公式

其中:P—设备目前实际价值

L N—第N年末的设备净残值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考试题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设备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 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b )。 (a)设备管理是从设备购置直到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过程的管理; (b)设备管理是从企业领导到设备使用者全员参加的管理; (c)设备管理是是设备维修与日常检查管理。 2、预计连续停用( 1 )个月以上的设备,应办理封存。设备封存、启封要填写“设备封存(启封)申请表” (1)、3;(2)、6;(3)、9;(4)、12。 3、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是设备管理工作过程中重要环节,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a)、设备管理工作应执行以“维护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 (b)、设备管理专职的工作主要是日常检查及资产管理,设备检修是维修人员的事。(c)、设备管理是保证设备安全使用,与设备技术改造无关。 (d)、设备管理主要考虑设备的使用状况良好即可,与设备是否符合各时期生产需要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 1、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设备,应当报废。(a、b、c、d、e、f) (a). 主要结构和部件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或修复费用过大、不经济的。 (b). 因设备陈旧、技术性能低、无利用改造价值的。

(c). 因事故及意外灾害造成严重破坏,无法修复的。 (d). 因改建、扩建工程需要,必须拆除的。 (e). 因能耗过大,无法改造,继续使用得不偿失的。 (f). 国家明令淘汰的。 2、设备管理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是指:(a、b、c、d) (a). 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 (b). 设备完好率。 (c). 设备故障停机率。 (d). 设备新度系数。 (e). 设备价值。 (f). 设备先进程度。 3、设备的合理购置主要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原则。一般应从设备的配套、工作效率、可维修性和精度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购置。(a、b、c、d)(a). 通用性。 (b). 耐用性。 (c). 节能性。 (d).环保性。 4、数控设备加工精度出现偏差而机械系统没有明显故障时,主要从以下方面几方面进行修正。(a、b、d) (a)机床参数修正 (b)刀具参数修正 (c)机械系统修复 (d)加工控制过程修正

设备管理培训资料

设备管理培训资料 1、设备管理基本知识 1、操作设备 1.1员工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经过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操作、维护要求等方面的基本技术知识教育和安全操作理论和实践培训,如操作人员在培训期间上机操作,必须有师傅、班长给予现场指导。 1.2对于特殊工种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国家相关部培训合格后,由劳动局发特殊工种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此项工作由车间申报,人力资源部进行组织培训。 2、设备交接班、点检制度 2.1《设备点检、保养基准》 作用:一方面起着指导操作者设备点检、保养作用,另一方面起着设备交接班的作用。操作者在操作机床前要按《设备点检、保养基准》的要求对机床进行点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不能自行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维修人员进行解决。操作者须将本班设备运行情况,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故障维修情况等详细记录下来;两班制或多班制生产的人员要做好交接工作,并签字认可,认真填写点检、保养记录。 2.2设备点检、保养记录单 保持清洁、完整、不准撕毁、涂改与丢失,操作工用完后须交到本部门设备管理人员处,然后上交工程技术部,以旧换新。维修人员依据设备点检、保养记录单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故障,并从中分析设备技术状态,为设备管理与维修提供信息,违反设备点检、保养规定,严格按考核细则执行。 3设备的维护 3.1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 a、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设备零部件及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b、清洁:设备内外清洁、各部位无漏油、漏水、漏气(汽)、漏电现象,无积尘和垃圾; c、润滑:按时、按质、按量加油、换油,保持油路畅通,合理润滑; d、安全:按有关规定合理使用设备、精心维护、监测异常,不出事故。 3.2设备维护的类别及要求 设备维护也叫保养,目前企业大多施行日常维护、一级保养、预防性维护、预知性维护。 3.2.1日常维护 设备的日常维护包括每班和周末维护两种,由操作者负责执行。 3.2.1.1每班维护 每班维护要求操作者在班前、班中、班后进行设备检查和润滑;班内严格按设备操作维护规程正确使用设备;按设备点检、保养基准检查和保养设备,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操作者不能排除的故障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给予检修,属重点及主要生产设备的,其操作工还应按要求填写《设备点检、保养记录》,下班前对设备进行认真清扫和擦试,并进行必要的除油。 3.2.2一级保养

设备管理试题与答案

设备管理试题与答案 1设备管理是以设备寿命的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目标全员参加的综合性经营管理工作。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 2、使用单位的设备三好是指:管好、用好、修好。 3、设备生产维护的四项要求是整齐、安全、清洁、润滑良好。 4、设备的润滑管理坚持五项的原则:定人、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5、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是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6、点检定修制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其实质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维修机制。设备的点检分为三类日常、定期、专项。 7、设备检查方法有直接检查、间接检查及状态检测。 8、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凭证管理、数据管理、定额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 9、设备的维护保养的主要工作是三种检修、保养、维护性修理。 10、事故处理的原则: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人及群众不放过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11 备件库存管理,备件定额管理,备件计划管理,备件技术管理,核心是完善设备备品配件台账.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22 分) 1、设备定修是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检修的原则和设备点检结果确定检修内容、检修周期和工期,并严格按计划实施设备检修的一种检修管理方式。( ) 2、设备定修是在设备点检、预防检修的条件下进行。( ) 3、设备定修推行“计划值”管理方式,计划值的制定是基于各级设备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积累,要求计划命中率逐步有所提高。( ) 4、设备定修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定期计划检修。( ) 5、设备定修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预防检修。( ) 6、设备定修按检修时间的长短分类,分年度检修、点检基础上的检修和平日小修理。( ) 7、年修是指检修周期较长(一般在一年以上)、检修日期较长(一般为几十天)的停机检修。( ) 8、年修模型是发电设备年度检修中各种等级的年修循环周期的排列组合。( ) 9、点检基础上的检修是对主要生产流程中的设备,按点检结果或轮换检修的计划安排所进行的检修,简称定修,定修项目一般在月度计划中安排。( ) 10、平日小修理是指进行小修理的项目,这种修理项目有的是月度计划中已列入的项目,它的计划一般以周计划的形式下达。( ) 11、设备定修按检修性质分类通常有定期检修、改进性检修、状态检修、故障检修和节日检修。( ) 12、定期检修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性检修,根据设备磨损和老化的统计规律,事先确定检修等级、检修间隔、检修项目、需用的备件及材料等的检修方式。( )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设备基础知识 一、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的方针;企业设备管理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操作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2、设备管理目标;使用设备,维护设备,使设备不出现非计划停车,预知事故,提前处理. 设备管理的原则是;设计.制造与使用恰当合理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使所用设备起到与生产相结合的目的; 3、设备管理的基本工作是;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组织措施,对设备的主程管理,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价值运动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物质运动;包括检修的更换物件,试用运行的物价;价值运动盈利性的操作;包括工作的需要,给买方的设备的运行,不息电力及机械的磨损消耗,所达到的目的 设备维修体制概念: 1、事后维修;即出了故障维修不损坏不维修. 2预防维修:我们点检出了问题,出事故之前做出的反应并及时做出避免故障杜绝事故的发生. 3改善维修,做到利于设备的维护对设,做到备有利的措施. 二、设备的保养与平时的维护 设备的保养;能使所使用的设备延长寿命,起到到设备利用率的最高线;

平时的维护;我们提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对使用设备发线问题及时的做出处理或者将信息反馈给有关负责如果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能造成运行的贬值,严重的后果,可能造成意外设备故障或人员伤亡事故. 三、设备规章制度管理 指导检查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各种规定,是设备管理.使用.点检.维护的各项工作,管理包括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工作,操作管理的约束。 规章制度有以下几点; 1、设备使用维护管理的办法:做到谁使用谁维护的定义。 2、设备检修管理办法:做到做到预警汇报,填写好设备隐患记录,纳 入检修的依据。 3、设备备件管理办法:仓库的备件换件填写与备件工作志,做进、出 换件的依据,确保下次备推上进库的准确性。 4、设备的润滑管理方法:认真点检各传动机构,是否缺油的点检,及 时加油维护,减少机械的有形磨损。 5、设备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是点检与维护的精心度,得到的理论与 实践责任心的工作状态。 6、技术培训的目标: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为目的,努力提高各项工作 的业务水平。 7、设备事故管理办法:设备故障、事故的分析,设备发生事故后,要 及时调查分析、研究,召开分析会并做好调查分析记录,做到举一 反三的厂会精神。

设备管理部检修安全知识考试试卷(最新版)

设备管理部检修安全基础知识考试试卷(2014年) 姓名:管理室: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每题2分,共50分) 1. 年修必须成立年修指挥部,其下设的安全组组长由安保部派专员担任。(Ⅹ) 2. 定修需建立安全管理联络机制与年修的要求相同。(Ⅹ) 3. 检修作业开始前,项目单位点检方须对检修方进行现场书面安全交底,告知其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介质、危险点、周边环境对作业的危害及安全注意事项。(√) 4. 检修方根据点检方的安全交底后即可进入现场进行检修作业。(Ⅹ) 5. 三方联络挂牌过程的责任方为项目单位操作方,检修作业过程的责任方为项目检修方。(√) 6.检修安全重在规范化的现场管理,以消除和控制人的不安全作业状态。(√) 7. 对于进入不能可靠切断,或置换、清洗后可燃物质爆炸下限、有害物质浓度、含氧量仍超出规定安全范围的空间的作业是属于一级受限空间作业。(√) 8.特种设备在停用后如需使用时,必须进行全面检验并且办理启用手续。(√) 9.受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作业者(经审核、批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取得有毒有害危险场所有限空间特种作业操作证。(√) 10.检修工作结束后点检方、检修方共同现场确认后由操作方摘牌,三方在《设备检修三方挂摘牌等记表》上填明工作结束时间,经三方签名后表示工作终结。(Ⅹ) 11.点检当会同检修方到现场进行俩方安全确认。(Ⅹ) 12.检修单位负责验证受限空间作业准许进入条件并签发准入审批表。(√) 13.当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先救人,后打电话给煤防站和急救中心。(Ⅹ)14.点检方检查检修方对策措施落实情况,督促检修作业人员确认以上工作内容后在检修安全技术交底及危险源辨识对策表上书面签字确认。(√) 15.设备检修三方安全联络挂牌实行登记并签字,只有在三方登记确认后,由点检方将签字后的回执联交给检修方后检修工作方可开始。(√) 16、设备检修作业中的工作间断、转移必须进行摘牌,工作重新开始需重新进行挂牌。(√) 17、生产方辨识本单位存在的受限空间,并进行分析(检测)、评估、确定每个受限空间的准许进入条件。(√) 18、项目单位督促检修协力供应商编制受限空间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组织审查。(√) 19.高危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须每天对检修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交底。(√) 20.高危项目安全技术方案审核确认,一级高危项目由项目单位的主管领导牵头组织本厂(部)安全、工程管理人员及检修方进行审核,开工确认签字;二、三级高危项目,由项目单位设备室或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牵头组织本厂(部)安全、工程管理人员及检修方进行审核。(√) 21.项目单位操作方负责组织落实项目的停机、隔离、卸能、气体置换、检测、插安全销、挂牌等安全技能措施,确保检修设备的状态安全。(√) 22.高危项目安全技术方案中涉及使用卷扬机、临时电梯、脚手架等配合作业的,须编制专项方案并与安全技术方案一起提交项目单位审核确认。(√) 23.在煤气区域内或煤气设备附近休息、逗留,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事故。(√) 24.【异常作业】是指在正常生产作业过程中,因突发意外,需及时处理生产故障或设备故障及非正常生产等作业活动。(√) 25.对检修工程(项目)中部分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大危险性的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专项安全措施,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认可后实施。(√)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检修项目施工前期的“八大准备”工作是指: A A. 项目准备、组织准备、方案准备、安措准备、人员准备、工器具准备、物料准备、挂牌准备; B.项目准备、.组织准备、方案准备、安措准备、人员准备、工器具准备、物料准备、准入准备;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试题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在我国,只把直接或间接参与改变劳动对象的()的物质资料才看作 设备。 A. 状态和性质 B.形态和性质 C.状态和性能 D.形态和性能 2、要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就必须用()对设备加以改造。 A.新技术 B.新工艺 C.新材料 D.新设备 3、设备技术落后和()是发生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的重要原因,也是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液体、粉尘,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 A.现场环境恶劣 B.人员操作管理 C.生产工艺落后 D.管理不善 4、经研究表明:在设备规划到50%时,费用的实际支出20%的费用,但已决定了()的设备寿命周期。 A.75% B.85% C.90% D.100% 5、在设备选型中,要把工业装备改进和()同步规划和实施。 A.环境建设 B.可靠性能 C.使用管理 D.费用管理 6、()是系统、机器、产品或零部件在规定条件下和预期使用期限内能完成其功能的概率。 A.可靠性 B.可靠度 C.完好率 D.运转率 7、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购置费+() +拆除费-残值。 A.运行费 B.维修费 C.材料费 D.维持费 8、新设备经过安装、试车、移交,已有了初步的鉴定,但设计、制造和安装中 存在的某些缺陷还未完全暴露出来,因此仍需进一步对新设备进行考核和考验。考核阶段一般为()个月。 A.1-2 B.1-3 C.3-6 D.2-4 9、下面哪一个不是设备管理原则()。 A.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坚持保护环境和节能降 C.坚持维护和计划检修相结合 D.坚持设备润滑与周期更换 10、车间设备员和维修人员都应把工作重点放在()上,强调“预防为 主、养为基础”。 A.维护保养 B.计划检修 C.故障事故 D.备件管理 11、()是预防性维修制的精髓。 A.检查 B.定修 C.加油 D.保养 12、全员生产维修指导思想的“三全”,指的是全效率、()、全员。 A.全过程 B.全记录 C.全系统 D.全设备 13、操作工人应掌握好的“四会”:即会使用、()、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A.会操作 B.会加油 C.会保养 D.会记录 14、()负责设备的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是操作和维修之间的桥 桥梁与核心。

设备管理知识

设备管理知识 发布于:2013-5-6 16:59:26 被浏览617次【打印】【关闭】 一、设备管理 1.生产和设备管理 一般称人[Man], 设备[Machine], 原材料[MATERIAL]为生产3要素(3M)。除此之外,还有工作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ment),环境(Environment)3个要素,这些并称为生产6要素(5M1E)。生产要素是指生产的输入,而生产的输出是生产量[P:Production], 质量[Q:Quality],成本[C:Cost], 交期[D:Delivery], 安全环境卫生[S: Safety, Environment, Health], 作业士气[M: Morale]等6要素。 2.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 事后维护(BM : Breakdown Maintenance) 设备负责人为中心的故障后再维护 预防维护(PM : Preventive Maintenance) 通过预防维护为中心的设备维护管理,追求经济性 改善维护(CM : Corrective Maintenance) 设备负责人追求提高设备性能 维护预防(MP : Maintenance Prevention) 总结维护信息,设计不发生故障的设备 生产维护(PM : Productive Maintenance) 设备负责人对设备全寿命周期进行管理,追求经济性 全面PM(TPM :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生产、开发、销售、采购、管理等全员参与的生产维护 4.设备管理 广义的设备管理是指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从规划、选型、购置、安装、验收、调试、使用、保养、维修、改造直至报废为止的全过程,是通过有效利用设备,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的管理活动。 狭义的设备管理指购置完毕后的维护活动的管理,即,设备保全管理。 5.开动时间和非开动时间 为了测量维护时间,需要对设备相关时间进行分类与定义。这个时间大体上分类为设备实际开动的开动时间(Uptime)和非开动时间(Downtime)。 时间 开动时间非开动时间 实际维护时间准备/换装/调试时间管理延误时间 事后维护定期维护预防维护改良维护 开动时间: 设备为了完成任务实际运转时间。 非开动时间: 设备不执行实际任务的所有时间。 实际维护时间:为了故障修复实施的维护时间。

点检员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西昌公司设备管理以设备 综合效率最大化 为目 标,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以设备 四大标准 为准绳,以点检定修制为核心,以信息化管理为平台,以社会化、专业化维修为依托,推行 全员生产维修(TPM ) 的设备管理制度。 2. 西昌公司的设备管理体系是借鉴国内冶金行业设备 管理的先进思路,传承攀钢钒设备管理理念,以管理科学化为导向,建立以 点检定修制 为核心,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体系。 3. TPM 是指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 防维护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 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 4. 定修是根据设备预防维修的原则,通过点检在掌握设 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的基础上,按照严格的检修周期、检修时间、 检修负荷,安排连续生产系统设备的定期检修。 5. 点检管理的要素包括制订标准、 编制点检计划 、 编制点检路线、点检实施和点检实绩管理。 6. 点检实绩是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资料,它包括实 绩内容和 实绩分析两部分。 7. 种设备检修管理制度,定修制的核心内容是 定修模 型 。 8. 设备运行状态管理的目的是减少设备故障时间,降低 维修成本,为设备运行信息管理 和 9. 公司设备系统有针对性的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事 件)、紧急情况,制订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主要包含:应急人员联络体制、 处理方案及手段 等,其目的是提高应急处理效率,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10. 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零件、构件损坏,或虽未损坏但 设备动作不正常或控制失灵,而需停产检查、调整,其设备停机时间在 0.083小时 及以上 2 小时以下,且设备直接损失费在 5万元 以下者,称为设备故障。 11. 设备备件按照资金来源渠道分为 技改设备备件 、 动化设备备件、生产维修设备备件和检修设备备件。 12. 备件库存储备资金指标由库存指标和机旁指标组成,其总指标由 设备管理部门控制与管理,并按公司要求制定相关的检查考核办法。 生产单位 对本单位库存及机旁指标实施控制与管理,并按公司检查考核办法制定本单位的检查考核办法。 13. “三化”管理是指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研究和技术进步,推进设备备件国产化、长寿化和通用化,不断改善设备 运行状态 和降低 运行成本 的一系列技术转化、改进工作。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TPM 的三全是指:( B 、全员、全系统、全效率)。 2. 推行 TPM 要从以下三大要素的实施方面下功夫(C 、提高技能、改进面貌、改善环境)。 3. TPM 推进过程大体上分4个阶段(D 、12)个具体步骤。 4. 全员生产维修中的自主活动小组一般由(A 、3-10)人组成,组长由民主选举产生。 5. 点检实绩的分析方法包括排列图法、倾向管理法和(A 、圆图比较法)。 6. 设备管理通过对设备的各项维修活动,使设备达到综合效率最高、故障最少、维修费用投入(C 、最合理)的目标。 7. 从点检作业区、设备管理室到二级厂,再到公司每月召开一次实绩分析会,称为设备(A 、管理研讨会)。 8. 定修就是在点检的基础上,在主作业线设备(或对主作业线生产有重大影响的设备)停机(停产)条件下,按(D 、定修模型)进行的计划检修。 9. 通常定修项目的委托提出时间规定为定修实施前(C 、5-10)天,以保证定修计划能得到准确顺利的实施。 10. 凡不影响主作业线生产,随时可安排停机进行的计划检修称(B 、日修)。 11. TPM 的五大支柱包括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设备终生全系统的预防维修、所有(A 、部门)都参加、从最高层管理人员到工人全体参加和实行动机管理,即通过小组活动推进生产维修。 12. TPM 的最终目的是要减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D 、八)大损失。 13. 各单位需(C 、每月)进行关键设备功能、精度管理实绩的统计分析。 14. 定修管理上采用(B 、PDCA ) 工作方法,使定修管理 不断得到修正、提 高、完善与优化。 15. 在公司编制下一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前(A 、两)个月由设备部下发通知,布 置定修模型设定工作及要求。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 西昌公司借鉴了国内先进企业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建设经验,传承了攀钢钒设备管理传统,充分发挥二级单位设备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建立了两级设备管理机构。 ( √ ) 2. 二级单位负责本单位维修项目的立项审批、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及维修项目的后评估工作。 ( × ) 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维护西昌公司《通用设备选型目录》、《测量设备选型目录》和《服务供方指导目录》。( √ ) 4. 西昌公司的设备管理制度包含“四大标准”和“三大规程”。( √ ) 5. TPM 的三全者之间关系是:全员是基础、全系统是载体、全效率是结果。( × ) 6. TPM 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建立一套严谨的、科学的、规范化的设备管理模式;树立全新的企业形象 。( √ ) 7. TPM 的 5S 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保养。 ( × ) 8. TPM 推进过程的四个阶段分为准备阶段、开始阶段、实施推进阶段和巩固阶段。 ( √ ) 9. 定修是根据设备预防维修的原则,通过点检在掌握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的基础上,按照严格的检修周期、检修时间、检修负荷,安排连续生产系统设备的定期检修。( √ ) 10. 定修计划的制定、调整、实施和管理按照定修模型执行,定修计划一旦确立便纳入公司生产计划,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动。( √ ) 11. 定修模型是属于静态型的检修管理方式,使维修管理

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设备及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 一、设备的定义 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中能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它是企业进行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生产效能的决定因素之一。 当代设备的技术进步突飞猛进,朝着大型化、集成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流程化、计算机化、超小型化、技术集密化的方向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二、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 1) 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根据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概念,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设备的一生全过程综合管理。它包括从设备的技术开发、编制规划、研究、方案论证、定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运行)、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也就是设备一生的管理。因此,设备管理就是以设备的一生为出发点,把这个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信息能力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实施对设备的高效管理,最终达到设备寿命周期最长、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 当设备产出一定时,周期设备投人费用越少,设备综合效率就越高。当设备投人一定时,周期设备产出越大,设备综合效率也越高。 如前所述,设备的一生管理基本上可分为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两大部分。在我国,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是分割的,设备的前期管理由规划设计部门和制造厂完成,设备的后期管理由使用单位实施。这种管理体制,制造与使用脱节,约束机制很小,反馈速度缓慢,产品市场化步伐难以迈开,制约了设备一生效能的发挥与其不断创新、提高。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树立设备一生管理的全局观念,加强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努力消除制造与使用脱节的弊端,无疑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2) 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 1)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利用设备体系进行生产活动,生产过程大型化、高参数化、机械 化、自动化、计算机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先进的生产设备多数是机电一体化,集光电技术、气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技术为一体而制成的。 2) 由于生产过程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生产已逐步转向由人操纵自动化控制设备、 由控制设备操纵机器设备直接来完成,逐步完成由操作的技术含量逐渐下降而维修的技术含量却逐步提升的转化。 3) 生产活动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即以最少投人获得最大产出,实现最高的设备 综合效率。而随着科技发展,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现代化企业生产主体已日渐由生产操作人员方面转向设备管理修方面。作为影响企业的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因素,设备的突出作用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设备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管理也是生产力。 4) 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是由设备本身决定的,另一方面又是由设备管理决定的。没有科学 的设备管理,再好的设备也不能发挥好的作用。而前期不太好的设备交由生产企业使用后,经过科学的管理,逐步实现设备完善化,对设备实施精心维修,逐步进行技术改造,进行设备更新,也完全可以使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达到高的综合效率。因此,加强科学的设备管理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也就是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之所在 第二节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设备现代化管理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宏观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但同时又是相对稳定的,它是当时世界公认的先进水平,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同,但各国又都有其特色。它是运用现代先进科技和先进管理方法,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工程。 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思想现代化 树立系统管理观念,建立对设备一生的全系统、全过程、全员综合管理的思想。树立管理是生产力的思想。树立市场、经营、竞争、效益观念。树立信息观念。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管理目标现代化 追求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努力使设备一生各阶段的投人最低,产出最高。

设备管理基本知识讲座

设备管理基本知识讲座 第一节我国现行设备管理体制 一“设备管理条例” 1设备管理条例的特点 中外结合变革、进步 2 我国设备管理制度(基本方针、原则、主要任务) ●三条基本方针 设备管理要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的方针 设备管理要贯彻“促进生产发展”的方针 设备管理要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五个结合 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 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主要任务 保持设备完好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 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取得良好投资效益 二贯彻“95全国设备管理纲要” 1 转变设备管理观念 2 政企分开,改变设备宏观管理模式 实现两个转变: 政府直接管理间接管理;仅对工交管理全社会管理。

3 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重新认识设备管理 考核标准:完好率,停机率,利用率,维修费,闲置率,事故 市场:维修,备件,租赁,调剂,技术信息,咨询 法规:法制,规范 增效:管理,改造,更新 培训:技术、业务、管理思想 第二节设备使用管理 一正确合理使用设备 1 合理配备 配套性平衡性适当柔性 2 合理安排生产 匹配适应性满负荷但不超负荷 3 加强工艺管理 工艺适应设备设备保证工艺 4 设备环境与条件 环境:防腐防潮防尘防振恒温恒湿 条件:监测抽检警报封闭设施保障人员着装 二使用管理

1 正确使用 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定人定机定责 2 建章健制 使用守则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 3 检查监督 班组长设备员 第三节设备维护管理 一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三级维护保养制 1 日常维护保养(日保) 保养人:操作工人 要点:班前检查加油润滑随手清洁处理异常班后维护真实记录坚持不懈周末养护2 一级保养(一保) 保养人:操作工人(主)+维修工人(辅) 要点:定期计划重点拆解清洗检查擦拭润滑间隙调整紧固复位行为规范记录检查3 二级保养(二保) 保养人:维修人员(主)+操作工人(辅) 要点:定期计划系统检查校验仪表全部润滑修复缺陷调整精度损件更换恢复公差 消除泄漏认真记录制订对策标准验查

设备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每题2分) 1、使用单位的设备三好是指:管好、用好、修好。 2、设备生产维护的四项要求是整齐、安全、清洁、润滑良好。 3、设备的润滑管理坚持五项的原则:定 ____ 4、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是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5、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 6、润滑“五定”是指对设备润滑要做到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 7、设备检查方法有直接检查、间接检查及状态检测。 8 事故处理的原则: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过。 9、设备由于严重的有形或无形摩损不能继续使用而退役的为报废。_ 10、设备的维护保养通常划分为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三类。 七、简答题:(每题5分) 1、主要生产设备的完好率怎样标示? 答: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主要生产设备完好台数/主要生产设备总台数X 100% 2、设备完好状态的技术指标是什么? 答:有三条要求、设备性能完好、运转正常,消耗正常无泄漏存在。 3、设备的操作者的五项纪律是什么? 答:1、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滑。3、遵守交接班制度。4、管好工具、附件,不得丢失。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检查,自己不能处理的问 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4、设备报废的条件是什么? 答:(1)超过规定使用年限。(2)因意外灾害的损坏无法修复。(3)影响环保安全无法更新改造。(4)技术性能淘汰不能使用 三、论述题(每题10分) 1、论述精、大、稀、关键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 答:精密、大重型、稀有、关键设备的使用都是企业进行生产极为重要的物资技术基础,是保证实现企业经营方 针和目标的重点设备。因此,对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除达到前述各项要求外,还必须重视以下工作。 1)实行“四定”:定使用人员。定检修人员。定操作维护规程。定维修方式和备件。2)必须严格按设备 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安装设备,每半年检查调整一次安装水平和精度,并作岀详细记录,存档备查。3)对环 境要求(恒温、恒湿、防震、防尘)的高精度设备,企业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设备精度、性能不受影响。 4)严格按照规定加工工艺操作,不允许超性能,超负荷使用设备。精密设备只允许用精加工,加工余量应合理。 5)润滑油料、擦拭材料和清洗剂必须严格按说明书的规定使用,不得随意代用。特别是润滑油、液压油、必须经化 验合格,在加入油箱前必须过滤。6)精密、稀有设备在非工作时间要盖上护罩。如长时间 停歇,有定期进行擦拭、润滑及空运转。7)设备的附件和专用工具,应有专有柜架搁置,妥善保管,保持 清洁,防止锈蚀或碰伤,并不得外借或作他用。 2、简述设备漏油管理方法?答:治理漏油要抓住查、治、管三个环节。 1)查漏点、找原因,治理漏油缺陷首先要查明漏油部位,根据其结构特点,找出漏油的原因。2)多种方法、治理漏油治理漏油可采用堵、封、修、焊、换、改、引接等方案。(1)、堵渗漏、封隙。对铸造的砂眼、气孔,箱体裂纹等,可用环氧树脂、堵漏胶、工业修补剂、铅块等堵漏油点。(2)、焊裂缝、修缺损。(3)、换零件、改结构。(4)引油回箱接住漏油。3)加强管理,巩固查治效果要把治理漏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1、设备 设备一般指生产或生产上所常的机械与装置,就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就是工业企业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 在机械系统,设备通常指机械与动力两大类生产设施。 2、设备管理 目前我国采用并逐步推行的设备管理就是指对设备的一生实行综合管理,即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规划、购置(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及更新。调拨,直至报废各个过程的活动,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与价值运动两个方面。 3、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就是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它就是企业设备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成套设备,系统、单台机械,装置等有形资产。生产设备需要通过在生产成本中提取折旧,以补偿在长期使用中受到的物质与技术上的损耗。 4、设备规划 设备规划包括设备管理工作与新设备设置规划两个方面,设备管理工作规划就是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中、长期(三年或五年)与年度计划。新设备设置规划就是指新设备设置、更新与改过规划、设备规划就是企业开发与生产经营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5、设备综合工程学 设备综合工程学就是指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就是管理、财务、工程技术与其它应用于有形资产的实际活动的综合,其目标为追求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 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活动内容包括:制定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要求与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及各项资产的安装、试运转、维修、改造与更新,并进行有关的信息反馈。 6、全员生产维修(TPM) TPM就是日求现代设备管理维修制度,它就是以达到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确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全系统,涉及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员参加,依靠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来推行的生产维修,概括为:T----全员、全系统、全效率,PM---生产维修(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 7、设备经济寿命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一、维修类型: 1、日常维修。 即设备的检查、清扫、调整、润滑、更换、整理等活动。 2、预防维修。 一般是指对重点设备,以及一般设备中的重点部位进行预防性维修。 3、事后维修。 通常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非重点设备实行故障发生后的维修;二是对事先无法预计的突发故障的修理。 4、改善维修。 这是指在设备修理时,同时进行设备的改装、改造。目的是提高设备的性能、效率、精度、节能等。 5、预知维修。 这是采用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定期或长期的监测,并通过诊断,确定设备的状态以进行必要的维修。 二、设备维修的组织方法: 设备修理应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组织方法,以便不断提高修理工作效率,保证修理质量,缩短设备停修工作时间,降低修理成本。常用的修理组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部件修理法。 这就是事前准备好质量良好的各种部件,修理时,将设备上已损坏的部件拆除,换上准备好的部件,然后再把换下来的部件送去修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节省现场零件拆卸、修理、装配的时间,使停机时间大为缩短。但这种方法需要储备一定的周转部件,占用资金较多,它适用于那些具有大量同类型设备的企业和停工损失严重的关键设备。 2.分部修理法。 这是按照设备各个独立的部分,分别顺序进行修理,每次只修一部分。这种化整为零的修理法,可以减少停机时间,充分利用节假日或非生产时间进行修理,从而增加了设备的生

产时间,它适合于修理时间较长,生产任务较重的设备,以及构造上具有一系列独立的部件的设备。 3.同步化修理法。 这是把生产过程中,在工艺上紧密联系的设备,在修理时,把它们安排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实行修理同步化,以减少停机的次数和停机的时间。这种方法适合于流水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修理、联动设备中的主机与辅机及配套设备等。 三、设备磨损规律 (一)设备磨损发生规律 在设备的运转过程中,它们磨损速度和程度是不同的,设备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2—1所示。 1.初期磨损阶段。这一阶段磨损的速度较快,但时间较短。这是因为设备在开始投产使用时,零件的加工表面不平整,在使用时经过啮合、转动、磨擦,不平整消除了,因而磨损较快,也容易形成间隙。 2.正常磨损阶段。这一阶段磨损的速度比较平稳,磨损量的增长也缓慢。这时,设备进入最佳的技术状态,设备的生产率、产品质量最有保证。 3.剧烈磨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零件的正常磨损被破坏,磨损急剧增加。设备的性能、精度迅速降低,如不及时进行修理,就会产生生产事故和设备事故。因此,在设备进入剧烈磨损阶段以前,就要进行修理。 (二)针对磨损规律应采取的措施

设备管理知识试题

设备管理知识问答 一、设备管理就是非题: 1。企业设备管理得主要任务就就是追求设备得高完好率。(×) 2.企业设备管理要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与预防为主得方针。(√) 3、设备管理工作主要就是技术管理方面得工作。(×) 4.追求良好得设备投资效益就是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得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5。设备管理中不能将设备维修、更新、改造相结合。(×) 6.设备安全优化经济优化运行就就是要追求设备完好可靠与低耗高效得统一。(√) 7。任何设备种类得利用率都不可能超过100%。(×) 8。某台设备综合完好率低意味着该设备技术状况差、(√) 9。设备利用率越高意味着设备经济效益越好、(×) 二问答题: 1。管理局《设备安全“三化三零”双月竞赛活动》中,“三零”得内容就是什么? 答:“三零"得内容就是零缺陷、零故障、零事故。 2、国务院《设备管理条例》就是一个什么性质得文件? 答:《设备管理条例》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得关心与指导下,在广泛调查研究得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后制定得一项重要得法规性文件,就是我国设备管理工作历史经验得基本总结与重要发展、《设备管理条例》得制定与公布,就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发展需要、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与保证我国企业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得一项重要得法规性措施,从此,使我国设备管理工作走上了法治得道路。 3。当前企业怎样才算全面贯彻落实了《设备管理条例》? 答:大致有以下十条: (1)企业各级领导与设备管理有关部门得干部、职工学习与掌握了《条例》与实施办法得基本精神与主要内容。 (2)企业制订了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得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3)企业设置与配备了与生产发展相适应得设备管理机构与人员,并发挥其职能作用。 (4)设备管理得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列入了厂长(经理)任期责任目标与承包经营合同得考核内容。 (5)企业能够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推行设备综合管理,设备前管理工作有明显改进、

设备全员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 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 理方式。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 维修对策。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其实质就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 全员维修制度。其主要内容有; (1)实行全员维修制 (a )凡参加生产过程的一切人员都要参加设备维修工作。生产操作人员负有用 好、维护好设备的直接责任,要承担设备的清扫、紧固、调整、给油脂、小修理和日常点检业务;(b )各 经营、生产管理职能部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都要参加设备管理;(c)设备管理工作纳入公司及各分厂的经营计划,设备管理目标是公司经理及各分厂厂长的任期目标之一。 (2)设备进行预防性管理:通过点检人员对设备进 行点检来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实行有效的计划维修,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延长机件寿命,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保证正常生产,降低维修费用。 (3)以提高生产效益为目标,提高检修计划性。(a) 合理精确地制订定(年)修计划,统一设定定修模型; (b)提高检修人员的工时利用率,检修工作实行标 准化管理。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1)机械磨损;(2)裂纹;(3)塑性断裂和脆性断裂;(4)腐蚀;(5)劣变;(6 )元器件老化等。设备劣化的主要原因 1 ?润滑不良; 2 ?灰尘沾污; 3 ?螺栓松弛; 4 ?受热; 5 ?潮湿; 6 ?保温不良等。 设备润滑的三个要点 (1)油种;(2)给油量;(3)给油周期。 设备劣化的二种型式 (1 )功能下降型:在使用过程中,产量、效率、精度等性能 逐渐降低。 (2)突发故障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坏、 失效,使设备停止工作。 预防劣化的对策 预防劣化对策:预防劣化、测定劣化、修复劣化 预防劣化:(1)日常点检维护:给油脂、更换、调整、紧固、 清扫;(2 )改善维修:维持性能。 测定劣化:点检检查-良否点检、倾向检查。 修复劣化:(1)修理:预防预知维修、事后维修;(2) 更新: 更新、改造。 机械设备的劣化部位 机械设备的劣化一般发生在以下六个部位: (1)机件滑动工作部位; (2)机械传动工作部位; (3)机件旋转工作部位; (4)受力支撑及连接部位; (5)与原料、灰尘接触、粒附部位; (6)受介质腐蚀、沾附部位。 电气设备劣化的主要原因 (1)电的作用;(2)高温及温度变化的作用; (3)机械力的作用;(4)潮湿的作用; (5)化学的作用;(6)宇宙放射线作用。 电气(仪表、计算机)设备的劣化部位 (1)绝缘部位;(2)与介质接触、腐蚀部位; (3)受灰尘污染部位;(4)受温度影响部位; (5)受潮气侵入部位。 第二节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的定义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 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 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 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 缺陷能够得到早期的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 检查称为点检。 设备点检工作的五定”内容 (1) 疋点-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内容; (2) 定法一一-定点检检查方法,是米用五感,还是 工 具、 仪器; (3) 疋标-制订维修标准; (4) 定期一- -设定检查的周期; (5) 疋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点检的分类及分工 (1 )按点检的周期分: (a)日常点检一一由岗位操作工或岗位维修工承担。 (b)短周期点检一一由专职点检员承担。 (c)长周期点检一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检修部门 实施。 (d)精密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技术部门或检修 部门实施。 (e)重点点检一一当设备发生疑点时,对设备进行的解 体检查或精密点检。 (2)按分工划分: (a)操作点检一一由岗位操作工承担。 (b)专业点检——由专业点检、维修人员承担。 (3 )按点检方法划分 (a)解体点检。 (b)非解体点检。 日常点检工作的主要内容 (1 )设备点检一一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 进行检 查; (2)小修理一一小零件的修理和更换; (3)紧固、调整一一弹簧、皮带、螺栓、制动器及限位 器等的紧固和调整; (4)清扫一一隧道、地沟、工作台及各设备的非解体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