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奉贤区2011届高三摸底测试(历史)

上海市奉贤区2011届高三摸底测试(历史)

上海市奉贤区

2011届高三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答在题纸上;

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试卷分为“分叉部分”和“共同部分”。“分叉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考生可以任选一组应答,但不可以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一律以A组计分。“共同部分”为所有考生必须应答的试题。

分叉部分

A组(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料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的大量稻谷的遗存

2.“中州”是我国的古都聚集地,在这里曾发生过武王伐纣、陈桥兵变等历史事件。“中州”

的地理位置应相当于今天的()A.河南B.陕西C.甘肃D.山东

3.民国十三年位于西子湖畔的雷峰塔轰然坍塌,里面没有出现被压了千年的“白娘子”,倒是部分塔砖中秘藏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的经卷散落出来,该经卷宣扬的是()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4.“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该现象应始于下列哪一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A.张衡《二京赋》B.(西晋)左思《三都赋》

C.曹雪芹《石头记》D.(宋)王溥《唐会要》

5.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懂一点文物鉴赏的本领,无疑会有益于我们准确掌握历史信息。请仔细观察和辨别下列铜币的拓片,哪一枚不是赝币()

6.中国科技史大师英国人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他恰如其分地评价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7.著名历史学家柏扬曾说:在中国许多封建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开国君主往往比较英明,但到了第二、第三代帝王时很容易出现危机,这就是所谓的“瓶颈危机”。下列王朝中没有出现“瓶颈危机”的是()A.秦朝B.明朝C.隋朝D.清朝

8.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坚决打击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9.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以下对其创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实质的最准确理解是()A.反对北洋政府B.追求自由和民主 C.反帝反封建D.抨击专制皇权

10.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在给陆相南坎次郎的信中说:“乘此世界金融凋落,露国(苏联)五年计划未完成,支那统一未达以前之机,确实占领我经营30年之满蒙。”该信应写于

()A.1928年12月28日之前B.1931年9月18日之前

C.1936年12月12日之前D.1937年7月7日之前

11.右下方是一张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脱盲证。

毛泽东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反映了

当时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依据图片

信息判断,此证件应出自()

A.土地革命时期

B.建国初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2.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服从议会决议

13.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A.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D.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14.历史地图反映了某一国(或某一地区)的历史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四幅地图是二十世纪欧洲的变迁,其中按时间排序第三位的应是()

A B C D

15.“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以下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大搞舆论攻势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D.进行全面遏制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1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者,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必有责焉耳矣”。

问题:(7分)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历代人志士的不懈追求。近代学者把上文最后三句概括为哪一名言?(1分)

(2)“亡国”与“亡天下”两者的内涵分别是什么?(4分)

(3)为何说后者的爱国主义比前者上升到了新境界?(2分)

17.对于19世纪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先辈曾作如下评价,从物质文明维度来说,19世

纪人类深受发轫于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福音;从精神文明维度来说,列宁曾言,法国大革命以致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这场革命标志下度过的。 问题:(共8分)

(1)英国率先实现了人类社会主体经济的哪一转型?(2分)

(2)这一新型社会有哪些里程碑的标志?(2分)

(3)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对19世纪的世界产生了怎样影响?(4分)

B 组(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海洋文明、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曾分别被称为蓝色文明、黄色文明、绿色文明,其着眼点是三大文明的 ( ) A .审美观念不同 B .政治制度不同 C .地理环境不同 D .技术发展不同 2.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知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如,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 ) A .19世纪中期 B .20世纪初期 C .20世纪中期 D .21世纪初期 3.比较下列《世界人种分布图》,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 A .黄种人分布区域不断扩大 B .分布区域扩大显著的是白种人 C .世界人种只有三种 D .黑人分布区域的显著变化始于20世纪

4.工业革命对家庭功能影响最大的是 ( ) A .生产功能 B .教育功能 C .消费功能 D .繁衍后代功能

图例:

黄种人

白种人

5 ( )

A .《疾病保险法》 C .《贝弗里奇报告》 D .《伊丽莎白济贫法》 6.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贵族政体是指 ( ) A .西周分封制

B .秦朝皇帝制

C .元朝行省制

D .清朝军机处 7.《大国的兴衰》的作者保罗肯尼迪认为:自17世纪以来,传统国际格局下交往的基本主体是 ( ) A .神权国家 B .主权国家 C .酋长国 D .大公国 8.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的含义是 ( ) A .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B .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 C .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 D .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 9.房龙在《美国史纲》中说:“它是一份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它在过去的140年中经历巨大变化。即使是到了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了活力。”这一文件是指 ( ) A .《独立宣言》 B .《邦联条例》 C .《联邦宪法》 D .《权利法案》

1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

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即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 )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11.1944年有人建议:使德国彻底非工业化和重新农业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战后( ) A .扩大美国市场,称霸世界 B .对抗苏联实行冷战 C .防止德国再次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 D .解决长期战争造成的饥荒

12.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沙皇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这决定了俄罗斯现代化的特点( ) A .重工业发展优先于农业 B .经济现代化快于政治现代化 C .政治现代化快于经济现代化 D .以沙皇为中心力图排除外界影响 13.“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

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 A .电报传入 B .电灯传入 C .电话传入 D .英语传入 14.1897年杭州诂经精舍主持人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大变,风气大开,人人

争言西学,我与各位同学抱着古老的遗经不动,这是前人所说的不通世变的鄙儒。”导致俞樾发此慨叹的原因不包括 ( )

我是二战胜利的功臣,我一直致力于维护大英帝国的地位不坠,为何选民不支持我?因为我们

承诺给每

一位英国

公民从摇

篮到坟墓

的社会福

利,得民

心者得天

下呀丘兄!

艾德礼

A .民族危机加深

B .皇帝实行变法

C .通商口岸设立

D .维新思想传播

15.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她起步于煤钢共同体建立,发展于欧洲

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 ) A .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B .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C .苏联咄咄逼人威胁 D .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21年努尔哈赤攻下了辽沈后,即大规模地强迫汉人剃发留辫。1644年清兵攻

占南京后厉行剃发令,“叫官民尽皆剃头”,违抗者“杀无赦”。

材料二: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

蓄发尤增多垢,沐难则卫生非宜,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斥为豚尾。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问题:(共7分)

(1)满族统治者为什么强迫汉人剃发留辫?(1分)

(2)康有为力主断发的理由是?(2分)

(3)断发真正实现是在什么时候,原因是什么?(2分)

(4)上述材料中影响发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7.观察下面图画,回答问题

问题:(共8分)

(1)这幅画反映出欧洲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说出你的依据(3分)

(2)该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在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根据图画可看出作者支持什么教派?(1分)

共同部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8.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 )

A .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C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D .中国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19.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上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

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经学时代”盛行的是 ( ) A .道家传统 B .儒家学说 C .法家思想 D .墨家理论 20

A .北京始终是世界三大城市之一

B .粮食作物的引进是欧美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

C .变化反映了世界金融中心转移

D .欧美城市的发展反映了国际格局的变化

21.1988年1月法国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当被问及什么是法国大革命的最好象征时法国人

把《人权宣言》放在首位。其原因是

( ) A .由制宪会议颁布具有宪法效力 B .它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 .典型地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要求

22.1899年俄国进行人口调查,在其中一张人口调查表上写道:

据此我们不能推断 ( )

A .该人是俄国沙皇

B .君主立宪制确立

C .1861年改革后,地主仍有较大势力

D .该人以地主代表自居

23.2008年,恰逢四年一度奥运会举办年。国际奥委会授权东道主编撰三本宣传手册:(1)

现代奥运会创办者顾拜旦等人的贡献(2)19世纪末至2004年各届奥运会重大花絮(3)每届奥运会的基本情况。如果由你来编写,你认为与三本手册相应的较好的编撰体例是 ( ) A .纪传体 编年体 笔记体 B .编年体 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 C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事本末体 D .纪传体 编年体 纪事本末体 24.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

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 .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 B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 C .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 D .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 25.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26.“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小李同学对此事件非常感兴趣,他

找来了一些资料进行研究,下列哪一项属于一手史料 ( ) ①事变当日《大公报》刊出的按蒋介石密嘱发给报社的专电 ②张学良在1988年写的怀旧诗

③张学良于1955年写的“西安事变反省录” ④电影《西安事变》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7.某工业大国在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它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

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某工业大国”是指 ( ) A .中国 B .美国 C .俄罗斯 D .日本 28.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

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 ) A . 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 . 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 D .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29.某学校准备了下列一组“战争之痛,和平之声”的宣传图片,依据图片信息判断,其中

明显与主题不符的是 ( )

A .步枪里的玫瑰

B .向新纳粹主义说“不”

C.施罗德给遇难者献花D.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30.“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的情况,我终止自己以苏联身份进行的活动。”

此演讲者应该是()A.叶利钦B.斯大林C.戈尔巴乔夫D.普京

31.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与方位词相关的概念,如“南北对话”、“东方”、“西方”等等,这些概念看似方位概念,其实包含了政治、经济内涵。二战后“西方”的本质内涵是()A.西欧资本主义国家B.大西洋两岸欧美发达国家

C.欧洲资本主义国家D.以美国为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32.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

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

C.人民公社,信心膨胀

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45分)

33.真假火烧阿房宫

材料一: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前212年)……先作前殿阿房……阿房宫未成。”又《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材料二: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下》:秦“复起阿房,未成而亡”。

材料三: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材料四: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结果没有发现秦代建筑遗物堆积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更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建筑遗存。据此,阿房宫考古队提出:阿房宫没有建成,它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

阿房宫并不存在。

问题:(共7分)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三、四的观点。(3分)

(2)在上述四段材料中,哪段材料的史学研究价值最低?为什么?(2分)

(3)“火烧阿房宫”已流传千年,在阿房宫遗址考古发掘的成果公布后,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2分)

34.政治的民主化

正如有的学者论述英国时所说:“人民的长期斗争和统治者的适时让步是社会进步的

一种可能形式,它不仅适用于由专制王权向寡头政治的转化,同样也适用于寡头政治向民主制度的过渡。”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问题:(共9分)

(1)上述材料中英国的“专制王权”和“寡头政治”分别是指什么?(2分)其转化是如何实现的?(2分)

(2)为什么说“由专制王权向寡头政治的转化”是社会进步?请根据结合史实说明(2分)。

(3)英国由“寡头政治向民主制度的过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35.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一:威尔逊是美国第一位到欧洲参加大型会议的总统,他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实质上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是对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发起的挑战,势必要受到英、法的抵制。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已不复存在。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了美国、欧共体、日本三驾马车主导的局面。——以上均摘自《高级中学历史课本》(下册)材料四:2003年3月20日,美国撇开联合国悍然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5月1日,乔治.沃克.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事结束。

——摘自2003年5月3日《文汇报》问题:(共9分)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进程?(3分)

(2)谈谈你对国际格局演变的理解?(6分)

36.世纪盛会

从广阔的时空背景看,党的十七大处在三个重要的连接点上:一是处在新中国建立

以来前两个29年同第3个29年的连接点上;二是处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前两个15年同第三个15年的连接点上;三是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个10年后半程与第二个10年的连接点上。

问题:(共9分)

(1)30年前,中共中央召开了哪一盛会?具有什么重大意义?(3分)

(2)新中国建立后的58年中,我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加入国际性组织的两大里程碑分别是什么?其背景是什么?(4分)

(3)这一盛会使新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摘自《文汇报》材料二:1921年,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不久,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他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子在俄国修建了一个汽车工厂。尽管他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主义为敌,却对这笔生意颇为满意。

——据《哈默传》材料三: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当选为美国第32 届总统。他针对当时的实际,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 Recover 、Relief 、Reform。

——据《伟大的博弈》问题:(共11分)

(1)结合材料一概括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不能抄写原文)(2分)

(2)材料二中阿曼德·哈默作为美国人为什么能在当时苏俄办企业?结合材料理解老福特为什么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主义为敌,却对这笔生意颇为满意?(4分)

(3)为什么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富兰克林·罗斯福所推行的新政“三R”又指什么?(4分)

(4)综合上述三段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1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

38.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任何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大变革,无不是思想家们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摇旗呐喊、思想解放的结果,“旗帜”与“思想”引领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试以“旗帜,蕴涵着伟大的变革”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

1.在撰写小论文以前,先概述世界近现代史上旗帜引领社会变革的重要史实3件(6分)

2.以“旗帜,蕴涵着伟大的变革”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可选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也可重点围绕某一国家、某一事件等展开论述。(24分)

注意:

(1)论文须围绕主题展开

(2)论点应由材料支持

(3)论述要层次分明

(4)叙述要清晰连贯

(5)文字要通顺流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B组(适合二期课改的考生)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60分)

16.A (共7分)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分)

(2)“亡国”内涵是改朝换代(或亡封建王朝、亡家天下)。(2分)

“亡天下”内涵是道德沦丧、民族精神消亡。(2分)

(3)由忠君报国的思想发展到抨击专制主义,强调伦理道德、关注民族前景。(2分)17.A(共8分)

(1)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2分)

(2)由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发展到近代工厂制;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跨入电蒸汽时代。

(2分)

(3)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推动各国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答具体事例,言之成理也可得分,4分)16.B(共7分)

(1)逐步消灭汉人民族意识,使其衷心服从满族统治。(1分)

(2)辫子不利于打仗、不便于操作机器、不卫生、易被外国人嘲笑。(任选2点2分)(3)辛亥革命时期;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人民思想解放。(任选2点2分)(4)政治变迁、生产方式转变、审美观差异等。(任选2点2分)

17.B(共8分)

(1)宗教改革运动兴起。(1分)从图中可见天枰上《圣经》重于教皇,肯定基督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否定教皇、教会的权威。(2分)

(2)原因:民族国家形成,王权日益强大;教会腐败堕落;人民反对教会勒索。(2分)影响:新教形成;冲击天主教的精神统治,沉重打击了罗马教会,对广大人民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分,答出2点即可)

(3)新教(路德教)。(1分)

33.(共7分)

(1)材料一:秦始皇作阿房宫前殿,项羽焚烧秦宫室(未说明是否包括阿房宫);材料三:阿房宫已建成但被项羽(楚人)烧掉,秦灭亡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修建了阿房宫等滥用人力物力;材料四:阿房宫未建成,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阿房宫并不存在。(3分)

(2)杜牧的文学作品《阿房宫赋》,因为其中包含的虚构和夸张成分很多。(2分)

(3)从考古材料和挖掘现场看,阿房宫未建成,更没有被烧,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历史解释、历史论点也会有所改变(2分)

34.(共9分)

(1)斯图亚特王朝;1689年后少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克伦威尔)。(2分)。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制订《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2分);

(2)英国初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英国现代化开辟了道路。(2分)

(3)工业革命发生;引起了英国社会深刻革命,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新兴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3分)

35.(共9分)

(1)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多极化趋势。(3分)

(2)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4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所要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不得分。

第二层次:仅与美国的史实相结合进行论证。(2分)

第三层次:与美国的史实和西欧的衰落相结合进行论证。(4分)

第四层次:还能与国际格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相结合进行论证。(6分)

36.(共9分)

(1)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2分)

(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际地位提高,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2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分)(3)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由公有制占主体发展到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成份同时并存。(2分)

37.(共11分)

(1)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产业结构的优化等。(2分)

(2)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人在苏俄开办企业。(2分)

因为苏维埃政府按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保证了外国商人有利可图,有钱可赚。(2分)

(3)1929年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等。(2分)“三R”:指恢复工农业生产;以工代赈解决失业;国家干预企业盲目竞争等措施

(4)政策正确与否看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否代表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政权的稳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等。(1分)

38.(共30分)

1.(共6分)

1848年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这一理论的广泛传播,既是法国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又是十月革命的理论武器。(2分)

欧洲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推动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2分)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为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2分)(符合题意即可给分)

2.(共24分)

副标题鲜明(2分)观点突出(4分)论据典型(8分)论证充分(8分)文字通畅(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