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高考化学第三轮复习练习:专题七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014年高考化学第三轮复习练习:专题七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014年高考化学第三轮复习练习:专题七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014年高考化学第三轮复习练习:专题七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时间:40分钟满分:70分)

小题限时满分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8分,限时15分钟;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仿2013上海高考,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HCOOH+OH-===HCOO-+H2O

B.CO2+H2O HCO3-+H+

C.CO32-+H2O HCO3-+OH-

D.HS-+H2O S2-+H3O+

答案 C

2.(仿2013天津高考,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中,c(H+)·c(OH-) =110-14

B.c(H+)=110-7 mol·L-1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

D.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碱性的强弱

解析B项,温度不确定c(H+)=110-7 mol〃L-1的溶液不一定为中性;C项中0.2 mol·L-

1 CH

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比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

3

电离程度小,所以,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小于0.1 mol〃L-1 CH3COOH 溶液中的c(H+)的2倍;当c(H+)或c(OH-)大于1 mol·L-1时,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就不简便了,所以,当c(H+)或c(OH-)大于1 mol〃L-1时,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c(H+)或c(OH-)来表示。

答案 A

3.(仿2013上海高考,19)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2CN-+H2O+CO2===2HCN+CO32-

B.2HCOOH+CO32-===2HCOO-+H2O+CO2↑

C.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D.中和等浓度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等于后者

解析根据电离常数可知酸性HCOOH>H2CO3>HCN>HCO3-,A错误,B正确;等浓度时,NaCN的水解程度大于HCOONa的水解程度,因此NaCN溶液的pH大于HCOONa 溶液的pH,C错误;等浓度的HCOONa溶液和NaCN溶液,各自的体积未知,消耗的NaOH的量也就不确定,D错误。

答案 B

4.(仿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10)用水稀释0.1 mol·L-1氨水时,溶液中随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c(NH3·H2O)

B.c(NH3·H2O)/c(OH-)

C.n(OH-)和c(H+)

D.c(H+)和c(OH-)的乘积

解析加水促进NH3〃H2O的电离,使n(NH3〃H2O)减小,n(OH-)增大,

c(OH-)减小,但c(H+)和c(OH-)的乘积即K W不变,则c(H+)增大。因此c(NH3〃H2O)/c(OH -)=n(NH3〃H2O)/n(OH-)减小。

答案 B

5.(仿2012海南高考,8)下列有关问题,与盐类的水解有关的是()。

①NH4Cl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②用NaHCO3与Al2(SO4)3两种溶液可

作泡沫灭火剂③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④实验室盛放Na2C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⑤加热蒸干AlCl3溶液得到Al(OH)3固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6.(仿2013天津高考,4)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进行酸碱中和滴定时,无论是酸往碱中滴还是碱往酸中滴,下列操作都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锥形瓶中溶液用滴定管量取) ()。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

B.滴定过程中不慎有液体溅出

C.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D.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解析A项造成标准盐酸浓度变小,所需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B项使消耗盐酸的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C项造成体积小,如果是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造成测定结果偏低,如果是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酸,则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 D

7.(仿2013山东高考,13)常温时,将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混合前:pH(CH3COOH)+pH(NaOH)=14

B.混合后:c(Na+)=c(CH3COO-)+c(OH-)

C.混合前:c(CH3COOH)>c(NaOH)

D.混合后:c(Na+)>c(CH3COO-)>c(OH-)>c(H+)

解析混合前,若pH(CH3COOH)+pH(NaOH)=14,则,c(H+)=c(OH-),CH3COOH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c(CH3COOH)比c(NaOH)大得多,混合后不会呈中性而是呈酸性,故A不正确,C正确;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c(Na+)=c(CH3COO-),故B、D不正确。

答案 C

大题限时争分练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2分,限时25分钟)

8.(仿2012北京高考,25)(满分12分)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

①硫酸、②醋酸溶液、③氢氧化钠溶液、④氯化铵溶液、⑤醋酸铵溶液、⑥硫酸铵溶液、

⑦硫酸氢铵溶液、⑧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

(2)④、⑤、⑦、⑧四种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

(3)将③和④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A.c(Na+)=c(Cl-)>c(OH-)>c(NH4+)

B.c(Na+)=0.1 mol·L-1

C.c(Na+)+c(NH4+)=c(Cl-)+c(OH-)

D.c(H+)>c(OH-)

解析(1)①、②、③抑制水的电离,①中c(H+)=0.2 mol〃L-1,②中c(H+)<0.1 mol·L-1,

③中c(OH-)=0.1 mol·L-1,④促进水的电离,故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

小的顺序是④②③①。(2)NH4HSO4溶液中,H+抑制NH4+水解,CH3COONH4溶液中,CH3COO-促进NH4+的水解,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产生极少的NH4+,故四种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⑦④⑤⑧。(3)NaOH溶液和NH4Cl溶液等浓度等体积混合:NaOH+NH4Cl===NaCl+NH3〃H2O,c(Na+)=c(Cl-)=0.05 mol·L-1,c(OH-)=

c(NH4+)+c(H+),A正确,B错误。根据电荷守恒,C错误。溶液显碱性

c(OH-)>c(H+),D错误。

答案(1)④②③①(2)⑦④⑤⑧(3)A

9.(仿2013广西高考,12)(满分13分)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的数据: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t1<t2,则a________110-14(填“>”、“<”或“=”),做此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 ℃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 mol·L-1,取该溶液1 mL加水稀释至10 mL,

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________。

(3)在t2温度下测得某溶液pH=7,该溶液显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将此

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pH=2,则a∶b=________。

解析(2)c(Na+)=2×5×10-4 mol〃L-1×1 mL

10 mL=1.010

-4 mol〃L-1,而25 ℃时水电离出来

的c(OH-)=1.010-7 mol〃L-1,所以c(Na+)∶c(OH-)=(1.0

10-4)∶(1.010-7)=1 000∶1。(3)t2温度下,pH=6的溶液呈中性,则pH=7的溶液显碱性。

若所得混合液pH=2,即酸过量,c(H+)=1×10-1 mol〃L-1×b L-

1×10-12

1×10-11

mol〃L-1×a L

(a+b) L

=110-2 mol〃L-1,则a∶b=9∶11。

答案(1)>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离子积增大(2)1 000∶1(3)碱9∶11 10.(仿2013北京高考,10)(满分17分)钡(Ba)和锶(Sr)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在地壳中常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BaSO4和SrSO4都是难溶性盐。工业上提取钡和锶时首先将BaSO4和SrSO4转化成难溶弱酸盐。已知:

SrSO4(s) Sr2+(aq)+SO42-(aq)K sp=2.510-7

SrCO3(s) Sr2+(aq)+CO32-(aq)K sp=2.510-9

(1)将SrSO4转化成Sr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理论解释)

(2)对于上述反应,实验证明增大CO32-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有利于提高SrSO4的转化率。

判断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平衡常数K的变化情况(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将________;

②增大CO32-的浓度,平衡常数K将________。

(3)已知,SrSO4和SrCO3在酸中的溶解性与BaSO4和BaCO3类似,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过

程中SrSO4是否完全转化成SrCO3。

实验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实验现象及其相应结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SrSO4转化成SrCO3的离子反应为:SrSO4(s)+CO32-(aq) SrCO3(s)+SO42-(aq),根据沉淀转化的原理,该反应能够发生,是因为K sp(SrCO3)

则SrSO4没有完全转化成SrCO3,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选择稀硫酸,因为Sr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rSO4。

答案(1)SrSO4(s)+CO32-(aq) SrCO3(s)+SO42-(aq)K=c(SO42-)c(CO32-)

K sp(SrCO3)

(2)①减小②不变

(3)盐酸若沉淀完全溶解,则证明SrSO4完全转化成SrCO3,否则,未完全转化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七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苏教版070419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七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苏教 版070419 课时3 化学平衡的移动 [2018备考·最新考纲]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3.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考点层次A→自学、识记、辨析) 1.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 以上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3)平衡特点 1 提醒:①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可以从正反应方向建立,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建立。 ②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③化学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 教材 VS 高考 1.(RJ必修2·P51“思考与交流”改编)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催化剂 +O2加热2SO3,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0 mol,转化率2.(SJ选修4·P512改编)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C B.容器内B的浓度不再变化C.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1 D.A的消耗速率等于C的生成速率的倍 2答案B 3.(溯源题)(海南高考)可逆反应A(g)+达到平衡的是③。①压强不随时间改变②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③c(A)不随时间改变 ④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探源:本考题源于教材SJ选修4 P46“化学平衡状态”,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其判断依据进行了考查。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测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概念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A.强碱和弱碱:每个分子能电离的OH-数目 B.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C.浊液、胶体、溶液:分散剂粒径大小 D.氧化剂、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 解析:碱的强弱分类是根据碱溶于水后,能否完全电离出OH-,能完全电离的碱为强碱,不能完全电离的碱为弱碱,A项错误.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划分的标准是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与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划分分散系的标准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与分散剂无关,C项错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作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作氧化剂,D项正确. 答案:D 2.(2011?佛山模拟)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粒子.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半径最小的是( ) A.雾B.蛋白质溶液 C.石灰乳D.KNO3溶液 解析:在分散系中溶液的分散质粒子最小,又因为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故D符合. 答案:D 3.(2011 ?济南模拟)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解析:烟尘是气溶胶,其中的胶粒带电,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产生电泳现象,使烟尘沉降而除去;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在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胶体的聚沉,然后氢氧化铁与酸反应而溶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胶体. 答案:B 4.(2011?抚顺重点高中协作模拟)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可用于潜水艇推进器等.制备某种磁流体时,将等物质的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所得磁流体黑色粒子直径在5.5~36 nm之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Fe2O3 C.给分散系通电时阳极周围黑色不变 D.该分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根据粒子直径为5.5~36 nm,判断该分散系属于胶体,A错误;Fe2O3是红色物质,B错误;磁流体是胶体,通直流电发生电泳现象,阴阳极周围黑色会发生改变,C错误;该分散系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D 5.(2011?哈尔滨质检)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平衡及其他知识总结

化学平衡及其他知识总结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不存在程度问题 ——化学平衡主要是研究可逆反应的规律,如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情况的影响等 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当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个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的特征:(三大特征)亦可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动”:V 正=V 逆≠0,动态平衡(简称“等”) “定”:外界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浓度不再改变)(简称“定”) “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而建立新平衡(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因——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 正≠V 逆 结果——速率、各组分百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发生变化 方向:V 正>V 逆 向右移动;V 正<V 逆,向左;V 正=V 逆,原平衡不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之亦然。 压强:增大(或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或扩大)的方向移动 温度:升高(或降低)温度,平衡向吸热(或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 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所有的平衡问题都是由速率问题解释的) 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化学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不能改变这种改变) ——勒沙特列原理(亦称平衡移动原理)适合于一切平衡体系。 化学平衡:2NO 2 N 2O 4 电离平衡:NH 3·H 2O NH 4+ +OH — 水解平衡:AlO 2- +2H 2O Al(OH)3+OH — 溶解平衡:NaCl Na ++Cl — 其 它: 平衡理论知识网络图 改变条件)( ) (:固定值因固体和纯液体浓度为改变固全或纯液体的量因浓度不变气体如容积不变时充入惰性速率不变速率改变逆 正程度相同=V V 浓度改变压强 应对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使用催化剂逆正程度不同V V 温度压强 浓度平衡不移动平衡移动溶解 结晶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2020年高三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六)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i 28 S 32 Cl 35.5 Cu 64 一、选择题: 1.五千年中华历史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豆腐的制作过程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B.制作月饼所用的面粉、鸡蛋清和植物油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秦朝兵马俑的制作原料主要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越王勾践剑”的制作原料为青铜,属于合金 【答案】B 【解析】A.豆浆中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加入电解质,胶粒上的电荷被中和,发生聚沉形成豆腐,属于胶体的性质,A正确; B.植物油属于油脂,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秦朝兵马俑的制作原料主要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 D.青铜器属于铜合金,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恒定的熔点和沸点 B.用饱和Na2CO3溶液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C.的名称为2-乙基丙烷 D.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答案】C 【解析】A. 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子中碳原子数不相同,所以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恒定的熔点和沸点,故A正确; B.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故B正确; C. 选定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所以2号位不能存在乙基,的名称为2-甲基 丁烷,故C错误; D. 该有机物中存在手性碳原子,该碳原子为sp3杂化,与与之相连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 面上,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故D正确。故选C。 3.捕获二氧化碳生成甲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19高考热点训练_化学平衡专题训练

高三化学限时训练 征服高考化学计算题之化学平衡一 1.(全国1). 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2)F. 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4(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 kJ·mol?1 2NO2(g)=N2O4(g) ΔH 2=?55.3 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t=62 min时,测得体系中p O2=2.9 kPa,则此时的=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 kP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全国2). 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已知:C(s)+2H2(g)=CH4(g) ΔH=-75 kJ·mol?1 C(s)+O2(g)=CO2(g) ΔH=-394 kJ·mol?1 C(s)+1/2O2(g)=CO(g) ΔH=-111 kJ·mol?1

高考化学平衡大题训练

1.甲醇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甲醇及其可制得产品的沸点如下. 名称甲醇二甲胺二甲基甲酰胺甲醚碳酸二甲酯 结构简式CH3OH (CH3)2NH (CH3)2NCHO CH3OCH3(CH3O)2CO 沸点(℃) 64.7 7.4 153℃﹣24.9 90℃ (1)在425℃、A12O3作催化剂,甲醇与氨气反应可以制得二甲胺.二甲胺显弱碱性,与盐酸反应生成(CH3)2NH2Cl,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甲醇合成二甲基甲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NH3+CO(CH3)2NCHO+2H2O△H若该反应 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H0 (填“>”、“<”或“=“). (3)甲醇制甲醚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 CH3OCH3+H2O△H.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 容器编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CH3OH CH3OCH3H2O Ⅰ387 0.20 x Ⅱ387 0.40 y Ⅲ207 0.20 0.090 0.090 ①x/y=. ②已知387℃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4.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0.1mol CH3OH、0.15mol CH3OCH3和0.10mol H2O,则反应将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③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要进一步提高甲醚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4)以甲醇为主要原料,电化学合成碳酸二甲酯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电源负极为(填“A”或“B“),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若参加反应的O2为 1.12m 3(标 准状况),则制得碳酸二甲酯的质量为kg. 2. (16分)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可用于炼铁,已知:Fe2O3(s)+3C(s)=2Fe (s)+3CO(g) ΔH 1=+489.0 kJ· mol-1, C(s) +CO2(g)=2CO(g) ΔH 2 =+172.5 kJ·mol-1,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与O2设计成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3)CO 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 +3H2(g) CH3OH(g) +H2O(g) 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5。 ①该反应的ΔH 0(填“大于或小于”),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 KⅠKⅡ(填“>、=或<”)。 ② 容器甲乙

高考:化学平衡常数的几种考查形式

化学平衡常数的几种考查形式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邮编 新教材中增加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实施新课标的省几乎年年都考,现将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应用与注意事项以及化学平衡常数计算的几种形式总结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无论反应物起始浓度是大还是小,最后都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例如:mA(g) + nB(g) pC(g) + qD(g), K =c p(C)·c q(D) c m(A)·c n(B)(式中个浓度均为平衡浓度)。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常数,只要温度不变, 对于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就对应一个具体的常数值。 二、应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其浓度可看做“1”,因而不用代入公式(类似化学反应速率中固体和纯液体的处理)。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三、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它能够表示出可逆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一个可逆反应的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可以说,化学平衡常数是一定温度下一个可逆反应本身固有的内在性质的定量体现。 (2)可以利用平衡常数的值作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如对于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在一定温度 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 c =c p(C)·c q(D) c m(A)·c n(B),Q c叫该反应的浓度 熵。若Q c>K,反应向逆向进行;若Q c=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Q c<K,反应向正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四、具体应用举例分析 1. 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的判断 化学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即可判断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 【例题1】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 CO(g) 1 2N2(g)+ CO2(g);△H =-373.4kJ/mol,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2 D B C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2、(NH4)2S0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 内温度和(NH4)2S0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0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0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SO 水解程度增大有关 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2 3 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02的溶解速率有关 3、将1mol M和2mol 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 =40 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4、温度为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反应PCl5(g)?PCl3(g)+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 = 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5、T℃时,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D(g) ΔH<0。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固定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素养提升专项练习题4【含解析】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素养提升专项练习题4 1.(双选)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c与d同周期,d的原子半径小于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B.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C.只有a与其他元素生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b、c、d分别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解析】选A、D。短周期元素中M层电子数是1,则a的核外电子排布是2、8、1,a是Na 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b核外电子排布是2、4,b是C元素;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则c是S元素;c、d的原子处于同一周期,d的原子半径小于c,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d是Cl元素。A项,在上述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l 元素,错误;B项,Na可以形成Na2O、Na2O2两种氧化物,C可以形成CO、CO2两种氧化物,S可以形成SO2、SO3两种氧化物,而Cl元素则可以形成Cl2O、ClO2、ClO3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正确;C项,Na是金属元素,可以与非金属元素C、S、Cl形成离子化合物,正确;D项,C元素可以与H元素形成乙烷,该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错误。 2.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如下表所示: 元素编号元素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 T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X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 Y M层电子数与K层电子数相同 Z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溶于氨水 B.T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非极性键 C.Y与Z的单质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Y的反应要剧烈些 D.X和Y两元素之间有可能形成共价键 【解析】选C。T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所以T为O;常温下X的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则X为N;Y的M层电子数与K层电子数相同,则Y为Mg;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为Al3+,所以Z为Al。A项,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

化学平衡图像专项练习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3.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A.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大题培优)含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大题培优)含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KClO 3,溶液与3NaHSO 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用试剂为10mL0.1mol/LKClO 3,溶液和310mL0.3mol /LNaHSO 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已知: 2334ClO 3HSO Cl 3SO 3H ----++=++。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0~4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Cl v -=________()mol /L min ?。 (2)某同学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在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某小组同学针对这一现象进一步探究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具体方法如表示。 方案 假设 实验操作 Ⅰ 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向烧杯中加入10mL0.1mo//L 的3KClO 溶液和10mL0.3mol/L 的 3NaHSO 溶液, Ⅱ 取10mL0.1mo/L 的3KClO 溶液加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少量NaCl 固体,再加入10mL0.3mol/L 的3NaHSO 溶液 Ⅲ 溶液酸性增强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 分别向a 、b 两只烧杯中加入10mL0.1mol/L 的3KClO 溶液;向烧杯a 中加入1mL 水,向烧杯b 中加入1mL0.2mol/L 的盐酸;再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加入10mL0.3mol/L 的3NaHSO 溶液 ①补全方案Ⅰ中的实验操作:________。 ②方案Ⅱ中的假设为________。 ③除Ⅰ、Ⅱ、Ⅲ中的假设外,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 ④某同学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思考,认为方案Ⅲ中实验操作设计不严谨,请进行改进:________。 ⑤反应后期,化学反应速率变慢的原因是________。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十年高考】2006-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天津卷.2015.T9.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 溶液 【答案】C 【解析】A项,△S>0、△H<0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A选项两条都满足,结合Na与H2O反应的实验常识,选项正确; B项,饱和Na2SO4溶液使蛋白质溶液聚沉,是物理变化,浓硝酸使蛋白质溶液变性而产生沉淀,是化学变化,故原理不一样;C项,控制变量后,结合常识,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催化能力较强,故错误;D项,NH4+可以跟Mg(OH)2溶解出的OH- 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进而促进了Mg(OH)2的溶解,故正确。 天津卷.2015.T12.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 (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 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题意,在此平衡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反应又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说明此平衡为等效平衡,根据恒温恒容条件下等效平衡的原理,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应相等,因此m=2,选项正确; B项,平衡常数的变化只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此反应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故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选项正确;C项,平衡转化率等于变化量跟起始量之比,根据三段式原理,X与Y的变化量是1:2关系,而题目中给定的X与Y 起始量也是1:2关系,因此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选项正确,; D项,根据三段式,结合第一次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10%,可以计算出c(Z)=0.15 mol·L-1,两次平衡为等效平衡,因此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也为0.15 mol·L-1 ,选项错误。 四川卷.2015.T7.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2014高考必备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纲解读】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达方式 t A c v A ??= ) (,式中Δc(A)表示物质A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单位为mol/L ,Δt 表示时间,单位为s (秒)、min (分)、h (时)。v(A)表示物质A 的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是mol/(L ·s)或mol/(L ·min)或mol/(L ·h)。 3.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如:对于化学反应:a A(g) + b B(b) = c C(g) + d D(g),则存在v(A):v(B):v(C):v(D) = a :b :c :d 。 注意:⑴化学反应速率均为正值; 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某种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⑶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固体和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⑷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速率的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是同一个化学反应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反应,所以为相同的速率。所以比较速率时不能只看速率的数值,还要说明是用那种物质表示的速率。 (5)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①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②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③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 A +b B===c C +d D ,比较v (A)a 与v (B)b ,若 v (A)a > v (B) b ,则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 大。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主要因素为内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反应的类型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都会导致反应速率的不同。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填空题(1)及答案

2019 高考化学(人教)一轮优编选:填空题(1)及答案 1.红磷P(s)和Cl 2(g)发生反应生成PCl 3(g)、PCl 5(g),反应过程如下: 2P(s)+ 3Cl 2(g) === 2PCl 3(g) ΔH =-612 kJ·mol - 1 2P(s)+ 5Cl 2(g) ===2PCl 5(g) ΔH =-798 kJ·mol -1 气态 PCl 5生成气态PCl 3和Cl 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PCl 5(g)??PCl 3(g)+ Cl 2(g) ΔH =+93 kJ·mol -1 解析 已知:①2P(s)+3Cl 2(g)===2PCl 3(g) ΔH =-612 kJ·mol -1, ②2P(s)+5Cl 2===2PCl 5(g) ΔH =-798 kJ·mol -1,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即得到气态PCl 5生成气态PCl 3和Cl 2的热化学方程式:PCl 5(g)??PCl 3(g)+Cl 2(g) ΔH =+93 kJ·mol -1。 2.二甲醚也是清洁能源,用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 2CO(g)+4H 2(g)??CH 3OCH 3(g)+H 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 的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投料比n (H 2)n (CO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a 、b 、c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________。 (2)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 B )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 B )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 p ),则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p =________。 答案 (1)a >b >c (2)p (CH 3OCH 3)·p (H 2O )p 2(CO )·p 4(H 2) 解析 (1)反应2CO(g)+4H 2(g)????催化剂 CH 3OCH 3(g)+H 2O(g),增大H 2的浓度,平衡右移,CO 的转化率增大,即投料比n (H 2)n (CO )增大,CO 的转化率增大,故a >b >c 。 3.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工业上可用合成气制备甲醇,反应为CO(g)+2H 2(g)??CH 3OH(g)。某温度下在容积为V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其相关数据如下图;反应开始至平衡时,用H 2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该温度下CO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 题含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 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B.Br2(g)+H2 2HBr C.N2O4 2NO2 D.6NO+4NH3 5N 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 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 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 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 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 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 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 A.67%B.50%C.25%D.5% - 6 -

化学平衡高考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 1.(08年全国理综I ·11)已知:4NH 4(g)+5O 2(g) = 4NO(g)+6H 2O(g),ΔH=-1025kJ ·mol -1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 正确.. 的是C 2.(08年全国理综II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 2 ( g ) + H 2 ( g ) CO(g ) + H 2O( g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 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 CO )的大小顺序是 A A .乙=丁>丙=甲 B .乙>丁>甲>丙 物质 物质的量 实验 CO 2 H 2 CO H 2O 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C . D . 12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催化剂 1000℃ 无催化剂 N O 含量 时间 10×105Pa 1×105Pa A . B . N O 含量 时间 1000℃ 1200℃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3.(08年天津理综·8)对平衡CO 2(g ) CO 2(aq ) .△H =-19.75kJ·mol - 1,为增大 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D A .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 C .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 4.(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H ()CO () O H ()CO (222c c c c K ??=。恒容 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CO 2+H 2 5.(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 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 l ·L -1,c (H I )=4mo 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C A .9 B .16 C .20 D .25 6.(08年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 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D A .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 7.(08年广东理基·36)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 .通入大量O 2 B .增大容器容积 C .移去部分SO 3 D .降低体系温度 8.(08年广东化学·8)将H 2(g)和Br 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 2HBr (g )△H <0,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b 。a 与b 的关系是A 催化剂 高温 T 1碘化氢的量 时 间 T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