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散小波变换

离散小波变换

离散小波变换

长期以来,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在数字信号处理、石油勘探、地震预报、医学断层诊断、编码理论、量子物理及概率论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快速傅氏变换(FFT)和离散小波变换(DWT)算法不断出现,成为数值代数方面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而其意义远远超过了算法研究的范围,进而为诸多科技领域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本章分别对FFT 和DWT 的基本算法作了简单介绍,若需在此方面做进一步研究,可参考文献[2]。

1.1 离散小波变换DWT

1.1.1 离散小波变换DWT 及其串行算法

先对一维小波变换作一简单介绍。设f (x )为一维输入信号,记)2(2)(2/k x x j j jk -=--φφ,

)2(2)(2/k x x j j jk -=--ψψ,这里)(x φ与)(x ψ分别称为定标函数与子波函数,)}({x jk φ与

)}({x jk ψ为二个正交基函数的集合。

记P 0f =f ,在第j 级上的一维离散小波变换DWT(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通过正交投影P j f 与Q j f 将P j -1f 分解为:

∑∑+=+=-k

k

jk

j k jk j k j j j d c f Q f P f P ψ

φ1

其中:∑=-=-+10

12)(p n j n k j k c n h c ,∑=-=-+1

12)(p n j n k j k c n g d )12,...,1,0,,...,2,1(-==j N k L j ,这里,{h (n )}

与{g (n )}分别为低通与高通权系数,它们由基函数)}({x jk φ与)}({x jk ψ来确定,p 为权系数

的长度。}{0n C 为信号的输入数据,N 为输入信号的长度,L 为所需的级数。由上式可见,

每级一维DWT 与一维卷积计算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在DWT 中,输出数据下标增加1时,权系数在输入数据的对应点下标增加2,这称为“间隔取样”。

算法22.3 一维离散小波变换串行算法 输入:c 0=d 0(c 00, c 10,…, c N-10) h=(h 0, h 1,…, h L-1) g=(g 0, g 1,…, g L-1)

输出:c i j , d i j (i=0, 1,…, N/2j-1, j ≥0) Begin (1)j=0, n=N (2)While (n ≥1) do (2.1)for i=0 to n-1 do (2.1.1)c i j+1=0, d i j+1=0

(2.1.2)for k=0 to L-1 do

j n i k k j i j i j

n i) (k k j i j i d g d d c h c c mod )2(11mod 211,

+++++++=+=

end for

end for (2.2)j=j+1, n=n/2 end while End

显然,算法22.3的时间复杂度为O(N*L)。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情况下采用紧支集小波(Compactly Supported Wavelets ),这时相应的尺度系数和小波系数都是有限长度的,不失一般性设尺度系数只有有限个非零值:h 1,…,h N ,N 为偶数,同样取小波使其只有有限个非零值:g 1,…,g N 。为简单起见,设尺度系

数与小波函数都是实数。对有限长度的输入数据序列:M n x c n n ,,2,1,0

==(其余点的值都

看成0),它的离散小波变换为:

k n Z

n j n j k h c c 21-∈+∑=

k n Z

n j n j k g c d 21-∈+∑=

1,,1,0-=J j

其中J 为实际中要求分解的步数,最多不超过log 2M ,其逆变换为

k n Z

k j

k k n Z

k j

k j n h c h c c 221

-∑∈-∑∈-+

=

1,, J j =

注意到尺度系数和输入系列都是有限长度的序列,上述和实际上都只有有限项。若完全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在经过J 步分解后,所得到的J +1个序列1,,1,0,-=J j d j k 和j

k c 的非零项的个数之和一般要大于M ,究竟这个项目增加到了多少?下面来分析一下上述计算过程。

j =0时计算过程为

k n M

n n k

h x c 21

1-=∑=

k n M

n n k g x d 21

1

-=∑=

不难看出,1k c 的非零值范围为:,12,,0,1,,12

-??

?

???-+-=M N k 即有??

????-+=??????+--

=21212N M M N k 个非零值。1

k d 的非零值范围相同。继续往下分解时,非零项出现的规律相似。分解多步后非零项的个数可能比输入序列的长度增加较多。例如,若输入序

列长度为100,N =4,则1k d 有51项非零,2k d 有27项非零,3k d 有15项非零,4

k d 有9项非

零,5k d 有6项非零,6

k d 有4项非零,6

k c 有4项非零。这样分解到6步后得到的序列的非

零项个数的总和为116,超过了输入序列的长度。在数据压缩等应用中,希望总的长度基本不增加,这样可以提高压缩比、减少存储量并减少实现的难度。

可以采用稍微改变计算公式的方法,使输出序列的非零项总和基本上和输入序列的非零项数相等,并且可以完全重构。这种方法也相当于把输入序列进行延长(增加非零项),因而称为延拓法。

只需考虑一步分解的情形,下面考虑第一步分解(j =1)。将输入序列作延拓,若M 为偶数,直接将其按M 为周期延拓;若M 为奇数,首先令01=+M x 。然后按M +1为周期延拓。作了这种延拓后再按前述公式计算,相应的变换矩阵已不再是H 和G ,事实上这时的变换矩阵类似于循环矩阵。例如,当M =8,N =4时矩阵H 变为:

2

1

4

3

43214321432121430

0000000000000000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当M =7,N =4时矩阵H 变为:

1

4

3

321432143211430

00000000000000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从上述的矩阵表示可以看出,两种情况下的矩阵内都有完全相同的行,这说明作了重复计算,因而从矩阵中去掉重复的那一行不会减少任何信息量,也就是说,这时我们可以对矩阵进行截短(即去掉一行),使得所得计算结果仍然可以完全恢复原输入信号。当M =8,N =4时截短后的矩阵为:

??????

????????=43

2

1

43214321

214

30

000000000000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当M =7,N =4时截短后的矩阵为:

??????

????????=3

2

1

43214321

14

3

0000000000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这时的矩阵都只有??

?

???2M 行。分解过程成为:

01HC C = 01GC D =

向量C 1 和D 1都只有??

?

???2M 个元素。重构过程为:

110**D G C H C +=

可以完全重构。矩阵H ,G 有等式

H *H +G *G =I

一般情况下,按上述方式保留矩阵的??

?

???2M 行,可以完全恢复原信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最后的序列的非0元素的个数基本上和输入序列的非0元素个数相同,特别是若输入序列长度为2的幂,则完全相同,而且可以完全重构输入信号。其代价是得到的变换系数D j 中的一些元素已不再是输入序列的离散小波变换系数,对某些应用可能是不适合的,但在数据压缩等应用领域,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Begin

对所有处理器my_rank(my_rank=0,…, p -1)同时执行如下的算法: (1)j =0;

(2)while (j

(2.1)将数据)12/,,1,0(-=j j n N n c 按块分配给p 台处理器 (2.2)将处理器i +1中前L -1个数据发送给处理器i (2.3)处理器i 负责1

+j n c 和)12)1(,,2(1

11

-+=+++j j j n p N

i p N i

n d 的计算 (2.4)j =j +1 end while

End

这里每一步分解后数据1+j n c 和1+j n d 已经是按块存储在P 台处理器上,因此算法第一步中的数据分配除了j =0时需要数据传送外,其余各步不需要数据传送(数据已经到位)。因此,按LogP 模型,算法的总的通信时间为:2(L max(o ,g )+l),远小于计算时间O(N)。 MPI 源程序请参见所附光盘。 [1]. Verlag,1982

[2]. 陈崚.二维正交子波变换的VLSI 并行计算.电子学报,1995,23(02):95-9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