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貌学基本理论与问题作业

地貌学基本理论与问题作业

地貌学基本理论与问题作业
地貌学基本理论与问题作业

一、紧密结合本课中所学,评论英国Dury、美国Walker、Knuepfer和中国李春初关于地貌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的文章。

(一)各文献中的具体论点

1.英国Dury的论点:

⑴文章的题目“地貌学存在的身份危机”指明的是一种普遍现象:地貌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地貌学的学科归属问题,是属于地理学还是属于地质学。Dury论述,地貌学不应属于地理学,而属于地质学更合乎道理,因为地貌学三次大的变革都是由于地质和地质学家的影响。但在研究各种地貌现象和环境影响因素时,应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所以Dury认为,地貌学应实质性地打破学科界限,发展自身特点,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不再附属于某个学科。

⑵对于地貌学的研究内容,Dury认为有两个比较有发展的方向(从当时的角度说):一是研究偶然事件的意义,而不再只是单纯的研究地貌循环模式;二是注重研究气候变化速率,发展气候地貌学。2.美国Walker的论点:

⑴这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地貌学者受教育的优越性;b.从事独立调查研究的优越性和乐趣;c.合作的优越性;d.把我们的世界看作是地貌学科内在的一部分的优越性;e.地貌学工作者的责任。Walker认为地貌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不能简单的说其介于地质学和地理学之间。它的知识不仅可以来自图书馆、教室,还可以来自于实验室和野外。地貌学家不是简单的把地貌看做是一张快照,而是把地貌视为了解地球的一个窗口,通过地貌来研究地球的演变过程。地貌学要求地貌学家要全面地看待问题,懂得如何联系各种不同的地貌现象。

⑵地貌学家如何从自己掌握地有限地貌现象来更全面地反映地球演变呢?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讲就合作精神,将各学科的知识融入地貌学中,使地貌学成为各学科相通的一座桥梁。

⑶由于地貌学的综合性,所以它的研究内容也应有尽有。地貌学家可以从化学、物理、生物、考古、气候等任何角度来研究地貌。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通过研究地貌来预测未来地球的变化。预测未来是科学的功能之一,而地貌学在其中起到了及其重要的地位。研究未来的全球变化,成为地貌学家刻不容缓的神圣使命。

3. Knuepfer的论点:

⑴地貌学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公众眼中,地貌学在处理自然灾害、工程建设以及潜在地貌变化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地貌学研究领域地不断扩大,应用价值也在增强,所处地位更是与日俱增。

⑵对各种地貌现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从中得出的数据与信息有助于政府做出正确的政治决策。

⑶在教育方面,一是要激起公众对地貌学的兴趣;二是要在教室、野外、实验室中进行正规的地貌学教育。为此,要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就普及地貌学知识。可以在一些相关课程(比如地球科学)中加大地貌学的讲授,也可以对公众进行地貌学的科普教育,比如一些全球的或区域的环境问题如何用地貌知识来解释、直接讲述地貌学的贡献等。

⑷在提及地貌学的研究方法时,作者提倡用将今论古的方法。同时,也提出这种方法存在不足,因为同一地貌现象反映的古今环境并非一致。

⑸作者认为,地貌学者应注重研究该学科的发展历史,注重阅读原始材料,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去理解问题,也懂得先进的新理论如何代替旧的不完善理论。

⑺对于地貌学的性质,作者没有明确的表达,但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地理学与社会科学有关,并且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地理学家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地貌信息时更具说服力――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更倾向于将地貌学归为地理学范畴。

4.李春初的论点:

⑴李春初赞同任美锷教授的论述,认为地貌学研究现代地球表面的形状及其发展历史,地表形态是地理环境的因素之一,因此地貌学按其基本性质应属于地理科学的范畴,是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作者认为地质学家与地理学家对地貌的理解有较大差异,所以地理学家与某些地质学家讨论地貌问题很不容易或颇为困难。作者强调良好的自然地理学修养,可增强综合意识,因而亦有益于对地貌形成构成的全面认识和了解。鉴于此,李春初在文章末尾提及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改名为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及其成员的学科组成问题,他认为这样做冲淡了地貌学的独立性。作者还指出,是否应该更名或如何更名是一个值得继续商讨的问题。

⑵对于各种地貌现象,李春初更加强调外动力因素,而忽视内动力和人类的影响。这一点在文中事例中表现得淋淋尽至。

⑶作者认为,地貌学的研究和发展,除了要学习和掌握地理学和地质学的有关知识和研究方法外,还需要学习和掌握水文学、水力学、河流、海洋力学、河流动力学、海岸动力学等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

⑷作者提倡将地貌学分为构造地貌学和气候地貌学的分类方法。气候地貌学要在相当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而且要研究与气候影响有关的各种外动力因素对地貌的作用过程。相比之下,由内动力控制的构造地貌学研究对象则相对较为单纯和具体,易取得颇为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同时,作者还指出,构造地貌研究必须排除外动力因素影响才能取得进展,气候地貌要尽可能剔除内营力作用进行分析,而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地、完全地做到这一点确是很不容易的。

⑸在文章最后,作者阐述了研究各种外动力过程及其对地貌形成影响的科学――动力地貌学。

(二)评述各论点

1.评论英国Dury的论点

⑴通过看书和参阅文献,本人比较赞同Dury的论点,认为:戴维斯地理(地貌)循环学说与彭克山坡梯地学说的建立,使地貌学从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中分出,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景才瑞、饶扬誉,1995)。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由于这一特点,各国国家对于地貌学应属于哪个学科存在不同意见。美国的地貌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欧洲一些国家的地貌学则属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还有一些国家的地貌学则是分属地理学和地质学两门学科之中。我国的地貌学在地理学界和地质学界都得到一定的重视,也可以说,我国的地貌学是随着地理科学和地质科学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杨景春、李有利,2001)。但从我国地貌学学科设置上(吴正,2000)和一些关于地貌学的文章来看(景才瑞、饶扬誉,1995;吴正,2000;赵建,2000),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地貌学是紧随现代自然地理学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过长期的发展, 地貌学已成为自然地理学中的骨干分支学科, 被认为是自然地理学中最重要的3个传统分支学科之一(地貌学、气候学、生物地理学)(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等,1993)。

我个人认为,地貌学是一门研究地貌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独立的自然科学,地理知识和地质知识对于地貌研究者来讲,都很重要,没有必要硬性地划明界限。对于本人来讲,我身在环境学院(偏地理),

⑵对于地貌学的研究方向,Dury提的两点都很重要。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的,对偶然事件进行研究是应用了哲学上所讲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但我们还应注重研究地貌循环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气候地貌学不只是那时(1983年),而且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因为地貌是构造和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

提及研究方向,随着与相邻学科日益紧密的结合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应用,地貌学在纵深研究方向上都有很大发展。一方面,地貌研究的重心已从对形态的描述、对地貌发育的推演转向对塑造地貌的动力作用、地貌过程的研究, 试图从根本机制方面探究地貌发育、演变的模式。另一方面,地貌学的研究领域更加广阔与深入,在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沙漠地貌、冰川地貌、海岸与海底地貌、区域地貌与地貌区划、地貌制图和应用地貌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赵建,2000)。

2.评论美国Walker的论点:

⑴对于地貌学性质问题,Walker与Dury的观点一致,认为地貌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独立学科〔评论同“评论英国Dury的论点”中的⑴,不在累述〕。我认为Walker提出的全局观点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在研究有关问题时,确实不应该局限在所研究区域。在了解研究区的具体情况之后,还应弄清与之相邻区域的情况,也就是说要把研究区置于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弄清研究区内部及其与邻区的关联。概括的说就是眼界要开阔。

⑵合作的观点我也是非常赞同的。学科的交叉结合,各个研究者思想的交流,对于研究工作有积极作用。一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并应用于自己学科;二是有助于研究者及时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进展情况;三是开拓思路,扩展眼界。

⑶地貌学的研究内容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地貌的成因、地貌的演变过程、地貌的内部结构和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包括的范围非常广阔,有坡地地貌、河流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荒漠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大地构造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人类活动形成的地貌等。而我们研究这些地貌的最终目的(个人看法)就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貌灾害,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为国家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3.评述Knuepfer的论点:

⑴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当今社会,地貌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对于矿产普查与勘探、兴修道路、水工建设、水土保持、地下水开发利用、土壤改良、区域规划和国防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⑵政治决策是涉及到概念、规划、执行和管理等多层次的决定过程,地貌学在这些过程中是能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的。众所周知,人类生活、工作和建设都在地表。人类在地表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将引起水地生态系统或环境系统的改变,而地表系统的这一切变化(形态、物质组成和过程)正是地貌学传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地貌学能够为关于环境、工程建设等问题的政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对矿产资源及山区进行开发、治理水土流失、开发利用土地等问题做出决策时,地貌学信息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郭跃,1995)。

⑶对于这一点,我完全同意Knuepfer的观点。学任何东西,兴趣是首要的,有了兴趣才能有动力去学习、去研究。知识是日积月累的,地貌学知识也是一样,我们应在中学、高中的地理课程中适当增加地貌学的讲授,以有助于学生今后对大自然的理解。至于大学中的地貌学专业课程,除了课本的知识外,更应该加强野外和实验室的学习。我们研究地貌,书本是基础,对于千变万化的大自然,野外知识更加重要。有了兴趣和地貌学知识,才真正开始了一个地貌工作者的研究生涯。

环境来恢复古环境的。例如冰川的研究,就是通过研究现代冰川的特征,来寻找古冰川(学于崔之久老师的课程)。

⑸不只地貌学是这样,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应先了解它的发展史,从而全面把握该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知识体系(如讲义的第4页“地貌学基本理论与思想发展过程图”),这将有助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对于同样的东西,每个人的感受和体会都完全不同。所以,阅读原始资料对于学习知识和研究问题都大有帮助。对于我们地貌工作者来说,第一手野外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它如实地表达了各种野外现象及问题。因此,在工作时应注重野外记录,不能马虎对待。

⑹在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媒介。目前,知识更新快、学科联系日益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扩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运用计算机能力,改变传统教学环境,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黄菲、章云平等,2002)。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可以将一些地貌形成过程动态化,使学生更直接、更形象的学习。网络的广泛性和快速性,使得知识、信息传递快,应用范围广,有助于学术界的交流和研究。

⑺Knuepfer更倾向于将地貌学归为地理学范畴〔评论同“评论英国Dury的论点”中的⑴,不在累述〕。

4.评论李春初的论点:

⑴本人不赞成李春初关于地貌学性质的论点,对此评述同“评论英国Dury的论点”中的⑴,不在累述。其次,在文中略微能感觉到一点:作者经常忽视地质学家在地貌工作中的作用。其实,就像Walker 讲得,地貌学家应讲就合作精神。每个人的知识都不能囊括一切,只有同各界学者相互交流,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更何况地貌学与地质学联系相当密切,怎能忽视呢?至于更名的问题,我不同意李春初的观点,我还是比较赞同更名的。因为很多地貌学者跟李春初的观点相同,认为地貌学偏于地理学(景才瑞、饶扬誉,1995;吴正,2000;赵建,2000)。而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改名为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及其成员的学科组成,则加强了地貌学的地质学倾向,使地貌学者更加注重内力对地貌的影响,有助于今后对地貌形成和发展的研究。

⑵形态各异和规模不等的各种地貌的成因,有的与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地球内营力有关,有的是流水、波浪、冰川和风等地球外营力作用的产物。但是,地表形态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并不只是由一种内营力或外营力塑造而成。例如构造运动上升形成的山地,它们同时又受流水作用的雕塑,形成一些高岭深谷;在构造运动下沉地区,由于流水搬运的泥沙在这里堆积,形成广阔的平原和盆地(杨景春、李有利,2001)。总体来说,地貌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内营力是实质和根源,外营力是现在和后果。二者的关系正如人体的骨骼和体形的关系,不能分割,也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颇,而应全面兼顾和并重。

现在,由于人类的出现,人类活动对地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类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地貌营力对地貌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变得越来越强烈,对地貌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直接的和间接的地貌作用,不仅可以塑造新的地貌体——人工地貌,而且还可因人为不合理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地貌灾害。

在考虑内外营力和人类活动,哪个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时,应分析多方面因素。

首先应考虑地貌等级,如表1。从表中不难看出:地貌等级不同,各营力在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越是高级别的地貌,内营力的作用就越占主导地位;越是低等级的地貌,外营力和人类活动力就越战主导地位。而李春初的文章里,根本就没有谈及地貌等级问题,对任何地貌一味强调外动力作

图1 在强烈隆起区和凹陷区,河漫滩二元结构界限与平水期河面的位置

表1 内营力、外营力和人类活动力在各等级地貌形成与发育中的作用关系

地貌等级

举例 内营力-X 外营力-Y 人类活动力-Z 星体,全球 地球体外形,大陆,洋盆 XXXXX

? Z? 巨(型)地貌 大高原,大平原,大盆地,山

脉,大峡谷

XXXX Y? ? 大地貌 高原,高地,台地,山丘,盆

地,峡谷,大三角洲

XXX YY Z 中地貌 阶地,洪积扇,三角洲,港湾,河谷,沟谷,沙坝,沙咀 XX (在特定的活动断裂带或断块

部位) YY ZZ

小地貌 冲沟,冲积锥,沙丘,小沙咀, 喀斯特漏斗 X (在特定的应力集中部位或活

动断裂带)

YYY ZZ 微地貌 犁沟,波痕,裂隙,鼓包 由0至XXXXXX (在特定的应力

集中部位或活动断裂带) 由0至YYYYYY 由0至ZZZZZZ

其次应考虑时间因素。一方面地貌的发展规律实质上是内外力作用在时间纵轴方向上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处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地貌无论在外部形态还是在内部构造上都对其以前的发展阶段具有新生性和继承性(游长江,1996)。李春初却认为,内动力作用一般来讲对现代地貌过程形成的影响往往很小或隐而不显,时间尺度很短或较短的现代地貌过程研究,可对内动力作用不予考虑或视之居次要地位。当有充分证据证明某地在一定时间内构造运动相对稳定时,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哪怕极短的时间,有构造运动,那这种观点就不正确了。课程中所讲河漫滩的例子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河漫滩是现在外力作用形成的,但是当有构造运动存在时,内动力就不容忽视(如图1、2)。图1中,在强烈隆起区和凹陷区,河漫滩二元结构界限与平水期河面的位置有明显不同。图2中,由于断层横切河流,使得上升盘和下降盘的河漫滩二元结构界限与平水期河面的位置发生显著变化。

再次应注意到,各种类型和成因的地貌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以内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呈纬度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而在人类作用强烈的地区,人类活动则成为主要因素(梁成华,2002)。

总之,在考虑内外营力和人类活动哪个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说,在河口区,有的三角洲是由内动力控制的(长江三角洲),有的是由外动力控制的,形成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等,有的则是由人类活动力控制(珠江三角洲)。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需要我们认真考察、分析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全面考虑问题,不以偏概全。

⑶对于这一点,我完全同意作者的看法。这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和开展研究工作。

⑷我也比较赞同对地貌学采用这种分类方法,因为这充分体现了内外营力对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气候地貌学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随着不同气候区自然特征的深入研究和资料积累,气候地貌学得到进一步发展,从研究某一气候区的地貌的成因和演变,进而把气候地貌学的研究与第四纪古气候变迁研究相结合。这样,气候地貌学的研究和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大丰富了气候地貌学的内容。构造地貌学一是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如背斜山、向斜山、单斜山、背斜谷和向斜谷等,称为静态构造地貌,或称次生构造地貌;另一是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方向、受力方式有关,如构造运动隆起形成的山地、台地和构造运动拗陷形成的平原、盆地等,或者构造运动把已形成的各种地貌加以改造,或者断层两侧块体受断层活动影响而派生的各种地貌等,称为动态构造地貌,或称活动构造地貌。

但文中,作者对于外力控制的气候地貌更加偏爱,强调要加大力度去搞气候地貌学。作者认为由内力控制的构造地貌学相对简单,不用费大力气就可以取得成果。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都很重要,它们是地貌学的两大分支。由于自然界的复杂性,两个研究起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这么说,则再次体现他重视外力作用,忽视内力作用。

正如作者所说,构造地貌研究必须排除外动力因素影响才能取得进展,气候地貌要尽可能剔除内营力作用进行分析。但是这做起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事物分开是有困难的。比如说,河流阶地有的是气候原因(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变化),有的是构造原因(构造运动引起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但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进步,在气候和构造谁对地貌起主导作用的问题上,已取得一定进展,这在黄河流域研究的尤为突出(邢成起、丁国瑜等,2001)。

⑸动力地貌学确实是今后地貌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动力地貌学是研究各种外动力过程及其对地貌形成影响的科学。它通过引进动力学模型、数学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方法和技术,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深入探讨各种地貌产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动力地貌学的研究将彻底改变过去人们眼中对传统地貌学的印象——仅仅是现象描述和宏观分析。它具有动态性和较强的预测功能,从而可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实践服务(胡世雄、王珂,2000)。但在地貌学众多有发展的方向中,作者唯独介绍了动力地貌学,似乎也表现出他仍在强调外动力对地貌的决定作用。

〔参考文献〕

⑴郭跃,地貌学与环境决策,大自然探索,1995,14(54):64-68。

⑵胡世雄、王珂,现代地貌学的发展与思考,地学前沿,2000,7:67-78。

⑶黄菲、章云平等,地貌学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中国地质教育,2002,43(3):53-54。

⑷梁成华,地质与地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⑸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等,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中国科学B辑,1993,23(8):

865-873。

⑹吴正,面向21 世纪的地貌学教材建设,福建地理,2000,15(3):39-40。

⑺邢成起、丁国瑜等,黄河中游河流阶地的对比及阶地系列形成中构造作用的多层次性分析,中国地震,

2001,17(2):187-201。

⑻杨景春、李有利,地貌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⑼景才瑞、饶扬誉,地貌学史述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29(3):382-386。

⑽赵建,面向21 世纪的地貌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福建地理,2000,15(3):41-43。

游长江,试论地貌学与大地构造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6,20(1):89-95。

二、按本课讲义P.21上的要求,结合对本课学习的领会,分析内、外动力和人类活动力对于黄河自三门峡以下到山东菏泽那一段河床地貌特点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李春初文章中有关部分的认识。

黄河自三门峡以下到山东菏泽这一段河床地貌,是内、外动力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内动力占主导因素,有时外动力或人类活动占主导因素,还有时三者同时起作用。总之,内、外动力和人类活动三个因素在影响这段河床地貌时,此消彼长,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一)内动力占主导因素

这段河流属于黄河下游地区,因此其大的构造背景应属于华北拗陷盆地。拗陷呈簸箕状向东部开放,其西北侧为太行山隆起和燕山隆起山地,西南侧为嵩山隆起和淮阳隆起山地,盆地东部为间隔的鲁西中隆起和鲁苏隆起山地。自中生代以来,盆地边缘隆起的山地表现为强烈的上升,而盆地则表现为强烈下沉。在北北东、北东、东西和北西向断裂活动作用下,盆地的基底被分割成不同规模的次一级断块隆起和拗陷(叶青超、陆中臣等,1990)。

1. 由于这些隆起和拗陷,使得黄河出三门峡后的这段河流在地貌山分成明显的四段:

⑴孟津―郑州黄河大桥段(济源-洛阳盆地间的断垒段):河谷开阔,河床宽约1-3公里,沙洲分布多,河床比降大,平均为0.265‰,河道沉积物自西向东,由粗到细。在西段,Q2-3-4阶地和高、低河漫滩均发育。至东段,阶地逐步降低、消失,只有低阶地和高、低河漫滩发育。多游荡性汊河。河床面(h1)低于或接近河堤外地面高程(h2)。

⑵郑州大桥-兰考段(开封洼陷段):两岸出现大堤,堤距5-14公里,堤内河床宽广,宽约1-3公里,河床平均比降0.183‰。河型散乱,形成游荡性地上悬河。冲积物较细。h1高于h2。

⑶兰考-东明段(东明洼陷段):河道因强烈构造沉陷而显著展宽、游荡。河床宽约1-3.5公里,河床平均比降0.145‰。在靠近河床处被人为加筑新河堤(此处有人类活动因素),束窄河床而形成“束窄型汊河”和“悬河中的悬河”。h1显著高于h2,可以达10米以上。

⑷东明-东平湖段(菏泽隐伏隆起段):曲流型河断,悬河程度减小,h1仍高于h2。

2.向东南方向掀沉的新构造运动对该段黄河的河谷和河床地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陆中臣、陈勋锋等,2000)。

⑴河谷不对称:北缓南陡,北岸滩地多,而南岸滩地少而多阶地。

⑵河床形态存在变化:

Ⅰ.堤距大小:从整体上看,堤距上宽下窄,变化急剧,堤线极不规则。其中最宽处为辛寨至杨小寨河段,堤距平均10余千米,最大可达15千米;最窄处为位山至洛口河段,此处南岸倚山,北岸为堤,平均宽约1千米,最小仅700米左右。

Ⅱ.主流线位置:南摆,有逼近南堤的趋势。

Ⅲ.主河槽宽度:以束窄为主,游荡强度大大减弱。

Ⅳ.滩地的变化:滩地的面积是逐年增加,但左右两岸并不一致。左岸滩地的面积随时间的推移而持增加,右岸的滩地则基本上保持不变或略有减少,反映出左岸滩地向河床伸展淤长,而使河床束窄。

Ⅴ.决口扇:主要集中在南岸。

(二)外动力占主导因素

冲积扇的地势、坡降、物质组成等边界条件和来水来沙的特点,都会对河流的河型发育有影响。

重大,游荡河道发育。现行黄河河道郑州至东坝头段的堤距约5-14公里,河槽宽浅,宽深比介于32-62之间,河道沉积物多为细砂和粉砂,抗冲性极差,河床游荡不定的特点最为明显,汊道和心滩交错分布;东坝头至高村段的堤距更大,约5-20公里,河槽宽1.6-3.5公里,与前者类似,河床游荡多变。

中部段地势变缓,比降有所降低,河床游荡性便小。

下部段(前缘缓坡段),地势较平缓,河床比降小,沉积物以细颗粒泥沙居多。如高村至陶城埠段的沉积物主要为粘砂土和砂粘土,河床比降0.148‰,除两岸滩地发育一些串沟外,河道摆动幅度小,河槽宽约0.5-1.6公里,河道弯曲率1.28,属于微弯顺直的河道(叶青超、陆中臣等,1990)。(三)人类活动占主导因素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早在距今50-60万年的更新世中期就有人类活动。因此人为因素对黄河变迁和河床形态演变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1.治河对黄河的影响

人类为了发展生产,消除水患,从传说中的夏禹起就开始对黄河进行治理,一直延续至今。人们修坝筑堤,导水疏沙,使黄河由一条自然河流逐渐变成为一条受人类控制的河流。

2.战争对黄河的影响

战争年代,由于战争攻防的需要,屡屡使黄河决徙改道,另外还有由于水利纠纷,使黄河决堤改迁。

3.水土流失对黄河的影响

黄河下游河床淤高,河道泛滥决迁,与中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关。当人类农业活动范围有限时,黄土高原塬面保存完整,沟谷较少,植被草类比较茂盛,保存较好,水土流失轻微,黄河河道比较稳定;但当人口增加,农业经济发展时,人们垦牧为农,大规模地砍伐森林,毁林开荒,过渡放牧,广种薄收,陡坡垦殖,这些不合理的滥垦、滥伐、滥牧引起黄土高原侵蚀量的急剧增加,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床迅速抬升,使下游河床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袁维春,2003)。

4.建设水库对黄河的影响

为了防洪、发电、蓄水、灌溉等作用,现在在黄河流域建了许多水库。然而水库留住了水,同时也留住了水中的沙,从而减少了黄河对下游的疏沙量。因此,下游沉积减少,河床发生变化,三角洲地区侵蚀加剧。为此,国家采取措施对水库进行整治,但不同的排水排沙发式对下游河道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傅建利、李有利,2001)。

5.“地上河”

黄河自京广铁桥至河口为一条高于两岸平地的“地上悬河”。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来水减少,黄河下游主槽河淤积加重,开始出现“悬河中的悬河”,即“二级悬河”。目前黄河下游的床底面平均高于两岸背河约2.74米,最大7.56;滩面平均高于背河3.75米,最大达10.72米。犹如“万里长城”横亘在华北平原的中部,成为海河和淮河两的水系的分水岭。

“地上河”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条件:a.水流从上游挟运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段;b.这种泥沙能大量堆积下来;c.必须有人工堤防约束的相对狭长的堆积面(叶青超、陆中臣等,1990)。大量泥沙入河是人类在黄土高原滥垦、滥伐、滥牧的结果,筑堤防洪为泥沙提供了堆积面。可见,“地上河”的形成,人类活动因素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四)内、外力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

1.河型、河床纵剖面形态

如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人类筑堤打坝也是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

2.河道内沉积加速

黄河下游河道的沉积加速,是内外营力共同造成的。河道行水流经的地质地貌背景,是凹陷较深的开封凹陷、济阳凹陷和渤海凹陷,为沉积地质过程起着较大的控制作用。至于沉积方式、强度,主要取决于流域来水来沙、河道边界和河口三角洲发育的相互作用。这里还应强调的是,建国50年来,在人民治黄、保证两岸大堤安全、未曾发生决溢的情况下,对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加大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五)评论李春初的部分观点

1.在李春初的文章里,作者一直强调外动力的重要性及其在地貌形成中的决定作用。但分析了黄河自三门峡以下到山东菏泽这一段河床地貌的影响因素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内、外动力和人类因素在地貌形成过程中都可以成为主导因素,总体来讲,地貌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哪个会更占优势,对于各种不同的地貌现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李春初提倡,应用动力地貌来研究河流地貌。这点我是完全同意的,因为动力地貌注重研究地貌形成中外力产生的动力过程,还可以较好的做到三个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历史过程研究与现代过程研究相结合。但是,在研究河流地貌时,我们也绝对不能忽视外动力和人类作用。像黄河自三门峡以下到山东菏泽这一段河床,如果没有受到新构造和人类筑堤打坝的影响,又怎会形成现在的地貌现象呢?

〔参考文献〕

⑴傅建利、李有利,三门峡水库对黄河河流地貌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2001,8(2):59-65。

⑵陆中臣、陈勋锋等,黄河下游游荡段河道平面形态与河势变化趋势预测,地理学报,2000,55(6):

729-736。

⑶叶青超、陆中臣等,黄河下游河流地貌,科学出版社,1990。

⑷袁维春,三门峡市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56-58。

三、仔细阅读关于“中国海蚀第一案”的有关报道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矛盾:

⑴长岛矿产主管部门,在给长岛县海运公司发准采证之前是否进行过调查,在登州浅滩采砂是否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⑵对同一事件进行调查,为什么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管区专家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

⑶法院在宣判长岛县海运公司破产时,有些程序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问题:

⑴相关部门在做事情时,有时缺少认真、仔细的调查,只看到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

⑵发证机关害怕承担责任,对调查人员施加人为影响,致使第一次调查结果不够公正。

⑶我国执法机关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

2.县法院在省法院终审判决的前几天宣布公司破产,在时间上是巧合还是反映了某些问题?宣布破产的程序手续是否符合国家关于破产法的规定?

县法院在省法院终审判决的前35天宣布公司破产。这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令公众感觉到宣布破产的背后好像有某种意图,欲使该海运公司逃脱法律制裁。

根据我国破产法的规定(李有星、吴勇敏,2003;许亮东,1997),该破产程序中存在以下问题:

⑴我国企业法人的破产原因是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即支付不能作为主要标准。试问一个以挖砂为主,集养殖、轮渡客运货运于一体的长岛县大型农工贸集体企业,真得到了赔不起贷款,需要破产的地步了吗?

⑵人民法院决定受理企业破产案件后,应当制作案件受理通知书,并送达申请人和债务人。通知书作出时间为破产案件受理时间。并且应当在案件受理后的30日内,在国家、地方有影响的报纸上刊登公告。而西庄村委会并不知道长岛县海运公司何时提出的破产申请,更没有收到任何通知书,也没有见到任何公告。

⑶宣告债务人破产应当公开进行,破产宣告时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应到庭。而西庄村委会是在省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后才得知破产消息的。

⑷至于宣告破产前的审理过程和宣告破产后的清算过程是否符合法律程序,没有任何资料和相关报道,无从考证。为什么法院只宣布了最后结果,申请和审理过程都只字不提,这是否意味这什么?

⑸债权人会议是破产案件中必须召开的会议,为什么法院没有通知西庄村委会呢?

⑹破产是通过债务人主体资格的消灭来实现其债务清偿。这意味着,通过破产财产分配使债务得到部分或全部清偿。长岛县海运公司如此之大,应有一些有形和无形财产,那为什么当它破产后,西庄村委会得不到任何赔偿呢?

3.沿海地带海砂来源于何处?盲目采砂造成那些危害?为吸取教训、防止这类危害,需要从本课程中学好哪些知识原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策?

在基岩山地海岸带,海滨和浅海海底的泥砂来源主要有三:⑴波浪侵蚀海岸陆地而产生的,一般占20%-30%;⑵由入海河流搬运来的,一般占50%-70%;⑶波浪随着晚更新世冰后期上升的海面从浅缓的海底推移上来的,一般约占10%-20%。在大河三角洲区情况比较单一,泥砂主要由河流搬来,占90%以上,只有很少量的泥砂是海浪搬运来的。因此,总体看来,沿海地带海砂主要是靠入海河流携带

盲目采砂造成的危害有:⑴大量采挖海砂,导致大片海滩和土地被侵蚀和后退,甚至危及沿海的村镇、工厂、公路,造成重大损失。⑵在大、小河流的河口段和海岸带的采砂活动,导致航道迁移,特别是紧贴河岸的采砂,引起江河堤坝坍塌、沿岸建筑物毁坏,海滩侵蚀后退。此外,一些航道(例如长江和珠江的河口段等)常被采沙船阻塞,酿成航运事故。⑶使生态环境恶化。⑷海砂不仅是一种建筑材料,如果其中发现有含量或品位高的有用或贵重矿物,例如砂金、锆英石、独居石、钛铁矿等等,那就是海滨砂矿了。将含有贵重矿物的海砂贱价外销,造成了国家宝贵矿藏资源的流失。而在国内事先不加检测和分选地用作建筑材料也造成宝贵矿藏资源的埋没、浪费。

知识理论:河口地貌学理论与问题和海岸地貌学理论与问题,特别应学好人类作用力在地貌发育中的作用,发挥人的力量,使地貌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措施对策:⑴颁布相关法律规定禁止盲目采砂,并认真贯彻实施。⑵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监管。

⑶对于必要采砂要有序、有度、科学合理地进行,开采前要对泥砂补给和砂中含矿情况、开采后的环境影响等先进行勘查、检测、评估、分析和申报。⑷对于解决建筑用砂来源方面,有两个途径:一是尽可能在沿海寻找泥沙丰富的地带;二是考虑开发被截留在河流水库中的大量河沙。无论是海砂还是河砂,都要先将其中的贵重矿物提取出来,然后再投入建筑使用。⑸为保持泥沙平衡,减轻海岸侵蚀后退,可考虑在水库大坝底部开凿、建造有专门闸门的排砂孔,定期向下游和海岸带排放泥砂。⑹对于采砂造成的海岸侵蚀和环境破坏,宜综合采用多种技术措施补救维护。(韩慕康,2004)

4.在“三个代表”的思想在全党全国轰轰烈烈地宣传、贯彻,列入党章宪法时,为何此案未能了结?

“三个代表”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西庄村民的利益又由谁来代表呢?他们的地没了、房子没了,还得每年自己投资去维护海岸,他们的问题谁来解决?在我们国家,有时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好的,可一到执行机关就出问题。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该案至今没有解决,不是国家政策、法律的存在弊端,而是执法部门存在问题。

5.分析在此案中,受害一方和得利一方分别是哪些方面、部门、地区和人员?为了公正执法,贯彻始终,对那些失职或不公道得利的地区、部门和人员应当采取哪些行政或法律措施?

受害一方:西庄村民及其受海岸侵蚀地区的庄稼、公路、养鱼场、工厂等设施。

得利一方:长岛县海运公司及对其“放宽政策”的烟台市地质矿产管理局、长岛矿产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管区和一些执法部门。

措施:我国破产法中规定(许亮东,1997),对于欺诈性破产行为,根据情节严重,可相应处以裁定追回财产、赔偿损失、行政处分、罚款、拘留、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行政机关和执法机关的人员应做到|:履行职务,不失职;遵守权限,不越权;正当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孟鸿志,2002)。行政违法必然导致行政法律责任,对其处罚分为:人身罚、财产罚、申诫罚和行为罚。对于有渎职行为的执法人员法律责任有三种:行政处罚和惩戒、损害赔偿、追究刑事责任。

6.你将来毕业后走向社会,处理这类案情时,设想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阻力?你如何科学公正地去解决?

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在处理类似莱州地区开采海砂的申请时,首先应用专业知识客观地分析其可能的后果。如果得出积极性的结果――在浅滩合理采砂,不会影

合理采砂。但是如何得出的是消极性的结果,就一定要坚决制止。

如果自己以后从事行政或执法工作,我会按照自己的原则去做事情,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走人社会后会有很多诱惑,人为因素也相当复杂,能否经得起外界因素的考验,在于自己的道德修养。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我会从人民利益出发,以长远利益为重,不因小恩小惠蒙蔽自己的思想。

〔参考文献〕:

⑴高林宇、韩慕康,山东半岛北岸采砂和海蚀问题与对策,水土保持研究,2003,10(3):109-113。

⑵韩慕康,《海洋开发与研究现况和展望》,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⑶李有星、吴勇敏,经济法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⑷孟鸿志,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⑸许亮东,破产案件审理程序,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

作业中的不足之处望韩老师给予指导!

地质地貌学作业整理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作业 1、名词: 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又称元素丰度。 地质作用所有引起地球的外表形态、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发生变化的作用过程都称为地质作用过程,简称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三重概念:能、营力、作用方式) 2、简答题: 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构造特征分别是什么? 外部圈层 ①大气圈——大气圈是环绕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它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具有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成层(电离层),外层(逃逸层) ②水圈—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陆地水和海洋水是水圈的两大组成部分 ③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内生物的分布很广但不均匀。受太阳辐射量、气候、地形、地质、大气环境、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阳光、空气和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的地区生物多,反之则少。 内部圈层(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 ①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大,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其上部密度较小,向下部密度增大。地壳为固态岩石所组成,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 ②地幔—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深2885km )以上的中间部分。上地幔出现地震波低速带;下地幔经受着强大的地内压力作用,由于压力随深度的增大,物质密度和波速逐渐增加。 ③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纵波发生大幅度衰减的事实推测其为液态)、过渡层(为液体—固体的过渡状态)内核(横波又重新出现,说明其又变为固态) 地壳主要组成元素有哪些?(查课本) 地质作用类型的划分?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一( 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其中,谷底包括河漫滩和河床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阶地发育。 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3.在岩溶地貌中,溶蚀洼地是溶蚀漏斗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降水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活动层,下层叫永冻层。 6.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 7.荒漠地貌按地貌特征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将荒漠分为四种类型: 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 8.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 1/2 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两个波高处发生破碎。(P138,3.波浪破碎中的第2行) 9.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堡岛型,平原型和港湾型三种。 10.我国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和四川盆地。 11.我国三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 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弧内打?或?,每题0.5分,共10分) 1.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常见的河流堆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 ) 2. 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 ) 也可从源头开始或河口开始溯源侵蚀抑或以瀑布形式实现后退

3. 河流袭夺是冲积平原上自由河曲截弯取直(分水岭迁移或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 ) 4. 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分布在谷底、洪水期可被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 ) 见第四大题第六小题 5. 我国著名旅游胜地云南路南石林是白垩纪砂砾岩风化剥蚀(地表水溶蚀)形 成的地貌景 观。(× ) 6.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 ) 7. 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大陆冰盖地区(山地冰川的重要地貌)常见的冰蚀地貌类 型。( × ) 8. 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 9. 热喀斯特洼地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 ) 10. 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环状冻土地貌。( ? ) 11. 砾漠是在湿润气候区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 砾漠是由沉积物(洪积物、冰积物)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风化作 用下,细沙和粉砂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流动型)沙漠。(× ) 13.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 ) 14(大陆裂 谷是由于地幔对流上升、地壳拉张、岩石圈变薄陷落的结果。( ? ) 15. 海沟-岛弧地貌是两个海洋板块(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之间的辐合汇聚地带。(× ) 16. 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的山地。( ? ) 17. 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 ) 18. 断层

地貌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地貌学这个名称,在各种语言中虽有不同的拼写方式,如:geomorphology(英语),géomorphologie(法语),地形学(日语),геоморфология(俄语),Geomorphologie(德语),等。但从构词上可看出,它们大都由三个源自希腊语的词根geo(地球),morphe(外表形状、面貌),Logos(论述)所组成,表明这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的学科。地球表面(简称“地表”)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面。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形”或“地貌”。因而,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Landforms),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解放前,这门科学在我国被称为“地形学”。1956年后,我国的一些学者倡议,把“地形学”改称为“地貌学”,自此,地貌学这个名称才逐渐得到普遍使用。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成因各异。主要是内营力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以河流地貌为例,假定某一准平原地区,地壳抬升后趋于稳定状态,气候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貌将按下列模式发展。首先,河流在被抬升的地面上下切侵蚀,这时河网还很稀疏,河谷之间有宽广平坦的河间地,河流纵比降较大,河谷横剖面多呈“V”字形,谷坡陡峭,崩塌、滑坡等作用较强烈,谷坡与河间地之间有明显的坡折,处于这种情况,称

为河流发育的初期阶段,或称幼年期。随后河道渐渐增多,地面分割加剧,河谷横剖面加宽,河流纵剖面渐渐趋于平缓,谷坡也变缓加长,河间地形呈浑圆状的山岭,,处于这种情况,称为河流地貌发育的中期阶段,或称壮年期。再进一步发展,河流下切侵蚀逐渐减弱而趋于停止,分水岭缓慢降低,河流的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而蜿蜒,这时就称为河流地貌发育的晚期阶段,或称老年期。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由于地貌学的这一特性,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地貌学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如美国的地貌学是被归入地质学的范畴;而在西欧,地貌学则被视为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实际上,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地貌去认识地质,故较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而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故侧重人地关系的研究。在我国,地貌学在地理学界和地质学界都受到一定的重视,也可以说,我国的地貌学是随着地理科学和地质科学的发展成长起来的。 二、地貌学发展简史 人类一开始由于生存上的需要,即频繁地接触地形,识别地形,利用地形,改造地形,不断积累地貌知识。但是,地貌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则是近代的事。回溯这段历史,将会加深我们对地貌学基本性质的理解,认识各主流理论产生的背景及盛衰的因由。 从史前人类的一些聚居点的地貌位置(如我国北京的周口店和西安的半坡)可以看出当时人类对一些有利地形的识别与利用(如洞穴和沿河阶

港口考试题.doc

1.1港口的定义及服务对象00船、车、货、00“具备一定设施和条件,供船舶停泊、人员上下、货物装卸与转换运输方式,并为船舶提供各种服务的场所” 1.2按照用途和所处位置,港口可分为哪几类?0商港、军港、渔港、游艇港、避风港等。 1.3港口的三个主要构成区域是?港口工程的定义?00港口水域、港口码头、港口陆域00港口工程即兴建港口所需各项设施的工程技术的总和,包括港址选择、工程规划设计及各项设施的修建与维护。 1.4港口规模的三项特征指标?港口吞吐量、港口水深、码头泊位数 1.5吞吐量的定义?是指一年间经由水运输入、输出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计量单位为吨。1-1 1-2。 1.6港口通过能力的定义?00是指在给定的水域、陆域和设施设备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泊位利用率,通过合理的生产组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货运量,当单位时间用一年时,称为“年通过能力”。 1.7港口水深的定义?00是指船舶能够进出港口作业的某一保证水深,为船舶在该港所须通过的诸水域中最浅处的水深。 1.8海图水深的起算面如何定义?海图上某位置的实际水深如何计算?00理论深度基准面通常采用该海域的理论最低潮位或大潮平均低潮位。海图上某位置标注的水深加上某一时刻的潮位即该处某一时刻的实际水深。 1.9什么是泊位利用率?00一年中船舶实际占用泊位的时间与可作业时间的百分比称为泊位利用率,是衡量泊位使用效率的一个参数,也是计算泊位通过能力的一个指标。 1.10交通运输五种形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 1,11交通运输主要以哪两个参数表示,其各自的定义?00运量和周转量00运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或货物吨量00周转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或货物吨量与其运输距离的乘积。 1.12从运输存储条件及装卸工艺考虑,港口货物分为00件杂货、干散货、液体货和集装箱货 1.13港口货物装卸包含三个主要环节?00装卸船作业、水平运输、库场作业 1.14无水港的定义?00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 1.15土木水利工程的四个基本属性00综合性、社会性、技术经济和艺术的统一性、实践性 1.16港口航道工程的五大特点?00强烈的动力因素、复杂的河流海岸演变规律、以软土地基为特征的工程地质条件、困难的水上施工条件、特殊的结构材料防腐耐久要求 1.17影响港口建设和营运的自然动力因素主要包含哪三大类00气象条件:风、雨、雾、冰海象条件:波浪、潮汐、近岸海流、海啸--地质条件:地震 1.18河床演变?00海岸处于海路交汇的地带,各种动力作用明显,其类型也多种多样。从地貌学角度,按海岸形态、成因、物质组成和发展阶段等特征分类,包括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等类型,其中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又可统称为平原海岸,不同类型的海岸有其特定的演变规律。 1.19港工建筑物的地基需满足哪两个基本条件?00强度变形 1.20依据受腐蚀程度的不同,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竖直方向上可分为哪五个区?港口航道工程钢结构防腐的四种主要方法及其适用条件。00分区:大气区、浪溅区、水位变动区、水下区、泥下区。方法:外壁涂敷防腐蚀涂层或防腐蚀包覆层,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和牺牲阳极前阴极保护。使用条件:外壁涂敷防腐蚀涂层或防腐蚀包覆层主要适用于海用钢结构的大气区、浪溅区、和水位变动区,也可用于水下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和牺牲阳极前阴极保护,前者主要应用高硅铸铁阳极材料在使用期由恒电位直流供电,后者主要应用于铝基阳极材料。 2.1港口水域的组成;/港外锚地、进港航道、防波堤、制动水域、回旋水域、港池、港内锚地、护岸、口门 2.2一海里等于多少米/ 1862m 2.3港口锚地的5种功能。1.引航锚地,等候引航员接引;2.检疫锚地,供入港外轮等待卫生检疫; 3.停泊锚地,供传播等候潮、等待停靠码头; 4.避风锚地,具备较好的掩蔽条件,专供大风时船舶来此躲避风浪;装卸锚地,供船舶在水上过驳。 2.4码头主要可按哪五种方法分类?各自包含的类型?顺岸码头、突堤式码头、墩式码头、岛式码头、系船浮筒 2.5按断面形状分类码头可分为直立式、斜坡式、半斜坡、半直立四种,其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1.直立式码头:多件在水位变幅不大的港口,便于船舶系靠、货物装卸和车辆运转;2.斜坡式码头:多建在洪水季和枯水季水位变幅大的河段,岸坡较长,装卸效率低; 3.半斜坡式码头:适用于枯水位时间较长而高水位时间较短的情况; 4.半直立式码头:适用于高水位时间较长而低水位时间较短的情况。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精选.)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A卷【第1页共2 页】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 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分析湖北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 图1滑坡纵切面示意图 A卷【第2页共2 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阶段性作业12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作业1(共3次 课程名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学习层次:专科涉及章节:第1-2章 任课教师:林晓 一、概念题 1、第四纪地质学 2、地貌学 二、简答题 1、2006年获得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大奖的第四纪科学家是谁?请简述他的生平。 2、什么是地貌的发展,如何定义地貌发展的阶段性? 3、简述W.M.Davis侵蚀旋回学说 4、准平原、剥蚀面和侵蚀面如何定义并区分? 三、思考题 1、本课程所涉及的地貌、第四纪和新构造内容的学科发展概况,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三峡库区为例,分析“构造—地貌—地质灾害发育”的耦合关系。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2、地貌学: 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简答题 1、2006年获得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大奖的第四纪科学家是谁?请简述他的生平。 答:刘东生院士:1917年生,1942年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毕业。1949年南京大学生物系肄业(原中央大学。在中国黄土第四纪的研究中进行了开创性工作。1991年当选INQUA第十四届大会主席。2002年4月获得“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泰勒奖。2006年获得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大奖,获奖金500万。颁奖机构评价他“在认识和应用陆地沉积物来理解全球环境变化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2、什么是地貌的发展,如何定义地貌发展的阶段性? 答:地貌的发展反映地貌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是在研究地貌静态的特征基础上,阐明地貌的动态变化过程。现在地貌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小地貌形态的发展速度较快,对工程和环境研究有重要价值;大型地貌发展时间较长,以地质时间尺度来计。 对于大型地貌地貌发展,可以划分出若干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它本身的特征,而后一阶段又包含前一阶段的若干特征。如:坳谷包含冲沟。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155-75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 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 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 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 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 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 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 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作为一个地 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学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 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 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

地貌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2.时间 1月16日至1月18日 3地点 肇庆市七星岩公园三水木棉围岗美东岗村三榕峡公路旁 二肇庆地区主要地貌类型 第一天,经过几个小时从珠海到肇庆的车程,在白土镇安顿好,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到这里的七星岩公园,考察七个秀丽的喀斯特石峰。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条痕:是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化石: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叫化石。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解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变质作用:岩石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填空) 简答 1、任意举出5种常见矿物并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归类。 (1)自然元素:如石墨、自然金; (2)硫化物: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4)含氧盐:可细分为硅酸盐类(如橄榄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类(如方解石)、硫酸盐类(如石膏); (5)卤化物:如萤石。

2、简述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地循环演化过程中,即: (1)在地下深部,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2)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可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3)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更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形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 3、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在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不同点: (1)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岩中则FeO略高于Fe2O3,这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有氧的条件下,大部分Fe2+被氧化为Fe3+所致。 (2)沉积岩中K2O>Na2O,而岩浆岩则相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岩浆岩风化分解后产生的Na2O常形成易溶性盐溶于海水中。而含钾矿物如白云母在表生条件下较稳定,粘土矿物又易于吸附钾,故母岩中的K2O大部分含在白云母碎屑和粘土吸附物中进入沉积岩。 (3)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这显然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表生条件下所致。 4、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5、黄土的主要特征。 (1)成分 ①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②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③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2、厚度

习题_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研究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4、简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一、名次概念解释: 地貌、地貌的形态、地形线、地形面、地形点、谷中谷、地貌的基本形态、地貌的形态组合、地文期、现在地貌、古地貌、地貌与沉积的相关性、气候期、天气与气候、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3.为什么要对大小不同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4.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的什么? 5.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6.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7.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8.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9.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0.什么是地貌的年代? 11.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1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1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

第三章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及重力地貌 一、基本概念 风化壳、残积物、滚落、崩塌、倒石锥、滑坡、片流 二、问答题 1、风化壳的分带及各带特征。 2、试述风化壳的类型与古气候的关系。 3、什么是古风化壳? 4、试对比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者的主要异同和关系。 5、试述风化作用与农业的关系。 6、不同气候带的风化壳有什么不同? 7、风化作用的地质、地貌意义。 8、根据什么指标来判定风化作用阶段? 9、试对比土壤与风化壳的区别。 10、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11、如何区别地滑阶地、泥流阶地与河流阶地? 12、崩塌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征? 第四章陆地水流系统及其地貌 一、基本概念 侵蚀沟、坳谷、冲出锥、洪积扇、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侵蚀谷、构造谷、隘谷、障谷、峡谷、河漫滩河谷、裂点、牛轭湖、河流阶地、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冲积平原、逆向河、水系、河流袭夺、断头河 二、问答题 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 2、河谷的发育与新构造运动有什么关系? 3、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 4、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 5、泥石流发生区有何地貌特征?它的形成条件与滑坡有何异同? 6、什么叫裂点?它的地貌意义有哪些? 7、河床相冲积物有哪些主要堆积类型? 8、当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时,冲积物的类型和结构是否随之变化?为什么? 9、河流阶地有哪些主要类型?各有何特征?并用图示? 10、研究阶地水文工程地质有何作用? 11、认识平原冲积物相特征的水文工程地质意义有哪些? 12、确定河流类型的地貌学意义是什么? 13、分析控制水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4、造成分水岭迁移与河流袭夺的主要内、外力地质作用因素有哪些?

地形学复习题()

《军事地形学》复习题 一、理论复习题 1、什么是军事地形学? 军事地形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地形对军队战斗行动的影响,以及如何驾驭这些影响的军事课程。 2、军事地形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1)各种地形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2)在准备和实施战斗时,研究和评价地形战术性能的方法。 (3)根据地形图、特种地图和航空卫星相片在实地判定方位和实地测量的方法。 3、为什么要学习军事地形学? (1)熟知地图的特性,并能在战斗情况下,毫无差错地阅读及正确使用地图、航空相片和卫星相片。 (2)根据地图和相片快速地研究和评价地形的战术性能。 (3)能在生疏地形上,特别是在夜间通视条件受限并在急行军的条件下,有把握地判定方位。(4)用地图指挥所属分队行动,并指示目标。 (5)根据地图和相片准确算出被发现目标和其它地物的坐标。 (6)迅速准确地把战斗队形和侦察结果标绘在地图上。 (7)以必需的精度完成野外测量工作。 (8)在不同的地形上,组织和实施战术训练。 4、什么是地形?地貌?地物?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地物是指分布在地球表面上,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固定物体。

5、人们通常怎样划分地形的类别? 由于不同地貌与地物的错综结合,人们按照不同的需要将地形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 (1)按地貌分为平原(高原)、丘陵地、山地、水域。 (2)按地物的分布和土壤的性质,又可将平原(高原)分为水网稻田、麦田、高梁地、黄土地形、沙漠、戈壁、沼泽等等;将丘陵地分为高丘陵、低丘陵;将山地分为土山、石山、森林、荒山、梯田;将水域分为岛屿、海岸、礁石等等。 (3)按军事价值又可将以上地形分为开阔地、荫蔽地、断绝地。 6、地形在军事上有哪些作用? 地形对军事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隐蔽军队的行动 2、制约军队作用的发挥 (1)制约高技术武器作用的发挥 (2)、制约军队的机动 3、影响战术手段的运用 (1)地幅的大小,决定了战斗规模的不同 (2)地形的不同,决定了战斗样式的不同 (3)地形的复杂,决定了协同方式的多样性 7、什么叫山地?山地在全国总面积和福建省总面积中占的比例各是多少? 定义:地面起伏显着,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上的高地叫山。群山连绵交错的地区叫山地。 我国山地面积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福建省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5%。 8、我省的主要山脉有哪些?我省山区有什么特点? 我省主要山脉有武夷山、杉岭、鹫峰山、戴云山、玳瑁山、博平岭、太姥山。

“地貌学”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1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河流阶地 2、沙粒休止角 3、海蚀崖 4、雅丹地形 5、潮流界 6、冰斗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简述新月型沙丘的形成发育过程。 2、简述弯曲型河床的发育演化规律。 3、简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与古土壤互层分布所指示的古气候意义。 4、简述石灰岩地区的Karst 地貌演化规律(即:演化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地貌组合特点) 三: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分析海岸带泥沙的运动规律(包括泥沙的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 2、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阐述分析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四:实践分析题(每题8分,共24分) 1、根据图1所示的某一山地之上冰斗湖(过去的冰斗冰川消融后留下的)的分布情况,试分析区域古气候的变化历史。 2、在一山区修建公路开挖路堑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地质地貌边坡地段。请根据图2中的A 、B 、C 三个边坡地段情况,选择在哪一个地段工程建设最安全,哪一个地 段最不安全,并说明理由。 3、由于断层F 的水平错动,河流R 的河床 经常发生改动乃至被废弃。图3是野外实测的在断层南盘上于现代河床东侧被废弃掉的几个不同时代的古河床。试据此分析该断层的类型(是左旋还是右旋)、自距今15万年来的活动次数、每次的幅度、每次活动的时间。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河床纵剖面 2、风蚀蘑菇 3、海蚀穴 4、石林 5、黄土塬 6、峡湾地形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什么是地貌学?地貌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2、什么是河流阶地?导致河流阶地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什么是Karst 漏斗?形成Karst 漏斗的原因有哪两种? 坡面 岩层产状 拟开挖路堑 拟开挖路堑 坡面 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 坡面 拟开挖路堑 图2 A B C 现代雪线(4000m a.s.l.) 冰斗C (36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1万年左右) 冰斗B (3200m a.s.l., 形成 年代为距今3万年左右) 冰斗A (27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5万年左右) 图1 废弃河床A 年代为距今 2万年左右 现 代河床 断层F 图3 30 70 150m 废弃河床B 年代为距今 8万年左右 废弃河床C 年代为距今 15万年左右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作业

第四章地貌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B的地貌名称是() A.冲积扇 B.河口三角洲 C.山脊 D.悬崖 2.图中河流沉积物从B到A堆积的情况是()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由B到A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 C.由B到A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 D.由B到A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 3.图中C河段河谷形态及所受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V”形谷、流水侵蚀 B.“V”形谷、流水堆积 形谷、流水搬运D.“U”形谷、冰川侵蚀 1题,图中B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泥沙堆积,易形成冲积扇。第2题,图中河流从B到A受到流水的堆积作用,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因此由B到A 依次是颗粒由大到小的砾石、砂、粉砂、黏土。第3题,图中C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受下蚀作用,河谷呈“V”形。 2.D 3.A 河迹湖又称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①②③④示意某河迹湖的形成过程。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迹湖的演变顺序是①③④② B.a处的堆积作用明显,b处侵蚀作用明显

C.该河迹湖肯定位于平原地区 D.河流的流向是自c向d 5.该河迹湖的作用可能有() A.阻滞河流泄洪 B.适合渔业生产 D.扩大灌溉范围 4题,牛轭湖形成就是因河道不断弯曲,当河曲越来越弯,水量增加时河流便截弯取直,河流从截弯取直处流动,原有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故A正确;牛轭湖形成初期,河流沿河曲摆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中a 处是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b处是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故B错;牛轭湖多发生在地势平坦地区,受侵蚀和堆积作用影响,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也有河迹湖分布,所以不一定都在平原地区,故C错;本题没有说明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如果是北半球,右岸侵蚀严重,河流流向就有可能是自d向c,D错。第5题,湖泊可以调蓄洪水,A错;本题虽未说明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如果是淡水湖就适合渔业生产,B正确;河流截弯取直后,船只从直的河道航行,缩短了河流航运里程,C错;扩大灌溉范围一般与修建水利工程有关,图中并没有说明,故D 错。 5.B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千米。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6~7题。 龙里高山草原地貌特征示意图 6.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7.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 C.沉积岩、冰川侵蚀 6题,图示反映的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大多分布于我国的云贵高原。第7题,喀斯特地貌主要由于石灰岩经长期的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7.D 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8题。

2011地貌学原理期末试题(5套)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基地班《地质地貌学》期末复习题(1) 地貌学原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 2. 岩溶地貌中的溶蚀洼地是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3.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等于。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高,说明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4. 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下部为。 5. 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成反比,与成正比。 6. 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 和。 7. 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波高处发生破碎。 8. 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和两大部分。谷底包括和;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发育。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海沟-岛弧地貌形成于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辐合汇聚地带。() 2.河流袭夺是由于自由河曲截弯取直的结果。() 3.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4.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5.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6.岛弧和海沟主要分布在岩石圈板块相互分离的边界地带。() 7.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是大陆冰盖地区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 8. 分布在河谷两侧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形一定是河流阶地。() 9.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砂质冲积河床上常见的地貌类型。() 10.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间地地貌。() 三.名词解释(每组5分,共30分) 1.河床与河漫滩 2.泥石流与洪积扇 3.鼓丘与羊背岩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0常见地貌类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分层作业(十)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下列属于河流冲积(洪积)扇地貌景观的是( ) [答案] A 2.下面是某同学在旅游中拍摄的两幅地貌景观图,图1中岩石A处发育凹沟,图2中红色山群陡峭。形成上述景观的共同的原因是( ) 图1 图2 A.流水堆积B.流水侵蚀 C.风力搬运D.岩浆活动 [答案] B 下面为某河流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面地貌景观,发育在上图①②③④四地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①~④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规律是( ) A.由细到粗B.由粗到细 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 [答案] 3.A 4.B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据此回答5~6题。 5.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河西走廊B.青藏高原 C.三江平原D.江南丘陵 6.形成这种花岗岩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 [答案] 5.A 6.C 7.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___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_______(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是________。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大量的________岩,并且气温________,降水总量________,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图1中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度较大,形成众多山峰,可判断出该地为峰林。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西侧较为平缓,东侧有众多闭合等高线。东侧符合峰林等高线的特点;地下喀斯特地形主要为地下河和溶洞。第(2)题,喀斯特地貌是湿热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在大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等参与下,经过流水溶蚀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大量的石灰岩,并且气温高,降水总量大,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第(3)题,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浅薄贫瘠,岩层保水性能差;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少且地块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答案](1)峰林东地下河(溶洞) (2)石灰较高大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岩层保水性能差;地形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等级过关练] 8.下图中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地貌学课

地貌学课堂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一,地貌及地貌学 1,概述 固体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因此他可被分成多个规模不等,起伏各异,高低有别的形态单元。就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形态单元而言,是大陆与海洋的分异。在大陆上叠加着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等次一级的形态单元;而在海洋中又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沟和岛弧等,在大陆的山地中,地表起伏又可被分为冲沟,河谷等小级别的形态单元。地球表面上这些各种各样的形态单元就构成了千差万别的地貌。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分布,动态规律的科学。 2,地貌与地形的差异 不同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如大陆和海洋,它们与整个地球内部物质构成和运动有关,确切的讲,与地壳组成和岩石圈运动相关联;而冲沟和河谷的形成和发展又与气候控制的流水相联系。因此要研究地貌的成因,演化与分布,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所以说,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仅研究地球表面起伏的是地形学,这就是地貌与地形的差异所在。较科学地说,地貌学是研究地貌及其成因,发展和结构的科学。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 2,地貌的形成 不同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但概括地讲,地貌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地球的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所谓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引起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火山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是指地壳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形成一系列地表作用过程。外力作用按外力性质主要分为如下几类:流水作用,地下水作用,波浪作用,冰川作用,风沙作用。这些外力作用在地貌形成上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外力作用造成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造就地表的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原有的起伏不断降低变缓,因此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内外营力是一对矛盾。地貌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内外营力作用类型的差异,而且还取决于内外营力过程的对比。 3,地貌的发展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学习指南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学习指南 地理学是一门对野外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野外综合实践教学是地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在不同区域、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并采用基础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并重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从而完善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并最终实现增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课程不同的实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方面进行学习以及野外实践。 第一节野外实习内容 1.1地质实习 本课程地质野外考察点分布见图1。具体实习内容如下: 图1 地质野外考察点分布图 (一)基本技能 1.学习使用罗盘确定地层、断层、节理等地质体的产状。

2.学习并熟练使用地形图、地质图,具体包括判读地形图、利用罗盘定向、用交会方法判定自己在图上的位置等,并在基础上认识地质图的基本含义。 3.了解地质观察点的内容,学习地质内容的记录格式。 4.学习野外地质素描的基本方法,以图件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 5.学习实测剖面的基本方法,在野外选择适当地点实际施测,并将所获数据资料在室内整理成图。 (二)专业知识 1.对实习地区各时代地层的岩性、化石特点建立系统性认识,并注意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2.学习对地层的观察和描述,包括其颜色、组分、结构、构造、特殊构造、胶结状态、风化程度等。 3.学习对矿物的观察和描述,包括矿物的颜色、形态、颗粒大小,晶体特点,硬度、比重、解理、断口、集合体形态,共生矿物组合以及产出状态等。 4.学习对化石的观察、描述和采集,包括化石的门类、形态特点、保存部位、数量多寡、共生化石种类以及保存化石的岩性特征等等,并进行采集和包装。 5.学习各种小型构造的观察和描述包括: (1)褶皱的形态,组成两翼的岩层和核部岩层的性质和时代,轴面产状,其他与褶皱伴生的构造现象等。 (2)断层面的观察(包括断层面清晰与否?平直或弯曲?是否发育断层泥和碎裂岩角砾岩等等),两盘相对位移情况,以及断层产生的构造部位等。 (3)节理的发育程度与岩性的关系,节理面产状,相关的节理组发育情况,在野外与断层的区别等。 6.观察各种地貌现象、植被现象、水文特征。并学习从地质学角度说明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单面山常与某一坚硬岩层的存在有关;“逢沟必断”,石灰岩山头和砂页岩山头植被的差别;泉水或温泉产生的地质依据等等。 7.学习对矿区或矿点的地质观察,包括成矿条件、岩层发育、成矿部位、围岩蚀变特点、有用矿物产出的种类和特点。矿物共生组合等的观察和描述。 8.其他能够观察到的一切地质现象。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完整版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 卷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另一种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