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

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

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简称《规定》)已经批准,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规定》统一了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案由,适应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理的实际需要,有利于知识产权庭统计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规定》不涉及人民法院的立案受理、审判管理、司法统计等业务,不影响全市法院审判管理系统的运行。你院在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院民三庭。《规定》中所涉及意见如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为准。

特此通知。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

为贯彻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商标等授权确权类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审理分工的规定》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商标等授权确权类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审理分工的规定>的意见》,统一不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简称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专利驳回复审决定、专利权无效宣告审查决定,以及不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简称商标评审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作出的涉及商标的相关决定、裁定的案件的案由,我们对我市法院在审理上述案件时的案由适用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由于缺乏对这两类案件案由的明确规定,实践中这两类案件的案由使用极不规范,如有的案件没有案由,仅写“某某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或商标评审委员会)第XX号决定一案”,有的笼统地写专利(或商标)行政纠纷一案;就专利行政案件来说,有的写专利(或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有的写专利(或专利权)无效纠纷;有的写明具体的专利权类型,如外观设计专利行政纠纷、发明专利行政纠纷、实用新型专利行政纠纷;就商标行政案件来说,有的写商标争议行政纠纷、商标异议行政纠纷,有的笼统地写商标(或商标权)行政纠纷。为规范上述两类案件的案由适用,经同我院及市一中院立案庭、审管办、研究室等部门协商,现对这两类案件的案由作出如下规定:

一、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专利复审决定和无效决定案件的案由

(一)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专利复审决定案件的案由

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专利复审决定案件是指,专利申请被驳回后,申请人向专利复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在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相关决定后,不服该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根据权利类型的不同,这类案件的案由可以确定为:

1.发明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

发明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是指,发明专利申请被驳回后,申请人向专利复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在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相关决定后,不服该决定提起的诉讼。

2.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是指,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被驳回后,申请人向专利复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在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相关决定后,不服该决定提起的诉讼。

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是指,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被驳回后,申请人向专利复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在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相关决定后,不服该决定提起的诉讼。

(二)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专利权无效决定案件案由

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专利权无效决定案件是指,专利权授予后,任何人依法请求专利复审委员

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专利复审委员会针对该请求作出无效审查决定后,请求人、专利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因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无效审查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根据权利类型的不同,这类案件的案由可以确定为:

1.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

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是指,发明专利权授予后,任何人依法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发明专利权无效,专利复审委员会针对该请求作出无效审查决定后,不服该无效审查决定提起的诉讼。

2.实用新型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

实用新型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是指,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后,任何人依法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实用新型专利权无效,专利复审委员会针对该请求作出无效审查决定后,不服该无效审查决定提起的诉讼。

3.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

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是指,外观设计专利权授予后,任何人依法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专利复审委员会针对该请求作出无效审查决定后,不服该无效审查决定提起的诉讼。

(三)其他专利行政纠纷

在上述专利行政纠纷之外,如果还存在其他以国家知识产权局或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的与专利有关的行政纠纷,其案由可直接确定为专利行政纠纷,如果能明确专利类型的,则其案由可确定为发明专利行政纠纷、实用新型专利行政纠纷或外观设计专利行政纠纷。

二、不服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商标复审决定和裁定案件的案由

(一)商标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

商标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是指,当事人因不服商标局驳回其注册商标的申请并依法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针对该复审请求作出裁定后,当事人不服该裁定提起的行政诉讼。

(二)商标异议复审行政纠纷

商标异议复审行政纠纷是指,商标局针对他人就被初步审定公告的申请商标所提出的异议作出决定后,当事人不服该决定并依法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针对该复审请求作出裁定后,当事人不服该裁定提起的行政诉讼。

(三)商标撤销复审行政纠纷

商标撤销复审行政纠纷是指,当事人不服商标局依照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九条等规定作出的撤销或者维持注册商标的决定,依据商标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针对该复审请求作出裁定后,当事人不服该裁定提起的行政诉讼。

(四)商标争议行政纠纷

商标争议行政纠纷是指,当事人对已经注册的商标依据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直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在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相关裁定后,当事人不服该裁定提起的行政诉讼。

(五)其他商标行政纠纷

除上述商标行政纠纷外的其他商标行政纠纷,包括但不限于以商标局为被告的不服商标局核准或未核准转让注册商标的纠纷,其案由可直接使用商标行政纠纷。

三、两审法院适用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示范

(一)一审案由适用

一审裁判文书应当在写明当事人基本情况后的首句话写明案由,如“原告XXX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商标争议行政纠纷或其他案由)一案,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或商标评审委员会)于X年X月X日作出《XXXXX决定》,于X年X月X日向本院提起诉讼,……”。

(二)二审案由适用

二审裁判文书应当在写明当事人基本情况后的首句话写明案由,如“上诉人XXX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商标争议行政纠纷或其他案由)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XXX (案号)行政判决,于X年X月X日向本院提出上诉,……”。

二O一二年十月三十日

来源: https://www.doczj.com/doc/1418194391.html,/fg/zdalsyb/detail526966.html

智慧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智慧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不断推动时代进步与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催生着新的信息科技革命。目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持续加快,以云计算、云存储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技术正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大潮;物联网技术在促进各单元互联的同时,也将带来更加广泛的信息量,知识经济进一步凸显,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深入城市管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国正处于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从被动应对向自主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信息基础设施已较完备,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各级政府纷纷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到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人才、资金、行政协调上的支持。由此判断,我国已经具备在以物联网等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争得发展机遇的实力,应科学谋划、抢前布局,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信息化、智慧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一、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在上次互联网热潮中,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具体到区域的信息化建设,即是数字城市。可以认为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用当时可提供的数字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且统一处理城市各方面信息。它为调控、监管、预测城市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且描述了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武汉市最早在我国提出建设数字城市,西安、北京等城市进行了这方面的建设。 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物联和有效整合创造了条件,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相继提出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新区”的发展战略。新加坡提出到2015年建成“智慧国”的计划。深圳要打造“智慧深圳”,浦东新区提出建设“智慧浦东”,滨海新区提出“建设智慧新区”任务,武汉、沈阳、宁波等地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 二、智慧城市分析框架 按照智慧城市一般概念,可将其建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基础设施、智慧政府、智慧经济与智慧社会。 信息化首先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发展首先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骨干光纤、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实施三网融合等信息资源整合,以点到面推进传感器布局,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向智慧化的转变。 智慧政府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抓手。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效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形成统一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网络平台,提高政府信息的利用水平和政策科学制订水平,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 智慧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实体。要跟踪信息化最新技术,掌握物联网、第二代互联网等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先进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得出完整技术图谱,突破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物联网等新技术对新区工业、服务业、农业的渗透与带动升级。 智慧社会建设是智慧城市的落脚点。在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推广使用物联网等技术,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的智慧化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向智慧化发展的前提与条件,所谓的经济智慧化更多涉及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以及由此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与升级,智慧社会是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而智慧政府建设则对上述三方面都有涉及,并且是政府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建设好智慧政府,可以确定城市未来发展方面,带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以政府采购等手段直接促进智慧经济发展,以规划或实施方案等方式引导微观经济

海淀区的智慧城市发展形态初步形成

海淀区的智慧城市发展形态初步形成 核心提示: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交汇点,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方向。去年11月,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在北京召开。在智慧城市分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代表中国政府与欧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中欧智慧城市合作,并在北京市海淀区等15个城市(区)开展中欧合作试点工作。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交汇点,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方向。去年11月,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在北京召开。在智慧城市分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代表中国政府与欧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中欧智慧城市合作,并在北京市海淀区等15个城市(区)开展中欧合作试点工作。 图为“智慧海淀”顶层设计体系架构 海淀区是北京市重要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同时也是我国最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和智力资源密集的人才强区,具备建设智慧城市的

良好基础。 ——进展:构建智慧城市发展形态 海淀区按照统一体系架构、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建设运维的“三统一”原则编写了《智慧海淀顶层设计》,从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城市服务管理、便民利民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大力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搭建海淀区政务云平台,统一运维管理,统筹资源分配,提高业务运行保障能力和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利用电信运营商现有资源建设公益性WiFi,现已完成部分区域的无线局域网络覆盖并向公众免费开放;积极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网络和光纤到户建设。 (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初步建成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使社情民意得到及时响应;启动了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建设,将逐步实现全区行政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理,形成一个大厅、一个网站、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站全覆盖的区、街、居“三级联动”服务模式,提升办事服务和政务公开水平。 (三)以服务为导向加强民生服务建设。开展智慧卫生建设,实现全区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搭建教学资源云服务平台,多方面开展智慧应用建设;探索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卫生保健、文化娱乐等综合便民服务。 (四)依托智慧城市助推产业优化升级。成立海淀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以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并以信息产业发展带动地区区域经济的提升;

我国重点区域加快智慧城市规划布局(精)

重点区域加快智慧城市规划布局 一、北京智慧城市布局加快 2017年,北京市将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规划和行政办公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完成行政办公区政务云中心机房等工程,启动电子政务内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做好信息化系统迁移工作,保障首批搬迁行政单位入驻。 中投顾问发布的《“十三五”数据中国建设下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 2017年,北京市将新增发放“北京通”卡 500万张以上,加强“北京通”卡与“北京通” APP 的线上线下贯通, 建成卡与 APP 融合的服务体系。北京 2017年还将启动 5G 试点工作,免费提供无线上网服务的公共场所将新增 400个。 市经信委还将编制印发《北京市深入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实施方案》 ,实现 80%的涉民服务网上办理。加强六里桥政务云和密云灾备云建设管理,完成通州政务云建设,形成“两地三中心”的市级政务云部署格局。 二、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发布 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相承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在 2016年 12月对外发布。这是上海延续编制三个信息化五年规划后,首次改为智慧城市五年规划。 未来五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又将会有哪些改变? 翻阅规划可以发现,在智慧城市新阶段的特征描述上,这次提出在原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基础上,实现“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的新特征。在具体内容上,

规划将围绕营造智慧生活、发展智慧经济、深化智慧治理、建设智慧政务、推进智慧城市区域示范等五大应用领域打造“活力上海” 。 所谓“泛在化” , 首先是指泛在的网络已不仅要解决人与人的交流, 更需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 即达到“万物互联”的境界。邵志清说,由于网络的泛在和物物互联,多维度交流所产生的数据变得日益纷繁且杂乱无章,要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变,就需要泛在化的计算能力支撑。围绕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可视化也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更重要的是,未来生活中应用和服务的泛在化将变得越发明显,某一项服务将支持多个渠道接入。打车和拼车服务就是典型例证,传统出租车垄断渠道将面临极大挑战,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互联网金融等其他领域。事实上,这两年吸引大量投资机构关注的 O2O 模式,其核心就是要让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融合化”是指关联性服务的融合将逐步加快,并率先在市场化较高的领域进行推广。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撑的精准营销,将会促成顾客在喝咖啡的间隙完成一次商品购买;又比如,在手机等终端上预约餐饮服务的同时,完成交通路径规划,以及停车位的查询和预订。 据介绍,随着应用的融合,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需求将快速释放,这会促进政府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另一方面,也会推动政府开放数据,供市场主体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形成商业 化服务模式。 相比于智能化, “智敏化”更加突出“准确、快捷和柔性”的特征。在需求感知层,随着各类主体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传统的标准、统一的信息服务已无法适应快速更新的需求发展。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信息系统已具备对使用者“画像”的能力,精准服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教程文件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自2009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接着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后,智慧城市在我国的发展也是风生水起,国家政策成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无形大手。 2010年9月,宁波市出台了《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由此,宁波作为第一个在政府层面全面推动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启到了引领及示范带动作用。在宁波的带动下,不少城市提出了具体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甚至有些地区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 2012年12月5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通知指出,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2013年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2013年8月5日,住建部再度对外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又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包括83个市、区;20个县、镇。因此,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 截止2013年,我国已有四百余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级大城市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智慧城市建设。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其中,湖北省和广东省的“智慧城市群”分别涉及17个和21个省内城市。 如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全面展开,推进速度较快的已进入建设阶段,其它城市也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等。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的城市可能需要2-3年时间,而有的城市可能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当前,中国正在通过“两化融合”、“五化并举”、“三网融合”等战略部署,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国内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有些城市围绕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而更多的城市则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根据《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以下主要城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1、领跑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无锡、武汉、宁波、南京、佛山、扬州等; 2、追赶者:重庆、无锡、大连、福州、杭州、青岛、昆明、成都、嘉定、莆田、江门、东莞、

北京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东方企业文化·东方智慧 2012年10月 208 北京“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张鑫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70) 摘 要:“智慧城市”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其建设也在许多城市逐渐展开,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鲜有研究和分析。本文通过对根据“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特点,总结提炼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智慧北京”为案例,具体计算、分析了“智慧北京” 评价指标值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智慧城市 指标体系 北京 中图分类号:G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208—01 1 智慧城市 1.1 智慧城市的相关研究背景 城市作为人类的交易中心和集聚中心,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持续加速增长。然而,城市化过程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拥堵的交通系统、低效的城市管理方式、远不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难以发挥实效的城市应急系统等等。 当城市面临这些实质性的挑战时,城市必须采取新的措施使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城市必须使用新的科技去改善自身的核心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在基础设施和传统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城市智慧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趋势,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08年,IBM 提出“智慧地球”理念:”智慧地球”是由智能化的各个行业、各个社会层面、各个组织机构甚至个人组成的,并基于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和计算技术,可以创造出更有智慧的行业甚至更有智慧的地球。2010年,IBM 正式提出“智慧城市”(Smart City )的崭新理念,指出“智慧地球”需从“智慧城市”着手,“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核心要素和突破点,是“智慧地球”落实到实际的具体区域做法。 1.2 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指的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城市服务、民生、环保、公共安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和快速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的价值在于为城市经济注入智慧活力。在当今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的现实条件下,对于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而“智慧城市”正是通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加强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沟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环境更加友好、生活更加便捷、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2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情况 2.1 研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很多。如:新加坡2006年推出的智慧国2015计划,它通过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以及利用咨询通信产业进行经济部门转型等多方面的战略规划,意在达成新加坡成为一个由资讯通信所驱动的智慧国家与全球都市的未来愿景。同样在2006年,韩国政府启动U-City 计划,其核心是通过建设遍布整个城市的互联网网络使得市民可以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方便地使用或办理各项社会服务。我国在继承其电子政务、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方面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基础上,也引入了“智慧城市”治理理念,北京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北京”的设想,正逐步向“智慧城市”发展,上海、武汉、南京、宁波等城市纷纷开始智慧城市的建设的研究。 然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由于缺乏一套“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盲目建设,“形象工程”大行其道,实际效果并不显著。“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构成的,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进行量化计算、科学评测的方法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检验智慧城市成果的具体体现,将起到引领、监测指导、量化评估等作用。开展“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2.2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发展现状 2.2.1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2011年7月初,上海浦东“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正式对外发布,该指标体系包括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19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一座城市如果两项指标达标率均超过80%,就将迈入“初级智慧型城市”的门槛;而核心指标实现100%达标,一般指标的达标率也超过90%,这座城市就将成为“成熟智慧型城市”。 2.2.2“智慧南京”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南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城市智慧服务领域、城市智慧产业领域、城市智慧人文领域四大部分。“智慧城市”基础领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指标项;城市智慧服务领域分为4个指标项;城市智慧产业领域涵盖了7个指标项;城市智慧人文领域包括7个指标项,一共包括23个评价指标。 3 智慧北京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3.1智慧城市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由于智能城市设计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评价体系应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智慧城市的框架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并且客观地反映智慧城市的质量水平。 (2)可行性原则 在设计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选择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标,在考虑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可行性尤为重要。 (3)系统性原则 应把城市的基本信息化水平、智能应用水平、信息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创新水平等视为一个整体的大系统,建立从信息技术与环境、资源、人相互协调的整体大系统中来考核智慧城市的建设状况。 3.2北京建设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国内外现有评价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考虑到遵循智慧北京建设的现状,逐步建立智慧北京评价指标体系。许多文献设计智慧城市时通常描述其工业、教育、参与能力、技术设施以及多样的 “软因素”等几方面 (下转150页)

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1、国际智慧城市组织(ICF)是世界通讯协会(WTA)的一个分支。 正确 错误 2、IDC于2008年底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 正确 错误 3、INEC是科威特的一个关于智慧城市的组织。 正确 错误 4、韩国政府在2006年启动了以首尔为代表的智慧城市建设,该计划被称为“U”计划。 正确 错误 5、广州是我国丝绸之路的发祥地。 正确 错误 6、首尔是世界第七大都市。 正确 错误 7、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化北京”为战略指导。 正确 错误 8、纽约人均碳排放量在全美大城市中排名最高。 正确 错误 9、2010年纽约的GDP为15268亿美元,居世界城市第一。 正确

错误 10、“智慧国2015”或称“iN2015”计划是新加坡于2006年推出的一个为期十年的资讯通信产业发展蓝图。 正确 错误 11、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00家企业位于纽约。 正确 错误 12、纽约人均碳排放量在全美大城市中排名最低。 正确 错误 13、到2012年底,北京将实现互联网家庭入户频宽超10兆。 正确 错误 14、到“十二五”末,宁波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和智慧社会管理三大应用体系建设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正确 错误 15、天津,建设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实现政府精准管理能力、城市智能运行能力。 正确 错误 16、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以“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为战略指导。 正确 错误 17、首尔利用红外摄像机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监测火灾时,可以突破人类视野限制,提高火灾监测自动化水平。 正确

错误 18、新加坡保持其在早稻田大学2009及2010年电子政府研究排名的首位。 正确 错误 19、欧盟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计划。 正确 错误 20、“无线城市”是“智慧广州”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广州正在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 正确 错误 21、智慧城市建设的拉动力是指()。 全球城市化进程和发展、国家发展、技术进步与发展、社会进步与发展 市民生活的要求、企业的业务发展 政府对城市发展的规划 城市发展自身的惯性 22、重庆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的重大战略部署。 绿色重庆 森林重庆 绿地重庆 蓝天重庆 23、广州简称()。 粤 垣 羊城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全面解读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全面解读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全面解读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1500万人口进入城市。到2025年,中国将会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城市社会。《金融时报》2010年9月21日报道:198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仅20%,而到2010年这一比例达到45%,是世界上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化虽然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城市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却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改变生活方式、不断解决突发性事件等问题。 首先,城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急需转变增长方式,突破增长极限。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的约束,城市人口膨胀、环境保护等问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2007年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和%,而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则是日本的倍,美国的倍。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到2009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而人口仍在以每年60万的速度增加,已经陷入“大城市病”困扰。在城市环保方面,《2005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显示,全国509个城市中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零的城市有178个,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为零的城市有130个,在29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为零的城市有80个。2006年全年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161起,环境投诉达60万人次。 同时,全球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严重问题:环境污染是残害人类的罪魁祸首!每年有150万人因此丧命,其中一半以上寿命不超过5岁(平均每天 4000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