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培养方案(2011版)

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培养方案(2011版)

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培养方案(2011版)
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培养方案(2011版)

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050103)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吸取国内相同专业培养方案之特色,并按照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点培养硕士生的要求,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助教1人。其中博士5名,硕士3名,在读博士生1名,师资力量雄厚,业已形成年龄、学历、知识、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本硕士点下设①汉语史、②文字学、③训诂学、④汉语词义学与辞书学、⑤中古汉语研究、⑥现代汉语研究、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等7个研究方向,7个研究方向的导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8项;校重点科研课题9项,已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8部、编著13部、专业教材5部,其中多部(篇)论著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的导师,多数具有20年以上教学和研究汉语史的丰富经验,在较为深厚的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素养的基础上,业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风格。

导师组领衔导师钟如雄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从事教学研究汉语史30余年,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说文学、方言学、历史词义学、古文字考证和文字学理论等方面造指较深,且颇多建树。早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就在王力、唐作藩、郭锡良、何九盈、蒋绍愚等语言学前辈的指导下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参编并在王力、蒋绍愚先生主持下审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毕业至今,主持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1984-1990年主研浙江大学姜亮夫教授主持的“经籍纂音’’;1987-1997年主研四川大学向熹教授主持的“汉语称谓词研究”;1989-1995年主研西南民族大学余惠邦教授主持的“双语研究”,2008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学国家规划课题“对外汉语教学与边远藏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比较研究”,批文号:BMA090087),主持(独研)西南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1项(《汉字转注系统研究》)。近30年来出版专著3部(《说文解字论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4,《汉字转注学原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大唐诗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合著2部;在《古汉语研究》、《四川大学学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学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学刊》、河北师范大学《燕赵学术》、《辞书研究丛刊》等权威、CSSCI、中文核心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5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H1)全文复印,1篇(《远古巫史与华夏先民的象线性符号》,《云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被《新华文摘》2008年第14期摘编;编著《古代汉语》、《汉语言称谓辞典》等中文工具书和教科书7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1998年荣获西南民族学院1986-1988年度教学、科研质量双优奖。20世纪80年代以来,钟如雄教授主要从事“说文学”、训诂学和文字理论的研究和古文字的考证,在该学科已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导师组成员袁嘉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对外汉语教学硕士,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员,持有国家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颁发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1992年以来一直从事现普通语言学、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汉语言、广告语言艺

术的教学研究,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和现代汉语应用研究方面见解独到、成就斐然。2004年,中国教育部在全国高等院校范围内选拔1名外派俄罗斯的对外汉语教学专家,袁嘉教授脱颖而出,同年9月派往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东方学院担任《俄汉双向翻译》、《汉语视听》、《汉语口语》、《HSK考试》和研究生及青年教师指导等教研任务。2005年10月,俄罗斯联邦教育部、远东国立大学从40余名外国教师(其中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越南等国教师)中评选1名最佳外国教师,袁嘉教授又以出色的专业水平和突出的工作业绩荣获俄罗斯联邦教育部“最佳外国教师”。2005年10月21日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校长B.И.库里洛夫在表彰大会上亲自为袁嘉教授颁发了《最佳外国教师证书》,并称“东方学院汉语系特邀主讲教授袁嘉先生由于在培养高级人才和培养青年方面作出杰出功绩,特授予最佳外国教师称号”。2006年5月在袁嘉教授归国之际,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东方学院在《关于中国国家汉办外派汉语教师袁嘉在俄工作鉴定》中有如下评语:“袁先生工作踏实、认真负责,与俄罗斯教师配合默契,组织能力强。教学中能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因材施教,所教知识广泛实用,教学方法灵活生动,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学生欢迎。”已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语文天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文建设》、《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其中涉及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论文有《汉语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现代汉语词汇词义不对称与对外汉语教学》、《谈外汉语虚词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骑马词”问题》、《“骑马词”的成因及对策》、《现代汉语不对称现象二题》等。

导师组成员王启涛教授(四川大学文学院与新闻学院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处长,西南民族大学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级精品课程《敦煌文献》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四川省委宣传部学术期刊月评员、吐鲁番学研究院研究员、成都市科技顾问团顾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共6项,出版专著4部,论文50余篇,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和敦煌吐鲁番学研究,并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主讲并播出《李冰与都江堰》)、中国教育电视台《师说》栏目主讲人(主讲并播出《雨果》、《拿破仑》)。

导师组成员邓文彬教授(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项士,四川省语言学会秘书长,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现代汉语、对外汉语、语言学史等教学与研究,早在1993年就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颁发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证书号9222023)。自担任对外汉语教研室主任以来,对文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作了深入的研究和较大的修改,使文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和完善,为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现代汉语和语言学史的教学方面也经验丰富,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使现代汉语早在2003年就成为西南民族大学的重点课程,并于2007年被学校评为精品课程,他本人也在2007年全校举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中被评为优秀。他在科研方面,研究领域涉及现代汉语语法学、汉外比较、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外语言学史、现代语言学理论、应用语言学、管理学、投资学等多个学科,参与了由四川大学著名语言学家梁德曼教授主持的一个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四川省六个地点方言语法的比较研究和一个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编写《四川省省志·方言志》,主持了西南民族大学一个重点科研项目一中国现代语言学史研究,主持了西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的前身)的一个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民族杂居地区汉语特点研究,独立出版专著2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30万字,系三卷本专著《中外语言学史》第一部《中国语言学史》之上册,2002年9月由巴蜀书社出版,2004年荣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和《中国语言学史》(47.5万字,系三卷本专著《中外语言学史》的第一部,2006年1月由北

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与人合作出版专一部——《口才艺术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与人合作出版辞典一部——《公文大辞典》(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此书1994年荣获中国秘书学论著评奖委员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秘书杯——运通杯秘书学论著奖”三等奖,1995年又荣获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颁发的“中国公文学论著‘三株奖’”二等奖)。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语言学方面的学术论文20余篇。

导师组成员叶南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现代汉语硕士),1984年以来一直从事现代汉语、对外汉语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尤其是对信息修辞学有独特的研究。1996年获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在国内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论S+V+O1+O2句型的模糊集》、《“V+着(zhao)”和“V+到”的义素分析》、《“住哪儿”与“住在哪儿”语义、功能比较》、《论语言表达形式与信息熵、冗余度的关系》、《趋向补语方向的多维性与宾语的位置关系》、《修辞的哲学》、《能愿动词的义素结构和跨层次的交际功能》、《“了”在单句、复句和语段中的时体意义及其分布》等20余篇,出版专著《信息修辞学》,其科研成果均有一定的社会反响。曾获西南民族大学1998年度和2006年度优秀教学质量2等奖。

导师组成员刘云峰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长期从事普通语言学、汉语语音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语义学、辞书学、应用语言学、西方语言学流派、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学术英语等的教学研究,教学经验丰富,特别擅长双语(汉英)教学。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语言学系列论文20余篇,其中主要有《格式歧义的思考》、《“多么A”与NP的有定性》、《形式动词及其宾语》、《依据语篇中多层次信息的句法分析方法》、《语音演变的两个前提》、《语篇中多词项间的语义句法选择限制关系》等;参加词典、教材多部,撰稿质量较高;主持西南民族大学重点科研课题“汉语语篇功能词项系统研究”1项;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中MQ+N1+的+N2语串的组合型歧义研究》荣获复旦大学等全国著名教授好评。刘云峰教授2006年由教育部选派到突尼斯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导师组成员周作明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博士、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古汉语、训诂学、汉语词汇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无上秘要》词汇研究”(批文号10XYY013)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早期天师道词汇描写研究”(批文号09BYY043)1项,主研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汉魏六朝道教典籍词汇研究”(批文号06JJD870005)、2009年度重大项目“六朝道经韵部研究”(批文号2009JJD750011)2项,另主持西南民族大学校级项目2项。在《宗教学研究》、《重庆社会科学》、《汉语史研究集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图书馆杂志》、《语文知识》等中文核心期(集)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在新世纪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需要在继承和发扬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重建汉语教学、研究、应用的科学体系。无论是汉语史、现代汉语、对外汉语,还是文字学、训诂学、汉语词义学与辞书学,都是在古今中外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而又传统的学科,其研究原则既要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又要以传统的语文学为根基,从对中国历代文献和现代口语、方言土语的研究中归纳、总结出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文字训诂理论等系统发展嬗变的规律,用以指导汉语的教学、研究与应用。而完整的、系统的汉语史、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文字学、训诂学、汉语词义学与辞书学科学体系的建立,需要很多代人的不懈努力,因此必须培养一代代愿意为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献身的高层次人才。汉语史、文字学、训诂学、汉语词义学与辞书学、中古汉语、现代汉语、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已经成为不分民族的、国际性的研究学科,西南民族大学是国内多民族的综合性重点大学,许许多多少数民族学子渴望参与到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队伍中来。我们应该热忱欢迎他们攻读“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积极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努力办好“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点。

二、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侧重对汉语史的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规律的教学与研究,重点培养培养汉语言文字的高级教学、研究人才和汉语言文字应用专门人才。获得本专业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应在普通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具备有关汉语言文字现状、历史的系统知识,基本具备在汉语言文字学的某一或某些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能够胜任对内、对外汉语汉字较高层次的教学工作,能够承担与汉语言文字相关的实际应用、研究等工作。

本硕士点实行领衔导师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制。为提高教学、教育水平,学、导关系的确定实行师生互选,把竞争机制引入研究生培养环节。原则上新生入学后第2周内选定导师,实行师生互选。师生互选,原则上尊重师生双方志愿。具体原则是:

1.新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所宜攻读的研究方向,导师组不得硬性决定硕士生的研究方向。

2.攻读的研究方向确定之后,再选择宜从业的导师。

3.导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研究特长选择学生,但必须征求学生本人的同意。

4.学生选择的导师过于集中时,通过导师与导师、导师与学生之间协商调整;在协商未果时,只能尊重学生的选择,导师不宜强行要求学生服从。

5.选择对外汉语研究方向的学生,其外语初试成绩要求:汉族最低线55分,少数民族最低线45分。

三、学习年限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分制。基本学制为3年,而在校研读年限原则上为2-4年。6 0%的时间学习学位课、选修课和公共课,40%的时间考查交流、撰写论文、送审答辩。各科成绩多以提交课程论文形式记分,适当以作业或口试考查。凡修满36学分均可毕业,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合格,并经校学位委员会审定后授予硕士学位。学分计算办法按校研究生部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四.学分制课程体系设置

1.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分制课程体系由4个平台构成:(1)学位课平台;(2)专业学位课平台(含专业共同课和研究方向课);(3)创新实践平台(含学术活动、科研成果、教学科研实践、创新活动等);(4)学科交叉课平台。

2.课程体系原则上按36个学分计算,其中公共学位课平台7学分,专业学位课平台22学分,创新实践平台3学分,学科交叉课平台4学分。

3.专业学位平台课程(含专业共同课和研究方向课)学分与课时的对应关系为1学分=16学时,1门课程的学分数一般为2—3学分。

4.专业学位平台课程按所给学分设置,专业共同课约占70%,研究方向课约占30%。

五.学分要求(不含学位论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按专业研究方向要求和个人研究重点研修获得学分,所修学分总学分为36学分。

1.公共学位课平台7学分(其中第一外语4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马列经典著作选读2学分);

2.专业学位课平台22学分(含专业共同课和研究方向课);

3.创新实践平台3学分(含学术活动、科研成果、教学科研实践、创新活动等);

4.学科交叉课平台4学分o(注:《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分制课程体系》见下表。)

六.相关必修环节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在读期间除获得上述学分外,还需相应完成下列培养环节(不

计学分),方可准予毕业:

1.同等学力和跨学科(专业)的学生,须补修完2门与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

2.在读期间,必须参加校、研究生部、院系及硕士点等组织的相关活动;

3.培养方案规定的其他环节。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以自学为主,以导师、科目任课导师上课为辅。导师必须有计划地指导所带研究生研读,且定期检查其研读情况,督促他们保质保量完成研读计划。导师或科目任课导师必须紧密围绕研究生培养方案开课讲授,讲授的内容必须准确、广博、精深、创新;授课方法必须条理井然、论证结合,重在传授治学思想、理论和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尽可量掌握相关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和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学生考核必须从严要求。考试按百分制记分;考查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级记分。

硕士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1次校外学术会议,或有计划地组织一次外出考察拜师活动,以结交师长、切磋学识、拓宽视野、丰富经验。

八.学位论文

1.时间安排:第二学年开始酝酿,搜集材料,确定论文题目,完成开题报告;第三学年进行论文写作;第六学期定稿、打印及答辩。

2.质量要求:在选定研究领域内综述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借助古今中外语言学理论对已有的学术见解进行检讨,提出质疑、修正,或提出新的见解;也可另辟蹊径提出新的课题加以研究。力求在选题、材料、理论、观点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具有新颖性或独到见解。

3.字数要求:论文字数3-4万。

4.学位论文必须在业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因剽窃他人成果而触犯著作权法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同时追究相关导师的责任。

九.学位的授予

研究生修完学位课程及其他有关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和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由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硕士文学学位。

附表: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分制课程体系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代码:082801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学制:五年修业年限:4-7 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最低学分:212.5 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建筑学。 相近专业:城市规划。院部负责人:胡跃进审核:方辉平校长:汪建利日期:2016年8 月 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能从事城市与建筑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可在安徽省及华中、华东等地区,从事城市建筑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2、培养要求 (1)科学知识要求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宽泛的人文科学社会基础。包括: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体育运动、军事。 2)自然科学知识:了解高等数学、物理学、力学、材料学、生态学、信息工程学、环境学、心理学等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3)工具性知识: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通信原理,掌握流行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至少掌握1 门计算机语言,并能进行编程;能用英语进行书面、口头表达,能较好地阅读专业文献。 (2)专业知识要求 1)工程制图与识图:掌握各种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掌握制图的原理及规范制图的基本步骤、方法;掌握施工图的识度和使用,相关规范和图例。 2)建筑基础知识要求:掌握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素描与色彩、景观建筑学、生态建筑概论,掌握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物理等基 本知识。 3)建筑专业核心知识要求:掌握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城市

探析提高林芝地区藏汉双语教学有效性措施-2019年教育文档

探析提高xx藏汉双语教学有用性措施 一、林芝地区双语教学情况分析就语言、文字的社会实用性而言,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社会最为危机的交际工具,也同样是教育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载体。因此,学习语言文字是教育的基础,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交际的社会实际功能。 西藏自治区主要是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模式为主,中小学统一执行国家教委转发的相关文件与政策。在这种实际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林芝地区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较为繁复。 在林芝地区,汉族学生语文高考进行全国统一考试;藏族学生,高考时不仅考汉语文,还要加试藏文。而在小学阶段,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则较为单一:在农牧区,主要是使用藏文教材、采用藏文授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数使用藏语。在初中阶段,教师在解决疑难问题、解答学生问题、维持教学秩序时,常常使用藏语;无论是在城区或是在广漠农牧区,高中阶段全部使用汉语文教材,使用汉语授课。 执行藏汉双语学习政策,则要求学校在每周不变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藏族班学生还要增加藏语文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其它学科课程的学时,加授一门藏语文课程,变相地意味着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要多花费时间在一门新的课程上。 二、xx藏汉双语教学存在的不够 (一)对藏汉双语教学政策认识的偏差性 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研究人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教师等各级人员由于对“双语教学”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的有所偏差,因而导致了他们在对待双语教学的态度上也会显示出显赫差异性,进而教学用语的选择范围与确定以及相关语言政策的制定,影响到双语教学模式章程的制定,最终导致了制定的藏汉双语的语言政策在地区上学校的实际教学中难以贯彻的局面。 由此可见,对双语教学概念的明确界定,既有利于林芝地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出更加切合林芝地区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与各项详尽的语言政策;也有利于双语教学的研究者在认识统一的基础上对西藏林芝地区的双语教学进行

西南民族大学高等数学II考题答案

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开课单位:计算机学院 考试课程:高等数学II 考试学年、学期:2007第一学期 命题教师:周武 撒晓婴 试卷类型:A 专业:化环,生命科学 试卷编号: 一:判断填空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4分) 1. | |lg 1 )(a x x f -= 的定义域是( D ). (A) (-∞, a)?(a, +∞); (B) (-∞, a+1)?(a+1, +∞); (C) (-∞, a-1)?(a-1, +∞); (D) (-∞, a-1)?(a-1, a)?(a, a+1)?(a+1, +∞). 2.设f(x)=tan20x. 则当x →0时, 有( ). (A)f(x)与x 同阶但非等价无穷小; (B) f(x)与x 是等价无穷小; (C)f(x)是比x 高阶的无穷小; (D)f(x)是比x 低阶的无穷小. )(66lim .3D x x o x 的极限是→ (A)6; (B)-6; (C)等价无穷小; (D)不存在 4.已知一个函数的导数为 1ln +='x y ,,这个函数是( B ) (A )y=lnx+2 (B )y=xlnx+C (C )y=xlnx; (D )y=xlnx+2 5. 函数y =4x 3+12x-6在定义域内( A ). (A)单调增加; (B)单调减少; (C)图形凹的; (D)图形凸的. )(.63 5B dx e x y x ==?不定积分 C x e D x e C C x e B C x e A x x x x ++-+-+-)1()() 1()()1(31)()1(31 )(3333 3 3 7.下列积分值为零的是( D ). ???? ----1 1 1 1 1 1 1 1 2s i n )(s i n )(2)(2s i n )(x d x D x d x x C x d x c o n B dx x A ;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一、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二、专业代码:610119 三、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 四、学制与学历:3年专科 五、就业面向: 可在各类与物联网相关企业从事物理网设备设计和制造、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开发、系统集成和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物联网产品售前和售后等岗位的工作。 ●物联网系统集成企业:工程技术部、技术支持部、销售支持部… ●应用物联网系统的企业:系统运维中心… ●物联网设备制造企业:生产部、质检部、销售部… ●IT企业(面向物联网应用):研发部、系统集成部、技术支持部… ●其他企业:信息中心、技术中心…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技能及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掌握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物联网直接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无线传感器、射频RFID等相关知识,能适应未来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产业发展需要、能较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物联网工程领域及相关应用产业、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技术研发与应用、网络设计与规划、信息安全防范等与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相关的工作;毕业生也可在教育培训机构从事教学与培训工作,或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物联网本科专业。 2、培养规格: 1.素质教育 (1)具有拥护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与团队协作精神;

(3)具备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的职业素质; (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2、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基本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3)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4)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5)掌握专业其他行动领域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区域智能物联网系统组网能力; (2)具有无线传感网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能力; (3)具有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4)具有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能力; (5)具有利用物联网管理设备、监控生产过程的能力; (6)具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能力; (7)具有物联网、云计算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8)具有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七、职业证书。 物联网工程认证 八、主要专业能力 具有较强的嵌入式开发、物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移动互联网开发、网站开发的能力、网络配置与管理的能力。同时具有射频识别与应用,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运用应用能力。 九、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能力课、职业技能训练课四个层面构成。实施一条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一个

眼视光学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眼视光学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视光学专业知识及相关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有较强的眼视光学实践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就业于医院、眼镜行业以及眼视光产品企业,从事眼保健与视觉保健、视功能康复、医学验光配镜、眼视光特殊检查及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理想和创新、创业精神; 2、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和熟练的视光学专业实践技能,掌握眼视光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眼保健、提高视力和视觉功能的综合技能; 3、具备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和人际沟通能力; 4、能够较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视光学科研工作方法,有参与现代视光学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能; 5、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通过校学位英语考试,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 三、主干学科基础医学、眼视光学 四、主要课程(共19门) 物理学、医用化学、高等数学、头颈部解剖学、人体机能学、人类疾病的病原病理学基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视光学应用光学基础、眼视光学导论、临床视光学基础、眼科学、验光学、眼镜学、眼视光器械学、角膜接触镜学、斜视弱视学、低视力学、屈光手术学。 五、课程设置 必修课类(共32门、137学分) 公共基础课(共11门、59学分)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3英语258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2计算机基础9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3物理学7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1086医用化学724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军事理论724高等数学825 体育1308 专业基础课(共10门、37学分)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头颈部解剖学362人体机能学985 1237医用电子学543 人类疾病的病原病理学基 础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

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面向呼伦贝尔市及内蒙古自治区中学语文教师、政府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文职人员。 二、培养规格 1、学制: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 2、学位: 学位授予条件 “七证换一证”(即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技能达标证、职业资格证书、实习过关证、论文答辩合格、毕业证书等七证文学学士学位证书)。同时要符合《呼伦贝尔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工作细则》的相关条件要求。 3、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 (1)思想道德修养: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严谨求实、自律谦让、团结协作的品质。 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创新意识、协作精神、适应能力的初步培养和训练。 具有强健的体魄,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健康向上的情感素质和审美能力,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改善大学生活质量,提高交际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拓展未来发展的空间。 (2)专业素养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及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 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较强的文学鉴赏、写作、社会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熟悉我国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涉外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具有良好的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自然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军事和国防知识。 4、培养规格表述: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及在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主干课程 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外国文学中学语文教学法语言学概论形式逻辑新时期文学比较文学现代汉语文学概论古代文学词汇学 四、毕业规定

藏汉双语培训方案

藏汉双语培训方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南木林县第二中学 开展藏汉“双语”学习培训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老师的“双语”水平,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易于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易于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学校的最大力量。 二、组织机构 组长:顿珠次仁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索朗次旦副校长 索朗次仁副校长 三、培训安排 (一)培训内容。以藏语基础知识“30”个字母为培训主要内容,突出日常藏语会话教学,同时了解藏族风俗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训形式。开设藏语初级班和汉语班,以集中学习教育和自学相结合,利用每周星期二第三节进行学习。 1、藏语初级班 培训人员:全体汉族老师 授课人:藏文教研组另行安排 培训目的:使不懂藏语的汉族老师能够掌握基本的日常用语,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易于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2、汉语应用文班 培训人员:全体教师 授课人:汉语教研组另行安排 培训目的:使汉语基础相对较差的藏族老师能够掌握汉文的应用文,提高全体教师的公文知识,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三)培训时间。 2014年5月20日至2014年8月20日 四、培训具体工作 (一)开设业余学习班。学校利用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三节课,进行讲解藏语基础知识和汉语应用文讲解,培训必须要双向负责,互相学习,提高汉藏老师的藏语和汉语表达能力及书写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物联网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培养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物联网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专业学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 1.“专业学术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良好,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技术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毕业生可报考计算机、电子与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也可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 2.“工程技术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可以从事物联网规划设计、系统集成与应用、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等工作,也可报考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英语、计算机与程序设计理论与技术、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与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 3.专业知识: 1)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知识。 2)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软件体系结构等知识。 3)物联网方面的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与信息感知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存储技术、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移动计算等知识。 4.实践类知识:金工实习、电装实习、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微机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5.能力素质知识: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类知识、科技制作。 (二)能力结构要求 1. 人文素质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积极参加学 校的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言谈举止、礼节礼仪和性格品质,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高尚风范。

宁波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 2.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4年制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其中4个创新创业学分为免费学分。实行弹性学年制,四年制本科专业学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特殊原因者,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规定学制3年。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管理学学士 符合《宁波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学位课程必须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通识教育课程42学分,学科大类课程33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包含经济大类课程6学分,管理大类课程10.5学分,本专业主干课程43学分。

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提交版

文学院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llege 文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其前身是1893年学校创办初期设置的“汉文门”。1918年改称“国文科”,1922年更名为“国文系”,1928 年设立文学院,闻一多先生担任首任院长。此后,1953年国家院系调整,撤销文学院,设置“中国语言文学系”;1997年,重建文学院;1999年文学院与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建筑学系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8月,学校部分院系重组,再次恢复文学院。 文学院虽历经调整,但由于一代代学人的精心打造,优良的学术传统代代相承,积淀深厚,成就辉煌。 在20世纪初的建院初期,著名学者杨树达、黄侃、郁达夫、闻一多、沈雁冰、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先后在文学院任教,他们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被誉为晚清“三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黄侃教授师承章炳麟先生所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 20世纪30年代至建国前夕又有刘博平、刘永济、刘异、徐天闵、谭介甫、朱东润、游国恩、苏雪林、黄焯、高亨、冯沅君、叶圣陶、朱光潜、席鲁思、程千帆等著名学者在文学院任教,使文学院得到了进一步壮大。 20世纪50年代群体优势突出,形成了被誉为“五老八中”的学术中坚力量。刘永济、刘博平、徐天闵、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沈祖棻、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张永安、缪琨等一大批学者声名远播。文学院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教学科研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成为南北学术交流的重镇。著名的珞珈品牌由此形成。 1978年以来,文学院再度振兴。如今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除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之外,中国语言文学类的所有二级学科,即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都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并另增设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点和写作、国学与汉学硕士点。本科层次,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科学试验班和国学班(与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合办)。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87.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5%。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一百多人。另招收访问学者、博士后、留学生、进修生、交流生、成教生等数百人。 文学院下辖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站等单位,并设有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史哲合办)和校级重点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近年来文学院学科建设成绩显著,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丰厚,发表在权威刊物上的论文成倍增长,转载率高。不少研究方向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居于先进水平。不少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如今的文学院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势头强劲,在全国同类高校院系各类排名中均居前列。在2004年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十强。

藏汉双语培训计划

藏汉双语培训计划 篇一: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心得体会 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心得体会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xx年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班所有学员表达本次培 训的心得体会。 xx年11月10日,我有幸和六大地区基层法院的参加了国家法官学院西藏分院举行的第一届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培训为期两个月,开设了三十二个课程,从法官思想心理到业务知识,从法官礼仪到廉政教育,从模拟开庭到裁判文书的制作,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尤其是本次培训增加了藏语课程,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受益匪浅,此外学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使封闭式的培训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表达我和全体学员的心声: 首先,学员安排了为期三天的军训,三天的军训端正了我们的思 想态度,更新了我们的精神面貌,加强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我们以饱满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进入到培训学习阶段。

其次,培训学习课程包括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实务案例分析到理论讲解,从模拟开庭到裁判文书的制作,从法官道德礼仪到司法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我们预备法官们将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提高了我们预备法官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了法律信仰,强化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理念,再次强化了我们所掌握的法学专业知识,并对在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了答案同时心中开始了思考,使我们从本质上充分认识到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认识到司法体制改革已经在身边悄然发生,对我们预备法官来讲,司法体制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肩上的胆子更重相应地我们要学到的东西越多,才能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学院与时俱进,给我们提供了贴近司法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使本人受益匪浅的开设了藏语文基础(正字法)、藏语法律术语、藏语法律基础知识、藏文裁判文书制作和藏文写作等藏语文相关法律课程,这对一名藏语基础不好的基层法官如在沙漠里找到了水一样,让我兴奋和激动,我认真听讲每一堂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司考,同时我也了解到学员们的心情跟我一样,都举得老师们教的非常有用非常实务也是我们每一名基层预备法官所欠缺的,大家都非常用心地学习,真正实现了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回想在培训之前,我们向藏族当事人翻译检察院的起诉书都有困难更不用说用藏语流畅地宣读 __等裁判文书,而经过背刺培训,我们不仅能修改准上网

西南民族大学关于本专科学生自修、重修、课程性质及学分变更的实施办法

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 西南民族大学关于本专科学生 自修、重修、课程性质及学分变更的实施办法 (试行)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现对学分制下本专科学生自修、重修、课程性质及学分变更做出如下规定。 一、自修 1.自修条件:原则上学生进入毕业环节,即在培养方案(修读指南)中除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学分外,未获得学分不超过6学分(可从学生成绩统计表中反映),因选课时间冲突、实习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课堂学习,而且对培养方案规定的某门课程,通过自学能达到该课程教学要求的学生,可申请免听,进行自修。 2.自修学分:不超过6分。 3.组织管理: (1)已选到课的学生的自修由教学单位自行组织。学生须于开学第1周之内填写《已选课自修申请表》(附件1),同时提供本人成绩统计表(从学分制管理系统打印),所在教学单位批准,报任课教师备案。批准自修的学生应按时完成作业,参加本学期期末考试。 (2)未选到课的学生的自修由教学单位审核,送教务处备案。学生应在开学第1周之内,填写《未选课自修申请表》(附件2),同

时提供本人成绩统计表(从学分制管理系统打印)向所在教学单位提出申请,教学单位初审,于开学第2周之内将《申请表》收齐后送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终审。课程归口教学单位应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辅导答疑。凡经批准自修某门课程的学生,应按时完成作业,参加本学期期末考试。 二、重修 1.选修课重修:选修课考核不合格,可以重修也可另外选择其它课程学习。选修课学分已修完,超出学分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合格,可向所在教学单位申请不参加补考或重修。选修课程不得申请重修自修。 2.必修课重修:进入毕业环节后,因选课时间冲突、专升本、转专业等特殊原因,导致必修课程无法正常跟班重修,可申请重修自修。重修自修学分不超过4分或课程不超过1门。重修自修的对象仅限2004级、2005级学生,其余年级学生不得申请重修自修。 学生须在开学第1周之内,填写《重修自修申请表》(附件4)向教学单位提出申请。请课程归口单位安排指导教师,将《申请表》收齐后于开学第2周之内报送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凡经批准重修自修某门课程的学生,应按时完成作业,参加本学期期末考试。 三、课程性质及学分变更 1.由于培养方案中课程异动、开课任务提交有误等原因,导致学生成绩表上课程性质以及学分与培养方案(修读指南)不一致时,学生可提出课程性质及学分变更申请。

西南民族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 年度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毕业生基本情况 (1) 一、毕业生规模 (1) 二、毕业生学科结构 (2) 三、毕业生性别结构 (2) 四、毕业生生源结构 (3) 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4) 一、毕业生就业率 (4) 二、各学院就业率 (4) 三、各专业就业率 (5) 四、单位性质分布 (9) 五、单位行业分布 (10) 六、就业省区分布 (11) 第三部分就业反馈、社会评价与趋势分析 (12) 一、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2) (一)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12) (二)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2) 二、毕业生社会评价 (13) (一)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状况 (13) (二)职业期待吻合度 (14) (三)就业现状满意度 (14) (四)校友满意度 (15) (五)学生工作满意度 (15) (六)生活服务满意度 (15)

三、就业趋势分析 (16) (一)就业率 (16) (二)本科生升学情况 (17) (三)就业地域分布 (17) 第四部分就业创业工作主要举措 (18) 一、就业管理与服务 (18) (一)高效规范,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18) (二)求真务实,采取措施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19) (三)加强关怀,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帮扶 (19) (四)加大奖励力度,做好基层就业服务 (19) 二、市场拓展 (20) (一)利用校园招聘主渠道,搭建优质就业平台 (20) (二)积极整合资源,进一步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20) 三、就业指导 (20) (一)重视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20) (二)全程精耕细作,全方位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21) 四、创新创业教育 (21) (一)紧跟技术前沿,更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21) (二)结合民族地区需求,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 (22) (三)准确定位、凸显特色,做好创业项目 (22)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doc

感谢你的观看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〇一九年八月

感谢你的观看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 二、入学要求1 三、修业年限1 四、职业面向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1 (一)培养目标 1 (二)培养规格 1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2 (一)公共基础课 2 (二)专业技能课 3 (三)创新创业课程 5 (四)综合实训 5 (五)顶岗实习 5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6 (一)基本要求 6 (二)教学安排建议 6 八、实施保障8 (一)师资队伍8 (二)教学设施8 (三)教学资源8 (四)教学方法9 (五)学习评价9 (六)质量管理10 九、毕业要求11 十、附录11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物联网技术应用(0919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主要培养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从事物联网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维护,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应用,以及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教育 (1)具有用户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玉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的职业素质; (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告诉的人文精神。 2、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所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3)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所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4)掌握专业其他相关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区域智能物联网系统组网能力; (2)具有无线传感网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能力; (3)具有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4)具有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创新创业课程。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书法),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2016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2016级焊接技术应用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职业岗位分析 (一)焊接专业及现状 焊接是加工制造业的组成部分,应用广泛,发展也非常迅速,在加工制造业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机械制造、安装、维修业也逐步向精、细方向发展,对焊接专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焊接人员的操作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焊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正日益增大。 (二)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1)石油和化工建设行业 50% (2)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 45% (3)其它行业 5% (三)、主要职业岗位 (1)焊接加工、焊接设备的设计与制作工作 (2)焊接设备维修工作 (3)工业设备维修 (4)其它岗位工作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焊接专业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中级应用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能在各个工业、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焊接技术相关的生产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各种焊接加工技术人员。 (二)专业要求 1、文化知识要求 毕业生具有中等专业的文化基础知识,对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汉语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综合能力(交际、公共、协同工作能力)。 2、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焊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具有焊接施工、设备维修方面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焊接安全、劳动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②焊条、焊丝、保护气体组成、类型、作用及常用焊接材料的选用 ③金属材料、焊接装配识图基本知识 ④焊缝符号及代号,坡口形式尺寸及坡口选用,焊接变形及预热知识 ⑤常用焊接和切割方法,如碳弧气刨、气割、焊条电弧焊、CO2焊、埋弧焊、 氩弧焊、等离子焊、电阻焊等分类、原理、工艺参数及常用设备的组成 ⑥熔化焊基础知识 ⑦低碳钢、低合金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的分类、焊接性及焊接 工艺 ⑧焊接检验分类,X光探伤评定标准;焊接缺陷形成原因、防止方法及修补 要求 (2)具有一定的钳工和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等相关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能力要求: 1.能正确选择的使用常用焊条、焊丝、焊剂及保护气体; 2.能进行低碳钢的平、横、立、三个位置的焊接; 3.能进行低碳钢的水平固定和垂直固定管的焊接; 4.能进行氩弧焊、CO2焊、埋弧焊、电阻焊等之一的焊接操作; 5.能控制和矫正焊接变形,能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

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历史与发展研究

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历史与发展研究 全球化与一体化作为一种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已迅速渗透到世 界的每一个角落,世界将面临着一个超越国界的全球性时代。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着在国内既要鼓励多元文化的发展, 又担心会导致国家分裂的两难选择。国家一体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矛盾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挑战,语言教育成为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必须面对和急待解决的问题,双语教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多民族、多语种和文化的多样性是我国的国情之一,我国同样面临着既要维护国家统一,又要促使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的问题。在教育上就是使少数民族一方面通过学习国家族际共同语以达到顺利进入主 流文化的现代化社会,同时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与文化从而较好地保留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双语教育既是解决国家统一和民族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各民族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客观需要。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之缘,东连汉地,西接藏区,具有“汉藏走廊”之称,费孝通先生称之为“藏族现代化的跳板”,此处历史上就是一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藏汉双语现象早已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藏汉双语 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随着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地处边陲的甘南藏区社会文化发生着急剧的变迁,广大藏区农牧民处于在力图融入主流社会,分享 现代化社会文明成果的同时又担心失去本民族的传统语言与文化的 两难境地,因而藏汉双语教育发展将面临的许多新问题也亟待探索研究。本研究遵循历史学和解释人类学的理论范式,并辅之以文化唯物

论的主客位研究方法,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对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发展的 历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在教育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文化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和政策学的有关理论,将文化研究与历史研 究相结合,着重探讨了甘南藏汉双语教育个案的社会意义,并从人类 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的视域对藏汉双语教育发展在全球化时代的社 会文化变迁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历史与现 状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其发展趋势,前瞻性地提出了藏汉双语教育未 来发展的理论探讨和策略思考。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 共一章,着重论述了本研究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阐述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采用的理论范式和具体方法以及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为历史演变,包括第二、第三两章,以历史文献分析方法梳理、再现了甘南藏区民族教育和藏汉双语教育的嬗变发展历程。第二章:简要交代了甘南少数民族教育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阐述了甘南藏区自 明清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并论述了其不同发展阶 段的主要特点。第三章:上溯至先秦,从历史上先秦至明清甘南藏族 先民羌、氐、吐谷浑、吐蕃等古代部族先后与汉族或历代中原王朝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廓描出甘南藏汉双语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概貌,并分阶段阐述了明清以来甘南学校藏汉双语教育演变发展的历史 过程及其各阶段的主要特点。第三部分是主位观点,共一章,即第四章。第四章:采用文化人类学的主位文化研究方法,利用甘南州六所中小

西南民族大学期末考试网络安全基础题型

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数据加密算法的有(C)。 A.RSA B. ECC C. SET D. DES 2.以下不属于数据加密算法的有(D)。 A.MD5 B. SHA C. RSA D. AES 3.下面是Feistal结构对称密码算法的是(D)。 A.RSA B. SHARK C. AES D. DES 4. 当执行典型的公钥操作时,处理器时间的用量通常由多到少的顺序是(C)。 A.乘法、约简、平方和模逆 B.平方、乘法、约简和模逆 C. 约简、乘法、平方和模逆 D. 模逆、约简、乘法和平方 5.以下不属于哈希函数的是(B)。 A.SHA B. ECC C. RIPEMD D. MD5 6.当密钥长度为n比特时,有(B)个可能的穷举对象。 A. n B. 2^n C. n x n D. n^2 7.在现在的计算能力范围内,长度在(C)比特以上的密钥是安全的。 A. 32 B. 64 C. 128 D. 256 8.从网络应用来分,密钥分为基本密钥、会话密钥、密钥加密密钥和(D)。 A.公钥 B. 主机密钥 C. 私钥 D. 口令 9.在身份认证中,(D)属于用户的特征。 A.密钥 B. 密钥盘 C. 身份证 D. 声音 10.属于计算机内部威胁的是(A)。 A. 操作系统存在缺陷 B. 内部泄密 C. 计算机病毒 D. 电子谍报 11.防火墙能够(B)。 A. 防范恶意的知情者 B. 防范通过它的恶意连接 C. 防范新的网络安全问题 D. 完全防止传送已被病毒感染的软件和文件 12.某设备机构有12个人,任意两人之间可以进行密钥对话,且任意两人间用不同密钥, 则需要的密钥个数为(B)。 A. 45 B. 66 C. 90 D. 132 13.以下哪个最好的描述了数字证书(A)。 A. 等同于在网络上证明个人和公司身份的身份证 B. 浏览器的一标准特性,它使得黑客不能得知用户的身份

16版物联网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与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在智慧旅游、现代农业、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监测等多领域,胜任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物联网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物联网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竞争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2.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程科学知识; 3.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4. 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射频识别、传感器原理、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等。 5. 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知识、方法和技术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6. 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资料及文献的收集组织能力,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及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7. 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职业沟通、团队协作,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8. 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学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和系统的秘书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文秘和初步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学、文学、写作学和秘书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且在科研方法、写作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等方面得到系统的培训,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较为全面的文学知识、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文秘理论、实践能力,适合现代化办公事务的基本要求; 2.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一专多能,能够从事与文秘相关的理论研究、组织协调、采编采访等工作; 掌握一门外语,可以胜任一般的口语翻译和外文写作工作。3.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 1.主干学科 文学、语言学、文秘学、写作学2.主要课程 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应用写作、文书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公关与礼仪、秘书学原理、秘书心理学、秘书口语与交际、企业综合事务管理 634 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 占总学修读学分要课程平课程模课程性比必修课程模必248 通识教育平8选修课程模选必51.5专业基础平2专业基础课程模必修课程模201必专业教育平选修课程模1选29.5 157 8小集中实践环必123 实践教学平独立设置必实验课程模180 合 不计入总学4 素质拓展平创新学分模选

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 1.修业年限:3-6年 2.毕业学分要求:总学分180学分 3.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就业(发展)方向 1.胜任国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研究工作; 2.担任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和管理工作; 3.从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管理、文秘、采编、策划、创作等,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六、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学方向)指导性教学进程表 635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学方向)指导性教学进程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