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

2012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

2012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
2012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

2012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2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的通知

各区、县委,各区、县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京发〔2012〕4号)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2012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印发给你们,请各责任单位抓紧组织实施,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4月12日

一、坚持创新驱动,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1.大力推进“菜篮子”生产建设,新建设施农业约1666.67公顷(

2.5万亩),新建基本菜田2000公顷(3万亩)。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

协办单位:市农业局、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2.实施“百名专家进菜园”、“百项技术到地头”、“百分竞赛选能

手”蔬菜高产高效创建工程,创建高产示范点300个。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3.加强规模养殖基地建设,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80家以上,推进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稳步提高肉、蛋、奶等产品市场供给能力。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4.深化区域合作,新增外埠蔬菜生产基地面积约2666.67公顷(4万亩)。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5.启动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县)建设,制订农业地方标准15项,实施农业标准化基地分级管理,评定优级农业标准化基地90家,完善农业标准化规划。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市质监局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6.推动蔬菜网点建设,引导本市和外埠蔬菜生产企业开设直营店,全市新发展直营直供、公司化经营等6类12种蔬菜流通新模式网点60个以上。

协办单位:市农委、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7.大力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支持本市6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市10家大中型连锁超市直接对接。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商务委卢彦

协办单位:市农委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8.积极推进“农餐对接”工程,“农餐对接”扩展到20家大型餐饮企业和5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商务委卢彦、市农委王孝东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9.扶持建设果蔬保鲜库4万平方米,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果蔬保鲜存储能力。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10.完成全市15万头奶牛春、秋两次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净化检测;开展17个生产单元的家禽生物安全区一期建设;制定《北京市种畜禽主要疫病净化规划》,组织2家种畜禽场开展主要疫病净化试点工作。

协办单位:市财政局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11.开展“菜篮子”工程渔业高产高效生产基地建设,推进100公顷(1500亩)标准化池塘改造和渔业循环温室建设。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业局赵根武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12.加快推进涉农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打造“北京农业”上市板块,增强涉农企业核心竞争力。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

协办单位:市金融局、北京证监局、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13.加大对乡村酒店等8种新型乡村旅游业态的评选、管理和宣传力度,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市级民俗旅游村创意项目落地。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旅游委鲁勇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14.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启动休闲农业星级评定工作。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旅游委鲁勇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15.实施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村民居5项工

程,抓好7条重点沟域建设。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相关区县区县长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水务局、市旅游委、市园林绿化局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16.总结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成功经验,全力办好第十八届国际食用菌大会;抓紧筹备2013年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和世界葡萄大会。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邓乃平、市农业局赵根武、昌平区政府金树东、通州区政府岳鹏、丰台区政府冀岩、延庆县政府李先忠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17.发挥财政资金在农业科技投入上的主导作用,保证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财政局杨晓超

协办单位:市科委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18.促进花卉产业发展,新建花卉生产加工基地3个、共约333.33公顷(5000亩),带动农户1000户,累计培训农民2000人次。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邓乃平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19.调整水蜜桃品种结构,改良、嫁接水蜜桃面积约666.67公顷(1万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邓乃平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20.积极推进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开展科技支撑籽种产业发展工程与“菜篮子”建设工程,着力推进以蔬菜、小麦、玉米为主的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加强种业科技园区建设,促进“育繁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科技创新。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科委闫傲霜

协办单位:市农委、市农业局、通州区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21.推进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网联工程和综合信息“三农”服务工程。网联农业园区、生产基地和农技服务机构,示范应用基于3G手段的农技推广模式,开展农情检测、农技推广、成果展示、远程诊断等综合信息服务。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科委闫傲霜

协办单位:市农委、市农业局、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22.完善市、区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明确公益性职责定位,普遍建立健全乡村或区域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农业局赵根武、相关区县区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23.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完成6个区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及项目建设,实现远郊区县全覆盖;完成46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24.稳步推进村级全科农技员队伍建设,全科农技员总数达到1700名。引导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人员开展农技推广,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推广服务。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25.深入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技能培训,完善农技推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逐步建立农民职业技能评定机制。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26.继续实施“北京市乡土专家行动计划”,建设乡土专家科技示范园

基地15个,累计培训2000人次,辐射带动果农1万户。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邓乃平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27.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全面完成8万公顷(120万亩)农业基础建设和综合开发任务,启动编制第二期农业基础建设和综合开发规划。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水务局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28.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推进“部、市、区县”三级联创粮食高产田4万公顷(60万亩)。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气象局、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29.在京承高速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首都机场进出港航班上升下降地带,高标准建设万亩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农业局赵根武、顺义区政府王刚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30.开展北京市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基地建设;强化种业市场监管和服务,开展种子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种业国际交流合作,办好第二十届北京种子大会,提升种业综合发展能力。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市科委、市财政局、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31.组织开展北运河流域水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建设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20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药、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实施农药、化肥减施工程面积2000公顷(3万亩),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32.完成房山区和延庆县全国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水利基础条件。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水务局程静

协办单位:市财政局、房山区政府、延庆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33.加快推进农资服务体系建设,在顺义区、大兴区、昌平区分别建设配送力强、功能齐全、服务规范的区域配送分销中心,实现农资的连锁配送。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市供销总社、顺义区政府、大兴区政府、昌平区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二、坚持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34.完成10万户农民住房抗震节能改造任务。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杨斌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35.开展农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推广,结合农村抗震节能改造,实施以太阳能为主、其它能源为辅的清洁能源采暖建设试点,继续推进农村阳光浴室、绿色燃气、送气下乡等工程。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发展改革委张工、市农委王孝东、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杨斌、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委、市质监局、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36.继续推进“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更换节能路灯4万盏,安装太阳能路灯4000盏,新建太阳能浴室130个、粪污治理工程30处。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农业局赵根武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37.建设100处雨洪利用工程,推进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水务局程静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38.贯彻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价格优惠政策,降低村镇供水单位运行成本;提高村镇供水设施运行维护水平,组织开展水质监测及评价工作,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水务局程静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39.强化村镇供排水设施运行管理,完成50个村庄排水沟渠整治,改善村庄排水条件,保证安全度汛。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水务局程静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40.加强基层水务管理队伍建设,培训水务管理人员1万人次;继续推进农民用水协会制度建设,提高农村科学高效用水水平。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水务局程静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41.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综合性、多功能乡镇文化站,增强京郊农村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一支乡土化的农村文化骨干队伍。支持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创造性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主要负责单位及负责人:市委宣传部王海平

协办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办、市委农工委、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42.利用农村有线电视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数字电影网、远程教育网平台,在农村文化室建设中推动“四网合一”工作,提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文化局肖培

协办单位:市委农工委、市教委、市广电局、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43.创建体育特色村38个,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推动农村体育工作发展。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体育局李颖川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44.加强农村村庄绿化美化工作,健全完善村庄绿化长效养护管理机制,创建5个首都绿化美化园林小城镇、80个首都绿色村庄,巩固农村绿化成果。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邓乃平

协办单位:市农委、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45.集中开展农村环境专项治理活动,抓好1000个村庄的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市政市容委陈永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46.加大农村地区非正规填埋场治理力度,加快郊区县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和6000座公共厕所正常开放使用。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市政市容委陈永、相关区县区县长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委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47.继续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完成5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和100个市级生态村的创建任务。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环保局陈添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48.持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郊野公园建设。统筹林业发展和耕地保护,新增平原地区造林绿化面积约1.33万公顷(20万亩)。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邓乃平、市水务

局程静、市国土局魏成林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委、市农委、市农业局、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49.继续开展适合本市的彩色、抗逆树种资源的引进、繁育、筛选,建设完善本市彩色、抗逆苗木快速繁育、规模化生产基地。收集保存适宜北京地区的彩色、耐寒、耐旱等抗逆树种300个,完善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建设,年生产彩色、抗逆树种苗木300万株,在不同典型区域开展彩色、抗逆树种应用示范,建设示范区约66.67公顷(1000亩)。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邓乃平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50.强化林木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提高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水平,推进社会化防治进程,防止重大林木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全年实行飞防800架次,防控面积40万亩次,释放周氏啮小蜂20亿头。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邓乃平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三、坚持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51.研究制定加快重点小城镇发展的意见,发挥小城镇基金的带动作用,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发展改革委张工

协办单位: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农委、市商务委、市旅游委、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52.研究推动中央企业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进项目落地。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发展改革委张工

协办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委、市农委、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53.继续开展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农村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进程、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4项监测,开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监测,对农村经济社会运行状况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定期开展42个重点小城镇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监测;定期开展低收入农户增收情况监测。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统计局苏辉、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李纲

协办单位:市教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市政市容委、市农委、市水务局、市卫生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局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54.推进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房试点工作。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国土局魏成林

协办单位:市农委、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四、坚持推进农村改革,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55.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

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国土局魏成林

协办单位:市农委、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56.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平谷区政府张吉福

协办单位:市国土局、市政府法制办、市档案局、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57.基本完成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邓乃平

协办单位: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58.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研究制定农村资产、资源和资金“三资”管理政策意见,继续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逐步建立农村“三资”管理公示平台。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相关区县区县长

协办单位:市编办、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59.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培育创建活动,培育创建50个市级农民

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

协办单位: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60.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财政局杨晓超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61.加快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大对农民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金融局王红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62.启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逐步满足农民基本金融服务需求。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金融局王红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委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63.继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贴息,规范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

内部信用合作。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

协办单位:市金融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64.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推进新一期涉农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

协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65.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适时调整保额和费率,稳步扩大保险覆盖范围。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

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北京保监局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66.积极推进大兴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市金融局王红、大兴区政府李长友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五、坚持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6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68.开展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完成4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人力社保局张欣庆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69.组织实施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工作,帮助10个少数民族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市或本区县平均水平。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民委(市宗教局)池维生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70.实施“光彩惠农行动”工程,引导非公经济组织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落实“光彩惠农行动”项目20个,帮助3000户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增加就业岗位5000个。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工商联郑默杰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71.实施京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强生产类、技术类、营销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全市新增农村实用人才不低于3000名,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到4万名。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委农工委王孝东

协办单位:相关区县委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72.全面落实9种重大疾病保障政策,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在96%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到本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倍以上。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卫生局方来英

协办单位:市财政局、相关区县政府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73.完善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科学制定与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和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健全应急救助预案,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民政局吴世民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74.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制定进一步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政策意见,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工作格局,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增速。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农委王孝东、相关区县区县长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底前

六、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75.加强对本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人和职责,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在实处。

主要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市新农办王孝东、相关区县区县长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2.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任务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解决好这个任务,要做好“五个必须”: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4.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最新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挂点,创造性地提出、并率先地实行的“固本强基工程”,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新的、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耀人的成绩,有了明确的答案。张德江书记说:“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暂且把这个“固本强基工程”名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阳东模式”,简称为“阳东模式”,这个模式具有极重要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个模式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创新模式,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为理论指导。“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与指导方向。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

宗旨。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层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反映村民的热切愿望,得到村民真诚拥护,是深得民心的,“得民心得天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法律基础。 一、这个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导班子问题。 张德江书记明确的指示说: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平地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选派村干部进市、县党校的大专班深造,系统学习理论、村务管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深造,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第二步,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采取组织、群众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用村的“两委”干部,聘用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务工作人员等,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出力。第三步,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平地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思想的指导下,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新的党员活动载体,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为了能够提高村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下面我想从本市以及本区两个方面介绍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坚决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各项政策的同时,紧密结合天津实际,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我市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取消了“三提五统”和农业税费,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组织开展免费为农民检查身体,出台了全市统一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启动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工作;率先全面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了“351”农民培训工程,等等。这些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和农村繁荣。经过30年改革开放,天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经济实力迅猛增长。1978年的时候,天津全市农村生产总值(12个有农业的区县)仅有5.03亿元,2007年天津农村生产总值达到1486亿元,增长294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30年前的不足6%,提高到30%。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1%。 2、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40.7亿元,比30年前增长35倍。粮食平均亩产达到335.9公斤,增长1.6倍;每公顷耕地创造种植业产值达到2.9万元,增长5倍。农作物机播面积比重达到80%,提高58个百分点;机灌面积比重达到70%,机耕面积比重达到91%。蔬菜总产量274.4万吨,增长1.2倍,出栏生猪262.1万头,增长2.6倍;肉、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2倍、79.1%和5.6倍。 3、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非农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2007年非农产业增加值达到1382.7亿元,占农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3.1%,比30年前提升了35.7个百分点。 4、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经过30年建设,近80%的乡镇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几乎所有乡镇距离一级以上公路或高速公路的入口都在50公里以内。近70%的乡镇实现了集中供水,20%的镇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30%的镇有垃圾处理站,1/3以上的村庄实施了饮用水集中净化处理和垃圾集中处理。 5、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52元,比30年前增长56倍,年均增长15%。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非农业收入取代农业收入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货币收入取代实物收入成为收入的主要形式。30年前,农业收入比重和实物收入比重高达76%和61%,现在已分别降至22%和5%以下,而非农业收入比重和货币收入,则分别提高到78%和95%以上。农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701元,占纯收入的比重为53.7%;家庭经营农业纯收入1946元,占22.2%;家庭经营非农业纯收入1568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题

"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为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确保农民的公平利益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政策措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国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和重大任务,指明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普遍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发展仍显滞后。如果没有农民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共同富裕,如果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因此,“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强调指出,“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大举措。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我们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使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而当前我国出现的城乡差距愈来愈大的情况与我们党的先进性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所以,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总旨的具体体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发展目标,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物质文明方面的目标和要求。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所谓生产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新农村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前言 1.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可以概括为“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集中垃圾处理站;“一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先解决包括道路、饮水安全、沼气(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同时改造中小学校舍、改造卫生所,并帮助农民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另外在农村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必须的垃圾处理场所。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福利所能带来的好处,做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靠、闲有所乐。因此,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培育新的支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登封市唐庄乡积极相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此委托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开展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内容为登封市唐庄乡雪沟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叵最佳答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问答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推进现代 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握的原则是什么? 答: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是什么? 答: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 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 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 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

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农村文化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工程。总体来看,虽然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但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今后五年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是推进现代农业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从以往农村改革的实践经验看,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从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来看,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更加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状况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尽管政府已经多次鼓励和要求农村加强文化建设,但近几年我国的一部分农村,尤其一些偏远山村、贫困农庄由于对文化建设认

识不够,或重视不足,使得农村文化建设还处在一种极其缓慢发展甚至滞后不前的状态。 三、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我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农村资金不足,设施设备不够齐全,农村基层文化设施落后、投资渠道单一。 2、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够、文化建设者工作水平低、文艺队伍专业人才缺乏。 3、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政策可行性不高。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存在较大矛盾。 4、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不足,文化创新能力差,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的效益不明显。 四、意见与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文化基建工程投入 政府需要合理调配资源,积极募资,加大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文化基础工程的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必要投入,增添必要的村级文化活动器材,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改变农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的现状。 2、加快农村文艺人才、文艺骨干的培养和挖掘。 一方面,要着力引入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引入专业人才,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资源则可办大型活动,资源较为匮乏则可办一些小型的活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本地人才的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及其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及其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国一盘棋,是整体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发展农村的五项要求中,生产发展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如何发展生产,如何实现多元化农业经济,这正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起决定性的重大决策。 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下列支持:(一)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随着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成功和全面铺开,“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甚至“多乡一品”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将逐步出现,农业产业化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料,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下,就近得到充足的低廉的供给。这降低了原料成本,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壮大。(二)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由于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倾斜,农村的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将明显改善。这一方面可推进现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上档升级,另一方面可吸引更多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中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三)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农民通过乡村文化活动室、“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一旦他们掌握了实用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他们就会自觉地加入到再就业的队伍中,经过企业的专业培训、现场观摩与实习,就会成为合格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员工。(四)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空气环境、水资源环境和土地资源环境都将逐步优化,呈现自然生态,走上良性循环,这十分有利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五)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水平会大幅度提高,能有效地刺激消费市场。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适应城乡需要,做大做强本地消费市场。(六)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新农村建设促使了农村经济社会更加和谐、更加进步。在这种条件下,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新的飞跃。 二、农业产业化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作用,体现为五个方面:第一是有利于“两进两出”的问题解决。农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解决“两进两出”的问题。两进是技术和信息进农村,投资进农村。两出是农产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农村。龙头企业把技术和信息带到农村去,劳动力和农产品也通过市场机制进入龙头企业,这正是新农村建设的软件目标。第二是能创新农村的经营体制。现在农村经营模式有三种。一是家庭承包经营;二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入股经营;三是“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第三种是当前农村呈现出特色经济效益的比较高级的、创新意识较强的一种,也正是农业产业化起步或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协会+农户”等方式来推进农村的经营体制创新性的发展。第三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在农业企业中,农民就业容量比较大,就业农民就多了一份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料进入农业企业,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第四是培养新型农民。通过龙头企业,培养农村的科技示范户、种养专业户,以及对农民员工的培训,都为造就新型农民提供了舞台。第五是有利于农村资源的整合。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土地使用权、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转,对农民合作能力和农村环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有利于农村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最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和方略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安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五个建设”,即: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以党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将在广东全省,以及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由此,也将引发一场全面触动“三农”的伟大变革,一扫千几百年来的农村陈规陋习、陈旧观念和贫穷、落后、愚昧的旧面貌,代之以现代、文明、民主、和谐、富裕、安康的新面貌。这是继农村家庭承包制之后,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社会的伟大变革,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必将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广东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阳东县的平地村,徐闻县、德庆县、云浮市云城区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全省以至全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些启示是:一、坚持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县党政领导班子,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二、坚持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三、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尊重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 (有人说是“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哺”之类的,有人说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到底是什么?) 一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加快推进镇驻地村和沿海村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今年我镇选择市级示范村1个(北沙岛),镇级示范村4个(东上庄、西上庄、南沙岛、铺里),其余各村都要按照示范村的标准,严格规划,稳步推进。 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村之间差异较大,必须因地制宜,不能用一个模式、一种格调来搞新农村建设。要根据各自的村情民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三是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各村要从广大村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从最容易接受的事情做起,尊重村民意愿,把好事办好。对涉及村民直接受益的事情,特别是需要村民投资投劳的,必须按一事一议的原则,由村民讨论决定,决不能以任何形式取代村民自己的决策权。 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落后面貌。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意义: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3.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 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措施:

前提 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智力教育〃<因为它不鼓励想象和发散思维>,实质上就是〃记忆力教育〃,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是背道而驰的。〃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征应该是:活学活用、以学分+技能+思维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优劣、推行以用为主的学用结合、脑与手与身与五官的综合结合、鼓励发散思维及冒险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张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等等。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下,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社会生存能力强、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材,这种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材的教育模式就是〃创造力教育〃模式。因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材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记忆力教育〃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所以,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胡锦涛发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讲话改造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尽快地通过建立〃创造力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材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否则,届时的〃创新型国家〃只能是一只大海中随风漂荡的空船而已。当然,要想在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传统影响力的泱泱大国,改造让国人既痛恨而又无法不〃崇拜〃的〃记忆力教育〃,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果断决心;需要教育部门全体人员的直正自醒和积极行动;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需要全国上下关心和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 基础 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因为创新的基根就是创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

新农村建设理念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农业、建筑、科技和管理等诸多领域,是一项正在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建立起十条理念。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务必要认真做好新农村的经济发展规划。为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清晰,特点要突出,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观念要新、起点要高、质量要严。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规划,确保农业现代化替代传统农业,确保农民增收,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走适合国情的路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加强对农村各种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四害”的防治,切实搞好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农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在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中,各级政府应注意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以逐步改变落后的面貌。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必须深入基层,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把规划切实做到具有足够的操作性和弹性,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好处,取信于民。在建设新农村中,切忌搞群众得不到实效的“形象工程”。一定要脚踏实地,抓紧解决农村中急需解决的就医、上学、提高文化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等社会公共设施问题,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得到改善。只有取信于民,尊重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激励群众,才能同心协力地顺利进行新农村建设。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

内容提要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新课题,既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对策

目录 内容提要 (2) 序言 (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4) (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 (4) 1、部分村依赖思想严重 (4) 2、缺乏科学的规划 (5)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 (5) 1、产业发展滞后 (5) 2、农民参与少 (5) (三)三农”问题始终贯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个过程 (5) 1、农民问题 (5) 2、农业问题 (6) 3、农村社会问题 (6) 三、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困难的解决措施 (6)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的对策 (6)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的对策 (7) (三)、三农”问题的对策 (7) 1、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开展优质服务 (7) 2、推行公权用于政策私财投入建设的观念和制度 (7) 3、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绿色流通渠道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9)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告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村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告 ××村为文殊镇下辖行政村,紧靠兰新铁路复线,嘉-祁县级公路横贯境内,村域位于镇区西北部,与嘉峪关市双泉农业综合开发区相连,距离市区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文殊镇总体规划的中心村之一。 一、××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人口与收入。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55户,1692人。现有劳动力1169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70人,初中程度470人,小学程度529人。现从事第一产业713人,第二、三产业456人。XX年人均纯收入4809元,其中:种植业1551元,养殖业1130元,林业75元,第二、三产业2053元。1996年嘉峪关市政府对三镇农民住宅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截止XX年,全村小康住宅砖混结构住房达67%,砖木结构住宅25%,户均32平方米。 2、农业生产。全村现有耕地公顷,人均亩。XX年粮、经、饲结构达到10:81:9,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07亩,经济作物3146亩(以蔬菜、瓜果为主),饲草地341亩。××村因水资源较丰富,农业灌溉条件较好,是嘉峪关市主要的精细蔬菜供应基地,主要特色农产品有蔬菜、瓜果、大葱、优质马铃薯等。全村现有日光温室1000座。 3、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全村现有道路25公里,“u”型衬砌渠道22公里,人畜供水管线14公里。农村供电网改造已完成,可满足10~15年之需。村内电话入户率46%,有线电视入户率87%。现有个体商店9家,从业人员9人。有小学1所,校舍面积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内有公共汽车站1个。村委会现有办公用房420平方米,村组干部共13人,其中党员9人。村集体收入3万元。该村西端是双泉农业开发区,现有各类企业138个,企业产品达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最佳答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问答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握的原则是什么? 答: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是什么? 答: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是什么? 答: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一个基本认识,即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