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定位

城市定位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濮阳市的城市发展

季孟增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国际上,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于资源、环境问题上升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的两大主导因素,而资源型城市是这两大主导因素的集合体,因此国际社会已把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作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研究。濮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既有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又有自己的特殊显明的个性问题。

一、适应新时代——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加快城市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城市体现出了市场化、服务性、开放性、品牌性等显著特征。与之相比,资源型城市作为特殊的城市类型,存在多方面的压力,面临严峻挑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必须通过加快转型,实现新的发展。

(一)资源型城市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强化市场化特征。

现在,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它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市场发育越充分,配置资源的能力越强,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就越牢靠。资源型城市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往往主要依赖本地区的优势

资源,而通过市场配置的能力较弱。当本地资源衰竭老化,资源优势不再的时候,城市可持续发展就面临严峻问题,必须通过提高在市场上配置资源的能力,解决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根本问题。

(二)资源型城市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强化服务性特征。良好的服务功能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城市发展水平越高,服务功能就越完善。就我国现存的资源型城市而言,由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综合服务功能不足,对发展要素的吸引力不强,这是制约城市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必须努力增强资源型城市的服务功能。

(三)资源型城市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强化品牌性特征。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必须要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文化。名牌越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就越大,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就越强。这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些自己的名牌,但随着资源优势的锐减,原有的品牌优势可能不复存在,如果不能形成新的品牌优势,这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就会走向没落。

(四)资源型城市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强化开放性特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对一个国家来说,关起门来搞建设必然会落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同样如此。拥有世界眼光,形成开放格局,城市的发展才能始终存满活力。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以开放的城市管理理念和姿态面向外界,努力形成开放开发的外向性经济格局。

如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对促进城市发展,特别是对推动资源型城市的市场化,增强服务性、品牌性、开放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探索新思路——濮阳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实践成效

(一)确立转型的理念和思路。

转型的指导方针是:在资源型城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转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科学转型。

转型思路是:以经济转型为根本,带动社会、生态、文化全面转型。

转型的重点是:经济转型要做强新材料、精细化工一体化、新型信息产业和资源再生利用、生命科学和新能源、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黄河文化旅游等“八大支柱产业”,做大新型信息、高端金融服务,新型化工、复合型能源、特色农畜产品、物流仓储等“五大产业基地”;社会转型要解决好就业、就医、就学、收入、社会保障、物价、住房等“民生七件事”;生态转型要扩大大气污染治理、城乡安全饮水、新型能源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

境建设等“四大民心工程”的覆盖面;文化转型要凝练特色文化,打造城市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竞争力。

转型的阶段性“631324”目标是: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

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

转型的推动模式是:“四个结合”和“六个转变”。“四个结合”即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自力更生和借助外力相结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接续产业相结合。“六个转变”即发展思路由程式化、一般化向抓项目、重载体转变;产业选择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向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原材料精深加工转变;开发方式由自我开发为主向借助外力求发展、全方位开放开发转变;产业布局由比较分散向强化园区、实现集群转变;资金投入,由主要依赖国家投资向国家、地方、银行和民间投资并举转变;环境建设由单纯提供优惠政策向注重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

转型的保障机制是:探索建立推进转型的“六大体系”。即政府是转型的主导,企业是转型的主体,干部是转型的关键,群众是转型的基础,项目是转型的载体,创新是转型的灵魂。

(二)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

(三)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六)重建资源型城市人民的精神家园。针对资源枯竭给市民在精神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坚持把打造城市精神作为转型的动力,立足于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竞争力,深入发掘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的内涵,努力建设文明开放、和谐发展的新濮阳。应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市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开始筹建科技馆、历史文化博物馆、湿地公园,为文化社会事业繁荣建立基础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濮阳,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重点增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加快“数字濮阳”建设,强化电子政务的群众主体地位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不断完善政府办公自动化,在公安交通、城市管理、环境监控“三网合一”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数字民政、数字卫生、数字计生等多网的融合,再造政府管理流程。

三、推动新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谋划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一条主线”,就是“以人为本、科学转型”。

抓好“两个载体”,就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载体,强化责任,加大力度,实施一批重大转型项目;以“全面效能建设”为主体,优化环境,提高效率,增强执行力和落实力。

把握“三大机遇”,就是濮阳进入国家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的机遇、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和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濮阳转型的机遇。

强化总部基地和“四个对接”,就是对接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对接落实国家和省上支持转型政策、对接引进中央企业和大型企业、对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落实“五个结合”,就是把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与落实国家省上支持转型的政策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与做大做强区域内大企业结合起来,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与推动全民创业结合起来。

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现代城市的发展理念,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大力推进城市的市场化发展,增强城市的服务性、开放性和品牌性,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软实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我们要把濮阳建设成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城市,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重点

季孟增

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特别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课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根据许多城市的探

索实践,借鉴国内外其它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做法,在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方面,要牢牢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以国际发达城市为榜样,走出濮阳,看濮阳,站在月球上给濮阳定位,以新加坡,首尔为目标,向沿海发达地区的东莞,茂名无锡、苏州看齐,不断转变思想观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加快发展的总开关。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种转机想都想不到,怎么可能做到呢?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来说,重要的是有三个方面的思想观念要转变。

首先是资源观问题。日本、亚洲四小龙、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没有什么特别资源优势,但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由此可见,有没有自然资源、有多少自然资源并非绝对重要,只要从人力资本、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综合考虑资源问题,转型思路就豁然开朗了。其次是发展观问题。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大体上采取了由沿海到沿边、沿江、内陆的梯度推移战略。进入新世纪我国虽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至今发展的重心仍在东南沿海,或者说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地区。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消极地等待推移,而要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超常规发展。第三是环境观问题。从交通条件、城市建设、自然生态、市场规模、融资环境等方面看,我们确实比不上发达地区。但发达地区由于土地价格飙升、劳动力成本高昂、市场进入门槛渐高、能源供给短缺等问题,也有其成长中的烦恼。古人讲,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要把自己的比较优势认识清楚,并能针对发达地区的“软肋”

进行招商引资,就能通过高效优质的服务来弥补先天环境之不足。

二是要立足本地实际,着重抓好项目建设工作。

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出发,立足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基本市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扩大投资总量,加快发展步伐。认真研究国家投资导向,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相关咨询机构的协作,精心谋划和筛选一批符合本地实际、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发挥推动作用,通过带头寻找投资主体、引进投资主体、培育投资主体,体现狠抓第一要务的诚心、决心和恒心。要树立机遇稍纵即逝、机遇只可抢抓不能坐等、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抓住机遇才有更多机遇的机遇意识,以敏锐的发展眼光捕捉、争取一个个项目。要利用好自身的比较优势,既挖掘资源、土地、区位等方面的有形优势,又发挥服务、品牌等方面的无形优势。要通过争取国债资金、经营城市等多种手段,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一流的科技园区,改善投资硬环境。要以改善服务态度、落实优惠政策、提高办事效率来树立亲商、聚商、安商、富商的开放形象,以诚待人,以勤补拙,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三是要挖掘技术潜力,努力提升传统主导产业。

石化、能源、农业、建材等资源型城市的传统主导产业现在依然是许多省的支柱产业,是他们的“台柱子”、“钱袋子”。这些产业多

数起步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遍存在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等问题,以致工人劳动强度大,企业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产品技术含量偏低,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这些产业,不仅不能放松,而是要进一步加大改造提升的力度,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竞争力,再造新优势。要争取新上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起点高、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工业技改项目,巩固和提升传统主导产业的地位,使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要把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积极帮助资源枯竭企业内引外联,使其现有的生产加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要继续支持资源型城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和并购重组,从而实现其战略转型,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使其不断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的各项改革,尽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

四是要拓宽融资渠道,尽快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资源型城市在矿产开发进入中后期后,就要未雨绸缪,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留下回旋余地。必须发挥资源型城市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意识,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区域内分工协作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调整优化存量结构。要大力开发科技、资本、人才等社会资源,以科技进步、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为主要手段,在矿产资源的精深加工和现代新兴产业的引进发展上下功夫,促进经济增长由资源型向技术型转变。在接续替代产业的选择和发展上,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既要突出高科技型,又要发展劳动密集型;既要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开发,又要像

珠三角、长三角的许多地方一样敢于发展“新能源,低碳”产业。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和投资的同时,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进民资和外资,形成内资与外资结合、民资与国资结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投融资新格局。要利用园区的孵化、辐射功能,在电子信息、现代生物、新材料、微电子、中药现代加工等领域,催生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项目,使之逐步成为接续替代产业的“生力军”乃至“主力军”。要千方百计借助外力求发展,加强与国外和发达地区的联系,把招商引资作为培育接续替代产业的重要引擎,有针对性地瞄准国内外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组织招商,采取大团队与小分队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新客商与老客商相结合、国内客商与国外客商相结合、传统项目与高新技术项目相结合等办法,卓有成效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要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产业工人多、能源充足、土地成本低等方面的优势,以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好,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来参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把资源型城市建成全省最具活力的开放区域。

五是要节约使用资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自然资源只有节约才能持久利用,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无论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都应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节约管理制度。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遏制资源浪费和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长自然服务年限。要积极改造提升石油、电力、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产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要坚持

扩大规模和提高档次并重,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二次创业”,从初级产品生产和商贸业经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转变,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要既做到根深蒂固,又实现枝繁叶茂,引导民营企业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依托,配套生产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

六是要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资源型城市都存在国有经济比重过高的问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着广阔的空间。要学习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验,在继续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同时,毫不动摇地放手发展和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要确实做到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进入的领域,都要同样鼓励和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努力消除束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对国家制定的各项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特别是税收、贷款、工商管理、土地使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条管部门、资源型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都应不折不扣地予以落实,不断为实现经济转型提供新的发展活力。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份额,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5—10年内超过50%。

七是要利用衍生资源,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资源型城市要彻底摆脱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要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和环境得到合理保护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从企业、产业和社会等不同

层面推进循环经济,鼓励企业进行循环式生产,要求产业进行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进行循环式消费。要把企业作为推进循环经济的首要“抓手”,督促企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节约使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循环利用资源。在科技园区建设中,尤其要树立和落实循环经济理念,自觉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区域产业体系。在城市建设中也要走“循环经济+适宜人居+城市效率”的新型城市化之路,统筹解决废水处理、废品回收、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问题。总之,要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八是要重视寻找后续资源,全面拓宽资源开发领域。资源型城市必须高度重视接续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科学利用工作,延长资源的服务期。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普查及探明储量,绝大部分是在五六十年代探查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确定的,其准确性肯定多多少少要打折扣。目前国内外探查技术有了很大突破,给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省上和资源型城市每年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大勘探力度,应用新的探查技术、装备在已有矿体的周边及深处寻找新的矿体,开发后续资源,为经济转型创造条件、赢得时间。要在加强勘探、增加探明储量的同时,规范开发秩序,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合理开采和综合高效利用。要坚决改变矿产资源是唯一资源的传统资源观,树立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管理、环境等都是资源的全新资源观。要在有形资源优势逐步衰减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和充分

利用好无形资源,使物质与非物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聚集、增值和盈利。

濮阳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

季孟增

濮阳作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生除自然因素外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作为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经营而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濮阳作为资源型城市曾经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当前,濮阳这个资源型城市受到资源自然递减的影响下,如何实现城市的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是关系到濮阳这个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类型

依据开采阶段和依托条件两个角度,我国资源型城市可进行如下分类。

2010年,我国现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如果按开采阶段和依托关系进行划分,则A I型城市3座,AⅡ型城市8座,AⅢ型城市11座;B I型资源型城市9座;BⅡ型城市42座;BⅢ型城市35座。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目众多,分布广泛,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等方面情况各异。因此,不同资源型城市应采取不同的转型方式,不考虑具体情况一刀切地采取同一种转型模式,必然使转型脱离实际,其结果可能会使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陷入被动的局面。实践证明,

处于相同或相近开采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其发展前景也有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城市的地理位置造成的。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与其依托条件有很大关系,具有良好依托条件的资源型城市,大多交通条件便利,生产要素流动能力强,可资利用的公共条件好,接续产业的发展具备一定基础,这对经济转型大有裨益。反之,地理位置偏僻,依托条件差的资源型城市,投资环境不理想,可利用的基础设施少,生产要素流动比较困难,将导致经济转型的难度大。

二、濮阳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

(一)优势延伸模式。所谓优势延伸是指在资源开发基础上形成的产业体系在区域甚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不但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且还具有主导产业的性质。这类城市的突出特点是资源量较丰富,开采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转型面临的问题少。通过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现有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优势延伸模式适用于濮阳,强调同一产业链中上游采掘业与下游加工业的协同关系,重点发展加工业主导产业。采取此种模式的资源型城市又可分为以下类型:

第一,传统产业链向后延伸的高加工度型。由于历史原因,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通常都是结构单一的原材料工业。根据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演变规律,沿着传统的原材料工业产业链条向后延伸,可形成加工、组装工业;初级加工业还可通过“技术集约化”过程向精密加工和深加工发展,最终形成以技术密集型加工业为重心的高加工度产业模式。随着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大

量生产经营相关联产品的企业在一定空间的聚集形成专业化生产、低成本运输和低交易费用,最终形成一定范围的产业集群。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后的主导产业选择可有两种安排:一是从资源采掘到轻工业的主导产业选择。特别是AⅡ型城市做强做大轻工业的有利因素很多,如,工业基础雄厚,拥有相对廉价的原材料和能源优势。同时,轻工业项目投资较少,产品品种多,既可以是大型的工厂化生产,也可以是小型的家庭化生产,便于城市富余人员的安置。二是从资源采掘到重化工业的主导产业选择。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重化工业仍是经济发展的重心和不可缺少的产业环节。从全国产业布局看,由于历史原因,许多重化工业仍布局在东部地区,西气东输、西煤东运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给铁路运输带来沉重压力。濮阳这个资源型城市,可根据资源现状和产业优势,利用本地相对丰富、廉价资源这种方式不但有利于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对全市产业布局的优化也十分有利。第二,传统产业链向前延伸的“绿色农业”型。许多资源型城市(煤炭、有色金属城市)在完成矿物采掘后,遗留有大量土地资源。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和种植、养殖业,既复垦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又起到经济转型早、投资少的效果。对林业城市,可在整个林区处于蓄养恢复阶段时,向生态型产业经济模式转换,发展林区养殖、药材种植、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

二)优势组合模式。优势组合是指资源型城市除具备资源优势外,还具有适度的产业优势或区位优势。这类资源型城市交通便利、基础设

施完善、综合实力强、接续产业已有一定基础。通过综合开发利用以上优势,可实现主导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优势组合模式适用于濮阳这个依托条件好的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加工产业群的建立和发展,企业间的技术外溢和乘数效应日益加强,为发展其它产业创造了条件。优势组合模式强调不同产业群(包括主导产业间及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间)的协同关系。此种模式包括以下类型:第一,高起点创新型。对地理位置和产业基础都较优越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要走资源产业与非资源产业并重的发展之路,在产业布局上注重转型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兼顾共进,坚持高起点转型。一方面坚持用高新技术对有色金属、钢铁、煤炭、石化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的台阶。通过充分发掘国内外重大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投资机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替代。第二,多增长点共荣型。多增长点是指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不再是单一或单线的,而是复线或混合的。就是在产业结构演化中,无论是三次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还是产业内或部门间的发展,虽然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但决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并重或混合进行,从而彻底打破资源型城市单一的产业结构。如,在转型的某个阶段,确定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随着中间产品和资本品的生产,传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需求也扩大了,对吸纳就业和繁荣经济将起重要作用。

(三)优势互补模式。优势互补是指资源型城市自身条件虽不理想,但转型可纳入周边大中城市构成的城市圈中,通过区域经济合作与经

济一体化发展配套产业,利用相对优越的外部环境,选择与周围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并能产生经济互补优势的产业发展。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较好地解决了区域分工与协作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转型成本,避免出现区域产业趋同现象。优势互补模式适用于依托条件相对较差的濮阳这个资源型城市。该模式强调经济转型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关系,有以下几种发展类型可供选择:第一,点轴开发型。城市群往往是由若干大中小城市(镇)组成的点轴联合体,其中,点是增长极,是区域中心城市;轴是增长线,一般沿公路、铁路干线辐射。由于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一般具有较明显的职能分工,资源型城市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城市群内职能分工情况,正确定位自身的城市职能,以便顺利、深入地融入城市群,获得转型的动力和持续发展的活力。如,对濮阳来说,在开发初期,就应根据当地交通、信息、经贸等各方面信息,依托周边城市,宜城则城,宜镇则镇,将资源的开采等生产环节适当予以分离,采用“长距离通勤”等方式开采自然资源,降低转型成本。如沈阳、抚顺、本溪、辽阳、铁岭为主体的辽中城市群中,资源型城市比较集中,由于整个城市群中只有沈阳是中心城市,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抚顺原来以煤炭工业为主,但由于煤炭资源接近枯竭,而城市又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是城市群点轴系统中发展潜力最大的增长带,可以定位为综合性工业城市;而铁岭的煤电工业发达,可以定位为辽中城市群的能源基地。第二,油田和城市发展联动型。联动就是要充分调动石化企业与资源型城市两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把转型工作启动起来。濮阳经济总量小,产业发育

程度低,人员安置能力有限,正因为如此,濮阳市的企业往往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依靠企业的联合、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地方政府再给予一定政策支持,通过外部扩张,使其通过转型解决人员分流问题。第三,整体迁移型。并不是所有资源型城市都宜于进行经济转型的尝试。如,日本学者通过对日本多个煤炭产区经济转型效果的观察后发现,只有两类煤炭产区的发展在日本政府煤炭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有所成效。一是靠近东京产业带和濑户内海的矿区;二是与高速发展的新兴都市临近的矿区,如扎幌附近的石狩区和福冈附近的矿区。这些矿区经济转型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新兴都市的城市化扩张。除此之外,那些远离经济发展中心的矿区,尽管也耗费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收效甚微,很难成功。这种情况在我国也确实发生过,国家曾向不少衰退期资源型城市投入大量资金,搞了许多技术改造项目,但最终还是无济于事。因此,濮阳这个资源型城市,应让市场机制来决断,与其投入大量资金搞经济转型,不如把钱用在人口迁移和社会保障上,走农村城市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撤村建镇,将一些小城市和小城镇整体迁移。

(四)优势再造模式。在原有资源优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产业体系,由于结构比较单一,受资源供应的影响会表现出活力丧失甚至衰退的迹象。所以,濮阳必须走产业更新的道路来实现转型。所谓优势再造是指随着自身优势资源的衰退,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从生态条件、区位条件、技术条件等各方面重新认识和确立新的优势。优势再造模式适用濮阳,由于多年开发,后续资源接替不上,原有的优势正逐渐

消失。而优势再造模式强调矿产资源要素之外的政策、生态、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协同关系。对依托条件好,交通运输便利,可利用资源开发所积累的资金或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基本不依赖原有资源的全新产业群,把原来从事采掘业的人员转移到新兴的产业上来。此种转型模式国外已有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如,法国洛林地区,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于进口煤炭到岸价格的三倍左右,造成洛林煤炭工业长期亏损,法国政府毅然放弃已经完全丧失竞争力的煤炭和铁矿开采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发展计算机、激光、电子、生物制药和环保等新产业。如果要转型,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因地制宜地发展新产业。辽宁省阜新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在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转型工作已取得初步成功。

濮阳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路

季孟增

党的十六大就提出,要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我国资源型城市蓬勃兴起,组成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为祖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特别是,资源日益枯竭带来的发展依托缺位,价格剪刀差导致的双重利益损失,过剩经

济、买方市场产生的内在约束,全球化、知识化、生态化浪潮的接踵而至,都使资源型城市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石化城市,同样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的经济发展单纯建立在石化的采选基础之上,致使经济结构单一、超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市建设欠账较多,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在资源萎缩的今天,大力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速实现城市转型,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市最为现实和紧迫的重任。对此,濮阳市近几年来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在实践中,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清一个前提,突出两个重点,抓住一个关键。认清一个前提,就是重新进行城市定位。资源型城市特别是石化工业城市,必须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原则,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城市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转型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资源型城市要对主体资源所处的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判断,针对资源的衰退、枯竭程度确定未来发展的步骤和重点。

突出两个重点,就是壮大接续产业、发展替代产业。对于石化城市而言,石化工业作为主体工业,在城市经济中举足轻重,单纯依赖和完全放弃既不现实又不可能,必须要拓宽开发领域、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主体工业的稳步发展,为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提供时间和资本积累,与此同时,立足自身特色,发掘比较优势,加速培育替代产业。

抓住一个关键,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由于原来的经济体制,资源型城市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经济发展的资金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