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01)

行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2/79.11/79.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肱骨干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骨折断端间有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

2.手法复位与外固定难以维持骨折复位,达不到功能复位标准。

3.出现继发性神经、血管损伤者,需急诊手术。

4.患肢肿胀持续性加重,有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或局部张力水泡形成者,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4

2.301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肱骨干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科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3.消肿药物的应用:甘露醇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曲松。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mg/kg,分3-4次给予;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⑤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3)推荐头孢曲松钠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g/次,一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②儿童:儿童用量一般按成人量的1/2给予;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1次;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锁定钢板,或动力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针内固定。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物。

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6.粉碎性骨折建议行植骨术。

7.不能单独使用螺钉内固定。

8.除粉碎性骨折及植骨患者,不建议术后辅助外固定治疗。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X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其他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使用

①消肿药物:静滴甘露醇;

②预防血栓形成药物: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或口服拜阿司匹林;

③必要时营养神经等。

4.保护下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检查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可伴有其他损伤,应当严格掌握入选标准。部分患者因骨折本身的合并症而延期治疗,如合并桡神经损伤需要一期探查或二期治疗,骨折本身对骨的血循环破坏较重,术后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

2.老年患者易有合并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骨折后合并症可能加重,需同时治疗,住院时间延长。

3.内固定物选择: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4.开放性骨折不进入本路径。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

12000-20000元(根据使用内固定耗材的不同,费用存在差异)。

二、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01)

行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2/79.11/79.3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6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附件2-6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BGG000骨折病,ICD10:S52.501桡骨下端骨折); 2、行桡骨远端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ICD9:79.123前臂骨折闭合性复位术伴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见附件)。 1、疾病诊断 (1)病史: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主要症状及体征: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擦感。 (3)X线摄片检查可见: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骨折端成角,桡骨压缩嵌插短缩,或可见骨折块移位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 2、证候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插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叩击痛,前臂旋转功能

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为单纯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 2、全身或局部状况允许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编码TCD:BGG000、ICD10:S52.501的桡骨远端骨折;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无移位型的桡骨远端骨折; 4、除外以下情况: (1)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2)局部肿胀严重者;

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2011年版)

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尺桡骨干骨折(ICD-10:S52.401) 行尺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 78.53/79.12/ 79.3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尺桡骨干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 2.401尺桡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肱骨髁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肌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臂丛神经阻滞或/和全麻。 2.手术方式:尺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作者:————————————————————————————————日期: ?

2016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医 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 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9-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 照《 临 床 诊 疗 指 南 ——骨科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 2 周以内。 (2)中期:伤后 2 周~4 周。 (3)晚期:伤后 4 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 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 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 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肱骨上段骨折临床路径

肱骨上端骨折临床路径 一、肱骨上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肱骨上端骨折(ICD-10:S42.200) 行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ICD-9-CM-3:79.31004/79.31005/79.31006/79.31007/79.3100 8/79.310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上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 3.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肱骨上端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折AO骨折分型有手术指针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5.除外病理性骨折。 (四)标准住院日≤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骨折、肱骨上端骨折(ICD-10:S4 2.300、ICD-10:S42.2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肱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肱骨正侧位X线片、肩关节正位片+穿胸位片; (6)胸片、心电图; (7)炎症性指标筛查(ESR、CRP、IL-6、PCT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必要时行上肢CTA检查;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手术-肱骨干骨折桥接钢板内固定术

1.1 、原则桥接钢板 Bridge plating uses the plate as an extramedullary splint, fixed to the two main fragments, while the intermediate fracture zone is left untouched. Anatomical reduction of the shaft fragments is not necessary. Furthermore, direct manipulation risks disturbing their blood supply. If the soft tissue attachments are preserved, and the fragments are relatively well aligned, healing is predictable. 桥接钢板把钢板作为髓外夹板,固定两个主要骨折端,而骨折区域不予干预,肱骨干骨折不必解剖复位,并且,直接操作复位有干扰骨折端血供的风险,如果保留软组织的连续,骨折愈合可能性增加。Alignment of the main shaft fragments can usually be achieved indirectly utilizing traction and soft tissue tension. 主要骨折块的对位对线可以通过间接使用牵开器和软组织附着性来完成。 Mechanical stability, provided by the bridging plate, is adequate for indirect healing (callus formation). Occasionally, a larger wedge fragment might be approximated to the main fragments with a lag screw. Lag screws should be avoided when there are multiple fragments 桥接钢板提供稳定性,对于骨折二期愈合(骨痂愈合)是充足的,个别情况下,一个大的楔形骨折需要用拉力螺钉固定到主要骨折块,在多段骨折情况下避免使用拉力螺钉。 1.2 桥接钢板的置入Bridge plate insertion Bridge plates can be inserted either with an open exposure, or through a minimally invasive (MIO) approach, which leaves soft tissues intact over the fracture site. The latter requires fluoroscopic monitoring.

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审批表 .doc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进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减轻患者负担,结合我院实际,重新修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同时加强医院各部门、科室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

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及时发现诊疗活动和医院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改善诊疗和质量管理,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临床路径的管理组织 (一)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设备信息科、财务科等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医务部。 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定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及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试点工作机制。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3、制定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4、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5、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7 年县医院适用版)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 ,S63.004 )桡骨干骨折(ICD-10:S52.301 ) 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 :78.53005 )。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年8 月第1 版)。 1. 病史:外伤史。 2. 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 辅助检查:X 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年8 月第1 版)。 1. 年龄在16 岁以上。 2. 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 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 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6天。2005 2005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S5 2.501 ,S6 3.004 桡骨骨折疾病编码。 2. 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骨折。 3. 除外病理性骨折。 4. 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w 7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镜检; (2 )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 )胸部X 线平片、心电图; (4 )骨科X 线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 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 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 术前30 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 小时加用1 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 天。

尺桡骨骨折临床路径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一、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尺桡骨骨折行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尺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增加髓内钉固定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闭合性尺桡骨骨折疾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尺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 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麻。 2.手术方式: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钉。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5.输血:根据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6-9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X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肝肾功能、CT。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一、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01) 行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2/79.11/79.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肱骨干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骨折断端间有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 2.手法复位与外固定难以维持骨折复位,达不到功能复位标准。 3.出现血管损伤者,需急诊手术。 4.患肢肿胀持续性加重,有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或局部张力水泡形成者,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4 2.301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肱骨干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科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 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 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 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 周以。 (2)中期:伤后2 周~4 周。 (3)晚期:伤后4 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 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 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 线片 (7)骨折部位X 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210215012825)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 个)、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 胆总管结石 2.轻症急性胰腺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 大肠息肉 6. 反流食管炎 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 上消化道出血 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 个)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脑出血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4. 多发性硬化 5. 癫痫 6. 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 肌萎缩侧索硬化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 颈动脉狭窄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 13. 视神经脊髓炎 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15. 脑梗塞 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 个)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房性心动过速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 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尺桡骨骨折病历

住院病历 科室:外二姓名:陈六床号:10 住院号:100010 主诉:左腕外伤伴疼痛、畸形、活动受限2小时。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2小时行驾驶摩托车不慎摔倒,左手掌撑地,当即觉左腕疼痛,呈持续性剧痛,左腕畸形、肿胀、活动障碍。无不省人事,无头晕、呕吐,无呼吸困难,无肢体麻木,无大汉淋漓,无皮肤湿冷。伤后由120送我院急诊,行X线检查示:左尺桡骨远端骨折。遂收入我科进一步诊治。患者伤后精神可,未进食,能自解小便,大便未解。 既往史:平素体格良好。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有“肝炎、肺结核”病史。否认有手术、外伤史,否认有输血史。否认有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否认有疫水、毒品接触史。否认有烟酒不良嗜好史,否认有冶游史。 婚育、月经史:已婚,育有1子女,均体健。月经史15岁(3-6)/(28-30)2011-10-01,已绝经,无阴道异常出血史。 家族史:家人体健。无家族传染病、遗传病及精神病史。 体格检查 T 36.7CoP 85次/分R 20次/分BP 114/71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醒,痛苦面容,被动卧床,体查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下出血点及异常结节。皮温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头颅大小形态异常。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先天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外形正常,鼻腔未见异常分泌物。口唇红,无紫绀,咽无红肿,扁桃体未见肿大。颈无抵抗感,颈静脉正常,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未及肿大及结节,未闻及血管杂音。胸廓无先天畸形,无压痛。呼吸运动自如,双肺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

桡骨远端骨折

小夹板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在骨骼发育成熟人群中,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病,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年 轻患者的骨折主要由局部高能量创伤引起,而伴随骨质疏松的低能量创伤则是老年人发病 的主要因素[1]Hanel DP,Jones MD,Trumble TE.Treatment of complex fracture,wristfracture[J].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Hlxlerica,2002,33(1):35。桡骨远端骨折主要为闭合性骨折,骨折端常发生移位,伴或不伴关节内骨折【chitnavs 1999】。关于骨折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方法众多,其分类方法多以人名命名:如Colles 骨折、Smith、骨折Barton 骨折等。在诸多分类方法中目前公认的、较全面实用 的分型方法为AO 分型的方法,其对治疗方案、固定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桡骨远 端骨折的手段多种多样,根据骨折类型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对于AO分型中A 型及B1型骨折,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且最新的Cochrane系统评价【】指出,在治疗 A型及B11型骨折时,手术治疗在疼痛,腕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并不优于保守 治疗。但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同样也面临着固定时间过久,固定范围过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方先之等【】结合中国传统骨折治疗方法,首次提出了手法复位小夹板外 固定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随后小夹板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石膏固定相比,其疗效仍存在争议。为此,我们根据consort声明2010【】,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对比研究小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通过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影 像学资料和临床并发症,评价二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研究方法 1.1随机方案的产生 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由数据管理人员制定随机方案。采用 stata9.0(StataCorp, College Station, TX)生成随机序列,对负责招募的研究人员隐 藏分配顺序,分配序列装于按顺序编号的密封不透明信封中,每名纳入研究的患者按就诊 顺序获取相应的信封,从而进行干预措施的分配。 1.2 受试对象来源及选择标准 纳入的受试者来源于2012年 1月至2013年 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和急诊就诊的老年 A 型及B1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计104 例。 1.2.1 诊断及分型标准 诊断标准[]: (1)病史: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2)主要症状及体征: 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 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 擦感;(3)X 线摄片检查: 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骨折端成角,桡骨压缩嵌插短缩,或可见骨折块移位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 分型标准: 分型标准和其它干骺端骨折一样,桡骨远端骨折共分A、B、C三大型,每 型有3个组,每组又分 3 个亚组,这样共有27个亚组。A型: 关节外骨折;B型: 简单关节内骨折,C型:复杂关节内骨折。 1.2.2 纳入标准 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的 A型及B1型,年龄在 60岁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3排除标准

肱骨干骨折治疗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

肱骨干骨折治疗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 【摘要】目的对肱骨干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治疗的再认识,并比较其疗效及适应症。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用普通钢板,加压钢板,交锁隋内钉内固定等治疗方法。结论对于切开复位的方法很多,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内固定材料,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有利于骨折的顺利愈合。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疗效比较 1998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共收治肱骨干骨折110例(不包括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的病例),其中普通钢板固定21例,加压钢板固定49例,交锁髓内钉固定40例,现就这3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探讨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10例,男78例,女32例,年龄14~68岁。右侧63例,左侧47例。骨折部位:肱骨上段骨折18例,中段骨折57例,下段骨折35。骨折类型:横断骨折49例,斜形骨折38例,蝶形骨折11例,粉碎性骨折12例。受伤原因:车祸伤48例,高处坠落伤21例,摔伤31例,重物砸伤10例。闭合性骨折96例,开放性骨折14例。 1.2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入院后急诊手术清创内固定,闭合性骨折入院后3~5d内手术。其中普通钢板固定21例,加压钢板固定49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约40例。 1.3术后处理普通钢板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6周后,改用小夹板固定10例,术后外固定支架固定4~6周后小夹板固定11例。8孔自动加压钢板固定49例均采用三角巾前臂悬吊于胸前固定4~6周。交锁髓内钉固定40例未采取外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有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2随访及结果 本组11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一年六个月。 2.1普通钢板固定21例,骨折愈合17例,愈合率81%。发生骨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2例,术后桡神经牵拉性损伤2例,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 2.28孔加压钢板固定49例,骨折愈合46例,愈合率9 3.8%。发生延迟愈合2例,1例骨不连,桡神经牵拉损伤2例,术后3个月内功能恢复。 2.3交锁髓内钉固定40例,骨折全部愈合,无桡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基本正常。

桡骨远端骨折标准住院流程与表单完全版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 行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术(ICD-9:79.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远端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 2.501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肌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局麻或臂丛神经阻滞或/和全麻。 2.手术方式: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术。 3.手术外固定物:外固定架。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止血药物。 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6-9天。

手术-肱骨干骨折桥接钢板内固定术

1.1、原则桥接钢板 Bridge plating uses the plate as an extramedullary splint, fixed to the two main fragments, while the intermediate fracture zone is left untouched. Anatomical reduction of the shaft fragments is not necessary. Furthermore, direct manipulation risks disturbing their blood supply. If the soft tissue attachments are preserved, and the fragments are relatively well aligned, healing is predictable. 桥接钢板把钢板作为髓外夹板,固定两个主要骨折端,而骨折区域不予干预,肱骨干骨折不必解剖复位,并且,直接操作复位有干扰骨折端血供的风险,如果保留软组织的连续,骨折愈合可能性增加。 Alignment of the main shaft fragments can usually be achieved indirectly utilizing traction and soft tissue tension. 主要骨折块的对位对线可以通过间接使用牵开器和软组织附着性来完成。 Mechanical stability, provided by the bridging plate, is adequate for indirect healing (callus formation). Occasionally, a larger wedge fragment might be approximated to the main fragments with a lag screw. Lag screws should be avoided when there are multiple fragments 桥接钢板提供稳定性,对于骨折二期愈合(骨痂愈合)是充足的,个别情况下,一个大的楔形骨折需要用拉力螺钉固定到主要骨折块,在多段骨折情况下避免使用拉力螺钉。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 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Ⅲ型、Ⅳ型的患者。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建议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0-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 2.00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沉,C反应蛋白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6)头颅CT、胸片、心电图。 ( 7 ) 双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

肱骨干骨折等骨科17个病种临床路径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01)行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2/79.11/ 79.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肱骨干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 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4 2.301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肱骨干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肌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 2 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臂丛神经阻滞或/和全麻。 2.手术方式: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针。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X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肝肾功能、CT。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其他药物:消肿、促骨折愈合,必要时营养神经等。 4.保护下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检查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本病可伴有其他损伤,应当严格掌握入选标准。部分患者因骨折本身的合并症而延期治疗,如合并桡神经损伤需要一期探查或二期治疗,骨折本身对骨的血循环破坏较重,术后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 2.合并症:老年患者易有合并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骨折后合并症可能加重,需同时治疗,住院时间延长。 3.内固定物选择: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 4.开放性骨折不进入本路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