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系《西方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霍翠凤、王超)

金融系《西方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霍翠凤、王超)

金融系《西方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霍翠凤、王超)
金融系《西方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霍翠凤、王超)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霍翠凤王超2012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40L171Q-0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选修

3.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

5.适用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设置本课程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史的基本知识及其主要发展脉络,从中了解到西方经济理论,特别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变化过程,学会比较和分析各种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关系,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以及经济理论与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与解决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问题的能力,以便以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较好地理解我国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方针。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绪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和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一、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特点

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经济思想史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1.属于社会经济发展史和人类认识史的共同产物——或者说,是主观认识的主体(人),不断研究和认识经济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客体的产物。

2.经济思想的延续有很强的传承性、或者说很强的关联关系。每一代人都从上一代人的思想中学到和吸收一些东西。

二、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意义及必要性

1.学习经济思想史有助于了解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2.有助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史与经济思想史的关系,把握经济思想演变的脉络和方向。3.有助于从前人的智慧结晶中获得启迪。

三、西方经济思想史的主要线索

可以概括为“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第一次革命,是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革命,以1776 年出版《国富论》为标志;第一次综合,是约翰·穆勒的综合,以1848 年穆勒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第二次革命,是开始于19 世纪70 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主要是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瑞士洛桑的法国人瓦尔拉斯等人推动的;第二次综合,以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第三次革命是凯恩斯革命,以1936 年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标志;第三次综合,以保罗·萨缪尔森1948 年出版《经济学》(第一版)为标志。以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的内容为线索,有利于我们从全局观念和整体高度把握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的大致脉络。

第一章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古代奴隶社会的一些关于商品经济的早期经济思想,从而认识到任何一种比较成熟的经济体系都有其最初的萌芽阶段,了解这些经济思想在历史上的联系。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古希腊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制社会,也有大量小生产者。商品货币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已经出现。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财富观;价值观;对农业的重视;对分工的看法;对价格变动的看法;对货币的看法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对于社会分工的看法;对交换的看法;对高利贷的看法。

三、亚里斯多德的经济思想

对“经济”和“货殖”的区分;对货币职能的认识;对交换行为的看法。关于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

四、古希腊文化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

主要分析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古希腊三段论逻辑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假设、论证、验证。其中,前提假设最为关键。前提假定条件的变化足以导致不同的理论分野乃至理论的变革。包括经济学在内的这种研究范式直接起源于近代科学、理性主义的兴起,但更根本更深层次的渊源却是古希腊文化。

第二节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一、古罗马经济产生的背景

奴隶制社会,但有了大商业和高利贷,政治和法律思想有较大发展,经济思想包含其中。

二、古罗马农学家的经济思想:对于农业的重视。

三、古罗马哲学家的经济思想:西塞罗对大商业的重视。

四、古罗马法学家的经济思想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经济政策主张。联系重商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以及今天国际贸易领域的斗争,理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主张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思想史的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概述

一、重商主义概述

“重商主义”一词是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首先提出的。它是指一些松懈地结合起来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二、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自然经济的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生。

2.商业资本的壮大。

3.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形成。

三、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

以16 世纪中叶为界,重商主义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经历了从重金到贸易差额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特点是通过调节货币的运动来达到本国财富的增长,具体说就是在对外贸易中多出口少进口,主张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因此这个时期的重商主义又被称为“重金主义”或“货币差额论”。第二阶段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来到达本国财富的增加。具体说就是允许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但必须保持对外贸易最终的差额,为此,主张执行保护关税政策,大力发展生产能在海外畅销商品的工场手工业。因此这个时期的重商主义又被称为“重工主义”或“贸易差额论”。

第二节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思想

一、重商主义的基本特征

重商主义的目的是增加国家的财富和整体国力,其标志是国家拥有多少金银,其手段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调节和干预。因此重商主义的体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欧洲各封建国家为促进资本积累而采取的一种政策;另一方面,它是反映商业资本家利益,论证国家重商政策的经济学说。

二、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1.金银是最佳的货币形式。

2.对外贸易是财富增殖的源泉。

3.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4.鼓励增加人口。

5.民穷国富的理论。

6.殖民主义理论。

7.鼓励寻租,支持垄断。

第三节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影响

一、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由于重商主义的研究着重于流通,特别是对外贸易,这为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同时,将一国之财富的增长放在一个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考察,也扩展了人们

的视野。

二、重商主义的观念持久地影响了人们对于商业活动的态度。

重商主义把货币看做是真正的财富,这实际上表明,在资本家的心目中,财富并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是货币。重商主义者还认为,货币要投入流通才能增殖。抛出货币是为了获取更多货币,货币已经不是一般的交换手段,而且具有资本的职能了。这样,在资本主义关系萌芽和刚产生的时期,重商主义就明确地说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使命是赚钱发财。

三、重商主义的政策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

重商主义的许多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发展史上起着进步作用。在西欧,英法等国由于实行了重商主义政策,不仅积累了大量货币资本,而且建立了一系列经济制度,如专利制度等、公司制度等,这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英国古典经济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英国古典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掌握其主要经济思想及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局限性。

课时分配:4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威廉·配第的经济学说

一、配第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配第的生平和著作

三、配第的经济学方法论和理论特点

四、配第的主要经济思想

1.配第的自然价格论——劳动价值论的萌芽

在经济思想史上,首次科学地阐明了商品交换的等价基础是耗费劳动,认为商品的自然价格是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配第没有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与价格、价值与使用价值等概念,因而显得粗糙和混杂。

2.配第的分配理论

(1)工资理论。

他把劳动看做是商品,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把生活资料与工资相联系,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资规律——劳动力价值规律。这个观点又被称为“生存工资说”。

(2)地租理论。

配第认为,地租是收获的农产品扣除生产费用之后的剩余。生产费用包括种子和生产者的工资。在经济学说史上,配第还首次分析了级差地租。

(3)利息和土地价格理论。

配第认为利息是货币的租金,是对其所有者使用不便的报酬。土地价格是预买一定年限的地租,等于一定年限地租量的总和。

3.配第的货币理论

4.配第关于国家经济职能和财政的理论

第二节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一、斯密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斯密的生平和著作

三、斯密的主要经济思想

1.《国富论》的基本结构

《国富论》共由5 篇32 章构成。第一篇谈分工、货币、价值、收入分配等。第二篇研究资本。第三篇叙述欧洲经济发展史。第四篇评论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理论和政策,近似经济学说史。第五篇考察财政。

2.斯密的分工、交换理论

分工是斯密分析的起点。《国富论》第一篇第一章的题目是“论分工”。开篇第一句就说:“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斯密开宗明义就指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斯密一开始就把视野和眼光投向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世界。他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热烈称赞分工的巨大效果,认为分工能促进专业化,使每个劳动者专门从事某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联系的时间,使劳动者比较易于改进工具和发明机械。因此分工是促进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他并且得出了分工能够带来“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的结论。斯密认为分工来自于交换。这可以从人性和市场两个方面理解。

3.斯密的货币学说

他指出,在分工发生的最初阶段,各人拿着自己生产的物品相互交换,但此人之所有未必是彼人之所需,故交换很困难。货币就是人们为克服这种交换困难而发明的。货币的作用就是充当交换媒介,它只是帮助流通的手段。

4.斯密的价值学说

斯密的价值理论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经济思想史上也非常重要。总体上看,斯密的价值理论由4 个方面构成:一是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二是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三是区分了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提出了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波动的思想;四是价值决定理论。

5.斯密的收入和分配学说

包括工资论、利润论、地租论等。

6.斯密的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

7.斯密的财政和税收学说

8.斯密的国际贸易和分工学说

9.《国富论》的中心思想

四、斯密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一、李嘉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李嘉图的生平和著作

三、李嘉图的主要经济思想

2.李嘉图的货币学说

(1)一般货币理论。

(2)货币数量论。

(3)稳定通货方案。

3.李嘉图分配学说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地租理论为核心。

(1)工资理论。

(2)利润理论。

(3)地租理论。

4.李嘉图的资本积累和再生产学说

5.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学说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法国古典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掌握其主要经济思想及在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局限性。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一、魁奈的经济学说

1.自然秩序思想

2.“纯产品”学说

3.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理论

4.关于资本的观点

5.《经济表》

6.经济政策主张

二、杜尔阁的经济学说

杜尔阁是重学派理论的重大发展者和实践者。

1.纯产品和阶级结构理论

2.资本和收入理论

第五章萨伊、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产生过程,了解其代表人物及经济思想对西方经济思想理论的影响。

课时分配:2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萨伊的经济学说

一、萨伊经济学说的性质特点

二、萨伊的经济学体系

1.萨伊的生产理论

2.萨伊的价值理论

3.萨伊的分配理论:三位一体公式

4.萨伊的销售理论:萨伊定理

第二节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二、马尔萨斯的价值理论

三、马尔萨斯的地租理论

四、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第六章以辩护和综合为特点的经济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李嘉图学派瓦解之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新动向,即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劳资双方的冲突也愈益激烈,占据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要求折衷和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学理论。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一、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二、资本“节欲”说

三、最后一小时论

第二节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一、穆勒学说的特点

二、生产理论

1.生产要素理论

关于生产要素,穆勒继承了前人的观点,也归纳为土地、劳动、资本,但他的特别之处是在更一般的意义上论述了各种要素的存在方式、性质和条件。例如,他把劳动区分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前者指直接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物品(如面包)的劳动,后者是指为直接劳动做准备的劳动(如磨坊主、播种者和收割者等)。对于间接劳动,又进一步细分为生产原料、制造工具、产品运输等劳动等。关于资本,穆勒认为劳动者的就业要靠资本中用来雇佣劳动者的那一部分资本(而不是预定购置生产资料的部分)来决定,而不是靠非生产性消费来决定(如马尔萨斯所说的那样)。

2.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

认为分工与合作是决定劳动生产力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他还强调了后来人们称为规模经济的优越性(提高效率,节省开支等),实现规模经营的条件(资本和市场等),实施规模经营的方式(股份制)。

三、收入分配理论

1.所有制理论

2.工资论

3.利润论

4.地租论

四、交换理论

第三节巴师夏的经济学说

一、巴师夏为代表的法国经济自由主义的特点

二、巴师夏的“经济和谐论”

第七章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李斯特、罗雪尔等代表人物的经济学说、德国历史学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了解该学派对后来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说产生的理论背景

一、德国历史学派产生的历史条件

历史学派是19 世纪40 年代,在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出现的。所谓特殊,主要表现在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像英法一样通过革命,而是经由贵族地主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改革实现的,这使德国资本主义长期保持着半封建的特征。以19 世纪70 年代为界,德国历史学派分为旧、新两个阶段。

二、德国历史学派的一般特点

其最大特点是否定普遍规律的存在和抽象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片面强调历史发的意义;其政策主张是对内提倡经济自由,对外力主保护主义,从而为后起的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因而与英法古典经济学多有分歧和对立。

第二节德国历史学派开创者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一、李斯特的生平与著述

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者,起主要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

二、李斯特的经济政策主张

实行工业保护关税政策,反对自由贸易,以建立和发展德国的工业,是李斯特最主要的经济政策主张,也是他的经济学的宗旨。他认为自由贸易政策只对先进国家有利,而保护主义关税政策对于后进国家必不可少。

三、李斯特经济理论的核心

为了从理论上论证保护主义政策的必要性,李斯特强烈抨击作为自由贸易政策理论根据的英法古典经济学。

1.“国家经济学”

他首先提出了“国家经济学”的概念,以对抗英法的政治经济学。认为后者的最大缺陷,在于忽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认为各国各民族经济发展的道路不同,经济水平也有异,因此,不存在共同的普遍规律。

2.“生产力学说”

其次,他提出“生产力学说”同古典学派的价值学说相对抗。他指责古典经济学只研究价值而忽略了生产力,及把财富本身(减缓价值)同财富的原因(生产力)相混淆。而且古典经济学把价值的源泉只归结为劳动,而忽视了一系列社会的、政治的和精神的因素。他特别把发展生产力的希望寄托在国家身上,强调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发展、国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扶持,是一国经济顺利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3.“经济发展阶段论”

他把经济发展史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第三节德国旧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

一、罗雪尔的经济学说

二、希尔德布兰德的经济学说

三、卡尔·克尼斯的经济学说

第四节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新历史学派产生的背景

二、新历史学派基本经济观点的特征

三、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各自特点

1.瓦格纳的经济思想

2.布伦坦诺的经济思想

3.施莫勒的经济思想

4.马克斯·韦伯的经济思想

四、历史学派的解体及其影响

第八章边际效用学派的经济学说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边际学派的先驱者的有关理论观点及研究方法,了解奥地利学派的主观效用价值论,认识它们与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区别,正确认识边际分析方法在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作用。

课时分配:2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边际学派的先驱

一、安东尼·古诺

1.古诺的垄断理论

2.古诺的双寡头理论

二、海因里希·屠能

1.屠能的区位理论

2.屠能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三、海因里希·戈森

1.戈森第一定律

2.戈森第二定律

第二节边际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边际学派的特点

一、边际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二、边际学派的特点

1.在分析方法上注重“边际”

2.以个别变量或局部问题作为分析重点

3.推崇抽象推理方法

4.对纯粹竞争假定的强调

5.相信需求决定的价格理论

6.对主观效用的强调

7.注重均衡的分析方法

8.将土地与资本品合并处理

9.假定理性的经济行为

10.主张较少的政府介入

第三节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奥地利学派概况及理论特点

是边际效用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由门格尔开创,以维塞尔、庞巴维克等人后继,其理论强调心理分析,又称心灵学派。

二、门格尔的经济理论

三、维塞尔的经济理论

四、庞巴维克的经济理论

第四节数理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数理学派概述

数理学派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以采用数学方法为主。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杰文斯、瓦尔拉斯、帕累托。其中后两个人物代表了边际学派的另一个重要流派洛桑学派

二、杰文斯的经济理论

三、瓦尔拉斯的经济理论

四、帕累托的经济理论

帕累托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巨大贡献是提出序数效用论和使用无差异曲线分析工具。1.序数效用论

在帕累托之前,边际效用学派主张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和重量、长度一样,是可以度量的,两恶果效用量之间的差,是一个确定的数量。帕累托认为享用、使用价值、经济效用、满足欲望的能力等,实际是无法计量的。他的序数效用论主张,虽然不能说出某种物品的效用大小,但可以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比较两种或两组物品的效用大小。序数反映的是消费者的偏好的概念,而不去深究效用量的差异。

2.无差异曲线

如果只有两种商品,其效用函数U=U(X、Y),且U 为某一给定量a,然后解出满足方程U(X、Y)=a 的所有(X、Y)的组合,这些组合在几何上表现为一条曲线。由于曲线上的每一点(对应于X 和Y 的一种组合)表示相同的效用水平,所以这条曲线叫做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可以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

第九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美国经济学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及对经济思想史的影响。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

一、克拉克经济学说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地位

二、克拉克的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三、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第二节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美国制度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制度经济学的一般特点

1.较广泛的视野

2.集中研究制度问题

3.达尔文主义的渐进方法

4.拒绝通常的均衡思想

5.利益冲突

6.自由民主的改革

7.拒绝愉快和痛苦的心理学

三、凡勃仑的经济思想

凡勃仑是美国制度学派的奠基人。代表作是1899 年的《有闲阶级论》。

1.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

2.制度经济学体系

3.凡勃仑的社会改良主义方案

四、康蒙斯的经济思想

五、米契尔的经济思想

第十章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分配理论以及他关于垄断的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和研究方法对于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和意义

课时分配:4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歇尔经济理论的特点及产生背景

一、马歇尔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马歇尔的生平和著述

三、马歇尔经济理论的特点

马歇尔把从亚当·斯密到约翰·穆勒的古典经济学,以及边际主义学说,组织和融合到了一个更为广泛和折衷的体系之中。这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拼凑,而是有巧妙的构思和严密的体系。这是继约翰·穆勒对古典经济学进行综合之后的又一次经济理论大综合,它几乎包含了当时经济学界绝大部分的观点和主张,把自由竞争时代的经济学作了最为全面的总结,因而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经济理论体系,居于欧美经济学界的主流和中心地位达数十年之久。他的经济学说构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在方法论方面具有4 个鲜明特点:

1.以心理分析为基础。马歇尔也像边际主义者一样,继承边沁的“苦乐心理”学说。认为,经济学说主要应该研究人类行为的动机,因为人类的动机会“最有力、最坚决地影响人类行为”(上册P11),来支配经济活动。人类行为的动机分为两类:一是追求满足,这可以激发人们经济活动的动力;二是避免牺牲,这可以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阻力。这两类动机的均衡,就是绝大多数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基础。马歇尔认为人的动机是现实中的,而不是抽象的。他否认“经济人”的存在,说:“在这一切方面,经济学家所研究的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人;不是一个抽象的或‘经济的’人,而是一个血肉之躯的人。”(上卷P47)。

2.否认本质差别,强调数量关系。马歇尔认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没有明显的和严格的区分,只有连续的数量关系。例如,他认为工人与资本家只有追求金钱数量的程度差别,而没有质的不同。他们都企图寻找最好的市场或职业,都在参与竞争。等等。

3.强调“均衡”分析。马歇尔认为,各种经济指标的数量,都是通过各自有关要素的边际增量达到均衡来决定的。确定各指标的过程,也就是寻求各有关边际增量的均衡点的过程。在马歇尔的体系中,均衡就是两种相反力量之间的均势。他认为社会上存在两类均衡。一类是动态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均势或均衡,另一类是静态的力学意义上的均衡。前者如人的成长衰亡,民族的兴衰,工商业的兴衰等,是经济学研究的终极目标,但不是经济分析的起点和基础。只有静态才是经济生活的正常状态,才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

4.理论分析与数理分析相结合。马歇尔自幼爱好数学,并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在边际革命方兴未艾,数理经济学蓬勃发展之际,马歇尔把数学大量运用于经济学研究是理所当

然的。但是,他既没有像他同时代的数理经济学派的开创者杰文斯、瓦尔拉斯那样对数学推崇备至,更没有像后来的、特别是现在的许多经济学家一样,几乎离开数学就不能说话。马歇尔的话语体系是理论分析与数理分析相结合,可以说在这种表述方式上,他也表现出了高度的综合。在理论分析上,他认为历史归纳法和抽象演绎法同等重要。

第二节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

一、需求理论

马歇尔用边际效用来说明需求。边际效用就是边际购买量的效用。边际效用是表示购买者的主观评价,是一种心理活动,应该怎样衡量呢?他认为直接衡量当然不行,但可以间接地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即需求价格来衡量。这样,他就把效用递减规律,转化成了需求价格递减规律:出卖的数量越大,该商品的价格越低。或曰,需求量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在研究消费者需求时,马歇尔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提出了消费者如何使用他所支配的收入来取得最大福利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消费者选择理论。即消费者将有限的货币妥善安排,使每一用途上所花费的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趋于相等,以便从这有限的收入中获得最大满足。关于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指的是当商品的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为满足自己欲望而愿意支付的价格,使得消费者取得了额外的或剩余的满足,这部分额外的满足称为“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试图说明自由竞争对消费者的好处。

二、供给理论

马歇尔对供给的分析,立足于生产费用论,也以主观心理为出发点。

供给弹性。就是商品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的变动幅度或比率。

三、均衡价格的形成

所谓均衡价格,就是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像一致的价格,或者说,是需求量与供给量相一致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呢?马歇尔分析指出,需求价格是消费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供给价格是生产者为提供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价格。作为生产者,总是希望价格越高越好;作为消费者,总是希望价格越低越好。然而,市场上的价格并不是由生产者或消费者单方面决定的。

第三节马歇尔的收入分配理论

马歇尔发展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说,提出生产要素除了劳动、资本和土地外,还有企业组织,国民收入是由这四种要素共同创造的,因而应在四要素中进行分配。

一、工资理论

二、利息理论

三、利润理论

四、地租理论

第十一章马歇尔之后的经济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马歇尔的后继者对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主要是福利经济学、垄断竞争理论。此外还有魏克塞尔的货币、利息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等。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一、庇古的生平和著述

二、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命题

三、生产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

第二节张伯仑和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

一、张伯仑和罗宾逊生平和著述简介

二、垄断、竞争及其相互关系

三、厂商理论和垄断竞争价值论

四、西方经济学中的“剥削论”

第三节魏克塞尔的货币、利息理论

一、魏克塞尔的生平与著述

二、关于货币与信用

1.信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

2.信用影响货币价值和社会经济

三、利率与价格

1.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关系

2.利率与货币均衡条件

3.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的差异

4.“间接作用过程”和“累积过程”

第四节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一、彼特的生平与著述

二、创新理论

1.社会经济活动的两种类型:循环流转与经济发展

2.企业创新

3.企业创新与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三、经济周期理论

1.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2.经济周期的类型

第十二章凯恩斯的经济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凯恩斯革命的发生背景以及这个变革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了解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特别是预期不确定的思想。要求从有效需求不足、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利息与工资理论等方面全面把握凯恩斯理论的体系,通过了解凯恩斯提出的经济政策主张,深化对市场经济的全面认识。

课时分配:4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一、凯恩斯的生平与著述

二、所谓“凯恩斯革命”

三、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特点

第二节有效需求理论

一、有效需求与总收入、总消费、总投资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充分就业的均衡只是一种罕见的特例,而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才是常态。为什么这样呢?凯恩斯认为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他在《通论》的第一编对此进行了集中论述。

二、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有效需求?简单地说,就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或者说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我们知道,需求(欲望)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欲望)是两回事。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指的是后者。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有 3 个要点:一是这个需求是指社会总需求,而不是单个个人或单个企业的个别需求;二是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或者说两个部分;三是有效的总需求来自于总收入(国民收入),而总需求与总收入都是以货币的形式表现的。

三、消费倾向

什么是“消费倾向”?所谓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和收入的数量关系,就一个国家而言,就是在一定的就业数量条件下,总消费量和国民收入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消费量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假如某国的国民收入为8 万亿元,其总消费为6 万亿元,那么消费倾向就是75%(或者0、75)。[如根据百年左右的统计分析,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大致为0、92。]

四、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用于储蓄的比重会递增,而用于消费的比重会递减。也就是说,国家越富裕,人们的收入越多,其消费性支出反而越少。

第三节投资理论

一、乘数理论

凯恩斯的乘数理论主要是投资乘数。他认为,增加一定量的投资能带来比它大几倍的收入量。所谓投资乘数,就是投资增加量和由它所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之间的一定比率。乘数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生产部门连锁的供求反应。增加1 元投资,可能产生10 元收入。

二、资本效率

来自于投资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就是利润率,凯恩斯称之为资本效率。三、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所谓资本边际效率,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资量对利润率所产生的影响。所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就是资本的边际效率将随投资的增加而下降。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越多,生产越多,资本效率也就逐渐下降。资本效率为什么会递减?凯恩斯从供求两方面分析,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一旦某种商品出现较高的投资效率,就会吸引人们增加投资,使得产出增加,引起供求状况变化,利润率下降,资本的边际效率就会减少。二是在同样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对利润率较高的行业投资的增加,会增加有关要素的需求,引起要素价格上涨,加大投资成本。

四、预期不确定性

预期是对未来前景的主观判断,那么,影响人们预期的因素不管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存在着若干不确定性。

第四节利息和工资理论

一、流动(灵活)偏好

所谓的“灵活”是指资产周转的灵活性、或方便程度。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来进行各种形式的消费和投资。因此灵活性是货币的一个重要特性。

二、利息与利率的本质

凯恩斯指出,利息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获得货币的使用权所必须支付给货币所有者以补偿其暂时放弃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的报酬。什么是利率?就是货币所有者不愿意放弃他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的程度。利率高,说明公众对货币灵活性的偏好程度高,所以需要用较多的补偿才能使之放弃持有货币;利率低,则说明公众对货币灵活性的偏好程度低。利率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偏好。如果利率高,人们就不愿多存货币而愿多买债券。如果利率低,人们就愿意多保留货币,而不买债券。

三、工资理论

凯恩斯反对庇古关于削减工人工资的主张,而是强调应该增加工资和减税。因为增税会对私人投资和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第五节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

一、投资社会化

二、赤字财政政策

三、国际贸易理论

第六节凯恩斯理论的影响

四、课程教学安排

《西方经济思想史》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实践经济政策的学生课堂分析和讨论。在课堂上,建议教师应对《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的相关基本思想、基本发展逻辑脉络和现有经济思想和经济学流派进行完整的梳理和讲授,突出介绍每单元的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解不同发展阶段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与特点。课堂中可采取提出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然后回答问题的方式,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有关知识等内容的准确理解。在加大课堂授课知识含量的同时,也建议学生课后有更多的时间自学相关的内容,教师作定期抽样检查。期中要求学生研读相关文献并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并在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运用《西方经济思想史》相关知识完成一篇研究论文,或者进行闭卷考试。

五、课程的考核

选用两种方式之一进行考核:

第一种方式:研究论文加平时考核。研究论文所占比例为70%-80%,平时考核所占比例为20%-30%。研究论文是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考核。平时考核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消化与理解进行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回答等方面。

第二种方式:期末闭卷加平时考核。期末闭卷考试所占比例为60%-70%,平时考核所占比例为30%-40%。

1.期末闭卷考试。考试目的主要是对所学的基本知识理论体系的检查。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如下:选择20%,简答30%,论述50%。

2.平时考核。平时考核主要对学生的课堂知识的消化与理解进行考核。包括考勤、平时作业、课堂回答等方面。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一)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经济学原理》。

(二)分工

讲述《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发展历程、在经济学研究中所处的地位,以及通过学习可以在哪些领域中获得有益的结果。期间,学生可以学习中国经济史、金融史等课程,同时可以联系中级和高级经济学的课程,做到融会贯通。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1.张世贤主编《西方经济思想史》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2.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说史——从市场经济视角的考察》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二)建议参考书

1.经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原著)

2.[英]埃里克·罗尔:《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

3.[英]埃德蒙·惠特克:《经济思想流派》,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年版。

4.[美]斯坦利·布鲁:《经济思想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年版。

5.[美]亨利·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6.[美]小罗伯特·埃克伦德:《经济理论和方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7.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EXCEL在金融中的应用》教学大纲

《EXCEL在金融中的应用》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描述 本课程为专业技能课,主要面向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和保险等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Excel的基本应用,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从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Excel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金融问题,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必须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基础与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等经济金融相关专业课程。课程定位于初级与中级之间的水平上,初级水平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Excel函数和其它基本功能解决金融问题;中级水平则要求学生掌握基本VBA编程,并能运用VBA解决较为复杂的金融问题。 Excel金融应用属于专业技能类课程,应用性较强,强调理论与实际操作并重,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金融理论知识和Excel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系列实验的学习和操作,使学生能完成数据的获取和整理、数据分析及结果展示,最后形成规范的报告。 。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1、熟练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在金融中的具体应用; 2、具有一定的VBA编程能力,能解决较为复杂的金融问题; 3、能利用Excel平台,完成实际金融问题的分析和建模,最后形成规范的报告;

4、通过Excel金融分析和建模,加深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五、教学内容 第1章(教材第1章)绪论(支撑课程目标1)重点内容:MS-Excel与其它分析工具的关系及Excel在金融等实际部门应用

的广泛性。 难点内容:金融行业Excel 报告相关格式规范。 教学内容: 1.1 Excel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 1.2 Excel与其它分析工具的关系 1.3 金融行业常用Excel功能简介 1.4 金融行业Excel 报告的格式规范 第2章(教材第2章) Excel 基础(支撑课程目标1)重点内容:公式与函数、单变量求解、模拟运算表 难点内容:数据透视表和规划求解 教学内容: 2.1 公式与函数 2.2 单变量求解和规划求解 2.3 方案管理器和模拟运算表 2.4 数据筛选与排序 2.5 数据透视表 2.6 规划求解 第3章(教材第3章) Excel VBA 基础(支撑课程目标2) 重点内容:变量与对象、过程与函数 难点内容:判断语句与循环语句 教学内容: 3.1 VBA 基本概念 3.2 变量与运算符 3.3 过程与函数 3.4 判断语句与循环语句 第4章(教材第4章)数据的获取、整理和描述性分析(支撑课程目标1、2、3、4)重点内容:金融数据的获取和整理、描述性分析 难点内容:通过VBA获取金融数据、数据整理 教学内容:

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学院经济学院系(所)专业 课程名称(中文)高级金融经济学 课程名称 (英文) Advanced Econometrics 课程编码周学时 4 学 分 3 总学时56 开课对象学院硕、博研究生 任课教师 及职称 周颖刚教授;林娟助理教授 先修 课程 与 预备 知识 高级微观经济学I,高级宏观经济学I,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经济学院各专业一年级研究生介绍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微观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金融学的两种主要研究方法:均衡分析法和无套利分析法,并掌握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对金融资产进行定价。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Jean-Pierre Danthine and John B. Donaldson, 2005, Intermediate Financial Theory (2nd ed),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主要参考书: C.F. Huang and R. Litzenberger, 1988, Foundations for Financial Economics, Prentice Hall. LeRoy, Stephen F. and Jan Werner, 2001,Principles of Financial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J. Campbell, A. Lo, A. MacKinlay, 1996, The Econometrics of Financial Marke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 Duffie, 2001, 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 3rd edi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 Cochrane, 2001, Asset Pric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主要内容提要(请按章节填写) 本课程主要介绍资产定价和资产组合选择的相关内容。课程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者的决策(第三章),风险厌恶与投资决策(第四、五、六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七章),Arrow-Debreu定价理论(第八、十章)以及套利定价理论(第十三章)等等。 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教学内容主讲人教学方式备注 第1周第1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角色 第2章:资产定价面临的挑战 第3章:风险条件下的决策理论 周颖刚课堂讲授

教学大纲(金融市场学)

《金融市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码: 2.课程中文名称:《金融市场学》 3.课程英文名称:finance market 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5.学时:周学时:3 总学时54 6.总学分:3 7.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等 8.适用专业:、财务管理及财经类专业(不含金融、证券期货)本科学生 9.开课单位:经济系证券期货教研室 10.授课教师:刘宏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阐述和分析构成金融市场的几大基本要素人手,进而阐述金融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金融市场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在了解和把握金融市场整体发展脉络、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对构成金融市场体系的几个主要子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金融期货市场及投资基金市场等,进行分别具体的介绍和阐述;最后,对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展望。 本课程在方法论上,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规律,先阐述和分析构成金融市场整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要素;然后再将其融为一个整体,阐述和分析金融市场的整体结构、整体运行机制和总体功能;进而又分别阐述和分析构成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同的单个子市场;最后从整体上展望金融市场发展的—般趋势。 本课程从体系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第一章——金融市场总论;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第三部分主要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二章——金融市场体系中的几个主要子市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第三部分。 本课程要求单设试验课程,试验内容包括证券、期货、外汇模拟交易,课时为18学时。

《互联网金融》课程学习大纲1学分.doc

《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610302 课程名称:互联网金融 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1 学时:16学时(课内学时:14 课内讨论:2) 2.课程性质:通识选修 3.适用专业:本院各专业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无 5.首选教材: 《图解互联网金融》史册著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2218858、2015年版 备选教材: 1.谢平邹传伟刘海二著互联网金融手册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4-04-01 ISBN:9787300190754 2.姚文平著互联网金融中信出版社 2014年版 ISBN:9787508643823 6.考核形式:课程论文 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或机房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体系在“支付”、“借贷”、“资源配置”、“信息处理”等不同环节 的融合,催生了形形色色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如P2P网络借贷平台、互联网金融门户、大 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未来将 成主流。这一新型的金融模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有关批示,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已组建“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小组”,对互联网金融公司进行调研、 监管和支持引导。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使学生系统了解互联网金融运作的基本机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初步 分析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和趋势,理解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金融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 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领其深入探索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为学生将来从事互联网金 融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能力准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 要。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概论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金融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数:64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三、主要内容 (一)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二)货币流通 (三)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四)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五)参考书籍介绍 四、思考题 1、列举你所遇见并希望求得理论解释的货币银行领域中的问题,现在你对这些问题是如何理解的? 2、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3、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制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理解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本位货币的特点、货币制度的演变。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2、重点难点: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一、古代货币起源说 二、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三、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第二节货币的形式 一、古代的货币 二、币材 三、铸币与纸币 四、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

040242232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大纲

《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242232 课程英文名称:Accounting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金融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金融企业会计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会计在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整体工作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承担的任务,了解金融企业会计工作内容以及核算、监督、检查、分析等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有效经营管理思想在会计上的体现,从而使学生掌握金融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以及掌握有关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包括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及会计报表的理解及运用。 2.掌握存贷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外汇、汇率概念及外汇包括的内容、集中监督、分散逐笔对账的核算,掌握资金汇划清算的核算、掌握自营证券业务、代理证券业务的核算、 3. 了解储蓄存款的政策和原则,储蓄存款的种类、支付结算的性质和任务、支付结算的原则、纪律,使用票据办理结算的基本规定、联行往来的意义与特点。联行往来的管理体制,联行往来核算的基本环节、金融企业经营证券业务的内容 (三)实施说明 该教学大纲适用于金融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确保大纲中重点、难点问题的教授,其他内容可根据学时和学生接受情况酌情安排课时,本大纲中的课时分配情况供参考,任课教师必须完成大纲所要求的课程内容。同时应尽可能地结合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以及使用学生展示这一教学手段,使教师与学生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应尽可能地开设互动交流等教学环节,以促进学生对学术前沿与实践工作的了解与认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金融企业会计以金融学和会计学理论为基础,又与其他管理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金融企业会计的教学中将反复使用到金融学和会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会计学的账户处理方法,应先修过《会计学》、《金融学》等先修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习题,来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认真地收集习题,学生要认真完成。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金融企业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解决金融企业会计的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日常测验、期末成绩等各占一定比例,具体分配比例可由授课教师自行掌握。 (七)参考书目 《金融企业会计》,王晓枫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大纲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大纲 编写人:李干 审核人:沈星元 一、本大纲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基础上,掌握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方法,深入了解各种电子化、网络化支付工具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分析与设计新的电子支付工具的能力,为日后从事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 (1)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掌握电子商务环境中,网络支付工具的地位与基本概念。 (2)电子货币与电子银行:掌握并理解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情况,掌握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与发展现状。 (3)网络支付基础:了解网络支付的支撑平台,理解并掌握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模式以及分类。 (4)网络支付的安全及相关安全技术:掌握网络支付中常见的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各种密码技术、数字信封、数字摘要、数字证书、SSL协议以及SET协议等。 (5)典型B to C型网络支付方式:掌握常见的B to C型网络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网络支付、电子现金、电子钱包、智能卡支付以及个人网上银行等。 (6)典型B to B型网络支付方式:掌握常见的B to B型网络支付方

式,包括电子支票、电子汇兑、电子数据交换以及企业网上银行等。 (7)移动支付与微支付:掌握移动商务与移动支付的概念与相关技术,理解微支付模式。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本课程重点: 网络支付的支撑平台,理解并掌握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模式以及分类。 2、本课程难点: 网络支付的安全及相关安全技术。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 本课程,以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为预备课程,为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等课程作铺垫。 (五)学时 本课程为64课时。 (六)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考核 (一)课堂讲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交流;做好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总结、布置作业等环节;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课外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作业,习题和作业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学习成绩的部分依据。 (三)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上表现、作业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述

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 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后,金融业不断发展和开放,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为了适应这一市场要求,我院适时开办了金融学专业。作为学院一个新设重要专业,在很多方面需要规划与建设以及大量资金投入,以适应竞争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此,特制定北京物资学院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性强,但也要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本科教育指导思想。厚基础是指本专业毕业生金融学基础理论功底较为扎实,宽口径则是指他们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其培养目标就是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使同学们具有较为扎实的经济理论和金融学功底,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数学和外语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具体目标是: 第一,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信托、租赁及其他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二,能胜任政府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达到硕士研究生入学水平并能向更高理论层次发展的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灵活的适用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适应产业升级和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投资、咨询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应该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在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集团涉外机构的发展需要,加强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于加入WTO的需要,加强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复合型人才的设计和培养。 根据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特此制定了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具体内容见附件。 二、学科建设 目前金融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为每届两个班共60人,2004年秋季开始招生。计划3年内扩大到6个班,总计180人。 三、师资队伍条件 教师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虽然金融学专业的师资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但还没有形成较有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因此,如何加强师资,培养学科带头人,是未来几年金融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根据学院的整体规划,2008年全院具有正高职的教师应该达到60人,如果按照25个专业计算,每个专业应该有2-3名正教授。金融学专业,现有教师中2006年前可培养出1-2名教授,但还需要有在全国有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金融学专业共有专业教师8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3名,助教1名,具有

金融学整体教学设计

金融学原理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金融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改革经济类会计学、金融保险专业的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运行方式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有清醒的感知和认识,对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与金融国际化、宏观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等范畴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同时也为经济类各专业学生从事金融或与金融紧密相关的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的和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货币政策、金融活动及其宏观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 、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努力提高广大学生金融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素养。 通过学习,学生应按各章节具体要求了解或掌握货币、信用、银

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以及宏观金融调控等范畴所涉及的知识、理论、运行规律及其行为主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前言 1、[教学内容要点]: 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问题:货币与金融;货币银行学体系;主要参考书目。《货币银行学》,钱晔,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教学内容要点]: 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辩析各种货币学说。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教学安排]:8课时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1、[教学内容要点]:

《公司金融学》教学大纲

公司金融学 教学大纲 (二○一七年十月修订)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二○一七年十月 《公司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司金融学英文名称:Corporate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编号学时数 3 归属系(部)财政金融系 授课对象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财政学本科学生 完成人罗频宇职称副教授 审定人完成日期2017年10月20日

1.本门课程的设计原则 根据上述宗旨和教学目标,并结合本科生知识结构和学习特点,本课程在设计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时,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西方财务理论十分丰富,财务理论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所以要强化财务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财务理论应用于公司理财的实践,是公司理财课程设计的落脚点。 (2)将财务方法的研究与理财思想相融合。方法是为现实经济活动服务的,把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公司资金运动管理的实践活动,是这门课程设计的宗旨。 (3)明确公司金融课程在整个金融学科课程中的定位。公司理财课程在整个金融学科课程中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为了在减少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并实现良好的衔接,我们在内容设计上采用了突出公司金融特点,淡化交叉知识点的做法。

2.本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课程学习,深刻领会公司金融学的思维方式,树立理财思想、形成理财框架、掌握金融问题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 (2)扎实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时间价值理论、估值方法、资本预算方法、投资与风险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股利政策理论、资产运作理论、期权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财务分析方法。 (3)初步具备对现实公司金融行为和财务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4)能够利用分析工具,处理常规的公司金融决策问题。 二、课时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章阐述公司金融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公司金融的对象、目标、特征、原则与机制,以及公司金融的观念和方法。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并掌握公司金融的概念、研究对象、目标及观念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 难点:1.公司金融的对象 2.公司金融的目标 重点:1.公司金融的对象 2.公司金融的目标 【课时分配】2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司金融的概念 一、公司金融的概念 公司金融是基于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财务活动 所谓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以及分配等一些列行为。 1、筹资活动 2、投资活动 3、资金营运活动 4、分配活动 三、财务关系 四、公司金融的特点 第二节公司金融的目标 一、公司金融目标的概念 二、公司金融目标的基本特点 三、公司金融的整体目标 1、利润最大化

《金融技术分析》教学大纲

《金融技术分析》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本课程主要面向金融学本科生,一些任选课学生或专科学生同样适用,但在内容上会稍作调整。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并掌握技术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技巧,并使学生具备实际的分析与操作能力,初步具备利用技术分析手段进行投资资金的分配与运用实践,并可以根据技术分析方法进行时机的选择。 本课程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认真作好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由于时间紧张,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自学时间,并且需要时时关注金融市场价格走势,讨论、准备与上机相关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参加随堂讨论。 四、授课方法 教师讲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操作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技术分析的定义及前提;技术分析的特点;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区别。使学生对这一分析方法有一个大致了解,为学习全书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 1.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的定义; 2.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 3.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主要区别 第二节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3.历史会重演

第三节技术分析的优势 1.选时优势 2.领先优势 3.灵活性优势 4.适应性优势 第二章图形绘制与分析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K线图的绘制方法与分析方法,了解线形图、柱状图的基本用法。着重掌握单条K线与组合K线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K线与组合K线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表简介 1.价格图形的绘制方法 2.现有价格图形的各种不同类型及简单分析方法 第二节 K线图分析法 1.单条K线的含义 2.组合K线的分析 3.两条、三条典型K线组合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道氏理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道氏理论的起源、创立及具体内容,系统研究道氏理论的核心;道氏理论在技术分析中的地位及具体功能;了解道氏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道氏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历史局限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氏理论的起源、创立及主要内容 1.道氏理论的起源、创立 2.道氏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道氏理论与技术分析

北大金融硕士考研吕随启《国际金融教程》讲义16

北京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吕随启《国际金融教程》讲义 国际金融 第十六讲 利率平价理论的应用 在直接标价法下的利率平价理论 公式 F(t,T)-S(t) i-i*=————— S(t) 问题: 用间接标价法表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则利率平价方程应如何推导? 用间接标价法推导 由F(t,T)-S(t) i-i*=—————— S(t) 可得 1/F(t,T)-1/S(t) i-i*=———————— 1/S(t) S(t)-F(t,T) =—————— F(t,T) 应注意到的问题 任何公式的推导都不能抽掉经济学的含义 得出结论 在远期利率平价理论中,利率高的货币,远期贴水,利率低的货币,远期升水,升贴水率是两国利率水平的差异。 意义 无论用直接标价法或间接标价法,都可以得出远期利率平价理论的内容。

而用间接标价法得出的 S(t)-F(t,T) i-i*=—————— F(t,T) 右面不具有经济学的含义 正确的推导方法 假定有一元钱的本金 (1)在本国投资:1x(1+i) (2)在外国投资:1xS(t)兑换外币 1xS(t)x(1+i*)投资 1xS(t)x(1+i*)/F(t,T) (3)1x(1+i)=1xS(t)x(1+i*)/F(t,T) (1+i)/(1+i*)=S(t)/F(t,T) 进一步变化 (1+i*)/(1+i)=F(t,T)/S(t) 方程两边同减去1 1+i*1+i F(t,T)S(t)——-——=———-—— 1+i1+i S(t)S(t)可得 i*-i F(t,T)-S(t) ——=—————— 1+i S(t) 让 F(t,T)-S(t) —————=? S(t) 则i*-i=?-?x i* 让 ?x i*~0 得到 F(t,T)-S(t)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金融经济学是关于金融市场的经济学,主要研究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下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微观经济学解决了一般商品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和惟一性问题,而金融经济学则解决了具有不确定性特性的金融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和惟一性。所以,金融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是金融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金融学科体系层次中具有经济学教学层次中微观经济学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金融市场存在的意义,掌握确定现金流和不确定现金流的金融资产的利率决定理论,也就是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现代金融理论。 二、教学内容: 包括导言、第1至7章。 导言: 1、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金融资产的定价公式 2、金融经济学课程结构 第一章:资本市场、消费和投资 金融市场存在的意义。(1.1~1.2)

1)两时期(现在和将来)纯交换经济分析框架:现在的货币与未来的货币的交换(生产投资、证券投融资) 2)经济行为主体的效用最大化下的消费策略问题 第二章:固定收入证券和利率的期限结构 给未来现金流确定的证券(即国债)定价。 1、国债的价格,到期收益率,名义年化利率 2、现货利率与远期利率 现货利率曲线 3、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无偏期望、易变性偏好、市场分割 第3~7章,给未来现金流不确定的证券定价 第三章:不确定下的选择理论 3.1~3.6 1、不确定条件下的偏好关系与期望效用函数 期望效用表达定理及阿莱悖论 2、个体风险厌恶与效用函数的形式 第四章:均值——方差分析 均值—方差分析框架的由来。(4.1~4.4) 1、一些基本定义

公司金融教学大纲张晋生修订版

公司金融教学大纲张晋 生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公司金融》教学大纲 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0主撰人:聂永芳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公司金融(CorporateFinance)是金融专业的必备知识,是金融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诞生的一门新兴课程,与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一并成为微观金融学的主体课程。 公司金融主要研究企业的融资、投资、收益分配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注重研究企业与金融系统之间的关系,以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金融工具与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培养具有微观金融知识,能够为微观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并具有管理金融资产能力的金融分析人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司金融的目标和基本内容,掌握公司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熟悉公司这一微观主体如何通过价值评估、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的最优化及财务规划、公司治理、并购等活动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方法、过程。 2、基本能力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司金融活动的日常管理,熟悉相关的内容与方法,能够识别公司金融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并能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公司金融学理论 与方法分析金融理论和政策,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深广度 第一章公司金融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公司金融研究的主体及其活动和公司金融理论,掌握公司金融的原则,理解公司财务目标和代理冲突,在公司理财中如何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降低代理成本。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公司金融的内容及目标。公司的财务目标和代理冲突。 2.教学难点:掌握公司金融交易原则。 三、教学法建议 传统教授或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教学大纲

《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了网络经济的基本知识,以及网络金融的产生及演变。要求理解网络经济学的概念、特征、应用;理解网络金融的产生;了解网络金融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网路金融发展现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网络经济概述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三、网络经济的应用 第二节网络经济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二、跨国公司的强力推动 第三节网络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一、网络金融的产生 二、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 第四节网络金融的特点和作用 一、网络金融的特点 二、网络金融对经济系统的作用 第五节网络金融业的发展现状 一、网络银行发展与创新 二、网络证券业务的拓展 三、网络保险方兴未艾 四、网络期货逐步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三)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 (四)网络金融的特点 (五)网络金融对经济系统的作用 (六)网络金融发展现状 四、考核要求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领会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领会 (三)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领会 (四)网络金融的特点领会 (五)网络金融对经济系统的作用领会 (六)网络金融发展现状领会 第二章网络银行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网络银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要求掌握网络银行的概念、特点;了解网络银行的主要内容;了解网络银行的产生于发展;掌握网络银行的功能和特点;理解网络银行的建设;掌握网络银行建设的特点;了解网络银行的管理与监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网络银行概述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及特点 二、网络银行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网络银行的发展 一、网络银行的产生 二、国内外网络银行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网络银行的功能与特点 一、网络银行系统功能 二、网络银行的特点 第四节网络银行的建设、服务和管理 一、网络银行的建设 二、网络银行系统建设特点 三、网络银行的服务 四、网络银行的管理 五、网络银行的监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网络银行概述 (二)网络银行的发展 (三)网络银行的功能与特点 (四)网络银行的建设、服务和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网络银行概述识记、领会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国际收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和调节 二、课程内容 (一)、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1 ?国际收支基本概念;国际收支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和经济影响 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我国的国际收支 (二)、国际收支调节 1 ?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 2 ?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一般原则、我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本章重点: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和调节 本章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 第二章:国际储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 二、课程内容1.国际储备的概念、国际储备的概念和特点、国际储备的构成、国际储备的作用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我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2.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多元化、国际储备的作用、适度国际储备量的确定、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储备货币结构管理、我国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本章重点:国际储备的概念、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本章难点: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原则 第三章:外汇与外汇汇率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外汇与外汇汇率、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二、课程内容 (一)、外汇与外汇汇率1.外汇、汇率的标价法、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汇率制度的选择 2 汇率、汇率制度的类型、人民币汇率制度 (二)、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1.购买力平价、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2. 金本位制下的汇率、金平价、汇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人民币调整的经济影响、汇率变动对国际储备的影响 3 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反常的人民币汇率现象本章重点:外汇、汇率的标价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本章难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第四章外汇交易业务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外汇与外汇汇率、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二、课程内容 (一)、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概述:外汇市场的种类、构成、功能 (二)、外汇交易业务1.即期外汇交易的概念、即期汇率的套算、套汇、远期外汇交易、无抛补套利、掉期和抛补套利2.外汇市场的分类、外汇市场供求、即期外汇交易涉及的问题3.世界主要外汇市场、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商业性即期外汇交易、银行间即期外汇交易本章重点:外汇市场、外汇交易 本章难点:即期汇率的套算、套汇、远期外汇交易 第五章外汇风险管理和外汇管制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外汇风险、外汇风险管理、外汇管制二、课程内容(一)、外汇风险概述和种类外汇风险的概念、外汇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外汇风险管理的手段(二)外汇风险管理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和原则、银行经营中的外汇风险管理、企业经营中外汇风险管理 (三)、外汇管制1、外汇管制的概念、外汇管制的目的意义及消极影响、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2、外汇管制的基本方式、货币可兑换的涵义、经常项目下的货币可兑换、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本章重点:外汇风险概述和种类、外汇风险管理本章难点:外汇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外汇管制的基本方式 第六章国际结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国际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 二、课程内容 (一)、国际结算概述 (二)、国际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 汇票、本票、支票 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主要单据 (三)、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 1、汇款方式 2、托收方式 3、信用证方式 4、银行保函 5、各种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本章重点:托收方式、信用证方式本章难点:汇票、本票、支票 第七章:国际金融市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形成的主要条件、作用及影响和主要特点二、课程内容 (一)、国际金融市场概述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和构成、国际金融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作用及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特点

《国际投资》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国际投资》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阐述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概括了国际投资的内涵、方法、形式和手段,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的主要经营业务的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国际投资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现实社会经济中资本运作的方式运用,能使用一些基本的投资技术分析工具。 2、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学习,掌握国际投资的概念、基本理论、目的和作用,学科发展现状,深入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投资的特点和方式;了解发达国家对华投资的发展及特点,以及投资的政策,掌握国际投资环境分析、经济分析和适度规模分析的一般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习进行国际投资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在开放经济下分析与解决国际投融资问题的能力和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掌握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学生对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与深刻的认识,对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国际投资环境、跨国公司、跨国并购、国际融资、国际风险投资、国际投资管理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投资问题的现状,学会观察与分析国际投资问题的,培养解决国际投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国际投资方面的实践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4、在教学中要注意的要点: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课后常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实际,供学生思考。 三、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国际投资》课程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投资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为《国际金融》等国际经济核心课程打下基础。 四、主要教学方法

智慧树《互联网金融》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智慧树《互联网金融》教学大纲

互联网金融【教学大纲】 第一章初识互联网金融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成为继O2O、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之后,又一经济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我国现有金融体系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引起了传统金融企业的注意。我们将带你了解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以及各方对互联网金融的探讨。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本节先讲了国外网络金融,电商金融,移动金融,社交金融,大数据与智慧银行的相关信息;然后通过案例讲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态势。 对互联网金融的争议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将出现融合趋势,二者不是谁颠覆谁、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互融合的关系。 第二章互联网支付

互联网金融,不仅给金融带来了新态势,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让传统的现金支付逐渐“退居二线”的互联网支付及迅速发展的移动支付。支付方式经历了哪些变革?目前国内外互联网支付发展如何?移动支付为何发展如此迅猛别问那么多为什么,点开视频,你就清楚啦~ 支付方式的历史变革 1. 实物支付阶段; 2. 信用支付阶段; 3.电子支付阶段; 4. 移动支付阶段。 新态势下的互联网支付 1.市场高度集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2.定价水平基本低于传统POS交易 3.网关支付服务提供商采用:银行卡支付和虚拟账户支付结合 4.无卡支付可能成为网上支付的潮流性 改变我们生活的移动支付 本节提及的几种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你心目中对移动支付的未来期望呢?或者从你的角度看来,移动支付模式还有不一样的发展趋势。当然在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下,在科技发展的动力带领下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大家对未来的移动支付拭目以待。 总结 当支付遇到互联网,我们看到了支付方式的变革,也看到这些变革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而贷款是金融服务中的最具刚性需求的服务。针对获取贷款困难的小企业、增加便利性的线上消费、特殊的人群如学生、创新征信及审核模式

国际金融教程

<<国际金融教程>> 吕随启苏英姿姚志勇编著 吕随启主讲 一、学习国际金融的理由: ?理解大量金融信息的基本含义,进而解释各种金融现象。 ?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更好地吸引和利用有限的资金,提高其使用率,更有效地介入、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竟争。 二、国际金融的特点: ?国际金融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往往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从相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 ?金融学中的许多结论都是依据一定的前提才能成立的。 结论: ?学习金融学应该活学活用。 第一篇国际金融基础 第一章外汇与汇率 ?外汇的定义 ?外汇的种类 ?汇率及其内涵 ?汇率的标价方式 ?汇率的种类 ?汇率的决定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章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结构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的意义 ?第一章外汇与汇率 ?第一节外汇及其分类 ?一外汇的定义 ?(1)外汇(Foreing Exchange ) 从名词来理解, ?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并且可以用于国际结算的信用票据、支付凭证、有价证券以及外币现钞。 ?(2)外汇(Foreing Exchange ) 从动词来理解,相当于"国际汇兑"。 ?其中,"汇"指货币资金在地域之间的移动,"兑"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 ?(3)国际货币其金组织(IMF)的外汇定义。所谓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债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失衡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4)我国的外汇定义 ? 1981年3月,我国实施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