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象的习题

表象的习题

表象的习题
表象的习题

第四章 矩阵力学基础(II)――表象理论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 表象

2. 幺正矩阵,幺正变换

3. 占有数表象

4. 薛定谔绘景,海森伯绘景

二、计算

1. 设厄米算符满足求:

(1) 在表象中,算符的矩阵表示;

(2) 在表象中,算符的矩阵表示;

(3) 在表象中,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4) 在表象中,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5) 由表象到表象的幺征变换矩阵S. 2. 求在动量表象中角动量L x 的矩阵元和L x 2的矩阵元.

3. 设粒子处于宽度为a 的无限深方势阱中,求在能量表象中粒子的坐标和动量的矩阵表示.

4. 在L z 表象中,求

的矩阵表示. 5. 已知在L 2和L z 的共同表象中,算符L x 和L y 的矩阵分别为

求它们的本征值和归一化的本征函数,最后将L x 和L y 对角化.

6. 在动量表象中,求处于一维均匀场V(x)= -Fx 中粒子的能量本征矢.

7. 在动量表象中,求线谐振子哈密顿算符的矩阵元和能量本征值.

8. 试将表示为2×2的矩阵,a 是个正的常数.

9. 已知波函数,计算它的极化矢量,并求能将χ旋转为

态的转动矩阵U R .

10. 已知线谐振子满足能量本征方程,计算矩

阵元.

11. 处在三维空间体系的基矢分别为|u 1>、|u 2>和|u 3>.已知算符分

B ?A ?、,0A ?B ?B ?A ?,1B A 22=+==A ?B ?A ?、B ?B ?A ?、A

?B ?B

?A ?A

?B ??=?ψ2sin C )(????? ??--=????? ??=0 i 0i 0i 0i 022L ;010********L y x ???? ??-0 a a 0 exp ???? ??δδ=χβαsin e cos e i i p ???? ??01n E n x 212p ?n 222=??????μω+μS ?L ?、

别满足,给出算符的矩阵表示.

12. 处于三维空间体系的基矢分别为|u 1>、|u 2>和|u 3>.已知两个状态分

别为,求此二状态的投影算符的矩阵表示.

13. 在海森伯绘景中求线谐振子的坐标与动量算符.

14. 求自由粒子坐标算符的海森伯表示.

三、证明

1. 证明两个厄米矩阵能用同一个幺正变换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它们

彼此对易.

2. 如果体系的哈密顿量不显含时间,证明下列求和规则

式中x 是坐标,E n 、E m 是相应于n 态和m 态

的能量,求和对一切可能的状态进行. 3. 设U 是幺正算符,证明: (1) A 和B 均为厄米算符,且A 2+B 2=1;

(2) [A,B]=0,因而A,B 可以同时对角化;

(3) 设算符A 、B 的共同本征态为本征值分别为则

因此可令从而有

(4) 证明U 可表示为H 厄米. 4. 证明矩阵的迹与表象的选择无关,即

5. 证明Tr(|u>,Tr(|v>.

6. 已知是幺正矩阵,为任意厄米矩阵,且满足证

明:

四、综合题

1. 已知算符满足证明并

在B 表象中求出的矩阵表示. 2. 设算符满足求证:

并在A 表象中求出的矩阵表示

.

.u u S ?u u S ?,u u S ?u u L ?,0u L ?,u u L ?1322313

3211===-===2

2S ?L ?S ?L ?及、、.3/u i 3/u 2/u 2/u i 2/u 3113210+=φ++=φ./2m x )E -(E n

22

m n m n ∑= iB.A )/2i]U -i[(U )/2U (U U +≡++≡++,B',A',和B'A',,1U'iB 'A'U'=+=,,)为实数(H'sinH'B'cosH'A'==;’)itg -)/(1itg (1e U'/2H /2H'iH'+==,)itg -)/(1itg (1e U H/2H/2iH +==j j j i i

i v A ?v u A ?u ∑∑=S ?B ?A ?、A ?, a A ?n n n φ=φ.A ?det )S ?A ?S ?det( , A ?Tr )S ?A ?S ?Tr(]S ?B ?S ?,S ?A ?S ?[S ?]B ?,A ?[S ? , S ?a S ?)S ?A ?S ?(n n n =+==φ=φ+++++++B ?A ?、 A ?A ?B ?1A ?A ?A ?A ?0A ?2,,,+++==+= B ?B ?2,=A

?C ?B ?A ?、、 .A ?i B ?C ?C ?B ? 1C ?B ?A ?222====-, 0A ?C ?C ?A ?A ?B ?B ?A ?,=+=+C ?B ?、

3. 已知体系的哈密顿算符和力学量算符的矩阵形式分别为 其中b ,ω为实常数. 证明上述两算符都是厄米算符,并且互相对易. 求出它们的共同本征函数系.

4. 一个线性谐振子处在一个空间均匀的外力场F(t)=Cθ(t)e -λt 中,其中

λ是正常数,θ(t)是阶梯函数.若振子在t=0时处于基态,计算在时刻t 振子处在量子数n 的|n>态的概率. 若C =(?mλ3)1/2,m 是质量,计算这个跃迁概率随n 和随λ/ω的变化,其中ω是振子的自然振动概率.

5. 一个质量为m 的粒子处在一维谐振子的势阱中,V 1=kx 2/2.

(1) 粒子最初处在基态,弹性系数突然加倍(k →2k),这样新的势阱是

V 2=kx 2.现在测量粒子的能量,求发现粒子在新势阱V 2的基态的概率.

(2) 弹性系数和(1)一样突然加倍,所以V 1突变为V 2.但是在新势阱中

粒子的能量没有被测量.在经过t 时间后,弹性系数突然回到了初值.问t 等于多少时能使粒子态完全恢复到V 1的基态?

6. 由下述三个纯态不相干混合而成的角动量为1的粒子体系,假定

每个态都等概率.这三个态是:

(1) 求这个体系的密度矩阵ρ,并证明Trρ=1;

(2) 选?=1,角动量为1的矩阵由题(二.5)的矩阵给出,求L x 、L y 、

L z 的平均值.

7. 讨论两个具有同样振动频率ω0的谐振子.它们的产生和湮没算符

满足

当将两个振子分开时,它们的哈密顿量分别为H 1=?ω0a 1+a 1,H 2= ?ω0a 2+a 2,这里略去了零点能?ω0/2,令|n 1,n 2>是H 1和H 2具有相应本征值为n 1?ω0和n 2?ω0的共同本征函数.当两振子有相互作用后,

体系哈密顿量

g 是正的实数.由于有g 的耦合项,|n 1,n 2>不再是H 的本征函数

(1) 使矩阵M ij 对角化,求偶合体系所容许的能量.

设体系在t=0是处在|n 1=1,n 2=0>态,求: H

?B ?????? ??=????

? ??ω=01010 000 1b B ?;

1- 0001- 0001H ? ????? ??=φ????? ??+????? ??=φ????? ??=φ100 ; 010******* ; 001(3)(2)(1)0]a ,[a 0,]a ,[a 1,]a ,[a 0]a ,[a 0,]a ,[a 1,]a ,[a 212122212111======+++++

+∑=+++++=

++ω+ω=21j i,j

ij i 1221220110a M a a ga a ga a a a a H

(2) 体系在t>0时的本征矢;

(3) 计算在t>0时,体系处在|n 1=0,n 2=1>态的概率.

8. 求相干态随时间的变化仍然保持为相干态的条件?为澄清相位的贡献,试再用密度矩阵方法讨论这个问题.

9. 讨论两个由同样的谐振子组成的体系:体系A 中有半数振子处在基态,半数振子处在第一激发态;体系B 中所有振子在t=0时均处在态,求:

(1) 在t=0时,体系A 和体系B 的密度矩阵ρA 和ρB ;

(2) 对于这两个体系,x 的平均值,p 的平均值

是否随t 变化?说明理由.

2]/10[

认知心理学 教案 讲义 第七章 表象

第七章表象(4课时) 表象(Mental image),亦称表象、心象。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是指当未直接呈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表征。表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第一节表象知觉表征(1课时) 一、表象与知觉技能等价(难点) 认知心理学中尽管对表象的理解有不少差别,但存在着一个共同点:表象和知觉是连在一起的,将表象看作是类似知觉的信息表征。如Neisser(1972)认为,表象活动就是应用知觉时所用的某些认知过程,只不过这时没有引起知觉的刺激输入而已,后来又把表象看作对知觉的期待。Kosslyn(1980,1981)把视觉表象看成类似于视知觉的人脑中的图画,或类似图画的信息表争。这些观点强调的是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下面一些实验支持了这些观点。 1、定位实验 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以发现是否有共同的或类似的情况,从而确定表象与知觉是否等价。Podgorny和Shepand(1978)的视觉定位实验。实验分5组(1)视觉-记忆组,带字母的5×5网格(2)带网格的表象组,空的5×5网格,想象出字母(3)不带网格的表象组,其他同(2)组,只是测试的网格只画出外边的框子,内部方格不画出。 实验表明,3个组的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有四种共同的反应模式。说明知觉条件和表象条件下,完成同一作业的情况是一样的或相似的。 2、视敏度实验 3、McCollough效应实验 什么是NcCollough效应,指澳大利亚心理学家McCollough发现的一组视觉后效现象。1965年McCollough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分别通过红色和绿色滤光后向屏幕上交替投射垂直栅条和水平栅条,每10秒交替一次。让被试注视10分钟后,紧接着呈现一个一半是垂直的一半是水平的黑白栅条。结果被试报告说看到的垂直栅条是绿色的,水平栅条是红色的。如果被试的头倾斜90°,继续观察,原来发绿的栅条变为发红,原来发红的栅条变为发绿了。这种随测验图形的条纹方向而变化的颜色后效就是McCollough after-effect。麦氏推断,人脑中有执行方向和颜色双重任务的觉察器,能对方向和颜色同时进行加工。当被试注视红色垂直条纹一段时间后,红色-垂直觉察器就会发生适应,而难以激活,而绿色-垂直觉察器没有适应,成了神经反应中的主要成分,从而把测验图形中的黑白垂直栅条看成是绿色的。同样,当绿色-垂直觉察器发生适应时,红色-水平觉察器在神经反应中起主导作用,把测验图形中的黑白水平栅条看成是红色的。 麦氏后效是一种知觉实验中测到的,在表象实验中如何呢?

2015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2章第4节:表象与想象

表象与想象一、表象概述(一)表象的含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二)表象的分类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三)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二、想象概述(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二)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例如,在居室装潢前,我们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科幻小说中有关宇宙人、飞船等的形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三)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2.补充功能。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四)想象的加工方式1.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2.夸张。它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如运用夸张方式创造出千手观音的形象。3.拟人化。它是指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称为拟人化。例如,“雷公”“电母”等许多形象。4.典型化。它是指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五)想象的品质1.想象的主动性。想象的主动性是就想象的目的性、意识性的程度而言。它使人的想象有方向、有中心。2.想象的丰富性。想象的丰富性是就想象内容的丰富程度而言。它一方面取决于头脑中已有表象的多样性,已有表象越多样、越具体,想象的形象也就越丰富;另一方面取决于对当前事物的理解程度。3.想象的生动性。想象的生动性是就想象表现得活泼鲜明的程度而言。想象的生动性是以表象的生动性为转移的。一般说来,表象越富有直观性,则由之形成的想象也就越富有生动性。4.想象的现实性。想象的现实性是就想象与现实相符合的程度而言。任何想象总是超越现实,但又不能绝对摆脱现实。想象的现实性使人的想象可望可及。5.想象的新颖性。想象的新颖性是就想象所构成的

心理学作业 第七第八章答案

心理学练习第七章思维与想像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46分) (C )1、当人们在交谈“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________。 A 回忆; B 重现; C 表象; D 再认。 (D )2、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________。 A 感知; B 记忆; C 想像; D 表象。 (B )3、幻想是________的一种特殊形式。 A 不随意想像; B 随意想像; C 无意想像; D 空想。 (D )4、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________。 A 综合; B 抽象; C 概括; D 概念。 (B )5、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作________。 A 再造想象; B 创造想像; C 无意相像; D 联想。 (D )6、通过检查日光灯零件故障并作修理的思维种类是________思维。 A 具体形象; B 抽象; C 语词逻辑; D 动作。 (C )7、思维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 A 分析与综合; B 抽象与概括; C 间接与概括; D 深刻与灵活。(C )8、人们对科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这种情感属于________。 A 道德感; B 美感; C 理智感; D 认识。 (A )9、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称作_______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热情。 (B )10、________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A 生理; B 爱与归属; C 自我实现; D 尊重。 (B )11、对偏见、迷信、谬误的憎恨属于________。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责任感。 (B )12、与追求真理有关的情感体验属于________。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责任感。 (C )13、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的最高层次是________。 A 安全; B 爱与归属; C 自我实现; D 尊重。 (A )14、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A )15、与有机体生物需要满足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形式是________。 A 情绪; B 情感; C 应激; D 心境。 (D )16、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与人的________相联系的高级情感。 A 心理需要; B 生理需要; C 自我实现的需要; D 社会需要。(D )17、小明解出3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________。 A 美感; B 心境; C 激情; D 理智感。 (C )18、詹姆斯——兰格认为情绪的引起是由于________。 A 刺激; B 刺激情境; C 身体反应; D 情绪经验。

思维训练与拓展l

高中数学解题八种思维模式和十种思维策略引言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学习数学应该看成是学习数学思维过程以及数学思维结果这二者的综合,因而可以说数学思维是 动的数学,而数学知识本身是静的数学,这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作为思维载体的数学语言简练准确和数学形式具有符号化、抽象化、结构化倾向。 高中数学思维中的重要向题 它可以包括: 高中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高中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 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思维模式 高中数学解题常用的数学思维策略 高中数学非逻辑思维(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问题研究; 高中数学思维的指向性(如定向思维、逆向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等)研究; 高中数学思维能力评估: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创造性 高中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分析,作为理性认识的人的个体思维题可以分成三种: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 觉思维 一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1、概念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间的逻辑关系,a 同一关系b从属关系c交叉关系以及d对立关系e矛盾关系12、判断是逻辑思维在概念基础上的发展,它表现为对概念的性质或关系有所肯定或否定,是认识概念间联系的思维形式。3、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是对判断间的逻辑关系的认识。 二数学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1图形表象是与外部几何图形的形状相一致的脑中示意图,2图式表象 是与外部数学式子的结初关系相一致的模式形象。3形象识别直感是用数学表象这个类象(普遍形象)的特征去比较数学对象的个象,根据形象特征整合的相似性来判别个象是否与类象同质的思维形式。4模式补形直感是利用主体已在头脑中建构的数学表象模式1,对具有部分特征相同的数学对象进行表象补形,实施整合的思维形式。5形象相似直感是以形象识别直感和模式补形直感为基础基础的复合直感。6 象质转换直感是利用数学表象的变化或差异来判别数学在对象的质变或质异的形象特征判断。7图形想象是以空间形象直感为基础的对数学图形表象的加工与改造。8图式想象是以数学直感为基础的对数学图式表象的加

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 表象 B.联想 B. 幻想 D.梦想 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想象 B. 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3.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思活动主要是 A.记忆表象 B. 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 创造想象 4.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A.想象 B. 表象 C.幻想 D. 后象 5.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环节是 A. 想象 B.表象 C. 需要 D.创造想象 6.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 A.幻想 B. 空想 C.做梦 D. 理想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重新组合,产生的过程。 2.从有无目的性来看,想象可分为想象和想象两大类。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与空想。 4.读者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的想象主要是。 5.表象是从过渡到的中间环节。 6.表象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和。 7. 信息的双重编码是指和。 三、名词解释 1.想象 2.再造想象 3.创造想象 4.幻想 5.表象 四、简答题 1.想象分哪些种类? 2.影响再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影响创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4.想象与表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 怎样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B 6.C

二、填空题 1.表象新形象 2.无意有意 3.理想 4.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5.感知思维 6.形象性概括性 7.表象编码言语编码 三、名词解释 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捆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 四、简答题 1.想象按其分类标准不同,可分如下几种:①从有无目的性来看,可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前者是有自觉的想象目的与任务,有意识的想象;后者是无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事物形象的过程。②从想象活动的独立与创新程度来看,可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别人的词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的事物的形象;后者是根据某种刺激,在人脑中独立地产生新事物的形象。③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幻想是一种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积极的幻想是理想.理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消极的幻想是空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 2.再造想象的生动、形象、准确依赖许多条件:①刺激物(如言语、图表等)本身是否清晰、鲜明、生动、形象,会影响再造想象的效果,一般来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方式,要比普通叙述方式的再造想象效果好;②主体本身记忆表象储备程度的影响,主体自身的旧经验、旧表象越丰富、越深刻.再造想象也越容易;③主体是否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图表等实物标志的意义,主体识图能力强弱,也会影响再造想象;④主体掌握与理解知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越深刻、越广泛再造想象效果越好;⑤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量在再造想象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情感不仅可以推动人的再造想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而且情感差异会影响人们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时的再造想象有很大的差异。 3.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主要有:①创造需要、愿望与社会活动要求相结合,转化为创造动机,从而成为推动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动力系统。②原型与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的起点。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基础上,经过联想作用,才创造了新事物的形象。如人发明船就是借助了“鱼的原型”。③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关键。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益于社会的新产品。艺术家的创造过程都是积极思维构想的结果。④灵感和艰巨劳动是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灵感是对艰巨劳动的奖赏,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想象与创作产品都不可能没有灵感。 4.想象和表象的联系是:①两者有共同特点,都是属于认识过程,部属于形象认识过程:②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表象(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象(即想象表象)。两者的区别是:①表象是原有形象的保持与回忆,全称是记忆表象,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②表象基本属于感性认识过程,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 五、论述题 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其表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想象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表象与想象

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 表象 B.联想 B. 幻想 D.梦想 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想象 B. 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3.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思活动主要是 A.记忆表象 B. 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 创造想象 4.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A.想象 B. 表象 C.幻想 D. 后象 5.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环节是 A. 想象 B.表象 C. 需要 D.创造想象 6.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 A.幻想 B. 空想 C.做梦 D. 理想 ?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重新组合,产生的过程。 2.从有无目的性来看,想象可分为想象和想象两大类。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与空想。 4.读者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的想象主要是。 5.表象是从过渡到的中间环节。 6.表象具有两个显着特点,即和。 7. 信息的双重编码是指和。 ? 三、名词解释 1.想象 2.再造想象 3.创造想象 4.幻想 5.表象 ? 四、简答题 1.想象分哪些种类 2.影响再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影响创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4.想象与表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 怎样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二、填空题 1.表象新形象 2.无意有意 3.理想 4.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5.感知思维 6.形象性概括性 7.表象编码言语编码 ? 三、名词解释 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捆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 ? 四、简答题 1.想象按其分类标准不同,可分如下几种:①从有无目的性来看,可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前者是有自觉的想象目的与任务,有意识的想象;后者是无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事物形象的过程。②从想象活动的独立与创新程度来看,可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别人的词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的事物的形象;后者是根据某种刺激,在人脑中独立地产生新事物的形象。③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幻想是一种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积极的幻想是理想.理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消极的幻想是空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 2.再造想象的生动、形象、准确依赖许多条件:①刺激物(如言语、图表等)本身是否清晰、鲜明、生动、形象,会影响再造想象的效果,一般来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方式,要比普通叙述方式的再造想象效果好;②主体本身记忆表象储备程度的影响,主体自身的旧经验、旧表象越丰富、越深刻.再造想象也越容易;③主体是否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图表等实物标志的意义,主体识图能力强弱,也会影响再造想象;④主体掌握与理解知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越深刻、越广泛再造想象效果越好;⑤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量在再造想象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情感不仅可以推动人的再造想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而且情感差异会影响人们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时的再造想象有很大的差异。 3.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主要有:①创造需要、愿望与社会活动要求相结合,转化为创造动机,从而成为推动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动力系统。②原型与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的起点。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基础上,经过联想作用,才创造了新事物的形象。如人发明船就是借助了“鱼的原型”。③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关键。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益于社会的新产品。艺术家的创造过程都是积极思维构想的结果。④灵感和艰巨劳动是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灵感是对艰巨劳动的奖赏,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想象与创作产品都不可能没有灵感。 4.想象和表象的联系是:①两者有共同特点,都是属于认识过程,部属于形象认识过程:②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表象(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象(即想象表象)。两者的区别是:①表象是原有形象的保持与回忆,全称是记忆表象,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②表象基本属于感性认识过程,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 ? 五、论述题 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其表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

六大逻辑思维训练方法,使生活更完美

六大逻辑思维训练方法,使生活更完美 1排除法 什么是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找出与题干意思不同的选项加以排除,或者找出与题干意思相同的选项加以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的方法。 此类排除法的提问方式一般表现为:“与题干意义相同的选项有哪些?”“与题干意义不同的选项有哪些?”“以下哪项可以直接反映此问题?”“以下选项中,有哪项能体现本论点?” 排除法一般可运用到任何问题上,在解决逻辑问题时,也可以选择排除法进行解答。我们把排除法的本质称为用已知求未知。在不同的选项中,根据题干中已知条件,排除与其相同的条件,就得到了未知条件。同理,题干中给出了已知条件,根据题干找出与题干不同的条件进行排除,就得到了最终答案。 排除法案例 (1)清河市的报纸销售量多于路河市。因此,清河市的居民比路河市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下列选项中除了哪个选项都能削弱上述论断: A.清河市的居民比路河市多。 B.路河市的绝大多数居民在清河市工作并在那里买报纸。 C.清河市居民的人均看报时间比路河市居民的人均看报时间少。 D.路河市报纸报道的内容局限于路河市内的新闻。 E.清河市报亭的平均报纸售价低于路河市的平均报纸售价。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清河市的报纸销量多,是因为人口多,这样,路河市居民反而不如清河市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大事。由此排除A。继续使用排除法来看,排除B、C、D。由此,我们来分析一下E。清河市报亭的平均报纸售价低于路河市的平均报纸售价。这是销量高的原因,但不能削弱题干所说清河市的居民比路河市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逻辑思维训练法之排除法

在17世纪,有这样一个年份:如果将这个年份倒过来看,仍然是一个年份,但是比原来的年份多了330年。你能猜出这个年份是17世纪的哪一年吗?〔1〕 今年暑假,玲玲在外婆家住了几天,这几天天气时晴时阴。具体说来是这样的:上午和下午下雨的情况有7次;下午下雨的那天上午总是晴天;有5个下午是晴天;有6个上午是晴天。根据这些条件,你能得知玲玲在外婆家住了几天吗?〔2〕 (2)关于寻找不同的派遣人的方案,公司董事持不同的意见。 甲:如果不选派张经理,那么不选派刘经理。 乙:如果不选派刘经理,那么选派张经理。 丙:要么选派张经理,要么选派王经理。 以下诸项中,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方案是: A.选张经理,不选刘经理。 B.选刘经理,不选张经理。 C.两人都选派。 D.两人都不选派。 E.不存在这样的方案。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这里我们采用排除法得出A的结论。E显然不能成立,D与乙和丙矛盾,C与丙矛盾,B与甲矛盾。从而我们通过排除法得出A为正确答案。

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表象的概念: 人们在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特征: 1.直观性(遗觉象) 2.概括性(对事物的基本共性的认识) 3.可操作性(心理旋转) 表象的作用: 1.为概念提供感性基础 2.感性到理性的桥梁 3.表象性知识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形象信息多于语言信息) 4.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5.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想象的概念: 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以感知过的形象为基础。 人脑不仅可以产生记忆表象,还可以产生想象表象(创造出来的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想象功能:预见、补充、替代、调节机体 想象种类: 1.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而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例子 2.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而自觉进行的想象 其中有 (1)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模型、符号示意产生的新形象的过程 条件:丰富的表象储备;提供的词语及标识准确、鲜明生动;正确理解词语及标识的意义。 (2)创造想象:根据目的在头脑里重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特点: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 条件:有创造的动机;扩大知识范围与表象储备;原型启发;思维积极活动;灵感与艰苦劳动。

(3)幻想:为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又不同于创造想象种类: 理想——符合客观规律且能够实现的幻想 空想——违反客观规律且不能实现的幻想 想象与客观现实: 想象的材料——表象,是现实事物的反映 从想象的社会制约性来看,它是对现实的反映 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想象力的培养: 1.培养好奇心 2.丰富表象储备,扩大知识范围 3.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4.加强想象力的训练

儿童思维训练

儿童思维训练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儿童注意力训练 1、吉米诺骨版 2、让儿童看画有线条的图,数出共有几条线。 3、让儿童在8—30横排列的数字中,按顺序找出8、12、24这三个数,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4、让儿童在竖排的数字中顺序找出数字1—10,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5、让儿童在放置衣架的衣柜中数出有几个衣服架。(形象辨别训练法) 第二阶段:注意力、记忆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不同训练法 通过让儿童寻找两种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2、找相同的训练法 找出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作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3、合成训练法 例:⑴父母与儿童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 如父亲:1,2,3,母亲:4,5,6儿童:7,8,9 ⑵父母拿出一些书,然后与儿童一起整齐地摆到书架上。 要求父亲一次摆一本,儿童一次摆2本,母亲一次摆3本。 4、在围棋盘或象棋盘上,摆上7,8个棋子,让幼儿看1分钟,然后拿掉,再让幼儿照原样摆上。 第三阶段:记忆增强训练

A.成人在桌子上摆出下列玩具,让儿童看一分钟,然后家长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小刀,手表,水杯,小狗,让儿童说出减少了什么。 B.成人先说了下面第一句话,然后再说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少了什么字。 第一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还剩下1只,后来有1只非常大的鸟飞到树上来了。 第二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后来有1只飞到树上来了。 2、信息增加训练法 A.成人先念第一句话,然后再念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出了什么字。 第一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第二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2个苹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3、信息增失训练法 成人把下列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儿童看1分钟,然后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尺、水杯、钥匙、汽车;加上苹果、饼干、圆珠笔、夹子、火柴盒。 物品:橡皮书水杯眼镜钥匙积木汽车小刀磁带尺子硬币 4、动作训练法 A.成人依次做下面4个手势,让儿童注意看,成人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双手握拳。 第二个动作:双手伸出大拇指。 第三个动作:双手伸出中指和食指。 第四个动作:双手伸出小拇指。 B.成人依次做下面3个动作,让儿童注意看,成人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把一块糖放到茶杯里,然后倒进一些凉水,再把杯盖盖上。 第二个动作:用4块积木任意组成一个图形。 第三个动作:用铅笔在杯子上敲一下,在积木上敲两下。 第四阶段:强化记忆训练阶段

普通心理学--表象与想像

第七章表象与想像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表象及想像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含义及特点;明确想象产生新形象的操作方法;正确认识再造与创造想象的关系,从而培养不断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表象、想像的概念及特征 2.再造想像与创造想像的条件 3.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关系 教学时数 4课时 建议教学方法 建议以教师讲授为主,部分内容可自学。 第一节表象 一、表象的概述 (一)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在头脑中出现的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即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 1.表象不同于感觉后像。后像是作用于人的感觉的刺激停止后,头脑中所保留的相关事物的映像;它是由刺激直接影响后的后效所引起的,时间短暂,在人的生活实践中不起重要作用。二表象则是事物不在面前时,通过间接方式出现的头脑中的事物映像,时间较长久,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2.表象与感知觉不同,表象是间接的、形象的,感知是直接的、具体的。 (二)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 表象的形象性与知觉的形象性的区别: (1)不如感知觉那么鲜明 (2)不如感知觉那么完整 (3)不如感知觉那么稳定 2.概括性 表象的概括性不等于思维的概括: (1)表象用形象进行概括 (2)表象中混杂着本质与非本质属性,思维揭露的都是本质属性。 二、表象的种类 (一)记忆表象与想像表象 1.记忆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复 2.想像表象: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来的新形象。 (二)单一表象和复合表象 1.单一表象:指由一种主要的知觉痕迹构成的表象

根据其产生的感知通道不同,又可将单一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等。 2.复合表象:指由多种知觉痕迹构成的表象。 (三)一般表象和个别表象 1.一般表象(同类事物):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特性的表象 2.个别表象(某一具体事物):反映某一事物都有特性的表象。 (四)遗觉像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头脑中继续保持着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称为遗觉像。它是记忆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几乎与感知觉形象一样鲜明和生动,是介于知觉与幻觉之间的状态。遗觉象在成人身上很少出现,一般在儿童身上表现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退。 三、表象的作用 (一)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经验的一种形式 (二)表象是介于知觉与思维的中介环节 (三)表象是思维想像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节想像 一、想像的概述 (一)想像的概念 想像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新形象是指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的形象。可能是现实中已经存在的,但个人尚未接触过;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待于创造的事物形象;还可能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事物的形象。 (二)想像与客观现实 世界上不存在超脱现实的想像,想像也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首先,从想像的内容看,通过想像创造出来的形象无论多么新奇,构成这些新形象的“原料”却是在现实中取得的。 其次,任何想像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而引起想像的原因都存在于现实中 再次,如果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就不能完美地进行想像,甚至不能想像。 (三)想像的特点 想像属于人的高级认识活动,它具有间接性与概括性的基本特征。 (四)想像的方法 1、粘合 粘合就是把不同事物的某些方面和特征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夸张 夸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 3、人格化 人格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 4、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 (五)想像与实践 想像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同时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想像可以引起和导致人的实践活动,想像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想像的内容和水平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六)想像的生理机制

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训练 主讲人:尤飞 第三讲形象思维训练 一、什么是形象思维 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其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 形象是对感觉的直接综合和概括。当人利用他已有的表象解决问题时,或借助于表象进行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一幅新形象时,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例如,一个人要外出,他要考虑环境、气候、交通工具等情况,分析比较走什么路线最佳,带什么衣物合适等。 艺术讲究形象,使人产生可触可摸的立体印象,并从而接受蕴藏于其中的思想感情的影响。绘画、雕塑,是用色彩、线条构成艺术形象,音乐、舞蹈是用音响、节奏或人体动作构成艺术形象,文学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戏剧、电影则是用造型、表演、语言等综合手段塑造艺术形象。 形象思维不仅以具体表象为材料,而且也离不开鲜明生动语言的参与。形象思维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初级形式称为具体形象思维,就是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思维。高级形式的形象思维就是言语形象思维,就是借助鲜明生动的语言表征,以形成具体的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言语形象思维的典型表现是艺术思维,它是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进行高度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新形象的创造,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和复杂的形式。 形象思维往往是顿悟式的短路思维,速度非常快,能迅速地发现一些客观规律。但是,缺乏严密性,如果不辅以逻辑思维的严密思考,往往会导致错误。在学习中,既要运用逻辑思维法,也要运用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好坏之分。人们曾认为“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其实,形象思维并不仅仅属于艺术家,它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例如,电力线、磁力线、原子结构的汤姆生枣糕模型和卢瑟福小太阳系模型,都是物理学家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产物。爱因斯坦是一个具有极其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师,但他却反对把逻辑方法视为唯一的科学方法。例如,有一天,爱因斯坦正坐在伯尔尼专利局的椅子上,突然想到,如果一个人自由下落,他可能感觉不到他的体重。通过这一形象的思维过程,结合逻辑的推理论证,他最终创立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 形象思维还扩大了思维的时空范围,加强了认识的能动性。例如,1985年国务院批准在深圳西部荒丘、滩涂中划出4.8平方公里创办华侨城。马志民先生参观荷兰杜洛丹

8表象与想象

第八章表象与想象 [内容提要] 1、表象的定义、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2、想象的概念、作用及形式 一、表象(image) (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representation)是指在头脑中保存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对事物的一种知识表征。人的思维不仅要借助于概念来进行,也要借助于表象来进行。 表象不同于知觉形象。表象是在知觉形象基础上产生的,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如都比较直观、具体。但是表象和知觉的形象又有所不同。表象比知觉形象更概括一些。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而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例如,一棵树的表征不如具体某一棵树的知觉形象鲜明,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不很清楚,而且表象的复现常常不很完整,我们一会儿想到树干,一会儿想到树枝等。 表象的种类: 1、根据表象产生的通道可分为: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动觉表象如体育活动的动作,等等。 2、根据表象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 知觉表象,感知事物时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记忆表象是指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想象表象是指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是人们从未感知过的,或者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 3、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可分为: 个别表象,或单一表象:是反映某一具体客体的形象。 一般表象:反映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表象的材料均来自过去知觉过的内容,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2、概括性 表象是人们多次感知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它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例如,“马”的表象,头脑中出现的不是某一匹具体的马,而是马的大体形象:高高的头,长长的尾巴,四条腿,颜色可能是白色的,也可能是红色的,可能是奔跑的,也可能是

表象训练法2010

高职足球教学中对表象训练的适用性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分组实验法,在高职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实验结果显示在足球教学中正确运用表象训练法,有利于学生通过心理训练,使身体运动与大脑思维活动有机结合,以达到强化和加快足球各项技能的准确形成,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表象训练;高职;足球教学 1.前言 表象训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训练方法,它充分注意到了表象对技能形成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了心理功能对技能的调节和支配作用,因而是促进技能形成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因此,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可使学生加速和完善技术动作,并能使其注意力集中,增强了本体与客体的方位知觉和运动时间的节奏感,促进其足球技术的掌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动表象的建立是在对运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对自身感知到的运动形象及情景的再现。对运动动作及运动情景的再现包括视觉、听觉、动感甚至情绪方面的信息。一般说来,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是运动表象的主要部分。 2.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对象 2.1.1在等组对比实验前进行预实验,采用单组实验。预实验对象用随机抽取天津滨海职业学院2009级一个自然班的男生,运用“表象训练”教学,以验证“表象训练”教学方法在足球教学中的可行性。预实验时间为两周。由实验结果可知,研究对象学习足球技能情况良好,对所学习的动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平均值为8.42±0.73,教学效果良好。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看,该教学方法适用于足球普修课教学。 2.1.2主体实验对象随机抽取天津滨海职业学院2009级男生共60人。将研究对象均分为两个教学班——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足球教学;实验班采用表象训练进行足球教学。两组均控制在规定的教学内容、时数的同一水平上以及其它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实验。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得到相关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设计实验方法。 2.2.2教学实验法 本研究采用组间对比的教学实验,实验组采用“表象训练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 2.2.2.1实验目的、时间、地点及内容 实验目的:在前人此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严谨的实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因此设计了足球教学实验,通过教学实际检验其教学效果,为促进足球教学改革,丰富足球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同时验证既有研究中所证明的“表象训练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和训练方法”的结论。 实验时间:2009年9月—2009年12月,授课14周,每周2学时,共28学时。 实验内容:高职足球教学大纲规定的足球普修课内容。 2.2.2.2实验处理模式(见表1) 表1实验处理模式

想象思维训练

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思维训练 [教学目的] 1、驰骋想象力,点燃写作热情。 2、学思维方法,恰当运用想象。 3、激发创造力,培养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运用想象,开拓思路。 [教学难点] 想象思维的练习。 [教学设想] 1、不作过多的想象知识讲授,而是在学生的体验和感性认识活动中认识想象,通过学生的想象活动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 2、通过想象思维的训练,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想象,激发学生作文时运用想象的兴趣,提高想象能力。 3、实践初中新《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写作教学应看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本课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进行多边活动,自由表达。 4、教师尽量作赏识性点评。 5、本课辅以简易课件。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猜图游戏,激发兴趣,理解想象。 1、发挥想象,激情猜图。 2、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加工改造,按主观愿望创造出新的形象。 三、看图想象训练。 1、第一层次训练。看图训练,由“○”想到了什么?可以是具体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 2、第二层次训练。仿句训练,出示范例,引导在第一层次训练基础之上进行具体描述。 以上两个层次进行中,学生表达、教师点评。重点点评精彩回答。以赏识性点评为主。 四、关于想象的分类。 想象的分类: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 再造性想象:是根据眼前的内容,再现出记忆表象中的与之相似的景象。它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进行的想象。 创造性想象:不是记忆表象的简单重复,而是在现有的形象上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它是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大胆地虚构,

表象与想象的简答题

一、表象概述 (一)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 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 (二)表象的分类 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 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 (三)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二、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 (二)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例如,在居室装潢前,我们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 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科幻小说中有关宇宙人、飞船等的形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 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三)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2.补充功能。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 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 (四)想象的加工方式1.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 2.夸张。它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