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京时代俄罗斯转轨经济分析兼论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走势

普京时代俄罗斯转轨经济分析兼论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走势

普京时代俄罗斯转轨经济分析兼论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走势
普京时代俄罗斯转轨经济分析兼论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走势

普京时代俄罗斯转轨经济分析——兼论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走势

郭连成

【内容提要】历经8年的两届总统任期,普京给自己的总统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普京在8年总统任期内实现了使俄罗斯经济由摆脱危机到恢复性增长再到逐步振兴的发展历程,其治理经济的突出业绩得到俄罗斯国内外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本文着重对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性质与基本特征,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与隐忧,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普京时代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

【作者简介】郭连成,1953年生,东北财经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连116025)

一引言

普京,这个以前名不见经传而由叶利钦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从1999年12月31日被叶利钦宣布为代总统的那一天起,就为俄罗斯人和世人所普遍关注,也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人们对其治国能力尤其是治理经济的能力存有种种疑虑,甚至连叶利钦本人当时在《总统马拉松》(国内译成《午夜日记——叶利钦自传》)一书中也承认,他推举出普京这位“非常”总统,“是一个巨大的冒险,一个没有任何保障的行为”。然而,普京并没有让俄罗斯人失望,历经8年总统任期的风风雨雨,普京不仅使俄罗斯实现了政治稳定,而且经济实力日渐强大。普京就任总统时人们所期待的“俄罗斯奇迹”已逐渐显现。

俄罗斯国内外对普京执政8年的经济业绩都赞誉有加。美联社一篇题为《俄罗斯跌跌撞撞的经济在普京执政时期站稳脚跟》的文章充分肯定了普京在8年总统任期内治理经济的突出业绩。的确,在这8年间,俄罗斯经济增长了70%,普京在离任前说,俄有望在2009年年底实现GDP翻一番的目标;居民实际收入增加了1倍,贫困率下降了50%;偿还了外债;积累了大量预算盈余,2008年的预算盈余就将近1.2万亿卢布;稳定基金达到1 570亿美元,并将其拆分为储备基金(1250亿美元)和国家福利基金(320亿美元);2008年外汇储备有望达到6 200亿~6 300亿美元。

鉴于此,普京在2008年2月29日发表的“告人民书”中说,俄罗斯将继续向好的方向转变,但国家今后几年也会面临重大而艰难的任务。

二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性质与特征

普京2008年2月14日在离任前召开的最后一次大型记者招待会上总结自己的8年任期时强调,他无愧于自己的选民们。这8年来他竭尽全力工作,不仅达到了所有预定的目标,而且也完成了所有的任务[1]。毋庸置疑,普京在8年总统任期内实现了使俄罗斯经济由摆脱危机到恢复性增长再到逐步振兴的发展历程。

(一)追求快速经济增长成为主旋律

据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的资料,在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内的2000~2004年,俄GDP增长了38.4%,年均增长6.7%,达到5 823亿美元,人均4 000多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6%,年均增长10.6%;外贸总额增长1.2倍,达到2 780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1倍,达到1 832亿美元;国家预算连年出现盈余,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汇率基本稳定且卢布开始升值;居民实际收入增加63.8%,职工实际工资提高106.6%,全国月平均工资达到250美元;平均养老金增加120%,达到68美元;

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口比重从1999年的29.1%下降到2004年的17.8%;国家外债总额降至不到1 000亿美元;中央银行黄金外汇储备迅速增长,2004年年底达到1 240多亿美元[2]。在第一任期内,普京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作为俄罗斯经济战略的核心。他在执政之初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反复强调经济增长速度问题,并将其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去认识,指出:“达到应有的增长速度,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这也是一个政治问题”[3]。普京之所以对经济增长速度问题特别关注并不断提出更高的“提速”要求,其主导思想是为了恢复俄罗斯的经济大国甚至经济强国地位。他在2003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必须“使俄罗斯回到世界富有的、发达的、强大的和受尊重国家的行列”;而只有当俄罗斯成为经济强国,当它不依附于国际金融组织的施舍或不可预见的对外贸易行情变化时,才能实现这个目标。但所有这些只有在经济稳定和快速增长的条件下才是可能的[4]。这就是普京不遗余力地狠抓经济“提速”的真正原因,也是他不满政府的低速增长计划并多次要求政府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的原因所在。在普京的压力下,俄政府不得不多次修订并调高已经确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如此,普京于2003年还提出了“10年内使GDP至少翻一番”的战略目标,从而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经济增长任务和具体目标。因此可以说,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构成了普京时代的一个本质特征。

在第二任期内,普京继续奉行经济“提速”方针。他在2004年总统国情咨文中再次重申到2010年使GDP翻番的目标,并指出,为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经济需要从中速增长转为快速增长,2004~ 201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要达到7.9%[5]。应当说,普京第二任期内的经济继续“提速”方针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时期俄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有资料显示,俄2004~2007年GDP年均增速达7%以上,年人均GDP也增长7%以上,均高于第一任期内的水平。尤其是2007年,俄罗斯GDP 增长8.1%,人均GDP接近9 500美元,GDP总量超过1万亿美元,从而迈入全球十

大经济体行列。2007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3%;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1%;黄金外汇储备达到4 764亿美元,增长56.8%。俄2007年多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另有数据显示,俄2008年第一季度GDP 实际增速高达8.7%。俄权威人士认为,1999~2008年的10年间,俄人均GDP能够翻一番[6]。

表1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

对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1997~ 2006年数据详见А.Аганбегян,Социалъ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развитиеРоссии:стратегияростаивозможностиинвестиционногообеспечения,Обществоиэкономик

а,2008,№1;2007年数据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整理而成。

表1反映了普京两届任期内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的动态。

表1表明,自1999年俄经济止跌复增以来,GDP年均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以上,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俄罗斯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也是普京在两个总统任期内狠抓经济“提速”,力促经济增长的直接体现和实际结果。

基于近几年俄罗斯经济的高速增长,世界银行2008年6月2日甚至发布一份报告称,俄罗斯经济正出现过热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抑制措施,有可能会爆发金融危机。世行还列出了一系列因素,来表明俄罗斯的总需求已经超过国家经济长期生产潜力,这些因素包括: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生产能力超负荷、劳动力资源不足、基础设施限制加剧和实际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等[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也认为,“有明显的信号显示俄罗斯经济过热”。但俄政府不同意俄罗斯经济过热的看法,认为俄整个经济不存在过热问题,只是在个别领域,特别是需求市场存在这一问题,因而试图通过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来解决通胀问题是不明智也是不可取的。

(二)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和资源依赖为基本特征

有一系列的数字可以充分说明俄罗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据俄著名经济学家阿甘别吉扬2005年提供的数据,俄罗斯的出口构成中80%为原材料,其中,石油和石油产品占38%,天然气占18%,有色和黑色金属占15%[8]。他后来在2008年又提供了一组新数据:俄罗斯经济增长约40%是依靠国内因素,而60%则是依靠有利的对外经济市场行情即石油、天然气等的出口价格不断上涨实现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占全部出口的40%~45%;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超过出口总额的60%;金属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5%;其他原材料(煤、林产品、化肥、矿石等)的出口约占15%[9]。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的资料显示,近几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的27%以上是由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出口贡献的,而包括能源在内的原材料行业占到俄GDP的70%以上,俄外汇收入的约60%也来自能源出口。

众所周知,国际市场油价的持续攀升,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俄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9年实现GDP高速增长,而石油因素在俄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尽管俄罗斯政府曾多次解释说,俄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并不完全依赖

于石油出口,尚有增加投资和扩大内需的贡献,但滚滚的石油收入的确构成了俄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俄GDP增长的贡献度增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指出,由于石油价格从2000年一路上涨到2007年,俄罗斯共获得4 750亿美元的石油收益,其中有3 400亿美元进入到国家财政体系。目前俄罗斯35%的联邦预算收入来自石油、石油产品和天然气出口,其中石油出口收入超过18%。据他估算,如果石油价格每上涨或下跌一美元,俄综合预算收入就会增加或减少590亿美元,其中联邦预算收入增加或减少450亿美元。世界银行专家也指出,俄GDP的增长取决于石油价格的上涨,他们估算,石油价格每提高1%,俄GDP可增长0.07%[10]。国际能源机构认为,随着世界石油价格持续上升或保持较高价位以及俄罗斯本国石油产量的不断增加,俄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会逐渐增强。目前俄罗斯的这种依赖程度已经接近欧佩克国家的水平。

另一方面,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型和资源依赖型特征还表现在对其他资源的依赖上,这在普京第一任期内尤为明显。有资料显示,俄罗斯矿物原料出口的比重从1998年的42.8%增加到2002年的54.4%。2002~2004年,俄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低附加值的原料和半成品用于出口,其中,木材、矿物肥料、木纸浆等的出口占到这些产品总量的1/2到3/4;胶合板和新闻纸占60%以上;碳素钢平板轧材占了近50%;黑色和有色金属总产量的80%以上也用于出口[11]。在普京第二任期内,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为了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普京总统实际上依然主张发展以资源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他在2005年12月22日召开的俄联邦安全会议上称,俄罗斯应力争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领头羊”。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也承认,“俄罗斯出口结构的原料特征并没有改变”。资料显示,2005年俄罗斯进出口商品结构较普京第一任期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出口仍以能源和原料性商品为主。在2005年俄对独联体以外国家的出口中,能源产品占66.7%,金属及其

制品占14.9%,化工产品占5.5%,原木和纸浆占3.6%,而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仅占3.5%。时任俄总理的弗拉德科夫2005年12月29日在政府会议上说,2005年俄经济增长6.4%,石油出口收入增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这说明石油对俄罗斯经济的重要程度。2007年,俄罗斯出口产品中燃料能源产品依然占首位,超过60%。

综上所述,俄罗斯的快速经济增长是以资源出口为导向,并主要靠人力、物力、财力和能源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实现的,因而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粗放和资源依赖为基本特征。但这种粗放型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大量出口而达到的高速经济增长,实际上并不利于长期经济发展。

三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与隐忧

如前所述,在普京总统任期内俄罗斯实现了快速经济增长,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但必须看到,这种快速经济增长背后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或隐忧。

(一)经济增长带有恢复性质

总的来说,俄罗斯这9年的经济增长带有恢复的性质,是1990~1998/99年社会经济危机跌入低谷后的逐步复苏,俄学者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是俄罗斯“从危机的泥潭里爬出来”的经济增长。

表2反映了俄罗斯1990~1998/99年社会经济危机的严重状况以及至2007年的经济恢复情况:

表2 俄罗斯1990~1998/99年的社会经济危机及摆脱危机情况(对危机前1989年的%)

资料来源:А.Аганбегян,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развитиеРоссии:стратегияростаивозможностиинвестиционногообеспечения,Обществоиэкономика,2008,№1.

从表2可见,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起点较低,自俄经济跌入谷底后,1999年GDP 首次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5.4%),直至2007年,经过9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俄GDP 也仅是恢复到危机前1989年的水平,只有人均实际收入大大超过了1989年的水平(超过25%)。除此之外,工业、农业特别是投资远没有达到危机前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仅为1989年水平的50%。图1也能够清晰地反映这些动态变化情况。这些都说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一种恢复性的经济增长。

(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第一,自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GDP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科技含量低的传统部门和产业实现的,而科学、教育和卫生占GDP的比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约1/2。在工业领域,高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燃料和原料部门以及食品工业来实现,而机器制造特别是高科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信息技术占GDP的比重仅为4.5%。就这些指标而言,俄罗斯在世界各国的评级中列第70位[12]。可见,俄罗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特征是较为明显的,换言之,俄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和资源依赖为基本特征。对此,上面已有足够的论述。总的来看,这种经济增长往往会以对效率的损害为代价,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及原材料生产和出口容易受到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加剧俄本国的经济波动,使本国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外部因素的左右。其后果,不仅直接损害经济增长的动态效率,而且难以达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二是这种落后的经济结构既耗竭自然资源,又造成资

源的严重浪费,致使经济效益低下,会直接导致出现不可持续的高速低效经济增长,特别是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长期绩效。从这些方面看,可以说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不高。

第二,经济缺乏竞争力。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国家综合竞争力不强。从产业结构上看,俄落后的传统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最大的弊端,是发达国家称之为“夕阳产业”的基础产业比重过大;工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规模过大;民用消费品工业比较薄弱和落后,从而削弱了俄罗斯的国家综合竞争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2003年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中将俄罗斯排在第52位。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俄罗斯与发达和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在世界的排名也靠后,这反映出俄罗斯与这些国家在国家综合竞争实力上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要在10年后才能逐步缩小。详见表3。

表3 俄罗斯在世界210个国家国际评级中的位次

资料来源:А.Аганбегян,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

ческоеразвитиеРоссии:стратегиярост

аивозможностиинвестиционногообеспечения,Обществоиэкономика,2008,№1.

其二,产品缺乏竞争力。这不仅表现为产品质量低,而且由于产品质量不高而不得不大量进口工业品。有资料显示,2005~2006年,俄工业品进口年增长20%~25%,而国产工业品仅增长4%。2007年工业品进口增长了40%。机器制造业的情况更糟,达80%的机器设备由国外提供。俄罗斯人用于购置小轿车的400亿美元中,购置国产品牌轿车的不足100亿美元[13]。俄罗斯产品缺乏竞争力,也可以从其产品出口结构以能源、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主得到说明,因为俄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缺少足够的竞争力。

其三,劳动生产率低。有资料显示,自经济转轨以来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经济中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一直呈下降的趋势。劳动生产率水平不仅低于所有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土耳其、马来西亚和埃及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降低导致利润普遍下降,亏损企业增加,工业企业中有51%的企业亏损。从2000年起,俄企业亏损趋势才得以扭转,劳动生产率开始提高。但2002年俄罗斯劳动生产率也仅相当于美国的23%和西欧国家的25%,而同为经济转轨国家的波兰和匈牙利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相当于美国的42%和49%,大大高于俄罗斯的水平。而且,多年来俄罗斯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高一直超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2007年俄劳动生产率增长6%,而实际工资的增幅达15%。

其四,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更新率低。这既是俄罗斯一直以来的老问题,也是其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据有关资料,由于更新率不足2%,目前俄工业部门生产设备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已占50%左右,企业设备陈旧老化,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严重。按俄罗斯规定的折旧期限,工业部门现有设备的50%~70%

需要更新或退出使用。企业设备陈旧老化和技术落后往往相伴而生,导致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缺乏竞争力。

应当说,生产设备陈旧和技术落后仍是造成俄罗斯经济缺乏竞争力和制约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主要反映经济活动的数量关系的变化,是一个偏重数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主要反映经济活动质量关系的变化,其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因此,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可混为一谈。长期以来,俄罗斯几乎把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最主要目标,导致出现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虽然高速经济增长对于处在经济恢复期的俄罗斯十分必要,但经济发展问题同样不可忽视。普京早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就强调:“我们需要经济增长首先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福利。一系列迫切问题的解决都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这既要有优质食品,有结实而又舒适的住房,不间断地供电和供热水;还要有很好的教育和合乎现代化水平的卫生保健;还要预防不幸事故和自然灾害发生;最后要使人的寿命更长。”[14]这实际上是强调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俄罗斯并没有真正实现经济增长首先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公民福利的目标。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仍然不快,财产分配不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大量存在、公民的福利改善不明显等许多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例如,目前俄罗斯的平均寿命不到67岁,而在与俄具有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为72岁,发达国家达到78岁。这个指标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卫生保健水平的高低。俄平均寿命过低,说明卫生保健和生活状况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俄的平均寿命在世界所有国家中名列第130~140位[15]。再如,俄总统梅德韦杰夫2008年6月3日在莫斯科出席有关生态和能源问题的会议时指出,俄罗斯的环保问题已经非常严

重,目前约有4 000万俄罗斯人生活在不良的自然环境中,其中有100万人生活在重度污染区。凡此种种,都说明俄罗斯追求高速经济增长而不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忽视经济发展所引致的严重后果。

四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普京总统要求制定的《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构想》提出,到2020年,俄人均GDP将增加到3万美元以上,俄罗斯将成为世界五大经济强国之一。而且,人均月收入要从目前的526美元增加到2 700美元,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35平方米以上,中产阶级数量将超过50%,年通货膨胀率降到3%以下。届时,俄居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从而实现小康目标。这一目标要分三个阶段来实现:第一阶段主要是提高俄传统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包括能源、运输、自然资源深加工等;第二阶段是提高俄新技术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包括纳米技术、生物和信息技术;第三阶段是巩固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国地位。进一步凸显俄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16]。我们认为,俄罗斯要在12年内实现《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构想》,并非没有现实可能性,但实现的难度仍相当大。

正如俄专家所指出的,如果认为普京实现俄罗斯经济腾飞主要是依靠石油美元,那么,梅德韦杰夫所面临的任务就更加艰巨,他要依靠发展创新经济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17]。

(一)后普京时代俄罗斯面临的挑战

普京充分认识到俄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他在出任政府总理后指出,俄罗斯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考验,和世界其他经济大国相比,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18]。

我们认为,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的这些差距或面临的挑战,基本上还是以前遗留或者说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但今后一个时期仍会困扰俄罗斯的那些问题,如: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和资源依赖为基本特征,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短期内仍难以改变;经济缺乏竞争力,落后的传统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更新率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等。对这些问题前已详细论及,故不赘述。除此而外,后普京时代俄罗斯至少还会在以下四个方面面临严峻挑战:1.资金匮乏制约经济发展虽然近几年俄罗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324亿美元和532亿美元,2008年预计达到600亿美元以上,但这对于需要巨额投资的俄罗斯仍是杯水车薪。特别是随着东部大开发新战略的实施,俄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资料显示,俄在2015年前需要2 300亿美元用于东部地区大型工业项目的投资。俄政府还需要投入800亿~1 000亿美元来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19]。

另有权威机构预测,俄罗斯仅对燃料动力综合体的总投资额2001~2010年就应达到3 800~4 550亿美元,2011~2020年应为6 450~8 950亿美元,2021~2030年应达到9 750~13 750亿美元[20]。而由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乏力,国内投资又严重不足,致使资金缺口巨大,资金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困扰俄罗斯经济、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而且,未来几年俄罗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详见表4。

2.缺乏发展人力资本的条件和促进因素[21]

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面临着与发展人力资本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特别是有劳动能力年龄段的人口死亡率高,人的预期寿命缩短,人口老龄化,这一切导致人口大量减少,造成劳动力短缺。有资料显示,俄罗斯有

劳动能力人口每年减少100万人。而且,卫生、教育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俄罗斯2005年~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指出:“后工业化社会条件下卫生、社会领域和教育体系的效率不足,是恶化人力资本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因的因素之一”[22]。据世界银行相关资料,发达国家国民财富中自然资本所占的比重平均不超过10%,但人力资本的比重占到70%以上。而俄罗斯国民财富中自然资本所占的比重则达到83%~88%,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但人力资本仅为5%~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3]。再从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再生资本看,俄罗斯更是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其原因就在于俄罗斯是以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而不是通过大力发展人力资本、依靠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经济增长。因此,改善人力资本状况,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发挥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仍是后普京时代俄罗斯面临的最艰巨任务之一。普京于2008年2月8日在国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所做的《俄罗斯至2020年的发展战略》的报告中已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发挥人的潜力,必须大规模扩大人力资本投资。

3.经济仍会遭受高通胀困扰

普京坦言,在他总统任期内“没能控制通货膨胀的增长”。据有关资料,俄罗斯通货膨胀率2006年为9%,而2007年达到11.9%,大大超过政府原定8%的控制水平,一再冲破警戒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预测,俄2008年全年的通胀率可能达到14%,大大高于俄官方预计的9%~10.5%的水平。事实上,俄2008年上半年通胀率就达8.7%,比上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俄央行第一副行长梅利基扬说,俄罗斯2008年全年的通货膨胀率预计达12%[24]。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认为,导致近几年通货膨胀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明显上涨和俄罗斯国内生活必需品生产和销售的结构失衡。俄政府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则

把高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世界粮食价格和石油产品价格上涨、国内食品生产能力有限以及货币供应增长速度过快。

4.贫富分化加剧,差距继续拉大有资料显示,目前俄罗斯10%最富有家庭的平均收入要比10%最贫困家庭的平均收入高出15倍,而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为6倍。财富积累方面的差距就更为悬殊。普京认为,这种15倍的收入差距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此外,俄平均退休金也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贫困线,仅占正式工资的25%,大大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占40%~60%的标准。因此,俄今后的任务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缩小收入差距和贫富之间的财富分配差距[25]。据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的资料,到2010年俄罗斯人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将比2006年增长50%,到2020年该指标将比2008年提高1.5倍,这将使俄罗斯中产阶级的比重得到提高。

表4 2007~2012年可能影响外国资本流入俄罗斯的因素

资料来源:Российско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чудо:сделаемсами.ПрогнозразвитияэкономикиРоссиидо2020года,Москва,Деловаялитература, 2007,с.172.

(二)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任务与目标

普京出任政府总理后提出,新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俄罗斯经济的竞争力,以发展最现代化的产业为契机,改变俄经济的结构。政府将大幅度增加国家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26]。寥寥数语,勾勒出今后一个时期普京新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基于此,可以更具体地将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任务、方向和目标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2008年5月15日发布了2008年度《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

该报告显示,在本年度的全球60个最主要的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中,俄罗斯列第47位,虽落后于中国(第17位),但仍被认为是具有竞争力的国家。

我们认为,俄罗斯经济的这种竞争力实际上是相对的、潜在的,而经济缺乏竞争力,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上文已有详细的分析。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也指出,俄罗斯最主要的问题是劳动生产率低下,国家财政仍极大地依赖原料市场。这正是俄罗斯经济缺乏竞争力的根源所在。因此,改变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创新型经济,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特别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强俄罗斯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和必经之路。

普京强调,在未来12年内必须使俄罗斯主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至少提高3倍,且提高速度平均每年不能低于12%~13%,还必须尽快采取措施以保证高质量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2.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

普京在《俄罗斯至2020年的发展战略》的报告中,把发展创新型经济视为今后12年内俄罗斯发展战略的重点,提出要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要有全新的企业管理质量,采用先进技术,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梅德韦杰夫在2008年5月7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也明确指出,要“争取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广创新精神,建立最先进的生产部门,实现工业和农业现代化,为私人投资提供强大动力”。可见,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是俄罗斯最高层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是今后一个时期俄罗斯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目前俄已制定并已提交政府审议《俄罗斯联邦至2015年科学与创新发展战略》,该战略如获通过并付诸实施,会大大拉动俄罗斯科学技术和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加速经济现代化进程。另据俄联邦科学和创新署署长马祖连科提供的数据,俄用于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财政投资已经有了较快增长,从2002年的20亿卢布增加到2008年的110亿卢布。他指出,俄罗斯实施创新型经济规划总共需要1 300亿卢布。

俄官方认为,发展创新型经济还要依靠小企业的发展。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纳比乌林娜指出,目前俄小企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为17%,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到50%~60%。她强调,俄罗斯小企业的数量应由目前的110万家增加到500万家。小企业不仅应当在商业和公共饮食业继续发展,而且要增加小企业在工业、服务业和创新领域以及在教育和卫生行业的数量。她认为,如果没有小企业,就不可能有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调整经济结构对俄罗斯而言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新时期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普京就任总理后谈到政府今后的任务时表示,俄罗斯要改变经济结构,提高经济竞争力。这一任务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共识。俄经济学家科诺瓦洛夫撰文指出:“如果俄罗斯经济结构不改变的话,早晚会发生不良事件”[27]。他认为,对俄罗斯经济来说,最大的风险是世界油价在中短期内下跌,这将引起俄罗斯的预算危机。

如上所述,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大力发展以资源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大量出口达到高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和资源依赖为基本特征。这种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虽然满足了俄罗斯对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追求,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由于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易受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使本国经济受制于外部因素。因此,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竞争力,成为俄罗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和战略目标。其核心是从资源依赖型和资源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步转向创新导向型经济,向以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转变。

4.遏制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俄罗斯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高通胀率问题始终对经济构成威胁。因此,抑制通货膨胀成为普京新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普京认为,俄国内通胀率居高不下是“不能容忍”的现象,俄政府今后几年的一项主要任务是遏制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28]。俄联邦预算草案已确定明确目标,即2009年要将全年通胀率控制在10%以下,普京要求政府各部门要从这一目标出发开展工作。目前,俄相关部门已将有关遏制通胀的一揽子措施提交政府讨论。俄近期也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控制货币发行量;稳定生活必需品市场;打击地方和行业垄断,以抑制物价上涨,等等。

5.实现“一切以人为中心”的“普京计划”

普京于2008年1月17日会见俄联邦委员会领导人并与其讨论“全新社会政策”时强调,为保障俄罗斯充满经济活力,不断向前发展,现在就需要积极实行旨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全新的社会政策。这表明“普京计划”可能马上要正式启动。

“普京计划”的核心是以民众利益为中心来调整社会结构、促进社会进步,并力争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分享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成果。“一切以人为中心”是普京打造俄罗斯强国的总体思路。他说,新的社会政策就是要营造“一切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社会环境。普京提出的社会发展计划内容广泛而又丰富,其中包括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健康和受教育水平,改善住房和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内容。总的来说,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是“普京计划”的核心。梅德韦杰夫在谈及俄社会发展问题时也表现出与“普京计划”的高度一致,因而俄普遍认为“普京计划”今后会变为“普梅计划”来付诸实施。俄罗斯民众有理由相信“普梅计划”能够在今后几年内让俄罗斯人的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29]。

五总结性评论

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摘要:俄罗斯饮食文化是在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俄罗斯人在饮食习惯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数代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俄罗斯的特色菜肴、俄罗斯饮料等方面的论述,给大家展示了俄罗斯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俄罗斯饮食; 文化; 历史; 特色菜肴; 饮料 一、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古罗斯烹饪法形成于9世纪,直到15世纪达到兴盛。丰富的河流、湖泊和森林为俄罗斯饮食提供了众多海鲜、野味、和浆果之类的美味菜肴。而粥一直是俄罗斯的民族食品,它伴随了俄罗斯人的一生。俄罗斯人把粥视为面包的“始祖”。有句俄罗斯民间谚语这样讲:“粥——我们的母亲,黑麦面包——我们的父亲”。 在10世纪初的罗斯时期就有了萝卜、洋白菜、豌豆、黄瓜。它们的吃法各异,生吃、煮着吃、蒸着吃、烧制、腌制和泡制。土豆在俄罗斯普及已经是18世纪,西红柿是在19世纪才有。直到19世纪初,在俄罗斯的菜肴中还没有沙拉。最早的沙拉是用某种蔬菜做成的,因此得名洋白菜沙拉、黄瓜沙拉或者土豆沙拉。后来,制作沙拉的配方也复杂起来,用各种蔬菜制作,加上肉类,因而得出一些新名字:“春天”、“健康”、“海珍珠”。 18世纪是俄罗斯社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彼得大帝不仅将首都迁往靠近西欧,更换历法,还强制性改变许多生活习俗。从那时起便从西方引进厨炉,也引进锅、烧盘和漏勺。俄罗斯人的餐桌上也摆满了各种三明治、沙拉、酥皮馅饼和清汤,炸煎菜肴也逐渐增多,出现了美味的调味汁、肉冻、乳脂、木斯等。外国菜肴传到俄罗斯,自然与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烹饪相结合,渐渐俄化,便具有俄式风味了。 从基督教在罗斯传播起,俄罗斯餐饮严格形成荤食和素食。由于严格遵守每年的斋戒期,出现了品种繁多的面类、蔬菜类、菌类等美味佳肴。在此期间不许有过多的娱乐,禁止食用肉类、乳制品、鸡蛋和糖。斋戒期之前是节日或食肉节。这个节日时间也不短,每年大约174天到190天不等。 二、俄罗斯菜肴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菜油脂较大。 由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严寒,人们需要较多的热能,所以传统的俄式菜油脂较大,许多菜做完后要浇上少量黄油,部分汤菜上面也有浮油。这种烧菜的方式一直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逐渐改变,俄式菜也逐渐趋于清淡,但是有一些非常传统的菜式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 2.口味浓厚。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杨育才 2013-01-11 18:38:10 来源:《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1期 【内容提要】境外同胞政策始终是俄罗斯涉及内政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都直接地影响了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面对现实问题时的策略选择,也影响到俄罗斯国内社会发展及其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外交关系。普京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经历了限制移民和鼓励自愿移民两个阶段,一贯之的是对境外同胞的权利保护,并提出了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自治理想。 【关键词】普京时期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中图分类号】D5 【文章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721X(2008)01-0028-(06) 俄罗斯学术界习惯于将原苏联地区的俄罗斯人称为“新近邻国家的俄罗斯人(новоерусскоезарубежье)”,原苏联地区的俄罗斯人问题则被表述为“境外”俄罗斯人问题。俄官方更常使用“境外同胞”和“境外同胞问题”这样的术语。由于俄罗斯人的主体分布在俄罗斯联邦,不仅数量巨大且具有国家主体民族地位,后者对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问题”的影响举足轻重。这也符合跨界民族问题的一般规律,“凡跨界一方成为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所产生的问题远比双边均非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问题要多,危险性也大得多。”[3]俄罗斯政府对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问题的态度主要通过其“境外同胞政策”表现出来。普京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与俄罗斯国内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普京第一任内,鉴于1990年代移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排外主义思想的影响,俄当局加强了反非法移民和限制移民措施。在普京第二任期,境外同胞政策再次出现变化,俄开始

根据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推行新一轮鼓励“自愿移民”的政策。作为对俄国离散族群的长远发展蓝图,普京提出了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自治理想。 一、反非法移民与限制移民 上个世纪90年代,昔日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多民族的共同家园苏联一朝分崩离析,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形势,也引发了新独立国家的俄罗斯人的认同危机,大批俄罗斯人开始向俄回归。从1991到1994年四年间,仅从独联体国家移入俄联邦的人数就高达360万。[4]1992—1996年间,在俄罗斯取得“难民”和“被迫移民”地位的人数超过120万,实际上想取得这一地位的人更多。[4] 除了移民回归,1990年代的俄罗斯还在不断迎来越来越多的全球化时代的劳务移民,带来一些诸如资源紧张、社会治安混乱之类的问题,加上国内移民也主要流向这些地区,使欧俄部分的城市俄罗斯人感受到较大的竞争压力。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由此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普京执政初期俄罗斯社会弥漫着一种严重的民族排外情绪,而主因正是持续数年的回归移民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及各种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紧张度。特别是非俄罗斯人进入俄劳动力市场更容易引发并激化一系列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诱发了新俄罗斯民族主义。俄罗斯人的怨怒反过来催生出大量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暴力排外事件频频发生。正如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指出的,“由于俄国的欧洲部分出现了人口老化和实际数量下降的趋势,苏联不得不日益依赖于非欧洲人……在工业上俄罗斯人要么必须使亚洲工人进入这块欧洲的心脏地带--这将会引起憎恨外国人的俄罗斯人的强烈反对。”[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外来劳务移民“已经成为俄罗斯现实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由于移民检查的程序严格,国家经济中灰色经济成份大,连同警察腐败等因素的影响,存

论普京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种人品、能力、情感的综合体现,有这样魅力的人大都能口吐莲花、妙笔生花,你和他相处时间长了会对他产生一种认同、信服和崇拜,这样的人是人中的蛟龙,他的智商和情商都是一流的,知道怎样为官,更懂得怎样为人,假如你和他相处不需提防,不怕穿小鞋,他有睿智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你的小肚鸡肠他能宽容,你的虚情假意他洞察入微,使你不能、不敢、不想对他有二心,这样的人你可托付一切!你和他不在距离的远近,而在心的靠近。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懂得自尊、懂得尊重,就会有这种魅力。 素以冷峻、理性著称的俄罗斯国家领导人普京有其独特风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在他上任之初,俄罗斯的前景还是一片黯淡。它背负庞大的外债,外汇储备消耗殆尽。然而现在,俄罗斯已经在众多经济高速发展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其大国形象也基本重塑完毕。普京执政体现出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精神,淡化“主义”色彩,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俄罗斯现实为坐标,对各种思想兼收并蓄。以“振兴俄罗斯为最高目标”,首要解决“横向摆脱财团寡头影响,纵向理顺中央地方关系,全面建立正常市场经济秩序”。为维护俄罗斯的统一,恢复中央的权威,普京首先发兵车臣,打击恐怖主义、分离势力和极端分子,同时结束地方势力各自为政的局面,削弱地方政治势力,确保政令畅通。在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按照俄罗斯宪法规定于5月7日辞去总统职务。2008年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普京担任政府总理的提名。 若干年前,布什在与普京会晤后流露出对后者的好感,他说:“我直视他的双目,能够看到他的灵魂……”而在2007年,布什终于承认自己失误了:“他计谋多端,不愿透露任何信息。”不仅是布什,在许多西方记者看来,治大

近代俄罗斯的历史发展特点

近代以来的俄罗斯逐步从一个边缘化的国家变成一个地域广阔、军事强大、政治高度专制的封建国家,起对欧洲近代政治、国际关系等都有重大影响。本专题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特征:国家理论和国家政策居中心地位是近代俄罗斯的国家特征。国家理论为东正教、沙皇专制制度和国民一致性。三者的美妙的结合是俄罗斯发展和力量的源泉。它使俄罗斯长期处于自然的合理的状态,没有任何动荡。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争夺出海口成为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主要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这是彼得大帝时期为俄罗斯定下的国策,被历代沙皇继承,包括斯大林。 2、同一性:俄罗斯帝国的同一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信仰的同一性,东正教自传入俄国后,基本没有多大的变革。第二是经济同一性,俄罗斯的经济尤其是帝国主义阶段,有两个大特点,一个是高度的垄断,另一个是严重依赖沙皇的优惠政策和外来的投资。第三就是政治同一性,这是经过长期考验的俄罗斯政治制度。 3、地区特征:近代以来俄罗斯的地区特征可包括本部的地区特征和非俄罗斯的地区特征。总体上,俄罗斯本部与西部边区比,相对落后,在俄罗斯本部,也只有少数几个地区比较先进。非俄罗斯本部的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波兰和乌克兰。此外,白俄罗斯、立陶宛在许多方面都比俄罗斯本部发达。 参考文献 1、改良的命运——俄国地方自治改革史,邵丽英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戴桂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俄国东部移民开发问题研究,王晓菊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和俄国、中国社会性质转变时期的经济思想,蒋自强、张旭、王如芳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论近代俄罗斯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祝政宏,世界历史,2004/05 6、彼得一世时期的俄中交往对俄国的影响,赵相群,甘肃农业,2006/10 7、俄罗斯西化历史的反思,焦统骞,欧洲,1995/06 8、俄日两国近代化的历史启示,张广翔,长白学刊,1996/01 9、俄罗斯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主义,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 10、略论新疆俄罗斯族的形成,江梅,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01 11、中、日、俄3国文化近代转型比较,雷丽平,东北亚论坛,2004/04 12、16—19世纪西伯利亚地区英国人活动探微, 王继庆, 西伯利亚研究, 2002/02

俄罗斯真相 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真相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灾难” 北京时间3月22日上午消息,对于俄罗斯及乌克兰最近几周的混乱局势,经济学家们通过调低经济预期作为对此混乱局势的反应。以下五张图表显示出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是怎样的一场“灾难”。 图表1显示,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们目前对俄罗斯2014年消费物价上涨(即通胀率)的预期高于几个月之前的预期值,而目前对俄罗斯GDP增长及经常项目盈余的预期则有所降低。俄罗斯最近对乌克兰的入侵也导致俄罗斯本国金融市场混乱及资本外流,这两个因素使得俄罗斯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

图表2显示,美元对俄罗斯卢布汇率近期大幅上涨,即近期卢布大幅贬值。虽然对于俄罗斯经济来说,卢布贬值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汇率的波动与俄罗斯近期股市大跌及借款成本大幅上升的走势相关联。

图表3显示,俄罗斯股市近期出现大幅下跌。

图表4显示,俄罗斯借款成本近期出现大幅上升。所有这些市场混乱因素使得俄罗斯央行在3月6日上调了基准短期政策利率,即便晚些时候利率可能降低,但俄罗斯央行此次升息举动仍然被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严重不利因素。赫尔辛基Danske Bank经济学家及策略师弗拉基米尔(Vladimir Miklashevsky)表示:“俄罗斯央行此次升息导致个人消费大幅削减、固定投资持续下降,并且使得俄罗斯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加大,严重损害俄罗斯经济增长。我们将俄罗斯2014年GDP增长率的预期从之前的2.6%下调至1%,考虑到如此不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我们甚至认为新的预期值也可能太过乐观。” 图表5显示,近几个季度以来,俄罗斯资本外流加速,并且俄罗斯经常项目盈余已不再足以弥补资本外流,成为卢布走软的结构性驱动因素。虽然图表中未包括2014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但考虑到近期的市场混乱形势,俄罗斯资本外流很可能更明显。俄罗斯央行原本希望通过加息以稳定金融市场及抑制资本外流,但并没有很成功地实现目标。另外,标准普尔近日将其对俄罗斯BBB主权评级展位从“稳定”下调至“负面”。花旗集团近期也将其对俄罗斯2014年GDP增长率预期值从2.6%下调至1.0%。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朱晓姝 2011-03-05 14:44:38 来源:《当代世界》2005年第4期 普京自2004年3月连任以来,为进一步强化总统权威,构筑具有俄式特点的政治体制,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依靠较高的民意支持率和连任后较大的施政自主性,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效果显著。但是,由于改革刚刚起步,且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俄要建立真正高效、顺畅的国家权力体系任重而道远。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组国家权力体系 普京连任以来,本着加速发展、权威治国的理念,着力整顿权力秩序,并以别斯兰人质事件为契机,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基本理顺了总统、政府、议会、政党的关系。近一年来,普京在推进政治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大力扶植统一俄罗斯党并改组政府,基本确立以总统为核心、府院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政体构架。普京吸取叶利钦时期府院相争内耗激烈、国家政权机构运转受到严重干扰的教训,开始运用扶嫡遏异己手段,拉统俄、压俄共,在2003年底杜马选举中,动用行政资源助统俄参选获胜,夺取杜马主导权,从而建立总统对议会的有效控制。之后,普京在大选前后大幅改组政府,任命与自己有相同执政理念的弗拉德科夫为政府总理,组建以强力集团为班底的听命于己的“技术型小政府”,从而建立总统对政府的绝对控制权。从此,俄政坛以总统为绝对权威的“三驾马车”得以按普京意愿有效行驶和运转。

(二)改变联邦主体行政长官选举办法,强化国家垂直权力体系。针对原有的国家垂直管理体系结构松散且运作不力,总统派驻七大联邦区全权代表没能发挥实际作用,地方利益集团利用州长选举营私舞弊等漏洞。普京提出将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由直接选举产生改由国家元首提名,经该联邦主体立法会议批准产生。在去年12月3日杜马通过的政治体制改革法案中规定,总统在联邦主体行政长官任期届满35天前提出候选人,地方议会应在14天内予以批准如果地方议会三次否决总统提名,则总统有权解散地方议会。此举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减少了其与联邦中央抗衡的本钱,强化了以总统为筷合的垂直权力体系,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地方议会的权力,使地方领导人对本地区发展负起更大责任,并把本地区发展同国家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联邦制的发展。 (三)消肿、反腐、打寡,力图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权体系。普京连任伊始,开始大力精简政府机构,裁减冗员。他先改组政府,后又大刀阔斧精简总统办公厅,初步划清政府各部门权限、简化政府职能,提高执政效率。普京还以严惩官僚腐败为重点,采用加强反腐立法、建立专门反腐机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高薪养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全社会营造反腐氛围等多种举措遏制腐败势头,使反腐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此外,普京继续对寡头穷追猛打。去年再度以偷税、逃税等罪名,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旗下的尤科斯公司提出起诉,最近又对该公司最大子公司的股份进行拍卖,名正言顺地将其收归国有,把这个不可一世的石油帝国置于濒临破产的境地。坐拥75亿美元的俄第二大富翁阿布拉莫维奇也因“严重违反金融政策”被迫辞去楚科奇自治州行政长官一职。 (四)改变国家杜马选举方式,修改政府法和政党法,提升政党作用,加强政党制度建设。普京深知,政党是公民利益代言人,俄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离不开政党的作用与影响。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普京以此为契机,在提升政党作用、推动政党建设方面连出“三板斧”,先是取消杜马单席位选区制,将原

俄罗斯著名人物(普京)

俄罗斯著名人物 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王统帅有苏沃洛夫作家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 艺术家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 .列维坦列宾 苏联领导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梅德韦杰夫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热点新闻 01:01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反对派集会和平结束 00:56圣彼得堡800人举行未获准集会警方逮捕70人 00:41普罗霍罗夫在反对派集会上称欠选民的人情 00:05莫斯科警方:超1.4万人参加普希金广场举行的集会 00:01俄警方在莫斯科市中心抓获利莫诺夫及其约50名支持者 23:56莫斯科警方在市中心抓捕参与非法集会的反对派人士 23:45俄中选委统计100%选票普京得票率63.6% 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市。 1975年毕业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分配到国家安全机关工作。 1985年至1990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作。 自1990年起--任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国际问题助理,然后任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顾问。1991年6月--圣彼得堡市政府外事委员会主席,自1994年同时兼任圣彼得堡市政府第一副主席。1996年8月--俄罗斯联邦总统事务局副局长。 1997年3月--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监察总局局长。 1998年7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自1999年3月起同时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1999年8月--俄罗斯联邦政府主席(总理)。 1999年12月31日--俄罗斯联邦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2000年5 月7日就职。 2004年3月14日,再次当选。

在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按照俄罗斯宪法规定于5月7日辞去总统职务。 2008年5月7日起--“统一俄罗斯党”主席。 2008年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普京担任政府总理的提名。 弗拉基米尔·普京拥有经济学副博士学位,精通德语和英语。 已婚,妻子是柳德米拉·亚历山大罗芙娜·普京娜,育有两个女儿:玛丽亚(生于1985年)和卡捷琳娜(生于1986年)。 普京的经典语录 热点新闻 01:01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反对派集会和平结束 00:56圣彼得堡800人举行未获准集会警方逮捕70人 00:41普罗霍罗夫在反对派集会上称欠选民的人情 00:05莫斯科警方:超1.4万人参加普希金广场举行的集会 00:01俄警方在莫斯科市中心抓获利莫诺夫及其约50名支持者 23:56莫斯科警方在市中心抓捕参与非法集会的反对派人士 23:45俄中选委统计100%选票普京得票率63.6% 俄罗斯第二任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5月7日已经离任。在他领导国家的八年时间里,他的许多经典言论已经进入现代俄罗斯口语,成为俄罗斯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流行语。而通晓多门外语、口才出众的普京,也经常引用成语和俄罗斯民间谚语。 "拉到茅房里毙了" --"俄罗斯战斗机现在和将来就是要专门打击车臣恐怖分子营地,不管恐怖分子跑到哪里,都要继续下去......我们要到处跟着恐怖分子,在机场,那就在机场。那么,很对不起,要是在厕所里抓到,那就拉到茅房里毙了,说到底是吧。就这样了,这个问题就这么定了。"(1999年9月份,普京视察车臣前线,当时任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 "沉了" --2000年9月,当美国CNN电视台记者向普京提问,询问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出什么事了,普京做出了简短的回答:"它沉了"。 "会下雪的" --"在岸上你们可以享受明媚春光,这时候在山上还是冬天呢。六个星期还是七个星期以前,我在那儿滑过雪,而且我知道,真正的降雪是有保障的。"(2007年7月,普京在危地马拉游说国际奥委会投票支持索契举办2014年冬奥会时的讲话) "木帆船上的划桨奴隶"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以石油为主的资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 ■俄罗斯资源产业产值约占俄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54%的年收入预算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左右 ■资源出口大约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68%,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及资源化工产品,占矿产品的74%,以矿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是俄罗斯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巨大■俄资源领域的投资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5%。由于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资源,国际资源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整体状况有直接影响■中俄作为世界资源大国,尚不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为资源经济服务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以2008年四季度为例,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挫70%至50美元以下,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锐减,其财政余额亦出现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彭博共计预计俄罗斯2009年GDP增速从2007~2008的6~8%缩减至-0.7%,2010年有可能出现适度恢复 中俄两国合作领域 监管合作 ■在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审慎监管,建立中俄监管沟通的长效机制 ■长期保持中俄监管层面及时有效的金融信息交流 ■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中俄监管层合作加强跨境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 机构合作 ■机构间定期协商沟通,加强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 ■中俄两国机构在完善其内部建设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信息公开,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手方的信用风险 ■建立完善两国信用评估体系,本着诚实互信的原则,中俄机构间可相互授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中俄两国机构可联手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机构对投资者的认知度 研究项目合作 ■中俄两国定期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为两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俄罗斯经济特点,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 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2007年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GDP增长率大约在7.2-7.4%。 外贸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7年俄罗斯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口总额再攀新高,其次是进口增速,有逼近出口增速之势。进口增速高的原因在于,一是俄罗斯政府降低了高科技设备的进口税,促进了进口增长;二是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此同时,卢布升值,使外国产品竞争力增强,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加速增长。 俄罗斯政府在2007年里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产业部门,如石油、天然气的控制和监督。政府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的性质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的性质 希勒尔?蒂克廷译者彭晓宇 2012-10-20 20:55:13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京)2007年7期作者简介:希勒尔?蒂克廷,英 译者:彭晓宇 彭晓宇,中共中央编译局。 内容提要:英国《反潮流》杂志2007年3—4月号刊登了《社会主义理论批评杂志》编辑、苏联和后苏联政治经济方面的资深专家希勒尔?蒂克廷题为《关于俄罗斯的头条新闻的背后》的文章,对俄罗斯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进行了背景分析,认为普京上台后面临严峻局面:大多数居民不满、国家面临分裂和解体、外资和寡头控制俄国,他于是别无选择,改变了叶利钦的许多政策,他代表的是俄国内想保持可持续统治的一批精英,包括强力部门和受到新自由主义削弱的制造业部门的精英,他们力图重新控制资源部门和军工部门并投资工业部门以建立经济基础。但是他们至今并没有找到一个使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会给俄带来长期稳定。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俄罗斯和前苏联的新闻已经越来越耸人听闻了。起初媒体报道其国内压制增加,同时对言论自由的审查和约束变得更加严格,后来就是一些银行家和一位《福布斯》杂志的记者保罗?克列普尼克夫遭暗杀,最近一位克格勃的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在伦敦被公然杀死,著名的批评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

娅也被暗杀。 本文试图把这些事件放在一个背景中考察,并会说明,这些令人恐慌的头条新闻大都与资产阶级的布什当局和一些部门力图保持一个类似冷战的气氛的需要有关。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者的角度看,形势对工人阶级和其余人来说仍然不利。 背景:市场的失败 苏联的统治集团为了在资产阶级制度内建立自己的统治,搞垮了苏联。这包括解散中央计划机构,代之以市场和私人所有权。在把前精英阶层转变为所有者阶层方面,这一逆转过程是成功的,但不是平稳的。 不论从提高生活水平,还是从迈向资本主义的角度看,市场在前苏联地区都是失败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一直低于1986年的水平。就业体系从全部就业恶化到大量失业和半失业。旧知识分子中的许多人、大多数领养老金的人和相当数量的妇女沦为贫民。 少数在自然资源工业领域的工人相对富裕,而大多数工人的生活水平低于转向市场之前。尽管国有财产大多已经被私有化了,而市场经济并没有建立。价值规律不起作用,部分经济仍然在旧体制下运作,许多工人(尽管不是大多数)工作却一无所获,或几乎一无所获。除了国际贸易的商品,大多数商品的定价仍然是不规范的。 市场不占主导权在政治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最富有的人,霍多尔科夫斯基试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严重下降,经历了长期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但是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它幅员辽阔,资源丰富,2000年普京当政,使俄罗斯逐步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在当今世界中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存在下来的主要国家继承了前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 在经济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6.23%的国土,52%的人口,50%以上的自然资源,60%以上的综合经济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居世界首位。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资源完全自给的国家。俄罗斯自然资源总价值约为300万亿美元。(据俄学者披露,美国已探明自然资源储量价值10万亿美元;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为2.5万亿美元) 在政治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政治大国地位,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接替了前苏联建立的与140多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将前苏所有驻外机构改为俄罗斯外交机构,继承了前苏联签订的1.6万多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条约。 在军事上,俄罗斯获得前苏联75%的军队,80%的战略核力量,50%的武器装备,70%的军工生产企业。在前苏联13个军区中,俄罗斯控制和接管了8个半军区。 在普京上任之前,经过前几任总统的努力,俄罗斯已实现市场主

体多元化,市场价格全面放开,基本实现企业经济活动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的国家垄断已经废除,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各项经济制度如产权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银行体系、社会分配制度等均已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重新构建,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已经转换。 但俄罗斯市场经济还只是初始形态,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完善,市场机制未能有效运转,市场秩序不健全,经济体制尚存缺陷。 普京选为总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第一任期的经济政策是: 提出“强国富民”思想,使政府工作中心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转变。 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渐进地、逐步地、审慎地进行改革。 干预和规范市场经济运行。强调政府领导和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强调国家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引导经济结构合理化。 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 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重组银行系统,改善经营,优化银行资产质量,加强央行监管职能。 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为出口提供担保,抵制国际市场的歧视行为,争取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普京大帝, 一个人类已经无法阻止的男人!

普京大帝, 一个人类已经无法阻止的男人! 3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热点图集弗拉基米尔·弗拉 基米罗维奇·普京,叶利钦之后俄罗斯第2、4任总统。曾任职统一俄罗斯主席、俄白联盟部长会议主席,梅德韦杰夫任职期间担任俄罗斯总理。因为其强硬的政治和军事手段以及俄罗斯全民的疯狂追捧,世界人民的认可,故有普京大帝之称。在外交方面,普京试图恢复俄罗斯在苏联时代的超级大国地位,并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2007年慕尼黑会议上, 普京指责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专横,并声称美国在国际事务上“毫不遮掩地使用强权”。此外普京还说:“没有人会感到安全。没有人会认为国际法是一堵能保护他们的墙。美国的政策正在激发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普京指出,理想的世界秩序应是“一个公正、民主的世界秩序,它能保证所有人的安全与财富,而非独少数人的。”他在铀开发控制和防止太空军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月,普京在采访中说,俄罗斯主张民主多极化的世界秩序,且支持巩固国际法系统。普京在俄罗斯国内几乎变成了人民的偶像式人物,变成了年轻人心目中的“变形金刚”符合各种人的胃口和嗜好。普京作 为“007”式的传奇人物,已经开始被拍摄成惊险的侦探片,神勇无敌,所向披靡。一项民调显示,截止到2007年11月,普京的支持率高达84%,在各国领导人支持率中位列世界第

一。他的支持率在1999年8月只有31%,但11月时已达80%,从那以后再没有跌过65%。分析人士认为,普京的高支持率主要来源于他任期内民生的显著提高和俄罗斯重获世界发言权的事实。普京就克里米亚独立并加入俄罗斯演讲普京获高支持率的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经历了苏联解体后,对西方国家感到极大的失望,因此他们不再相信亲西方的民主派政治家,而这些人在普京任内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压。在俄国主要电视台内很少能看到普京反对者。

苏联经济历程

苏联的发展历程 一、俄国十月革命 1. 背景 (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 (2)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两个政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3)1917 年4 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欢迎。2.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时间:1917年11月7日 (3)领导人:列宁 (4)地点:彼得格勒 (5)结果:取得了胜利 3.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意义: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前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措施: (1)1919年,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 (3)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4)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到1921年引起严重的国内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具体分析起来,不同措施的性质和作用不尽相同。比如,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一切生活必须品均需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等,无疑是保证自卫战争胜利所必须的,具有明显的战时性,并在保证胜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而另一些措施,如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等,并不是进行自卫战争所绝对必须的。实际上,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而采取的,因而具有“非常共产主义”性质。这些措施,由于超越了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破坏的严重后果。到1921年春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二)前苏联新经济政策 1.简述: 为了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的危机,苏俄于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税率的粮食税。随后又在经济领域颁布了一系列措施,这些统称为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于1924年斯大林开始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改革结束。

总爱迟到的普京如何当上俄罗斯总统

总爱迟到的普京如何当上俄罗斯总统1994年以前,叶利钦听说圣彼德堡市长恰布索克有一位 精明强干、勤于政务、忠诚可信的副手。但这位年轻副手的最大特点是:不论什么场合他总是不遵守时间,经常迟到。他就是富有个性的普京。 1994年10月的一天早晨,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叶利钦接待完到访的英国女皇,应列宁格勒州州长的邀请,参观圣彼德堡市的一个狩猎场。圣彼德堡市陪同的地方官员并不多,但一位个子不高、身穿迷彩服、手持猎枪、一副军人仪态的人引起了叶利钦的注意。那人拿枪的姿势与人不同:自信、坚决。叶利钦悄悄询问身边的礼宾局局长:“此人是谁?”“他是市政府第一副市长弗拉基米尔〃普京。”“哦,记得,听说过。”叶利钦马上就想起普京了。 中午,叶利钦没有回去用餐,而是在林中支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准备边吃午饭边谈工作。一个多小时过后,突然发生了一件谁也料想不到的事:一头野猪从山坡丛林突然跑出来,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这头野猪腰圆体大,双眼冒着逼人的凶光,众人惊慌失措。当时,叶利钦的眼镜掉到了桌子下面,随行的十几个人纷纷钻到桌子下面找眼镜,只有普京和叶利钦的随行保镖反映最快,两人一齐举枪,只听“砰、砰”两声枪响,野猪应声到下。后来检查证明,击中野猪心脏的,正是“总慢半拍总爱迟到”的普京,是普京打死了野猪。大家再次坐下来,频频为普京这位狩猎高手举杯。这次狩猎场遇险,更加深了叶利钦对普京的印象。叶利钦对普京第一次直接接触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深刻认识:他是一位“刚强的、不妥协的人才”。叶利钦当时就得出结论:莫斯科需要这样的人。因此,从1996年8月起,普京在叶利钦的计划下,先后担任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安全局局长、总理,总统。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当前世界也经济大国,对世界政治、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金砖国家”的之一的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之一。今年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14769亿美元。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0年各国GDP排名中,俄罗斯排名第十,而相对于其亿的人口来说,其10521美元的平均GDP就比像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实力雄厚但人口也相对较多的其他发展中大国要有优势,排名世界第54位。在原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下,俄罗斯经济长期与国际能源市场密切挂钩。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几乎成为俄罗斯经济的“命根”。俄罗斯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往往与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为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能源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与不可预见性也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俄罗斯一波三折的经济发展进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叶利钦从西方经济学那里,引进了“休克疗法”,价格放开、卢布自由兑换和经济私有化,进行了一场激进的经济改革,希望借此跨入市场经济轨道,跻身西方发达国家之列。不料事与愿违,俄罗斯经济非但没有起色,反倒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不顾国情盲目改革,使俄罗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休克疗法的对于俄罗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经济连年萧条,物资匮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到了1997年,俄罗斯的经济似乎有了转机,但1997到199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沉重的打击了俄罗斯刚刚复苏的经济形势。 普京接掌政权后,俄罗斯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朝着国富民富的目标大步前进,其发展变化令全世界惊叹。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带领下迎来了一个为期10年的春天。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人的工资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2007年俄罗斯的宏观经济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俄罗斯业已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到近7年来的最高水准,据俄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俄多项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十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 2万卢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之间。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而对比一

俄罗斯经济追赶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一)

俄罗斯经济追赶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一) 内容提要:现代俄罗斯的崛起开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三百多年起伏跌宕的历史过程中,俄几次崛起,几次中落。贯穿在俄历史中的主题只有一个——赶超。俄每一次的中落和崛起都是二次制度变迁的过程,而制度的转型只是追寻强国梦想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本文借鉴了青木昌彦的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试图对俄罗斯的经济追赶和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进行解读。 关键词:经济追赶,制度变迁,俄罗斯 纵观俄罗斯的历史,追赶贯穿了其整个发展过程。从摆脱蒙古统治之后,数个世纪被压迫的经历转化为俄罗斯不可遏制的王朝政治野心,持续的领土扩张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救世主义情绪和对地缘安全空间的极度渴望。为了这个目的,俄罗斯在国家发展战略上采取了一种有别于同时代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 我们把俄罗斯的经济追赶进程划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工业化时期,分为十月革命前的经济追赶阶段和苏联体制下的经济追赶阶段;另一个是后工业化时代,这个阶段开始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以苏联解体为界,也就是改革阶段和转轨阶段。 一、工业化时期的经济追赶和制度变迁 从彼得一世开始,俄罗斯采取了军事优先的国家追赶战略,这其中包括:军事体制、军事技术和军事工业,也就是以提高国家军事力量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的这些政策和措施也同当时国际竞争格局

中硬权力优先的大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历史证明,俄罗斯的这种战略的确是卓有成效的。当时俄罗斯对外扩张正处于上升期,随着1793年与1795年的瓜分波兰,俄罗斯帝国的西部边界达到了近代的最远点。在之后近百年的时间里。对整个欧洲来说俄罗斯的军事威慑始终挥之不去。但俄罗斯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彼得大帝这种片面的现代化努力终究难以保证国家长久健康成长。 十月革命前,随着工业革命和近代工业的发展,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表现优异,并取得了国际竞争的优势。而那些因循守旧的传统强国或丧失传统的地位,或发生激烈的国内变革,导致外部干涉。所有这些都对俄国内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影响。在国内外这种形势下,一方面为了发展经济以挽救日趋衰落的专制制度,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国力,以便参与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沙皇政府不断地推出各种学习西方的社会改良措施,主要在技术和经济领域,其目的仍在于巩固传统的政治体制。 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与西欧各国,甚至与德意志地区相比也显得过于缓慢。不仅农业中广泛存在着强制劳动,直至1860年俄罗斯的工业部门中强制劳动还占到40%以上的比例。在俄罗斯出现了企业主宁愿把军警请到生产车间来维持生产秩序,也不愿意进行技术改造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怪事。但不可否认,俄罗斯的社会经济也在取得进展,而政治制度却没有得到改造。经济实力的增强进一步强化了传统的政治架构,导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借鉴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让世界惊叹金砖国家原指“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2010年南非也加入进来,成为“金砖五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金砖国家在许多国际地区问题上看法接近,近几年经济增长都比较快,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都具有重要影响。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9.7%,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4%,在面积、人口、资源、市场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金砖国家经济状况经济增长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可谓让世界惊叹。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30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年均增长近10%的历史奇迹;印度经济近几年也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巴西近年也摆脱经济停滞逐步走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而俄罗斯被称为正在崛起的大国。2009年在全球经济出现近2%负增长的情况下,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仍然实现了9.1%和7.7%的高速增长。从全球增长态势看,金砖国家经济实力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也逐渐降低。那么作为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金砖国家俄罗斯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对我国发展经济又有哪些借鉴呢? 我们知道,伴随着休克疗法、经融危机、债务经济和寡头集团以及而后的宏观调控加强、能源出口扩大、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等,俄罗斯经济逐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复苏发展阶段。俄罗斯自普京总统执政以来,政治局势日渐稳定,经济改革步伐加快,在国际反恐斗争激烈之际,全球经济一片低落之时,俄罗斯经济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呈现出一些值得世人关注的新特点:农轻重比例失衡现象依然存在,但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大企业逐步得到改造,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国家科技实力得到巩固,应用技术开发不断加强;能源开发的潜力巨大,力争掌握世界经济命脉;对外贸易仍有瓶颈,但融入世界市场步伐正在加快;投资环境逐步好转,有利于实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宏大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