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及进展

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及进展

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及进展
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及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吴英, 任辉, Wu Ying, Ren Hui

作者单位:吴英,Wu Ying(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400038), 任辉,Ren Hui(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系,400038)

刊名:

全科护理

英文刊名:CHINESE GENERAL NURSING

年,卷(期):2010,08(32)

参考文献(44条)

1.于晓松.孙宝志.王威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的探索与改革 2000(5)

2.周厚秀.朱京慈对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期望的研究 2006(4)

3.罗先武.姜小鹰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的建立与论证 2006(25)

4.Cowin LS.Hengstberger-Sims C.Eagar SC Competency mrasurements:testing convergent validity for two measures 2008(3)

https://www.doczj.com/doc/1c17693244.html,A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A national framework 2008

6.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2000

7.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2004(3)

8.王侠.于兰贞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 2007(7)

9.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A vision of baccalaureate and 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The next decade 1999(1)

10.Lenburg CB The 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 applied to nursing case management systems 1999

11.李巍护理核心能力的提高应从护生教育开始 2007(6)

12.叶旭春.姜安丽护理临床决策的内涵及其启示 2003(5)

13.杨朔眉护理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2(3)

14.朱源源.李南.孙水英概念图教学法在培养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应用研究 2009(21)

15.林毅.姜安丽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 2004(11)

16.林平.吕冬梅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加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2002(3)

17.Hughes KK.Young W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sk complexity and decision-making consistency 1990(3)

18.Shin KR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skills among senior nursing student s in associate and baccalaureate programmes in Korea 1998(2)

19.李晓松人际沟通 1999

20.Levinson W Physician -patient communication:A key to malpractice prevention 1994(20)

21.罗碧华.曹和安本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2009(5)

22.Rosenstein AH Nurse physician relationship:Impact on nurse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2002(6)

23.Mc Devitt B Learner autonomy and the need for learner training 1997(9)

24.马庆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课程改革 1993(4)

25.王志红.徐燕.郭璐璐谈加强对护理本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2(4)

26.郭燕红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形式 2004(1)

27.闫浩江.况成云.王明华.李涛.惠震地方医学高校医学实习生核心能力培养及其实践 2006(3)

28.许少英论护理专业本科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2007(10)

29.赵燕平.张小平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培养护生9种核心能力的探讨 2007(2A)

30.成静.崔炎临床实践教学中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2008

31.王庆梅.黎宁临床情景模拟培训对实习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 2009(14)

32.王磊.王斌全.商临萍NLP培训法在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008

33.汪健.沈宁护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 2004(5)

34.顾志华案例学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2009(2)

35.朱秋沛浅谈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2005(19)

36.梁杏波临床护理带教中注重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2006(1)

37.马怡婷三种提高自学能力的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整合应用 2009(6)

38.鞠永熙.孙峰护理教育中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2009(7)

39.Lenburg B The frame work,concepts and methods of the 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COPA) model 1999(9)

40.刘明.殷磊.马敏燕.罗少霞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 2008(3)

41.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陈满辉.白洪海.李守国.李继平.蔡芸芳.王君俏.殷磊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 2004(9)

42.叶旭春.姜安丽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决策能力测量工具的研制 2005(4)

43.杨芳宇.沈宁.李占江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量表的初步研制 2003

44.林毅.姜安丽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的研制 2004(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c17693244.html,/Periodical_jths201032062.aspx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除了会对护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会给护理人员本身带来负面影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对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护理人员的合理管理在满足卫生服务多元化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由于我国经济整体水平较低和整个护理事业发展的相对落后,我国现在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并不合理。现将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情况和原因 1.1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我国现行的护理人员编制仍是根据1978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 中有关规定确定的,要求医护比例1 :KG-*2]2,病床与病房护士比例为

1 [KG-*2]0.4。据2004年资料统计,在医护比方面,全国平均只有1 [KG-*2]0.68,而全球的医护比例已经达到 1 [KG-*2]2.698,亚洲的平均比例为1 [KG-*2]2.019,台湾地区1 [KG-*2]3.27 :2]。护理人员的不足,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造成护士排班、各种应急情况的发生难以管理和解决。 1.2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深化,护理内涵不断拓展。随着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护士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和社会,社区以及家庭都要取得联系和对全面情况的了解,以对患者实施整体的全面的护理,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这些都需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直接护理项目及间接护理项目都增多 [3 ],护理人力相对不足。 1.3护理人员的流失严重护理工作辛苦且责任重大,却待遇低;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律;晋升难,前途无望等都是导致大量护理人员离开护理岗位的重要原因。此外,社会对护理事业的关注度不 高,护理编制被非护理人员占用较多。护士工作劳累、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不能体现,加速了护理人员的流失。中国已经跨入老年化社会,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由于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护理人才专业承诺低下]4],离职率高。 1.4实际床护比例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临床工作中,实际占用床位远远高于核定床位,加床多,床位周转率快等均导致护理工作量的

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

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 填表说明:本量表包括58个条目。请认真阅读每一个条目,并决定该陈述对您适用的程度或发生的频率。按照下面的频率分数在相应条目后面的空格内画“√”(0=没有能力;1=有一点能力;2=有一些能力;3=有足够的能力;4=很有能力)。您可能觉得更愿意在一个比较隐私的地方填写此表,答案没有“对”或“错”,因此请您务必尽可能真实回答每一个项目。 3 4 项目0 1 2 1 在紧急情况下,能分析和确定出首要危机。 2 促进同事间的合作与信任并坦率交换个人思想。 3 全面评估护理服务对象的身、心、社会及精神方面的健康状态。 4 需要时,表现出乐意分担他人工作负担的愿望。 5 确定患者最迫切的需求并将其纳入护理计划中 6 了解有关医疗卫生系统的新动态和信息。 7 综合分析不同来源的资料。 8 对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提供咨询。 9 合理利用先进的设施改进护理服务。 10 尊重患者或委托人的隐私权。 11 依照护理实践法律条文履行护理职责。 12 按照护理计划实施精确、安全、全面和有效的护理。 13 为满足患者的需要与健康队伍中的其他人员进行协调和合作。 14 以积极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 15 试图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16 提供多元文化护理服务。 17 用实践经验及自己的知识评判他人所提出的理论。 18 指导和帮助新入职护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19 清楚滴口头表达事实、思想观点和看法。 20 确定他人的学习需求(包括患者、家属和新入职护士) 21 根据第一和第二手资料制定护理计划。 22 做出有根据和经过良好判断的临床决定。 23 书面表达条理清楚,文字恰当。 24 认可个人或群体信仰和文化习俗的差异。 25 用多种方法查找相关研究资料。 26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 27 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人。 28 仔细检测和记录患者的病情进展。 29 对家属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30 认同他人的付出和所取得的成绩。 31 展现出个人发展方向。 32 根据他人行动适当调整个人行动。 33 在护理实践中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选择和决定的权利。

疼痛护理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疼痛护理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摘要:在医疗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导致疼痛产生,各类手术引发的疼痛不仅 让病患痛苦,更是许多术后并发症的诱因,所以如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正确管理 便成为临床上的关键问题。虽然目前临床有相应措施和药物来减轻和缓解疼痛, 但还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缺少相关疼痛管理专业知识,对于疼痛护理的态度也不够 严谨和重视,这需要临床科室对疼痛的管理问题更加重视,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促进患者健康。 关键词: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现状分析;策略建议; 普外科的患者大多数需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疼痛是机体受损后进行自 我修复的正常反应,这种生理反应不可避免,但疼痛的程度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 影响,重度疼痛患者甚至会发生休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的护理 模式中,主要针对患者的个体表现进行干预,缺乏统一、规范的护理制度,护士 缺乏足够的疼痛管理意识,在宣教方面也有所欠缺,这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存 在漏洞,难以降低疼痛程度,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这里对综合 护理管理干预模式及相关管理措施,用于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进行了 研究分析。 一、疼痛管理现状 1.疼痛治疗不充分 在现有报告中,疼痛管理较之前有较好的改善,但是疼痛症状仍未得到良好 的改善。在多个调查中显示,50%以上的病人在疾病的末期仍经历了中重度疼痛,这其中有一半左右的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但又1/3的患者由于对药物成瘾的担 忧和疼痛带来的痛苦选择了放弃治疗。并且总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科手术后 60%~70%的患者会存在未缓解疼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疼痛的治疗并不够 充分。 2.优质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 研究表明,真正成为有效的疼痛管理阻碍的是医护人员疼痛知识的缺乏,而 其中对护士的要求则更高。这是由于在近几十年来,疼痛控制转向了疼痛管理, 并且对于疼痛管理的主体由麻醉师为主题转为了护士,护士为疼痛程度的主要评 估者、止痛的主要实施者、病患与其家属的主要指导者。 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护士在疼痛知识上的缺乏最终严重影响了疼痛管理的 质量。在进行疼痛管理改进的部分试点医院中进行了疼痛知识和态度的综合性问 卷调查,所有的外科护士均参与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问卷调查的总正确率 仅为65%。 二、外科护士疼痛护理观察要点 1.疼痛时的体征:术后疼痛的患者,多出现痛苦面容,脸色不好,血压上升, 脉搏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及不安等体征。通常在麻醉清醒后出现疼痛,术后 2~6h最剧烈,24~72h逐渐减轻。如继续加重必须考虑到体内有否出血、感染、 粘连、梗阻等并发症。同时,对患者身体变化的观察不可忽视。 2.对疼痛的评估:术后疼痛有个体差异,由于各种状态和条件既复杂又相当客 观地把握疼痛的程度较难,重要的是早期发现疼痛,收集信息的能力。其一术式 不同,疼痛的程度也不同。开腹手术疼痛剧烈,浅部位手术,如疝或乳腺腺瘤切 除时疼痛较轻。其二根据术中体位,同一部位是否受压,可以预测疼痛。 3.根据清醒程度可以预测疼痛出现的时间。完全清醒时立即述说疼痛的多。

护理学的现状及发展

护理学的现状及发展 护理学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时间,尤其在近十余年来,护理专业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护理教育逐渐从中专走入大学,护理研究文章的数量和质量在提高,整体护理的护理观念在逐步深入,护理管理人员的视野逐步开阔,护理专业的范畴也在逐步扩展,循证护理的实践在兴起……等等。在护理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也对我国护理专业人员如何从知识、态度、技能方面提升专业素质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对护理专业人员的角色和技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卫生保健制度改革的需要,体现多学科多部门合作,以个案管理的形式体现护理的连续性,更新文件书写的方式。因此临床路径简洁、高效、全面,能够体现治疗和护理的共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具有较好的前景,但应与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相适应,由其是医疗保结合临床各专科的特点,应用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如强化对危重病人的监护及烧伤、显微外科、脏器移植、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等。险制的改革。随着我国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将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护理人员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护理人员将成为医生和其他保健人员平等的合作者;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护理仍是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参与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 随着护理的发展护理专业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础护理师研究并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心理治疗的需要,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提供病性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有效地配合并参与治疗、检查及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以积极的安全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结合临床各专科的特点,应用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如强化对危重病人的监护及烧伤、显微外科、脏器移植、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等。 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 护理学的发展需要护理科研的支持和推动。护理学理论的构建,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的结合成果,护理技术、方法的改进,护理设备、护理工具的改革,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等。都有赖于护理科学研究去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推进护理学的不断发展。

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

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26T11:18:19.1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作者:姜亭黄园园 [导读] 护士可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发展不同实践领域(各临床专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或不同教育层次的核心能力。 青州市人民医院 2625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临床护理专家、专科护士、护士长等相关概念的分析,厘清临床护理专家的概念,以此为基础构建临床护理专家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考核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临床护理专家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利用 Excel 2003、SPSS l3.0、AHP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厘清了临床护理专家的概念,临床护理专家是指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达到硕士或博士水平,通过相应的资格认证,利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胜任某一专科领域的临床实践、咨询指导、科室业务管理、科研等工作的专家型护理人员。2.明确了临床护理专家的工作范畴,包括:直接的临床护理服务,运用评判性思 维为复杂情况个案、重/中度高危患者等提供护理服务;对患者/家属、下级护士提供咨询指导服务,促进患者结局及护理实践改善;对护理学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进行教育教学,带领专科护理教育发展;积极参与制定本专科领域相关的标准、规范、指南等,促进护理实践、工作环境的改善,评价及指导护理服务质量改进,保障护理安全;及时发现专科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指出有价值的探索研究方向,主持和实施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等。可以看出临床护理专家的工作不仅是进行单纯的护理操作,更是对护理实践、教育、管理、科研等的综合。 【关键词】护士;护理;专业能力;概念形成 一、核心能力概念的由来及变迁 《辞海》对“核心”的解释为“中心。主要部分”。我国现有词典中还没有对“核心能力”的解释。“核心能力”这一概念由我国学者译自英语“competence”或“competency”。在美国和欧洲,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competency”和“competence”这两个词在医疗、护理等健康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于2003年在《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首次提到护理核心能力这一概念。该方案对护士职业的岗位能力进行了战略分析,明确提出护士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基本能力)为健康评估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护士职业的核心能力为掌握规范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观察能力.具备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专业方向的护理能力。该方案的提出为护理核心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国护理工作者对此慨念的关注也越来越多。2009年广东省卫生厅引编著出版的《专业护理核心能力建设指南》一书中,对专业护理核心能力定义为“不同专业、不同职级、不同岗位的护士.在担当专业性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预期角色时,为确保专业性工作任务的完成及其质量,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素质的总和。”并强调护士的核心能力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并符合执业道德规范的护理服务为前提的。 二、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及内涵指标 国际上对护理核心能力(numingco Iiecompetence)的概念界定没有统一标准o国际护士会于2003年提出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将护理核心能力定义为“护士为提供安全及合乎伦理准则的护理服务所要求的特别知识、技巧、判断力和个人特质”。此后,多个国家的护理协会.根据本国的护理实践和专业发展情况.对护理核心能力界定了不同的内涵。美国护理学院学会提出.护理核心艟力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挂术能力。盎珏拿大护理协会(CAN)c01界定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为“在所规定的实践角色和环境中,护士为保证护理安全和护理伦理的实践行为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判断力和个人特质的结合“。2004,2005年,澳大利亚护士和助产士协会(ANMC)‘l“认为,护士的饭心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和能力,是注册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础和必须具备的能力,并将核心能力分为4大要素:专业实践,评判性思维和分析、护理服务和合作、合作性和治疗性实篾。中国香港护士管理局fⅢ将其定义为“接受护理教育后注册护士(普通科)在开始执业时理应具备的必要才能,足以为公众提供安全、有效和合乎道德的护理服务”;其核心才能覆盖5个范畴:‘专业、合法爱舍乎道 德的护理工作;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管理及领导能力:研究:个人效能及专业发展”。 三、相近概念辩析 胜任力(competency)是指能将幕一工作岗位中不同缋嫂的个体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宋洪峰等认为,competence”和”competency”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学者们对胜任力在内涵界定上的区别:基于“competency”的胜任力定义强调工作中个体间绩效的差异.其立足点是不同绩效的工作者个体问的差异;基于“competence”的胜任力定义则强调能够在既定的标准或要求下完成工作.其立足点是工作本身的特征和工作绩嫂。显然,“competence”(胜任力)强调外在性与主观性;相对而青。“com petence”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本源性的脂力。应该翻译成”能力”。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能力”比“胜任力”的提法更接近于“competence”的原义。护理核心能力强调的是护理工作本身的标准或要求。以及完成工作的结果。比较而言。。核心能力”这一概念显然更符合在护理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辞海》将“能力”解释为“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插动所必需的心理待征”。能力(ability)或才能(capacity)是胜任力(competency)的前提条件。比较而言.核心能力(competence)更强调个体深层次的潜在特质和工作属性;胜任力(competency)针对敏烈是个体竞或工作的绩效情况和竞争结果。 《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也可解释为个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素养指人的修习涵养.是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的词语。显然.这两个概念更为强调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与工作绩效关系不大。 四、总结讨论 国内外学者对护理核心能力(nursing competence)的不同诠释。有助于全方位地理解其内涵。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护理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和标准的要求存在差异.但也体现了一些共同点.即都强调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判断力、负责任的态度和价值观”对护士的重要性,并一致认为法律和伦理实践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在综合众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护理核心能力可定义为,在规定的实

中国企业组织结构现行状况分析

中国企业组织结构现行状况分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企业层出不穷,而企业组织结构也各有特点。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以求有效、合理地把组织成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协同努力。组织结构是企业资源和权力分配的载体,它在人的能动行为下,通过信息传递,承载着企业的业务流动,推动或者阻碍企业使命的进程。由于组织结构在企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企业所有战略意义上的变革,都必须首先在组织结构上开始。因此可以看出,组织结构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 直线制 是一种最早也是最简单的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企业各级行政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下属部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各级主管负责人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厂部不另设职能机构(可设职能人员协助主管人工作),一切基本上都由行政主管自己执行。的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缺点是:它要求行政负责人通晓多种知识和技能,亲自处理各种业务。这在业务比较复杂、企业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把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到最高主管一人身上,显然是难以胜任的。因此,直线制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的企业,对生产技术和比较复杂的企业并不适宜。 职能制 ,是各级行政单位除主管负责人外,还相应地设立一些职能机构。如在厂长下面设立职能机构和人员,协助厂长从事工作。这种结构要求行政主管把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力交给相关的职能机构,各职能机构就有权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向下级行政单位发号施令。因此,下级行政负责人除了接受上级行政主管人指挥外,还必须接受上级各职能机构的领导。职能制的优点是能适应现代化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管理工作比较精细的特点;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减轻直线领导人员的工作负担.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妨碍了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了多头领导;不利于建

手术前皮肤准备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手术前皮肤准备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术后伤口感染是外科常见的并发症,正确有效的术前备皮操作有助于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外科手术前不同备皮方法及时机与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就备皮方法、备皮工具、备皮时机及备皮范围的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备皮;手术时机;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术前皮肤准备成为术前常规护理措施之一,其目的是去除手术区域毛发、污垢和表面携带的细菌。传统的备皮方法是用肥皂水和滑石粉润滑后用安全剃刀剃去手术区域毛发,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对术前备皮方法、工具、时机的选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1 术前常用备皮方法的评价 外科术前备皮大体分为剃毛备皮法及不剃毛备皮法两大类,其中不剃毛备皮法又可分为脱毛剂备皮法、推毛备皮法及消毒剂清洁法3种[1]。

1.1 剃毛备皮法近百年来,术前备皮时剃去手术区毛发被视为不可缺少的一项常规操作,一般于术前一天清洁皮肤并剃除手术野毛发,虽简单易行,但可能造成皮肤损伤,而成为细菌繁殖的基地和感染源。术前剃毛的目的是方便皮肤消毒和手术操作,并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但实际上保留汗毛及距切口较远的其他毛发并不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率。近年来,部分学者对术前剃毛备皮提出了质疑,认为即使是最熟练的剃毛操作也会损伤皮肤造成肉眼看不见的皮肤伤痕,破坏皮肤完整性,导致细菌在裂口中生长繁殖,增加细菌移生现象,皮肤的损伤性炎症或细菌性炎症都可引起皮脂腺、汗腺开口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从而影响术前皮肤的消毒,同时还会影响术后皮肤的自洁功能及毛发固有的功能[2~4]。刘仕莲等[4]观察了1200例不同备皮方法的术后伤口感染情况,未剃毛组切口感染率为5.17%,剃毛组切口感染率为6.33%,剃毛备皮不能明显降低术后伤口的感染率。另外,由于体表皱褶、腋下、耻骨部、会阴及阴囊部位皮肤不平整,剃除毛发很困难,更容易造成皮肤损伤。 1.2 不剃毛备皮法不剃毛备皮法的优点是增加病人舒适感;节约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避免交叉感染,降低切口感染。患者术前采用脱毛剂去除体毛或不去除体毛直接用消毒剂清洁皮肤,避免剃毛时可能造成的微小损伤。兰庆芳等[5]比较了脱毛法、剃毛法和不剃毛法对骨科手术的影响,三者细菌培养无统计学差异,指出脱毛法备皮方便,不会对皮肤造成机械损伤,患者易接受,且特别适用于难以剃毛的部位和消瘦的患者,但同时指出使用脱毛剂的不足之处是有些

老年护理研究现状与思考

老年护理研究现状与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从而加剧了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健康照顾服务需求也出现了急剧增加,各种不同的老年人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我国所面临的老龄化护理问题更加激烈,经济不发达,老年人福利体系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给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因此,本篇文章以老年护理相关政策的影响、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老年护理服务形式等问题为依据,对我国老年人护理的现状及相应对策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提高老年人护理质量。 标签:老年人;护理;现状与展望 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人口老龄化,其也在经济、生活、医疗以及文化等方面给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更是领先一步。据调查显示,自2012年至2016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由1.77亿增加至2.31亿人,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加,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34亿人,其比例增加了3倍。而老年人的护理问题就成了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老年护理现状 1.1发展滞后西方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建立了家庭护理和教区护理,德国在1900年将老年护理视为正式职业,日本在1963年成立了养老院,荷兰更是在1870年成立了家居护理组织。而我国第一家养老院则是在1985年成立的,第一所老年护理医院于1988年成立,相对于达到国家,我国老年护理机构发展的相当滞后。此外,由于我国仍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一些老年人医院、老年病房、门诊等医疗机构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农村。而传统的老年福利机构如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数量有限,形式较单一,而社区护理才刚刚起步,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且功能不健全,现有的医疗服务设施根本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 1.2缺乏专业人才由于我国设立护理学课程较晚,直至1998年后老年护理学课程才逐渐被学院开设,并未普及到全国,因此我国老年护理教育事业发展非常落后,从而造成了人才枯竭。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老年护理事业人力资源与设施资源的比例为0.33:1;可见我国严重缺乏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除了人员数量短缺,在编不在岗问题依然存在,非护理时间占据护理时间的问题也依然存在。这是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需要护理的时间也相对延长;另一方面则是掌握老年护理专业知识的人员越来越少,其对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制约作用。 1.3老年护理缺乏特色长久以来,我们对老年人的护理都是针对某种疾病进行相应的护理,而大多数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切勿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混为一谈、毫无特色;现阶段对老年护理的研究局限于老年肿瘤患者的特点及护理、临终关怀、痴呆症的特点、抑郁症患者的护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护理科研实践培养现状与对策

中国校外教育职教幼教 08/2010337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护理科研实践培养现状与对策 张华果 李 玲 (河南职工医学院;郑州卫校 )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在临床护理科研实践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科研选题忽视临床实践,缺乏有效的临床实践过程。提出 护理硕士研究生阶段应建立联合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核心能力,严格科研过程。 护理学研究生临床护理问题 护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创新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护理学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要求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 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硕士生培养目标,部分院校在硕士研究生科研阶段指导学生深入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科学的方法探索、解决临床护理领域的问题,但在临床护理科研选题与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护理硕士生的核心能力作一阐述,以供交流。 一、临床护理科研现状临床护理是护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临床护理研究能够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直接或间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近年来,临床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护理研究范围也更为广泛。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偏低,整体科研素质不高,使我国在临床护理领域研究多局限于描述性研究及回顾性总结,缺乏使用M et a 分析、质性研究等研究方法对特定问题的研究,且研究欠深入,缺乏护理特色。 二、护理硕士研究生在临床护理科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忽视临床实践 培养护理硕士生的科研能力,首先,要强调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课题的选题主要来源于护理实践,常常需要经过临床实践中的较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逐步形成新的想法,从而提炼出研究课题。目前,护理研究生课题部分来源为导师研究课题,多数为研究生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查找文献确立的,仅有理论上的论证而缺乏一定时间的护理实践过程。因此,科研设计进入临床资料收集阶段,则暴露出众多的实践问题,影响到科研的顺利进行,甚至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经不起进一步的推敲和实践检验。 2.缺乏有效的临床实践过程 刘苏君认为,护理实践与护理科研的关系密不可分。护理科研是一种认识活动,它通过护理实践获得感性经验,经过理性思维上升为理论,揭示护理实践探索中未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虽然目前多数护理院校安排护理硕士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但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大多数院校由于研究生科研时间的限制,临床实践多安排在课题选题之后,主要依靠导师安排进入医院依据科研实施的需要由护理人员或医生带教,临床实践与临床科研同时进行。因此,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临床科研的压力下,使护理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疏于切实掌握临床护理专科知识和技能,缺乏对众多临床实际问题的观察和思考,缺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仅为完成科研而科研。加之护理研究生导师多数从事护理教学或护理管理工作,不能直接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进行指导,而多数临床护理人员学历低、缺乏实践和科研结合的能力,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缺乏指导性,不能针对研究生的个别需要、专业发展潜能予以系统性的培养。 3.研究生核心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护理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生源多数为本科应届毕业生,缺乏实际临床护理经验。部分院校的护理研究生从事前瞻性研究,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或护理干预,这更加要求研究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协调多方面因素,以保障科研的顺利进行,使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参与研究,真实地反映自身生理心理状态,使研究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临床现况、干预效果,更加具有科学性。 三、对策 1.建立联合培养模式 建立联合培养模式,由原导师担任研究生的第一导师,根据研究生所 从事课题的研究类型、方向,选择能够对课题实施进行指导的医学专业导师或有较高理论水平、丰富护理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担任第二导师,对研究生的课题实施过程进行临床指导和质量监控。第一导师和第二导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护理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过程。 2.核心能力培养 (1)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临床实践是研究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意义在于加强研究生对护理专业本质、内涵及特征的理解,为今后从事临床、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将临床实践置入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制定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在明确科研型、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由导师组安排研究生于理论课程结束后进入医院进行至少为期半年的临床实践。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切实掌握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患者有效沟通,以敏锐的科学思维去发现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患者康复和临床护理工作改进的问题,同时尝试运用所掌握的科研知识,新技能推动护理实践,拓宽选题领域,与导师交流临床实践收获,对预选课题方向达成共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并对研究的预期结果能否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指导护理实践等方面加以评价。临床实践的过程也培养了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独立科研思考的能力,学会从护理实践中选择课题。 (2)科研能力培养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应分阶段进行,以培养研究生科研意识、运用科研方法的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第一阶段,培养在研究生一年级由导师指导研究生选择重点课程,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课余之外开展科研讲座,由各位导师讲授最新科研动态和科研方法,如护理研究的选题,研究工具的选择,研究质量的评价等;要求研究生定期开展科研报告,形式自主,不同年级不同导师的研究生共同参加,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学术论文,进行科研小讲课等,这种同伴学习的开展使研究生在切磋和讨论中获得知识,共同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也为不同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培养了研究生的沟通能力。第二阶段,培养在研究生进入课题实施阶段,要求定期组织汇报课题进展,进行中期考核,使导师全面了解课题进展情况,针对问题给予具体指导,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 总之,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要顺应护理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不仅培养教学型、科研型高层次人才,而且培养能直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广大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和创新,并致力于培养中国21世纪具有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新一代高级护理人才,在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严格科研过程,使护理科研来源于护理实践,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护理实践,推进护理学的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苏君,谢贞.护理研究与论文写作.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9-21.[2]商临萍,徐娟.目标设置理论在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62-264. [3]孙水英,曾慧,殷婷婷.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及护理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8,14(6):715-717.

护士核心能力考核

心血管内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原则 培训目标 通过心内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规范化培训,使每位从事心内专业的护士能按照各级别 护士核心能力要求,循序渐进地系统掌握心内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各级临床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掌握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内容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具备完成心内科基础工作、危重病人抢救能力和协调能力、健康 教育能力,能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系统化、全面的、连续的、安全的护理服务。 培训、考核对象 1.新毕业经过1年转科学习后进入心内各病区的注册护士。 2.新调入心内病区的1年以上的注册护士。 3目前从事心内专业护理工作的所有护士。 培训方法 1培训师资由心内专业小组、病区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组成心内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 考评小组,负责制定、审核培训计划,并负责培训计划的组织落实。 2培训方法各阶段护士核心能力内容的训练,采用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完成。集体授课由各病区护士长或中级以上职称、具备本科学历的高级责任护士轮流以 护理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层级培训期间应参加≥30学时的培训;操作培训采用病区 内结合具体病人现场演示的方法进行;临床实践的培训采用一对一“导师”制,按照 各层级的训练模块完成培训目标,并及时对培训指标及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及指导。 心内科各级护士核心能力的考核评价 1培训前评价 ①新入心内科的护士必须接受1年轮训,具有各科通用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由高 级责任护士带教,通过初级责任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方可独立承担初级责任护士的工作。 ②在进行心内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前,由医院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和心内科专业 小组对现已从事心内科专业的护士,根据其自评后所报的级别进行核心能力评价考核。核心能力的评估不拘泥于护士现有的职称、工作年限及学历。

循环护理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分析

循环护理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分析 目录 前言1 1研究对象及方法1 1.1循证护理的概念1 1.2研究对象2 1.3研究方法2 1.3.1资料收集方法2 1.3.2文献评价方法2 2调查结果2 3研究特征3 3.1关于循证护理教育的研究较多3 3.2注重实际调查3 3.3强调了信息检索对循证护理研究的影响3 3.4敢于发现问题4 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4

4.1研究方式有待改进4 4.2对循证护理的认知较低4 4.3循证护理研究能力和意识还有待提高5 5提高循证护理研究水平的对策6 5.1提高循证护理研究能力6 5.2完善循证护理教育内容6 5.3增强行政支持6 5.4促进循证护理合作交流与实践传播7 6前景展望7 参考文献9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文献检索在临床循证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对2008年~2015年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的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相关论文进行查阅,并对论文中为获取循证支持所进行的文献检索来源整理、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认识有待加强,文献检索能力及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结论在获取循证支持的途径与方法上,我国护理人员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仍需不断地学习、实践。 关键词:循证护理;文献检索;研究;进展;现状 前言 循证医学是指通过正确识别、评价和使用最多的相关信息进行临床决策的科学,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目前临 床决策的最高境界。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将遵循最佳证据的新思想,新理念引到医学护理学领域,其实质是在客观、明确、运用最新证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力求摆脱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观念,向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方向发展。循证护理在我国护理领域里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就循证护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综述。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循证护理的概念

灾害护理研究现状

我国灾害护理现状与展望 我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各种自然灾害、生产事故频发,近年来,恐怖袭击等社会安全事件也不断出现,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灾害护理学和灾害护理教育现状,为构建我国灾害护理学及促进我国灾害护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概念 目前灾害护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广为接受的定义是日本灾害护理会提出的:“所谓灾害护理,即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2]。” 2工作内容 灾害护理学涉及的领域很广,涵盖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WHO提出,灾害护理的实践内容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整体性指服务内容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整体救治、康复各个方面,而连续性则指在预防灾难、应对灾难、协助灾后重建3个阶段需要持续提供灾害护理。NeSmith[3]认为,高级生命支持课程提供的 “ DISASTER”框架可以作为灾难护理实践的范式,其中包括探查(detection)、事故指挥(incident command)、安全(safety and security)、评估(assess)、支持(sup-port)、分流和治疗(triage and treatment)、疏散(evacuation)和复苏(recovery)。这8个步骤涵盖了灾害护理实践的基本内容。我国研究者提出,灾害护理的内容包括

8项:初级治疗伤情评估、处置,伤病员运送,心理应激评估与干预,参与传染病评估,救援、急救技术,参与灾害经费预算,参与灾害指挥、管理网络的建立,评估救灾人力、物力和数据库。 3 现状 3.1社区护理力量薄弱灾害对人群的创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历了5.12大地震后,我们更清楚她认识到要抚平灾害对人群的伤害是个持久的工作。社区肩负着康复治疗、心理辅导的任务,搭建了医院、保健、社会之间的桥梁,在灾害中晚期占据重要的位置。然而我国社区护理发展滞后,起步慢,访视和家庭护理制度不健全,在应对灾害事件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 3.2 研究分布目前国内关于灾害护理的研究相对比较集中,主要科研力量集中在军队医院和军队医学院校[6],这些机构 / 单位在灾害救援及灾害教育、培训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同时科研实力相对较强,在灾害护理研究领域发挥了带头作用,是国内灾害护理研究的中坚力量。军队护理人员在维和卫勤保障、国际国内灾害救援、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已成为核心力量。本研究查阅文献过程中,发现研究重点为现状发展分析和教学/培训/分析,文献类型以经验总结型为主,提示未来的研究应在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验性及类实验性研究。 3.3 灾害护理教育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知识掌握普遍不足,在灾害护理教育的内容方面没有一致的标准,灾害护理课程的发展和管理方面也只有很少的指导方针供参考。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基础教育中

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分析优化方式优化原则

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分析优化方式优化原则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摘要:企业组织结构现状:机制不活,机构臃肿,企业办社会、历史遗留包袱大,严重的大企业病等长期以来造成企业举步维艰,一步步走入困境,甚至遭遇破产倒闭的噩运。怎样才能改变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使企业起死回生,重新迈入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轨道,那就要走一条合理的科学的优化途径。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发展的趋势一是分立化,二是柔性化。 分立化趋势一般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横向分立,一种是纵向分立。横向分立就是企业将一些有发展前途的产品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公司,选派有技术、懂管理的人去经营。纵向分立是企业不仅仅从事多品种经营,而且对同一种产品也进行上、下游分离。 实行分立化组织机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是增加了各公司的自主权,也增强了各自的进取精神;二是减少了企业管理层次,精简机构;三是信息传递快,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四是各部门间平等,无上下级关系,有利于相互配合、协调,提高效率。 柔性化趋势通常表现为临时团队、工作团队、项目小组等形式。 所谓“团队”,就是让员工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绕过原来的中间层次直接面对顾客和向公司总体目标负责,从而以群体和协作优势赢得竞争主导地位。临时性,往往是为了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而将有关部门的人员组织起来的“突击队”。通常等问题解决后,团队即告解散。这种形式是对那种等级分明、层次多、官僚主义组织的强烈冲击。 现代企业普遍追求大型化、集团化,企业兼并风潮锐不可当。然而,庞大的现代企业虽然有了规模效应,却容易丧失灵活机制,造成组织臃肿,带来大企业病。这与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外部市场化、内部计划化是许多大型企业的一贯思想和做法,但是80年代末,大型企业集团开始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内部市场运行机制”,在各子公司之间形成厂商客户的关系,各自相对独立,单独核算。这就把原本像

组织结构管理案例分析

晾衣理论:先抓住衣领 某企业组织架构与人事调整案例 《赢周刊》柏明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郭晓亮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是一项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工作,对于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某一具体企业来说,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和原则?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以设计出适合自己企业的组织架构?在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以保证组织架构的顺利运作?以下我们(柏明顿公司咨询顾问师)帮助某制造企业客户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案例: 背景: 位于内地的某机械公司是一家传统国有企业,公司的规模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由于经营不善,2000年公司被迫进行了破产重组,任命了王总担任新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总上任后一方面加强了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一些适应市场的内部管理改革,经营状况逐渐好转。2002年,公司顺利实现赢利,并取得了较快发展速度,到2004年底,公司员工1800多人,年销售额5亿多元,利润3600万元。 随着公司的发展,王总意识到一方面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外资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使得公司的技术优势荡然无存,反而变成了劣势;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整个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的需求也必将大量增加,公司同时又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虽然经过了资产重组和减员整顿,但由于公司的组织架构没有进行大的调整,也没有进行科学的定岗定编,因此仍然存在着机构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情况,加上员工绝大部分还是原来留下来的,员工观念普遍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 根据对公司情况的分析,王总决定从内部管理抓起,首先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考虑到公司内部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而组织架构的调整又涉及到复杂的人事变动和利益调整,公司决定聘请专业顾问来指导进行。2005年初,公司聘请柏明顿公司咨询顾问进行该项目的咨询,对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调整。

护理心理研究进展

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系部医学系 专业护理 班级四班 学生姓名 学号 110201122 指导教师蒋伯军 2013 年 9 月 5 日

目录 第一章心理护理的概述 (1) 1.1 心理护理的概念 (1) 1.2 心理护理的目的 (2) 第二章心理护理的发展 (2) 2.1 国内的现状 (2) 2.2 国内的发展 (3) 2.3 国外的现状 (4) 2.4 国外的发展 (5) 第三章临床资料 (5) 第四章结果 (6) 第五章护理心理的方法 (6) 5.1 环境营造 (6) 5.2 提供需求 (6) 5.3 提供信息 (7) 5.4 意志训练 (7) 5.5 心理疏导 (7) 第六章心理护理的展望 (7) 7.1 必要条件 (7) 7.2 科研能力 (8) 第七章讨论 (8) 参考文献 (10)

心里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 从心理护理的概念应用目的出发。阐述了临床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分析心理护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差距,提出国内心理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探讨了心理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为心理护理的发展提出可操作性模式 关键词:护理心理;发展现状

心里护理的研究进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对治病的理解变得更加广泛。所谓治病不仅是针对身体的某种疾病。更是一个人身心的全面健康是体力与精力的全面恢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对病人的认识亦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由偏重于躯体因素同时转向病人的心理创伤和反应由着眼于生物学因素分析转向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1。医院作为一种服务性的机构应当为人的康复提供系统的、全面的服务。现在住院病人的需要已经与以往病人大不相同病人的需要向多元性、复杂性方向发展对医院的条件,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比过去更为挑剔了。许多病人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不信任。过去更需要心理上的指导与帮助,更需要借助心理治疗服务树立对医院的信任和确立自身的安全感。有信心战胜疾病的病人治愈率高于信心不足或悲观失望者的治愈率,大多数护士已意识到开展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方面心理护理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和问题需要不断地改和解决。 。 第一章心理护理的概述 概述: 1.1.心理护理概念 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是指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方对病人在心理各方面给予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