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本章知识脉络图

本章学习重点和难点

一、经济政策目标

(一)经济政策:国家或者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二)政策目标

1.充分就业:广义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一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狭义纸劳动这一要素的充分就业。

摩擦失业:短期、局部性失业

自愿失业:工人不接受现行工资水平

分类非自愿失业:愿意参加工作却找不到工作

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变化时

周期性失业:经济萧条时

注意:凯恩斯认为非自愿失业已经消除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货币注意针对非自愿失业提出了自然失业率这一概念,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挠的情况下,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无论哪种观点,都认为充分就业并非百分之百就业。

2.价格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表达价格水平的变化。

消费物价指数

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

平减指数

注意:价格稳定不是指价格固定不变,而是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二、财政政策

为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而对政府收支水平所进行的决策。

(一)财政构成

税收

政府收入公债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

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挠对国民收入冲击的

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税收自动变化

作用途径(制度)支出自动变化(转移支付)

农产品价格维持

2.斟酌使用财政政策: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1)应用

(2)局限性

时滞

不确定性(乘数和达到目标所需时间) 外在不可测随机因素干挠,如“挤出效应”

提示:之所以要斟酌使用财政政策,是因为自动稳定器作用有限——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绝对值

ββ-1小于自发性支出乘数β

-11。 (三) 财政预算

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预算盈余:政府财政收入超过支出的差额 1. 财政预算思想

(1) 功能财政:财政政策实施的目标在于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因此预算可以是盈余,也

可以是亏损。

(2) 年度平衡预算:每个财政年度收支平衡

(3) 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2. 预算盈余

(1)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TR G ty BS

--=*

*

(2)实际预算盈余: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的预算状况。

TR G ty BS --=

(3)二者差额为:

)(*

*

y t BS y BS

-=-

提示: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者赤字减少,则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则为扩张的。

三、货币政策 (一)央行和商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者。 商业银行:经营负债业务(吸收存款)、资产业务(放款和投资)和中间业务(手续费)。 (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r d 表示法定准备金率,指准备金在存款中至少需占比例; r e 表示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在存款中的比例; r c 表示现金-存款比率。

1. 仅考虑活期存款作为货币供给量 货币创造乘数r r r c

e d k ++=

1

2. 考虑活期存款和通货都是货币供给量 货币创造乘数r

r r r

c

e

d

c

k +++=

1

(三) 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的关系:反比

1.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的放款利率;

2.公开市场业务(最重要和常用工具)——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

货币供给利率

3.法定准备金率

4.其他工具:道义劝告

四、资本证券市场

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股票和债券的发行、流通、交易、价格决定,以及投资收益和风险。

五、金融衍生品市场

是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衍生出来的,主要包括期货和期权交易。

六、宏观经济政策及其理论

两种相互对峙的理论体系: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迅速传播,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主导理论。但70年代后出现的“滞胀”局面,使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的正统思想产生了怀疑,以“货币主义”为信条的芝加哥学派开始风行,并发展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

同步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总动稳定器

2.相机抉择

5.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6.货币创造乘数

7.法定准备金率8.经济政策

9.货币学派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以下()属于一种紧缩性政策。

A.降低贴现率B.央行出手政府债券

C.增加货币发行D.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2.当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而政府又没有采用任何财政政策,下列哪种情况肯定发生()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C.政府税收增加D.政府税收减少

3.当市场利率提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将()。

A.减少B.增加C.不变D.均有可能

4.下列哪些情况最能衡量目前的财政政策()。

A.税率的高低B.政府预算盈余大小

C.充分就业盈余D.转移支付的比例

5.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结果是银行准备金()。

A.增加B.减少C.不变D.皆有可能

6.如果政府增加个人所得税的量与政府支出相等,其影响可能是()。A.总支出净额上升B.总支出净额上升

C.总支出净额不变D.无法确定

7.假设价格水平不变,下列()正确描述了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所有步骤。A.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上升,投资增加,从而总支出和产出增加

B.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下降,投资减少,从而总支出和产出减少

C.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总支出和产出增加

D.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总支出和产出减少

8.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政策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D.出口

9.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是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也增加了政府债务

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的企图是()。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差价来牟利

11.债券价格越高,则意味着()。

A.利息率越高B.人们出于投机动机持有的货币量越少C.利息率越低D.B和C

A.商业银行准备金 B.活期存款

C.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D.商业银行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

三、问答题

1.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哪一项受经济波动影响更大? 2.何为自动稳定器?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3.平衡预算和功能财政的两种思想有何异同?

4.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如何计算?与实际赤字比较如何? 5.简述关于“相机抉择”的争论。

6.怎样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来阐述中央银行作用。

7.“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有现行的7%提高到7.5%。”这一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如何?试分析为何央行采取调整法定准备率而非上调利率的手段。

四.计算题

1.假设经济中有下列关系:消费函数c=100+0.8

d y ,

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

转移支付tr =62.5,税率=0.25。

(1)求均衡收入和预算盈余。

(2)若投资增加到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并指明变化原因。

(3)若充分就业收入y* = 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是多少?

(4)若投资i=50,政府购买为g=250,tr 不变,充分就业收入依然是1200,那么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多少?

(5)以本题为例说明为什么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方向。

2.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8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编辑税率为0.25,如果政府为了降低通货膨胀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赤字是否能够消除?

3.假定现金存款比率D

C r u

c

= 0.40,法定准备金率为0.12,经济总体对现金的需求为1000亿美元。 (1)当存款准备金为400亿美元,货币供给应为多少(注:本题中的货币供给量均指1M ,即现金与活期存款之和)?

(2)准备金不变,若中央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0.2, 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3)准备金不变,若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5.假设消费函数由下式给出:c=130+o.63y —1000r, 国民经济恒等式为:y=c+i+g, 又已知i=750—2000r, 并且政府支出为750。求:

(1)推到这一模型的IS 曲线的代数代表式,将它与消费不取决于利率的IS 曲线相比,哪条直线更陡些,为什么?

(2)考虑增加政府支出对GDP 的影响,同消费取决于利率的情形比较,这种影响更大些,还是更小些,为什么?

(3)考虑增加货币供给对GDP 的影响,同消费不取决于利率的情形比较,这种影响更大些,还是更小些,为什么?

同步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抵制通胀,在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2.相机抉择: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时,根据经济状况和各项政策的特点,主动地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干预经济,保持经济在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点上平稳运行。一般是衰退时采取扩张性政策,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4.功能财政:功能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预算既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5.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6.货币创造乘数:货币总量与高能货币的比率,其公式为c

e d c r r r r k +++=

1

7.法定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比例的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8.经济政策:国家为了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9.货币学派:货币主义是1960年代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以挑战凯恩斯主义的面貌出现,其领袖人物为米尔顿—弗里德曼。其理论强调货币的作用,主张货币发行增长率要与经济自然增长率一样,不要对经济活动有任何干预。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 二.单项选择题

1.B 。A 、C 和D 都是中央银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 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2.C 根据“总动稳定器”作用,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也自动增加。

3.A 利率上升,贷款更为有利可图,因此商业银行会将储存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拿出来进行放贷。

4.C 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者赤字减少,则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则为扩张的。

5.A 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会增加,准备金就会增加。

6.B 增加个人所得税t ?将使得总支出减少

t ?-β

β

1,而政府支出增加g ?可以使总支出增加

g ?-β

β1,因为t ?=g ?,所以

t ?-β

β

1<

g ?-β

β1,即总支出的净额增加。

E '

加,收入增加。

8.C 。财政收入政策指的是税收政策,通过税收调节居民的收入,从而影响影响居民消费支出。 9.A 10.C

11.C 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比,关于B 选项,债券价格越高,人们能预计将跌价,因此抓住机会卖出,手中出于投机动机持有的货币量增加而不是减少。考虑“流动性陷阱”。 12.D 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高能货币是现金+准备金。

三、问答题

1.答:按照凯恩斯理论,当经济波动时,政府应该运用财政政策调整总需要,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都会有所变化。其中转移支付变动得更为剧烈,并呈现与经济周期反向的变动。这是因为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而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教育卫生以及政府行政开支等有一定刚性,不会随经济波动有太大变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国民收入波动的内在功能,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这一功能通过下列途径起作用:

首先是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主要体现在税收的自动变动。经济繁荣,就业人数增加,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也自动增加。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老人较高纳税级别,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将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反之亦然。

其次,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转移支付上。经济繁荣,就业人数增加,收入增加,失业救济金和福利支出也相应减少;反之增加。一般来讲,政府转移支付在通货膨胀时期减少,衰退时期增加。

3.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收支相平衡,即财政预算盈余=0 。包括三种涵义:第一,年度平衡预算。量入为出,当年收入=当年支出。第二,周期平衡预算。财政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经济繁荣时期保持盈余,弥补萧条时期的赤字。第三,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政府应当使得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这类平衡预算思想的本质仍然是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预算思想。

功能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发展,预算既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平衡预算财政与功能财政的思想共同点在于两者均是为了使得经济保持稳定,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收支平衡并以此作为政策目标,后者则强调追求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预算盈余或者赤字或者平衡都仅仅是为了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

4.答:充分就业预算赤字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产生的政府财政预算赤

字,即TR G ty BS --=** 为一个负值。实际预算赤字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的预算状

y

况,TR G ty BS --=。在经济繁荣时期,因为*y y ≈,因此充分就业预算赤字与实际预算赤字相差不大。但是当经济衰退时期,一来*y y ≈,税收收入比充分就业情形下少;二来如失业救济金等政府转移支付会增加,因此BS 要比BS*负得更多。因此,在衰退期,实际预算赤字大于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5.答:“相机抉择”的争论又称规则与斟酌使用的争论,这是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关于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行需求管理的争论。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认为,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稳定性,国家干预的需求管理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性,因此政府只采用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即按照一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即可,这样就能稳定币值和物价水平,为市场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消除严重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样,政府开支也应该被限定在国民收入一个固定的比例上,这样就可以消除经济中的不确定根源。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无法用自身的力量迅速实现自我调整保持充分就业,因此政府有必要也有能力伟稳定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因而应该采取斟酌使用政策:萧条时期扩大总需求;过热时期紧缩总需求。他们认为与政策变化相联系的不确定性实际上是不可能消除的,即使政府承诺不变规则,经济情况也会迫使政府放弃承诺。

6.答: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代表政府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和银行体系,是货币政策的实施者。其主要政策工具有:

(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工具。例如:萧条时期买进,一方面企业或家庭得到货币,存入商业银行后作为存款可以通过货币创造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使的利率降低;另一方面,央行买进政府债券,还会导致债券价格的上升,是利率降低。利率的下降刺激投资,从而引致收入和就业的增加。

(2)再贴现率。指中央银行调整它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例如:经济衰退时期,央行可以降低再贴现率,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刺激投资需求。

(3)法定准备金率。是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经济衰退时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可以扩大货币乘数,创造更多供给量,从而达到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增加收入的作用。但出于稳定考虑,央行一般不轻易改变法定准备金率。 (4)其他,如道义劝告。

7.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限制商业银行的放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投资需求过旺而产生的经济过热现象,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可能的影响包括:(1)控制投资过热的行业,如房地产业。(2)控制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从而保持整体物价稳定。(3)适度降低GDP 的增长速度。 采取提高准备金率而非上调利率的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利率水平难以反应资源配置;第二,利率作为企业的资金成本,对占有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行为影响有限;第三,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美元贬值,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加息将导致更大的升值压力,更多热钱的流入将增加央行外汇储备并导致货币供给量大幅增加,从而削弱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

四、计算题

1.解:(1)解方程组 d y c 8.0100+=

10005.6225.0=?+-=y y y y d 20050++=c y

此时75.185.62200112525.0=--?=--=tr g ty BS ,存在预算盈余。 (3)充分就业盈余tr g ty BS --=**

当y*=1200时,无论投资为多少,5.375.62200120025.0*=--?=BS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4)当g 增加到250,5.125.62250120025.0*-=--?=BS ,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5)预算盈余BS 的变化并不能看出财政政策的方向。如(2)中,当投资上升为100,均衡收入增加,并通过税收这一自动稳定器使得BS 从—12.5升至18.75,但是注意到此时与财政政策有关的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均为变化,因此,单凭预算是盈余还是赤字根本不能判定采用的是扩张还是紧缩性政策。

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则不同,因为充分就业收入是一个稳定的量,在这一水平上只有当g 和tr 变化,也就是财政政策变化的时候才会引起的BS*变化。如果BS*减少则说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如(4)中g 从200上升到250,BS*就从37.5下降到—12.5;反之,则是紧缩性政策。 2.解:这是一个三部门经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5.2)

25.01(8.011

)1(11=-?-=--=

t k g β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则国民收入500)200(5.2-=-?=??=?g k y g 那么相应的税收12525.0500-=?-=?t 因此75)200(125=---=?-?=?g t BS

这说明: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政府的预算盈余将增加75亿美元,但是仍无法完全弥补当前的80亿美元赤字。 3.解:货币创造乘数c e d c r r r r k +++=

126.240

.022.01

40.0≈++=,因此如果基础货币增加150亿美元,

货币供给将增加)(33926.2150亿美元=?=?M 。

4.解:(1)货币供给量D C M u +=1,因此1000+400/0.12=4333(亿美元) 提示:D 为活期存款,RR 为法定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率D

RR

r d =

(2)新情况下D=400/0.2=2000(亿美元),因此

。,亿美元133343333000)(300020001000--=?=+=+=D D C M u 可见提高准备金率将导致活期存款总额减少。

(3)3.8312

.010

1==

?M (亿美元) 提示:央行买进政府债券,各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等额增加。

5.解:(1)把 750

2000750100063.0130=-=-+=g r

i r

y c 代入g i c y ++=中r y IS 81084405-=?曲线

显然,消费取决于利率的IS曲线比消费不取决于利率的IS曲线要平缓一些,这是因为在前一种情况下,利率的变动不仅影响投资,还影响消费,因而IS曲线斜率更小些。

(2)由于消费取决于利率的IS曲线平缓一点,因此,增加政府支出时,利率上升,不仅要挤出私人投资,还要挤出私人消费。因而增加政府支出对GDP的影响同消费不取决于利率的情况相比,是更小一些,即政策效果要小一些。

(3)若增加货币供给,显然,利率下降不仅不刺激投资,还刺激消费。因此,政策效果要比消费不取决于的利率的情况更为明显一些。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冲突关系? 【参考答案】 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它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或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物价稳定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指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一致性主要是指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实现。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来看,任何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副作用,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业不利的影响。著名的“米德冲突”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处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同伙膨胀并存的情况时左右为难;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2.如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效应? 【参考答案】 财政政策效应是政府变动收支后对社会经济活动如就业、产出等产生的有效作用以及相应的反应。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应是指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这里考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变动。如图所示,当 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 0点时,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r 和均衡收入水平Y 。假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案例1: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 案例内容: 1997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货币政策长期被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就要求适度调整的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 例如,从2001年11月份开始,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开始出现负增长,经济运行出现通货紧缩局面长达14个月,这种通货紧缩不仅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也表现为投资需求不足,整个经济增长乏力。但是,在2003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由负转正仅一年时间,通货紧缩阴影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趋势。其原因有几个,一是1998年以来我国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实施中的投资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必然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热起来;二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各地搞“政绩工程”;三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后,利益主体也多元化,使地方政府与经济主体间形成默契与投资合力,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在这几年的暴利引诱,造成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异常投资冲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以及投资结构的严重失调这两大问题,在银行信贷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中央政府高度警惕地看到了这一矛盾,及时做出了调控决策。考虑到积极财政政策已到了必须淡出的时候,所以必须从货币政策方面考虑调控,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高法定准备率(2003年9月21日起,把原来6.1%的法定准备率提高到7%,2004年4月25日起,再把准备率从7%提高到7.5%)。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从2004年4月25日起,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建立再贷款浮动制度,2004年3月25日起,在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货款利率加点幅度,同时决定,将期限在1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63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27个百分点。四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2004年一季度,央行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2916亿元,通过债券市场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债券)回笼基础货币2810亿元,基本全额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五是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六是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这轮宏观调控,尽管货币政策已显示出强有力的效应,但目前能迅速取得如此明显效果,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外部性 3.货币流通速度 4.国内生产总值 5.通货膨胀 6.市场失灵 7.负外部性 8.挤出效应 9.潜在GDP 10.赤字依存度 二、简单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为什么?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5.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请阐述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题 1.假设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在特定的时期内,投资等于100,政府支出为75,净税收固定在100,消费有下面的消费方程决定: C=25+0.8Y D 是可支配收入。请回答: 其中,Y D (1)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数值是多少?税收乘数呢? (3)假设投资下降了40个单位,变成60,请问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 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0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Convertor

第六讲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6.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6.2 财政政策 6.3 货币政策 6.4 资本证券市场 6.5 金融衍生品市场 6.6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6.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6.1.1 经济政策 6.1.2 充分就业 6.1.3 物价稳定 6.1.4 经济增长 6.1.5 国际收支平衡 6.1.1 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有: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6.1.2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的原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由于测定其它要素的利用状态非常困难,因此,一般以劳动要素的利用状态来作为衡量尺度。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完全就业,仍然存在失业。 几个与失业相关的概念: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总人口 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自然失业率 几个与失业相关的概念 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作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 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 什么是充分就业?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那么,该国的失业率为()。 A.10% B.5% C.11% D.8% 2.使货币创造乘数变大的原因是()。 A.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上升,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提高 B.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上升,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下降 C.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下降,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上升 D.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下降,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下降 3.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A.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B.稳定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C.国际收支平衡D.政府预算盈余 4.在经济过热时,按照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政府应该()。 A.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增加货币供给量 C.增加政府财政支出D.减少税收 5.中央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引起了()。 A.总供给冲击,通胀率上升B.总供给冲击,通胀率下降 C.总需求冲击,通胀率上升D.总需求冲击,通胀率下降 6.所得税率增加将会导致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7.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A.旨在减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B.可以稳定收入,但会导致价格波动 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可以取代财政政策 8.凯恩斯认为,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社会还存在()。 A.非自愿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 9.当超额储备率为多少时,货币创造乘数达到最大()。 A.等于法定准备金率B.为负数C.等于零D.趋近于无穷大 10.降低贴现率的政策()。 A.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愿望B.给经济活动降温 C.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相同D.通常导致政债券价格的下跌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21世纪中国经济的总规模必然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机构采用不同的标准来研究和评价中国经济,国际社会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结构中的竞争力,制造业优势的不断强化将可能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工厂”。 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范围的贫困人口减少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但是,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发展快速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收益无法在全国各区域均等分布,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区域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宏观经济政策”(macro economic policy).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体制的根本转轨尚未完全实现,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强烈存在,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所在。 在宏观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种: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它在广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状态。一些经济学家还用所谓奥肯定律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价格稳定成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由于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良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扁你,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的第三个目标是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做生产的人均收入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宏观经济政策可分为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前者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后者包括人力政策和收入政策等。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即便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 = C Y ? ? 或MPC= C Y ? ? ,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 消费倾向,APC=C Y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 即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 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ΔC+ΔS,因此, 0<MPC= C Y ? ? <1。可是,平均 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3-5中,当收入低于Y0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当收入低于Y0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所成的夹角 总大于45,因而这时平均消费倾向C Y >1。 图17-5 6.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之后的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保持不变。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3.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 解答: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大于富者,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2020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020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根据人民大学近年来关于就业弹性的估算,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分别能够创造约58万个和100 万个就业岗位。因此,如果2017年第二产业增速能够保持在 6.0%,第三产业增速保持在7.5%,则分别可以创造约350万和750万个工 作岗位,总计可以创造约1100万个就业岗位。这就决定了2017年 中国GDP增速应保持在6.5%左右。 第二,考虑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企稳筑底的趋势,2017年实现 6.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具有可行性。这同时也与2020年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一致。 2016年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企稳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呈现出九大底部特征:第一,实际GDP增速企稳为 6.7%;第二,从总需求来看,消费和投资增速双双企稳,内需较为强劲;第三,从 供给面来看,各产业平稳增长,经济回暖特征明显;第四,企业效益 出现持续改善,是宏观经济回暖的微观基础;第五,就业稳定向好, 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调查失业率下降;第六,价格指数回升,核 心CPI中枢上移,PPI由负转正;第七,景气指数和微观主体信心指 数回升;第八,贸易出现改善,进口和出口跌幅双双收窄;第九,各 项改革举措加速推进,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信心、防范潜在风险、 激发市场活力以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因此,2017年实现6.5%左右 的GDP增长目标具有可行性。 同时,按照2016年GDP增长6.7%计算,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目标,2017-2020年平均GDP增速需要达到6.5%,以实 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因此,2017年保持6.5%左 右的经济增长,并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中期目标具有兼容性。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2.自动稳定器3.挤出效应 4.货币政策5.存款准备6.公开市场业务 二、判断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间具有冲突性。()2.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一致的,两个目标一定可以同时实现。()3.按照凯恩斯主义,政府的财政预算应该保持稳定。()4.内在稳定器与自主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 5.转移支付不是财政政策工具,而是收入政策的手段。( ) 6.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收入管理。( ) 7.松的财政政策的内涵是货币供给的增加。( ) 8.由于货币的流通性强,所以财政政策对收入影响的效果不如货币政策。( ) 9.货币交易需求反映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 ) 10.超额准备金是指法定准备金超过实际准备金的金额。( ) 11.当公众从中央银行手中购买政府证券时,货币供给增加。( ) 12.松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 ) 13.利息率的改变对投资支出的影响大于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 14.当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时实际预算可能存在赤字。( ) 15.拉弗曲线表明税率为50%时税收总额最大。( ) 16.由于商业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道义劝告不起作用。( ) 17.存在货币投机需求的流动性陷阱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最小。( ) 18.财政政策虽然具有挤出效应,但对于总收入而言其效果可以比货币政策明显。( ) 19.投资预期比较悲观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效果将削弱。( ) 20.对于“滞涨”问题,传统凯恩斯主义无能为力。( ) 三、单项选择 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本质是( )。 A.货币供给扩张B.政府规模扩大C.物价更稳定D.增加GDP 2.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本质是( )。 A.货币供给紧缩B.政府规模缩小C.实现物价稳定D.减少GDP 3.以下( )不能视为自动稳定器。 A.失业救济B.累进税C.社会保障D.国防开支 4.财政盈余与( )对均衡GDP水平的影响效果相同。 A.储蓄减少B.储蓄增加C.消费增加D.投资增加 5.投资支出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为保证经济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政府应( )。 A.使税收和政府支出相等B.使税收超过政府支出 C.使政府支出超过税收D.提高税率 6.如果社会总需求的构成是消费1 000亿元,投资400亿元,净出口100亿元,政府购买支出200亿元,充分就业的GDP为1 200亿元。为使价格水平保持稳定政府应( )。 A.内在稳定器能部分地抵消经济波动B.内在稳定器无法缓解失业 C.内在稳定器可以完全抵消任何经济波动D.以上都不对

宏观经济学关于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如何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众多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中,凯恩斯经济学派用总需求和总供给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成为主流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该理论系统的阐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以及从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如何形成,各种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总需求或者总供给来形成短期经济的均衡。具体来说,可将该理论整理如下: 经济周期的衡量、、 在众多的经济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被认为是衡量总体GDP 经济状况的最概括的指标,它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增GDP

长变动,代表着经济的周期波动。我们由的核算课程中可以知GDP 道,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 。因此,的增减变动,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GDP=C+I+G+NXGDP 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增减变动,分析变动的原因,就可以分别GDP 分析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变动原因。 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失业率。短期经济繁荣的时 候,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就下降;反之,短期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 增加,失业率上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失业率和存在着一种GDP 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以美国的经济数据为例子, 通过计算失业率的变动和实际的百分比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到GDP 一个函数:

实际的百分比变动失业率的变动=3%-2×GDP 1. 该公式表明,对失业率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实际增长通GDP 常下降。短期中,失业率和的这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通GDP2%过研究的变动,可以大概掌握失业率的变动,这进一步说明GDP 是衡量短期经济的最好指标。GDP 因此,在短期中,我们以作为衡量经济短期波动的指标。GDP 在核算中,我们知道等于总收入,也等于总支出,在以后GDP GDP 的分析中,常以这两个名称出现。GDP 短期经济的假设、、 经济在短期和在长期是有差别的,其中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价格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宏观经济学第13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判断 1.从根本上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 2.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 小于1。() 3.消费增量有可能大于收入增量。() 4.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少;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多。() 5.均衡国民收入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6.如果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同时增加同样多的数量,那么,注入量和漏出量仍然相等,均衡国民收入没有发生变化。() 7.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要小于投资。() 8.投资乘数是大于1 的正数。() 9.税收乘数是大于1 的正数。() 10.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大于储蓄,那么,总需求将小于总供给。 () 11 .若消费函数为C=,则边际消费倾向是新增加1美元收入中消费85美分。()12.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就越大。 () 13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匸S+(T—G)°() 二、单选 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 MPC和MPS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美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 不变 2. 满足储蓄等于投资的均衡点使经济稳定是因为()。 A.在这一点上政府停止干预 B.任何处于均衡外的经济将回到均衡点 C.人们为了有效地使用资源把所有储蓄用于投资 D.以上都正确 3.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 A. B. 1.25C. 4D. 5 4.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美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A.保持不变 B.增加3美元 C.增加1美元 D.下降4美元 5.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决定于() A.总收入 B.总投资 C.总需求 D.总供给 6. 如果消费曲线是直线,那么,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以上均不对 7.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增加投资将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B.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消费水平提高 D.国民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8.平均储蓄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不能确定 9.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那么增加100亿美元投资将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亿美元。 A. 100 B. 200 C. 500 D. 800 10.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那么增加100 亿美元的转移支付将导致国民收入增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C 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 充分就业和公平。 2、下列不属于自动稳定器的项目是()。 A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B 政府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公债支出。 3、自稳定器的功能()。 A 旨在缓解周期性的波动; 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 推迟经济的衰退。 4、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5、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 B 提高个人所得税; C 提高公司所得税; D 增加货币发行量。 6、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B 增加财政支出; C 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货币供给 7、通货是指()。 A 铸币、纸币; B 储蓄存款; C 活期存款; D 定期存款。 8、下列哪种情况是M2的一部分而不是M1的一部分()。 A 活期存款; B 储蓄存款; C 旅行支票; D 其他支票存款。 9、如果人们收入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 货币的交易需求; B 货币的谨慎需求; C 货币的预防需求; D 以上任何一种。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 变得很小; B 变得很大; C 不发生变化; D 难以确定。 11、人们在()情况下倾向于减少手持现金。 A 债券价格趡于下降; B 债券价格趡于上升; C 债券价格不变; D 债券收益率不变。 12、如果流动性偏好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 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动;

1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 [内容提示与重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了解如何运用IS—LM模型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以及两种政策的配合使用。本章的重点: (1)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和斟酌使用财政政策; (2)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3)货币政策; (4)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练习与思考] 一、名词解释 1.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挤出效应 4. 自动稳定器 5. 公开市场业务 二、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通货膨胀率为零,经济加速增长 B.稳定通货,减少失业,保持经济稳定的增长 C.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为零 D.充分就业,实际工资的上升率等于或超过通货膨胀率 2.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3.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相关4.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5.在经济衰退时期,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的话,()。 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 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6.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7.“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较少 8.下列()的情况不会增加预算赤字。 A.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 B.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增加

习题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若要均衡国民产出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2.如果政府同时等量减少支出和税收时,国民产出水平会()。 A.不变B.增加 C.减少D.不相关 3.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产出的影响不大,是因为()。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C.支出乘数较大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4.在下述()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 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5.以下()情况不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增加。 A.增加自主性支出B.减少自主性税收 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D.增加净税收 6.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国民产出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是()。 A.调节债券价格B.实现利润最大化 C.调节货币供给量D.调节价格水平 8.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A.法定准备率B.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D.道义劝告 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筹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10.以下()观点是古典主义的观点。 A.政府不应干预经济,只承担政治、社会职能 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 C.提供公共产品 D.从事生产 11.以下措施中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是()。 A.降低法定准备金率B.降低再贴现率 C.从公开市场卖出有价债券D.从公开市场买进有价债券 12.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

16章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政策(A) A.涉及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B.包括创造工作岗位计划 C.包括最低工资立法D.包括失业保险计划 2.(B)不是经济中的内在稳定器 A.累进税率B.政府开支直接随国民收入水平变动 C.社会保障支出和失业保险D.农业支持方案 3.如果法定准备金为20%,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是(D ) A、1 B、2 C、4 D、5 4.当法定准备金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C )。 A 20000 B 80000 C 15000 D 60000 5.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B ) A 法定准备率 B 公开市场业务 C 再贴现率 D 道义劝告 6.凯恩斯主义者通常认为(B ) A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B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 D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无效 7.货币主义者通常认为(C ) A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B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 D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无效 8.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D )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9.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C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10.下列( C )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而IS垂直 D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11.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年至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被确定为2007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今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坚持稳健的前提下,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已释放出了适当控制货币投放的信号。 2007年12月0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已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在2007年的“一个防止”的基础上增加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2008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年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

200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金融危机中的经济现状分析,扩大内需、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2009年最突出的政策主线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成为2009年影响金融市场最为显著的经济变量。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展中小城镇和转变发展方式等调整措施,被各界广泛认同。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明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2010年延续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1年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六个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