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年福建省中考历史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

2007年福建省中考历史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

2007年福建省中考历史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

为了更好地发挥和完善初中学业考试的评价、选拔和导向功能,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历史学科初中学业考试评价组对全省九个设区市的历史中考试卷进行分析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科学准确的原则,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思想和福建省2007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大纲》的内容与要求,对八份试卷进行了全面、认真、客观地分析与评价。厦门市提供的试卷,考查的知识范围仅有九年级的内容,不符合省颁《考试大纲》要求,我们不予列入评价之列。

一、考试命题过程管理

1.命题审题情况和人员构成

八个设区市的历史试卷都能按中考有关精神和要求组织历史学科中考学业考试,规范操作,强化命题过程管理;八设区市的历史试卷的命题人员一般由3人组成,有的设区市有审题人员,但有的设区市没有审题人员。

2.命题依据

八设区市中考试卷能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福建省2007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大纲》为主要依据。有的设区市在省颁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编写本地的考试说明作为省颁考试大纲的补充。这八个设区市中考历史命题都能较好贯彻落实省颁考纲精神,命题原则、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卷难度、试卷结构与省考纲基本保持一致。

3.试卷总体评价

历史试卷评价组一致认为:今年八个设区市试卷整体水平比往年有较明显进步,试题开放灵活,不超标不超纲;体现面向全体、公平公正原则;题量适中,知识点分布合理,图文并茂;具有较好的难度、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其中南平市、福州市试卷整体较好。

八设区市试卷都较好体现课程改革理念,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基础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体现发展性。试题注重考查“三维”教学目标;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考查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知识;注意试题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此外,今年各地考生使用的教材版本共有三种,即人教版、北师大版和华东师大版,试题能不依赖、不倾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二、试题形式和考试结果分析

1.试卷结构

八设区市今年中考历史试卷考试形式与结构:

(1)考试性质:各设区市均为毕业、升学两考合一。

(2)题量、题型:各地试卷均为四大题,28至34小题,总题量适中。题型分为选择题、改错辨析题、材料解析题和综合题四种,其中第二大题福州、漳州、莆田、三明卷只有改错没有辨析,泉州卷只有辨析;第四大题漳州卷为论述题、莆田卷为问答题。总体与省考纲基本一致。

(3)考试时间、总分、形式:各设区市试卷均采用60分钟;分数满分为100分;考试形式采用开卷笔试形式。与省

考试大纲一致。

(4)主、客观题的分值比例:均约为60:40。 2.知识覆盖面

八设区市中考试卷中国史、世界史和乡土史所占比例情况:

八设区市试卷中国史(含乡土历史)知识的考查平均约占全卷的64 %,世界史知识的考查平均约占全卷的36%。对照2007年省颁《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比例:中国历史约65%(含乡土历史约10%),世界历史约35%。中国史(含乡土历史)和世界史的知识点比例搭配较为合理,知识的覆盖面较广。乡土史知识平均约占全卷的4%,与省纲规定的乡土史知识点比例约占10%对比,乡土史考查比例偏少,莆田卷、宁德卷未考查乡土史内容,漳州卷、三明卷占2分,泉州卷占3分,达不到省纲规定的比例要求。

3.阅读量与答题量情况

八设区市中考试卷阅读量、图表量和答题量如下表: 从上表看,各设区市试

卷平均文字量约3600字,平均图表量10.5幅,平均答题量585字。从开卷考试的特点和60分钟的完卷时间来看,这样的阅读量、图表量

和答题量是适中的。

4.平均分、难度值和及格率情况

各设区市中考试卷平均分、难度和及格率如下表:

上表莆田、三明卷为抽样统计数据,从上表看出八

设区市试卷平均分、难度值、

及格率比去年有所提高,基

本上达到省颁《考试大纲》

的要求。

三、试题特色与典型题例

1.依据课程标准,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

试卷能以《课程标准》和省颁《考试大纲》作为命题依据。注重考查课本中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试题都属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内容,没有繁、难、偏、怪题;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初步的判断、分析、概括等能力,体现了立足双基,面向全体的精神。

【南平卷29题】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华盛顿创立了美国?? (2)为什么说?林肯拯救了美国?? 以上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

评析:其一,试题的呈现方式摆脱了以往的平白直叙,而是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思考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作为切入点,具有巧妙、灵活性。为了减少学生的答题量,由学生选答一题,将选择权交给学生,若考生两题均作答,评分说明规定“以得分高的一题计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其二,本题考查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知识,课标对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是:“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可见,该题考查的内容是历史学科的主干内容和基础知识,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知识储备。

【漳州卷4题】从?民族平等?、?虚心纳谏?、?知人善任?、?贞观之治?,你将会联想到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评析:题干设计独具匠心,且简洁,语言精炼;把与唐太宗相关四个方面的有关主干知识串联在一起,且体现了基础性的原则。

【三明卷26题】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优良的金言和警句,不管任何时代,都和食物一样具有滋养。?读下列名人名言,完成表格。

评析:本题以名人名言导入,以表格呈现的方式,设计比较新颖,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关注时政热点,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时代性

今年各地试题仍然突出考查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和当前社会问题的关注与了解。选材更加广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现实,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将历史与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从不同角度结合相关历史知识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了解国内外大事,让学生认识历史和现代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八设区市试题涉及的社会热点、重点问题有:香港回归10周年、十月革命9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红军长征、邓小平逝世10周年、七七事变70周年、科学技术等内容。

【南平卷30题】方寸之间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仔细观察下面两枚香港回归纪念邮票,回答问题。

邮票一邮票二

(4)请以?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为主题,设计一枚邮票。

要求:①只需写出邮票的主体图案构想,并简要说明理由;②不要绘图;③文字简练。

评析:该题以两枚香港回归纪念邮票为切入点,考查香港回归十周年这一时政热点,第(4)问为活动探究试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设计邮票是超越其年龄特征和能力范畴的事,而本题已提供了邮票的两个范例,要求考生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考试本身也是一个再学习、运用的过程,这也正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该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发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值得肯定!

3.彰显课改理念,重视情景创设,发挥导向性

许多设区市的试题设计都努力创设新情境与变式,在选材上千方百计选用课内外文献、诗词、照片、地图、示意图、表格、广告词、歌词、电视剧、电影、报刊、书影、邮票等材料,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品质,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等。各地试卷有很多灵活、生动、富有创意的试题,不同程度地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

生变化,体现了课改新理念,发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

【福州卷18题】右图目标的实现得益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工业革命

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重要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图片形式创设新情境,在新情境下运用历史知、实现知识的迁移,需要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试题有利于转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试题材料为学生解题提供必要、充分、有效信息,在这里,图片不是可有可无的或只是试卷的点缀,而是题干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发挥了历史材料应有功能。

【南平卷13题】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瓦特转动世界?的创造是

A.研制汽车

B.发明电灯

C.改进蒸汽机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评析:该题把广告词作题引考查“瓦特改进蒸汽机”这一基础知识,新颖活泼,不落俗套,题材来自现实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历史。

【宁德卷2题】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曾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歌颂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评析:题干创设情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拉近了历史与生活的距离。但题干中“歌颂”一词值得商榷。

4.淡化纯记知识,关注学科联系,凸现综合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课程重要目标之一,学业考试突出学科之间的一些综合与联系正是它的一个体现,也是反映课程改革精神的一个方面。各地试卷都设计了一定数量学科间联系的试题,将教材中相关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知识进行整合,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整体把握和灵活运用能力。

【福州卷13题】下列适合填入右边表格名称划线处的选项是

A.科技中国___成就简表

B.国防

C.外交

D.文化

评析:制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试题以表格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对同类历史事物进行归类识记,并在此基础上对同类事物进行简单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该题以能力立意,注意将视角投向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命题角度新颖,形式独特,充分挖掘选择题的测量功能,是丰富选择题命题技术的一次有益尝试。

【宁德卷25题】秦朝时,有一读书人前往都城咸阳,参加科举考试。沿途,他目睹许多农民被征发去临洮修筑长城,听到人们在议论郡县制。

请指出错误的史实,并简要说明理由。

评析:辨析题一是指出(辨)错误知识(或观点),二是说明(析)错误所在,许多地区的辨析题不规范,有的命题人员甚至不理解该题型,没有研究学习。宁德的这一题是符合要求的,精心创设的情景也是允许的,将学生置于历史情景中,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判断辨析能力。但呈现的知识点过多,加大了试卷的难度。应说明指出几处错误,一般是一处错误即可。

【三明卷15题】12月25日,小芳收到亨利的一张贺卡,贺卡上写着?Merry Christmas?。与这一祝福语有关的宗教是

A.印度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评析: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知识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贺卡为情景,以12月25日圣诞节和“Merry Christmas”祝福语为切入点,试题言简意赅,清新、亲近、亲切。不设英语阅读障碍,将历史与英语学科知识有机联系,体现学科综合特色。

5.溶入乡情题材,散发乡土气息,渗透地方性

八设区市试卷在乡土历史考查中,能够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知识点,将中国历史与乡土历史有机结合起来,把地方发展与中国历史的发展联系起来,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了试卷的乡土气息。通过乡土史考查使学生对家乡产生亲近感、真实感和自豪感,以此引导学生关心本地区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建设家乡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福州卷28题】?福州十大名片?评选活动在市民中引起极大反响。结合?福州十大名片?(20进10)选票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链接:

(2)如果你参加投票,你会选择?严复?、?林则徐?、?黄乃裳?三张候选名片中的哪一张进入?福州十大名片?,请从历史角度写出选择理由。(4分)

(3)为了宣传选票中的候选名片,请你为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两种活动形式。(4分)

评析:该题结合前一时期福州评选“十大名片”热门话题,创设类似真实情境,通过体验方式,考查了乡土历史的重

点知识。形式新颖、设计巧妙,在重点知识与热点结合的背景下,将乡土历史与教材叙述的历史很好地结合起来,考查学生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等能力。试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现实,激发其爱乡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尤其是第(3)问为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两种活动形式,立足学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对如何开展乡土历史教学以及乡土历史试题的命制也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南平卷27题将乡土历史《通鉴纪事本末》与中国历史《资治通鉴》有机结合,设题灵巧,与本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6.立足学生中心,追求版面完美,重视人文性

八设区市试卷都能以学生为本,注重体现人文关怀。试卷版面大都做到设计活泼,赏心悦目,有大量应用图片和表格,图文匹配,既降低了试卷难度,活跃版面,体现了以图代文、图文并重,有利于加强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考查,。在试卷排版和试题设计上,八地区基本上都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答题习惯,解题指导语简明、完整、无歧义,能选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呈现。在学生容易疏忽的地方,给予提示,如泉州、龙岩、南平等试卷,在考生容易忽略而影响答题的关键字词下加着重号,提醒考生注意;漳州、福州、泉州、南平、宁德等在试卷适当的地方,加上友情提示,舒缓了考试紧张的气氛,有利于考生发挥正常的水平。

四、试题的主要不足

1.科学性缺陷

试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史学观点错误、题型划分不清、缺乏历史特征、考点过细等问题。

例1.材料题:罗斯福新政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涉及价值观问题。关于罗斯福新政,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显然,罗斯福新政应充分予以肯定,它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它作为改革史上的典范而载入史册。而该题答案却允许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成功了;失败了;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且都可以得分。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不存在“失败”或“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的提法,否则历史教育将失去“价值观教育”和“价值判断能力培养”的意义。

例2.材料题:有人说:?美国是靠战争起家的?,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用具体的史实来说明。

本题答案仅提供“同意”一说,显然不符史实。该题与例1恰恰相反,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美国靠战争起家”,只是一家之说,问题的一个方面,不能作为正确的结论而要求学生用史实加以论证。

例3.综合题:会徽中的?2008?是阿拉伯数字,这种计数法最初由__发明的

A.阿拉伯人

B.印度人

C.腓尼基人

D.苏美尔人

该题选项中的“印度人”前应加上“古代”,这样才准确。

有些试题设置的初衷是跨学科联系的试题,但试题本身不具有历史学科的特征,缺乏历史核心知识的考查,没有历史联系,以致造成试题效度不好。如综合题中

例4.材料题:“完成欧盟(欧共体)成员国发展情况条形图”一题,属于数学学科图形绘制试题;

例5.改错题:虎门销烟鸦片?烧毁?改为?销毁?,不考核心知识和重要内容是不应该的,“烧毁”改为“销毁”属于用词准确与否的范畴;

例6.材料题:中“指出4-8世纪我国的造纸术传播到哪些国家?”一题,只需将材料中的内容照抄即可,无历史学科本身的意义。

例7.有的试卷题型划分不清,将辨析题与改错题相混淆。有的将辨析题设置成改错题;有的将改错题设置成辨析题,改错题是无需辨析的,知识性的错误就是错误,不谈理由。有的试卷还在材料题、综合题和填表题中夹杂填空、选择等题

型,这不仅有失严谨规范,也失去题型应有的功能。个别试题还存在考点过细问题。如写出“‘秦皇汉武’的姓名”等。

2.表述准确问题

不少试题存在语句不通、指代不明、用词不当、表述不准和多余累赘等现象。

例1.选择题:我国用?改革开放的春天?代替?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宣传口号,这件事最早发生在

A.土地革命时期

B.三大改造完成时

C.文化大革命结束时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该题题干表述不清,“改革开放的春天”是比喻,非“宣传口号”。“宣传口号”也不是“件事”,而是一种现象。

例2.选择题:这里所说的?国耻日?是指(D珍珠港事件)。

国耻日应指日期,不应指历史事件。题干可改为“演说中‘卑鄙的进攻’是指”,或将“国耻日确定依据的事件”,这样更切合题意。

例3.综合题:某同学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特别感兴趣,想在图6、图7的基础上添加两个主题及相关历史图片各两幅。

表述令人费解,不知所云。

有的试题表述累赘,不够精练,显得多余。如材料题“自古及今,历代社会人们不断追求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一句,与所列材料联系不紧,多余。有的试卷大部分图片对解答试题没有作用,失去存在意义。

3.命题技术欠缺

有的试卷陈题较多,材料题和综合题所提供的材料无内在联系,设问互不相关且没有提升,有的主观题的问题情景与设问内容相脱节、试题设置风格雷同,选择题中使用否定式、排列组合式偏多,纯记忆的年代考查偏多等。都反映出在命题技术技巧上的不成熟。

例1.综合题:回答五四运动的有关问题。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根据图8、图9,分别指出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图略,图8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图9为“6月5日上海工人游行队伍”)(3)下列对五四运动及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华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B.是五四青年节的来源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

(4)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北京,你是否会加入五四运动的队伍之中?请用一、二名话说明理由。

该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史实,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五四运动重要的核心价值观是五四精神的传承,若第4问有所涉及,也十分牵强。要求初中生加入五四运动的队伍,理由何在?(2)不需根据图8、图9也能回答第2问试题,两幅图片设置多余。(3)问题中设置选择题题型不可取。

例2.材料题:请写出材料一中?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时间?袁隆平为什么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老一辈科学家在科技事业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争了光,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结合材料二、三,你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该题材料与设问脱节严重,不需借助材料照样可以回答上述这些问题。最后一问中的“他们”指代不明,是“老一辈科学家”,还是“袁降平”,还是材料三宣传画中的孩子。材料三“崇尚科学宣传画”在本题中纯属多余。

例3.综合题:图⑥是发动这一事件的两位将领,请写出他们的姓名。(图略)

该照片中人物(张学良和杨虎城)不具有典型性,不能要求考生识别,加之图片不清晰,考生无法辨认这两位将领。

有些试题的问题情景或材料相对于解题而言,不含必要的或充分的信息,是可有可无的假问题情景、假材料。有的试卷在风格上较多地采用一种形式或类别进行命题,这样设置试题不仅显得单调乏味,更不利于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作答,也是一种不公平。选择题方面,有一份试卷中采用排列组合形式的试题占五题,另一份试卷采用否定式的试题占四题;年

代考查方面,有一份试卷中考查单纯年代记忆的试题占全卷的8%。怎样将史料变假为真、如何使试题呈现赏心悦目、丰富多采的形式,都是中考命题中的重要技巧,需要认真研究和努力探索。

4.试卷编排欠妥

有些试卷整卷的小题没有统一编列序号,不利教师阅卷、评价等,希望规范统一试卷格式。有的试卷存在试题与解答跨页排印、材料题中的材料未用不同字体区分、试卷下端未注明避免考生漏题的提示语等问题。此外,校稿上也存在疏忽,如材料题“2007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应是“2007日中文化〃体育交流年”之误等。

五、命题建议

1.严格依据有关文件精神和省《考试大纲》进行命题

要严格遵照有关文件精神、课程标准和省颁《考试大纲》的规定进行命题,各地历史中考的考试形式、时间、考试范围、试卷结构、题型、分值都要与省考纲保持一致。要建立和健全审题制度,提高试卷的整体质量。

2.加强调研与考试命题研究

命题前要深入基层调研,充分了解教情和学情,使命题有的放矢,符合当地初中历史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水平;要把中考历史学业考试命题工作当作一项科研课题加以研究,不断积累命题经验,认真做好命题的预估和实测统计工作,确立科学的命题预估方案.进一步探索调控试题难度的有效方法,力求使期望难度值和实测难度值相吻合。努力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真正考查出考生的真实水平与潜能。

3.加强命题培训工作,提高命题人员专业素质

要求命题人员充分研究并学习往年优秀试卷、试题,积极吸收中考试卷评价成果,切实领会评价精神,避免重复错误,提高命题水平。

试题质量的高低与命题人员的素质直接相关。一份好试卷需要命题人员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更需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要加强对命题人员的资格审查,严把命题人员质量关,慎重选任能胜任的学科命题组长。要进一步加强对命题人员的培训和研修,充分发挥有经验命题者的传、帮、带作用,提高中考命题质量。

5.重视乡土历史考查

乡土历史知识内容是中考历史知识考查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今年各设区市试卷考查乡土史的平均比例从去年 6.3%下降为4.4%,与省颁《考试大纲》关于乡土史知识考查比例约占10%的规定差距甚远。两个设区市没有涉及乡土历史内容,势必造成中学历史淡化乡土史教学、削弱乡情教育。

6.规范统一试卷格式

充分重视试卷“细节”方面的问题。命题过程要切实遵循“三个有利”的指导思想,科学规范命题程序和要求,注意每一个可能出错的细节,使命题科学、合理、规范、高质量,既渗透新课程理念,又能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

六、改进意见

1.评价等级问题

目前福州、漳州、厦门中考成绩仍分C、D两个等级,即合格不合格,这样在初三年级的考试科目中仅历史一科分两个等级,其他学科却是分A、B、C、D四个等级和百分制,对历史教学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较难保证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评价组希望有关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尽快调整历史中考成绩的等级呈现方式,以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厦门初中历史学业考试不同于全省其他设区市,它分别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分三次考查,没有毕业升学考试,不符合省颁《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人员仅为一人,考试管理与考试组织也有待规范。

2.题型结构问题

福州、漳州、莆田、三明试卷需增加辨析题题型,泉州卷需将改错与辨析题分开命制;漳州卷的论述题、莆田卷的问答题应改为综合题更为妥当。

3.知识内容比例问题

莆田、宁德、漳州、三明、泉州卷需增加乡土史内容的考查,其比例按省颁《考试大纲》的规定(约占全卷10%)执行。

4.命题技术问题

今后试题的命制在技术层面有待改进,创造性试题分量有待增加,注重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具有时代特征的问题情景,改变传统陈旧的试题编制方式推陈出新,文字表述要精益求精,切实提高试题质量。

福建省历史学科中考评价组

2008年1月9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