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末复习以作业本为主

期末复习以作业本为主

期末复习以作业本为主
期末复习以作业本为主

期末复习以作业本为主,此资料仅供参考。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一)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政治权利

2、政治共识

3、多数代表制

4、宪政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

2、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3、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4、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一)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2、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3、多数代表制:又称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

4、宪政: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1)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如宗教宽容,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

(2)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利,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

(3)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

2、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3、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4、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概括而言,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两种途径,即理想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传统的民主理论家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民主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

经验主义途径体现了民主研究的现实主义思路。经验主义理论认为与其他政治制度相比较,民主方法或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

(1)民主宪政保证国家政权的和平交接,从而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2)民主制度能使政府更加关心人民的幸福。

总之,民主制度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可能的政治制度中最为优良的一种制度。民主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

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3. 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

4. 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二)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政治权力

2、法治原则

3、利益集团

4、寡头铁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2、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

3、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4、政治制度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二)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3、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4、寡头铁律:即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1)权威性;

(2)支配性;

(3)强制性;

(4)扩张性;

(5)排他性。

2、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

(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3、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1)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2)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3)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

4、政治制度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政府职能结构的合理化;

(2)行政执行的程序化;

(3)反馈监督机制的制度化。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稳定的、可以预期的规范。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法律规范秩序指具有有机性和等级性的法律规范或制度总体。这种规范秩序要求法律的完备性,即它本身包含诸种法律规范,体系的众多规范之间遵循着一定的秩序形成一个不同等级的诸规范的等级体系。即法律秩序是依次由“个别规范”、“一般规范”、“宪法”和“基本规范”所构成的等级体系。法律规范秩序是法治的前提,它要求法律规范本身的系统性、和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法律社会秩序是法律与社会结合的产物,指由法律确立和保护的人与人相互之间有条不紊的状态,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法治是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的统一,它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1)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2)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

(3)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亦即个人的平等权,指在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一切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平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等等。(2)民主。平等体现在政治生活中的集体决策时,就是民主。它要求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投票时一人一票权利,以及决策时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和冲突日益复杂,体现着平等原则的民主是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根本机制。就此而言,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4)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在古代社会,政治秩序的统一往往要求人们在某些宗教、思想意识形态、世界观等等都取得统一。而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世界观的统一,而要求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得到承认,政治共识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至于其他方面,现代政治文明要求每个人尊重他人的思想和信仰。(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只有妥协才有可能取得双方共赢的结果,那种全赢全输的零和博弈的思维,从根本上来说,是农业社会中的思想观念,它与现代政治文明不相容的。(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一个自由的社会允许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从理论上讲,言论既然自由,那就什么话都能说,行动既然自由,那就什么都能做。

但是仅仅有了自由,并不必然保证政治文明的实现。言论和行动自由并不等于可以不计后果,每一句话都会有它的后果,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论和行动责任。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负责的态度,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三)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权力

2、治理

3、多党制

4、民主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2、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什么?

3、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的内涵?

4、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三)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3、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4、民主化:是指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注意:考试答题时只须答划线部分的内容)

2、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什么?

(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

(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

(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

(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

(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

(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

3、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的内涵?

(1)管理效率,即指管理的成本与效果的比较。善治程度越高,管理的有效性也就越高。

(2)制度效率,制度效率将两种不同的制度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制度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善治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某一特定治理行为本身的效率,更关注某种制度的影响。

(3)回应性,回应性是责任性在效率问题上的体现。

4、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此外,民主制度避免了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对社会大多数人的奴役和颐指气使,却也为大多数人的盲目性和狂热性的发作留下了空间。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

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四)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利益

2、多党制

3、公民监督

4、宪政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2、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3、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4、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四)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2、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3、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4、宪政: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

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

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

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

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注意:考试答题时只须答划线部分的内容)

2、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在各国的选举法都有具体规定,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划分选区;

(2)选民登记;

(3)提出候选;

(4)竞选;

(5)投票;

(6)计算选票。

3、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4、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

(1)全球化是自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以来而开始的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2)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3)全球化的进程是世界各民族、国家和文化相互冲突和磨合的过程。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

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3. 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

4. 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五)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政党

2、政治秩序

3、社会监督

4、政治信仰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2、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3、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4、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五)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3、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4、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1)普遍选举原则;

(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

2、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3、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此外,民主制度避免了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对社会大多数人的奴役和颐指气使,却也为大多数人的盲目性和狂热性的发作留下了空间。

4、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1)直接参与民主理论;

(2)代议制民主理论(或自由民主理论);

(3)精英民主理论;

(4)多元民主理论。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在家庭环境中,上一代人通过日常生活把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体系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下一代,使其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亲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意见影响着子女的态度和意见。

(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体验了社会政治生活。

(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1)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2)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大众传播工具不仅是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是改造政治文化的工具。一种新政治文化要上升成为社会的主体政治文化,必须通过广泛的大众传播。因此,谁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们通过宣传自己组织的主张和信仰,吸纳新成员,使其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等方式,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机构中,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它通过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大众的政治态度;通过发展新成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社会化的培训;通过党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其成员和拥护者的政治参与。

(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此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六)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议会共和制

2、政治社团组织

3、选举

4、政治稳定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2、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

3、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4、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社会监督的功能。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六)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2、政治社团组织: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趣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

3、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4、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

(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

(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2、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

(1)自愿;

(2)一致同意;

(3)责任性;

(4)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

3、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

(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4、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社会监督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社会监督以一种无所不在的监控方式通过对政治权力的运行和政治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警戒,表现出巨大的震慑力量,促使人们谨慎、正确地使用权力,并拥有诉诸法律的手段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制裁,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权力运行偏离既法定的轨道。严格

的社会监督,能有力地促使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用权。

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主体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

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

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七)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二元君主制

2、政治投票

3、监督

4、政治改革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2、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3、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是什么?

4、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七)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2、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4、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1)阶级性;

(2)公共性;

(3)权威性;

(4)有机组织性;

(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2、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是由于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3、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是什么?

(1)传统观;

(2)实用主义;

(3)人性论;

(4)社会有机论;

(5)等级观念;

(6)权威观念;

(7)财产观念。

4、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

(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a)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b)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

(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

(a)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而良好社会要求对立利益的各方尽可能地理性地思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对一己利益的坚持。如果对立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的目标、原则、要求是绝对正确的、绝对合理的和公正的,并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应该全部抛弃的,这样他们往往会不惜任何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求,可以想象其结果只能使矛盾更加尖锐,合作无法达成。因此,在良好社会里,人们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让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b)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法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定。制度具有全局性。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影响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的作用。作为一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解决制度,法治的根本作用在于让人们自愿地表达其利益,综合各种不同的利益,并以人们的偏好来自愿地做出裁决。在人治的情况下,制度如同虚设,社会治理依统治者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从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而在法治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对制度形成一种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人们在政治中有序地解决其利益冲突。

(c)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解决的边界。而有效的协商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前者规定了人们讨价还价的外部边界,而后者则提出了讨价还价的内部选择。协商机制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制度,更多意义上它还包括各种非正式的规范,而这涉及到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为什么样的协商机制才有效并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参与博弈的行动者对于策略的选择。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

(d)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

从经济管理上看,它可以使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从社会管理上看,它还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有效防范政治秩序混乱的重要环节。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八)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法治原则

2、君主制

3、政治革命

4、民主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

2、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

3、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五、论述题(20分)

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八)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2、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3、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4、民主化:是指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2、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

一般来说,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如下特性:

(1)阶级性。

(2)实体性。

(3)严密组织性。

(4)特定的职能性。

3、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4、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1)直接参与民主理论;

(2)代议制民主理论(或自由民主理论);

(3)精英民主理论;

(4)多元民主理论。

五、论述题(20分)

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答案要点: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辩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被称为神学政治观。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在西方,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的角度来探讨和阐述政治的含义。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也具有片面性。

(展开论述见教材10—12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九)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政治

2、一党制

3、公开性

4、政治监督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2、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善治的精神是什么?

4、政治革命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九)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3、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4、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2)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被称为神学政治观;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3、善治的精神是什么?

(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

(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

4、政治革命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

(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

(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

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的功能、提供情报的功能、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功能。

(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

(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既为维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展和聚集成员,形成共同行动提供了条件。

(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政治社团能否有效动员本社团成员和普通民众,能否说服议员或政府官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提供情报的数量和质量。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中国共青团、工会、妇联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上传下达,一方面把本社团成员的想法和利益要求上传给党和国家机关,另一方面又把党和国家机关的政策意图传达给本社团成员。

(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

(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

(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一方面,其成员通过参加政治社团的活动和社会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的规则和技能;另一方面,政治社团也以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影响其成员。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十)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总统共和制

2、两院制

3、两党制

4、政治制度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3、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4、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十)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2、两院制:指一个国家内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3、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4、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据制度运作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8个政党,这些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

(2)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

2、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1)普遍选举原则;

(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

3、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内在目标之一,一个有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必然是稳定的,人们将有序地组织他们的社会生活,而不必因为政治不稳定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总损失;

(2)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政治稳定作为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政治体系实现政治发展目标的基础保证,只有在政治有序运行的前提下,政治发展的目标才能按照既定的计划、方案逐步得到实现。

4、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概括而言,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两种途径,即理想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传统的民主理论家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民主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

经验主义途径体现了民主研究的现实主义思路。经验主义理论认为与其他政治制度相比较,民主方法或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

(1)民主宪政保证国家政权的和平交接,从而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2)民主制度能使政府更加关心人民的幸福。

总之,民主制度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可能的政治制度中最为优良的一种制度。民主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众所周知,现代民主制国家最根本的原则即是人民主权原则,也就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即使在最直接的民主制度中,也没有办法使所有的人都直接成为统治者。因此,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只能是少数人,这样就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相互分离,并因而形成少数领导者和绝大多数被领导者的相互矛盾。选举制度则为解决这种相互分离和相互矛盾状况提供了根本的途径。既然代表或议员经由公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举产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经由公民通过选举这一权力委托方式获取,那么权力的行使者虽然获得了合法地位,但他仅仅只是权力所有者实现权力的媒介和桥梁。因此,虽然权力行使者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这种和平的权力委托或者说权力转移,并不能改变权力所有者的地位,相反在其它有关制度的配合下,还能够使权力所有者的意愿和利益得到较好的实现。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

尽管政治实践中有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分,但其基本原则是共通的,即公民将根据权力行使者的具体表现,对其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进行评判,并对其违反自己意愿的行为追究责任。如果公民撤回对权力行使者的委托,那么权力行使者的存在、延续以及权力行使也就失去了合法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可通过民主程序重新选举产生新的符合自己意愿的权力行使者。这就要求权力行使者必须坚持为社会公众服务,时刻牢记对权力所有者负责的思想。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

意的理想方式。选举不仅仅只是单纯对候选人进行简单的挑选,实际上这种选择一方面表达了社会公众对权力行使者必须具备条件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

则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管理应该贯彻何种政策的基本看法。而且,在选举过程中不同意见之间的交流、妥协,还有助于形成人们都能接受的社会共识。因此,选举制度在形成、表达民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公民通过选举活动的参与,还可以增强民主意识。虽然公民在多大程度上重视并参与选举受到历史传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程度以及现实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选举本身同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公民通过参与选举,不仅会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明确的认识,而且还能增强其分析和判断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能力,从而积极地参政、议政。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通过选举,不仅可以使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与其代表之间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集思广益,对各种政策选择方案进行论证,从而为各种社会问题寻找到合理的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解决方法。

第二部分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4、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5、两院制:指一个国家内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6、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7、政治社团组织: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趣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2、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24、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25、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6、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27、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28、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29、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0、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31、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32、多数代表制:又称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

3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34、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35、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36、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37、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38、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39、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40、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41、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42、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43、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据制度运作的过程。

44、宪政: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45、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46、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47、寡头铁律:即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48、民主化:是指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四、简答题

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参见05年1月试题的答案。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

6、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

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

7、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8、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

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

9、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

10、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1)在权力分配上采取封建等级制度,使政治权力与土地所有者密切结合;

(2)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君主的意志和权力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

(3)在经济和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4)在思想上,封建地主阶级广泛利用宗教和宗法思想,对农民阶级进行精神奴役。

11、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

12、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

与2005年7月试题中简答题:“4、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是什么?”答案相同。

13、如何理解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

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14、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

15、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

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

16、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样的意义?

参见2006年1月试题的答案。

17、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十)的答案。

19、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20、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

21、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有哪些?

(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22、实现政治合法性有哪几种途径?

参见2005年7月的试题答案。

23、善治的精神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

24、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的内涵?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

25、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

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

26、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

27、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参见05年1月试题的答案。

28、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

参见06年1月试题的答案。

29、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五)的答案。

30、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参见综合自测题(四)的答案。

31、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十)的答案。

32、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

33、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34、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四)的答案。

35、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

36、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

37、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参见综合自测题(五)的答案。

38、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

39、政治革命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

40、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

41、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参见综合自测题(十)的答案。

42、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

43、政治制度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44、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45、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参见05年1月试题的答案。

46、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见2005年7月的试题答案。

47、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

参见综合自测题(四)的答案。

48、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参见综合自测题(五)的答案

49、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

50、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

51、民主的限度有哪些?

参见06年1月试题的答案。

52、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1)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他们崇尚自由,反对干涉;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2) 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自主意识增强,不容易受极端分子的煽动,不盲从政治野心家的蛊惑,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成长。

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权利的开始。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高。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53、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参见2005年7月的试题答案。

五、论述题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

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答案要点: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展开论述见教材39—41页)

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巨大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对立。面对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这种变化,氏族社会的原有公共权力及其组织设施制度已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共同利益基础,又不能胜任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协调新的利益矛盾的政治作用,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

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镇压和控制奴隶阶级的反抗,协调其他利益矛盾,需要一种新的、不同以往的“特殊的公共权力”,国家即是这种新的公共权力组织。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因此,国家不像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那样是全体居民的权力,而是占有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的基础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治管理职能。不过,政治管理只是国家实现阶级统治的手段而不是其本质。国家阶级统治与政治管理的二重性正是统治阶级利益的自我实现要求和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在国家性质上的反映。

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可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尽管如此,国家存在的社会形式并不能代替它的阶级本质。

(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氏族社会形成和维持的基本纽带是社

取代了天然血缘关系的基本纽带作用,并促使社会成员为了谋求本阶级的利益而进行社会流动,不同氏族和部落的成员混然杂居,为了便于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统治,使得他们在其居住的地方实现其公共权利和义务,地区来划分就被作为出发点。这种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作为一种暴力机器,国家不同于氏族社

而且还有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物,即常设的暴力机关,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不过是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其二,国家的暴力为统治阶级专属,并以它为主要凭藉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社会秩序,以及对付外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由全体居民构成,主要用于对付外敌,氏族社会内部则主要以道德强制力维持秩序。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受疫情影响今年教学有些特殊。为了迎接期末统一检测,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取得较好的成绩,结合所教学班级学生的情况,对期末复习作以下安排: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双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通过专题强化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模拟训练,培养学生考试的技能技巧。 二、复习重点:1、第16章:二次根式;2、第17章:勾股定理;3、第18章:平行四边形;第19章:一次函数;第20章:数据分析。 三、复习方式 1、总体思想:先分单元复习,再综合测试。 2、单元复习方法:学生先做单元导学稿,收集各小组反馈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布置作业查漏补缺。 3、综合测试:结合往年期末考试内容,多次联系往年期末试卷,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讲解。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单元复习 第二阶段:综合测试 第三次综合测试,其目的增强学生期末考试的信心。 五、复习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分单元复习阶段的措施: 1、复习教材中的定义、概念、规则,进行正误辨析,教师引导学生回归书本知识,重视对书本基本知识的整理与再加工,规范解题书写和作图能力的培养。 2、在复习应用题时增加开放性的习题练习,题目的出现可以是信息化、图形化方法形式,或联系生活实际为背景出现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题目有层次,难度适中,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3、重视课本中的“数学活动”,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防止命题者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编写相关“拓展延伸”的探究性题型以及对例、习题的改编题。复习阶段采取的措施: 4、对于复习阶段作业的布置,少而精,有针对性,并且很抓订正及改错。 5、发挥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力量,在试题的选择上作到面面俱到,重点难点突出,不重不漏。 (二)综合测试阶段的注意点 1、认真分析前两年的统考试卷,基本把握命题思想,掌握重难点,侧重点,基本点。 2、根据历年考试情况,精心汇编一些模拟试卷,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3、在每次测试后注重分析讲评,多用激励性语言,不要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这个题目不是讲过多遍了吗?你怎么还是错了,真是……”。相信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期末考生中超常的发挥。 六、预期目标 在上学期区第七名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提升。争取这次考试突破区平均成绩第5名。

八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之计算题汇总(有答案)》

页眉内容 八年级(上)科学期中期末复习测试卷(分析计算题)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 (每题5分,共100分) 1.(杭州市余杭区期末统考题)有100g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有三种方法,按要求计算: (1)如继续加入食盐,则应该加入的质量为多少g? (2)如果采用蒸发水分,应蒸发多少水? (3)若通过加入25%的食盐溶液来达到要求,则加入25%食盐溶液的溶液质量为多少g? 2.(杭州市余杭区期末统考题)一个重力为75 N的实心物体,它的体积是0.006 m3。(g取10 N/kg) (1)当用手将它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松开手后,请判断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3.(嘉兴市期末统考题)已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20Ω,通过的电流为0.5 A,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为多少伏?如果电源的电压为l6 V,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少Ω的电阻? 4.(温州市期末统考题)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2为20Ω,电源 电压不变,当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示数是0.2 A,电压表示数 是4 V。求: (1)电阻R1的阻值; (2)电源的电压。 5.水是人类及自然界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在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2%,则: (1)该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_________克;

(2)现欲用6000克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用6000克清水一次性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韵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克。 (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上都残留l00克溶液,下同) 方法二:将清水分成等质量的两份(每份3000克),分两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湿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克。由上计算分析,两种漂洗方法,哪一种方法效果好?__________。 6.已知盐酸是由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氯化氢气体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强,在标准状况下,l升水中最多可溶解约500升氯化氢气体。 (1)盐酸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 (2)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氯化氢气体的密度为1.63克/升,则标准状况下,1升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氢多少克? (3)这时得到饱和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需要计算过程) 7.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了一艘小潜水艇。为了 测定该潜水艇下潜到水中某深度时受到的压强, 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 U=12V;R是阻值为20Ω的定值电阻;A为压强 表(其实质是一只量程为0~100mA的电流表); R是一种压力传感器,它用于感应压力的受力面 积为60cm2,且所能承受的压力足够大,其阻值 R随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问: (1)在电路中连入R的目的是_________。 (2)当该潜水艇浮在水面(压力传感器未浸入水中)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ff要计算过程) (3)将电流表作为压力表,有什么不足?(写出一点即可) 8.(诸暨市期末统考题)12月29日,我市工商局牌头工商所查获了4600kg地沟油。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统称,包括剩菜回收的油、泔水油、炸制食品的废油、一些劣质动物油脂、宾馆饭店下水道中的漂浮的油脂等提炼得到的。地沟油的密度约为0.6×103 kg/m3左右。问: (1)不法分子能从泔水中提取油是因为泔水油属于________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标准版) 一、古诗词三首 1、敬亭山洞庭湖青螺 2.×√××√ 3.(1)完了,没有了悠闲孤独众孤因怀才不遇而感到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2)月光下的洞庭湖洞庭湖的君山翠白青 (3)胜过仿佛,像蓝草,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5、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桂林山水 1、无瑕攀登屏障骆驼危峰兀立波澜壮阔奇峰罗列 2、sì juàn dào m?ng 3、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衣服(图画)山峰(山峦) 4、(1)秋天,落叶仿佛像一个会跳舞的精灵,从树上翩翩飞舞而下。 (2)老房子的围墙真危险呐,手一碰,墙壁上的石灰好像要掉下来似的。5、 (1)M 辶6 ④D 斤7 ② (2)静清绿奇秀险 (3) 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云雾山水 6、田野上的野花真多啊,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田野 上的野花真美啊,美得仿佛那是一条五彩的锦缎;田野上的野花真香啊,香得引来群群蜜蜂争相采蜜!(我游览过水平如镜的西湖,玩赏过飞泻而下的瀑布,却从没看到过秦淮河的水。秦淮河的水真凉啊,凉得让你想马上和河水来个亲密的接触;秦淮河的水真清啊,清得就像是一块彩色的大玻璃;秦淮河的水真亮啊,当河边的万家灯火映在水中,像是水底铺满了熠熠生辉的大钻石,使河水变得无比明亮、美丽;秦淮河的水真野啊,刚才还是块大玻璃,现在就波涛起伏,使得河上的画舫也一个劲儿地摇摆,再加上朱雀桥洞内随风而舞的狂草,更体现

了秦淮河的粗犷之美;秦淮河的水真神啊,要不,它怎么会吸引来那么多的小雨点儿?想当年大自然在创造世界时,一定挥舞着最大的画笔,而放弃了那些精细的刻刀,毫无雕琢地在南京勾勒出了这样一条粗犷、神奇、美丽的秦淮河吧?) 三、记金华的双龙洞 1、浙江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 2、一簇臀部稍微蜿蜒民族宫殿树梢大碗 3、(1)②①(2)①② 4、(1)小妹妹总是时而笑,时而哭,时而忧,时而喜,真是捉 摸不透。(六月的天气,时而风,时而雨,时而凉,时而热,真是变化多端。) (2)即使这件事情再困难,我们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好它。 5、(1)根据名称欣赏 (2),,、、, (3)在洞顶的那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4)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 6、怎样美的笔盒呢?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是这样美的笔盒。(怎样简陋的小屋呢?裂缝的石灰墙,风化的水泥地,一扇破旧的窗,一张油漆脱落的书桌,根本找不到一样值钱的东西,就是这样一间简陋的小屋。) 语文园地一 1、洞庭玩赏扩散泰山拥挤孔隙仰卧油桐水平如镜拔地而起突兀森郁 2、D 立9 ④Y 巳/ 3 ① 3、(1)孤烟直落日圆(2)无数夕阳山(3)落木千山月分明(4)无穷树一半山(5)潮水连海平明月共潮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 4、(一)走进元宵会,高悬的彩灯五彩缤纷,大约聚集了八百或是一千多盏灯笼,把整个南塘老街照得亮如白天。

人工智能引论复习题

人工智能:是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模仿和实现人类的智能. 符号主义(主流学派):认为人的认知基元是符号,认知过程即符号操作过程;认为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因此,能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行为;认为知识是信息的一种形式,是构成智能的基础.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是知识表示、知识推理和知识运用. 连结主义:认为思维基元是神经元,而不是符号处理过程;认为人脑不同于电脑,并提出连结主义的大脑工作模式,用于取代符号操作的电脑工作模式 行为主义:认为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动(所以被称为行为主义),提出智能行为的“感知—动作”模式;认为智能不需要知识、不需要表示、不需要推理;人工智能可以象人类智能一样逐步进化(所以称为进化主义);智能行为只能在现实世界中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而表现出来. 确定性推理是建立在确定性知识和证据的基础上的推理.从确定的初始证据出发,通过运用确定性知识,最终推出具有一定程度的确定性但却又是合理或基本合理的结论.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的和人造的)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对事物的现象、本质、状态、关系、联系和运动等的认识. 知识表示方式(把知识用计算机可接受的符号并以某种形式描述出来)一阶谓词逻辑、产生式表示、状态空间图表示、与或图表示、语义网络、框架结构表示,还有问题归纳法、面向对象法等. 机器学习是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它主要使用归纳、综合而不是演绎. 机器学习的基本系统结构:环境向系统的学习部分提供某些信息,学习部分利用这些信息修改知识库,以增进系统执行部分完成任务的效能,执行部分根据知识库完成任务,同时把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学习部分.在具体的应用中,环境,知识库和执行部分决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学习部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完全由上述3部分确定.下面我们分别叙述这3部分对设计学习系统的影响.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令P(x):x是人,Q(x):x是要死的:(x)(P(x)→Q(x))∧P(苏格拉底)→Q(苏格拉底) 证明(1) ( x)(P(x)→Q(x)) 前提 (2) P(苏格拉底)→Q(苏格拉底) 全称量词消去 (3) P(苏格拉底) 前提 (4) Q(苏格拉底) (2)(3) 分离 每个学术会议的成员是专家,有些成员是年轻人,所有有的成员是年轻专家. 令P(x):x是专家,Q(x):x是年轻人,R(x)表x是学术会议成员: (X)(R(x)→P(X));(?X) (R(x)∧Q(X));(?X)(Q(X)∧P(X)) 证明(1)(?X) (R(x)∧Q(X)) P (2) R(a)∧Q(a)ES(1) (3)R(a)T(1)I (4) (X)(R(x)∧P(X))P (5)R(a)→P(a)US(4) (6) P(a) T(3) (5)I (7)Q(a) T(2)I (8)Q(a)∧P(a) T(6) (7)I (9)(?X) (Q(x)∧P(X)) EG(8) 任何鸵鸟都不会飞,多有雌鸵鸟都是鸵鸟,所以,所有雌鸵鸟都不会飞. 设P(x):x是鸵鸟;Q(x):x会飞;R(x):x是雌鸟. ?x(P(x)→?Q(x)),

初中数学期末复习100个方法总结归纳大全(很实用!!!!)

1.一定要全面了解数学概念,不能以偏概全。 2.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能运用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要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来分析,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3.学好数学要抓住三个“基本”:基本的概念要清楚,基本的规律要熟悉,基本的方法要熟练。 4.做完题目后一定要认真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这样,以后遇到同一类的问题是就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5.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的迁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要将所学知识贯穿在一起形成系统,我们可以运用类比联系法。 7.要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在练习中有意识的地去总结,慢慢地培养适合自己的分析习惯。 8.要主动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文字阅读去分析理解。 9.学习数学,不仅要关注题型,更要关注典型题型。 10.对于数学学科中的某些原理,定理,公式,不仅要记住它的结论,而且要了解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11.将各章节中的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能帮助我们系统深刻地理解知识体系和内容。 12.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利用口诀将相近的概念或规律进行比较,搞清楚它们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弄清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透彻理解概念,知道其推导过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13.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念。 14.数学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模糊不清,各知识点混淆在一起,为了避免这一状况,同学们要学会写“知识结构小结”。

15.学习数学,要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和规律性内容。 16.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解,开拓思路,变抽象为具体,逐渐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 17.结合各类题的特点进行专项性训练,多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汲取他人的智慧,节约时间,提高做题速度和质量,提高应变能力。 18.学习数学要循序渐进,只要打好了根基,才能逐步提高。 19.学会对题型题目的拆分和组合,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分析和解决典型题目,从中概括出基本题型和基本规律方法。 20.将同一类数学知识根据相互之间的联系归纳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整体记忆的目的。 21.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如假设法,特殊值法,整体法。 22.深刻理解知识点,仔细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解联系实际。 23.解决数学问题,关键是建立正确的数学理念,要从数学角度去思考,利用数学规律去解决。 24.上课认真听讲是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也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根本途径。 25.预习时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学会用笔;第二,重视课后习题;第三,分层预习。 26.不要为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而烦恼,尽情地发挥你的特长,他能帮你重塑自信,要知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27.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学会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28.听老师讲评时,自己要先想一想改题如何做,然后看老师的解法是否相同,即想一想自己是否跟老师的思路相同。看并想老师板书上的解题过程,想想自己是否也能这样写,想想老师的解题过程是不是有漏洞。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 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 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 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人教版六下语文课堂作业答案(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答案 1 文言文两则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孰.(shú√ shǔ)为汝.(rǔ√ nǚ)多知乎 2、为是其智.(zhī zhì√)弗若与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含义: ①助词,相当于“的”;②代词,代指某人或某事;③动词,表示“去、往”的意思。 1、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①) 2、一人虽听之.(②) 3、思援弓缴而射之.(②)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②) 5、送孟浩然之.广陵(③) 三、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学弈 弈秋,通国 ..(全国)之善.(擅长)弈.(下棋)者也。使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拉)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一起)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奕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人的棋艺比不上前一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做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是因为他(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二)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此不为近

两小儿笑曰:“孰.(谁)为汝多知乎?”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我们远,而到了中午时分距离我们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 还以为你比我们多知道一些东西呢? 3、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所辩问题的复杂性。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观察—结论。 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表现得都很在理、坚决。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了不能决断的态度。 4、写出两句你所知道的孔子的名言。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小练笔。 从课文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则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学弈》这篇古文给我的感触最深,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 匆匆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涔涔.( ch?n c?n√)伶.俐( lín ling√)遮挽.( w ǎn√ miǎn ) 潸潸.( lín shān√)徘徊.( huí huái √)尽.管( j ǐn√ jìn ) 二、看拼音,写词语。 nu? yí zhēng r?ng y?u sī chì luǒ luǒ(挪移)(蒸融)(游丝)(赤裸裸) 三、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眼睛定定地看着的样子。(凝然) 2、急急忙忙的样子。(匆匆) 3、的确。(确乎) 4、遮挡并挽留。(遮挽)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期末考试试卷二 答案 (上海交大)

一、选择题答案1、A2、A 二、填空题答案 1、基于规则的正向演绎系统使用的条件是(1)事实表达式是任意形式(2)规则形式为L→W或L1∨L2→W,其中L为单文字,W为任意形(3)目标公式为文字析取形 2、基于规则的逆向演绎系统使用的条件是(1)事实表达式是文字合取形(2)规则形式为W→L 或W→L1∧L2 ,其中L为单文字,W为任意形(3)目标公式为任意形式 3、归结法中,可以通过修改证明树的方法得到问题的解答。 三、问答题答案 第1题答:

得解图:

第2题 第3题 答:综合数据库: (m1, m5, m9, b) 设从河的左岸到右岸,其中m1, m5,m9分别表示过河时间需要1分钟,5分钟和9分钟的人,在河左岸的人数。b=1表示船在左岸,b=0表示船在右岸。规则集: 初始状态:(2, 1, 1, 1) 结束状态:(0, 0, 0, 0) h函数:h(n) = m - b,其中m为在左岸的人数,b为船是否在左岸。 对于任意两个节点ni和nj,其中nj是ni的子节点。 当ni中b=1时,则nj中b=0,因此:max(h(ni)-h(j))=(m-1)-(m-1)=0, 而C(ni, nj)最小为1, 因此h(ni)-h(nj)

因此该h函数满足单调性条件。所以h满足A*条件。 第4题 答:对事实和规则进行skolem化: (1)(s) ~P(a) (2)(s)(P(g(s))) P(g(s)) (3)(x)(s)(y)((P(s)∧Q(b,x,s))→H(y) (P(s)∧Q(b,c,s))→H(f(s)) (4)(x)(s)(Q(b,x,s)→Q(b,x,g(s))) Q(b,x,s)→Q(b,x,g(s)) (5)(x)(s)(y)(~P(s)→Q(b,x,y)) ~P(s)→Q(b,x,h(x, s)) 经变量换名后,有事实和规则如下: ~P(a) P(g(s1)) r1: (P(s2)∧Q(b,c,s2))→H(f(s2)) r2: Q(b,x3,s3)→Q(b,x3,g(s3)) r3: ~P(s4)→Q(b,x4,h(x4, s4)) 用对偶形式对目标skolem 化: (x)H(x) H(x) 演绎图如下图(这里只给出了一个一致解图)。

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期末复习

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期末复习 俗话说:“编箩编筐全在收口”。经过一个学期的艰苦学习,如何在期末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考出理想的成绩,是学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对于很多年轻数学教师来讲,期末一到,既喜又忧。喜的是该学期课本内容授完了,忧的是不知该如何去有效组织复习,才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并且能使学生的成绩更进一步。如果教师只是对旧知识进行平铺直叙地“炒冷饭”,一方面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使得老师对课堂的纪律和气氛难以调控,无法使得学生的期末成绩得到大的提高。那么,如何搞好期末复习才能克服以上缺点,取得较大成效呢?笔者愿以自己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提供给同行们借鉴。 由于初中生期末复习时间(一般两周左右)紧,复习课程多,且普遍自学能力不强,建议数学期末复习仍以老师主导学生进行复习。 一、做好学生期末复习思想教育 首先,虽然学生在本学期新课学完了,但并不能停下来休息,教育学生制定好期末各课复习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完美收关,以好的成绩向家长、老师汇报。其次,期末复习一般在盛夏或严寒时间进行,教育学生要有顽强的克服困难的信心或决心。 二、教师要高效组织好期末课堂复习

1.教师要拟订好学生的期末复习计划 教师拟订的期末复习计划不一定要有具体方案,但一定要事 先认真规划,可参考教材章节及学生平时单元测试成绩抓住重、难点,上课时便于做到心中有数.可在前一周内按章节完成重点复习,然后在下一周内进行综合练习与模拟测试. 2.教师要设计好每堂课堂复习课 在每章节复习课上,可先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阅读或讨论本 章节教材,记忆相关的重要概念或定义、公式或法则、公理或定理,看看例题或以前做错习题,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然后 在余下课堂时间内,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总结、归纳出本章节重点、难点及考点,完成恰当的课内复习题. 3.教师要设计好恰当的课内复习题 教师事先设计的课内复习题要针对每个知识点。复习课不象新课,最好让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4.教师要设计好恰当的课外练习题 对课外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是有一定深度的题目,同时要注意教学时能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当他们练习遇到困难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数学复习方法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多动手、多动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

八上语文课堂作业本

八上语文课堂作业本 【基础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晶莹( ) 赋闲( ) 琐屑( ) 簌簌( ) 亏空( ) 蹒跚( ) 妥帖( ) 典质( )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狼藉—— (2).颓唐—— (3).东奔西走—— (4).一股脑儿—— 3.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并改正。 (1)A.交缺B.拭干C.迂腐D.浦口 (2)A.踌躇B,马褂C.狼籍D.嘱咐 (3)A.警醒B.勾留C.蹒跚D.触动 (4)A.游逛B.惨淡C.典质D.珊栏 4.用两字词语或四字成语概括下列画线的各句的意思。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倒霉的事情一块来的日子。( ) (2)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凄惨暗淡:景气……( ) (3)他犹豫不决了一会儿,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 (4)我看见他……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地走到铁路边。( ) 5.给下列各句句意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话的正确含义是( ) A.表现父亲乐观精神 B.表现父亲很坚强 C.表现父亲体贴儿子,劝慰儿子 D.表现父亲无可奈何的心情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反语,恨自己太笨 B.悔恨自己当时没有体会到父亲的深情 C.为自己过去的聪明而自豪 D.悔恨自己当时太任性 (3)“我赶紧拭干了泪。”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担心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 B.我为自己这么大还流泪而羞愧 C.怕父亲笑自己这么大还那么软弱 D.怕周围人看见不好意思 (4)“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这句话含义是( ) A.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B.父亲对我越来越不好了。 C.父亲的感情越来越脆弱。D.家道败落,父亲对我越来越疼爱。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1)朱自清,字佩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2)《背影》一文以“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描绘了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的情景,

2019公需科目计算智能+人工智能导论答案

D、人造机器人 答案:C PEAS分别是指哪些组件? A、性能/环境/执行器/传感器 B、传感器/性能/环境/执行器 C、环境/执行器/传感器/性能 D、传感器/环境/执行器/性能 答案:A 智能体程序分别有哪些类型?() A、感知智能体/决策智能体/学习智能体/规划智能体 B、简单反射型智能体/基于模型的反射型智能体/基于目标的智能体/基于效用的智能体 C、机器人/软件/硬件/算法 D、类人智能体/类动物智能体 答案:B 智能体使用什么组件来获得环境信息?() A、执行器 B、CPU C、传感器 D、条件--行动规律 答案:C 基于模型的反射型智能体的核心组件比简单反射型智能体多了什么?() A、执行器 B、传感器 C、CPU D、世界模型 答案:D 基于目标的智能体比基于模型的反射型智能体多了什么组件?() A、CPU B、世界模型 C、目标 D、环境 答案:C 可以把效用想象成什么?() A、效果 B、能源 C、金钱 D、智能体 答案:C 基于效用的智能体比基于目标的智能体多了什么核心组件?() A、世界模型 B、CPU C、效用评估 D、金钱

答案:C 哪个例子是强链接?() A、收音机听到的一个人 B、微博上的陌生朋友 C、亲人 D、同事 答案:CD 一个图表示为G = (V, E),其中V是指?() A、一个点 B、一条边 C、边集合 D、点集合 答案:D 局部信息相似性链路预测的优势是什么?() A、精准 B、速度快 C、符合实际场景 D、包含节点属性 答案:B 下面哪个是全局信息预测算法?() A、Common neighBors (CN) B、JACCArD (JC) C、ADAmiC-ADAr (AA) D、PAgeRAnk 答案:D 谷歌搜索引擎的算法基本框架是?() A、Common neighBors (CN) B、JACCArD (JC) C、ADAmiC-ADAr (AA) D、PAgeRAnk 答案:D PAgeRAnk中,参数Oj是指() A、所有网页的数量 B、从网页引出去的链接的数量 C、指向网页的链接的数量 D、可调参数 答案:B 一个好的学习训练模型应该是?() A、在训练时最小化错误率(提高在训练集上的准确率) B、模型应该简单(防止过拟合) C、将模型函数正则化 D、可以利用已知的数据特性,例如稀疏、低秩等 答案:ABCD 正则化是为了什么?

2019-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资料

2008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 一、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 (一)做好复习前的准备工作 1、科学制定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指学科组复习计划、教师个人复习计划、学生自己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要结合本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复习计划包括时间安排、阶段要求、采取的措施、想要达到的效果等。 2、加强学科内集体研究 中考数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知识点比较分散,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果,我认为必须加强集体的力量,进行集体研究。 (二)阶段复习的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单元复习阶段——全面复习夯实基础沟通联系 时间:3月中旬——5月上旬。 要求:以“中考纲要”为标准,以“单元”、“章节’为顺序,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复习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课前自主复习——课堂讲练结合——课后精简作业——自习反馈矫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1)明确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2)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形成网络;(3)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训练;(4)精选例题、精简作业,以中低档题训练为主,避免重复;(5)适当控制教学的难度,穿插少量的综合复习,避免在一个问题上讲解过深、过难,偏离复习方向。(6)注意复习的“新意”,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比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复习中,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通过提问和一组练习复习知识点:不等式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有关概念、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如何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等。在习题的选择上注意了平时教学中学生易混点、易错点,进行了归类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问题,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如化简含绝对值、根号的代数式,一次不等式(组)的简单应用等。 值得注意的是:习题的配置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每道习题的讲解,力求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由于内容较多,提倡用多媒体教学,或提前将习题课前印发给学生,以节省时间。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把握重点抓住考点训练思维 时间:5月中旬——6月上旬 要求:以专题的形式,关注中考热点问题,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常见的复习专题:(1)知识综合型专题:代数综合问题(方程、不等式与函数),几何综合问题(三角形四边形、几何变换),几何代数综合性问题。 (2)重点题型突破:规律探索性型、开放探究型、实验与操作型、方案设计型、阅读理解型、图表信息型、学科综合型、实际应用型。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科学考点练习情况总结复习资料

华师大科学八上知识点填空 一、机械运动与力 1.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不同。 2.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3.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路程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时间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 4.速度的换算公式:1m/s=_________km/h。 5.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6.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 。 7.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 8.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要素有、和。 9.力的作用效果:和。 G=(g一般取9.8N/kg)。重力方向。 10.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mg 11.弹力必须在物体接触且发生形变之后才会发生。弹力的方向是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方向,大小与物体的 F=。 劲度系数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公式kx 12.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的力,切记不是阻碍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与和 成正比,与面积没有关系。 1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 ;(2) ;(3) 。 1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 ;(2) ;(3) ;(4) 。 15.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条件下总保持或。 16.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跟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都没有关系。 17.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18.当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19.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人工智能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人工智能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选择题知识点 1.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中常用词的英文及其英文缩写。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 2.什么是强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器将被认为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系。有和生物一样的各种本能,比如生存和安全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一种新的文明。 3.回溯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能进则进。从一条路往前走,能进则进,不能进则退回来,换一条路再试。 4.面向对象、产生式系统、搜索树的定义?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是软件开发方法,一种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应用已超越了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扩展到如数据库系统、交互式界面、应用结构、应用平台、分布式系统、网络管理结构、CAD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面向对象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理解和抽象的方法,是计算机编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面向对象是相对于面向过程来讲的,面向对象方法,把相关的数据和方法组织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更高的层次来进行系统建模,更贴近事物的自然运行模式。 把一组产生式放在一起,让它们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一个产生式生成的结论可以供另一个产生式作为前提使用,以这种方式求得问题的解决的系统就叫作产生式系统。 对于需要分析方法,诸如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穷尽的方法)以及启发式搜索(例如最佳优先搜索和A*算法),这样的问题使用搜索树表示最合适。 5.机器学习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机器学习是一门研究及其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并识别现有知识的学问。6.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提出的背景是怎样的?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 覃秋平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本届毕业班的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3月~~4月)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配套练习以《来宾市中考先锋练习册》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春季,大家都知道,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7)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8)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5月份)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备用练习《?????》。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初中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知识梳理】 一、模型与符号 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 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 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黑、白粒子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4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二、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 ..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 分子运动论(2)间隔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3)引力、斥力 三、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 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2、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3、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水H2O、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硫SO2 五氧化二磷P2O5、一氧化碳CO、甲烷CH4、氧气O2、蔗糖、酒精等 4、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如: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 5、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6、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 7、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