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冯·耶林——法学是一门科学吗

冯·耶林——法学是一门科学吗

冯·耶林——法学是一门科学吗
冯·耶林——法学是一门科学吗

法学是一门科学吗?

一、国家立法的实证性与暂时性

在各种科学中,或许没有任何一种和法学一样,人们在表面上似乎可以否定其科学性质,而通过其所经常采用的运作方式,是否也正好[1]可以证立上述判断?[2]让我们先撇开法哲学与法律史不谈,而转向法学当中能够彰显出绝大多数法学家知识与能力之真正领域的那个

[3]部分——实证的法学,或者说法教义学——也就是关于在某个国家有效的实证法的学说。

[4]它有资格主张“科学”这个名称吗?人们可以问:有哪一门科学,竟需仰赖立法者之心情,使今日有效之事物,明日遭废弃,此处为假之事,彼处为真?有哪一门科学,竟需受国家边境界桩所限,使我们在跨越边界,或者在引入一部新法典之时,陷于窘境?德意志邦联法律的科学,于今安在?它已经随着德意志邦联入土为安;而当一位法国法学家移居德国,或者当一位德国法学家移居法国时,他的知识又为何物?

这是什么样不确定的资产,竟然可因大笔一挥,[5]或者因某个政治事件,就从我们这里加以剥夺。当拿破仑将《拿破仑法典》带到莱茵河左岸的时候,[6]这事件对至当时为止的整体知识都产生了影响;同样,当德意志帝国、[7]莱茵邦联、[8]德意志邦联[9]瓦解的时候,这些事件对与此对应的国家(结构)形式的科学,也都产生了影响,甚至有一位极富盛名的帝国国家法学者,似乎因其整体知识架构之崩溃,而大受震撼,终至积忧成疾。[10]这样一门必须战战兢兢驻守在边境界桩之内的科学,多么可悲,而当人们越过边界的时候,它便不再具有任何价值:它只是奥地利的、普鲁士的、巴伐利亚的法学!

的确,诸位先生们,这项指摘道出了法学的阴暗面;的确,当法学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或当一部新法典诞生的时候,他的知识当中就有一部分失去了。这项实证性的要素,为法学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1]

二、实证主义的法学家——法律机器中毫无思想可言的齿轮

然而,比这种外在的依赖性更糟的,是另一种危险,它并不是从外部,而是从内部威胁着法学:也就是内在的、思想上的依赖性所构成的危险,这种危险表现为,人们将其自身,以及其思想、感受,托付给贫乏、死板的制定法,而成为法律机器中一块无意志的、无感情的零件,[12]置言之,即逃避提出自己的思考。人们是否应该将下面这件事视为可能: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会比法学对自身独立的思考以及批判提出更高要求,但是,法学的门徒却也很容易陷入背离此一要求的危险中,在这点上,也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可与法学相比拟。“法律就是这样写的”(Lex ita a est),也因此,对他们而言,法律的事实就是这样被设定了,既然这样,他们何必多费心思去探求“从哪儿来”和“为什么”的问题和其渊源(das Woher)与理据(das Warum)?

三、法学历史中的实证主义

这种实证主义是法学的死敌;因为它将法学贬低为手工艺,故而法学须与其作殊死斗争。各种科学窒息于其下。这样的事情曾经发生在罗马;在公元四世纪,当法学中的科学性力量开始衰退时,实证主义马上就壮大了起来。那时候实行了一些措施:指定特定几个可以引用的学者、将各种引述堆积在一起,皇帝Valentinian III甚至还把这特别制定成一项独特的规则,[14]一项关于早期文献摘录与汇集的规则:以剪刀而成就的文献编纂。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晚近的时代,也就是在后注释法学家(Postglossatoren)的时代,[15]以及后来在17世纪的时候,还有就是当代在普鲁士法与奥地利法的领域上。实证主义杂草在法学领域上的迅速蔓生,这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类似例证的;在法学中,高度的科学性与深刻的衰败这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却是紧挨在彼此身旁,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是见不到的。在公元3世纪中期与末期的时候,[16]罗马的法学正处于鼎盛之时,一百年后,实证主义的杂草却使其完全窒息。在上个世纪末,普鲁士的法学使自己脱离于普通法的法学,在本世纪初,奥地利的法学起而效尤。这两者在本世纪的最初几十年,是如何勉强地苟延残喘?人们不禁讶异地问:

“在像萨维尼这样的学者执教的时代,在普通法的科学开花结果、处于具有最清新力量的时代,怎么在这里(普鲁士与奥地利的法律)完全嗅不到那赋予时代灵魂的精神力量的一丝气息,为何在那里(普通法)充满了清新的年轻活力,在这里却已老态龙钟(Marasmus sensilis)?

[17]这怎么可能?”谢天谢地,现在无论是在普鲁士或奥地利的法律中,上述情况都已经有所改善。[18]

这些相同的事态,在法学的各个不同时期、各种不同的关系条件下,一再反复出现,这必定会使我们认识到,此处所涉及的并不是某种从外部而造成的意外,反而应该说,它们的产生基础,其实就蕴含于法学自身的本质当中。法学必定会使我们认知到此一恶害的原因,也就是这些周期性瘫痪现象的出现地点。法学所隐含的这项根本之恶,[19]就叫做实证主义,[20]它必须随时对此保持警戒,否则就有可能受其扼杀。实证主义意味着逃避独立思考,献身于那作为无意志的工具的制定法。[21]我今天站在这里,就是要对抗实证主义,只要我在这里工作一天,这就会是我的任务,也理应如此。

四、教义学使实证法浸润于科学中而使其高贵

那么,实证法究竟给予了科学感知(wissenschaftlicher Sinn)与科学需求什么样的活动空间?对此问题,我必须给诸位一个答案,也将会这么做。但我不会马上说出这个答案,我会先让诸位看看,各个不同时代的科学,是如何寻找科学性的要素,以及在哪里寻找?我藉此方式让诸位做好准备。根据我的确信,科学完完全全必须在实证法本身的土壤上,也就是在语义学的领域中,[22]找寻并寻得此一要素,但相较于法学的另外两个领域——即法哲学与法律史——而言,在这里却更难宣称找到了科学性要素。这是因为,正好在这里,埋伏着法学的死敌——实证主义,而其它两个领域则无法为其所企及。

当我短暂审视整个古代与现代世界的法学历史,并且尝试提出概观说明(在古代世界,惟有在罗马,才能够谈论所谓的法学),那么关于前面的问题,就会有下述对立现象浮现在我眼前:“罗马人是在释义学中、在实践性的法律中,寻找并寻得了科学性——他们的科学是立足于生活中,[23]在现代的法学里,情况则大有不同。”[24]

罗马的法学懂得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懂得在生活中寻找科学,我在后面论及罗马法学的时候,[25]将会有更好的机会来谈论这一点。在这里,我先转而讨论十二世纪随着注释法学派而开始的近代法学。若要将近代法学的整个奋斗与追求的内容,用三言两语来概括的话,那么可以说这是一个追寻的过程,是与实证主义进行的斗争。促使近代法学开展的推动性思想,就是一种追求、一种在法学领域上对于科学的渴望,亦即要奋力争得一个不受外在规章(satzung)、时空变换所影响的领域。然而,近代法学非但没有找到敌人之所在(在现行法的领域上)而将其击毙,反而让敌人逃脱了,因为它挑选了一个敌人根本无法到达的领域,并因此使敌人苟活了下来。

现在,我将带领诸位走过我们的科学发展历程的各个主要阶段,您可以自行检视我的宣称是否正确。[26]

五、通过波伦亚注释法学派的罗马法复兴——逃避生活,遁人科学的纯粹渊源中

如前所述,注释法学派的时代,构成了我们的科学的第一个发展阶段。[27]在这里,我们不需要深入探讨注释法学派无可估量的贡献,我只想要从前面的观点出发,来衡量他们的整体作为。然而,在此观点下,他们除了从生活中逃离出来、从当下的法律中逃离出来,而遁人一种已经死亡的法律之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过,这样的法律仍然应获得实际运用,它也确实获得了实际运用,但下面这句话仍然是无可辩驳的:现代的法学,是以从生活面前逃开,作为起点;是学术上的渴望,驱使着它走向罗马法的渊源。当它正要从当时那种粗糙、在科学上仍未开化的法律所形成的荒原中走出来,而发现自己接触到那取之不尽、使人耳目一新的科学的泉源时,这件事情会在它内部激发怎样的一种属于其所处时代的、渴求知识的性质?有谁会不能理解,这件事激励了来自欧洲各地数以千计的学子,涌向Bologna?有谁

会不能理解,这种对罗马法的崇敬意味着,人们得以窥见在法律事务中获得揭示的理性,就好比在福音中蕴含着一种获得启示的宗教?这就好像一个在荒漠中饥寒交迫的人突然得到一杯烈酒,将其一饮而尽时,所产生的晕眩感(Taumel)—[28]这就是最早的、年轻的科学所展现的狂热主义(Fanatismus)。

那些在Bologna品尝了琼浆玉液,而精神为之一振的人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返回故里,他们认识到自己掌握了一项强大的技艺,并且具有为此项技艺在生活中争得胜利的使命。罗马法为自己开辟了越来越宽广的道路,[29]科学取得了胜利。

六、13、14世纪的后注释法学派[Postglossatoren,又称评注法学派(Kommentatoren)]——赢得了生活,丧失了科学

但是,若科学想要成为一种能够支配生活的力量,它就必须要与生活的诸多条件接轨,它必须要将法律带进一个更能与生活的要求相对应的形态中。这就是后注释法学派时代的任务。[30]它更贴近了生活,从这个立场看来,它可说是一种进步。然而,为了这个进步所付出之代价并不轻;由于疏离了罗马法源,因而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被牺牲掉了,取代了纯粹罗马法的地位的,是一些引述、权威著作、自行发明的或者误解了的规则。在现代法学的发展史当中,这是第一次出现了实务对真正的科学取得了胜利的时期——罗马法为生活提供服务,[31]就好像一匹系着马车的马。实证主义的藤蔓迅速成长,越来越枝繁叶茂。

再度活跃没多久的罗马法学精神,也就是自由研究与独立思考的精神,马上陷入深度的休眠;类似valentinian颁布引用法的时代,又再次返回到这同一个法律领域中。

七、人文主义与优雅法学——位居低层次的实务之上,被束之高阁的孤独科学

随着十五世纪时诸科学的再度复苏,同样的走向也敲醒了法学。法学挺身挣脱了那些束缚着它的羁绊。在不久前,它的领域还呈现出最明显的无品味与无思想状态,而处于精神上的深沉熟睡中,但在此时,这里却马上转变为最蓬勃的科学生命大显身手之处。在其中活跃的,是何等出类拔萃的巨人,乃至于我们到今天都还对其心怀崇敬。他们具有何等的精神力量、何等的学识,他们在法源,还有那些与法律密切相关的古典学学科上,又是如何的博览群籍!而其思想又是何等的敏锐、历久弥新!在法学的领域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能够汇集如此众多的闪亮巨星;在我眼里,这是法学的英雄时代。

然而,巨人的工作有赖巨人的力量,对常人力量所能达到的范围而言,诸如Cujacius[32]这类超群之人所攀登的高峰,实在太过陡峭,难以企及,而cujacius自己也曾从其听众表现的热烈反应上,获得了一些痛苦的经验。那些巨人[33]群聚于高山上的一座小丘,其他一般人则仍处于低地;并不是这些人从科学前退缩,而是科学从这些人面前退缩了。那么在低地上的情况是怎样?那里所呈现出来的,仍然是我们所熟知的后注释法学派的图像,它的形态产生了些微转变,而被反复实践:[34]法学完完全全受生活差遣,它很理智、冗长繁琐、冷静、没有起伏、没有理念、没有思想。那无止境探索着的科学,所具有的激发精神上活力的要素,在这种实证素材的沉重份量中,完全看不到。当时的学说,勉力将具有安定性与实用性的事物汇集在一起,赋予其权威,并以此为自满,然后就很得意地回避了那种“追寻”所带来的不安与孜孜不倦——这才是所有时代中,真正的科学所显示出来的特征,也就是一种永远不会满足于寻得某个事物,而总是继续追寻的精神。对当时的释义学说而言,罗马法其实是各种制定法的汇集,它们将这种汇集等同于所有其他的事物,也就是某种实证性的事物,而接纳之;法学的第一个阶段中所产生的科学层次上的鼓舞作用,在这里却为一种彻底的冷静、贫瘠、枯燥创造了空间。在这样的科学里,一个具有科学上渴求的人,无法获得满足;针对这种科学,他能够采取的正确作为,就是在适当的时机转身离开。

八、自然法——未触及生活之需求与经验的抽象真理

现在,在这样的基础上,兴起了一个新的学科,此学科在接下来的一个半世纪中,掌握了法学领域思想上的主控权。这个新学科就是自然法。很少有哪部学术著作,能够像荷兰

的天才学者Hugo Grotius在1654年出版的(后来的再版次数,无以计数)的《战争与和平法》一样,产生如此深刻与持续的影响。[35]它决定了该时期的科学思潮,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人们很容易能理解这件事情。它就好比在沙漠中发现了绿洲。这是历史上的第二次,科学能够满足那[36]对科学的渴求,不过这一次,要取得那能够被期待用来解渴的泉源,其实更容易得多了:Uugo Grotius将实证法——偶然与恣意的作品、暂时的与永恒的[37]法律——和那种跟我们一起诞生的法,其基础并非在于外在强制力,而是寓于真理的力量中,并且因此和真理一样,具有普遍而永久的效力——予以对置。我们的确会赞叹地发觉,所有在其自身当中感受到科学的推动力的事物,这时候都能够自由地呼吸,而且,人们也因为在其著作中,看到了拯救他们走出受实证制定法奴役的科学途径,而对其极为推崇。[38] 再一次,科学从实证法面前退缩了,这与注释法学派时代那种从生活前面逃开的做法如出一辙,因为生活无法为科学的需求提供滋养。[39]只不过,那时候是走避到罗马法里面,这一次则是走避到自然法里面。当人们无法在自己家里获得舒适感时,他们就会在外面寻求慰藉。然而,注释法学派是立足于实证法的土地上,自然法却完全放弃了这个根基;科学与实证法之间的裂痕,现在竟无法弥补。因为自此以后,实证法遭到鄙视,自然法存在之单纯事实,就已经意味着对实证法做出谴责判断,也就是将“无用之物”这样的印记烙在它身上。自然法被视为真理,实证法被视为谬误;自然法永远保持自身之同一,无论在何处均可主张其有效性,实证法则被视为反复无常的、偶然的、暂时的;自然法是科学,实证法则是手工艺。

从我们今天的科学立场出发,几乎无法理解,为何自然法,以及那随着它而被设定的、理解实证法的方式,可以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历久不衰?

自然法被当作真理,实证法被视为谬误!也就是说,那种从现实世界前孤独地退隐的思考活动,有能力去看清关于法律,亦即关于实际生活的诸多关系中的真理。然而,那些生活在世界中的数以百万计的人们、那些懂得实际生活、知道并感受到其所需求之事的人们;那些凭借着财货、鲜血、肉身、生命而对真理感到兴趣的人们,[40]也就是那些其感受与思想、利益与需求最终为法律赋予形态的人们——难道他们的眼睛就受蒙蔽,无法认识到真理?谁能够否认,无论在什么时代,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总是超前于其所处之时代,就好比旭日东升之时,第一道光芒会先照射在那独自登上高峰、迎向朝阳的漫游者,而不会映入那些仍在山谷中熟睡的大众的眼帘?每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进步,都是在历史中的东升旭日,而用这样的比喻也可说明,那道光比较早照射到山顶,而不是山谷,并且只会渐进地从顶端一直下降到低地。[41]然而倘若人们竟然相信,真理并不是要在生活中去追寻,而是要在学者的脑袋中追寻,因而,不是思想家发现生活(如果他们愿意寻找的话),而是生活要去搜寻到思想家——这样的想法不是很令人匪夷所思吗?[42]

九、人类的良知与实际的需求作为法之最终泉源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法的最终泉源?难道是先验的思想、哲学的思辩?人们的确曾经这样想过,也在这条进路上尝试建构法律。[43]然而,倘若人们没有认知到情况并非如此,那么他们在进行初次尝试时,早就已经要遭遇到沉船的命运。倘若人们必须要等待哲学家的到来,他们又何必在历史中接纳法律?不!法律的泉源并不是这样产生的,它们的水流并不是如此贫乏;那么,法律是如何在人类的性情(Gemúth)上获得它所需要的、而且无法被国家[44]取代的力量?法律的首要泉源以及原初泉源,就寓居在人类的胸中,而第二个、后来加进来的泉源,是生活的需求、匮乏,以及实际的理智,这种悟性追寻着必要的目的与合适的手段。而这些泉源所成就的事情——在数千年历史中开展的心灵与悟性、在诸多法律制度中具体展现出来的人民的伦理生活直观,[45]以及在法律制度中好似已经沉淀下来的经验——所有这些东西,难道都应该被认为是谬误,或者至少被烙上实证性的印记,而被评断为恣意的、无价值的事物?

十、历史以及受历史制约的生活,作为法律之舞台

不!诸位先生们,真理并非位于世界之外,它是存在于世界中,这一点认知,其实是我们现在这个世纪在法学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潮,是在法律领域中的那个可以寻得法学的地方,来寻找法学,而不是在那种抽离了现实的自然法的领域中去寻找。支配着我们当前整个时代的现实主义,也在法学中发挥了重大影响,亦即,法学又回到了历史这具有高低起伏的土地上,而且我们当前的法哲学也没有把自身抽离这块土地。此外我相信,下面这项信念绝非虚妄:法哲学的未来,以及其所能具有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它具有何等的技巧与能量,以便使自己能够越来越深入到现实世界中。

十一、文化真理(Kulturelle Wahrheiten)在历史中的演化

置言之,“转向历史”就是本世纪的标语,所渭的历史学派,[46]其最大的贡献一直就在于,它试着在实证法文化[47]的领域中,将黑格尔在法哲学上所强调的那项真理(没有人比黑格尔更强调这一点了)[48]大声说出,并且尝试着使其实现。但这件事情并不是单纯借着返回到历史的土地上,就能够成就;重点是在于:人们要寻找什么,又要如何寻找?[49]倘若我为您诸位指出了任何一项法律制度在时代演进中的所有变迁,难道诸位会就此满足?诸位难道因此就已经理解这些变迁?抑或只要知道,法律就如同所有存在于世界上的事物一样,都会遭遇转变,就认为已经获得令人欣慰的结论?我要反过来说:这根本就令人绝望;如果真理一直处于转变中,它怎么还会是真理?不!单纯认识到法律在历史中的各种变迁,并不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而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

历史书写的真正任务在于,要在转变中寻找真理;我的意思,并不是要它对历史发挥着彷佛改正学生习作的功能,亦即借着抱持任何一种自己提出的标准,而以学校老师的姿态来进行评断,并且每当在这个地方或那个地方有某件事情获得实现的时候,就据此来决定,哪些是符合历史书写标准的,以及哪些能够被它称为真理。我所想的其实是,历史书写应该要使自己受到下面这项直观的指引:如同在自然中,真理是彼此并立而存,在历史中,真理就是先后而存。[50]难道一出戏的第一幕,会因为接下去还有第二幕,就显得不那么正当、不那么有价值?[51]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难道会因为接下去还有第二阶段,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不那么真实?[52]

十二、在发展史上较早阶段之必要性

对于我们而言,这些不同的阶段乃是历史所必需的个别推论环节,有了它们才能进行推论,而即便已经做出了推论,它们也不会就此被弃置,而是会继续在此推论中获得牛命、发挥作用。[53]历史研究的真正任务,就是要认识到这些环节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不应仅指出个别环节之间的前后相连(reihen),好比珍珠项链上的珍珠,只是从外表看来彼此共同被串连在历史的链条上,而是更应该指出,某个环节如何构成了另一个环节的条件,以及一件在其所处时代中看起来并不完整的事情,为何不仅仅是正当的,而且还是完整的、真实的。

从我们今天法律的角度来看,或许会对诉诸自助行为、武力自卫(Faustrecht)、神明裁判的时代,[54]提出谴责,然而这些制度在它们各自所处的时代里,也具有相对的真理,对那些时代而言,它们不仅仅是必要之恶,更是正当合法的、最佳的途径,就好像春天的蓓蕾与花苞;在结出果实之前,必须先有它们的出现。[55]

当我们得知,在法律发展的某些阶段上,单纯的字汇使用,是如何严苛而不留情面地被处理时,我们会感到惊讶。然而非得如此不可!对那些时代,相较于那种因为不采用这种方式,而可能使它们步上毁灭的状态而言,这种恶害其实是一项善举。罗马法的伟大,有很重要的一部份须归功于此种形式主义。[56]

在法律当中,宗教曾具有支配力量——在当前的法律里,谁还能够忍受这件事?然而,倘若宗教不曾伸手为法律提供庇护,法律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中世纪的教会,曾经在所有的法律领域发挥过裨益甚大的文化历史影响。难道我们仅因为当今的国家与当今的文化,已经走过这个必须仰赖教会监护(它不仅是必要的,甚至还可被认为有极大的裨益)的阶段,就能够认为这样的影响不那么正当?

即便是监护,也有其正当的理由,以及它的适当时期。在这里,它并非被认定为必要之恶而须予容忍,而是被认为一项善行;惟有当各个民族与个人步入了成熟阶段后,它才会在他们身上激发反抗。人们处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可不必抱持着返回到中世纪的愿望,但却可以承认中世纪是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当阶段。那种以当代的标准去衡量中世纪的做法(例如在理性主义背景下对早期历史所为之书写,就犯了这样的毛病),以及如同那些在文学与政治领域中的浪漫主义者,试图把当代拉回到中世纪,并使其固定在那里的毫无成果可言的尝试,两者都可说是极为混淆视听。[57]

我在这里向诸位提出的直观,其实是今天所有知识分子的共同财富。但是,科学不允许我们单纯停留在这样的确信上,而是要求我们进一步将其付诸实践利用,也就是在个别细节上,将其予以证实(bewahrheiten)。

十三、诸民族曾经历过的迷失时期

我想要说的并不是,科学彷佛从一开始,就将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都视为良善与真实,而予以接纳;应该说,科学会使人们承认:就如同在个体的生命中一般,在各民族的生命中,也可能出现迷失、错误、疏忽;但是科学不会依照一项已经预先拟妥的意见来对此事做出判断,而是会从历史自身当中去得出这样的判断。因为,就如同黑格尔曾经说过的,历史本身就是世界法庭(Weltgericht);祖先的罪过会报应在子孙身上;凡是想要在历史中寻找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人,必定能够借着在良善行为上形成的祝福,以及在邪恶行为上形成的诅咒,而辨认出这件事。[58]

十四、典范性的法律史学家——集法学家、哲学家、史学家于一身

关于法律的历史书写,为了要达到能真正理解其发展历程的阶段,所走上的道路,会要求人们要将史学家、法哲学家与法学家合为一体,来进行探讨活动。[59]谁若是缺少法学教育背景,就来承担这样的任务,那么他总是会面临一项危险,亦即可能会忽略实际法律上的动机(Fraktisch—juristische Motive)所造成的影响。本身完全不懂法律的人,如何能够正确理解在某个特定时期的法律?本身不熟悉过去时代中实际利益与专门法律(specifisch—juristisch)要素的人,如何能够正确评断这些利益与要素的实效?这一点是如此地不证自明,乃至于,倘若不是存在着某种广为流传的偏见,为上述谬误提供保护,我或许会对提及此事持犹豫态度。这种偏见在实务法学家的圈子里面并不少见,根据这种偏见,彷佛一个完全不了解实务法学的人,也能够成为一位杰出的法律史学者。[60] 另一方面,史学家与法学家倘若不将法哲学当作辅助手段而援用之,则他们也有可能错认其所担负之任务。这样的危险并不会比较小。毕竟,法律的各种驱动力,并不完全存在于纯然的实务面向上,应该说,伦理的面向总是跟它衔接在一起。

倘若人们是在这个意义下来掌握法律史,也就是说,让法律史成为一种整合了历史性、实务法律性以及法哲学性的研究活动,并且在此意义下来进行探讨,那么谁还会怀疑,法律史其实是一个具有最高度科学性的吸引力的对象?当然,这边提到的假言判断——“倘若人们在这个意义下进行探讨”——与当前一般实际情况,相去何等遥远。

十五、分工的必要性及其危险

不过在这里,对下面这件事,我绝对没有任何的错误理解:并非所有的科学工作,都需要直接以此一目标作为导向,某个人在某个地方动工挖掘,另一个人则在另一个地方做这样的事,但他们发掘的成果都会对整体带来好处——批评家的工作,或许对前揭任务不会带来任何直接的贡献,但是却间接地对此项任务具有再明显不过的价值,而那些在某个个别的、迄今为止一直被忽视的点上,扩展了我们的知识的法律史细节研究,也完全值得我们心存感

激。在科学领域中,分工的法则亦有其适用。惟有当某个部分试图以整体的姿态登场,惟有当负责执行某项工作的工人,不愿忍受在其身旁还有其它的工人,或者带着轻蔑的态度鄙视他人的工作,好像只有他自己进行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一样,惟有在这个时候,那种因为他自身缘故而在科学中被激起的对立力量,才会转过来对付他,并且提醒他,他的工作只是一个部分而已。正好是在这种使自身限缩于科学的个别分支的做法上,才开始形成那样的科学性的傲慢、那样的短视,它甚至还主张自己才具有真正的科学性。它所伫立、工作的基准点越是偏远,越是远离生活,它就越容易陷入一种幻想,认为这里才是真正的科学车间。[61]这样看来,生活与科学竟然彷佛是对立的!看起来,在如同法学这样的实践的科学中,生活彷佛不必然是科学性力量真正能获得发挥的场合。

十六、对各个当下法的科学掌握,作为所有法学的基础

当代的法律,可被称为迄今为止法律发展中暂时性的最高点;倘若连它都不值得被看做科学的探讨对象,那么过去的法律又怎么可能被这样看待?

倘若一个只能让我们从书本中认识到,并且需要耗费精神才能重构的时代,都能够给我们一个机会,去从事那种值得感激的科学探讨工作,那么呈献在我们眼前的、可被称为迄今为止整体发展的最高点的当代,所给的机会不知道又多了多少?[62]

凡是那种虽然对历史心怀崇敬,但是却试图将法学中对科学性的强调,置放在历史身上的人,他其实也因此表明了自己真的无能力作为一位法学家。

在我眼中,实践性的法学应该是各种法学的出发点:凡轻视这个出发点的人,虽然有可能在法律史的个别分支上,建立起相当成果,但却绝无能力解决法律史的最高与最终任务,因为,就如同在各种科学中,都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够写出该科学的历史一样,因为惟有他们能找到并指明其知识之来源,并且获得真正的理解;同样,在法学领域中,只有法学家才能成就这件事。

十七、理论家与实务家协力合作的必要性

当我说法学家的时候,我指的不仅是实务法学家,而是包括了理论家,不过是那些没有背离生活的、也不是将法律史当作其固有任务的,而足将对于现行法的真实理解视为其固有任务的理论家。[63 存在于理论家与实务家之间的对立,委实令人遗憾,然此对立实无法避免,因为是科学的发展、分工的法则[64]造成这样的状况。对于每个个别的理论家而言,这种对立都隐含了一项重大的危险。由于该对立剥夺了理论家适用法律的机会,它也就因此而封闭了使理论家能认识法律的最高度的重要泉源。因为,人们只能借着实际运用,才有办法真正认识一门实践科学。正好在我们的世纪中,由于受到历史学派的影响,以及在我们德国越来越少见的裁判专业鉴定(Spruchfakultát)[65]活动,理论与实务间的裂痕,相较于之前的时代而言,已经大到无以复加,其所带来的后果则是,理论对实务的影响力也缩减了。例如,某些由著名理论家所提出之观点,根本无法为实务家所运用,因为在那些理论家那边,从一开始就忽视了运用之可能性的问题,尤其是举证问题。使自己深入钻研到概念中,并且不断发现更为细致的区分,或许在理论家看来是一件美好的事。倘若概念真的是为自身的缘故而存在就好了——的确,这样的看法好像能为科学带来裨益,实际上有些人看起来也是以“概念并非为生活存在,而是生活为概念存在”作为出发点。然而,概念却是为了生活的缘故而存在,[66]而且它们必须要适合于生活所设下的诸多条件,以便能够获得运用。那些被推向极端的区分,是如此尖锐,以致于它们无法在个案中获得落实,这样的区分其实是对生活的诅咒;在所有实践性的事物上,都存在一个容受精确性的程度,一旦超出此一范围,那么,由于这样的精确性恐怕会要求过多的时间、耗费以及辛劳,它反而会成为恶害的开端。[67] 十八、理论之生活疏离性所带来之危险

虽然我自己身为一位理论家,但我仍然要毫无保留地提出一项指责,那就是,我们今天的理论在很多层面上,都在自身中隐含了一项不健康的特征。在民法大全(corp.ju—ris)

[68]当中许多精致的法律问题上,原作者的论述,刚好就在开始引起实务家兴趣时,嘎然而止,因而在这里,对于今日的生活而言,释义学上的终局结果几乎可说付之阙如。那么对这些问题所进行的广泛探究,应何去何从?

不可分之债、[69]连带之债(Correalobligationen)、[70]债之更改(Novation)、[71]债之移转(Delegation),[72]以及许多其它素材,都是晚近获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对那些想要在各个别案件中寻求咨询的实务家而言,在这些问题上,要找到他所渴求的东西,是如何的困难。然后,先前我们的司法裁判所获致的某些极具价值的成果,却在我们的时代里,遭到理论的质疑,甚至被理论弃而不顾,只因为它们无法在法源(Quellen)当中获得理论基础。这里所展现出来的情况是,彷佛我们现代的法律生活,须从民法大全的典律(Kanon)中获得证实一样。

我的企图,并非在于要借着贬低他人,而凸显自己。我反而是确切认知到,它们[73]在别人那里所激起的相同因素,也存在于我个人身上,而我则努力抗拒,以免自己受到它们的不利影响。不过,当人们意识到威胁着某人的危险时,这其实就已经是一项成果,而我相信,在我这边已经睁大了眼睛,注视着此一危险。我的态度,与实务家针对理论贡献所做的评断,亦即那种不承认理论贡献具有权威导引功能的轻率傲慢态度,大相径庭;就我所有的释义学著作而言,我总是乐意让它们受实务家的评断,而那些无法在实务家那边获得掌声的见解,从一开始就会被我认为是有疑义的。

十九、理论对实务的作用

倘若到最后,是实务家的判断才具有决定性作用,那么他们究竟为什么一定需要理论家的协助?我们难道不该让理论家好好待在学校教席上,以便让他们带领青年人认识法律的原初基础?难道理论家只是青年人的导师,或者,我们可以问:在理论家的立场越来越背离于生活的时候,他们仍能对生活做出重要的贡献吗?对这个问题,我可以毫不犹豫地给予坚决的肯定答复。理论家与实务家的对立,可以让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述:实务家的活动,是面向个别案件的,理论家的活动,则是面向一般性的事物,也就是概念。他们双方各自不同的活动性质,也在他们身上造就了不同的成熟技能:在实务家身上,造就的是诊断(Diagnose)的技能,也就是能够轻易而稳当地认识到个别案件的法律本质;在理论家身上,造就的则是抽象化的能力。

二十、法官在法律续造过程中扮演的领导角色

若我们现在要问的问题是,他们双方的活动,如何能够为法律的续造带来丰硕成果,那么当人们听到我的见解,也就是,为实务家在法律的进展中保持第一顺位,亦即保持真正具有关键性的地位,而仅赋予理论家将前者所获得的成果与征服的领域,带到正确形式中的任务时,他们或许会觉得这听起来像是一项吊诡(Paradoxon)。我是以自我观察来作为我这项见解的支撑基础。关于我的释义学研究工作,最好的刺激总是要归功于实际案件。[74]实际案件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角度、从一个完全不同的面向,为我展示了法条(Rechtssatz),这完全不同于我先前对法条所习惯采取的观察方式。或许可以这么说,我先前习惯于在静止的状态中,观察法条,并且使自己单纯限缩在其是否具有合乎法源的正当性此一问题上进行考察,然而实际案件却为我展示了它的运动、它对生活的影响。而我从这个立场出发所获得的关于法条的判断,经常是如此的不同。法官经常不得不对某项法条进行实际适用,而且还会得出一项连他自己都想控诉的结论,并且因此与罗马法学家的呐喊完全相符:“lex perquam dura,sed ita a est。”[75]然而,倘若在他心中的感受,还没有灭绝,那么他就会在其法感[76]为对抗这样的命题而凸显出来的对立见解中,看到对法律命题进行重新审视的契机,而且他也会跟我一样获得一项经验,那就是,法律命题把他推向了一个困境,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往往只是因为对法律命题的掌握过于拙劣、不精确、片面。

二十一、以对正义富有义务感、对制定法持批判态度的法官人格取代无感情的涵摄机

器。

在我眼里,那种完全不顾其裁判所带来之结果,并且将责任完全推给立法者,而仅对法典的条文进行机械式适用的法官,其实不能被称为法官;他只是司法机器中一个无感情、死板的齿轮。[77]法官不应该是这样的。在我眼里,正义的理想,并非要法官扑灭心中的法感,也不是要他在那种错误的忠诚观念下,放弃所有对制定法做出评断的机会。过去曾经有一个时期,人们把扑灭法官心中的独立思考与感受、完全的无主体性,以及将自身主体性完全托付给制定法这些现象,看做是正义理念的胜利。诸位先生们,这个时代已经被我们抛诸脑后,因为我们发觉,在所有的生活关系里,死板的规则并不能取代人类;世界并不是被抽象的规则统治,而是被人格统治。而这样的人格——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中,都希望保有它;所有统御国家之艺术(Staatskunst),目标也就在于使它能有力地开展于所有的角落,[78]因为惟独它在自身当中包含了使共同体繁荣、使国家开花结果的因子——这样的人格,难道我们应该独独在人性的最高任务上,将它断然抛弃,也就是在法官席上弃之于不顾吗?在每个人身上,法感的声音都会获得显扬,难道惟独法官、这由于其职业而比任何人都更有能力使法感在自身中获得完整塑造,并且将其提升至明确程度的法官,应该要压制这个声音?难道当法官听从这个声音的时候,他就不免成为我们不信任的对象?不!法官不仅应进行思考,他也可以、而且应该要去感受,也就是说,在对制定法进行适用前,他应该先让制定法受其法感[79]之批判。每当此种批判的结果,对制定法为不利的时候,他应该要在这当中看到对制定法进行重新审查的契机,而这样的审查经常会为他造成一种印象(对这种印象,我有亲身的经历),也就是,某项法律命题之所以不符衡平原则,或者引人反感,其原因可能不是出在它自己身上,而是出在对此一命题之把握方式上。置言之,从个别案件以及那种为法官带来契机的、对法律命题所进行的批判中,涌出了能使法律自身完满化的泉源。但是在此事上带来远远更为丰富泉源的,是另一种态势——法官一定会认为自己经常被迫处于这样的态势中——亦即当法典让他陷入窘境的时候。理论家很少有能力,能够抢先察觉到漏洞;倘若从抽象的出发点能够如此轻易地发现漏洞,那么立法者大可以自行填补。就如同所有存在于制定法之上的缺陷,通常是要在个别案件上,这件事情才会清楚地显现出来。法官在这里应该要做什么?谁若是在法官身上,只看到作为一个机器齿轮的性质,而这个齿轮又必须借由立法者的活动,才会开始运转的话,[80]那么他必定要认为,法官深受无所作为之诅咒。但法官却不能无所作为,他必须作出判决。[81]他要从哪里取得判决之基础?就是从立法者取得决定基础的地方:从正义、合目的性的理念,或者,当在现存的法律中可以找到一个支撑点的时候,就从推论之结果取得决定基础。所有民族、所有时代的历史,都为我们展现了法官职务的这种极富生产力的使命,我们并不需要追溯到罗马法学的各个发展时代(优士丁尼学说汇纂的每一页,都为此种法律创造性的活动提供了证言),[82]其实在当代,就此事而言也不乏例证。倘若法官职务之本质即为如此,那么谁又会想要反对此一事实,而维持那种贬损法官职务尊严的理解方式,也就是在法官身上只看到作为法律机器的一小块零件的性质呢?那种想要让法官戴上锁链、手铐的尝试,是多么的徒劳无功,因为每当新的一天开始时,他又会被赋予自由,并且在日光下清楚看到自己的真正使命——这使命就是:不仅要适用法律,而是要像我们的先人已经正确指出的一样,去寻得法律。如此看来,对法律进行适用这件事情,同时也将自己塑造成一种使法律获得完满与扩充的活动;法官、实务家是带来法律进步的先锋。

二十二、理论家的任务

那么,保留给理论家的是什么东西?他要做的是,把个别案件中所寻得与赢得的事物,载入到收支簿(Kassabuch)里面,[83]并且对其进行监管。但他不应该只是记录下新的成就,他更应该要利用(verwerthen)这些成就,换言之,针对那些出自于法官裁判,而在其面前展现出具体形态的事物,他应该要把它们提升到概念的一般性层次。

他起先小心翼翼地汇集涓滴,而后使之集结成一道细流,当他得到这细流,并且又使之扩充为洪流的时候,他就要为其寻找正确的河床。[84]我分配给他的任务,不仅仅是搜集的工作,应该说,他其实也有一份富含创造性的志业,只不过他所立足的基础,是抽象性的事物,就如同法官立足的基础是个别案件一样。法官在个别案件上展现的灵巧与沉稳,理论家应在概念上展现之,简单地说:他应该将实务提升为意识的形式。[85]我并不是认为,理论家彷佛在这当中具有垄断性的地位,而那些业余时有闲暇、又有天分的实务家,就不应该、或者不能够在理论的领域中,与理论家相互竞争——所有时代,包括最近的时代留下来的文献,都为我们指出了一些由实务家所著的、具标准模范性的著作。但我认为:理论的任务——倘若这样的任务终究(úberall)是存在的——[86]就只能在我前面提到的面向上去追寻,而理论家是在法律的抽象形态中,找到其研究对象并铺陈之,这为他带来了一点优势,也就是说,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eteris paribus),相较于实务家,理论家能够持续地在同一个走向上进行他的研究活动,而实务家的活动则在另外的轨道上进行,而这样的情况为理论家带来了相对于实务家的优势。

藉此方式,理论与实务这两者能够、也应该要融洽地并肩发挥作用,实务采取行动、不断向前推进,理论则紧跟其后,将实务所赢得的成果带进正确的形式中。

二十三、总结:法学何时能作为科学?

如果要将我已经说过的事情,做一个总结,那么可以这么说:法学就是在法律事物(Dinge des Rechts)中的科学意识。这种意识,必须往法哲学的面向发展,以便探求现实世界法律之起源与效力所赖以成立之最终基础;它必须在法律史的面向上,追溯自己曾经走过的所有道路,好能使自己从一个阶段迈向下个阶段,以臻于更高之圆满;它也必须在释义学的面向上,将所有我们借着对法律之认识与掌握,而获致之暂时性的高点与终点,汇集于经验与事实,并且基于实际使用之目的安排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阐释。|87]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2、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5、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9、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0、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1、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3、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4、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5、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16、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17、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4、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麦芽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 一、填空题: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我知道的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 2.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________喂养小动物的脊椎动物叫________我知道____________是哺乳动物。3.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_______ 、_________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4.不同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相互转化。两只手相互摩擦,我的手会感觉比较热。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______转化成______。而我们的小电动机是将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 5.用来提起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6.小电动机上的换向器起_________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的作用。 7、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_______或改变材料的_________。 8、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它是由______转化而成的,它所具有的能量来自______. 9、1820年4月,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旁会发生偏转,右图中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是_________(填写“顺时针”或“逆时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 1.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2.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上颁布《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并把每年的()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日-----------------() A.2月25日B.12月5日C.5月22日 3.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的是-------------------------() A.松树B.柳树C.苔藓 4.材料的厚度和宽度,()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同样程度 B. 厚度更多 C.宽度更多 5.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A、B、 C 6.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狗B.蚂蚁C.金鱼 7.()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B、上小下大,上轻下重C、上大下小,上轻下重 8.据说,阿基米德曾经对自己的国王夸口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撑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他说明阿基米德已经掌握了()省力的原理。 A.轮轴 B. 杠杆 C. 斜面 9.东北虎的腿和耳朵和比华南虎长得小,但个体却长得比华南虎大,这是为了更好地--------------------------------------------------() A.捕猎食物B.野外奔跑C.适应寒冷 10.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和()无关。 A.转动速度 B.转动方向 C. 发电机大小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 1.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2.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 3.冬天,人们要盖上厚厚的棉被,因为棉被能产生热量。--------------()

2018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教科版2018年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六年级下册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活动记录 1. 2.(仅供参考)) 物体名称 肉眼观察的发现 放大镜下的发现 报纸 字的笔划很清晰, 纸面呈灰色,有颗粒感 字的笔划是由放多黑色小点组成,纸面灰面,凹凸不平,撕开的口子能看到清晰的毛边。 布料 能清楚的看到交错的线,表面有细毛。 横竖交错的线很清晰,能清楚的看到表面卷曲的细毛。 (略) 2选择题 (1)C (2)C 、D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活动记录 1、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构造并画下来。 观察微小零件 考古学家 研究文物 部队指挥官 查看微缩地图 探险家 聚光取火 学生 观察小动物 拆除危险物品 查看胚芽

这是(蚕蛾)的触角,它的形状是(羽毛状)。 课堂练习 2.选择题 (1)D (2)A 资料阅读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活动记录

1.画出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形状。 名称:白糖名称:食盐 课堂练习 2.选择题(1)B (2)B 资料阅读 3. (1)B (2)C 4.怎样放得更大 活动记录 1.略 课堂练习 2.顺序为:4132 3.选择题:(1)A (2)D (3)B (4)A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活动记录 1.观察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结构并把它画下来。 课堂练习 2.填图题 BEDAC 3.选择(1)C (2)C (3)B <配图与文字不匹配,此答案按文字排序>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活动记录

1.记录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 名称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特点(用文字或者图片)气孔 叶绿体 课堂练习 2.通过阅读教科书,我们知道细胞的作用有(在方框里打勾): √呼吸√运动√消化√排泄 √生长√发育√繁殖√遗传 3.选择题(1)C (2)C 资料阅读 选择题(1)D (2)B (3)B (4)C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活动记录 1.用文字描述或用图表示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形状。 课堂练习 2.选择题(1)D (2)A 3.连线题 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

2021上海社会科学院诉讼法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一个人待着,回忆起了考研那点事,写了点考研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英语复习经验:“不管是什么英语考试,词汇量都是基础” 其实在考研三科中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最少,毕竟考研英语不考口语和听力,这就减轻了很多负担。而我之前有过雅思阅读8.5的经历,所以没太把英语放在心上。主要提一点的,好好总结历年真题的套路是太重要了,当时我做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不过,真题毕竟就那么几套,不够做呀,所以我还是买了一些模拟题来练手感。另外,不管是什么英语考试,词汇量都是基础,一定不能忽视了记单词这个环节,看《一本单词》,每天都不能中断,不过,我觉得记单词是考研中最轻松的事情了,我都是在看其它看不下去的时候记个单词放松下。一句话总结,研究好真题套路,保持好手感,打好单词基础,考研英语就做不了什么精。最后冲刺阶段,我用的是蛋核英语的课程,那里面有很多的新题型和阅读理解,非常适合后期冲刺用,以上大家可以关注他们的微信。还有很多人问要不要做模拟题,我的回答是完全没有必要,模拟题的质量参差不齐,还不如老老实实研究真题。我在考前问别人借了一套模拟题做,因为当时手头真题都做过了,想用一套卷子试试时间是否来得及,题目做过我也就没去管他,也没有分析。你们可以考虑在考前留着最近两年的卷子当模拟,从头到尾三个小时做下来,为实战积累经验。 政治的复习不用开始太早,等9月份左右开始就行。可以这么说,考研政治是门回报率特别高的科目。书籍千万不要贪多想全部都看,这会导致你的复习体 主要是选择题,大纲出来后看一章大纲内容做相应的练习题,有助于知识的强化和巩固。第二阶段:背知识点,做真题。第三阶段:准备大题。大概11月份,就得开始准备大题了,第四阶段:做练习题,背知识点。 下面跟大家说说我的专业课复习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专业课是考研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的分值最高,最容易与别人拉开差距。对于专业课,有着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但是不管哪种方法,只要你肯花时间就一定能出效果。在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中,哪怕有全套的资料,也要学会自己去画框架,找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并将重难点做好笔记。笔记很重要,但是做笔记绝不仅仅是在书上勾画或者单纯抄写书中概念,很关键的是要有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的总结。

(完整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学年上学期六年科学学业 水平测试质量分析 一、测试总体情况 ×××学年上学期六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在教育局领导下, 由教育局教研室统一命题、制卷,统一测试。 六年级科学测试时间为×××年×月×日上午8:00—9: 20。测试结束后,将试卷收取统一交到教导处,由教导处人 员电脑扫描试卷上传景谷县教育局。在网络评卷过程中严格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实行组长负责制,客观公正的进行评卷, 无违规违纪,作弊嫌疑现象,测试成绩真实有效。现依据改 卷过程中所收集的材料,对六年级科学测试作以下简要分析。 二、试卷分析及评价 1、此份试卷共分为五个大题:选择题,30个小题(30 分),填空20个小题(20分);连线题,3小题(12分); 填图题、作图题及实验题(26分);简答题3个小题共12分. 从试卷涉及的内容来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紧扣教材, 无偏题、怪题,题型稳定,题量及难易度适中,知识的覆盖 面广,既照顾中下学生,又利于中上学生的发展,既考查学 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理解应用。 是一份既能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又能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好 试卷。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我校六年级科学统测成绩表 (表一) (表二) 2、考试情况分析 总体来说,学生答卷准确性不高,审题能力差,做题时粗心,对基础知识的过关,基本技能的掌握及良好的答题习惯今后更需加强。具体情况如下: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的同学不多,多数学生得分在27分,第16题--第20题丢分学生较多,主要是教学过程

中教师没有给学生长时间观察星座的而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星座也和太阳一样有“东升西落”的现象。 (二)填空题:第一小题: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因为平时学生识记的是“微生物”而不是“生命体”,因此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地填写。这就是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取灵活的训练而导致的。 (三)连线题:本题学生满分较多,丢分的学生很少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用铅笔做题有点看不清楚。 (四)填图、作图题:学生丢分比较少。实验题:第1小题是火山爆发实验,丢分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原因是学生对火山爆发的模拟实验不熟悉。 (五)简答题:第3小题丢分比较多,丢分率在33%左右。 四、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注重学生良好答题习惯的培养,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3、注重后进生和优秀生的培养,抓两头促中间。 4、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要组织学生多做实验,要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结论。 5、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培养,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6、抓实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课,课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 (2007年9月修订) 为统一规范我院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格式,保证学位论文质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根据国家标准局批准颁发的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特制定本格式要求。 一、封面制作要求 (一)、论文封面用纸:硬树纹纸。博士论文封面颜色为深黄色,硕士论文封面颜色为浅黄色。 (二)、论文封面内容制作要求: 1、论文封面正面内容: (1)“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字样;(2)单位代码(87903); (3)专业代码(可在研究生部网上招生专业目录中找到);(4)学号(研究生)或学员号(同等学力人员);(5)论文题目;(6)专业;(7)研究方向;(8)攻读学位类别;(9)姓名;(10)指导教师;(11)研究所(规范、正式的)名称;(12)完成日期(中文数字); 2、论文封面书脊:须写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位申请年份(中文数字)。 3、封面参考样张见后。请严格按照样张制作封面,并单独放一个文件,并将该文件命名为“封面”。一定不要和正文连续放在一个文件里,否则一律重做封面!

二、论文内容编排要求 (一)、论文统一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按word默认值)编排、打印、制作。具体格式: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间距:20磅(注:各项标题字体可适当放大、加粗等)。 (二)、各项内容编排次序: 1、中文内容摘要(标题用三号字,粗体;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关键词与内容摘要空三行): 2、英文内容摘要(标题用三号字,粗体;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Ⅲ…,与中文摘要页码相连;关键词和摘要要求Times New Roman,并与内容摘要空三行): 中、英文摘要请放在一个文件,以“摘要”命名。 3、目录(单独成页,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3…;最多排版到三级标题,即:到节的下一级标题;目录内容包括:正文章节、参考文献、后记) 4、引言(或前言): 5、正文:其中,表:基本要求不过页,如果引用别人,必须注明出处; 图:不过页,必须注明出处; 注释:本页脚注,页面底端,小五号字体,每页重新编 号,须注明页码,如(详见注释、参考文献格式): 黄金焕.劳动价值论的思想与发展轨迹[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00. 页码:页面底端,居中,从1 开始 6、参考文献:见注释、参考文献样张;一般须有外文文献。 7、后记:(致谢等内容) 8、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声明:印在后记的下一页,一定不能印在封底上,否则重印论文!交纸质版论文时该页上必须自己和导师签过字(可先打印该页并签好字,然后复印后装订入论文)。 (三)、字数要求: 硕士:一般不少于3万字;博士:一般不少于6万字; 三、论文装订要求

捧气贯顶法 纲要

捧气贯顶法纲要 一、提高对捧气贯顶法的重视程度 气功科学认为,新陈代谢过程是通过生命体的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内外二气混化来完成的;而且这一变化过程主要是在生命体周边的膜(在细胞是细胞膜,在人体殉是各种粘膜与皮肤)上进行的。生物膜的气机变化超出一定限度则形成病态;这一功能一旦丧失,即会引起该生命体的死亡。智能气功针对这一过程安排了捧气贯顶法,强化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和内气外气的混化过程,从而提高人的生命力。所以,认真练习捧气贯顶法,不但能治好各种病,而且能促进人体功能态从常态向超常态进展。捧气贯顶法功法简捷,易学易练,是智能动功的一步功、基础功。“一步”、“基础”并不意味着功法低级。基础打不好,练后面的几步功法就举步维艰,勉强习练,也仍是一步功水平。气功是通过一定的特殊方法达到完美自己身心的一个过程,练气功要使身体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才能起到作用。所以功法层次和功夫水平不等同。每一步功法都有这一层的完美身心的要求,如果没达到这一层要求,就躐级行功,往往欲速则不达。所以真正想练功夫,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第二章第三节中指出,捧气贯顶法中蕴含着高层次内容、高层次练法、高妙的采气之法,在第二章第四节中又阐述了先练外混元的优点。认真阅读、领会这些内容,能提高对捧气贯顶法的重视程度。这样,在练捧气贯顶法时,就更容易激发恭敬的心态,更容易使意识集中专一,从而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取得良好的功效。 二、练习捧气贯顶后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练习捧气贯顶法首先要达到的要求是把身上的病治好。 从超常态方面来讲,反复学习《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把捧气贯顶法精神吃透,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按照功法要领苦练3个月,一般应出现以下四种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 1.随着意念和动作的开合,能感觉到身体周围在一涨缩 2.具备感应功能,如松静站立,身后有个不会气功的人用手对着你的背,你晃晃身体,就能感觉到他手的位置。 3.全身毛窍、腠理都能随随便便凭意念和手的开合而一开一合。 4.能看到气或有感知功能。以上四种情况,至少第一种情况应该达到。 三、捧气贯顶法基本理论须知 (一)练捧气贯顶法的根本原则是神(意)与气合,以意引气,神气并重。所谓神<意)与气合,就是用体察思维去认真体察混元气的无形无象的恍惚之体性,即意识与气混化。这里所说的气,一是大自然中的混元气,一是弥散在自身周围的自己的气,同时也包括自己身体内的气;不过是以体外的气为主。练本功法时多强调意识与虚空相合,它是智能气功开放性的根本。 (二)捧气贯顶法练外混元。外混元指意识与外界混元气混化。人之生命活动是在不同层次进行的。人的皮肤、肌肉、血管、五脏、骨骼、细胞等都有膜。未练功的人,体内混元气主要运行于膜络,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亦主要在膜及皮肤等浅表层。捧气贯顶法把人的上述固有的功能强化起来,使之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通道更为畅通,从而使人体浅表层之混元气与大自然混元气混而为一。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意念,而且着重于在人体外面去混合,故称为外混元。外混元练法是建立在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基础上的,它只是把人固有的自为进行的外混元过程的规律加以自觉运用罢了,因而它易于显现出对生命运动的强化、优化效用。 (三)捧气贯顶法练外混元的机理 .混元气理论指出,人体的周围有一层弥散的人体混元气。这层混元气与人体内的混元气是一致的,受着人体的整体活动(包括人的各部组织活动)的影响。人体内的气通过皮肤的毛孔、腠理、穴道、关窍等散发到体外,形成混元气层。这一混元气层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当人的生命活动处在外开(如呼气或向外发力)状态时,人体内的混元气随着开而外出,使体外的混元气层的范围扩大;当人的生命活动处于内收(如吸气或向内收力)状态时,人体内的混元气向内集中,体外的混元气则随之入内,使体外之混元气层的范围缩小。混元气的这种一出一人的运动,不是简单的内气外出与外气内人,而是人的混元气与大自然的混元气的混化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体内的混元气散发到周围的量越大,质量越高,对大自然的混元气影响越大,裹胁的外界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带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4分) 1. 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和宽度,还可以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在各个方向都是拱形,这使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4. 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____________,它通电时产生________________。 5.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__________,身体中没有脊柱的动物叫____________。 6. 新能源是近十几年来人们利用新技术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新能源。 7. 菌类不能进行__________来制造营养,而要靠吸收其他生物或土壤里的________________来生存。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 1.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开门时的钥匙利用了轮轴这种简单机械原理。() 4.关于“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这是一个对比实验,需要考虑实验的公平性,要使除了“纸的厚度”之外的其他因素保持相同。() 5.电磁铁的铁芯减小可以增强电磁铁的磁性。() 6.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7.电路短路,电流不会有很大的变化,长时间接在电路中没有什么关系。() 8.狗尾草、凤仙花都属于草本植物。() 9.使用电灯照明时,输入的能量是热能,输出的是电能。() 10.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三、选择题(每个空格2分,共22分) 1.下列杠杆省力的是(),不省力的是()。 A.老虎钳 B.筷子 C.跷跷板 2.下列装置中,要提起同样重的物体,最费力的是()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3.将一只矿泉水瓶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下列几种情况下最稳定的是() A.将一满瓶矿泉水正放在平整的桌面上 B.将半瓶矿泉水正放在桌面上 C.将一只空瓶子正放在桌面上 4.在检验不同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时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纸抗弯曲的能力随着纸的厚度增加而减小 B.纸抗弯曲的能力与纸被垫的高度有关 C.纸抗弯曲的能力与纸的形状有关 5.下列能源里,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A.海洋能源 B.煤 C.生物能源 6.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蚊子 B.金鱼 C.蝴蝶 D.对虾 7.在我国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的是() A.珙桐 B.银杏 C.人参

智能气功庞明老师答疑

智能气功庞明老师答疑(一) 智能气功庞明老师答疑(一)智能保健大全·2016-01-1609:05智能气功庞明老师答疑(一)(一)庞明老师答疑——智能气功名词术语 [1]智能气功科学和气功智能科学有什么不同? 两者是不一样的。当年我们定名为智能气功的时候,就把气功提高了一个层次。因为在80年代初期,人们一说练气功,就只知道是祛病健身,益寿延年。而我们叫作智能气功。智是智慧,能是能力。就是说,气功不仅仅能祛病延年,还能开发人的智能,使人更健康、更聪明。这样一来,就把气功从“祛病”层次提高到一个“智能”层次。我们现在又提出了气功智能科学。这就把智能气功又向前发展了一步。气功智能科学就是以智能气功为手段,开发人的常态智能和超常智能,并进而以此来认识、改造人自身和大自然的一门科学。其实我们过去讲的气功科学,还不是非常确切;更确切、更通俗一点,应该是气功智能科学。现在,人工智能(电脑)是当代科学的龙头科学。我们叫气功智能,这就和人工智能并行了。人工智能只能模拟我们现在人已有的智能;而气功智能是在人已有的智能基础上的进一步开发,不仅开发常态智能,还要开发超常智能。开发出智能之后,再用这些智能认识人的生命规律,认识大自然的规律,认识人和大自然的关

系;然后再去改造人自身、改造大自然,使人在大自然界当中享有更多的自由和幸福。这就叫气功智能科学。 [2]《简明智能气功学》里多次提到方法学、方法论、方法论基础。怎样理解它们? 方法学是指科学研究当中使用的具体方法。比如现代生物学中,解剖、X光、激光等方法,都属于方法的内容;气功科学中的发放信息(如纯意念发气、神光发气)、接收信息(如意识感知、透视)和特异思维的具体方法也属于方法学的范畴。方法论是研究事物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规律。比如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溯因法、类比法等等。气功科学研究中的内求法属方法论内容。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所依靠的基础叫方法沦基础。尽管现代科学中有怀疑论、构造论、综合论、整体论、还原论等区别,但现代科学最根本的方法论基础是精神、物质分离的二元论。气功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则是天人合一的人天整体观。我们智能气功是混元整体观。气功和现代科学在方法学、方法论、方法论基础上是两条轨道,目前还无法统一。 [3]什么是参照系?什么是双盲法? 参照系是人的主观世界中度量各种事物的量度模式,是认知、判别事物与指导行为的依据,就像衡量东西的尺度。所以叫参照系,就是拿它作参照、作比较的意思。人的一切思维活动都是在参照系这个背景中进行的。双盲法是搞科学实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试卷 一、我能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1、昆虫有__三___对足,鱼靠__鳃_____呼吸,鸟的身上长有___羽毛____,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__哺乳__动物,我知道___猫_____是哺乳动物。 2、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人的_头骨_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人脑;拱形的肋骨_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_足骨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606年,就用石料造出了跨度达37.02米的拱桥,这就是著名的___赵州桥__。 4、我们学校常见的木本植物有_松树_、__月季花_等。(例举2个) 二、我能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12分) 1、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流水的能量转化而来的。(√) 2、蝗虫胸部具有三对足,所以它属于昆虫类。(√) 3、同样一座桥,加上拉索后,桥上承受重物的能力没有改变,只是美化了桥的外形。(×) 4、不同的机械有不同的用途,选用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情更省力、方便。(√) 5、拱形受压时会产生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压力。(√) 6、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着。(√) 7、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约占80%。(√) 8、拱形与其他形状相比,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9、筷子是属于省力杠杆。(×) 10、鲸终年生活在水中所以它是鱼类。(×) 11植物都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12、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二、我会选择:(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共32分) 1、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 C )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2、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的是( C )。 A.松树 B.柳树 C.苔藓 3、( B )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 B、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C、上大下小,上轻下重 4、人的脚能承受较大的重量,主要是因为…………………………( A )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政策报告 IFCRC-PP-09-01-01 全球经济衰退与中国发展策略的选择 自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为了把危机转化为机遇,中国经济应该进行以下三方面的调整:第一,利用这次全球性经济衰退,加速国内产业的升级步伐;第二,通过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纠正外部经济失衡问题;第三,实现从外需拉动模式向内需拉动模式的转型。 以上建议是否妥当仍有进一步进行探讨的余地。本文结合对以上建议的讨论,具体探讨我国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的经济发展策略问题。 一、产业升级:是加速?还是暂缓?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应该利用全球经济衰退,加速推进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然而,从2008年的情况来看,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这一发展策略未必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2008年上半年,为了促进产业升级,我国政府采取了加速人民币升值速度、降低出口退税率和提高工资等一系列政策。进入下半年,随着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出现,我国出口急剧下降,失业人口大幅度上升。在此背景下,政府迅速进行了经济政策调整,这一调整包括降低人民币升值速度和重新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对策。另外,进入2009年2月,政府又出台了纺织业振兴计划。与2008年上半年的政策相比,这些对策明显具有反向操作的性质。即在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以前,我国采取了加速产业升级的政策,但是,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的到来,政府暂缓了这些政策的措施。 以上事实表明,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我国应该保护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应该加速淘汰这些产业。这是因为:第一,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的出口主力产业,也是增加就业人口的主要产业,因此,淘汰这类产业必然会引起出口下降和失业人口的增加;第二,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的下降主要起因于外部需求的减少,而不是起因于比较优势的变化。基于这一事实,过快淘汰这类产业有可能使我国丧失比较优势,从而有可能削弱我国的经济发展潜力。 因此,作为经济发展策略,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我国应该重点保护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通过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设法让这些产业渡过当前的难关。 二、调节全球失衡:是中国责任?还是美国责任? 当前,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是中国高储蓄率的根源,而高储蓄和低消费导致了中国贸易收支顺差的过度膨胀,后者又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失衡。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正是基于这一推论得出了中国是美国金融危

最新上海社会科学院考研分数线对比考研难度

上海社会科学院招生基本信息解读 上海社会科学院为上海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社会科学院,是首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 社科院设有17个研究所、12个管理部门、6个直属单位和17个院直属研究中心;拥有在职工作人员约760人。 上海社会科学院本年度录取分数线与国家线对比图 上海社会科学院不属于34所自划线高校,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参看考研国家线

再看2020年考研国家线总体趋势图

考研一共13大学科门类,总体走向参差不齐,但依旧有规律可循。2020考研的国家线走势分为三种: 1.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 2.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

3.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计算出国家线的两个极限值,也就是上涨分数最多的学科和下降分数最多的学科。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有3个:文学、管理学、享受少数民族照顾的考生.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的有5个:哲学(+5分)、法学(+5分)、教育学(+6分)、艺术学(+7分)、体育学(+7分)。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的有9个:经济学(-2)、历史学(-1)、理学(-2)、工学(-6)、农学(-2)、医学(-5)、军事学(-5)、工学照顾专业(-6)、中医照顾专业(-5)。 国家线的两个极限值出现在如下两个专业:1.上涨极限值(+7分),艺术学和体育学。2.下降极限值工学(-6)和工学照顾专业(-6)。 一般而言,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持平,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总体无大变化。 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上涨,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有所增长(具体原因要视本学科特点而言,请关注high研网发布的2020年分类学科报告综述。) 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下降,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同样有所下降。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今年分数上涨的学科全都是文科专业(不考数学的专业),这反映出几个信号: 1.文科专业报考人数增多。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教科版小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六年级 科学期末测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 60分钟)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 50分) ( )1、录音磁带、录像磁带,磁盘它们都与电磁铁没有关系。 ( )2、剪刀既运用了杠杆原理又运用了斜面原理,所以使用剪刀都非常省力 ( )3、圆顶形的龟壳,主要是让乌龟更加漂亮。 ( )4、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 )5、螺丝刀的刀把越粗,拧起来就越费力。 ( )6、斜面是一种不仅能省力,而且能省时间的方便的简单机械。 ( )7、杠杆工作时,用力点离开支点远,阻力点离开支点近,就能省力。 ( )8、拱形由于可以通过材料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 力,所以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 )9、拱形与其他形状相比,相当于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 )10、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 )11、拉索桥可以大大增加桥的跨度。 ( )12、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强与纸的厚度有关,没有其他原因。 ( )13、蕨类、藻类、苔藓类植物,不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 )14、一只母猫每次生下的几只小猫的花色都是一样的。 ( )15、用干电池做电磁铁实验时,不能把电磁铁长时间接在电路中,因为这样会很快把电消耗完的。 ( )16、植物一般由根、茎、叶几部分构成,所以结构都是一样的。 ( )17、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是有脊椎的动物。 ( )18、双胞胎的外形特征是完全一样的。 ( )19、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 ( )20、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的动、植物。 ( )21、电磁铁有南北极,而且南北极的位置是可以改变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23、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杠杆是一种,杠杆都有3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承受重物的点叫做,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 2.定滑轮有的作用,动滑轮有的作用。 3.拱形承载时,能把向下和向外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回产生一个,如果能抵住拱的,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4.球形在_______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比任何形状都要_______。5.骨架式的构造通常叫做______结构,它具有_______作用。 6、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人的_______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人脑;拱形的______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________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7、像艾斐尔铁塔这种骨架式的构造常被叫做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的“小格子”基本都是__________形。 8、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等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9、电磁铁的南北极与、有关。 10、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多样性、多样性和 多样性等三个层次。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 1、下列工具中,使用费力的是………………………………………() A、钳子 B、剪刀 C、镊子 2、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的是…………………………………………() A、剪刀 B、螺丝刀 C、方向盘 3、学校旗杆顶端的滑轮属于…………………………………………()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4、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 A、更加美观 B 、节省材料 C、更加牢固 5、人的脚能承受较大的重量,主要是因为…………………………() A、脚骨组成拱形结构 B、脚骨的数量多 C、脚部肌肉发达 6、以下哪种因素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 A、增加电池数量 B、增加线圈匝数 C、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法学类中文主要核心期刊有哪些

法学类中文主要核心期刊有哪些 1、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单位,下同) 2、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 3、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法学院 4、法学华东政法学院 5、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 6、法学评论武汉大学 7、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8、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9、现代法学西南政法大学 10、环球法律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11、比较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12、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13、行政法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 14、法制与社会发展吉林大学法学院 15、政治与法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16、法学论坛山东省法学会 17、法学杂志北京市法学会 18、河北法学河北省法学会、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19、人民检察最高人民检察院 20、人民司法最高人民法院 21、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 很多同学,不管是法学本科生,还是法学硕士生,在写毕业论文之前,常常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例如,他们经常会咨询本站:“我究竟应该选什么题目好呢?”我们会告诉他,你应该选“学术前沿课题”,并且是你感兴趣的“学术前沿课题”。但是这些学生往往一脸迷茫地告诉我们:“我并不知道哪些问题是学术前沿问题”。 这些同学之所以在选题上犯难,并且不知道哪些课题是学术前沿问题,根本原因是他不知道法学界正在探讨的难题、热点问题究竟是哪些。今天我们重点介绍一下法学学生究竟应阅读哪些杂志。 我们认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法学核心期刊(北大版)应该有所阅读,法学类的省级期刊可以不读。最新的北大版核心期刊有如下几本(具体以北大图书馆公布为准):1.法学研究2.中国法学3.法商研究4.法学5.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7.法律科学8.中外法学9.法学评论10.法制与社会发展11.比较法研究12.法学家13.环球法律评论14.法学杂志15.法学论坛16.当代法学17.政治与法律18.行政法学研究19.中国刑事法杂志20.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1.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2.河北法学23.法律适用24.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5.人民检察26.知识产权27.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8.清华法学。 这些核心期刊上的文章质量是比较高的,作者一般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写出来的文章在行文风格、内容观点上也比较好,同学们可以多多阅读这些杂志上的文章。 当然,我们也发现此类杂志上的有些文章质量不佳,可能某些所谓的核心期刊收了不少的关系稿和人情稿,或者以为某些老教授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其实不一定的)。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同学们在注意鉴别。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1.发现作者的核心观点,并了解作者观点与主流观点存在的差异。如果认为作者的观点与主流观点没什么区别,那么这篇文章不是好文章,属于老生常谈;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模拟试卷

xx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六年级科学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杠杆是一种(),杠杆都有3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承受重物的点叫做(),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 2.定滑轮有()的作用,动滑轮有()的作用。3.拱形受到()时,能把()向下和向外()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如果能抵住拱的(),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6、我们可以用()、()、 ()等方法来增强物体抵抗弯曲的能力。 5.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一是();二是();三是();四是()。6、电动机是一种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二选择。(10分,每题2分。) 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 A 杠杆 B 斜面 C 轮轴 D 滑轮 2.改变物体的(),可以增强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A 大小 B 长度 C 形状D性能 3.如果将一杯热水和冷水混合,水温将()。 A 下降B上升 C 不变 D 在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之间。 4.风和流水具有()。 A 机械能 B 热能C电能D光能 5.1820年,丹麦的科学家()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A 牛顿B奥斯特 C 安徒生D爱迪生 三判断(20分,每题2分。) 1.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2.石油,天然气,煤是新能源。() 3.当轴的大小一样时,轮越大,轮轴越省力。() 4.普通电池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5.圆顶形的物体承受的压力大。() 6、电风扇是把电能转化为风能的装置。() 7、地球上从单细胞的生命体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是生物自己演变的。() 8、狗尾草、凤仙花都属于草本植物。() 9、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10、小电动机的转子上有2组线圈。() 四、我会解决。(3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