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越南农业合作发展

中国与越南农业合作发展

中国----越南农业合作发展的亮点、

问题及对策

【摘要】:正在信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合作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由此孵化而诞生的国际科技创新则是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增长的最能动因素。近年来,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广大科技院校加大科研力度,促进农业发展。

[关键词]:合作、问题、对策

自从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以来,科技合作交流就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内泛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台的科技合作机制,有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沟通与交流。

一、自贸区时代农业合作呈现新亮点

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早期收获计划”的顺利完成,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位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与邻国越南的合作将更加密切和深入。中国是农业大国,越南也是农业国家,双方相互接壤,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在农业方面各有优势和劣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给双方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这一次契机在农业领域展开合作,通过农业推动双方的经济快速发展,是双方目前阶段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寻求合作机会,更好更快地推动农业发展,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中国与东盟在农业领域的合作远不止农产品的“买进卖出”,已经扩展到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动物疫病防治、农村能源与生态等诸多领域,合作方式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科技交流、小型境外示范项目、

农产品贸易促进等。随着自贸区发展不断驶入快车道,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农业合作正在不断走向深入,在超级稻推广、技术传播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亮点频现。

农业企业“走出去”态势明显。据统计显示,自贸区建成以来,中国中仅广西就有20多家企事业单位赴境外开展农业资源开发合作,其中,7家已在商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境外投资金额5亿元人民币。例如,湖北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东盟种子市场开发,常年派驻近20名专业技术人员赴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老挝等国交流品种试种、示范、推广与售后服务。

不断探索农业风险应对机制建设。我国广西、云南等省区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接壤,地理位置接近导致“两迁”害虫互相影响较大。目前,双方积极探索在病虫害防控领域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年上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给越南广宁省植保支局赠送安装虫情测报设备1台,并培训相关人员操作使用,监测水稻害虫发生动态。同时双方多次互访交流,就保障病虫信息交流渠道畅通达成共识。

二、双方农业合作仍存掣肘

(1)中国与越南农业合作的现状及特点

越南是一个农业国家,其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对农业发展极其有利,因而其农产品极为丰富,盛产的农产品有胡椒、腰果、茶叶、水果、大米、蔬菜和香蕉等。中国在地理位置和气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对促进中国与越南的农产品贸易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也给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带来有利的条件,大大地降低了贸易成本,如运输成本和保鲜的成本。因此,农产品贸易仍然是中国与越南农业合作的核心。例如广西与越南果蔬贸易量逐年增加就是农产品贸易核心地位的有力证明。广西与越南水果及蔬菜贸易日渐成长,呈现出数量大品种多的特点。广西与越南比邻,是水果大省,果树栽培面积、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五。广西出口越南的水果品种主要有苹果、柚子、李、桃、枣、柑桔、白果、梨、夏橙、大果杨梅等。其中除了苹果和梨是从区外其他地方引进货源之外,其余的都是广西区内自主生产。仅2004年,广西出口到越南的干鲜水果及坚果金额就达4226万美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25.36个百分点。2005~2007年连续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2008年广西出口到越南的干鲜水果及坚果金额达15166万美元,占广西出口越南总额的6.7%。2009年广西对越南

干鲜水果及坚果出口金额18155万美元,同比增长44.2个百分点,增幅超出广西对越南出口总体增幅约18个百分点,占广西对越南出口的比例为7%[8]。2010上半年广西对越南进出口水果57.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1个百分点[9]。而越南出口广西的水果主要有木菠萝、番荔枝、龙眼、榴莲、火龙果、荔枝、山竺、香蕉、西瓜等,越南出口广西的蔬菜主要有玉米、菌类、莴笋、菠萝、扁豆等。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我国农机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大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正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把握这个全新的发展契机。根据笔者所作调查,接受调查的农机企业认为,东盟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大多以农业为主,气候条件、种植品种与广西相差不大,属于热带及亚热带农业,我国的农机产品对东盟各国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的适应性强,拥有良好的农机制造基础和技术,而东南亚的农机制造技术明显落后,这为我国农机企业进驻东盟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越南是东盟国家中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对农机的需求量大,但是在农机进口方面却有所顾虑。主要是因为我国某些省份农机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难以信任。因此,在农业科技贸易方面,双方还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2)中国与越南农业合作遇到的问题

尽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专家认为,受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国际市场上农产品贸易摩擦以及双方经济不同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仍存掣肘。

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合作受限制。中国贸促会物流行业分会会长丁俊发说:“没有基础设施的及时跟进,中国和东盟的农业合作将受到掣肘。”丁俊发认为,由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农业合作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水果贸易领域,而水果往往对时效要求严格,“所以大力发展完善这一区域的物流系统很有必要”。

热带、亚热带地区病虫害发生比较频繁,越南的不少热带水果在虫害、药物残留等方面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农产品加工产品也存在质量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然而,相应的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工作仍未到位,许多产品的不合格情况未能及时发现。

目前我国和越南农业科技领域合作指数较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待优

化,此外由于国际分工不够细致,两国农业合作规模有待扩大。目前越南的农业科技水平较低,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方的进一步合作。

中国和越南特色品牌还比较少,未形成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模式。我国和越南都在农业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却很少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双方交易品种杂,且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未考虑到生态的可持续性,未形成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模式。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双方目前还是主要依赖于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许多资源的浪费。在开发资源的同时没有注意到保护生态资源,农业生产活动使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建设新型生态友好型农业道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三、进一步加强中国与越南农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作为东盟成员国和中国的邻国,越南为中国和东盟关系今后的深入沟通与发展起一个桥梁的作用,因为越南具备这样的条件:一是客观上越南处于中国与东盟路陆大通道中间,与东盟的好几个国家和中国山水相连,是中国通往东盟、东盟通往中国最便捷的主通道。二是近年来越南与周边国家高层互访不断,友好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为其与邻国的经贸合作铺平了“友谊之桥”。三是经过25年的革新开放,越南经济注入了巨大的发展活力,显示其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增长居东南亚各国之首。如此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国势必要和其建立良好的农业合作关系。

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把好质量关。我国与越南的农产品及其副产品进出口仍然是双方农业合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关系到产品生产公司的信誉问题,对树立品牌有着深刻的影响。产品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而产品质量是基础的基础,统一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有利于进口时加快产品的检验速度,确保产品通关顺畅。严把质量关有利于树立公司形象,有助于建立品牌。

加大政府对双方农业合作的引导和支持,增强企业实力以扩大合作规模和领域。实行开放的农业经济政策有利于双方进入彼此的市场,扩展合作领域,进行分层次的合作。因此,政府应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双边和多边农产品展销(洽

谈)会、农业技术与合作论坛或农业领域高层次研讨会,以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沟通。同时,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互派研究人员以及建立长久的农业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细化农业的国际分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扩大农产品贸易。中国和越南的出口商品结构有许多相同点,即都是依靠使用劳动力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双方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另外还应加强农业科技方面合作,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双方的农业信息和人才交流,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注重发展特色和生态友好型农业,发扬优质服务。

随着我国与越南合作的不断深入,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参与到合作当中的经济主体日渐增多,竞争日益激烈,要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加大合作力度、扩大合作范围,就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力争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竞争,实现长久合作。

参考文献

[1] 范小俊;构建广西—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的思考[J];东南亚纵横;2005年

08期

[2]何锡峰;越南市场机制的培育与发展[J];南洋问题研究;1997年01期

[3]李建民;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及一体化可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林莉;越南农业合作社改革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