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初高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小初高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小初高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小初高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第2课时)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教学目标:

1.掌握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2.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齐恒公称霸,商鞅变法。

难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商鞅变法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二、格物致知

1.公元前770年,_____________把都城向东迁到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_。这一时期也

称_____________时期。

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______农具和________技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阅读课文P72的阅读卡

①“春秋”一词来源于哪部著作?该著作记载了我国历史上哪段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一时期的社会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战国是指哪一历史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_____________,他任用__________为相,改革_____________,发展

___________,是齐国称为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打出“_____________”的旗号,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召集诸侯国在_____________会盟,确立霸主地位。

5.“战国七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秋晚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出现了私有财产,同时也出现了_____________,到了战国时期,

他们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有魏国的___________变法,楚国的___________变法,秦国的___________变法等。

7._____________,商鞅开始变法运动。变法内容有:①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_____________,允许土

地自由买卖。②奖励_____________,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___________,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④建立_____________,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8.与其他各国的变法相比,商鞅变法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疑:(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师生共同探讨

1.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简要评析春秋争霸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①积极作用:

②消极作用:

3.简要概括在诸侯争霸中,齐国最先称霸的原因有哪些?

3.从政治上和战争上分析,与春秋时期的战争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不同?

①政治上:

②战争上:

4.战国时期,出现的新兴地主为什么要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5.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它属于什么性质?

①原因:

②重大影响:

③性质:

5.从商鞅变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小结课文

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巩固

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推动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的发展

B.争霸的需要

C.分封制衰落

D.人民的愿望

2.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A.商朝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3.将下面成语与对应的历史人物连线。

A.卧薪尝胆 a.楚庄王

B.退避三舍 b.越王勾践

C.一鸣惊人 c.管仲

D.老马识途 d.晋文公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画线部分是重点,背熟,未画线部分用心看即可) 第一课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时间(1840年------1842年) 3、鸦片战争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内容?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鸦片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8、虎门销烟时间是1839年6月。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他是禁烟第一人。 9、通过鸦片战争的学习吸取的教训(落后就会挨打) 10、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是在(《虎门条约》)。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是(主犯:英法帮凶:美俄)。 3、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时间是(1860年),侵略者是(英法)。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条约是(《瑷珲条约》)。 6、将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給英国的是(《北京条约》)。

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标志(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永安封王)。 4.1853年定都(天京),是原来的南京。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但都没有实行。 6.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是(西征)。 7.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第五课 西周的封邦建国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二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第五课西周的封邦建国 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二篇 第1题【单选题】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 A、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B、三公儿卿 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材料中所说的周的制度,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B、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C、它使西周成为强盛的国家 D、它标志着西周进入封建时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0·娄底模拟)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夏桀和后世君主的亡国之痛,留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 ) A、扩充军备,巩固国防 B、任用贤者,勤政爱民 C、加强统治,控制人民 D、发展经济,重视教育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右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 ) A、扩充疆域 B、巩固统治 C、分封亲属 D、赏赐功臣 【答案】: 【解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练习题演示教学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2、“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活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3、小林看了一部反映1839年3月至6月广州社会状况的电视短片,发现其中有一处剧情与史实不符,它是( ) A、清朝广州官员坐着轿子招摇过市 B、鸦片烟馆遍布大街小巷 C、街上商铺林立,生意兴隆 D、在大街上依稀可以看到几个洋人 4、有位历史人物曾经写过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联合国在1987年把这位历史人物所领导的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他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这位人物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道光帝 D、乾隆帝 5、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6、“诸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煎熬┄┄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刀枪火炮危害性比鸦片烟大 C、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D、鸦片能治肠胃疾病 7、下图是一座城市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这一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你认为这一雕塑应该在( ) A、北京 B、虎门 C、上海 D、南京 8、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A、中国大门被打开 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出现了租界 D、香港岛被割占 9、“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 A、鸦片必须严禁 B、外交需要谋略 C、落后就要挨打 D、团结就是力量 10、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 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11、1843年的某一天,在英国伦敦造币厂门前停着长长的一对马车,每辆车上都载着写有“大清”字样的木箱,里面装满了银元。这些银元可能是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赔款(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分析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其中直接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内容体现在( ) A、割让国土 B、巨额赔款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说 13、《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主权 D、海关主权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派林则徐查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鸦片摧残了中国人的身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五、六单元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六单元知识点 (1)中共三大:1923年6月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 ①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②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建立:1924年5月广州的黄埔。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④领导人: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⑤作用: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北伐胜利进军1926年7月,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1)北伐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胜利进军:两湖战场: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叛变革命的原因: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表现: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 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时间:1919年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内容: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革命武装:工农革命军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 会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 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3.工农武装割据: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间:1934.10-1936.10年 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长征原因: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背景: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下重兵,毛泽东提出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得到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过雪山草地 (1)冲出重围: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进入甘肃。 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宁 (1)胜利会师: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时间:1931.9.18--1936.12.12年 1.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2)地点:沈阳。 (3)概况: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4)结果:日本相继占领东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东北沦于敌手。 (5)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①背景: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 ②过程: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③影响: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①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②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方式:示威游行。 ④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2(岳麓版必修一)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案(岳麓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 1.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重要历史概念。 2.理解由夏、商内外服联盟到西周封邦建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3.从宗法制、分封制的形成,认识制度变化的因果关系。 重点难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能力培养: 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方法与过程: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1.归纳商代内服、外服制度的内容,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含义、作用与影响,初步了解阅读与归纳历史材料的方法。 2.简要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与商朝的内服、外服制度的不同及其利弊,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夏、商、周三个朝代政治体制的变化情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应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二、教学方式 采用PPT课件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分析导言部分: 1、中国古代的朝代[中国古代主要有哪些朝代?——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2、关于单元序言:首先让学生阅读单元序言,让学生分析各段的大意。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西周雏形,秦朝形成,汉唐加强,宋元强化,明清顶峰。另外,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以及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个主要的问题。 3、解释重要的概念:中央集权,就是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对地方有绝对的控制。 导入新课: 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制度,而我们知道,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很悠长的历史,这个制度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央集权制度的源头,那就是第一节的内容“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代公共权力的出现 [课堂设问:相传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这种方式被称做什么?——古代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称为禅让。] 夏朝以前,是实行禅让制选举领导的,但夏禹死后,其子启即位。这就改变了自原始社会末期以来民主推选首领的禅让制,而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国家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这

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鸦片战争[中英](1840-1842)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①背景: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②鸦片的危害:摧残身体;倾家荡产;政治腐败;战斗力下降。 二、林则徐禁烟 ★ ①时间: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②成果: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③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 ①爆发: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经过: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③结果: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 一、时间: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二、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三、《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四、1844年,中美、中法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五、影响:(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社会的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总结 一、鸦片战争爆发原因: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②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1856-1860)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 ★一、原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过程: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内容:⑴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⑵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⑶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③1860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英法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奕,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内容:⑴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⑵增开天津为商埠;★⑶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⑷赔款额大幅增加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三】影响 ★ ★①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1851-1864) 【一】原因 ★ ①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内因:阶级矛盾激化 ③个人:洪秀全 【二】金田起义 ★ ①起义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②永安建制: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三】定都天京 ★ ①时间:1853年3月,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②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情况:没有实现(或不可能实现);③北伐西征:(1)时间:1853年。(2)结果: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四】天京陷落 ★ ①天京事变:◆(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意图篡位。◆(2)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3)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②应变措施 ◆(1)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 、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③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 洋务运动[地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 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口号:“自强”“求富”。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 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设计 )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与特点;理解商朝内外服制度的特点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采取课前探究,课上讨论、总结的步骤完成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情境意识、问题意识、和谐意识。在学生讨论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强课堂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教学难点:宗法制 教法: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P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先进的政治制度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而落后的政治制度则会破坏优秀的文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洞察中外政治制度的演进变革,探究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巨大差异,思索未来发展应遵循的最佳政治模式。 我国古代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深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形成了夏商周三代独特的政治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 结合文字及图片材料提问:夏朝建立的时间和政治制度的特点? 幻灯片显示: (1)、“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 (2)、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 (3)、图片: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回答: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特点:王位世袭制否定传统禅让制,产生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是文明时代的开端)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权力机构行使的权力。 结论:夏朝——已经出现了公共权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 1、时间:1839年6月 2、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并且坚船利炮,战斗力强,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而此时的中国是封建专制制度,自己自足的经济占主导地位,军备落后军纪败坏并闭关锁国。 3、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4、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二、鸦片战争 1、时间:1840.6-1842年 2、发动国家:英国 3、、原因:(1)、直接:虎门销烟(2)、根本: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1842年8月,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 5、《南京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6、《南京条约》危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严重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加重了人民负担和政府财政困难;便利外国商品倾销、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破坏中国关税主权,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7、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战败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9、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2.积极参加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0-1860.10 2、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侵略者:英法联军 4、罪行:(1)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5、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6、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 7、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1860年8月上海青浦大捷;(2)、.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

中国地理沿革.

第四章中国地理沿革 学习要点 “九州”的来源 郡县制 十三刺史部 节度使、采访处置使 行中书省 承宣布政使司 第一节传说中的上古地理区划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周代以前无考。古籍中所述有关历史传说的分州,起源很早。如《汉书·地理志》说黄帝时已有州制,尧时因洪水灾害,分为十二州,禹治水更制九州,而列五服。经近人研究,认为“九州”、“十二州”说法,都是先秦时期学者的一种大一统理想,而不是真实的历史行政区划。 1.“九州”传说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提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学者考证,九州的疆域约包括今河南、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省的全部,江西、湖南、陕西、甘肃的大部,宁夏、内蒙古、辽宁的部分。比殷、周时的疆域还大一倍有余,约当宋、明时疆域的四分之三,所以说春秋以前,决不可能产生这样广阔的地理观念。 2.“十二州”传说 《尚书·尧典》中还有“十二州”说法,后汉时马融在《禹贡》九州之外,再加上并、幽、营三州,作为“十二州”的名称,实际上是杂取《职方》、《尔雅》所载《禹贡》以外的州名拼凑而成。近代学者也有人认为十二州的传说,是影射汉武帝的十三州刺史部而起,并非尧、舜时代的地方制度。十二州之说既然非先秦所有,这也成为《尧典》一书晚出的证明。 3. “大九州”传说 战国晚年齐国学者邹衍创立“大九州”的地理学说,认为中国境内的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称为“赤县神州”。同样的“州”共有九个,但不过是裨海(小海)环绕的小九州。这种小九州共有九个,才是大九州,其外为大瀛海所环绕。这一说法反映了战国时齐国海上交通发达,滨海人民已认识到海外地区的广大,而作出大胆的想象。 第二节中国历代行政区划 先秦是中国行政区划的萌芽时期。 商朝、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各个领主在自己的封国内独立为君主,故商、周无所谓行政区划。 春秋时,周室衰微,一些诸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他们在新开拓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国君直接统治,为了便于统治,开始萌生了县、郡等行政区划单位。 以下简介秦代及以后中原王朝的历代行政区划, 不包括与中原王朝共存的边疆民族政权的行政区划制度。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到1949年,约有2100多年, 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州、郡”时代:秦、汉、魏、晋、南北朝,约800年。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 1、时间:1839年6月 2、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并且坚船利炮,战斗力强,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而此时的中国是封建专制制度,自己自足的经济占主导地位,军备落后军纪败坏并闭关锁国. 3、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4、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二、鸦片战争 1、时间:1840.6-1842年 2、发动国家:英国 3、、原因:(1)、直接:虎门销烟(2)、根本: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1842年8月,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 5、《南京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6、《南京条约》危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严重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加重了人民负担和政府财政困难;便利外国商品倾销、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破坏中国关税主权,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7、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战败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9、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2.积极参加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0-1860.10 2、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侵略者:英法联军 4、罪行:(1)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5、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6、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 7、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1860年8月上海青浦大捷;(2)、.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

东周齐国军事防御体系研究_吕京庆

东周齐国军事防御体系研究 STUDY ON THE MILITARY DEFENSE SYSTEM OF QI IN EAST ZHOU DYNASTY 吕京庆1,2张玉坤1叶青3 Lv Jingqing, Zhang Yukun, Ye Qing 摘要/借鉴历史文献资料,结合现场调研及当代考古研究成果,厘清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防御体系,即4个层面(外围线性防御、五都五属制度、城邑重点防御和多重整体防御)、点(城邑、关隘)线(齐长城)结合的整体军事防御体系。 关键词/防御体系;自然屏障;线性防御;点的防御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military defense system of Qi in East Zhou Dynasty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 Period) based on the review of historic archives, on-site survey and reference from moder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outputs. The military defense system integrates points (towns and castles), lines (Qi Great Wall) and four hierarchies (peripheral linear defense, five capitals and five divisions framework, emphasis on town based defense, and integrated multidimensional defense) KEY WORDS/ defense system, natural barriers, linear defense, hub defense 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实行封邦建国,太公姜尚因辅周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地建立齐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帅师扫八荒而统六合,灭亡了齐国,最后统一天下。在周代的诸侯国中,齐国首先受封,却坚持到最后一个灭亡,是存续时间最长久的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列国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齐国边境之内始终未成为主要的争战场所。之所以如此,这与齐国注重建立稳固的军事防御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 齐国地理环境特殊,东面、北面环海,西面为黄河和济水,均为天然屏障,南面为泰沂山脉,因此,齐国的军事防御具有其特殊性。齐国除了利用山川河流的自然屏障进行防御外,在西南边境(泰山和黄河、济水交界的丘陵地带)和东南地区(莒县、黄岛一带)主要利用别都和军事重镇进行外围点的防御,在中部及南部的泰沂山区利用齐长城及其沿线军事聚落(堡寨和关隘)实行线性防御,同时加强都城本身的防御措施,从而构成了一套点线结合的整体军事防御体系。 1 利用自然屏障进行防御 所谓自然防御,是指利用自然形成的高山、大河、湖泊等进行军事防御。南宋郑樵《通志》云:“建邦设都,皆凭险阻。山川者,天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以山川以为固。大河自天地之西,而极天地之东。天地所以设险之大者莫如大河,其次莫如大江。故中原依大河以为固,吴越依大江以为固。”[1] 《盐铁论?险固第五十》载:“关梁者,邦国之固,而山川者,社稷之宝也。”[2] 这里道出了高山、河流等自然屏障在防御上的重要性。 据《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南有太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当时姜齐和田齐的都城都在临淄,淄潍平原是齐国的腹地,从地理位置上看,战国时期的齐国,地处黄河下游,华北平原的东部。在境内西有黄河、济水两条大河。当时的黄河水量大,流速相对稳定,下游也不是今天的地上河,而是低于两岸的一条大河。因此,黄河、济水应该说是位于齐国西部境内的一道天然屏障[3]。 同时齐国北临黄河、渤海,南依泰沂山脉,东为半岛,环之以渤海、黄海,隔海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望;北始无棣,南至日照,是齐地先民东去朝鲜、日本,南下吴越的海上航线。 这种相对独立的地理特点和天然形成的自然屏障,决定了齐国为四塞之国,在军事上易守难攻。在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列国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齐国的边境之内,始终未成为主要的争战场所。即使在齐灵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55年)曾有晋兵围临淄“焚郭中而去”[4] 的事,战国(公元前284年)的齐湣王时期有燕将乐毅率兵攻破齐都临淄,下七十余城的事件[5],但经历很短,很快恢复了齐人的统治。这种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虽然与齐国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较强这一事实有关,但与它的地理位置上的僻处一隅、地形上的险要易守也关系极大。这种特点与韩、赵、魏诸国处在逐鹿中原的腹心地带,国家社会随战争形势而动荡的情势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但大大有利于齐国经济的发展,也极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因此,齐国在地缘政治上是相对独立的,战略地理条件算得上得天独厚,海、河、山构成其天然的防御屏障。在冷兵器时代,部队机动能力极其有限,外敌很难越过这些天然屏障进入齐国腹 作者单位: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2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青岛,266590) 3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济南,250101) 收稿日期:2013-04-28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学习目标】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知识梳理】 一、三大战役 二、渡江战役:1949年4月,和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渡江作战。23日,。意义:标志着。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当人们站在长春市内公园的解放碑前,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解放战争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3、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4、电影《大决战》有三部,按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 ①《辽沈战役》篇 ②《平津战役》篇 ③《淮海战役》篇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5、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1政治制度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包括四个方面: 1国家主权、国家权力的归属。即由哪个阶级或由某一个阶级的哪一个集团按照什么原则,总揽和掌握,运用统治权。 2政权结构,即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采取什么方式,按照什么原则来处理,也是政权体系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实行一个阶级的专制,以及如何使一个国家保持在秩序范围内。 3政府机构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通过哪些政治的物质实体来管理国家,行使权力和权力的合理分工,以保证政府行政对社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反作用”的发挥,并协调,处理政府与居民的关系。 4政权主体者和客体者的关系。即各自享有和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权利义务是政治权利的延伸和体现,又是政治权利的保证和制约条件,因此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衡量一种政治制度的尺度之一。 2政治制度的本质: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看,社会政治制度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的上层建筑 2它集中表现和体现经济发展和经济基础变动的要求,并对其或者积极辅助起保障作用,或者消极地起阻碍作用 3它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极其重要方面,当阶级产生之后,当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时,它受阶级斗争的制约和影响,并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动和阶级斗争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其发生作用的范围,改善或改变他自己存在的形式与面貌 4在国家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发展阶段上,它的实质和核心是指人们如何参与国事,行使权利以及怎样组成上层建筑,并实现其不违背统治阶级意志的运营运转。 最后,他在国家的基本要素的意义上,在一定国土范围内和在涉及一定领土上的全社会所有居民规模上,其“公共权力”必然地与维系全社会的秩序、公共的事务相关联。 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1君主专制长期性,其权力的无所不包和高度集中性 2封建主义的政治制度同法律制度、伦理道德融会在一起,其基础是宗法等级制度 3神权、政权、族权紧密结合,形成束缚被压迫阶级的极大绳索 4封建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地主阶级专政,政治关系的基本格局是官民关系的尖锐对立 5体现封建专制集权的要求,封建政治机构膨胀臃肿,效率低下,并形成一支庞大的社会寄生虫群 4部落首领产生的四个要素: 1处理日常生产生活中带有全局性重大问题的需要 2部落之间的矛盾和争执需要由本部落的首领人物出面干预和处理 3部落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调和时,便诉诸武力,而战争史需要统帅任务来指挥的 4部落议事会的议事也需要一个组织者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3年9月1日 导学目标: 1、通过图文材料和相关史实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虎门销烟。初步形成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识读《鸦片战争形势图》和《五口通商示意图》掌握识读历史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3、分析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探究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得出“封闭所以落后,思想观念的落后才是最致命的落后”的启示。 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知识链接: 1、鸦片战争前世界与中国 世界层面 从18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从各方面都增强了西方的力量,加快了西方扩张步伐,使整个世界也进入了“自由贸易”的时代……至此,工业革命形势下的欧洲,促成了导致西方优势地位的全球格局。 ——刘德斌著《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个人层面 材料一:“……各国相互交易,大家都得便宜,所以趁此时候得与中国大皇帝进献表贡,盼望得到好处。”——《英女王至乾隆国书》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怜悯)。 ——《乾隆皇帝赐英吉利国王敕书》 2、英国商人义律对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说:中国政府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借口”,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独立,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一、导入:联系清末的“闭关锁国”政策,带来了什么后果? 二、预习检测:自主完成以下内容,并在书上标划,小组内交流 A林则徐虎门销烟 背景: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国家, 为了 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为此英国向中国走私 ,给中华民族带来 了 ,林则徐上书请求严禁鸦片 经过:年月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鸦片在广州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是,显示了。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 B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年至年 导火线: 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结果:中英签订了《》 内容:①开放为通商口岸; ②中国赔款元;③割给英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师指出:吸食鸦片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危害家庭、社会。鸦片的毒性很大,吸上了就不容易戒除,长期吸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对社会而言,很多吸毒者走上了偷抢等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对国家而言,严重危害清朝统治: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更加腐败;由于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使人民负担加重。而人民负担加重,又使阶级矛盾尖锐,所以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2)针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 措施: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如果没有鸦片问题,鸦片战争也会发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中国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 (2)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签订于何时?有何特点?主要内容是什么?附件有哪些内容? 时间:1842年8月;特点: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虎门条约》: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