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7205225

作者简介:梁 丹(19852),女,河南鹿邑人,贵州大学农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源农药.

第24卷第5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9月Vol.24No.5Jo 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 niversity Sept.2007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梁 丹1,张保东2

(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周口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摘 要: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提取和分离方法也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不同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在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将更加快速、高效、完善.关键词:黄酮;提取;分离;进展

中图分类号:O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476(2007)0520087203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的天然酚类化

合物,植物中的黄酮大体上可分为“黄酮类”与“黄烷酮类”两大类物质,已知化学结构的黄酮类物质至少有400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

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有抗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镇痛、免疫调节、降血糖、治疗骨质疏松、抑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等作用[1,2].黄酮类化合物还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中广泛应用.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经济效益的提高,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1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1.1 按所用溶剂不同分类

(1)热水提取法(以水作溶剂).热水一般仅限

于提取苷类.在提取过程中要考虑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等因素.此工艺成本低、安全,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郭京波等[3]以水做溶剂,同时提高浸提温度、延长浸提时间和增加液料比(60倍),可以明显提高芦丁的产率.(2)有机溶剂萃取法.乙醇和甲醇是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常用溶剂.高浓度的醇(90%~95%)适合提取苷元,60%左右的醇适合提取苷类,提取的次数一般为2~4次[4].胡福良等[5]提取蜂胶液中黄

酮类化合物,以80%乙醇提取的总黄酮的含量最高.其他有机溶剂法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对不同性质的黄酮选择最佳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3)碱提取酸沉淀法.黄酮类成分大多具有酚羟

基,易溶于碱水(如碳酸钠、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溶液)和碱性稀醇.因此,可先用碱性水提取,碱性提取液加酸后黄酮苷类即可沉淀析出.提取时应控制酸碱的浓度,以免在强碱下加热时破坏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当有邻二酚羟基时可加硼酸保护.此方法简

便易行,橙皮苷、

黄芩苷、芦丁等都可用此法提取.1.2 

按提取条件不同分类(1)回流提取法.本法是加热回流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方法.所用回流剂一般有水、

醇及混合溶剂.此法操作简便,但效率不够高,一般很难一次性完全提出黄酮化合物,需要反复回流提取[6,7].

(2)索式提取法.该法是用索式提取器,多次提取黄酮,其溶剂可反复利用,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且提取效率高,但此法所需时间较长.索式提取黄酮类

化合物的方法已广泛为人们所利用[8].(3)微波辅助提取法.该法是利用微波加热的特性对成分进行选择性提取的方法.此法具有快速、高效、高选择性、对环境无危害等特点.刘峙嵘等采用微波萃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唐课文等采用微

波辅助法从黎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与传统溶剂萃取方法相比,微波萃取法更简单,而且具有萃取时间短、成本低、萃取效率高等优点[9,10].(4)超声提取法.该法是利用超声波浸提黄酮类

化合物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破坏植物的细胞,使溶剂易于渗入细胞内,同时超声波的强烈振动能给植物和溶剂传递巨大的

能量,使它们做高速的运动,加速细胞内物质的释放和溶解以及有效成分的浸出,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超声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无需加热等优点[4].刘海鹏等[11]用超声波提取银杏叶总黄酮比回流法提取率高,且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其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25min,温度10℃,连续提取3次,总黄酮提取率达96%.霍丹群等[12]在综合考虑成本等可行性因素下,提取山楂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产率较高,且实验可在室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5)超滤法.该法是一种膜分离法,而且是唯一能用于分子分离的过滤方法,能从周围的介质中分离出100~1000nm的微粒.因此,超滤既可应用于除去溶液中胶体悬浮微粒,又能分离出溶液中的溶质.超滤的工作原理是:凡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溶质的溶液,通过滤膜分离流动时,其中分子体积小的溶质,经滤膜流出,而分子体积较大的溶质,不能通过滤膜而被截留[13].超滤法以多孔薄膜为分离介质,依靠薄膜两侧压力差作为推力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从而起到提纯的作用.它具有不需加热,操作条件温和,不必添加化学试剂,不损坏黄酮类化合物,不存在相的转换,耗能低,分离率高,超滤装置可反复使用等优点.

控制超滤膜孔径大小能有效除去溶液中大分子物质,选用适宜孔径的超滤膜是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后期,采用超滤技术提取黄芩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溶液温度为14℃, p H=1.5时,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收率较高[14].

(6)酶提取法.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被包裹在细胞壁内,提取时细胞壁造成传质阻力,使提取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酶的作用可使细胞壁疏松、破裂,因此需要减小传质阻力,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从而提高提取效率[15].毕会敏等[6]用纤维素酶法提取红景天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95%(以原料干重计),液料比70∶1(体积质量比,mL∶g),p H 值5.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5h,红景天总黄酮的浸出率为4.385%.研究表明,采用纤维素酶对红景天进行酶解处理,可提高黄酮类物质的浸出率,且粗提物产率高,DPP H清除活性强.

(7)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该法(Supercritical Flu2 ids Ext raction,SFE)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提取分离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SCE)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待测组分,其中超临界二氧化碳最为常用(SCF2 CO2)[16].SFE具有提取效率高、无溶剂残留、天然植物中活性成分和热不稳定成分不易被分解破坏等优点,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临界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达到选择性提取和分离化合物的目的.

2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由于黄酮化合物的性质不同,其分离原理有: (1)极性大小不同,利用吸附能力或分配原理进行分离;(2)酸性强弱不同,利用p H梯度萃取进行分离;

(3)分子大小不同,利用葡聚糖凝胶分子筛进行分离;(4)分子中某些特殊结构,利用与金属盐络合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离[17].

2.1 p H梯度萃取

p H梯度萃取适合分离酸性强弱不同的游离黄酮类化合物.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依次用5%碳酸氢钠(萃取7,4′2二羟基黄酮)、5%的碳酸钠(萃取72羟基黄酮或4′2羟基黄酮)、0.2%氢氧化钠(萃取一般酚羟基黄酮)、4%氢氧化钠(萃取52羟基黄酮)萃取而使其分离[3].

2.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 C)法

运用H PL C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报道很多.有人对18种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在C8、C18和CN3种固定相上洗脱的RP2H PL C法分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C18基本可以使植物黄酮苷元和配基实现分离,但它对极性大的苷部分洗脱出峰快,分离效果不大理想.而C8介于C18和CN之间,因而对黄酮苷的分离比较理想,峰形和分离也最好[18].H PL C 也可以用来测定黄酮的含量[19].

2.3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high speed co untercur2 rent chro matograp hy,HSCCC)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其具有两大突出特点:(1)线圈中固定相不需要载体,因而清除了气液色谱中由于使用载体而带来的吸附现象;(2)特别运用于制备性分离,每次进样体积较大,进样量也较多[16].李彩侠等[20]提取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经HSCCC分离纯化的效果很好,结合TL C分析、颜色反应鉴定得到两种纯度很高的黄酮醇类化合物.HSCCC对分离和制备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大的优势,其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4 柱色谱法

(1)硅胶柱色谱[17,18].此法应用范围最广,非极性与极性化合物都能用,适用于分离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黄酮苷元类.少数情况下,在加水活化后也可以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羟基黄酮醇类及其苷类等.与硅胶

88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9月

混存的微量金属离子,应预先用浓盐酸处理,以免干扰分离效果.

(2)聚酰胺柱色谱[17,18].分离黄酮类化合物,聚酰胺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位置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由己内酰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6及由己二酸与己二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6,最早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此法是目前最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3)葡聚糖凝胶(Sep hadex gel)柱色谱[18].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主要使用两种型号的凝胶:Sep ha2 dex G型和Sep hadex L H220型.其原理主要是吸附作用.凝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程度取决于游离羟基的数目.但分离黄酮苷时,分子筛的性质起主导作用.在洗脱时,黄酮苷类大体上是按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流出柱体.

(4)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该法是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和分子筛的柱色谱分离形式.其原理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吸附性主要来源于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分子筛性来源于大孔树脂的多孔性结构产生的渗透和过滤作用.被分离的成分根据其分子的大小不同和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分离[3].

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成分(如黄酮、生物碱等)精制纯化等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21223].刘健伟等[22]对D101型(非极性)、Hz2806型(中等极性)和AB28型(弱极性)3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了筛选,并对甘草中总黄酮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王雅君等[23]则用D101大孔树脂进行了制备菟丝子总黄酮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分离纯化效果,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树脂再生容易、耗费有机溶剂少、提取率高等优点.

3 展望

近几年来,科学家对黄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黄酮不少令人感兴趣的新用途,黄酮类天然产物是近年来天然药物和人类健康产品研究开发的热点.从药用植物和经济植物中提取具有生理活性的黄酮作为天然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原料,已日益引起重视,其应用前景无限广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黄酮类化合物的独特效能将得到不断的发掘及应用.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也将得到更加深层的研究和开发,已有的方法将会日趋成熟和完善,各种高效、方便快捷的新方法将会不断涌现.参考文献:

[1]黄锁义,黎海妮,余美料.益母草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

[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3982399.

[2]姚小敏,覃成箭,羊金梅.茶叶中总黄酮的提取、鉴别及

其含量测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6):7792 781.

[3]郭京波,王向东,张燕,等.不同提取方法对苦荞类黄酮

提纯得率的影响分析[J].食品科学,2006,27(10):4332 436.

[4]杨红.中药化学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9.

[5]胡福良,李英华,朱威,等.不同方法提取的蜂胶液中总

黄酮含量的测定及抗肿瘤与抗炎作用研究[J].2005,5

(3):11215.

[6]毕会敏,张守勤,刘长姣.纤维素酶提取红景天总黄酮的

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8182821. [7]陈燕清,颜流水,黄智敏.醇溶剂回流法提取藜蒿中黄酮

类化合物方法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 18(3):61264.

[8]徐洁昕,周方钦.白花败酱中总黄酮的提取研究[J].广

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82(4):42243.

[9]刘峙嵘,俞自由,方裕勋.微波萃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

[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128(12):1512154. [10]唐课文,易健民,张跃超.微波辅助法从黎蒿中提取黄

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 117(5):6622664.

[11]刘海鹏,刘延成,马东升,等.超声波/回流法银杏叶总

黄酮提取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5,119(8):492

50.

[12]霍丹群,张文.超声波法与热提取法提取山楂总黄酮的

比较研究[J].中成药,2004,26(12):106321065. [13]李毓群,施顺清.采用先进的提取方法促进中药制剂现

代化[J].中草药,2002,33(6):5722574.

[14]李苑,张敏.中草药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概

况[J].广东药学,1999,9(2):426.

[15]Wu M L,Zhou C S,Chen L S,et al.Study on the ex2

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f rom G inkgoleaves by en2 zyme hydrolysis[J].Nat Prod Res Dev,2004,16: 5572560.

[16]周文华,杨辉荣,岳庆磊.生物碱提取和分离方法的研

究新进展[J].当代化工,2003,32(2):1112113. [17]刘湘,汪秋安.天然产物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3.

[18]宋晓凯.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8.

[19]董文庚,邓晓丽.HPL C法测定银杏叶中黄酮的含量

[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541(8):5632565. [20]李彩侠,张赟彬,黄国纲.荷叶提取物的分离和纯化

[J].食品工业,2006(1):40241. (下转第97页)

98

第24卷第5期梁 丹,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Hereditas ,1997,126(3):2112217.

[18]Jiang J M ,G ill B S ,Wang G L ,et al.Metaphase and

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apping of the

rice

genome

with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USA ,1995,92:448724491.

[19]Wei W H ,Qin R ,Song Y C ,et https://www.doczj.com/doc/1e446490.html,parative

analyses to diseases resistant and nonresistant lines

f rom maize ×Zea diploperennis by GISH[J ].Botan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 Sinica ,2001,42:1092114.[20]Li C B ,Zhan

g D M ,Ge S ,et al.Identification of

genome constitution of Oryza malampuzhaen Οsis ,O.minuta ,and O.punctata by multicolor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J ].Theor Appl

Genet ,2001,103:

2042211.

Analysis of https://www.doczj.com/doc/1e446490.html,ti f olia and O.alt a with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UAN Ni 1,Q IU Xiao Οfen 1,SON G Fa Οjun 1,Q IN Rui 1,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outh Ο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

Abstract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differentiation and relationship s between the https://www.doczj.com/doc/1e446490.html,ti f olia and O.alta genomes in the officinalis complex of the genus Ory z a .The chromosomes of https://www.doczj.com/doc/1e446490.html,ti f olia (CCDD

genomes )were hybridized with labelled probes of two CCDD genome f rom https://www.doczj.com/doc/1e446490.html,ti f olia and O.alta separating.The GIS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omology between these two CCDD genomes is very close and differentiation is also clearly.Karyotype analysis is made based on the similar band patterns of the hybridization signal.

K ey w ords :https://www.doczj.com/doc/1e446490.html,ti f olia ;O.alta ;GISH

(上接第89页)

[21]米靖宇,宋纯清.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J ].中草药,2001,23(1):911.

[22]刘健伟,陈勇,熊富良,等.骨碎补总黄酮提取和大孔吸

附树脂纯化的工艺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

(16):122221224.

[23]王雅君,郭澄.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制备菟

丝子总黄酮的研究[J ].中药材,2004,27(11):8612

862.

The ne w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progress of flavonoids

L IAN G Dan 1,ZHAN G Bao Οdong 2

(1.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2.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466001,China )

Abstract :Flavonoids have a wide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activity ,and many valuable results had been made.How to ex 2tract and isolate of flavonoids f rom the natural product made widely concern and its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s are im 2proving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flavonoids ′different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s in the re 2cent years.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s of flavonoids will be more rapid ,efficient and perfect.

K ey w ords :flavonoid ;extraction ;isolation ;progress

7

9第24卷第5期关 妮,等:两种CCDD 型野生稻的基因组原位杂交比较分析

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成分及研究进展

植物提取物抗氧化原理及成分研究 抗氧化是抗氧化自由基的简称。因为人体常与外界接触,平时的呼吸、外界污染、放射线照射等因素会导致人体内产生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会导致人体癌症、衰老和其它疾病,而抗氧化自由基(以下简称“抗氧化”)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危害。因此,抗氧化已成为保健品和化妆品市场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从多种类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成分及其原理出发,阐述了各界近年来利用植物对抗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提取物抗氧化原理 不同的植物提取的有效成分不尽相同,同样,抗氧化作用的植物提取物也有很多不同成分,其作用机理也有所区别,西安源森生物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 (一)作用于与自由基有关的酶 与自由基有关的酶类分为氧化酶与抗氧化酶两类,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体现在抑制相关氧化酶的活性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两方面。 1. 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生物体内许多氧化酶,如P-450 酶、黄嘌呤氧化酶(XOD)、脂氧化酶、髓过氧化酶(MPO)和环氧酶等,与自由基的生成有关,能诱发大量的自由基。 另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缺血再灌注时活性增加,产生大量NO而导致氧化损伤。 研究表明,许多植物提取物对上述各种氧化酶有抑制作用,从源头抑制自由基生成。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槲皮素、姜黄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可抑制iNOS 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氧化作用;绞股蓝皂苷可以降低异常增高的XOD 和MPO 的活性,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氧化应激,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 2. 增强抗氧化酶活性 机体存在具有防护、清除和修复过量自由基伤害的抗氧化酶类,如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等。SOD 是体内超氧阴离子的主要清除者,将其催化分解为H2O2,但H2O2也具有氧化损伤作用,CAT 将其转化为O2和H2O。同时H2O2也可通过GSH-Px 的催化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反应生成H2O,同时生成氧化型谷胱甘肽。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提取抗氧化成分不仅能防护体内抗氧化酶,还能增强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如黄酮类中的槲皮素能减少胰岛β细胞的氧化损伤,同时还能恢复Fe2+致肾细胞损伤动物的SOD、GSH-Px 和CAT 的活力;皂苷类物质对氧自由基本身影响较少,但大多能提高体内SOD、CAT 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 此外,一些天然物质可在基因与转录水平上诱导体内抗氧化酶如SOD 的表达,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二)抗氧化成分之间互补和协同作用 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成分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关系,在体内通过电子和/ 或质子转移、作用于氧化酶和抗氧化酶、螯合钝化过渡金属离子、影响基因表达等途径联合发挥抗氧化作用。 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和西洋参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并且随着浓度上升,协同增效作用也相应增强。VE 和VC对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的还原能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且VC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的协同作用较VE更强,所有的协同作用随添加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三)直接清除或抑制自由基 植物提取物能够作为氢质子或电子的供给体,直接猝灭或抑制自由基,终止自由基的连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法总结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法总结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1.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碰;②沉淀要洗涤; 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在互不相溶的溶 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 取剂的要求;③使 漏斗内外 通;④上层 上口倒出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2.混合物的化学分离法

二、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1.常见气体的检验 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 3.NO 2 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 4 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 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 4 Cl溶液。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 3 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 3 ,但 溶于氨水,生成[Ag(NH 3) 2 ]+。 (7)NH 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 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 3 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 2 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 后变成红褐色Fe(OH) 3 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 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 2 =2Fe3++2Cl- (9)Fe3+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 3 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 生成红褐色Fe(OH) 3 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 2 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 Cu(OH) 2 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 生成[Ag(NH 3) 2 ]+。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 2 ,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 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4 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 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 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 溶液褪色。能与BaCl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3 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 性气味的SO 2 气体。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3T09:36:27.62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0期作者:鲍兴隆[导读] 旨在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工艺,为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浙江大学校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黄酮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对黄酮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本文旨在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工艺,为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比黄酮类化合物传统及新型方法的总黄酮提取率发现,新型提取方法相对于传统提取法而言提取率具有明显优势,但新型提取技术对原料、设备、处理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国内外研究相对偏少。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或一个吡喃环或吡喃环连接而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和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及二氢异黄酮类、查尔酮和二氢查耳酮类及花青素类等[1]。黄酮类化合物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苷元的形式存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等药理活性,在医药、保健食品等行业中均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有传统的超声波提取法等;以及新型的: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等。 1传统提取方法 1.1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空化作用使植物细胞壁及整个生物体破裂,这样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释放和溶出,另一方面可加速提取液的分子运动,使得提取液和苎麻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快速接触,相互溶合、混合,此外超声波热效应也有利于水溶作用,有效缩短了提取时间。贺波[2]以“华苎4号”苎麻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是:液固比30:1,乙醇浓度70%,超声功率60W,超声时间30min,超声温度60℃,提取一次。在此工艺条件下苎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4.94%。2新型提取方法 2.1微波提取法 微波提取法是微波转化成热能使细胞内部温度上升,当细胞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的承受能力,细胞破裂,其有效成分流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萃取介质捕获并溶解。此外,微波产生的电磁场还能加速被萃取部分成分向萃取溶剂界面扩散速率,缩短萃取组成的分子由物料内部扩散到萃取溶剂界面的时间。张海慧等[3]以黑穗醋栗为试材,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最后确定了微波辅助法提取黑穗醋栗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以95%乙醇为溶剂,微波功率500W,微波65℃,提取8min,液料比10:1,此时提取率可达到0.738mg/g。张鹏等[4]通过实验得出银杏黄酮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5,回流温度70℃,微波时间120s,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1.02%。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波提取法具有省时、节约溶剂、提取率高等优点,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2.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余青等[5]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具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18MPa,萃取时间1.5h,萃取温度50℃,夹带剂乙醇浓度75%,CO2流量20kg/h,夹带剂添加量5mL/g在此条件下乌饭树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73.10%(n=3,RSD=3.58%)。谢建华等[6]利用响应面发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苦瓜总黄酮的工艺参数,在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1.0mL/g,萃取压力33.4MPa,萃取温度46℃,萃取时间53.2min。此条件下苦瓜总黄酮提取率达到84.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速度快,提取率高,流程简单,且对生物活性保留较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除以上的提取方法外,还有双水相萃取分离、双水相—超声耦合、超声—酶法耦合、酶法—高压脉冲电场耦合等技术。总的来说,传统提取方法的总黄酮提取率基本在5%左右,而新型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在1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80%-90%),相对于传统提取法而言,新型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具有明显优势,但对新型提取技术对原料、设备、处理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国内外研究相对偏少。3展望 黄酮类化合物分布范围广、种类多,黄酮类化合物的保健品也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引起国际医药界的注意,而且大部分毒理学研究提示其一般无毒,近年来此类化合物一直是生化制药、保健品生产方面的热门之一,在最近上市的保健产品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其主要功效成分就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其涉及的功能食品也很多。最近由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死亡人数呈快速增长,而黄酮对心血管系统及防癌抗癌有一定的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开发相关的产品,前景较好。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作用机制与合成途径,有些实验结果的解释可能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今后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还需要关注的是生物利用度、代谢动力学、体内的氧化损伤及长期服用产生的慢性后果等方面[7]。开发出更加可靠、令人信服的模型或系统,以此来精确评估黄酮类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TAYLOR L P,GROTEWOLD E. Flavonoids as developmental regulatoes [J].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2005,3(8):317-323. [2] 贺波.苎麻叶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张海慧.微波辅助法提取黑穗醋栗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9):32-35. [4] 张鹏.银杏叶黄酮的微波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496-5497,5730. [5] 余青,郑小严,黄红霞,等.超临界CO2萃取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J].2009,38(01):97-102. [6] 谢建华,单斌,彭云.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苦瓜总黄酮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J].2010,08(1):66-71. [7] 佟永薇.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及展望[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7):188-190.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药用价值和产品开发应用前景 任红丽2009090141 摘要: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用价值、提取工艺、分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在 药用价值方面,讨论了其抗抑郁作用、抗氧化与自由基消除活性作用、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抗肿瘤作用、抗骨质疏松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在提取工艺方面,讨论了溶剂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酶法、微波法等;及其开发应用,为今后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药用价值 黄酮类物质是一类低分子天然植物成分,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酚类物质[14],又称生物黄酮或植物黄酮,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花、叶,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唇形科、豆科、伞形科、银杏科与菊科中。迄今,已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被发现,人工合成的黄酮类化合物也不断问世。最初这类物质仅用于染料方面,自20世纪20年代,槲皮素、芦丁等黄酮类物质用于临床后,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显著的生理及药理活性,例如抗氧化、抗病毒、抗炎、调节血管渗透性,改善记忆,抗抑郁、抗焦虑、中枢抑制、神经保护等功能[2,12]诸多生理和药理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1.提取纯化方法 1.1 传统提取方法 1.1.1 热水提取法 水是最廉价的提取溶剂,是地球最丰富的物质,无色无味无毒,对人体和环境无害,挥发性不大,具有真正的绿色环保意义。但用水作为提取溶剂时,从中药材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中杂质含量较多,往往因泡沫或粘液很多,给进一步分离带来许多麻烦,而且浓缩也会很困难。此外,水提取物容易发霉发酵[22]。1.1.2 碱性水、碱性稀醇浸提法 中草药中黄酮类成分多为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结构中具有酚羟基[7],故可用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液来提取中草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母核的多样性主要是由黄酮本身骨架、环系的变化、氧化程度和数量而定,当碱的浓度过高,加热时便破坏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 1.1.3 有机溶剂热回流及冷浸提取法 根据杂质极性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乙醇、甲醇、丙酮等),一般采取乙醇为提取溶剂[15]。

槐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和鉴定教学文案

槐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和鉴定[适用对象] 中药国际交流、中药知识产权、中药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专业 [实验学时]9 一、实验目的要求 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 (1)了解沸水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2)了解由芸香苷水解制取槲皮素的方法。 (3)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苷元和糖部分的检识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槐花中提取芸香苷的方法很多,本实验是根据芸香苷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度差异的特性进行提取和精制。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各种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 三、仪器设备 烘箱、水浴锅、铁架台,烧杯,三角烧瓶,滤纸,试管,层析槽,毛细管等。 四、相关知识点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主要含芸香苷(芦丁),含量高达12~20%,水解生成槲皮素、葡萄糖及鼠李糖。 芸香苷(rutoside),分子式C27 H30 O16,分子量610.51,淡黄色针状结晶,mp.177~178℃。难溶于冷水(1﹕8000),略溶于热水(1﹕200),溶于热甲醇(1﹕7),冷甲醇(1﹕100),热乙醇(1﹕30),

冷乙醇(1﹕650),难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石油醚等,易溶于吡啶及稀碱液中。 槲皮素(quercetin ),分子式C 15 H 10 O 7,分子量302.23,黄色针状结晶,mp.314℃(分解)。溶于热乙醇(1﹕23),冷乙醇(1﹕300),可溶于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等,不溶于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中,几不溶于水。 O O O H OH OH OH OR 五、实验步骤 (一)芸香苷、槲皮素和糖的纸色谱鉴定 1、点样:取新华一号色谱滤纸,规格20 cm ×20 cm ,在滤纸下端约2 cm 处用铅笔画一直线,间隔2 cm 分别点上下列样品或标准溶液: (1)糖样品溶液 (2)标准葡萄糖溶液 (3)标准鼠李糖溶液 (4)芸香苷样品甲醇溶液 (5)芸香苷标准品溶液 (6) 槲皮素样品甲醇溶液 (7)槲皮素标准品溶液 2、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上行展开。 3、显色:展开完毕,将滤纸取出,记录溶剂前沿位置。待溶剂挥尽后,在(3)与(4)点之间剪开,分别显色。 (1)糖的显色:喷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在105℃烘10分钟,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实用)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分离和提纯有机物的一般原则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化学和物理处理,以达到处理和提纯的目的,其中化学处理往往是为物理处理作准备,最后均要用物理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方法和操作简述如下: 1. 分液法��常用于两种均不溶于水或一种溶于水,而另一种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步骤如下: 分液前所加试剂必须与其中一种有机物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或溶解其中一种有机物,使其分层。如分离溴乙烷与乙醇(一种溶于水,另一种不溶于水): 又如分离苯和苯酚: 2. 蒸馏法��适用于均溶于水或均不溶于水的几种液态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步骤为: 蒸馏前所加化学试剂必须与其中部分有机物反应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且本身也难挥发。如分离乙酸和乙醇(均溶于水):

3. 洗气法��适用于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步骤为: 例如: 此外,蛋白质的提纯和分离,用渗析法;肥皂与甘油的分离,用盐析法。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1,洗气 2,萃取分液溴苯(Br2),硝基苯(NO2),苯(苯酚),乙酸乙酯(乙酸) 3, a,制无水酒精:加新制生石灰蒸馏 b,酒精(羧酸)加新制生石灰(或NaOH固体)蒸馏c,乙醚中混有乙醇:加Na,蒸馏 d,液态烃:分馏 4,渗析 a,蛋白质中含有Na2SO4 b,淀粉中KI 5,升华奈(NaCl) 鉴别有机物的常用试剂 所谓鉴别,就是根据给定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被检物质的性质,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通过必要的化学实验,根据产生的不同现象,把它们一一区别开来.有机物的鉴别主要是利用官能团的特征反应进行鉴别.鉴别有机物常用的试剂及特征反应有以下几种: 1. 水 适用于不溶于水,且密度不同的有机物的鉴别.例如:苯与硝基苯. 2. 溴水 (1)与分子结构中含有C=C键或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例如: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等. (2)与含有醛基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例如:醛类,甲酸. (3)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而褪色,且生成白色沉淀. 3. 酸性溶液 (1)与分子结构中含有C=C键或键的不饱和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例如: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等. (2)苯的同系物的侧链被氧化而褪色.例如:甲苯,二甲苯等. (3)与含有羟基,醛基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褪色.例如:醇类,醛类,单糖等. 4. 银氨溶液(托伦试剂) 与含有醛基的物质水浴加热发生银镜反应.例如:醛类,甲酸,甲酸酯和葡萄糖等. 5. 新制悬浊液(费林试剂) (1)与较强酸性的有机酸反应,混合液澄清.例如:甲酸,乙酸等. (2)与多元醇生成绛蓝色溶液.如丙三醇. (3)与含有醛基的物质混合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例如:醛类,甲酸,甲酸酯和葡萄糖等. 6. 金属钠 与含有羟基的物质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无色气体.例如:醇类,酸类等. 7. 溶液 与苯酚反应生成紫色溶液. 8. 碘水 遇到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9. 溶液 与酸性较强的羧酸反应产生气体.如:乙酸和苯甲酸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第四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练习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四氯化碳和碘 B.苯和甲苯 C.溴苯和水 D.乙醇和乙酸 ,溶液不分层,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而溴苯 不溶于水,液体分层,可用分液漏斗分离,C项正确。 2.下列物质的提纯,属于重结晶法的是( ) A.除去工业酒精中含有的少量水 B.提纯苯甲酸 C.从碘水中提纯碘 D.除去硝基苯中含有的少量Br2 ,乙醇是被提纯的物质,液体的提纯常用蒸馏的方法,即工业酒精可用蒸馏的 方法提纯,A错误;苯甲酸为无色、无味片状晶体,含杂质的粗苯甲酸因制备苯甲酸的方法不同所含 的杂质不同,均可采用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加适量稀盐酸→冰水冷却→过滤→重结晶 →纯苯甲酸,B正确;碘是固态的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碘易溶于四氯化碳或苯,难溶于水,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可以加入四氯化碳萃取,不适合用重结晶的方法,C错误;Br2易溶于硝基苯中,提纯的方法是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溴化钠和次溴酸钠,溶于水,但硝基苯不溶于水,然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取上层液体得纯净的硝基苯,所以提纯硝基苯不适合用重结晶法,D错误。 3.化学家从有机反应RH+Cl2(g)RCl(l)+HCl(g)中受到启发,提出的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 获得副产品的设想已成为事实,试指出从上述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是( ) A.水洗分液法 B.蒸馏法 C.升华法 D.有机溶剂萃取法 HCl极易溶于水,而有机物一般难溶于水的特征,采用水洗分液法得到盐酸是最简便易行 的方法。 4.工业上食用油的生产大多数采用浸出工艺。菜籽油的生产过程为将菜籽压成薄片,用有机溶剂浸泡,进行操作A;过滤,得液体混合物;对该混合物进行操作B,制成半成品油,再经过脱胶、脱色、脱 臭即制成食用油。操作A和B的名称分别是( ) A.溶解、蒸发 B.萃取、蒸馏 C.分液、蒸馏 D.萃取、过滤 A是用有机溶剂浸泡,该过程属于萃取;有机溶剂与油脂的混合物则需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进展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进展 银杏树Ginkgo biloba L.又称白果树、公孙树,是我国古老的树种之一,具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其生长规律特殊,抗病能力强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有关银杏叶的有效成分及疗效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开发出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多达100多种,形成国际市场上销售额20多亿美元的新兴产业。银杏叶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萜类、内酯类、酚酸类以及生物碱、聚异戊二烯等化合物。黄酮类为银杏叶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含量随品种、产地、树龄、不同的采摘时间而不同。黄酮类化合物优异的抗氧化、抗病毒、防治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而受世人瞩目。 药学研究表明,有38种银杏黄酮类化合物从银杏叶中分离出来,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3类:黄酮(醇)及其昔28种:如槲皮黄酮等;黄烷醇类:如儿茶素等4种;双黄酮:如白果双黄酮等6种(儿茶素)。 1 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分离 1.1 溶剂提取法目前国内外掀起了研究开发银杏叶热。国内银杏叶常用溶剂例如乙醇、丙酮、醋酸乙酯、水以及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浸泡银杏叶进行提取,溶剂提取方法一般有:煎煮、冷浸、回流、渗施等经典方法。 1.1.1 水提取树脂分离法有关水浸提银杏黄酮苷的文献报道不多。肖顺昌等报道了用l 6倍量沸水分3次浸提银杏叶,得到的水溶液,经冷藏、分离杂质得溶液,然后用D101型吸附树脂吸附得到浓度达38%的黄酮苷。胡敏等研究水浸提银杏叶黄酮苷并用树脂精制的工艺,探讨了影响黄酮苷浸出的主要因素以及最适的精制方法,结果表明:水为提取剂,在9 0℃水溶回流浸提银杏叶2次,4h/次,经沉淀,过滤,浓缩后,用树脂精制、冷冻干燥后,制得总黄酮苷含量高的提取物、产品得率为银杏叶干重的 1.2%-1.5%。 水提取成本低,没有任何环境污染,产品安全性高,但是水对有效成分的选择性差,提取率低。

红薯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红薯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作者:王小华, 邓斌, 张晓军, 龙石红, WANG Xiao-hua, DENG Bin, ZHANG Xiao-jun,LONG Shi-hong 作者单位:王小华,WANG Xiao-hua(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湖南,郴州,423000), 邓斌,DENG Bin(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湖南,郴州,423000;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 家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26), 张晓军,ZHANG Xiao-jun(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 学国家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26), 龙石红,LONG Shi-hong(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 ,425000) 刊名: 化学与生物工程 英文刊名:CHEMISTRY & BIO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26(2)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9条) 1.邵红论红薯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2(05) 2.胡立明.高荫榆.陈才水甘薯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2(01) 3.卢新建.吕美琴甘薯茎叶菜用及栽培技术 2000(04) 4.邹耀洪国产甘薯叶黄酮类成分研究[期刊论文]-分析测试学报 1996(01) 5.孙艳梅.徐雅琴.杨林天然物质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3(03) 6.夏维木.陈杞.张利民几种黄酮类化合物清除活性氧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7(04) 7.高愿军黄酮化合物结构鉴定技术 2002 8.石锦芹.黄绍华测定过氧化值 1999(05) 9.方素英.赵亚军.李琳食品抗氧化剂 1998 引证文献(2条) 1.薛长晖.端允双波长法测定山丹叶中总黄酮含量[期刊论文]-粮油加工 2009(10) 2.冯雷.吴冬青.王永生.安红钢.王军霞.任雪峰黄芩总黄酮的提取及羟基自由基清除方法比较[期刊论文]-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0(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e446490.html,/Periodical_hbhg200902009.aspx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按所用溶剂不同分类 (1)热水提取法(以水作溶剂)---------- 灵芝多糖热水提取 (2)有机溶剂萃取法-----------生产茶多酚工业试验、乳酸 (3)碱提取酸沉淀法.---------- 橙皮苷、黄芩苷、芦丁等都可用此法提取. 2.按提取条件不同分类 (1)回流提取法----------从苦楝树皮中提取苦楝素 (2)索式提取法----------柑橘属类黄酮 (3)微波辅助提取法----------采用微波辅助法从黎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4)超声提取法----------提取山楂中黄酮类物质 (5)超滤法----------黄岑甙 (6)酶提取法----------采用纤维素酶对红景天进行酶解处理,可提高黄酮类物质的浸出率 (7)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竹叶黄酮、从干姜片中提取挥发油 PH 梯度萃取法:石榴果皮褐变产物、葛花总异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五味子、葛根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甘草、分离蜜环菌发酵液乙醇提取部位 柱色谱法 (1)硅胶柱色谱:姜黄素 (2)聚酰胺柱色谱:紫锥菊 (3)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回心草、茵陈蒿 (4)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川草乌、三七总皂甙 二. 槐米中芸香苷(芦丁)的提取方法有哪些(设计) 方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 (1) 槐米粗粉20g 加约120ml 的%硼砂水溶液, 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至pH8-9, 并保持该pH 值煮沸20分钟,四层纱布 趁热滤过,反复2次 提取液 药渣 浓盐酸调pH2~3 搅拌,静置放冷,滤过。 滤液 沉淀 热水或乙醇重结晶 芸香苷结晶 碱溶酸沉法提取分离槐米中芸香苷的流程图 (2)取30g 槐花米,置于250mL 烧杯中,加入%硼砂沸水200ml ,在搅拌下缓缓加入石灰乳调节pH=8~9,在此pH 下保持微沸20~30min ,趁热用棉花滤过,残渣再加水,同上法再煎一次,趁热抽滤。合并滤液,在60~70℃下用浓盐酸调至pH=4—5,静置。 提 碱 取 溶 分 酸 离 沉

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2-5 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在生产和实验中,经常会遇到两种以上组分的均相分离问题。例如某物料经过化学反应以后,产生一个既有生成物又有反应物及副产物的液体混合物。为了得到纯的生成物,若反应后的混合物是均相的,时常采用蒸馏(或精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一、简单蒸馏 通过简单蒸馏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挥发度不同的液体分离,这两种液体的沸点应相差30℃以上。 1. 简单蒸馏原理 液体混合物之所以能用蒸馏的方法加以分离,是因为组成混合液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例如,在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而甲苯的沸点为110.6℃。若将苯和甲苯的混合液在蒸馏瓶内加热至沸腾,溶液部分被汽化。此时,溶液上方蒸气的组成与液相的组成不同,沸点低的苯在蒸气相中的含量增多,而在液相中的含量减少。因而,若部分汽化的蒸气全部冷凝,就得到易挥发组分含量比蒸馏瓶内残留溶液中所含易挥发组分含量高的冷凝液,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同样,若将混合蒸气部分冷凝,正如部分汽化一样,则蒸气中易挥发组分增多。这里强调的是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若将混合液或混合蒸气全部冷凝或全部汽化,则不言而喻,所得到的混合蒸气或混合液的组成不变。综上所述,蒸馏就是将液体混合物加热至沸腾,使液体汽化,然后,蒸气通过冷凝变为液体,使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过程,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2. 蒸馏过程 通过蒸馏曲线可以看出蒸馏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20所示。 图2-20 简单蒸馏曲线图 在第一阶段,随着加热,蒸馏瓶内的混合液不断汽化,当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施加给液体表面的外压相等时,液体沸腾。在蒸气未达到温度计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不变。一旦水银球部位有液滴出现(说明体系正处于气、液平衡状态),温度计内水银柱急剧上升,直至接近易挥发组分沸点,水银柱上升变缓慢,开始有液体被冷凝而流出。我们将这部分流出液称为前馏分(或馏头)。由于这部分液体的沸点低于要收集组分的沸点,因此,应作为杂质弃掉。有时被蒸馏的液体几乎没有馏头,应将蒸馏出来的前滴液体作为冲洗仪器的馏头去掉,不要收集到馏分中去,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化学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化学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提纯是指将混合物净化除去其杂质,得到混合物中的主体物质,提纯后的杂质不必考虑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许多种,但根据其分离本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化学分离法,另一类:物理法,下面就混合物化学分离及提纯方法归纳如下: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1.引入的试剂一般只跟杂质反应。 2.后续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前加的试剂。 3.不能引进新物质。 4.杂质与试剂反应生成的物质易与被提纯物质分离。 5.过程简单,现象明显,纯度要高。 6.尽可能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7.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 8.如遇到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时,要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概念区分 清洗: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分离沙和水; 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净化食用水; 溶解和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分离盐和沙; 离心分离法: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分离泥和水; 结晶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离油和水; 萃取: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庚烷,取水溶液中的碘; 蒸馏: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海水中取得纯水;

分馏: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液态空气中分离氧和氮;石油的精炼; 升华: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离碘和沙; 吸附: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分离和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1.加热法: 当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如,NaCl中混有NH4Cl,Na2CO3中混有NaHCO3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2.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的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微粒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的杂质。如,加适量的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步骤多、周期长、产率低、产品中有机溶剂易残留。溶剂系统主要有乙醇,水溶液、丙酮-水溶液、NaOH-水溶液、NaOH-乙醇等。精提物常在粗提物制备基础上精制,常用液-液提取法、沉淀法和吸附.洗脱法。以60%丙酮为起始溶剂粗提取,再脱脂、去银杏酚酸等15道工艺制成提取物。NaOH-水溶液提取效果最好,NaOH-乙醇溶液次之,正丁醇萃取水溶液中银杏黄酮苷,获得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5 min温度60℃4次,萃取物中黄酮苷含量为57%。V水:V正丙醇=1:25最佳。银杏叶精提物树脂吸附纯化法以石油醚回流提取,再以80%乙醇回流提取,减压浓缩,新型澄清剂沉降,树脂分级吸附,pH值为3—4酸水和酸性25%乙醇洗涤,75%乙醇洗脱,喷雾干燥将银杏叶洗净,于60℃烘干至恒重,粉碎,过50目筛。称取粉末25 g,置于索氏提取器中恒重,粉碎,过50目筛。称取粉末25 g,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60%乙醇至250.0 ml,80℃下回流提取3.0 h,蒸馏回收乙醇,并用活性炭脱色,得银杏叶黄酮提取物。乙醇浓度为50%一70%时,提取率随浓度增加提高,当浓度70%时提取率达最大。随水浴温度升高总黄酮提取率快速增加。当温度80℃时提取率达最大。提取时间为三小时为佳。 黄酮类化合物(英语:Flavonoid,又称类黄酮[1])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在则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的一系列化合物。他们来自于水果、蔬菜、茶、葡萄酒、种子或是植物根。虽然他们不被认为是维生素,但是在生物体内的反应里,被认为有营养功能,曾被称为“维生素P”: 黄酮类(英语:Flavones)是一类基于2-苯基色原酮-4-酮(2-苯基-1-苯并吡喃-4-酮)骨架的黄酮类化合物,如右图所示。 银杏叶黄酮的研究程序 溶剂提取法: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步骤多、周期长、产率低、产品中有机

毕业论文:黄酮类提取物抗氧化研究进展

本科生毕业设计 题目:黄酮类提取物抗氧化研究进展 年月日

黄酮类提取物抗氧化研究进展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大类多酚类化合物,多以甙类形式存在,也有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这类化合物在食物中有广泛的来源,具有极多的生物学作用。据统计,目前已分离出的黄酮类类化合物已超过4000 种,为天然酚类化合物之首[1]。 关键词:黄酮类;抗氧化;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flavonoid antioxidant Abstract Flavonoids (Flavonoid) are a class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widely existing in plants, mostly exist in glycoside form, there is also a part of present in a free form. The compounds have a wide range of sources in the food, has a biological effect.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flavonoid compounds have been isolated has more than 4000 species, is a natural phenolic compounds of the first [1]. Keywords: flavonoids; antioxidant; progress

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 l-chromone)类化合物,目前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芳香环(A环和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作用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其基本骨架具有C6-C3-C6。其中C3部分可以是脂链,或与C6部分形成六元或五元环,泛指2个苯环(A环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2]。 2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一般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以六元C环的氧化状况和B 环所连接的位置不同为依据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黄酮(flavone)及黄酮醇(flavonol)类,如芦丁、槲皮素;二氢黄酮(flavonone)及二氢黄酮醇(flavanonol)类,如陈皮苷;异黄酮(isoflavone)及异黄酮醇(isoflavonol)类,如葛根素;黄烷醇(flavanol)类,如儿茶素;花色素(anthocyanidins)类,如飞燕草素;双黄酮(biflavonoids)类, 如银杏素;查耳酮(chalcones)类,如红花苷。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类黄酮,如香豆素(coumarins)等。类黄酮可以是配基和糖苷型(环上携有一个或多个糖基),也可以是甲脂衍生物。黄酮醇以及黄酮化合物是最为常见的类黄酮,而黄烷酮、黄烷醇类( 儿茶酚)、二氢黄酮以及二氢查尔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一类微量类黄酮, 因为后者在自然界分布相对有限。其中,槲皮素(quercerin)是研究最为透彻的一种类黄酮[3]。 3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型粉末。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存在的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OH、-CH3)等的类型、数目及取代位置有关。一般来说,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呈灰黄至黄色,查尔酮为黄色至橙黄色,而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等因不存在共轭体系或共轭很少,故不显色。花色素及其苷元的颜色,因pH的不同而变,一般呈红(pH<7)、紫(7<8.5)、蓝(PH>8.5)等颜色。 黄酮苷元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易溶于稀碱液。黄酮类化合物的羟基糖苷化后,水溶性相应加大,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应减少。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吡啶等溶剂,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苯等有机溶剂。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有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一)分离与提纯的区别:分离后混合物的组分都有不改变,而提纯只要求得到被提纯物。 (二)提纯的原则 1、所用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所提纯或分离的主要成分反应; 2、不能引入新杂质;不会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杂质与试剂反应的生成物要易于分离(除旧不迎新,简明又易分) (1)过滤法:适用于固体、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且固体不溶于水,溶液可透过滤纸流下,固体留在滤纸上。 例1:从加热分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 例2: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例3:将碳酸钠和碳酸钙分离等。 (2)降温结晶法:适用于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的物质分离提纯。 例: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等。 (3)蒸发结晶法:适用于固体物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分离提纯。 例1:从食盐溶液中回收氯化钠晶体, 例2:除去食盐中少量的硝酸钾等。 (4)蒸馏法:适用于沸点不同的几种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例1:除去水中混有的少量的酒精 例2:从石油中练出汽油 例3: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5)差异法: 例1:除去铜粉中的铁粉用磁铁吸取 例2:从砂石中分离出碘,加热混合物使碘升华。 2、化学方法 (1)加热分解法:适用于热稳定性差异较大的混合物分离提纯。如 ○1除去CaO中CaCO3,相关化学方程式; ○2除去Na2CO3中NaHCO3,相关化学方程式; ○3除去CaCO3中的Ca(HCO3)2。相关化学方程式。(2)加酸法:适用于混合物中各成分与酸反应不同的分离提纯。如: ○1除去NaCl中的Na2CO3,向混合物中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相关化学方程式; ○2除去铜粉中的铁粉,向混合物中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等。 相关化学方程式; (3)加碱法:适用于混合物中各成分与碱反应不同的分离提纯。如: ○1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向混合物中加Ca(OH)2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相关化学方程式; ○2除去NaCl中NH4Cl,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NaOH,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等。 相关化学方程式。 (4)转化法:适用于混合物中中杂质经化学反应能生成主要成分的提纯。如: ○1除去FeSO4溶液中CuSO4,向混合物中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相关化学方程式; ○2除去CuO中的Cu,将混合物放在空气中灼烧等。 相关化学方程式; (5)沉淀法:适用于混合溶液中某成分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而分离提纯。如: ○1除去HCl中H2SO4,向混合物中加入BaCl2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相关化学方程式; ○2除去NaNO3中的Mg(NO3)2,,向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等。 相关化学方程式; (6)氧化-还原法:适用于混合物中各成分氧化性或还原性不同来分离提纯。如: ○1除去CO2中的CO,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相关化学方程式; ○2除去CO2中的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等。 相关化学方程式。 答题时应先从物理方法入手,尽量采用物理方法,通常考虑物质的沸点,溶解性、密度、磁性等,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开的,再采用化学方法,从溶液中离子的角度选择试剂,将杂质离子变成气体、沉淀或水而除去。 (五)相关训练题 1、初中阶段干燥气体常用方法 ○1CO2、SO2、HCl等气体常用干燥。 ○2NH3等碱性气体常用或固体干燥。 ○3H2、O2、N2、CO等既可用干燥,也可用干燥。 2、除去常见气态杂质的化学方法 ○1除去CO2、SO2、HCl等到酸性气体杂质时,常用溶液吸收。 ○2除去NH3等碱性气体常用吸收。 ○3杂质为氧气时,让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条件:被提纯的气体不与该物质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