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三年级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2

小学语文三年级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2

小学语文三年级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2
小学语文三年级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2

《寓言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重点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了解故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合作交流理解课文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重点的词语。

2.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搜集有关寓言、《战国策》等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这些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

《狮子和鹿》,告诉我们外表美丽的东西不一定是有用的,外表虽然不漂亮的东西却是很实用的。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

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相信大家会明白更多的道理。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二、检查自学,展示我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资料。

寓言名片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中国最早载有完整寓言故事的书是《墨子》。《庄子》里面的寓言很多,全书共三十三篇,寓言占了很大部分。在史传文学中,《战国策》寓言最多,完整的寓言有三四十篇。《韩非子》《孟子》《吕氏春秋》等书,也有不少流传久远的著名寓言。

《战国策》名片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它先按国家来分类,在一国之中,再按着事件的先后加以编排。其中所记的事情,都没有具体年代,各篇之间也互不连贯。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上自战国初期,下至秦朝统一六国,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寓言和童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相似之处是它们的故事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都具有教育意义。不同的是,寓言比较短小,语言简练、朴素,重在教训和讽刺,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积极活动,探究《亡羊补牢》的道理

我们首先学习第一篇寓言《亡羊补牢》,理解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

1、倾听故事,学会生字

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1)、结合课文的注音和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同桌相互检查文中带拼音字的读音。

注意:“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quān”。“窟窿”的“窿”本音是lóng,在“窟窿”这个词里读轻声。

(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提示:运用增加或者减少偏旁的办法认记生字,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如,“屈”—“窟”、“隆”—“窿”,窟窿是个洞来的,所以是穴字头。“窿”的右下部分,要提醒学生不要少写一笔;“叼”字右旁的笔顺是先写横折竖钩,后写一提,不要写成“撇”。“悔”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4)、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的最准确。

寓(yù) 则(zé) 窟(kū)

窿( lonɡ)狼(lánɡ)叼(diāo)

街(jiē) 劝(quàn) 悔(huǐ)

(5)、生字组词大挑战。

寓(寓言) 则(两则) 窟(魔窟)

窿(窟窿) 狼(野狼) 叼(叼走)

街(大街) 劝(劝阻) 悔(后悔)

2、大声朗读,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亡羊补牢》,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看谁回答的又快又正确。评选答题小能手。

(1)请你查字典,然后结合课文理解“亡”和“牢”是什么意思?

点拨:“亡”在字典中的意思有:a逃;b失去,丢失;c死;d灭。

结合课文语句“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知道“亡”在文中是丢失的意思。

“牢”在字典中的意思有:a养牲畜的圈;b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c监禁犯人的地方;d结实,坚固,固定。

结合课文语句“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知道“牢”在文中的意思是养牲畜的圈。

(2)我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点拨:注意人物、事件,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

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3)那个人的羊为什么会少了呢?

点拨: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4)街坊怎么劝说的他?

点拨: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5)把“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改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表达效果怎样?

点拨:不好,因为修改以后是陈述句,语气平淡,而原句是反问句,语气强烈,突出了那个人的固执己见,不肯介绍别人的建议。

(6)后来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点拨: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因为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7)“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是什么意思?

点拨: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的意思。突出强调了那人后悔的心情。

(8)那个人为什么后来不再丢失羊了?

点拨:因为“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所以不再丢失羊了。

3、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道理

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出人物的心情。然后合作交流下面问题,体会寓言的道理。

1、那个人如果不想第二次丢失羊,应该如何做?

点拨:应该听从街坊的劝告,及时把羊圈修好。

2、如果你是那个街坊,看到那个人的羊不再丢失,你会怎样说?

点拨:你能知错就改,及时修好羊圈,避免了更多的损失,太好了。

3、请你总结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点拨: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4、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点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也会做错事,当身边的人告诉我们错误时,我们要虚心的

接受,及时改正错误,防止出现更大的错误,只要认真改正错误,就不算晚。

根据答题情况,评选答题小能手。

四、积极活动,探究《南辕北辙》的道理

我们学习第二篇寓言《南辕北辙》,理解寓言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

1、倾听故事,学会生字

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1)、结合课文的注音和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同桌相互检查文中带拼音字的读音。

注意:“缠”是翘舌音

(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提示:“缠”右边容易写成“厘”,运用增加或者减少偏旁的办法认记生字,如,“舟”+“皿”=盘。“石”+“更”=“硬”。

(4)、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的最准确。

盘(pán) 缠(chán) 硬(yìnɡ)

(5)、生字组词大挑战。

盘(银盘) (沙盘)(碗盘)(盘缠)

缠(缠绕) (纠缠)(缠线)(难缠)

硬(坚硬) (软硬)(硬质)(硬币)

2、大声朗读,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南辕北辙》,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看谁回答的又快又正确。

(1)请你查字典,然后结合课文理解“辕”、“辙”、“把式”、“盘缠”是什么意思?

点拨:“辕”在字典中的意思有:a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b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门,借指衙署。

结合课文语句“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知道“辕”在文中是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的意思。

“辙”在字典中的意思有:a车轮压的痕迹,b车行的一定路线。c诗词、歌曲、杂曲所押的韵,d办法,主意。

结合课文语句“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知道“辙”在文中是车轮压的痕迹的意思。

“把式”在字典中的意思有:a也叫把势。武术的架式。b老手,行家。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结合课文语句“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赶车的本领越大。”看出来,“把式”在在文中是老手,行家,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盘缠”在词典中的意思有:a费用。b特指旅途费用。c花费。d指供养。e指钱币。

结合课文语句“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知道“盘缠”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旅途费用。

(2)我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点拨:注意人物、事件,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心里有什么感想?

点拨:非常惊奇,心想:“他坐着马车跑这么快,干什么去呢?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4)他回答说:“到楚国去。”朋友为什么很奇怪?

点拨:因为楚国在南边,他往北走。

(5)他的朋友提醒了他几次?他分别是怎样回答的?

点拨:提醒了三次。

朋友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6)这个人听从朋友的提醒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点拨:这个人没有听从朋友的提醒。从他三次说:“没关系。”看出来。

(7)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为什么?

点拨:不会到达楚国,因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3、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道理

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出人物的心情。然后合作

交流下面问题,体会寓言的道理。

1、那个人为什么反复对朋友的提醒说“没关系”?

点拨:因为他自认为自己的马跑得快,车夫是个好把式,他带的盘缠多。对于朋友的提醒不以为然,固执己见。

2、你认为他的马跑得快,车夫是个好把式,他带的盘缠多,就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

点拨:不能,因为他走的方向错误了,楚国在南边,他往北边走,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3、如果你遇到了那个去楚国的人,你会怎么对他说呢?

点拨:我会对他说:“你走的方向错了,你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你就离楚国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了。希望你能听从别人的意见,找准方向再走,不要再盲目的赶路了。”

4、请你总结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点拨: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结果越糟。

5、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点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看准方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目标就越远。

五、故事擂台,展示搜集的寓言故事

同学们,现在我们进行讲故事比赛,请你展示搜集的寓言故事,然后说说说明了什么道理。看谁讲的生动有趣。

例如: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道理: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

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珍贵的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贵的桂椒一类的香料把盒子薰得芳香扑鼻,并且,还在盒子上面缀系

上许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绿色的宝石装饰起来。

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非常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而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道理: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

六、当堂练习、及时巩固

1、我会补充词语。

堵上( ) 接受( ) 亡羊( )

结结( ) 跑得( ) ( )北辙

2、我会填写反义词。

少()远()晚()

去()南()快()

3、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改写为陈述句:

(2)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国。

仿写:

4、这两则寓言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十一、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一般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常常会带给我们许多生活的启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希望我们尽量阅读,获得更多的教益。

【板书设计】

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知错就改,接受意见,为时不晚。

南辕北辙方向错误,条件越好,结果越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由原来学过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课前指导学生查找资料,自学课文,课上让学生展示课前能自学会的知识、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养成了学生独立自学的习惯。在课文学习中,

我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设计答题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了新颖有趣的问题,由浅入深逐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最后提供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课前透视】 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寓言经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 引导同学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引导同学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同学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学目标】 1、会认10 个生字,会写9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1、一分钟记忆练习:学生领读;开火车读;背诵。 2、观察谈话: 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通过这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 ?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 (引出课题 )揠苗助长。 3、解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 ?(同学交流 )。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括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括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结合同学的实际情况,引发同学的交流讨论。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同学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同学的认知,激发同学阅读兴趣。 学习揠苗助长 一、初读 1、读题考虑: 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同学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7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9寓言两则《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1、会认“缠”等字,会写“盘、缠、硬”,正确读写“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南辕北辙》,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教学难点]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老师把一件物品放在右边,让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回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师所指的方向有误,老师追问为什么取不到? 过渡: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而他偏往北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南辕北辙(板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引入课文,教学生字。 1、读课题,解课题

2、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 3、学习生字“盘、缠、硬”,生词“盘缠、硬要”。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小声跟读,想一想:课文写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总述。板书:去楚国,却向相反方向走。) 2、让学生把朋友三次提醒的话在课本上画出 3、第一次朋友是怎么提醒他的?(指名找出) (1)从朋友的提醒中同学们知道了什么?(那个人要去楚国,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2)他的朋友这样提醒他,他怎么回答?(指名找出)板书:马快 (3)同学们,马跑得快就能到楚国吗?为什么?(不能,方向相反,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4)请两位同学进行对话。 4、第二次他的朋友怎么提醒他?(指名找出) (1)出示小黑板: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 你能换一种叙述方式说这句话吗?(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对比读这两句话。 (2)听了朋友的话,那个人又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板书:车夫本领高 什么是“好把式”?(驾车的技术非常好的车夫)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 【省一等奖】优质课课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门源县第一小学张梅莲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学情分析: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对故事中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作的最高概括,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高度的。但是引导学生通过在具体的环境中感知人物,感知故事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能够体会出这则寓言的寓意的。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言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从而懂得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根据课件出示的情境图猜寓言故事)。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个谜语,它既不是日常用品也不是动植物,老师是让你们看图猜成语,我们之前学过一些寓言故事,你还记得哪些? 2、什么是寓言? 寓言就是用一个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文学体裁。 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12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提示“寓”和“则”的写法,“则”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看动画,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 什么叫“亡羊补牢”?请大家观看这则寓言动画,从故事中了解。生交流:“亡”、“牢”、“亡羊补牢”。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你一定也想读读这个寓言故事了,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这个故事,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你想不想当一当小老师?请同桌两个互相做小老师,一人读一段,互相纠正读音。 寓言窟窿叼走街坊则劝告后悔羊圈圆圈狼 4、从上面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哪个词语最难写?“窟窿”这个词语不但难写还给养羊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大家的生字读得很正确,课文也一定能读得不错,请五位同学读课文,一人读一段。 其他同学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上以上出现的生字词语。)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师小结:抓住关键词语,也是我们总结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三、再读理解。 1、这个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每次丢羊后他是怎样想,怎样做,又得到了什么结果呢?(1)、请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这个表格。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优秀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语言故事,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寓言两则》。板书,提醒 谁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作业,教一教大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

1.记字形,学写生字:疲筋 2.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yùzéjiāo jīn pímèn 寓言两则焦急筋疲力尽纳闷 3.读通课文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就把禾苗结 果。告诉我们。 生: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1.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2.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 3.指名读文 (1)第一自然段: 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着急?(巴望禾苗快点长高)巴望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王庄小学刘泽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于价值观: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寓言两则》,解释寓言的意思。 2、学生齐读课题。 3、引出课题《亡羊补牢》,用“亡”和“牢”分别组词,质疑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情况。 (2)强调字音和字形要点。 (3)理解“街坊”的意思。 4、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那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羊是怎样丢的呢?丢了几次? 2、学生反馈。 3、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4、学生反馈,教师小结。 出示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1)不改变句意,试着换一种说法。 2)比较两个句子哪个更好?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5、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出示句子:A、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1)不改变句意,试着换一种说法。 2)比较两个句子哪个更好?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B、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1)去掉“赶快”可以吗? 2)讨论:养羊人现在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6、回顾课题,正确理解亡、牢的意思。 7、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联系生活,谈感情 1、同学们,如果你们面对修羊圈的养羊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把这则寓言故事将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板书: 亡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未 羊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时 补结果再也没丢未 牢(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晚

【三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及原文】南辕北辙课文原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及原文】南辕北辙课文原文 相信《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好多人都听过!至于如何通过这个故事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道理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原文 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chan)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的方式使学生能正确认读辕辙并理解其意思。 2、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撰写剧本,能感悟人物的说话语气,并能通过合理的想象给人物添加合理的动作及表情。 3、通过表演,感悟人物形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难点:通过合理的想象完成剧本写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 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理解题目意思。 1、字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请教请教字典这位老师查一查辕和辙,

亡羊补牢教案(公开课)教学内容

《亡羊补牢》教案 朱文红 一、教材简析 《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战国策》。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告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二、教学目标 1. 会认4个生字,学写8个字。正确读写“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寓意,引导学生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看图片猜故事的游戏,好不好?(坐井观

天、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2、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点呢?对,这些都是寓言故事,这些短小的故事都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寓言两则。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则寓言,伸出手跟老师板书课题《亡羊补牢》。(注意补是衣补旁,左边最后两笔是撇点)(齐读。) 4.理解题目。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这里指羊圈。 你是怎么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的?(查字典和联系课文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这两字个的意思都清楚了,谁能完整的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 养羊人丢失了羊,把羊圈补好了。这也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大家读寓言故事,知道了题目就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板书:读题目知内容) (二)检查字词 咱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字词你一定能读准确。 1. 字词学习 (1)第一行,谁来试一试? 叼走劝告后悔羊圈 注意圈的读音。齐读这一行。 (2)第二行,可是有点难了。谁想试试?

语文教案-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语文教案-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篇一:寓言两则.掩耳盗铃 教案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掩耳盗铃)》 教学目标: 1、学习“掩、盗、铃、偷、捂”5个生字及新词,认读“铛、 零”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自己想做坏事而又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4、讲一讲《掩耳盗铃》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自己想做坏事而又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要上课的时候,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呢?是不是丁零丁零,铛铛的声音呢?这是我们铃铛的声音,在告诉我们上课了回到教室去上课。是不是说明铃铛有提醒的作用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有关于铃铛的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看看这则有关于铃铛的故事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言内容 师:读了课题,同学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了解题意) 同学们知道“掩”是什么意思?做一做“掩耳”的动作。(遮住耳朵)盗:什么意思?就是偷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捂住耳朵偷铃铛) 师:我们知道了课题的意思,现在,我们大家读读这则寓故事,边读边用“O”把生字圈出来,读一读。 1、检查读情况,初步理解寓言内容 师:同学们都读了这篇寓言故事,有谁能告诉我故事吗?

同:。。。。 师:《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 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 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 刻被人发觉了。 2、读准字音 师:先自己读读课文,检查课文中的生字、认读字能不能读正确, 句子能不能读通顺。(指导学习掩、盗、铃、偷、捂”5个生字及 新词,认读“铛、零”2个字) 三、读懂寓言明白道理。 (一)盗铃人的总体印象 师:同学们掩耳盗铃的人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汇报:我觉得掩耳盗铃的人很笨。(笨、可笑、愚蠢??) 师:你们是不是也觉得他很可笑、愚蠢? 师:默读课文。你们从哪句话看出他很可笑用直线画出,从哪个词 看出的用△标出。 (二)体会盗铃人愚蠢的做法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之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译文;《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吧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资料;《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它先按国家来分类,在一国之中。再按照 事件的先后加以编排、其中所记的事情。都没有具体年代。各篇之间也互不连贯。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上自战国初期,下自秦朝统一六国。反应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拔苗助长》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它以很简单的故事寄托生活真理,往往有很明显的教育意义。

课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课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数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案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猜的不是日用品、也不是动植物。我们来看图猜寓言。 2、你们真棒!百猜百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3、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来当小老师。 第一行:真棒,多音字读得很准,你们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 第二行:有什么共同特点?轻声。 理解词意:街坊就是?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我们中国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如果相处好了,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窟窿”就是(洞)第三行:领读 我们再一齐来读一遍这些词语,注意读好轻声哦。 4、(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真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组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得最正确,最通顺。 5.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可以用上上面的词语来说。 6、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1、“窟窿”给养羊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呢。谁来说说它带来了什么麻烦?(课 件展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你们看,这羊圈怎么啦?这狼就从——是呀,这圈破羊丢了。板书 引:原来少了一只羊是因为—— 2、假如你的羊圈上有个窟窿,你会怎么办?(把窟窿补上) 3、可是这个养羊人呢?他的街坊也发现了,怎么劝他的? (出示PPT: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4、如果你是那个街坊,看到羊圈有个大窟窿,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担心、着急)你带着这种心情再来劝说劝说他?哪个词看出他着急?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呢?板书:不听劝说 他怎样想的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6、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 7、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请你们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吧!哪对同桌来展示一下? 8、引: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9、他再次丢羊啦,板书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第一次呢?(出示: 10、男女生分读两次丢羊。养羊人丢了两次羊,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那亡是什么意思? 11、此时,养羊人非常?(后悔)后悔什么?(出示)你来读一读,读出他当时的心情。 12、这时,他又是怎么想的? 13、他怎么做的?板书:堵上窟窿“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补牢),补的意思?牢的意思?亡羊补牢的意思? 14、自从把窟窿堵上以后,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15、在生活中,我们犯了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6、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他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版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希望大家在课外可以去阅读这些寓言故事。

寓言两则教案1

《寓言两则》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 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三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及原文南辕北辙课文原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及原文南辕北辙 课文原文 相信《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好多人都听过!至于通过这个故事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道理呢?下面WTT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原文 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chan)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的方式使学生能正确认读“辕”“辙”并理解其意思。 2、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撰写剧本,能感悟人物的说话语气,并能通过合理的想象给人物添加合理的动作及表情。 3、通过表演,感悟人物形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难点:通过合理的想象完成剧本写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 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理解 题目意思。 1、字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请教请教字典这位老师查一查“辕”和“辙”,看看他们是怎么读的,是什么意思(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 2、通过你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寓言两则《坐井观天》《亡羊补牢》教案(附板书)

寓言两则《坐井观天》《亡羊补牢》教案 目的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给学会的生字组词语、扩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这两则寓言的内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有主动学习寓言的愿望。 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体会寓意。 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寓意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2分钟) 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个《拔苗助长》的故事。象这样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的文学体裁就叫寓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19寓言两则。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想一想读读这两则寓言故事,根据拼音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2.想一想:课题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检查自学情况。(8分钟)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纠正易读错的字音,出示生字卡,指名读,小老师领读。说一说你是怎样来记住生字的?引导孩子来拓宽识字途径,提高学习效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3.抽读、评读、齐读课文。(引导孩子学会欣赏,评议。) 4.说说'坐井观天'的意思。(坐在井里看天。比喻眼光狭小,所见有。) 四.熟读课文,体会寓意。(10分钟) (一)青蛙和小鸟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1.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各自有什么理由?你来说一说他们谁的看法是正确的。 2.理解体会文中的重点句。 (1)、结合挂图或生活经验理解。 (2)、分角色朗读课文,戴上头饰演一演,加上动作会更好。 (3)、自己动手将一张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花板,让学生谈体会。 3.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青蛙不跳出井口又怎样?联系生活谈谈学了这则寓言的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质疑:你有哪些不明白的提出来,咱们共同探讨解决,好吗? 一生问:青蛙为什么要坐在青蛙里呢? 一生又问:'无边无际'什么意思?(生议:就是没有边,看不到边。形容面积很大。) 5.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两篇寓言故事,其中《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遵循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寓、焦”等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 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意外的收获不 要存有侥幸心理。 5.会写“守、丢”等9个字。 6.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1.认识“寓、焦”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会写“龙、恩”等12个字。 教学难点: 1. 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意外的收获不 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寓”等4个生字。 2、理解“巴望”“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是篇的意思。 二、学习《揠苗助长》,初步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出示课题,正音。 2、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 3、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指生读第二自然段(认读词语:筋疲力尽) 说说“筋疲力尽”的意思,读出他的累。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焦急” 1、课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 2、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焦急)学生读。 3、体会“焦急”。 (1)找出文中带有“焦急”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2)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3)再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样子。 (4)理解“自言自语”。 4、找出文中的其他语句来感受他的焦急。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理解“巴望”:盼望、期望、希望、渴望,朗读句子。 (2)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你从哪个词语中知道的?(好象) 指导朗读:一天,两天,三天,要读得慢,进一步体会文中人的焦急。 四、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 1、禾苗长高长大的事能急吗?为什么不能急? 2、植物都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按照一定的生长规律、生长顺序来长高、长大。这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2二年级下册:12《亡羊补牢》【教案】

12.亡羊补牢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寓”等15个生字,会写“亡”等6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寓言故事。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语言故事,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图,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羊、羊圈图片),图上画的什么呀? 2、古时候,人们把这种养牲口的圈就叫做“牢”(出示“牢”字甲骨文)。古时候,围绕着羊和牢还发生过一个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生:亡羊补牢,老师板书)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解决字词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解决字词:亡羊补牢街坊羊圈窟窿叼走劝告后悔

(1)多音字:圈轻声字:窿 (2)理解“街坊”和“窟窿”的意思。(窟窿:都是穴宝盖,与洞穴有关。) 三、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亡羊补牢: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两次,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 (一)学习第2——4自然段 1、(1)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2)全班交流: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羊圈破了个洞,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第二次:不听街坊的劝告。 2、第一次丢羊以后,街坊是怎样劝他的?养羊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指名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3、当养羊人满不在乎的时候,我们的街坊怎么说?(着急、担心、关心地说,读出劝告的语气) 当街坊是如此苦口婆心地劝告时,养羊人是怎么说的?(“干什么”语气上扬,读出不以为然、满不在乎的语气) 4、街坊为什么让他赶紧修一修?(如果不赶紧把羊圈修好,羊还会被叼走。或者羊会自己跑出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阅读指导教案

阅读链接 《南辕北辙》阅读指导 一、教材理解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后来就流传了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快的马、很多的路费和驾车技术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之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教学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及实际生活了解课文中的词句,并读懂故事。 二、阅读目标 1.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掌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 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明白要听取别人的劝告,要保持行动与目标相一致的道理。 3.有感情地复述寓言。 三、阅读建议 1.了解寓言,明确方法。 导入课题解决如下问题: (1)了解寓言这种文体,说说知道的寓言故事。 (2)明确学习寓言时,除了要理解读懂故事,还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2.初读寓言,弄清题目的含义,对故事有个大体的了解,落实对“盘缠、把式”的理解。 3.在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后,探究原因: (1)那人这样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怎样的。 (2)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那人的致命错误在于“方向错误,如果方向错了,条件越好,可能离

小学语文三年级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2

《寓言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重点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了解故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合作交流理解课文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重点的词语。 2.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搜集有关寓言、《战国策》等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这些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 《狮子和鹿》,告诉我们外表美丽的东西不一定是有用的,外表虽然不漂亮的东西却是很实用的。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

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相信大家会明白更多的道理。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二、检查自学,展示我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资料。 寓言名片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中国最早载有完整寓言故事的书是《墨子》。《庄子》里面的寓言很多,全书共三十三篇,寓言占了很大部分。在史传文学中,《战国策》寓言最多,完整的寓言有三四十篇。《韩非子》《孟子》《吕氏春秋》等书,也有不少流传久远的著名寓言。 《战国策》名片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它先按国家来分类,在一国之中,再按着事件的先后加以编排。其中所记的事情,都没有具体年代,各篇之间也互不连贯。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上自战国初期,下至秦朝统一六国,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寓言和童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相似之处是它们的故事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都具有教育意义。不同的是,寓言比较短小,语言简练、朴素,重在教训和讽刺,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积极活动,探究《亡羊补牢》的道理 我们首先学习第一篇寓言《亡羊补牢》,理解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 1、倾听故事,学会生字 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1)、结合课文的注音和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同桌相互检查文中带拼音字的读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