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政治思想史

国政治思想史

国政治思想史
国政治思想史

国政治思想史

思考题

导论思考题:

1、谈谈你对政治的理解。

2、谈谈中国政治思想的特点、文化模式、文化体系、历史线索第一章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起源思考题

1、中国化的文明道路及其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

2、简述商周时期王权的合法性及其变迁。

3、简述商代政治思想特点。

4、简述周代政治思想特点。

5、简述周公的礼治思想。

6、轴心期文明的定义。

7、《易传》的本体论、生成论宇宙观和政治观。

第二章道家政治思想思考题

1、简述庄子内篇的意识流历程。

2、简述庄子相对主义思想和社会批判思想。

3、简述庄子社会批判思想和政治思想。

4、简述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5、简述老子的政治哲学。

6、简述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7、简述老子社会治理思想。

8、老简述子关于国家社会关系的观点

第三章儒家政治思想思考题

1、比较儒道的世界观。

2、比较儒道的社会治理思想

3、比较庄子与孟子的社会政治思想

4、比较孟子与荀子的政治合法性思想

5、简述孟子的王道思想、民本政治思想。

6、简述孔子的政治哲学。

7、简述荀子的礼治思想。

第四章、墨家的政治思想思考题

1、简述墨子的政治哲学。

2、简述墨子的兼爱思想。

3、简述墨子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五章法家的政治思想思考题

1、简述法家思想的特点

2、简述慎到思想特征。

3、简述申不害政治思想特征。

4、商鞅变法思想、商鞅法治思想。

5、简述韩非子法治思想。

第六章大一统中央帝国的政治思想: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公元前221-1前207-25-220-316-420-581-618-907-1127-1234-1279-1368-1640年)

思考题

1、简述中央集权形成的原因。

2、简述中华帝国的政治思想的进化逻辑

3、秦简述代政治思想特点。

4、秦朝法令一统“重刑主义"的法治思想。

5、论汉初与民休息的黄老法律政治思想形成及内容。

6、论《淮南子》政法思想。

7、论陆贾、贾谊政治思想内涵。

8、简述武帝更化与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9、简述董仲舒“天人三策”。

10、简述董仲舒王官之学的三重合法性思想。

11、《盐铁论》中的王道与霸道政治思想。

12、简述王莽受命改制思想。

13、简述汉代经学政治思想。

14、简述《白虎通义》名教与神学相结合的政治思想。

15、简述东汉名教思想内涵。

16、简述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思想特征。

17、简述魏晋玄学的政治思想。

18、简述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政治哲学。

19、简述稽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自然论。

20、裴頠崇有论政治哲学。

21、简述郭象名教合于自然的思想

22、简述道教思想兴起。

23、简述佛教政治哲学与政治社会理想。

24、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思想特征。

25、简述拓跋宏政治改革思想。

26、简述佛教中国化及其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27、简述隋唐儒学复兴历史条件。

28、简述孔颖达道论政治哲学。

29、简述王通《中说》政治思想。

30、简述韩愈道统论与尊君思想。

31、简述柳宗元大中之道与国家政体论。

32、简述五代唐末道家社会批判思想。

33、鲍敬言的无君论。

34、简述《无能子》社会批判思想。

35、简述罗隐《明君论》政治思想。

36、简述谭峭《化书》“君盗”论。

37、宋明理学的兴起原因。

38、简述理学的的基本论题。

39、简述理一分殊。

40、简述周敦颐濂学。

41、简述《太极图说》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统一的政治学说。

42、简述张载政治思想(关学)。

43、简述二程创立天理本体论政治哲学。

44、简述朱熹政治思想。

45、简述王守仁“致良知”政治哲学思想

46、简述宋代功利主义思想。

47、简述南宋孝宗时期陈亮功利思想。

48、简述南宋中后期叶适的功利主义

49、简述王安石变法思想。

50、简述张居正政治改革思想。

51、简述宋元之际邓牧的政治批判思想。

52、简述李贽的异端思想。

53、简述黄宗羲政治批判思想。

54、简述顾炎武的政治思想。

55、简述王夫之政治思想。

56、简述唐甄政治思想。

第七章中国政治思思考题

1、简述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特点

2、简述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3、简述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4、简述洪仁玕《资政新篇》

5、简述洋务思想。

6、戊戌变法的政治思想。

7、简述邹容《革命军》

8、简述三民主义。

2003级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期末试题(A)

一、判断作者或作品名称(每题1分,共20分)

1、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 )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

3、“治,乱之率也,北面之祸也,南面之贼也。”(庄子 )

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孔子 )

6、“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严复 )

7、“人与天地参”( 《中庸》 )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 《大学》 )

9、“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至而成之而在人者,谓之伪。”( 荀子 )

10、“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易传)

12、工商皆本。( 黄宗羲 )

13、名教本于自然”。( 王弼 )

14、“盖自据乱进为升平,升平进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 康有为)

15、“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颐、称颢)

16、“太虚者,气之体”“太虚不能不聚为气,气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宁释于水。”(张载 )

17、“明德慎罚”(周公 )

18、本末并兴(叶适)

19、“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或《海国图志》 )

20、“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李鸿章)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老子的道:老子的“道”是存在的根本基础和宇宙的本源。老子的“道”是充满生机的原本混沌,非物非心,亦物亦心。它是物,但不是物质的一般,也不是具体物质;它是精神,但非精神一般。强言之,类似于西哲的“物活论”或斯宾诺莎的“泛神论”。

2、孙中山建国三时期说: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阶段。

3、董仲舒三统说:社会历史发展是神秘主义的黑统、白统和赤统周期循环。

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在《劝学篇》提出的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指的是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之道、政治制度主体地位不变前提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三、简述题(28分)

1、述中国特色的文明化道路的四点影响。(4分)

答:(1)、家族公社与土地公有制度的长期遗留。(2)、父家长制、王权制的传统。(3)原始信仰与原始思维的遗留。(4)宗法伦理与平均主义的思想遗留。

2、比较荀子与韩非子法治思想的不同。(12分)

答案:荀子的法律思想是援礼入法的礼治主义:隆礼而重法,礼为法之本。

A、礼法的起于防乱(天人之分,人性恶必争,争必乱,须有礼。

B、礼治的目标是“明分使群”,礼的本质是“分”“别”,即肯定社会分层。“何为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贵贱皆有称者。

即确立官僚等级秩序和社会分层秩序。与孔孟相比,反对世卿世禄制,建立官僚等级制。

先王制礼义以分之。A、经济,贫富;B、政治,君臣父子;C、分层:士农工商。

C、强调礼的客观性、强制性和制度性。与孔孟不同,孔子孟子把说这是人类性的延伸,主张“克己复礼”。礼表现为“道德自律”。荀子吸收法家的观点,把礼比作“规矩、度量”的客观标准。赋予国家强力,“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

国也。”“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同义。”

D、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援礼入法。礼法的具体运用:反对不教而诛。

E、重视法义,严格执法。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尽也。”A、法义、法数、类。礼为法之精神。

B、刑罚相当;

C、废族刑、象刑。

F认为、有治人,无治法。治乱在君子不再法。法由人定、法由人行、法须随时变通。

韩非子主张法治而非德治:

他根据“自为欲利”的人性论。法与时转”的历史进化论,以及德治难行,法治见效快等功利主义观点,强调法治高于一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属势结合以法为本;一其宪令,布之百姓;法莫如一而国不重变法;信赏必罚,法不阿贵;严刑重罚,以刑克刑。求过不求善。认为严刑符合人趋利避害之心,法的原则是禁奸,禁奸不择手段。

3、简述理学的几个基本命题。(6分)

答案(1)理即天理的本体论。(2)理一分殊的核心命题。(3)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分说。(4)修养论,理欲之辨和义利之辨。

简述老子道论的内涵。(4分)

4、比较黄宗羲与顾炎武在君主观、法治观、分权观和天下观三点上的异同。(12

分)

答案:(1)君主观:二人都批判否定君主专制:

黄宗羲在君民关系上,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人君是兴天下之公利、除天下之公害的需要产生的。后来颠倒,为了一己之私利。批判君主打天下“荼毒天下治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搏我一人之产业。得天下后,”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成为“天下之大害”。在君臣关系上,黄宗

羲认为,臣之于君,明异而实同。设官与立君的总之一致,都是为人民服务。君臣是师友关系。三代以后,荒谬的主奴关系。

顾炎武则通过论述皇权制的起源,为民而立之君,指出其弊端(A)权移于法之弊:束缚贤知之才。(B)废官而用吏之弊:使官无所作为(C)守令无权之弊:民之疾苦不闻于上,无法富国裕民

(2)在法治方面,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认为法为万民而立,不为一姓而立。三代以上有法,是天下之法,三代以下无法,是一家之法。区分了无法之法(公法)与非法之法(私法)。认为天下之法关乎天下治乱。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顾炎武反对封建的法制,主张恢复汉代名治,即名声好的人治理。具体建议:A劝学奖廉B教化纲纪。C清议。D明学术正人心。

(3)在政体上,二人都主张权力制衡原则:

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限制君权。主张学校论政,限制行政权,学官为公议推举,改寺院庵堂为书院或小学,建立君臣定期亲临太学听谏制度,建立地方官定期接受舆论监督制度,学校荐举人才制度。在国家结构上,主张设方镇已去封建与郡县之弊,实行地方分权。近似于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带有复合制的单一制。

顾炎武主张,分权众治,限制君主独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政体思想实质赋予县令自治权,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此外主张宗子法制度:让宗族治理族众。

(4)天下观:二人都区分了文明共同体“天下”与“王国”的区别。

黄宗羲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亡国”不是“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

5、简述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现代化的历程(8)

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冲击和亡国灭种的危机下,中国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现代化的嬗变: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反对西方侵略的思想,并开始介绍西方的议会制度。

(2)太平天国提出了反帝反封建、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纲领。

(3)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三纲五常政治思想、政治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思想。

(4)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批判了封建礼教和政治制度,提出了“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以全民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思想。严复还阐述了“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启蒙思想。

(5)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民族、民权和民生”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思想。

这是一个由浅入深全面学习西方政治思想的政治思想现代化的过程。

三、论述题:(共22分)

中国政治思想的最根本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请您结合儒道佛四个思想家阐述一下。

中国政治思想的根本特点是一个个人发挥题,有多种答案,考生可以自选一个:君主民本,或君主主义(王权主义),或内圣外王,或和谐,或治理等等。只要言之成理,结合四个思想家论述,都给高分。

2003级政(法)本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B)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

一、判断作者或作品名称(每题1分,共20分)

1、“天下神器,不可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3、“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与己皆天之所子。”( )

4、“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

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成于乐。”

( )

6、“人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 )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 )

9、“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至而成之而在人者,谓之伪。”( )

10、《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11、“帝王皆贼。”()

12、“工商皆本”。( )

13、越名教任自然”。( )

14、“事随势迁,而法必变。”“势之必然处见理”。“一姓之兴亡,私也。而民之生死,公也。”( )

15、“夫所谓美名者,此皆所以圣人者尚之以拘于人也。”( )

16、“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

17、“天下之理一也,涂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道之外无物,无之外无道”( )

18、“安民”必须足食“,“生民之道食为大”。“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

19、“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心外无理”( )

20、“离器无道”“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有止,道无止也。道虽广大,理事具备,而终归于物。”( )

二、简述题:(共48分)

1、简述中国特色的文明化道路的四点影响(8分)

2、简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8分)

3、比较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早期启蒙思想(16分)

4、简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8分)

5、简述东汉名教的具体表现。(8分)

三、论述题(共32分)

1、比较孟子与佛家的心性观。(10分)

2、比较理学与董仲舒的政治哲学的异同点。(10分)

3、简述儒家的几个发展阶段。(12分)

政治与行政学系2004

《中国政治思想史》(A)

答案要点

一、比较分析题:共计40分

1、简单比较一下荀子与韩非子法治思想的不同。(10分)

荀子:在礼法关系上,主张礼法并用,援礼入法,以礼为法的根本原则:重视法义,

严格执法。(3分)礼治与法治:有治人,无治法。A、治乱在君子不在法。B、法由人定C、法由人行D、法须随时变通。(3分)

韩非子:反对德治,主张法治,严刑峻法。(4分)

2、简单比较一下“缘起性空”与“道法自然”。(10分)

“缘起”强调事物条件性、联系性,相互依存。“性空”,强调事物处以普遍关系网络中,没有不变的本性、个性。(5分)

道是道家的本体理念,是事物原初存在状态和存在的本质、宇宙的本原。万物都i要遵循的道德自然法则,无为而治。(5分)

3、简单比较一下墨子的功利主义与宋代功利主义。(10分)

墨子是极端功利主义者,墨子所说的利,只是直接的物质利益;但墨子不是狭隘功利主义,他说的利是公利;交相利,其起点是保障每个人的“生利”,即生存的权利。

(5分)

宋代功利主义以陈亮、叶适等为代表,以资本主义萌芽为背景,以儒家民本思想为传统,强调重视工商业。(5分)

4、比较董仲舒的政治合法性思想与宋明理学的政治合法性思想。(10分)

董仲舒具有神圣、历史和民意三重合法性。其中其神圣合法性采用天人感应的宇宙图式论为天赋君权辩护。(5分)

宋明理学用天理本体论为君主制辩护。(5分)

二、理解论述题(共30分):

1、结合中国文明化的独特道路,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特征的理解。(10分)

中国文明化道路是改良维新道路,继承了原始社会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社会体制。(4分)因而形成了中华文化独特的王权主义(2分)、伦理主义(2分)、民本主义等特征(2分)。

2、结合秦汉以来中国官僚制社会特征谈一下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依赖。(10分)

秦汉以来社会建立了君主官僚制。其基本的特征形成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结构,其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5分)这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前提,规定着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路经。(3分)中国政治现代化不可能走西方的道路。(2分)

3、结合近代不同政治思想流派说明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题(10分)

中国近代的主题是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于现代化。(2分)农民阶级代表人物太平天国主张平分土地,冲击封建制度。并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张。(2分)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客观引进先进的机器大生产。(2分)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搞政治现代化。(2分)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族主义、民主共和。(2分)

三、学术研究题(共30分,卷面不够写到反面):

1、请谈一下你最近看过的一部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心得。(10分)

2、请谈一下你最近写的一篇学术论文的相关内容。(10分)

3、请自评一下中国政治思想的学习过程(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和作业)。(10分)

2004级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B)

答案

一、断作者或作品名称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天下神器,不可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

3、“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与己皆天之所子。” “治,乱之率也,北面之祸也,南面之贼也。”(庄子)

4、“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李贽)

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成于乐。”(孔子)

6、“人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 (孟子)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大学 )

9、“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至而成之而在人者,谓之伪。”(荀子 )

10、《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

11、帝王皆贼。(唐甄)

12、工商皆本。(黄宗羲)

13、越名教任自然”。(稽康或阮籍)

14、“事随势迁,而法必变。”“势之必然处见理”。“一姓之兴亡,私也。而民之生死,公也。”(王夫之)

15、“夫所谓美名者,此皆所以圣人者尚之以拘于人也。”(《无能子》)

16、“形而後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张载 )

17、“天下之理一也,涂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道之外无物,无之外无道”(二程)

18、“安民”必须足食“,“生民之道食为大”。“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李觏)

19、“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心外无理”(王阳明或王守仁)

20、“离器无道”“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有止,道无止也。道虽广大,理事具备,而终归于物。”(叶适)

二、简述题:(共48分)

1、简述中国特色的文明化道路的四点影响(8分)

答案:家族公社和土地公有制的长期遗留;(2分)父家长制、王权制遗留;(2分)原始崇拜和原始信仰的遗留;(2分)平均主义和宗法伦理的特征。(2分)

2、简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8分)

答案:老子无为而治理论基础是天道自然无为。(2分)“无为而治”,《老子》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主张,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少作为,(2分)二是使民众“无知无欲’。(2分)首先,对于统治者,《老子》提出“去甚、去奢、去泰” (1分)(1)反对厚敛,主张薄税。(1分)(2)反对暴政苛刑,主张减少刑罚;(1分)(3)反对穷兵黩武,主张和平稳定。(1分)

3、比较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早期启蒙思想(16分)

答案:(1)在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4分)

(2)在法治方面,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认为法为万民而立,不为一姓而立。三代以上有法,是天下之法,三代以下无法,是一家之法。区分了无法之法(公法)与非法之法(私法)。认为天下之法关乎天下治乱。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顾炎武反对封建的法制,主张恢复汉代名治,即名声好的人治理。具体建议:A劝学奖廉B教化纲纪。C清议。D明学术正人心。(4分)

(3)在政体上,二人都主张权力制衡原则:

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限制君权。主张学校论政,限制行政权,学官为公议推举,改寺院庵堂为书院或小学,建立君臣定期亲临太学听谏制度,建立地方官定期接受舆论监督制度,学校荐举人才制度。在国家结构上,主张设方镇已去封建与郡县之弊,实行地方分权。近似于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带有复合制的单一制。(4分)

顾炎武主张,分权众治,限制君主独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政体思想实质赋予县令自治权,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此外主张宗子法制度:让宗族治理族众。

(4)天下观:二人都区分了文明共同体“天下”与“王国”的区别。

黄宗羲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亡国”不是“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4分)

4、简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8分)

答案:最根本特点内圣外王、君主民本,具体而言:(1)王道理想(神圣合法性社会公道理想,专制主义)(2分);(2)经世致用(轻思辨重人事);(2分)( 3)伦理主义(政治伦理化,德治)(2分)(4)平民主义(民本主义,限制精英主义)。(2分)

5、简述东汉名教的具体表现。(8分)

答案:(1)奖励名节,表彰孝悌,在全国树立遵守纲常名教的忠孝典范;(3分)(2)以伦常兴教化。加强儒学教育,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以儒经为官方经典,创办管私学校,加强纲常名教的教育。还要求地方长官遵守礼制,为民表率;(3分)(3)以廉吏作为政治录用的标准。孝廉取士是东汉名教思潮的体现。汉代选官实行察举征辟制度,如贤良、文学、方正、孝廉、能言极谏、茂才、明经、明法,其中孝廉一科最重要。(2分)

三、论述题(共32分)

1、比较孟子与佛家的心性观。(10分)

答案:孟子持性善论,认为人有先天善良的天性,仁义礼智是四端,尽其心知其性,知其心可以支其天,这种心性论是人文主义的,以宇宙观为前提。(5分)佛家认为人的本性是不可思议光明遍照的空性,由于贪嗔痴产生妄想分别的无明妄心。主张转识成智。其理论基础是缘起性空的学说。(5分)

2、比较理学与董仲舒的政治哲学的异同点。(10分)

答案:董仲舒的政治哲学是儒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他继承先秦儒学,与阴阳五行说结合,把儒学神秘化绝对化。其政治哲学是神秘主义的宇宙观。(5分)宋明理学是迎接佛学挑战,融合佛道的思想成果,其政治哲学是本体论,其独创

的本体观念是天理,核心的命题是理一分殊,此外还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分别,天理与人欲之辨。为三纲五常的封建政治伦理提供了精致的本体论论证。相比之下,董仲舒对三纲五常的论述只是简单的比附,比较粗陋。(5分)

3、简述儒家的几个发展阶段。(12分)

答案: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先秦的原始儒学,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3分)(2)董仲舒与阴阳五行宇宙观结合神秘化了的汉代儒学;(3分)(3)宋明理学。唐代经学开宋明理学的先声,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张载、朱熹和王阳明。(4分)

政治与行政学2005《中国政治思想史》A

答案要点

一、经典举要题(列举最能代表下列中国传统思想家或经典的核心政治思想的一句原话,每题2分,共30分):

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严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

3、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

4、庄子: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与己皆天之所子等)。

5、孔子

:仁者爱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也等)

6、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等)

7、荀子: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有治人,无治法;圣人化性而起伪;

天人相分等)

8、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9、韩非子:上古兢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上法而不上贤;明主治吏二不治民等)

10、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11、《春秋繁露》:《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人副天数;天人一也;道之大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均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等)

12、宋代功利主义者:安民、足食(本于财用;人非利不生;正人心,活民命;以利与人;本末并兴等)

13、稽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14、韩愈:道统

15、王阳明:致良知(心外无理等)

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特色的文明化道路的影响。

答:中早期国家建立的文明化道路是一条保持了与原始社会连续性的渐进改良的道路。(1分)

(1)、家族公社与土地公有制度的长期遗留。(1分)

(2)、父家长制、王权制的传统。(1分)

(3)原始信仰与原始思维的遗留。(1分)

(4)宗法伦理与平均主义的思想遗留。(1分)

2、比较孔子的仁爱思想与墨子的兼爱思想。

(1)孔子的仁爱思想强调仁者爱人,是发自内心对人的无条件的爱心;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与交相利结合,是投桃报李,有条件的功利主义的爱。(2分)(2)孔子的仁爱思想与礼结合,是与宗法等级秩序相结合有差等的爱,是现

实主义的;墨子的兼爱是突破等级秩序的博爱,具有空想性。(3分)

或分别阐述仁爱、兼爱思想的特点亦可。

3、比较荀子与法家法治思想。

答:荀子的法律思想是援礼入法的礼治主义:隆礼而重法,礼为法之本。

(2分)

韩非子主张法治而非德治:他根据“自为欲利”的人性论。法与时转”的历史进化论,以及德治难行,法治见效快等功利主义观点,强调法治高于一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术势结合以法为本;一其宪令,布之百姓;法莫如一而国不重变法;信赏必罚,法不阿贵;严刑重罚,以刑克刑。求过不求善。认为严刑符合人趋利避害之心,法的原则是禁奸,禁奸不择手段。

(3分)

4、比较老子与佛家的存在观。

答:(1)老子把存在命名为道,道既是宇宙的本源和原初混沌状态,又是存在的本质和法则。(3分)

(2)佛家存在论的基本观点是“缘起性空”,存在是现象的关系存在,无独立不依的自性、本质。(2分)

5、简述儒家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

答:(1)先秦阶段,儒家思想形成,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1分)

(2)两汉经学。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对儒学改造进行改造使之成为适应统治阶级需要的意识形态。(1分)

(3)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到玄学与佛学挑战阶段。(1分)

(4)唐代韩愈等提出道统说开理学先声。(1分)

(5)宋明理学对儒学第二期发展。代表人二程、朱熹、王阳明等。把儒家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

1.古希腊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正义价值观。 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 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 2.柏拉图“哲学王”思想及其意义? 柏拉图:重点为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家当王),《理想国》 1.城邦的理念是至善。城邦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2.哲学家治国要做到(1)建立社会分工制(2)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3)教育,靠人治,忽视法治。 3.整体主义思想,文化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3.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的基本特征? 城邦的本质 (一)溯源法:城邦是自然形成的社会有机体 人→家庭→村社→部落→城邦 (二)分解法: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公民是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 公民平等→城邦民主 政体研究 (一)政体的界定 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分子所企求的目的 (二)区分政体的标准 ●政府的目的●掌权者人数 (三)具体划分六类 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四)政体的特性与基础 对柏拉图整体主义的扬弃 把研究重心转向现实城邦的经验的和历史性的描述与分析。 (一)温和的整体主义 承认整体主义,但保留个人独立与自由的因素 (二)批判柏拉图 ●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 ●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 (三)近代个人主义的源头 ●有限度承认个人利益、权利与价值 ●冲淡和稀释整体主义 民主与法治思想 (一)民主的依据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4及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4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政治思想 B、经济思想 C、社会思想 D、文化思想 2、( B )政治思想史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和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梁。 A、古埃及 B、古罗马 C、迈锡尼 D、马其顿 3、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 C )全面地走向繁荣。 A、意大利 B、罗马 C、欧洲各地 D、英国 4、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自由、所有制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秩序原则,主张个人自由,主张共和制,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 D )思想特征。 A、封建贵族阶级 B、地主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5、拿破仑主持编制的《民法》法典以( A )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法典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定了农民土地私有制,这些都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革命 C、文艺复兴运动 D、宗教改革 6、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 B )的认识定点。 A、天人合一 B、重民思想 C、抑民思想 D、重农思想 7、( C )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 A、民轻 B、民权 C、民本 D、民主 8、( A )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 A、周敦颐 B、胡瑗 C、韩愈 D、邵雍 9、( C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张载 10、在王守仁的心学中,心有多层含义。心不是( D )。 A、人的感知和认识 B、天地万物的本原 C、心的道德属性 D、一个物质器官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 2.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它突出强调了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鉴于此,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因此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来治国。 3.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政府论》上下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讲义) 首先,徐老师留得这两道题目,难,很难,非常难.本来以为会有一些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利用,结果查找资料的时候才发现真没有现成的研究资料,只有一位同志,发在5.28日的百度知道里的一个提问,和徐老师留得题目一样,但是也只有两个回复,并且回复内容是错误的,不是咱们班的同学提问的吧? 这两道题目,思考起来一题比一题难,一题比一题更有深度,所以能力有限,水平不够,只能选择稍微简单一点的第一题来试着整理了。第一题的题目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 规律也称为“法则”,它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具有普遍性、重复性等特点;它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它,但人们能够认识它,利用它来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的总结整理,我们认为首先是要分析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都有着怎样的发展,这些发展有什么共性和个性,之后找出这些发展历程之中必然的,本质的特点,进行总结凝练,推导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发展演变规律,我想这就是我们党史组得出以下规律的思路。 本题的切入方法 中国近代是一个变化急剧、的时代, 各个阶级、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政治思想异常纷繁复杂。在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切入方法上,学术界一般的研究方法一般有四种,一个方法是重点掌握几种主要思潮, 如经世思潮、太平天国思想、洋务思潮、变法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等。这种思潮的方法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进步思想的发展演变, 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对规律的整理和总结。 另一个常用方法是重点掌握主要思想家的思想, 也就是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思想。这些人的思想, 不但有代表性, 而且与实际政治活动紧密联系, 通过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来了解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是一种好方法。其不足之处还是对于规律的总结难以反映全貌,会让研究者走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地步。 第三种方法是阶级分析法, 即按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来给政治思想分类,这种方法有利于认识各种政治思想的本质, 但容易出现教条主义和简单化、绝对化、扩大化等错误倾向。 第四种方法是通过不同的主题来掌握各种主要思想,如反帝、反封、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维新改革、民主革命、宪政、政党政治、新文化运动、抗日建国、民主建国, 等等。这种方法比较灵活, 但类似的内容很多, 有些主题分布在在好几个时期, 有的还贯穿于中国近代史全过程,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为了方便本题演变规律的得出,我们采用政治思潮的研究方法,结合有代表性的主要思想家的学说,对应其相应的时代背景和其思想发展、衰落的演变历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讨论,我们首先认可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总的趋势,在哲学上说,这是一个共性的部分,之后在总趋势的宏观层面上,进而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若干特点,这是个性的一方面,将这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特出若干条演变规律。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总的趋势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总的有两大趋势,一是对中国传统的封建主义国家观及维护这种国家观的君权神授说和三纲五常伦理道德观念的批判和摒弃,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国家观形成发展,并经过实践最终失败的历史。二是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维护国家主权、抵抗外来侵略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基本问题,近代任何先进的思想家大都对此提出过主张,并努力进行了实践,但最终都没有能够实现其思想主张。在这两大趋势之内,还有着四条主线:爱国主义,以孙中山、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主线,实业救国,民主宪政等现代化主线,从“师夷长技”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向国外学习主线。这四条主线不是孤立的,而是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史分析的一条思路,在这些主线的分析下,我们再来总结近代政治思想的特点,继而归纳出发展规律。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特点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特点来源于以上的两大趋势和四条线索,这里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纷繁复杂,肤浅粗糙。为什么这么说,纷繁复杂是指,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走过了欧洲几百年的政治思想历程,社会政治思想从封建主义跃进到社会主义,各个阶级、各个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当思想的主流正汹涌澎湃之时,潜伏的支流也已初现端倪。今日进步思想战线的旗手,明日已沦为落后思想的护兵。有继承传统的,有借鉴外来的,有糅和中西的,政治思想成为缤纷异彩、五光十色的万花筒。肤浅粗糙,是指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针对迫切的救亡图存的政治问题而提出的,现实斗争的紧迫性没有给思想家们留有足够的条件来构筑他们的理论体系,往往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方案已经形成之后才去找哲学的支撑点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样便不可能形成成熟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规律 1.民族危机的日趋严重是政治思想演变的源动力 至1949年止,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延续了一百多年,亡国的危机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而日趋严重。当然,危机的存在并不能自发构成思想发展的动力,只有当危机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切身感受到时,它才能扮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重点总结

第一章商代西周的政治思想(不重点看) (1)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各部落由氏族公社向国家形态转变。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家长制家庭与部落征服共同作用的结果。 特点:1.保留了部落的某些特征(国家是松散的联盟,对本部族成员和被征服者实行分治政策)2.土地公有3.君主制度 (2)西周的重要政治经济制度 1.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分封制:同姓子弟和古代帝王后裔。 3.井田制:土地公有。以家庭为单位平均占有土地,农户上缴十分之一的实物地租或九分之一的劳役地租。 (3)商代祖先崇拜和王权观念 1.占卜成为重要的事务,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统治者向成名宣示其权力神圣性和合理性) 2.从祖先崇拜到王权至上 (4)西周初期“敬天保民”思想 周公“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他提出“天佑有德”“惟命不于常”“明德慎罚” 第二章: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孔子的政治思想 (1)“天下有道“的政治思想。“道”是作为判断社会政治良否的标准。符合道义的社会便是好社会。符合道义的社会特征包括:1.有着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一秩序。2.道德品行良好。 3.社会关系和谐 (2)“仁“与修身。”仁“与”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有三要点。爱人为仁、克己复礼为仁、

敦朴厚重为仁。仁是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前提。孔子认为诗人还要进行修养,包括养成“克己忍让”的美德、恪守“忠恕”之道、安贫乐道、安分守己 (3)“礼”的德政教化。恢复礼制是走出社会动乱的根本途径,主张用礼规范社会生活,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礼是适用于社会各面的行为准则。礼是个人的行为规范,也是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君主做到礼的规范便是德政,而做到以德治国应该做到富民均平、举贤才、教化主张。孔子还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才。 二、老子的“无为而治”政治思想 (1)老子的“道”论。道是老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道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存在,道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并且决定着具体事物的属性。本质为无的道孕育了世界万物。,道是社会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法则。 (2)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老子设想的理想社会有以下几个特征:国家规模小,人口少、生活在原始状体下,人们长期实践形成的知识与技能失去了价值、人们没有知识欲望目的的生活、人们之间没有交往每一个小国相互隔离。 (3)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可以使民众保持淳朴善良的品质。无为政治主张主要包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绝仁弃义、慎征伐。老子的无为而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在本质上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无为诗人回到原始蒙昧的状态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孟子的“仁政”思想 (1)”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性善论),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也是人类社会群体生活所以可能的前提。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社会思想 B.经济思想 C.政治思想 D.文化思想 2.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 A.城邦 B.帝国 C.部落 D.村社 3.()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A.托马斯.阿奎那 B.教皇尼古拉一世 C.教皇格里高利七世 D.奥古斯丁 4.恩格斯高度赞扬(),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国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英国革命 D.巴黎公社 5.通过时期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观念, 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权利权力 B.集权主义个人主义 C.共和制度君主立宪 D.主权专制 6.()运动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勾芡,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 影响。但是,()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 A.思想启蒙(或启蒙)思想启蒙(或启蒙) B.文艺复兴文艺复兴 C.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7.强调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是法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正是这一 主张的典型代表。 A.保守主义 B.民族主义 C.自由主义 D.国家主义 8.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与()。 A.保民慎刑罚 B.敬天尊天命 C.敬祖尊王命 D.怜小民重刑罚 9.汉武帝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儒学和儒生的政治社会地位,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到汉武帝时, 儒学的地位更加巩固,最终完成了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此后,()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 A.法家 B.道家 C.儒学 D.墨家 10.()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 A. 周公 B.秦王赢政 C.曹操 D.李世民 11.()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 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张载 12.清代()直言“帝王皆贼”,揭露了帝王的历史罪恶。但他仍寄希望于君主,提出 了调整绝对君权的具体设想。 A.王守仁 B.唐甄 C.黄宗羲 D.戴震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 2.西塞罗 3.永恒法 4.东汉名教 5.道统 6.朱元璋 三、简答题 1.布丹指出了主权的哪些特征? 2.什么是无为政治? 四、论述题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论文 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 二零一三年四月

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 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儒家以其独特的思想,凸显了其对中国政治的独特价值。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学说“仁政”,以及以德治国的方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对中国古代的社稷安稳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政治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了解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儒家政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探索儒家政治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发,以求得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关键词: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现实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1.1、儒家政治思想的产生 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提出“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在百家争鸣的大社会背景下,儒家思想成为当时影响力较大的一派,儒家政治思想产生于儒家思想之中。孔子奠定了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 1.2初步发展 1.2.1孟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 战国中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各国为争霸竞相改革,政治变革大为得势,思想阵地极为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方兴未艾,以捍卫孔学的孟子,著书立说,批判各家,参与争鸣。孟子对孔子的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继承了孔子的仁政与德治理论,进一步发展成为仁政说、民为贵、性善论。义利观。在仁政说方面上孟子主张“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要订立制度,使百姓有固定资产。主张均平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孟子还主张保护工商业。孟子提出民为贵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体现了国家可变,君可变,而百姓不可变的思想,这是时代的卓见,也是继承和发扬了民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仁政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百姓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这样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 1.2.2荀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 战国时期儒学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荀子将儒学发展到了另一种高度,是战国时期百家

自考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魏源思想的评论:魏源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了“制 夷”而“师夷”,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而了解外国,学习西方,这一口号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性质和进步意义。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魏源“师夷”的内容和对师夷“长技”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养兵之法”的低水平和狭隘范围内。 ●如何评价魏源在近代史上的地位?答:1,、魏源是一位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家,坚决主张抵抗外来 侵略,代表了中国思想界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方向。2、林则徐是中国睁开眼看西方的第一人,魏源则是林则徐之后的集大成者。他编纂完成的《海国图志》可以说是这方面最丰硕的成果。3、魏源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了“制夷”而“师夷”,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而了解外国,学习西方鲜明的爱国主义性质和进步意义,使他成为继往开来的人物。 4、由于时代与社会的局限,使魏源不能意识到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最根本原因是腐败。 ●龚自珍思想的评论:龚自珍作为晚清时期地主阶级的进步思想家,其最可贵之处在于他的批判精神和 变革精神,他在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官僚体系的腐败方面,确实起了作用,他对社会的抨击,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打破了清王朝的高压政策所造成的思想文化界的沉寂局面,开创了晚清思想解放的放弃。&应当指出的是,龚自珍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揭露和抨击社会的黑暗、吏制的腐败,主张更法、改制,目的是为了清除封建制度的弊端,改善封建统治,而不是反对和否定封建制度本身,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使他提出的更法、改制,只能是“药方只贩古臣丹”,这种枝节的补救改良和复古空想,只能在治国平天下的封建正统思想体系里打转转。 3、洪秀全皇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1、农民政权的封建化,不决定于思想意识,而决定 于社会存在。2、封建时代的农民阶级并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农民阶级的意识从属于封建经济和政治权利3、洪秀全的皇权主义与其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4、《天朝田亩制度》在总纲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答:1、《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运动发展的历 史产物;2、是作为封建土地制度的对立面,具有强烈的革命性;3、宣传的平均主义思想及实施在客观上包含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开辟道路的内核;4、作为平均主义的纲领,只是农民小生产者的思想结晶,它要求在小农经济分散的个体生产上均贫富,消灭阶级,财产公有,这只是一种空想。 5、《资质新篇》的评析:《资质新篇》是洪仁玕根据中国社会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践借鉴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若干经验而提出的革新政治,变革文化,发展资本主义的施政纲领,它的价值在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条件下,给农民运动指出了一条挣脱封建枷锁,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方向和道路,《资质新篇》的颁行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资质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是第一个反封建,反侵略的政权基础上要求全面仿效西方国家,努力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性文献;2、《资质新篇》是《天朝田亩制度》珍贵的续篇,它反映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思想发展的进步趋势,可以数洪仁玕是中国近代最积极要求走向资本主义的人物之一;3、《资质新篇》的局限性在于它以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主制,但没有就中国如何采取民主政体提出任何实际的明确主张。 6、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1、从内部原因看,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直接目的就是镇压农民起义2、从外 部原因看,洋务运动的兴起时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的结果3、此外,洋务运动的产生也同早期学习外国长技的“师夷”思想有一定关系。 7、评价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论:1、“中体西用”是发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进1861年冯桂芬在 《校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到张之洞撰写成了《劝学篇》系统的阐发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从而成为这一思想的集大成者;2、张之洞在维新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其初衷是为了维持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3、“中体西用” 在封建旧学张本的同时,也为西方学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8、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如何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早期改良派的产生背景):1、在政治上,通过逼迫清 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谋取了在华的种种特权,置中国毫无独立主权的地位;2、在经济上,通过继续对华的商品输出,在华开设银行,筑路开矿,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3、文化上,通过传教,办

_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选择题 1.A2.D3.C4.C5.C6.B7.A8.B9.D10.D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苏格拉底 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 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在他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 3.神学政治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中国政治思想史试题整理全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重民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其现实意义。 答: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解为主,充分体现了重民思想。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主张以民情见天命的思想。周公施政的指导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 2、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仁和仁政,主张德治和教化;道家的老子反对严刑峻法,认为民众生活贫困是因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却奢侈腐化,大力提倡无为政治;在社会治理政策上,墨家的墨子主张实行富民政策; 3、西汉时期的贾谊,他的重民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了民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民是国家之本、政治之本,民心向北会直接影响统治者的成败行失,提出与民为敌,民必胜之的思想。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4、唐朝时期李世民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三点:一、立君为民。二、民养君。三、民择君。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就人才问题:他认为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众之中有大量人才,因此他一生也培养和推荐了不少人才。 6、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有:君民关系上,以民为国本、君本。所以民是国之根本,在官民关系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 7、王安石的政治改革思想表现在王安石变法注重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上。

8、明清时期的朱元璋,在明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生产争需恢复,他采取了恤民、安民政策。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明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评价和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通知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钟敏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钟敏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 用非常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官本思想。 3、经济吸收重民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有重大的知道作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告诉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和谐社会建设,吸收重民思想的利民爱民,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简要概括一下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发展情况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自学考试大纲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0350)自学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 政治思想史,顾名思义是研究政治思想发生和发展历史的科学。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则是研究近现代西欧、北美一些主要国家的各种政治思想发生和发展历史的一门社会科学。它所研究的是人类发展到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进行政治斗争的思想武器,它是反映了不同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政治要求和政治见解,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学说。其内容具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等特点。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应注意这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特点。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作为湖北省高等自学考试政治学专业(本科)的必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考生的政治理论知识水平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考生能够较为全面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脉胳,弄清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主要政治思想家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的逻辑联系,领会和理解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上重要政治范畴,从而提高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更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基雅维利、不丹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能了解其政治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概况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一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人道主义;人文主义观点与倾向。 (二)宗教改革与宗教改革思想 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加尔文的改革思想;闵采尔的思想。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1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P3(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1)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智者: P24-25(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8) “智者”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腊一此城邦中涌现出的一批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智者向人们收取学费,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涉及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广泛的领域。作为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论,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推动着政治思想走向繁荣。从他们开始,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他们几乎都没有完整的著作流传下来,其思想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思想活跃,不囿成见,大胆质疑前人的成说,对政治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思想成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3.苏格拉底P25-26(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8) 苏格拉底是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他一生追求真理,把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讨论哲学、伦理和社会政治问题.但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主要由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记载了他讨论的一些内容.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探讨普遍定义的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并成为他的的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 1.正名:正名也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 的位置相符,确切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 非之心的总和。 3.化性起伪:人的本性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矫正的结果就是“化 性起伪”“化性”即教化,改变人的恶的本性,“起伪”即礼义是人为的,主张通过后天休养,用人为的礼义道德去教化、改变人性之恶。 4.明分使群:人群聚而组成社会,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在于人能够 组成群体,分享自己的群体生活,这成为人之所以能够统治自然界万物 的一个重要前提。 5.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学 派主要以下几个特点: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b.儒家重视伦理道 德的作用,崇尚仁义。c.以孔子为师 6. 法家思想:法家作为一个学派的概念,最早见于司马炎《论六家之要旨》。 法家思想的特点有:a.重视法律的作用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c.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d.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 7. 道家学派: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的思想学派, 道家思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绝圣弃 智,绝仁弃义是道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8 墨家学派: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学说在战国初期影响很大,墨子 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 9. 淮南子:刘安招致门客集体编写而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 法、阴阳诸家,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统一的封建帝国提 供全面的治理方案。作为汉初黄老派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不少思 想家和政治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10. 无能子:以老庄自然无为思想是主旨,抨击等级名分,伦理纲常和君主 政治,斥之为祸乱本源,主张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废礼教,弃人伦,无 贵无贱,无君无臣;从批判和否定纲常礼教,君主制度,进而走向否定 人类一切社会关系和文化。 二、简述题 1.简述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政治思想史从中国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六个时期,即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这就是六期发展说。 1)思想形成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先秦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2)思想发展期:秦安隋唐时期,秦时,法家思想发展,而汉朝以后,儒 家思想备受尊崇。 3)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出现宋明理学。 4)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一是封建政权逐渐衰落,二是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随着时代发展而反思自身,是思想进步的表现。 5)思想转型期:近代社会,出现了改革派、洋务派、戊戌变法政治思想, 是转型期。 6)思想变革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发动辛亥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第一章 名词解释:古文经,今文经,汉学,微言大义 第二章 名词解释:经世致用,《海国图志》,魏源,常州学派 问答: 1、清知识分子的基本状况 1、知识分子人数多,出路少,前途渺茫,科举的名额一直保持不变,但是读书人的数量增加将近10倍。 2、大部分知识分子没有理想,士风不振,惟利是图。 3、知识分子对现状不满意。 2、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改良思想 (1)开始系统了解西方社会情况。 (2)提出以夷治夷的外交思想。 (3)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利用外国之间矛盾而购买其军械,如大炮、洋枪,依此改进中国国防。 (4)主张发展海外贸易。 3、魏源“以经术为治术”思想 (1)对正统学术的批评(包括宋学,汉学和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佛教) (2)通经致用,恢复原儒经典的社会政治作用 (3)编撰《皇朝经世文编》,宣传其通经致用的思想 (4)提出“史学经世”,道光二十二年(1842)完成了《圣武记》,叙述了清初到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及军事制度。 4、《海国图志》及其学习西方的思想 (1)、提出一套对外战争的方法: (2)、提出以夷治夷的外交思想 (3)提出师夷制夷的主张 (4)对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介绍 第三章 5、《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 (1)经济思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财产平均分配。 (2)政治、军事方面:实行军政合一的政治体制 (3)文化教育方面:独尊上帝,实行宗教教育。 6、《资政新篇》思想内容 (1)政治思想。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禁朋党,办报纸,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建立监察制度。(开明君主政治) (2)经济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体系。奖励技术发明,实行专利制度。发展交通运输业,修筑道路,制造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兴办企业;创立银行和发行纸币。 (3)社会文化思想。主张关闭寺庙道观,反对传统迷信,提倡崇信上帝教;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革除溺婴、吸食鸦片、妇女缠足等陋习,禁止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

中外政治思想史答案-4

一 1. 宋元时期,我国传统政治哲学发生重大转型,()兴起,并在元代被立为官学,成为中国古代后期的政治指导思想。 B. 理学 2. 理学内部流派众多,但他们在政治取向上高度一致,都以()为归宿。 C. 维护君主政治 3. 王守仁把()作为自己学说的核心。 A. 良知 4. 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是()。 A. 吏治与财政改革 5. 元代,儒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儒学进行了积极调整。郝经()主张的提出为儒学与蒙古统治者的结合作了论证,扫清了思想障碍。 A. “以夏变夷” 6.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第一个启蒙学派”。他们从万物一体、人性自然出发,否定道德神圣性和凡圣差别,肯定个人利益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向往人人君子、君臣师友的平等社会。 C. 泰州学派 7. 清代()直言“帝王皆贼”,揭露了帝王的历史罪恶。但他仍寄希望于君主,提出了调整对君权的具体设想。 A. 唐甄 8. 在()努力下,理学进入了国家最高学府,理学经典成了国子诸生的教科书。这是元代理学官学化的标志性事件。他为元代理学的官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C. 许衡 9. ()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 A. 周敦颐 10. 西学东渐指近代西方()逐渐传入中国的过程。 C.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二、1. 范仲淹

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与欧阳修等在皇帝支持下进行改革。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减少冗官,提高效率,是范仲淹等人所发动的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他提出了"明黜陟"、"精贡举"、"抑侥悻"等改革措施。范仲淹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他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军事人才的选拔。尽管在守旧官僚的排挤下,庆历新政虽然很快夭折,但改革的呼声并未就此沉寂,反而更为高涨,更大的改革在酝酿之中。范仲淹和李觏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2. 黄宗羲 明末清初思想大师。黄宗羲是复社的主要成员之一。明亡后,他曾参加国抗清斗争,失败后,拒绝与清合作,家居著述。其著作有一百余种。其中,学术史方面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政治思想方面有《明夷待访录》及《孟子师说》、《破邪论》、《汰存录》等,今有《黄宗羲全集》传世。其思想对传统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有不少具有时代特色的积极因素,对清末维新思潮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3. 用夏变夷 元初,一些儒生主动与蒙古统治者合作,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想。郝经、刘秉忠、许衡等人都参与了这一过程。其中,郝经提出了“用夏变夷”论。郝经认为,儒道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如果蒙古统治者能尊崇儒学,重用儒生,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下,统治权及其他各族人民。对于这样的政权,儒生也应积极合作,为之尽忠出力。这表明儒家试图从思想上对蒙古统治者进行改造,使之也代表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即用夏变夷。用夏变夷体现了儒家文化强大的适应能力,客观上有利于汉蒙文化的交流,也使儒学得以保存和延续。 三、 1. 如何理解宋初改革思想的主要观点? 宋朝建立不久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其主要表现有: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及地主阶级内部官僚地主和普通地主间的矛盾主要表现有: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及地主阶级内部官僚地主和普通地主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政治上,过渡集权的负面效应暴露。而且,在与西夏、辽的对峙中,宋居于劣势,奉行守内虚外、屈辱求和政策,每年奉送大量的银、绢,称为“岁币”。这又进一步恶化了宋的财政状况。各种因素影响使宋的局势更加严峻。这种情况下,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主要是吏治与财政改革。神宗之前,统治集团内部的改革要求在实践和思想上都有反映。前者是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在仁宗支持下实行的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德庆历新政。后者自是以李觏为代表的富国强兵思想。两者都着眼于解决严重的三冗问题,缓解危机,增强国力,以巩固宋朝的统治。只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同时,前者着重于社会政治实践,李觏则专门从事理论探讨和论证。(1)改革官员的选拨于管理制度,减少冗员,提高效率。(2)改善经济和国家财政状况,达到富国的目的。(3)整顿军队,加强国防力量,实现强兵的目的。 四、 1. 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批驳程朱理学的疏漏之处和空疏学风,以心为宇宙本体,认为封建道德内含于人们的心中。由此,他提出了致良知、破心中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观点。<br/>(1)心的学说与理想政治。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的本质是至善之德,良知、天理则是心的不同表现,心在观念、心理层次上是良知,在理论、原则层次上则是天理。天地万物于人都是一体,它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王守仁把这种认识应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

论述题 1、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重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重民思想是中国传统重要的政治思想。治理国家要注重民心问题,民心的向背关系到社稷安危。如“以民为本”“仁政”等都是重民思想。探究这些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周朝周公旦“敬天保民”是古代重民思想的萌芽。周公认为敬天的关键在于保民,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慎用刑法。了解民众疾苦,体察民众心理。才能顺应天命维护周朝统治。 (二)1、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子产提出“视民如子”的观点。运用经济手段“相地而衰征”使民仓禀实而知礼节,把重民思想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 2、孔子的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在重民思想上表现为“养民”。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政治上宽民就是反对苛政的德政,重视民意。 3、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建立“仁政”为核心重民思想体系。 (1)经济和社会政策上:具体有制民之产;平均赋税,保护工商业,轻刑罚等。 (2)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人民是政权转移的最后决定力量。民心的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依据民意选贤举能。 4、荀子继承了以民为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论。民本就是爱民恤民,富民利民; 第一次把国家的赋税制度与社会生产和富国富民结合,站在国家经济利益的立场上去解释国家的经济政策。他的思想和政策使广大民众大大受益。 5、墨子的“兼爱”“非爱”“尚贤”重民思想。 “兼爱”:他主张爱他人,爱国家,使社会达到一个和睦理想的社会。 “交相利”: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谋福利。 “非攻”战争都是不义的,反对战争带来的灾难。 从爱惜民力出发,他还提出了“节用”、“节葬”的要求。 6、老子:反对战争,反对封建专制的暴政。主张不贵难得之货、慎征伐等。核心体现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中。老子既反映民众的愿望,又兼顾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起到上下调和的作用。 (三)唐代贞观统治集团是民本思想发展的高潮。李世民继承了儒家的传统思想。特别注重君民、民国的关系,提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命题。李世民认识到民众的力量,而且将儒家传统的重民思想运用到治国实践中去。 (四)1、宋代朱熹“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要维护封建统治,就要获得民心,而民众的根本在足食,足食的首要问题务农。朱熹以重农,满足人们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秩序。 2、宋明王守仁的“明德亲民”政治思想:发扬内心光明仁德,亲爱于民,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明德为体,亲民为用,体用兼备,从而达到大治;体现了重民思想。 3黄宗羲提出的“君为民害”论、“民主君客”论和“万民忧乐”论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是继承也是超越,因而可称之为“新民本”思想。黄宗羲提出“公天下”的政治理想。法治上反对一家之法,反对天下之法。在经济上提出了“工商皆本”“均田”“齐税”等主张。 (五)评价及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载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重民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重民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用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清官意识”、“官本思想”。 (3)经济:吸收重民思想的“轻徭薄赋”“置民之产”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又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