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服务模式

信息服务模式

信息服务模式
信息服务模式

信息服务模式

第 1 部分: 数据联合模式

简介:数据联合模式可对来自多个异类信息源的数据进行虚拟化。该模式为分布式信息创建了集成视图,且在联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信息时不会造成数据冗余。本文描述 SOA 上下文中的结构化信息(数据)联合。此模式规范可帮助数据和应用程序架构师明智地确定数据体系结构和文档决策指导原则。

引言

信息的不一致和分散让很多组织十分烦恼。在很多情况下,用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搜索并手动聚合、关联和更正相关信息,而不能直接根据从信息获得的要点采取行动。

这个被广泛认识的挑战也出现在实现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时。通常,核心服务需要使用来自多个不同源的已聚合的高质量信息。

现有多个概念和技术专门用于满足这种集成需求。数据联合就是其中的一个。数据联合的目标是有效地联接来自多个异类源的数据,合理利用现有的数据——不会造成数据冗余。数据联合模式支持在集成的临时(虚拟)视图上进行数据操作;在此类视图中,实际数据存储在多个不同的源上。源数据仍然在源系统的控制之下,会根据需要进行提取,以进行联合访问。

本文重点强调了数据联合方法的价值。描述了应用数据联合的上下文后,我们将讨论此模式所针对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我们根据非功能需求对此模式的适用性特点进行了说明(请参见注意事项部分)。此模式的一些已知用法源自我们应用此模式的经验。最后,我们将总结此模式的重点、风险以及限制。

数据联合方法的价值主张

●基础异类系统透明性

通过使用数据联合,使用者将看到的是单个统一接口。位置透明性意味着使用此模式的应用程序不需要注意数据存储的位置。得益于调用透明性,它也不需要知道源数据库所支持的语言或编程接口。例如,如果使用了 SQL,应用程序则不必知道源支持的是哪种 SQL 分支。由于具有物理数据独立性、碎片和复制透明性,因此应用程序不需要知道数据的物理存储方式;而源于其网络透明性,应用程序也不需要知道所使用的是什么网络协议。

●上市时间优势

作为数据联合服务器使用者的应用程序可以与单个虚拟数据源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如果不使用联合模式,应用程序必须通过不同的接口和不同的协议与多个源分别交互。研究表明,当必须集成多个源时,使用数据联合模式可帮助大幅度减少开发时间。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参考资料部分。

●减少开发和维护成本

很多使用者可能会使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集成信息。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处理此问题:每个使用者采用自己的实现来聚合来自不同源的信息。或者,可以一次性开发集成视图,然后在单个位置对其重复利用和维护,从而实现单点更改。此方法可减少开发和维护成本。

●性能优势

与内部开发的信息聚合方法相比,特别关注高级数据处理技术的数据联合模式实现在很多情况下都已证明具有卓越的性能特征(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参考资料部分)。通过利用高级查询处理功能,联合服务器可以在联合服务器本身和各个源之间最优地分布工作负载。它将确定工作负载的哪个部分由哪个服务器执行最高效,以实现响应时间最优化。

●可重用性优势

将数据联合模式应用到特定集成场景后,此特定联合访问的结果可作为服务向多个服务使用者提供。例如,某个集成场景可能要求从各种源检索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保险索赔数据。在此示例中,数据联合模式可以提供集成索赔数据的解决方案,以便随后将集成索赔数据通过门户提供给索赔代理人。可以随后将相同的联合访问作为服务提供给其他使用者,如标准索赔应用程序的自动流程或面向 Web 应用程序的客户机等。

改善控制

控制是 SOA 生命周期的关键基本要素。通过执行具有可预测结果的最佳实践,控制流程可通过使用模式得到增强。在系统的开发和创建过程中重用经过验证的灵活模式可同时确保一致性和高质量,并同时通过使用单个源来更新更改,从而减少维护成本。

上下文

公司和组织间的合并和收购通常要求数据和应用程序架构师将异类数据源集成到数据的统一视图中。此类集成信息的使用者是直接与数据库交互的传统应用程序,需要能够访问经过扩展的数据源集。有关如何最好地提供此统一视图的决策通常是根据组织中的工具可用性、经验、专业知识以及企业文化做出的。使用传统遗留体系结构时,与集成关联的时间、工作量以及成本可能会超过所带来的业务好处。在基于服务的环境中实现了基于模式的信息服务方法后,可以增强系统长期的可重用性特征。

信息服务是SOA 的核心中枢的一部分。这些信息服务提供了对域信息的创建、读取、更新和删除(CRUD) 访问。它们还可提供各种信息处理功能,如通过分析和评分算法、数据清理规则等进行处理。对于本文,我们将重点讨论可提供统一数据视图的信息集成服务,而这通常会涉及到对各种异类后端源和服务进行集成。

应用数据联合模式时,我们需要对两个上下文进行区分:传统的非SOA 上下文(由很多以前的应用程序加以处理)和SOA 上下文(本文的重点)。务必记住,SOA 是一种体系结构方法,可通过其得到可重用服务,能在很多情况下扩展现有非SOA 实现的功能。

传统上下文

在我们称为传统上下文的环境中,银行的报表应用程序可能需要分析信用卡事务。考虑到此

数据的量(每天数百万事务),将所有这些信息存储在分析数据仓库中并不是有效的办法。会频繁访问很多旧数据,将其作为特定的上下文信息,如旅行路线等。将所有信用卡事务数据——当前的和过期的、核心的和相关的——存储在数据仓库中会对性能造成负面影响。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是将两种类型的数据加以分离:例如,可将常用、最近使用的信息库事务存储在数据仓库中,而将旧信息存储在磁带上。不过,报表应用程序应该不需要知道这种可通过联合方法提供的数据分布。

图1. 传统数据联合模式

在此传统上下文中,应用程序通常使用标准关系接口和协议来与联合服务器(如SQL 和JDBC/ODBC)交互。联合服务器将随后通过各种适配器或包装连接到各种数据源,如关系数据库、XML 文档、已打包的应用程序和内容管理及协作系统。联合服务器是一个虚拟数据库,具有关系数据库的所有功能。请求应用程序或用户可以在其访问权限内执行任何查询请求。查询完成后,将返回一个结果集,其中包含满足选择条件的所有记录。此过程如图1中所示。此图旨在演示可以基于使用SQL (JDBC/ODBC) 或XQuery 的关系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传统实现。

SOA 上下文

在SOA 上下文中,服务getCustomerCreditCardData可能需要检索有关客户及其信用卡事务的全面信息。此信息可能并不是驻留在单个系统中。客户信息可能存储在客户主数据管理系统或多个存储库中,而信用卡事务则可能存储在另一个数据源中。数据联合将对来自多个源的信息进行联接,以便能作为服务向使用者提供。

在此SOA 上下文中,联合服务器充当使用SOA 一致接口的服务提供者和/或服务使用者。请注意,这并不排除服务器还会提供对传统关系接口的支持。支持的深度是一项实现决策,这超出了本文所讨论的范围。当数据联合服务器将集成信息作为服务提供者公开时,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服务接口(如WSDL 和HTTP/SOAP 或其他事前确定的绑定)来访问此集成信息。数据联合服务器可以使用(为了集成)多个信息源提供的服务。

在SOA 上下文中使用数据集成模式的基本想法是利用和重用集成信息,即,信息集成服务能以可扩展的方式供各种使用者使用。服务的建模和定义是SOA 的关键方面。一个受到广泛认可的最佳实践是,将服务设计为能提供信息或功能的重用和/或跨企业互操作性和/或业务流程支持。很多(如果不是大多数)成功的SOA 项目都将重点放在作为服务公开的最重要、最广泛使用的业务功能上。由于这些服务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经常会涉及多个后端系统。因此,从多个异类源收集信息是SOA 依赖的一项重要需求和功能。服务并不是传统数据访问上下文中的查询,而是对业务实体的请求,可以由联合服务通过一系列查询和其他服务加以满足。

图2. SOA 上下文中的数据联合模式

在SOA 内启用信息集成服务需要使用额外功能,以在面向服务的接口中封装联合访问。这是通过Information Service Enablement实现的。此组件用于在面向服务的接口中提供一些联合查询。例如,可以使用SQL 编写联合查询,并可以指定对产品信息的访问。通过Information Service Enablement 组件,此联合查询可以作为使用特定机制(如SCA 或WSDL)定义的服务提供。实现对产品数据的访问的服务可以随后在整个企业内和企业外进行共享。在传统上下文中应用数据联合模式的解决方案可以利用SQL 的声明性和灵活性特征。通过使用恰当的安全凭据,使用者可以访问源中的任何数据,而此过程可能涉及的不同SQL 查询的数目几乎没有限制。使用者在访问的内容及结果返回的格式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尽管在很多情况下,这个灵活性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也增加了使用者所面临的复杂性。使用者必须了解源数据模型以及如何从这个基础源数据模型构造结果。源数据模型越大,此任务就会变得越复杂。

SOA 方法的重点是首先将数量相对有限的最关键业务功能定义为服务,并在整个企业内和企业外进行共享。因此,面向服务的接口更多的是关注数量有限的需向外提供的特定信息请求。这个清楚而集中的重点可为开发人员带来好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他们设计信息请求的时间。他们可以直接从数量相对有限的选项中选择恰当的服务。

问题说明

在当今业务驱动的环境中,架构师和开发人员要实现数据联合解决方案的情况非常普遍。他们所面临的挑战通常受到一系列体系结构决策的影响,而后者实际上又受到技术、业务或合同方面约束的影响。此场景中包含多个此类常见约束。首先,支持项目的信息访问要求所必需的数据驻留在多个源中,必须对其进行集成,并作为单个结果向用户提供。其次,无法对目标数据源进行复制来满足访问需求。最后,解决方案必须在现有SOA 内集成,并仍然支持传统的非SOA 应用程序,如图3中所示。

图3. 异类接口访问

解决方案目标

正如问题说明中所述,此方法的目标是避免提供异类源的集成视图时出现数据冗余。数据联合服务器——即实现数据联合模式的组件——必须针对传统非SOA 上下文提供标准查询接口。这可确保各种各样的传统数据库应用程序能够使用联合数据。联合服务器还必须提供查询优化功能,以最高效地响应请求。此上下文中数据的分发和异类性特征决定了必须重点强调如何最好地转换对集成视图的访问,以及如何分解和分布工作负载。支持对此集成视图

的写访问时,联合服务器必须将各个源中的数据操作同步到逻辑工作单元中。这可确保满足事务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和持久性(ACID) 标准,且保证引用完整性。

除了针对传统上下文的这些目标外,此方法还必须适合在SOA 中使用。这将允许企业内外的各个用户能够有效地重用集成视图。SOA 中的联合访问的潜在使用者是需要访问分布式信息的应用程序、门户和业务流程中的活动。例如,制造商可能定义从异类源检索实时库存信息的服务。内部应用程序和外包业务合作伙伴可以访问相同的服务,从而利用此联合访问的一致且最高效的实现。

解决方案描述

在传统上下文和SOA 上下文中,数据联合服务器提供了有效联接和处理来自异类源的信息的解决方案。此模式实现了处理分布式数据的同步实时集成方法。数据联合服务器负责接收定向到各种源的集成视图的查询。它会使用复杂的优化算法对其进行转换,从而将查询拆分为一系列子操作(称为查询划分与重写),然后对相应的源应用子操作,从每个源收集结果,组装集成结果,并最后将集成结果返回到原始查询。此处理序列将以同步的方式实时完成。

设计时特征

数据联合模式要求对集成视图范围内来自各个数据源的数据元素进行映射。例如,上面示例中提到的保单持有人姓名和地址等客户信息可以存储在一个数据库内的单个表中,也可以存储在另一个数据库内的多个表中。为了构建集成视图,需要将这些不同类型的表示形式映射到公共视图中。映射可以由相关人员手动执行,也可以采用基于各种映射算法(还会捕获任何必要的转换需求)的最新工具辅助完成。这就允许数据联合服务器接收对集成视图的查询和计算要执行的最优子操作数量和类型。

在SOA 上下文中应用数据联合模式时,需要在SOA 内将一组联合查询作为服务启用并注册。例如,用于检索保单持有人的关键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如姓名、地址、状态、索赔文档、维修费用预估和风险评级等)的集成视图可以作为服务启用,并在多个用户间共享。设计时的映射结果通常为联合视图,与关系数据库视图类似,可以随后在联合服务器上进行部署或创建。

运行时

数据联合服务器接收对集成视图的请求。根据映射定义,联合服务器将联合查询拆分为多个子操作。多个因素会对此步骤造成影响:

?响应联合查询所必需的数据驻留在何处?

?为了将异类源表示形式(如不同的数据类型、规范化模型与非规范化模型)转换为公共集成视图,必须执行哪些操作?

联合服务器使用映射信息来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影响联合查询处理,这将要求使用映射规范之外的其他信息,如:

?系统管理数据源支持哪些操作,哪些操作必须由联合服务器提供补偿机制?

?在源中执行一系列操作与在联合服务器上执行这些操作的性能影响如何?联合服务器应将哪些操作委派给源,以便更好地利用源的功能、减少数据传输以及优化总体性能?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使用源系统及其查询处理功能方面的知识。为了处理后一个问题,联合服务器还必须使用一系列关于操作环境的信息以及源数据的统计数据。

联合服务器确定了所有子操作的最佳执行策略后,将连接到数据源——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的数据源——以检索相关数据(可能会使用源特定的接口)。根据总体查询执行计划,将随后对数据源执行各个子操作。将接收结果并聚合为集成视图的结果。然后会将此结果返回给使用者。

在SOA 上下文中,使用者通过预定义的请求格式向联合服务器提交请求。联合服务器将请求转换为对应的SQL 查询或视图定义,以支持服务。从此时开始,将执行与以上所述相同的查询分解、优化和执行步骤。SOA 中唯一的区别在于最后一步。联合服务器会将传统数据联合方法的结果转换为服务响应,并随后通过预定义的服务接口将其返回给服务使用者。

图4. 数据联合的序列图

数据联合模式的功能可以通过使用数据相关的技术(如优化器或补偿)或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来实现。由于异类源上的查询优化的复杂性,行业最佳实践是使用数据联合实现来利用大多数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查询优化技术。

注意事项

应用数据联合模式时,务必理解其特征以及其受以下所述的非功能要求的影响情况。一定要注意,我们列出的功能要求并不考虑缓存和数据复制模式。我们认为,当采用以基本模式(本例中为数据联合)为基础模式时,可以随后通过其他模式对其进行扩展,以便满足服务的额外非功能要求和功能要求。可以使用缓存和数据复制模式来补充数据联合或形成组合模式。应小心使用这些模式以及可以在总体实现中使用的其他模式,因为它们可能会妨碍最初选择数据联合来解决的一些非功能要求的实现。例如,它们可能会增加数据延迟和导致数据冗余。需要了解非功能要求和体系结构决策之间的得失。

非功能要求的所有特征既适用于传统的非SOA 上下文,也适用于SOA 上下文。其包括:

●数据安全性

只有具有所集成源中的恰当凭据的用户和应用程序才允许访问集成视图。可以对此进行进一步的限制。应用此模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要利用现有源系统的数据和功能。因此,架构师经常还希望利用现有的安全机制,如源系统的身份验证和授权。由于此环境具有异构和分布式的特点,可能会出现数据联合模式外的有关单点登录和全局访问控制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架构师将需要把数据联合模式与其他安全相关的模式结合使用。

●数据延迟

数据联合模式允许以实时集成的方式访问源,具有最高的数据并发级别。

●源数据易变性

由于能在接收到集成视图请求时实时地访问源数据,因此数据联合将始终返回最新的源信息。由于数据联合模式并不会创建源数据的副本,因此源更改并不一定要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传播或处理。

●数据一致性和质量

由于需要执行的复杂数据清理、标准化和转换操作的频率增加,因此对总体响应时间造成负面影响的概率也会增加。这是由于数据联合模式中的请求对应的响应的实时同步特征造成的。任何额外的转换都将意味着响应集成查询时会存在额外的工作负载。最好的做法是尽可能减少所需的字段转换的复杂性和数量。

●数据可用性

集成数据的可用性依赖于数据联合服务器和集成源服务器在请求时的可用性。如果某个服务器或联合与源服务器间的任何连接失败,集成视图就不可用。

●模型更改对集成模型的影响

数据联合模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是,能够屏蔽在源系统中实现的很多模型更改。如果能够将更改限制在联合服务器中,就可以减少将这些更改向服务的发起方或使用者公开的可能

性。此外,还能够在无需将更改传播给数据源模型的情况下在集成视图中进行更改。

●事务执行的频率

对联合服务器的请求是采用同步方式执行的。只要接收到响应,请求者就可以调用后续请求了。联合服务器应支持由多个请求者发起的并发请求。频繁的后续请求应该与单个请求具有相同的性能特征。如果源——或联合服务器和源之间的连接器——具有特定特征,在访问频繁时会导致响应性能下降,则可能会出现异常。联合服务器高速执行事务的能力是由联合服务器访问源系统的速度以及这些源系统响应的能力决定的。

●事务并发性

在很多情况下,数据联合服务器都具有与数据库或内容服务器很类似的特征。有效管理并发访问的能力由数据联合服务器和所集成的源服务器的性能特征决定。

●性能和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响应时间由很多因素决定,包括:

?联合查询的复杂性:为了执行查询,联合服务器需要执行多少筛选、联接、排序之类的子操作

?数据联合服务器的查询优化和处理功能:联合服务器的设计用于处理以下方面的成熟程度——接收联合查询,将其拆分为子操作并进行优化(例如,首先应用筛选器等一些子操作来减少数据集大小,然后执行排序等子操作)

?数据量:数据量越高,每个子操作执行的时间越长,因此查询的完成时间也就越长?网络带宽:联合服务器和源之间的网络连接的吞吐量将影响联合服务器访问源的速度,因此也会影响联合查询的总体响应时间

?CPU 使用率:联合服务器和数据源所在的计算机上的资源使用率的差异需要影响总体联合查询的哪些子操作在联合服务器上执行、哪些在源上执行(如果可能)?源服务器的查询处理能力:有些源服务器在其处理和优化影响总体性能的查询方面具有特定的特征和限制

?联合服务器标识每个数据源的最后查询策略的能力:如果联合服务器能了解源服务器的查询处理能力,则可以确定可委派何种类型的子操作以及何种子操作要在联合

服务器层执行

数据联合模式(从分布源获取数据)实现的虚拟数据库的查询响应时间可能比在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个物理数据库上执行相同的查询长。响应时间的差异将根据上面列出的各个元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在单个物理数据库中提供集成数据集的替代模式的响应时间会有所改善。数据联合模式的有些实现可以将部分或全部子操作(子查询)以并行方式发送到集成源系统。子操作的并行处理能够大幅度改进响应时间。

●创建、读取、更新、删除 (CRUD) 概要

大部分联合实现都支持不同程度的读写访问。有些实现会对写入操作的逻辑工作单元进行协调,这被称为两阶段提交。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写访问非常复杂,因此数据联合模式主要用于进行读访问。如果没有两阶段提交支持,请求者需在更新数据时负责确保源中的一致性。由于两阶段提交通常要求使用事务管理器,写访问的支持程度可能会根据事务管理器实现的不同以及源服务器在应用和提交更改方面的功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每个事务的数据量

响应时间受到每个事务需要从远程源传输到联合服务器的数据量的影响:数据量越大,响应时间越长。优化联合查询对联合服务器非常重要,能尽可能减少必须在联合服务器和源之间传输的数据量,特别在联合数据量很大时更要如此。另外,务必还要了解网络基础设施所支持的功能和带宽以及可能对所传输的数据的数量和频率的影响。

●解决方案交付时间

正如价值主张中提到的,数据联合可以大幅度改进集成各种源时的交付时间。

●技能和经验

数据联合模式的重点是数据源的集成和通过面向数据的接口提供单个系统映像。当将集成信息作为服务提供时,开发人员还将需要理解各个SOA 概念、标准和技术。

●可重用性

有关定义数据访问和聚合的逻辑可以在不同的项目中加以重用。

●维护多个数据源的成本

数据联合并不会减少维护多个数据源的成本,但由于对现有数据源进行了集成和重用,可以获得更大的好处。

●开发成本

假定已经配备了联合服务器基础设施,则使用最好的联合引擎会相对较为廉价。

●目标模型的类型

本文的重点是结构化数据的联合。目前,最常见的模型是采用SQL 标准的关系模型。XML 和XQuery 则是两项新兴标准,正越来越多地在信息管理中采用。数据联合模式的实现通常至少支持其中一种模型,有时候会同时支持这两类模型。数据联合模式的大部分实现都比较强调一个(或数量很有限的)目标模型,以最有效地处理请求。

●有保证的交付和逻辑工作单元

在IBM SOA 参考体系结构中,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是基础设施中的一个关键组件。ESB 的责任之一是提供有保证的交付。由于协调逻辑工作单元(如在联合环境中通过两阶段提交协议进行协调)的复杂性,并非数据联合模式的所有实现都支持此功能。当使用支持此功能的联合服务器时,需要对其数据库锁定策略进行仔细分析,以避免对源系统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资源使用率

联合服务器仅在处理从使用者接收到的请求时才会使用资源。联合服务器的资源使用率水平是由请求的复杂性决定的:请求越复杂,查找将此联合请求分解为子操作的最优计划的任务就越复杂。资源使用率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需要在联合服务器上执行的子操作(如补偿源系统所缺少的功能)与可以下推到源系统的子操作的百分率比值。另外,从源系统接收到的数据量和需要通过联合服务器的数据量也影响资源使用率。

●转换功能

联合模式的重点是让数据保持在原来的位置,并提供实时的虚拟集成视图。此模式中的解决方案对可以应用何种转换并没有限制。可以在很多实现中使用基本转换来将异类源格式转换为联合层的公共视图。不过,复杂转换对联合模式的性能有负面影响,从而会降低此模式对此类场景的适用性。因此,大部分数据联合模式的实现对复杂转换功能的关注相对较少,而更强调查询优化技术。

●源模型、接口、协议的类型

数据联合处理有关集成来自异类源模型的数据的问题,包括将这些不同的源模型映射到联合层的公共模型的概念。数据联合模式的实现在其可以集成的具体源模型的能力方面各有不同。

●源模型的范围和大小

当在运行时期间将基础源映射到集成视图时,源模型的大小、属性的数量和类型可能对映射任务造成负面影响。范围越大(例如要访问的属性数量越多),标识对应元素的时间可能越长。

●联合服务器工作负载(事务量)对源系统的影响

联合服务器会将其接收到的每个请求的子操作转发到源系统。这将对源系统的资源使用率造成负面影响,因为需要对来自联合服务器的子操作做出响应。联合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越多,发送到所集成的源系统的子操作越多。

结束语

我们在本文中对数据联合模式进行了说明,此模式是一种处理对集成临时(虚拟)视图的数据操作的方法,而此类视图中的实际数据都存储在多个不同源系统中。我们在本文中主要讨论的是SOA 上下文中的情况。我们最后将总结何时应用数据联合模式及何时不应用此模式,并将列出重要的约束。

应用数据联合模式的重点领域

上市时间是具有顶级优先级的开发目标之一,数据联合可快速提供对信息源的访问,

而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变更。

?数据联合通过允许按照数据驻留在源上的方式访问数据,从而支持与数据复制和重复相关的要求。这些要求可能是为了响应法律法规或规则对数据移动或复制的限制,如订阅数据或来自不同国家的个人信息混合存在的情况。

?像访问单个源的数据一样实时访问分布式信息。信息可以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用于动态更改环境(特别是模式更改的情况)的灵活的可扩展信息集成方法:由于没有数据冗余,联合模式中的更改会减少更改对所集成系统的影响。

?当接收到的请求数量适中,而来自多个异类互补数据源的结果大小有限时,可最佳地利用数据联合的优势。

不应该应用数据联合模式的领域

?需要复杂转换来构建集成视图的场景将对响应时间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采用这种方法时。

?源服务器可能在必须返回联合查询中请求的数据时受到工作负载增加的负面影响。

为了将请求处理到集成视图中,联合服务器将向所集成的源发送子操作。这些子操

作越复杂,其发送到源系统的频率越高,源服务器需要管理的额外工作负载也就越

多。

?导致大量过渡结果集从目标数据源移到联合服务器的情况可能带来很大的性能影响。

?应用程序要求相对较高的集成数据可用性的情况可能不适合应用这种模式。集成数据的可用性完全依赖于过程中涉及的所有联合服务器和源服务器的可用性以及网络

的可用性、容量和响应能力。

应用数据联合模式时的约束

?数据联合的很多实现具有受限的数据操作功能。很多将SQL 作为编程语言使用,且仅支持SQL 转换。

?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应商特定的实现在缓存功能、理解异类数据源和确定最佳联合查询和执行路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成熟度。

?不同信息源的读写访问(特别在对逻辑工作单元进行协调时)将受到供应商特定的支持的约束。

产品映射

以下 IBM 产品实现了此模式:

?IBM? WebSphere? Information Integrator Standard Edition、Advanced Edition、Advanced Edition Unlimited 允许应用程序对来自分布式平台上 (LINUX / UNIX / WINDOWS) 的源的数据进行联合。用户可以通过 SQL 接口访问来自各种数据源的联

合信息,如 Informix、Cloudscape、Oracle、SQL Server、Microsoft Excel、XML 文件等。此产品还可以与以下两个产品组合使用,以聚合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以

及来自大型机平台的宝贵资产。

?WebSphere Information Integrator Classic Federation提供了一个 SQL 接口,可在大型机上的各种数据源上使用,如DB2?、IMS、VSAM、IDMS、Adabas 等。此产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在无需编码的情况下将大型机数据结构映射到关系模型,以便

具有非常有限大型机知识的开发人员可以灵活而高效地访问大型机数据。

?WebSphere Information Services Director可将信息管理功能作为服务提供。它可将信息集成逻辑、清理规则、信息访问等打包为服务。这样就使得开发人员无需

费神考虑此功能的基础提供者了。其中与本文最为相关的就是将通过面向服务的接

口(如 EJB、JMS 或 Web 服务)提供联合访问的功能。此产品为 Information

Services 提供了基本的基础设施,包括负载平衡和容错功能。它实现了图 2中所

示的 Information Service Enablement 组件。

?WebSphere Information Integrator Content Edition提供了联合内容管理系统上的统一接口。提供了各种内容源上的典型内容访问操作,其中包括 IBM DB2?

Content Manager。

第 2 部分: 数据整合模式

简介:数据整合模式规范帮助数据和应用程序架构师基于可靠信息做出有关架构方面的决策,并改进决策指导原则。在本文中,您将了解如何在SOA 上下文中应用这种模式。数据整合模式(也称为数据填充模式)的主要业务驱动因素是在需要使用信息之前,首先收集和协调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它从一个或多个数据源提取数据,将该数据转换为所需的目标格式,然后将其加载到持久数据目标中。持久目标的预填充是这种模式和本系列第1 部分中介绍的数据联合模式之间的主要区别。

引言

业务增长迫使公司必须提高其自身的IT 能力,以满足变化的业务需求。引入一些新的应用程序以支持这种新型的需求。以新的方式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关

键性的业务挑战。有些公司并购了其他的公司,进一步地加速了它们在新的领域中的增长。遗憾的是,信息/数据方面却不能始终以一种受到严格控制和有组织的方式发展,以支持这种增长。因此出现了冗余和不一致的信息孤岛。为了能够在特定的领域中实现最高的效率,对于相同的数据,不同的应用程序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示。

许多公司正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 来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减少系统集成的成本、优化现有信息的重用和功能。采用和实现SOA 的关键步骤之一是标识最关键的业务功能(服务)及其设计。常见的做法是,重点关注那些由企业之间和企业外部的许多使用者使用的服务。这种服务最有可能需要来自许多不同系统中的数据,而这些系统包含着各自所需的那部分信息。例如,大多数公司不会只将客户信息存储在某一个地方。如果不清楚应该从何处获取相应的信息,以及哪个系统中保存着最新的并且最精确的信息,那么这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不可能实现返回一致的用户相关信息的服务。本文描述了使用数据整合模式作为集成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的一种方式。首先从各种数据源收集相关的信息。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消除冲突并创建表示目标模型的公共结构。最后,将经过转换的信息应用于目标数据存储。

数据整合模式的价值主张

●底层异构的透明性

使用者只看到单个统一的接口。使用该模式的应用程序无需了解下面的内容:?原始源数据存储在何处(位置透明性)

?源数据库支持什么样的语言和编程接口,例如,是否使用了XQuery 或SQL,或者数据源支持何种SQL 方言(调用透明性)

?如何对数据进行物理存储(物理数据独立、分片和复制透明性)

?使用了什么网络协议(网络透明性)

●性能和可伸缩性–预填充

数据整合模式将数据集成任务从数据访问任务中分离出来。访问目标数据库不需要执行数据整合过程。通常,整合过程可以按天、周等时间计划执行,与使用者访问目标数据无关。因为已经将所需的数据收集到了统一的位置,所以可以为数据使用者确保最高的性能和可伸缩性。

●单个版本的真实数据

当对来自异构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集成时,这种方法应用强大的功能来解决其中的冲突。然后,相关的服务可以从这个整合的数据存储库中提取数据,并满足高数据质量需求。

●可重用性

在将数据整合模式应用到特定集成场景后,可以将整合过程的结果作为服务提供给多个服务使用者。例如,在某个场景中可能需要集成来自多个区域的财务信息。在应用了数据整合模式之后,可以将不同的数据整合到单个位置,然后通过财务仪表板对其进行公开。然后,信息服务可以利用相同的整合数据为其他使用者提供服务,如为标准申报应用程序或面向客户的Web 应用程序实现自动化的过程。

●改进的管理

在SOA 生命周期中,管理是一个关键的基础。通过对常见的做法加以强化以确保其具有可预测的结果,模式可以用来提高管理过程。在系统的开发和创建过程中,重用经过证明具有相当灵活性的模式,可以确保一致性和高质量,并且减少维护成本(因为只需要对一个数据源进行更新)。

上下文

这种模式部署到各种传统的和非SOA 上下文的场景中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由于人们对SOA 的兴趣越来越浓,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将这种模式应用到SOA 上下文中的情况。

传统的、非SOA 上下文

应用数据整合模式的传统的、最典型场景包括:

?应用程序迁移:应用程序迁移发生在现有的遗留系统中,例如由于业务或技术原因,需要使用新的应用程序来替换自己创建的客户关系管理(CRM) 系统。数据整合为应用程序迁移过程提供了支持,以便将数据从遗留环境中移动到未来应用程序的数据库中,并对模型和数据本身进行任何所需的调整。

?应用程序整合:整合应用程序的任务之一是整合基础的数据库,例如,将各种企业资源规划(ERP) 系统的数目减少到一个或非常有限的数目。这意味着将来自各种现有遗留系统的数据合并到一个或多个整合数据库中。

?决策支持:许多决策支持场景,如那些处理财务分析和报告的场景,需要访问分布于各种数据源中的数据。决策的质量取决于基础信息的质量和全面性。因此,需要

对分布式的数据进行集成,并使其可以用于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通过历史(副本)快照来分析某个时间段内的发展趋势。数据整合为公司提供了来自于各种数据源的单个版本的真实数据。数据仓库可以用来支持决策制定,这是数据整合模式应用的一种典型的示例。

?主数据管理:主数据管理的目标是使得主信息从不同的应用程序中分离出来,其中主信息定义为描述核心业务实体(如客户和产品)的事实。这种主数据、或单个版本的真实数据的创建,可以通过一组规则、技术和解决方案来实现,它们可以用来为所有的信息保管者创建和维护一致的、完整的、上下文相关的和精确的业务数据。

主数据可能位于许多隔离的系统中,以不同的格式进行存储和维护,从而导致高度的不一致性和不完全性,这是主数据管理的驱动因素。为了生成精确的和一致的信息集(可以在中央主数据管理系统中对其进行管理),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将其转换为主数据模型、并整合到主数据存储库中。

所有这些场景都具有下列共同点:

?源信息分布于多个异构的和自治的系统

?源信息可能存在不一致或不完整的格式

?对源数据应用了不一致的规则

?更改信息源和格式的灵活性受到相当的限制

必须将源数据整合到单个持久的目标,以便通过将这些数据集成为公共的和一致的格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数据整合模式的核心功能通过下面三项活动来处理这种需求:收集(从数据源提取数据),处理(对源数据进行转换,以匹配定义目标的模型),应用(将经过整合和协调处理的数据加载到目标数据存储或系统)。图1中阐释了整个过程。

图1. 传统的数据整合模式

信息服务发展模式

信息服务发展模式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五、信息服务发展模式 许多计算中心在最初的5至20年中,有一个标准的发展模式,但是,后来就不是这样的情况了。信息服务发展模式一般遵循由吉布森和诺伦最先提出的“S”型曲线。他们最初认为有四个发展阶段,后来诺伦又提出有六个发展阶段。阶段的个数仅仅与理论研究有关,重要的是,用户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要认识到信息服务发展模式是客观存在的。 信息服务发展模式,在每个周期中都出现了“S”型曲线。实际上,“S”型发展模式是各从属发展模式的累积形式。它可以说明随时间的推移整个信息服务的发展情况。每个从属发展模式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些从属发展模式表示了下列方面的发展: 1.数据处理和信息系统的数量 2.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3.管理技术 4.对信息服务的态度 组织方式的发展可能落后于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反之亦可能。由于“S”型发展模式在各个周期内会重复出现,又由于它是各从属发展模式的累积形式,所以各从属发展模式的差别会影响信息服务进入下一个周期的时间。 □数据处理和信息系统的发展 在最初使用计算机时,要给对利润有明显潜力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系统以最高的优先权。一个公司应该首先在诸如工资发放、收账和总账管理等这样的应用领域实现计算机化。具有专门职能的那些单位,比如饮料批发中心,可以建立一个路径计算系统;而在医院,可以建立一个病人账单系统。只要计算机系统获得效益,还没有使用计算机的其他业务领域的管理人员就一定会看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这样计算机的应用就会逐步发展起来。第二个发展高潮通常是实现包括如存货管理控制、订货单登记和处理以及市场分析这样的系统。在此阶段中,许多部门安装了各种基本的、独立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一旦这些

信息服务的管理模式(6个doc)5

信息服务的管理模式(6个doc)5

用户管理人员的定义 在全面介绍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之前,首先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开发计算机成本会计系统,系统分析员的职责是,在用户向信息服务部门请求服务时,使成本会计系统能 及时地作出响应。由于系统分析员基本上不懂得会计原理,更不懂得成本会计,所以他只能 依靠人事部门提供的从事成本会计的人员配备清单。为了与公司的自上而下地处理设计问题 的方针取得一致,系统分析员还要找两位副总裁会谈,其中一位是负责服务请求业务的,会 谈的目的是为了解公司中的与成本会计有关的事务,以确定开发成本会计系统的总体方案。 采用上面这种惯用的方法来设计成本会计系统,其结果不可能真正达到高效地交换信息这一目的。这是因为系统分析员不懂得成本会计,不知道要提什么问题,也不会懂得副总裁所说的话及有关决定的意义,分析员充其量只能领会副总裁所说内容的一半。如果副总裁不具备有关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方面的知识,同样也不大可能明智地提出问题,也不会理解分析员所说的内容。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系统的质量是与上面所说的谈话的效率以及以后用户和分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水平成正比的。 从这里得到的启发是,所有的用户都应具备有关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方面的知识。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专业人员应具备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否则,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会蒙受损失。 本章的目的是向在职的和未来的管理人员提供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管理人员掌握了这样的基本知识,就能够与信息服务人员及信息服务系统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换。另外,本章的内容还有助于扩大用户和信息服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业务工作和信息服务的效率,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的工作环境,以及给个人在事业上带来更多的成功机会。 〖JZ〗〖HT4,3XBS〗一、用户管理人员的定义〖HT 〗 用户是指使用计算机的单位或个人,也包括信息服务的对象。用户管理人员是指企事业中的 非信息服务部门(例如,会计、销售、工程设计等部门)的管理人员。用户管理人员通常管理 的是某个方面的业务。这些常用的术语都有特定的含义,并且是计算机专业词汇的一部分。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

增值电信业务 经营许可证申请材料 申请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 申报单位: 申报日期:年月日

目录 1 信息服务业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 (1). 信息服务业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发展和实施计划专用表格 (2). 信息服务业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技术方案专用表格 (3). 信息服务业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依法经营承诺书 (4). 公司域名、商标证书 (5). 行业主管部门前置审批文件 2 省内许可申请公共表单 (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2). 公司概况 (3).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4). 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 (5). 公司章程(加盖工商局档案查询章原件) (6). 完整详细的股权结构图(法人签字并公司盖章)及其相关证明 (7). 已设立分公司营业执照或控股子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控股子公司公司章程 (8). 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身份证 (9). 公司近期为员工所上的社保证明(应加盖社保机构红章) (10).已获颁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正文页、附页、特别规定事项、年检记录页) (11). 电信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填表说明 1、申请经营业务简述至少应包含业务开展内容描述、商业模式、目标用户、收费模式等内容,描述应思路清晰、逻辑条理; 2、拟开展业务情况中的拟开展服务项目、实现方式和服务项目简要描述应与申请经营业务简述一致。

依法经营电信业务承诺书 湖南省通信管理局: 我公司在获得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后,在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中,将遵守如下承诺: 一、我们将严格遵守有关电信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已批准的业务服务范围,从事合法的电信业务经营活动; 二、保证提供的电信服务业务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管理部门和电信主管部门的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我公司承诺在开展信息服务业务时,将依照原信息产业部颁布的《增值电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基本要求》(YDN126-2007)完善公司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流程,落实信息安全责任。 三、按照国家有关资费政策制定电信业务收费标准,不断提高电信业务服务质量,依法经营,公平竞争; 我公司承诺在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业务时,服务质量将不低于原信息产业部36号令《电信服务规范》规定之标准,如低于该标准或违反该标准而造成对用户利益的损害,我公司愿承担相应的用户赔偿责任并接受主管部门的处罚。 四、自觉接受各级电信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按照电信管理年检制度及时向各级通信主管部门报送年检材料和统计资料; 五、切实加强对各地分公司或控股子公司的管理,公司在各地所

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策略研究(一)

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策略研究(一) 摘要]文章论述了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环境和用户需求特性的变化,论述了适应新的环境,参考咨询服务方式呈现多样化,服务模式趋向合作,服务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为构建知识库、整合网络学术资源、培训和教育用户等内容。 关键词]现代参考咨询;信息服务;资源整合 参考咨询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它帮助读者和其他信息用户解决在文献或信息查询与获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起着帮人找书、帮人找信息的作用。在信息交流网络化、文献资源数字化、信息存取越来越便利的现代社会,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也面临着和以前不一样的服务环境、用户需求、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1参考咨询服务环境分析 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的大量普及,使我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信息快速传递、异地实时交流、共享文献信息的乐趣,这种文献信息传递交流技术的空前进步,也给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带来一系列变革。 1.1参考源数字化 文献信息传递交流技术的空前进步,改变了传统参考咨询服务主要依靠单一纸制介质的状况,更多的是使用数字信息源。各种网络全文数据库、电子参考工具以及世界各个国家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使全球日益变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源的快速检索、排序、查询功能,也给参考咨询工作带来了巨大便利,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主要信息源。 1.2服务范围扩大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传统意义上图书馆服务的物理空间,拓展了用户群体,延伸了信息服务的虚拟空间。传统图书馆的用户群体比较固定,如学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一般是教师学生,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区域内的读者,也即“本馆读者”,而现代参考咨询用户从“本馆读者”扩大到“社会”。不同地区的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同一个图书馆主页,寻求咨询馆员的帮助,就如同到物理意义上的图书馆一样方便,甚至更方便。 1.3咨询方式网络化 传统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主要是读者到图书馆寻求帮助,馆员和读者直接交流以获取其信息需求,称之为“面对面的交流”。而信息时代虚拟空间的拓展,大大改变了这种交流方式,通过网络,读者和咨询馆员可以实时交流、咨询,这种被称为虚拟咨询或数字参考咨询的咨询方式,已经在国内外得到迅猛发展,被喻为“不见面的面对面”。这种方式可以集合多个图书馆的人员和资源联合咨询,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咨询效率。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超星数字图书馆、加拿大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图书馆及广东省其他公共图书馆紧密结合,建立数字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网上参考服务。 2户需求特点分析 现代社会最大的特征就是知识信息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日渐迫切,现代技术可以很高效地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的渴求,但信息技术的进步并不是为了替代传统用户服务而采取的手段,而是旨在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参考咨询馆员们必须抓住技术进步提供的有利条件,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 2.1个性化需求 网络的无限延伸,打破了人们交流的时空限制,使人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就成为这个时期用户信息需求的一个重要特性。图书馆要为具体的用户“打造”“定制”其需求,通过E-mail或实时交谈,深入了解用户咨询的性质,“这是一种‘服务到人’的服务。如果一种服务不能‘定制’,这种服务就不能充分体现个性化,很可能与用户的需要南辕北辙”。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服务时空的个性化,在用户希望的时间地点服务;服务方

互联网信息服务现存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互联网信息服务现存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剧增,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如何解决互联网信息服务现有问题,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成为互联网信息服务商日益关注的议题。文章总结了互联网信息服务商开展信息服务中现存的问题,包括“获取信息过程复杂,不易操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不能很好满足用户需求”、“系统性能不够稳定,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契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仍不成熟”等。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信息服务商开展信息服务的经验,提出了“降低用户获取信息的难度,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重视信息质量,为用户提供较高品质的信息”、“定期检查与更新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形式多样、细致周到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及服务,提高用户的感知有用性”等可供互联网信息服务商参考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商;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2-0032-04 《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2005-2013年,我国网民的数量稳步递增,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18亿,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用户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互联网上也涌现出大量的信息服务商,如搜索引擎服务商、门户网站服务商、社交网站服务商、视频网站服务商、在线文档分享平台服务商和在线百科服务商等。然而,目前在开展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解决现存问题,契合用户需求开展信息服务,成为这些互联网信息服务商发展的关键。 现有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1)对某一特定类型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商的研究。其中,对搜索引擎的研究较多,如焦玉英、金石发回顾了搜索引擎的发展过程,探寻了其现有的盈利模型并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如刘畅认为搜索引擎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主要工具,并对综合性搜索引擎和垂直搜索引擎开展信息服务的各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2)对某互联网信息服务模式应用于某机构的信息服务的研究。严海帆介绍了博客的概念与特征,认为博客技术可以用于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即建设图书馆信息服务博客;聂应高详细阐述了SNS的基本含义及典型的SNS网站,并分析了SNS用于开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认为图书馆利用SNS来拓展其信息服务是可行的。(3)对Web2.0环境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现状及模式的研究。彭

信息服务(不含互联网信息服务)

编号: 许可证号: 跨地区/省内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申请材料 申请业务:信息服务(不含互联网信息服务) 申报单位: 申报日期: 20 年月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制 信息服务(不含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发展和实施计划专用表格 业务发展和实施计划申 请 经 营 业 务 简述 (至少应包含:业务开展内容描述、商业模式、目标用户、 收费模式等) 业务实施 计划 (应包括业务开通时间、业务发展地域范围等计划安排) 服务设施 建设计划 分支机构 设立及许 可证备案 计划 系统平台所在城市

不含互联 网信息服 务服务项目 □信息发布平台和递送服务□信息搜索查询服务 □信息社区服务□信息即时交互服务 □信息保护和加工处理服务 拟开展移动网信息服务情况拟开展服务项目实现方式服务项目简要描述□SMS □MMS□WAP □JAVA/BREW□其他: □SMS □MMS□WAP □JAVA/BREW□其他: □SMS □MMS□WAP □JAVA/BREW□其他: 填表说明 1、申请经营业务简述至少应包含商业模式、目标用户、收费模式等内容,描述应思路清晰、逻辑条理; 2、拟开展业务情况中的拟开展服务项目、实现方式和服务项目简要描述应与申请经营业务简述一致。

信息服务(不含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依法经营承诺书 依法经营电信业务承诺书 工业和信息化部: 我公司在获得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后,在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中,将遵守如下承诺: 一、我们将严格遵守有关电信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已批准的业务服务范围,从事合法的电信业务经营活动。 二、保证提供的电信服务业务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管理部门和电信主管部门的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我公司承诺在开展信息服务业务时,将依照相关规定完善公司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切实落实安全责任。明确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和应急处置联系人;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度、信息内容审核制度、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内容保留备查制度、违法信息监测处置制度、用户举报机制、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等;按照通信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标准和要求,配套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同步落实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做好违法信息发现和过滤、用户日志留存、用户信息保护等;明确并落实网络安全“三同步”、定级备案、符合性评测和风险评估等要求,并配套落实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手段。落实国家和行业有关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相关政策标准。开展信息服务业务时遵循相关技术接口标准的要求。

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模板

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内容提要】信息服务是横跨信息管理领域、产业经济领域及信息化、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信息服务的基本要素分析为基础,运用模式方法,探讨了旨在描述信息服务各要素间基本关系的基本模式、信息服务在实践中某个或某几个要素的作用发生变化而导致的生成模式以及由络技术引发的络信息服务模式,并对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摘要题】信息服务 20年前,传播学领域出版了英国社会学家麦奎尔(Denis McQuail)与他人合著的《大众传播模式论》,并于1987年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几乎与此同时,情报学领域发表了英国情报学家威尔逊()与他人合写的论文“信息用户模式:研究进展与前景”。他们用模式方法回顾了各自领域30年来的研究进展。此后,情报学领域经常有人用模式方法回顾历史或描述研究对象,并在介绍信息传播模式和信息交流模式时大量引用大众传播模式。确实,模式方法因其简洁、直观和所具的构造、解释、启发、预测等功能,有其独到的用处。当我们对信息服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抽象概括时,以图像、文字或数学模型为基本工具的模式方法也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信息服务活动是以信息用户为导向、以信息服务者为纽带、以信息服务内容为基础、以信息服务策略为保障的活动。对信息服务活动的组成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描述,就可以构成一种模式。本文拟对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和生成模式、络信息服务模式以及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机制进行初步分析,以推进信息服务研究的深入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服务模式与信息服务项目是不同的概念。信息服务模式所要描述的是用户、服务者、服务内容和服务策略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而信息服务项目是指某种模式下的具体活动。 一、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及其生成模式 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是指对信息服务的组成要素及其基本关系的描述。也许是认为简单或其他什么原因,人们似乎对信息服务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等基本问题的研究热情并不高。虽然会提到某些组成部分,但缺乏依据和论证。信息用户、信息服务者、信息服务内容和信息服务策略等四个要素是信息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信息服务活动都存在的组成部分,只是彼此的关系程度和作用方式不尽相同。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成了区别不同模式的主要依据。

信息服务业发展态势及思路

信息服务业发展态势及思路 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行业的综合体,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信息传输服务业;IT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资源产业(主要指信息内容产业)。 信息服务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产业之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必要技术支撑,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提高各行各业技术水平、效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把信息服务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支持和培养,正是体现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迫切需求。 信息服务业以其“产业带动能力强,转型提升作用大,提供就业机会多,创新关联范围广”等特点被各国和各个行业所关注。加快推进信息服务业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对我国摆脱经济危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国务院最近陆续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技术创新和重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信息服务业的广泛的应用,能够促进钢铁业,汽车,机械制造,纺织、服务业等众多产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流程转变,能够促进产业重组、机构调整和升级,因而,对国家十大振兴规划具有基础化推动作用。 一、信息服务业发展态势 1.产业比重逐渐增大 发达国家的高技术服务业(或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欧盟进行的一项

研究表明,服务业现在已占发达国家工业活动的50%-70%,在美国和瑞士等国家,服务业的产值甚至达到制造业的3.5倍以上,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软件服务业、通讯服务业和信息资源产业。 2.外包活动日趋活跃 信息产业为代表的全球制造业投资转移热潮趋于稳定,以服务业外包为标志的新一轮投资转移已初现端倪。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服务业有望成为最受外国直接投资青睐的领域,其中以信息技术领域最为突出。目前,全球服务业外包市场规模已从2001年的1500亿美元发展到2008年的6500亿美元,服务业吸收的跨国直接投资存量已从1990年的不足50%上升到70%左右。2009年在全球实体经济收到重大冲击的情况下,一季度全球服务外包业务转移额达到1600亿美元。 3.服务内涵逐步延伸 信息服务业更加强调“服务”这个本质特征,反映了社会综合化信息服务的强烈需求。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广泛深入推进,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以及人们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征,单一形式的信息服务已不能适应丰富的社会需求,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更有效的支撑。电信正在突破原来概念和内涵的局限,向更加全面、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转变;互联网发展催生了各种新兴业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博客、播客、虚拟社区等;在公司策略上,越来越多的公司定位于“服务”。 4.商业模式推陈出新 新技术不断涌现,培育新的市场空间,成为丰富信息服务模式的重要途径。

信息服务内容整理

信息服务内容整理 by我呀呀呼嘿一、信息服务的定义 信息服务是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信息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行为。 二、信息服务的基本原理(特性2.21,2.2四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特性:用户导向性、技术支撑性、依存性、专业性、交互性、模糊性、社会性、独立性、动态性、针对性、适时性、时效性。 生产过程: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以信息资源为劳动对象,以信息技术为劳动资料,采用传递、处理、咨询、经纪等服务行为,经过需求对接、内容调研、综合集成等环节,开发设计信息服务产品,并帮助用户解决信息问题的全过程。 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四个要素包括服务者、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策略,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并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信息服务整个环节这一整体。 服务对象:概括地讲,服务对象就是信息用户,具体地将,服务对象包括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行为、所面临的信息问题等同一连续体上的众多环节。 服务内容:服务内容是指服务者在信息服务过程中为用户提供的的特定的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包括两个特定的方面,一个是独特的产品,一个是特定的服务。 服务者:服务者是指通过专门劳动提供信息服务的价值创造者,可以是个人或者组织。 服务策略:服务策略是指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必要又充分的方式和手段的组合的运用。 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首先,各自承担独特角色,发挥独特作用。服务对象是信息服务的出发点和导向,服务内容是信息服务的基础和质的规定性,服务策略是信息服务的保障和路径,服务者是信息服务的纽带和桥梁。第二,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信息服务这一整体。第三,在新的社会关系中,这些要素会促进信息服务形式的变化。 三、用户导向原则以及专业原则(其应用) 用户导向原则就是要体现用户的导向性、服务者的实在性以及用户与服务者之间的交互性,确保服务者的目的和用户的目的、服务的可能性与条件性和用户的优先性和可识别性,服务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与用户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专业原则: 1,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相结合,以服务对象为重(以服务对象为重,就是从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服务对象准确表达需求,提高其水平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以 服务对象为重,就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组织信息服务产品的生产;以服务对象为重, 就是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服务策略,总之就是要确立服务对象的 中心地位和导向作用,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选择服务内容和策略,最大可能地 满足其要求,最大程度实现其期望,最大范围使其满意); 2,信息和服务相结合,以服务为重(以服务为重,就是要充分认识服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起集奉献与获取经济利益为一体的价值观,赋予信息服务新的价值;以 服务为重,就是要在信息的可获得性和易接近性逐渐增强,服务者之间、服务者与 用户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弱的背景下,通过有特色、有效的服务,解决用户的问题; 以服务为重,就是要把工作重点定位在对服务对象的分析和解决上,使得产品满足 服务对象的需要状态、智能状态、心理状态); 3,技术和人格相结合,以人格为重(以人格为重,就是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思维方式和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范例3

范例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三条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 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者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四条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未取得许可或者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第五条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在申请经营许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前,应当依法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六条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除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

(二)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三)服务项目属于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的文件。 第七条从事经济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经营许可征)。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应当持经营许可证向企业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第八条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办理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主办单位和网站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二)网站网址和服务项目; (三)服务项目属于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文件。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对备案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备案并编号。 第九条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拟开办电子公告服务的,应当在申请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或者办理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专项申请或者专项备案。 第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和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公布取得经营许可证或者已履行备案手续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名单。 第十一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经许可或者备案的项目提供服务,不得超出经许可或

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责任书

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责任书 为了保证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本单位在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期间,切实落实以下责任: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从事信息服务业务。不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以下内容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侵权行为的; 9、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二、若发现网络所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上述所列内容之一的,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对网络所传输的信息内容难以辨别的,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发布。 三、信息服务系统设置安全可靠的防火墙,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进行安全风险分析与系统漏洞测试,适时对软硬件进行升级,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 四、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和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尊重并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不在网络上传送密件,不泄漏用户个人资料。 五、建立信息内容自动过滤系统和人工值班监控制度,信息平台或用户上传的所有信息,经过本单位工作人员的人工审核后,方能发布。 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网站(包括WAP网站)具有保存60天以上的系统运行日志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功能。 七、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负责人联系制度,保证相关部门可以随时与本单位安全负责人沟通联系。本单位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负责人,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第二负责人,并确保联系畅通。 八、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不擅自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文化、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电子公告服务等涉及国家专项审批规定的服务项目。 九、自觉接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管理,积极配合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若有违反,愿意接受相关管理部门的处罚。 十、遵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责任人24小时联系电话: 责任人身份证号码: 服务器IP地址: 联系地址: 责任人签名: 单位法人签字:主管单位盖章: 年月日

“互联网+”时代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探究

“互联网+”时代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18-05-25T14:55:29.8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作者:孟范龙[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不断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科技信息服务的转型和发展做了相关研究与探讨,如戴雪枫有关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服务的思考、裴雷等提出大数据时代科技情报工作注重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贺德方关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环境下科技情报工作的思考等,但对于“互联网+”时代,这一新时期新背景下的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还略有不足。 国脉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不断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科技信息服务的转型和发展做了相关研究与探讨,如戴雪枫有关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服务的思考、裴雷等提出大数据时代科技情报工作注重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贺德方关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环境下科技情报工作的思考等,但对于“互联网+”时代,这一新时期新背景下的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还略有不足。面对新的技术环境和信息需求,笔者探索构建面向“互联网+”时代的科技信息服务新模式,以期更好地为我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1“互联网+”科技服务的内涵与特征 1.1服务内涵 在“双创”环境与“互联网+”新业态的影响下,科技服务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特征。简单来说,“互联网+”科技服务并不是互联网与科技服务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互联网覆盖和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服务业态。因此,“双创”时代,“互联网+”科技服务的内涵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对接及协同服务平台、学习交流平台和网络互动社区等虚拟空间为服务依托载体,通过建立集科技创新资源管理、科技创新服务和科技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网络体系,来推动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和创新服务的融合,满足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群体对技术、资金、人才和其他资源服务的需求,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化、个性化、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服务和开放式的资源共享。 1.2服务特征 “互联网+”科技服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较为鲜明的“互联网+”时代特征。①服务方式的在线化。“互联网+”带来众多创业机会的同时,也加速了服务方式的在线化;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对接与协同作业平台、网络交流社区等多形式的虚拟网络空间将逐步成为服务的主要依托载体;②服务资源的集成化。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撑下,服务资源将趋向于集成化管理,围绕“双创”的科技信息资源依托一体化的互联网平台及移动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可实现信息资源的采集、解析、集成与应用管理,形成“互联网+”的集成化创新创业知识管理与服务应用;③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在“互联网+”的新型服务模式下,以协同作业为基础的“一站式”服务将成为发展的主流,信息资源与服务的集成需要更多地强调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基于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各类服务资源对接、匹配和共享都需要以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为前提。 2传统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信息资源共享率低 无论是较为被动的资源导向型服务模式,还是相对主动的任务导向型服务模式,都无法充分有效地利用已经拥有的信息资源,纸质图刊资源、商业数据库资源、特色数据库资源均存在低频次使用的现象,导致大量科技信息资源存在长期浪费的现象。此外,不同科技信息机构之间很少有资源的共享,并且零散存在于普通用户手中的科技信息资源更是几乎无法得到任何有效的共享利用。传统科技信息服务模式下信息资源的共享率非常低下。 2.2信息服务时效性差 传统服务模式下,科技信息服务的响应周期较长,从信息需求的产生,到信息需求的满足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在新时期各个领域所需信息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很难做到信息需求的及时满足,造成用户满意度的不断下降,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信息用户面临信息需求时,宁可自己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而不再诉诸于科技信息服务机构,致使信息用户大量流失。 2.3信息用户参与度小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商业数据库、信息资源平台的大量涌现,普通用户在科技活动中积累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渠道来获取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机构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普通用户有条件和能力参与到信息服务过程中来。而传统服务模式下,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几乎垄断了所有重要的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在整个信息服务的流程中只能承担被动接受服务的角色,很难参与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中来。 3“互联网+”时代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 3.1“UtoU”服务模式的构建 3.1.1资源共享机制 共享资源库由科技信息机构已有资源库、用户上传共享信息资源库、信息服务产生的产品库3个部分组成。在省级科技信息机构已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其他地级科技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另一方面也能够接受和容纳其他科技信息用户个人的信息资源上传共享,并通过后期搜集、购买、积累等方式不断扩大资源库。在此过程中,科技信息机构要对所有信息资源库做一定的审核检查,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可靠性。 3.1.2任务发布机制 所有信息共享平台的参与者都可以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以需求任务的方式在信息共享平台上进行发布,需求任务须清晰描述需求内容、需求时限、成果形式等方面信息,其他平台参与者可以接受并去完成任务,成为信息服务提供者,以此获得一定的名誉和奖励,需求用户根据自身期望来选择最终满意的答复。 3.1.3反馈评价机制 信息共享平台内置双向的评价反馈机制,一方面,科技信息机构能够对信息用户的共享信息进行审核与评价;另一方面,信息用户也能够利用信息平台对信息服务进行打分与评价,实现对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反馈,不仅有助于信息服务的改进与提高,也有助于其自身信息需求的精确满足。

技术服务模式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现状研究

技术服务模式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现状研究

————————————————————————————————作者:————————————————————————————————日期:

技术服务模式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现状研究-社会科学论文技术服务模式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现状研究 李冬芳1 王倩2 1.河南省工业学校河南郑州450011 2.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不同领域的技术服务模式具有不同的运作效果,本文针对在不同行业发展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服务模式进行综述,通过多视角的综合分析,理清不同领域的技术服务模式应用现状,并得出相应的主题经营方应该实施差异化、专业化等有利于创新的技术服务模式。 [ 关键词]技术;服务模式;创新 引言 鉴于经营类别的差异,不同的经营主体选择的技术服务模式不尽相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经营者选择的战略都在受到技术服务模式的影响,面对的竞争环境和竞争需求也迫切的需要选择一条独特的、适合企业的技术服务模式,并保持创新动力十足的状态。针对技术服务模式的不同运作效果,不少研究学者已经针对不同的行业选择的技术服务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如图1所示,技术服务模式对企业相应选择的关系呈现。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综合多个视角对相关的技术服务模式进行总结,理清技术服务模式的应用现状,提出有利技术服务模式的改进、创新、服务范围更广等相应的建议。

1、技术服务模式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技术服务模式和战略选择反面进行的研究有:Goh等(2014)通过对船舶行业的的技术服务模式和战略选择进行调查,综合相关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讨论了服务行业分类业务的增长与总体战略和技术服务模式的关系,得出相关结论[1]。Kizim等(2014)借助系统动力学模型,主要研究组织的技术服务和相关修复问题,并分析生产过程中涉及到技术服务的组织过程,提出了一个基于多代理技术问题的维护和修复组织(MRO) 的解决方案[2]。 戴勇等(2013)通过生产实践获得数据,探索可以提升工程服务的企业经济效益的技术服务模式,包括主导型一体化服务模式和协作型一体化服务模式,经过分析表明推进此两种服务模式,可以解决工程服务企业成本过高、效率低等问题,并有利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3]。薛强等(2013)通过分析是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中规模最大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服务模式,提出技术服务模式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并基于其功能定位分析技术服务的现状,设计了虚拟的网络服务机制等技术服务模式[4]。 不同的技术服务模式有各自的服务标准和对象,政府推动企业技术服务的创新,为了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的同时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创新力度[5]。张海彬等(2009)通过分析高校在农业的技术服务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技术应用性弱等诸多问题,探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综合体系中的不同模式,提出加

服务模式研究——电子商务中介分类

万方数据

中国信息界2010年第6期总第144期战略与政策 织。并不涉及交易中的物流、运输以及资金的流动。也就是说,我们只考虑传统商务中信息硫(信息交换)、物流(实物交换)和资金流(价值交换)中的信息流这一部分。黄敏学(2002)指出,在电子商务中,信息成为商业运动的主导因素,同时数字化的信息流还具有对资金流和物流的替代效应,从而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 2.2电子商务中介的出现 经济学里的经济人假设,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对每个人未必准确,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其最大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可以认为各企业均为自利的,即其对于自身行为的选择是一种以利己为前提的理性抉择,亦即每个项目的实施都应当是收益大于成本的。因而这些为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中介公司能有如此的发展,必然证明这个行业仍然有着较大的盈利空间。同时从现象表层入手,也可以求证出电子商务中介存在的必然性。首先,大量事实证明电子商务所带来的高效率低成本源于企业所能获得的更低的进入壁垒,更多的市场机遇、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更快捷的交易速度等因素,而非中介的消失。 其次,它们产生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信息超量现象的出现。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其能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信息,对于传统市场上的信息缺失,取而代之的是信息爆炸,大量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精力大量花费在筛选匹配信息的工作上,而不再是获得信息上。这就产生对信息中介的需求。这类中介应当能辅助人们收集整理信息,帮助人们提高筛选信息的效率。由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能满足人们这类需求的信息中介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具体的节约成本分析对比(如图2N--A,):假设有三个供应商、三个消费者,没有中介时,如左图,双方的最大可能的连接次数为9(3×3);存在信息中介时,如右图。双方的最大可能的连接次数为6(3+3),很显然比没有中介时的数量要少。以此类推可以推广至m个供应商和n个消费者的分析,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图2电子商务中介出现前后成本对比再次,电子商务市场因其一些固有特性,而迫切需要与其发展相配套的新的中介模式的支持。具体说来,与传统市场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低信息检索成本使得从整体角度来看,交易双方的信邑不对称性程度降低,但这一市场的虚拟性和低的进入壁垒又使得单个交易中的一方(主要是卖方)更有动力和条件降低“信号发送”的完全性,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从而使信息不对称性加深,“柠檬问题”在电子商务市场中同样存在,而其解决就需要依靠符合这一市场特性所需的能给顾客提供可靠信息的可信赖的中介。 以上简要介绍了一下电子商务中介服务存在的必然性,下面主要想探讨如何依据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模式对电子商务中介进行分类。 3电子商务中介的分类 要对电子商务中介进行分类,根据市场上存在的一些主流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模式,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平台服务,一类是信息集市化服务,还有一类是中介的中介(如表1所示)。 表1电子商务中介的分类 3.1平台服务 平台服务,是指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平台,并且为其交易提供一定的信用保障,通过对买方或卖方收取一定的费用从而盈利。 这类中介服务模式主要以阿里巴巴为典型代表。 企业简介: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创立于中国杭州市,为全球领先的小企业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罩巴巴于1999年成立,它为小型制造商提供了—个销售产品的贸易平台。其后,阿里巴巴茁壮成长,成为了主要的网上交易市场,让全球的小企业透过互联网寻求潜在贸易伙伴,并且彼此沟通和达成交易。如今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应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网上交易市场包括:集中服务全球进出口商的国际交易市场、集中国内贸易的中国交易市场,以及透过一家联营公司经营、促进日本外销及内销的日本交易市场。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个拥有来n240多个固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阿里巴巴还通过“阿里软件”品牌向中国各地的小企业提供商务管理软件解决方案,并通过阿里学院为国内中小企业培育电子商务人才。阿里巴巴于20f)相:1t#6a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集资额达17f乙美元,仅次于2004.年在美国纳斯特克上市的互联网股份谷歌所创下的首次公开发售纪录。 从盈利模式上看,阿里巴巴在最初是免费吸引卖家注册,同时吸引买家与之交易,从而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平台,以广告费为主要盈利点。随着买卖双方人数的增加及页面访问率的攀升,阿里巴巴有了一大批忠实的消费群体,广告收入也相对稳定,并且有相对上升的趋势。由于具有较高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多的同类网站如雨后春笋,此时,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又有了新的改变,它的收益来源又增加了会员费,同时又推出了“关键词竞价排名”、“黄金展位”、 “品牌告位服务”等收费服务。阿里巴巴仅仅通过平台的软 万方数据

产业研究方案院的模式研究方案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是推动高校发展,促进高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方式,也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产业研究院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由政府主导、依托高校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校地共建研究院这个载体,使校地双方由简单的优势互补走向双赢,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产业研究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研发、行业技术服务、行业知识产权经营以及行业人才培训等四个方面。在技术上,建立技术富集与创新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人才上,建立人才汇聚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在资本上,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机制、资本追逐技术机制、高校投资机制、资金取得使用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产业研究院的运行的一般目的:一是加快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二是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三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四是提升地方政府的对外开放水平;五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 以下是对目前国已有的产业研究院情况的调研和梳理。通过对已成立的研究院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业务围的学习,将有效指导我校产业研究院的运行和发展。 一、省现代物流研究院 1、简介

省现代物流研究院是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批示,由佟星副省长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亲自倡导,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牵头组织下,由省有关从事物流行业和投资业务的企业、物流研究机构、相关社会团体利用非国有资产组建的社会组织。 研究院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注重实用,兼顾市场,合作共赢”的原则,构建一个既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制订物流发展规划服务,又能为企业提供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支持,在国物流研究领域达到领先水平的研究机构,显著增强我省物流业的研究、技术推广以及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省民政厅;本单位的业务指导单位是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接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业务指导,接受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指导和管理。 2.组织架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