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文学概论(一)简答题大全含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一)简答题大全含答案

波德莱尔“交感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知在哪)
(1)“交感说”本是一种神秘主义玄学,18世纪时由瑞典哲学家斯威斯登提出。他认为无论是在人与人之间还是在人的各种感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隐秘的、交相呼应的关系。
(2)波德莱尔接受了这种观念,认为不同感官之间存在着交互感应,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存在着交互感应,诗人心灵和隐秘世界之间也存在着交互感应,诗人可以感受到这种神秘的交互感应。


对话语体有何特征? 不知道在哪
(1)对话语体用于戏剧文学,戏剧文学为舞台演出而作,通过人物的直接言说来向观众展示一切,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采用对话语体。
(2)对话语体的特征:第一、动作性。对话本身就意味着内心或外部的动作,并推动剧情发展。第二、性格化,人物性格主要是由对话来完成的。第三、口语化。舞台上的对话,要求深入浅出,朗朗上口。








1.1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什么?
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1.2广义的文化概念与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有何异同?
相同:都认为文化是与人的本质相联系的,一方面是人创造了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创造了人。
不同: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把符号作为人的最重要标志。
符号论的文化概念认为文化就是指蕴蓄在人的灵魂深处的精神文化、观念文化而言的。

1.2简单叙述文学的文化意义。 ##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1.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1)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除了社会生活这个源泉之外,再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了。古代的外国的文学作品,也只能供作家创作时借鉴和利用,但它只是“流”,不是“源”。
(2)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来自
生活。
(3)对于创作而言,作家对生活是否熟悉至关重要。


1.3简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
(1)文学源于社会生活。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而是社会物。
(2)文学改造社会生活。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摹写,而是积极的能动的感悟。

1.3简要说明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1)广阔的包容性。文学审美活动所具有的包容性,是别的艺术不可能达到的。
(2)思想的深刻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所蕴含的思想往往比其他艺术更深刻。


1.3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有哪些? ##
文学

具有意识形态性,又具有审美特性,当意识形态性与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不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变成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独立系统。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身不是简单的,既非单一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也非单纯的审美,它是复杂的、丰富的,它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下面几点加以说明:
(1)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2)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3)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1.4简述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
(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是获得对对象本身的超越,是获得“童心”对传统陈规旧习和既定成见的超越。





2.1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何在? ####
(1)从专用概念的层次上,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而文学作品则是指已经由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2)一部由作者创作出来的语言艺术作品,当其未经读者阅读时,就还只是文学文本,而当其被读者阅读后,才变成文学作品。

2.1简析文学文本的三个层面。 ##
文学文本由三个层面组成:
(1)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
(2)文学形象系统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
(3)文学意蕴世界是文学语言组织及其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空间,文学意蕴世界是文学文本的最深层面。


2.2什么是文学语言组织?它有哪些特性?
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2.3何谓“炼字”,其目的是什么?
(1)炼字指为了妥帖完美地表达意义而对字词进行的选择锤炼。
(2)其目的不仅在于符合节奏和音律,准确表达意义,而且也在于创新。

2.3如何理解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更”字的多层意义?
第一层指再次登楼,属数量的增加,人的行动的重复。
第二层指继续登楼,属质量的提高,比喻人生境界的提升。
第三层指永远不断地登楼,属数量和质量的综合增加,比喻人生境界永远不断地提升。



2.3什么是借喻?试举例说明。
借喻是不用比喻词,甚至连本体也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样式。辞格层面的一
种类型。例如:李清照《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以“花自飘零”比喻作者的青春如花开花落般空自

凋零,又用“水自流”比喻远行的丈夫如悠悠江水空自流。


2.3什么是语言的反复?试举例说明之。
反复是意思相同的词或句多次重复使用的语言方式。反复是辞格层面的一种类型。例如:“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行路难”重复使用了两次,这是反复。


2.3什么是反讽?试举例说明。
反讽(又称倒反、反语,或说反话)是意不在正面而在反面或内涵与表面意义相反的语言方式。如: 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魔星 ’——请枕这一个!”(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 “魔星”是黛玉对宝玉的呢称,这看来贬斥的话其实寓深情于诙谐之中,正话反说地体现了黛玉对宝玉的深深的挚爱之情。


2.4怎样理解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
(1)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毋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2)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特性。
(3)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3.1文学形象的特征是什么? ##
(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2)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
(3)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
(4)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3.1文学形象唤起的美感的常见形式有哪些?
(1)直接地给人以美的享受。
(2)通过批判丑恶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3)通过同情的目光,描绘弱者屈辱丑陋的形象,以呼唤人性中求美向善之心的回归。
(4)通过对社会和人生本质上丑陋和荒谬的展示,表达人类失去美的痛苦和对美的渴望。



3.2典型的真实性是怎样体现的?
(1)典型的真实性首先体现为符合历史的尺度。作家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绘,通过卓越的个性刻画,揭示出政治和社会的真理,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趋势。
(2)真诚是典型的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3.3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
(1)情景交融;
(2)虚实相生;
(3)生命律动;
(4)韵味无穷。



3.4文学象征意象的特征有哪些? ###
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它和典型、意境鼎足而居,也是达到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它的基本特征是:
(1)哲理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
(2)象征性 这是文学意象 基本表现手段。
(3)荒诞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

象的形象特征。
(4)求解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


3.4简述象征意象的意象化原则。
1、以荒诞的幻象表达意念的真实;
2、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
3、“意象应合”的原则。
(1)努力捕捉客观物象与主观意念的对应关系,选择最佳象征物。
(2)准确把握对应点,暗暗铺下能诱发人们思考的“跳板”。





4.2如何理解“叙述语言”?
(1)叙述语言是使故事内容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从对叙事的接受角度来看叙事活动,
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叙述语言。因此,叙述语言也就成了叙事的第一个层面。
(2)叙述语言中,对叙事有重要影响的性质包括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和叙述标记等方面。


4.2什么是顺时序叙述?什么是逆时序叙述?
(1)故事时间中的顺序与文本时间中的顺序相一致,即先讲前面发生的事,后讲后来发生的事,这样一种叙述次序叫“顺时序叙述”。
(2)与“顺时序叙述”不同的其他叙述次序统称为“逆时序叙述”,即文本中叙述的前后顺序与故事中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不一致,如“倒叙”、“插叙”。

4.2叙事理论中“省略”和“概略”有何区别?
(1)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在跳过的这段故事时间长度
中,文本时间长度为零,因而可以说叙述的步速是无穷大的。
(2)概略是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概略是叙述的步速加大的叙述。


4.2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必定是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吗?为什么?
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不一定是故事中人物的视角。
(1)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同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往往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2)第一人称叙述有时同第三人称叙述就很接近。


4.2简析叙述视角的几种情形及其作用。
(1)第三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它没有视角限制,使作者获得了充分的自由。
(2)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是指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一个人物,从故事的参与者角度进行的叙述。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不仅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介;受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所不知的内容。
(3)第二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是以“你”的称谓进行的叙述。这里的第二人称只是叙述者设定的一个听众,与叙述视角无关,故事本身的叙述视角仍然是第一人称。


4.3什么是叙事内容中故事的情节?
叙事内容中故事的情节不仅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要求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

盾冲突,由此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5.1艺术情感与日常情感之间的区别何在?
艺术情感不同于日常情感,这是因为,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艺术情感是审美的情感.它是对日常情感的提炼与升华,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读者在艺术作品中体验到的情感也不同于日常情感。


5.2简述抒情作品创作的一般原则。 ###
(1)诚挚性原则,即要求诚挚与可靠,无论是美是丑,是善是恶。
(2)独特性原则,抒发的情感应该是主体在某一特定环境中为了某一特定事件而产生的某一特定的感受
(3)感染性原则,真正的抒情作品一定会使读者受到感染,消除艺术家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5.2抒情的途径有哪些?
(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指声律,“情”指情感。
(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要表现情感,就必须借助某种媒介,因为,主观、情感、心性永远是“虚”
的和难以直接表述的,只有借助“实”的和易于表述的外景物、场景,主观、情感、心性才能真切表达出来,才能为人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构成文学活动。

5.2简析抒情的基本策略。
在创作抒情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1)抒情的语法策略。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2)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有意象、隐喻、典故、悖论等。



5.2什么是抒情作品的韵律?
(1)在抒情作品中,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可以构成和谐的音调,人们把这种和谐
的音调称为韵律。
(2)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律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规律使读音的
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5.2什么是典故?典故是如何在抒情作品中发挥作用的?
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它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典故能够借助历史与现实在相似性基础上的相互映照表现一定的思想与情感,借助古代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篇美句,寥寥数语即可达到非常效果。用活典故,能够产生虚实相生、以少总多、空灵有味、意在言外的美学效果。



5.3抒情作品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1)抒情作品在选材上的特点必定影响其结构上的特点--跳跃性,黑格尔称之为“抒情的飞跃

”。
(2)诗可以随着情感和意念的流动,略过一般的交待,甩开按部就班的叙述,在节与节、行与行之间大幅度地跳跃,把时间相距较远的事物放在一起,通过暗示,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境界。


5.3中国小品文的特征是什么? ##
(1)在内容上高度自由,包括题材十分广泛和主题多种多样;
(2)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包括文本上的种类丰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

5.3抒情小品文在内容上具有怎样的特征?
抒情小品文在内容上是高度自由的。
(1)抒情小品文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一人一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足以成为抒情小品文的题材。
(2)抒情小品文涉及的主题多种多样,它未必具有多么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多么长远的社会价值,但它能够从不引人注目的琐屑事物中挖掘发人深思的道理,以浓郁的诗意表现人性之美与自然之趣,以朴素的情感打动读者,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











6.1如何理解“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1)这是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读者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对某些作家作品的特征心领神会,深有体悟,所以能举一反三,很快地辨认出来,并用几个字就可高度概括,一经流传,就成为某些作家作品的风格命名或风格描述。
(2)正是通过风格,作家才能传留自己个性的标志,这一标志如基因一般寓含在作品的每一个细胞之中;也正是通过作品的风格,读者才能辨认出自己倾心的作家,感到一种亲切性。


6.2作家的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区别何在?
(1)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2)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3)日常个性人皆有之,创作个性并非人皆有之。





6.3简述文学风格的基本特征。
(1)独创性。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
(2)稳定性。某一风格形成后,在较长的时间里会保持其基本的风貌不变。
(3)多样性。作家的创作个性各个有别。




6.4如何认识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由于人们的审美以不同的心理结构为基础,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也因此对风格美会有不同的选择。
风格美可以超越时代、民族、阶级,却又受到时代价值取向的影响。

6.5文学风格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1)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作家的文学风格会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
(2)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作家的文学风格会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
(3)文学风格与

地域文化
作家的文学风格会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
(4)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包裹在个人风格外面的,还有流派文化层。
综上所述,文学风格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和发展的,并为一定的文化所渗透,从而成为一定文化的表征。


6.5如何理解文学的时代风格?
(1)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感受到时代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
(2)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时代文化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3)文学的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7.3简述艺术灵感及其特征。 ###
艺术灵感是指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具有:
(1)突发性。在艺术创作中,灵感的袭来是没有任何先兆的。
(2)迷狂性。当作家处于灵感状态时,他的思维就不再是正常的思维了。
(3)创造性。艺术灵感能够使作家的艺术创造力在瞬间中达到一个高峰,平常状态中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很轻易地得到解决。

7.3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有何区别? (异同?)
相同:都是对文学创作有着重要意义的心理因素,都具有神奇的创造力。
区别:(1)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完全不受创作主体的控制;艺术直觉是一种思维能力,创作主体对直觉的运用是有意识的。
(2)艺术灵感没有具体对象,它只是主体心理的一种激活状态;艺术直觉则具有对象性,它必须面对一个具体的感性对象才有意义。
(3)艺术灵感是随机的、偶然的,艺术直觉则有一定的稳定性。


7.4创作动机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创作动机就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1)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文学创作首先是一种个体性精神活动,所以作家个体性的精神需求是创作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文学创作虽然是个体性精神活动,但作家却无不生活在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因而受着社会的制约。



7.4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
(1)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
(2)创作动机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内容。
(3)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
总之,创作动机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对创作过程与作品内容、作品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8.1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链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

面?
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链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
(2)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
(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





8.1文学传播的阶段有哪些?
文学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书写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三个阶段。
(1)在原始社会,文学是通过口传方式被接受与流传的。
(2)随着文字的发明,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出现了书写印刷的文学传播方式。
(3)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传播方式的又一大飞跃。

8.1电影、电视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1)电影、电视是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从视觉来说,是影像与文字的融合,既保
留文字符号的长处,又体现画面的特点。
(2)影视提供的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和。
(3)电影、电视从它们诞生那天起,就属于大众传播媒体,具有世界性与商业性的倾向。




8.2形成文学接受心境需要哪些条件?
(1)接受者的兴趣。
(2)接受者的审美心态。
(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


8.4什么是心灵共鸣?
指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与作家或作品中的人物产生的情感沟通,也指不同的接受者在阅
读同一作品时产生的大致相同的激动、兴奋的审美体验。


8.4简析共鸣产生的根本原因。 ##
读者与作品之间实现了情感交流及对应关系的阅读心理现象,通常被称为“共鸣”。
(1)人性情感的相通性。人们如果处在相近似的生活境遇,往往就会产生相似的具体情感。
(2)审美体验的共同性。人类的审美知觉与感受能力有相同的一面。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读者对美的事物与形式也会产生相似的“共同美感”。



8.5文学批评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
(1)审美体验;(2)理性分析;(3)价值判断。







9.2为什么说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 ##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文学的发展以社会的发展为前提,同时又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1)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
(2)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
(3)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


9.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的表现形态有哪些? ##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有两种表现形态。
(1)从艺术形式来看,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上,随
着生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态反而会停滞或者衰落。
(2)从整个艺术领域来看,有时文学的高度发展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
比较落后的时期。


9.3简述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文学

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同样也离不开革新。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的统一。继承是革新的基础和前提。革新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
真正的继承已经包含着部分的革新因素,而革新在摆脱文学传统的束缚时一定程度上又总与传统保持着血缘的继承关系。


9.4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4)注重艺术效果。


9.4如何理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现代主义是存在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之间的一个文学思潮,它包括了现代西方文学中许多的文学流派。通常认为,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第一个文学流派,是现代主义真正的开端。
反传统是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征。在思想观念上,悲观主义代替乐观主义,对人类社会和未来失去了充足的自信。 在艺术观念上,现代主义显示出全异的审美观念,从根本上背离了亚理士多德以来的整个古典艺术传统,模仿说被完全抛弃了。


9.4文学流派有什么特点? ###
文学流派具有两个基本特点:
(1)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总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
(2)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的文学创作大抵会表现出类似的文学风格和美学趣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