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定市精品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保定市精品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保定市精品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保定市精品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纲 (1)

一、规划范围、性质及规划时段 (1)

二、规划依据 (2)

三、规划总体框架和技术路线 (3)

四、规划编制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

第二章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条件 (6)

一、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概况 (6)

二、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评价 (8)

第三章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及问题诊断 (12)

一、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 (12)

二、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的问题诊断 (13)

第四章保定市红色旅游市场预测与分析 (14)

一、保定市红色旅游市场总量预测 (14)

二、保定市红色旅游市场细分 (15)

三、保定市红色旅游的核心目标市场及其特点分析 (15)

第五章保定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规划 (16)

一、发展目标 (16)

二、发展战略 (18)

三、总体布局 (19)

四、战略措施 (22)

第六章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分区规划 (23)

一、阜平革命老区型红色旅游区 (23)

二、市区历史文化古迹型红色旅游区 (27)

三、白洋淀湿地生态型红色旅游区 (31)

四、易县山岳生态型红色旅游区 (36)

五、唐县烈士纪念地型红色旅游区 (42)

六、涞源涞水自然生态型红色旅游区 (46)

第七章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重点项目规划 (52)

一、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52)

二、冉庄地道战遗址 (53)

三、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 (55)

四、易县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地 (56)

五、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57)

六、涞源王二小牺牲纪念地、黄土岭战役纪念地 (59)

七、涞水刘家河烈士陵园、鸡蛋陀阻击战纪念地 (60)

八、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61)

附:重点项目分期投资预算表 (63)

第八章保定市红色旅游形象设计与旅游市场开发 (64)

一、总体形象 (64)

二、宣传口号 (64)

三、六大红色旅游区形象设计 (64)

第九章保定市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与接待设施规划 (67)

一、保定市红色旅游设施现状 (67)

二、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68)

三、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68)

四、环境保护规划 (69)

第十章保定市红色旅游保障系统规划 (70)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70)

二、统一部署,调动和协调市直各部门 (70)

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70)

四、完善旅游行业法律法规建设 (71)

五、加快人力资源建设 (71)

附图:

1、保定市精品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2、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分区规划图

3、保定市红色旅游线路图

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5-2010年)

第一章规划总纲

一、规划范围、性质及规划时段

1、规划范围

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范围是保定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所有区域,东经113°45'—116°20',北纬38°14'—39°57'之间,总面积约22092平方公里,总人口1070万,包括保定所管辖的三区(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四市(涿州、高碑店、定州、安国),十八县(清苑、满城、徐水、安新、高阳、唐县、涞源、易县、涞水、定兴、容城、雄县、顺平、阜平、望都、博野、蠡县、曲阳)。

2、规划性质与任务

本规划是全市红色旅游的总体规划,在经过相关权力机构的审查批准后,即为本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部门规划和全市红色旅游开发的基本依据。

本规划立足保定红色旅游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整体框架的架构和具体红色景区的开发两个方面,对2005年到2010年保定红色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与安排,并结合红色景区的具体情况,对开发红色旅游给予了行动指导。

3、规划时段

本规划时段为2005—2010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5至2007年,共三年,以建设六大“重点红色旅游区”、十五处“红色旅游景点”、八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一个“红色旅游黄金走廊”为重点,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初步形成红色旅游发展的框架,旨在加速发展保定红色旅游。

第二阶段为2008年至2010年,共三年,工作重点为巩固保定红色旅游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红色旅游发展水平,推动保定红色旅

游质量整体提高。

二、规划依据

1、国家法规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旅游局《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2、地方法规类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河北省旅游局和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河北省旅游条例》

●保定旅游文物局和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系《保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3、行业标准类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旅游服务健康安全工作基本要求》

4、领导讲话类

●李长春《在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汇报会上的讲话》

●李盛霖《统一思想扎实工作推进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张希钦、胡振民等《在全国发展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才利民《在保定考察红色旅游工作时的重要指示》

●王新勇《河北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三、规划总体框架和技术路线

1、规划总体框架

图1 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图

本次规划的总体框架是:从红色旅游开发的区域背景和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出发来分析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红色旅游资源分析评价和旅游市场需求趋势预测基础上,确立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在发展方针、规划原则、构思策划、目标思路指导下对保定市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主题形象定位、产品组合、建设项目、商品开发、旅游环保、旅游人才、建设时序等进行全面系统规划,并提出确保规划实施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以促进保定市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规划的技术路线

保定市红色旅游规划的研究和编制,主要遵循下述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在对野外实地踏勘调研和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总体策划和创意构思,并研究、拟定规划大纲;

第二阶段,在补充调查和重点踏勘基础上,从旅游形象、空间布局、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等角度进行总体规划;

第三阶段,在总体规划思路指导下,进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环保、旅游人才等方面的专项规划;

第四阶段,在专家咨询、会议咨询及意见反馈基础上,对规划文本进行修改调整;

第五阶段,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再进行调整、修正,然后获得最终成果。

3、规划成果

●《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图件

①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分区规划图

②保定市精品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图

③保定市红色旅游线路图

四、规划编制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保定红色旅游开发要坚持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保定红色旅游开发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在科学调查、评价资源和市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精品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创新开发思路,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使红色旅游不仅成为保定市、河北省乃至全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而且成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创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

2、基本原则

2.1综合效益原则

发展红色旅游,既是发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又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更是一项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因此,要把弘扬革命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帮助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同保护资源环境结合起来,即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结合起来,并且注意三方面的关联带动作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偏重任何一方面都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都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全面和长远发展。本规划本着实现综合效益的原则,重视将红色旅游办成牵动大、效益好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

2.2因地制宜原则

保定市虽然红色旅游资源以及开发环境较为优越,但是在红色旅游具体开发时,还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客观评价资源的开发价值和目标市场的潜力,避免盲目开发。要本着对国家、目的地居民、旅游者和环境负责的态度,来确定开发方式、开发规模、建设项目、重点线路、融资渠道和开发步骤等,同时还要做好开发影响的评价工作,避免出现“献礼工程”、“豆腐渣工程”。

2.3突出重点原则

增强红色旅游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是保定开发红色旅游的核心工作,而树立的红色旅游形象如何,将直接决定保定红色旅游开发的成败。在充分调查、评价各红色旅游资源现实价值的基础上,找出最能代表保定红色旅游特色且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资源,重点开发、建设,这对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红色旅游市场上树立保定市的独特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突出重点还体现在特色项目和主题设计方面。立足自身优势,找准自己的市场位置,重点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对于提高保定市红色旅游质量和档次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2.4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原则

考虑到保定市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条件,红色旅游的开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市、县、乡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的原则,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把它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来做,给予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尤其对公共性质建设项目要给予更多关注;同时,还要积极吸引包括集体、企业、个人、外资等在内的社会实体,使它们参与到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来,在宏观协调、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形成全

社会共同努力、一起营造红色氛围的良好环境。

2.5可持续发展原则

开展红色旅游既要重视当前的效益,也要兼顾长远的永续利用。当前以“革命圣地和老革命家故地游”为支撑的红色旅游,是一种政府行为,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保定应该采用生动活泼且富有时代感的开发方式,从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创新、文化内涵等方面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潜力,增强自身市场吸引力,积极拓展新的客源,尤其是青少年客源市场。但是同时也要强调适度开发、协调发展,要留有余地,应该站在长远角度和本着为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把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发扬传统、观念创新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打造精品,不断增强保定红色旅游的持久生命力。

2.6适度超前发展原则

实行适度超前发展原则,就是以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红色旅游规划的制定,以严谨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人文关怀的精神为导向,强化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具有前瞻性地进行旅游产业布局;就是强调思想观念的适度超前性,以大气魄、大手笔、高起点为基准的设计组合,从促销手段和渠道、资金筹措、旅游区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予以创新和开拓。

2.7可操作性原则

在理论上以高起点的战略研究加以指导资源开发,以保持实施的连续一致性。在实际实施中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落实:其一,在功能分区上,把主题内涵加以区别,连片(线)开发,以保证建设可操作性;其二,在政策上,将规划体现于政府的政策及管理体制中,以保证管理的可操作性;其三,在时间安排上,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序列安排,以保证开发的可操作性。

第二章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条件

一、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概况

1、发展现状

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

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革命历史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保定是一块具有悠久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土地,是河北省红色旅游重要的资源地。作为京南红色旅游线路的第一站,是连接北京、石家庄、邯郸的重要桥梁,在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里是革命家摇篮——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是我省最早的红色政权——“阜平苏维埃”的诞生地,是震惊华北的二师“七六”惨案的所在地,是全国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白洋淀雁翎队》、《敌后武工队》、《红旗谱》、《小兵张嘎》、《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新儿女英雄传》、《白求恩大夫》、《少年英雄王二小》等一批抗日题材的文艺作品的诞生地。在我国确定的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途经保定的就有两条:一条是北京-保定-西柏坡线,一条是太原-大同-灵丘-涞源-易县-涿州线。在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十四项红色旅游工程中,保定市就占有五项。

保定依托毗邻京津的优越地理位置,在开发红色旅游方面起步较早,巧抓时机,目前又积极把潜在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资源。早在1999年,保定市旅游文物局就开始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工作,推出了“红色之旅”旅游线路,延续至今。另外,易县在红色旅游整体宣传以及制定规划方面进行探索。白洋淀开创的“民办国助”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新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0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两次视察清苑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以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极大地推动了保定市红色旅游工作的发展。2005年副省长才利民在保定市了解发展红色旅游开展情况时,对保定的红色旅游工作予以高度肯定,并对以后保定红色旅游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保定市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不断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并将它同绿色旅游、革命传统教育集合起来,同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结合起来,这些措施对于保定市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经济发展状况、管理体制、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保定市在红色旅游开发的某些方面或环节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体制较为混乱,多头领导现象严重;

2)资源分布散乱,难以形成总体合力;

3)旅游基础设施匮乏;

4)缺乏整体宣传;

5)展示手段单一;

6)经济效益较低。

这些问题都有待在系统考察区域整体资源状况、协调各方力量、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的总体规划,以整合解决。

二、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评价

1、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结构分析

红色旅游资源范围较广,是指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至新中国建立以前,包括建党建军、土地革命、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布局以及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具体办法,我们对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共筛选出比较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单体共40处,其名称与分类如下表所列:

表1 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分类表

根据《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红色旅游的八方面内容(建党建军、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统一战线、解放战争、革命家以及革命烈士),保定市拥有全国红色旅游八大类基本类型中的五类,包括土地革命资源四处、抗日战争资源八处、解放战争资源三处、革命家资源五处和革命烈士资源二十处。其构成比例如下表所示:

图2 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类型构成图

2、与河北省及全国红色旅游资源类型的比较

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大、类型多,单体旅游资源达40处之多,并且无论是自然型的红色旅游资源、人文型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是革命故事型红色旅游资源都较为丰富。保定市拥有全国红色旅游八大类基本类型中的五类,占62.5%,属于中上比例。在河北省红色旅游七大类基本类型中,占71.4%,属于高比例。资源总量占到河北省红色资源总量的25%。巨大的红色旅游资源宝库为保定红色旅游的发展和升级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革命烈士类基本类型所占的比重最大,占50%,其次是抗日战争、革命家、土地革命三类。河北境内的“土地革命”红色旅游类型仅在保定市存在。保定市“抗日战争”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度,在全国也是位居前列的。

3、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品质评价

3.1资源等级及历史价值较高

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等级较高,现有二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四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冉庄地道战遗址、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和阜平城南庄革命纪念馆、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直隶总督署。此外保定一系列的红色事件也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颇高,冉庄地道战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保存完好的二战时期既能攻又能守的防御体系。阜平于土地革命时期成立县苏维埃,被称为“华北的瑞金”;抗日战争时期是“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首府,被誉为“华北的延安”;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是中央机关动迁西柏坡途中的停留地,毛主席在这里向全国发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因此,这里是发出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的地方。

3.2影响传播广泛

保定红色旅游资源尤其是“抗日战争”类资源较之其它地方,更加具有知名度。由于《荷花淀》、《红旗谱》、《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烈火金刚》、《风云初纪》、《新儿女英雄传》等一批文艺作品的传播,相关的保定红色旅游资源早已闻名海内外。最近几年,保定红色旅游资源经过精品打造和加强宣传力度,已经在全国初步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红色旅游形象,这些为保定市的红色旅游市场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文化底蕴深厚

缺少文化内涵支持的旅游资源是没有持久生命力的。保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它是唐、燕、中山等古国文化的发祥地,是古唐侯国,西周至战国之燕国、中山国,东晋十六国之后燕国的国都,是汉以下历代河北重要郡、州、路、府治所的所在地,是清代、民国年间直隶省或河北省的省会,产生过众多有影响的帝王、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民族英雄和农民运动领袖,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它还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生城”,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二七大罢工、一二·九运动的重要响应地,是五里岗暴动、二师学潮、高蠡暴动的发祥地,是阜平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首府,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内涵。这些,都为保定的红色旅游资源注入了深厚的文化精神,为保定红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和持久的动力源泉。

4、保定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4.1旅游资源分布广泛

保定市红色旅游分布广泛,各县级市、县内均有不同等级、质量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高等级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又比较集中,呈现以市区为中心,向北、向南、向东、向西带状辐射的特征,分布于清西陵、野三坡、总督署、白洋淀、涞源、莲花池等早已成为国内较为著名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附近,为保定整合旅游资源,使红绿(生态旅游)结合、红古(文物文化旅游)结合、红俗(民俗旅游)结合,打造内容互补、具有叠加吸引力的复合型红色旅游精品提供了良好的地理优势。

4.2各区域主体资源特色鲜明

保定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整个区域内呈现明显的区片状分布特点,各区特色鲜明,主体资源突出,结合区内其他资源均可形成以主体资源为中心的特色红色旅游区。中部以古迹型红色旅游资源为特色;东部以白洋淀湿地生态型红色旅游资源为特色;南部以革命老区型红色旅游资源为特色;北部以狼牙山山岳生态型旅游资源为特色;西部以涞源涞水自然生态型红色旅游资源为特色。非常便于旅游线路的安排和设计,易于旅游线路的推介和旅游形象的提炼和策划。

第三章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及问题诊断

一、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

1、旅游区位优势

保定市地处京津石金三角中心地段,毗邻京津石大城市。具有分流京津石客源、吸引京津石投资主体、同三市旅游资源优势互补以优化产品结构方面的独特区位优势。此外,区外交通的日益便捷,如石家庄至张家口高速公路的修建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保定红色旅游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西柏坡成为红色旅游热点,大批旅游者纷纷涌向西柏坡。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与西柏坡等其他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资源互补性,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入的层次上,加强资源整合,以提高河北省整体红色旅游资源质量的提高。

2、旅游资源优势

保定市拥有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历史价值高的红色旅游资源,与河北省其它地区的红色资源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等级上均具有一定优势,一些已具初步影响力的红色旅游景点应该成为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

3、社会环境优势

2004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办发[2004]35号),国家旅游局也把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各部门特别是旅游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保定作为河北省旅游文物大市,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得天独厚。河北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对保定市红色旅游給予了诸多支持。这对于进一步提升保定红色旅游的质量至关重要。抓住机遇深入挖掘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对于推动保定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的问题诊断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保定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开始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并成为保定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充分肯定旅游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红色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重点项目尚未形成精品项目,市场吸引力有限

保定市原为省会,地邻北京,教育发达,在河北省内一向领风气之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建党活动、二七大罢工、土地革命战争、一二·九运动等,在保定都有强烈的反响。这些鲜活的历史事实,尚未被保定红色旅游充分关注。已经开发的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尚停留在对事件本身的介绍上,对其丰富的细节、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不够,对与事件相关的文化内涵,还须向深度和广度开掘,以形成精品,产生市场吸引力。保定市旅游业总体起步较晚,红色旅游缺乏具有广泛知名度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再加上还没有有效的旅游市场营销计划,所以从目前总的情况来看,旅游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都非常有限,一些颇具历史价值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还远没有发掘出来。旅游消费是一种替代性较强的异地消费,旅游知名度对旅游消费市场具有较为明显的引

导作用。因此缺乏精品项目造成的市场知名度低是当前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劣势之一。

2、旅游服务设施的综合配套程度较低,旅游服务质量较差等“瓶颈问题”突出

从旅游服务包括的“行、住、食、游、购、娱”六个方面来看,目前全市红色旅游景点的服务设施的综合配套程度均较低。保定市旅游服务水平较低的劣势既体现在旅游硬件方面,也体现在旅游软件方面。在硬件方面主要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的住宿设施数量少,档次低,配套性差;旅游景点餐饮设施档次低,类型少,卫生条件差;旅游交通设施则因旅游车辆车况较差以及公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等原因使游客感到不舒适、不安全、不方便;其他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如没有足够且档次较高的旅游厕所等。在软件方面主要表现为:服务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技能有待提升,服务内容简单化,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3、旅游业发展投入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宣传促销滞后

红色旅游景点大都集中在革命老区,当地由于受经济发展慢的制约,对旅游业的投入明显不足。表现为许多人文景观和重点文物建筑的保护、保养与维修不足,使得珍贵古建筑年久失修,面貌破败;同时对一些优秀景观的开发和保护也不够。旅游宣传促销经费较少,只能组织一些小规模的促销活动,加之手段落后,效果欠佳。另外,各红色景点在对外宣传方面的整合程度较低,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集中宣传的优势。

第四章保定市红色旅游市场预测与分析

一、保定市红色旅游市场总量预测

根据《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河北省旅游局,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制),河北省2005年至2007年红色旅游游客人数的每年增长速度要达到20%左右,2007年红色旅游游客人数达到2080万人次;2008年至2010年每年增长速度要达到25%左右,2010年红色旅游游客人数达到4050万人次。从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地域分布及保定市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可预测

2005年至2007年保定红色旅游游客人数的每年增长速度能达到20%左右,2007年红色旅游游客人数能达到520万人次;2008年至2010年每年增长速度能达到25%左右,2010年红色旅游游客人数能达到1012.5万人次。

二、保定市红色旅游市场细分

结合保定的地理位置及其拥有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按照规划期内客源数量在保定红色旅游市场客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将保定的红色旅游市场细分为三个层次,即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机会市场。

一级市场主要是京、津、石、保地区。该地区距离保定红色旅游目的地距离最近,交通方便,加之该地区经济较发达,居民文化素质较高,政治觉悟也较强,所以该区居民到保定红色旅游地的出游率较高,是保定红色旅游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要指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内蒙古等河北省周边省份(自治区)。该地区距离保定红色旅游资源较近,且在诸多革命事件中与保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使这些地区的客源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加之保定又是冀中地区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必然会以发展红色旅游为契机,大量吸引上述周边地区的客源,从而使其成为保定红色旅游的二级市场。机会市场主要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大东北地区。上述地区虽然在地域上距离保定较远,但是同时在形成了双方红色旅游资源的强烈差异,因此强化了该地区客源的求异心理。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该区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居民出游愿望强烈,如果以发展红色旅游为契机,并将保定固有的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捆绑销售”,那么将会吸引上述地区相当可观的客源来保定进行红色旅游,故将它列为保定红色旅游的机会市场。

三、保定市红色旅游的核心目标市场及其特点分析

由于红色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其主要功能是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等,所以其核心目标市场应定位在以下三类人员: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市场,以公务员为主体的党员、干部市场和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体的老年人市场。

青少年市场:在校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目标群体,而且具有数量大、出游兴趣高等特点。近年来,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时尚型、文化型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因此通过红色旅游这个载体,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是非常好的一种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方式。考虑到这部分客源年轻体健,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喜欢冒险刺激和热衷于参与的特点,在为他们提供红色旅游产品时应结合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其它辅助性的旅游产品。比如易县狼牙山红色旅游区就可以结合其山体特点,组织登山、采摘、科普、战斗模拟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以增加其红色旅游的兴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党员、干部市场: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十六大”确定的任务目标,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在贯彻“两个务必”思想的同时,在党内分批进行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全国6900万中共党员成为红色旅游资源的核心目标市场之一。特别是以公务员为主体的党员干部,出差机会多,出游频率高,消费水平高,是红色旅游客源的重中之重。针对这部分客源,红色旅游功能的重点应该放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反腐倡廉方面,既可以取得良好的政治效益,又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老年市场:中国已经进入老年人社会,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增加,老年人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客源市场。我们之所以把老年人市场又称之为“银色市场”,除了年龄因素以外,也正是为了突出这一市场的利润潜力巨大。就构成旅游者的要件而言,老年人一般多有积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较多,加之已退休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出游愿望是非常高的。这部分人大都经历过或耳濡目染红色革命历史,对红色旅游地怀有很深的感情,加之老年人具有怀旧的心理特点,因此他们也是红色旅游的又一核心目标市场。“忆往事,想当年”是开发该市场的契合点,同时可辅以适当的健身养生活动。

第五章保定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规划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建设红色旅游强市,打造京南红色旅游第一站、河北红色旅游桥头堡。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使之成为保定市、河北省,乃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重点建设和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市场广阔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包括国家级产品五项,省级产品十项;并与生态旅游、度假旅游、文物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密切结合,建设成为产品项目成熟、交通连接顺畅、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旅游热点线路。

1.1营造浓厚的红色旅游氛围,打造保定、河北省乃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化底蕴的挖掘对于保定市红色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文化层次中,由物质、行为、制度以及精神外化所构成的红色氛围,是红色旅游开展的土壤和动力源,它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参与红色旅游的体验丰富程度。因此市、县、乡各级政府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要共同努力,上下齐心,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保定红色旅游才能源源不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支持,打造保定、河北省,乃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战略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1.2重点建造六个特色红色旅游区

在充分调查、评价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价值以及开发现状基础上,由政府主导,积极扶持和重点建造六个特色红色旅游区,以点带面,实现保定红色旅游整体的大发展。这些重点建造的红色旅游区包括:阜平革命老区型红色旅游区、市区历史文化古迹型红色旅游区、白洋淀湿地生态型红色旅游区、易县山岳生态型红色旅游风景区、唐县烈士纪念地型红色旅游区、涞源涞水自然生态型红色旅游区。

1.3进一步提高保定红色旅游产品的档次

与红色旅游档次较高的兄弟省份相比,保定市红色旅游资源在开发质量上存在一定差距,这影响了保定整体红色旅游的效益。未来一段时间内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应是从开发项目创新、配套设施完善、综合效益协调以及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本市红色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做好升级换代工作。

1.4实现红色旅游开发系统化,管理科学化,效益公平化

切实把老区脱贫与红色旅游开发联系起来,运用经济学中的产业化观点开发红色旅游,提高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监督不力、管理不善一直是制约保定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红色旅游开发要规模和管理协调发展,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红色旅游的良性发展。在红色旅游效益的分配机制上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尽可能兼顾到各个利益相关实体的权益。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5—2007年):加速发展阶段

以建设六大“重点红色旅游区”、十五处“红色旅游景点”,八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一个“红色旅游黄金走廊”为重点,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初步形成红色旅游发展的框架;加大全市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力度,提高保定市红色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形成几个稳定的国内旅游客源地。

第二阶段(2008—2010年):充实提高阶段

进一步巩固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培养以保定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旅游区域网络,实现旅游中心城市到重点旅游区的快车通道连接,避免旅游区各自为政的重复建设,实现在保定市红色旅游的八个成熟的旅游区。实现规划目标,全面推进红色旅游的建设工作,推动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3、定量目标

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它成为带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2005年至2007年红色旅游游客人数的每年增长速度要达到20%左右,2007年红色旅游游客人数达到520万人次;2008年至2010年每年增长速度要达到25%左右,2010年红色旅游游客人数达到1012.5万人次。

二、发展战略

总体战略: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走精品路线;逐步实现由参观型为主向参观与度假并重的旅游目的地的转变;形成以点串线、逐级扩散的战略布局。

1、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战略

目前保定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规模扩张阶段。旅游产业在管理体

红色旅游目的地案例分析

相关案例的分析 一、贵州遵义——红色文化旅游 遵义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山烈士陵园、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的各个渡口、丰乐桥、遵义县革命委员会、遵义县群众大会会场、贫民医院等革命遗址 遵义应该充分发挥遵义会议会址这一品牌效应,继续丰富和挖掘这一知名品牌的内涵,为其拓展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加大对娄山关和四渡赤水品牌的打造力度,把长征文化、国酒文化、生态文化、地域文化和茶文化等旅游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促进体现“以红带绿”、“以红带酒”、“以红带史”、“以红带茶”的发展理念,以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具体开发一条“沿着美酒河,寻找伟人的足迹”的线路,把国酒文化、生态文化和长征文化整合,从遵义沿着红军的脚步,溯着赤水河而上,追寻那段被军事史上称为奇迹的四渡赤水。 在旅游住宿上改变没有高级酒店的现状,加快建设,以能更好地适应日益壮大的旅游市场,提高接待能力。在吃上把地方特色小吃与红军饭食相结合,推出特色菜,把伟人喜欢吃的菜推荐给游客。餐馆的命名上也要体现“红色”,例如,像韶山有名的毛家餐馆,毛泽东最爱吃的红烧肉也值得借鉴。在购物品的开发上多开发长征文化和遵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纪念品。此外,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举办各种培训和讲座加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环境意识和善待八方游客的意识,全方位地吸引游客。 总结:遵义总要是把长征文化、国酒文化、生态文化、地域文化和茶文化等旅游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促进体现“以红带绿”、“以红带酒”、“以红带史”、“以红带茶”的发展理念,以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可以借鉴的地方:特色菜把伟人喜欢吃的菜推荐给游客像韶山有名的毛家餐馆,毛泽东最爱吃的红烧肉也值得借鉴, 购物品的开发上多开发长征文化和遵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纪念品 二、河北西柏坡——新中国诞生的摇篮 2011中国?西柏坡文化旅游节”18日在河北省平山县启动。官方透露,这是当地加快“大西柏坡”建设、打造“大西柏坡”文化品牌推出的首场大型活动。 据平山县县长李彦明介绍,平山是全国著名的红色圣地。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5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亿元人民币。今年是“大西柏坡”建设的关键之年,将通过做旅游、做产业、做民生带动老区发展,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爱国主义基地。 据悉,平山县可供参观的红色旅游景区(点)240多处,风景名胜区14处,旅游度假村17处,古文化景点26处。文化节将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调,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塑造并叫响“大西柏坡”文化品牌。活动共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板块,每个板块突出一个主题,如春季突出温泉汤浴文化,开展桃花浴、赏春花等活动;秋季突出

文化资源专题 遵义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开发——以遵义为例 一、遵义红色旅游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遵义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遵义一年四季皆可游览,其气候资源的旅游适宜性为全国少见。 遵义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红色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地位。第一,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知名度高,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因此成为闻名中外的历史名城。目前,遵义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山烈士陵园、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的各个渡口等革命遗址。第二,长征文化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水乳交融。无论是国酒茅台,还是赤水、乌江、娄山关、凤凰山、湄江山水和茶文化等遵义有名的景区景点,都印下了红军长征的足迹,都洒过红军的鲜血,都见证过当年红军的金戈铁马,浴血奋战。所以人们说,遵义绝大部分有名的风景区乃至遵义这座城市都系上了一条美丽的“红飘带”。 (二)劣势分析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湖南丘陵地带过渡的东斜坡北段,地形地势十分险要。扼川黔渝交通要冲,为川黔渝门户,有铁路、公路呈南北向贯穿全市中部,虽然处于川黔铁路要道,但交通的通达性依然比较差,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省外游客需历经“长途跋涉”才能到达遵义,更由于目前遵义还没有民用机场,更加制约了长线游客来遵旅游,严重影响了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同时,遵义经济比较落后,政府资金不到位,对旅游的投入不足,管理体制及管理的落后。住宿、通讯等旅游条件和设施比较落后,旅游人力资源比较缺乏都一定程度地阻碍了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 (三)机遇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旅游业进入了稳定持续增长的阶段。有关研究报告曾明确指出,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产业。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年接待人数和年均消费增长率将分别达到4.35%和6.1%,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的增长率。可以预见,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是一个增长势头强劲的产业。近年,国家大力支持红色旅游的发展。遵义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这些都给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遵义红色旅游的人数屡创新高,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加大和特有的长征文化,这些都给遵义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四)威胁分析 1.同类行业竞争剧烈 遵义虽然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其区位条件、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因素,受到全国其他红色旅游区的威胁,每个红色旅游区都有自己的资源竞争优势,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旅游区”有高的区位优势,对遵义来说存在着巨大的威胁。与遵义相邻的湖南就

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科学的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它记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是这个城市的信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在园林绿化过程中,结合地域文化特性,在古城、新城和郊区进行不同风格的绿化,使人们在感受城市环境变迁的同时,更多地品味出了特定的文化底蕴。 保定古城素有“槐城”之称。城内的一些街道和产品,如“四棵槐”、“槐树胡同”、“槐茂酱菜”等均以槐树命名。国槐在保定的栽种历史悠久,保定古城,即现在由护城河围合而成的旧城区,现有百年以上的古槐树数十株。因此,保定市把槐树定为市树。在古城区改造中,保定市竭尽所能保存现有槐树。施工中确实无法避开的,则全部进行移植。2002年,在保定火车站北侧的开发项目施工,遇到了三棵百年以上的古槐。尽管困难较大,但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全部都成功移植。据介绍,仅去年一年,保定市旧城区移栽的老槐树就达230多棵。 目前,保定市古城区的裕华路、永华路、建华南路等主干道绿化基本上以槐树为支撑,许多次干道绿化在树种选择上也多为楸树、柏树、泡桐等树种。再辅之以街头游园绿地、雕塑小品,墙体、屋顶、阳台垂直绿化,使整个古城区的绿化格调既充满灵动,又不失传统文化底蕴。

保定市新城区多为现代建筑景观。这里的植物配置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空间疏朗,富于变化,充满现代气息。树种选择上,多为千头椿、银杏、杜仲、五角枫、黄连木等现代城市绿化树种,品种较古城区更为丰富。绿化规划上,在保证有足够的树阴供人停留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特点布置草坪、花卉,突出空间的疏密变化。在铁路两侧和连接高速公路的七一路,以较少树种为基调,绿化尺度较大,体现了绿化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人在快速通过时能够感受其特色空间。在护城河环城绿带、各公园及花园林阴道,科学配置乔木、灌木和花草,让人充分体会到了植物的层次变化和细节特征。 保定市郊区在绿化上则凸显了田园风光特色。外环路全长57公里,道路两侧各为100米绿带,植物以乔木、亚乔木、常绿针叶树为主,整体风格疏密结合、参差错落;防护大堤外侧为乔木防护林,内侧为果树等经济林,堤坡以花灌木及紫穗槐为主,总体构成了一条优美的环城风景林带。同时,郊区在规划上还保持了原有的村庄规模,保留了基本农田和原有果园,从而使整个郊区形成了有林、有果、有田、有村庄,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自然风光。(园林宣、林凤斌) https://www.doczj.com/doc/1716852919.html,/item.htm?id=135********&prt=1332318987553 https://www.doczj.com/doc/1716852919.html,/item.htm?spm=110-WgE-3qBo2.4GCs-9uhD.3-4MzwEM &id=5453608537&prt=1331193242753&prc=1

桂北红色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桂北红色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杨华婷 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曾三次途经桂北地区。第一次是邓小平同志1931年1月率领红七军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前往井冈山经过全州、灌阳两县境,并在全州进行了休整。第二次即肖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进入桂北,时在1934年9月2日,他们在9天时间内长驱210公里,历经灌阳、全州、资源三县。第三次是中央红军途经桂北,于1934年11月26日由永安关和雷口关进入桂北。红军在此进行了长征以来最激烈、也是最悲壮的战斗———湘江战役,而后翻越了著名的老山界,进军贵州。其间历时19天,途经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五县,在桂北行程达296公里。红军三次过境给桂北留下了许多著名的遗址、遗迹和遗物。 当然,最珍贵的还是倾注于其中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些东西都是极为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值得用于旅游开发。 一、桂北各县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1.灌阳县 文市、水车红军标语 位于文市镇田心村、水车乡夏云村境内。标语有宣传红军性质的,如“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红军是抗日的武装”等;有宣传抗日的,如“中国有力抗日,只有国民党卖国贼才说中国无力抗日”,“全国民众总动员为保卫中国而战”等。 文市红军亭 位于文市镇灌江上游东、西两岸,为清代晚期建筑。1934年9月及同年12

月,中国工农红军曾两次从此处通过。 新圩阻击战战场旧址 位于新圩乡枫树脚、杨柳井一带,此处为都庞岭山脉之一。1934年11月27日,中央军委命令红三军团第五师及军委炮兵、红六军十八团等先后在此阻击由恭城返回灌阳之敌,牺牲红军2000多名。红五师参谋长胡震、第十四团团长黄冕昌在此壮烈牺牲。 杨柳井红五师指挥部旧址 位于新圩乡杨柳井村旁公路边,1934年11月28日,红三军团第五师曾把指挥部设于此。 红军战地医院遗址 位于新圩乡下立湾村村前,为全村公用祠堂,1934年11月,新圩阻击战中受伤的红军曾在此接受救护。 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 位于水车乡宾家桥村,名叫“九如堂”,现仍保存完整。 红七军司令部旧址 位于文市镇王道村,现仍保存完好。1931年1月5日凌晨,邓小平率领红七军驻于此。他们把王道村上下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在驻地张贴布告,召开群众大会,号召群众起来闹革命。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 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二)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四)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二、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要求,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改进和完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和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把发展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结合,同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同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寓教育于旅游之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坚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把

2020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学》以“明德”作为思想的聚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明“明德”。历代的学者对“明德”概念做出不同的解释,东汉儒者郑玄释为“至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释为“光明之德”,清人唐文治释为“君德”。这些阐释看似不一,但是都反映出“明德”与先王政教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结合“明德”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学》文本来看,《大学》中的“明德”思想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 其一,“明德”指理性的政治美德,“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这种美德。从《大学》中的阐发来看,从政之人要心怀仁爱百姓之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君主和百官应以义制利,不以个人私欲损害百姓的利益和福祉;君主百官要做到内心公平中正,一言一行为百姓起到示范作用。《大学》中将“明德”指向“明政之德”,是对早期“明德”传统的继承。“明德”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指承自先祖、以威仪和勤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品格。在《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中,“明德”也多次出现,用以颂扬古代圣王的美好德行。在这些文献中,“明德”常与“幽昏”“无礼”等词对举而出现,凸显出“明德”是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等非理性的政治品性的对立面。 其二,“明德”也指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就是通过教育和自明,使人所本有的光明德性得以显明。《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乃“明政之德”的传统进行了继承,但同时对“明德”的主体和“明德”之“德”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在西周及更早的时期都是推行王官之学,早期的“明德”具有着鲜明的贵族性,但是在《大学》中,“德”不再被认为是君主、官员、贵族所独享,而是属于所有人。对“明德”的主体进行扩充,一方面体现出人文秩序的构建、社会良好德风的形成需要全社会进行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普遍化的倡导。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以来,儒家一直为推动平民教育和为更广阔的阶层争取文化权利而努力。《大学》丰富了早期“明德”之“德”的内容,在政治之德外,将人伦道德和公共美德也纳入“明德”范畴中。孝、慈乃人伦之德,与国人交而应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字体:大中小【打印】来源:监测处时间:2003-06-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史捍民 2003年6月1日 中央关怀 4至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率领调研组对我市大气质量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时强调,北京要管好水、用好水,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保证首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9月17-20日,以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皓若为组长的全国人大调研组,对我市落实“绿色奥运”、改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 12月27日,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55%的工作目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和慰问。 综述 2002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和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1998-2002年),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130.0亿元,总人口达到1423.2万人,能源总消耗4510.7万吨标准煤。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同时,耗煤量过大、机动车快速增加、水资源紧缺、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等因素,依然严重制约着首都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迅速改善。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涉及6市39个县,其中心区域为鄂东北的黄安(今红安)、麻城、黄阪、孝感、黄冈、罗田、烯水、薪春、黄梅、广济,豫东南的商城、光山、罗山、固始、潢川、信阳,皖西的六安、霍山、霍邱、英山(今属湖北省)、舒城、潜山、太湖、宿松等20多个县市,行政区域面积10余万平方公里,该区处在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是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这里既是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的所在地,也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一军、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先后在此组建、重建或改编;既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根据地,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揭开中原逐鹿之战大幕的目的地,是革命遗迹最多的地区,红色文化遗产有上千处。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大别山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黄麻起义、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三年游击战争及千里跃进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战争,为该地区遗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别山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遍及30多个县,4万余平方公里,建立了27个县级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所建树,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旧址、纪念建筑、革命文化以及他们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构成了一个红色旅游资源体系。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基本形成了以湖北随州--孝感--红安--麻城--罗田、河南新县--商城--罗山--鸡公山风景名胜区--信阳市中心城区、安徽六安--金寨--霍山--岳西--太湖--天柱山--安庆为主要构架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概括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特色一:资源内涵丰富多彩 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内涵丰富多彩,不仅是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的聚集地,也是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的诞生地与发祥地。 首先,大别山区有着非常丰富的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从辛亥革命开始,厚重的革命历史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存。目前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六安市的金寨县、金安区、裕安区、霍山县和安庆市岳西县就有5个景区,分别是: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皖西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岳西县及金寨县红二十八军军部及重建旧址。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也有5个,分别是: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等、罗山县铁铺乡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黄冈市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点)有:麻城市烈士陵园,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等。 其次,大别山区还具有丰富的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这其中包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战斗作风、高尚的思想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核心的伟大的大别山革命精神,也包括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产生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民舞、民间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

【摘要】空间格局保护是古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明确定义古城空间格局,阐述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以及保护空间格局的意义。并以南京为例,具体分析了南京古城在重要发展时期以及现状古城的格局特点,就使用gis技术对保护作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空间格局;南京古城;演变;现状格局 一、引子 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在2005年3月的全国人大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概念——“规划性破坏”,针对的是北京古城保护的现状,他深为仅在古城内划出若干片历史文化保护区,随后便在保护区之外大拆大建的情况忧虑,认为文保区“基本都成了孤岛式”,“这就是在没有确定城市的文化个性之前就进行规划的后果”。冯委员的提法令人深思, 我们对城市的保护确实常常注意了小节而忽视了大体。只有强调保护城市的总体空间格局特征,才能更为全面地体现城市的特色风貌。 二、对古城空间格局的认识 (一)古城空间格局概念解析 城市空间格局在学术界使用频繁,但是具体定义却复杂纷呈。同济大学陈友华、赵民教授认为城市格局是反映城市规划思想的城市空间布局;李德华教授认为城市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城市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市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东南大学阳建强教授认为城市格局是城市物质空间构成的总的宏观体现,也是城市风貌特色在宏观整体上的反映,它包括城市平面轮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道路骨架、自然特色等。笔者认为古城空间格局是古城物质格局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反映特定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城市特色风貌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总体反映。对于特定的古城来说,其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古城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古城在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二)古城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 构成城市空间格局主要包括自然风貌格局和城市建设格局两大方面。具体要素通常包括城市的地理环境、河网水系、山体林地、城市的空间轮廓、城市的平面轮廓、城市轴线、城市的街道骨架、街巷尺度,还包括城市中起空间标识作用的建、构筑物,以及那些已经成为城市特色有机组成部分的居住建筑。这些需要保护的要素既可以是历史的或传统的,也可能是现代的,关键是看它们在表现城市特征方面和构成城市纹理方面的作用。城市空间格局保护的重点是城市中的历史城区,根据城市的不同情况也往往扩展到城市的整个城区范围。 (三)保护古城空间格局的意义 首先,对古城空间格局的保护强调在快速建设浪潮中要更为慎重的处理城市新建设与古城原有空间格局之间的关系,强化城市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色。能够体现城市的个性特征,而且特色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居民归宿感的基本体现。 其次,古城空间格局体现古城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并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对古城空间格局的整体研究表明古城在不同历史阶段会形成特定空间格局。古城空间格局的一个重要作用就表现在空间与人的相互影响与塑造上,好的空间格局对居民产生的积极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再次,对古城空间格局的保护也是对古城整体环境的保护,是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建筑以及特定古城的地方民俗、历史、文化得以存在的基础。对古城整体空间格局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对古城现存历史环境的保护,这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共识。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举行大会,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该会议归纳了世界各国关于历史环境问题的五个共同观点:历史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历史环境是过去存在的表现;历史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样性;历史环境能将文化、宗教、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最准确如实地传给后人;保护、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是城市规划、国土开发方面的基本要素。 二、南京古城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分析 (一)自然风貌格局的演变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尹 超

广西河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广西河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摘要 近年来,国内红色旅游悄然兴起并迅速升温,它是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演化而成的新型旅游产品,是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红色旅游的兴起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红色旅游不仅迎合一部分旅游市场的特殊需求,丰富了旅游业,也给革命老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应该抓住红色旅游发展的良机,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切实保护好红色旅游资源。 本文主要通过对广西河池“红色旅游”资源的介绍,分析了开发河池红色旅游资源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河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目录 摘要 一、红色旅游的相关概述 (一)红色旅游的兴起及发展概况 (二)红色旅游的概念 二、河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概述 三、发展河池红色旅游资源的意义 四、河池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五、发展河池红色旅游的对策 正文 一、红色旅游的相关概述 1.红色旅游的兴起及发展概况 中国的红色旅游实际上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文革期间红卫兵沿着革命先烈遗迹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虽然当时还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旅游,却是红色旅游的萌芽,20世纪80 年代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加速发展。可以说,红色旅游是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伴随着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产生、形成的,并随着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推进而加速发展的新型旅游产品,它能较好地反映和体现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和积极作用,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如今,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成为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且红色旅游已逐步成为社会影响广、市场需求大的旅游新亮点,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关注老区发展、关注“三农”问题等重大政策问题形成互动格局。红色旅游发展已纳入全国旅游发展大格局。国家旅游局已经提出了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大力构建“红色旅游”体系的总体构想,计划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100个左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与此同时,也由于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并有具有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价格适应的特点,对其开发研究也已悄然兴起。 如江西省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初见成效:中共革命圣地井冈山,红色旅游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超过35%。还有上饶、萍乡、瑞金、庐山东西南北相呼应的“红色旅游资

徐州红色旅游资源发展分析报告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名称:火红夏日 团队课题:徐州红色旅游资源发展分析团队成员: 所属系部班级:经济管理系 1001市场营销 绪论

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中国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彭祖的老家,是“道家基地,天师故里”,也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佛寺“浮屠仁祠”即诞生于此。现为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有“中国机械之都”和“亚洲硅都”的美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50周年,红色旅游日益升温,在《2004 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列出的全国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徐州市及相关景区都位列其中,这为加快徐州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本小组将通过走访徐州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景区,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资料,展现出徐州当前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红色旅游如何能促进经济发展相关联的问题。 1.徐州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 1.1 徐州市红色旅游景点简介 淮海战役烈士陵园 位于徐州南部,烈士陵园 占地77万平方米,院内有烈 士纪念塔、战役纪念馆、总前

委群雕、徐州国防园和碑林五大主体建筑,及青年湖、青年广场、中心花坛、粟裕将军墓、胡耀邦同志植树处等景点。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主力在园林主轴线西段,依山而建,面向朝阳。塔高38.15米,巍然屹立。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亲笔提下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鎏金大字。塔身由回廊、角亭环抱。南北回廊内大理石壁上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烈士英名录。碑座两侧为大型浮雕,形象地再现了人民解放军决战淮海的雄壮场面。 淮海战役纪念馆与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同时兴建,1965年落成开放,陈毅元帅题写馆标。馆内共展出珍贵文物、历史照片以及油画、国画、雕塑等2200余件。展览文物丰富,重点突出,布局合理,设备先进。 1997年建成的淮海战 役总前委群雕,用70块花 岗岩雕刻而成,高7米, 宽9.5米。造型质朴、气 势宏大,栩栩如生地表现 了总前委成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位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光辉形象和对胜利充满信心的精神风貌。雕像背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报手稿。 徐州国防园1998年建成,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为国防园题写了园名。国防园由国防教育馆、兵器陈列场、模拟训练场、军体活动场组成,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是淮海经济区较大的军事博览场所和国防教育基地。

精品解析: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第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4.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卷上做任何标记。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相伴随的人口外流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两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相关配套政策。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与人口空间格局也发生了许多明显变化(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频繁 ②环境问题突出 ③产业结构单一 ④经济发展缓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对偏离的分布特征表明该区域

A.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一致性强 B. 东北部经济发展吸纳流动人口能力强 C. 西南部经济落后 是人口主要迁出地区D. 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占比重偏低【答案】1. B 2. D 【解析】【1题详解】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据材料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④正确。东北地区大量人 口外流并非由于自然灾害频繁,①错误。东北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但这并不是大量人口外移主要的原因,②错误。东北地区由于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对劳动力的吸引吸纳能力有限,③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偏离,反映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一致性较弱,A错误。东北部是经济重心,但其吸纳流动人口能力较弱,因此没有形成人口重心,B错误。西南部是人口中心,反映该地人口众多,并非人口迁出地区,C错误。吸引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主要位于西南部,但经济重心位于东北,反应这类企业占比重较低,D正确。故选D。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96年给粮食安全下的的定义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下图为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旅游调研报告

红色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摘要]枣庄市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这里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是台儿庄大战的主战场和八路军115师的驻地。在红色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枣庄市和各区市都已进行了红色旅游规划,已经或正在建设一批新景点,但如何利用枣庄红色旅游资源搞好营销策划,尚无成熟的研究成果,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意义所在。 枣庄地区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煤矿工运高潮迭起;台儿庄大战举世闻名;铁道游击队名震中外;八路军115师威震抱犊;鲁南战役决胜千里。枣庄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根据不完全统计红色旅游景点(区)有70余处。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经典景区,枣庄被规划在“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之中。30条精品线路中,枣庄被规划在“济南——济宁——枣庄——临沂——连云港”线上。100个红色经典景区,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地和台儿庄大战遗址名列其中。最近,国家旅游局又把枣庄市列为全国20个红色旅游景区重点调度观察报告城市,是山东省惟——个红色旅游报告城市,与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著名红色旅游景区并列其中。在《山东省红色旅游规划》的“一个核心,三个区域,一条主线,六条精品线”中,以枣庄和微山湖为中心的铁道游击队活动区为一个区;6条精品线路中枣庄有2条,即“北京——济南——枣庄——临沂——青岛——上海”线和“济南——济宁——曲阜——滕州——微山湖——枣庄——徐州”线。国家和省如此重视枣庄红色旅游资源,这给枣庄红色旅游事业带来了发展良机。

一、红色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枣庄最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唯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莫属,随之连线的景点有:李宗仁史料馆、清真寺、中正门、台儿庄战史馆即将开发建设的运河风光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已经累计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年接待游客及接受爱国教育的学生30万人次。台儿庄重视红色旅游开发利用,近期即将动工扩建纪念馆,整合资源。台儿庄大战遗址作为我省的红色旅游项目,今年被列为全国首批扶持的12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争取到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国家预算内补助投资1400万元。建成后,可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年综合收入2.4亿元。 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和知名度的另一红色旅游资源是铁道游击队,然而由于开发较晚,甚至有的资源还没有开发利用,其资源开发利用收益较小。随着2005年电视剧《铁道游击队》的拍摄和上映及铁道游击队影视城的开发建设,以铁道游击队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开始升温。薛城区抓住契机,打造“铁道游击队”品牌,将原临山公园更名为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招商引资5500万元兴建“红色旅游”风景区。纪念园包括影视城、纪念广场、纪念碑三大部分。 枣庄地区红色旅游的第三个资源是八路军115师在抱犊崮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故事和旧址。 运河支队和鲁南战役也是枣庄有待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之一。 与红色旅游相呼应的的文化、山水、生态、民俗等已经相对成熟的景点有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熊耳山——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万亩石榴园、微山湖红荷湿地、省级地质公园——龟山等。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相伴随的人口外流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两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相关配套政策。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与人口空间格局也发生了许多明显变化(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频繁 ②环境问题突出 ③产业结构单一 ④经济发展缓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对偏离的分布特征表明该区域() A.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一致性强 B. 东北部经济发展吸纳流动人口能力强 C. 西南部经济落后人口主要迁出地区 D. 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占比重偏低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据材料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④正确。东北地区大量人口外流并非由于自然灾害频繁,①错误。东北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但这并不是大量人口外移主要的原因,②错误。东北地区由于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对劳动力的吸引吸纳能力有限,③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偏离,反映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一致性较弱,A错误。东北部是经济重心,但其吸纳流动人口能力较弱,因此没有形成人口重心,B错误。西南部是人口中心,反映该地人口众多,并非人口迁出地区,C错误。吸引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主要位于西南部,但经济重心位于东北,反应这类企业占比重较低,D正确。故选D。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96年给粮食安全下的的定义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下图为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显示,以下区域中2014年粮食安全指数(指数越高越安全)最低的地区是() A. 欧洲东部 B. 亚洲中部 C.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 拉丁美洲 4. 以下与粮食安全指数成正相关的是() A. 年积温 B. 年平均降水量 C. 人口数量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5. 有数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粮食安全,主要原因是() A. 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概率 B. 作物品种减少 C.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D. 作物种植界线向高纬度扩展 『答案』3. C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北京水资源公报(2009年)

(2009) 北京市水务局

目录 一、概述 二、水资源 三、水资源利用 四、水质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编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审定: 审核: 审查: 技术负责:赵学丽、窦艳兵、黄振芳 公报编制:范庆莲 地表水资源量部分:范庆莲、白国营 地下水资源量部分:刘文光、刘翠珠 供用水量:戴岚 水质部分:焦忠志、姜体胜

一、概述 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48mm,比2008年降水量638mm少30%,比多年平均值585mm少23%。为枯水年。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6.7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5.08亿m3,水资源总量为21.84亿m3,比多年平均37.39亿m3少42%。 全市入境水量为3.03亿m3(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段调水2.6亿m3),出境水量为8.23亿m3(其中包含污水和再生水6.2亿m3)。 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3.54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3.49亿m3。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1.58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1.99亿m3(包括密云水库收白河堡水库补水0.68亿m3)。 全市平原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4.07m,地下水位比2008年末下降 1.15m,地下水储量减少5.9亿m3,比1980年末减少86.2亿m3,比1960年减少106.9亿m3。 2009年全市总供水量35.5亿m3,比2008年的35.1亿m3增加0.4亿m3。 全市总用水量为35.5亿m3,其中生活用水14.7亿m3,环境用水3.6亿m3,工业用水5.2亿m3,农业用水12.0亿m3。 2009年监测水质总河长2545.6km,其中有水河长2323.7km。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河长943.8km;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河长134.8km;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河长159.4km;符合Ⅴ类水质标准河长21.0km;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河长1064.7km。达标河长1072.1km。 大中型水库除官厅水库水质为Ⅳ类外,其它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 监测湖泊面积719.6hm2。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559.6h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98.0hm2;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62.0hm2。达标面积642.6hm2。 浅层地下水水质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308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030km2。 深层地下水水质明显好于浅层地下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2872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563km2。 基岩水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剑河县红色旅游资源情况简介

剑河县红色旅游资源情况简介 剑河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始设治,1949年12月解放,1950年3月建立人民政权。其地处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中部,东经108016/—109004/,北纬26021/—26056/。距州府凯里55公里,西距省城贵阳210公里,南距黎平支线机场130公里,北距湘黔铁路镇远50公里。320国道和65号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全县面积2176平方公里,辖7乡5镇,301个村7个居委会。截至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25.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8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5%(苗族人口占63%,侗族占30%,其他少数民族占2%)。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是国家级贫困县。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国家“十五”计划重点水电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建设,淹没剑河县土地面积44.25平方公里,涉及全县9个乡镇80个村,320个村民小组,6561户32083人。剑河县城和柳川、南加、南寨、南哨、革东等5个集镇需整体搬迁复建。新县城于2004年10月10日正式破土动工,2007年4月实现整体搬迁,整个县城建设规划面积为168.88公顷(近期),规划总人口20290人(总户数4509户,其中自建房676户)。2010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2043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十五”期末增加9033万元,是“十一五”期末的4倍。由于全县经济总量小,多年来一直得到国家

的重视和扶持。 二、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一)基本情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黔东南州的土地上曾四次留下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足迹。中国工农红军曾两次经过剑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1934年8月红军由江西开始长征,分两批过剑河,第一批为六军团,称先遣队;第二批为一军团、九军团、三军团、五军团及中央纵队,称中央红军。约4万余人,经县境12个乡镇和121个自然寨。 第一批在军团长肖克、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政委王震等领导下率17、18两师共6个团9000余人,1934年9月23日由锦平瑶光进入剑河县南加,渡江北上,25日至凯寨,受湘西李觉部阻击,24名红军牺牲。红军回师渡江西移,26日晨又于大广坳遭桂军廖磊部伏击,145名红军牺牲。军团首长当机立断回师北上,经高下柳、平鸟、大高丘出三穗、镇远,经剑河县6个乡镇33个村寨,28日由岑松镇的塘脚入镇远县,历时6天。 第二批称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率领下过境。一军团由林彪、聂荣臻率领,5军团由董振堂、李卓然率领,3军团由彭德怀、杨尚昆率领,9军团由罗炳辉、何长工率领,共10个师31个团计4万余人。1934年12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