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9届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09届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09届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09届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备考目标】

◆掌握常见的物质(包括离子、有机物等)分离、提纯方法,并能综合运用。

◆掌握常见离子、常见有机物的检验方法和物质的鉴别方法。

【要点精讲】

知识点1、常见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与装置

1.过滤:分离固体与液体互不相溶的混合物,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BaCO3。

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上烧杯口紧靠玻棒,

玻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下烧杯内壁2.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如图2),如水和四氯化碳的分离。

注意事项: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从下面流出到分界面,再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入

另一烧杯。

萃取剂选择:①、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互不反应;②、溶质在萃

取剂中溶解度比原溶剂大得多且不反应。

3.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互溶的两种液体,如石油的分馏。

注意事项:需加沸石防止暴沸;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

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冷凝水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

4.蒸发:加热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分离出来,如从NaCl

溶液中分离出NaCl。

注意事项:加热过程不断搅拌,以免局部过热;

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剩余水蒸干。

5.固体灼烧:除去固体物质中含有的易升华、易分解物

质或除去结晶水合物的结晶水等。如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

6.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中溶解度差别很大,进行分离,如用苯或CCl4从溴水中提取溴。

7.渗析:除去胶体中的小分子或离子,如除去Fe(OH)3胶体中的盐酸。

8.盐析:常见皂化液中分离出肥皂、甘油。

9.洗气: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气体可通过洗气瓶除去,如CO2中混有HCl,可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知识点2、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阳离子的检验:

离子检验试剂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H+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Na+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Fe2+

①NaOH溶液

②KSCN溶液、氯

③K3[Fe(CN)3]溶

①先生成白色沉淀,很快变

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②加KSCN溶液不变色,加氯

水后便红色

①Fe2++2OH-=Fe(OH)2

4Fe(OH)2+2H2O+O2=

4Fe(OH)3

解题警示

注意对实验所用仪器进行有序记忆。对于一套装置的连接一般是由下往上,从左到右,因此记忆时我们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思考、记忆。

2.阴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OH -

①酚酞试液 ②石蕊试液 ①呈红色 ②呈蓝色

Cl - AgNO 3,稀HNO 3

白色沉淀 Ag ++Cl -

=AgCl ↓ Br - AgNO 3,稀HNO 3

淡黄色沉淀 Ag +

+Br -

=AgBr ↓ I - AgNO 3,稀HNO 3

黄色沉淀

Ag +

+I -

=AgI ↓ SO 42-

HCl,BaCl 2溶液 加HCl 无沉淀,再加BaCl 2有白色沉淀 Ba 2+

+SO 42-

=BaSO 4↓

SO 32-

稀硫酸,品红溶液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退色

SO 32-

+2H +

=SO 2↑+H 2O

CO 32-

HCl,澄清石灰水

白色沉淀

CO 32-

+2H +

=CO 2↑+H 2O CO 2+Ca(OH)2=CaCO 3+2H 2O

知识点3、常见物质的检验

⑴ H 2:灼热的CuO 和CuSO 4,黑色的CuO 变红,白色CuSO 4粉末变蓝色。 ⑵ O 2: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⑶ CO :灼热的CuO 和澄清石灰水,黑色的CuO 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⑷ CO 2: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③生成蓝色沉淀

②2Fe 2+

+Cl 2=2Fe 3+

2Cl -

Fe 3++SCN -

=[Fe(SCN)]2+

Fe 3

①NaOH 溶液 ②KSCN 溶液 ①出现红褐色沉淀 ②溶液呈血红色

①Fe 3+

+3OH -

=Fe(OH)3

② Fe 3+

+SCN

[Fe(SCN)]2+

Cu 2

NaOH 溶液 蓝色沉淀

Cu 2+

+2OH -

=Cu(OH)2

NH 4

与NaOH 溶液混合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纸变蓝

NH 4+

+OH -

NH 3↑

+H 2O

Mg 2

加过量NaOH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 2+

+2OH -

=Mg(OH)2

Al 3+

NaOH 溶液,氨水 生成的白色沉淀,继续加

NaOH 溶液,沉淀溶解;继续加

氨水沉淀不溶解

Al 3+

+3OH -

=Al(OH)3↓

Al(OH)3+OH -=AlO 2-

+2H 2O

⑸Cl2: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⑹HCl:通入硝酸银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⑺SO2:品红溶液,品红溶液红色退去,再加热。又出现红色。

⑻NH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⑼NO:打开瓶口与空气接触,立即变为红棕色气体。

知识点4、有机物的检验

⑴碳碳双键或三键:加少量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⑵甲苯:取两份甲苯,一份滴入溴水,振荡后上层呈橙色;另一份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褪去。

⑶卤代烷:与NaOH溶液(或NaOH的醇溶液)共热后,先用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代烷,淡黄色沉淀的为溴代烷,黄色沉淀的为碘代烷。

⑷乙醇:将螺旋状铜丝加热至表面有黑色CuO生成,迅速插入待测溶液,反复多次,可见铜丝被还原成光亮的红色,并由刺激性气味产生。。

⑸苯酚:滴加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或滴加少量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⑹乙醛或葡萄糖: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产生银镜;或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有红色沉淀生成。

⑺乙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或加入Na2CO3或NaHCO3溶液有气泡;或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溶解得蓝色溶液。

⑻乙酸乙酯:加入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红色变浅或消失。

⑼淀粉:滴加碘水,呈蓝色。

⑽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或加入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

知识点5、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除杂质试剂主要操作方法原物所含杂

N2O2灼热的铜丝网

CO CO2NaOH溶液洗气

CO2CO 灼热CuO

CO2HCl 饱和的NaHCO3洗气

H2S HCl 饱和的NaHS 洗气

SO2HCl 饱和的NaHSO3洗气

Cl2HCl 饱和的食盐水洗气

CO2SO2饱和的NaHCO3或者酸性高锰酸钾

洗气

溶液

炭粉MnO2浓盐酸(需加热)过滤

MnO2 C 加热灼烧炭粉CuO 稀酸(如稀盐酸)过滤

Al2O3Fe2O3NaOH(过量),CO2过滤

Fe2O3Al2O3NaOH溶液过滤

Al2O3SiO2盐酸、氨水过滤

SiO2ZnO HCl溶液过滤

Na2CO3CO2加酸转化法NaHCO3

溶液

Na2CO3NaHCO3加热灼烧

FeCl3溶液FeCl2Cl2加氧化剂转化

FeCl2溶FeCl3Fe 加还原剂转化CuO Fe (磁铁) 吸附Fe(OH)3

胶体

FeCl3蒸馏水渗析

I2晶体NaCI 加热升华NaCl晶

NH4Cl 加热分解KNO3晶NaCl 蒸馏水结晶.

乙烯SO2、H2O 碱石灰加固体转化法乙烷C2H4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洗气

溴苯Br2NaOH稀溶液分液

甲苯苯酚NaOH溶液分液

己醛乙酸饱和Na2CO3蒸馏

乙醇水(少

量)

新制CaO 蒸馏苯酚苯NaOH溶液、CO2分液

【典题分析】

例1.(2007年日照一轮考试题)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⑧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例2.(2006江苏高考化学试题)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例3.(200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海带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角架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从下

列仪器中选择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例4.(2006年高考化学预测题)现有一种含有Ag+、Al3+、Mg2+、Ba2+的混合溶液,如果要通过依次加入四种离子,使上述四种金属离子依次成为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则加入的四种离子是什么,顺序如何?试写出两种可能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例5.(2006年高考化学预测题)在一含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I-、Br-、CO32-、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①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饱和氯水后,有气泡生成,溶液呈橙黄色;②向呈橙黄色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一定存在Br-、CO32-B.溶液中可能存在NH4+

C.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I-、SO32-D.溶液一定呈碱性

例6.(2006年南京市高三质量检测题)一定量某有机物溶解于适量的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煮沸5min后,溶液颜色变浅,再加入盐酸显酸性,沉淀出白色晶体。取少量晶体放到FeCl3溶液中,溶液呈紫色,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例7.(2007年日照市模拟试题)只用一种试剂,区别甲苯、四氯化碳、己烯、乙醇、碘化钾溶液、亚硫酸六种无色液体,应选用()

A.酸性KMnO4溶液B.溴水C.碘水D.硝酸银溶液例8.(2007年潍坊市模拟试题)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的是()A.白色粉末:CuSO4、Na2CO3、CaCO3 B.无色液体:乙醇、苯、四氯化

C.白色粉末:NaOH、NaCl、NH4NO3 D.无色液体:苯、甲苯、乙醛

【演练提高】

错误!未指定书签。.下列方法中,可用于除去小苏打溶液中混有的Na2CO3,最适宜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钙B.通入CO2 C.碳酸氢钙D.加入盐酸

2.鉴别苯酚、硫氰化钾、乙酸、氢氧化钠四种溶液,可用的一种试剂是()A.盐酸B.食盐C.新制的氢氧化铜D.氯化铁

3.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和四氯化碳B.溴蒸气和二氧化氮C.碘和高锰酸钾D.葡萄糖和蔗糖

4.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A.Na2CO3和CaCO3固体B.酒精和汽油

C.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D.碘和高锰酸钾固体

5.分离下列混合物,应选用蒸馏操作的是()

A.汽油和柴油B.溴水

C.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D.四氯化碳和水

6.下列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的方法中(必要时可加热),可行的是()A.以AgNO3溶液和稀盐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

B.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C.以粗铜为阴极,精铜为阳极,CuSO 4溶液为电解液,精炼铜

D.用NaOH溶液、蒸馏水和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7.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C.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8.下列除杂方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碘化钾溶液后用汽油萃取

B.乙醇中混有乙酸,加入NaOH溶液后用分液漏斗分液

C.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洗气

D.苯甲醛中混有苯甲酸,加入生石灰,再加热蒸馏

9.要鉴别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甲苯,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先加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再加入溴水

B.先加足量溴水,然后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点燃这种液体,然后再观察火焰的颜色

D.加水,观察是否分层

10.对实验室制取乙烯实验和石油分馏实验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取乙烯实验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位于烧瓶口附近

B.石油分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位于原油液面以下

C.石油分馏装置中,冷凝水从冷凝管的上口进入,下口流出

D.两实验均应向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以防液体暴沸

11.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将45mL水加入到盛有5gNaCl的烧杯中,

搅拌溶解

B.鉴定SO42-: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C.鉴别溴乙烷中的卤元素:先加NaOH溶液,微热,在加稀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

D.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过滤除去白色沉淀

12.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NaOH B.NH3·H2O C.AgNO3D.BaCl2

1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2S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

B.将SO2气体通入足量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加足量HCl后沉淀消失

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HCl后沉淀消失

D.将SO2气体通入氯水中无沉淀生成,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A.氯化铁溶液、溴水B.碳酸钠溶液、溴水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16.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Na2SO3溶液(BaCl2)B.FeCl2溶液(KSCN)

C.KI(淀粉溶液)D.HCHO溶液(石蕊试液)

17.对于未知无机物的检验实质是对其组分离子的检验,在其检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不太合理的是()

A.取用尽可能少的样品和试剂

B.所加检验用的试剂,可以含有待检离子

C.多步检验时,一般要另取试样,以免试剂之间的干扰

D.按设计的步骤作检验时,每一步检验后,要作肯定或否定的结论,逐步缩小范围,最终获得结论

18.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碱化,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检验C2H5Cl中的氯元素时,将C2H5Cl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加入稀H2SO4进行酸化

B.为了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酸化

C.鉴定待测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用硝酸进行酸化

D.进行乙醛银镜实验时,常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19.某物质可能有甲醇、甲酸、乙醇、甲酸乙酯几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鉴定时有下列现象:①有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沉淀不溶解,③与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共热时发现溶液中红色逐渐变浅至无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甲酸乙酯和甲酸B.有甲酸乙酯和乙醇

C.有甲酸乙酯,可能有甲醇D.几种物质都有

20.(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实验-离子检验)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检验方法沉淀法显色法气体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NH 4+ :气体法 (B)I -:沉淀法 (C)Fe 3+:显色法 (D)Ca 2+

:气体法

21.某同学要做检验Na 2CO 3粉末中含有少量的NaOH 和NaCl 的实验。他的实验设计分为七个步骤,其中的5个步骤所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均已写明,见下表: 实验步骤 所用实验试剂及操作 ( ) 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甲中 ( ) 再向溶液里滴加几滴AgNO 3溶液 ( ) 过滤,取少量滤液盛在试管乙里 ( ) 向试管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 ( ) 滴加几滴酚酞试剂 ( ) ( )

试将上表里尚缺的两个步骤所用的试剂(自选)及实验操作补写完整,然后按实验步骤的顺序以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填入相应的“实验步骤”栏里。 22.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__(填代号,限填3项)。

A 、试管

B 、瓷坩埚

C 、坩埚钳

D 、铁三角架

E 、泥三角

F 、洒精灯

G 、烧杯

H 、量筒

(2)第2步:I ˉ溶液的获取。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步:氧化。操作时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填代号)。

A 、浓硫酸

B 、新制氯水

C 、KMnO 4溶液

D 、H 2O 2 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23.实验室用苯甲醛制取苯甲醇和苯甲酸,已知反应原理为:

CH 2OH

COOK

KOH

CHO 2

++

信息:

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

苯甲醇的熔点 -15.3℃,沸点 205.3℃; 苯甲酸的熔点121.7℃,沸点249℃,溶解度0.34g (常温);

乙醚的沸点34.8℃,难溶于水,密度0.71g/mL 。

(1)混合苯甲醛、氢氧化钾和水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

A .带胶塞的锥形瓶

B .玻璃棒和量筒

C .烧杯

D .容量瓶

(2)操作(I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乙醚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操作

(II)的名称是__________;操作(III)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产品乙是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使用到如图所示仪器的操作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为______(填图示a、b、c、d)。该操作中,除图中两仪器外,还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橡胶塞、各种导管、橡胶管以及_________等必须仪器。

(4)分离产品甲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____。

24.(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Ⅱ卷28).(13分)

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3-、CO32-、SO32-、SO42-、Cl-、Br-、I-、为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测得混合液呈碱性;

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③加CCl4后,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后层未变色;

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步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实验⑤;

(2)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参考答案

例1 例2 例3

C D

(1)BDE;(2)过滤;蒸馏;(3)2I-+MnO2+4H+=Mn2++I2+2H2O;(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5)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还有单质碘。

例4 例5 例6 例7 例8 1 2 3

①Cl-、SO42-、OH-、适量的H+或A13+;

②Cl-、OH-、SO42-、适量H+或Al3+

D A B D B D D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C A

D A D B D C A C C C A B

18 19 20 21

D C D ①、⑦、④、②、⑤、③、⑥;滴加硝酸钡溶液(或硝酸钙溶液)至不再

产生沉淀为止;滴加稀硝酸至溶液红色褪去为止。

22

(1)B、E、F;(2)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煮沸,过滤;(3)D;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不会进一步氧化单质碘)

23

(1)A;(2)萃取、分液;苯甲醇;蒸馏;过滤;苯甲酸;(3)b;石棉网、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4)34.8℃

24

(1)①说明可能含有CO32-或者含有SO32-因为二者水解均显碱性;

②肯定含有CO32-,肯定不含SO32-、因SO2有刺激性气味

③肯定不含有Br-、I-,因两者均能与氯水反应后生成单质溴和单质碘,溴和碘单质溶解于CCl4显色;

④肯定含有SO42-,因BaSO4不溶于盐酸。

⑤肯定含有C l-,因AgNO3与Cl-反应生成的AgCl不溶于稀HNO3。

(2)NO3-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之一,与其它自然学科相比,化学与实验的联系应更为紧密,化学原理、定律以及规律的发现都与化学实验密不可分,可以说离开化学就没有这些发现。本单元教学设计重在要让学们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室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从中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方法,并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物质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对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直接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①初步学会物质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②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④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以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仪器方法为暗线,首先简单温习了初中已经介绍过的几种物质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然后以溴的萃取为例介绍了“萃取”这种分离方法以及分液,又以蒸馏自来水获取少量纯净自来水为例介绍了“蒸馏”,最后以“拓展视野”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层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编排在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中,又从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和组成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入手,因此把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来进入物质研究的学习,能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研究的一般步骤,首先是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开始的,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也为之后对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等其它实验方法和操作的学习打下基础。化学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实验方法旨在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最重要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常用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教学难点:萃取、蒸馏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十八讲 化学实验复习(学案设计)

第十八讲 化学实验 车 琳 甘肃省清水县第六中学 高考考点 1. 了解化学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主要用途,在实验设计中能正确选择仪器;了解仪器的主要规格、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能正确识别和绘制常用仪器及装置图。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中学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有:药品的取用、加热、溶解、过滤、蒸发、分液和萃取、蒸馏、渗析、升华、滴定等。 3. 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4. 教材中的定量实验包括: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2)酸碱中和滴定。 (3)胆矾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4)中和热的测定。 通过以上几个定量实验初步掌握测定原理、方法、实验误差分析及实验数据处理的技能。 本讲序列 【阅读议点】 (一)常用化学仪器: 1. 容器??? ??气瓶 不能加热:试剂瓶,集瓶,锥形瓶,蒸馏烧瓶可间接加热:烧杯,烧 埚,蒸发皿,燃烧匙可直接加热:试管,坩 2. 计量仪器?????? ?温度计 管精量器:容量瓶,滴定 粗量器:量筒称量:托盘天平 3. 分离仪器?? ?干燥管 普通漏斗,分液漏斗 4. 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5. 夹持仪器:铁架台(铁夹、铁圈、滴定管夹)、试管夹、坩埚钳、泥三角、三角架。

6. 其它:水槽、玻璃棒、研钵、石棉网、镊子、药匙、冷凝管、牛角管、玻璃导管、干燥管、U 型管、启普发生器、止水夹。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注:以下是每个操作的要点或注意事项,具体内容详见教材。 1. 药品的取用: (1)固体?? ?放,三慢竖块状:镊子,一横,二横,二送,三直立粉末:药匙或纸槽,一 (2)液体?? ?方滴加 滴加:滴管直立,正上入心,紧挨瓶口,缓慢倒倾倒:塞倒放,签向手 2. 称量: (1)称质量:——托盘天平 调平、左物右码、称量纸或玻璃器皿、归零。 精确度:0.1g (2)量体积——量筒、滴定管、移液管 读数时放平稳,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相切。 精确度???? ? 等 规格:滴定管:等,一般规格: 量筒:量程的mL mL mL mL mL mL mL 50,25,01.0100,50,10,5501 3. 溶解: ??? ??气体:防倒吸酸入水,快搅拌的稀释液体:注意浓需玻璃棒固体:先研碎,仪器还:42SO H 4. 加热: (1)给液体加热的容器:烧瓶、烧杯、蒸发皿、试管(不超过容积的1 / 3)。 (2)给固体加热的容器:试管、坩埚 5. 试纸的使用: 分类?????? ?-2 2pH pH )()(SO Cl KI 品红试纸:检验等氧化性物质试纸:检验淀粉试纸:测定溶液的性酸或气体的碱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 蓝红 使用方法: 检验溶液: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沾有试液的玻璃棒点于试纸中部,观察颜色变化。 检验气体: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靠近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6. 气密性的检查: 原理:利用一端封闭,一端液封,再用一定的方法使气压增大,在另一端观察是否有气泡或液面差等现象。

高一必修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选择题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A. 过滤B.分液C.结晶D.蒸馏 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 B. 加明矾搅拌 C. 进行多次过滤 D.蒸馏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方法制取氧气。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 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7.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二、填空题 8.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离子?。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 。 (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 过滤时: 。 蒸发时:。 9.就有关物质的分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北重一中 卜丽玲 【知识疏理】 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 不增 不减、易分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 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 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如:KNO 3 中混入NaCl ,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②降温结 晶。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 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如:Cu 粉中混有Fe 粉, 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 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关键是转变物质的状态) 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如:HNO 3中混有H 2SO 4, 可加入适量的Ba(NO 3)2溶液: 342342HNO BaSO )NO (Ba SO H +↓=+ 2. 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如一般某盐中混有少量

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如NaCl 溶液中混有Na 2CO 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232CO O H NaCl 2HCl 2CO Na 3. 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 如4ZnSO 溶液中混有4CuSO ,可加入过量的锌: Cu ZnSO CuSO Zn 44+=+ 4. 转化法:即通过某种方法,把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如CO 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 ,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CuO 的试管: 2CO Cu CuO CO +?+ 5. 加热法:即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或使杂质分解变成气体而除去。如CuO 中混有少量的木炭粉,可把混合物放在氧气流中加热,使C 转化为CO 2气体而除去: 22CO O C 点燃+ 6. 吸收法:即把混合气体通过某溶液,使其中杂质被吸收。如CO 中混有少量CO 2,可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CO 2被吸收而除去: O H CO Na NaOH CO 2322+=+ 7. 溶解法:即往混合物中加入某种溶液将杂质溶解而除去。如Cu 里混有少量CuO ,可 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或盐酸)CuO 溶解过滤而除去: O H CuSO SO H CuO 2442+=+ 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原则 1、对于物质的提纯和分离,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不增:即在除掉杂 质时不增加新杂质。②不减:即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或改变。③易分:即操作简便易行, 杂质易分离除去,即反应后的生成物必须容易分离(最好是转化为沉淀或气体)。④最佳:即 最好在除去杂质的同时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④不污染环境。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 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2、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1)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2)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3)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实验学案

《有机化学实验复习》 李仕才 学习内容: 1.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2.常见有机物的制备; 3.重要的有机化学实验; 4.有机物的鉴定。 一.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常用方法:、、、。Ⅰ.洗气法: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某些杂质气体,洗涤剂必须只能吸收杂质气体。 练习1.实验室制取的乙炔中常混有H2S,乙烯中常混有SO2等,为了提纯乙炔和乙烯,通常可将其通入盛有的洗气瓶以除去H2S,SO2。 练习2.要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或乙炔,可将其通入盛有的洗气瓶。Ⅱ.(洗涤)分液法:用于除去某些液体中的杂质(分液前要加入某种试剂使之分层)。 练习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用洗涤后再分液。 练习4.苯中少量的甲苯或二甲苯等均可用洗涤后再分液来除去。 练习5.苯中少量的苯酚、溴苯中溶有的少量溴均可用洗涤后再分液来除去。 Ⅲ.蒸馏法:用于互溶的两种液体的提纯或分离,蒸馏前,有时需加入某种试剂使混合物中的一成分转化成难挥发的物质。(沸点相差30℃以上) 练习6.乙醇中的水,乙醇中的乙酸都可以在其中加入足量的,再将

其蒸馏来除去。 练习7.苯中少量的苯酚加入足量的溶液中和后再蒸馏出苯。Ⅳ. 重结晶:利用杂质和被提纯物在某溶剂中溶解度的分离方法。 操作步骤:、、。 原则:溶剂的选择 ①杂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容易除去 ②被提纯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或“小”)。 如:苯甲酸和溶解度很小的杂质,选择做溶剂来分离。 练习8.下列每组中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 乙酸乙醋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B 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 甘油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D 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水 二.常见有机物的制备 冷凝 实验原理条件 注意事项 回流 制乙烯 制乙炔 制溴苯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学案(dy)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一、物质分离的方法 1.物理分离提纯法 常见的物理分离提纯法有:过滤、结晶(重结晶)、蒸馏(分馏)等。 例:在下列括号中填写适当的物理分离提纯方法。 ①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 ②从自来水中制得蒸馏水() ③从氯化钠和硝酸钾中提取硝酸钾()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用化学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操作简便,试剂价廉,现象明显,易于分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 (3)置换法: (4)加热法: 二、物质的除杂方法

三、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鉴定通常是指对于某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鉴别通常是指对分别存放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推断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求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我们要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和推断。1.常见气体的检验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2)Ba2+ (3)Mg2+ (4)Ag+ (5)NH4+ (6)Fe2+ (7)Cu2+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 (2)Cl- (3)SO42- (4)CO32- (5)HCO3- 4.用一种试剂或不用试剂鉴别物质 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时,所选用的试剂必须能和被鉴别的物质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能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常用的鉴别试剂有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H2SO4、稀HCl 、FeCl3溶液等。 不用其他试剂来鉴别一组物质,一般情况从两个方面考虑: ①利用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首先鉴别出来,然后再用该试剂去鉴别其他物质。 ②采用一种试剂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现象不同,进行综合分析鉴别。 四、典型例题 1、仅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乙醇、醋酸、植物油B.食盐、苏打、小苏打 C.大理石、生石灰、胆矾D.氧化铜、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说明

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之一,与其它自然学科相比,化学与实验的联系应更为紧密,化学原理、定律以及规律的发现都与化学实验密不可分,可以说离开化学就没有这些发现。本单元教学设计重在要让学们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室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从中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方法,并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物质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对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直接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①初步学会物质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②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④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 2、本课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以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仪器方法为暗线,首先简单温习了初中已经介绍过的几种物质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然后以溴的萃取为例介绍了“萃取”这种分离方法以及分液,又以蒸馏自来水获取少量纯净自来水为例介绍了“蒸馏”,最后以“拓展视野”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层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编排在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中,又从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和组成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入手,因此把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来进入物质研究的学习,能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研究的一般步骤,首先是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开始的,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也为之后对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等其它实验方法和操作的学习打下基础。化学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容,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实验方法旨在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最重要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常用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教学难点:萃取、蒸馏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北重一中 卜丽玲 【知识疏理】 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 不增 不减、易分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 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如:KNO 3中混入NaCl ,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②降温结晶。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如:Cu 粉中混有Fe 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关键是转变物质的状态) 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如:HNO 3中混有H 2SO 4,可加入适量的Ba(NO 3)2溶液: 342342HNO BaSO )NO (Ba SO H +↓=+ 2. 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如一般某盐中混有少量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如NaCl 溶液中混有Na 2CO 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232CO O H NaCl 2HCl 2CO Na 3. 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如4ZnSO 溶液中混有4CuSO ,可加入过量的锌: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不是由SO 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学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复习学案 一、考点梳理 1、定义:采用适当的方法,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得到纯物 质的过程。 2、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 ①物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考链接 1、(2018深圳中考)下列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 A 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铜网 B Fe粉(炭粉)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C CaO(CaCO3)高温煅烧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足量Fe粉,过滤 2、(2016年广州)下列除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C.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D.除杂试剂 E.实验操作 A MnO2(KClO3)水 F.溶解、过滤 B CO2(CO)O2G.点燃 C KCl(KOH)稀H2SO4H.蒸发结晶 D 铁粉(碳粉)稀HCl I.过滤 3、(2017深圳中考)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分离H2O2和MnO2制O2后的固液混合物B.除去CO中的CO2气体

C.区分NaCl、NH4NO3、NaOH三种固体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三、方案设计 如何除去NaCl固体中的CaCl2、MgCl2? 四、实践及应用 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学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课前准备] 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盐来自于海洋,如何才能从海水中获得纯净的能够供人食用的食盐呢?需要经过什么样的一系列步骤? [学海导航]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一)过滤 1、原理或适用范围: 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 离开来。 2、装置及仪器 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操作及注意事项 过滤时,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的______,使滤纸紧贴 _____________。滤纸边缘应略________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 体的液面应略__________滤纸边缘。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应用玻璃棒___________,烧杯尖嘴处应与玻璃棒_________,玻璃棒下端应________________,漏斗颈末端应__________________。 4、实例与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蒸发 1、原理或适用范围: 一般是通过加热的方法,使________不断挥发,析出________ 的过程。 2、装置及仪器 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操作及注意事项 蒸发皿可以直接_________,倒入蒸发皿中的液体不得超过其容

(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 微专题强化突破19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学案 新

19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1.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四”方法 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在放入药品之前进行,其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1)微热法:如图a。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容器,导管口产生气泡,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液差法:如图b、c。连接好仪器,b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c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 (3)滴液法:如图d。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滴入少量水后很快停止流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抽气(吹气)法:如图e、f。e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f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稳定,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差法的拓展) 2.气密性检查的答题规范 (1)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2)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3)液差(封)法的关键词是封闭、液差。 (4)答题时易忽略的几句关键性的文字叙述: ①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 ②关闭或者开启某些气体通道的活塞或弹簧夹;

③加水至“将长颈漏斗下口浸没”。 简述检验下表中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实验装置操作方法 (1) (2) (3) (4) (5) (6) (7)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中考化学专题复习24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活动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4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学习目标】 1.弄清含有多种杂质的物质提纯的一般思路。 2.了解物质分离、提纯的原则。 3.依据物质的性质特征,能选择恰当的除杂方法或除杂试剂。 【活动方案】 物质的分离是将混合物中各成分一一分开成为纯净物的过程,而物质的提纯是除去物质中混有杂质的过程。 活动一、体验物质的提纯思路 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如CaC l 2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通过提纯可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过程设计如下: 1.除去氯化钠中的泥沙 2.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氯化钙 NaCl (CaCl 2)

提纯的原理:利用杂质与被提纯物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差异,进行提纯。 活动二、感悟物质提纯的原则 为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通过上述活动的学习,你能说出物质提纯的原则吗? 活动三、归纳物质提纯的方法 1.请选择合适方法,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⑴ NaCl固体(泥沙):_____ _ ⑵ KNO3(NaCl): ____ _ ⑶水(色素):_____ _ ⑷铜粉(铁粉):_____ _ A活性炭吸附 B磁铁吸引 C溶解、过滤、蒸发 D高温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2.请选择合适方法或试剂,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相关的化学方 程式。 ⑴CaO(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uO(C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有同学认为上述两组物质中杂质,都可以通过加入足量稀盐酸而除去,你认为可行吗? 3.请选择合适方法或试剂,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相关的化学方 程式。 (1)C粉(CuO)★(2)Cu(Fe) 思考:上述除杂过程的具体操作顺序是: A过滤 B干燥 C洗涤 D加入过量稀盐酸 4.请选择合适方法或试剂,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相关的化学方 程式。 (1)CO2(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有少量氯化氢气体,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为什么?

复习学案29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蒸发 皿 加热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 29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基础知识回顾】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 1.试管: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若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先擦干。加热时先使 试管 受热,然后重点加热其某个部位。加热固体时,使管口略向 倾斜,固 体 于试管底部;加热液体时,要使管口向上,使试管与桌面成 ℃角,能对着自己或别人。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2在 上,且外部擦干;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拌,玻璃棒不碰器壁; 3.量筒:粗略量取液体体积。10 mL 的精确度一般为 mL 。不可用作反应器,不可加热,也不能用于溶液的稀释;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 滴加。无“0”刻度。若要量取5.0 mL 液体,俯视时量取的液体体积数偏 。 4.托盘天平:精确度为 克。称量前先调零点(调节左右两边 的 ,使指针指在 的中央)。不能称热的 药品。称量物不可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无腐蚀性的固体药品时, 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等的同样的纸;有吸湿性或腐蚀性 的药品须放在 内称量。天平应保持清洁;左物右码;先加质 量 的砝码,再加质量 的砝码。 5.蒸发皿: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或结晶的瓷质仪器,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蒸发时要用 不断搅拌,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近干时应停止加热靠余热烘干。使用时一般放在铁架台的 上。取用 用 。 6.坩埚:用于给固体物质加强热,加热时不必垫石棉网。有瓷坩埚和铁坩埚等。 灼烧时放在 上,灼热的坩埚用 夹取,避免骤冷;做定量 实验时应将坩埚放在 中冷却。熔融氢氧化钠等强碱时要用 坩埚。 7.漏斗:(1)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转移液体; 易溶性气体的防倒吸。过滤时应“一贴二 三 ”。 (2)长颈漏斗:用于装配反应器,便于注入反应液体。长颈 漏斗在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应使长管末端插入反应器的液 体里,借助“液封”防止气体通过漏斗逸出。 (3)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 的不同液体;也可用作反应器的随时加液 高考是比知识、比能力、比心理、比信心、比体力的一场综合考试。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3常见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教案

专题3 常见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 【复习目标】 1、了解除杂的定义、方法、原则,会应用它除去杂质; 2、了解物质分离、提纯定义、方法,会应用分离、提纯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教学安排:2课时 【复习重点和难点】 1、了解除杂的定义、方法、原则,会应用它除去杂质; 2、了解物质分离、提纯定义、方法,会应用分离、提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现将有关要点归纳如下: 1、应注意几个“不” ⑴不能“玉石俱焚”。即试剂一般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但特殊情况下,所加试剂需要和保留物质反应,但最终要转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盐酸。 ⑵“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 ⑶不污染环境。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⑷不能“旧貌变新颜”。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 2、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⑴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⑵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⑶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拓展延伸 一、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1、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⑴吸收法: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先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常见气体吸收剂见下表: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公开课教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授课人:侯集中学化学组汪永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KClO 3在MnO 2 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为了节约试剂以及防 止污染环境,打算分离回收反应后的KCl和MnO 2 (难溶于水),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完善实验方 案。 【方案设计】将混合物溶解在适量水中,并充分______,静置,_____,洗涤滤渣,即得到 MnO 2 ,将滤液___________,可得到KCl晶体。 【归纳总结】过滤:用于难溶性固体与溶剂的分离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请学生上台模拟实验,体现“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结晶: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溶剂的分离 操作注意事项: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 2、蒸发过程中必须________________,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_________用余热蒸干。 【过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若两种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钾与氯化钾,我们如何实现其分离呢? 【交流讨论】将90℃的KNO 3 浓溶液冷却至室温,会有大量晶体析出,请结合教材P18图1-11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思考】若是上述溶液的溶质为KCl,仍会有大量晶体析出吗?为什么? 【问题探讨】现有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粉末,请完善提纯硝酸钾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在________下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______,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_______,即可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归纲总结】在该方案中所使用的方法我们称为降温结晶,适用于_________随______变化有明显差异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拓展思考】若上述提纯的KNO 3 仍含有少量KCl,我们该怎么办? 【拓展】给出重结晶概念 【过渡】知道了固体混合物常用的分离提纯方法,那么对于液态物质的混合物应该采用哪些

20162017学年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

2016-2017学年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四章第二讲氯及其化合物 【考纲要求】 1.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知识梳理,深度思考】 知识点一氯元素的存在和原子结构 1.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__存在,其中主要以_________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是最重要的成盐元素。 2.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周期第____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最外层有____ 个电子,容易得到____ 个电子形成____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知识点二氯气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氯气是_____色__________气味的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有____,易____,能溶于水,通常1体积水约溶解____ 体积氯气,其水溶液称为氯水。实验室里闻有毒气体及未知气体气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铜、铁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色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色烟) (2)与非金属反应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色火焰)。 (3)与水反应 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碱反应(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与烧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取漂白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5)跟还原性物质反应(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氯气与KI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氯气与FeCl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氯水中通入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度思考: 1、将Cl2通入石蕊试液中的现象是什么?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值吗? 2、常见的有特殊颜色的气体有哪些?各显什么颜色?

高三化学实验复习学案

高三化学实验复习学案 考点分析: (1)熟悉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 (2)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实验室制备方法。 (3)能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实验室制氯气的过程中,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1)气体制备的原理 (2)气体发生装置 (3)气体的收集装置 (4)气体的尾气处理 该实验装置是否有缺陷,请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 (1)随着反应的进行,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2)Cl2中混有HCl气体,除杂以及干燥处理 (3)在收集完成之后,更换集气瓶时会有Cl2泄露,如何处理 尾气的处理还有其他方法吗?请画出装置示意图。 (1)可以直接用气囊收集 (2)用含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3)在收集气体的管口放置蘸有能吸收Cl2的某些溶液(如NaOH、Na2SO3等)的棉花 同时复习其他气体的尾气吸收如防倒吸装置。 能否利用其他的反应原理来制氯气呢?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们用氧化剂氧化浓盐酸,还可以是KMnO4 PbO2 Ca(ClO)2等氧化剂 浓盐酸也可以用浓H2SO4和NaCl代替 由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的改变引出气体其他的制备装置图。

一套装置往往有多种用途,这套实验装置除了制氯气外还可用于制什么气体?装置还需作哪些调气体反应原理B装置如何改变C装置如何改变 课堂小结: 1、常见气体的制备:发生、除杂、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 2、常见的其他物质的制备(如乙酸乙酯、Fe(OH)2、Cu(NO3)2等) 直击高考: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G)

E F G H 课堂检测: 1、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图I 图II 图III 图IV A.图I所示装置用于Cu和浓H2SO4制取少量的SO2气体 B.用图4装置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C.图III所示装置微热稀HNO3,在广口瓶中可收集NO气体 D.图IV所示装置可用于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 2、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无水氯化镁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B) A.装置A中圆底烧瓶中可以换成固体MnO2 B.如果直接加热MgCl2?6H2O不能得到无水氯化镁,将 得到Mg(OH)Cl或MgO C.尾气吸收可以用浓硫酸作为吸收剂进行吸收 D.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生成氧化镁,如果金属 镁燃烧发生火灾,要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3、资料卡片: 化学名:氯磺酸化学式:HSO3Cl 性状:强腐蚀性无色液体,遇潮湿空气生成浓烈的白雾,属于危险品。密度为1.79g·cm-3,其沸点约152℃ 制取方法:;在常温下将干燥的氯化氢气体通入溶有三氧化硫的硫酸(发烟硫酸)中,氯化氢与三氧化硫化合即得氯磺酸。 研究小组根据上述信息设计图示装置(图中衬垫、夹持和固定仪器均已略去),在实验室里制取氯磺酸获得成功。 已知:①浓盐酸的密度为1.19 g·cm-3;②浓硫酸的密度为1.84 g·cm-3,沸点是33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