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技术规范(物理治疗学)

康复技术规范(物理治疗学)

康复技术规范(物理治疗学)
康复技术规范(物理治疗学)

康复科技术常规

康复科技术常规

绪论

第一节物理治疗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物理治疗学的起源

1.定义:在现代医学中,把研究和应用天然或人工的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并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和免疫等生理调节机制,达到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目的的学科,称为物理治疗学Physiatrics),简称理疗学。

物理治疗学的研究,包括研究物理因子的物理性质,生物学作用和治疗方法,以及临床应用.

宏观方面: 揭示物理因子对整体水平影响

微观方面: 研究物理因子对超微结构形态变化

2.起源:医学是人类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

经验总结。

原始医学

医学学科经验医学

实验医学

现代医学

(1)按摩疗法起源:原始社会,人们狩猎追捕野兽,常被荆棘绊倒,造成软组织损伤,本能用手抚摸、按摩,形成原始的按摩法。现代医师将按摩法不断完善。

旧石器时代——先人们用尖状针和刮削的

石,用以刺破痈,排脓

针血,治疗外科疾病。

(2)疗

法新石器时代——砭石针,尖端为三棱

起形和圆锥形,灸法来源于我

源国北部以畜牧为主的民族。

北方寒风凛冽,居民易腹寒

腹,遂发明了灸疗和热疗法

(3)电疗起源:用电治病,是人类在掌握电能之前,古希腊的渔夫们在捕鱼的过程中,被脊柱上长有放电器的鱼用电击伤,原有患关节痛的人经过这样的电击之后,疼痛得到缓解或者痊愈。现代应用静电(可以治疗精神萎靡、嗜睡、乏力等)、无线电磁波、各种脉冲电流治疗疾病,从而形成了临床电疗学。

(4)超短波疗法起源:一位无线电工程师在面部患疖肿时,疼痛难忍并伴有发热,全身不

适,但为了尽快调试好一台无线电发射装置,日以继夜的在超高频电场下工作。三天后,无线电发射装置调试完成。工程师患的面部疖肿痊愈了。偶然发现超短波可用于急性炎症。

(5)光疗的起源:光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长期处于黑暗的环境中,常常导致抗病能力下降,骨骼发育不良,患佝偻病等。

①公元前400年,希腊医生Hippocrates第一个应用日光治病。

②1666年,物理学家Newton做了一个实验发现白光有七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③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Hershel用温度计研究光谱中各色光的热作用,发现在红光以外热作用更强的光——红外线。

④1801年,德国Ritter研究紫外线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射线,经过它照射的氯化银立即变成黑色,有很强的化学作用。

⑤红光——使人警觉、兴奋N、加速N反应、

肌张力增高、脉搏加快;

蓝光——抑制N、降低N反应速度、脉搏下

降、镇静

蓝紫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胆红素胆

绿素)

红外线——冻伤、关节炎、腱鞘炎、气管

炎、胃肠痉挛

紫外线——疖肿、丹毒、淋巴结炎、伤口不愈、

溃疡

(6)磁疗的起源: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应用磁最早的国家。

①磁治疗早在东汉时代《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磁治“周痹风湿、肢节肿痛”,“除大热烦满耳聋”。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记》,记载用磁治眼疾。

②国外也有不少记载,在公元129-200年古希腊医生C.H.Golen用磁石治疗腹泻;公元502-550年古罗马医生Aetus以手握磁石解痛;16世纪,瑞士医学家J.E.Paracelsus用磁石脱肛、浮肿、黄疸等。

二、物理治疗的发展

(一)我国物理治疗学的发展

早在公元2 世纪以前《皇帝内经》就有针灸、按摩、拔罐、用水治疗的记载。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按摩成为了一种重要医疗手段。

针灸在我国的影响很大,从砭石针到金属针。公元562年,吴人知聪将针灸传到日本,17世纪又传入法国、德国、意大利。清代吴师机利用日晒、火烤、蒸熏、热慰、薄贴等方法。

我国50年代建立了物理治疗专业,1978年正式出版了《中华理疗杂志》,1985年成立了中

华医学会物理康复学会,1995年更名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

我国物理治疗专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探索物理治疗的作用机制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工作,其中包括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功能形态学、生理病理学,神经化学、免疫化学等。例:局部加温治疗癌症、电刺激镇痛,磁场治毛细血管瘤、高血脂症、心脑血管病、前列腺增生症、子宫内膜异位等。

(二)国外物理治疗的发展

公元四世纪,古希腊倡导应用矿泉、日光、海水以及“体育”治病。

17世纪,应用摩擦生电治病。

1801年发现紫外线。

1802年发现红外线。

1891年应用白炽灯治病。

1908年应用中波透热治病。

本世纪30~40年代,运用超声波治病。

(三)物理治疗学与康复医学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使病、伤、残尽快恢复,在物理治疗学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结合的方式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除物理治外,还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治疗、传统医学手段(针灸、推拿)。

第二节物理治疗的分类

一、传统物理治疗的分类

二、现代物理治疗的分类

第一类,应用天然物理因子,诸如:日光浴

疗法、空气浴疗法、森林浴疗法、海水浴疗法、

洞穴疗法、气候疗法、温(矿)泉疗法等。

第二类,应用人工物理因子,诸如:电、

光、声、磁、冷、热、机械等。

(一)电疗法

1.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离子导入法、电水浴疗法

2.低频电疗法0~1000Hz

①感应电疗法

②电兴奋疗法

③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体操)功能性

电刺激疗法(FES)

④痉挛肌电刺激疗法

⑤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

⑥间动电疗法

⑦电睡眠疗法

⑧各种调制波的脉冲电疗法

作用于中枢循环

作用锻炼肌肉

止痛、改善血液循环

3.中频电疗法1000~100000Hz

干扰电疗法

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音频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4.高频电疗法100000Hz以上

火花电疗法(达松伐疗法——美容)

短波电疗法

超短波电疗法(急性、亚急性疾病)

微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

电疗法

射频疗法

5.静电疗法及离子化空气疗法

这是一种最古老的疗法,起源于18世纪中叶,可以用来治疗老年痴呆、偏头痛以及神经衰弱。

(二)光疗法

1.红外线疗法

改善血液循环,促使肿胀消退、缓解痉挛、

加速表面干燥

2.电光浴疗法

3.可见光疗法

4.紫外线疗法: 外科感染、内科疾病、妇科、

儿科及五官科

5.激光疗法

(三)超声波疗法

1.低频超声波疗法

2.高频超声波疗法

3.超声复合疗

(四)磁场疗法

1.静磁场疗法

2.动磁场疗法: 镇痛、消炎、镇静、降

压、降脂

3.交变磁场疗法

4.肺动磁场疗法——抗休克

(五)温热疗法

1.石蜡疗法

2.泥疗法

3.坎泥沙疗法

4.拔罐疗法

5.灸法

(六)冷疗法

包括寒冷低温疗法和冷冻疗法等

(七)水疗法

有淡水浴、药物浴、淋浴、涡流浴、

ubbard槽浴、步行浴和水中运动等。

(八)生物反馈疗法

有肌电生物反馈、温度生物反馈、血

压生物反馈和皮肤电生物反馈等。

(九)高压氧舱疗法

(十)推拿疗法

(十一)运动疗法

(十二)作业疗法

第三节物理治疗的作用机制

物理治疗是利用各种物理能,包括电能、光能、声能、磁能以及机械能作用于人体后,物理能即被人体吸收并发生能量形式的变换,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产生局部或全身性的生理反应,最终影响病理过程而起到治疗作用。物理因子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直接作用

(一)对组织器官方面的直接作用

直流电、短波及超短波、直流电离

子导入、CO2浴、高频电、低频

电、CO2激光等

(二)对致病因子的直接作用

超短波、微波、紫外线、超声波等

(三)对组织直接作用的深度

物理疗法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而获得治疗效果,但各种物理因子直接作用的深度并不尽相同,其有效穿透深度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照生物物理学的观点:

1.有效穿透深度多用半吸收层的厚度来表示,即半吸收层为各种物理能进入人体后下降到起始值的50%时的深度;

2.穿透深度(电透深)则是指物理能进入人体后下降到其起始值的31%时的深度;

3.可能达到深度是指物理能进入人体后下降到其起始值的10%以下时的深度。

电疗法中,各种不同的电流对组织的作用深度不尽相同,既与不同电流的频率有关,也与不同的组织(介质)有关。如直流电作用表浅,交流电作用深度大等。

作用不同组织

1.皮肤:紫外线,远红外线,直流电

2.皮下组织(脂肪层):短波,超短波

3.肌肉层:微波,中频电流

4.骨骼:短波,超短波(易被含水量低的组织吸收)

5.骨膜:超声波

1. 低、中、高频电流对组织的作用深度,随

其频率的升高而增加,组织对其通过的阻

力就随其频率的升高而下降。

2. 微波作用深度与频率的关系与低、中、高

频电流的规律相反,随频率的升高而下

降。

例如:以热透度而言分米波7-9厘米

厘米波3-5厘米

毫米波极为表浅

3.光疗中,红外线、可见光以及紫外线的作

用深度也与微波类似,频率越高,作用深

度越浅。

4.超声波的作用深度也与其频率有关,频率

由低到高,其作用深度则由深到浅。

200khz,肌肉半吸收层为5.5cm

800khz,肌肉半吸收层为3.6cm

二、神经反射作用

(一)轴索反射

主要引起局部反应

(二)节段反射

使身体某一区域或某一个或某几个内脏器官的反应特别显著,即引起组织局部和节段的改变,称为节段反射。

(三)全身反射

反射经过附加的神经元到达大脑,产生机体的普遍性反应叫做全身反射。全身大面积受到作用或某些局部刺激都可以引起全身反射。

三、体液作用

物理因子不只是对神经起作用,同时又对直接受到刺激的那些组织和内脏产生作用,

并引起一系列变化。

第四节物理治疗学的临床应用

理疗历史悠久,如今又注入现代科技的新内容,使其种类和方法更多,临床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由于理疗没有不良反应和痛苦,所以是一种非损伤性的生理学治疗方法。一、理疗的应用原则

(一)应用要有针对性

(二)应用要注意个体化(定员)

(三)应用的剂量问题

(四)应用要注意治疗部位(定位)

(五)应用要注意治疗的频率和疗程

(一)应用要有针对性

病期不同,发病机制不同,理疗因子的选择也不

例如:阑尾炎手术后的不同时期的理疗因子是

不同的

面瘫急性期(超短波)

恢复期(低频脉冲电疗)

(二)应用要注意个体化(定员)

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职业的人各反应不一致,因此要因人而异.

例如:紫外线治疗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

和抑制有关

(三)应用的剂量问题

大剂量:抑制,破坏

小剂量:调节,加强

例如创口有坏死组织时:大剂量紫外线

修复,再生时:小剂量紫外线

(四)应用要注意治疗部位(定位)

不同部位,由于组织形态,结构功能不同,也会引起不同反应

例如:紫外线照射的不同部位,效果不同.

(五)应用要注意治疗的频率和疗程

1.急性期:bid或gd×3-7次

2.慢性期:gd×15-25次(疤痕,硬结,血肿机化)

二、理疗的临床应用

总体上分为两种作用:一般性治疗作用和特异性治疗作用。

一般性治疗作用:指多种物理因子都可以产生的作用,如充血、消炎、镇痛、解痉、兴奋、加热、调节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等。

特异性治疗作用:指各种物理因子所具有独特作用,如直流电的电解,低频电刺激引起肌肉收缩,高频电作用产生内生热,超声波的细微按摩等。

(一)治疗

1.消炎

2.镇痛

3.镇静安眠

4.兴奋作用

5.改善血液循环

6.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

7.松解粘连及软化疤痕

8.杀菌

9.治疗癌症

(二)预防

(三)康复

三、理疗应用的新进展

第二章光线疗法

第一节光疗的理论基础

一.概述

1.定义:利用光线的辐射能治疗疾病的理疗法.

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及激光的疗

法.

2.起源

二.理论基础

(一)光的本质

电磁波和粒子流二重性

具有波长,频率,反射,折射,干涉等电磁波特性

也具有能量,吸收,光电效应,光压等量子特性

E=hf 或E=hv/λ(能量与波长成正比)

h 普朗克常数 6.62×10-27erg.s

v 光速3×1010m/s f 频率

λ波长

(二)光的单位

um, nm, A。

1um=1/1000mm

1nm=1/1000um

1A。=1/10nm

(三)光谱

红外线长波400-10.6um

短波1.5um-1.06nm 光谱可见光红橙

位于无线电黄绿760-400nm

与x线之间青蓝紫

紫外线外波400-320nm

中波320-280nm

短波280-180nm

(四)光的传播

1.光的传播速度

在真空中以299792+-0.4km/s的速度直线传播

(1)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 v=f.λ不同光线的频率不同,波长亦不同

2.光的传播定律

(1)光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

(2)光折射定律n=sinα/sinβ

α入射角β折射角

(3)光照度定律

1)平方比定律I∝1/d2 I=I。1/d2

I 照射面的照度

d被照射物表面与光源的距离

L

d1=1M

d2=2M

d3=3M

2)余弦定律I=I。Cosθ

I被照射面的照射度

I。垂直照射的照度

Cosθ投射光线入射角的余弦

θ

POP

第二节红外线疗法

一.红外线治疗的原理

1.定义: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线,用

红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称

2.红外线波长760nm-400um

短波红外线(近红外线760nm-1.5um)

穿透力1-10mm(真皮及皮下组织长波红外线(远红外线1.5-400um)

穿透力0.05-1mm(表皮浅层)

3.生物学作用:热效应无光化学作用

原因:红外线波长长,光量子能量低,只

能引起分子转动,不引起电子激

发.

4.吸收,穿透,作用深度,强度

(1)吸收的红外线部分主要是皮肤和皮下组织

(2)作用深度:长波红外线主要达皮肤上层

0.05-1mm

短波红外线达皮下血管,淋巴

管,神经末梢,深度1-10mm

(3)远红外线比近红外线易被吸收

(4)作用强度:一般为0.07-0.49w/cm2

治疗时皮肤的改变:充血发红,反复多次照

射后皮肤将出现分布不

匀的脉络网状色素沉

着.

治疗时皮肤改变的原理

远红外线和近红外线效应的比较

二.红外线治疗的生理作用

二.红外线治疗的生理作用

三.红外线的治疗作用

(一)红外线的治疗作用

(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皮温升高与波长有关

(二)促进肿胀消退

1.急性损伤24-48h以内不作红外线治疗,会

引起血管扩张

2.肿胀局部不宜做红外线治疗,宜在近端治

(三)缓解痉挛

通过降低肌梭内γ纤维的兴奋性和感觉

神经兴奋性,降低骨骼肌张力,可使胃

肠道平滑肌松弛.

(四)镇痛

1.神经痛3.肌痉挛性疼痛

2.肿胀痛4.缺血性疼痛

5.炎性疼痛

(五)表面干燥作用

局部升温,水分蒸发,表面干燥

四.红外线的治疗方法及技术

(一)红外线辐射器

1.红外线灯:局部治疗

2.石英红外线灯:适用于较深部治疗

3.光浴箱:适用于躯干,双下肢,全身

(二)辐射器的选择

1.面部-小灯

背,胸部-500-1000w 灯

躯干,双下肢,全身- 光浴箱

2.深度

发光的红外线灯,可见光

3.发汗

石英红外线灯

(三)距离,时间,疗程

1.距离垂直上方30-60cm,舒适,温热感

2.时间20-30min/次.

7-10次亚急性,15-20次慢性

可与外用药或针刺同时进行

五.注意事项

1.防烫伤

2.烧伤或烫伤后形成的疤痕不宜治疗

3.急性损伤的24-48h忌用

4.肢体的动脉阻塞性疾病局部不宜治疗,但近端可做

5.肿瘤病人不宜做

6.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7.保护眼睛,多者会引起白内障,损伤在玻璃体和晶状体上

8.会引起皮肤病的发生

六.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主要用于缓解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止痛

1.各种亚急性和慢性病

2.各种类型关节炎,关节病(手,趾,关节,肘关节)

3.周围性血循环障碍(静脉阻塞,静脉炎)

红线时最好不用红外线治疗

4.浅的神经炎和神经痛

5.与紫外线合用治疗急性化脓性炎症(疖,痈,褥疮,疤痕硬结)

(二)禁忌症

1.出血倾向,高热

2.肺结核,癌症患者

3.严重动脉硬化,代偿不全的心脏病

第三节可见光疗法

一.可见光的治疗原理

1.定义:用可见光治疗疾病的方法,波长760-

400nm,可见光疗法包括红光,蓝光,

蓝紫光及多光谱疗法.

2.可见光的生物学作用热效应

光化学作用

波长介于红外线与紫外线之间,光量子能量

介于二者之间,

3.对组织的穿透力

穿透厚度约为1cm,其中波长最长的红光穿透最深,而波长越短,穿透力减弱.

4.对N-M的影响

(1)红光-兴奋作用,肌兴奋性高

(2)黄光,蓝光- 作用相反

5.对视觉器官的作用

6.可见光的色素沉着作用

二.可见光的治疗作用

1.温热作用

热效应较红外线深

2.光化学热效应

治疗核黄疸

原理:

3.其它

红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

三.可见光的治疗方法,治疗技术

1.可见光的光源

(1)光浴器

(2)兰色荧光灯管

(3)发光的红外线灯

2.治疗技术方法

同红外线

四.可见光的临床作用

1.蓝紫光治疗核黄疸

(1)距治疗床70cm,以新生儿胸骨柄为中心

对患儿进行全身照射

(2)可连续照射24-48h, 总量<72h

(3)保持温度在35.5-37.7℃

(4)间断照射时可照射6-12h,停照2-4h,

应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

2.红光促进溃疡创面愈合

五.注意事项,适应症,禁忌症

基本同红外线相似

作用深,范围大,均匀的热效应首选可见

第四节紫外线疗法

一.紫外线的物理学及生物物理学特性

1.紫外线的发生

紫光之外,波长小于紫光的不可见光线

2.紫外线的特点

波长400-180nm,光量子能量高,有明显的

光化学效应

3.紫外线的波段

医用紫外线分为三段:

3.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射,折射,吸收和穿透(1)反射

1)反射依其波长而异,对于波长220-300nm的

紫外线,平均反射5%-8%,对400nm紫外线反射约为20%.

2)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射与其皮肤的色泽和组

织的吸收有关.

(2)散射

(3)穿透深度

到达深度很浅,波长越短透入越浅,因为大

部分被皮肤的浅层所吸收,短波紫外线透

入.01-0.1mm,中波透入0.1-1mm,相当于表

皮浅层.

(4)吸收

皮肤各层对紫外线的吸收(%)

4.紫外线的光化学效应

(1)光分解:可使某些物质化学键的断裂分解.

视觉的产生.

(2)光合成: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合成.

(3)光聚合:紫外线等照射时,氧气变成臭氧.

(4)光加成:将两个完全不同的分子合成一个新

的加成物.(牛皮藓的治疗) (5)光致敏:植物日光性皮炎.

(6)荧光反应:物质在吸收光能后,在极短的时间

内重新发出光子的这种现象称为

荧光.不同物质发出不同颜色的荧

光.

骨-白色结缔组织-深兰色

脂肪-浅黄色骨骼肌-棕黑色

心肌-黄棕色肝-棕绿色

藓-黄褐色,暗绿色上皮癌-橘红色

二.紫外线的生理学作用

(一)红斑反应:边界清楚,均匀的充血反

应.

1.出现的潜伏期

长短与紫外线的波长有关长波4-6h

短波1.5-2h 12h达高峰

2.与波长的关系

254nm的红斑反应最强

280nm的反应略差

330nm的反应差

短波-出现快,消失快

长波-出现慢,消失慢

3.与剂量的关系

(1)254nm-小剂量,随剂量增大红斑反应增强,

但不显著.

(2)297nm,302nm,313nm-大剂量,剂量增强红

斑反应明显增强.

4.组织学改变

光化学反应-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渗出,白

细胞增多.

30’–变化

8-24h达高峰

24-48h表皮细胞和组织间水肿

72h-丝状分裂,表皮变厚

1周-棘细胞层最大

30-60-逐渐恢复正常

5.影响红斑反应的因素

(1)波长,剂量

(2)局部皮肤的敏感性

(3)人的生理状态

(4)疾病因素

(5)药物-(VB,四环素,磺胺) ↑(消炎痛) ↓

(6)植物-无花果,苋菜,茴香,芹菜,萝卜樱

(7)季节-春>秋

6.红斑反应的机理

(1)组织胺说

(2)血管内皮损伤学说

(3)溶酶体说

(4)前列素说

红外线,紫外线出现红斑的比较

(二)色素沉着作用

1.色素沉着的类型

(1)直接色素沉着

1-2h达高峰,之后消退,6-8h恢复正常300-700nm的光线均可引起

原因:由于黑色素的氧化和黑色素体在角质细胞中重新分配

(2)间接色素沉着

延迟色素沉着,数日后出现

254nm,297nm,340nm的光线均可引起

原因:皮肤中色素小体和黑色素增多结果

2.色素沉着与紫外线波长的关系

(1)色素沉着最有效的波段

254nm>297nm>340nm

(2)波长与色素沉着的出现,消退的关系

1)254nm的紫外线照射1日红斑,3-4日高

峰,2-3周消失

2)297nm的紫外线照射1日红斑,3-4日高

峰,1月消失

3)320nm,沉的快,消失的慢

3.色素沉着的机理

(1)色素的形成:黑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小体

内酪氨酸酪氨酸酶黑色素(2)紫外线的作用:激活黑色素细胞,使黑色

素细胞增生,树突增大,

黑色素小体增多,促进酪

氨酸酶的合成。

长波紫外线与光敏剂配合治疗白癜风。

(三)对细胞的影响

1.对DNA的影响

对中短波紫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1)最大的吸收光谱为253.7mm,大剂量紫外

线可使DNA严重受损,结构改变致细胞生

命活动异常,导致细胞死亡——紫外线的杀

菌原理。

(2)如果紫外线的剂量不大,则DNA合成于照

射后1-3h明显受抑,几小时或1天后恢复

正常。于照射48-72h达顶点,而后恢复,

所以小剂量紫外线可以促进肉芽,上皮的

生长和伤口的愈合。

注:若色性干皮者照紫外线易癌变。

2.对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大剂量紫外线引起RNA破坏,蛋白质分解和蛋白质变性

利用紫外线+光敏剂可治疗牛皮癣可以治疗

(四)对血液的影响

小剂量加速血液有形成分的产生,治疗贫血

大剂量可使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

(五)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可防治免疫功能失调

(六)对眼睛的影响

损伤角膜

三.紫外线的治疗作用

1.刺激再生(小剂量),主要在B段

2.杀菌,主要在C段,引起DNA损伤,使其不能正常代谢

3. 改善血循环

4.消炎

5.止痛

6.脱过敏:(1)组织胺酶的产生(2)肾上腺皮质

功能增强(3)降低神经兴奋性

7.提高机体免疫力

8.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VD↑,Ca2+↑,降低神经兴奋性

9.抗佝偻——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

成VD3,促进钙,磷的吸收。

10.用于治疗色素脱失——白化病,白癜风

11.致癌作用

四.紫外线的治疗技术

(一)紫外线光源

1.自然光源

2.人工光源

(1)高压水银石英灯——是防治疾病最常用的

人工紫外线光源。水蒸气压强为0.3-3个

大气压,辐射温度为500℃.

a.落地式——p=500w,灯管直形或u形

b.台式——p=200-300w,供小范围照射

c.水冷式——灯罩外冷水流动,适于贴于皮肤

的照射。

(2)低压汞灯——冷光紫外线灯

水蒸气压强为0.005-0.01个大气压,温度为

40-50℃。

a.立地式——p=30w,灯管为盘形,大面积照射

b.手提式——p=10-15w,灯管为盘形,小面积照射

c.体腔式——p=5-8w,灯管为盘形,石英导子腔内照射

(3)荧光灯——p=20-40w,低压汞灯

灯管内涂上荧光物质,当受到一种波长紫

外线照射时,会辐射出另一种波长的紫外

线,这种辐射与管内涂的物质有关。

a.双硅酸钠或磷酸钠——治疗银屑病,白癜风

b.钙,锌,铊——适全身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

(二)紫外线剂量的测定

1.物理剂量测定——准确,但不同性别,颜色,疾病,物理剂量不同,均得计算。

2.生物剂量

(1)定义:又称最弱红斑量,是指在“四定”的条

件下(一定光源,距离,个体,部

位),能引起肉眼可见的最弱(阈性)

红斑反应所需要的照射时间单位:秒

或分钟,简称MED。

(2)测定法

a.测定器:如图所示,孔板由金属制成,上有6

个长方形孔,每孔1.5×0.5cm,格

距0.5cm,由一活动遮板盖各格,两

侧用布固定,遮住不需要照射的皮

肤。

b.测定法——将测定器置于裸露的皮肤表面,

将遮板遮盖住全部窗孔,紫外线

灯于垂直的正上方,灯距通常为

50cm,灯稳定后,拉动板,以每

5秒暴露一个窗孔的速度逐个暴露

6个窗孔,30s结束测定。

分析:第1孔30秒,依次为25秒,20秒,15

秒,10秒,5秒。照射6-8h观察结果,

以出现最弱红斑反应的时间为1MED,

若最弱红斑出现10秒的窗口,则

1MED=10s。

(3)平均生物剂量

测定15-30名正常人的生物剂量的平均值

当病人急需立即治疗时可用平均MED作为首次治疗剂量

3.影响生物剂量的因素

(1)物理因素:波长,强度,季节

(2)生理因素:机能状态,年龄,性别,皮肤,

照射部位

(3)病理因素:甲亢,高血压敏感性较差

(4)药物因素

(5)其他因素:如灯的角度,电压的波动

4.UV剂量的分级

4.加量原则

(1)未出现,加1倍

(2)有反应(但未加量),加50%-75%

(3)达到所需量,加30%-50%

(4)停照

(5)白癜风加1/2-2MED

(6)创面,首次用强红斑,后用Ⅰ-Ⅱ级红斑量

适当加量原则

(1)红斑轻微,炎症被控制+2MED/次

(2)红斑反应不明显,炎症减轻+2MED/次

(3)红斑反应不明显,炎症无好转+4-6MED/

(4)红斑反应不明显,炎症加重+6-10MED

(5)红斑反应显著,停照2-3天,重复首次剂量

或+1-2MED

出现红斑维持剂量原则

一般主张按下面的规律增加

亚红斑量+10%-100%

弱红斑量+25%

中红斑量+50%

强红斑量+75%

超强红斑量+100%

感染的伤口,创面,溃疡的剂量变化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64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康复概论》、《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临床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很多内容需要结合实践方能更好的掌握,因此在学习中,需要边学习,边操作,方能更好的掌握,以获得更确实的临床康复经验。 第一章康复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康复的概念 2、掌握康复的工作内容 3、掌握康复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 1、康复的内容 2、康复的治疗过程 3、康复的发展史 第二章物理治疗学 第一节运动疗法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 2、了解运动疗法的分类 3、熟悉运动疗法的内容 4、熟悉运动解剖学基础 5、熟悉运动生理学基础 6、掌握肌肉收缩的不同方式 7、熟悉运动代谢基础 8、掌握运动疗法的常用运动方式 9、熟悉运动疗法的生理作用 10、掌握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11、熟悉运动疗法应注意的事项 12、熟悉运动疗法的禁忌症 13、熟悉运动处方的项目 14、熟悉运动量控制的内容 15、熟悉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 教学大纲 一、运动疗法的定义 1、运动疗法的定义 2、运动疗法的分类 二、运动疗法的内容和分类 1、常规的运动疗法 2、神经生理学疗法 3、运动再学习 三、运动疗法的基础

1、运动学基础:运动解剖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 2、运动生理学基础:肌肉的理化特性、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协同作用 3、运动的代谢基础:肌肉收缩的能量供给、运动中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指标、对训练的代谢反应 四、运动中常用的运动方式 1、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随意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抗阻运动 3、牵引 五、运动中的生理及治疗作用 1、生理作用:心脏、骨骼肌、骨和关节、血压、肺、血脂质、其他 2、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六、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禁忌 1、临床应用 2、运动疗法中应注意的事项 3、运动疗法的禁忌 七、运动处方 1、运动治疗项目: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矫正性项目 2、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强度、治疗频率、治疗持续时间、 3、注意事项 第二节常规的运动疗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活动基础 2、掌握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的具体方法 3、掌握被动运动具体训练方法 4、掌握不同关节的关节活动具体方法 5、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概念 6、了解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 7、掌握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 8、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标准 9、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应用的选择 10、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11、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 12、掌握人体主要关节的关节松动术的具体操作 13、掌握软组织牵伸的概念 14、掌握被动牵伸的种类及操作 15、掌握主动抑制的概念和方式 16、掌握肌肉牵伸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7、掌握肌肉牵伸的程序 18、了解牵伸的局部放松技术 19、掌握人体主要肌群的牵伸技术 20、掌握肌力的概念 21、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1、定义 PNF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即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的反应,改善运动控制、肌力、协调和耐力,最终改善功能的治疗技术。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中枢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科损伤性疾病、运动创伤和关节炎所致的功能障碍等。 (2)禁忌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定,关节内未完全愈合的骨折,关节急性炎症或外伤所致的肿胀,骨关节结核和肿瘤等,以及婴幼儿,意识障碍及听力障碍者。 3、设备和器具不需要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 PNF技术主要包括的内容:基本技术、特殊技术、常用技术分类、常用基本运动模式。 (1)基本技术: 1)皮肤刺激(手法接触):治疗师的手以蚓状肌抓握,摆放于患者运动相反的方向。

2)最大阻力:患者运动过程中,治疗师给予适宜的最大阻力。 3)扩散和强化:治疗师通过对较强肌肉的抗阻,把强化效应传送到较弱肌肉。 ` 4)牵伸:治疗师在每个动作的开始给予主动肌快速的牵伸至最长位置。 5)牵引和挤压:治疗师利用对躯干和四肢的拉长(拉长肌肉,分离关节面)以诱发牵张反射,利用对躯干和四肢关节负重(压缩)以激活关节感受器。 6)时序:运动的先后顺序,促进正常顺序及通过“强调顺序”增加肌肉收缩。 7)体位和身体力线:治疗师的身体和手的力线引导和控制运动或稳定。 8)言语和视觉刺激:有效地使用语言指导和视觉反馈以诱导运动。 (2)特殊技术: 1)节律性起始:先被动、缓慢、有节律地活动肢体数

-康复治疗学毕业论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 题目: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 的临床应用及探讨 姓名:杨文正 专业:康复治疗学 年级: 2015级 学号: 站点名称: 指导老师:张德云 2016年5月

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的观察及护理 年级:2015级专业:康复治疗学学号:姓名:杨文正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及理疗治疗脊柱侧弯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脊柱侧弯患者60例,采用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关节松动术及运动疗法等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49例患者症状消失,日常生活无异常,6个月内无复发,治愈率90%以上;9例好转,2例无效。结论: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关节松动技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效果明显。严密观察脊柱侧弯症状缓解情况、加强心身理的护理、康复宣教抑制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坚持按疗程治疗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脊柱侧弯;脊柱侧弯的康复; 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姿势,腰腿疼痛,下肢不等长,炎症的刺激,脊柱骨折,脊柱结咳等,是脊柱常见病及多发病。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用关节松动技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60例患者的观察和康复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康复科住院就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学》中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1]。采用现病史、康复评定检查与X片,CT扫描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收集60例患者,年龄20~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身体变形,胸背部疼痛及脊柱区域肌肉疼痛。治疗前行站立位的全X片检查显示脊柱有大于15度的侧方弯曲40 例,最大侧方弯曲度20度,最小侧方弯曲度15度;特发性10例;先天性5例;神经肌肉性5例。 1.2 方法

康复医学科康复流程和操作规范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来院患者康复治疗的相关规定和流程 为有效提升康复医疗服务水平,真正体现文登整骨医院的“大康复”理念,根据卫生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中医为体、弘扬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全面康复理念为指导,以“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为目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从功能评定、中医特色治疗、临床治疗、现代技术治疗等技术为着手点,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文登整骨医院来院患者康复流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以促进患者以最快、好、省的康复方式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的康复需求。 一、康复医学科组成: 1、康复治疗大厅 2、康复病房 3、深入各科室的康复治疗师参与的病区康复 4、康复门诊、治未病预防保健 5、康复辅助器具安装室。 二、康复治疗分组 1、中医药治疗组(中药饮片、中药烫洗、熏蒸等) 2、理疗组(声、光、电、磁、冷、热和力等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 疗的方法等) 3、中医特色治疗组(针刺治疗、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导 引技术、五行音乐等)

4、康复技术治疗组[作业治疗组(OT)、物理治疗组(PT)、大型器 械组(机器人、减重、等速等各种仪器设备)、语言治疗组、吞咽认知训练组、心理治疗组] 6、治未病康复工程组(如假肢、矫形器、自助器等辅助器具) 具体康复流程如下: 患者的康复治疗是由一个团队(Team组)来完成,是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包括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中医师、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针炙师、推拿师、护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组长:根据患者科室不同,团队(Team)组长为科室医疗组长以上人员。 成员:团队的所有成员。 骨伤住院患者康复流程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检诊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专科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的骨伤科病人和健康者进行康复干预,辩证使用中草药,下达治疗医嘱和康复会诊医嘱,康复医师在24小时内检诊患者并与主管医师沟通、协商,进行康复评定,确定近、远期康复目标,制定康复处方和治疗计划,并出具相关文书或医嘱、治疗单。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对评定治疗内容进行补充,并结合患者进行教学,体现新经验、新进展、新观点。对患者及亲属进行详细告知康复训练的预期结果和可能出现的相关情况,签订康复治疗同意书。康复团队的成员分头实施康复治疗方案,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登记。 经过治疗康复后,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制定下一步的治疗康复方案,继续分头实施。 在治疗康复中,要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发病时间的长短,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系物理治疗学考试题答案

康复治疗系物理治疗学考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持续性被动活动(CMP):是利用机械或电动活动装置,是肢体能进行持续性,无疼痛,在○1 一定范围内的被动活动。 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坐→站→行走。 向心性收缩:指在肌力训练中,是肌肉产生向心性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 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状 态。 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自一侧腿向前迈步该足跟着地时 起至该足跟再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步行周期 神经发育疗法: 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 —Knott—Voss技术(又称PNF技术),这些技术具有以下共同特 点。①治疗原则,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重点对象,将神经发育学、 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 疗中。②治疗目的,把治疗与功能活动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ADL) 结合起来,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在实际环境中使用已经掌握 的动作并进一步发展技巧性动作。③治疗顺序,按照头-尾,近端 -远端的顺序治疗,将治疗变为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在治疗中 强调先做等长练习(如保持静态姿势),后做等张练习(如在某一 姿势上做运动);先练习离心性控制(如离开姿势的运动),再练 习向心性运动(如向着姿势的运动);先掌握对称性的运动模式, 后掌握不对称性的运动模式。④治疗方法,应用多种感觉刺激, 包括躯体、语言、视觉等,并认为重复强化训练队动作的掌握、 运动控制及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⑤工作方式,强调早期治 疗、综合治疗以及各相关专业的全力配合如物理治疗(PT)、作业 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工作者等的积极 配合;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参与,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素。 联合反应:是脑卒中后的一种非随意性的运动和反射性的肌张力增高。如当 健侧肢体用力过度时,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这种反应称为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脑卒中后患侧肢体出现的一种不可控制的特定运动模式,即当一 个关节试图活动时,相连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随之活动,在用 力活动时表现更为突出。 关节挛缩:关节外软组织痉挛、收缩而致关节活动受限者称为关节挛缩。 关节松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治疗师在患者环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手法操作技术,临床上用来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疼痛、活动受限或僵硬等,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等特点 二、填空题

作业构成层次评定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作业构成层次评定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手功能 手功能评定包括手的感觉功能、粗大功能、精细功能和作业功能的评定。粗大功能评定包括了手的握力、捏力、关节活动度、肌耐力和肌张力等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定部分见物理治疗评定相关内容。以下主要介绍手的精细功能和作业功能评定。 (一)精细功能 1、定义在患者没有感觉、知觉及认知障碍的情况下,评定手指相关运动功能的方法,包括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等。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各类手外伤,上肢和手关节、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瘫、中毒性脑病、脊髓损伤等导致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患者。 (2)禁忌证:外伤后手术早期、意识障碍、有严重的情 感障碍以及不愿配合评定的患者 3、设备与用具积木、硬纸板、绘图工具、可选Jebsen 手功能

评定系统、Purdue钉板试验、Minnesota操作评定系统、Crawford 手小件灵活性评定系统。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面谈,了解手损伤的总体情况。 (2 )向患者说明评定的目的、意义、方法。 (3)撕纸试验:准备一张白纸,检查者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让患者用双手将纸沿绘制的直线撕开,正常情况下可以完成。 (4)搭积木试验:准备3块长方形的积木,让患者用手将积木竖直堆起来。 (5 )画图试验:让患者用笔在白纸上按照模板画出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简单几何线形图。 (6)端球试验:让患者双手端起硬纸板,检查者在纸板上放一个乒乓球,让患者维持乒乓球在纸板上10秒钟。 (7 )根据受检者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专用评定工具: 1) Jebsen手功能评定系统;2) Purdue钉板试验;3) Minnesota 操作评定系统;4)Crawford手小件灵活性评定系统。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与代码】 康复治疗技术(630405) 【专业简介】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我校2008年设置的专业。现有在校学生64人;已毕业学生63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6.7%。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有专业课专任教师7名,其中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人,讲师(主治医师)4人,助教(住院医师)2人。校内兼课教师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人,讲师1人。100%的专任及校内兼课教师具有“双师”资格。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能力等结构合理,形成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梯队。 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二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所,开放病床数504张;二级甲等医院1所,开放病床数120张。拥有113个校外实习教学点。初步建立起“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临床实践三者融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实验实训、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三个重要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的,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职业岗位群和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2、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修养,对工作、社会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能够守法自律。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4、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较快适应临床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主辅修课程及实训环节考核合格,操行评定合格。掌握康复功能评定和各种康复治疗(包括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能够开展临床康复服务。 二、具体要求 1、知识结构 (1)熟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3)熟练掌握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中医康复治疗等。 (4)熟练掌握常见疾病康复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康复功能评价的能力。 (2)具有开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中医康复疗法等)的能力。 (3)具有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4)具有开展康复教育的能力。 (5)具有沟通协调的能力。 3.素质结构 (1)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较宽的知识面,有强烈的求知欲及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端庄的仪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和自我锻炼能力。 三、岗位面向 1.主要就业岗位: (1)各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室的康复治疗岗位; (2)专科医院如儿童医院或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院或脑科医院,以及康复专科医院的康

康复医院基本标准[新版].doc

康复医院基本标准 (征求意见稿) 康复医院是指以提供综合性、专业化的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兼具其他相关疾病一般临床处理能力的医疗机构。 三级康复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350张以上,其中康复专业床位不低于75%。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 至少设骨科康复部、神经康复部、脊髓损伤康复部、儿童康复部、老年康复部、心肺康复部、疼痛康复部、听力/视力康复部、烧伤康复部等其中的6个部门以及普通内、外科、重症医学科等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医院正常运行的基本专业设置。 (二)治疗部门: 至少设物理治疗部、作业治疗部、语言治疗部、康复工程部、传统康复部、心理咨询室、水疗室等。 (三)评定部门: 至少设运动/平衡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言语/吞咽功能评定、作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心理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心肺功能检查、听力/视力筛查、职业能力评定等其中的7个部门。 (四)医技/辅助部门:

至少设超声诊断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学部、营养科、门诊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 (五)职能部门: 至少设社区康复服务、医疗质量管理、科研教学、人力资源、护理部、信息科、设备科、病案(统计)室等部门。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9名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康复医师0.2名/床;康复治疗师0.4名/床;护士0.3名/床。 (二)康复医师具有副高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医师系列的15%。康复病区主任应当具有本专业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每病区至少有3名以上具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背景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医师。 (三)康复治疗师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治疗师系列的25%。各部门(专业)部长/治疗师长应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在本专业岗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 (四)康复护士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护士系列20%。医院护理部主任应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在本专业岗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病区护士长应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在本专业岗位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 (五)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结构比例原则为 1.0: 2.0:1.5,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医疗核心制度要求。 四、场地

康复治疗系物理治疗学考试题

康复治疗系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卷) 一、名词解释:(20分) 持续性被动活动体位转移向心性收缩平衡步行周期 神经发育疗法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关节挛缩关节松动技术 二、填空题:(15分) 1、等长收缩就是指肌肉收缩时没有改变,而增加。 2、拮抗肌就是指与作用相反的肌群。 3、运动疗法根据动力的来源分为运动与运动。 4、神经生理治疗技术常用的有与。 5、运动再学习的三个阶段: 、、。 6、关节运动方向包括: 、、、、、、。 7、体位转移一般分为: 、、。 8、生理运动就是指关节在范围内完成的活动。 9、人类的平衡可以分为与,后一种平衡又分为、 。 10、Brunnstom将脑卒中等神经损伤以后的偏瘫恢复分为6个阶段,即第1阶段: ;第2阶段: ;第3阶段: ;第4阶段: ;第5阶段: ;第6阶段: 。 三、选择题:(5分) 1、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的禁忌症就是 A、神经痛 B、关节痛 C、术后伤口痛 D、刺激颈动脉窦 E、骨折后骨连接不良 2、神经发育疗法不包括下列哪一种治疗技术; A、Rood技术 B、运动在学习 C、Bobarth技术 D、引导式教育 E、PNF技术 3、肌肉收缩时张力明显增加,但关节不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称为 A、等张运动 B、等长运动 C、等速运动 D、放松运动 E、用力运动 4、肌肉收缩时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缩短或延长的运动,称为 A、等张运动 B、等长运动 C、等速运动 D、放松运动 E、用力运动

5、下列哪项不就是牵拉的作用: A、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B、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挛缩 C、调节肌张力 D、增加肌力 E、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四、判断题(10分) 1、物理治疗就是以功能训练与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的运动疗法。() 2、步行周期分为摆动期与支撑期,其中摆动期占整个步行周期的40%,支撑期占60%。() 3、运动在学习的适应性特征指身体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所产生的解剖学、力学与功能学等适应性变化。() 4、呼吸训练适应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慢性限制性肺病,但不适应于合并有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呼吸衰竭的患者。() 5、引导式教育可用于脑性瘫痪的儿童,对极重度智力低下的患儿效果良好。() 五、简述题(30分) 1、关节活动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简述肌肉牵伸技术的作用 3、简述平衡训练的原则。 4、简述Rood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促进方法。 5、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入选标准就是什么? 六、论述题:(20分) 1、结合您所学的物理治疗学,论述偏瘫患者的床上转移技术 3、试述步行训练的分解训练 一、名词解释 持续性被动活动(CMP):就是利用机械或电动活动装置,就是肢体能进行持续性,无疼痛,在○1一定范围内的被动活动。 体位转移:就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坐→站→行走。向心性收缩:指在肌力训练中,就是肌肉产生向心性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1、定义PNF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即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的反应,改善运动控制、肌力、协调和耐力,最终改善功能的治疗技术。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中枢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科损伤性疾病、运动创伤和关节炎所致的功能障碍等。 (2)禁忌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定,关节内未完全愈合的骨折,关节急性炎症或外伤所致的肿胀,骨关节结核和肿瘤等,以及婴幼儿,意识障碍及听力障碍者。 3、设备和器具不需要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PNF技术主要包括的内容:基本技术、特殊技术、常用技术分类、常用基本运动模式。 (1)基本技术: 1)皮肤刺激(手法接触):治疗师的手以蚓状肌抓握,摆放于患者运动相反的方向。

2)最大阻力:患者运动过程中,治疗师给予适宜的最大阻力。 3)扩散和强化:治疗师通过对较强肌肉的抗阻,把强化效应传送到较弱肌肉。 4)牵伸:治疗师在每个动作的开始给予主动肌快速的牵伸至最长位置。 5)牵引和挤压:治疗师利用对躯干和四肢的拉长(拉长肌肉,分离关节面)以诱发牵张反射,利用对躯干和四肢关节负重(压缩)以激活关节感受器。 6)时序:运动的先后顺序,促进正常顺序及通过“强调顺序”增加肌肉收缩。 7)体位和身体力线:治疗师的身体和手的力线引导和控制运动或稳定。 8)言语和视觉刺激:有效地使用语言指导和视觉反馈以诱导运动。 (2)特殊技术: 1)节律性起始:先被动、缓慢、有节律地活动肢体数

次,并让患者感受运动的感觉,再让患者参与运动。 2)等张组合:治疗师令患者在整个活动范围内做主动抗阻运动(向心性收缩),在关节活动末端,令患者停留并保持在这一位置(稳定性等长收缩),当达到稳定后令患者缓慢地向起始位运动(离心性收缩)。 3)动态反转:治疗师在患者运动的一个方向施加阻力,至理想活动范围的末端时,远端手迅速转换方向,诱导患者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且不伴有患者动作的停顿或放松。 4)节律性稳定:令患者肢体保持某一位置不动,治疗师交替的给予患者主动肌与拮抗肌产生等长收缩的阻力。 5)反复牵伸:治疗师在患者肢体运动的起始位或全范围给予主动肌反复、快速地牵伸,在牵伸的同时,发出活动指令,诱导牵张反射。 6)收缩-放松:先对制约关节活动的拮抗肌给予等张抗阻,随后放松,并将受限的肢体运动至新增加的关节活动范围。 7)保持-放松:治疗师先被动或令患者主动地把受限的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实施细则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的实施细则为了更好地为伤病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规范医疗行为,依法依规执业,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目前我院康复科执业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组织机构设置 1、按我院科室设置,因利于资源整合和充分有效利 用,康复科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实施康复治疗技术 操作的科室。 2、康复科依据《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对神 经伤病、骨关节伤病术后及疼痛患者提供康复服 务。 二、人力资源配置 1、康复医师4-6名,康复治疗师8-12名。 2、高级职称3-5名,中级职称4-8名,初级职称6-10 名。 三、教培及继教 1、确保师资,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保证医学生、 实习生和进修生的理论以及实践教学。 2、在职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如外派短 期培训、上级医学院校进修学习、院科定期组织理 论与技能操作学习与演示交流。 四、实施保障

1、完善相关仪器设施的配置,以确保《常用康复治疗 技术操作规范》在康复诊疗中的实施。 2、进行康复诊疗的科室所有员工,必须深刻学习和掌 握《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临诊时熟练操 作。 3、上级医师和康复医师监督、指导下级医师和康复治 疗师执行《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的情况, 不良情况逐级上报。 五、效果评价 1、康复诊疗技术应早期应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治过程, 客观地与相关科室和患者或其家属(或相关人)沟 通:康复技术的宜忌、康复治疗过程出现意外及其 处置对策、康复治疗效果的相对性与影响因素等, 并做详细、认真的记录。 2、分阶段、定期以《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中 相关评价指标,对康复治疗前和经康复治疗后患者 的康复效果、生活能力、社会认知等进行评价,并 做详细、认真的记录。

康复治疗学毕业论文

康复治疗学毕业论文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 题目: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的 临床应用及探讨 姓名:杨文正 专业:康复治疗学 年级:2015级 学号: 站点名称: 指导老师:张德云 2016年5月 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的观察及护理年级:2015级专业:康复治疗学学号:姓名:杨文正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及理疗治疗脊柱侧弯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脊柱侧弯患者60例,采用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关节松动术及运动疗法等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49例患者症状消失,日常生活无异常,6个月内无复发,治愈率90%以上;9例好转,2例无效。结论: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关节松动技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效果明显。严密观察脊柱侧弯症状缓解情况、加强心身理的护理、康复宣教抑制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坚持按疗程治疗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脊柱侧弯;脊柱侧弯的康复; 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姿势,腰腿疼痛,下肢不等长,炎症的刺激,脊柱骨折,脊柱结咳等,是脊柱常见病及多发病。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用关节松动技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60例患者的观察和康复体会,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康复科住院就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学》中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1]。采用现病史、康复评定检查与X片,CT扫描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收集60例患者,年龄20~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身体变形,胸背部疼痛及脊柱区域肌肉疼痛。治疗前行站立位的全X片检查显示脊柱有大于15度的侧方弯曲40例,最大侧方弯曲度20度,最小侧方弯曲度15度;特发性10例;先天性5例;神经肌肉性5例。

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日期:2013-11-27) 《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治疗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Physical therap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80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32 学分:5 适用对象: 2011级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方向) 选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物理治疗学》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三大治疗技术之一,作为一门康复专业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物理治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方法和操作技术,为后续学习临床康复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物理治疗学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物理治疗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和科学的应用物理治疗思方法,拓展临床功能障碍相应物理治疗方法选择、分析的能力。本课程通过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物理治疗基础理论、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物理治疗学》的教学内容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理疗)两大内

容,主要阐明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内容和方法,重点介绍在现代康复医学中较为实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的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要求达到将理论、原则与物理治疗方法相贯穿联系,以使学生对康复医学有较全面的了解。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讲物理治疗概论 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1. 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 2. 运动治疗范畴、理疗范畴。 熟悉 1. 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了解1. 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教学内容: 1. 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 2. 物理治疗师的基本概念。 3. 运动治疗范畴、理疗范畴。 4. 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5. 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第二—四讲肌力训练 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3学时) 目的与要求:

知觉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知觉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知觉功能评定包括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评定。失认症是指在没有感觉障碍、智力衰退、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不能通过器官认识身体部位和熟悉物体的一种临床症状,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身体部位的认识能力缺失;失用症是指在无运动或感觉障碍时,在做有目的或精细动作时表现出行为异常的一种临床症状,有时也表现为不能在全身动作的配合下,正确地运用一部分肢体完成动作的临床症状。 (一)视觉失认 1、定义视觉失认是指在无视觉障碍、视野缺损、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情况下,却不能通过视觉认识原来熟悉物品的质、形和名称,最常见的是视觉物体失认症、色彩失认和视空间失认症等。视觉失认评定是指对视觉失认进行评定的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各类脑血管意外、颅内肿瘤、颅内感染、脑外伤、痴呆、脑瘫、中毒性脑病等各种脑部损伤的患者。 (2)禁忌证:意识障碍、有严重的情感障碍及不愿配合评定的患者。 3、设备与用具患者家庭照片、专用评定图片、评定色卡、笔、毛巾、牙刷、镜子、铅笔等实物、患者熟悉人员及 书写工具。 4、操作步骤

(1)向患者说明评定的目的、意义、方法。 (2)视觉、视野、语言、智力检查,排除相关疾患。 (3)事物命名及说明:让患者命名常用物品,如笔、毛 巾、牙刷、镜子、铅笔等实物,并说明其用途。 (4)图片评定:使用专用评定图片。 1)图片配对:请患者看一张图片,移开图片后让患者在多张图片中选择与出示完全相同的一张图片; 2)辨别命名:看几张图片,说出图片中物体的名字; 3)图形摹写:出示常用物品的图片,要求患者进行临 摹; 4)图形分类:出示几张常用物品的图片,要求患者按照交通工具、日程器具、建筑物等特性进行分类; 5)特性描述:出示常用物品图片(笔、毛巾、牙刷、镜子、铅笔等),让患者描述物品的用途和特性。 (5)触觉命名:嘱患者闭眼,让患者触摸并命名常用物 品,如笔、毛巾、牙刷、镜子、铅笔等实物。 (6)面孔识别: 1)面孔识别:使用患者家属照片,让患者对照片中熟悉人员面部识别和命名; 2)特征描述:对照片中人员面部特征进行描述; 3)面孔匹配:要求患者通过照片与真实人员匹配,或从若干照片中挑选出同一人的照片;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第一篇物理治疗 (8) 第一章功能评定 (8) 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8) 一、姿势 (8) 二、身高与体重 (9) 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9) 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 一、四肢关节 (10) 二、脊柱关节 (11) 第三节肌力评定 (12) 一、徒手肌力评定 (12) 二、等速肌力评定 (14) 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5) 四、肌肉耐力评定 (16) 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6) 一、手法评定 (16) 二、仪器评定 (18) 第五节感觉评定 (19) 一、浅感觉 (19) 二、深感觉 (20) 三、复合感觉 (20) 第六节平衡评定 (21) 一、临床观察 (21) 二、量表评定 (22) 三、仪器评定 (24) 第七节协调评定 (24) 一、上肢 (24) 二、下肢 (25) 第八节步行评定 (26) 一、步行能力 (26) 二、步态分析 (26) 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8) 一、心率 (28) 二、血压 (29) 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0) 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1) 第十节呼吸评定 (32) 一、通气功能 (32) 二、代谢当量 (34) 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4) 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5) 一、压力测痛法 (36)

三、疼痛问卷 (37) 附录 (38) 附表 1-2-1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 附表 1-2-2 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 附表 1-2-3 脊柱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9) 附表 1-3-1 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40) 附表 1-3-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2) 附表 1-3-3 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9) 第二章运动治疗 (63) 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 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 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 (64) 三、主动运动 (65) 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66) 一、上肢 (66) 二、下肢 (68) 三、脊柱 (68) 第三节牵伸技术 (69) 一、上肢 (69) 二、下肢 (70) 三、躯干 (70) 第四节肌力训练 (71) 一、徒手肌力训练 (71) 二、等长肌力训练 (72) 三、等张肌力训练 (72) 四、等速肌力训练 (73) 第五节步行训练 (74) 一、步行前训练 (74) 二、步行训练 (75) 第六节呼吸训练 (76) 一、腹式呼吸训练 (76) 二、抗阻呼气训练 (77) 三、深呼吸训练 (78) 四、局部呼吸训练 (78) 五、排痰训练 (79) 六、呼吸肌训练 (79) 第七节平衡与协调训练 (80) 一、无器械平衡训练 (80) 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81) 三、仪器平衡训练 (82) 四、协调训练 (82) 第八节有氧训练 (83)

康复治疗系物理治疗学考试题

康复治疗系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卷) 一、名词解释:(20分) 持续性被动活动体位转移向心性收缩平衡步行周期 神经发育疗法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关节挛缩关节松动技术 二、填空题:(15分) 1、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没有改变,而增加。 2、拮抗肌是指与作用相反的肌群。 3、运动疗法根据动力的来源分为运动和运动。 4、神经生理治疗技术常用的有和。 5、运动再学习的三个阶段:、、。 6、关节运动方向包括:、、、、、、。 7、体位转移一般分为:、、。 8、生理运动是指关节在范围内完成的活动。 9、人类的平衡可以分为和,后一种平衡又分为、 。 10、Brunnstom将脑卒中等神经损伤以后的偏瘫恢复分为6个阶段,即第1阶段: ;第2阶段:;第3阶段:;第4阶段:;第5阶段:;第6阶段:。 三、选择题:(5分) 1、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的禁忌症是 A、神经痛 B、关节痛 C、术后伤口痛 D、刺激颈动脉窦

E、骨折后骨连接不良 2、神经发育疗法不包括下列哪一种治疗技术; A、Rood技术 B、运动在学习 C、Bobarth技术 D、引导式教育 E、PNF技术 3、肌肉收缩时张力明显增加,但关节不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称为 A、等张运动 B、等长运动 C、等速运动 D、放松运动 E、用力运动 4、肌肉收缩时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缩短或延长的运动,称为 A、等张运动 B、等长运动 C、等速运动 D、放松运动 E、用力运动 5、下列哪项不是牵拉的作用: A、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B、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挛缩 C、调节肌张力 D、增加肌力 E、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四、判断题(10分) 1、物理治疗是以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的运动疗法。() 2、步行周期分为摆动期和支撑期,其中摆动期占整个步行周期的40%,支撑期占60%。() 3、运动在学习的适应性特征指身体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所产生的解剖学、力学和功能学等适应性变化。() 4、呼吸训练适应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限制性肺病,但不适应于合并有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患者。() 5、引导式教育可用于脑性瘫痪的儿童,对极重度智力低下的患儿效果良好。() 五、简述题(30分)

康复治疗技术-(物理卷) (运动疗法)试题

康复治疗技术-(物理卷)(运动疗法)试题 1. 进行被动运动时,()项动作是不正确的。 A在进行过程中可对关节稍加牵拉 B做活动的最后应对关节稍加挤压 C进行被动活动时可允许有轻微的疼痛 D瘫痪患者被动运动顺序应从肢体远端至近端 E.身体不参加与活动的部分应给予适当的支托 2. 靶心率(THR)是指? A与运动中绝不能超过的最高强度相当的心率 B与运动应该达到的适宜心率相当的心率 C亚极量负荷时的心率 D运动终止后5分钟时的心率 E以上都不对 3. 下面()项最能反映辅助主动运动 A患者完全借助外力的辅助才能完成 B患者借助自身其他肌肉替代完成 C患者主动最大努力的用力后,外力辅助下完成的运动和动作。 D患者的肌力已能独自主动完成运动时,进一步借助外力帮助完成的运动 E辅助主动运动的力量来源完全由治疗者提供 4. 罹患关节主动运动不充分时应做()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A被动性 B 辅助主动性 C 主动性 D 辅助性 E 强迫性 5. 抗阻运动适用于()级肌力的患者 A 0级 B 1~2级 C 2~3级 D 3~4级 E 4~5级 6. 肌力的训练适用于()瘫痪 A 强制性 B 痉挛性 C 癔症性 D 任一种 E 迟缓性 7. 简化计算的运动靶心率为() A 170-年龄 B 180-年龄 C 190-年龄 D 200-年龄 E 220-年龄 8. 运动处方最核心的部分是() A运动方式 B运动强度 C运动持续时间 D运动频度 E运动程序 9. 当肌力2~3级时应() A.以自主主动运动为主 B.以辅助主动运动为主 C 以被动运动为主 D 以摆动运动为主

10. 人体的重心位于() A第一腰椎 B第二腰椎 C第三腰椎 D第四腰椎 E第五腰椎 11. 需他人辅助转换的患者,其完成转换相关的主要关键肌肉的肌力为() A 2级 B 3级 C 4级 D 低于2级 E 5级 12. 独立转换训练的患者,其相关关键肌肉的肌力应为() A 0级 B 1级 C 1+级 D 2~3级 E 4级 13. 下列()项论述是正确的 A基面越大,稳定性越差 B重心线落在基面的范围外,物体就处于稳定状态 C基面越小,稳定性越差 D 重心线落在基面中心,稳定性最差。 E 基面越小,稳定性越好。 14. 进行被动运动时,下列()项是不正确的。 A在进行过程中可对关节稍加牵拉 B做活动的最后应对关节稍加挤压 C 患者自身要配合用力活动 D进行被动活动时可允许有轻微的疼痛 E 被动活动一般是越早越好 15. 主动关节活动度小于被动关节活动度提示() A肌肉耐力下降 B肌力下降 C关节异常 D肌肉协调性障碍 E肌张力降低 16. 肩关节的活动位为() A屈曲45°,外展30°,外旋 B屈曲45°,外展30°,内旋 C屈曲60°,外展60°,外旋 D屈曲45°,外展60°,无旋转 E屈曲60°,外展60°,无旋转 17. 手法被动牵拉的描述,下列()项是错误的。 A手法被动牵拉用于发生紧张或痉挛的组织,活动受限的关节。 B手法被动牵拉只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不增加关节活动度范围。 C手法被动牵拉是最常用的牵拉技术。 D手法被动牵拉比机械被动牵拉时间短 E手法被动牵拉不应超过关节的活动范围。 18. 下列运动中()是额状面上的运动。 A肩关节屈曲 B肩关节外展 C肩关节后伸 D肘关节伸展 E肘关节屈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