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向光性:。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英国,达尔文实验(实验图①~④)

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课本46页“相关信息”)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

图1 图2 图3 图4

条件:单侧光条件:去掉尖端条件:锡箔罩在尖端条件:锡箔罩在尖端下部

现象:现象①;现象②;现象③;现象④。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⑴实验①②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⑵实验③④形成对照,再加上实验①的空白对照,单一变量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达尔文实验的推想是: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产生传递到下面的伸长区,造成比

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2. 1910年,詹森的实验

詹森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3.1914年,拜尔的实验

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造成的。

4. 1928年温特的实验

思考分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向_______________生长;B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

5、1946年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 _____(IAA)。

a.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提出假说→→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

b.实验设计的两个原则:和。

二、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植物向光性弯曲生长:是由于分布不均匀造成。

1、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尖端产生的发生,使两侧分布。生长素向下运输。

2、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面生长素含量比面的多,背光面长得比向光面快,造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三、植物激素的含义

由植物体产生,能从__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__。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⑴产生

主要合成部位:,合成原料:。

注:成熟的叶片和根尖虽然也产生生长素,但是数量很少。

⑶分布

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的部分,如等处。

特别提醒:

总结

1、在胚芽鞘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光只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2、向光弯曲部位在。

3、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4、胚芽鞘向光弯生长的原因是。

5、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相对集中在。

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有,。

课堂自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下列物质,哪一种不是植物激素()

A.脱落酸B.吲哚乙酸C.丙酮酸D.赤霉素

2.用燕麦幼苗的胚芽鞘进行向光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

A.尖端B.尖端下面的一段C.基部D.尖端与基部之间

3.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盆中,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实验主要证明()

A.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B.向光性与尖端无关

C.尖端是感光的部位D.尖端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4.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端,中央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这说明①生长素能促进生长②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③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④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⑤生长素能由尖端向下部运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

5.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6.下面关于胚芽鞘弯向光源的原理叙述有错误的是()

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B.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

C.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慢D.生长素在尖端产生并向下输送

7.方形暗箱内放1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口,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min匀速转1周。1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最新精品)

案例名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章的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之一: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内容,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阐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技能目标: ①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②根据本节相关原理,尝试设计一些独特盆景方案并思考操作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日常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关于植物生长素的感性认识,虽然在学习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学生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学生作业:第十单元第1讲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含解析

第1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6·无锡模拟)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B. 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C. 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 自然状态下西瓜的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是由邻近的芽和幼叶产生的 2. (2016·泰州中学)下图表示用胚芽鞘中段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黑色方框)做的两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原先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可以测到含有生长素的是( ) A. 琼脂块A和B B. 琼脂块B和C C. 琼脂块C和D D. 琼脂块B和D 3. (2016·东台模拟)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生长素作用无关 B.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D. 温特实验中的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4. (2016·海安模拟)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茎段再生时,根总是由近根端长出,叶从近苗端长出(见下图),这种现象被称为极化再生。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近根端属于形态学的下端,近苗端属于形态学的上端 B. 茎段截取后近根端的生长素向着近苗端运输 C. 极化再生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D. 生长素对离体茎段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5. (2016·淮阴检测)把一株植物培养在装有营养液的透明容器中,给 予单侧光刺激,一段时间后,该植物生长状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 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根的背光生长与营养液的成分有关 B. 根的背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 茎的向光生长与叶片需要光照有关 D. 茎的向光生长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动运输有关 6. (2016·南京六校联考)下图表示某植物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说课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说课稿 【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些理念,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发挥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特色,努力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生物学科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本人不懈的追求目标。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结合“探究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和“做中学”的教学策略,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资料,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发展的独特平台,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习惯、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需要。利用多媒体的简洁性和交互性,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变静态为动态。降低难度,缩短时间,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求知的心理满足,以求得群体最优发展,并使个体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角色有所提高。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③)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的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节内容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尝试运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两部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是继《生长素的发现》之后,阐述生长素作用以及应用的关键一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会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对学生读示意图、图解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尝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学会探究性实验的步骤,并设计实验。 (3)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实践价值,增强学生关心生产的意识。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3)通过探索使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解决方法]通过提问、思考、理解图解及分析实例来突破重点。本节“问题探讨”中的材料,与上一节所学内容似乎有点“矛盾”:上一节的内容显示,植物生长素起促进生长的作用,而“问题探讨”中的材料却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它竟然起抑制作用。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习本节的兴趣。 2、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 [解决方法]这个探究活动是以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为知识背景的。组织学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星期第节 【课前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巩固练习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课型】新授课【教具媒体】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的】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窗台上就不移动的盆栽植物,让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呢?从而引出今天的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三、【自主学习】 看教材P46-49,完成学案上的探究点一、二、三、四、五 四、【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这个问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 五、【展示点拨】 一、达尔文实验 1、取材: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2、条件:单侧光照射。 3、操作及现象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 处理:单侧光处理:去掉顶尖条件:锡箔罩上尖端条件:锡箔罩 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 4、得出结论: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光照射使胚芽鞘的产生某种,并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面比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二、1910年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通过传 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 芽鞘生长情况应是怎样? 三、1914年拜尔的实验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 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 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四、1928年温特的实验 首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 1、实验组: (1)处理:把____________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2)现象:胚芽鞘会________生长。 2、对照组: (1)处理:把_____________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2)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胚芽鞘尖端能产生_________,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_________ 。 五、后续发现 1、1946年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IAA)。 2、植物激素的含义: 由植物体产生,能从__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__。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 课后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1课时

八:板书设计: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2、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 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二、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3.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现象是() 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 B.顶端优势 C.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 D.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 解析:出现“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现象都是生长素的适宜浓度促进茎生长。出现“顶端优势”是由于低浓度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抑制侧芽生长。出现“根的向地性”是高浓度抑制根生长,低浓度促进根生长,但向水性与生长素无关。“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属于感性运动,不属于向性运动。 答案:B。 目标检测: 1.下图表示一项生长素的研究实烟,以下哪一 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A.M长得比N长 B.N长得比M长 C.M弯向一侧而N不弯曲 D.N弯向一侧而M不弯曲 2.下列是关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全部给予右侧光照结果不向光弯曲生长的是()A.(2)(3)5)B.(2)(3)(5)(7)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市优质课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即在个体水平上对生命系统进行研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第一节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究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节重点,涉及一系列经典的科学实验,教学时应让学生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去推理、归纳和发现。“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是本节的难点,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归纳出了科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本节教材中的“技能训练”,学生就能较顺利地完成“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③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①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历程,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编写人:李攀 审核人:袁蓓、周瑞 编写时间:2010-09-28 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出植物激素的概念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技能目标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2、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 【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教法选择】 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基本学习方式、分解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预习要达到的目标: ①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实验中感光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分别是? ② 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如何证明。 ③解释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条件:单侧光下 去掉顶尖 锡箔罩上尖端 锡箔罩上尖端下面 现象: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____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面比_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____产生的 影响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的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影响在 其下部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分 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 思考分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 种化学物质。 命名本质: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 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 5.植物激素:由植物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有机物。植物激素有五种。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原料:_________。 3.分布 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___________的部分,如等处。

高中生物 3植物的激素调节说课稿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3植物的激素调节说课稿新人教版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教材地位:本课题是在前面讲过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讲述有关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问题。植物生命活动的条件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植物激素进行调节的。第一节只以发现和研究得最早的生长素为例来说明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中的植物的向性运动内容于第八章讲述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内容与第五章讲述的植物的个体发育的内容,以及第一章讲述的细胞分裂等内容有关。植物激素合成的内容与第二章讲述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有关。因此有必要学好这一节教学内容。 3、重难点分析:(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虽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不一定需要学生重点记忆,但是生长素的发现是教材中为数不多的再现科学家发现过程的典例,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个典例,实施探究式教学。通过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可以使学生理解科学家在研究中的认识发展过程和科学的实验方法,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逻辑思维。(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也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学生通过植物生长素的认识,可以理解植物激素的特点和植物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等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植物生长素的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在该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较好的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而对于生长素两重性的生理作用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还有对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学生也难以理解。(3)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本课题在讲述生长素的发现之前安排了向性运动方面的知识,以向性运动的有关实例启发学生思考并能激发其探究的欲望。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要求学生层层设疑、层层设计实验来解决。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难度的,也是具有挑战性的,通过这个教学难点的解决,让学生掌握如何去解决问题。 4、课时安排:《植物的激素调节》包括本章的引言共需2课时,从本章引言至植物激素调节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需用一课时进行授课。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 2、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2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郭名宾(江西省信丰中学江西赣州 341600) 一、设计思路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与处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知识作了适当调整(含顺序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 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对于以上的教学分析,需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见表1)。

人教版生物必修《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必修《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课标要求: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考纲要求:Ⅱ。 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应用知识,与第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节内容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其中包含的实验思想、方法、探究过程等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解释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①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3.情感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及分析: 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既是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基础,又是理解生物激素调节作用的关键,同时还是能力培养的好材料。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几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在此节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内容,在《必修3》模块中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板块。教材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情分析】 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必修2中学习孟德尔分离定律时,接触过“假说──演绎法”,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出植物激素的概念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技能目标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2、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教法选择】 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基本学习方式、分解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黑板绘图向光性生长的植物。由图片想到叶绍翁的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那么红杏为什么要伸出墙外生长,这盆植物为什么要“弯腰”生长呢? 这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新课 一、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实验 手绘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师】早在1880年的时候,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就对这一现象引起重视并以胚芽鞘为实验材料精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①实验② 条件:黑暗中单侧光照下 【生】现象:①直立生长②弯向光源生长 【生】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光照有关。 【师】实验③条件:均匀光照下 【生】现象:直立生长 【师】综合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出结论: 【生】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说明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田宽梅 一、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本节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五、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在探究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使学生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本节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高一生物 SW-BX3-03-01 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编写人:龙红明审定人:余新龙编写时间:2012-03-08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 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4. 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 5. 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发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知识链接】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狀物。为胚体的第一张叶, 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部分的功能。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以保护胚芽出土时 不受损伤,同时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随后被胚芽突破。 【学法指导】 同学们要充分理解实验中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以达到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中 那些科学家所作的实验中得出的那些结论。关于生长素的运输中,要分清楚形态学的上下 端和地理方位的上下的区别。 【学习过程】 理解古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回答有关问题。 1.诗中所描绘的一枝红杏生长方向有何特点? 2.可能是哪种因素的刺激导致了红杏生长方向的改变? 3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4.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 ⑴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的照射下,植物弯向方向生 长的现象。 ⑵进行实验: 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②条件: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

实验①实验②处理:去掉 处理: 现象:胚芽鞘生长现象: 实验③处理:用锡箔罩子把罩住实验④处理:用锡箔罩住 现象: . 现象:弯向生长 实验①②对比分析表明:胚芽鞘生长和与有关 实验①③④对比分析表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发生弯曲的部位在 结论:受刺激后,就向下部的伸长区传递某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因而胚芽鞘出现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实验 现象:前一实验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后一实验胚芽鞘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不可以)透过 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 。 3.1914年拜尔实验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①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黑暗→向弯曲生长 实验②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黑暗→向弯曲生长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 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①②初步证明:顶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实验 接触实验组: 过顶①处理:把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端的 琼脂②现象:胚芽鞘会生长。 块 未接对照组: 触过①处理:把_____________ 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顶端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复习学案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 主备人:赵玲玲审核人:王滢时间:2014/3/25 【学习目标】: 1、叙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会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3、掌握生长素的本质,定义 4、准确说出生长素合成的部位、运输的方向及化学本质【学习重点】:在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试验中,各个实验的结论 【知识点回顾】

【当堂作业】及时复习,巩固今日成果,我能行 1、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是由于() A、植物对地心引力发生的反应 B、植物处于黑暗中 B、植物处于强光下 D、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缘故 2、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要是指() A、通过薄壁细胞的运输过程 B、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 C、需能的主动运输方式 D、1cm/h~2.4cm/h的运输速度 3、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 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4.下图中扦插的四株葡萄枝条,最易成活的是() 5、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匀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6.将4株生长状况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2号和4号暗箱分 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如果要研究光和茎的生长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 A.②和④ B.③和④ C.①和② D.①和③ 7.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 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说课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号考生——,我申请的学科是生物,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③)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的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节内容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尝试运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两部分。这节内容是继《生长素的发现》之后,阐述生长素作用以及应用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了解生长素及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实验探究能力;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执着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及思维的新颖性与独特性等创新思维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两重性。 2.教学难点: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产生的原因的分析。 3.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分析,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课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也有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但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弱。生动的课件与探究性实验方式有效结合,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有效的解决学生理解能力较弱的问题,增强生物课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法、学法分析 (1)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以及实物演示。? (2)自学导思法:导读(课前预习),课堂中导思、导议、启发学,导练(课后反馈)。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教学法?:自学导思的方式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教学设计 1.复习第1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回忆生长素的特点。接下来以 问题探讨中“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导入新课,讨论分析图 形含义,比较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得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通过播放图片,认识顶端优势现象和解除顶端优势现象,使学生对顶端 优势等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 3.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应用实例,通过讲解、分析生 长素的生理作用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使学生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面 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即低浓度时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时抑制植物生 长),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生长素的两重性的兴趣和愿望,为下一步的探 究实验打下基础。? 4.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实验设计 方案,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5.稍后,用多媒体课件培训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材料选择、插条的制作等;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作者:————————————————————————————————日期: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直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相关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通过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的理解,灵活地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生命现象把握生命本质,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著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生长素发现、向光性的原因。 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首先,先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前些天我们社区发生了一起跳楼事件。 生:是什么?

师:据家属说是有一盆盆栽自己掉下了楼,没有任何人触碰。大家想,植物好好的为什么会直接掉下楼去呢?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还比较难回答,现在老师给大家一点点提示——植物生长素。至于什么是生长素,怎么发现的生长素,便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 推进新课 师:观察下列现象,说明问题。 课件展示: ①放在窗台上的花盆中的植物,朝向光照的地方生长; ②向日葵幼嫩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 ③玉米胚芽鞘会弯向单侧光方向生长; ④向日葵、玉米胚芽鞘受到均匀光照时的生长状况。 师:看了这些资料,大家对“跳楼事件”肯定会有一定的看法了,先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从这几个资料中,大家可以找到什么共同点? 生:植物体会弯向光源方向生长。 师:那么,为什么植物会向光生长呢?谁给的刺激呢? 生:光照。 师:方向怎样? 生:单侧光照下,才表现向光弯曲生长现象。 师:对,非常好,在生物学中我们把这种植物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植物的向光性。那么,同学们还知不知道其他类似的现象呢?大家先看这么一个资料。 课件展示: 展示植物根的向地性。 生: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叫向性运动。 师:体验下列现象是否是向性运动?找学生代表从不同方向刺激含羞草叶片,叶片闭合。请同学们思考回答:含羞草叶片受到刺激,产生闭合现象,是否是向性运动?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不管从什么方向刺激,都引起闭合。不是单一方向刺激引起的定向运动。 师:答得好。 师:请同学们讨论植物还有哪些向性运动的例子?学生讨论,老师简单总结:向性运动:单一,定向。 师:同学们了解清楚了向性运动,下面我们来探讨植物为什么会产生向性运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1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2课时) 一、知识回顾: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的实验: ①胚芽鞘 ,胚芽鞘会发生向光弯曲生长; ②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会产生 ,且从 传递到 ; ③ 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④感光部位是 ;弯曲生长部位是 。 注意:②和③只是达尔文的推测,事实到底如何,还有待验证 2、1910年,鲍森·詹森实验: ①实验结论: ②不足之处: 实验补充: ③此实验验证的是达尔文推测的哪一点? 3、1914年,拜尔实验: ①实验结论: ②不足之处: ③此实验验证的是达尔文推测的哪一点? 这些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这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914年,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温特重新设计了下列实验,据图回答: (1)实验现象:A 组实验: B 组实验: (2)自变量: 因变量: (3)结论: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确实是一种 ,温特将其命名为 。 (4)本实验中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 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 对胚芽鞘的影响。 (5)由温特的实验结论可以推测:单侧光的作用可能是改变生长素的,使生长素在 分布的多。 (6)思考:温特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生长素时,有没有提取出这种物质?他是怎样作出这一推测的? (7)在其他科学家的努力下,1931年,人们首先从 中分离出具有生长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 但是,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 ,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IAA )。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生长效应的物质除IAA 外,还有苯乙酸(P AA )、吲哚丁酸(IBA )等。 三、胚芽鞘的四个重要部位: (1)生长素产生部位—— ; (2)生长素发挥作用部位—— ; (3)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 (4)弯曲生长的部位—— 。 四、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分析 (1)内因: 。 外因: 。 (2)过程解释: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公开课教案郑茂喜 2017.04.24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植物向性运动的概念及意义。 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及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培养学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②关注生活细节,养成严谨细心的科学研究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难点 1、植物向光性的机制。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言:1、请同学们观看这幅向着窗户生长的盆景图,想到了什么诗词?(回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红杏出墙”说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讨论,是外界什么诱惑使这“红杏”探出脑袋,向外张望?这是植物的什么现象?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向光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红杏出墙是植物的向光性,那继续提问“红杏出墙对她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常见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新课讲授: 一、植物向性运动: 1、通过“红杏出墙”的现象,得出红杏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继而引导学生简述向光性的定义。 2、由植物的向光性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向性运动还有哪些。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生活现象。随后,通过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向重力性、向触性、向化性和向水性等。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一)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