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多年来,我一直探讨家庭教育问题,也接受过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咨询。今天,再一次把我的思考和认识跟大家共享,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一点帮助。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能力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真本事,具备较强的谋生能力,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世界上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龙,女儿成凤?可是,现实是公平的,那些努力攀登者真的成了“龙”,成了“凤”;现实也很残酷,那些努力程度不够和方法欠佳者则被“大浪淘沙”。那么,成功的道路何在?

我国古代曾经有两位伟大的母亲,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本人的名字,可是因为他们都培养了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而家喻户晓。这两位母亲就是孟子的母亲和岳飞的母亲。

曾经有人问我:“女人的第一财富是什么?”我说:“女人的第一财富是信念”。正是由于一种信念,才有了“孟母三迁”成就一代圣人;也正是由于这种信念,才有了“岳母刺字”激励儿子精忠报国。

因为女人和男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女人在家庭和子女教育方面承担的分量更重一些。一个女人,无论她在社会上地位多么显赫,事业多么成功,如果在子女教育上出现疏漏,她就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子女教育问题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这样重要。

提到素质教育,我有必要介绍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全国最优秀的家长之一

——45岁的杨文女士。她的儿子夏杨同时被英国6所著名大学录取,最后选择了每年只在全世界招生20多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生物专业。这位成功的女士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她说:“教育的方法有多种,而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成才。家长对孩子的爱除了要有…无私的爱?、…科学的爱?,更重要的是…推出的爱?。”杨文所谓的…推出的爱?,是指家长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实际,独立自主。在她的这种思想指导下,夏杨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精神。11岁那年,他向妈妈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要去西藏旅游,游览布达拉宫。各位家长,你的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答应吗?那么,夏杨的妈妈会答应吗?夏杨的妈妈真的答应了,她让夏杨独自随旅游团去西藏游览了布达拉宫。不仅如此,后来夏杨申请英国名校也是他自己拿主意,去英国各大学面试还是他自己操作。

这一点很像西方提倡的“狼的教育”:孩子有了独立能力的时候,就把它推出安乐窝,让它自己去闯荡。你们看,鸟类也是如此。当鸟儿刚刚羽翼丰满,它的妈妈就把孩子推出鸟窝。小鸟挣扎着不愿离开,但是当它的身体已经失去重心,从鸟巢坠下去的一刹那,求生的欲望迫使

他拼命搧动稚嫩的翅膀,跌跌撞撞向前冲去,于是它学会了飞翔。这种做法,用我们人类的解释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们之间有这样放手让孩子去闯的母亲吗?我们的家庭有这样“推出的爱”吗?这就是我们与人家的差距,这就是我们的子女难以成才的根源。希望我们的家长也能用“无私的爱”、“科学的爱”,尤其是“推出的爱”去爱你的孩子,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需要。

我还要介绍的是我自己家庭成员的事。我的儿子从小学开始,直到初中一年级上学期,都是我们居住的小区内最淘气的孩子。他刚上小学的时候就能顺着流水管爬上楼顶。看过电影《小兵张嘎》以后,因为淘气被邻居家叔叔批评几句,他就在人家做饭的时候把电源闸门拉开,害得人全家没法吃饭。学习成绩也下降到全班最差,每周老师至少把我传去训一次话。后来,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转变了孩子的思想认识。他奋起直追,顺利考入重点高中,考入军事学院,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军事学院教官,又在去年考上解放军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在这里,我在介绍其它家长和孩子的同时,顺便把教育自己孩子的体会也穿插其中,奉献给各位。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孩子的前提

1.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应该承认,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一道天然的鸿沟,人们称之为“代沟”。“代沟”使家长和子女之间不可避免的形成一种隔阂。

怎样化解这个隔阂?需要沟通。您知道沟通有哪些好处吗?通过沟通,家长可以了解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沟通,可以传递家长对孩子关爱的信息;通过沟通,可以满足孩子需要被了解和被重视的欲望;通过沟通,可以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人有一个特点,“爱屋及乌”,他喜欢上你这个人,才会接受你的一切,当然包括你说的话。这样你才能把好它的“脉”,“对症下药”。这其中大量的工作是沟通,占90%;少量的工作是指导,只占10%。

2.尊重孩子的人格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觉醒,独立性迅速强化,但心理还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的时期。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就是喜欢偷看孩子的日记,偷看孩子的信件,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攀比……。这些都是不尊重人格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每个人也都有自尊。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再说,孩子“喝”了这么多“墨水”,大小也得算个“秀才”、“知识分子”什么的。那么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一种传统,叫做“仕可杀而不可辱”,所以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那是有道理的。

3.家长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提高家教水平

这句话家长们乍听起来可能感觉有点沉重——要求太高啦!其实一点都不高。你没听说过“受教育者先受教育”吗?一个糊里糊涂的人,怎么能把别人教明白呢?

各位家长,不知道你有没有拿今天的孩子和童年的我们做过比较?老实说,当年的我们跟今天的孩子相比,差不多就是傻子!“水涨船高”哇!水涨了,船不高,你可是要被淹没的!虽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孩子不淘汰你,可时代要淘汰你!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需要。

作家长的如何才能不落伍,不被时代淘汰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要勤学,最好博学。这样更有利于你跟孩子沟通和对孩子进行指点。那么,该学点什么呢?各种知识都应该通晓一点,当然专业一些更好。《红楼梦》里面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反正你懂得越多,越有助于提高你的家教水平,你的孩子受益就越多。

比如,我喜欢听古典音乐,喜欢看书,我就向孩子推荐优美的乐曲和精彩的名著。正如《他们是怎样考上清华、北大》这本书中说的那样,这样能够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提升。

如果以上谈到的几点你都做得很好,那么,你既有学问,又和蔼可亲,还懂得尊重子女的人格,你该是多么优秀的家长啊!这样的家长子女怎么能不喜欢,怎么不愿意听从你的好言相劝呢?

4.切记:千万不要唠叨

我们也是过来人,回想一下我们的父辈对我们唠叨的时候我们的感受吧。如果我们来个换位思考,或者叫“逆向思维”,就会明白好多道理。

一般地说,唠叨往往是一种不十分自信的表现,自信的人通常不喜欢唠叨,他们更崇尚“一字千钧”。孩子会因为家长的唠叨产生逆反心理,或者顶嘴,或者赌气故意不听话。所以,家长轻易不要评论孩子的是非,要说就一定要有理有据,说得他心服口服。这样,你说的孩子才会照办,这就是教子的“规则”。

5.有条件的,家里最好有些藏书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根据我的经验,家中有藏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各类书都有一点,工具书尽量全一些,这样更有助于孩子学习。

当年我买过一本《四书白话注解》。这本书收录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篇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这本书在我的书架里放了十多年,除了我没人动过。就在我儿子参加高考的前一周,他忽然问我:“爸爸,《四书》包含哪些内容?”我心里一动,这

本书终于派上用场啦!我从书架上抽出那本书递给儿子,说:“你看看吧!都在里面。”真是无巧不成书!一个星期后高考的语文试题中就有这样一道填空题——“《四书》包括哪些内容?”(2分)

如果没有这两分,儿子的分数就比本科分数线低一分;有了这两分,就超出本科分数线一分!

这关键的两分,左右了儿子未来的前途和命运,使他顺利步入军事学院,实现了他萌发于儿时的梦想,鼓足了他奋力攀登的勇气,一鼓作气迈入解放军国防大学研究生院!

我想,有远见的人,是不会反对多读书的。希望我们的家长鼓励你们的孩子,尽量多读书,读好书。

二.克服心理障碍

1.激励孩子树立一定能学好的信心

不久前,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师告诉一名学生的母亲:“你的女儿学习很刻苦,但是,根据她的实际能力,是考不上重点高中的。”这位母亲没有把实情告诉孩子,而是说:“你的老师说啦,你在学习上很有潜力,只要努力,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孩子听了,非常受鼓舞,他鼓足勇气,加倍努力,真的考进了重点高中。又经过三年的奋斗,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高考结束了,当母亲看到女儿从学校取回的录取通知书上“清华大学”几个字的时候,她抱住女儿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件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蕴藏着很大的潜能,孩子需要激励。

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往往缺乏进取的信心。那位母亲就是抓住了孩子的这种心理,“对症下药”,终于获得成功。

我的儿子在小学到初中一年级,由于贪玩,学习成绩很差,有一次期中考试成绩是全班七十人倒数第十,六门功课有四门不及格。他的成绩单没敢给我看,撕得粉碎。我知道以后没有发脾气,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把撕碎的成绩单捡回来,拼在一张纸上贴好。古语说:…知耻而后勇?,记住这件事,从中吸取教训,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学好;如果还是不当回事,破罐子破摔,那你的前途就很难设想了。”儿子按我的话捡回撕碎的成绩单,一点一点拼好,很认真。我心里想,有希望,他捡回了成绩单,也找回了自信。我记得很清楚,他考取军事学院离开家去报到那一天,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找出那张成绩单,笑着递到我手里。我也笑了:“怎么样,我没说错吧?你要永远保存它,用它教育子孙后代!”

这里,我想告诉家长们的是,遇到这类情况我为什么不训斥孩子,更不打他。我知道,孩子没考好,已经很难受了,家长就不该在伤口上再撒一把盐。这时候你什么都不说,比你说什

么都管用。“此时无声胜有声”嘛!孩子你不说他,他不但会努力,还会在心里暗暗感激你:“爸爸真好!”或者“妈妈真好!”有一次他考试没考好,回家一进门,我逗了他一句:“哎哟!…成功之母?回来啦?”他听出我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鼓励他:“失败者成功之母”嘛!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说:“下次我一定考好!”

为什么不打孩子,还有一个原因——一个反面教训。一位亲戚的孩子学习成绩本来很好,也很懂事。可是,偶尔考个80多分,他爸爸就打他。时间一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干脆不学了。

当年因为年轻气盛,孩子淘气我也打过他,但没有一次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所以这样,是因为怕伤害他的自信心。现在反省起来,觉得淘气也不应该打。如果我能够重来一次的话,我绝不会再去打孩子,因为实践告诉我,我不是用巴掌征服了孩子,而是用爱心、用耐心、用苦口婆心和可怜天下父母心征服了孩子。

2.引导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循序渐进

一位文化革命前的浙江大学高材生,由于本人的“家庭出身”不好,没有受到重用,于是把精力倾注在子女教育上,他的六个孩子都成了博士,其中一个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生。人家向他请教成功之道,他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从小就觉得学习不是“苦差事”,感到很轻松,是一种快乐。这位家长在孩子三岁之前就开始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养教育,所以,孩子们的学业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的。

有不少孩子,当他们迷途知返以后,遇到的问题往往是不知从哪儿下手,虽然想学好却不见成效,于是又产生动摇。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进行耐心的启发诱导,指点迷津。我的儿子刚开始努力的时候也是这样。有一次他问我:“爸爸,我也用功了,怎么还是不行?是不是我比人家笨?”我说:“人与人的智力没有太大差别,你感觉学习吃力的原因就是欠账太多。别急,…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慢慢来,我相信你一定行。”我发现他对化学挺感兴趣,就鼓励他加把劲,先把这科追上去,然后再攻别的科。这一招很见效,期末考出了好成绩。化学老师为了鼓励她,还把他选进初中奥赛小组。果然不负众望,后来他在全国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

3.帮助孩子树立雄心壮志,攀登高峰

士气可鼓而不可泄,有了好的开头,必须趁热打铁。我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儿子再接再厉,争取考进重点高中,再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初次成功的喜悦使他信心百倍,它的英语成绩很快也达到全班优秀水平,其它四科的成绩也齐头并进,以全班总分第五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这种效果,用我当时说法就是“单科突破,全面开花”。当时有一个重点高中许诺他免试录取,他

婉言谢绝,决定凭自己的实力理直气壮地考进另一个更好的重点高中。高考的时候,他的化学和英语成绩都超过130分,可以说,当年的劲没有白鼓,当年的刻苦使他受益匪浅。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步入科学的学习轨道

1.帮助孩子克服不良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棵小树没有人修整,会长得歪歪扭扭。孩子的学习习惯也一样,很多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就是在下意中形成的。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手捧书本,心却飞到运动场;一边看书,一边打盹儿……凡是遇到这种情况,我立刻让孩子停下功课,或出去玩个痛快,或认真睡个好觉。因为当人心不在焉的时候,是无法记牢任何东西的,困倦的时候也是这样。学习时间过长,大脑就会缺氧。大脑是人体耗氧量最多的器官,大约占到耗氧总量的70%以上。试想,缺氧的脑细胞能够正常工作吗?它的记忆功能绝对要大打折扣,所以这时就不要白白耗费时间了。最有效的补充氧气的方法就是睡觉,或者做有氧运动。

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贪玩,有一次有个朋友和他的孩子在街上碰见我,说他的孩子也是这样,不知如何是好。我问孩子:“你想学好功课吗?”他回答:“想。”我说:“…鱼和熊掌不可蒹得?这句话你知道吗?另外我还听说佛家有个词叫做…舍得?。就是说,你想得到一些东西,你就会失去一些东西;反过来,你失去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一些东西。”他点点头,表示接受。后来他的家长告诉我,那次见到你以后孩子戒掉了贪玩的习惯,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不破不立”,克服不良学习习惯的同时,就要树立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定时、量力、认真、扎实、有效的学习习惯。比如制定学习时间表,每天按时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

2.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树立终身受教育的思想

今年高考过后第一天,有个同学的孩子给我来电话,请教进大学前应该阅读哪些书。我给他开了一个书目,心里说,好样的!我知道,他考重点大学已经胜券在握了。我马上就给一个亲属的孩子打电话,问他在做啥。他说考完了,先歇两天。

是的,人与人的差别就在这里。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坛上为什么会取得那样伟大的成就?用他自己的话最能说明问题。他说,别人用来喝茶、聊天、打麻将的工夫我都在看书、写文章、爬格子。有不少学生,期末考试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扔掉书本,痛痛快快地玩个够。特别是高考过后,有人第一件事就是卖书,而且所有的书全卖!好不容易脱离了苦海,咱也该喘口气啦!这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绝对是要不得的。不要说才二十来岁,就连我这个年近半百的老者每年还要进一两个培训班,最少接受一次继续教育。作为家长,如果你还在用功,我想你的孩

子大概是不敢偷懒的。

四.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想当年,我的儿子刚刚懂得用功,有劲不知道往哪儿使的时候问过我:“爸爸,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吗?”我说:“有哇!我先告诉你一个。”我告诉他,记住:“考试像平时,平时像考试。”他问我为什么,我说:“只要你能像对待考试一样认真对待平时的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那么考试的时候你就会胸有成竹,感觉考试像平时一样轻松,不会有任何压力,任你老师怎么考!”

有一次他问我:“我感觉学习挺费劲,进度太慢,是怎么回事?”我说:“那好哇!我再告诉你一个秘诀:…慢就是快,快就是慢?。记住!”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你觉得慢,说明你认真了,也不绕着困难走了。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只要你脚步不停,你就一定不会比别人慢。比如你解一道难题,每一步都一丝不苟,看起来慢,但只要不出错,不返工,你就会比做错题重新来要快。”

当然,好的学习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几年在教学活动中我接触到一些出名的学校、优秀的教师和好的教学方法。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提高。我体会到北京四中和北京四中网校是非常优秀的。他们推出的全程控制方法论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叫做:学查改验。

学,从“完全模仿”逐步过渡到“完全自学”的过程。

查,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因为不检查,就不能限制学习中的惰性,就很少有人会认真学习。

改,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让他们“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验,不断检查自己所制定的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对无效措施进行整改。

2.鼓励孩子多涉猎社会的和自然的常识性知识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课堂,因此要鼓励他们多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要鼓励他们多看书、看报,适当地看电视、听音乐,进行有氧运动。

有一年我到大连参加学术讨论会,正好儿子初中一年级放暑假,我就带他一起去。这次旅游,使他开了眼界,见到了海,看到了海洋生物:鱼、蟹、蛤、牡蛎等等,每天早晨到海边捞海带,捡海蜇……他开心极了。我还带他到军事学院去参观。他看到那些威武帅气的军人,更

增强了当兵的愿望,而且要报考军事学院。各位家长,你想让你的孩子考取好的大学吗,我建议你也牺牲一点时间,陪孩子去开开眼界,激励他的斗志,强化他的信心!

各位还可以回顾一下那些历届高考中得满分的作文,可以想象得出,那些学生们如果不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仕”,如果没有一定厚度的文学积累,是绝对写不出那种奇文的。

五.拥有健康的体魄

1.身体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本钱

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走向社会,迎接挑战的需要

人的健康标志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和心理的。大家应当清楚,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一件事或一个早上就能形成,要靠日积月累。

六.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怎样做人

1.做孩子人生之路的设计师

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蓝图是总设计师邓小平在27年前制定的,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个蓝图,我们的国家能有今天的繁荣吗?在我们的家庭,孩子的人生也需要设计,需要有人在他们的人生转折关头为他们指路、把关。有没有设计,结果也会不同。如果做不到这一步,那么家长起码也要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让他明确前进的方向。

我的儿子每到人生路上的转折关头,我都给它规定那么几条,让他有所遵循。比方说,高中毕业,鉴于他即将踏上成功之路,但还缺乏做人和生活的基本知识,我就对他提出这样几点要求: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经常梳洗,衣冠整齐。

荤素搭配,杂食菜米。行止端庄,待人有礼。

人非圣贤,跌倒爬起。勤奋成才,自强不息。

抓紧学习,寸阴当惜。计划周到,前途不迷。

孩子也认真去做了。那个阶段,他无论在学业还是做人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大学毕业后,他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正式面对自己的事业和全部社会生活。这时候他所欠缺的是经验,于是我为他提出17条要求,叫做《立世准绳》。其中第一条是:“先做合格的人,再做合格的军人,然后做合格的军事学家。”这里首先强调的是做人。

2.让孩子懂得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3.做孩子灵魂的雕塑师

当代中学生中还有一个令家长们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早恋”。别说中学生,就连小学生都会传纸条:“你喜欢我吗?”

家长遇到子女早恋该如何处理呢?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用你的爱心,你的耐心,你的苦口婆心,你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循循善诱,化解孩子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样也能驱散笼罩在你家长心头的那片乌云。

我的儿子也遇到过这个问题。还是他大学刚毕业,领来一位漂亮女孩。我一问,女孩子虚岁才刚刚二十。儿子问我:“行吗?”我说:“不行!”“为什么?”“太小!你们还都处在应该继续求学的年龄。”就这样被我轻而易举地“劝退”了。两年以后,又有人要给他介绍对象,我说:“别急嘛!找对象,更好的还在后面。你没听说过…陈年佳酿?吗?储存时间越长的酒,味道越香醇!等到功成名就,再打开那坛…陈年佳酿?,那种美味一定会…绕梁三日不绝?,回味无穷!”这次,又被我不费吹灰之力化解了。孩子进了国防大学研究生院,介绍对象的就更多啦!其中包括他的导师,介绍的是导师同学的女儿——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我说:“别忘了你表弟的前车之鉴。他一上大学就交了女朋友,结果…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人家…考研?走了,自己失去…考研?的实力。其实,这个道理用数学原理来解释更简单:你拿到研究生文凭等于一,一乘以什么就等于什么;你拿不到研究生文凭就等于零,零乘以什么还等于零。”直到目前,他还在“孤军奋战”。

这个阶段是孩子们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以长辈的身份,更要以朋友的身份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让正确的人生观在他们的思想中牢牢扎根,这不仅有利于他本人,还将造福于子孙后代。

七.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不以成败论英雄

传说中,鲤鱼如果越过龙门,就能成龙。莘莘学子们“十年寒窗”,期待的也是有朝一日实现人生的飞跃。他们需要通过高考打开成功之门。

时代不同了,成功之路不止一条。北京四中网校给我们铺设了一条宽阔的成功之路。当然,其它学校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北京四中和四中网校比较还有相当差距。概括地讲,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具备三条要素:

1、良好的学习习惯

2、正确的学习方法

3、理想的学习平台(也就是优秀的教师,精辟的教材和杰出的教法)

北京四中和四中网校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教师,拥有全国一流的教材和历经百年打造成功的教学方法。所以,北京四中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国榜首,高考升学率为100%,96%的考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40%的学生考入北大、清华。

中、高考,尤其是高考,它的神圣令人敬畏;它的权威令人感佩;它的公正令人悦服。面

对中、高考,人们不免担心、焦虑,甚至惶惶不可终日。我和我的子女也曾经是考生,我本人也曾经是考生家长。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负责任地劝告各位家长不必过于刻意,当你夺取胜利以后就会懂得,不过如此而已!所以,不必过于担心。相反,倒是需要拥有一颗平常心。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提到用平常心对待中、高考,我只能讲两件事。

第一件,是我同学的女儿,南京华东理工大学高材生,现在上海某船舶研究所学科带头人,经常往来于美、日、德、英、法、西班牙各国。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她求成心切,非北大、清华不报。精神极度兴奋,临考前半个月竟然无法入眠!每天夜里瞪着双眼,就是不困。考场上体力不支,水平大打折扣,刚刚进入本科分数线。不满意,重来。第二年竭力放松神经,可是临考一周前“旧病复发”,又开始失眠。父母万分焦急,强令她停下功课,玩了七天。总算抑制了亢奋情绪,考出了好成绩。

第二件,是我的儿子。临考前三天,他妈妈开始为她加强伙食。儿子跟他妈妈商量:“能不能不这样?胃口受不了,压力也太大!我怕考不好。”我一向主张临考要和平常一样,平时吃啥还吃啥。为了给孩子减轻压力,我说:“我不要求你今年一定考上,两年之内你考上专科就行,因为你年龄还小,一切都来得及。”我这番话果然奏效,给儿子彻底减压,孩子情绪放松了。伙食标准一降,孩子的火也撤了。临考前七天,孩子学习减量,运动增加——我告诉他增加脑细胞的获氧量可以加强知识的记忆牢度。临考前三天,基本休息,仅作少量回顾性思考。考试第一天,出发前,他检查一遍需要带的用具。我给他带上打车费,万一自行车出现故障时应急。第一科语文是它的弱项,我见他中午回家的时候笑眯眯的,势头很好!考场的事我一句没问。下午的数学也很顺利,回家后没休息,他先去打了一场篮球,然后情绪饱满地翻了一阵书本,吃晚饭、散步,早早就寝。这三天,他每天打一场篮球,始终保持着旺盛精力。

中、高考就是这样牵动着每位考生和家长的心,你想不重视都不可能。只是任何事都应该有个度,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看我们是不是能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它。不仅家长要有平常心,孩子也要有平常心。拥有平常心,不过于刻意,才能有最佳的临场状态,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知子莫过于父母”,孩子的能力父母最清楚。因此,家长必须客观地估计自己的孩子,期望值不要过高。因为能力和期望值之间有一种辩证关系:能力越强,期望值越低,越容易得到满足,越容易获得幸福感;能力越低,期望值越高,越不容易得到满足,越没有幸福感。

“胜败乃兵家常事”,考试也是一样,决定胜负的因素很多,无论哪个方面失常,都会影响综合效果。一旦发挥失常,我们可以重来。人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只要你努力了,奋斗了,你就一定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再一次验证“失败者成功之母”的论断。

一、家长要帮助孩子顺利走过“幼小衔接期”(1)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不可避免地与家长们打交道。曾有很多二年级孩子的家长这样向我抱怨:“我家的孩子是不是就不是上学的料呀,都上二年级了,整天就知道玩,他根本还没有进入小学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每当家长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时,我都会耐心地跟家长们这样解释:孩子之所以会迟迟进入不了小学状态,是因为他们没有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换句话说就是,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家长们忽视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也许家长们又会产生疑问了:“孩子上学就上学吧,他们还需要什么引导吗?”的确,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对孩子来说意识着很多重大的变化。首先,进入小学后,他就不再是一个“小小孩”了,而是一个“大孩子”、一名有满得自豪感的小学生。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这一身份的改变,或者说,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意识到自己这种身份的改变,这将决定着他们能否正确地面对小学生活。其次,进入小学之后,孩子的很多习惯需要转变。例如,他们应该准时起床,不能迟到,并且应该有时间观念了;他们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自由玩耍了,而应该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了孩子是否能够正确地完成这些转变,将决定着他能否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还有,进入小学之后,孩子将要面对的很多情况也会完全不同。在幼儿园时,也许他们做错了事,老师会安慰他们不要害怕,但在学校中,老师很有可能就会批评他们孩子是否能够快速地适应这些不同情况,将决定着他们的心理成长速度,决定着他们在心理上能否快速地进入小学状态当然,进入小学之后,孩子将要面临的改变还有很多,而孩子是否能够快速地接受或适应这些改变,将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快速地进入小学状态。对于孩子来说,1~2年级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一时期,孩子将经历他们人生中的多个重大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开始萌芽,他们的心理在快速成长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孩子会对学习产生特定的印象。在多年的教育学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对待学习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孩子一听到“学习”两字就皱眉头,而有些孩子对自己的学习道路却充满了期望;有些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催促下才肯去学习,而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有些孩子在学习时不知道如何去开动脑筋,而有些孩子总会用那些巧妙的方法去学习;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都希望孩子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并且能够在学习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如果孩子一听到“学习”两字就皱眉头,那他们一般都不会在学习上取得成就;但如果孩子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并时刻对自己的学习道路充满了期待,那他们在学习方面取得成就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也许家长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孩子是厌恶学习,还是对学习充满兴趣,这主要取决于什么呢?”在这里,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师,我要告诉家长们的是:这主要取决于孩子处

于“幼小衔接期”时,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如果在“幼小衔接期”,家长能够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喜欢上学习,那孩子自然会对学习充满了兴趣,而在兴趣的激发下,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会不断提升;但如果在“幼小衔接期”,家长总是催促或逼迫孩子去学习,孩子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反感,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只会用仇视的目光看待学习。所以,我们可以这样,1~2年级,是孩子对学习形成印象的关键期;是孩子学习能力形成及提升的关键期;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期。因此,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1~2年级,是孩子进入学习生涯的关键期。在生活中,我常常会听到很多一年级孩子的家长这样抱怨:“我家孩子都上一年级了,整天就知道玩,一点学习的意识都没有!”听到家长这种无可奈何的抱怨,我真替他们的孩子担心。因为对于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家长的这种抱怨根本就不会起积极作用,相反,它还会促使孩子对学习的反感态度真来越强烈。其实,作为从教多年的小学老师,我知道,伴随着孩子进入一年级,家长们的抱怨并不仅限于“孩子不懂得学习”,他们还会抱怨,孩子没有规矩意识、注意力集中时间差、没有时间观念当然,伴随着这些抱怨,家长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为孩子担心。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就做出了这样一个总结:孩子越大,家长就越来越累心。其实,这些家长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正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缺乏必要的了解,他们才会感觉到累心。事实上,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家长们所抱怨的那些缺点,是因为他们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幼小衔接期”。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大多数处在“幼小衔接期”的孩子,必然会出现上述家长们所抱怨的缺点。所谓“幼小衔接期”,是指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一段时期的统称,时间跨度大致为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段时期。但因为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当孩子进入小学后,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不适应的状态。例如,就让上述家长们所抱怨的那样,很多孩子不适应小学那种天天学习模式,仍然怀念幼儿园的生活,仍然把“玩”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在这里,我们不妨把一年级孩子们的这种不适应,称作“幼小衔接期现象”。在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我对一年级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幼小衔接期现象”也进行过一定的研究。我发现,在“幼小衔接期”,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爱玩。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在一年级的孩子中,不管是女生还是男生,他们偶尔会出现尿裤子的情况。我经常会关切地询问这些孩子:“你的心中有害怕的事情吗?”因为我觉得恐惧心理很容易使孩子小便失禁。或者这样问他们:“你们是不是不知道厕所在哪里?”但在我的询问下,这些尿裤子的孩子几乎都给了我一个相同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几乎令我跌破眼睛。这些孩子不好意思地这样对我说:“老师,我太忙了,有好多有意识的游戏等着我去玩,所以,我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了,实在憋不住就尿裤

子了。”听到这样的理由,大多数的家长一定会以及孩子在跟我开玩笑,但我要知道家长们的是,这些孩子说得都是实话,而且是心里话。一年级的孩子的确爱玩,因为他们刚刚从幼儿园走过,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那种幼儿园心态,所以他们仍然把“玩”当作他们的主要任务。虽然一年级的孩子的主要任务应该转到学习上来了,但他们的绝大部分心思仍然被“玩”所占据。另外,这些一年级的孩子之所以这样爱玩,与他们所处的年龄段也有很大的关系。一年级的孩子几乎都处在6、7岁这一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感觉到了他们的周围是一个充满新鲜感的大环境。所以,在这一阶段,孩子会产生很强的探索欲望,而这种探索欲望在他们生活中的主要表现就是时刻都想着去探索他们周围的世界,以及做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游戏。所以,就像上述事例中那些孩子们所说的,他们真的很忙,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和游戏,使他们几乎都没有了上厕所的时间。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也不乏有一些做出一定成绩的优秀者。我曾有意识地请他们回忆在一年级时发生的一些事情。但他们所回忆出的内容几乎都大同小异:“我好像不记得自己在一年级学习和听课的一些细节了,但我对那时候所玩得游戏却记忆犹新。”是的,这所有的一切都已证明这样一个事实,“爱玩”是一年级孩子最主要的特点: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这一特点是由他们正处在“幼小衔接期”这一阶段所决定的。所以,这时家长们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自己的那些抱怨对一年级的孩子不起作用了。2.在情感上排斥老师或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倡导“保重并重”的观念,也就是说,幼儿园的老师有两种身份,她们既是老师,又是保姆。所以,在幼儿园中,孩子们总能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即使老师所教的知道孩子不能完全掌握,老师也不会怪孩子,更不会责备他们。因为在幼儿园老师的观念中,孩子的安全和快乐是首要的,学习是次要的。所以,大多数孩子都会把幼儿园老师当作是自己的“第二位妈妈”。但在小学中,老师的身份是很单一的,他们不会特殊照顾任何一名学生,因为小学老师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另外,小学老师与幼儿园老师的观念也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小学老师也十分注重快乐教育,但他们总会把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放在首位。因此,在大多数孩子们的心目中,小学老师的形象是严厉的、不近人情的,所以,大多数的一年级孩子都会惧怕老师,从而也会从情感上排斥老师。另外,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家长对孩子的一些错误教育,常常在无意识地恶化学校和老师的形象,这往往使孩子在入学之前就对学校和老师存在一定的排斥感。例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教育孩子:“看你上学后还敢这样顽皮吗,你再敢这样顽皮,老师就会打你屁股!”“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学校,让老师来管你!”“你要好好学习,不然老师会不喜欢你的!”也许家长们是想通过这些语言来赢得孩子们的合作,但家长们也应该注意

的是,这些年龄尚小孩子们的心灵是非常脆弱和敏感的,他们时常会捕捉生活中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当他们听说老师要比家长严厉时,在入学之前,他们就已经在心中勾画好了老师的形象:一个使劲挥动着教鞭、恶狠狠地教训学生的形象。在这个时刻,孩子在心中已经做好了排斥学校和老师的准备。当然,当孩子入学后,他们会发现学校的老师就是不像幼儿园的老师那样亲切,而且每当他们做错事情时,学校的老师还会严厉地批评他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对学校和老师的不满或排斥情绪就会达到极点,这不仅会大大延长他们对小学的适应时间,而且严重时还会促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3.总会表现出不自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后,我在一个一年级的班级中宣布了这样一件事情:“下午我们班级要举行一个小型的联欢会,听说你们都是多才多艺的孩子,谁愿意在联欢会上给大家表演节目呀?愿意表演的同学请举手。”当我把这些话说完后,我发现大多数的孩子都低下了头,而举手的只有两三个同学。当我把同样的话在二年级的一个班级里说完后,这个班级都沸腾起来,很多孩子一边兴奋地举着手,一边小声地跟旁边的同学分享自己将要表演什么节目。按常理来说,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走过,表演节目他们最拿手。但他们之所以不敢举手,是因为他们没有集体归属感。那些二年级的孩子之所以会踊跃地举手,是因为在一年的小学生活中,他们已经融入了周围的人际环境中,他们愿意让老师和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但对于这些入学仅仅只有一个月的孩子来说,他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及人际环境都是陌生的。在这种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常常会被一种不安全感包围,所以,他们保护自己的最好手段就是沉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愿意表演节目是很正常的。当然,促使这种现象产生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多数的一年级孩子大多都不自信。而他们的这种不自信往往也是由于受到“幼小衔接期”的影响。有很多教育资料显示,处于“

幼小衔接期”的孩子之所以会表现得不自信,绝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能力发展水平低而造成的。例如,对于刚刚入学的这些孩子们来说,由于他们的手部肌肉锻炼不够,动手能力不够,所以可能会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小学书写的需要;又如,由于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低下,所以他们很可能会对符号学习感到困难如此众多的困难会使这些刚刚入学的孩子一点点丧失信心,所以,在这种不自信心态的影响下,他们只得用沉默和低头回应老师的提问。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帮助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弥补他们身上的缺点,从而使他们顺利地渡过“幼小衔接期”呢?以下是我总结的帮助孩子走好“幼小衔接”的三个步骤,家长们可以借鉴:方法一:让孩子在情感上接受小学走好“幼小衔接”第一步在孩子入学之前,相信家长们都会采用很多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入学愿望。例如,告诉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是一件非常值得

骄傲的事情;告诉他们,进入学校之后,他们会变得像老师那样渊博又如,家长们会给孩子讲红领巾的来历,以及它所代表的涵义,以增强孩子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神圣感。不可否认,家长们对孩子这种入学欲望的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唤起孩子上学的热情,使他们对学校充满积极的期待。其实,每个孩子在入学之前,受家长或周围人的影响,他们自己都会在心中勾画学校和老师的形象。如果在孩子入学之前,家长对他们进入了正确的入学欲望的激发,那在他们心中,学校和老师都是美好的,他们就会对小学生活充满积极的期待。当然,也有些家长在无意识之中恶化了学校和老师的形象,那孩子只能是抱着恐惧感和排斥感去面对小学生活。但不管孩子对学校的印象是积极的期待,还是消极的排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真实感受。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孩子参加到具体的活动中去,他们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对自己之前的想法给予证实或否定。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在否认在孩子入学之前,家长激发他们入学欲望的重要性,而是在强调,仅仅在入学之前激发孩子入学欲望是完全不够的,因为对于这些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他们在学校会遇到很多之前想象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而这些困难和挫折很有可能就会把他们心中的那些美好形象完全打翻,从而使他们对学校或老师产生失望的情绪。我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在入学那天,这小家伙兴高采烈地来报道了。但第二天,他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不管他妈妈怎么说,他就是不肯进学校门,而且这里还振振有词地说:“妈妈是个大骗子,我就不上学,我就不去学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经过我耐心地询问,这小家伙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在家的时候,妈妈告诉我,小学的老师比幼儿园的老师还亲切,但昨天我就看到了一位老师教训学生,把学生都训哭了,小学的老师一点都不亲切,而且还都凶巴巴的。”停了停,想了想,这小家伙又接着说:“还有,妈妈说小学会跟幼儿园一样有意思,但我昨天也仔细看了,这里有操场,但没有幼儿园的秋千和会转的小车教室里也没有图画书和玩具妈妈在骗我,她就是个大骗子!”一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了,就像教育学家皮亚杰所说的,他们会利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要验证自己或他人的观点是否正确。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家长对孩子入学欲望的激发是很不科学的,确切地说,她的确是在骗孩子。小学的老师要比幼儿园的老师严厉、小学的校园中没有娱乐器材、教育里也没有图画书和玩具,家长应该从侧面让孩子去接受这一点,而不应该用那些“谎言”去骗孩子。当孩子通过亲身的经历意识到家长是在骗自己时,他不但会去学校或老师产生反情绪,而且他的这种反感和排斥情绪还要比别的孩子强烈得多。当然,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这位家长对孩子入学前的教育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她没有抓住激发孩子入学欲望的重点。其实,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最本质的变化,就是他们身份的变化。如果家长能够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这一点,这能在很大程度地激发孩子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情。一

位聪明的家长是这样做的:在入学之前,我没有对孩子讲太多,而只是告诉他:“上了小学后,你就很快会成长为大孩子了。”但带孩子入学的那一天,我却对他讲了很多。办完手续,我带他去感受校园的气氛,我指着从身边走过的两位小学生对他说:“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自信吗?”孩子摇摇头。我很认真地对他说:“是因为他们脖子上戴得红领巾,还有背后背得小书包。”看着孩子迷茫的神情,我继续给他解释:“红领巾是他们身份的象征,人们一看到这些戴着红领巾的孩子就会说:这肯定是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另外,他们的小书包虽然比你们的书包要重,但他们背上这沉甸甸的书包也会有一种自豪的感觉,因为书包是他们所掌握知识的象征”听完这些后,我发现孩子开始喜欢上这里的环境了。之后,我又带他来到操场,我这样对他说:“这里是操场,虽然这里的健身器材没有幼儿园的娱乐器材好玩,但在这里,你的身体会迅速长高,而且越来越健康。当然,在这里,你也要留下你的汗水。”这天,我带孩子把整个校园都转遍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跟他讲了很多很多。到了晚上,我俩都非常得累,但我能看得到,孩子很激动,他恨不得马上就能去体验小学生活。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最大的变化就是他们身份的变化。当然,他们自己很可能意识不到,但家长一定要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到自己的这种变化,以使他们的心理快些从幼儿园状态过渡到小学状态,从而使他们从情感上接受小学的一切。上述事例中这位家长的做法就非常科学,他通过给孩子讲解小学生红领巾和书包的涵义,来促使孩子的心理成长,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而使孩子不再留恋幼儿园的生活。而很多心理学家也表示,大多数的孩子都是通过戴红领巾、背小书包等活动,来萌发当好小学生的积极情感的。而且,在给孩子介绍操场的过程中,这位家长不仅让孩子意识到了小学生活能够使他们快速成长,而且还从侧面告诉了孩子,要想尽快成长,是需要付出汗水的。所以,在这种教育下,即使孩子在今后的小学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也能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因为父亲在入学第一天,就已经给他打好“预防针”了。当然,由上述两个事例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于孩子来说,入学第一天非常重要。所以,在入学第一天,家长一定要努力使孩子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他们才能对学校产生积极的印象。还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你在之前已经多次跟孩子提过学校的优点,那你也不妨这一天,引导孩子看到自己身份的本质变化,再次激发孩子对学校以及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这样,孩子在情感上就更容易接受学校和老师。方法二:让孩子了解,“没有洋娃娃的课堂”同样有趣走好“幼小衔接”第二步很多刚上一年级不久的孩子经常这样对家长抱怨:“妈妈,上学坐椅子的时间太长了,也不能站起来伸伸懒腰,我要坚持不住了!”“在学校里,老师总我让我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回答那么难的问题,好恐怖呀,我不想去上学了!”“在学校,课间玩的时间才有那么几分钟,上一趟厕所,回来就得上课,真没意思!”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自由玩耍的幼儿园走过,所以

他们之中的大多数,都不能很快适应小学这种相对比较紧张的学习环境。而也有很多小学老师针对一年级孩子的这种不适应,把一年级的课堂笑称为“没有洋娃娃的课堂”。面对孩子对“没有洋娃娃的课堂”的抱怨,有些家长开始责备孩子:“不是告诉过你吗,上了小学就是大孩子了,怎么还坐不住呢?”有些家长开始规劝孩子:“老师在课堂上让你们回答问题,是为了锻练你们的能力,这没有什么恐怖的。”“你都已经上一年级了,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只想着玩了”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家长们的这些责备和抱怨对他们是非有效呢?

根据我对一年级孩子心理的了解,我敢肯定地说,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绝对是无效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教育方式还会起到负面的效果。例如,就像上面那种情况,当一年级的孩子抱怨自己坐不住时,如果家长责备他们,或是否定他们的情绪,或者认为他们的这种抱怨是在无理取闹,那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因为家长的不理解而对家长产生反感,进而使亲子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上这种“没有洋娃娃”的课堂呢?一位家长这样分享自己的经验:女儿刚上一年级那会,每天放学回家,她都跟我抱怨上课多么没意思,并不时地向我暗示,她想重新回到幼儿园。但一次偶然的事件,却使她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她不仅不再抱怨上学的生活,而且她渐渐地喜欢上了一年级那种“没有洋娃娃的课堂”。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我从书店买回来一本《一年级的小豌豆》与女儿一起读。刚开始,仅仅是书中那些漂亮的图画吸引了她,但我读着读着,她就开始喜欢上书中的“小豌豆”,而且她还常常这样对我说:“我喜欢小豌豆,我就是小豌豆。”偶然有一天,女儿放学后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发现听课的乐趣了。”“噢?快讲给妈妈听听。”我急切地问女儿,并故意表现出有些夸张的神情。“ 小豌豆说了,只要认真地与老师互动,很快就会发现听课的乐趣。我照她所说的去做了,我真的发现听课的乐趣了。今天老师还夸我了呢!”女儿骄傲地说。“你呀,简直都快成豌豆迷了!”说完我既高兴又疼爱地把女儿搂在怀中。一年级的这些孩子就是这样奇怪,他们也许常常不听家长的劝告,不听老师的教诲,但他们却会死心踏地相信一个被作家,或者教育学家虚构出来的,同龄孩子的话。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拿上述事例中的小女孩与“小豌豆”来说吧,小女孩之所以会对“小豌豆”的话深信不疑,是因为“小豌豆”的经历让他们产生了共鸣。在《一年级的小豌豆》这部作品中,一开始“小豌豆”也是喜欢玩,不喜欢听课,但作家们或教育学家们却让这个“小豌豆”比现实的孩子成长的略快一些,她很早意识到了她应该学习,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找到了听课的乐趣,然后把这些经验又传递给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我喜欢玩,我不喜欢学习”这是“小豌豆”曾经说过的话,她说出了所有一年级孩子的心声。因为这些心灵的相通和情感的共鸣,所以上述事例中的小女孩会对“小豌豆”的话深信不疑,进而会按着她所说的话,去寻找“没有洋娃娃的课堂”

的乐趣。当然,由上述的这个事例我们还可以证明这样一个观点:家长的责备和否定,并不能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上学习,相反,它还会使孩子对学习越来越反感。但如果家长能够理解这些一年级孩子的感觉,并认同他们的感受,或许他们也会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去寻找听课的乐趣。一年级的钧钧一放学就跟爸爸抱怨:“听课真没意思,除了老师一个人能自由活动之外,其他人都得干巴巴地坐着。”“是呀,上幼儿园时多好呀,整天玩游戏,而且还能自由活动。”爸爸放下报纸,认真地对钧钧说。“可学校根本就没有玩具,而且小学的老师也不会在上课时带我们玩游戏!”钧钧可怜地说。“那上课就更没意思了!”爸爸继续认同钧钧的感受。看到孩子不断地点头,爸爸神秘地说:“我小时候我觉得听课没意思,还刚刚因为没劲而故意给老师扰乱呢。但后来,我发现听课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例如,老师说曰字减肥之后就变成了日字,就因为老师的这一句话,我一下记住了两个生字。”停了停,爸爸接着说:“你不妨也认真听一次课,看能发现有意思的东西吗?”第二天,钧钧一放学就对爸爸说:“我今天认真听课了,我也发现听课真的很有意思,老师说字母 p 被人打了一巴掌,一转身就变成了q ,我一下也记住了两个字母。真有意思!”一年级的孩子喜欢游戏,喜欢有意思的东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年级孩子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我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大多数的小学老师都了解一年级孩子的这一特点,而且他们也正在努力使自己所课的内容变得更加有意思。同时,一年级的孩子是非常感性的,当他们的情绪得到家长的认同,而且他们觉得家长所讲的话很有道理时,他们是会按着家长所说的去做的。就像上述事例中的钧钧,他觉得爸爸所讲的话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所以他才会按着爸爸的建议去做。结果,在课堂中,他真得发现了听课的乐趣。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就是这样成长的,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会令他们恍然大悟。就像上述事例中的钧钧,当他真得发现听课的乐趣之后,他们会恍然大悟,同时会非常喜悦。这种美好的感觉会促使他们把“认真听课就会发现乐趣”的好习惯继续保持下去。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正在一点点成长。由此,我总结出了家长引导一年级孩子喜欢上“没有洋娃娃的课堂”的三个步骤:一,了解一年级孩子的主要特点:喜欢玩,不喜欢学习;例如,家长可以给他们读,或者跟他们一起读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如《一年级的小豆豆》,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是被人理解的。二,理解并认同他们不愿意听课的情绪;三,举一些例子告诉他们,在课堂中是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知识的,引导他们主动去发现听课的乐趣。通过这三个步骤,相信家长一定会使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上这种“没有洋娃娃的课堂”。

二、1~2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萌发期(1)

什么是自我意识?心理学家表示,自我意识就是意识到“自我”存在的能力,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他给了猴子们一些木板,并让它们用木板来换糖吃。换到最后,猴子们的木板用完了,但他们还想吃到那些香甜可口的糖果,于是,这些小猴子开始用自己的尾巴来换、用自己的“手”来换、用自己的“脚”来换这些小猴子们的行为让心理学家捧腹大笑,为什么这些看起来很聪明的小猴子会表现出如此可笑的行为呢?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猴子没有自我意识,他们不能把自己同周围的事物区别开来。我们都知道,再小的孩子也不会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去换糖果吃,所以,心理学家表示,有无自我意识是动物和人在心理上的分界线。那么,对于孩子来讲,他们的自我意识从什么时候就出现了呢?儿童心理学家表示,人并不是生来就有自我意识的,但人的自我意识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大约在1岁半或2岁左右时,人们的自我意识就已经出现了。因为在这一阶段,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几乎已经能用自己的名字或者代词“我”来称呼自己了,这标志着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们会发现孩子不合作的行为会渐渐增多,例如,孩子搭积木时总是搭不好,但当家长帮他把积木搭时,他会不很不高兴,而且还会粗暴地把那些积木都推倒。其实,这同样是孩子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家长帮他把积木搭好,他之所以会生气,是因为这时孩子已经萌发了“我自己来”的意识,家长在没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就帮助他,这其实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其实,从发展速度上来讲,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在小学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识在缓慢地发展着,但到了一二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进入了一个重要萌发期和发展期。在生活中,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到了一二年级,孩子会发生很多变化:他们开始不断地自我评价了;他们开始出现了自尊的意识;有时他们很自信,但有时他们又非常自卑;其实,这些都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自我意识包括很多方面,如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观念、自尊心、自信心、自卑感、自制力等。孩子的这些明显的变化在充分说明,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快速发展。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一二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萌发期。这时,也许很多家长会提出反对意见:“孩子在读一二年级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在发展,为什么非说一二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萌发期,而幼儿园时期就不是呢?”在多年的教育学经验中,我发现,进入一二年级后,大多数孩子的自我意识会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与以往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来讲,这些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会由外在特征转向内在特质。“我是谁?”是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但如果我们用这个话题问孩子,相信大多数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都会这样回答:“我叫XX,性别X,年龄X,居住在XX地,会做XX游戏”的确,这些幼儿园的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外部特

征上。但到了一二年级,孩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却会截然不同,他们一般会这样回答:“我喜欢XX事物,我的性格是XX,我的朋友们都认为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的确,到了学龄阶段,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就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外部特征了,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在特质,并常常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来认识自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幼儿园到一二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在特质,可以这样说,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进入了一个“质”的发展阶段。但需要家长注意的是,虽然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常常受到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会有入自卑或者是敏感多疑的“死胡同”。他们对他人的认识由具体转为抽象。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地要跟外界接触。在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孩子对他人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问孩子:“你的好朋友是谁?”相信大多数的幼儿园的孩子都会以住的距离和物质来定义朋友。例如,这们常常会这样回答:“XX是我的好朋友,因为他就住在我家隔壁。”“XX是我的好朋友,因为他常常让我玩他的电动小汽车。”但到了一二年级,孩子对友谊的看法却发生了很大的不同,他们已经认识到了,真正的好朋友是建立在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基础上。例如,他们常常会这样评价自己的好朋友:“每当我遇到困难,XX都会帮助我,我们是真正的好朋友。”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家长们会发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选择朋友的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在幼儿园里,孩子可能常常会这样说:“XX长得很漂亮,我要和他成为好朋友。”“XX有好玩的玩具,我要和他成为好朋友” 但到了小学之后,孩子常常会这样择友标准:“我希望我的朋友跟我有共同的爱好。”“我希望我的朋友能够帮助我、支持我。”其实,孩子的这一变化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对他人的认识已经由具体向抽象转化。在幼儿园时,他们几乎只关注他人的外表以及所拥有的物质,但到了一二年级,他们也开始关注他人的内在特质,如爱好、性格等,并以此来作为寻找朋友的标准。这一切也在都表明,孩子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认识和评价都在发生着“质”的变化。3.他们已经能够区分公开的自我和私下的自我。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一般不会太过关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无法猜测他人的想法,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会关注他人的想法。但到了七八岁左右,也就是一二年级时,孩子开始懂得,每个人都有公众形象,他们不可以在公众场合里为所欲为。也就是说,在一二年级这一阶段,孩子已经能够区分公开的自我与私下的自我了。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园阶段孩子的评价常常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任性。例如,他们常常在公开场合就大哭大闹、他们常常因为一个玩具就与好朋友翻脸为什么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如此任性呢?其实,从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角度来讲,是因为这些年龄尚小的孩子不具备区分“公开自我”与“私下自我”的意识,

初中学生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

初中学生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 孩子一进入初中阶段,就会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选择,中国的传统,使我们更注重学习,因此出现压力大、逆反、厌学、与家长发生矛盾、电玩迷等等一系列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家长、老师们不了解孩子们的成长规律,按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管理孩子所致。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的学习? 一、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1.初中生的生理特点: 初中生是介于童年期和青年期之间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 大脑的发育在量的方面,少年期脑重及脑容积的增长不显著,因为,儿童在10岁以前,其脑重已为成人的95%。但在质的方面,这时期脑的发展则有较大进展。我国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个体在4至20岁之间,存在两个脑发展的加速期,第一个发生在5至6岁之间,第二个发生在13岁左右。 少年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 少年时期,由于神经发育不时很健全,工作持续时间短,易疲劳。但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元的物质代谢旺盛,合成速度快,所以疲劳后恢复也较快。 性发育开始成熟,生理的变化,由于我们国家传统的观念,对性呈现封闭,

使得孩子们对此特别敏感,性角色意识增强,在异性面前常有不自然的羞涩感,同性别之间的群体活动增加,而异性间的群体活动则相对减少。 2.初中生的生理特点 从认知方面,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科的开设增多,学科知识体系的更加完整,使学生所学知识更为系统化,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明显增强,其学习迁移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兴趣和方式的差异变得明显,学习上的个体倾向性开始显现出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增强,他们对发生在周围的人或事,往往是以“成人”的姿态表明自己的独立的评价和见解。“成人意识”的产生,是少年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外,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表现在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逐渐能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为认识对象,除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外,也注意自我评价。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往往会对他人的干预以执拗的态度予以反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在情感方面,由于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时期,精力充沛,所以他们富有朝气,充满热情,注意力及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但情绪不够稳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波动,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忽而表现出充满激情和冲动,忽而又表现得悲观和失望,因而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所以,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少年期是学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教育者操心的时期。 在意志方面,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正常情况下,他们能够把自己的行为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并为之付出意志努力。但是,由于他们的情绪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波动,所以,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为了满足某种不正当的需求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和对自己行为的控制。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好好学习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好好学习? (一)提出目标,提高学习自觉性。 “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人要不断进步,就要有动力,不同学习阶段、甚至不同的年级对自己的孩子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明确学习目标,不断教育女儿认识到一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文化科学知识,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社会,更需要大量的科技含量高的知识。现阶段我们给孩子定的目标是: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射猎课外读物,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为此,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孩子当天学的知识,让孩子复述一遍,然后督促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亲自检查作业情况,对孩子做错的地方,先让孩子自己改正,若孩子理解不透,就耐心地诱导式讲解;为孩子购买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课外读物,几年来,先后购买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成语连环画》、《华罗庚数学(小学版)》等书籍,还购买了微机、《洪恩小学英语》光盘,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计算机知识和英语知识;利用晚上睡觉前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和孩子共同阅读课外书,孩子的父亲辅导孩子学习微机和英语知识;在假期,同她去大连、承德、北京等地旅游,大城市与小城镇还有差距,让她见见世面,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一次在北京旅游时,我告诉孩子,中国最高的学府是清华,清华在北京,问她想不想上大学,想不想到北京来,回答是肯定的,“想”,并告诉她,只想不行,要以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才有希望上大

学,才有希望跻身到北京,从而激发她的求知欲;达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积极发挥她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 “吃得苦中苦,方为接班人”。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有了动力,这是刻苦学习的前提。要获得知识,就要刻苦学习,讲一些刻苦学习的故事给她听,买一些刻苦学习的书给她看,从古到今,凡有成就者,都是刻苦学习的结果。经常带她到农村爷爷奶奶家,让她体验一下农村生活的艰苦,亲眼看一看农民面对泥土背朝天的艰苦劳动,使她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她进行劳动培养也很重要,让她参加家务劳动,洗碗,搞卫生等。通过劳动,培养她吃苦耐劳精神,对刻苦学习也很有好处。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家庭和睦促使女儿健康成长,身教重于言教。每天晚上,我们除家务外,也要学习,女儿见父母也努力学习,她也更自觉了。除新闻节目外,我们也尽量少看电视,女儿在家学习时,我们一般能做到不看电视,让她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教育投资方面,我们是舍得化钱的。除了上述买的书籍、物品外,我们每学期给她订购北京海淀区的语文、数学试卷、辅导教材,加强课外阅读,对扩大知识面、开发智力是有帮助的。假期在家时,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保证上午半天学习,

高三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

高三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 高三的日子,黑板上距高考倒计时的数字被放大了无数倍。生活由语数外理化生拼凑而成,铺天盖地的考试是一年的主旋律。高考这一年该怎么过?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高 三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 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高三,不仅是学生的高三,老师的高三,学校的高三,同时也是家长们的高三。孩子到了高三,把家长们难住了!想批 评缺点却说不得,想缓解压力又怕泄了气;不给孩子娱乐时间吧,心疼他的劳累,让他休息又觉得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时间……就在这矛盾纠结中,高三家长们煎熬地度过每一天。 让我们暂时放下高三家长这个充满压力的身份,从父母的角度来谈谈孩子吧! 小时候,孩子学走路摔倒了,你会充满慈爱地鼓励他“没关系,爬起来”;不小心打碎了你喜爱的花瓶,你笑一笑说 “下次注意”;小学作业到晚上9点还没写完,你宽容地说 “明天再写,睡觉吧!”那个时候,你无比相信你的孩子,相 信他可以弥补过失,相信他能茁壮成长。 现在他长大了,面临高考,面临人生第一个重大考验,作为父母,在这样重要的时刻,你应当以什么样的姿态陪伴在孩子身边呢?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度过关卡呢?“爱在前,管教在后”,用父母的宽容、信任和等待,来为孩子的高三贡献力量吧! 请允许他成绩波动 高三的重要性,家长清楚,孩子更清楚,不要以为在“成

人仪式”上的誓言只是说说而已,孩子们已经能够充分了解高考对于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决定作用。 很多家长不相信这一点,于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警告:“还有100多天就高考了,你得抓紧啊!这次月考考得也不怎 么好,你得多做点题啊!”道理是没有错,关键是能不能起作用。高三学生每天在六科的题海中遨游,已经是疲惫不堪,再听到这种威胁和训诫,心里不委屈才怪!所以,孩子就会采取 各种对抗方式:沉默、抵触、郁闷、愤怒,终有一天爆发。此 时父母也觉得委屈:“我哪说得不对啊?还一句说不得啦?”付出爱的伤了身,接受爱的伤了心。 其实,高三大大小小几十次考试,难免会有成绩波动,或许是当时状态不好,或许是题目设置难度偏大,或许是其他同学发挥超常,并不是所有的成绩下降,都证明孩子没有用功学习,能说明的是孩子知识上还有遗漏,还需要查缺补漏而已。 家长们千万不要草木皆兵,这种紧张和不信任会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这次考不好,就说明高考也很难考好;考不好,是因为你还不够用功。这种错误信息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给孩子带来自卑和自责,自卑会使得他无法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而自责会让他对自己不满意甚至厌弃,找不到荣誉感的人是没有战斗力的,家长们的好意提醒却成为孩子学习中的障碍。 孩子成绩出现波动时,家长最应该表现出来的是镇定冷静。镇定地告诉孩子,考试成绩并不重要,除高考外所有考试都是用来补充知识缺漏的。冷静地帮助孩子查找丢分原因,一分一分地找,然后根据老师要求,找出相应的习题,巩固练习。 23班在高二一年成绩都不突出甚至是落后的,我从来不 曾因为考试成绩批评过班级里的某名同学。相反,越是在他们没考好的时候,我越是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忽略失利、重

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作文

作文难,给家长朋友的几点建议| 写作文 既然造成作文难的外因内因数不胜数,面对这些强大的外因内因,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是这么认为的,建议给家长: 一、多观察,写作来源于生活。 观察生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生活实践的积累对孩子的写作很重要。要引导孩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也会作成什么样的文章。” 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每天的生活如果平淡无奇,自然是写不出什么内容丰富的文章的。所以建议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多带孩子体验生活,可以是外出旅游、种植花草、手工制作、助人为乐等等。丰富的生活能够带给孩子丰富的体验,对写作灵感很有帮助。 二、扩大阅读面,心中有美文,下笔如有神。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文章的元素,没有它,文章无法组成。要让孩子多读书,并且拓展孩子的阅读面,从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积累知识,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强调学生要多思、多感、多记。一段时间下来,所积累的素材就相当可观了。 首先不要吝惜给孩子买课外书的钱。就好像聋子不会说话,瞎子不会画画一样,,不通过看书获取一定量的文字信息,是不可能写出优美的文字的。因此,爱读书的孩子一般文笔都好,所以就让你的孩子尽情地在书海里畅游吧。 三、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怎样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孩子对作文有兴趣,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点。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不仅要让孩子有话可说,更要让他们喜欢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言为心声”,让孩子在写作的时候体会写作的乐趣,孩子当然就不再害怕作文写作了。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要让孩子从小具备成功者的素质,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培养一生的好习惯。其实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发生的问题都不是智力上的问题,主要是学习习惯不良,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单是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也是做家长的一份责任。只有家校双向配合,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使教育收到显著成效。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有些家长对正确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较好的方法,所以我们做老师的就要适当帮助家长掌握好的教育方法。相信家长只要坚持做到,就一定会有显著成效。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对某种事物探索的欲望,只要有了好奇心,有了探索欲望,孩子就会从内心的深处去研究喜欢的事物,才会乐此不疲。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和才智,使孩子在学习上有好成绩,就必须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在我的班级中,有些男生对英语这门学科毫无兴趣,甚至有些厌恶,枯燥的习题会使他们的兴趣越来越低,班级中有位叫小冰的孩子平时英语非常差,平时每次考试都是不及格,不管是试卷简单还是难,永远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他的爸爸也跟我诉过几次苦,说他不愿意背单词,不愿意做题目。我根据这个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参考了一些网上比较有趣味的题目和一些有趣的背单词方式,自己设计了一些新颖且有趣味、并要开动脑筋的题目,如“单词迷宫”,“找茬”之类的孩子比较感兴趣的题目,并摈弃了一些枯燥的背诵作业。让他的爸爸每次回家给他做一些我设计的题目,第二天来给我看。因为这个孩子的脑子还是不笨的,我设计的题目难度不高而且量不多,所以他能比较好地完成,而我就适时地夸奖他,增强他的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之后的一次测验中,他不但及格了,而且还考了78分,这对他来说是一次飞跃,他自己也开心得不得了,从此我发现小冰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明显提高了,每次的作业都能及时完成并且写的字也比以前好多了。

高三家长正确帮助孩子减压

高三家长:正确帮助孩子减压 高考78天倒计时,距离2016年高考越来越近,许多考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容易出现紧张、焦虑、失眠等现象,家长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呀!那么,作为家长如何正确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孩子的紧张焦虑呢? 择校易专家建议,考生按部就班复习就行了。不要给自己过多消极暗示,可以适当听听音乐,进行体育锻炼,放松紧张心情。聪明的爸妈则要少说少做,只做孩子的生活顾问,少和孩子谈高考话题,否则会增加孩子心理负担。 高考倒计时,在平静的外表下,高三学生们的“心病”也越来越多。 调查: 高三学生小王:“我非常憧憬大学生活,一想到今后要跨入大学校园就很开心。可是想到高考也可能失利,就又消沉了。”小张说,身边不少同学都有点患得患失,有的同学一提到高考就说如果没考上二本学校就复读。 高三学生小明则表示,平时觉得很简单的一些题目,最近碰到类似题目居然不会做了,貌似突然增加了“难度”。“如果有什么题目不会做,心里就会逐渐紧张起来,脑中也会一片空白。当两三次遇到相同情况时,我就开始自责、心虚。”小梁坦言,自己的心理变得脆弱了。 高三学生小丽的成绩一直在班里排上游,“说实话,以前还是很期待考试的,每次领到成绩表的时候,看到自己又排在了前10名,心里总是很开心。但现在一周要考试好几次,我开始有点怕考试了。”她说,如果哪一门科目失常没有考好,心里就觉得自己让老师失望了,对不起老师,会产生焦虑情绪。 考生要多给自己积极暗示 距离高考不到100天的时间,学生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心理是正常现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考生不要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对于自己的不足不要过多自责,要多想自己的长处和潜力,不要过分在意考试结果。平时的小测验就是查缺补漏,不要怕做错题目,把这些题目攻克才是最终目的。同时,在备战高考时不要给自己预设困难,比如整天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作文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作文 一、如何培养孩子勤奋学习,广开博见。 每个孩子的求知欲望都很高,鉴于社会上一些新鲜事物好奇心特别强,任何事情都去弄个明白,但作为大人们的水平有限,有时孩 子所提的问题,根本无法解答清楚,深感困惑。遇到这种情形,该 怎么办?我想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有自己解决的办法,但作为父母要注意,不能含糊共词地乱解释,误导孩子。要坦诚地告诉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对这个问题了解不多,等爸爸妈妈弄清楚了再告诉你可 以吗?星期六或星期天带上自己的孩子到图书馆等书市查阅资料,把 孩子所提的问题弄清楚,既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同时自己又学到 了知识。大人们应该在万忙之中,多带孩子逛书市,徜徉在知识的 海洋中,充分地培养孩子的学习激情,增长知识,广开博见,孩子 和大人都将获益匪浅。 二、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遇事不气馁,迎难而上。 事非经过不知难。遇到小小的困难或者小的挫折,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学习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有一次,我陪同孩子去学特长课, 有一个动作无论教导老师如何单独教了多少遍,都没有学会,当时 听到教导老师严厉地批评声,我感觉到自己的脸都无处撂,心里特 别不舒服。怎么办?我心里反复地问自己,是放弃还是帮助孩子克服 这个困难?放学回家后,经过我和孩子一番共同的努力,孩子已经很 标准地学会了该动作,下一课时,我又陪同孩子去学校特长课,孩 子顺利地通过了教导老师的测试,而且还当场表扬了自己的孩子进 步快。此时与上一课时的心情大不一样,特别舒畅,孩子得到表扬,学习的劲头更足,所学各项动作也特别标准。如果受到教导老师的 批评就放弃,且不是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三、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与人友好相处。

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

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 很多家庭中真实的情况,父母都在家里,但是孩子却得不到,有效的陪伴,渐渐,被冷落的孩子走向冷漠和凶险,有时候,忙碌也是一种残忍孩子渴盼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这时光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的意义,远胜过金钱!那么如何有效陪伴孩子呢? 首先,父母要保证基本陪伴时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2小时。在0-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明,亲子陪伴尤其重要。做游戏也好,谈话也好,电话里也好,视频中也罢,总之一定要花时间给孩子,这段时间属于你和孩子。可能不花钱或只花很少的钱要紧的是彼此珍惜这份亲情流动的时光。忙永远只是借口,人们总是把时间用于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上,你也许需要知道:陪伴孩子就是最有价值的事情物质满足不等于陪伴,物质满足可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妈妈单独的守护不等于陪伴,妈妈只能给予孩子母性的爱,而自信、力量、与世界的关系和联结,这些是需要爸爸的引导和示范的,父亲怎能缺席? 第二,有效陪伴还要求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全心全意,倾情融入,不可人在心不在伴的解释是成为他人的一半,思想、行为、精神倾情融入。多和孩子快乐互动,坐下来和孩子一起搭积木;雄开纸和孩子一起画画;頭下来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和孩子一起看他最喜爱的动画片,一起笑得人仰马翻;和他快乐的谈话,用你和的表情和温柔快乐的语调,帯给他信任和安全感。每一件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刻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有的父母,人虽然在孩子身边,心却不在。“陪”孩子逛公园,当他一脸期待地问你秋天叶子为什么会变黄,你却在和旁边的妈妈交流本季的流行时尚。当你“陪”他画画,他兴奋地向你描述他眼中的世界,你脑子里挂念的却是今晚的饭局,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嗯"。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可孩子却总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己的心事,没心情体验陪伴孩子的快乐,这样的陪同不算有效陪伴:你一次又次地让他失,也许有一天,他也会把你拒于心门之外。 第三,有效地陪伴中,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以他的需求为导向,为他的成长提供支持。关于玩要,要让孩子控制整个活动进行。玩什么和怎么玩都让孩子选择,策划活动,包括去哪里、看什么、吃什么等等。父母只需要给予孩子鼓励、建议和必要的支持。假如孩子喜欢画画,而且很有天赋,我们就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画,接触各种各样的绘画本,画材。我们提倡,家长一定要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为孩子提供教育和学习资源。

学会做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就是孩子高考的加分

说是备考之路的重要伙伴,根据我们对高考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以下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一、家长的必修课程 这里说的必修课程就是强调高三家长要在孩子高三这一年中需要知道的,甚至是要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不仅仅要做“后勤部长”,更要成为孩子的“战略参谋”,在升学之路中与孩子共同生长。 1、家长应以平常心看待高考 高考是天下第一考,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家长认为关心孩子高考是天经地义的大事,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促使部分家长过分地关心孩子,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和应试状态不良,以致影响学习效率,影响高考成绩。其实家长过分关心孩子的情况处处可见,并不是个别家长的问题,带有相当的普遍性。产生这样的现象就是家长把高考看成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甚至不可逆转的决定孩子前途命运的考试,高考也就成为了家庭生活中最中心、最根本、压倒一切的大事。 高三一年家长的心态往往影响着孩子的心态,家长心态平和有自信,孩子也表现出轻松而乐观,家长急躁不安紧张,孩子更是焦急和忧虑,因此家长更需要以平常心看待高考,哪怕高考对于你们家庭非常重要。 家长要把高考看成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是孩子心理素质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一个难得的机会,通过高三一年的应考准备,高考的检验,都是锻炼孩子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如果家长能这样看待和处理,你就站得高,看得远,你就会心平气和地看待孩子的高考。 2、改变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很多家长自认为高考不就那回事吗,我们也是从高考那儿一路闯过来的,于是就孩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大揽大包,过多干涉孩子学习安排。家长那时的高考跟孩子现在的高考已经有近20 年的时间,高考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今非昔比,家长如还以过去的方法和观点来简单化处理孩子的备考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此,家长要充分认识到高考备考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指导孩子怎样复习功课,怎样做作业,那是老师的事情。我们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功课、学习的内容了解甚少,既

家长如何辅导孩子看图写话

家长如何辅导孩子看图写话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长期以来让学生最感头疼的事。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看图写话训练起步,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一听说要看图写话,很多孩子感到害怕,似乎觉得没话可说,没话可写。就拿我的孩子来说吧,其实也是这种情况。每次让她独立写话,她总会呆坐半天,不知如何下笔。但是,如果我和她边看边谈,她就可以给我说出很多很多的话。为什么孩子说起来这么容易,写起来又这么困难,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是孩子还没掌握看图写话的方法。(2)是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的孩子还太小,他们都处在摸索、发现的阶段,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弱,因此,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提点和帮助。 今天,我将我指导女儿看图写话的一点做法,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不成熟之处,还望大家见谅!我也希望我的讲话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期盼待会儿能分享到更多在家庭里辅导孩子写话方面或是别的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看图写话,是培养孩子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辅导孩子看图写话,一般来说应注意抓住“多看、多想、多说、多写”四个环节。 1、多看 看图写话,就是辅导孩子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孩子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看到一幅图往往毫无头绪,不知该如何下手,可以说无目的、无顺序。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在旁边好好引导,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孩子写话之前,首先让孩子弄清图的类型,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如果是单副图,重在辅导观察的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因为是单幅图,故事情节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还应该引导孩子想象,在画面呈现的这一刻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在画面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时应引导孩子明白什么场景才是这幅图叙述的关键。如果是多幅图,写话时要引导孩子思考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多幅图画变成一个情节完整、内容连贯的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2、多想

浅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

浅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 1:良好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放学回家后,先写作业,然后进行自我检查,检查完后再交给家长再进行复查,如果作业检查出错题超过3个,要作出相应的惩罚制度,比如增加一项家务。如有错题或家长认为重要的题,应该让孩子记到专用的错题本上,只抄题,不抄答案,家长也可把错题稍微改变一下,然后在最近的一个星期天时,让孩子重新作一下,要作到举一反三。写完作业后吃饭,完了作点简单家务,然后自由活动,8:30-9点必须上床睡觉。星期六和星期日,写完作业后另加一套同步试卷(自已购买)。每天写一份就行,然后自由活动。我家是从一年级开始就养成了这个惯。 2:家长态度:: 就一个检查作业我发现很多家长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搪塞,比如说,我工作忙,要应酬,要加班,还有的说我学历低,看不懂,不会等等各不相同的理由,那好,我们就以这两种比效多的情况来分析一下,第一个问题,加班应酬,你不能天天如此吧,你可以把时间安排到星期六或星期天呀,能在外少点酒场对你自己的自体健康也不是坏事吧,钱是赚不完的,一个星期7天你最少要作到检查4天作业,再说两个家长也完全可以分一下工。第二个问题,学历低,看不懂,不会,这个问题比效简单,会写字吗,会拿手机看电视吗,上网搜呀,不过是时间长点而已,更何况现在有很多免费的APP,英语和数学作业只需要拿手机拍张照片,答案立刻就出来了,语文更好解决,拿孩子书看看,里面都有,你不是不会吗?顺便自己也学学。作为家长,当你在刚刚结束了挥汗如雨工作后,回家忙着刷着朋友圏,刷抖音,玩着手游,看着各种电视剧,孩子的作业应付一下,或跟本不管不问,孩子的未来可能比你的现况还惨。 教育好一个孩子和你的贫富无关,穷的穷的办法,富有富的办法,总之,只要你肯用心,会用心,哪怕你教出来的不是个学霸,但绝对不是你学习很烂的孩子。 理性对待考试,每次考试之前,我经常和孩子说,你要考不了第一名,没关系的,我不会责怪你,第一名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你不能差距太大。考试的时候要多检查,技巧性的检查。其中的技巧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如果真的考的不好,千万不要大喊大叫,要分析一下原因,过几天再和孩子作正需交流。 总的来说,作为家长你身上的惰性有多少,孩子会是你的几倍。作事积极的家长,孩子也一定不会很差,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聪明的,他们比我们不笨,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未必适用于所有孩子,孩子只是没有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已,这些需要作为家长的你和孩子共同去开发,学习的方式方法不是照抄教科书,所以需要我们家长共同努力,要因材施教。 3:检查作业 如果你用心检查作业,你会总结出很多学习技巧,传授给孩子,这样孩子学起来会更快更容易。你也会发现孩子学习不足之处,发现了要想办法去弥补。很多的东西是外边的培训机构作不到的,那么我们说到培训机构,就简单分析一下,现在的培训机构水平各不相同,好的培训机构少的可怜。他们是为了盈利,我们是为了孩子学习水平提高,目标不一致,所以不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效。报课外班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合理安排,比如说6年级、初三、高三等重要时刻可以多报些,其它时间没有必要每周都安排的满满的,适量安排,你上一星期班还要休息一两天呢,孩子学习压力也很大,需要劳逸结合,也需要放松。 检查作业时,家长不要认为很简单,差不多就行的态度不可取,一定要严谨,比如说,作业字迹潦草,偏旁字首距离过远,要时刻叮嘱孩子怎样去纠正,最好是让孩子立刻就改,效果最好。这也是一个习惯的养成。当

家长陪孩子的成长体会

家长陪孩子的成长体会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普天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可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要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为此,我请教过孩子的老师和其他家长,也买过这方面的书籍、光盘,经过长期的学习、摸索与总结,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在我的孩子身上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在这里,我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教育孩子的一些粗浅看法,与孩子家长们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为我们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科学、快乐的成长空间。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和互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不能把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进家中,带给孩子。不要随意向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加聪明、活泼,孩子在成长,我们家长也必须得不断的学习成长,汲取崭新的事物和知识。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我女儿今年七岁,刚上二年级。有一次,先生问女儿:“凡凡,你长大后,希望做什么样的工作呢?”当时我也在场,我对这个谜底充满了期待。只见女儿作了片刻思考,大眼睛骨碌一转,以极快的语速和轻松的神情回答道:“在家炒股。”那一刹那,我懵了!我是个自由职业者,时间比较自由灵活,经常在电脑前看股票。她一定是觉得坐在电脑前炒股是轻松愉快的事情,进而把它选作自己将来理想的职业。从那时起,我开始重新反省自己的日常言行,紧接着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增减与调整。争取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看股票、不玩游戏、不网聊,不给孩子带来任何不良影响。 这样一来,我的空余时间也就多了起来,我开始尝试做些各种各样的小点心。现在,绝大多数中式点心对我来说都不是难题,自夸一下啊,手艺还不错,呵呵。最近,我还学会了做生日蛋糕。我自己多掌握了一门技能,孩子也很喜欢观看我制作点心的过程,有时还一起帮忙做,加上她自己的创意,我们彼此都开心,吃起来也就更有一番味道了。由此可见,平时,我们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们都在看着,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我们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孩子与生俱来就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参与其中,获得体验与成功的快感,我们不妨给他适当地创造这种机会。我的孩子一岁多时,学会自己进食,两周岁时会自己穿简单的衣裤,在托儿所的表现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强,经$2老师的夸奖。虽然孩子一开始在做这些事情时,完成的并不好,但是我不断的给她尝试的机会,并加以鼓励,直至她成功。孩子从小和我分床睡,在她四周岁时,她说她是个大孩子了,提出要独自睡一个房间,当时我心里没底,但还是同意了她的请求。头几个晚上,半夜里我总要起来看好几次,偶尔也会发现她把被子蹬掉,但是大多时候她都把自己裹得很严实。后来,我一般不会再特

高三家长如何督促孩子

高三家长如何督促孩子? 高三的日子,黑板上距高考倒计时的数字被放大了无数倍。生活由语数外理化生拼凑而成,铺天盖地的考试是一年的主旋律。高考这一年该怎么过?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高 三家长如何督促孩子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家长经常对上高三的孩子说:“压力就是动力,你要把压力转化,变成对目标的追求!”的确,高三的压力可想而知——12年的努力就要看到结果,父母亲人忘我的付出终将看到 回报,学校老师等着学生们成为自己的骄傲。这些期望和祝福垒成一座座大山压在孩子们肩上,苦不堪言,却因为它们是以爱的名义出现而无法挣脱。 试想,马拉松赛跑途中如果选手带上了家人准备的毛巾、扇子和水杯,尽管是必需品,又怎么能不影响速度呢?最终, 这些帮助成为了累赘,甚至成为了阻碍。所以,让高三学生轻装上阵、全力以赴才是家长们应该努力的目标。 请减少不必要的督促 到了高三,家长的心情随着孩子的成绩上下波动,考得满意倒还罢了,一旦出现闪失,无数种可能立刻涌上家长的心头:上课不认真?作业没做完?和同学关系有变化?偷懒?没有目标? 这些假设,把本就惶惶不安的家长们的心情拉向谷底。 回顾自己的辛苦付出,展望孩子的美好未来,家长们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孩子从“悬崖”边缘拉回来,于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如果没有迅速起效,就威胁恐吓,暴力惩罚,似乎没有家长的监督,孩子就会顺着这次的成绩下滑,直接滑到深

渊去。 实则不然,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家长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了孩子。督促的话说了,责任就卸下去一半了:“如果真的有什么闪失,作为家长,我该做的做了,就算尽责了!”但是,如果督促真的有效,为什么孩子这么多年都没有改变,还需要你不断督促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然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美元。 这种由于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超限效应”。一样的刺激对人的作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频率太高,会使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让人产生极不耐烦的心理体验,有多少家长只是觉得孩子不听话,却不去反思自己督促的方式方法呢? 强调“好好学习”,不如监督检查每天的学习内容;呵斥“你不用心”,不如坐在一起分析一下如何才能排除干扰;诉苦抱怨,不如默默付出,动之以情。 真正的负责,不是转嫁压力,应当是给予实际的帮助,并协助孩子实现理想。一定要相信,孩子是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才导致成绩出现波动,要找到孩子学习方法和学科思维上的瓶颈,然后攻克它,从而帮助孩子学习进步。 请温和地倾听苦恼 高三的冬天,是孩子们心理状态出现巨大波动的季节。室外活动减少,天气寒冷,高三的四次月考快要结束,即将迎来第一次模拟考试,没有假期,没有休息,综合在一起,就形成

家长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分析

家长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分析网上曾流传着一个初中生的作文,叫《只要你们看着我便好》,文中的这段话使多少父母随之感伤: “……我们搬家了。好像一块镜子被打碎了似的……父母亲的工作,都有了不错的发展,餐桌边却是再难觅到他们的身影…… ……我渐渐习惯于关上门缩在自己的房间里。一呆就是一整个晚上。我不愿意一个人坐在空寂的客厅,我愿意一个人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我一人足以将它充实。” 京翰教育心理老师提醒家长,孩子就这样不疾不徐地写着,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家,应该是圆圆满满的饭桌;家,应该是与家人坐在沙发上的和和乐乐。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真的太重要。若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这些后果不禁令人深思…… 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我们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才可以随便撒个娇,倾诉心里话,就算是偶尔犯了小错也会得到爸妈的宽容。 而长期被忽略了陪伴的孩子,那些撒娇、倾诉和分享的情绪,都只能憋在自己心里,长此以往,变得越来越早熟,孤僻。 变得胆小敏感,缺少勇气 有些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上台不敢表演说话。性情也越来越脆弱,动不动就哭鼻子,闹脾气,很让爸妈们很头痛。 可爸妈们不知道的是,也许当别的妈妈在给孩子喊加油时,孩子只能安静地在旁边看着;别的小孩又说自己的爸爸多厉害时,他也只能默默地羡慕着。没有爸妈的陪伴和鼓励,孩子只会越来越害怕展现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 作为父母的深知,童年时代是孩子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孩子的事务管理、时间管理的习惯养成的关键。若没有父母的良好指导和帮助,孩子的懒惰、娇惯等习惯一旦养成,往后纠正起来就会难上加难了。 喜怒无常,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长期得不到爸妈的陪伴的孩子,不管是进步还是失落,都没有得到适度的关注。但这个时期的孩子,正是最需要关注和爱的时候。有的孩子常常通过摔碗、大喊大叫等,来吸引别人目光。都是因为缺失陪伴,以此来博取爱的表现。

我们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写作文

我们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写作文 现在的小孩子教育是一项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拿作文来说吧,上课枯燥泛味,都不,写出来的东西也没有核心,表述不清晰。但是考试中分值却很大。我们做家长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大多教孩子写作文时是坐在一旁全程盯着,一句一句的交代,甚至要逗号句号地提示。这样的作文就显然成了我们口述孩子执笔的混合物,然而对孩子来说,一点兴趣都没有。 然而也有一些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会去买一些作文书给孩子看。殊不知孩子看到作文书的第一感觉是:天哪,这么多作文什么时候能看完,这么多好词好句什么时候能背住……孩子一下就被吓到了,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可言? 记得去第一次带小孩子去深圳华语一家试听作文写作课的时候,跟华语一家的老师交流,华语一家的老师是这么说的“写作文其实很简单,但是您在教孩子写作文之前,家长们必须先搞清楚作文是什么。要知道作文不是单纯的文字行为,而是一种思维行为。好作文绝不是单纯的好词好句的累积,而是一种思维的传递。” 送孩子去华语一家培训,偶尔也会跟一些同样送孩子来上课的家长交流一下,经常会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天生理科好,文科弱”。还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天生不会写作文。” 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无论你读过多少感人肺腑的名著,在你一生中最令你感动的文章只有两个字。那是牙牙学语的孩子写的处女作,那篇文章的内容就是妈妈。为什么感动呢?因为这两个字不是单纯的代号,而是孩子一种思维的体现,你是为他专注的表情、可爱的面庞而感动,你是为孩子的小思想里有了这样一个声音而感动。 所以,怎么能说自己的孩子天生就不会写作文呢? 一个人,只要有思想活动,他就会作文。当孩子告诉你学校里发生的某件事的时候,是记叙文。当他向你描述某个地方的时候,是写景文。当他在撒谎的时候,你在生气之余也要惊叹:多么丝丝入扣以假乱真的想象文。每一个孩子都是语言的天才。每一个孩子都是作文的天才。因为他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思维,他的想法会令你惊奇,对于作文而言,这就足够了。 如果您也想让你的孩子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么您在教孩子的时候,先不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写,而是先问一个问题:你要通过这件事,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其实这个想法,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孩子写的时候知道自己想说的是什么,还会觉得作文难呢?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教育经典)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 成也是如此。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 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 在我的儿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触的,我儿子在学围棋,自从第一天学围棋开始,我就坚持每天7点以后和他一起做围棋习题,下下围棋,到现在大概有九个多月了,偶尔有几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让他洗澡睡觉,没有下围棋,我也没有告诉他今天不下围棋了,但是我儿子会主动地提醒我“妈妈,今天没有下围棋,你忘了”。就是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到了 这个时间,他就会做这件事。 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 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 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有的家长反映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 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的困惑,下面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读书习惯的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记忆力的训练五个方面向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教 育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

家长该怎样帮高三孩子学习

家长该怎样帮高三孩子学习 高三阶段,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然而很多家长却对孩子的学习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有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到了高三,学习方面家长已经辅导不了了,能做的最多就是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帮助孩子填报好高考志愿,除此之外别无其他。那么面对孩子的学习高三的家长们是否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呢?又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事实上,即便家长们在学习内容方面帮不上太多,然而在学习方法上却大有可为。对于孩子的学习中的诸多细节,还需要家长们给予足够的关注。我们将从良好的学习态度、缜密的复习计划、准确使用复习资料以及合理运用记忆规律等四个方面和家长们一同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一、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有人说,高三就是选择与放弃的一年。这不仅意味着是否要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填报志愿时报考哪几所学校。最关乎孩子们现阶段利益的就是,自己曾经的那些兴趣爱好都要围绕高考的指挥棒不得不作出取舍,这是很多孩子都极不情愿的事情。但为了高考的成功,那些喜欢篮球、喜欢听歌、喜欢上网、离不开手机短信的孩子们也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 那么当家长们遇到“欲罢不能”的孩子时,要怎样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呢?

首先,要告诉孩子想成功必须学习。每个孩子都有不服输的心理,每个孩子也都想追求高考的成功。高考本就不该是家长教师威逼利诱,孩子才像要喝辣椒水、坐老虎凳一样强迫似的学习。而应让孩子将高考当作生活中一场真正的战役,挺过去就是美好的生活,挺不过去就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其次,让孩子知道付出多少,回报多少。很多孩子在高三初始阶段,都会告诉自己“不用急,还有一年时间呢”,于是得过且过地不断安慰自己中度过了高三的大半,等到猛然醒悟的时候,时间所剩无几已经让自己失去了奋力一搏的勇气。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这样简单一句话,却被很多高三生读不明白。所谓付出,不仅仅是耗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更是既定时间的学习效率最大化的问题。 第三,让孩子不要为了考试而学习。即便我们眼前最重要的动因是高考。学习却是一辈子的事情。高三阶段,接触到的很多知识点以及学习方法也都能够让人受益终身。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那些为了应对考试而不得不记忆和学习的东西,考过之后马上就会忘记,学习效果也不好。而一些真正发自心底想要学习的知识,就会记忆牢固,还能举一反三。 解决以上的问题的同时,家长们还需认清虽然孩子身在高三,却也不要让他们做“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不仅因为长期沉浸书本不利于成长,还在于孩子们的社会经验非常重要。如今的高考试题涉及到社会生活层面越来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