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2012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精编版 2

高中2012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精编版 2

高中2012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精编版 2
高中2012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精编版 2

必修一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前770—前476)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475—前221)战国:封建社会确立2.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承上启下)(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资本主义萌芽)

二、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max);庶子分封制;大小宗相对;血缘与政治结合。

分封制

1、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2、权力:世袭权、在自己封国内享有相对独立性

3、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提供力役

4、衰落主要原因: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周天子权威削弱

①君臣②大小宗③等级从属④周王不能绝对控制诸侯

三.了解秦朝的统一(前221)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策略: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四.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三公

1、帝制特征: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秦朝的三公: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秦政治制度:

五、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

..

--郡守;下级行政机构—县。长官:县令、县长。 特点: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②长官不得世袭 ③分工明确,配合牵制,效率高 作用:①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②加强中央集权

③避免封建割据

④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六.认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巩固。

(2)长期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3)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4)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调动人力、财力、物力从事大型工程

2、消极

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七.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八、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1、

中书省 决策(草拟) 门下省 审议(审核) 尚书省 执行(执行) 设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部。

宋朝分割相权

初——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政)

后 枢密使 (军)

三司使 (财) 2、作用:

(1)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帝的独尊

(2)相权一分为三

九、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意义:① 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③调整了中央和地方关系

十、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②汉朝 ,察举制, (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③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依门第)

④隋唐至清末,科举制 (依才学)

意义: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选管制发展规律

方式: 举荐 评定 考试

依据:门第家世财产

标准:公开、公平

十一.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明太祖废丞相,权归六部

2、内阁

1)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2)明成祖时正式形成。

3)明宣宗时取得票拟权(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十二.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

目的:(直接)适应西北军务需要(根本)加强皇权

设置:雍正地位:“跪受笔录”

影响: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十三.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加强民族交流

2、消极:妨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原因之一。

明清政治特点:

君主专制空前强大、封建制度衰落

处理军权相权问题朝代:秦、唐宋元明清

处理中央地方问题朝代:秦、汉、元 封建社会始终存在的矛盾:

军权相权、中央地方

如何解决:剥夺相权,强化军权

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近代史(1840-1949)包括

1个社会形态:“双半”

2个时期:旧、新民主主义

2个任务:反帝国主义民族革命

反封建民主革命3个主要线索:列强侵华史

中国人民抗争史

中日发展近代史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了解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驻军:清将刘永

2、民间:邱逢甲、徐骧

四.了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1.背景:

1)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的加深

2)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高涨,义和团运动兴起,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既有爱国

性,又有盲目排外性)

2.发展:1900年夏,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战争。

3.过程:

1)6月,廊坊大捷,侵略者退回天津

2)7月侵略者再次进犯北京,8月攻陷,联军统帅瓦德西在北京城设司令部。慈禧携光绪出逃,镇

压义和团,与侵略者“议和”。

5. 意义:粉碎列强瓜分中国迷梦

4. 失败直因: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根因:农民阶级局限性

五.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因:经济危机)东北三省沦陷。局部侵华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全面侵华——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六.了解南京大屠杀和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六周内屠杀军民30万以上。

(2)“七三一”部队活人细菌实验:东北地区,对至今的中国人仍有影响。

七.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片面抗战路线)

1、背景:占领平津后,向华北华中攻击,企图三个月灭中国

2、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抗战: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上海失守,但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中国的狂妄计划

2)太原会战:—体现国共合作。八路军指挥平型关战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3)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5)枣宜会战:1940 张自忠

a)在抗战前期,中国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b)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八.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的史实

1、敌后抗日据地的建立:1937年,中共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变敌人的后方抗日的前线。

2、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相持阶段)华北彭德怀指挥

3、意义:①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②中共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九.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1、背景: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建立:①初步建立:1936年西安事变

②正式建立: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

3、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十.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

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2、胜利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抗战max特点)

3、意义:①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主要例子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先声)

2、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真正意义开端)

3、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变乱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背景:

(根)腐朽的封建统治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外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使矛盾更激化; 自然灾害严重;

拜上帝会的成立和传播

1851年金田起义

2、定都天京: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3、天京变乱: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

过程:1856年秋,韦昌辉杀杨秀清,后被处死。石达开出走,清军乘机反扑

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标志

1864年死,天京陷落

4、阶级矛盾激化产物:太平天国

民族矛盾激化产物:义和团

三.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

1、兴中会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成立:1905年,东京成立。孙中山为总理。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有政治纲领)。

四、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原因(根)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直)四川保路运动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定都南京,五色旗,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国纪年(+1911)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五、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

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

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失败标志: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七、理解五四运动主要史实及其影响

(根)北洋军阀腐朽统治

①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③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为中共的建立奠基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八、理解中共“一大”

日上海(后嘉兴)

2、原因:(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3、内容:党的①名称②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③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④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九.了解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

1.原因: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深感人民力量伟大,决定“以俄为师”

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方式:党内合作

4.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5.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6.失败原因:(客)国民党右派政变

(主)中共幼稚陈独秀投降主义右倾

十、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

原因:大革命教训中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重要性

1、南昌起义(1927.8.1周恩来贺龙)(军旗升起)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

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a)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

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b)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秋收起义(1927.9 毛泽东)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意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星星之火。

十一.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

1、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开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建设: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革命

十二.了解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长征:(1934—1936)

a)原因:(根)王明“左”倾错误思想

(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过程:1934年10月瑞金开始;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的胜利结束。

c)意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爱国);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2、遵义会议(1935.1)

(1)背景:红军长征初期,博古、李德推行“左”倾错误路线,红军和党处在生死存亡最危急的时期,使红军遭到重大损失和处于危急局面。

(2)内容:①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的统治,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②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意义:

①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②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③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三.了解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发动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1948.9-1949.1)辽沈、淮海、平津,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

3、解放南京:1949.4.23,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十四.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国内:结束中国百年来屈辱历史,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状态

(2)国际: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

(3)思想: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届政协召开(1949.9北平)

意义:代行全国人大;《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时期

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共同纲领》

1)条件:①南京国民政府覆灭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转移工作重心③一届政协

2)新中国成立意义:

①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

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③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④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2.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大基本制度,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的政治制度)

①确立标志: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②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③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④结束政协代行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的政治制度)

建国后统一战线的发展过程:

①初步确立: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继续存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③新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标志)的方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意义)。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基本的政治制度)

①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原因:多民族国家,大杂居小聚居

③过程:49年《共同纲领》提出;

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④实践:内蒙古自治区(1947)、新疆(1955)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1958)回族

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成立)

⑤意义: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愿望,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4.了解1982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

三、祖国统一大业

5.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目的:为解决台湾问题;

(2)提出:①79年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叶九条提出

③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④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6.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

(1)香港回归:

1982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提出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

1984年12月,签署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意义: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港澳内地发展新纪元,

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与台湾不同:

7

(1)《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委员会发表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九二共识”:1992年,台湾海基会(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3)民间交流:

①探亲: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两岸隔绝被打破;

②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和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③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

④2008年,通邮、通航、通商

影响两岸关系因素:

有利: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人民渴望统一,血脉相连

不利:岛内台独,国际反华势力干涉

两岸谈判前提: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对台态度: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武力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阶段

49-55 建国初期 取得一定成就

70年代 新突破,建交热潮

78年后 改革开放 推行“不结盟”政策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中国外交成就

一.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实质上宣告了“双半”时代屈辱外交的结束 2、方针 “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屈辱外交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残余,取缔特权

“一边倒”社会主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环境:美苏两大阵营逐步形成并走向对立(二战后最突出)

影响外交政策主要因素:国家利益

二、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3)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3.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的情况

(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瑞士日内瓦,

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结果:中国代表团积极推动下,达成《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8年的殖民统治

(2)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尼万隆

特点: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万隆精神

4.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最主要标志)(70年代外交max 成就) 原因: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根),第三世界国家的要求

事件:①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被周恩来拒绝 ②71年10.25 第26届恢复

意义: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美国孤立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

5.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中美建交

(1)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缓和是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关键)

根本原因:两国共同利益 经过:(小球转动大球)

①1971,乒乓球队访华 ②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爆料:总统将来,震惊世界) ③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首次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结束两国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⑤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意义:① 关键; ②直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 ③70年代中国出现建交热潮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6.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①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②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③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积极作用。

7、了解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00年,千年首脑会议。江泽民倡议。维和、裁军等

8、了解上海合作组织

1996年,4月,“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吉塔乌)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性质: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特点:结伴不结盟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新增)

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意义: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

二.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贵族—平民)

特点:中庸

内容:

①解负令——废“债务奴隶制”

②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③4*100=四百人会议④最高法院——陪审法庭

⑤鼓励工商业发展

评价

a.历史局限性:中立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b.历史进步性:一定程度上改革贵族专权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奴隶民主制奠基

(2)克里斯提尼改革:

内容:

①10个地区部落代替旧4个血缘部落;

②五百人会议;

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一名;

④陶片放逐法

评价:

a.打破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b.所有公民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

三.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最能体现民主性)

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抽签产生

②主要机构如“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配审法庭”(最高司法与

监察机关)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③“五百人会议”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④发放公职工资和观剧津贴。

意义: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

特点:①人民主权(奴隶主)②轮番而治③直接民主

实质:奴隶主的民主

四.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影响

1、历史进步性

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是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的极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2、历史局限性

①建立在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无政治权利

②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抽签、轮值会造成权力滥用

④成也民主,败也民主

五.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1、《十二铜表法》(第一部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形成

意义:①标志成文法的诞生。②使审判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保护了平民利益。③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2、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用于调整罗马公民

....之间的关系。

3、万民法:3世纪,对外扩张中普遍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2)完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都属于公民法

公民法早于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万民法最大不同:适用范围

六.罗马法在法制史上的地位

①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②罗马帝国的统治的有力支柱

③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的原则的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

④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空、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

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和“光荣革命”(1640-1688)

12、光荣革命(1688)

① 实质:资产阶级、性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② 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 ③ 人物:威廉和玛丽

④ 特点:这次不流血的政变。

⑤ 意义: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2.了解《权利法案》

3.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基础: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

组成: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组成责任制;

(2)形成:

① 1721年责任内阁制度形成

② 第一任首相是沃尔波尔

③ 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并完善

(3)产生过程:下院选举——(国王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出内阁名单——(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影响:

① 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② 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

5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6.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

目的: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前提: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立美利坚合众国;

理论来源:欧洲启蒙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三大制度:总统制、共和制、联邦制

四大原则:联邦、三权分立、民主、制约与平衡

民主性体现在:总统、议员都是选举产生的

调整了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与北矛盾,为长期稳定奠基

不足:允许南方的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印地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一样的权利等

7.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见41页结构示意图)

8.理解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特点

到参议院批准方可生效,总统一旦违宪,将受到国会制裁直到弹劾。

9.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5年一票共和。

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2)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任官,缔结条约,特赦,军队最高统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虚大实小)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10.了解德国统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欧文)法(圣西门、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理论来源。

2.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1848.2

②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因为第一次完整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理论)

③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④工人阶级运动蓬勃发展

3.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1)导火线: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政策激起巴黎人民反抗。

(2)公社成立:1871年3月18日革命;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3)意义①性质:是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③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要暴力,武装)

(4)失败原因:仓促,五马克思主义指导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4.了解二月革命的结果1917.3

5、了解“四月提纲”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四月提纲”1917.4 列宁

内容:①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11.7

领导:军事革命委员会

特点:①暴力(武装)夺权

②走以城市为中心道路

③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过度阶段

(1)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四次波动

1.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根因:美苏国家利益矛盾日益加剧

3.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美苏冷战导致的后果、表现)

(1)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1961年,柏林墙,冷战第一个高潮点。

(2)朝鲜分裂:1948年,在美苏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分裂。

4、了解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便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表明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弱势。

5

①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但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发展中国家生存、发展;③结成不结盟运动;④第三世界崛起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理解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

(2)历程:

④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建议经济领域联合

⑤1951年,法、德、荷、比、卢、联邦德国《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德和解标志)

⑥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⑦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性质:经济实体)。

⑧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目的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⑨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⑩1999年,欧元

(3)影响:

①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③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7.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

原因:战后日本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尤其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表现: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试图摆脱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束缚,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8.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原因:第三世界不愿介入美苏争斗中,希望保持中立

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首脑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影响:①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②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③标志着第三世界崛起

宗旨:独立自主和非集团

目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9.了解苏联解体

原因:(直)戈尔巴乔夫改革(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标志: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影响:①两极格局的瓦解;②美苏冷战结束;③雅尔塔体系结束;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10、理解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

(2)多极化趋势

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表现在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的兴起、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影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时间: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原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当前,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即美、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

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潮流、主题:缓和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必修二

我国古代生产工具发展过程

(1)原始社会:石器、木器(耒耜lei si )

(2)商周时期:青铜器(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3)春秋时期:铁农具问世。(西周后期)

铁器的发展状况:春秋出现、战国推广、汉代普及

农业生产方式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井渠)(西北坎儿井)。

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黄河水患。

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②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非公有)。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③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那时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初税亩。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封建土地私有制能确立的根本原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封建土地私有制三种: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含义: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低下,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特点:A、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自己自足

C、精耕细作

D、铁犁牛耕

局限性: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3)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进步普及

(4)地位影响:

①始终是中国封建经济(战国—新中国)中占主导地位;

②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③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重农抑商;

④到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新石器时代);

商朝出现了织机;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汉(发达)通过丝绸之路,外销丝绸;

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织棉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明清(鼎盛)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江南纺织业发达的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元:黄道婆。

明:花机,棉成为主要衣

纺织原料:麻葛丝棉

(2)冶金:

①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二里头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

②春秋晚期中国已经有人工冶铁,汉武帝时期实行铁业官营制度。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③南北朝发明灌钢法,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3)制瓷:

①商朝烧制原始瓷器

②东汉:成熟,能制青瓷

③北朝、白瓷

④唐代制瓷形成南青(越窑)北白(邢窑)两大系统(青瓷精品:秘色瓷)

⑤宋:五大民窑

⑥明:出现彩瓷,以五彩瓷最出名;瓷都:景德镇

⑦清:珐琅瓷、粉彩瓷(雍正时期达到顶峰)(结合西洋)

5.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北宋为转折点)

前:(1)县治以上设市;(2)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市坊分开;(3)有严格的时间限制;(4)官府直接管理贸易。(汉:专门管理机构)(南北朝:民间集市——草市)(唐:草市发展,夜市繁荣)

后:(1)宋朝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2)时间限制也被打破;(3)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4)官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5)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

6.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

(1)商业城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杭州)、大都(北京)等著名商业城市;经济中心南移后,隋唐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州、成都(益州)(“扬一益二”)等成为繁华的大都会。宋:汴京;元:泉州;清:苏州。

(2)商帮:明清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7、知道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纺织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8.理解“重农抑商”(重本抑末)

②含义:首倡于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手工业和商业。是我国封

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

③影响:是维护封建专制国家的经济基础。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在封建社会初期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消极——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9、了解“海禁”(明清)政策和“闭关锁国”(清)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①明朝政府禁阻私人出海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东南倭寇、反清)

②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③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封建统治的腐朽性。

④影响:

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使正常的海外贸易停顿;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优点:实行初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卫国家的作用。

◆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是严格限制。

第二专题近代(大机器生产)

特征:

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性 ②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③ 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 ④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⑤ 绝大部分是轻工业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有重工业) ⑥ 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

⑦ 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主义超过民族工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发展处境 在夹缝中生存 在斗争中发展 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新变化 ①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 洋务派引进新技术 ③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含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 原因:外国经济侵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 地点:东南沿海(因为列强首先侵略这里,这里自然经济最早开始解体) ④ 行业:轻工业(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⑤ 阶层:地主、商人、官僚

⑥ 代表企业

a . 上海发昌机器厂 ——方举赞;

b .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陈启源(沅);

c .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朱其昂

⑦ 意义: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初步发展

(2)、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

(3)、原因:A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爱国人士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4)、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张謇: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无锡保兴面粉厂

(5)、影响:甲午战争后,伴随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发动并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

4、了解民国(孙中山)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短暂春天)

1)时间:辛亥革命后/一战(1914-1918)期间(1912-1919)

2)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的奖励实业措施;(强调“辛亥革命”)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外部条件。(强调“一战”)

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

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结果: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

3、了解国民(蒋介石)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

原因:

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很快就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

2)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3)币制改革

4、了解抗战争间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状况

(1)、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②、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2)、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后期):陷入绝境

原因:①、中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

②、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

1.半殖半封性质(根)

2.自然经济抵制

3.三座大山(外国资本主义max、本国封建势力1840、官僚资本主义1927)压迫

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04年1月10日,上午8:30—10:30,共90分钟】 云南省2014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军署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理藩院 3、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某同学以新疆历史为研究主题,他应该选下列哪位人物为研究对象 A、左宗棠 B、邓世昌 C、刘永福 D、张自忠 5、“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抗日中心,民主能自救……”陈毅的这首诗反映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的有关事实。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一届人大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这一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民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宪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甲乙丙 A、甲图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乙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丙图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文件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9、1953年新中国提出的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下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A、外邦人和全部公民 B、成年男性 C、广大奴隶 D、妇女 11、某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决定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 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该宪法是 A、英国的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2、2013年俄罗斯人民迎来了十月革命胜利96周年,十月革命,俄国虽然是帝国主义链条 上最为薄弱的一环,但有着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发生革命的成熟条件。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革命相结合 B、沙皇君主专制在政治上十分落后

【新】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一)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 C.城邦制D.皇帝制 答案:A 2.元代统治者将过去的三省合并为一省,作为宰相机构,即( ) A.尚书省B.门下省 C.中书省D.行省 答案:C 3.雅典公职人员产生的途径是( ) A.家族世袭B.政府任命 C.民主选举D.毛遂自荐 答案:C 4.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A 5.18世纪以来在英国行使最高行政权力的是( ) A.议会B.内阁 C.国王D.法院 答案:B 6.独立战争后美国面临一系列的政治、经济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 ) A.商业不景气B.中央政权软弱无力 C.南北矛盾尖锐D.战争债务负担沉重 答案:B 7.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 A.专制王朝力量强大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民主进程历经艰难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答案:C 8.斯大林曾评论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这次尝试是指( ) A.第一国际B.五四运动 C.十月革命D.巴黎公社 答案:D 9.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解析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整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庄子 D.荀子、韩非子3.右图为中国古代一幅着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第3题图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4.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 襌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A.东汉杜诗 B.北宋沈括 C.宋代毕异 D.元代王祯6.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2.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4.“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B.宋词C.京剧D.传奇 5 .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到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 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 C.程朱理学焕发生机 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 6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7 九十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人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8.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9 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I).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10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2021历史高中学业水平考知识点

2021历史高中学业水平考知识点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1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①原始商业:原始社会以物易物。 ②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③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地位提高。 ④秦汉到隋唐前: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限制。 ⑤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⑥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 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 制也被打破。) ⑦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⑧明清:地域性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居民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的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至明清,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发展成为的四大商业名镇。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在宋朝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市发展的表现

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的商业中心。 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表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现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对外贸易逐渐萎缩。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的经济效益)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2 一、孔子与老子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2009年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纲要 必修Ⅰ政治专题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二、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中央:中外朝,布衣为相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 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 地方:道、州、县 北宋:中央: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地方:文臣作知州 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选官制度 1.汉朝实行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3.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监察制度 1、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2、宋朝地方设通判监察地方长官 3、明朝设特务机构 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时期)、设内阁(明成祖) 2、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小国寡民 2、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1)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2014年天津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 分,考试用时90 分钟。第I 卷 1 至6 页,第Ⅱ卷7 至8 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 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32 题,每题2 分,共64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嬴政在统一六国后,为秦朝最高统治者定的尊号是 A.秦王 B .皇帝 C .陛下 D .天子 2.自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终因为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被废除。下令废除且规定以后不许再立宰相的皇帝是 A .汉高相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3.古代罗马文明为人类政治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是 A.君主专制B.代议制度C.法律制度D.直接民主 4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此项规定直接限制了英国国王的 A.征税权B.行政权C.立法权D.司法权 5.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在近代被日本割占,是通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长征途中,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7.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选举制度 8.1971 年10 月25 日,第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时,会场一片沸腾。此项决议的内容是 A.求同存异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9.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欧洲联盟正式成立D.美国“9·11 ”事件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答案涂入答题卡。 1.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2.在唐朝的中央机构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政事堂 3.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4.明确提出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从中国割让出去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5.到19世纪80年代,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俄国D.法国 6.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7.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B.国民党一大C.中共三大D.国民党三大 8.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B.五四运动 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 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 A.外国的侵略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洋务运动的诱导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10.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是() 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1.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国民经济显著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C.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程度,加速了生产力的恢复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 (依据高中会考考试说明)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2、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人。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纲要 必修Ⅰ政治专题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二、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中央:中外朝,布衣为相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 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 地方:道、州、县 北宋:中央: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地方:文臣作知州 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选官制度:1.汉朝实行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3.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监察制度:1、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2、宋朝地方设通判监察地方长官3、明朝设特务机构 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时期)、设内阁(明成祖) 2、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小国寡民 2、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1)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范围的直接民主 二、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019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1(详细答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试题 历史试题 第Ⅰ卷(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只在试卷上作答,不涂在答题卡上无效。 1.清明祭祖、中秋团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与这些民俗密切相关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下列能称之为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第一次革命”是( ) A.铁农具 B.铁器牛耕 C.曲辕犁 D.翻车 3.“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句民歌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 B.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 4.历史学家夏曾佑指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中央集权制 B.选官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监察制度 5.汉武帝时,朝廷为解决王国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成效最显著的措施是( ) A.郡国并行 B.设刺史 C.平定“七国之乱” D.实行“推恩令” 6.我国古代史上,民营纺织、矿冶、制瓷等行业开始居于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是在( ) A. 汉代 B.唐朝 C. 北宋 D.明朝

7.据《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表明( ) A.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 B. 明朝纺织业发达 C. 世人皆以纺织为生 D. 出现了雇佣关系 8.清代,军机大臣“军国大计,罔不总揽”,但“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避免了决策失误 C.提高了官员素质D.强化了地方管理 9.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 ) A.发昌机器厂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10.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1.《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建设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陕甘宁红色旅游区”的是( ) A. 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C. 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D. 完成转移,胜利会师 12.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战地记者写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一个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城镇,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这一“胜利”是(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枣宜会战 13.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和平统一 D.两岸三通 15.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2019-2020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2020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分封制 2.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3.《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A.罗马B.雅典C.中国D.英国 4.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的是 A.国王B.议会C.内阁D.总统 5.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A.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君主专制D.联邦制 6.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爆发于A.1848年B.1871年C.1917年D.1949年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俄国B.法国C.德国D.英国 8.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9.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A.《人权宣言》B.《资政新篇》 C.《共同纲领》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有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C.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1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思想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D.“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思想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2016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2.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目的是 A.加强专制皇权 B.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C.建立内阁辅政制度 D.提高相权 3.《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这一法典的产生源自 A.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 C.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D.贵族反对教皇的斗争 4.1787年美国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其中最高立法权属于A.国会 B.各州政府 C.总统 D.最高法院 5.1871年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中国 D.德国 6.与马克思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的是 A.列宁 B.恩格斯 C.欧文 D.傅立叶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爆发于 A.1840年 B.1900年 C.1911年 D.1919年 8.使许多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告独立,清朝统治由此土崩瓦解的历史事件是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 【知识梳理】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基本内容: (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2)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5)分封制的作用(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3、实施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 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 (1)建立: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秦国统一六国主要原因:经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疆域:北至长城,南到南海,东及东海,西达陇西。 2、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①创立:秦始皇 中央:皇帝制度②特点:A、皇帝独尊 中央机构:三公九卿 B、皇权至上(核心) 地方:郡县制度 C、皇位世袭; ③影响: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中央官制-----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注意:始皇时,丞相和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3)、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地方政治制度) ①建立过程:春秋时出现;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始皇时全国推行 ②概况:A、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掌管行政) B、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 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特点:A、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B、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④作用: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2)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3)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4)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并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5)消极: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疑难解惑】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分封制 2.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3.《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A.罗马B.雅典C.中国D.英国 4.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的是 A.国王B.议会C.内阁D.总统 5.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A.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君主专制D.联邦制 6.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爆发于A.1848年B.1871年C.1917年D.1949年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俄国B.法国C.德国D.英国 8.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9.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A.《人权宣言》B.《资政新篇》 C.《共同纲领》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有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人教版】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答案:C 2.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B 3.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雅典在政治领域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代议制度B.城邦制度 C.民主政治D.法律体系 答案:C 4.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体现了罗马人的( ) A.公平理念B.尚武精神 C.仁政意识D.法治精神 答案:D 5.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 A.平民的权利B.商人的权利 C.教会的权利D.国王的权利 答案:D 6.按照《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关于德国皇帝和宰相权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皇帝任命宰相 B.宰相对议会负责 C.皇帝可决定宰相的任期时间 D.宰相担任联邦议会的议长 答案:B 7.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 A.《四洲志》B.三民主义 C.《海国图志》D.《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D 8.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C.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答案:D 9.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有( ) A.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历史 (本试卷分I、II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据此可知西周实行 A.宗法制 B.分封制C.礼乐制 D.王位世袭制 2.在上海嘉定孔庙内有一个博物馆,馆内藏有一张我国迄今发现并保存下来的唯一一份殿试试卷明朝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殿试的试卷。这张试卷体现了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征辟制 3. 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收精兵②削实权③制钱谷④废丞相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 太平天国“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了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为此,它颁布了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土地法令》 D.《中国土地法大纲》 5.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这一事件史称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3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8 页,70 小题,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2.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A.罗马 B.雅典 C.中国 D.英国 4.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的是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总统 5.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A.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联邦制 6.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爆发于 A.1848年 B.1871年 C.1917年 D.1949年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8.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9.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A.《人权宣言》 B.《资政新篇》 C.《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有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C.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卷(一) 历史 2 外务部 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是由于它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B.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一次空前的大解放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2006年中央电视台组织了“红色之旅”活动。他们从江西出发,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将到达陕北。这一活动为了纪念 A.武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延安保卫战 6.下列哪一文件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7.雅典民主制下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执政官 D.陪审法庭 8.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9.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内阁与议会掌握着国家的实际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确立的依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案》 10.巴黎公社起义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的理论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11.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讲时说:“人类千万年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

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对该“笼子”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B布什总统统治基础不稳 C美国落后的政治体制D美国总统对要国会负责,受其牵制 12.苏联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在哪一事件后 A.苏共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 B.实行《苏维埃主要共和国联盟条约》,把苏联变成松散的邦联 C.八一九事件 D.《阿拉木图宣言》发表 13.最能反映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特征的描述语句是 A 男耕女织、桑麻满圃 B 千产万业商为首,富比当年万户侯 C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D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14.对比图2与图1,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图1 图2 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 ? 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 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15.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后,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 A.洋务企业 B.买办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6.“一战”期间,长江流域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部门是 ①造船业②食品工业③纺织工业④矿冶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7.某制片公司拍摄一部电影,影片反映的是1915年的上海发生的故事,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A.住在西式洋楼里的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人力车穿梭在大街上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 D.大街上张贴着《歌女红牡丹》的电影海报 18.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19.1933—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其目的是 A.调整农业 B.整顿银行和金融秩序 C.复兴工业 D.社会救济 20.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 A.雅尔塔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维也纳体系 21.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不包括 A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 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 C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D “知识经济”兴起和发展 22.《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与《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公布的数据相比:跨国公司增加了2000家,国外分支机构增加了10万家。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经济本土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统一趋势加强 D.单极格局趋势加强 23.“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提出了“仁”的学说 B 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 C 提出了“君舟民水”观点 D 主张以“法”治国 24.最近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其中端午节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