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与教的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与教的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与教的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与教的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与教的心理学》教学大纲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课程名称:教与学原理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

课程编号:

制定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制定人员:李方安

制定日期:二零零二年六月二十日

审定人:马秀峰

一、使用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意义

课程性质:学与教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考试)。

课程的地位和意义:高师目前有教育学与心理学和各科教材教法。由于心理学的课时有限,学生不可能修完与教育有关的各心理学分支课程。学与教的心理学这门课既为学生学习教育学与教法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又为他们以后在教育和教学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理论提供必要的基本训练,并为进一步学习教学设计理论打好基础。本课程以研究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为核心,兼顾教师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差异。它是每一个想从事教师职业和正在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必修的学科。

2.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教师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形成自己对学习、教学的看法,并升华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

3.课程的学分、学时、主要教学环节

课程的学分:3

课程的总学时:57学时;

主要教学环节:课堂讲授50学时,讨论7学时。

4.前导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

5.使用教材

《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主要参考书:

《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概论》叶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认知心理学研究》李维浙江人民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点》,[美] D.P.奥苏伯尔等著,佘星南,宋钧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冯忠良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20%

教学活动参与表现:10%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 70%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1.课程概要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门课既为学生学习教育学与教法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又为他们以后在教育和教学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理论提供必要的基本训练,并为进一步学习教学设计理论打好基础。本课程以研究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为核心,兼顾教师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差异。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教师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形成自己对学习、教学的看法,并升华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它是每一个想从事教师职业和正在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必修的学科。

2.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以章为单位)

第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

第一章良好的教师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在系统介绍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阐明了学与教心理学在教师职业训练中的作用。

本章教学重点:能用实例说明教师的智力、知识、组织能力与其教学效果的辩证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能应用本章对教师与学员提出的建议,改变自己对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的看法,并采用符合现代心理学学习原理的方法,学好本门课程。

授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心理学家关于教师的心理特征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

1.学生喜欢与不喜欢的教师特征的问卷调查

2.教师的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相关研究

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二、教师认知研究新范型:专家与新手比较研究

1.专家——新手比较研究

2.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差异的表现

3.缩小新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

三、学与教心理学在教师职业培训中的作用

1.心理科学的发展与师范教育中的心理学课程改革

2.学与教心理学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教育者必须了解和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这章论述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心理学规律,为教师了解和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提供心理学依据。

本章教学重点: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本章教学难点: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评价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授课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含义

2.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主要特征

3.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

4.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二、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1.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2.认知发展阶段过渡的一般与特殊

3.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三、学生的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

1.人格的发展

2.自我意识的发展

3.个体社会化与人格发展

第三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教育者必须了解和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这章论述了学生的心理发展中的差异的心理学规律,为教师了解和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提供心理学依据。

本章教学重点:人格的特质差异与类型差异;分析学生的认知差异,并说明其教育涵义;学生的性格差异;智力测验。

本章教学难点:人格的特质差异与类型差异;分析学生的认知差异,并说明其教育涵义;学生的性格差异。

授课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一、人格差异概述

1.人格的特质差异

2.人格的类型差异

3.影响人格差异的因素

二、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认知方式差异

2.智力差异

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三、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差异

3.性格的性别差异

4.性格差异的鉴定

5.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四、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1.特殊儿童的概念

2.特殊儿童的类型

3.特殊儿童的流行率

4.特殊儿童的教育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第一章认知领域的学习(上)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学习的理论和知识习得的心理机制

本章教学重点: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广义知识分类;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型以及广义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不同类型知识的表征和编码方式;控制和引导这两种注意的方法;分析有效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奥苏伯尔的同化学习理论。

本章教学难点:不同类型知识的表征和编码方式;分析有效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奥苏伯尔的同化学习理论。

授课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一、学习与认知学习概述

1.学习概述

2.学习的信息如工过程

3.知识学习的分类与阶段

二、新知识的习得

1.注意

2.选择性知觉

3.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同化理论

第二章认知领域的学习(下)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知识巩固和转化、运用和迁移的心理机制

本章教学重点:促进陈述性知识巩固的策略;迁移类型;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和规则学习的原理;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本章教学难点:迁移、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的区别。

授课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一、知识的巩固和转化

1.知识的表征

2.陈述性知识的遗忘

3.促进陈述性知识巩固的策略

4.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二、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1.学习的迁移概念

2.利用迁移原理,促进新的学习

3.不同类型的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机制和策略

本章教学重点:熟练操作的主要特征;动作技能的习得、保持与迁移不同于智慧技能的特点。

本章教学难点:动作技能学习中运用的原理:迁移原理、练习与反馈结合原理、示范与指导结合原理、练习的分散与集中、总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理。

授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动作技能的性质与特征

1.动作技能的性质

2.熟练的操作的特征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保持与迁移

1.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2.动作技能的保持

3.动作技能的迁移

三、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1.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

2.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外部因素

第四章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品德学习的心理机制和策略

本章教学重点: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强化原理。

本章教学难点:用强化原理控制人的行为变化;运用替代强化原理促进班集体中的优良行为和抑制不良行为。

授课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一、态度与品德概述

1.态度的性质

2.品德的性质

3.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1.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

2.态度与品德的改变过程

3.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

三、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说服

2.利用群体规定

3.角色扮演

4.价值辨析

5.小组道德讨论

6.奖励与惩罚

第三部分教学心理

第一章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应用前面学习理论,将教学论和学习理论结合指导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和技术选择和应用等的分析。

本章教学重点:解释“6步3段2分支” 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新教案规格对教学目标、任务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方面的主要要求。

本章教学难点:“6步3段2分支” 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用加涅或奥苏伯尔的理论分析一熟悉教材的学习任务。

授课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一、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与教案

1.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

2.基于新教学模型的教案规格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

1.教学目标的功能

2.克服目标陈述的含糊性

3.关于目标导向教学的实证研究

4.目标分类系统及其应用建议

三、分析学习任务

1.任务分析的目的

2.指导任务分析的两个理论

第二章有效教学方法和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技术帮助学生学习、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本章教学重点:非指导性教学、TET训练、脑激励法、互惠式教学的内容要点;加里培林智力按阶段形成理论的要点;解释下列术语:先行组织者、讲解式教学(奥苏伯尔)、概念控制掌握教学法、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脑激励法、互惠式教学;提高教材可懂度的技术对学生信息加工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的异同。

本章教学难点:能说明本书所介绍的三种概念和规则酌教学方法各自依据的学习理论及其适用的不同范围;对所提供的教案或教学录像中所涉及的教学法或教学技术选用的目的性和适当性进行评价。

授课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一、提高教材可懂度的技术

1.设计先行组织者,促进保持与迁移

2.设计符号标志,使教材结构鲜明

3.设计附加问题,控制学生的注意

二、概念和规则的教学方法

1.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2.奥苏伯尔的讲解式教学法

3.概念控制掌握教学法

三、改进入际关系与思维策略的教学技术

1.改进入际关系的教学

2.改进认知策略的教学技术

第三章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章主要围绕影响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来探讨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章教学重点:各种动机理论、代表人物、各自所能解释的行为类型及其所属的心理学派别;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奥苏伯尔提出的成就动机的三个成分及其各自的奖励源对学习的影响。

授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学习动机概述

1.关于动机的一般概念

2.动机作用理论

3.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

二、影响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的内部因素

1.唤醒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

2.控制焦虑

3.正确认识学业的成败,建立积极的学习期望

三、影响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的外部因素

1.学习任务的安排

2.学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馈与评价

3.组织合理的课堂活动结构

第四章课堂管理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至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有效管理主要有两重任务,一是促进任务,二是维持任务。本章第一节介绍课堂管理的——般概念;然后分两节分别论述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和维持功能。

本章教学重点:课堂管理的两种功能与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条件;课堂纪律的主要类型;群体动力与有效课堂管理的关系;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并说明正确对待问题行为的主要教育对策。

本章教学难点:群体动力与有效课堂管理的关系;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并说明正

确对待问题行为的主要教育对策。

授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课堂管理概述

1.课堂管理的概念

2.课堂管理的功能

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二、课堂群体的管理

1.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3.群体动力的利用

三、课堂纪律的管理

1.课堂纪律的性质

2.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3.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第五章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简要论述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验和评价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对测验分数的解释。

本章教学重点:不同测验的特点和用途;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本章教学难点:编写出反映某一教材教学目标的试题

授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测量与评价概述

1.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2.教学过程中的测验

3.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二、几种常用的测验与评价

1.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2.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3.评价学习的其它方法

三、评价的类型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1.相对评价

2.绝对评价

3.个人内差评价

4.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与报告

3.学习建议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需要具备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教育学的知识作为其基础知

识。学习本课程要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如果学习者是教育工作者的话)和自身的学习实际,这样才能理解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https://www.doczj.com/doc/1a16039713.html,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2020最新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选道德与法治及教育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 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 第五章学习基本的理论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第九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第十章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中的心理学原理 第十一章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 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 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 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 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情绪衰竭 12 情境认知理论 二、选择题 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与认知能力;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A 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 A.、测量方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C、在教师的知识 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5、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 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 C.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学生的每一处错误; D.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6、下面哪些做法是与“缩小专家教师与新手差异”的研究相符合的:A.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B.给新教师压担子、多教课;C.让新教师脱产进修,多学习,只有自己“装满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D.组织新教师与老教师一道说课、听课、评课。 7、如果要使心理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重要课程,根据当代知识分类理论,高师心理学的改革:A.应加强趣味性,增加大学生心理内容;B.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大学生自 身的事迹;C.既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注意使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应用技能;D.改革心理学理论体系,增加理论的严密性。 8、罗森塔尔关于要是的预期的实验表明: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它对学生的态度;B.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9、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概括为: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B.自我完善过程;C.师生相互作用过程;D.问题解决过程。 10、情景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A、一个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B、学习者细心观察专家的示范过程;C、在专家指导下主动实践的过程;D、学习者观察和模仿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的行为实践的过程。

学与教的心理学

学与教的心理学 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阶段。 第三节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社会化 人格:米歇尔提出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办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意志成分。自我意志具有组织性、多维性、和层次性等特征。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过程,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个体社会化:个体凭借生理特点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叫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1、儿童社会化 2、青年社会化 3、继续社会化 4、再社会化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1、自然基础 2、社会化基础。包括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和经济制度社会规范、价值体系、风俗、种族和民族、家庭、学校、友伴等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 3、实践活动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填空题 1、个体发展包括:审理发展、人格发展、个体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发展、认知的发展等四

2015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最先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并付诸实施的教育家。 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桑代克也被成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对象》,被称为“饿罗斯心理学奠基人“。1877年卡普列夫出版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 70年代,奥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国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并加以应用。 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一)定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1.从实践领域中选择课题 2.从理论领域中选择课题 3.从交叉或相邻学科中选择课题 4.从有关文献中选择课题 二、查阅文献 三、提出假设 (一)提出假设的意义(二)提出假设的方法 四、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一)确定研究的类型与方法(二)确定研究变量(三)选取研究对象(四)制定具体的研究程序(五)实施研究方案 五、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 (一)整理研究结果(二)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六、撰写总结报告 (一)标题(二)摘要与关键词(三)前言(四)研究方法(五)结果与讨论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体会 谭理 我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对学生的心理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好地促进了自身业务的提高。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出现把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一、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二、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这本书告诉我们:1、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3、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 4、让学生更新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学生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方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5、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新版】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个别答案可能不一致,同学们自己核对、相互检校一下) 第一章 一、填空 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 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 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情绪衰竭 12 情境认知理论 二、选择题 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与认知能力;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A 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 A.、测量方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C、在教师的知识 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5、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 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 C.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学生的每一处错误; D.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6、下面哪些做法是与“缩小专家教师与新手差异”的研究相符合的:A.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B.给新教师压担子、多教课;C.让新教师脱产进修,多学习,只有自己“装满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D.组织新教师与老教师一道说课、听课、评课。 7、如果要使心理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重要课程,根据当代知识分类理论,高师心理学的改革:A.应加强趣味性,增加大学生心理内容;B.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大学生自 身的事迹;C.既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注意使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应用技能;D.改革心理学理论体系,增加理论的严密性。 8、罗森塔尔关于要是的预期的实验表明: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它对学生的态度;B.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9、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概括为: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B.自我完善过程;C.师生相互作用过程;D.问题解决过程。 10、A 11、B 第二章

心理学常考易错知识点_泛化与分化

心理学常考易错知识点——泛化与分化泛化与分化这类题目在历年教师考试真题里也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也经常在这个题目中摔跤绊跟头,所以中公教师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心理学常考易错知识点——泛化与分化的相关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于未然: 一、提出者 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巴普洛夫。 二、定义 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三、实质区别 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 四、实例 泛化:在巴普洛夫的试验中,最初训练狗对1000赫兹的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然后呈现1100赫兹和1200赫兹的铃声,狗也能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 分化:只有在呈现1000赫兹的铃声时,呈现食物,而在呈现1200赫兹的铃声时,不呈现食物。狗逐渐学会了在有1000赫兹铃声的时候,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 五、真题回顾及解析 【2016年上半年】小英到医院打针以后,在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内化 B.泛化 C.焦虑 D.移情 【解析】B。小英对不但对医生这个特定的人物感到害怕,对穿白大褂的人都感到害怕,说明小英分不清楚医生和穿白大褂的人之间的差别,也就是对相似性事物(白大褂)做出同样的反应(感到害怕),所以是对刺激泛化。 六、练习 以下情境中属于分化的是( )。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杯弓蛇影 C.能正确叫出双胞胎各自的名字 D.把“中国人民银行”看成“中国人民很行” 【解析】C。能对相似性对事物(双胞胎)做出差异性对反应(叫出各自对名字)。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分不清蛇和井绳,对相似对事物做出了同样对反应;同样,B是分不清墙上挂对弓箭和蛇,所以都感到害怕,仍是泛化;D对相似对汉子“银行”和“很行”分不清楚,所以以上三个选项都属于泛化。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5000字讲课教案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我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11省教学与教的心理学(问答题知识点整理)

江苏教育学院学前教育11级函授本科(苏州幼师) 《学与教的心理学》课程试卷 1、举例说明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过程。 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过程如图所示(P9) 首先:教师通过直接观察、查询档案材料和听取其它师生的反映等途径而获得有关学生各方面信息,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料或预想,形成一定的期望。 再次,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 然后,教师传来的不同期望信息被学生获得后,并进行归因,产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而对教师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进一步强化教师原先的希望。最后,常此以往,循环往复,学生们真的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被教师寄予高期望的学生越来越好,被教师寄予低期望的学生悦来越差。 如: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的学生潜力测验(实际上只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然后随即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熬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实验者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应验似乎自动地应验了。这种教师期望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也可以取幼儿园,身边熟悉的例子) 2、针对幼师教育模式,说明幼师范生在校期间可以获得哪些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参考) 知识: (1)基础知识,即物理学、数学、化学、英语等教材内的知识等 (2)专业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等 (3)教学法——内容知识,如美术教学法、社会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知识等 (4)教学法知识——一般的,不针对特点科目的课堂组织、课堂管理知识(5)学生及其特点知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等 (6)教育情景的知识——幼师中班级、小组的活动状况等 (7)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和历史背景的知识——幼师的培养目标,幼师的工作职责、幼师的价值、对社会的贡献等知识

读《学与教的心理学》心得体会

读《学与教的心理学》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我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

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一、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与环境之间甚至是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比如:与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发生一些摩擦有时候各自都认为无道理或是没必要,但就是因为谁也放不下面子,谁也不搭理谁,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气氛很是紧张。现在我不断在学习中成长,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二、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带有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环境里不允许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发生,或会面时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这时我们会无力去面对,在不经意间,就毁坏了辛苦建立的一段关系。比如:对“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这类情绪的发生,在很多时候是避开它,一旦不小心触犯了它时,就会不知所措,要么被“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许多事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问题解决的实 质与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一)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含四个部分① WT情境②已有知识技能③障碍④方法WT解决是指对WT形成一个新的答 案或解决方案。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或 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其中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 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1?问题解决是以目标定向的,无目标的幻想不算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是在头脑内或认知系统内进行的,只能通过解题者的行为才能推测它的存在,如用绳打结不算问题解决,只是一种技能; 3?解决活动包括一系列心理运动算,如回忆朋友电话号码太简单也不是; 4.问题解决是个人化的,对这个人不是问题可能对另一个人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 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案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对结果进行检验。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要识别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2.寻求解答阶段 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 (1)算法式 一个算法式就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如拼拼图,存在一种固定的程序,如果你找到了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2)启发式 所谓启发式就是使用一般的策略试图去解决问题。这种一般的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个正确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复习资料 皮连生主编第五版 全册资料重点精编 呕心沥血-值得下载 第一章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学习目标: 教师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启发。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启发。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差异的表现及其启发。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与新教师成长的关系。 第一节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 1、(p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教师心理品质预期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2、(p5)教师应怎样承担以上角色?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 纪律维护人,以及家长的代理人和模范公民。 3、(p6—p7)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相关。(2)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3)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4、(p7)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 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5、(p7—p8)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教师心理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 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的作用。(2)要深入探索教师的特征怎样影响其事业成就,还应更进一 步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展广泛研究。 6、(p8)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1)罗森塔尔等人的测验(1968年)“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后人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3)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有意 识的过程。(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实现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学与教的心理学知识点

学与教的心理学知识点 基本性常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选择题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类,它占据很大一部分的分值,因此给考生的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很容易遗漏一部分知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三山五岳 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2、三皇五帝 三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3、三教九流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4、三姑六婆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5、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6、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杨玉环、貂婵

7、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班昭(又说上官婉儿)、卓文君、李清照 8、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 9、京剧四大花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1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11、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2、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13、农业指南:《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书》、《农政全书》 14、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四大名楼】山西鹳雀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 16、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 17、四大名湖: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嘉兴南湖和济宁北湖

学与教的心理学

第一章 P22~24 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知识传授者、团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 者和家长的代理人等多种角色。 3、皮革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20世纪 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 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课时计划的差异、课堂教学过程的差 异、课后教学反思的差异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差距的有效措施是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 的训练、对教学经验的反思、认知学徒制、外部支持。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 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职业倦怠是个体的一种情绪疲劳、非人性化、低成就感的症状,其中情绪衰竭是职 业倦怠的核心成分。 12、认知学徒制是科林斯、布朗、纽曼等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 13、举例说明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过程。 答:一是制造心理气氛。教师通过听取和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评价学生的行为反应等,为高期望学生创造亲切的心理气氛,而为低期望学生制造紧张的心理气氛。二是提供反馈。三是向学生输出信息。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作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四是输入信息,包括教师允许不同期望的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等。教师传来的不同期望信息被学生获得后,便进行归因,产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而对教师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原先形成的期望。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学生们真的朝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被教师寄予高期望的学生越来越好,被教师寄予地期望的学生则越来越差。如故意随机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学生进步快。 14、针对现行的教师教育模式,根据教材上介绍的教师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分 类理论,说明师范生在校期间可以获得哪些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答:最早进行教师知识基础研究的是舒尔曼。他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包括七个分类别:①教材内容知识;②一般教学法知识;③课程知识;④教学法—内容知识;⑤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的知识;⑦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和它们的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 第二章 P43~45 1、个体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人格发展、个体和他人四个方面。 2、学生习得的素质包括如下五个成分:智慧技能、认识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 3、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主要指能力(智力)和人格特质。 4、皮亚杰将个体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 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 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 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

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 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 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 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感触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感触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感触提要: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更多资讯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感触 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深有感触,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使我们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包括三个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下面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还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前来说个人收获和体会是:《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 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心理学的智慧2019尔雅答案

…………………………………………………^_^………………………………………………… 1 【单选题】 人们常说“心理学家可以猜透人心”,这实际指的是心理学可以()人的行为。答案:预测 A、 描述 B、 解释 C、 预测 D、 控制 2 【单选题】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是()的研究目的。答案:基础心理学

A、基础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实验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 3 【填空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和()。答案:心理现象行为 4 【判断题】催眠的目的是让人说出内心的秘密。()答案:错误 1 【单选题】“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这是()的观点。答案:荀子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荀子 2 【单选题】同样一张图片,有人觉得美,有人感觉一般,有人觉得恐怖,这是心理()的表现。答案:主观性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差异性 D、可变性 3 【单选题】心理是人脑对()的主观反映。答案:客观现实 A、内在需要 B、客观现实 C、内心感受 D、虚幻世界 4 【单选题】联结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部位是()。答案:D

A、神经纤维 B、大脑皮层 C、脑桥 D、胼胝体 5 【填空题】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答案:大脑 6 【判断题】想象可以天马行空,脱离客观现实。答案:错误 1 【单选题】要了解教室照明强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答案:实验法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 2 【单选题】基础心理学研究人的基本心理现象,如视觉、记忆等,常用()答案:实验室实验法。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3 【单选题】当出现一个新的心理学概念,想探索其内涵结构时,用()方法比较合适。答案:D A、量化研究 B、实验研究 C、质化研究 D、文献研究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