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材料最终版

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材料最终版

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材料最终版
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材料最终版

绪论:

1、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种特征?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木构架建筑取材方便,加工方便,适应性强;用柱梁等承重,墙只起围合分隔的作用,因而有“墙倒而屋不塌”的说法:采用榫卯结合,有较强的抗震性;唐宋以后采用模数制,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但是,木架建筑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缺陷,木材越来越稀少,易遭火灾和虫害,易受潮朽坏,并且由于简支体系的自身局限性,用材量大,跨度有限。木构架建筑分为抬梁式和穿斗式。2、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

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建筑

3、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出现在何处?有何种特征?

辽宁西部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此神庙建于山丘顶部、有多重空间组合,已出现序列式布局,庙内有成组的女神像,主像的尺寸比真人大一倍。其中一个非主像的完整头部和真人相当。塑像形态逼真,手法写实。神庙的房屋,是在基址上开挖成平坦的室内地面,再用木骨泥墙的构筑方法建造壁体和屋盖的。室内已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

4、现存最早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

5、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6、瓦的发明与运用始于哪个朝代?

西周

7、减柱造是什么时代建筑中常见做法?

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出现于11世纪后,辽金开始使用,可使室内空间宽敞。元代盛行。明以后少用。

8、简述汉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黄河流域华夏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融合,社会生产力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就是木构架建筑渐趋成熟。后世常见的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多层木架建筑已经较为普遍,本架建筑的结构和施工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当时还没有解决大空间建筑的技术问题,仍采用小空间木架建筑环抱夯台来形成大体量。斗拱已普遍使用,但形式尚未统一,远未像唐宋时期的定型化程度。

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战国时创造的空心砖此时大量出现。西汉还出现了楔形砖和有榫的砖。当时的筒顶有纵联砌法和并列砌法两种。到了东汉,纵联拱成了主流,以便于做无支模施工,同时可使墓室较为高敞。

我国的石建筑主要是在两汉——尤其是东汉,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汉时都城长安建造了大规模的宫殿、坛庙、陵墓、苑囿。实例如:长安南郊13座礼制建筑(明堂辟雍、宗庙、社稷坛等)。

9、河北赵县安济桥

隋代工匠李春设计建造

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10、简述唐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

l)规模宏大,规划严格里坊制

唐长安城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

唐长安影响了渤海国的东京城,影响了日本平城京(奈良)和平安京(京都)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热(大明宫和唐乾陵的布局)唐代陵墓因山为阙

3)建筑技术水平发展很大。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木构架成熟,构件形式与用料均已规格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出现“都料”这一名词,一直沿用到明朝)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结构者增多〕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

7)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与渗透。胡床的引入和佛教建筑的广泛。

11、简述宋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使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l)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取消夜禁,打破了里坊制度;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度。李诫的《营造法式》中出现了材份制,建立“以材为祖”的模式;

3)建筑群群体组合方面,注重轴线变化和空间的纵深方向变化;

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室内装修已开始主要采用木装修,家具因垂足而而坐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相应提高,并出现了彩画;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6)园林兴盛

12、简述明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结构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

13、简述清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1)园林达到极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3)居住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饰设计水平;

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

城市知识点:

1.中国七大古都的区位和选址特点:

答:汉长安:渭水之南,在秦咸阳原有的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未央宫,长乐宫位于龙首原上,地势最高;向北靠近渭水地势渐低布置着北宫,桂宫,明光宫以及市场和居民的闾里。

北魏洛阳:北倚邙山,南临洛水,洛水自西向东贯穿全城。地势较平坦,自北向南有坡度向下。在西晋都城洛阳的废墟上重建,用水主要依靠谷水。

南朝建康:秦淮河入江口地带,西临长江,北枕后湖(玄武湖),东依中山。地处丘陵区,多起伏,有秦淮河贯穿于城南,青溪流于东,玄武湖卫于北。地形对城市布局起着明显作用。隋大兴和唐长安:隋文帝时在汉长安旧城东南龙首山南面建都。城东南角原有曲江,改作芙蓉园,围入城内,引黄渠水注曲江池。城西南角地势低下,为使此地形势和曲江一带高地相平衡,建造了庄严寺。唐长安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但主要宫殿由东北移至大明宫。宋东京:江南和洛阳之间水陆交通要冲。由一个州治扩建而来,规模小,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城内有五丈河,金水河,汴河,蔡河,其中汴河是远通江南的漕运渠道。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华北平原的北端,处于通向东北平原的要冲地带。元朝时弃旧城将都城北移,南北二城并存:靠近海子建立皇城,漕运近便。明朝时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至此,改大都为北平。将旧城北面约五里宽放弃,以缩小城框;城墙南移一里余,加建五府六部。清时规模没有再扩充,平面轮廓不再改变。

明南京:地处江湖山丘交汇处,地形复杂。新城避开了整个旧城,在它的东侧富贵山以南建造新宫,又将旧城西北广大地区围入城内,供军队建营驻扎。地势平坦,中间横亘着燕崖湖,北倚富贵山,南有秦淮河,西边紧靠市区,便于利用旧城原有设施。

2.试述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及其与西方古代城市的比较:

答:在中国占优势的是心物合一的一元化思想,古希腊则在与自然的斗局的“宫城居中”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儒家提倡的礼教尊卑、伦理、秩争中发展了朴素唯物论世界观。人序也影响城市及建筑群的严整方正的尤其是平民百姓的地位由此产生了极大的区别。在古希腊罗马,人是作为世界的主宰,与自然对立而存在;在古代中国,人作为世界的产物,与自然一体而存在。奴隶社会阶段奴隶社会鼎盛

时代的西周统治者大事推行宗法分封,相应地,周王朝开始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营建城邑的活动。东都洛邑可视为其代表。周王朝统治者为此订立了一套严格的城邑建设制度,即“营国制度”。该套制度由城邑建设体制、礼制营建体制及城邑规划制度组成,以城邑建设体制最为重要。体制不仅规定全国城邑分为三级,即王城、诸侯城和都,同时对各级城邑的建制数量以及分布布局等,也都有严格的约束。礼制营建制度是实施城邑建设体制的特定手段。按照城邑等级,制定各项具体营建措施,例如城之规模,城垣、城门、道路等的等级,都有明确规定。“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是形成王城规划结构的主要制度。这不仅确立了以宫为主体的中心区,而且更奠定了全盘规划结构的基础,充分体现了王权尊严的规划主题思想。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是文化与城市建设的黄金时代。古希腊规划师希波丹姆首次在理论上对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加以阐述并在实际中大量应用。到了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是街道、建筑与广场规整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一直到市中心与广场的规划布局都严格按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设计。卫城和庙宇让位给喧嚣的广场,广场周围有商店、议事厅和杂耍场等。希腊前期,城市主体建筑须位于山颠或高处以突出其重要地位,而希腊化时期则可以在平地上以其本身的体量与高度来展现。罗马城市建设的成就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但城

市总体布局比较零乱。罗马共和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领土的扩张、财富的集中,城市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建设的项目首先是为军事与运输需要的道路、桥梁、城墙等,其次是奴隶主的剧场、浴室府邸等。城市住宅投机盛行,神庙退居次要地位。帝国时期,城市建设的重点则转向了为皇帝们营造宣扬帝功、树碑立传的建筑物,如广场、凯旋门、纪功柱、陵墓等。这时候罗马城里建造了大量出租的公寓。封建社会阶段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城市规划思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现。北魏洛都规划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期城市规划的典型。洛都规划首先改革了洛阳南北宫制的传统,将宫室集中在一座宫城内。宫城置于城中央,其他各区则环绕宫城罗列。宫为城中心,城为郭中心的层层环套配置,进一步体现宫在全局中的主体性。就整个洛都规划而言,从城郭配置形制,直至具体规划方法,都继承了“营国制度”的传统。北宋中叶以后,由于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制度有了变革。到北宋末年,都城东京旧的集中市制和坊制均已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以行业街市为主的遍布全城的商肆,以及按街巷分地段组织城市居民聚居生活的坊巷制。东京的变化,充分表明其时

市经济的发展,旧的城市规划制度已不能适应其要求。罗马帝国晚期,奴隶制度崩溃,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中世纪早期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以环状与放射状为多。以后工商业发展,也建造了一些方格网状城市。中世纪欧洲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教堂常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广场采取封闭构图,平面不规则,建筑群组合、纪念物布置与广场、道路、铺面等构图各具特色。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并形成蛛网状的放射环状道路系统。中世纪城市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它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城市尺度宜人,建筑环境亲切。建筑群具有连续感、丰富感与活泼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堂、领主的城堡与一般的居民住房在材质、尺度、体量、装饰等各方面都有明显差异,而大量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由于乡土传统和技术材料的缓慢演变十分雷同,这样构成了对比鲜明的城市建筑群体。

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特征:

答: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此时城市仍带有氏族聚落的色彩。

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

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4.唐长安城:

答:隋朝大兴城是唐发展的基础。

大兴城把官府集中于荒城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这是大兴城的革新。唐时将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因此城市中心居中偏北。

1、城市呈中轴线对称布置。东西对称,排列整齐。

2、道路系统,分工明确,全城形成规整的棋盘式布局。城内道路宽而直,宫城与皇城间的横街宽200米,皇城前直街宽150米,其他街道最窄的也有25米。

3、城市管理上,采用封闭里坊制。长安城的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一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2米的小十字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

4、市坊呈集中分布。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西市有外国的“胡商”和各种行店,是国际贸易的集中点。东市则有120行店和作坊。这样大的城市,市场集中在两处,对市民生活很不方便,因此在各处里坊中仍然散布有很多商店。

5.里坊制

答: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里”在北魏以后又称为“坊”。功能要素区划明确,城内交通方便,城市面貌也更为壮观。

以隋唐时期为例隋朝大兴城是唐长安发展的基础。

大兴城把官府集中于荒城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这是大兴城的革新。唐时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因此城市中心居中偏北。

城市呈中轴线对称布置。

道路系统,分工明确,城内道路宽而直,宫城与皇城间的横街宽200米,皇城前直街宽150米,其它街道最窄的也有25米。全城形成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城市管理上,采用封闭里坊制。长安城的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者十字街,再用宽约2米的小十字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

市坊呈集中分布。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西市有外国的“胡商”和各种行店,是国际贸易的集中点。东市则有120行店和作坊。这样大的城市,市场集中在两处,对市民生活很不方便,因此在各处里坊中仍然散布有许多商店。

6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

答:书75页

1、时间——明成祖时期

2、起源——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

a 将大都北面约5里宽较荒凉的地带放弃,缩小城框。

b 南侧城墙向南移一里余。 3、布局——

a 凸字形平面,外城东西约7950米南北约3100米,内城东西约6650,南北约5350,

宫城位于大城的中轴线上。 b 明清北京城形成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重相套的格局。

c 衙署——皇城外中轴线左右两侧

市场——北京的市肆共132行,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并形成四个商业中心:城北鼓楼一带;城东、城西各以东、西

四牌楼为中心;以及城南正阳门外的商业区。闾里——内城中

礼制建筑——左祖右社格局,宫城前左侧建太庙,右侧建社稷坛,并在内城外四面建造天坛(南)、地坛(北)、日坛(东)、月坛(西)。水系——积水潭、北海

7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规划特点:

答:1)宫城居中偏北2)水陆交通,四河交错3)市坊制解体4)道路宽度受限5)人多地小,密度大

地处江南和洛阳之间水陆交通要冲的汴州,唐时逐渐成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又是汴州治所和宣武军节度使驻地。五代时多国先后在此建都,商业更加繁荣,后周时原汴州城向外扩大,加筑外城,并再次向南扩展。宋东京市由一个州治扩展而来,州衙改为都城,又外包一圈罗城。因此宋初虽然扩宽了宫城东北隅,但宫城规模仍然很小。建筑密度很大,土地利用率高。三套城墙,宫城原为州衙,皇城原为州城,外城则是之后扩建而来。

在布局方面,宫城局中偏北。水陆交通相结合,城内五丈河、金水河、汴河、蔡河这四河交错。其中汴河是远通江南的漕运渠道。传统里坊制在这里被彻底废除,这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大进展。道路宽度受限,人多地少,宽度较大。

8《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的内容:

答: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9平江府碑刻图描绘的是哪座城市的平面布局?有何特色?

答:南宋时苏州称平江,是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很重要的城市。城内有主要河道组成通向城门的干河,由此分出许多支河,通向各居住街巷,傍河两岸是街道市肆与住房;环绕城墙内外各有一道城濠,既是交通环道,又是双层护城河(但西面内濠宋时已淤塞)。全城河道形成一个交通网和排水系统。水陆两套道路系统。

宫殿知识点:

1.试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制的衍变:

答:原始阶段—前堂后室

商周时期—四阿重屋,“茅茨土阶”

春秋战国—高台榭,美宫室

西汉—宫殿分区,前朝后寝,主殿用于大朝,两侧长朝

东汉—南北二宫,与阁道想通

魏晋南北朝—东西堂制

隋代—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唐代—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

宋代—御街千步廊制度

元代—千步廊金水桥,工子形殿宇

明清—千步廊金水桥,三朝二宫

2.以北京故宫为例,解释何为“三朝五门“的格局:

答:三朝五门的格局。纵向布置“三朝”。天子宫室都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大部分。前朝以正殿为中心组成若干院落。北京故宫用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作三殿,并在殿前作门五重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大朝及朔望常朝都在奉天殿举行,平日早朝则在华盖殿。宫城之前东西两侧织太庙及社稷坛。

3.简述大唐大明宫的建筑设计和规划特色:

答:大明宫位于龙首原高地,居高临下。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典型的“前朝后寝”布局。外朝三殿:含元殿为大朝,宜政殿为治朝,紫宸殿为燕朝。宫前横列五门,中间正门成为丹凤门,从丹凤门到紫宸殿周线长约1.2公里,

内廷部分以太液池为中心,布置殿阁楼台三四十座,形成宫与苑相结合的起居游宴区。

4.画图说明唐代大明宫含元殿的形制特点:

答:书上120页

含元殿为大朝,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坡道供登临朝见之用。殿前左右有阙楼一对,相向而立,有飞廊与殿身相联,形成还报之势。宫阙形制:改变隋唐以前的一字型宫阙关系,阙和主体建筑自此相联而又各自分立,为半围合的曲尺形,后世沿用

5.北京故宫的规划布局特点和宫殿建筑设计上象征手法的运用。

答:故宫建于明代,清朝仍沿用,总体布局为象天立宫。

宫城称为紫禁城,东西宽760米,南北深960 米,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四面辟门:南面正门为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门上均设重檐门楼。城墙四隅有角楼,3檐72脊,造型华关。

宫城内部分为外朝内廷两部分,采用严格中轴对称方式布置。外朝包括三殿,文华殿,武英殿三区,三殿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与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位于1.6公里的轴线上,通过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此形制即“三朝五门”,形成了庄严,崇高,宏伟的建筑气氛。内廷包括以乾清宫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嫔妃所居的院落式寝宫,附会天象中群星拱卫的格局,其中乾清宫,坤宁宫和明嘉靖时加建的交泰殿一起形成了与外三殿对应的内三殿。内廷部分周围由内宫墙环绕保护,墙上还有长巷相卫。中轴的最后是一区对称布置的御花园。通过院落的运用和空间的变化,形成了三个空间高潮。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

对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故宫也遵循了左祖右社的传统方式。午门与端门形成的院落左边卫太庙,右边为社稷坛。

故宫在总体布局上采用了象天立宫的手法,乾清宫象天,坤宁宫象地,东西六宫象十二星座,乾东,西五所象众星,形成群星拱卫的格局,以夸张皇权的神圣。宫内各主要殿,门之前还用铜狮,龟鹤,日晷等建筑小品和雕塑作为房屋尺度的陪衬,并以皇权之神威。建筑采用大量对比色,如金朱黄等,显示帝王尊贵。

坛庙小结

1.坛庙又称“礼制建筑”,分为哪四类:

答:第一类祭祀自然神,第二类祭祀祖先,第三类是先贤祠庙

2.画出北京社稷坛坛面五色土的布局:

答:书上133页

坛面上铺五色土,分别为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五行学说中的五色对应五方,象征“普天之下皆为王土”。

3.试述北京天坛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特点:

答:规划布局:1.背面墙为圆形,南面墙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2.分为两组祭坛,圜丘和祈年殿,两组各有自己的附属建筑。

3.正门在西面,其余均不设门。

4.中轴线布局

5.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

地位上对比:附属建筑原理主

6.主体建筑与环境,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

感,除建筑外,遍地柏木,使建筑隐于绿色之中。

建筑设计特点:1.形的象征:圆形的围墙,祭坛,建筑。

2.色的象征:上层蓝色琉璃屋顶象征天,下层绿色松柏象征万物。

3.数的特征:以阳数象征天

祈年殿:1.平面为正方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外墙柱12根

2.依据原型:古代祭祀建筑—明堂

3.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柱枋隔扇为朱红色,三重青色

琉璃,瓦檐,色典纯净,造型注重典雅。

圜丘:1.坛三层

2.四周绕以平面和方形墙个各一重,高度不过一米余。

4.以曲阜孔庙为例,说出5个孔庙建筑的名称:

答:奎文阁,大成殿,杏坛,“金声玉振”牌坊,“万仞宫墙”照壁

泮池、棂星门

5.试述北京太庙的布局特点:

答:主要建筑由正殿,寝殿,祧庙三者组成,前设戟门和庙门,两侧设东西配殿。现存太庙大殿为11间,规格与太和殿相同,是最高等级的殿宇。戟门五间,列戟一百二十。戟门前为琉璃庙门。(太庙平面图在书本134页)

陵墓知识点:

1.羡道

羡道指“墓道,上不盖土。”

事实上,商周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道由地面通至椁室,称“羡道”,天子级用四出“羡道”,诸侯只可用两出(南北两向)。椁室、羡道及墓葬附近则殉葬大量车、马、器物、祭器以至奴隶。有些商代陵墓,地面不起坟,而在墓上建造祭祀性建筑。

2.中国现存最早的建筑平面图名称

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

3.唐乾陵的布局特点

利用地形,因山为坟,以墓前双峰为阙;平面布局是在山陵四周筑方形“神墙”,四边设门,门外建角楼,陵前主神道向南延伸;遍植松柏,精神表意。

依梁山而建,梁山前有双峰对峙,高度低于梁山,乾陵墓室藏于梁山中,而利用双峰建为墓前双阙,使整个陵区显得崇高、雄伟,选址极为成功。阙内神道两侧分立石柱、飞马、朱雀、石马、石人、碑、藩酋群像、石狮等。陵前共有三对阙,最外一对阙在山下神道南端,中间一阙在乳峰,最后一阙在朱雀门前。神道两侧石刻和阙台的衬托,使梁山更为突出。梁山周围原有陵墙,陵门四出,现已不存。前堂后寝。墓室四壁及甬道两侧绘有柱枋斗拱、树木、宫女、内监等象

征宫廷生活的笔画。甬道外墓道两侧还绘有

列戟、仪仗等宫门前的情状。

4.北宋皇陵布局特点

受“五音姓利”之说影响,茔地都自南向北坡下,陵台处于低处;

诸陵集中一区;

陵台为方锥平顶土台,四面有陵墙、门、角阙,南面为神道,神道两侧有阙两对以及石望柱、石人、石兽,相对而立;

陵台到神墙南门中间的空地为献殿的遗址,也称之为上宫;

陵的西北,是皇帝死后供其灵魂衣食起居的地方,称之为下宫;

整个陵墓遍植松柏枳桔,并以荆棘为篱。

5.试述明孝陵的规划布局特点

明孝陵位于南京中山南麓,开曲折自然式神道之先河,并始建宝城宝顶;

前导部分神道长达1800米,设有大金门、神功盛德碑,石像生12对,擎天柱,文武臣各四躯,棂星门;

主体部分有金水桥、大红门、孝陵门、方城明楼、宝城,地宫在宝城下;

以整个中山为兆域,域内遍植松楸,放养长生鹿千头于其间。开辟明清帝陵形制。

6.试述明十三陵的规划布局特点

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形势环抱。神道南端左右各有小丘,如同双阙使整个陵区具有宏伟开阔的气势,选址极为成功。

十三陵总神道稍有曲折,长约7千米。最南是5间11楼的石牌坊,建于嘉靖年间,坊北1千米余是陵园大门(大红门),门内有碑亭,置神功圣德碑,亭外四隅有华表4。亭北是石望柱,后有石兽十二对,文武臣石人六对,再北是龙凤门。由此至长陵之间约4千米,神道途径山洪河滩地段,空旷无物,布局不如南京孝陵疏密得当。

十三陵以永乐帝的长陵为中心,分布在周围的山坡上,每陵各占山一趾其陵门·享殿(凌恩殿)明楼的布置大体参照长陵制度,而尺度则较小。如长陵凌恩殿9间重檐庑殿,永陵为7间重檐歇山,其它各陵都是5间。配殿长陵左右15间,永陵9间,余陵5间。

陵的布置,陵体称宝城,正前为明楼,楼中立皇帝庙谥石碑,下为灵寝门。明楼前置石几筵二住门,前为陵寝门,又前为凌恩殿凌恩门。各陵碑都设在陵门外。

7.画出明长陵的平面图,标出主要建筑的名称

8.画出明定陵地宫的平面图,标出主要建筑的名称

9.试述清代皇家陵墓的布局设计特色

因山为陵,陵区集中,神道深远,遍植松柏,都是传统旧法,但陵体,祭祀建筑串联在轴线上,且致祭区形成院落二进或三进。更加突出了朝拜祭祀仪式的重要性,各陵神道分立,有的后妃另建陵墓,与明陵稍有不同。

住宅与院落

1、北京四合院的平面,并分析其建筑布局特点

以最常见的三进院的北京四合院为例。

1.前院较窄,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宅之东南,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

于门房或男仆居室;大门以东的小院为塾;倒座西部小院内设厕所。前院属对外接待区。

2.内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外院和内院之间以中轴线上的垂花门相隔,界分内外。内

院正北是正房,内院两侧为东西厢房,正方两侧较为低矮的房屋叫耳房。由耳房,厢房山墙和院墙组成的窄小空间叫做“露底”。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的为抄手游廊。内院面积较大,是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

3.后院的后罩房居宅院的最北部。如住宅有后门,后门的位置是再后罩房西北角的一间。

院内有井。后院是家庭服务区。

4.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其中门是分界内外,引导秩序,身份地位的

体现,如大门,正对街一侧设影壁,入门仍为影壁,再左转才入前院,这组门需成为内外之间很好的转换。垂花门是内宅的门,于轴线上,亦为内宅的开始,其高度和华丽程度取决于主人的社会地位。

北京四合院,做法规范而且成熟。主要建筑为台粱加硬山,次要房屋也有用平顶的。房屋墙垣厚重,对外不开放,靠朝内庭院的一面采光,故院内噪声低,风沙小。

2、“轩”的用途与做法

3、卷棚又称为“轩”,是室内天花的一种。

4、用途:保暖,调节室内空间高度,装饰美化室内环境类型。

5、做法:使用的位置常在檐柱,与前,后金柱间。其结构由质轩梁,轩檩和轩椽组成,由于轩椽可作多种曲线或折现形,因此大大丰富了轩内的空间和艺术效果。轩椽上覆以灰白色的水磨砖。轩梁上常饰以浮刻,并并髹以单色(栗壳色为多)油漆,绝少使用彩画。

3简述福建客家土楼的形成背景与建筑特点

客家的先民是黄河流域的汉人。东晋时期因避战乱迁至赣水中部,唐末至北宋再迁到广东的韶、循、梅、惠诸州。南宋以后,客家人主要集居于岭南山区,也有部分客家人再后迁移到他处。客家人的住宅,由于移民之故,以群居一楼为主要方式,体现宗族血缘关系。搂高耸而墙厚实,用土夯筑而成,称为土楼。客家土楼是客家在“土客械斗”迁居后图存稳定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土楼一祠堂为中心,是客家聚族而居生活的必需内容。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的中央,无论是圆楼方楼弧形楼,均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形制。基本住宅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出于防卫要求,土楼外墙高达厚实。

由于地处南方,注意防晒,在内墙天井走廊窗口处及屋顶部分,将檐口伸出,利用建筑物的阴影,减少太阳辐射。

在建筑内部,采用活动式屏门,隔扇,空间开场通透,有利空气流通。

外环楼层开箭窗,呈梯形,外小內大,既利防卫,又宜人用。

选址注意风水,并保留北方住宅坐北朝南的习惯。

4说出窑洞的三种类型

开敞式靠崖窑:河南巩县康百万庄园

下沉式窑院:要解决的问题:A交通B排水C结构

砖砌的锢窑

5、简述西藏碉楼的建筑特点

(1)、平屋顶,密梁木楼层,晒场

(2)、外墙厚实高大,收分石墙,外形上大下小

6、简述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村落布局特点

徽州民居的产生背景是在明清时期,所谓无徽不成镇,文风兴盛,有“东南邹鲁”之说。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注重雅致,有文人气质。具有自然美与雕琢美的双重性。

村落的选址中,注重风水,其中包含的要素,例如泰山石敢当,用于止煞辟邪;村口风水树;以及在住宅开门的时候避南向,宅不克其姓,宅不可冲巷,不可门户相对。

7.举例分析中国传统民居规划布局中的生态历史经验

主要思想:天人合一原生态

1.住宅选址:

采用背山面水的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封建迷信,而是真的有道理存在。这样的环境用现代景

观学,生态学来分析,背山可以阻挡冬季的寒风,前方开阔可以得到良好的日照可以得到良好的通风,并且可以便于了望。四周的小山可以起到防风、防洪的作用,形成适宜的小气候;流水既保证了生活用水又为发展农牧业提供了方便。

从上述村落选址模式中,表现出两种基本特征,其一,是资源特征,即山清水秀,土地肥沃,阳

光充足,植被茂密。其二,是空间结构特征,即建筑群落空间布局依山就势,充分地结合地形地貌。

以广西昭平县黄姚古镇为例来具体分析传统民居中所体现的/原生态0思想。黄姚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东北面,距县城70余公里,。黄姚古镇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耸立,清溪环绕,珠江、姚江、兴宁江蜿蜓环绕汇合于街区。古镇占地3.6平方公里,古街呈条带状,东西长南北窄。古镇老街用青石板砌成,沿着老街分布着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民居,庙宇祠堂、亭台楼阁。古建筑屋顶大多采用硬山、悬山、歇山结构,部分建筑采用石柱支撑,柱上有雕刻,琉璃瓦屋顶,青砖青瓦,雕刻的木板屋檐给人古色古香的韵味。

2.村落空间布局

以黄姚古镇为例,其总体布局状况:全镇按5易经6中九宫八卦布局,在每一卦位上建有门楼,如东门楼,守望楼,三星楼等等。这些门楼不仅作为村民通行之用而且还作为村民了望观察及其防御之用。各楼门之间通过街联系起来,民居顺应地势沿街分布,各姓氏宗祠穿插在民居当中形成了如今的格局(见图2)。古村九宫八卦的布局体现了古人对传统中国文化与景观的追求。

3.古街

古村镇的道路,一直沿着传统的习惯进行规划设计。主要有一字型街,十字型街,还有大街小巷的布局,在街的尽头往往设置作为村落防御性的望楼。

4.民居单体建筑

这里的四合院,三面或四面的房屋都是两层,从平面到结构都相互连成一体,中央围出一个小天井,这样既保持了四合院内部环境的私密性与安静的优点,节约了用地,还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

佛教建筑:

1. 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2. 中国最早寺庙

东汉洛阳白马寺。

3.试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总体布局与建筑特色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外,大殿

的屋顶比较平缓,且用每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二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

东大殿内的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文殊殿在寺门内北侧。佛光寺东大殿南侧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下层空心,西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佛光寺唐代石幢2座,一在东大殿前,另一幢在山门内庭院当心。寺内外墓塔7座,东大殿左侧六角形砖塔1座

东大殿采用梁柱木结构作为框架,以柱子承重,以樟卯固定接头,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已接近于现代框架结构。房殿式屋顶,屋檐出挑近四米,坡度平缓,显得舒展平稳。殿身与屋顶之间的斗拱硕大,在整个立面中的尺度感和重量感因而特别突出,具有很好的结构作用和装饰效果。柱子向内倾,倾斜度由里向外依次加大,起到了稳定大殿的作用。大殿中央有一尊佛像。为衬托佛像的高大,建筑者有意将佛像伸出柱身,并使其后背光与后排柱头斗拱的出挑、天花的斜度相一致,达到了佛像与建筑空间的紧密结合,加上内外槽上部繁密的天花与简洁明快的梁杭、斗拱、精致的背光等形成强烈的对比,充分体现出唐代建筑艺术处理空间位置的特色。佛光寺的文殊殿,其年代之久、规模之大,仅次于东大殿。它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为节约木材,扩大空间,采用了金元时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减柱法。

4. 抱厦

定义:围绕厅堂、正屋后面的房屋。顾名思义,在形式上如同搂抱着正屋、厅堂。

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举例说明: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大殿面阔7间(约35米),进深7间(约28米)。十字形平面,呈有南北中轴线的狭长方形。面阔进深2个方向的次间都比梢间狭窄一些,布局奇特。大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后代重修),四面正中均出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龟头屋)。外檐檐柱边砌以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两圈内柱组成。

四面抱厦有门窗,仅有栱眼壁略通光线,故殿内采光通风欠佳。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配置复杂。立体结构重叠雄伟,富于变化,在我国现在古代早期建筑中实属罕见。利用了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5.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建筑特点?

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重建于辽统和二年,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外观两层,有腰檐、平坐;内部三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平面为“金厢斗底槽”式样,在二层形成六边形的井口,以容纳16m的辽塑11面观音像。

柱子仅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上、下层柱的交接采取“叉柱造”的构造方式,上层和夹层的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在外观形成稳定感。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坐楼板以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结构刚度。

斗拱种类有24种。上檐柱头铺作双抄双下昂,昂尾压在草栿之下。补间铺作只一朵,下面承以斗子蜀柱或驼峰。

梁架分明栿及草栿两部分,仍用叉手与托脚。大部天花用平闇,仅在心间中夹用八角形藻井。

井口勾阑用通长之寻杖及承托之斗子蜀柱。

6. 简述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组成与艺术成就。

建筑组成:

西藏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约2.5公里的布达拉山上。相传始建于公元8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后期毁于燹。清顺治二年,由五世达赖重建,主要工程历时50年,以后又陆续增建,前后长达300年之久。此宫依山而建,建筑体量与山体相结合,气势雄伟。建筑分为三个部分。上部分中央的红宫是建筑群的主体。红宫以东的白宫,是达赖的住所,位置较红宫低,装饰华丽。红宫之上又建金殿三座,金塔五尊。

艺术成就:

a)不对称的平、立面。群体靠错动的体量和山岩起伏结合,“之”字形踏步,

扶手是锯齿形;

b)硕大的体量拔地而起,采用民居碉楼形式,墙有很大收分,竖向构图,

有箭窗;

c)“虚根”(立面开窗方式)白宫错动的白台,以烘托红宫;

d)红宫点明其宗教内涵,白色、金色表现圣洁。

布达拉宫在建筑形式上,既使用了汉族建筑的若干形式,又保留了藏族建筑的许多传统手法,反映了兄弟族建筑形式的密切结合,也表现了藏族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7. 承德外八庙的建筑组成与艺术成就

在离宫东面和北面的丘陵地带,先后建造了十二座佛寺,现存八座俗称外八庙。他们是溥仁寺(1713年)、普宁寺(1755年)、普佑寺(1760年)、安远庙(1764年)、普乐寺(1766年)、普陀宗乘庙(1771年)、殊像寺(1774年)、须弥福寿之庙(1780年)。

清代统治者修建这些寺庙的目的是为了笼络蒙、藏民族的上层分子,因此除了溥仁寺和殊像寺外,都在不同程度上吸取或模仿蒙、藏民族的建筑形式。现以普陀宗乘庙为例。

此庙位于避暑山庄北面,其主体部分南北长500m,东西宽170m,占地面积约8.5万平方米,修建历时四年(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六年),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

总平面大致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有山门、碑亭、五塔门及琉璃牌坊,基本按中轴线排列。琉璃坊后就是中部,沿曲道登山,两侧有小白台和喇嘛塔多处。自大红台起属后部,是全庙主体所在。大红台由三组外绕高楼内为庭院的建筑组成,即中央的大红台裙楼。西侧的万佛阁和东侧的戏台。大红台的墙面高达25m,面阔60余米,墙体有显著收分。墙面开窗七列,但仅有上不三列是真窗,由于在中央排列了6个琉璃佛龛并使用了下面的4列假窗作装饰,所以外观不单调。台上又重点布置了几座重檐和单檐的殿阁,使外观更增添了变化。这组建筑在局部模仿了布达拉宫,造型上达到一定的效果。

塔与石窟

1简述塔的演变与类型

佛塔原为佛徒膜拜的对象,后来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又有了经塔,墓塔等区别,外观以的佛塔受印度影响较大,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形式。

2塔的类型及代表性实例

1)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江苏苏州报恩寺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2)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

3)单层塔: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

4)喇嘛塔:北京妙应寺塔、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5)金刚宝座他:北京正觉寺塔、北京西黄寺清净化成塔

)傣族小乘佛教塔:云南景洪曼飞龙塔

3 简述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筑特色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属于楼阁式塔,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两层砖台基上,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高九层,外观5层,暗层四层。檐柱外设体有回廊,即《营造法式》所谓的“副阶周匝”。在结构上增加了柱梁间的斜向支撑,使得塔的刚性有很大改善。

各层檐柱与其下之暗层檐柱结合使用叉柱造。但上层暗层檐柱移下层檐柱内收半柱径,其交接方式为缠柱造。外观上形成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各层都设平坐及走廊。

4.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密檐塔类型,它的建造年代?建筑特点?

嵩岳寺位于登封嵩山南麓,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塔顶重修于唐。

塔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高十五层,40米。底层转角用八角形倚柱,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拱券,但装饰仍有外来风格。密檐出挑都用叠,未用斗拱。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分为十层。

塔身外轮廓有柔和收分,呈一略凸曲线,塔刹也用砖构成,在简单台座上置覆钵,束腰及仰莲,再叠相轮七重与宝珠一枚。

密檐间距离逐层往上缩短,与外轮廓的收分配合良好,使庞大塔身显得稳重而秀丽。檐下的小窗,既打破了塔身的单调、又产生了对比作用,也是较好的处理手法。

5北京妙应寺白塔的建造年代,设计者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作为中国最早的喇嘛塔,简述其特性

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

建筑特点:塔建在凸字形台基上。台上再设亚字形须弥座2层(角部向内递收二折),座上置覆莲与水平线脚数条,承以肥短的塔身(又称宝瓶或塔肚子).塔脖子.十三天(即相轮)与金属的宝盖。塔体为白色,与上部金色宝盖相辉映,外观甚为壮伟。

6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建于哪个年代?其建筑组成如何?

陀罗尼经幢建于北宋5年(1038年)

建筑组成:

1.基座:分为3层

(1)底层是方形低平须弥座,由莲瓣、束腰及叠涩二道组成

(2)第二层八角形基座是上、下各用3层叠涩的须弥座,束腰用间柱和做案子莲瓣上的歌舞伎。

(3)第三层是八角形基座用宝装莲瓣与束腰做成回廊建筑的形式,回廊每面三间,有柱础、收分柱和斗拱,当心间前并刻有踏步,其他各间分刻佛陀本生故事。

2.幢身:分为3段

中国建筑史复习题1

《中国建筑史》复习题 简答与论述 1. 我国历代各朝宫殿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1.规模渐小。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2.中国佛教石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①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 ②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 ③总体平面长依崖依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延纵深布置不同 ④由于建造需要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长 ⑤除石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2. 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答:① 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 ② 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 ③ 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清1:10) ④ 屋面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出檐深度减小 ⑤ 柱的升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 3.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清式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 和玺彩画:清代彩画制度中等级最高的形式,仅用于宫殿、皇家坛庙的主殿、堂、门等主体建筑上。该彩画用金量较大,各主要线条均沥金粉,金线一侧衬白粉线或加晕。 旋子彩画:明清时期常用的一种彩画类型,以旋花为主体进行构图。旋花纹饰为旋纹。 苏式彩画:起源于清代早期,因苏州始用而得名。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鸟、虫鱼、异兽、流云、博古等绘画及各种万字、回纹、夔纹、锦纹等为图案为画题。 4.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形式。 答:我国木构建筑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用斜杆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做法。 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汇总一次给大家: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唐长安城和明清北京是重点 举个例子:论述为何中国古代如此长期、广泛地采用木架建筑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 作图题:举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 有一道作图题,书上没有图,但我画过几次板书的,反复强调的,希望你们好好把握,在课外书有(穿斗式的屋架)《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宽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 A、小雁塔(唐)B、摩尼殿(北宋)C、飞云楼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燕下都故城D、东汉洛阳。 22.在汉朝,规定在皇帝登位()年开始营造皇陵。 A、第一年B、第二年C、第三年D、第四年 23.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是() A、唐乾陵B、汉文帝灞陵C、汉武帝茂陵D、宋裕陵24.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 A、洛阳白马寺B、武当山建筑群C、天龙山石窟D、安徽九华山建筑群 25.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菩萨道场。 A、文殊菩萨B、普贤菩萨C、地藏菩萨D、观音菩萨26.()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A、山西佛光寺大殿B、山西应县木塔C、蓟县独乐寺山门D、河北正定隆兴寺 27.有藏传佛教博物馆之称的是() A、布达拉宫B、普陀宗乘庙C、雍和宫D、席力图召28.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A、河南嵩岳寺塔B、小雁塔C、苏州虎丘塔D、云南大理三塔 29.天安门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悬山式D、复合式 30.天坛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攒尖式D、复合式 二·简释(10分,可随机抽取5道题) 1.一池三山 2.黄肠题凑 3.抱厦 4.叉柱造、 5.缠柱造、 6.永定造 7.副阶周匝 8.收山 9.推山 10.阑额 11.普拍枋 12.和玺彩画 13.旋子彩画 14.苏式彩画 三、图释(10分,随机抽取5道题) 1.两出羡道 2.鸱尾 3.悬鱼 4.吻

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

—、木构建筑的特点: 1、优点:収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木材越来越稀少,生态环境恶化、木架建筑易遭火灾、虫蛀、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难以满足更人、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2、穿斗式:用穿桥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棍棍的房架,擦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擦条方向用斗桁把柱子串联起來 3、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橡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社而上。 4、井干式: 特点: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了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釆川跨度较人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人的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 5、生起:当心间柱高不动,次间、稍间、尽间柱头相对当心间柱头依次升高2寸,使檐口形成一条缓和的曲线 二、屋顶级别: 高一低:庇殿顶一歇山顶一悬山顶一硬山顶 三、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质的产物。明代徐杲、蒯祥 四、原始社会建筑: 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干阑式建筑——由巢居发展而来,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地势低洼潮湿多虫蛇) 木骨泥墙房屋——rti穴居发展而来,黄河流域(地势高,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做洞穴)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樺卯技术构筑房屋。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干阑式) 黄河屮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 1、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陕西临潼姜寨村落——居住区住房分五组,每组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房屋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陕西西安半坡村——南面屈住区, 北面墓葬区,东面制陶窑场 2、龙山文化——父系氏族(住房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吕字形平而):土坯砖 山西襄汾陶寺村——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画的图案,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屈室装饰。 外室设有窖穴,供家庭贮藏,与仰韶吋期窖穴设在室外的布置方式不同 仰韶晩期遗址中已有在室内地血和墙上采用白灰抹血,普遍采用是龙山时期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试题

二、解释下列名词: (1)叉柱造:将多层木建筑的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檐柱斗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 (2)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3)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5)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4)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5)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6)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7)嫩戗发戗: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檐角处有很大的翘起,嫩戗斜插在老戗上,并形成50—60度夹角。 (8)耍头:顶层华拱或昂上与令拱垂直相交的构件。 (9)金厢斗底槽:宋氏建筑平面,内外两圈柱子。 (10)举架:清式屋架折举得方式。 (11)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12)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13)平板枋:平板枋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托斗拱的构件。 (14)斗栱:斗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15)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16)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17)椽是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18)四阿顶(要求附图):又称庑殿顶,也称五脊殿。屋顶由四面坡组成。. (19)宝城宝顶: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一种封土形制。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则称宝顶。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宝顶多为椭圆形。 31.乳袱:两步架的梁。宋称乳袱,清称双步梁。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都放在铺作上的。 32.草袱: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33.明袱: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34.穿插枋(挑尖随梁)明清建筑在檐柱和老檐柱之间,用枋料加以串联,提高木构架的稳定性的水平构件。 35.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38.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也称美人靠。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古代中国部分 【简答】木架建筑的优点: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简答】木架建筑的缺陷: (1)木材越来越少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3)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简答】穿斗式(或“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简答】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三到五根。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简答】穿斗式和抬梁式的区别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名词解释】斗栱 斗拱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填空选择】斗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名词解释】干阑建筑 干阑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西南山区少数民族仍多采用这种建筑。有人认为这种建筑由原始社会的巢居发展而来。 【填空选择】斗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 【填空选择】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填空选择】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名词解释】庭院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简答】古代庭院的围合方式 (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 (3)主房前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为三合院。 【简答】古代中国建筑主要从几个方面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1)善择基址 (2)因地制宜 (3)整治环境 (4)心理补偿

【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绪论1、木架建筑得优势: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得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2、我国木架建筑得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得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得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得梁,如此层叠而上,梁得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两两者得比较: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 采用跨度较大得梁,以减少柱子得数量,取得室内较大得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因此,南方得一些庙宇,厅堂也多混合适用这二者。3、斗拱在宋代也称作“铺作”,因为就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拱”;在江南则称“牌科”4、斗拱得主要构件就是:栱,斗,昂。 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得特点就是简明,真实,有机。“真实”就是指对结构得真实性显示。“有机”就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得要求;并易于与环境 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6、P7图,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屋顶式样7、庭院就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得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得生活环境。8、庭院得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就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就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 通常称之为“廊院”;三就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得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9、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得关系:1、善择基址,注重对建造地点得选择 2、因地制宜,善于利用与结合地形设计建筑 3、整治环境:不一味得顺从环境,而就是充分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对环境进行改造 4、心理补偿,利用风水,文学得手法进行补偿。10、隋代宇文恺——隋代东西两大都城得规划

中建史复习题完整

中建史复习题 1、名词解释:间:“间”有两个概念: ?四柱之间的空间 ?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 副阶: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 正式建筑: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 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 单核 多核 2、填空: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一明两暗 庭院的构成主要有廊院式和合院式 中国古代建筑呈现出以木构架形态为主体、并存多种形态的多元体系。 3、简答题: 间的不等宽现象是什么 1)依次递减 2)明间为最大,尽间为最小,其它间相等 庭院有哪些多元功能 出廊的作用是什么 ①空间组织上有利、增加了中间层次, 内外空间有过渡,更具优越性 ②结构上出廊更稳固,结构上多圈柱网, 且柱距小,比无廊建筑更具优越性 4、填空题: 抬梁式构架是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穿斗式构架是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穿斗式构架有两种做法密檩穿斗式和疏檩穿斗式 根据部位的不同,宋代的斗拱可分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 5、名词解释: 柱:主要垂直承重构件,屋面荷载自上而下经此传至基础。 梁: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二柱顶端或其他梁枋上. 檩:与屋脊平行、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枋: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 坐斗: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 槽升子:正心栱两端的升.外侧有槽,以固定栱垫板 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宋代时起杠杆作用,清代做假昂。 翘:垂直于立面的栱 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称横栱 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雀替:是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 6、填图题: 清式斗拱正立面、清式斗拱侧立面 7、简答题: 抬梁式构架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B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C)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B)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C)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C)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

中国建筑史复习题要点提纲教学内容

中国建筑史复习题要 点提纲

一、填空题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____穿斗__ 与 _抬梁_____两种。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变体和 局部利用 __斜杆__ 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做法 2. 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____干阑__ 式建筑。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 用原木垒成墙体的___井干___ 式建筑。 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___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__干旱少雨__ 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的房屋,清真寺则用___穹窿___ 顶。 3. 中国木构架的组成采用 __榫卯结构__ ,加之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使整个木构架具有较强 的___抗震性__ ,经受过大地震的著名辽代木架建筑如__天津(草鱼刀)县独乐寺观音阁___、__山西应县佛宫寺塔___ 都能完好地保存至今,就是有力的证明。 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历朝都很重视,有吴王派伍子胥_相土尝水__,建造阖闾大城,即今___南京_。 4. 中国古代很早就采用了模数预加工拼装体系,唐宋采用____材制___制、明清采用__斗口____制,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明成祖兴建北京宫殿和十王府等大规模建筑群,从备料到竣工只有 ___十几__ 年。嘉靖时重建紫禁城三大殿也只花了 _____3____ 年,而西苑永寿宫被焚后仅“十旬”( __百日___ )就重建完成。 5.榫卯节点有 __可卸性__ ,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异地搬迁,都比较容易做到。___山西永济县永乐宫____ ,是一座有代表性的元代道观,整组建筑群已于20世纪50年代被迁移至芮城县境内。 6.到宋代,建造宫殿所需的大木料已感紧缺,因此《营造法式》用法规形式规定了大料不能 小用,长料不能短用,边脚料用作板材,柱子可用小料拼成等一系列节约木材的措施。明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中建史复习资料

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 宫殿 1简述唐大明宫的分区与布局以及含元殿、麒德殿的建筑概况 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宫自南丹凤门起,北达官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数里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对称布局。全宫分为官省两部分(前朝后寝)省(衙署)在宣政门以南。其北属“禁中”帝王生活区。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以北为为禁?区。 含元殿:踞龙首?高处,高出平地十余米。十一间,前有75m龙尾道。 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阔十一间,进深十七间,面积5000㎡是太和殿的三倍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环绕,造形相当丰富。 含元殿麟德殿开间尺寸最大梁栿跨距不过四椽,尺度不如后世,材料也小。用较小的木材构成宫殿,技艺很高。 2、指出明清故宫在北京城的位置及皇城、紫禁城内主要建筑、四向门名字。 皇城:天安——地安 (官)紫禁城:午门——神武门 还有:体仁阁、弘义阁、左太庙、右社稷坛、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六宫、西六宫、苏宁宫、宁寿宫、钦安殿、钟鼓楼 3、指出北京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主要城门的名称及屋顶样式。 4、概述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的建筑形制。 5、概述北京故宫内朝三大殿的建筑形制。 6、简述北京故宫在艺术方面的建筑成就。 永定门----正阳门---大明(清)门---天安门(重檐歇山)---端门---午门(重檐庑殿顶)---太和门(重檐歇山顶)---乾清门(单檐)---坤宇门(重檐歇顶)---神武门(重檐庑殿顶)---地安门 坛庙 8,概述天址在北京的位置及总体布局 9,简述圜丘和皇宫宇的建的形制和成就 10,给出新年殿的平面简图,指出其建的形制及艺术处理手法 11,简述曲阜孔庙的建的布局及大成殿的形制 大成殿:天禧元年(1017年)始建,的重建,传雍正二年(1742年)再建,令状殿为重檐歇山九间殿,黄色疏璃瓦,仅此于最高级,(相当保和殿)殿的外檐柱均用石料琢成为的遗物。正面一列石柱雕盘龙,宛转生动,为国内仅见,其他檐柱八棱线刻云龙,殿内为楠木柱,天花错金壮龙,彩花五色间金,富丽堂皇。中央藻井蟠龙含珠,如太和殿形制。 布局:孔庙南北600M,东西145M,全庙自南而北,以桓祥庙庑分八进前三进为引导部分,布置牌坊,棂星门,植柏树。 由棂星门至大中门,为孔庙前奏,大中门起始为孔庙本身,自此起长方平面的院落,@角星的角楼,迈似宫禁制度 再进为奎文阙,建于的弘治十七年,之后即为孔庙全体建筑,大成门,大成殿,奎文阙至大成门间,隔一横街,东西有门,有十三座碑亭,重檐之间,形体高大。 陵墓 商周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东西南北有“羡道”通向椁室。

中建史习题集(答案)

一释义 1【抬梁式木构架】 :春秋时完成,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2【穿斗式木构架】 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汉时已成熟,南方各省多用;也有在中部屋架改为抬梁式,以扩大空间。 3【“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建筑师营建(规划)都城时,(选址时)城市平面边长九里,城门大小三个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街道划分成九纵九横。(纵向)街道宽度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5【三朝五门】 东汉郑玄《礼记·玉藻》曰“天子诸侯皆三朝”。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参、入阁”,宋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即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但是一些疏于朝政的皇帝,往往不定期举行朝会,也就无所谓“三朝”之制了。 6【方城明楼】 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皇陵有内外三重陵墙,中间一道陵墙四门如城楼,分别称南、北、东、西明楼,及至南京明孝陵,仅有一座明楼。以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袭孝陵方城明楼形制。 7【间架、副阶周匝】 (1)间架:中国古代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述。这里的架数指的是檩(又称“桁”)数。宋《营造法式》则以椽数计进深,如“四架椽屋”及五檩之屋。这种用“几间几架”来表示建筑规模的方式一直沿用到明清。 (2)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8【斗栱】 为我国古典木构建筑的特有构件,斗是斗形的木垫块,栱是弓形的短木;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挑头(栱端)上架升、同一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栱,或由上向下斜出的昂。用于柱顶、额枋、屋檐和构架间,将屋面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两柱间的枋上)。 9【华栱、昂、抄、栿、枋】 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栿:较大的横梁称“栿”;一般,屋架上与屋脊成正交的称栿,在地下的两个方向的都有称栿的,装板墙的上下边框也称栿。 枋:截面一般比袱小,作为联系构件,不考虑其受力情况;并随受力构件而设,中间以垫板相隔。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 、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C )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 A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B )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B )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 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C ) A、兆域图 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 D、清明上河图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三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三 间:中国古代木架建筑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内聚力,以防散架获倾斜。 槽:殿身内有一系列柱子和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柱列与斗拱的轴线。 金箱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P535(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单槽: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朔县崇福寺观音殿(金)P535 双槽: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清故宫太和殿P535 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之一。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前后划分为前后两个相等的空间。(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P535 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栱上缠柱造:将上层柱立在下层柱后的梁上,它在结构,构造和外观上比较妥善。 九脊屋顶:即歇山顶。用于殿阁则称九脊殿,用于亭榭、厅堂则称厦两头造 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榑,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多见于唐宋元明清的建筑上。 三朝五门:东汉郑玄注《礼记》曰:“天子及诸侯皆三朝”。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诸侯三门”。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迁,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 即: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三朝”指外朝,燕朝,治朝。外朝是君王举行颁诏、受俘等大礼之所,中朝是君王日常办公之处,内朝则是君王居住之所。“五门” 指皋门、库门、雉门、应门和路门。 分心槽:是分心斗底槽的简称,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系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如独乐寺观音阁山门 月牙城:明清帝陵宝城和方城之间有一小院称月牙城,俗称“哑巴院”。正对方城所筑之墙成为月牙墙(据《刘敦桢文集》二“易县清西陵”)。或称小院为“哑巴院”,而正对方城之墙为“月牙墙”(据王其亨《明代陵墓建筑》)。 方城明楼: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皇陵有内外三重陵墙,中间一到陵墙四门如城楼,分别称南北东西明楼,及至南京明孝陵,仅有一座明楼,此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袭孝陵方城明楼形制。 四阿屋顶:即四面坡的庑殿顶,宋代称四阿顶,或称五脊殿。 当心间:“心”即中心。“当心间”、“心间”即建筑物的中间一间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结构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坊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金箱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耍头:斗拱衬方下所用出跳木料,称为耍木头。清式称蚂蚱头。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围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端方木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不再使用 辅作:狭义说是斗拱;广义的说是指斗拱所在的结构层。唐、宋建筑斗拱所在的辅作结构层对木构架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阙:宫殿、陵墓、官衙大门前两侧各立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故称阙。天子用三出阙,诸侯大臣用二出阙 腰檐:塔与楼阁平座下之屋檐,称为腰檐 槽:宋代殿阁类术语,指殿身内用一系列柱子与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柱列与斗拱所在的轴线。《营造法式》载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种:金箱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 - 副本解析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哪个朝代?(C )A战国B秦C汉D唐 2.《营造法式》是哪个朝代的著作?(C ) A汉B唐C宋D清 3.我国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始于哪个朝代?(D ) A秦B唐C宋D明 4.下面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D ) A杭州B南京C开封D苏州 5.唐长安城位于汉长安城的:(A ) 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 6.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形式是正确的?( C ) A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 B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 C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D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 7.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办人是:(C ) A、梁思成 B、刘敦桢 C、朱启钤 D、朱士圭 8.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B ) A干阑式建筑B木骨泥墙房屋 C穴居D巢居 9.历代帝王陵墓中“因山为陵”的是:(B ) A秦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10.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A ) A北魏B北周C隋D唐11.我国用琉璃瓦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A ) A南北朝B唐C春秋 D 西周12.近代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创办人是:( D ) A、梁思成 B、刘敦桢 C、柳士英 D、黄作燊13.佛光寺东大殿平面柱网为:(C )

A单槽B双槽C金厢斗底槽D分心槽14.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A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村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15.原始社会晚期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A )A干阑式建筑B木骨泥墙房屋 C穴居D巢居 16.我国已知最早的庭院式建筑是:(C ) A西安半坡遗址B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17.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B ) A湖北蕲春建筑遗址B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18.我国瓦的普遍使用是在哪个时期?(B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19.我国砖的使用始于:(B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 20.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的设计人是:(B ) A李诚B李春C宇文恺D鲁班21.《园冶》的作者是:(C ) A李诚B李春C计成D苏东坡 22.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指:(A ) A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 B五台山、武当山、峨嵋山、普陀山 C武当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 D武当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 23.著名的《考工记》成书于:(C ) A春秋B西周C战国D商24.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D ) A全部青色B全部绿色

中建史第七版 第一章复习题

中建史第七版第一章复习题 13级建筑学3班 2016.03.11 题目:苏潼,武安炜,金意,黄超 选择题 1、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2、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A) A 《营造法式》 B 《木经》 C 《冶园》 D 《工程做法》 3、唐宋以前,不属于斗拱的作用(D) A用料大 B布置稀疏 C突出结构作用D突出装饰作用 4、不属于隋代宇文恺的建筑成就的(B) A观风行殿、行城 B编修《营造法式》 C隋大兴规划 D最早使用建筑模型、比例严谨的图纸推敲方案 5、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B) A 小雁塔 B 摩尼殿 C 飞云楼 D 西安钟楼 6、(A)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A 山西佛光寺大殿 B 山西应县木塔 C 蓟县独乐寺山门 D 河北正定隆兴寺 7、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出现在(C)朝代 A清B明C隋D唐 8、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B) A 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 B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D 安阳洹北殷墟遗址 9、属于圆屋顶的形式是(B) A歇山式 B圆顶式 C庑殿式 D卷棚式 10、不属于木构架的建筑优点(D) A取材方便B适应性强C轻质抗震D不耐虫蛀

填空题 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箱斗底槽”。 2.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建于(北魏)朝的(洛阳白马寺)寺,现存元朝以前最大的佛殿是(唐)朝的(佛光寺)大殿。 3.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分),清代的斗口分为(11)个等级。 4.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木经》),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佑国寺)塔。 5. 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分制)”,清代用“(斗口制)”作标准。 6.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其中楼阁式砖塔系由楼阁式木塔演变而来。 7.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 8.隋唐时期建筑的特点: a.城市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b.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c.木构架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经定型化。 d.建筑的艺术加工真实、成熟,色调简洁明快,门窗朴实无华。 e.斗拱的结构技能极其鲜明。 f.砖石建筑有了进一步发展。 g.设计与施工有了进一步发展。

中国建筑史参考试题

中国建筑史 一、简答及绘图题 1.石窟的主要类型及其平面图: (1)塔院型(2)佛殿型(3)僧院型 2.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 3.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 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 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 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 (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注:经涂,不是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 4.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一实例 (1)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 (2)密檐式塔: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3)单层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代 (4)喇[度]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 (5)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代 5.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1)取材方便。我国古代森林茂密,加之木材易于加工,以及青铜工具及后来铁制工具的使用。 (2)适应性强。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且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具备很大的消减地震力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且唐宋后采用类似于今天的“模数制”,可同时加工后组合拼装 (5)便于修缮和搬迁。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易于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森林大量砍伐,使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使木架建筑失去发展前提。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南方,白蚁对木架建筑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 (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一、城市 ..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寝宫,后面是市场和民居,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隋大兴城(唐长安城)2.北魏洛阳城3. 明清北京城4.元大都5.隋、唐洛阳6.明南京城7.汉长安城 ..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 ..中国的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近 的。 ..中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北京古都的风貌改变较大,尚未列入) ..里坊制: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发型,沿街设肆,沿街设住房。 ..唐长安城总体布局及规划特色 ..二、宫殿: ..周制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及宴会。 外朝|治朝|内朝 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东西堂制: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晋、南北朝(北周出外)均行东西堂制。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的三倍。..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史上最全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 1、抬梁式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由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2、方上 汉代帝王陵墓形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 3、《园冶》 《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系统的专著。由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全书共3卷,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该书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4、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外观5层,暗层4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木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5、藻井 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 6、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价,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7、《营造法式》 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清代专著,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8、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 悬山顶: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 硬山顶:双破屋顶顶中两端屋面不伸出墙外。 庑殿顶: 即五脊顶或四坡顶,正脊两端各有两条直抵屋角的戗脊。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 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 9、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以及地基情况(两胡同之间的隙地),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后花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