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GIS和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_覆盖变化模拟_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为例

基于GIS和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_覆盖变化模拟_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为例

基于GIS和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_覆盖变化模拟_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为例
基于GIS和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_覆盖变化模拟_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为例

IDRISI软件之CAMarkov模块实现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及步骤

IDRISI软件之CA_Markov模块实现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及步骤 一、首先创建一个工程目录 二、数据格式转换 所用的数据是IDRISI中的栅格数据,因此需要将gis中的tif数据转换为IDRISI 支持的栅格数据格式。 方法:File→Import→Desktop Publishing Formats→GEOTIFF/TIFF 转换后的格式为.rst 三、获取马尔科夫矩阵 方法:Modeling→Environmental/Simulation models→MARKOV 1表示获取转换矩阵的前一期影像,为我们的87年遥感影像; 2表示获取转换矩阵的后一期影像,为我们的96年遥感影像; 3是这个模型中输出条件概率的前缀,表示的是从87到96变化的一些信息(具体是什么,我也不清楚,但是后续的预测会用到这个文件),一般都是我们自己命名,比如说8796; 4表示第一个与第二个影像之间的时间间隔,这里为9年; 5表示我们向前预测的时间周期,这里也设置为9年,即模拟2005年的土地利用情况; 6是比例误差(我看的资料里面一般都设置的是0.15)。 获取的马尔科夫矩阵记录了在下一个时期,从每个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概率。 四、实现CA_Markov模型预测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使用的是IDRISI软件中的CA-Markov模型, 位于Modeling →Environmental/Simulation models→CA_Markov。 1表示模拟05影像需要依据的影像,即为我们的96年遥感影像; 2表示马尔科夫转换矩阵面积文件,这里选择的是马尔科夫转换概率矩阵; 3即为转换适宜性图集(我是把从87转换为96年影像中产生的那个8796文件作为适宜性图集,一般都是自己重新做一个这种图集,需要道路、河流、坡度等信息,我之前也做过,但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出来的模拟精度很低,所以就舍弃了这个方法); 4表示输出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命名为05; 5表示元胞自动机循环次数,一般为两个年份之间间隔的整数倍,这里可以取9、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2007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十一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对土地实行跟踪监督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局多年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收到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迅速将部和省厅的精神传达下去,及时明确此次调查工作重点、总体要求和差不多程序及方法。并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和全面领会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盐都市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对我市变更调查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局必须做到“月清季累”,年末及时变更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到数据、图形、实地“三一致”,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方法,全面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和实际耕地变化情况。同时,加大了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并先后三次组织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地籍科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预备、外业调查、内业

处理、统计汇总、县乡自查、市局检查和成果上报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通过认真实施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如期保质地完成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成果差不多反映了2007年度土地变化情况。现将我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年内变化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6737972.2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455080.2亩,未利用地面积为5265579.6亩,合计总面积为25458632.0亩,折16972.42 KM2。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 表1 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单位:亩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_史培军

收稿日期:1999-05-20;修订日期:1999-10-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9899374);教育部跨世纪青年培养基金(1998);日本全球环境战略所 (IGES )项目[Foundation I tem :National Natur 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 ina,No.39899374;Trans -cen tu ry Foundation for Youth Development,M inistry of State Education of China (1998);Project of In 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 trategy,UE ,J apan.] 作者简介:史培军(1959-),男,陕西靖边人,教授,理学博士。E-mail:spj@https://www.doczj.com/doc/1215773867.html, 文章编号:0375-5444(2000)02-0151-10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史培军1 ,陈晋2 ,潘耀忠 1 (1.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教育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100875; 2.日本九州大学工学院环境系统研究所,九州,日本) 摘要:利用1980、1988、1994年的遥感影像,通过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弛法对深圳市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运用分类结果比较法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了深圳市1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农田、果园用地显著减少,城镇用地沿海岸和主要公路干线迅速增加。这一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开放政策、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外资大量涌入和以房地产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 键 词: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变化测量;驱动力;中国深圳中图分类号:F 301.24 文献标识码:A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 CC)作为IHDP 的核心科学计划经过90年代以来的努力,目前已见到一些研究成果陆续发表[2] 。其中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测量一直作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的重要基础,受到IHDP 组织者的高度重视[3]。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取决于经济、技术、社会以及政治的变化[2],因而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1]。区域土地利用积累性的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极为深刻,即通过影响地表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并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影响大气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而导致全球或区域性的气候变化[4]。因此,通过利用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揭示其空间变化规律,分析引起变化的驱动力,建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开展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的最新动向[5]。 随着我国沿海开放战略的逐步深入[6] ,沿海开放城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其中深圳市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引起了快速的土地利用变化[7,8] 。 深圳市总面积2020.5km 2 。自1980年成为特区以来,15年间由一个人口33万、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的沿海渔村小镇发展成为1994年拥有336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6.5亿元的大城市,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1980年增加10.18倍和297.67倍,城市化水平由1980年的10%达到1994年的74%,增加7.4倍[7] 。深圳市高速的城市化过程为 第55卷第2期2000年3月 地 理 学 报 ACT A G EOG RAPHICA SINICA V o l.55,N o.2M ar.,2000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侯鹏程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 摘要:土地利用是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反映,它的变化可以引起许多自然和生态过程的变化。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进展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一)土地利用的概念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与地球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互作用的重要表现。发生于任何时空尺度,它不仅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生产力。客观反映人类改变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再现了陆地表面的时空变化过程[1]。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用地等都是土地利用的概念;而土地覆盖则是指地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例如:与前面所述各种用地相关的物质现状包括各类作物、森林、草地、房屋、水泥及沥青路面等则为土地覆盖的概念。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事物的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的产物[2]。无论是在全球的尺度还是国家或者区域的尺度上,土地利用的变化在不断地导致土地覆盖的加速变化。 总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重要概念。土地利用一般是指人类为获取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活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状况,包含着人类利用土地的目的和意图。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定义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简称为:LUCC)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与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的核心研究计划之一,是全球环境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3]。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响应之一。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由于影响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如气候、土壤、植被、水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等,影响到地球生物化学圈层的结构、功能以及地球系统能量与物质循环等方面,与全球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环境演变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可持续性等密切相关[4]。而且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也是人类对全球变化所做出的反应的一种方式。总而言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是所有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核心,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开拓计划,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作用是全球变化的关键,是自然与人文科学领域的“桥梁工程”。 [收稿日期]2007-08-21

土地利用变化报告

土地利用变化报告

1 前言 经过一学期对《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了巩固所学内容,灵活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次研究特选取西安市临潼区2000、2009年的tm影像,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软件操作,完成土地利用分类、动态度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和马尔科夫预测等工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本次研究旨在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基本流程,从而加深对遥感与土地利用基本理论的理解,着重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研究过程 2.1 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分类提供土地覆盖以及土地利用中涉及的人类活动类型等信息。它也可能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潜在的土地利用多样性。本研究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对临潼区2000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类,以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 2.1.1 影像分析及样本选取 根据已有的影像资料分析判别,可将研究区地物类别划分为四类:建设用地、耕地、水体和林地。在ENVI中利用ROI Tool来定义训练样本,也就是将感兴趣区当做训练样本。根据人工经验知识和影像波段组合,可确定影像中白色有尖锐颗粒的呈片状分布地区为建设用地,影响颜色呈浅绿、深绿,并且纹理清晰,分布在城市着农村周围的平缓区域的为耕地,水体的分布呈现出带状或颜色均一的片状,

一般为蓝色或浅蓝色,而在影像东南地区的山上则分布着大量的林地,颜色为墨绿,色泽均一或有浅绿色颗粒。根据上述的解译特征,在ENVI软件中的Region of Interest中选择土地类别的样本,并按照3、7的规则分为验证样本和训练样本。如图所示: 图1. 样本选取过程 对于选好的训练样本在Options下的Compute ROI Separability 中计算可分离度,一般可分离度大于1.8,则表示训练样本的可分离性较好。本研究所选的分类样本分离度均大于1.6,表明可分离性较好。 2.1.2 监督分类 根据分类的复杂程度和精度要求,本次研究选择最大似然法分类器。最大似然法分类器假设每一个波段的每一类统计都呈正态分布,计算给定像元属于某一训练样本的似然度,像元最终被归并到似然度最大的一类当中。 在ENVI软件菜单中选择Classification——Supervised——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功能,对2000年和2009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制作成专题地图如下: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专题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专题研究 黄陵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专题研究 黄陵县国土资源局 2008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导论 (3) 1.1研究对象 (3) 1.2研究方法 (3) 1.3研究内容 (4) 1.4研究意义 (4)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 2.1黄陵县基本情况概述 (5) 2.2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11) 2.3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27) 2.4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32) 2.5土地利用特点 (33) 第三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5) 3.1农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36) 3.2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41) 3.3未利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45) 第四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预测 (47) 4.1农用地变化趋势预测 (47) 4.2建设用地变化趋势预测 (49) 4.3未利用地变化趋势预测 (63) 第五章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64) 5.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64) 5.2合理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及建议 (66)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对象 本专题的研究对象是自1996年至2005年黄陵县辖区范围内各类土地利用状况,尤其是要重点研究2005年黄陵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利用情况,将耕地和基本农田变化情况作为本专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1.2研究方法 通常采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动态变化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指标分析法、图上分析法等。 1.静态分析法:是分析对象在某一时期或时刻的状况与特点。 主要用于对基期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进行分析。 2.对比分析法:将不同地类的面积、构成与同类型地区或与有 关更大一级区域平均值进行比较。 3.动态分析法:(目前比较强调的部分)运用多年土地统计资 料,分析土地类型变化情况、特点规律和成因。 4.指标分析:即是用特定的指标,反映土类利用的特点和状况, 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程度、效益的分析。 5.图上分析法:既是用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反映出土地利用的特 点及变化规律。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南面临太平洋,上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全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异很大;人口众多, 经济基础差,科学技术落后,这些都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地貌类型复杂.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多种类型,其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占26%,丘陵占10%, 盆地占19%,平原占12%.山地多,平地少,这对发展林业, 牧业和开展多种经营有利,而对发展农业(耕作业)受到一定限制. 第二,气候类型多样.由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热带三大热量带.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北方以旱地农业,一年一熟和二年三熟为主;南方以水田农业,一年二熟和三熟为主;由东向西横跨湿润,半湿润, 半干旱,干旱四个气候区.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东部以农业, 林业为主和西部以牧业及绿洲农业为主的两大区域. 第三,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南方土壤以红壤, 黄壤和水稻土为主,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雨林;北方土壤以绵土, 潮土,褐土,棕壤,黑土为主,天然植被为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西北土壤以栗钙土,棕钙土,漠土为主,天然植被为草原,草甸,荒漠. 青藏高原土壤以高山草甸土,草原土和漠土为主,天然植被为高山草原, 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土壤和植被的差异,影响着土地的性质, 肥力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方向. 第四,我国人口多,密度大,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东南沿海及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交通,文化,经济比较发达,水力, 机械化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率较高.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人口稀少, 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交通,文化,经济,技术条件落后,土地利用水平较低, 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点: ①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开发程度高,而利用程度低,发展潜力大. 找国土地开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利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3.95%,剩余未开发利用部分多属难利用土地.已开发土地中,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2/3,林地森林覆盖率低,草地产草量少. 可见,我国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③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土地资源面积大,种类多,为多种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主要用地类型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其中耕地按水利灌溉条件,又分为水田和旱地.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大.耕地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4.2%,人均耕地 1.6亩;有林地约占16.8%,人均林地仅1.89亩;草地面积约占28%,人均草地3.1亩. ④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显著.从结构上看:东,南部以耕地,林地, 水域,非农建设用地为主;中部农牧交错地带以耕地,草地为主; 西北部以草地和难利用土地为主;从利用程度上看:东,南部农业历史悠久, 土地利用率较高,中部土地利用率较低,西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率低; 从地形分布上看:平原及盆地以耕地,水域,非农建设用地为主,丘陵, 岗地区以耕地,林地为主,山地以林地,草地为主.蒙新高原, 青藏高原以草地和难利用土地为主. 现将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分述如下: 1.水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4,其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南自海南岛,北至黑

江西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

江西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从2010年度开始,为了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新机制、新方法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 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省级核查任务工作 是为了保障全省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有序开展,保证全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及时更新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汇总分析全省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日常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申报了2017年省财政厅拨款的江西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投资金额258万元。为科学、客观、全面、规范地评价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为相关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项目绩效评价。 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依据“绩效导向,突出结果”的评价思路,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具有丰富调查经验、绩效评价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组

成绩效评价小组,经过查阅资料、不断研究完善等过程,制定了涵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预算资金执行率共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及25项三级指标。 综合本项目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2017年度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及项目效益实现情况,本项目绩效评价自评得分98分,评分等级优秀。总体上达到了专项资金预设的绩效目标,政策实施效果良好,群众满意度较高。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立项背景及目的 为准确掌握2017年度江西省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持续更新全省土地调查数据,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等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全省开展了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省级国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负责全省工作进度、成果质量检查。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江西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实施,承担单位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是省厅内设职能处室,主要职

土地利用变化报告..

土地利用变化报告..

土地利用变化报告

1 前言 经过一学期对《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了巩固所学内容,灵活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次研究特选取西安市临潼区2000、2009年的tm影像,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软件操作,完成土地利用分类、动态度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和马尔科夫预测等工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本次研究旨在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基本流程,从而加深对遥感与土地利用基本理论的理解,着重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研究过程 2.1 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分类提供土地覆盖以及土地利用中涉及的人类活动类型等信息。它也可能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潜在的土地利用多样性。本研究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对临潼区2000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类,以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 2.1.1 影像分析及样本选取 根据已有的影像资料分析判别,可将研究区地物类别划分为四类:建设用地、耕地、水体和林地。在ENVI中利用ROI Tool来定义训练样本,也就是将感兴趣区当做训练样本。根据人工经验知识和影像波段组合,可确定影像中白色有尖锐颗粒的呈片状分布地区为建设用地,影响颜色呈浅绿、深绿,并且纹理清晰,分布在城市着农村周围的平缓区域的为耕地,水体的分布呈现出带状或颜色均一的片状,

一般为蓝色或浅蓝色,而在影像东南地区的山上则分布着大量的林地,颜色为墨绿,色泽均一或有浅绿色颗粒。根据上述的解译特征,在ENVI软件中的Region of Interest中选择土地类别的样本,并按照3、7的规则分为验证样本和训练样本。如图所示: 图1. 样本选取过程 对于选好的训练样本在Options下的Compute ROI Separability 中计算可分离度,一般可分离度大于1.8,则表示训练样本的可分离性较好。本研究所选的分类样本分离度均大于1.6,表明可分离性较好。 2.1.2 监督分类

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介绍

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介绍 1马尔可夫链模型 马尔可夫理论是一种用于随机过程系统的预测和优化控制问题的理论,它研究的对象是事物的状态及状态的转移,通过对各种不同状态初始占有率及状态之间转移概率的研究,来确定系统发展的趋势,从而达到对未来系统状态的预测的目的[1]。马尔可夫链是一种 随机时间序列,它在将来取什么值只与它现在的取值有关,而与它过去取什么值无关。这种性质称为无后效性。 马尔可夫链模型的建立过程: ①确定系统状态:研究某一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首先确定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确定其土地利用状态。 ②建立状态概率向量:设马尔可夫链在tK 时取状态E1、E2、?、En 的概率分别为P1、P2 ?Pn而0≤Pi ≤,1则向量[P1、P2 ?Pn]称为t K时的状态概率向量。 ③建立系统转移概率矩阵: 一步转移概率:设系统可能出现N 个状态E1、E2 ?En,则系统由T K时刻从Ei 转移到T k+1 时刻Ej 状态的概率就称为从i 到j 的转移概率。p ij p(E i E j )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只能在可能出现的状态E1、E2 ?En 中转移, 系统在所有状态之间转移的可能性用矩阵P 表示,称P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P p ij N N,其中p ij P{E i E j} P11 ?P1n ??= [ ? ??] P n1 ?P nn N p ij 1 i 1,2, N j1p ij0 i, j 1,2, N 为了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出现的概率进行预测,还需要再介绍一个状态概率 πj(k) :表示事件在初始( k=0)状态为已知的条件下,经过k 次状态转移后,在第k 个时刻处于状态E j的概率。∑j n=1πj(k) = 1 从初始状态开始,经过k 次状态转移后到达状态E j 这一状态转移过程,可以看作是首先经过( k-1)次状态转移后到达状态E i(i = 1,2 ? ,n),然后再由E i经过一次状态转移到达状态E j。则有:πj(k) = ∑i n=1 πi(k - 1)P ij (j=1,2, ?,n) 如果某一事件在第0 时刻的初始状态已知,则可以求得它经过k 次状态转移后,在第k 时刻处于各种可能的状态的概率,完成对这一事件未来发展的预测。 目前,一阶马尔柯夫模型多应用于较小空间尺度的植被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中,如预测 草原退化格局的变化、预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模拟土壤侵蚀变化信息等。在更大空间尺度的应用还很少。此外,由于土地利用主要是受社会经济的驱动,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固定不

基于栅格的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监测方法_李德一 (1)

第26卷第8期自然资源学报Vol.26No.8 2011年8月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Aug.,2011基于栅格的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监测方法 李德一1,张树文2*,吕学军1,董立峰1 (1.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山东滨州256603;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 摘要:选择黑龙江省哈大齐地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研究区,把土地利用功能划分为 资源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四项主功能,并进一步细分成资源供给、景观维护、生 态防护、环境净化、经济增长、人口承载、居住生活和文化休闲等8项子功能;然后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选择指标,研究了1976年和2005年两个时段各指标的空间化方 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各土地利用功能的识别,在千米格网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功能变化 热点进行了监测,采用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消涨关系,实现了土地利用功 能的空间化、定量化和动态化研究,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系统;土地利用功能;地理格网;热点监测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037(2011)08-1297-09 过去十几年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全球到区域不同尺度上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给环境和生态造成了显著的影响[1]。随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在原有土地利用覆盖与变化(LUCC)数据集的基础上,开展土地利用功能的评估与制图正得到重视[2],同时,以多功能利用来缓解当前的土地利用冲突正被引入到土地景观规划领域[3-4]。目前,欧洲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多功能在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并在农业多功能利用等领域积极开展了相关研究[5-6],一些长期的监测研究计划已经开展,如德国在Saxon州开展的SALMA[7],该计划在2005年启动,旨在提出一套面对“普通”景观的功能评估方案,而不是局限于保护区或者特殊景观类型。我国在主体功能区的研究热潮下,土地利用功能的研究也有所进展,谢高地等就主体功能的识别流程和分区方法进行了探讨[8];甄霖等对中国1985年和2005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功能变化进行了数量化对比[9]。总体而言,目前土地利用功能在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空间制图以及功能的价值评估等方面仍较为初步。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大齐地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研究案例,着重探讨土地利用功能的表征体系、指标空间化和集成方法,为在千米栅格尺度上开展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监测提供途径。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选择哈大齐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区,范围上包括哈尔滨市区(包括原呼兰 收稿日期:2010-10-26;修订日期:2011-04-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项目;滨州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10Y03);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李德一(1983-),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GIS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E-mail:lideyinihao@126.com *通信作者简介:张树文(1955-),男,研究员。E-mail:zhangshuwen@neigae.ac.cn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编写说明

附件3: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编写说明 一、报告题目 《×省(区、市)2005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二、主要内容 (一)年末各地类规模和本年度各地类变化情况。 (二)耕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1、耕地减少去向分析 (1)建设占用耕地状况。对当年建设占用耕地的类型和数量,分以前批准、当年批准、未批先建三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状况。对当年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的类型和面积进行具体分析。 (3)生态退耕状况。主要说明当年生态退耕的数量;当年“退耕还林工程”面积的计划数、完成数、验收数;退耕还林、还园、还草、还湖数量;当土地变更调查生态退耕面积数据与林业管理部门的“退耕还林工程”面积数据差异较大时,分析差异原因。 (4)灾毁耕地状况。主要说明灾毁耕地的原因、灾毁程度(可复垦和难以复垦)及分布区域。 (5)其他原因造成耕地减少情况。 2、耕地增加来源分析 (1)分别说明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等增加耕地状况。

(2)说明农业结构调整变为耕地状况。 (3)其他增加耕地原因。 (4)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情况。 (三)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情况分析 1、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对于建设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规模和构成(类型),分以前批准、当年批准、未批先建三种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建设占地规模要同历年数据进行对比。 2、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类型、数量及分析。 3、新增建设用地按《土地分类(试行)》细化调查的二、三级地类分析。对于新增建设用地中更新调查部分的数量及所占比重,要详细说明。 (四)耕地总量平衡、占补平衡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1、耕地总量平衡状况。省级及县级现有耕地数量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的耕地保有量进行对比分析。 2、占补平衡状况。主要说明全省(区、市)耕地占补平衡,以及按建设项目占补平衡的状况、主要做法和经验。 3、存在的问题 (五)未利用地改变为耕地、牧草地情况分析。同当年林业部门“荒山荒地造林计划”指标进行比较,说明差异和原因。 (六)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情况分析 包括:开展更新调查的县、市名称、各类土地利用数据与变更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说明等。 (七)检查抽查情况 对本辖区内不少于四分之一县级单位的检查、抽查情况,特别

2012610324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扶风县2012年度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扶风县国土资源局 西安山地测绘规划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一月九日

目录 一、本年度变更调查开展情况 (1) (一)工作准备 (1) 1、成立工作小组 (1) 2、岗前培训 (1) 3、资料收集 (2) (二)外业调查 (2) 1、技术线路 (2) 2、调查内容 (3) 3、调查成果 (4) (三)内业建库 (5) 1、技术线路 (5) 二、变更调查数据检查抽查情况 (5) 三、本年度各主要地类变化情况 (5) (一)耕地变化情况。 (5) 1.耕地减少去向分析 (5) 2.耕地增加来源分析 (7) (二)建设用地变化情况 (7) 1、建设占地农用地情况 (8) (三)未利用地变化情况 (8) (四)耕地总量平衡、占补平衡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 (8) 1、耕地总量平衡情况 (9) 2、占补平衡情况 (9) 三、措施和建议 (9)

一、本年度变更调查开展情况 (一)工作准备 1、成立工作小组 为准确掌握2012年度扶风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保持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现势性,扶风县国土局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2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告》(国土资发【2012】175号),确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成立了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小组,全面启动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2、岗前培训 为了2012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我单位参加了12月17号,在宝鸡市国土资源局召开的《2012年度土地变更工作》会议,在会上张局长、唐科长分析了本年度土地变更的严峻形势,赵局长通报了宝鸡市各县区违法用地情况,并提出对应解决方案。最后李

中国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活动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中国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活动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研究 陆地与大气在各种时空尺度发生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调节着界面上的能量、物质和动量交换,从而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胁迫下,中国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在不同时空尺度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是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大的国家,而华北平原是中国灌溉面积最大的区域。中国西北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抑制土壤的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在西北的应用前景较好。 中国区域这些典型的下垫面变化,通过陆气相互作用,必将对区域气候产生 不可忽略的影响。目前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多关注的是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且没有考虑次网格尺度的信息;模式中的灌溉方案还不够 完善;有关地膜覆盖农田对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还没有。 本论文首先分别利用历史三期(1990年、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植被覆盖度数据来驱动区域气候模式WRF(陆面模块选用Noah),系统模拟研究了中国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进而在WRF耦合的Noah-MP 陆面模块中引入新的动态灌溉方案,并以此模拟研究了华北平原灌溉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所引入的新方案考虑了灌溉与地下水的耦合过程以及灌溉对植被的影响作用。 最后在耦合模式WRF/Noah中引入动态灌溉方案的基础上,将地膜参数化方 案引入该模式,分别设计考虑和不考虑地膜覆盖的试验,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地膜覆盖农田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在土地利用试验中,地表反照率、叶面积指数、城市地表的不透水性、低空云量等影响地表能

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监测

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监测 该项目于1999年启动,2000年全面开展,对全国66个50万人口以上城市、618个县(区、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面积达74.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8%(其中耕地面积为4.28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同期,还从188个生态退耕试点县中选择29个县,实地抽查了土地变更调查生态退耕数据。 “十五”期间,具体部署内容如下: 1.定期监测。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全面部署了全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部分小城镇建设发展状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基本农田保护、辅助开展土地变更调查、辅助复核土地变更调查、辅助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1:1万标准分幅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等监测任务。 2.日常监测。陆续部署了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执法检查、14个省级监测试点、29个省会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批后核查监测等任务。 3.快速反应监测。在环北京地区51个县(市、旗)部署开展了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从土地利用/覆被的角度探讨环北京地区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环北京地区大尺度的生态环境基础信息。 4.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部署全国部分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的快速监测。监测内容包括:2003年以来新上项目用地监测,季度、半年新上项目用地监测,年度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5.重点地区监测。重点部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面积约10-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监测,辅助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并建立了土地利用数据库。 6.特定地区监测。针对突发事件,开展特定地区遥感监测。为建设用地批后核查、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检查、违法用地监察等提供现势性数据和技术支持。 7.开发区(园区)监测。部署了7类、160个左右国家级开发区(园区)监测任务,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保税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台商投资区。重点监测土地利用现状、规划执行情况、扩区情况、土地利用结构、房地产开发以及空闲土地等有关情况,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等信息,全面分析开发区(园区)建设用地管理状况。 8.相关技术支持性基础应用研究。开展了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建设研究、面向县级土地利用图更新的最佳卫星遥感数据组合研究、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精度评价研究、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作业系统和管理系统开发、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快速查询浏览系统开发、监测统计多元数据分析系统开发、50万人口以上城市控制点影像库建设、法国SPOT-5遥感数据应用研究、俄罗斯遥感数据应用研究、印度IRS卫星数据应用技术研究、我国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应用试验研究和数字化土地调查技术推广研究等。

监测土地利用变化

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阿卜杜勒·加法尔 拉合尔旁遮普大学地理系 摘要:土地利用方式反映经济活动的性质,以及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评价和评估的土地 用途,导致诊断的模式可以进一步发展,以争取和保持在人类和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自给的国家资源。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过程,由于其性质的时空特征。传统上,地面调查已进行了评估的土地利用模式;然而,遥感技术的进步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在很短的时间与高精确度的评价。GIS技术监测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正是它导致了一个国家的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预测是非常有益的。本文介绍了利用遥感和GIS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介绍: 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地球上反映了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模式。在长期的物理环境,不 同的土地覆盖分类,以及一个地区的水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自然地形。另一方面,它也着重讲述了人类活动在城市结构和主要航线,如过去曾进行的,最新的人类活动,如农业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网络,城市发展和工业化等在一个地区。 其中包括各种土地使用农业用地一直是学者最常用的研究活动。从19世纪初,说明范杜能在农业土地利用和运输成本,以目前的研究,1966年由Harvey的关系为重点; Mattingley,1972年,西蒙,1978年和Visser,1980年。从运输成本等因素,如与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和行为因素Ilbery,(1978),随着时间的推移,重点已经改变。像Blaiki,1971年和宾斯瓦格学者,1987年一直在努力探索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几个(例如,Datoo,1978年,格里格,1979年),其他学者也已书面解释土地利用变化的复杂过程。 人口增长一直被认为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鲁滕贝里(1976年),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框架,以了解在这方面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像评论家唐斯,1991;格尔茨1963年和罗宾逊,1991年,1993年已集中在一个适当的土地使用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策和技术的作用。(艾伦,1986年;奇泽姆,1979年,哈维,1963年; Muth,1961)的研究人员也强调对基础设施同样重要的作用,包括在土地利用变化的交通设施. 物理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如此复杂,在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成为高度技术和费时。已记录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数量(Coppock1978年,奥美,1986年和Rhind 哈德森,1980年)的努力。然而,与技术进步的努力的性质已发生变化。历史上的土地利用调查(邮票,1940)曾参与巨大的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这是缓和与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航拍。航拍是一个重要检测土地利用方式(艾利,1966年和Collins&EL-拜克,1971年)的数据源。最近,卫星系统的进步,可以更容易地收集信息有关的区域(哈里斯·朗利,2000年)的土地利用模式。然而,地面实况调查仍然是所有最新技术的核心问题。此前,土地利用现状图已提请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但是,第一次空中拍摄的照片及正射影像和现在的卫星图像已经能够提出实际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准确的图片,具有很高的精度。 检查两个时间段之间的变化一直为学者最复杂的工作。但使用计算机在地理领域,以及在土地利用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工作更容易。GIS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土地利用地理研究的性质(加法尔,1998年,1999年;马利克加法尔,1999年)。随着GIS技术的使用,它一直要容易得多映射和监控获得的历史,以及从纸质地图,航拍照片和卫星图像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普兰店市2009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分析报告 二〇一一年一月

一、本年度各地类变化情况 2010年度,普兰店市土地利用变化总量为253.47公顷。从本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来看,草地、耕地、林地等非建设用地出现净减少,建设用地继续增大。其中减幅较大的为草地和耕地,增加用地主要集中在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各地类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普兰店市2010年度各地类增减情况表 单位:公顷

表2 普兰店市2010年度各地类面积变化情况汇总表 单位:公顷 面积与二次调查面积有细微差异。 从上表来看,2010年末耕地面积130105.68公顷,与年初耕地面积130260.07公顷相比,减少154.39公顷;2010年末园地面积14245.80公顷,与年初园地面积14257.16公顷相比,减少11.36公顷;2010年末林地面积69287.90公顷,与年初林地面积69322.68公顷相比,减少34.78公顷;2010年末草地面积13959.33公顷,与年初草地面积13979.38公顷相比,减少20.05公顷;2010年末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29019.99公顷,与年初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28799.85公顷

相比,增加220.14公顷;2010年末交通运输用地面积6299.59公顷,与年初交通运输用地面积6271.63公顷相比,增加27.96公顷;2010年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8057.78公顷,与年初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8070.50公顷相比,减少12.72公顷;2010年末其他土地面积1332.43公顷,与年初其他土地面积1347.23公顷相比,减少14.80公顷。 二、耕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一)耕地减少去向分析 1.建设占用耕地状况 2010年度,我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154.39公顷,其中新增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占用耕地137.029公顷(其中新增城市占用耕地66.35公顷、新增建制镇用地占用耕地35.06公顷、新增村庄用地占用耕地35.56公顷),新增交通运输用地占用耕地17.37公顷。本年批准本年建设占用耕地97.18公顷,占总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62.95%;本年批准本年未建设占用耕地45.12公顷,占总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29.22%;本年度未批先建占用耕地12.09公顷,占总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7.83%。 2.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状况 2010年度,我市无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 3.生态退耕状况 2010年度,我市无生态退耕占用耕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