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 华南师大附中 黄永友

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 华南师大附中 黄永友

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

一、命题意图和试卷设计

2006年全国高考广东历史卷确立了“稳中求新”的思想,在保持与2005年广东高考历史卷的稳定前提下,借鉴了上海卷新颖灵活特点和全国文综的主题式问答题等优点,有意与新课程标准高考形式靠拢,对2007年高考有一定的导向性。

遵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在题型、题量和考查内容等方面都保持了相对稳定。试卷设计比较新颖,设问指向明确,能力考查突出。整份试卷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将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其文化科学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的特点,命题质量较高。

1、题型结构选择题(50%)、材料分析题(26%)和问答题( 24%)的分值分布与2005年广东高考完全一致,尤其突出对材料题的考查,符合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广东补充说明。

2、内容分布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试题内容基本上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内容分布与2005年基本一致,突出对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当代史(共和国史)的考查。

突出对主干内容和重点知识的考查(具体见后面分析)。

3、政治史等内容分布对比表(对2007年高考三册书的比重有参考价值)

2006年广东历史高考政治史等分值分布

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比例达到近几年全国和广东历史高考的最大均衡值,这为2007年广东历史高考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考查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由上面四个表格分析可知道,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与2005年相比,吸取了去年过于注重史实记忆的缺陷,突出创新,其它各方面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相对稳定性对广大中学师生是有利的,使他们能够有平静的心态积极备考。

另外,部分题目比较有创新性,如选择题的第2题,6题,9题,13题,15题,22题等,先说出一段背景材料,然后根据背景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得出正确选项。材

料题26题要考生根据四则材料得出周人饮食生活方面的信息,延续了2005年广东高考26题扬州经济繁荣的表现和原因的命题风格。而问答题一般由几个小问题组合而成,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题目。如29题把中外18世纪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清朝的《四库全书》和法国启蒙运动的《百科全书》作对比分析,一方面突出人类的文明成就,另一方面中外历史对比(很多年没有出过中外历史对比方面的高考题目了)。

二、考试结果及数据分析

第一,历史试题难度、区分度统计数据

第二,历史试题能力层次分布统计数据

第三,高考各题得分抽样统计

1、选择题分析:

①回归教材,落实考点

②材料式或背景知识型选择题(2、6、8、9、11、12、14、15、22);

概念式选择题(16、19、20、21、24)

组合式选择题(5、13 );

因果式选择题(3、7、10、18、23);

比较式选择题(4、5、8、12、17);

逆向式选择题(21、25)

③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④适当考查与广东地区相关的知识或周年纪念 1、11、13

2、材料题分析:

题目指向明确,对审题的要求比较高。要特别注重审题。

充分发挥和挖掘材料题的功能。一定要从材料出发,进行摘抄(如果有要求)和一般意思表述,接着进行分层次的概括。做到“读、找、答”,应该从材料想到教材(与教材的观点是否一致),而不是先答教材的观点再答材料的观点。

2006年高考材料题进一步明确和发挥了材料题的功能。基本命题思路是:

①题目的答案只能从材料本身寻找;材料的背景内容教材有可能涉及到,但教材只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材料,而并不能帮助学生组织答案。这意味着材料的功能并不是引导学生回忆教材,而是提供新的历史信息。

②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而不是考查学生对教材的记忆。

③着重考查学生分析因果关系的能力

④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答案的抽象概括化特点,而且不能摘抄原文

解读:2007年广东历史高考会继续在这方面加强考察,在以后的高考备考中要加以重点关注。

3、问答题分析。2006年问答题命题的基本思路是:

①选材特点:选材于教材主干知识

②立意特点:专题化的命题立意,问题之间的梯度化设计意图

③能力要求:着重于考察记忆能力、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认识

④答案设计:答案的概括化

解读: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主观题在每一小问中标明了分值,可以根据得分点来推断答案有几个要点。2006年高考采用了这一非常合理的变化形式。

第四,评分标准说明与存在问题

答卷失误的主要原因:

①未能准确把握试题提供的信息、考查意图及要求,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只凭主观意愿

②史实混淆,张冠李戴,教材内容较生疏,对重要內容和事件缺乏全面了解,存在知识盲点。

③对历史概念、历史理论掌握不够到位,盲目做题,缺乏个案分析,欠缺思考。注意原因、

概况、措施、影响、评价、人事,注意概括性、简述性、结论性语言等。

④答题技巧和方法有所欠缺,注意语言规范、书写规范、格式规范(段落化、层次化、要点

化)

三、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高三备考要重点研究“两纲”(考试大纲和课程大纲)、“两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题”(近年的高考试题、各地的模拟试题和自编的测试题)学法指导,“精讲精炼精评”,重视课堂,提高效率意识。

1、知识系统化、要点化,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把握高考考纲,把历史知识化繁为简。

2、注重能力考查。现在历史高考还是比较注重知识和理解,所以要对学生经常进行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训练。

3、注重学生概括、表达和书写能力的强化训练,要求史论结合。

2006年广东卷与江苏、全国文综卷主观题考点对比(分省命题)

北京文综非常注重人类文明史的进程,其中在主观题(37题)中设计了一道题目,形势非常新颖。某地要举办“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其中,分为四大展览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