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学自考汇总

行政法学自考汇总

行政法学自考汇总
行政法学自考汇总

行政法学

名词解释

1.法律解释: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

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2.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3.行政征用: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人财产或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4.相对人参与的原则:行政相对人在程序上有了解并被告知有关自己权益的行政行为的权利

5.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6.特别行政法:对特别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规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7.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

种法律效力

8.行政命令: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

9.参与型行政,亦称互动型行政,指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与私人共同创造互动,协调、协商和对话行政的程序和制度

10.裁定管辖:不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而是由法院直接作出裁定和决定确定诉讼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和移转

11.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12.行政行为的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效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13.行政监督检查:又称行政调查,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对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等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的监督行政行为

14.行政违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

15.转移管辖:经上级法院同意,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权,由下级人民法院移送上级人民法院,或由上级移送下级人民法院

16.行政合法法原则: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17.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法律规范仅对目的,行为范围等作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18.行政强制: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民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安全采取紧急、即时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

为的总称

19.行政责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按照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所应承担的义务

20.必要的共同诉讼:两个以上的原告或被告,因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一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共同

诉讼

2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的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22.一般授权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23.执行罚:行政主体对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处以一定数额的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行政强制方法

24.行政侵权责任: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25.司法审查裁定:人民法院在司法审查过程中,针对司法审查的程序性问题所作出的对诉讼参与人发生法律效果的司法意思表示。

26.行政优益权: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的行使职权等以法律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优益条件的资格

27.间接强制执行措施:行政主体不通过自己的直接强制措施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而通过间接手段达到上述目的的行政强

制行为

28.行政处分:公务员承担违法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失职的公务员给予的惩戒措施

29.司法审查决定:人民法院对司法审查过程中就判决、裁定范围以外涉及诉讼的事项所作的司法行为

30.行政机构: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各单位,它是为行政机关服务,对外不能以自己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其行为的一切法律后果归

属其所属行政机关

31.行政许可程序: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从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到作出准予等行政许可等决定的步骤、方式和时限的总称

32.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来和其他活动之前,事先制定规划,并制定实现该计划所需的各项活动

33.行政复议: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与被管理对象发生争议,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活动

34.中止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诉讼不能继续进行,中途停止诉讼后可再恢复的

35.行政性公司:以公司的构成要件而成立,从事经济活动,同时又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组织

36.招标:行政机关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不特定的对象参加行政许可的投标,并根据结果作出决定的行为

37.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目标,而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38.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在行政复议中,复议机关、申请人以及被申请人等,为解决行政争议,根据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规定而形成的权

利义务关系

39.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

40.行政相对人:称行政相对方,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

41.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关系、法律地位等进行甄别,予以确定,认可等并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42.宏观行政指导: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的行业和相对方进行的行政指导

43.行政复议管辖:行政争议应由哪一类行政职能部门或哪一层级的行政机关具体进行复议并作出决定的权限划分

44.行政补偿: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合法行为损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45.行政委托:行政主体将其职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它组织的法律行为

46.行政裁决: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47.行政程序: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方法等的总和

48.移送管辖:行政复议机关对已经受理的案件,发现无管辖权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机关管辖

49.事实行为违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50.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51.一般授权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52.行政应急性原则: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等需要,行政机关可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措施

简答

1简述现代行政权特点的变化

1行政的强制性有所弱化;2行政的单方性也在相对缩小其范围,双方甚至多方参与并形成合意的行政方式逐渐增多;3行政的优益性受到更多的限制

2简述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作用

1有利用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和完善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法制工作;2有利于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解决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3有利于促进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立法工作;4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积极性;

3简述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

1根据行政的范围,可分为内部违法和外部违法;2内部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内部在组织等过程中发生的行政违法行为,外部行政违法则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行政违法行为;3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的救济手段不同

4试述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的特征和区别

1依据方面的特征和区别,行政授权必须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明文授权规定为依据,行政委托根据委托行政事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2方式上的特征和区别,行政授权必须符合法定的方式,行政委托的法定方式都在委托决定中予以明确;3法律后果上的特征和区别,行政授权的法律后果,会使某一原本无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取得行政主体资格,行政委托不会发生职权以及职责的转移

5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形式上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规范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内容上特点:1行政法的内容广泛;2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3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

6简述听证程序的许可事项和步骤

许可事项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

步骤1告知2申请3组织听证4通知有关事项5举行听证6决定

7简述行政违法的法律效果

1对行为本身效力的影响;2对行为人责任的影响;3对法律救济的影响;

8试述行政行为废止的条件及其法律后果

条件1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经过有权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2国际、国内或行政主体所在地区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行为继续存在将有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甚至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3行政行为已经完成原定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国家行政管理目的和使命,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法律后果1废止后,其效力自废止之日起生效;2行政行为的废止如果是因法律等或形势变化而引起的,且废止给行政相对方造成较大损失,行政主体应适当补偿

9简述行政法是如何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的有效实施的

1行政法确认行政权的相对独立性,确认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享有和行使;2行政法确立行政机关相对于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行政权力,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赋予行政权以优益性,强制性等属性;3行政法保障行政机关对其公务员的管辖权;4行政法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维护行政机关在特别情形下的特殊地位;5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行政法不断赋予行政机关新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10简述行政机关对登记的实质审查

实质审查是对申请人所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注册书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查;

弊端1费用很高而且手续繁冗;2容易导致国家公权力对私权力侵扰和过度干预的问题

11简述公务员行政责任的特点

1引起行政责任的行为是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职务行为;2一般公务员不直接对行政相对人承担行政责任;3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责任主要是惩戒性的

12论述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1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2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3人民法院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13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

含义,指行政权的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内容1法律保留原则;2法律优先原则

14简述行政裁决与行政复议的区别

1两者所解决的争议性质不同,前者的对象是法律规定的特定的民事争议;后者是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引起的行政争议;2两者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主体地位不同;3各自所属的理论范畴和研究范围不尽相同

15简述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对行政复议的不调解原则的例外规定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2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赔偿划者行政补偿纠纷;

16试述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1性质不同;2目的不同3法律后果不同

17简述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1行政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接受授权的组织;2行政机关不等于行政主体;

18简述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

1从法律后果看,前者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人转归国家;后者是行政主体暂时取得了被征用方财产的使用权,不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2从行为的标的看,前者一般权限于财产;后者除财产外可能还包括劳务;3从能否取得补偿来看,前者是无偿的,后者一般是有偿的。19简述行政复议管辖的原则

1符合行政机关内部领导体制,便于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复议权;2坚持管辖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3特殊争议标的案件,应当由专门复议机构或特定复议机构管辖;4行政复议管辖,应做到就近,便民,尽可能方便复议申请人提出申请或参加复议

20试述行政裁决与行政审判的区别

1两者的主体不同,所行使的职能也不相同2行政裁决的调整范围限于法律有特别规定而且与行政管理相关的部分民事、经济纠纷;行政审判则调整着法定范围内的行政纠纷和附带于行政诉讼的民事纠纷;3两者解决纠纷的方式的程序不同;4两者的法律效力不同

21简述国家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在行使国家权力的职能范围和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区别

1任务和职权;2组织和活动方式;3能动性

22简述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

指对违法者的某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类处罚

1行为人的一个行为若违反了两个以上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除罚款外,可以予以两次非同类的处罚;2违反一个法律、法规规定,该法律、法规同时规定施罚机关可以并处两种处罚,并不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3违法行为严重,已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也适用

23我国行政诉讼为什么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

1根据我们宪法和组织法确定的体制,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权交由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系统本身行使2抽象行政行为涉及政策问题,政策问题不宜由法院判断;3抽象行政行为涉及不特定的相对方。

24论述如何通过制定与完善单行法律,法规来加强行政指导的法制建设

1建立行政协调、审议会制度;2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告示制度;3建立行政建设,劝告,告诫制度;4加强和完善行政调解和协调制度;5建立健全行政奖励制度;6健全行政计划制度;7建立责任、救济制度

25简述行政机构成为行政主体的具体类型

1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规定而直接设立的专门行政机构;2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3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

26简述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1立案2调查取证3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4听取当事人陈述和辩解;5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7移送管辖与移转管辖的区别是什么

1移运管辖一般是同级人民法院之间进行的,移转管辖适用于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法院之间;2移送管辖法院本身对本安没有管辖权而移送有权管辖的人民法院;移转管辖是有权管辖的人民法院经上级的决定或同意将其移送至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28论述行政不当的法律效果

1法律效果内容,不当行政不能导致该行政行为视为无效;不当行政的责任者以承担补救性行政责任为限,一般并不引起惩罚性行政责任;2法律救济,一般不存在司法救济,也不适用确认并宣布无效的方法,只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时,人民法院才能判决变更

29简述确认法律事实与确认法律地位

1确认法律事实是指行政主体通过行政行为对某种法律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是否存在,依法加以确认2确认法律地位指行政主体通过行政行为对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存在及存在范围的认定;3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确认法律事实必须影响确认法律关系,但确认法律事实并

不等于确认法律关系,确认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事实确认为前提的

30简述我国行政指导的原则

1合法原则2合政策原则3民主自愿原则4及时灵活原则

31简述司法审查中当事人的特征

1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2与案件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3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

32论述我们行政复议的复议中止和复议终止

1复方中止是复议过程中发生了符合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条件和情形,需要中止复议活动,中止条件和情况消失后,复议活动继续进行;2复议终止是复议过程中发生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情形需要终止复议活动,对原来审理的复议事项不再进行复议;3最大的区别就是中止原因消失后,复议活动是否继续进行

33简述行政行为无效的情形

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行为或者明显的违法情形;2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3行政主体受协迫作出的行政行为;4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5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34简述行政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

1回避制度2合议制度3辩论和听证制度4专家咨询制度

35与判决和裁定相比,决定具有哪些特点

1就决定所解决的问题而言,旨在解决诉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2就解决的功能而言,旨在保证案件的正常审理和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3就决定的效力而言,不是对案件的审判行为,不能依上诉程序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只能审核复议

36试述司法审查的作用

1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宪政体制2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3有利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4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37简述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及其法律后果

条件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2行政行为不适当

后果1行为自始失去法律效力,但根据社会公益的需要或行政相对方是否存在过错的情况,撤销也可仅使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效;2如果因行政主体的过错引起,而依社会公益的需要又必须行使行政行为撤销效力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起,由相对方的一切损失由行政主体赔偿;3如果因行政相对方的过错或双方共同过错所引起的,效力通常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

38如何确保行政相对人参与原则的实现

1行政相对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2对于某些重大或疑难案件,有权要求听证;3行政相对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的,行政主体应当采纳

39简述侵犯人身权行政赔偿的范围

1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2非法拘禁或其他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3以殴打等暴力手段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4违法使用武器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其它违法行为

40论述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指国家对某些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损害不承担赔偿责任的事项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2因受害人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不可抗力,第三人过错,受害人从其他途径获得补偿

41简述行政程序法的作用

1监督的控制行政权;2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3提高行政效率;4实行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良性互动的平台

42试述行政合法性原则

1必须基本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必须依据法律行使,不得违法;3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

自考行政法学新编

自考行政法学新编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淘宝店铺自考赢家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 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 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C.法定的国家司法机关D.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10.下列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 C.国务院部委D.省级人民政府 1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监督的表述,错误的是

自学考试-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

第一章绪论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或者可以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行政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法律解释――是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行为的监督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所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的特点? 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规范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内容上的特点 3、行政法的内容广泛 4、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5、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行政法是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 1、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而重要,且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息息相关,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行政法和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 首先,行政法是实施有关现代国家机构之间关系的宪法规范的主要法律,具有保障和监督对社会有广泛影响的行政管理的作用。 其次,行政法是实施宪法确定的各项国家政策的主要法律。 3、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越来越大。

【精品】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串讲笔记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串讲笔记 第一编绪论 第1章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行政 一、行政的涵义 1。行政的概念 (名词解释)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 2。行政的分类考察 1 / 241

(1)公行政与国家行政. (名词解释)狭义的行政仅包括公行政,指公共组织,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目的、任务而行使的执行、管理职能. (单选)国家行政属于公行政,但公行政并不等于国家行政. (2)静态行政和动态行政。 (单选)静态行政的涵义是被赋予相应职能的组织单位和个人,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行政人员;动态行政的涵义是相应组织职能的运作,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 (3)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 (单选)行政执法属于实质行政。形式行政是根据主体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只有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活动为行政;实质行政是根据主体活动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不论主体为何公权力机关,只要其活动具有执行、管理的性质,即为行政. 2 / 241

二、行政与行政国 (单选)行政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伴随着“行政国”的产生而产生的。 三、行政与法治国 (单选)“行政国”产生是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行政法产生和发展是法治国形成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涵义 (名词解释)(05-4)(02—4)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多选)(05—4)(02-4)行政法的内容是由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决定的。行政法的调整对 3 / 241

象是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 (多选)(06—4)(03-4)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有劳动局实施行政处罚与被处罚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劳动局登记检查企业用工情况与企业之间形成的关系。 (单选)海关系统的内部关系,属于垂直领导关系。 二、行政法与行政权 (多选)行政权从其权力内容考察,包括国防权、外交权、治安权、经济管理权、社会文化管理权等. 三、行政法的形式 4 / 241

行政法学自考汇总

行政法学 名词解释 1.法律解释: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 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2.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3.行政征用: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人财产或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4.相对人参与的原则:行政相对人在程序上有了解并被告知有关自己权益的行政行为的权利 5.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6.特别行政法:对特别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规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7.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 种法律效力 8.行政命令: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 9.参与型行政,亦称互动型行政,指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与私人共同创造互动,协调、协商和对话行政的程序和制度 10.裁定管辖:不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而是由法院直接作出裁定和决定确定诉讼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和移转 11.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12.行政行为的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效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13.行政监督检查:又称行政调查,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对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等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的监督行政行为 14.行政违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 为 15.转移管辖:经上级法院同意,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权,由下级人民法院移送上级人民法院,或由上级移送下级人民法院 16.行政合法法原则: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17.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法律规范仅对目的,行为范围等作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18.行政强制: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民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安全采取紧急、即时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 为的总称 19.行政责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按照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所应承担的义务 20.必要的共同诉讼:两个以上的原告或被告,因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一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共同 诉讼 2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的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22.一般授权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23.执行罚:行政主体对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处以一定数额的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行政强制方法 24.行政侵权责任: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25.司法审查裁定:人民法院在司法审查过程中,针对司法审查的程序性问题所作出的对诉讼参与人发生法律效果的司法意思表示。 26.行政优益权: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的行使职权等以法律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优益条件的资格 27.间接强制执行措施:行政主体不通过自己的直接强制措施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而通过间接手段达到上述目的的行政强 制行为 28.行政处分:公务员承担违法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失职的公务员给予的惩戒措施 29.司法审查决定:人民法院对司法审查过程中就判决、裁定范围以外涉及诉讼的事项所作的司法行为 30.行政机构: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各单位,它是为行政机关服务,对外不能以自己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其行为的一切法律后果归 属其所属行政机关 31.行政许可程序: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从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到作出准予等行政许可等决定的步骤、方式和时限的总称 32.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来和其他活动之前,事先制定规划,并制定实现该计划所需的各项活动 33.行政复议: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与被管理对象发生争议,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活动 34.中止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诉讼不能继续进行,中途停止诉讼后可再恢复的 35.行政性公司:以公司的构成要件而成立,从事经济活动,同时又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组织 36.招标:行政机关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不特定的对象参加行政许可的投标,并根据结果作出决定的行为 37.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目标,而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38.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在行政复议中,复议机关、申请人以及被申请人等,为解决行政争议,根据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规定而形成的权 利义务关系 39.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 40.行政相对人:称行政相对方,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

行政法学自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 相关法律责任的组织。 2. 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 和权限。包括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共同地域管辖。 3.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 控。 4. 实质性行政违法:又称实体上的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在内容上违反了 行政法律规范的实质性要件。 5. 司法变更有限原则: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在通常情况下无权变更原具体行政行 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才能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 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行政裁决: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行政应急性原则:是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行政补偿:行政机关因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造成的损害所给予的补偿,属于国家补偿的一种。 行政指导: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行政相对方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顺序、方法、方式以及时限的总和。 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司法审查: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行政优益权:是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上或物质上优益条件的资格。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1、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始终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p7 2、行政法学与行政法的区别: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及与行政法相关的社会 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归属不同:行政法学是一门学科,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 对象范围不同:行政法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政法,但不限于行政法本身P25 3、行政法的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系指贯穿于一国行政法中,指导和 统帅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并由它们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主体在国家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P43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首要原则(行政职权来源合法,行政行为受到法律拘束) 2行政合理性原则又称比例原则或帝王原则(由比例原则、平等原则与正当原则构成)P54 4、行政主体的权利(包括那些机关可以构成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一般以 国家行政机关作为载体,但它又不限于行政机关,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同样享有行政主体的地位。P64制定规范权。2行政许可权。3行政确认权。4行政检查权。5行政奖励权.6行政物质帮助权。7行政处罚权。8行政强制权。9行政合同权。10行政裁决权。11 行政复议权。12行政委托权。13行政处分与追偿权。14行政执行权 5、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行政复议是以声请行为 P502-509 6、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 人出示执法身份证明,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裁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的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P303 7、行政给付行为有哪些:行政保障制度(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 会救济金、福利金;发放给灾民的生活救济费和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灾民而支出的费用和物资等)行政助长制度(行政奖励、国家科研项目资助、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贴息、对农业的财政资助、对中小企业的贴息贷款、对特定行业的补贴、产品的出口退税等)P215-216 8、行政奖励的形式:(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3)通令嘉奖; (4)记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 9、行政决定的种类:行政命令、确认、许可、给付、征收、征用、处罚、 裁决、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等P195

自考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I、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 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3、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也称行政主体或行政法律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6、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 更和内容变更。 9、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10、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 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中的“理”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 准则的法理。

II、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13、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任何 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14、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 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16、首长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 17、委员会制: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负责制。 18、层次制:乂叫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纵向分为基十层次,每个层次所 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9、职能制:乂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十部门,每个部门所管 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20、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 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1、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

自考《行政法学》复习考点重点新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 相对于社会组织、企业的“私人行政”而言,行政法领域的行政,是指国家与公共事务的行政,通常称为“公共行政”。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它包括以下含义:(1)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2)行政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限于管理国家事务,还越来越广泛地管理公共事务;(3)行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4)行政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是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 (一)行政权 1.行政权的涵义 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这个定义具有三层意思:第一,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没有宪法、法律的确认或设定,行政权就失去了存在和行使的合理基础;第二,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就其各自所管理的事项行使的权力分别为立法权、司法权等;第三,行政权系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一方面,现代行政权仍然保留了

传统国家政权的特色,是国家治理和服务社会的公权力的一种,另一方面,现代行政权还包括社会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权,这些治理权有的来自于国家法律的直接赋予或者行政机关的委托,有的源于社会组织的自治而后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 行政权与行政职权的区别。行政权不完全等同于行政职权。前者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权力,其内容多而复杂;后者则是具体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所拥有的,与其行政目标、职务和职位相适应的管理资格和权能,是行政权的具体配置和转化形式。 行政权与行政权限的区别。行政权限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所不能逾越的范围界限,是行政权的具体形式——行政职权的三个构成要素(权力主体权力内容权力范围)之一。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超越行政权限,便构成行政越权,视为无效。 2.行政权的内容 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裁判权等。 3.行政权的特点 行政权与其他国家权力和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权利不同,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相对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它则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等特点。 4.行政权的双重作用 现代国家赋予行政机关广泛的职权,并

自考行政法学背诵要点

自考行政法学背诵要点

行政法学重点(自考)题型:单选题30*1+多选题5*2+名词解释5*3+简答题3*5+论述题1*10+案例分析题2*10 1.行政: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2.行政权:赋予或认可、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 活动的权利,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3特点:强制性弱化;单方性缩小范围;优益性限制。 3.行政法: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 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4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4特殊渊源:法律解释;国际条约、惯例;判例与指导性案例;软法规范。 特点:2形式上+3内容上:内容;效力位阶变动;交织。 行政法的2作用:规范行政权、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有效实施;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用 4.行政法关系:经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 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的5特征:行政主体;平等但非对称性; 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争议司法解决 6.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在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 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3特征: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称性。 7.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3联系与3区别 (地位、主体、客体) ◆基础产生的,没有行政法律关系也就没有监督行政法 律关系。 ◆相互影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行政法 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的 非对等性是倒置的。 8.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次于宪法的一个重要的 法律部门,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3体现:调整对象;与宪法的关系;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 9.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 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2具体内容: ◆法律保留原则:作出必须取得法律的授权,必须有法 律的明文依据,。 ◆法律优先原则:受现行法律的约束,不得采取任何违 反法律的措施。包括:法律优先行政;行政不得违法。 10.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5个具体内容:立法目的;正当考虑,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对待;自然规律;社会公德 5个子原则包括: ◆行政公开原则:内容公开;过程公开;信息公开。3 功能:腐败;保障知情权;加强合作。 ◆行政公正原则:实体公正(徇私情、存偏见、武断专 横)和程序公正(法官、接触、听取意见) ◆比例原则:采取某项措施时,权衡公共利益目标的实 现和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障,若为实现公共利益目标而 可能采取对个人或组织利益不利的措施时,应当将不利影响 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保持二者之间适度的比 例。 ◆信赖保护原则:对其行为应守信用,个人或组织对行 政行为的正当信赖应当予以合理保护,以使其免受不可预计 的不利后果。 ◆尊重和保障人权 1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 13.行政优益权:行政职权具有优先性,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依法享有一定的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 ◆行政优先权: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许多职务上 的优先条件。即权利在同一领域或者同一范围内相遇时,具 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包括行政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 协助权,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公定力) ◆行政受益权: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 14.行政职责:行使国家所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内容包括:依法履行职务、遵守权限规定;符合法定目的;遵循法定程序。 15.行政权限: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时所不能逾

2016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自考《行政法学》复习考点、重点新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 相对于社会组织、企业的“私人行政”而言,行政法领域的行政,是指国家与公共事务的行政,通常称为“公共行政”。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它包括以下含义:(1)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2)行政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限于管理国家事务,还越来越广泛地管理公共事务;(3)行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4)行政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是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 (一)行政权 1.行政权的涵义 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这个定义具有三层意思:第一,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没有宪法、法律的确认或设定,行政权就失去了存在和行使的合理基础;第二,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就其各自所管理的事项行使的权力分别为立法权、司法权等;第三,行政权系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一方面,现代行政权仍然保留了传统国家政权的特色,是国家治理和服务社会的公权力的一种,另一方面,现代行政权还包括社会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权,这些治理权有的来自于国家法律的直接赋予或者行政机关的委托,有的源于社会组织的自治而后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 行政权与行政职权的区别。行政权不完全等同于行政职权。前者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权力,其内容多而复杂;后者则是具体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所拥有的,与其行政目标、职务和职位相适应的管理资格和权能,是行政权的具体配置和转化形式。 行政权与行政权限的区别。行政权限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所不能逾越的范围界限,是行政权的具体形式——行政职权的三个构成要素(权力主体权力内容权力范围)之一。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超越行政权限,便构成行政越权,视为无效。 2.行政权的内容 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裁判权等。 3.行政权的特点 行政权与其他国家权力和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权利不同,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相对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它则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等特点。 4.行政权的双重作用 现代国家赋予行政机关广泛的职权,并保障其有效行使,充分发挥其积极能动的作用。同时对行政权的行使必须加强监督,防止被违法行使或滥用,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害公共利益,破坏社会秩序。 (二)公民权利 是指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确认的,由相应的义务所保证的公民的资格、利益和权能。公民权利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这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权利和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等。现代社会,公民权利的范围日趋扩大,权利的规定日趋细密。但是公民权利的行使要受到法律的制约,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公民权利不是绝对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统一。 (三)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公民权利即指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确认的,由相应的义务所保证的公民的资格、利益、自由和权能。公民权利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权利和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等。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源于公民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而行政权力一旦形成,便与公民权利结成一种既互相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在行政主体与相对方形成的关系中,一方权利(权力)的实现,要求另一方履行相应的义务。每一方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总体上应是平衡的。对于行政主体来说,它要依法行政,既要保

自考行政法学背诵要点

行政法学重点(自考)题型:单选题30*1+多选题5*2+名词解释5*3+简答题3*5+论述题1*10+案例分析题2*10 1.行政: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2.行政权:赋予或认可、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利,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3特点:强制性弱化;单方性缩小范围;优益性限制。 3.行政法: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4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4特殊渊源:法律解释;国际条约、惯例;判例与指导性案例;软法规范。 特点:2形式上+3内容上:内容;效力位阶变动;交织。 行政法的2作用:规范行政权、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有效实施;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用 4.行政法关系:经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的5特征:行政主体;平等但非对称性;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争议司法解决 6.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在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3特征: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称性。 7.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3联系与3区别(地位、主体、客体) ◆基础产生的,没有行政法律关系也就没有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相互影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是倒置的。 8.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次于宪法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3体现:调整对象;与宪法的关系;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 9.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2具体内容: ◆法律保留原则:作出必须取得法律的授权,必须有法律的明 文依据,。 ◆法律优先原则:受现行法律的约束,不得采取任何违反法律的措施。包括:法律优先行政;行政不得违法。 10.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5个具体内容:立法目的;正当考虑,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对待;自然规律;社会公德 5个子原则包括: ◆行政公开原则:内容公开;过程公开;信息公开。3功能:腐败;保障知情权;加强合作。 ◆行政公正原则:实体公正(徇私情、存偏见、武断专横)和程序公正(法官、接触、听取意见) ◆比例原则:采取某项措施时,权衡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和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障,若为实现公共利益目标而可能采取对个人或组织利益不利的措施时,应当将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保持二者之间适度的比例。 ◆信赖保护原则:对其行为应守信用,个人或组织对行政行为的正当信赖应当予以合理保护,以使其免受不可预计的不利后果。 ◆尊重和保障人权 1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 13.行政优益权:行政职权具有优先性,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依法享有一定的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 ◆行政优先权: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许多职务上的优先条件。即权利在同一领域或者同一范围内相遇时,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包括行政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公定力) ◆行政受益权: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 14.行政职责:行使国家所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内容包括:依法履行职务、遵守权限规定;符合法定目的;遵循法定程序。 15.行政权限: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时所不能逾越的范围或者界限。 16.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据其统治意志,按照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以及相应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指挥和监督的国家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的6特征:高度政治性和权威性;执行性和法律

自考笔记自考复习资料自考串讲00261行政法学

通常称为“公共行政”。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它包括以下含义:(1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2 来越广泛地管理公共事务;(3 理;(4 1.行政权的涵义 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行政权与行政职权的区别。 体配置和转化形式。 行政权与行政权限的区别 政越权,视为无效。 2.行政权的内容 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制裁权、 行政裁判权等。 3.行政权的特点 性等特点。 4.行政权的双重作用 公共利益,破坏社会秩序。 (二)公民权利 民权利不是绝对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统一。(三)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能。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中,一方权利(权力) 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义务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5 义务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义务 7.公正廉洁、克已奉公的义务 (二)承担行政责任(三)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四)刑事责任 法应予准许的一种利益,称为法律保护的利益;利益称为反射性利益。 (二)公民有听证的权利 为。它包括三层意思: (一)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为 行政职责的行为。 志性:(四)效力先定性: 个人或团体都必须遵守和服从。 权利、义务上产生的具体影响, 或科以义务: (二)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 (三)变更法律地位: 行政主体等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力。 (一)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 撤销和不可争辩力。 (二)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 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的拘束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相对方的拘束力。 2.对行政机关的拘束力。(三)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 求。 (四)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 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1)行政行为具有执行的效力, 行政行为都必须执行。(2 力, 制执行;(3)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 政行为成立后,就必须立即予以执行。 第三节行政行为的分类 一、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准,可分为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所谓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效力的行政行为。

行政法学自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得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得相关法律责任得组织。 2、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得分工 与权限.包括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与共同地域管辖。 3、行政: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与其她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得决策、组织、管理与调控. 4、实质性行政违法:又称实体上得行政违法,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得行为在内容上违反 了行政法律规范得实质性要件。 5、司法变更有限原则: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在通常情况下无权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得)才能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 公定力:指行政主体得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就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得一种法律效力。 行政裁决: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得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得、特定得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得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得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得危害,尚未构成犯罪得行为。 行政应急性原则:就是现代行政法治原则得重要内容,指在某些特殊得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得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相抵触得措施. 行政补偿:行政机关因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她组织权益造成得损害所给予得补 偿,属于国家补偿得一种. 行政指导: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得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得经 济与社会生活得需要,基于国家得法律、法规与政策,在行政相对方同意或协助下, 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得行政目得,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得 行为。 行政程序:就是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得过程中所遵循得步骤、顺序、方法、方式 以及时限得总与. 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得法律地位、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 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得具体行政行为。 司法审查: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得合法性进行审查得司法活动. 行政优益权:就是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地实 现公共利益得目标,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上或物质上优益条件得资格。

自考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1、行政法:就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得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与控制得法律规范得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就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得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得客观现象或事实。 3、行政法得法源:即行政法得渊源,就是指行政法得外部表现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就是指行政法所调整与规定得,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得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也称行政主体或行政法律主体,就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得当事人。 6、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得对象。包括物、行为与精神财富。 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得权利与承担得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得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与内容变更。 9、行政合法性原则:就是指行政权力得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10、行政合理性原则:就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得条件、种类与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得意图与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中得“理”就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得行为准则得法理。 11、行政主体:就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得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得法律责任得组织。 12、行政职权:就是国家行政政权得表现形式,就是行政主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得权能。 13、行政职责:就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得法定义务。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得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得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行政职责得核心就是依法行政。14、国家行政机关:就是指一个国家得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与有关法律得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得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得结构:就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各要素得排列组合方式。 16、首长制:凡政府组织法定得最高行政决策权力与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 17、委员会制:政府组织法定得最高行政决策权力与责任赋予委员会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负责制。 18、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就是指政府纵向分为基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9、职能制:又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20、公务员:就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得工作人员。

自考行政法学笔记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法、法律与法学 (一)法、法律与法学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的表现形式。 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 (二)法、法律与法学的关系:法学究研法、法表现法律 (三)法学学科体系 1.理论法学: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法学总论 2.历史法学:中国法律制度史,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3.应用法学:中国应用法学,国际应用法学 4.边缘法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 二、法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法律观 1法在社会中的调节作用 2在物质世界的调节作用 3在人文社会的调节作用 三、行政法的含义 (一)行政的概念 1.我国古代对行政的理解:在我国古籍中,行政一词通常是指行使国家政权。 2.行政概念的不同理解 一种把行政看成与国家没有专门、特定联系的管理,即一般的社会管理。 另一种解释把行政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专有活动,认为只有国家的活动才是行政,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哪怕是管理活动——不属行政。 关于行政是国家哪些活动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①“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目的实现说”便属此例。 ②“狭义的行政”。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 ③“最狭义的行政”。它认为国家的活动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和行政活动,行政是除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即行政活动。 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句话说,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因此行政法上的行政应包括以下含义: (1)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 (2)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发生依据是依法享有的行政权(依据) (3)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4)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涉及)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 (二)行政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 4.行政具有强制性。(三)行政法的概念:我国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四)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主体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机关。 3.行政救济关系 4.内部行政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