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促进农村发展的社会活动,所以构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模式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还没有统一的体系和标准,其营销模式也没有系统的规划,因此本文通过探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提出了营销模式构建策略。

乡村旅游的特点

1、乡村旅游以农家乐和农村观光的形式为主

乡村旅游主要为旅游者提供一种回归自然的体验,其通过提供特色农家旅馆、农家菜肴、农家生产劳作等一系列能够享受农村的旅游活动,使得旅游者能够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并采购特色农产品。这种农务采摘旅游能够推进乡村旅游的健康长久发展。

2、在开发层次上处于低水平的开发阶段

在我国,近几年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经历的时间较短,对其的开发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没有转变传统粗放的开发模式,切没有明确的主导方向。

3、主要分在景区边缘地区、老少边穷地区、都是郊区

在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生态景观及原始的乡情习俗,构成一个个特色浓郁,且带有极强的文化与生态色彩的乡村旅游地,这些能够为乡村旅游所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的乡村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专业的管理知识。乡村旅游具有旅游业的所有特性,从属于服务行业,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进行量化和标准化,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并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地方政府可以组织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加其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知识、服务意识和管理理念,在充分认识旅游产品整体性的基础上,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价值。为了促进乡村旅游更健康的发展,政府还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严惩一切恶意或坏旅游环境或者旅游活动的行为,规范当地旅游市场的秩序,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使得其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利用本地种植、养殖的农产品满足旅游的吃、游、购、娱乐等各种需要,新鲜蔬菜、土特产、水果、水产等农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不再经过众多的流通环节,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度,增加农民的收入,加速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特色旅游小镇项目策划

项目类型:XXX特色小镇 项目位置:XX省XX市 项目规模:XXXX亩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是一个有着XXX余亩规模,山水相依的待开发地块,项目位于XX市。本项目以“古镇文化”为精神内核,打造“古镇体验+山水休闲+主题度假+亲子娱乐”四核驱动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思路。 二、项目策划 1. 总体定位 以“山水湿地生态资源”为依托 以“古镇文化”为精神内核 打造“古镇体验+山水休闲+主题度假+亲子娱乐”四核驱动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 2. 形象定位 品清湖传奇,览山水胜境 一江,览尽丝路风华 一路,阅尽千年故事 一码头,品尽古今盛世 山水胜境: 3. 功能定位 文化体验、商业休闲、亲水娱乐、养生度假、生态观光

三、项目规划 功能分区布局 功能分区布局图 总平面布局 规划总平面图 四、产品设计 产品开发策略 产品体系规划 八大特色体验产品策划 夜游清溪 全国特色小吃街 传统老字号 此外,项目还重点打造了: “水镇”、“码头”、“老街”、“姓氏文化博览园”“儒家文化游学园”“陌上花开浪漫湿地”“山地运动公园”、“指点江山”、“沙滩浴场”、“沙滩秀场”、“水上乐园”等系列主题产品。 水岸休闲台 船帮文化博览馆 江山船 古镇旅游规划,古村旅游规划,古镇旅游规划案例 清湖老街 古镇旅游规划,古村旅游规划,古镇旅游规划案例

室内休闲 项目从吃、住、行、游、娱、养等多角度丰富了项目产品的功能体系,为该项目打造了丰富的产品体系,极大地增强了项目的休闲度假功能,也丰富了项目的盈利体系。 同时,项目还从旅游营销、开发模式、效益分析、分期开发计划等多个角度进行了专业化的专题研究,极大地保证了项目的可操作性与落地性。 五、总结 该项目既符合践行“两山理论”、“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大的政策环境,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兼顾了开发企业自身特点及对地块开发价值最大化的要求,打造了一个多方共赢具有生命力的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休闲度假项目。

[教材]乡村旅游规划案例,乡村旅游经验,乡村旅游的特色,乡村旅游的现状

[教材]乡村旅游规划案例,乡村旅游经验,乡村旅游的特色, 乡村旅游的现状 以农业为基础,注重环境塑造。乡村旅游是以现有的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为对象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和农村、农业、农民紧密相关的,脱离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称之为乡村旅游。 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不能取代农业在农村的地位,乡村旅游的发展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和体闲娱乐功能,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农田、农业生产和农业文化为代价。 以项目为主题,注重特色发展。同样是农场旅游,法国有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和露营农场九个系列,美国有采摘果品、露营野炊、“绿色食品展”、乡村音乐会、冬天破冰垂钓、“玉米田迷宫”、“珍稀动物展览”、“农场博物馆”等活动项目,不同的活动内容大大丰富了游客的经历。而我国很多地方都采用“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看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这样的口号来宣传乡村旅游,缺乏主题,缺少特色,这也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函需改进的。

以体闲为主导,注重观念转变。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体闲度假,这与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体闲观念是密切相关的。而我国目前各地乡村旅游的形式以观光为主,没有突出体闲的含义,游客的参与度不够,这一方面与我国居民传统的旅游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单纯的乡 村观光由于停留时间短、活动单一、对环境的影响大导致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乡村体闲旅游,同时由于现代旅游者越来越重视参与体验的程度,强调悠闲的状态,对观光型农业旅游的满意度不断下降,也会更加重视以体验为主的休闲旅游方式。 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到乡村、田野进行郊游是中国人的传统,有着较为久远的历史。贺小荣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诞生应该早于欧洲,因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先民就有踏青的习俗;而且在春秋战国之前,没有城市出现,那些以原始乡野风光景物为活动对象的旅游便合乎了现代乡村旅游的定义。现代的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以“乡村景物”为吸引物,而且更多意味着“旅游经济”中的买卖关系。 从这个方面看,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是伴随着旅游活动在我国的全面开展而产生的。在国际乡村旅游实践和理论大发展的背景下,1995年前后,乡村旅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一、二、三批试点村庄名单

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名单 (2017年) 一、南京市 江宁区:谷里街道张溪社区徐家院、林陵街道元山社区观音殿、湖熟街道和平社区钱家渡、东山街道余村社区王家高淳区:东坝镇游子山村小茅山脚、东坝镇青山村垄上 二、无锡市 惠山区:阳山镇桃园村冯巷、阳山镇桃源村前寺舍、阳山镇阳山村朱村 三、徐州市 邳州市:官湖镇授贤村 铜山区:伊庄镇倪园村倪园 四、常州市 溧阳市:溧城镇八字桥村礼诗圩、上兴镇余巷村牛马塘、别桥镇塘马村塘、戴埠镇戴南村杨家村 武进区:雪堰镇城西回民村陡门塘 五、苏州市 吴中区:临湖镇灵湖村黄墅 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北华翔、周庄镇祁浜村三株浜、锦溪镇朱浜村祝家甸

吴江区:震泽镇众安桥村谢家路 六、南通市 如皋市: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顾庄社区顾家庄、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大明社区大镠马、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钱长村夏家庄 七、连云港市 赣榆区:黑林镇芦山村小芦山、班庄镇前集村前集 灌南县:李集乡新民村新民 八、淮安市 金湖县:塔集镇高桥村黄庄 九、盐城市 东台市:三仓镇兰址村、三仓镇联南村、三仓镇官苴村 十、扬州市 广陵区:沙头镇沙头村 仪征市:月塘镇四庄村 十一、镇江市 丹徒区:世业镇世业村还青洲、世业镇世业村永茂圩、世业镇先锋村一组 十二、泰州市 兴化市:缸顾乡东罗村东罗、海南镇刘泽村、陈堡镇唐庄村唐堡

姜堰区:桥头镇小杨村 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祁家庄 十三、宿迁市 泗阳县:新袁镇三岔村、新袁镇灯笼湖村堆上组、卢集镇郝桥村时杨组 宿豫区:新庄镇振友村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二批试点村庄名单 (2018年) 一、南京市 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东龙 高淳区:东坝镇游子山村大仁凹 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村李巷 二、徐州市 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马庄 邳州市:铁富镇姚庄村姚庄、港上镇北西村北西 沛县:张寨镇陈油坊村陈油坊 三、常州市 新北区:西夏墅镇梅林村龙王庙 溧阳市:上黄镇浒西村南山后 四、苏州市 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东林渡、东山镇杨湾村西巷 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蒋巷 五、连云港市 赣榆区:班庄镇前集村前集 灌云县:伊山镇川星村周庄、杨集镇小乔圩村刘庄 六、淮安市

民俗旅游的特征和形式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意义与特征 1990年代以来,在很多场合下,民俗文化不再被权力政治一味地贬损为“落后”、“迷信”、“原始”、“蒙昧”,而是被发明为宏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大大小小的民俗村、民俗城、民俗园数不胜数,位于边疆地带的少数民族地区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古朴,一批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穿梭往来,许多已经消失的民俗事项被知识分子挖掘民俗旅游2 发明出来,策划、包装成为动态性、参与性展示古代民俗生活的旅游产品。据旅游研究者的说法,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如此看来,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也已经成为满足西方人想像、“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但是,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抛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生活失去其生存土壤,被抛置于戏剧化、仪式化的场景之中,成为观赏和被观赏的对象,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生活状态的时候,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越来越成为空留下承载原有意义的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想像的文化符号。实际上,民俗文化旅游体现了后现代时期文化的诸多特点,真实的实在转化为各种影象,时间碎化为一系列永恒的当下片断,用一种典型化的或者缩微的方式展示某一族群或者社区具有深厚历史意蕴的民俗文化,真实的生活物化为一堆了无生气的建筑、戏剧化地想像为一套千篇一律的仪式,这本身就已经将一个族群或者社区的历史与文化凝聚于当下的时空当中,历史与文化平面化、瞬间化了。旅游部门一再强调,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体验异文化情调,而且是活生生的、真实的生活展现,旅游者将看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体验一次充满异域情调的旅游探险,种种煽情的语言激起旅游者的无限遐想。但是,民俗文化旅游从策划、设计规划、投资建设、推向市场等等一系列步骤都表明,旅游部门向大众推出的是一种可供消费的文化产品。在这一文化的再生产过程中,无论是采用主题公园、博物馆的形式,抑或原生自然式的民俗生态旅游,都首先着眼于文化再生产与市场的逻辑,民俗文化在当下市场境遇中所具有的交换价值主宰着旅游者对民俗文化的接受。因此,无论民俗文化村展示的各族群的民俗文化如何逼真,甚至让你感受一种所谓的真实体验,从其作为一种文化工业的再生产过程而言,它与许多地方为了获得文化的交换价值蜂拥而上拙劣地展示的地方民俗文化之间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在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文化复制。民俗文化实际上已经沦为一种仪式的展演,失去了民俗生活所具有的历史感与当下性,貌似展示了无限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生活,民俗文化旅游的市场化实质却分明戳穿了民俗文化旅游的个性化、地方化的谎言。作为一种文化工业,它威胁着文化的丰富个性与创造性,其实是一种同质化的大众文化。民俗文化的主题公园试图以奢华浮靡的宏大排场来展示、汇集不同族群民俗文化的典型场景,这种民俗博物馆的形式只不过就是对世界的仿真物,人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并不探求一个可

乡村旅游特色村推荐事迹材料

乡村旅游特色村推荐事迹材料 新沟村位于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西部,距汜水镇区2千米,距荥阳市区23千米,距省会郑州40余千米。北邻虎牢关,东邻老君堂村,西邻十里堡村,南与高山镇潘窑村接壤。全村总面积3.02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组。连霍高速、陇海铁路穿境而过,新沟入村道路与沿黄公路连接,距连霍高速上街站约3千米,并连通郑州市科学大道。 目前,新沟村处于旅游开发初期,已修建村内的村村通公路,初步具备了生产建设的交通条件,旅游区项目建设正在建设之中,截止目前,新沟村以打造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有:中原民俗文化生态园项目。该项目依托沟、田、文化遗址等当地生态有利资源,以沿黄旅游文化为魂,以旅游富民为本,以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核心,建设一个集“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农村电商+健康养生+观光旅游+商务培训”为一体的宜农、宜居、宜游、宜文、宜乐、宜养、宜购的新沟村田园综合体。实施休闲养生项目。郑州中脉点点有限公司实施的休闲养生项目,利用新沟村废弃窑洞,打造吃、住、玩为一体的养生项目,并且承接各种会议、大型活动。实施影视基地项目。该项目依托新沟村有利资源,以沿黄旅游文化为魂,以旅游富民为本,建设一个集“商务培训+影视基地”为一体的新沟村综合培训基地。实施正旺森林康养旅游度假村。园区以都市农业观光旅游为目标,以有机果蔬为基地和特种养殖,结合景观特征、游赏方式、游人结构、游憩规律等要求,重点发展农业高新科技展示的观光型项目和农业文化创意的体验项目。实施大学生写生基地项目。利用村委闲置厂房,建设大学生写生基地配套设施,项目投资157万元。打造休闲观光,为来参观、培训的人提供必要的基础,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村集体产业发展,将有效的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精品源自中考试题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

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

探索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新路径

探索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新路径 作者:沈贵银 来源:《群众》2020年第18期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既是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直观窗口,又是传承乡愁记忆和农耕文明的当代表达。201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要求通过试 点引领,全面部署实施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正式出台,要求“到2025年建成1000个特色田园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一直在探索中完善思路,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矛盾解决,吸引人口、资源、技术等要素向乡村回流,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三年来,江苏分别围绕“特色”“田园”“乡村”3个关键词,在扎实推进3批、136个试点村庄建设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面上创建。总体来看,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特色产业引领。如南京江宁区徐家院以“互联网+有机瓜果蔬菜”为主要业态,打造特色田园乡村;高淳区东坝街道青山村以茶产业为主导,打造茶文化特色的生态慢村。二是深耕乡村特色文化。如苏州相城区冯梦龙村,大力挖掘冯梦龙文化,并与农村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等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以乡贤文化引领田园乡村建设的发展之路。三是做足自然生态文章。如徐州贾汪区马庄村在采煤塌陷地最严重的区域上建起了国家4A级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使生态伤疤变身城市景观,重构了一个生态系统,再从生态旅游业态拓展文创综合体建设,继而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旅游经济,成为全国闻名的特色田园乡村样板。四是注重吸引资本、技术及人才等要素投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如溧阳市别桥镇塘马村引入社会资本,成立塘马美田农业公司,打造“我家自留地”产业项目。 当前,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处于“试点深化”和“面上创建”并举的新阶段。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迫切需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重塑城乡关系,坚持走符合乡村实际的路子;迫切需要重新认识并深入挖掘新时代的乡村多元价值,唤醒乡村复兴的意识,发挥乡村的独特功能;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路径。 优化资源要素,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增“动力”。重点是“守根、塑形、铸魂”,统筹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特色风貌塑造与特色文化的培育,努力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一是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守住乡村的“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根本所在。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走个性化、特色化、本土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把握特色田园乡村产业关联度大、综合性强的特质,促进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和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创造更多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切实把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展起来的一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加值和收益、就业与创业的机会尽量留给农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旅游社会学 班级旅管134班 学号89 姓名强兴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但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背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旅游文化失去其本真性时,逐渐被商业化、戏剧化、仪式化代替,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没有了其原承载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上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两个时期非常重要,即吴越国时期和南宋时期,至今西湖周边地区还遗留着大量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显著的都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导则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导则 信息来源: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发布时间:2011-10-10 10:26:00 本导则的制定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合理地向旅游示范镇(村)集聚,提高农村地区的旅游接待服务质量,解决农民就地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旅游示范镇(村)的可持续发展。 1.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全国特色景观旅游镇(村)示范的考核条件及其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GB 50188-93 村镇规划标准 GB/T 18971-2003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7775-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考核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 1688-1997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 GB 18485-2001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2894-1996 安全标志 GB/T 18973-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考核标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特点

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特点 一、引言 乡村生态旅游的本质是它的乡村性和生态性。就其乡村性而言,乡村生态旅游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它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有着积极带动作用,并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就其生态性而言,其是现代生态旅游新趋向,在满足现代游客新需求和促进整个旅游业发展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究竟什么是乡村生态旅游,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具有哪些特点,如何进行开发以及面临什么样的困境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上述内容对我国近十年来的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整理,期望为后续研究的延续有所帮助。 二、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 乡村旅游活动的大力开展和生态旅游概念提出以来,乡村生态旅游的相关研究就逐渐得到广大学者的热忱关注。尽管已有很多研究对乡村生态旅游概念进行了较完善的界定和解释,但由于各个学者研究出发点有差异,国内目前还没有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做出一个准确的界定。但各界习惯用乡村旅游、民俗旅游、农业旅游等名词来描述其相关内涵。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的界定有很多种,例如中国旅游协会区域开发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文昌教授认为,乡村生态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将田园生态景观、农事活动、农俗文化的深层次开发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具有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环保等多种功能的旅游形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寇明婷博士认为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以大自然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以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导向,旅游者在享受自然和文化的同时,有着明确的了解和学习自然和文化的目的,并负有保护责任,同时不乏促进目的地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当然还有很多研究人员给出了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对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很有意义。何晓芳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乡村生态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区域,以乡村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环境、朴素的乡土文化与人情、娴静的田园风情为基础,用景观生态及生态美原理与方法为游客建立起一个欣赏乡村景观、认知自然、培养与体验生态的旅游环境,充分展现乡村旅游的景观美学价值、乡村居住的宜人价值、乡村文化的追忆价值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第一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名单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1、北京市 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灵水村等明清民居村落。 延庆县八达岭镇:八达岭长城景区核心地段。 大兴区庞各庄镇:以西瓜为特色的农业观光、采摘。 怀柔区雁栖镇:雁栖湖旅游区,不夜谷文化演出。 昌平区兴寿镇木厂村: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地区。 2、天津市 西青区杨柳青镇:杨柳青年画,农业观光采摘。 蓟县渔阳镇:千年古刹独乐寺、白塔寺、鲁班庙等。 3、河北省 平山县西柏坡镇:全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红色旅游。 清苑县冉庄镇:地道战纪念地,红色旅游。 怀安县左卫镇:明代军事要塞,塞外水乡,汉墓群。 迁安市大崔庄镇白羊峪村:白羊关军事要塞,北方山区特色村庄。 4、山西省 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元代古刹资寿寺。 五台县台怀镇:五台山核心景区所在地。 永济市蒲州镇:有中国四大文化名楼鹳雀楼,唐铁牛、津浦桥。 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我国少有的军事堡垒张壁古堡坐落于此。 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乔家大院。 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皇城相府,中华字典博物馆。 5、内蒙古自治区 多伦县多伦淖尔镇:清代漠南藏传佛教中心,草原水乡。 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所在地,辽文化的发祥地。 克什克腾旗同兴镇:国家地质公园阿斯哈图石林所在地。 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成吉思汗陵坐落于此,草原风情。 6、辽宁省 大洼县王家镇:特色鲜明的北方湿地风光。 7、吉林省 珲春市敬信镇: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眼望三国(中、俄、朝)”。 集安市太王镇:高句丽王城、王陵遗址所在地。 敦化市雁鸣湖镇:长白山至镜泊湖旅游热线最佳中转站。 长白山二道白河镇:长白山景区核心地带。 桦甸市红石砬子镇:红石国家森林公园。 8、黑龙江省 漠河县北极乡北极村:中国观测北极光的最佳地点。 9、上海市 清浦区朱家角镇:江南水乡古镇。 崇明县竖新镇前卫村:上海生态海岛第一村。 10、江苏省

关于黄山市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黄山市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院系:外国语学院年级:13 小组成员: 摘要:黄山市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旅游品牌世界一流,黄山发展旅游“天时”“地里”“人和”。黄山市乡村旅游景点以黄山风景区为依托,交通比较方便,旅游资源优势与黄山风景区互补,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黄山市的乡村旅游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景区类型比较单一,参与性旅游项目少,一些景点资源品位很高但是知名度却不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 目的:本次调研目的就是为了全面的了解黄山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包括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目前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接下来该如何科学地深入发展等。搜集信息:为了全面真实的完成这次调研,我们小组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一方面,我们阅读相关文报资料,浏览黄山市旅游发展的官网;另一方面,我们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对象是游客和市民。向游客发放问卷需要我们到相关的旅游景点,所以,这同时我们还积极主动得找各个景点的导游交谈,这为我们的调研也提供了一部分信息。 问卷内容和问卷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 黄山市特色乡村旅游调查问卷 尊敬的先生、女士们:

您好! 我是安徽工业大学的一名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我的调研主题是关于黄山是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为了全面的了解到目前黄山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我和我的小组成员进行本次的问卷调查。希望您能牺牲几分钟的时间帮助我们填写问卷,谢谢! 1、请问您了解乡村旅游吗?() A、从来没听说过 B、听说过 C、自己参加过 2、请问您从那了解乡村旅游?() A、网络 B、报刊杂志 C、电视广播 D、其他途径 3、您觉得乡村旅游最大的目的是什么?()(多选) A、领略田园风光 B、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 C、为工作寻求灵感 D、品尝农家特色食物 E、减压放松心情 F、其他 4、您在选择乡村旅游地点时,最在意的是什么?() A、卫生条件 B、停车住宿条件 C、当地的环境情况 D、当地特色的文化和饮食 E、其他 5、在乡村旅游中您对当地饮食要求是什么?() A、味道好 B、干净卫生 C、具有当地特色 D、价格实惠 6、您觉得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有哪些?()(多选) A、文化底蕴深厚 B、生态环境极佳 C、物产资源丰富 D、旅游品牌一流 E、交通非常便利 7、目前黄山市乡村旅游给您的感觉怎么样?() A、非常好 B、一般 C、跟预期的有差距 D、不满意 8、你觉得目前黄山市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A、景点景型比较单一 B、景点知名度并不高 C、景点管理模式滞后 D、景区服务质量不高 9、您认为黄山市该怎样继续发展乡村旅游?请给出建议。 正文: 一、黄山市乡村旅游背景的分析 1、乡村旅游背景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国际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国,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超过1.3亿人次;从黄山旅游部门获悉,2007年黄山市旅游累计接待海外游客1535.16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增长23.70%。其中,接待入境游客68.55万人次,增长25.73%;接待国内游客1466.61万人次,增长23.61%。 那么,中国旅游业中的乡村旅游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这是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中一个很现代化也很复杂的重要课题。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对第三次浪潮中现在科技与农耕文化奇妙重叠的时代特征论述:“这种神奇的一致

论地方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地方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地方民俗特色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及外省民俗特色旅游的发展现状 (二)吉林民俗特色旅游的发展现状 二、地方民俗特色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 (一)外省地方民俗特色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 1.大众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 2.旅游地的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 3.民俗旅游开发选区不慎 (二)吉林地方民俗特色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 三、地方民俗特色旅游发展策略 (一)外省地方民俗特色旅游发展策略 1.旅游地居民应自觉地执行民俗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原则 2.引导旅游开发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3.注重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 (二)吉林地方民俗特色旅游发展策略 2.吉林地方民俗特色旅游产品整合 3.吉林营销网络整合 4.吉林旅游主体行为整合 参考文献

论地方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地方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中吉林省与国外以及外省的地方民俗特色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大众化民俗文化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地民俗文化庸俗化的倾向、民俗旅游开发选区不慎等地方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外省与吉林省的地方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对比当中又提出了旅游地居民应执行民俗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原则、引导旅游开发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吉林旅游主体整合等几个方面的地方民俗特色旅游发展策略。 关键词:地方民俗特色;旅游开发 地方民俗特色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业开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各地旅游部门大力开掘本地区民俗旅游资源,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外省比较,就吉林省而言,省内居住着48个少数民族。其中朝、满、蒙、回、锡伯5个民族人口比例较大,占91%。因此,在各民族的繁衍发展和融合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地方民俗体育游、民俗文化游、冰雪民俗游等人文特色旅游景点也相继出现,地方民俗特色旅游成为吉林省旅游业中最富活力和潜力的部分。 一、地方民俗特色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 国内外民俗特色旅游的发展现状 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占56.7%。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马车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像“丝绸之路”以及1992年的少数民族风情游,1995年“95中国民俗风情游”的10大项,64小项的民俗风情旅游活动在国际旅游市场上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从2001年国庆黄金周各地的旅游项目来看,以民俗文化作为旅游项目的活动深受游客欢迎,如山西开发的黄河民俗游。如今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在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和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 (二) 吉林省民俗特色旅游的发展现状 吉林省民俗特色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在:吉林的个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传统的节日,如朝鲜族的“端午节”、满族的“马王节”、锡伯族的“西迁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吉林省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对于服饰有朝鲜族的传统服装、满族的传统服饰旗袍和马褂、蒙古族的长袍等。还有民俗活动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如满族的冰上竞技、朝鲜族的荡秋千、锡伯族的民间乐器鸳鸯琴、回族的剪纸,刺绣、蒙古族的雕刻等。吉林各民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习俗如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锡伯族人民以狩猎、捕鱼为业。满族的民间信仰是萨满教。等这些民俗反映了吉林各民族融合、充分体现了吉林省地方民俗旅游的特色。 二、地方民俗特色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 (一) 外省地方民俗特色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 1.大众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 旅游地的文化传统遭到异地强势的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文化的独特性与地理环境的封闭型精密相连,而旅游的发展却与当地的可进入性息息相关。随着交通的改善,

乡村旅游特色村推荐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doc

乡村旅游特色村推荐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 料 新沟村位于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西部,距汜水镇区2千米,距荥阳市区23千米,距省会郑州40余千米。北邻虎牢关,东邻老君堂村,西邻十里堡村,南与高山镇潘窑村接壤。全村总面积3.02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组。连霍高速、陇海铁路穿境而过,新沟入村道路与沿黄公路连接,距连霍高速上街(虎牢关)站约3千米,并连通郑州市科学大道。 目前,新沟村处于旅游开发初期,已修建村内的村村通公路,初步具备了生产建设的交通条件,旅游区项目建设正在建设之中,截止目前,新沟村以打造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有:中原民俗文化生态园项目。该项目依托沟、田、文化遗址等当地生态有利资源,以沿黄旅游文化为魂,以旅游富民为本,以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核心,建设一个集“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农村电商+健康养生+观光旅游+商务培训”为一体的宜农、宜居、宜游、宜文、宜乐、宜养、宜购的新沟村田园综合体。实施休闲养生项目。郑州中脉点点有限公司实施的休闲养生项目,利用新沟村废弃窑洞,打造吃、住、玩为一体的养生项目,并且承接各种会议、大型活动。实施影视基地项目。该项目依托新沟村有利资源,以沿黄旅游文化为魂,以旅游富民为本,建设一个集“商务培训+影视基地”为一体的新沟村综合培训基地。实施正旺森林康养旅游

度假村。园区以都市农业观光旅游为目标,以有机果蔬为基地和特种养殖,结合景观特征、游赏方式、游人结构、游憩规律等要求,重点发展农业高新科技展示的观光型项目和农业文化创意的体验项目。实施大学生写生基地项目。利用村委闲置厂房,建设大学生写生基地配套设施,项目投资157万元。打造休闲观光,为来参观、培训的人提供必要的基础,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村集体产业发展,将有效的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乡村旅游阅读试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 及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现在要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何在?文化何在?没特色,没文化,让人来看什么?去乡村旅游,是看厚重沧桑的古村落,体现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古的特色文化或经历史冲刷,或遭人为破坏,已经丢失殆尽,让人扼腕叹息;单就是现在,记忆中的那种恬淡宁静、原始纯朴、鸟语花香、麦香四溢的乡村景象在发达地区很难找到了,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被整齐划一的统一格式的建筑所代替,千家一面;这几年农村“统一规划”有所放

乡村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

乡村特色商品的设计与开发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各地不尽相同的风土人情、传统工艺和特色产品,为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乡村旅游商品不仅能为经营者和当地居民带来收益,而且还能提高乡村旅游区的知名度。目前,可供开发乡村旅游商品的资源有很多,如乡村物产、环境、生产劳动、生活起居、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甚至人物故事,凡此种种,都可以从中挖掘出开发乡村旅游商品的原材料。 一、乡村旅游商品的种类 (一)按商品功能分类 1、特色农产品:具有地方特色、生态绿色、易于存储与携带、包装精巧。例如:怀柔板栗、门头沟薄皮核桃、大兴西瓜。国外有著名的荷兰郁金香花卉农业转化的乡村旅游商品。 2、民间工艺品:富有北京地方特色,赋予创新的设计理念,传统文化、民间工艺与现代审美的有机结合。例如:顺义中国结、门头沟麦秸画、大兴黑陶工艺。 3、农村生产生活用品:为现代都市人所接受、喜爱和使用的、源于农村的生产、生活之用品。例如:朝阳高碑店的仿古家具。 (二)按目标市场分类 1、主要适合于国内旅游者需求的乡村旅游商品:其主要特点为中低档商品;有一定比例的特色农产品。 2、主要适合于外国旅游者需求的乡村旅游商品:其主要特点为中高档商品;以具有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富有纪念意义及观赏性的工艺品及农村生产生活用品为主。 (三)按消费人群分类 1、主要适合于北京常住人群需求的乡村旅游商品:以特色农产品、农村生产生活用品为主。 2、主要适合于非常住人群需求的乡村旅游商品:以民间工艺品为主。 (四)按商品主题分类 1、乡村景区(景点)主题类商品:例如延庆县以长城为主题的各色纪念品,平谷区以桃为主题的各色纪念品等。 2、乡村民俗生产生活主题类商品:例如大兴区以西瓜为主题的各色商品;以及以乡村民俗

《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2009年11月1 日正式实施 https://www.doczj.com/doc/1c8856910.html, 2009-12-11 12:25:16 北京旅游信息网信息中心admin 我 要评论(147) 10月19日上午,北京市旅游局安金明副局长就北京率先在全国实现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接受了北京旅游信息网、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记者采访。安金明介绍说,为加速推进乡村旅游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的转变,北京市旅游局在对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深入调研基础上,总结推出了八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分别是: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并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该标准将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此标准的推出在全国尚属首创。 据介绍,为规范新业态的发展,由北京市旅游局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是立足于北京乡村旅游的实际管理和服务水平而设置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要求,为“一区一色、一沟一品”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推进依据,也极大地便利了乡村旅游的后期管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系列标准由9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1部分:通则(DB11T 652.1-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2部分:国际驿站(DB11T 652.2-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3部分:采摘篱园(DB11T 652.3-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4部分:乡村酒店(DB11T 652.4-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5部分:养生山吧(DB11T 652.5-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6部分:休闲农庄(DB11T 652.6-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7部分:生态渔村(DB11T 652.7-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8部分:山水人家(DB11T 652.8-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9部分:民族风苑(DB11T 652.9-2009)》。 目前,上述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并在相关区县进行试点,各部门的宣传推进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北京市将在上述标准的指导下,坚持特色化的发展思路,逐步完成“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新业态聚集区”的创建,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标准化管理与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升级,最终促进新农村建设及城乡和谐发展。 据了解,在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