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高一政治导学案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

2015年高一政治导学案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

2015年高一政治导学案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
2015年高一政治导学案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

第2课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与个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________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________,又具有自己鲜明的________;既可以发挥____________的长处,又可以发挥________________的优越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____________。

(2)以____________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两者的区别在于宏观调控效果上的差别,而不是有无的问题。***

二、加强宏观调控

1.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宏观调控的含义及目标

(1)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____________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____________,增加就业,稳定________,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①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

动的措施。

②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③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

(2)法律手段

①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____________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②主要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实现。

(3)行政手段

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____________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4)三者的地位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主,辅之以必要的____________,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问题,如对假冒伪劣商品的处罚,对偷税行为的行政制裁等;经济手段不具有强制性,而具有引导性、间接性的特点;行政手段则具有强制性、直接性、迅速性的特点。***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显著特点。表现在()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自主经营权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市场和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2.2010年10月12日,中卫市滨河镇召开第一届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企业方和职工方首席代表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审议通过集体合同决议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决议等形式,形成劳资共决机制。这主要反映我国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D.努力统筹城乡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B.以共同富裕为目标C.充分发挥了计划的长处D.克服了市场的弊端4.2010年10月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升空。此次探月工程有200多家单位、1 600多名科研人员,国家投入资金9亿元人民币。这表明()

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C.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D.市场完全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5.目前,我国已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这一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①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②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不会出现贫富差距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④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基本标志

A.②③B.①②C.③④

D.①③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其固有的弊端②市场经济应坚持以宏观调控为基础③社会主义性质要求国家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④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

D.①③

知识点二加强宏观调控

7.走自主创新之路,政府该扮演什么角色?深圳市政府的定位是“既不管,又要管”。这说明政府要()

①加强宏观调控,在财税方面给企业以扶持②加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③在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④保护我国的产品不受国外产品的竞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8.2010年10月13日,山西省经信委信息:山西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截至9月底,提前完成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材料表明政府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A.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

B.进行宏观调控

C.增加财政支出,鼓励居民消费

D.降低人民币汇率

9.从事食品经营,必须取得国家卫生部门的卫生许可证;从事药品经营,必须取得医药行政部门的特别许可证;从事工商经营,必须有工商行政部门的营业证。这是国家运用________管理经济()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

C.权力手段D.行政手段

10.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的保障。这表明()

①政府的宏观调控要置于法律规范之下②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法进行③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活动受法律制约④市场秩序的建立需要法律的维护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面对农产品价格的不断攀升,央行宣布从2010年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政府运用______手段调节经济,这种手段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________()

A.行政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

B.财政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C.经济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D.法律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

12.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指出,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从经济生活角度表明()

A.宏观调控要遵循价值规律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D.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综合提升

13.2010年10月18日,重庆市启动“学校食品安全百日整治行动”,整治范围包括全市所有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内以及校园周边50米范围内的食品小卖、超市、小食品店等。近来,食品安全问题和监管不力现象仍在某些方面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1)假定以食品安全问题为题材,要选取几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请完整写出你的选题:“从食品安全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三个)

(2)从经济生活角度对维护食品安全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14.《市场导报》载文指出,市场调节不能有效抑制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不稳定,以及某些产品价格的剧烈升降引起的社会性不良影响;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解决“外部性”问题;不能有效调节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有效抑制与排斥假冒伪劣产品和不良产品,不能有效解决后进国家的赶超问题等。

(1)材料体现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2)针对材料反映的问题,国家应该如何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答案

知识清单

一、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性(2)共性特征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制度

2.(1)基本标志(2)共同富裕(3)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1.社会主义性质 2.(1)各种手段(2)经济增长物价

3.(1)①经济利益的调整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2)①经济法规②经济立法经济司法(3)强制性

(4)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宏观调控体系

课时作业

1.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就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2.B[中卫市重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主要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A、C不符合题意;D不是我国市场经济的特征。]

3.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因为它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而能够达到这些效果的根源就是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这种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4.B[成功发射“嫦娥二号”,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C项错误;市场调节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可以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

5.D[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是正确的,但认为不会出现贫富差距是错误的,②应排除;④与题意不符。]

6.D[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错误;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①③符合题意。]

7.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出现不同国家间的产品竞争是正常的,故④错误。]

8.B[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淘汰落后产能,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

9.D[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但各有特点,行政手段带有鲜明的强制性特征。]

10.D[①②③④分别从政府、企业、市场中介组织、市场秩序的建立四个角度说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的必要性,均符合题意。]

11.C[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手段,由题意可知,央行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经济,属于货币政策,是经济手段;为什么能够调控,是因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的利益。A、B、D均不符合题意。]

12.D[我国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断上涨,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稳定物价。A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宏观调控,不是市场机制,排除B;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C项观点错误。]

13.(1)市场调节的缺陷;公民道德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政府的责任。

(2)①国家:健全市场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②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纪守法、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③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权利意识,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解析第(1)问所选角度要符合主题,即食品安全问题,要尽量运用教材知识提炼。第(2)问可以从国家、企业、消费者等角度分析。

14.(1)体现了:第一,单纯市场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第二,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2)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解析材料中出现的“不稳定”“剧烈升降”等现象,都是由市场经济造成的,要克服这种现象,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第(1)问回答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第(2)问回答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以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教材题解

1.(1)这则材料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提示从我国空调行业的所有制构成中可以看出,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这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这种看法的误区何在?

提示上述观点混淆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而应看其所有制性质。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1)近几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提示近几年,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农民收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

(2)这些措施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提示这些措施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不会听任贫富差距拉大,而是坚持始终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我国为什么能进行这么巨大的工程建设?

提示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4.(1)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提示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上述措施体现了哪些宏观调控手段?

提示上述举措体现了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

调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埠前小学刘成海 千秋大业,教育为本;教育成败,系于教师。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头衔确实很好听,但要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就不那么简单了!这是对教师的一种严格要求,也是对教师的一种充分信任与社会认可,更是教师的一个终身奋斗目标。那么,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一位人民满意的教师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 一、思想上 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爱祖国、爱人民,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好自己的光荣职责,与时俱进,做一名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教师。 二、教学上 1、热爱孩子,诲人不倦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孩子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人性,是对学生深沉的爱。”付孩子以爱心,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解决教育上疑难病症的万能钥匙。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要耐心引导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对孩子要有慈母般的关爱之外,更应

该成为孩子所信任的朋友,喜孩子所喜,忧孩子所忧。根据儿童心理学,大部份孩子都有害怕老师的倾向,对老师的防御心理也十分强,但一但消除其防御心理,其内心就会犹如“广阔的草原”一样,没有任何屏障。 2、为自己充电,树立终身学习观 以前我常会这么想:我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凭我的经验,教这些孩子是绰绰有余了。然而,现在的我在工作之余常会这样感慨:怎么越教越不会教了。有句古话说:教,然后知不足。“知不足”,那就要学。 现有这么一句被更改的名言: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常流水。可见时代在前进,孩子在发展,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网络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中,教师要拥有燃不尽的能量,用不完的知识。作为今天的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重视加强继续教育。首先,在新形势下,教师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只有像蜜蜂采蜜那样,不断吸取新鲜的养料,才能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其次,要加强信息交流,与时惧进,教育动态是瞬息万变的,稍不留意,就会与当前社会教育趋势发生错位,所以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不断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只有站在时代的前列,充分掌握和运用好新时代的新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引导孩子到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科学阵地,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新鲜的血液,教师就不可能教育好孩子。因为渊博知识的获得,崭新理论的掌握,娴熟技能的练就,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2通信技术:李壮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问题尤其突出。在我国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过60年的不断摸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在这60年间,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即使在当今的次贷金融危机下也能稳步前进。 虽说现在的结果是十分美满的,但这60年间我们走过的道路却是十分崎岖的。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 建国之前,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部分的军阀手中,广大普通群众生活潦倒,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大改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吃大锅饭,是情有可原。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制度确实没有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于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应当大胆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所用。 这是在我们当今生产力水平下的必然趋势。等我们实现了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 理分配,社会欣欣向荣,人们和谐相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国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初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它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当时我们理论上都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客观上,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而且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的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分配中平均主义过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它也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至于在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九课复习教案

容易出答题的知识点 1、市场调节方式 2、市场调节的优点 3、市场规则的内容即准入原则竞争原则和市场交易原则 4、市场交易原则和社会信用制度 5、怎样规范市场秩序 6、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包括调节不了禁止调节和三个弱点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8、社会主义国家能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的原因 9、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0、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二、选择题 1、为最大可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必须对有限资源的利用作出合理的安排。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A A .市场和计划 B .法制和道德 C .价格和供求 D .法律和规则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有(D ) ①供求关系 ②价格机制③竞争机制 ④国家计划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上经营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现象日益严重,坑害消费者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主要违反了市场交易原则中的(D ) A .自愿原则 B .平等原则 C .公平原则D .诚实守信原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其弱点和缺陷主要有(C) ①自发性 ②开放性 ③盲目性 ④竞争性 ⑤滞后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5、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宏观调控(B) ①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性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③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④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A ) A .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B .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 .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 .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困难,主要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出口贸易不畅,经 济增速放缓、失业增加,通货膨胀预期正逐步形成等。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是 ( C ) ①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盈利水平②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加快重点产业发展③提高出口退税率,鼓励企业出口④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扩大积累基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益。这是因为(A) ①通过市场竞争,能使经济资源向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集中②商品的价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③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必然努力降低个别劳动时间④市场竞争会导致优胜劣汰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8、下边漫画《同一只气球》中经营者的做法( D ) A .减少了商品的价值 B .减少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C .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 D .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示例 近年来,有关“毒物”的话题一直不绝于耳。从毒大米到喷农药的火腿,从问题奶粉到加了色素的茶叶,再到“苏丹红一号”“多宝鱼事件”。这些“毒物”之所以能够堂而皇之地走上饭桌,都离不开那只操纵在背后的“利益黑手”。这说明(C) A 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B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有条件的 C 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D .商品生产者应当把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一、判断题(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号,错的在题后括号内打“×”号) 1.任何社会都需要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 2.资源配置的方式只有计划和市场两种。( 错 ) 3.市场通过价格涨落、供求变化和竞争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4.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 5.只要实行市场经济,就必然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错) 6.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 7.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具有滞后性。( ) 8.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可以让市场来调节。(错 ) 一、判断题(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号,错的在题后括号内打“×”号) 1.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既可以与资本主义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结合。( ) 2.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错 ) 3.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错) 4.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5.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唯一目标。(错 ) 6.我国宏观调控以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错 ) 7.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实行宏观调控。( 错) 二、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D) A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B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体系 C .市场主体之间平等、正当的竞争 D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应以________为主。( D ) A .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B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C .行政手段 D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 C ) A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B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 .实现共同富裕 D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也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剥削

33年前,一位老人站在高山之巅,挥手洒下了令中国强大的种子,今日早已遍地开花。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就已经在各个领域独树一帜,并且变得越发坚韧。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无数国人尝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甜头,但在当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斗争的时候,却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78年,中国内部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动乱,人们在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当然,这场动乱自然开始向经济上扩展,并且演变成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大对决。 世界强国,社会主义阵营的龙头老大前苏联,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逐渐僵化。邓小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全面接手政治经济之后,他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将中国原有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提出了“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和“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哪种体制,只要能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就可以施行)”两种理论。在老人睿智的思维和幽默的话语的带领下,中国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这个大方向的带领下,中国经济天天向好,蒸蒸日上。与此同时,便无可避免的留下了一些隐患,发展到现在,贫富差距过大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归根结底两个字:剥削。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是手段,实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的。简单来说,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中国发展的大方向,是令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余下的人富起来。所以中央开放了沿海经济发展带,并明确指出:“中央没有钱,所以要你们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面对惨淡的事实,一些人自然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俨然创造了一个可以被称作阶级的“资产阶级”,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存在了一些“剥削”,可是无法否认的是这些人所起的模范作用:带动经济发展,并帮助其他人富起来。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剥削”和“贫富差距”的产生,这些都是我们要行走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的生产力还未达到能够进入共产主义的水平,所以理所应当的要经历这一环节,但是也应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应使其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但事实证明,中国现状确实出现了“富的更富,贫的更贫”的现象,而且我国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迅速攀升至2004年的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0的警戒线,前景实在令人堪忧。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应该认清,中国现状不是要去消灭什么剥削,而是允许一些剥削,利用他们大力发展生产力,缩短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也并非能在短时间实现。现在世界上除了经济特别发达和经济特别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贫富差距较小,其他地区都存在着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所以中国在走一条别人都在走的老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的最好办法。 但是根据各国国情,每个国家又都很不一样,所以中国的发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先富到共富,这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还尚待后人努力。

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地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良种手段的长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市场经济这种双重性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先构建其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新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一下方面的内容。 1、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一是产权清晰,明确界定所有者的有限责任和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二是政企分开,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作用在于监督资产的运营和变动。三是权责明确,各部门各企业分工要明确。四是管理科学,对企业来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负效应,按照价值规律,健全价格的监控机制也是必需的。发达的技术信息市场,有利于把科技成果通过中介组织,转变为现实力。同时还需要解决好市场交易的规则,管理制度和有关法规的建设,使市场能够有序地运行。 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是要正确处理计划,财政,金融三个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关系。二是相应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利率,税率和汇率杠杆的作用。三是必须加强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二是竞争的原则。三是公平原则。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企业间的竞争以至破产,以及职工的养老退休、医疗等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要逐步发展到全社会统一管理、统一支配。 另外市场经济也有盲目性和不足,要克服市场经济的不足,要引导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序和健康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效宏观调空,更重要的要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运用。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农业全部进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附答案)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附答案) 高一政治导学案 《经济生活》课神奇的货币课时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星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 ⑤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⑥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⑦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能力目标: ①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②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③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④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⑤联系人们对待货币的不同看法,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 ②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币假钞的意识,增强法治意识 ③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课标导学】 商品vv 含义 商品是用于。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含义:使用价值是指。 价值 含义:商品的价值就是指。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 货币 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中分离出来,地充当的。

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货币的职能 含义: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它是的体现。 根源:在于货币的。 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货币所具有的其他一切商品的职能。 B.计量单位: c.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表现出来的。 D.特点: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货币,只需要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A.含义:货币充当的职能。 B.商品流通的含义、公式及对生产者的启示: 含义:以为媒介的。 公式: 启示: c.特点: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用的货币,不能用的货币。 其他职能:、、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1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内容: (1)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 (5)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6、如何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2014-03-21 10:12:00 来源:新华网[打印][关闭]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1978年,国务院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导学案:政治生活8.2

【学情调查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1.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2、联合国的宗旨是是什么? (一)什么是国际关系 含义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的关系。 内容国际关系的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形式国际关系的也是多样的,、合作和是其基本形式。 决定因素国家 利益 含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 原因:⑴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 ⑵国家间的利益是国家合作的 ⑶国家间的利益是国家冲突的 (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原因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 2、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的根本利益,是 和的。 内容()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 ()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 质基础的增强等。

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1、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必须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从国家的角度来说: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推动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坚持和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从公民角度来说: 青年学生要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为今后增强 国家实力贡献力量。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利益。 【问题展示合作探究】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出发点。 (2)国家力量相同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3)只有维护本国利益,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新课程学案》P72 (二)非选择题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参考答案:ABCCDC A1.“没有永久不变的朋友,也没有永久不变的敌人,永久不变的是我们的国家 利益。”这句话表明在国家关系中 A.国家利益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B.国家性质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C.国家利益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D.国家关系是永远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和法治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是() A.宪法和立法法B.宪法C.立法法D.行政法规2.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一般分为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其中司法的主体是()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监察机关D.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3.为切实保证疫苗安全、有效和规范接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草案)》,并自2019年1月4日起至2月3日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可通过中国人大网发表意见和建议。让公众参与疫苗管理立法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是国家履行专政职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体现 ③有利于立法汇聚民智、体现民意,更好尊重和保护人权 ④有利于公民行使立法权,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程序公正 B.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实体公正 C.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 D.办案过程符合实体公正。办案结果符合程序公正 5.国务院经过调研论证拟订外商投资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三次审议,于2019年3月1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出台

A.充分发挥了人民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B.表明立法机构坚持审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精神 C.是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体现 D.意味着全国人大领导国务院的立法工作 6.行政执法是政府实施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责任、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近日,国务院出台文件规定,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要严格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①有利于保证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有效 ②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的法治环境 ③是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 ④表明国家行政机关具有进行法规备案审查的职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相关部门重拳出击,取得阶段性成绩。公安部2019年1月通报显示:全国公安机关已打掉涉黑组织129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593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9270起,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621亿元。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①增强了人民群众安全感,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地位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保障了公民基本民主权利实现,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 ④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是保证公正司法的重要举措。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党政机关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均属于干预司法的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和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和道德 崔涌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0240 ) 摘要: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进行调整的法律和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都相当重要。在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活动中,法律和道德之间完全可以取长补短,形成和谐统一的互动,共同为市场经济服务。 关键词:规范和谐市场经济 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以前,我们有过一段曲折和混乱的过程。传统上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解有两种,一种观点是从资源配置的意义上来谈论市场经济;另一种观点从经济运行机制的意义上来谈论市场经济,这里它被定义为完全或主要由市场调节的经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的特征,在经过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全面和系统认识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壮丽的图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综合而平衡的建设过程,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这其中法律和道德规范所起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什么样的经济形式,都不能脱离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经济的最终作用是为人服务的,这样个体和人们的自律以及他律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可缺少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很突出。法律与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偏失,任何只对某一方面的拔高和看低也都不可取,应该把两者统一起来,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一、法律与道德的相异性 道德的产生比法律的时间要早,古今中外对道德的兴趣也是一个万古常新的话题。何谓道德,至今仍是伦理学的难题。按照人们习惯的认识,“道德是社会以善恶评价方式、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的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①道德这种概念的使用,其表现有三种:它可以指道德观念;可以指人们交往中处理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准则、规则;它还可以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从法的本源来看,对法的定义有神意论、公益说和权力说的不同表达。各种学说纷纭繁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体现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合。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首先要确定二者的不同点。西方法学史上坎特诺维茨和凯尔森曾试图从法律和道德的调整范围、规范结构等把法律和道德从根本上区别开,比如法律仅指示外部行为,道德仅指示内部行为;法律中既有权利又有义务,而道德中只有义务。这种以一条警戒红线来划分道德与法律是片面的,很多规则本身是有模糊性的,像“切勿偷盗”这样的要求既是法律规则又是道德规则。在那些己成为法律一部分的道德原则与那些处于法律范围之外的道德原则之间有一条不易确定的分界线:在一定限制范围内某些普通的道德与礼仪规范可能会转入强制性法律的范围,反过来,某些过去曾需要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被划出法律领域而被纳入个人道德修养的范围。在人类历史早期,法律与道德是没有界限的。古代东方的法律也常常同道德混在一起。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产生的条件、起作用的方式、表现形式、评价的角度、、调节社会关系的功能、适用范围、主体和规范之间的关系、权利和义务、鲜明性和不明确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等方面来区分法律和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李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理论建立过程中,党逐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史无前例探索。 建国以后,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遇阻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不论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与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合法地位。第三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将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个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崭露头角。在改革开放30年前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内外的专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国外专家说,中国走出“文革”非常轻松,好象是一场愉快的郊游。相比之下,东欧国家为摆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暴力的长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客观上说,这种体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其弊端也一目了然。 第一,以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公有制的纯度越高越好,当年,人民群众多养几只鸡或者几只鸭都不行,片面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第二,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政府,企业自主权非常有限。有文章提出,我国大部分企业买个桌椅板凳,安装个电话都需要层层上报,经由行政机关审批才能落实。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要由行政部门来决定。第三个弊端就是资源配置无视市场的作用。对这些弊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逐渐显露,这个时候,党中央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在中共八大上,陈云同志也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要的意思是说,不要搞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给市场、给个人一点自由度。 在“文革”结束之后,大家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当中,谈经济方面问题时说到,要靠供求法则来解决问题,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显然已认识到市场的作用。1980年初,国务院成立了一个体制改革办公室形成了一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改的意见,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里面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当时提商品经济的比较活跃。 第二个阶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阶段已经明确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时间大致是从1984年到1988年。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这个文件能过顺利通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生产方式转变后的发展必然。第一是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导学案

高一一部政治导学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两课时 第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导学案 明确目标: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是用于的产品。 2.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它是货币的表现。 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五种职能。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和。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也有。 3.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做,它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上的货币。 4.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三、纸币 1.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具有、、的优点。 2.纸币是由(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为限度 巩固提高:能力训练 【例1】在下列物品中,能够肯定是商品的是( ) ①大米②商店里过了保质期的饮料③自来水④买回来食用的面粉⑤送给人的钢笔⑥待售的鲜花 A.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⑥

【创新训练】 1.20XX年岁末,印度洋地区发生的地震和海啸震动了全世界。海啸发生后,国际社会积极援助,向受灾国提供了大量的食品、药品及生活用品。这里的“食品、药品及生活用品”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C.是商品,因为它是供人们消费的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例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A.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不可以 B.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则不是 C.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D.货币可以直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一般等价物则不可以 【创新训练】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是() A.它们没有本质区别,两者是一回事 B.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C.货币的本质是金银,而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是商品 D.两者都是从长期的商品交换中分离出来的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产生来看,货币是() A.与商品同时产生的 B.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 C.商品生产长期发展的产物 D.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4.货币的本质是() A.一般等价物 B.商品 C.金银 D.人类劳动 【例3】商店里的商品均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创新训练】 5.货币具有的两种基本职能是() ①支付手段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价值尺度⑤世界货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④⑤ 6.下列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是() A.某商场一台彩电标价2400元 B.某公司向工人发放工资 C.顾客在超市用10元钱买了2斤鱼 D.王某从银行提取存款2000元7.某商场一台彩电标价人民币3000元,这3000元是 ( )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牢牢掌握,才不至于在考试中遇见时,感到突兀。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知识点:一、和平与发展:...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牢牢掌握,才不至于在考试中遇见时,感到突兀。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知识点: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1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内容: (1) 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 (5)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6、如何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

第五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 第十三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变换而引起的失业属于(B)。 A.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2.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会导致(B)。 A.物价水平下降或通货紧缩 B.物价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 C.就业机会减少或失业率提高 D.通货紧缩和就业机会增加 3.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时,政府应当把(C)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促进经济增长 B.实现充分就业 C.稳定物价水平 D.实现社会公平 4.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通过(D)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 A.经济增长量 B.经济变化量 C.国民生产总值 D.经济总量 5.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和种种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是(D)。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计划手段 D.经济手段 6.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体系中之所以能发挥其灵敏调节的功能,成为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B)。 A.与法律手段相结合,具有法律的强制力 B.同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其变动会引导和调节它们的经济活动 C.由国家政策调节,具有政策的威力 .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具有行政约束力 D. 7.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全部货币收支状况是(B)。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际收支 C.国有资产 D.国际资本流动 8.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的关系是()D。 A.绝对一致 B.互相矛盾 C.没有任何联系 D.辩证的矛盾统一 9.财政收入政策的基本内容是(B)。 A.转移支付政策 B.税收政策 C.政府重点扶持 D.国债调节 10.不属于行政手段特点的是(A)。 A.间接性 B.直接性 C.强制性 D.速效性 11.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方式包括(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