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美术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潘成贵任课班级:七(2)班使用时间:2016年春期

目录

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第1 课时第1周

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2课时第2周

三、立体图象的表达第3课时第3周

四、立体图象的表达第4 课时第4 周

五、物象空间的表达第5课时第5 周

六、物象空间的表达第6 课时第6 周

七、单色版画第7 课时第7 周

八、单色版画第8 课时第8 周

九、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第9 课时第9 周

十、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第10课时第10周

十一、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第12课时第12周十三、策划出游活动第13课时第13周

十四、策划出游活动(二)第14课时第14周十五、旗帜与标志第15课时第15周

十六、帽子和文化衫第16课时第16周

十七、袋和包第17课时第17周

十八、出游活动综合展示第18课时第18周

课时教案

第 1 课时第 1 周星期年月日课题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教学目的认知目标: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比等手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西方绘画的体现出的不同的审美特征。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人们的审美观具有时代性。

环保目标:通过对唐代仕女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

讲讲

思问问

思教法:比较、学生自主学习

【组织教学】组织纪律,稳定情绪。新学期的开场白。

【引入新课】从哪一段历史开始用到了照片?(明清时期,注:照相技术

产生于18世纪)。那么在此之前,你们的教材都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

表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的呢?(绘画形式)

在照相技术还没有发明之前,绘画成为记载历史的主要方式。而这当中,

又以人物画发展得最早,可追溯到史前的岩画和陶绘。那么,人物画发

展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成熟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第一面,看

看这件作品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人物?猜猜她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发

言)

【讲授新课】

一、作品的时代和背景

作品创作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在中国

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张萱,是盛唐时期的著名画家。盛

唐时期: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

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

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1. <提问>作者所处时代和作品表现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2. 那个时代的

生活环境是怎样的?跟现在有什么区别?应该怎样加强人民的环保意

识?

二、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作品的内容:此画描绘的是宫中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场面。“练”是丝织

品的一种。练织时质硬,必须煮过、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

作品中总共有十二个人物,或长或幼,或站或坐,神情姿态各异。作品

根据劳动工序分为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分

别描绘三个场面的人物动作和神态。

作品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分析作品中运用到的造型语言及其特

主要的

艺术语言

线条色彩

特点简洁、有力、

细致

艳丽、鲜明、准确

次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问三、作品的艺术特点

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艺术语言线条简洁有力,色彩艳丽鲜明

人物形象体态丰满,姿势优雅,服装华丽

作品内容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妇女

四、盛唐时期的文化特点(学生自主学习部分)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盛唐时期的一些文化特点。比如:

服饰文化:盛唐女服——穿襦裙、披帛的妇女。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不时飘舞,十分美观。图中妇女为成年妇女,都穿短襦,肩上搭有披帛。从衣袖的窄小、襦腰的上系及襦裙的纹样来看,都是典型的盛唐样式。

审美标准:女子以胖为美。

【课堂小结】课后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作业临摹捣练图局部

板书设计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1、分析作品《捣练图》,掌握盛唐时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2、把握盛唐时期的历史、文化艺术的特征

教学

后记

良好

课时教案

第 2 课时第 2 周星期年月日课题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目的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环保目标: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

看欣赏

讲讲讲

讨论分析

思(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

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

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

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

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

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

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

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

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

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

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

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更加使人

们联想到虾的生活环境—水,当今水资源的污染问题。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重点

重点

分析总结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

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

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

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

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

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

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画面上,

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

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

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

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

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

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

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

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

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

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

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

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

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

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

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

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

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

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

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

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

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

难点

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

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

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

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

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

品。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

的艺术世界。

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例。

提示1: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提示2:学生展示时,可出示实物,也可出示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还可进行语言或肢体上的表演

(五)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

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毛泽东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

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

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

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3、映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六)结束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

---起享受美吧!

作业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评论

板书设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

后记

良好

课时教案

第 3 课时第 3 周星期年月日课题三: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象的表达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提高学生对立体形态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客观忠实的表达物体。

3、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或真实的感受描绘物体,使其手绘立体图象有个性且极具想象力。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

问展示问讲展示问

练(一)引入

教师提问:我们放眼望去,在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中,完全正对一

个平面的机会多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我们见到的决大多数形体都不会正面对着

你,它的各个部位离观察者都有远近之分。

(二)新授

1、教师展示一个正方形卡纸,让它正对大家,提问:这是什么形

状?教师再将这张纸的上面望后倾斜,直至它成水平状态。并要求学生

通过四幅连续的手绘线条图象将上述过程表达出来。展示部分学生练

习,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

2、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一个平面到空间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我们显示生活中各种立体形都可以看成是平

面形变化组合而来的。

课件展示各种图形要求学生把它们与构成它们的基本形连线。

3、立体图象表达有三种方法: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较为直观的真实地再现各种立体形体一般要符合透视规律。

透视变化在表达立体图象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近大远小。学生举生

活中近大远小的实例1-2个。

展示一组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图象,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它

们有何异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空间中的立体形,如果有一组平行线条与我

们记录对象的画面平行我们就把这一组平行线的方向看成是不变的,其

它方向上的平行线好象都有指向远处的一点,我们把这种称为平行透

视。

空间中的立体形,如果没有一组平行线与我们记录对象的画面平行

各个方向上的平行线都指向各自在远处的消点。我们把这种透视称为成

角透视。

(2)、结构分析的方法

展示一组工业产品图纸和结构素描照片,教师提问:这种表达立体

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展示一组图片(包含儿童画、中国古代绘画和一些现代线描作品)

重点

要求学生尝试回答部分作品的作者是出于怎样的思考才这样画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以上图片中的作者能将自己的理解通过线条的形式表现出来,我相信我门大家面对一个立体形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也一定能大

胆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所面对的立体形象表达出来。

4、知识拓展:

翻一翻其他学科的课本,看看有哪些是利用手绘线条来表达立体形象的?这些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互相讨论。

作业选择一种立体图象的表达方法画一件物品

板书设计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象的表达立体图象表达有三种方法: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2)、结构分析的方法

(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教学

后记

良好

课时教案

第4课时第 4 周星期年月日课题四: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象的表达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提高学生对立体形态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客观忠实的表达物体。

3、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或真实的感受描绘物体,使其手绘立体图象有个性且极具想象力。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

讲评提问

讲述练(一)引入

检查上节课作业完成情况

(二)复习

立体图象表达有三种方法: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较为直观的真实地再现各种立体形体一般要符合透视规律。

透视变化在表达立体图象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近大远小。

空间中的立体形,如果有一组平行线条与我们记录对象的画面平行

我们就把这一组平行线的方向看成是不变的,其它方向上的平行线好象

都有指向远处的一点,我们把这种称为平行透视。

空间中的立体形,如果没有一组平行线与我们记录对象的画面平行

各个方向上的平行线都指向各自在远处的消点。我们把这种透视称为成

角透视。

(2)、结构分析的方法

(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三)练习

次重

重点

作业选择一种立体图象的表达方法画一件物品

板书设计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象的表达立体图象表达有三种方法: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2)、结构分析的方法

(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教学

后记

良好

课时教案

第 5 课时第 5 周星期年月日课题五: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教学目的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中景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自己生活的环境。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 (罗丹语)。

环保目标: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

问探讨

展示写生1、风景画欣赏导入。

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风景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学生(齐声):想。

(老师展示风景画:画中都分远、中、近三种景)

(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提问:古代的风景和现在的风景有什么区别?当今的环境都受到污染,

还美吗?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2、师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间的表达。

老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里边都有些什么,都在哪里?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初步意识到三度空间中上下、左右、前后的

表现形式。)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

学生:我也想画出这么美的画,可是我能行吗?(及类似的话)

老师:当然能行!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但发现后

还要想办法把它用我们的画笔描绘下来。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

何画出美丽的景色好吗?

学生(齐声):好。

3、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

老师:那么,通过刚才的欣赏,谁说一下我们该如何描绘景物的上下、

左右、远近呢?

(学生开始分小组边议论边发言,各抒己见。)

(接下来,教师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拿出来与全体学生共同进行探讨总结。)

(各小组相互取长补短,一起完善物象空间表达的表达方法。)

(最后,老师将探讨结果板书到黑板。同时,每种表达方法各拿出一幅

作品让学生欣赏。)

学生看作品,进一步系统的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4、老师总结本科教学内容。

老师:今天,大家的表现太棒了,我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

(老师边总结边板书,并给与一定的补充。进行小结。)

室外课:

难点

重点

问1、堂内传递本科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我们先来看几张画,看看画的都是哪里。

(老师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边欣赏边发言):太美了!

(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学生(边议论边发言):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

(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2、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老师组织、协调。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课堂内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学生分组出示优秀作品,自我评析,共同欣赏。)

(老师组织、协调并进行总结。)

十、教学反思:

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物形象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作业风景写生

板书设计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间

上下、左右—————二度空间

1、前后遮挡表现法(大多数写生作品)前后、远近

2、平摆是表现法(一些装饰画)下边近、上边远

3、透视的表现法(《最后的晚餐》)近大远小

4、移动式的表现法(《清明上河图》)视域广阔

教学

后记

良好

课时教案

第 6 课时第6周星期年月日课题六: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教学目的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中景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自己生活的环境。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 (罗丹语)。

环保目标: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评讲

练1、讲评。

检查上节课的作业,进行评讲

2、复习

总结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

室外课: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老师组织、协调。

重点

作业风景写生

板书设计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

教学

后记

良好

课时教案

第7课时第7周星期年月日课题七:单色版画

教学目的①了解凸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简单凸版画的制版与印刷的技法。

②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出简单的单色凸版画作品。

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

讲讲

欣赏示范一)检查分组情况,用品的准备情况;检查多媒体课件的播放

二)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王老师带了两幅画,大家喜欢吗?这是我最近画的,很想把它送给

在座的每一个同学,我这个想法能实现吗/大家等不能帮我想一个好办

法?学生:复印出来。做成版画印出来。(略)我应该选用什么材料能

既方便又快捷的制作版呢?学生:纸、吹塑纸...这个办法非常好,和我

的想法不谋而合。现在让我们一起在这节美术课中学习单色版画的制

作。

(板书,单色版画制作)

(二)讲授新知,欣赏版画作品

1、版画的分类:

(1)根据不同的制版与印刷方式分类,可分为凸版画、凹版画、平版

画、孔版画

(2)根据不同的制版材料分类:可分为木版画、纸版画、铜版画、石

版画、铝版画、丝网版画等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单色版画凸板

2、凸版画的起源

欣赏图片《金刚经》扉页说法图

中国人发明的凸版印刷术,是从中国古代拓印绘画发展而来的。隋代中

国人开始利用雕版凸版印刷书籍,唐代出现了雕刻版的版画插图。目前

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一幅雕刻版印刷版画插图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

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现藏大英博物馆),当时的木刻版画技法已达到

成熟阶段。宋庆历一年(公元1041年)毕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中

国的书籍印刷与插图业推向新纪元。石版画、铜版画等一直沿用木版画

的技法。

3、欣赏纸版画、吹塑纸版画的范例

这里有几张版画,大家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版的?是的,它们是用

我们手中的材料,卡纸和吹塑纸来制版,印刷出来的。现在我请同学讲

一下你知道的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4、演示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纸版画制作的工具,材料简便,各种质地、各种厚薄的纸张都可以用,

工具也以剪刀为主,通过剪贴、撕贴就可以印制版画,效果也很好,纸

版画最常用,最基本的技法是拼贴法,是用纸版剪下物体各部分的外形后,再进行叠贴或平贴,使版画产生凹凸不平的层次而成为可以印制的

重点

提问总结底版。

(板书:拼贴法)

譬如制作一棵大树的图样,要做成纸版面,就应该先画出稿样,

再剪出树干、树枝、树叶,再拼贴起来拓印就可以了。

(利用投影仪出示图例):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拼贴后的版面是靠什么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线的?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由于纸版拼贴后就有了高低层次,树叶和树枝部分

拓印时就分开了,纸版画主要就是用这种方法来造型的,由于剪贴或撕贴出来的大多是面状的,简洁明快,黑白灰分明,轮廓线有虚有实,具有纸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对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并讲出其中的一些道理)

教师再次强调制作步骤与技法,指出单色纸版画造型方式力求概

括、提炼,但要画出应有的体积和空间的联系。

七、布置课堂作业:

将你事先准备的画稿,运用你手中准备的材料,利用小组协作的形式制成单色凸版画。

要求:构图中黑白灰组合合理,或有简洁的颜色关系。

八、课堂辅导:

辅导时应注意方法,要多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在制作

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九、展示评价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讲解创作想法,并进行自评,根据小组创作过程总结不足和成功。

教师总评,对学生表现出的闪光点给以鼓励。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

作业制作单色凸版画

板书设计单色版画

1、版画的分类:

2、凸版画的起源

3、演示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后记单色凸版画的制作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对于初次接触单色凸版画的学生独立完成纸版画在时间上很困难,所以,我在课程的设计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使学生施展自己的长处,减小操作过程中的难度,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集体合作中完成作品的乐趣。

课时教案

第8课时第8周星期年月日课题八:单色版画(二)

教学目的①了解凸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简单凸版画的制版与印刷的技法。

②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出简单的单色凸版画作品。

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评讲

练1、讲评。

检查上节课的作业,进行评讲

2、复习

凸版画的制版与印刷的技法

3、动手设计制出简单的单色凸版画作品。

重点

作业制作单色凸版画

板书设计单色版画(二)

1、演示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

后记

良好

课时教案

第9课时第9周星期年月日课题九: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教学目的1、学习纸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与构成立体的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具有三度空间的纸雕塑作品。通过设计与制作纸雕塑作品,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

2、关注现代生活中的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对形象的艺术概况力,锻炼立体思维的能力。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

示范提问

小结

提问小结1.导入课题:

出示城市现代雕塑与纸雕塑图片,进行对比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

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2分钟)

2.技法讲解:(1)组合法:

教师演示——马的制作(可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5分钟)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采用了折、弯曲、切、挖?学生答:马身、马腿、

马尾都采用了折、弯曲,马脖子、马头采用切、挖,折、曲手法。

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是点、哪些部位是面、哪些部位是线?学生答:

马尾、马鬃是线,马尾部的圈、马的眼睛、嘴是点,其它的是面。

教师演示组合的顺序。

教师总结:造型特点:造型富有扩张力。点线面的组合相得益彰。

整体效果强烈,比较适合作为环境雕塑。

技法的应用:马的前后两个原形,既表现了马强壮的体形,也增加了

造型的重量感。尾巴体现了线与点的巧妙组合,富有韵律感。马头主要

表现眼睛与鼻孔,省略了其他部分,造型概括简练。(3分钟)

(2)折叠法:

教师演示——鹰的制作(可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4分钟)教师设问:

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学生答:采用了切、挖、卷曲、折叠法。

教师总结

造型特点:用简练的手法表现了鹰的气势。运用了折纸的方法,造

型在具象的表现中体现出抽象的意味。中国少儿美术联盟U h!M技法

的运用:用一张开数纸对折,按图纸剪折。按此方法还可以创造很多动

物造型。(1分钟)

教学评价

(1)是否理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中国少儿美术联盟

(2)是否基本掌握了纸立体的构成方法,能否利用构成因素设计制作一

个有三度空间的富有情趣的纸雕塑作品。

(3)是否通过纸雕塑的制作,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重点

2.评价方法

(1)看同学能否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作业中体现概括与装

饰的特点。

(2)看作业是否具有立体感。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即使制作技法比较

幼稚,只要体现了纸的立体造型、有创意都应鼓励。

(3)看学生在制作中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在研讨中敢于展示自己的作

品,并能说出自己的创意。

作业制作纸雕塑作品

板书设计纸雕塑

技法:

(1) 组合法

(2) 折叠法

教学

后记

良好

课时教案

第10课时第10周星期年月日课题十: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教学目的1、通过挂饰、泥塑、风筝、剪纸、面具、刺绣、织锦七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民间美术特有的美感,增强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色彩搭配是构成民间美术热烈、质朴、纯真、自由的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2、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及风格。

3、使学生初步认识民间生活的环境、状态以及老百姓的追求与信仰,同时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4、通过欣赏使学生充分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并能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方法,设计一个具有乡土风格的纪念品,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

欣赏分析提问小结提问(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

1、出示古诗配画

请学生欣赏一首古诗《村居》,然后提问,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

师:这首古诗中的纸鸢,是什么意思?

生:鸢,鸟名,俗称“鹞鹰”,纸鸢,指鸢形风筝。

师:你放过风筝吗?你能为这首古诗作一个解说吗?

生:(略)

师:你知道风筝的起源吗?在古代风筝是用来作什么的?

生: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古代风筝用于军事测量、

传递消息。

教师小结:放风筝是一项有益健康的娱乐活动。

2、出示风筝图片

请学生欣赏风筝图片,并分析色彩特点。

3、出示图片,

风筝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什么是民间美术呢?

民间美术指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

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4、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

5、出示图片

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很多,我们选择几个代表作品来欣赏一下,好

吗?

6、出示年画图片

请学生欣赏年画作品,然后提问,学生分小组讨论、抢答。

师:你知道年画是怎么产生的吗?

生:农历新年时张贴的画,故称年画。

师:年画表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神话、故事、传说和现实中美好事物。

难点

重点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模版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体目标: 从学生身边环境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生活中有特色的环境,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表现技能,学会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设计、想象、创造的能力。 要求:实际是基础,想象是延伸,教师要用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培养文明、朴素的观念,让学生沿着一个健康、文明的审美轨道创新、开拓,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四大领域: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欣赏?评述领域,综合?探索领域。四类中仍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主要教学内容,约占总教学量的三分之二。 二、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根据上学年级执教时对他们的了解,优秀生约占5%,差生约占3%,其余学生均为一般水平。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授本册教材所面临的困难性和重要性。 (二)教材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通过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业类型主要分为造型表现课、设计应用课、欣赏评述课和综合探索课四大类。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 教学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为使初一新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美术教学,充分调动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特长,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发展健康个性,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全面地发展。 二、教材分析 “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教材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块,且相互穿插设置,内容松弛有度,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力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三、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学生美术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问题探讨重视不够。 2.有囫囵吞枣现象。以本文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多角度分析总结概括上欠缺较多。 3.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养成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绘画能力和创作能力。认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创作习惯。 六、提高质量的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并结合具体实际运用,采用竞赛、多媒体等,形象、直观、大容量,扎扎实实上好美术课。 2.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经验,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将学习美术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不断吸纳先进的美术教学理论和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借助资料分析教材,驾驭教材,对文章把握有自己独到见解,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实,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 4.欣赏课部分,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自觉的去感知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 2课时第2周三、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3课时第3周四、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4 课时第4 周五、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5课时第5 周六、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6 课时第6 周七、单色版画 第 7 课时第 7 周八、单色版画 第 8 课时第 8 周九、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第 9 课时第 9 周十、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10课时第10周十一、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第课时第周十三、策划出游活动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 策划出游活动(二)第14课时第14周十五、旗帜与标志第15课时第15周十六、 帽子和文化衫 &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 2018--16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 2课时第2周三、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3课时第3周四、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4 课时第4 周五、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5课时第5 周六、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6 课时第6 周七、单色版画 第 7 课时第 7 周八、单色版画 第 8 课时第 8 周九、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第 9 课时第 9 周十、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10课时第10周十一、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第课时第周十三、策划出游活动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 策划出游活动(二)第14课时第14周十五、旗帜与标志第15课时第15周十六、 帽子和文化衫 &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 2018--16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

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全套

第一周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敦煌艺术由石窟建筑、彩塑、壁画共同组成的艺术宝库。 2、敦煌彩塑和壁画艺术是人类四大文明交汇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3、对石窟艺术几个主要时期彩塑及壁画的特点有所了解。 4、对佛教传入我国及四大洞窟艺术概况有初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视频、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基本了解佛教的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过程。 2、能对敦煌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彩塑与壁画的形象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2、了解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过程,汲取历史教训,体会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 分析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对不同时期莫高窟佛教艺术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佛教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播放《九色鹿》动画片 稳定学生情绪,逐步导向课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

他们的兴趣,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看过这部动画片吗? 2、你知道这部片子中的故事是来自哪里? 3、播放《九色鹿本生》视频。 《九色鹿》。根据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故事改编的。教导人们要诚信、向善。学生谈对敦煌的了解。壁画,彩塑、藏经洞、王道士。学生的回答不足的地方教师予以补充。 4、敦煌最有名的是什么? (三)、敦煌的历史 通过同学们得发言,看来大家对敦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信息有些零碎,片面。今天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敦煌之旅。看看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1、板书:《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引用佛教的术语,我们今天就来了解敦煌的前世、今生。 2、结合PPT课件展示 3、板书:敦煌的地理位置

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七年级美术下册 教 学 教 案 杨店乡九年制学校 教师:冯伟伟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 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 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 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 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 导学生观察牛、马、母 亲、灯、举灯的人、跳 楼的人、逃生人的表 情、姿态,用形容词或 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 理感受,并讨论、分析 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 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 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

人美版 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自学;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doczj.com/doc/1915065320.html,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美术七年级美术教案(下)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二课----------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第二单元春天畅想 第一课---------- 色彩的魅力 第二课---------- 春天的畅想 第三单元富有活力的运动会 第一课---------- 凝练的视觉符号 第二课---------- 亲切的使者 第三课---------- 喜悦与收获 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 第一课---------- 广而告之 第二课---------- 盛情邀约 第三课---------- 独特的装扮 第五单元平面设计的盛宴

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教具准备课件、画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课: 1.回忆上学期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2.作品描绘了什么? 3.作品表现的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4.它来源于什么? 板书部分课题——源于生活 二、新授:

(1)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和创作背景)思考讨论:1.作品的题材容是怎样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2)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三、课堂小结: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善于发现,学会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第二课时 一、继续上节课的艺术作品分析 a.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请同学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b.师讲述《格尔尼卡》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变形的手法) c.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从而印证本课课题——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14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可制成读书卡片) 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 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 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五:思考与讨论 (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1)从美术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直接信息) 内容分析;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色彩;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 (2)从历史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间接信息) 主要通过画中唐代妇女经济; 文化;政治;民族关系:地理角度(信息综合)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收集西方古代人物画资料。 三、学习结果检测、呈示。 1、随堂检测 由教师出题或学生出题,学生抢答,检验学习结果。(题目如下:) 作者及年代;《捣练图》属于什么画种; 采用什么构图样式;采用哪些绘画技法; 色彩特点;作品风格等 2、版块评比。 将网页上传到校网站或因特网,对各小组设计制作的版面进行评比,设以下几个奖项:组织奖、创意奖和技术奖,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撰写感受或美术论文。 将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结论及制作网页的经过等记叙下来 将研究性学习的结果或对其中较感兴趣的一点撰写成美术论文。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第一课《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

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可制成读书卡片)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 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 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五:思考与讨论 (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019最新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19最新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可制成读书卡片) 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 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一)版块设计: 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五:思考与讨论 (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1)从美术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直接信息) 内容分析;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色彩;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 (2)从历史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间接信息) 主要通过画中唐代妇女经济; 文化;政治;民族关系:地理角度(信息综合)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收集西方古代人物画资料。 三、学习结果检测、呈示。 1、随堂检测 由教师出题或学生出题,学生抢答,检验学习结果。(题目如下:)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 册美术教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3、作品描绘了些什么? 4、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5、它来源于什么? (教学方法:提问串线,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书写部分课题——源于生活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二)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老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上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利用毕加索对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 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学生带着问题读作品,学会欣赏和分析,提高总结和表达能力。) 从而,印证本课课题——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

教学过程一、引课: 课件呈现图像(方形和方块) 生:一个是平面的图像,一个是立体的图像

物体的形状、结构与特征,因此立体图像的表达也同样具有记录、说明、叙事、交流、抒情的功能。比如课本上的图例:“吸尘器产品说明书”“多用柜的设计”等,那么,怎样来表达所看到的立体形象呢?有什么方法可学吗? 展示手绘线描平面和立体的作品,请学生分析二者的差别,从而引出课题—立体图像的表达(提问、讨论) 二、新课: (一)平面——立体 正方体为例,物体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1、立体:具有长、宽、高三个维度的物体。 2、什么是立体图像? 立体图像指在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种空间度量效果的三维立体形象。 立体图像能最直观、最形象地反映出它们的形状、结构与特征。 3、PPT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形象: 长城、悉尼歌剧院、埃菲尔铁塔、篮球运动员的扣篮动作、雕塑作品、摄像机 (二)立体图像与平面图像 1、正是因为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立体形象,所以我们常常能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看到关于立体形象的描绘。这些立体图像比平面的图像更能够体现物体的空间感和体积感,而当我们要把一个物体的形象向别人描述时,立体图像会省掉许多形容的语言——立体图像比平面图像更能体现出物体的体积与量感。 2、平面:二维空间无透视装饰易 立体:三维空间有透视真实难 3、展示图例: (三)为什么我们需要用受绘线条来表达立体图像? ——手绘线条图像具有记录、说明、叙事、交流、抒情的功能,并且是一种最简洁、最形象的日常交流的语言。 ——与素描、色彩画相比较,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显得不仅快,而且还具有一种简洁、清爽的美感。 (四)手绘立体图像表达的三种形式: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按照物体的视觉现象予以表达,一般要符合透视规律。这种方法能较真实地再现各种立体物象。 2、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 把一个物体看成是透明的,将被遮挡的部分画出来。这种方法能更清晰地表现物象三维关系的本质特征。 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根据作者对物体结构认识、理解的一种表达方式。 (五)关键: 描绘各种立体图像应首先把各种复杂图形在头脑里归纳成几个基 本形体,只要表达出物体的三个面就能把物体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的立体感表现出来。 (六)手绘立体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作业练习: 选择一种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画一件物品。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1.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教学时间: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点: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能力点: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情感目标:不断更新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美术作品的制作材料。 教学难点:能独立地、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解决方法:针对重点, 难点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 教学用具:资料、课本、光盘、图片 教学方法:探究式、自主学习等 板书设计: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一.美术的分类 1. 绘画2.雕塑3工艺4.建筑5.现代艺术 二.分类的原因——原材料的不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批注教师放映幻灯 教师引导听取学生讨论意见 一、课前准备:把图片、资料准备好 二、上课过程: 1.问题:同学们以前都看到过那些种类的美术作品? 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置身于美术作品中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 (1)不同画种的效果看出不同的材质,具体分析教材中的范图材质的不同。 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是人物画,他们有何不同?(可从光

线、色彩、立体感等方面对照) 2.自学:解决美术作品的分类原因是什么? 美术因材质的不同分为以下种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及现代艺术。 绘画按材质分为: 油画:油画颜料、油画布。 中国画:纸、墨、笔、砚。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图片并讨论,发言。 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自主学习。 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分类的理解。 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其明白美术作品属于那一类别,听取学生讨论意见,教师展示一些绘画实物。 版画:石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 雕塑分为:浮雕和圆雕(固体材料) 工艺:传统工艺:铜、木、石、陶、布、丝、琉璃 现代工艺:塑料、不锈钢、聚合材料、光导纤维等。 建筑: 古代:石、木、瓦 现代:水泥、钢材、玻璃、铝合金等。 现代艺术:金属、废弃物、灯光等。 教师给学生传看一些画种的材料实物,增强直观感受。 三.练习 曼陀铃和吉他素描 玉兰黄鹂雕塑 磨镰刀油画 血衣国画 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版画 评价:在美术世界里绘画种类的不同,根本是源与材料的不同。但不论是何种质地的材料都能反映出艺术家的真实的思想感情。 自学: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自主学习,学生感受实物,

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2013—2014学年度下期七年级美术 教

学 教 案 冕宁县富强学校教师:姚兰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https://www.doczj.com/doc/1915065320.html,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

最新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考试重点

七年级下册美术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1、美术作品产生需要的条件: ①生活经验和感受②画家提炼、加工的创造激情③艺术技巧和物质材料 2、再现性美术作品:真实;表现性美术作品:抽象。 3、情趣盎然的美术作品离不开高雅的情趣和意境,意境是情和景相结合的结果。 《血衣》(油画素描稿现代)王式廓 创作于1954年,尺寸为192.0厘米 ×345.0厘米。 赏析: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 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 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 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格尔尼卡》油画毕加索 赏析:《格尔尼卡》油画,毕加索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结合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她已死的

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只断了的手上握着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面以站立仰首的牛和嘶吼的马为构图中心。画家把具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并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结构紧密联系的形式,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 ?伏虎(霍去病墓石雕西汉) 这一石雕充分利用了石料原始状态的起伏 形态变化,略加雕凿而成,仅为了表现虎 身的条纹,而刻出了一些很细的条纹,生 动地表现出伏虎那威猛机警的神态。 第2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1、情趣盎然的美术作品离不开高雅的情趣和意境,意境是情和景相结合的结果。 ?春牧图(中国画现代)李可染 水牛悠然走在乡间小路上,牧童侧坐于水牛背, 转头仰望春柳,悠然自得,是一副别具乡间情 趣的小品。 ?蒲公英(版画现代)吴凡 小姑娘吹起蒲公英的花子儿,想让它飞向天空,飞向海洋,飞向她 梦想的地方……画家用这一充满童心和童趣的可爱形象,抒发出自 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意味深长。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如何欣赏雕塑作品》教案

《如何欣赏雕塑作品》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雕塑艺术的审美取向及造型特点。了解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认识雕塑作品从形到意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雕塑作品的造型和表意特点。 教具准备: 与课本图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引: 1、两位同学上讲台摆一个他们自己认为很酷的姿势,在让下面的同学讨论一下两位同学的姿势如何?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 2、问一下同学们平时见过哪些雕塑?给他们留下怎么样的印象?能看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二、导入新课: 先出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作品的图片各一张。问美术分为哪几类?再问一下同学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由此引出雕塑念。 雕塑:可雕性、可塑性的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三、雕塑的分类: 1)、按材料:石雕、木雕、竹雕、泥雕、金属雕、冰雕、石膏像等 2)、按空间形制(形态):圆雕、浮雕、透雕。 圆雕:不附着背景的完全立体的可从四面观赏的一种雕塑。如《思想者》、《菊花仙子》。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厚度,根据凸起的高度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 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重视一面艺术效果的单面雕,也有双面雕。如室内的屏风。

3)、按功用和所放的位置: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室内雕塑等。 四、雕塑艺术的特点: 1、雕塑的形体: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的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体,不仅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更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例如: A、罗丹的《思想者》。罗丹是法国近代最著名的雕塑家,被称为“近代雕塑之父”。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最初一位雕刻家。这尊雕塑是罗丹为《地狱之门》中央的门楣而作的。雕塑的人物形态是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颚,嘴咬着自己的粗手,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眉弓突起,双眼深陷隐于暗影之中,咬肌凸起,全身肌肉紧张。强化了他的苦闷、深思。 B、摩尔的《斜卧像》。这是1957——1958年为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创作的雕像。这是一件抽象化的雕塑,描绘的是一位斜卧翘首远望的女性。 像这种表现性的雕像,强调主观精神,审美理想。这样的雕塑应从内在的意境去观看,不能单看外表。 C、雕塑具有体量感,它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与主题的表达。 2、雕塑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性: 雕塑形象单纯,难于作复杂的描绘所以作者利用其形体变化,体量和外轮廓造成雕塑的节奏韵律感,赋予象征性和寓意性。如法国马约尔的《地中海》。他以丰满的女人体象征美丽富饶的地中海。马约尔是一位善于刻画女性美的艺术家,他从一个形象和姿态中显露出内心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 3、注重作品的材质和内容的关系: 材质美和材质与内容的统一,便是雕塑艺术的重要特点。《鳖》是一件因材施艺,构思奇巧,造型成功的小石雕。作者琢磨得精细逼真,同时在印体石上留有粗糙的砸痕来保持石材原有的特点。这是利用材质肌理对比和加工留痕,增强表现力和审美情趣。 霍去病墓的各种动物雕刻多是利用石材的原形稍加雕凿,既使其具有生命,又保持了石质的美感。 4、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性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使作品作用与环境,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观。爱得华的《美人鱼》,是置于丹麦哥本哈根海滨公园中的巨石上。

最新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全套

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七年级上第一周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敦煌艺术由石窟建筑、彩塑、壁画共同组成的艺术宝库。 2、敦煌彩塑和壁画艺术是人类四大文明交汇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3、对石窟艺术几个主要时期彩塑及壁画的特点有所了解。 4、对佛教传入我国及四大洞窟艺术概况有初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视频、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基本了解佛教的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过程。 2、能对敦煌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彩塑与壁画的形象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2、了解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过程,汲取历史教训,体会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 分析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对不同时期莫高窟佛教艺术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佛教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播放《九色鹿》动画片 稳定学生情绪,逐步导向课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他们的兴趣,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看过这部动画片吗? 2、你知道这部片子中的故事是来自哪里? 3、播放《九色鹿本生》视频。 《九色鹿》。根据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故事改编的。教导人们要诚信、向善。学生谈对敦煌的了解。壁画,彩塑、藏经洞、王道士。学生的回答不足的地方教师予以补充。 4、敦煌最有名的是什么? (三)、敦煌的历史 通过同学们得发言,看来大家对敦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信息有些零碎,片面。今天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敦煌之旅。看看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1、板书:《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引用佛教的术语,我们今天就来了解敦煌的前世、今生。 2、结合PPT课件展示 3、板书:敦煌的地理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雨冲中学龙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面向”和江总书记关于创新的讲话的指引,认真贯彻落实鲤城区的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再贯彻教育方针的思想知道下,办出我校信 息科技教育特色并全面事实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使学校各项工作有一个新发展和新水平。 二、主要工作: 1、深入的学习各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尽力的工作。 2、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 (1)、组织学生报名活动。 (2)、组织学生培训活动。(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 3、加强备课组建设,重视每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研讨的“四结合”课题活动。 (1)备课组长认真履行职责,负责组内各项日常工作

的贯彻与落实,组织好每次的教研活动,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2)每次的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和听课与评课活动,以及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经验的学习,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认真开展外出听课、观摩教学录像后的取经说课,上研讨课,评课等教学实践活动。 (4)结合我校研讨的“四结合”课题活动,每个美术组成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 4、继续在校园内的玻璃橱窗展示学生作品,绘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5、美术教师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个人认真备课,批改美术作业,辅导学生,促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 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第1 课时第1周 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2课时第2周 三、立体图象的表达第3课时第3周 四、立体图象的表达第4 课时第4 周 五、物象空间的表达第5课时第5 周 六、物象空间的表达第6 课时第6 周 七、单色版画第7 课时第7 周 八、单色版画第8 课时第8 周 九、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第9 课时第9 周 十、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第10课时第10周 十一、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第12课时第12周十三、策划出游活动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策划出游活动(二)第14课时第14周十五、旗帜与标志第15课时第15周十六、帽子和文化衫第16课时第16周十七、袋和包第17课时第17周十八、出游活动综合展示第18课时第18周

课题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教学目的认知目标: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比等手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西方绘画的体现出的不同的审美特征。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人们的审美观具有时代性。环保目标:通过对唐代仕女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 讲讲思问问思问教法:比较、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教学】组织纪律,稳定情绪。新学期的开场白。【引入新课】从哪一段历史开始用到了照片?(明清时期,注:照相技术产生于18世纪)。那么在此之前,你们的教材都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的呢?(绘画形式) 在照相技术还没有发明之前,绘画成为记载历史的主要方式。而这当中,又以人物画发展得最早,可追溯到史前的岩画和陶绘。那么,人物画发展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成熟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第一面,看看这件作品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人物?猜猜她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发言) 【讲授新课】一、作品的时代和背景作品创作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张萱,是盛唐时期的著名画家。盛唐时期: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