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 第三版黄亚钧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 第三版黄亚钧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 第三版黄亚钧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 第三版黄亚钧课后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管理员录入时间:2011-3-9 11:25:36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A.产出; C.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C.微观效率低下。

1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解决那些问题?

16.怎样理解GDP的含义?

17.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18.什么是萨伊定律?在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怎样实现充分就业?19.什么是“凯恩斯革命”?

20.简述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习题参考答案

1.(略)

2.A 3.C; 4.D; 5.A; 6.B; 7.B; 8.A;

9.A; 10.C; 11.B; 12.C; 13.C; 14.A;

15.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系统的总量的考察,特别是对国民经济系统的总产出水平、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说明这些总量是如何决定的;研究怎样使一国的总产出水平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水平;研究制约一国总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增长规律以及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周期性上下波动;研究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原因,以及它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和稳定物价的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兼顾国内目标和改善国际收支目标。宏观经济学也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16.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理解上述定义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细节:

(1)“一个国家或地区”蕴含着地域原则,即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不应计入本国的GDP。如居民购买的化妆品,如果是在本国生产的,就应计入本国的GDP;如果是从国外进口的,就不应计入本国的GDP。

(2)“一定时期”说明计入GDP的是核算期内(一般以年或季为核算期)所生产的产品,不包括以前生产、现期仍在使用的产品。例如,一幢旧房屋的买卖虽然发生在本核算期,但是由于旧房屋是过去生产的产品,所以不应计入本期GDP。但是,在买卖旧房屋过程中发生的经纪服务是本期提供的,其价值应计入本期GDP。

(3)“所生产的”说明GDP只计算现期生产的最终产品。这就意味着,过去生产但在现期销售掉的产品不计入现期的GDP,现期生产但没有在现期销售掉的产品计入现期的GDP。

(4)“最终产品”说明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最终产品是指现期生产的不需要经过再加工就能直接供其购买者使用的产品,而中间产品是指现期生产的但必须经过再加工才能供其购买者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价值不应计入GDP,因为它会造成重复计算。

(5)“市场价值”表明GDP是通过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分别乘以每种数量,然后加总得到的。同时说明计入GDP的是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不计入GDP。

(6)GDP为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和,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变量。17.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N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中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二者的数量关系是:GDP等于GNP减去本国居民在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再加上外国居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

18.萨伊定律认为,供给能创造自身的需求,有多大的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

不可能的。

古典宏观模型认为,健全的价格机制能导致充分就业。具体来说:(1)总产出等于总供给,总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2)工资的灵活变动使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从而使总产出达到最大。(3)利息率的灵活变动使投资与储蓄趋于一致。(4)货币数量决定总需求,并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价格水平。

19.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对传统经济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批判,创立了宏观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应从稀缺资源的配置转移到怎样克服资源闲置问题上来。(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中。(3)政府应采取积极干预经济的政策,促使充分就业的实现。

20.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有两本划时代的名著。一本是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另一本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宣告了西方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诞生。而160年后,即1936年《通论》的问世,则标志着作为西方经济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学的创立。

西方经济学流派中的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不仅研究微观经济问题,而且还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如亚当·斯密既研究商品的价格与分配问题,也研究国民收入与国民财富问题。在凯恩斯的《通论》一书发表之前,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已日臻成熟,而宏观经济学则相当薄弱,与微观经济学不相适应。尽管如此,当时的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如马歇尔、庇古等人对宏观经济运行毕竟还有他们的一套理论观点,人称宏观经济理论的“古典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点可以概括为:①价格与工资具有灵活性,当供求失衡时,价格与工资会迅速调整,使供求趋于平衡。因而,总供给曲线大体上是一条垂直线。②既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总需求的变动就不会影响实际国民产出水平,只会影响价格总水平。③因此,调控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影响实际国民总产出水平和失业率,而只能影响通货膨胀率。1929~1933年,西方各国爆发了最广泛、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整个西方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4千万。古典的宏观经济理论对此茫然无知,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难免陷于破产的结局。凯恩斯潜心研究萧条经济学,突破前人的旧框框,创造性地建立了国民收入决定和就业理论,从宏观经济方面解释了失业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对策。一些西方经济学者把1936年《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中的“凯恩斯革命”。一般认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有两个主要源头:一个是罗斯福新政,他在实践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的例证;另一个是《通论》的出版,它从理论上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宏观经济理论的“凯恩斯模式”的基本观点是:①价格和工资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因而总供给曲线不

是垂直的,在经济不景气,实际国民产出水平较低时,总供给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水平线。②在此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影响价格总水平,只会影响实际国民产出。③因此,调控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实际国民产出和失业率。这样,凯恩斯理论也就为政府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拓展,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建的“IS—LM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说”、托宾对投资理论的发展、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也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

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理论风靡西方世界,不仅为绝大多数经济学者所信奉,而且西方主要国家的政府也把它作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南。凯恩斯主义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统治地位一直维持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从战后的繁荣阶段步入“滞胀”阶段。对此凯恩斯主义理论不能对此做出很好解释,当然也开不出对症的药方。为研究解决滞胀问题,各种经济学派应运而生,纷纷著书立说,对凯恩斯主义理论进行种种修改和补充。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这些学派的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管理员录入时间:2011-3-9 11:25:36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净出口、企业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实际GDP、现实GDP、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劳动力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失业、奥肯法则。

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流量指标()?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3.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4.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5.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NDP=8.7 亿元; B.GDP=7.7 亿元;

C.GDP=8.7 亿元; D.NDP=5 亿元。

6.所谓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进口减出口;

C.出口加进口; D.GNP减出口。

7.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消费+投资+净出口。

8.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入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9.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 B.折旧;

C.间接税; D.净出口。

10.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增加价值法。

11.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A.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工资+利息+中间产品成本+间接税+利润;

D.厂商收入-中间产品成本。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A.销售税; B.公司所得税;

C.货物税; D.公司财产税。

1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GDP; B.NDP;

C.NI; D.PI。

14.GD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视了对中间产品生产的核算?

15.对总产出的衡量为什么需要三个指标?

16.在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中,间接税和直接税分别起怎样的作用?

17.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出口是被看作支出还是收入?

18.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

19.试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相近的题目:为什么说GDP不是反应一国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

20.如果价格上升,人们从出售物品中得到的收入增加了。但是,实际GDP增长不考虑这种好处。那么,为什么经济学家喜欢把实际GDP作为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

21.假设在下表中给出的是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计算:

(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

(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

22.根据下表中资料计算:

(1)2006年和2007年的名义GDP;

(2)以2006年为基期年,计算2007年实际GDP;

(3)2007年GDP平减指数和通货膨胀率;

(4)2007年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增长率。

23.假设某国经济中GDP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遵从奥肯法则,奥肯法则的表达式为:

(Y-Yf)/Yf =-3.2(u-0.04)

求:

(1)当该国的实际GDP分别为潜在GDP的80%、50%、110%时,其失业率分别为多少?

(2)当失业率目标分别为3%,4%,5%时,实际GDP为潜在GDP的多少?

二、习题参考答案

1.(略)

2.D; 3.D; 4.B; 5.C; 6.A; 7.B; 8.D 9.B; 10.A; 11.B; 12.B; 13.D。14.没有。GDP口径统计最终产品的产值、而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的产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实际

上,最终产品的产值包含了中间产品的价值。更具体地看,最终产品的产值包含了所有中间产品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在新创造的价值这个意义上,中间产品的生产全部计入了GDP。

15.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都是对总产出的衡量。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当年生产了多少,国内生产净值是衡量当年生产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少,这就需要在当年的产出中减去当年生产的资本折旧部分。国民收入是衡量当年生产总共投入了多少生产要素。

16.政府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征税,如销售税、增值税等,称为间接税,因为企业往往可以通过提高价格转嫁税负。政府对居民收入征税,如所得税,称为直接税,因为居民不能将其转嫁。在收入法中,间接税是在要素报酬基础上的加价,是总收入,从而是GDP的组成部分。而在对总收入的统计中,直接税被包含在要素报酬中,已被统计进入总收入。就是说,计入总收入的是所得税前的要素报酬。因此直接税在统计总收入过程中,不再作为独立一项收入统计,它在GDP中不起任何作用,只在个人可支配收入核算中起作用。

17.出口形成一国的货币收入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支出法不是强调本国居民支出,而是强调对本国产品的购买支出,支出的主体是否是本国居民是无需考虑的。对出口品来说,其支出主体是外国居民。因此,在支出法中的出口是作为支出对待的。有支出就有收入,对出口产品从收入方面核算当然也是可以的,只不过这时就不是以出口的口径进行统计,而是以要素报酬、折旧等口径进行统计的。

18.国民收入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关键,国民收入核算指标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性表述,它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基本状况。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但最为常用的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产品的最终使用去向有消费、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出口与进口之差)等四个方面,因此,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就是计算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计算公式为:

GDP=C+I+G+NX

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但不包括个人用于建筑住宅的支出;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存货和住宅)的支出。这里的I为总投资;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如救济金等)不计入;NX为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收入法是指通过把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和非要素收入相加来获得GDP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非企业业主收入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利润是指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未分配利润、红利等;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盈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非企业业主收入是指不受人雇用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

生产法也称增加价值法。这种方法首先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再从总产出中扣除相应部门的中间消耗,求得各部门的增加值,最后汇总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得出GDP。通过计算增加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

19.西方国民收入核算通常通过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的程度,衡量国民生活水平,但GDP指标也是有缺陷的。

(1)GDP统计中把一部分物品和劳务给漏掉了,因此难以衡量一国经济的全部。例如,它漏掉了一国经济中的非市场交易活动,地下经济等。

(2)GDP指标不能说明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成本。例如,它无法反应人们的闲暇,无法反应污染程度等。

(3)西方GDP核算中把所有的市场交易活动都包括进来,并不能真实反应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应人们从物品和劳务消费中获得的福利状况。例如,赌博、贩毒盛行,也许GDP很高,但并不能说明该国国民生活的幸福。

(4)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两国GDP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例如,由于GDP中包含有劳务,两个国家即使拥有相同的GDP,但是一个国家生产住宅,另一个国家生产音乐,则两国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不同。

鉴于以上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GDP指标加以修正,提出了经济净福利、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等计算方法和指标。近年来,经济学家试图采用“扩充国民收入账户”来修正GDP指标的缺陷。其中一个加项为地下经济,但不是所有的地下经济都是加项。例如,医生、保姆、农民的地下经济活动应计入加项,而赌博、贩毒等地下经济活动则不计入。其中一个减项为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0.因为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生产的价值,实际GDP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生产的价值。由于实际GDP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实际GDP的变动只反映生产的产量的变动。因此,实际GDP是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生产的衡量指标。我们计算GDP的目的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求与欲

望的能力,这样,实际GDP是比名义GDP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21.(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8 663+2 649+341+1 648+1 203=24 504(亿元)

(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24 504+2 663=27 167亿元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折旧

=27 167+3 564=30 731亿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24 504-(1 648+253)+3 475+1 051+664=27 793亿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27 793-4 021=23 772亿元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23 772-19 919=3 853亿元

22.根据已知资料和有关经济学原理计算如下:

(1)2006年名义GDP=50×1.8+75×5+40×10=865(元)

2007年名义GDP=60×2+100×6+40×11=1160(元)

(2)2007年实际GDP=60×1.8+100×5+40×10=1008(元)

(3)2007年GDP平减指数=1160÷1008=115

2007年通货膨胀率=(1160-1008)÷1008=15%

(4)2007年名义GDP增长率=(1160-865)÷865=34%

2007年实际GDP增长率=(1008-865)÷865=16.5%

23.(1)由奥肯法则的表达式 (Y-Yf)/Yf =-3.2(u-0.04),可得:

u= 1/32(1-Y/Yf)+0.04

分别将Y/Yf=80%,Y/Yf=50%,Y/Yf=110%代入上式,可计算出与其对应的失业率。

当 Y/Yf=80%时,可得:u==10.25%

当 Y/Yf=50%时,可得:u==19.6%

当 Y/Yf=110%时,可得:u==0.9%

(2)由奥肯法则的表达式还可得:

Y/Yf =1-3.2(u-0.04)

当u=3%时,可得: Y/Yf =1-3.2(0.03-0.04)=103.2%

当u=4%时,可得: Y/Yf =1-3.2(0.04-0.04)=100%

当u=5%时,可得: Y/Yf =1-3.2(0.05-0.04)=96.8%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管理员录入时间:2011-3-9 11:25:36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经济增长、索罗模型、稳定状态、黄金律、黄金律资本存量、劳动效率、新经济增长理论。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

A. 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的移动;

B. 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的移动;

C.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D.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3.根据索罗增长模型,n表示人口增长率,δ表示折旧,每个劳动力资本变化等于()。

A. sf(k)+(δ+n)k;

B. sf(k)+(δ-n)k;

C. sf(k)-(δ+n)k;

D. sf(k)-(δ-n)k;

4.当一国经济中人均生产函数的资本边际产出大于黄金律

水平时,降低储蓄率将()人们的生活水平。

A. 提高;

B. 降低;

C. 不会改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当一国经济中人均生产函数的资本边际产出小于黄金律

水平时,降低储蓄率将()人们的生活水平。

A. 提高;

B. 降低;

C. 不会改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当一国经济的总储蓄率提高后,经济达到稳定状态时的

人均资本占有数量将()。

A. 增加;

B. 减少;

C. 不会改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当一国经济的总储蓄率提高后,经济达到稳定状态时的

人均消费数量将()。

A. 增加;

B. 减少;

C. 不会改变;

D. 以上都有可能。

8.当一国经济中的人口增长率降低后,经济达到稳定状态

时的人均消费数量将()。

A. 增加;

B. 减少;

C. 不会改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9.当一国经济中的总储蓄率提高后,经济达到稳定状态时

的经济增长率将()。

A. 提高;

B. 降低;

C. 不会改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0.当一国经济中的人口增长率降低后,经济达到稳定状态

时的经济增长率将()。

A. 提高;

B. 降低;

C. 不会改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

A. 提高每个劳动力资本的稳态水平;

B. 降低每个劳动力资本的稳态水平;

C. 对每个劳动力资本的稳态水平没有影响;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2.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是指()。

A. 产出增长率等于储蓄率;

B. 资本边际产品等于劳动力增长率;

C. 储蓄率等于人口增长率;

D. 产出增长率等于技术变化率。

13.在索罗模型中,储蓄率是怎样影响稳定状态产出水平,以及稳定状态增长率的?

14.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15.一国政策制定者要调控经济,那么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的主要手段有哪些?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律稳定状态吗?为什么?

16.在索罗模型中引入人口增长,对一个经济稳定状态的产出水平以及经济的增长率有何影响?17.在索罗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资本积累的稳定状态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18.为什么说技术进步是长期中人均产出持续增长的惟一源泉?

19.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内容。

20.写出索罗经济增长模型,求出均衡的资本量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求出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21.假设某国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y=。其中y和k分别表示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如果折旧率为4%,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率为2%,求:

(1)该国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

(2)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国新的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

2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生产函数为y=?(k)=2k-0.5k2,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流量。(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二、习题参考答案

1.(略)

2.D; 3.C; 4.A; 5. B; 6. A;7. D; 8. D; 9. D; 10. A;

11. B; 12. B。

13.(1)索罗模型表明,储蓄率是稳定状态资本存量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如果储蓄率比较高,那么,在长期中经济就会有较高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高的产出水平。反之,如果储蓄率比较低,那么,则经济就会有较低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低的产出水平。

(2)因为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高的稳定状态,那么,当一个经济的当前资本存量水平较低时,就意味着与稳定状态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经济增长就会有较大的空间和较高的速度。但较高的储蓄率导致较快的增长仅仅是暂时的。因为在长期中,只要经济达到它的稳定状态,那么它就不会再继续增长。14.(1)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是指能够使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对于人均消费c*=f (k*)-δk*,必然存在一个资本积累水平,能够使得f(k*)与δk*之差,也就是稳定状态消费水平最

大化。这个稳定状态资本存量水平就是上面定义的黄金律水平。

(2)黄金律的基本条件

因为生产函数f(k*)的斜率是资本的边际产量MP K,折旧线δk*的斜率是δ。在资本黄金律水平,生产函数和δk*的斜率相同,消费达到最大值,这是应该维持的最佳水平的稳定状态。因此,黄金律的基本条件为MP K=δ,或者,MP K-δ=0。即在资本的黄金律稳定水平,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折旧率;或者说,在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率等于零。

15.(1)政府实现资本积累黄金律水平的主要调控手段是变动储蓄率。因为当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时,无非面临两种情况,即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或者低于黄金律稳态。当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时,应采取降低储蓄率的政策;当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稳态时,应采取提高储蓄率的政策。无论政策制定者选择的是哪一种政策,在新的黄金律稳态水平时消费,一定高于储蓄率变化之前的消费水平,因为黄金稳态的定义就是消费水平最高的稳态。

(2)现实中,由于短视和对当前利益的偏爱,以及政治方面的考虑等,政策制定者通常不会选择与实现黄金律稳定状态完全一致的政策,实际所采取的政策与实现黄金律稳态的要求总是有偏离的。16.索罗模型中引入人口增长因素,就会改变基本的索罗模型。因为在有人口增长的稳态,虽然人均资本和产出不变,但由于劳动力(或人口)以速率n增长,总资本和总产出也会以速率n增长,因此,人口增长虽然不能解释生活水平意义的持续增长(在稳态人均产出和收入没有变化),但至少能解释在总产出意义上的持续增长。

17.(1)关于技术进步最简单的假设是,它引起劳动效率E以一个固定速率g增长。这种形式的技术进步称为“劳动增大型”,g则称为“劳动增大技术进步速率”。由于劳动力L以速率n增长,而每单位劳动力的效率以速率g提高,因此效率劳动力人数L·E以(n+g)增长。

如果把技术进步表示为劳动增大,则按速率g的劳动增大型技术进步与按速率n的人口增长对索洛增长模型的影响大致相同。在对k和y的意义进行重新定义(k和y是每个效率劳动力的数量,而不是每个实际劳动力的数量)以后,引进技术进步因素,每个效率劳动力单位资本k的变化规律为:

Δk=sf(k)-(δ+n+g)k

在稳定状态时,投资sf(k)正好平衡了由于折旧、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引起的k的减少。

(2)由于现在模型中的资本和产出,都是每个效率劳动力单位意义上的平均数量,而不是原来的人均数量。因此,在引进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虽然在稳定状态时,每个效率劳动力单位的资本k=K/(L·E)和产出y=Y/(L·E)都不变,但人均产出Y/L=y·E和总产出Y=y·L·E却分别以g和(n+g)的速率增长。引入了技术进步时的索洛模型表明,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能够推动产

出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8.根据基本的索罗模型我们知道:提高储蓄率只能解释在到达稳定状态之前的短期中的增长是如何实现的,而不能解释长期中经济的持续高增长率;人口增长只能解释在总产出意义上的持续增长,而对人均意义上的增长难以解释;引入技术进步后的索罗模型表明,只有技术进步是一个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能够推动产出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9.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内容主要指索罗增长模型,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回答:

(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Δk=sy-(δ+n)k;稳态增长的条件为:sy=(δ+n)k(即Δk=0)。稳态增长率为:

===n

稳态时(人均资本不变,即Δk=0)的总产出的增长率和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n为稳态增长率(稳态时的产出增长率)。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等式中无s)。

(2)储蓄率提高(降低)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因为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但确实会提高(降低)产出的稳态水平。人口增长率的提高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原来的k减少到k,),进而降低了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增加了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即要达到均衡,需维持较高的稳态增长率n,,否则无法保证稳态)。

(3)新古典增长模型提出四个产量增长率的等式:

①不存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总产量增长率等式,即=+;②不存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人均产量增长率等式,即=;③存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总产量增长率等式,即=++;④存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人均产量增长率等式,即=+。

(4)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经济意义是: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对产量的增长产生直接影响。

20.索罗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Δk=sy-(δ+n)k

或者s?(k)=Δk+nk=+nk(假定δ=0,不存在折旧)

式中k为人均资本,s为储蓄率,y为人均产量(y=?(k)),n为劳动力的增长率,δ为资本的折旧率,=dk/dt=Δk。从而sy为社会的人均储蓄; nk为为新增劳动力配备的资本数量,称为资本广化(即为每一新增劳动力配备的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Δk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即每一劳动力配备的资本存量增加)。

题中所求问题可通过如下推导而得:

假设总量生产函数Y=F(K,L),根据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则有:λY=F(λK,λL)。令λ=1/L,,可得:

Y/L=F(K/L,L/L)

记?(k)=F(K/L,1),则可将生产函数写成集约化形式的生产函数:

y=?(k)(3.1)

其中,y=Y/L表示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产量;k=K/L表示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资本。

另一方面,根据定义有:收入=消费+投资

即Y=C+I (3.2)

将式(3.2)两边同除以L,则有:

Y/L=C/L+I/L (3.3)

式(3.3)表示了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以及人均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现把时间因素考虑进去,即把式(3.3)动态化,并利用式(3.1),则有:

=C(t)/L(t)+I(t) /L(t) (3.4)

对k=K/L求关于时间t的微分,可得:

dk/dt=1/L2·(L·dK/dt-K·dL/dt)

或者(3.5)

其中,字母上面带点的,表示该变量对时间的导数。如,即资本折旧。其余类推。n==人口增长率。

将式(3.5)改写为:(3.6)

由=I,则有=I/L,将其代入式(3.6)得:

I/L=+nk (3.7)

将式(3.7)代入式(3.4),并略去t,可得:

?(k)=C/L++nk (3.8)

由y=Y/L及式(3.8),则有:

Y/L-C/L=+nk (3.9)

由于Y-C=S(储蓄),而S=sY,于是式(3.9)可写为:

sY=+nk

利用式(3.1),上式便可写为:

s?(k)=+nk (3.10)

即s?(k)=Δk+nk=+nk(假定δ=0,不存在折旧)

上式即为均衡的资本量k与储蓄率s之间的关系。

(2)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即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人均消费最大化时的人均资本量(资本-劳动比率)):

?,(k*)=n

推导过程如下:

根据问题(1)中推导出的式(3.8),即?(k)=C/L++nk。当经济处于长期均衡增长时(即稳态,资本-劳动比的变化率为零,=dk/dt=Δk=0),从而式(3.8)即为:

?(k)=C/L+nk

或者c=C/L=?(k)-nk

为找出使c=C/L最大化的k值,令=0,则有:

?,(k*)=n

21.(1)当该国经济实现稳定状态时,则有:

Δk=sf(k)-(δ+n+g)k=0

将题中已知条件代入上式得:

28%× -(4%+1%+2%)k=0

化简后可解得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为k=16。

将k=16代入总量生产函数y=,可得该国稳定状态的产出为y==4。

(2)遵循与(1)中同样的道理,解得该国新的稳定状态产出为y=1。

22.(1)经济均衡增长时,sy=(δ+n)k=nk(假设折旧率δ为零),将=0.3,=3%代入得:

0.3(2k-0.5k2)=0.03k

20k-5k2=k

k=3.8

(2)按照黄金分割律要求,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k)=n。

于是有:2-k=0.03

解得:k=1.97

第四章失业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管理员录入时间:2011-3-9 11:25:36

第四章失业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古典失业、凯恩斯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自愿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贝弗里奇曲线、效率工资理论、短期失业、长期失业、主动失业治理政策、被动失业治理政策。

2.失业发生在()。

A.劳动力供给在现行实际工资下超出劳动力需求时;

B.劳动力需求在现行实际工资下超出劳动力供给时;

C.实际工资低于均衡工资时;

D.以上问题均不正确。

3.传统的劳动市场理论认为,对劳动需求的增加将()。

A.减少就业并提高实际工资;

B.减少就业并降低实际工资;

C.增加就业并提高实际工资;

D.增加就业并降低实际工。

4.失业率是指()。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5.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6.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A.工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D.经济结构的调整。

7.奥肯法则表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GDP减少3%。在美国这种比例关系()。

A.始终不变; B.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

C.只适用于经济萧条时; D.以上问题均不正确

8.由于经济萧条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9.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自然失业率是始终不变的;

B.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C.自然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D.以上问题均不正确。

10.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厂商在面临持续失业时可能不会降低工资,因为厂商()。

A.相信劳动供给曲线是完全富于弹性的;

B.受最低工资法的限制而不能这样做;

C.已经签订了固定工资的工会合同;

D.降低工资会失去更多的工人,而培训新工人需要花费成本。

11.当厂商支付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效率工资时,()。

A.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

B.存在劳动力的过剩供给;

C.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D.劳动市场在效率工资下出清。

12.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厂商在面临经营恶化时将采用解雇工人而非工作分摊。厂商将工作分摊排除在外是因为()。

A.厂商相信劳动供给曲线是完全缺乏弹性的;

B.工作分摊被政府的管制所限制;

C.厂商相信工作分摊会降低劳动力队伍的平均素质;

D.厂商已与工人达成固定工作周的隐含合同。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一次性或短期性下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由于国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本国物价水平上升,此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过快、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加额一定比例征税,也是反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的一部分。 √.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增长率差异所造成。 ×.“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世纪年代和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二、单项选择题 .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的是()。 .凯恩斯学派 .货币学派 .哈耶克 .古典学派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消费支出增加 .商品、劳务共给过多 .以下那种现象不伴随通货紧缩发生()。 .有效需求不足 .经济衰退 .失业率下降 .物价下跌 .物价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最直接指标,以下属于物价指数的是()。 .生活费用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货币购买力指数 .实际工资指数 .关于菲利浦斯曲线的形状,货币主义认为()。 .向右下倾斜.一水平线 .一垂直线 .短期内由下倾斜,长期内为一垂直线 .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不可以采取()。 .冻结工资水平 .增税 .降低法定准备率 .增加有效供给 .通货膨胀是()。 .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涨 .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量 .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以上都不是 .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可能是( ) .银行贷款的扩张.预算赤字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投资增加 .通货膨胀会( )。 .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使国民收入下降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产生这种通货膨胀的原因 .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才会促进国民收入增长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引起的价格波动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补充习题

上述两个问题主要用第六章的内容分析,在学过IS-LM-BP模型之后还可做进一步的分析。 提示及进一步阅读: 1、关于净出口与对外净投资相等的关系:可参见曼昆《经济学原理》第277页 相关案例研究:美国的储蓄、投资与国外净投资 2、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 第七章总需求和总供给 1、解释下列说法为什么是错的?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它是个别物品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2)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经济量并不影响长期总供给。 3)如果企业每天调整自己的价格,则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4)只要经济进入一次衰退,它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动。 2、假设经济处于短期衰退中。如果决策者没有采取行动,经济会一直如何变动?试用AD-AS模型解释。 3、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各项在长期内和短期内会对AS曲线产生怎样的影响? 1)潜在产出增长25%; 2)战争威胁带来的政府防务支出增长,中央银行通过紧缩银根来中和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3)中东战争导致石油价格上涨一倍。 4)环境主义者要求政府对所有的新投资和能源的使用实施代价高昂的管制,以遏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 4、试用AD—AS模型解释为什么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经济接近充分就业时,美国约翰逊政府的扩张性财政策与60年代初当经济有超额生产能力时,肯尼迪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相比没有同样的效果? 5、石油的价格在1980年,曾急剧下跌,从1985年的月24美元一桶跌倒1986年的约12美元一桶。使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预测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和价格水平会受到什么影响?石油价格下跌的后果与1973年和1979年石油价格上涨的后果对称吗?(每种情况都假设初始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6、假设经济初始处于长期均衡,家庭决定比以前持有更多的货币余额。 1)利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解释之。 2)投资的需求两会发生怎样的变动? 3)美元的价值会发生怎样的变动?进出口会如何变动? 4)总需求会发生怎样的变动? 第八章总需求理论 1、对第六章的第四题,利用IS—LM模型做进一步的讨论。 2、假设银行在每个街区设立了自动取款机,并通过易于得到现金而减少了人们相持有的货币量。 1)假设美联储并没有改变货币供给。根据流动偏好理论,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总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动?(利率下降,总需求增加)2)如果美联储想稳定总需求,它应该如何做出反应? 3、1961年当一个记者问约翰?F?肯尼迪总统,为什么他主张减税时,肯尼迪回答:“为了刺激经济,难道你不记得你学过的经济学基础了吗?”结果当肯尼迪提出的减税最终在1964年实施时,他促成了一个高速经济增长的时期。试用你学过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减税对宏观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 4、假设经济处于衰退中。解释下列每一种政策会如何影响消费和投资。在每种情况下,指出任何一种直接效应,任何一种产生于总产量变动的效应,任何一种产生于利率的效应以及总效应。 1)政府支出增加; 2)政府税收减少; 3)货币供给扩张。 5、假定私人投资经常变动,这意味着IS曲线经常移动。 1)如果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不变,用IS-LM模型分析实际国民收入在私人投资不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变动? 2)若央行不断调整实际货币供给使利率固定在起初的水平上,分析当说民收入增加时(由于IS曲线右移),央行如何调整其货币供给,该货币政策对IS和LM曲线有何影响?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 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

(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 经济增长 第四章 失 业 第五章 通货膨胀 第六章 开放经济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 第十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三篇 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第十二章 消费理论 第十三章 投资理论 第十四章 政府支出和税收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和需求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章 导 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归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⑥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部分,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开展的,其基本假设有:完全理性、市场出清、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进行调节。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宏观经济学作业4

宏观经济学作业4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宏观经济学》第四次习题 1. 在索洛模型中,假设经济中的总量生产函数0.50.5 Y K L =,储蓄率为 0.4,劳动力的增长率为0.02,资本的折旧率为0.03,求解下面问题: (1)均衡状态的y *,k *,c *是多少? (2)经济中的黄金律水平的资本存量是多少? (3)什么样的储蓄率可以使得经济实现黄金律的资本存量? 2.在包含技术进步的Solow 模型中,假设生产函数为(),F K AL ,技术进步速度为g ,人口增长率为n ,储蓄率为s ,资本折旧率为δ。定义 ()k K AL ∧ =表示人均有效劳动的资本,推导人均有效劳动资本k ∧ 的动态积 累方程。 3.在包含人力资本积累的Solow 模型中,假设生产函数为 ()() 1,,F K H AL K H AL αβ αβ--=(0,1αβ<<),总产出中用于物质资本积累 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比例分别为K s 和H s ,假设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折旧率均为δ。我们用)k K AL ∧ =和)h H AL ∧ =分别表示人均有效劳动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均衡状态(steady state )人均有效劳动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产出和消费水平分别记为k ∧ * 、h ∧* 、y ∧* 和c ∧* 。请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推导出人均有效劳动的物质资本k ∧ 和h ∧ 的动态积累方程。

(2)考察K s 和H s 对均衡状态人均有效劳动的物质资本k ∧* 和人力资本 h ∧* 的影响。 (3)求解使得均衡状态人均有效劳动的消费c ∧* 极大化的K s 和H s (黄金律的投资率)。 4.在Solow 模型中,人均资本()k t 的动态积累方程为 ()k sAk n k αδ? =-+,其中0A >为常数,初始状态的资本存量给定 ()00k k =。求()k t ,并证明均衡状态的资本存量会收敛于11sA n α δ-?? ?? +?? 5. 在索洛模型中引入自然资源(土地),假设生产函数 () 1Y K R AL αβ αβ--=,其中R 为土地数量,假设01α<<,01β<<, 01αβ<+<。各生产要素的积累方程为K sY K δ? =-,A gA ? =,L nL ? =, 0R ? =。求当经济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均衡状态)时,人均实际产出的 增长率是多少?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其详解(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圣才出品】

第十章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 1.在浮动汇率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里,税收上升和货币供给减少分别会对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有何影响?如果是固定汇率制,情况又会怎样? 答:(1)小国: ①浮动汇率制。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汇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贸易余额减少。 ②固定汇率制。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是对经济调整没有效果。 (2)大国: ①浮动汇率制。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会导致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国民收入减少,汇率上升,贸易余额下降。 ②固定汇率制。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会导致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与小国的货币政策情形一样,货币政策无效。 2.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进行预测,当下列情况之一发生时,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在浮动汇率下和固定汇率下会怎样变化?

(1)消费者减少当前消费而增加储蓄。 (2)为保护该国不多的森林资源,该国决定关闭本国的一些造纸厂而进口更多的纸张。 (3)自动取款机的普及降低了人们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 答:(1)消费者减少当前消费而增加储蓄: ①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因为资本的流动,消费者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并不使本国利率下降,而是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降,贸易余额会向顺差方向发展,即净出口增加;因净出口增加与国内减少的消费相抵消,所以国民收入不变。 ②固定汇率制下,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因为消费者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时,资本外流,本国货币汇率有下降的压力,货币当局通过外汇市场上的公开市场操作维护固定汇率不变,但其外汇储蓄下降,国内基础货币供应量也相应下降,国民收入因此也下降,汇率和净出口保持不变。 (2)关闭本国的一些造纸厂而进口更多的纸张: ①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不变。因为关闭本国造纸企业而进口更多的纸张,使本国贸易余额向逆差方向发展,即净出口下降,本国货币汇率会下降,本国货币汇率的下降反过来使其他商品的进口减少,净出口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所以,这一政策不会使国民收入和贸易余额变化,只是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下降。 ②固定汇率制下,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减少。因为关闭本国造纸企业而进口更多的纸张,使本国贸易余额向逆差方向发展,即净出口下降,本国货币汇率有下降的压力,中央银行为维护固定汇率则减持外汇储备,国内货币供给量也相应下降,使国民收入下降。 (3)自动取款机的普及降低了人们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 ①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贸易余额增加。因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降低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及答案

十二章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宏观经济学 第三版黄亚钧课后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管理员录入时间:2011-3-9 11:25:36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A.产出; C.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C.微观效率低下。 1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解决那些问题? 16.怎样理解GDP的含义? 17.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18.什么是萨伊定律?在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怎样实现充分就业?19.什么是“凯恩斯革命”? 20.简述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习题参考答案 1.(略) 2.A 3.C; 4.D; 5.A; 6.B; 7.B; 8.A;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最新宏观经济学作业四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一次性或短期性下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2.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3.由于国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本国物价水平上升,此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4.过快、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加额一定比例征税,也是反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的一部分。 √5.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增长率差异所造成。 ×6.“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7.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11.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12.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13.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14.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15.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二、单项选择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B )。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的是( B )。 A.凯恩斯学派 B.货币学派 C.哈耶克 D.古典学派 3.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 )。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一、选择题 1.生产函数是一个数学法则,它( C ) A.将要素价格和所需的要素投入量联系起来。 B.将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和要素价格联系起来。 C.将生产要素和产出量联系起来。 D.总是规模不变。 2.在一个给定的生产函数中,保持不变的变量是( D ) A.劳动投入。 B.产出数量。 C.资本投入。 D.生产技术。 3.一个经济体的总收入等于( B ) A.工人们挣得的总收入。 B.总产出。 C.生产者获得的利润。 D.资本所有者所收的总租金。4.一个竞争性企业接受( C ) A.产出价格一定,投入价格不一定。 B.投入价格一定,产出价格不一定。 C.投入和产出价格都一定。 D.投入和产出价格都不一定。 5.利润等于( A ) A.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B.产出价格减去投入价格。 C.一个企业每年向其股东支付的股息。 D.企业经理人挣得的股息。 6.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规模收益不变( A ) A.所有投入要素数量翻倍时,产出也翻倍。 B.长期中产出保持不变。 C.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 D.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不变。 7.劳动边际产量递减的生产函数是( A )

8.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将持续雇用劳动力,直到( B ) A.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 B.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 C.边际收益等于零。 D.实际工资等于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企业多租用一单位的资本获得的额外收益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出价格。B.企业多租用一单位的劳动获得的额外收益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工资。 C.一个完全竞争性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就是MPL曲线。 D.规模收益不变和利润最大化两者的结合意味着经济利润为零。 10.如果生产要素按其边际产量支付报酬,而且满足下列哪项时,根据欧拉定理,所有要素的支付总和等于总产出( A ) A.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不变。 B.生产函数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C.投入的资本量和劳动量相等。 D.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11.下列哪项交易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视为投资( C ) A.你购买了100股苹果电脑集团的股票。 B.你购买了一台苹果Macintosh电脑帮助孩子们做作业。 C.苹果电脑集团建立新工厂来制造电脑。 D.你吃了个苹果。 12.下列哪项交易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视为投资( D ) A.你买了1000美元的美国国债。 B.木匠理查德给自己建造了个小木屋。 C.现代艺术博物馆花2000万美元买了一幅毕加索的画。 D.你家买了一所新盖好的房子。 13.贷款利率取决于( D ) A.贷款期限。 B.贷款的风险。 C.贷款的税收待遇。 D.以上全部。 14.有关国民储蓄,错误的是( A ) A.国民储蓄是银行的存款总量。 B.国民储蓄是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的总和。 C.国民储蓄反映了消费者和政府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所剩下的产出。 D.在均衡利率处,国民储蓄等于投资。 15.如果总产出固定,国民储蓄和利率无关,政府购买增加将导致下列哪项的增加( C ) A.国民储蓄。 B.公共储蓄。 C.均衡利率。 C.私人储蓄。 16.如果总产出固定,国民储蓄和利率无关,税收增加将( D ) A.使垂直储蓄曲线向左移动。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降低均衡利率,增加投资。 17.如果国民储蓄和利率正相关,一项增加投资需求的科技进步将( C ) A.对国民储蓄总量没有影响。 B.使投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